多媒体教学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篇1

关键词:多媒体 实效性 辅 主体性 创造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了,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重要契机,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图文并茂地来展现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阻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笔者认为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效性

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追求课件的外在形式,使得课件花里胡哨。这样的课件确实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课件的关注,但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只集中在课件的外在上,无法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过渡。另外,许多教师借助网络的便利,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机械照搬。这样的课件并不能适应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使教学处于低效状态。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是高效的呢?教师制作课件要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同时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只有这样的课件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基础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设计课件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与具体的教情。第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才能真正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托。第二,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图片、图象、视频与音频的选择,不求华丽、繁琐,讲究的是简洁性、连贯性与紧密性。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才是高效的,才能大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提高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辅

多媒体教学是在基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手段,而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与其他教学手段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共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愉悦而高效的教学,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简单说来就是,教师要处理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要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运用粉笔、黑板、教具、表情等等。如,多媒体课件是提前制作好的,在教学时是一页一页地进行演示,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见解往往需要跨页,这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回顾,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在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时,我们要及时将相关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避免那种盲目排斥其他教学手段,黑板上没有一个字的做法,要及时将重难点、总结性内容等写在黑板上,这样更能突出教学重难点,更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利于学生进行回顾与巩固。教师只有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技能,掌握更多的思想。

三、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许多教师在运用时完全受多媒体的控制,沦为了多媒体的“奴隶”,教师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学生成了课件的欣赏者,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是披着现代教学技术外衣下的满堂电灌,学生依旧是被加工的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何种教学模式,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这一教学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运用多媒体时,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与动手操作等预留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思考与操作的时间,有更多与数学亲密接触的机会。当学生的认识出现错误、产生分歧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法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引向深入,扩大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造性

课件不是教材的简单翻版,也不是传统教学中预设教案的复制品,而是要体现出创造性,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使课件更具创造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促进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打破常规思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象的形式多角度地呈现,使学生可以突破文字材料的限制,使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得出全新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状态中,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总结,以使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优势,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姚宏.小学数学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和原则.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2]张德勤.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小学教学研究,2008.

篇2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被幼儿园所采用,在反复的实践中,教师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及有效性产生了些许共识。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性、传播刺激性、时空宽广性、媒体多样性等特点,其优越性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次使用,反复地重现需要认知方面的内容,可创造最优的学习情境,增加幼儿的情绪体验,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认识青蛙”的活动中,通过放映科教片《青蛙》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青蛙生长过程会让孩子们大开眼界,青蛙捕捉害虫那种百发百中的精彩镜头令孩子们拍手叫好,青蛙眼睛对动的东西“明朝秋毫”、对静的东西“视而不见”的特点,会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又用投影的方式呈现青蛙从产卵到成蛙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动态的画面更是让孩子们感到新奇、魔幻,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科学知识,实现了教育目标。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促进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特别是促进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促进教育活动过程的整体优化,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会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二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

俗语说:“美味不可多也。”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方便、快捷,但不能一味追求,要把充分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趣味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就是说既能激发幼儿兴趣,又能促进幼儿思维。如果单令幼儿入迷,甚至如痴如醉,却不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着眼点应放在启发幼儿身上,应考虑这一活动能否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2.一张一弛的原则

所谓一张一弛,就是多媒体教学要节奏明快而紧凑,同时又要留有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思考和动手操作,这不只是把握教学的节奏问题,而是从另一角度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去“玩”,在快乐的玩耍过程中,开发智力。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都有限,因而要有更多的再现机会,因为幼儿毕竟年龄小,很想自己动手做,但观察不够全面,所以做起来不会一次就行,教师应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和掌握,特别使其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掌握,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声像结合和掌握适度的原则

所谓声像结合,是指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色彩斑斓、富于动感的画面要同步或交替进行。所谓掌握适度就是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既要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又要让负面的东西控制在最小化;既让幼儿在交替变换中保持兴趣和精神集中,同时又能使幼儿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就目前而言,由于看电视的时间过长或电视动画片过于“火爆”,已经造成了不少幼儿视力减退甚至精神受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四点,一是时间控制、二是视频控制、三是亮度控制、四是色彩控制。总之,不能过分强调视觉和听觉效果而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4.自己动手和厉行节约的原则

篇3

有鉴于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多媒体课件要服务于教学的原则

教师的任务是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引导学生达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最终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明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而不只是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为了公开课形式多样好看,不管什么课程,不管什么教材内容,都去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话,只能适得其反。

2、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有优势,也存在不足,课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片面地夸大其功能,不同的教材内容、知识点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既不能片面强调那种“口语+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将教科书的内容向学生灌输。也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认为它是万能的。只有恰当地、合理地将两者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要紧扣教材内容的原则

教学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我们能否正常开展教学,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它需要我们教师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去挖掘和开发,因此,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备课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围绕教材内容,认真选材,精心制作,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利于学生思维、情感和能力的发展。避免华而不实、呆板单调,甚至胡编乱造。

4、多媒体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产物,使用便捷,学生喜爱,往往只强调了“教”而忽略了“学”再加上长期养成的“满堂灌”陈旧教学思维的影响,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只是以电脑、投影仪代替黑板,只是将教材中的定义、图片、试题等放到设备中呈现出来,丝毫不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也不去思考其内容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将学生的思路“绑架”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重花样形式而轻课堂实效,这祥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我们必须明确,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5、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实验教学的原则

实验教学是新课标教材中浓墨重彩的内容,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形成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即边学边实验的方法,这也是区别于旧教材的鲜明特色。实践证明,边学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篇4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起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必不可少,并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新兴的教学手段与形式,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显得越来越缺乏生气,但是,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一点也没过时,探索传统经验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和造就符合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材是当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完成的课题。

1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不可缺少的知识载体,是现代化教育的根本。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集电子教案、教学过程、辅导答疑、复习考试、模拟实验等于一身,也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其中某一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从时空上分离,教师与学生可不再面对面教学,学生可以随意选择教师;并且资源携带、交流方便快捷,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开放性强等特点。

2 教学基本原则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它既能指导教师教,同时也指导学生学,是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制作现代多媒体课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对象,以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帮助理解内容,形成概念,它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实现直观比传统教学要容易得多,它主要有模拟直观和语言直观两种。模拟直观是通过观察模拟对象进行的,可产生“画中诗”的效果,包括各种演示图片,图表,模型、动画等。语言直观是通过形象生动的配音(包括背景音乐)来进行的。它可以激起学生对事物的回忆或想象,与学生的思维形成共鸣,产生“诗中画”的效果。

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是:首先,要明确直观的目的。课件中选择和使用的直观材料,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丰富感性知识,以便形成科学的概念。其次,直观要与讲解配音相结合,在课件中演示直观材料,必须结合讲解的需要,适时展示,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直观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多方位进行,可设计为交互可调节方位的窗口,待讲解不再需要它时,就应适时隐藏该窗口。再次,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予学生感性知识,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或想象,同样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

2 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学生在使用课件过程中其的主动性、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能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这一原则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反映。

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即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中学生如果没有内在动力或缺乏自觉,而靠外在压力迫使其学习,对于监督机制较弱的多媒体教学来说,是难以学好的。课件编写者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使这形成持久强大的内在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要从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思维。以获取新知识,并逐步学会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体现民主意识,只有在民主、平等条件下,学生才会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会去动脑筋探索问题,并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

3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内容编排应符合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在多媒体课件中,只有想办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才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养成系统、周密思考的习惯。

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是: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组织内容。编写人员首先要认真钻研大纲,掌握其中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实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编写。并注意与旧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其次,要抓住每讲内容中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与难点,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一步步进行,再次,要把循序渐进原则贯穿于整个课件,不仅对新内容要贯彻,对复习、练习、检查、考试等也要贯彻这一原则。

4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学习内容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使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首先是要认真揣摩课件使用者的共同特点和个性差异,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和前提。这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发挥多媒体课件个体化可选择学习的优势。课件设计人员虽不可能给每名学生设计一部课件,但其良好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可以充分作到因人而异。

5 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长久记忆,当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再现和运用。

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是:首先,课件要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知识理解越清楚、越深刻,就越容易牢固地保持、再现和运用,其次,要复习。“复习是学习之母”,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多媒体课件中应根据需要,提供多种复习方式,如提问、讲授、作业指导。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记忆方法,正确的记忆方法是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得法者可以事半功倍。

6、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课件的编写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其实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是:首先,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课件本身至少要的正确无误。其中包括概念要准确,论证要严谨,引用的事实、材料要可靠,语言表达要准确。其次,要根据内容的不同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课件编写者需要用正确的教育观点去发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思想性,并根据其特点,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相互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应当结合实际,用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用实际问题来验证理论。这一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提出的。

篇5

(一)易操作原则

在设计、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一是操作步骤不要太繁琐,课件的使用不需要太多的预备知识,最好都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使学生既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也可以下载使用。二是操作界面不要太复杂,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不能让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如何操作上。

(二)形象化原则

在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应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模块化原则

从总的方面讲,在制作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统筹计划,整体考虑。但在具体制作时,则要分步、分块实施,也就是把每个教学科目分解成数个模块进行设计、制作,然后再连成一个整体。对课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维护时可以直接对某一需要改动的模块进行修改,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课件不断更新所带来的麻烦。

(四)小型化原则

由于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教学信息、答疑解惑,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在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大小对教学将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制作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一方面要减小课件体积,对课件的容量加以规定,使每一个课件都不超过规定的大小;另一方面,对较大的课件可以分割成若干小的模块,分别制作并建立链接,以此减小课件的体积。

(五)网络化原则

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能仅仅局限于独立使用和完成某一单一的任务,而是要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首先,各教学科目之间要进行链接,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之间自由转换,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在每一学科内各知识点与资料库之间建立链接,使学生在学到某一知识点时能够找到与之相关的各类资料。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优化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就是要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特征,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件设计

分析学生特征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概念的原有认识结构和原有认识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作为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以便使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更有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只有注重对学习者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课件的设计思想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因而课件的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对学习者的一般特性进行分析,掌握学习者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从各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其次,应当根据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内容,过于困难的内容都不易被学习者所理解和接受。只有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进行。

(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精心设计脚本

在设计脚本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因素,即教学内容,教学特征和社会需要,在教学内容确定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知识点,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的层次。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必须分析课件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把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找出各个知识点,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方式。不同的联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结构,不同的教学结构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其次,编写文字脚本。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形成有序的课件框架。再次,编写制作脚本。制作脚本是在吃透文字脚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编制中,应针对教学需要,根据多媒体的表现特点,综合编排图片、影像、声音等素材。制作脚本是课件制作的基础,制作脚本编写完成后,整个课件的形状基本上就出来了。因此,对制作脚本的编写必须认真细致,考虑全面。

(三)合理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进行开发

在具体开发中,第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选择何种工具软件,将直接影响到制作课件的质量,因此应根据课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加以正确选择。常用的软件有多媒体编辑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字处理软件等;第二,要精选设计素材。一个课件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这就要求掌握大量课件设计素材;第三,要抓好制作合成。制作合成是将脚本变成课件、使教学思想付诸行动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的CAI课件。

(四)注重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形成双向交流系统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从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起到强化,矫正的作用。形成性练习可以设计成问题提问的形式。可以有三种方式,即提问方式,应答方式和反馈方式。提问方式用于是非题,选择题或填空题;应答方式要求一题一答, 适当给予提示,使得有较多的功机会,对应答结果判断应与评分结合;反馈方式对学生的应答给予反馈评价,根据不用的情况分别做出“指出错误”“要求重答”“给出答案” “辅导提示”等不同形式的反馈。

反馈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系统,使教育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对自身的教学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不断增进教育传播效果。教育者应重视并善用反馈,有效地控制教育传播活动,使之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运行。

网络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虽然其广泛的使用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如需要高速传输的校园网络为物质保障,学生需要熟练的上网技术和文字录入能力,其普及还有待时日,但是网络型多媒体课件是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组成,其既可以实现传统课件的功能,又具有网络优势,因此是未来课件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只有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调整,才能使教育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教学的动态过程最佳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字: 演示型多媒体 电灌效应 适量运用 开放设计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课堂上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被称为课件或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的使用对象不同,多媒体课件可分为两类:供教师使用的是演示型课件,供食用的是导学型课件。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演示型课件在学科教学中更常用,是cai应用的主流。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数量的演示型课件不尽人意,cai的应用现状也不令人满意。因此,演示型多媒体的设计与应用的问题,与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的结合问题,值得探索。

一、演示型多媒体的应用原则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为了使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运用演示型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把握如下原则:

1.适度运用原则

计算机不仅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象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论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非令人满意。出现了满堂演示,出现了新的形式的满堂灌。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李克东教授尖锐地批评之为“口灌”加“电灌”。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那么多媒体(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将打大折扣。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演示型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适量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量太大使囫囵吞枣,甚至是听课的同学科教师产生“累”的感觉。这就是“电灌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线式地点击鼠标。有教师感慨地说:“不是我们在用课件,而是在用我们。”

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受到制约,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只能回避学生的临时问题,师生交流受到限制,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太大的信息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剩下的只有一项工作棗点击鼠标。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量有勃于创新。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进行加工。

3.有机结合原则

是否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效果最好,回答是否定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的方程求解、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会比教师与一起边推导边板书好;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就不会比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至于立体几何教学,宜按教学的不同阶段,或用实物模型、或用多媒体课件、或用文字描述,实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就生动活泼,事半功倍。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以丰富的视听,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象、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学习理论中情境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独立学习为群体合作学习,变复制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演示型多媒体设计原则

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如何设计制作,笔者认为也有三个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和教学的优化。对多媒体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初期,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方式,这是早期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它对今天的设计仍有影响。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cai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加工过程。

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在上述学习理论中,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的认知发展,促其学会学习有积极作用。建立在学习理论上的教学设计理论不论是对整个一门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开放设计原则

设计制作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设计制作课件较常规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或对原有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必将使多媒体教学大为普及。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也是影响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调查也证明这一点。因此,教师使用不经再加工的课件的可能性不大。设计制作开放性的有其必要。

基于积件思想的微软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容易上手,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与其它创作工具相比,用它制作的课件很容易被修改,如果提供给学生自学使用,的误操作可能使它被改的面目全非。这既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用它制作的课件容易修改,而教师使用误操作的情况基本为零。那么,利用现成,为减轻教师劳动提供了条件。

表面上看,的缺乏定轨动画功能,缺乏交互功能,实际上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实现。如动画功能有多种方式实现,其中一种是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加以实现;交互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来实现。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

3.动态交互原则

演示型课件似乎不存在交互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击鼠标,按预先设计的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即可,这是静态交互。静态交互远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的教学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参与课堂教学交流的学生不同,针对学生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教学流程也应作适当调整,这就需要动态交互。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的配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调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化工;环境保护;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28-02

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概况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很强的科普性、教育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化工类、制药类和轻工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高校通过该教材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

二、《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章节较多,内容丰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安全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再与时俱进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生态环保和化工生产正反方面的案例,该课程的内容就比较全面、充实。然而该课程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学时比较少,一般安排2或3学分进行教学。因此,“内容多,课时少,周期短”就成为该课程的典型教学特点。

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PowerPoint课件(简称PPT)。PPT编辑多媒体的功能强大、简单好学,易于上手,课程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感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优势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有效弥补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该课程中,其优势体现在:(1)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2)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3)增强感观效应,提高教学效果;(4)课件便于保管,利于教师修善;(5)课件易于复制,利于复习效果。

四、《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教育理论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即应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和谐统一。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既然明确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有其必要性,专业教师就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利益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吃透教材精神,熟悉教材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准备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课件。

2.可操作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要做到便利、灵活、可靠,易于教师的课堂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还要注意课件大小及过多链接给软件运行速度带来的影响。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老师要熟悉掌握多媒体教学每个环节,在备课时就要提前调试,模拟教学,及时发现课件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予及时解决,保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正常播放。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评价课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课件更是如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科学严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数据、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插入的图片、视频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客观真实。文字说明、语言配音等也要准确、真实。关于环境保护及安全技术方面有比较多的工艺流程和数学演算,在课件演示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正确分析工艺原理和流程机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演示过程中允许必要的夸张,淡化一些细节。

4.简约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展示的画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要简约明了、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制作也不能太花哨,丰富的背景和多彩的画面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信息干扰。课件要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可以通过图像、图表、图形等方式来展示,提高视觉直观,加深印象。

5.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品课件教学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人赏心悦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心情。优质的教学课件应是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在内容上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美育教育相融合,在形式上再予以美的视觉进行展示,教师乐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教学相长,会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审美情趣,根据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课件合理的布局、色彩、图形等界面对课程内容以美的诠释,做到集课程教学与观赏审美融为一体。

6.适时适度运用原则。适时适度运用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需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不需要全程采用、全程播放的。该课程有些章节,有些内容是不需要课件讲授的,甚至使用多媒体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7.适度信息量原则。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弥补《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不足。但如果课堂教学信息量太大就会导致“电灌效应”,过大信息量就会超过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这种囫囵吞枣灌输模式依旧是填鸭式教学。适度信息量原则就是指教师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8.有机结合原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我们不能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替代物,屏幕是不能完全取代黑板的,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在演示化工工艺流程、机理推导和公式演算方面更为明细具体,易于学生理解消化,这些是多媒体课件教学所不能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将传统教学、教师个人特色及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岳元,保宇.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黎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2).

篇8

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方便快捷、交互性好、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可控性好、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等特点,

使高中化学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万变不离其宗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以课程要求为核心,充分围绕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展开,尽可能多地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比如在电解质这一节中,分别讲授电解质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分析归纳、问题探究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本节知识。搭配演示酒精、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强化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和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等,通过多媒体网络手段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2.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科学合理搭配

课程教学目的要明确,内容准确,表达规范,文本、图形、音像等各种资料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画面设计清晰简练。整个多媒体课件要求生动活泼而不失严肃,要特别注意引导式启发教育,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呆板说教,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失时机地穿插教学有关的资料信息。比如,讲授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时,需要讲授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反应,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插入大量图片和Flas演示实验,并通过文本解说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部分知识点,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和拓展相关知识。

3.多媒体网络教学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也不能显得过于活泼,要将课堂可控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毕竟高中生自制力还较弱,避免不了好动贪玩的天性,但也不能为此而不作改变,仍用原来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要注意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尽可能增大课堂活跃性。在讲授知识点时,可适当加入相关趣味性的知识,但不能过多地加入课外内容,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相关知识。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学生易于接受,也不会使学生觉得知识量太大而难以理解。

二、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

在具体实施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转变教学思想,以开放、创新的理念,探索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笔者在此总结以下三条策略,仅供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利用多媒体直观、具体的特点,对操作困难的实验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示教学,如以动画演示的方式,直观地把钠(Na)和盐酸(HCl)的反应过程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反应原理;再比如物质的空间构型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只通过课本的图像很难想象出物质具体的空间结构,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物质的三维立体图像,通过Flas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

第二,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好、可控性好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作幻灯片等教学课件时应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幻灯片切换和超级链接等方式避免学生单纯地记忆课件信息,避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比如在“甲烷”一节中,将甲烷空间构型通过超级链接插入PPT,先让学生自己想想甲烷的构型,再打开超链接通过动画演示其三维构型,更能加深学生对甲烷构型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弱化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篇9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 辅助 运用原则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辅助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普及,而且已经有蔚然成风之势。于是,在公开课、优质课、合格课、研究课等等场合,电脑多媒体手段运用被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认识。诚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具备的优越性,但是,正如我们对待其他事物一样,不可以在语文课中不问青红皂白地强行规定或刻意做作,否则,只会使原本很好的事办砸,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为不切实际的花架子或哗众取宠的噱头。

从教育学和学习心理学角度看,课堂教学中,使用电脑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确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整合在一起,将讲授和演示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加刺激学生兴奋点、加深学生习得知识的印象,并节约一些教师书写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备受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

然而,“过犹不及”,如果电脑多媒体手段使用上不是适时的,甚至反客为主,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弄巧成拙。笔者以为,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一、整合媒体

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用到多种媒体,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它需要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示,以达到多方刺激学生兴奋点、加深学生习得知识的目的,这就得用到电脑多媒体的展示手段。如《林毂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可以从电视剧《水浒》中剪取一段来再现课文内容,那其中的场景渲染和人物特写既能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让学生从中体会林冲的动作意义。又如《荷塘月色》一文,用“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虎跑寺的绿壁”等图片来比较“梅雨潭的水”的绿,就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如果仅是为给学生展示一下这些词文的讲授板书,并让每一行文字出现时添上动画和声音,就显得多余了。因为教师完全可以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这比强迫学生进入教师所做课件的思路要灵活得多,而更利于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思考问题。

二、节约时间

我们使用电脑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当我们需要回避那些简单而又耗时的劳动时,电脑多媒体就可以给我们以极大的帮助了。如我们需要进行课堂训练时,以将练习题制成演示文件,直接展示给学生,而不需要我们在黑板上一笔一字地写,这就节约了学习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如果我们需要对某作家进行介绍,也可以将相关文字材料制成电子文档,直接展示给学生看;还有,如果是从互联网上搜集材料,也可在演示文稿中加入链接,直接在课堂上调入链接内容给学生看。然而,如果在分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时,还要专门从电脑文件中将“绿”这个字调出来显示,那就真成了画蛇添足了,反而耗去了教师更多的时间却又无任何的效益。

三、具体实用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是为辅助我们教学,而不是向学生炫耀我们的电脑应用水平,因此,我们在制作课堂教学课件时就没有必要将演示课件做得花里胡哨的,否则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喧宾夺主。如在上《鱼我所欲也》一课,讲授“呼尔而与之”中的“尔”字的意思,教师为节约时间制作演示课件,分别列出该字的几个义项,这很好;还要加点水印背景也行,将原字和解释文字设成各自的颜色也可以。但是,单单为好看,将文字设成艺术字格式,再将出现形式设成“打字机”格式,或直接调漂亮的图片作背景,再在画面的边角上贴上动画文件,并给每一个字或每一行字出现时配上各式的声音,给演示课件加上花哨的背景音乐……可以想象,这早已不是一堂语文课了,因为这一系列的手段都不是在为学生学习服务,而是为花哨打扮课件,希望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当然不行。当然,能突出主题意义的美观不在此列。

四、辅助教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原则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其中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便是其具体的体现之一。然而,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普及的速度比较迅猛,由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研究和应用体系尚不完善,还处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因此,应理性对待初中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剖其利弊,守其原则,方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而不至于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掣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1.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和听课、磨课过程中的交流,笔者认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有:一是不利互动,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多媒体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合作学习很难开展。二是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抽象思维的形成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但是不能依赖具体形象,而多媒体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形象承载信息,这使得学生的思维囿于具体形象而不能自拔。

2.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一是能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恰当应用能为学生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触发学生情感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能拓宽知识渠道,学生获取多方知识。多媒体教学是立体式的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以不同的方式对知识加以理解,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形成认识,获取较全面的知识。三是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减少写板书的时间以及减少教师在衔接课堂环节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在相对延长课堂时间的同时,让板书更清晰、衔接更顺畅,从而对课堂起到优化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1.辅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遵守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术界和教育界多年的探索告诉我们: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多媒体教学不能喧宾夺主。从本质上而言,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具体一点而言便是:多媒体是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工具。从地位上而言,多媒体与课本、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处于平等的、相同的地位,故而不能过分拔高或过分降低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简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处于辅地位。

2.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具体要求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适当、PPT等的数量要适当、播放速度要适当、课堂信息量要适当。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适当。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有其具体的特点,在多媒体使用时应考虑到这一点。总体而言,低年级和学业成绩比较落后的班级应多使用图片、文字等直观性比较强的技术,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也要适当。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小石潭记》时,通过小石潭的图片展示达到的效果就比听朗读录音的效果更有助于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丽。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PPT等的数量要适当。PPT的数量过多、视频过长都会降低课堂的效率,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PPT的数量过少,视频过短,学生还没有领会学习内容便已经结束,这同样也会降低课堂效率。在实际操作中,要达到适量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得靠教师按照实际情况来把握。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播放速度和课堂信息量是成正比的,即图片、影像、声音等播放越快,则课堂信息容量越大;图片、影像、声音等播放越慢,则课堂信息容量越小。课堂信息量太多,则会掩盖教学内容,使得教学重点无法突出,教学难点难以解决。课堂信息量太少,则会使得教学内容不断重复。因此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有必要对播放速度和课堂信息量慎加考量。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利用一定的原则,扬长避短,最大化大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加大多媒体教学的探索,通过实践,努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使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梁晓晴.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2):107-108.

[2]陆美兆.浅析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J].学周刊,2016(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