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

篇1

一、构建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勇于担当。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行业扶贫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达20余次,校级领导4名分派到村,落实到户,各司其责,每月督查党员教师落实扶贫相关工作,每月安排教师深入到村、入户,摸排、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各种信息,做到精准。

二、广泛宣传,扎根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做到精准、细腻、到位。全面落实资助救助政策,做到应享尽享。每周教师、班主任召开一次家长会,宣传资助、救助政策,不漏一户。对照区外、市外、省外建档立卡学生,发资助涵,让每位学生及其就读学校熟悉资助、救助政策。每位负责的老师通过走访、电话、微信、QQ等等密切联系,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每位建档立卡学生及其家长知晓,每月安排全体教职工下村入户,了解、熟悉贫困户家庭情况,加深与贫困户的感情。

三、坚持“应度尽度”,不让一个小时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开学初抓好入学报到注册工作,做好学籍,召开入学动员报告会,制定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加大排查力度。开好家长会、学生会、教师会,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向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与村支两委密切联系,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几年来,无一人失学、辍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享受校园快乐。学校先后开展“我为建档立卡学生做一件好事”、“我为建档立卡学生讲一个励志故事”等活动,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激励、关爱。同时还开展了让贫困学生制作感恩励志卡,教师写好扶贫心得体会,家长在扶贫工作上有回音等活动,让学生及贫困户感恩于党和政府。

五、长期抓好教育行业扶贫工作。教师结对帮扶,切实做好1、2、3、4工作法。即每位党员教师帮扶几名贫困学生,每月作两次家访、每月进行3次心理辅导、每月4次作业辅导,累计达500多人次,收效显著,贫困学生及其家长深受感动。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学校位于xxx,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小学部现有在校生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xx人,中学部现有在校生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xx人。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保障我校教育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xxx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二)加强宣传,掌握政策。

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全面覆盖。学校通过会议、板报、主题班会、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国家、地方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义务教育扶贫相关精神,做到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人人知晓,做到政策层层落实。

(三)精准识别,落实帮扶。

为了达到教育扶贫数据统计零差错。发动所有力量对全校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学生四类扶贫对象情况一个不漏,分类统计,分类上报。建立个人档案,严格管理。

同时保障四类教育扶贫对象的资助做到一个不漏,百分之百享受国家资助。今年

(四)控辍保学,形式多样

四类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学校要千方百计抓教育教学质量,全体教工不辞千辛万苦做好学生、学生家长的劝学工作,基本实现贫困学生零辍学。

三、取得的成效

(一)教职工达成了一个共识:教育扶贫、控辍保学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扶贫、控辍保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规范了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管理。每学期开学后,10天内教导处对学生入学(复学)情况、变动情况、辍学情况以及学籍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统计,对上学期间连续超过3个工作日无故未入校的要边报告边劝返。

(三)规范了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每学期开学班主任向学生家长询问建档立卡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学校与学生所在村委会联系确认,确认无误后建立学生档案并上报教育局扶贫办。

(四)通过教育扶贫、关爱贫困生工作的开展,我校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辍学的现象,提高学生在校的巩固率。

四、存在问题

建档立卡对象精准识别困难。由于沿江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量大人多,不少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面广,在家带孩子的老人无文化,导致一些信息核实与实际有出入,需要多次进村入户核实,导致在核实信息时存在很大困难。

五、下步打算

(一)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明确各项教育扶贫任务,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控辍保学实施方案,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贯彻落实好上级教育扶贫工作精神。

(二)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全体教师会议、学生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解读政策,通过班级微信群,扩大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

(三)继续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工作,做到建档立卡户学生零辍学的目标。

(三)想方设法筹措帮扶资金,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

篇3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05

Vol.8No.6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Edition)

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两免一补”的现状与思考

杨文斌,郭 鹏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所,)

摘 要:。国务院决定,到2007年,争取

”,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省,,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就我省贫困县(区)的义务教育和下一步全面开展“两免一补”。

关键词:陕西;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济困难;对策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章编号:1008-777X(2005)06-0071-0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再穷不能穷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是大家共同的心声。2003年9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

(免杂费、免一补”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国务院的这一决定,是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于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进而实现小康,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道德思想教育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省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全国有592个

贫困县(区),我省有50个贫困县(区),占全国的8.4%;2003年我省贫困人口为656万,占全国总贫

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以及“两免一补”落实情况,我们选择了咸阳市、铜川市、商洛市的旬邑、淳化、耀州、宜君、山阳、商南6个贫困县(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调查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由此推算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并就我省贫困县(区)的义务教育和下一步全面开展“两免一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措施。

一、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由于家庭贫困导致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贫困的概念。

(一)贫困的基本概念

贫困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

困人口的21.8%,形势十分严峻,由此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

收稿日期:2005-05-20

作者简介:杨文斌(1953-),男,陕西耀县人,陕西省软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71・

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由此可看出,贫困不仅仅表现为物质的匮乏,收入低,而且表现为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抵御风险能力脆弱,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仅仅用物质的数量即经济收入多寡一项指标来判定是否贫困,显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根据上述贫困的定义,可以推论,经济贫困的家庭一定是贫困家庭,或者称弱势群体,贫困家庭的学生一定是贫困学生、也是弱势群体。

(二)我省贫困学生的现状

11我省农村贫困人口情况

省重点县汉中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渭南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咸阳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商洛安康

58.18297.74140.4283.42429.87126.88206.38355.16103.3836.7211.49250.6878

4.8133.88623.6356.67538.2716.0118.1138.7825.522.0528.220433.2471..5.384.96428.347.1917.5714.11

6.6645.684831.42888.52849.729418.9724.3349.1528.284.7138.338846.8779.65846.21956.986.55638.2311.4820.6517.6

11.4779.570855.063815.20387.999434.9842.4487.9353.86.7666.549280.12568.508111.616912.3611.52466.568518.664838.20631.71

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贫困县多,贫困面大(见表1),有50个国定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7个省定贫困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人口2629万,2003656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入人口383万(625元),未解决温饱人口283625元以下),24%和10%。若按每户5人计算,折合贫困家庭131万户,折合未解决温饱

215.9578省重点县宝鸡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西安

34.42.38.4267.3934.15157.35326.09

的特困家庭56.6万户。其中,全省国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425.65万,省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112万,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6%和4%。各地区农村总贫困人口占本地农业人口的比例分别为:延安市33%,榆林市32%,汉中市26%,渭南市20%,咸阳

表2 调查样点县区贫困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地 区山阳县淳化县耀州区旬邑县宜君县商南县

农业人口38.9217.19.624.848.120.21

温饱线以下人口(625元以下)

6.455.261.9864.662.8822.15

低收入人口(865元以下)

9.336.022.5575.543.9022.49

总贫困人口15.7811.284.5410.26.7844.64

市24%,商洛市31%,安康市31%,铜川市29%,宝鸡市24%,西安市9%。除西安市外,各市贫困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10个市农村总贫困人口占本地农业人口的比例加权平均为30%。

从调查地区来看,各调查县(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山阳县40%,淳化县65%,耀州区47%,旬邑县41%,宜君县83%,商南

县22%;六县区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比例加权平均为4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贫困县(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出全省平均值17个百分点;六县(区)与本地区比较,除商南县低于本市外,其余5县(区)均高出本地区9到54个百分点。因此,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比例较高。

表1 全省各地区贫困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地 区延安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榆林国家重点县

农业人口151.976.6275.28286.42228.4

21调查地农村贫困学生情况

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很明显地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即农村贫困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其贫困学生比例也较高(见表3)。山阳县贫困学生2.5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6%;宜君县贫困学生500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7.32%;商南县贫困学生2.69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2.7%;淳化县贫困学生1.125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1.2%;旬邑县贫困学生2.81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5.8%;耀州区贫困学生1.216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8%;六县区贫困学生

温饱线以下人口(625元/人.年以下)

17.589612.38835.201334.7629.95

低收入人口(625-865元/人.年)

33.473323.129610.343757.7451.08

总贫困人口51.069335.518915.54592.581.03

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加权平均为34%。由于所调查的县(区)都属于国定贫困县,因而贫困学生比例较高,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类似这样的贫困县(区)是我们重点帮扶的地区,这里的贫困学生是我们实行“两免一补”的主要对象。

・72・

表3 调查样点县区农村学校人员情况

地 区中小学个数山阳县淳化县耀州区旬邑县宜君县商南县

[**************]

教职工数量

[***********]242300

学生数量[***********][1**********]5

寄宿学生数贫困学生[***********][1**********]

[***********][1**********]

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不解决贫困生的就学问

题,就不可能实现“普九”目标。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各级政府特别是学校积极想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入学。同时,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个人等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结对子”等途径,救助了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例如,商南县在各中小学建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会,县教育局每年向乡镇学校拨付救助金5万元,、中小学中1名困难学生。江41名,元。贫困学生不仅沐浴着,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二)我省实行“两免一补”的现状

通过调查认为,我省“两免一补”工作,总的说来,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问题不少,贫困生多,需要资金量大,救助工作仍未纳入正轨,需要做大量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十分紧迫。11学校是实行“两免一补”的主体。根据对12所中小学调查数据统计(见表4),由学校减免的贫

(三)贫困学生的成因

我省的贫困学生主要是因家庭贫困而造成的。把农村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来分析,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1经济贫困。即收入水平低下,不能维持基本

生活。地区,没有可利用资源,生产、,收入来源等,从而产生贫困21水平低下的程度,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者途径的缺乏。因此,即使接受过较高教育、是聪明人,但因无法获得本应享有的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途径、机会和选择权,从而导致能力的缺乏,引起贫困。

31人类贫困。指缺乏基本的人类能力,如文

盲、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弱智或残疾等,丧失正常劳动能力使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41风险贫困。虽然已经脱贫,但抵御各种风险

困生为84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占救助生总

人数的93%;学校以外渠道资助的贫困生为6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0.4%,占救助生总人数的6.7%。因此,救助贫困生最多的是学生所在学校。但是,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贫困生仍得不到学校以外的资助。

表4 调查样点学校“两免一补”和寄宿学生情况

学校旬邑太村中学

职田中学

职田小学淳化铁王中学

铁王小学耀洲石柱中学

孙塬中学

孙塬小学宜君第二中学

彭镇中学

学生人数减免人数全免人数减免金额(元)寄宿人数[***********][***********][1**********]

[***********][1**********]

------2461--[1**********]276

[***********][***********][1**********]440

760(校外租)200(校外租)

--[1**********]0--[***********]

能力很弱,遭受不利因素打击和任何天灾人祸都可使他们返贫。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病致贫。学生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突发疾病,产生巨额医疗费用开支,造成了家庭生活贫困。

(2)失去父母或父母离异致贫。一是丧失双亲或单亲,造成家庭经济极度困难;二是父母离异,子女由一方或他人抚养,抚养费难以落实,形成贫困生。

(3)因自然灾害致贫。突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毁掉农田、房屋,造成绝收,甚至伤及家庭成员生命,形成贫困。

上述几种情况是形成贫困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学校界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从这次调查来看,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主要属于第三、四种情况。

二、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贫困学生救助现状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之一就是家庭经

商南湘河中学

湘河小学合

21“两免一补”范围小。根据抽样调查12所农村中小学,资助贫困生比例(贫困生占学生总人数比值)在5%以下的有6所,5%-10%的有3所,超

・73・

过10%的有3所。而这些学校的贫困生比例都在15%-20%,也就是说还有50%以上的贫困学生仍然得不到资助。根据我们了解,目前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实际上是家庭特别困难的特困生,他们占贫困生的比例大约在30%-50%之间。

31“两免一补”力度小。由于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紧张以及救助资金渠道单一,各地用于“两免一补”的资金十分有限,并且多数是减免一部分:免教科书(书费实际已由省财政支出)或免部分杂费或免住宿费,全免的很少。据调查,844名享受“两免一补”贫困生中,全免的有276人,占比例仅32%,其余68%的贫困生只是部分减免。上述减免的总金额为2.944万元,人均减免34.9元。因此,目前“两免一补”生无疑是杯水车薪,41:一是居住条件苦。“普九”,大改善,但是学生宿舍建设滞后,近1/4的寄宿生在外租房,有学生宿舍的部分学校居住条件仍然很差,一些学生宿舍还是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漏雨、黑暗、潮湿,有些已成危房。寄宿生宿舍不仅破旧,而且居住十分紧张、简陋,大通铺、多人同床随处可见。商南县湘河中学约12平方米的一间宿舍,摆放5张架子床,一张床(与普通单人床大小)上睡3人,居然住了30人。二是生活苦。寄宿生大多是贫困学生,伙食标准很低,咸菜、汤面条、干馒头是每天的主餐,干馒头就白开水并不鲜见。据调查,寄宿生副食消费多数在1.5-2元钱以下,有的还不到1元钱。伙食差、营养不良已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两免一补”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思想认识不足。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也占了很大比重。于是,有的认为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很大了,地方财政太紧张,没有必要再支持;有的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再为“两免一补”提供必要的经费匹配。

21资金严重不足。目前,仅50%的贫困生能享

许多学校负债累累,加之实行“一费制”后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教学大纲规定的信息课、分组实验课等无法正常开出,即使少数配备了计算机的学校,也因电费开支大而只好望“机”兴叹;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得不到保证,致使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学校来承担“两免一补”的资金费用,就不合情理了。因此,必须从机制上解决经费来源问题。

41贫困生的界定有待科学规范。贫困生的界

定各地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远,,。

。在学,其家庭经济变化是动态的,贫穷的可能脱贫,脱贫的也可能返贫。因此,必须进行跟踪,每年调查摸底,实行动态管理。

三、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

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界定和管理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根据国际上贫困

的定义和类型,对贫困学生的界定应有以下方面:

首先,测算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家庭主要成员的经济状况。按照国家目前贫困线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为贫困。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家庭主要成员经济收入等,测算年人均纯收入。

其次,看经济结构。有无稳定收入的产业,经济结构是否单一。

第三,家庭主要成员的素质。文化程度、获取技术、知识的途径和能力,有无技能、创收能力等。

第四,自然条件情况。土地、气候、资源、交通等。

第五,家庭主要成员的健康状况。有无残疾、弱智、长期患病。

第六,学生抚养情况。是否为孤儿、单亲等。第七,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家庭主要成员突发重病等。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确定程序。学生填写

受到“两免一补”,并且多数减免一部分,要减免所

有贫困生,资金缺口很大。

31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政府对“两免一补”无资金投入或投入甚少,学校承担“两免一补”的资金费用也是无奈的选择。据调查,“普九”后,・74・

“两免一补”申请表(申请表至少应有上述七项内

容),经村委会证明填写意见,班主任进行实际调查确定本班级贫困生,学校汇总后横向比较确定学校“两免一补”人员名单,学校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教育、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备案。

3.建立“两免一补”学生管理档案。各地教育、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机

财政管理部门,各学校都要建立“两免一补”学生管理档案,每年要调查核实,进行动态管理,需要救助的及时接收进来,脱贫的不再给予资助。

(二)措施和建议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两免一补”工作的制度建设。“两免一补”工作影响面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两免一补”工作对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各级党和政府要把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赢民心、暖民心、聚民心的重要工作措施来抓。要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委、政府、究、一同规划、。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的环境。

2.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财政应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教育虽不是纯公共产品,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纯粹的市场提供会造成巨大的效率牺牲。同时,教育又具有外溢性,使人觉醒、摆脱愚昧,是社会进步、民族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九年义务教育的外溢性很大,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从公平方面来看,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贫困学生不能就学,就是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义务教育的资金应全部由财政拨款提供,而不应由政府和家庭共同负担。

制。“两免一补”工作需要资金量大,省、市、县(区)要把需要的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安排。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保障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贫困学生救助长效机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来安排教育支出,即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中央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横向扶持力度。

,,,,也把党政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教育税的纳,拓宽税基,增加收入的刚性。

4.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拓宽办学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投资办学,形成国有民营、国有民办公助、校际联合、中外合作办学、股份制学校等多元化办学局面。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2003年教育统计年鉴[Z]1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

[2]朱文镇,等.关于中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若干思考[J].

农村经济.2004(1)1

[3]刘楚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问题初探[J].天水师范学

院学报.2002(3)1

[4]王惠芬.农村教育贫困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

院学报.2002(3)1

[5]李秉中.西部义务教育呼唤发展机会均等[J].中国教育

学刊.2005(1)1

[责任编辑 赵喜桃]

CurrentSituationandConsiderationaboutthePolicyof“Two

ExemptandOneSubsidy”inRuralCompulsoryEducationinShaanxi

YANGWen-bin,GUOPeng

(Shaanxi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ofSoftware,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compulsoryeducationinthepoorruralareashasarousedmoreattentionofPartyandgovernmentandpeopleofallwalksoflife.TheStateCouncildecidesthatby2007,alltheruralcompulsorystudentswhocomefromfinancialdifficultfamiliesbeentitledtoenjoythepolicyof“twoexemptandonesubsidy”i.e.exemptfrominci2dentalsandbooksfee,subsidizethelivingcost.Shaanxiisaprovincewithlargepoorareas.Sothebasicinvestiga2tionandcontrolofcurrentsituationofthepoorcompulsorystudentsinShaanxiwilldevelopsomenewideasandcor2respondingmeasurestothoroughlycarryoutthepolicylater.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贫困生 感恩教育

1.前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就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关于感恩的古训和典故。西方很多国家有“感恩节”,流传着诸多的感恩美谈。感恩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精神美德。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国家对高职院校用于助学的财政拨款逐年增加,社会上也有不少爱心人士、民间机构和企业对在校学生或进行慈善捐赠,或设立各项奖助学金,学校更是加大力度,认真落实和完善“奖、勤、助、贷、补、减、免”等针对贫困生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很多贫困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能怀抱感恩的心努力工作,积极地回报国家、社会和家庭。但一部分贫困生却表现出自私、冷漠和无情,如:看不起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的父母,抱怨他们没有能力给自己创造优越的条件,不懂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之恩;不珍惜国家、社会、学校、他人的无私帮助,把这些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不拿白不拿,拿了也是白拿,更有甚者编造种种名目来骗取更多的资助以供自己挥霍等,这部分学生不知恩、不识恩、不懂得感恩、不知如何报恩,这就是“感恩的缺失”。

2.高职学生感恩缺失原因

2.1家庭教育的缺憾。

天底下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无私的,很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不求任何回报,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艰辛和家庭的压力,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结果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自利,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们习惯索取,不懂回报。一些父母为了生计日夜操劳,有的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读书,一心赚钱为孩子,认为只要小孩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感恩意识的培养。另外,一些贫困家庭父母由于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身素质不高,在某些方面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2.2学校教育的欠缺。

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生的比例不断加大,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关注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贫困生的认定及其帮困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上,而无暇顾及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资助与感恩教育不同步,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因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部分根源于学校德育的疲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微不足道,普遍的情形是感恩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学、高校教育教学范围,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2.3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下,随着媒体力量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腐蚀着学生的思想,虚拟世界的沉迷造成对现实人情的冷漠,这样导致一些贫困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淡漠、感恩意识缺失、人际关系日益“陌生化”等。

2.4贫困生心理的缺陷。

大部分贫困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成为经济、精神上的“双困生”。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膨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加上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不公现象,使一些贫困生把各类资助认为是他们应得的,是社会对他们的“补偿“。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体制还不够健全,一些贫困生在获得帮助的同时,自己的隐私被公开,甚者一些人被用“书面契约”形式来表达感恩,这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不愿感恩。还有一些贫困生怀有一种自卑的逆反心理,不愿感恩。

3.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及措施

“感恩”与“感恩教育”有所不同,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所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或行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①我认为,对高职贫困生实施感恩教育,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通过感恩教育,让受教育者能知恩、识恩、懂得感恩及如何去报恩。其具体措施有:

3.1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等古训佳句,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文化,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保存、延续,对我们今天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形成和内化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传统美德教育,大学生不但自觉感恩报恩,而且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无形中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恩要素,它对社会关系的调和、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化功能。同志曾说过,高等学校是优秀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因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兼顾世界上先进的、进步的文化成分,梳理出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文化精髓,促进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理性回归是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切实之举。

3.2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由于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在同一所校园读书的学生生活状况有时差异很大,贫困学生长期物质生活匮乏,容易产生自卑、敏感、麻木、冷漠、封闭等种种不良心理。对于种种帮助他们可能会觉得是迫于无奈,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冷漠式的接受”。因此,高校首先要建立完善专业的高校心理健康维护机制,加强贫困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个别情况要对其进行心理引导以及做好心理咨询。其次,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学间不互相攀比,提倡勤俭节约,同学间要相互关心,老师要学会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让他们学会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资助者,学会感恩,用精神上的富足、心理上的健康弥补物质上的缺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3.3加强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及创新,教会学生识恩、知恩。

感恩意识是一个人素质、思想品质的体现,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德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高职院校应该把感恩教育置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中,让感恩教育与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以适度的感恩意识、正确的感恩方式、正当的施助心态等为主要内容的感恩观,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良好的感恩心态的行成,不断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不能识恩、知恩,那就不可能感恩。感恩的前提是识恩、知恩,所以,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应该唤醒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爱,父母的艰辛无私,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知恩图报。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知恩图报,但不必因为他人施恩于自己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把报恩变成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扭曲感恩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解不能帮助自己的人,体谅他人的难处,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3.4营造良好的感恩环境,促进学生感恩品质的内化。

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社会大环境感恩氛围的营造需要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努力才能实现,但是只要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师生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环境。首先,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高校辅导员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辅导员、专业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常怀感恩之心、仁爱之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备感关爱与温暖,从而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会主动关爱他人。其次,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喧宾夺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悟―感恩,努力探索从学习到辨识、感悟、践行、建构的感恩培养模式,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的感恩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恩教育的实际效果。最后,高校感恩教育应该坚持长期化,感恩教育目标是个体终身品质的养成,不能只重短期效果,而需要长期引导、感化,促进教育对象的内省和自律。

开展大型团体感恩宣讲与设计新颖、形式多样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近年来,邹越教授以“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为主题的演讲,感染了大江南北成千上万名大、中、小学学子,使他们记住了做人要爱自己的国家,感恩老师,孝顺父母,真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学校应该寻找机会开展这样的演讲活动,加强师生及家长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学校教育者还要善于利用国家、社会、个人等关爱与帮助贫困学生的活动,通过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有创意地对贫困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其形式可以有: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图片征集展览、系列影像作品展、感恩征文,以及对身边有困难的人开展帮助活动、救灾捐募活动,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班会,组织毕业时为母校留下什么的讨论,等等,这样更能触动众多贫困学生心中的情感之弦,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恩,学会感恩。但感恩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绝不能走向理论说教或形式作秀,更不能追求所谓的“书面考试”过关,在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感恩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让感恩教育过程中的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诸环节成为统一的过程,只有这样,感恩教育的成效才能是恒久而深刻的。

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使学生养成相应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到孤儿院和养老院献爱心、参与暑假社会实践及专业实习服务城乡等活动,把感恩意识转化成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只有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学校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最后要说明的是,感恩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家庭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们要把感恩作为全社会所推崇的美德与善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营造识恩、感恩、报恩、施恩的良好社会风气。

注释:

①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8).

参考文献:

[1]罗丹.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培养的途径[J].青年科学,2009,(11).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心理工作

引言

本人经过多年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岗位上的积累,发现高职院校家庭贫困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特征,由于家庭贫困引起的心理贫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学生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半壁江山,家庭贫困学生在整体上的数目是庞大的。一方面是由于扩招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社会原因。因此探究高职院校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育人工作有着很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家庭贫困生问题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家庭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传承自家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得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大学生活。但是仍然有部分高职贫困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贫困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

高职家庭贫困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难以适应大学复杂的物质生活,容易迷失自我。高职院校贫困生在踏入高职校园之前往往都是生活在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下,一旦踏入大学,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很多人会表现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一些贫困生感觉助学金“得来全不费功夫”,不但不加以珍惜,反而由于虚荣心作祟,养成喜好攀比、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有些拿着助学贷款肆意挥霍,毕业以后不能按时还款诚信缺失等等;另一方面是对于大学的各种奖励扶助政策的不适应。大学不同于中小学,针对贫困生有着各种来自于国家和社会的奖励扶助政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家庭贫困生的。然而由于对帮困助学政策了解不够或是自尊心太强,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不愿意提出申请或是延迟申请,同时也存在部分家庭并不太困难的学生积极提出申请,从而使得助学资源无法合理地给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

(二)贫困生较难建立人际关系与恋爱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但是社会上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思潮也开始盛行。不可避免的,这些思想必然波及到高职院校。作为贫困生来说是没有条件来满足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的,进而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内心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导致其在交友以及恋爱中少有成功。作为好朋友必不可免的要出去消费,囊中羞涩的贫困生们自然不能如此。遇到真心的理解的朋友还好,但是遇到满脑子物质的人自然是备受奚落,使得贫困生更不善于与他人交流,这就进一步少了交到朋友的机会。同时恋爱也是一样,网上的调查数据表明,谈恋爱是一个奢侈的行为,这份奢侈自然与贫困生无缘。

(三)贫困生悲观厌世情绪更普遍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好好学习,逃课、旷课、上课玩手机、逛网吧等行为在贫困生中更为严重。一方面作为高考中的失利者,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乃至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心理上就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面对现实也就得过且过了。考试前两三天突击复习,看看书也就考过了。这种学习方式既没有学习到知识也没有掌握好技能,到最后更加重了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

(四)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作为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职院校学生,很多人都肩负着改善家庭现状乃至改变家庭现状的重担。在当今的贫困家庭除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以外大部分都是农村家庭,父母知识水平有限,但是怀揣着改变孩子的梦想咬咬牙把孩子送入大学校园。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贫困生的心理负担是多么的重,承受的压力是如何的大?父母期盼着孩子毕业能够找到好工作,能够回报家庭。然而社会是现实的,作为高职毕业生来说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是就业单位提供的微薄的工资与辛勤的付出不成比例,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这个现实问题深深地笼罩着所有高职毕业生。

二、高职院校家庭贫困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一)来自家庭的压力

家庭给予学生生活上的支持,父母辛勤工作为学生支付了高额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用。即便父母不说,学生自然也要想着给予家庭相应的回报。对于家庭富裕的学生来说,这种压力不是很大,因为父母赚钱相对轻松;但是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一年的学费很可能就是全家一年的收入。这就等同于一个富翁捐了100元和一个穷人捐了仅有的10元钱一样,虽然在价值上前者高于后者,但是后者会获得更大的感激。

(二)来自周围同学的压力

马克思说过一个故事,大意就是在一个国家一开始皇宫很破,但是平民都居住在草屋里,平民觉得心里不舒服,后来平民住上了别墅但是皇宫变得更加辉煌和豪华,平民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差异引起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生活在一起,经济上的差异自然决定了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而这种程度上的差异很容易转换成对贫困学生的压力。我们无法要求人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也就无法要求其他人不歧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人人都希望和有钱人交朋友,我们也不能强迫他们都和穷孩子玩儿。马加爵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但是还是提醒着我们在学生中间真真实实存在着歧视贫困家庭学生的现象。

(三)来就业的压力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过了将近五年,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过去,受此影响以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但是每年新增就业人员却没有减少。僧多粥少下,就业形势自然不容乐观。很多人也许可以动用父母的资源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父母的支持已经到头了,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工作的压力又深深地笼罩着贫困学生。

除了社会就业形势的恶化,高职院校毕业生本身在就业大军中也不占优势。一方面需要和下层农民工抢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面临来自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而家庭贫困生在高职毕业生中又不占优势,甚至可能由于自卑怯场以及外表穿着等原因在面试中被刷下去。

三、针对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心理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

自强不息身方健,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注意加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作为资助工作者,一方面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获得奖助学金,以及为推荐他们到学校各勤工助学岗位工作,让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校内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不需要多少物质付出的活动,例如爬山、越野等体育运动,使得所有学生能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通过这些活动在培养家庭贫困学生自立自强和自信心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和其他同学的交往。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整体的素质水平上和重点大学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完全不能作为我们漠视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出问题而无动于衷的借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谁又能保证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永远正确?因此在工作中注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了解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倾向,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鉴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调整认知结构,正确认识贫困、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懂得外界的资助是有限的,把贫困和苦难当做宝贵的财富,充分发挥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身命运。

(三)辅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缓压方式

压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学会正确的缓压方式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作为辅导员多和学生交流是一个缓解学生压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同时也要引导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舒缓压力的方式。生活的压力谁都有,关键是如何将压力释放为动力! 工作中与学生拉近距离,特别是在和压力巨大的学生交流中要随时注意缓解其压力,多鼓励!我们要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四)加强学生的感恩诚信教育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也必然是一个诚信的人。对贫困家庭学生持续不断地贷款援助需要的是每一个毕业生能够感受到社会资助之恩,从而按时还款。同时懂得感恩,具有诚信在就业市场上也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可。因此我们要为贫困生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培养他们强烈的感恩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五)建立“班-系-校”的贫困生三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

制度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通过建立班级心理委员――院系心理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班-系-校”贫困生三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可以在制度上为家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也能够预防很多问题的产生。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在高职院校家庭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对父母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化压力为动力;同学相处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攀比;要自立自强,树立人生职业规划,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泰然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理论的实证研究――高职生家庭经济困难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62-64.

[2]王新,王林.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26):75.

[3]白莉萍.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对策――以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管理学家,2012,(2):581-582.

篇6

关键词 二级学院 就业创业工作 效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全员化动员,保证创业就业指导服务覆盖面

要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二级学院须在全院动员,形成工作合力。学院可发动全院老师参与到就业创业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建立“学院统筹、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就业工作机制,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主抓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就业辅导员、学业导师、各专业老师具体落实指导,形成全院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学院应将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纳入专业教学中,学院各系各专业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每个期末由专业老师一对一对接各个班级,全程指导其开展期末实习,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内化为综合素质。

2全程化指导,搭建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平台

应贯彻全程化指导的思路,就业创业指导从入学起开始,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分阶段、分时期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服务。学生大一期间,重点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二期间,重点进行学生职业测评,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职业规划大赛和简历制作大赛,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和制作简历。大三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职场生活。为学生分析大学生创业形势,介绍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指导系列讲座,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学生以良好心态面对竞争,做好角色转换。大四期间,为毕业班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辅导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解就业程序,指导学生提高择业技巧,掌握求职过程的简历制作技巧和求职面试能力。通过建立就业学生交流群,为学生实时提供招聘信息和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在就业实践中提高求职能力。

3专业化帮扶,切实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要做好创业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二级学院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可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资格培训和心理咨询师培训,鼓励辅导员参加就业创业类课程的授课,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要提高专业化帮扶水平,应重视对就业困难学生的重点关注,而就业困难主要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两个方面。学院应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建立学业导师、辅导员、班干部“一体化”帮扶队伍,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引导和个性化指导,有针对性的为困难学生提供服务。应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在开学初组织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公开公正的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配合学校发放各项奖助学金,同时组织临时困难补助的发放,为贫困学生发放求职补贴。通过落实资助帮扶工作,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学生就业心理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可开展专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可组织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的座谈会,针对本专业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传授求职经验和技巧。毕业班辅导员应定期为特殊困难和心理问题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为学生指导简历制作并进行修改,切实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在求职过程中的困惑。

4立体化开拓,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实习实践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抓手,不仅能促进学生将专业化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内化为综合素质,同时能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学院应重视对学生的实习实践指导与服务,积极开拓实习实践基地。

学院可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充分挖掘杰出校友、院友资源,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战略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实践基地。高校与企业分别具备不同的优势和资源,也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和短板。高校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优质的师资与科研成果,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和专业的实践场所,二者对彼此都有需求,可以相互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在二级学院层面,可由学院领导牵头主抓基地建设,团委书记负责与实习基地的联系,辅导员和各专业老师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每年寒暑假选送优秀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锻炼。关于实习实践基地的运营和维护,双方可制定相关考评制度,通过征求意见和问卷调研等形式,收集实习企业、基地指导教室、实习学生等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学院可定期邀请企业人事部门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为毕业班同学进行求职指导,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指导学生提高求职技巧和能力。

关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践培养,学院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挖掘市场需要,组建或参加创业团队,申请入驻学校和政府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理论指导,同时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场所和机会,能引а生完善创业理念、拓宽创业渠道、增加创业机会,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学院应创新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融入创业教育,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践锻炼。

参考文献

篇7

(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和贫困生特质,借鉴绩效管理理念,将平衡计分卡运用到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中,尝试构建一种新型的资助绩效考核体系,关注贫困生的成长与发展,以期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和长效性.

关键词 :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24-03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民生工程,工作的绩效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着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对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合理的考核,是优化资助工作机制、创新资助工作载体,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绩效指标的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如何客观、科学的评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一直争议不断.传统的考核模式,“重经济资助、轻人文关怀、轻成长”,很容易滋生诸多弊端.本文在综合考虑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将平衡计分卡运用到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中,关注贫困生的成长成才,探讨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资助绩效考核体系,为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和长效性提供了现实依据.

1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审视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能错位,“成长”缺失,主要表现在:

第一,绩效考核目标不够科学,以经济资助代替人文关怀,轻成长.大部分高校的资助工作的重心是实现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倾向于资助资金是否发放到位、资助评比过程是否公平、公正,虽然在当下很多高校已经将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就业帮扶、心理健康辅导等纳入到资助工作考核体系中,但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仍然将经济资助情况作为工作的重心,缺乏对贫困生人格、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关注,缺乏对贫困生进行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和教育.

第二,绩效考核的理念认识不够,以目标管理取代过程管理.大部分高校在考察资助成效时一直把资助工作目标的完成作为主要依据,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对“目标”的过度关注,而对资助过程动态管理的忽视,造成对困难学生在受资助后的学习、成长、发展情况后续动态跟踪管理与反馈不够,资助工作对受助学生自主发展帮扶不够,从而影响了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绩效考核方法不够客观,以简单的定性分析代替定量分析,或由定量代替定性分析.而评估体系的多维性,多因素性决定了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无论是定性代替定量分析,还是定量代替定向分析都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片面性.多数高校都是在单向度的使用定性指标或是定量指标,有的高校把分析资助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资助资金是否落实到位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有的则把资助贫困生的比例,资助金额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这些做法都把资助工作的内涵简单的窄化了,导致资助工作与受助学生表现的紧密关联度得不到体现.所以,绩效考核评估时,要做到将定性指标和量化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2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现实意义

平衡计分卡理论(Balanced Score-Card)是美国管理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波士顿公司总裁戴维·诺顿(David·Norton),两位管理学专家提出的一种系统性、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它通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四个维度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来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它强调一种动态管理过程,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理念,值得探索,也具有现实意义.

2.1 平衡计分卡的人本价值可以激励资助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引领贫困生的成长与发展

“成长与发展”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中的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维度正是体现了这一中心思想,体现了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组织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注,资助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研修,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也就是说平衡记分卡密切了资助工作人员自我成长与资助工作的自我改进之间的关系;另外,平衡计分卡的人本价值的另一个表现是以学生为本,体现了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实现贫困生的成长成才,强调了在资助成效上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物质需要,还要关注贫困生的精神需求,力求在资助价值导向上引领发展,在资助目标设立上关注发展,在资助实践活动中融入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估管理,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与资助工作的紧密关联.

2.2 平衡计分卡的均衡性有助于客观地反映资助工作业绩

平衡计分卡通过上述四个维度来全面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它全面覆盖了客户层面、财务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四个方面的情况,四个维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因果关系.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如有任一维度出现不合格,那么,不管是学习与成长层面、客户层面,还是内部流程层面、财务层面、无论考核分值有多高,实际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危机.因此,平衡计分卡可以统筹协调各维度之间的平衡,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等各种关系,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体系的滞后性和片面性,能及时、客观地反映资助工作业绩.

2.3 平衡计分卡的组织协同性有利于彰显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战略导向性

平衡计分卡具有将组织目标协同到组织各个层面的功能.要激发组织系统的全面潜能,就要把团体、个人、组织、部门协同起来,在实现协同的过程中,评价目标和具体指标、组织目标都得到描述,得到强化后,各部门把组织目标细化为部门目标,团队和个人明晰自己的目标,知道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平衡计分卡的组织协同性有助于资助工作人员洞悉资助工作的总目标,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资助工作的方向性.

3 以成长为导向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3.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思路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在于助人、筑梦、铸人,即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资助工作的中心任务,资助工作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那么在资助工作中应注重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基于此,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是在明确资助工作中心任务的前提下,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把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分为四个层面: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管理过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财务维度.但资助工作是面向贫困生提供成长、成才服务,平衡计分卡中客户层面的战略目标应该演化为学生层面,主要指贫困生;另外,资助工作应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具有鲜明的教育特性,结合高等教育内在规律、贫困生自身的特质,平衡计分卡中财务层面的战略目标,不能不加演化的直接用在资助工作上.因此,依据资助工作的系统特性,将传统的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推演为学生、内部流程、学习成长、资源四个维度,确立各考核指标,建立以成长为导向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的考核体系.如图表1.

3.2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中四维度的内在关联性

在此考核体系中,资源层面,考核评估主旨是为了实现资助战略目标,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源配置观念、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如何进行项目整合、资源后期的检查制度的制定,怎样奖惩等.这一层面最终指向投入成本与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密切关系.

学习成长层面,评价主旨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资助工作人员应该怎样进修、学习、交流.这体现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成果,是否具备了为贫困生提供优良服务的要求的综合素质,是否具有学习创新能力,体现着资助工作与资助工作者自身的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内部流程层面,考察资助管理工作应在哪些工作环节上成绩卓著,才能实现系统目标.从这一层面审视资助工作的价值,体现的是资助工作平台、过程管理、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内在因果关联.为了完善内部管理流程,进一步促进资助工作的科学化,需要加强各环节的合作与沟通,搭建、创新资助工作载体,优化资助信息系统平台.

在学生层面,主要考量的是要为贫困生创造什么价值,才能实现资助工作终极目标.从学生本身的视角,特别是贫困生的角度审视资助工作的最大价值,即贫困生的成长成才,体现的是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程度.在这一层面里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经济的资助助其顺利成长、通过各种素质拓展锻炼专业技能、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引领健全人格,这几方面构成了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要素,这也是设计指标因素的重要依据,是学校资助工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考量.

3.3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终上所述,资源、学生、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指标因果相连,相互协同,相互制衡,不可或缺.根据资助工作中心任务,在一级指标基础上可以再创设二级指标,创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

在使用此考核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资助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可在二级指标基础上细化三级指标,以促进资助考核的精准化.第二,不同的考核对象在使用考核表时,考核指标、权重应做适当的调整、修正,内容应有所侧重.

总之,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资助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统筹四个不同维度,反映了资助工作所必须关注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将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加大了关注学生发展的考核比重,延伸了助学内涵,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期性、长效性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但是,将平衡记分卡运用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的探索研究,其适应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还需不断发展、挖掘、完善,也需各方力量一起参与资助工作实践,以高校资助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思想引领,推进资助绩效考核观念的转变,进而达成资助工作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敏.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3).

〔2〕赵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技术完善[J].福建广播大学学报,2013(5).

〔3〕钟一彪.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的分析框架与评估模式[J].教育政策研究,2010(10).

〔4〕杨建锋,赵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评价维度及框架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2).

〔5〕段俊霞.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12(3).

篇8

为做好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教育帮扶工作,自去年8月以来,该县由县教育局牵头,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教育扶贫兜底一批的要求,对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大学、中学及学前教育子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统计,力求不漏登记一人,不错帮扶一人,做到有的放矢,帮扶见成效。经反复筛选、汇总、复核,确定了首批符合补助条件的普高、职高受助学生243人、大专以上受助学生56人、学前教育阶段受助学生383人。按照在县内园(班)就读幼儿每人每年补助100元,在县内就读高中或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每人每年补助2 000元,在县内就读县一中、二中和职业高级中学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每人每年补助2 000元的补助标准,将向首批精准扶贫户在读子女682人发放补助资金6 363万元。除现场发放外,其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子女补助金县,教育局将通过直接发放、打卡到账等方式及时将扶贫资金兑现到贫困学生手中。

元谋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本刊讯 为进一步增强全县教育系统校长队伍廉洁从教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尊崇、遵守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4月7日,元谋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及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计50余人,走进云南省楚雄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活动中,大家参观了监狱场所建设,听取了监狱相关负责人关于监狱基本建设及发展历程的介绍,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在警示教育活动上,两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两人过去都曾身居要位,曾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收入、幸福的家庭,也曾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把自己送入高墙之内。服刑人员对社会、家庭的深深忏悔,给在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走进监狱接受廉政警示教育,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剖析其犯罪心理和过程,多角度接受廉政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廉洁自律意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时刻做到自警自重自励,时刻牢记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经得起考验、守得住底线,把握好人生航向,真正成为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好党员、好干部。

云天化中学传经送宝 大关县教师如沐春风

本刊讯 (通讯员 蒙世清) 为全面实施“教育兴县”战略,使高三复习教学更扎实,更高效,4月17日,大关县邀请云天化中学高三把关教师为大关高中师生传经送宝。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全县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高中教师80余人参加活动。

篇9

五华县是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也是广东省隶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县份之一,县辖16个镇全部是老区镇,411个行政村中有老区行政村265个,老区自然村1753个,老区人口88.16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58%。

为加快老区建设步伐,改变老区落后面貌,近年来,五华历届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不懈努力。一是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老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措施,把扶贫开发与实施《意见》、解决老区村“一保五难”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部署、有检查,促进了老区建设的有效开展;县党政领导还经常深入老区调研,召开汇报分析会,研究制订有力的发展措施,现场解决老区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力地加快老区村、户脱贫奔康步伐。二是根据中央、省、市对老区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突重点、破难点、凸亮点,不断推进老区建设向纵深发展。该县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生产生活条件薄弱的山区,把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作为老区扶贫和贯彻落实《意见》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实施区域发展、产业发展、智力扶持工程,不断增加老区村、户的经济收入。三是协调民政、住建、扶贫、水务、交通运输、卫生、教育、农业、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着力解决老区“五难”问题,努力改善老区贫困村、户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增强老区村、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四是强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和广州市番禺区对口帮扶的支持,加大老区建设力度。

据介绍,2008年以来,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7.96亿元,其中,老区帮扶资金达6.2亿元,落实发展老区村集体经济项目66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4个,打造了30个幸福和谐新农村、10个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20个民生保障全覆盖村、10个产业致富示范村等四大典型;通过扶贫开发“双到”帮扶的82个老区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老区贫困户100%实现了稳定脱贫。“扶贫资金的投入,帮助老区解决了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老区水寨镇大沙村,就是巧借省财政厅帮扶的契机,实施定点靶向疗法,实现了村‘六有’、贫困户‘八个确保’的目标。”谈起扶贫开发“双到”给老区带来的变化,李国根感触颇深。

三年来,通过全面实施产业帮扶、安居帮扶等十大帮扶措施,五华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是特色工业强劲发展。以制酒、制药、五金电器、汽车配件和工艺品加工五大特色工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日益壮大;二是特色农业稳步发展。优质稻、烤烟、油茶、南药等特色农业基地相继建成,并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三是特色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山、水、泥”特色休闲旅游基地规模初显,逐步形成红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四是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引进了一大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并集中力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万亩工业区。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该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老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争取一批事关全局、事关民生的项目落户五华。全力完善交通网络。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1.5亿元用于道路设施建设,2009年镇通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改善水利设施,近年来投入10.3亿元,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建成45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14.4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老区中心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部分老区镇的总体规划编修、老区村庄整治扎实开展;高标准改造县城主要街道、琴江公园、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和蒲丽顶省级森林公园相继建成使用;以“五改五有五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明显提升,有3个老区镇和146个老区村建成市级生态镇、村。

文教事业持续繁荣。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扎实推进,教育资源得到不断优化配置;积极开展文化先进镇创建活动。7个老区镇建成市级文化先进镇,建成147家农家书屋和7家农家书屋示范点;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蓬勃发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日益丰富。

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了对“两不具备”老区村的搬迁安置工作和危房改造进度;老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老区群众收入有所提高;老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老区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2万多户7万多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10.5万个困难家庭子女得到生活补助,32.18万老区群众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9%,老区60岁以上老人实现应保尽保。

近年来五华老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老区仍存在的不少问题令李国根十分担忧。一是老区贫困面仍然很大;二是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三是老区贫困户的自主脱贫能力仍然很低;四是对老区扶持较少。由于县财政困难,边远分散的老区村搬迁、危房改造等配套资金较难落实,建设资金缺口大。“我们希望省委、省政府出台更实更细的帮扶老区政策,在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人才的培养方面给予老区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并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切实解决老区群众‘一保五难’问题,以加快老区贫困村、户脱贫奔康步伐。特别是希望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帮扶老区政策时减免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配套资金,并在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上给予倾斜照顾。”李国根说。

谈到今后扶贫工作的打算时,李国根介绍说,该县围绕“两新两特两重点”的战略部署,以“一二五”工作思路为抓手推进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该县有103个重点帮扶村、贫困户12741户、贫困人口62331人。目前,各级帮扶单位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和帮扶项目规划,计划投入帮扶资金4.2亿元,开展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村道路设施建设、“两房”改造等566个帮扶项目。

“我们就是要以改善老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己任,以十大帮扶措施为抓手,更有效地推进民生工程和责任工程的落实,打造扶贫‘双到’新亮点,用扶贫‘双到’推动老区更好地发展。”李国根信心满满地说。

链 接

大沙村

大沙村位于五华县东北部,距离水寨镇13公里。大沙村属革命老区村,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196户,884人,其中贫困户78户,386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760元。

自省委、省政府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部署以来,帮扶单位省财政厅始终把扶贫“双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围绕实现“六有”和“八个确保”的目标任务,举全厅之力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各项工作。三年来,省财政厅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1016万元,全部投入大沙村建设。2011年11月30日,时任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来到大沙村,看到大沙村的变化后,鼓励当地干部要利用好政策,要把老区建设和扶贫“双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通过三年来的大力帮扶,至2012年底,该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7933元,比帮扶前分别增长了28倍和3.5倍,实现100%稳定脱贫。建立了贫困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渠道,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村风文明和谐,村民生活幸福,面貌焕然一新。帮扶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村民的普遍赞誉。

昔日贫穷的革命老区村,如今焕发出新农村的活力。

罗湖村

罗湖村是水寨镇革命老区村,又是省定贫困村,有7个村民小组,355户,1775人,其中贫困户有66户279人。

2009年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和挂扶单位不断加大帮扶资金的投入,全村累计投入老区建设资金1100万元,其中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入资金386万元,大力实施产业帮扶,全力改善民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种植龙眼1600亩,荔枝1800亩,黄花梨2000亩,油茶1002亩;发展养猪年出栏6000头,养鸡年出栏10万只,年总产值1060万元。出资6万元入股仙人草种植项目,可增加村集体经济1万元;

二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兴办农田水利设施,为全村648亩农田修筑4.5公里三面光引水灌溉渠;对老区村道进行标准化水泥硬底化全面改造;累计投入资金60万元,全面完成改造罗湖村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入资金150万元,改造低收入住房困难户50户,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户户有新居。

篇10

关键词:法医学 司法实践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32-02

1 背景及意义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该专业医学、法医学、刑事科学技术并重,办学初始与云南省公安厅联合办学培养专业人才,其办学特色鲜明,一直注重知识、能力、身心的协调发展与提高。该校法医学专业作为云南省和国家级的特色专业,自从1984年建系以来我们法医本科生属于国家提取录取批次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云南地处边疆的特殊地理位置,大部分学生来自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经济极为贫困的家庭,录取分数低于我校其他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以及专业思想不稳定,这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很难正常保证我们的五年制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更好提高我校本科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我校学生创业就业热情,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结合法医学实际,在学生完成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开展法医学创业就业实践培训能对此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为此,利用该校的有利资源法医学院下属的司法实践平台―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发挥平台一流的硬件、优秀的教师资源、丰富的司法实践案源、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等优势,作为法医学学生“法医学司法实践”的摇篮,让学生参与到司法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提供司法实践的机会,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增加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岗位胜任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活动资源平台优势

该校法医专业是全国最早招收法医学本科生的9所医科院校之一。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紧跟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和潜力,已形成了明显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学科教学实验技术平台,产生了系列的教学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法医学实战人才,在国内同类学科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2009年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法医DNA实验室通过中国国家认定认可委员会的评定,是该省首家获得国家级认证的法医DNA分析实验室,也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平台因为聚集环境、人才、设备、案例、信息等优势资源,也将从人员、技术规范、运行机制和标准体系多方面为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高校司法鉴定社会服务平台,在高校中发挥着保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和教学、更好服务社会的作用,这个平台也将全面推进法医学专业贫困学生的创业就业培训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培养提供优势资源。

3 实践活动培养目标与内容

(1)培养目标:通过对法医学贫困学生五年系统的司法实践培训,让学生全方位围绕“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专多能的法医学人才培养,完成培养的思想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最终不仅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且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创业就业积累丰富的财富。

(2)培养内容:以“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这个教学司法实践平台为支撑,让法医学贫困学生在完成培B方案规定的的教学任务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法医学司法实践中,重点从法医的接案、案件的具体处理、鉴定文书发放、鉴定档案的整理以及CNAS实验室的标准化系统管理体系的操作等的辅助工作,做司法鉴定实践的助手,全方位参与到司法实践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解司法实践的流程以及标准化管理操作程序,接触更多的司法鉴定实践案例,最后通过模拟现场考核的方式以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学习效果,评价参与实践学生的效果。

4 实践活动培养模式

(1)双向选择建立导师制:从大一法医学专业新生中选取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并且学生自愿参与到法医学实践中,通过全方位的了解和接触,建立司法实践导师和帮助学生团队关系。

(2)帮助学生确立大学五年学习目标:围绕“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一专多能的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我们司法实践培训活动培训目标。

(3)司法实践培训活动岗前培训:对培训团队学生进行司法实践主题培训活动相关知识进行简短培训,让学生熟悉流程以及操作规范常识,明确个人和团队培训目标。

(4)五年的司法实践培训活动: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法医学司法实践中,具体从法医的接案、案件的具体处理、鉴定文书发放、鉴定档案的整理以及CNAS实验室的标准化系统管理体系的操作等的辅助工作,做司法鉴定实践的助手,全方位参与到司法实践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解司法实践的流程以及标准化管理操作程序,接触更多的司法鉴定实践案例。

(5)PBL学习交流会:实践活动不仅从司法活动中让学生找到专业成就感和归属感,我们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拓宽学习知识面,我们特意为学生们组织了系列“专业学习交流会”,每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一次学习分享会,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⒂耄并轮流主持和主讲一个专题,我们从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分享、法医特殊疑难生物检材DNA的提取方法探讨、经典案例赏析、法医名人故事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探讨等形式多样的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用问题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方式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从而加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6)一对一帮扶:对实践活动中思想、学习或者专业活动中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们及时的干预和帮助,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梳理与总结,提出个性解决方案,一对一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学生专业思想的不稳定以及基础理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效帮助,让学生全面平衡发展。

(7)司法实践培训活动考核:通过模拟现场考核的方式以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学习效果,评价参与实践学生的效果。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形成总结报告,在学科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5 实践活动成效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医科院校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建构一种更加适合新世纪医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努力提高医学生学习、创新和就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医学实用型和新型人才。在教育教学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通过法医学院独特的办学方式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进法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是我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全面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创业就业积累丰富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闻德亮.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215-217.

[2] 杜晓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西北医学教育,2012(5):865-867,870.

[3] 付恩砚,陈飞宇.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分析[J].亚太教育,2016(23):100.

[4] 王耀东.论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J].科学中国人,2016(27):328.

[5] 化瑞芳,史培培,宋琛.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营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