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篇1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在课改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指导下,我们电子教研组取得了一些成绩。

1.开发校本教材和讲义

由于老的教材大部分注重理论,而实践内容寥寥无几,知识也不适合各地电子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各个地方迫切需要一系列适合当地学校的校本教材或讲义。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学校电子教研组成立了电子课程改革小组,开发和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和讲义。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对每一门课自编教材和讲义都编写了项目课程标准。我们电子教研组调查了本地的电子企业,江苏林洋公司、海四达集团公司、三信电子有限公司,以及苏南一些著名的电子公司,针对企业的用工情况和学校自身实际,决定编写《电工实训教材》,由顾伟、沈海燕、黄亮亮组成编写小组进行编写,并于2007年12月完成初稿;编写《无线电装接工》(中级),由朱萍、顾伟、梅林林、陈海晟组成编写小组,并于2008年3月完成初稿;《收音机组装》由郝丽娜编写,于2008年3月完成初稿;《万用表组装》由梅林林编写,于2007月12月完成初稿;对于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由曹卫康、陈东、陈飞组成编写小组,于2008年3月完成编写讲义。

2.建立校企合作

虽然学校编写了一些校本教材,但学校毕竟和企业存在着差距,如管理方面、技术方面、设备的投入方面,因此我们在当地和苏南寻找一些电子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样我们一方面解决了上面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方便。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和企业建立了进一步的合作关系,企业和学校进行了订单式的培养,企业提供学费。这样的好处,就是一部分贫困学生能够上得起学,企业今后招到合格的员工也有了保障。在教学中,我们每个学期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一个月时间,让厂里的老师傅一带一地教,学生一跟一地学,在生产中学习,往往比学校课堂上的学习要有效得多。我们也把企业的一些简单生产线搬到学校中来,让工厂里的老师傅把技术带到学校来,让学生在学校中体会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环境。

3.教学模式的改变

既然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就是重中之重。教学的模式关系到教学的结果。对于电子专业的教学,我们学习其它兄弟学校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放在教室里,纯粹是理论教学;或到实验室里,纯粹是动手去做。我们现在的教学是在实验室、实训室学理念和知识。排电子专业课时,一般4节课或7节课连排,保证一个项目或一个模块能完整地教学完成。在实验室或实训室上课,边讲理论边实训,切实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设备,保证实验室、实训室够用;对教师进行了各种培训,保证教师的知识足够广泛。例如,我们07电子技术应用班级,一个学期中,有10个星期时间在实训室进行实训或在企业进行企业实训,专业课占文化课的一半,这一半时间在实验室上课,也就是说,一个班级在校时间有3/4时间在实验室或实训室中进行。

(2)改革教学内容。

过去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尤其是电子专业,所以我们在编写教材时,把大部分已过时的知识删掉,增添了一些新技术、新知识。并且和电子企业的技术和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毕业后不需要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

(3)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学生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通过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

4.课程评价多样化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要围绕学习者的全部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充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差异、潜力和兴趣爱好,重视学习者的独特需要,使学习者以一种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学习和同化不熟悉的知识,防止把知识机械地“加”到学习者的身上。要兼顾国家、地区、社会、用人单位、家庭及学习者不同层面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条件。要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向学习者发展顺序的转换,力争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调整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使两者能够在和谐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现在职业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多用试卷的考核和及格来衡量学生是否完成学业。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从学生的做人方面、做事方面、创业方面、创新方面、团队协作方面、学习方面(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企业的“5S”管理方面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也大大不如普通学校。想让每一个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每一门功课,这是不可能的。对于想学、认真去学的学生,虽然学习的成绩不一定合格,但在做人、做事、团队协作、企业的“5S”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我们就确定这种学生合格。

5.存在问题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难以界定。

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可教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

(3)“校情”不利于课标教材的实施。

课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小班化”教学的,而现在学校的实际是每班三四十个学生,没有办法“因材施教”,没有办法落实“面面俱到,人人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6.下阶段计划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2)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3)在课改班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讨活动。

(4)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对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5)提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课题。

篇2

【关键词】提高学习兴趣 模具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方法

Teaching reform method of Mould design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a teaching reform method of mold manufacture desig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with boring calculation drawing. It could make the drawings of book vivid and moving into real using the 3Dmax software.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 c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o mold manufacture design. And They could master the skill of 3D animation ,also.

【Keywords】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Mould design CNC, Teaching reform method

引言

高校机械类专业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机械类专业又以其技术性强,就业前景好等优点广泛地被考生接受,招生前景看好。模具设计与制造这门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随着模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也使得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各高校对于模具课程的培养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实训等环节,但因为模具专业领域广阔,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好,很多学生由于没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每深入一步都困难重重,最终失去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倦,最后只能放弃,毕业时也就无法掌握应有的技能知识,不能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需求,即便能够进入企业工厂,也会经历很长的一段培训适用期,造成培训成本的浪费。

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现在的大学生对计算机也普遍具有信赖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模具课程设计增加一部分电脑设计的内容,在理论课上有了相关知识积累,更深层次掌握软件也就水到渠成。如果方法正确,有教师指导,学习进展没有了障碍,设计作品流畅而出,学生们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就会充满成就感,自然越学越入迷。再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妙趣横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1. 模具结构模型的创建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适当降低理论课学时,相应地增加实践课及课程设计的学时量,因前期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中已经有了手绘图和计算机二维AutoCAD绘图的训练,所以将学生由教室设计改为计算机机房,每个学生分配一张已成型的模型二维平面图,内容包括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等皆可。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看到很多演示模具动作过程的动画,并且对动画有着很高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先让学生利用三维软件在计算机中建立起相应的模具模型,在建立三维模型的过程中对二维图纸就会有了透彻的理解,建模软件可以是ProE、UG,或是CAXA三维实体设计等。三维模型的建立是一项很精细的工作,需要对图纸有着透彻的了解,必要时还要进行计算和设计,如何将一张平面的图纸变成计算内的三维模型,将是考验学生耐性和设计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模型创建完成后,检查各结构与图纸是否完全吻合,这一步骤很重要,避免后期制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模型处理,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每一个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每一个学生所创建的模型进行集中校对检查,以激励的方法奖励找出问题的学生,既提高了所有学生对各个模具结构的理解能力,又增加了学生间的沟通,使得整个过程充满挑战性。

模型经过检查没有问题后,就可以通过输出功能转化成*.3ds文件,这是一个各软件通用的转化格式,然后再打开3dmax软件,将模型导入下一步也就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工作了——让学生的模型动起来。

2. 三维动画设置

无论哪一种模具结构,其动作过程一般都比较简单,可以通过设置这些简单的动作过程,让模型在学生的手中“活”起来。

以一个简单的单分型面注塑模具为例,其动作过程包括:合模注射保压定型开模推出制品,最后,再设计一个5秒左右的产品展示放置的动画。由于设计时间有限,动画设置只是模具的动作过程,不包括注射机部分,这些动作对于强大的3dmax软件来说是最基本的设置,设计时间为20秒,以每秒30帧计算,总帧数为600,各时间段分配如下:

① 0~3秒,合模。

动模和定模分别设置移动的初始、终止位置。

② 3~6秒,注射。

流体的动画设置是比较难的,在3dmax中,可以用loft方法创建一个圆柱,在流道中充当粘流态的塑料液体,并设置这个圆柱从无到变长的动画(这个过程较为复杂,但是由于时间短暂,可以简单表示即可)。

③ 6~10秒,保压、定型。

这一过程在塑料的成型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这里却不用设置任何动作,只要复制前面的动作保等合模位置即可。

④ 10~12秒,开模。

动模和定模分别设置与①动作相反的位置。

⑤ 12~15秒,推出制品。

这一动作是所有动作中相对来说最复杂的,需要设置的组件相对多些,可以把同时动作的零件如推杆、推杆固定板、推板组合(group)在一起设置一次动作,制品设置移动动作。

⑥ 15~20秒,制件旋转展示。

这个动作在设置时,放置角度不能过大,否则旋转速度过快看不清楚。

这样,一个完整的动画演示过程就设置完成了,再输出动画即可。做得快的同学,可以设置相对复杂一些的背景作为练习。

3.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整个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第一周进行模型的建立,因前期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相应的三维软件,所以内容的重点在模型与图纸的符合程度及模型的细节的创建上;第二周为动画的设计,机械不开设3d动画课程,因此前两天最主要的内容是熟悉3dmax软件,对导入的模型进行处理,分离开可动作和不可动作零件,赋予不同的材质以使动作更加明显,最后三天,设置、输出动画。

4. 总结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我们把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活灵活现的设置过程,既让学生对模型有了透彻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动画的设计过程,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为就业增加了一份动画技能,本项教学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充实了教学内容,对模具课程建设和整个教学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海,王晓霞.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李集仁,翟建军.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在现在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田径教学是其重要内容,田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田径体育教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选拔优秀的人才,这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田径教育,通过实施新课改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1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田径运动学习的好与坏,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认识,能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运动氛围,消除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要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作为教师就要能够与学生交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另外,教师要重视良好运动氛围的营造,通过多种手段,活跃教学气氛。比如,教师在运动项目开始之前,可以为学生讲解田径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中外田径运动杰出运动员,讲他们不屈的奋斗历史,以杰出人物引领学生,以运动员的奋斗故事感染学生,这样,对于消除学生的运动压力,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具有积极地意义。良好的运动氛围,是培养学生田径兴趣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境,作为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这是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2教学注重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很多学生都是能避开田径训练就避开,这与教学内容的枯燥性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虽然不能改变课程训练的基本内容,但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以趣味性为依托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的努力付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训练。比如,在进行短跑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比如,通过直线接力、阻碍绕跑接力等方式创新教学,这种丰富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对于课程改革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领悟理解模仿能力都较差,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粗略的基本动作要求就可以了,如果教师过分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过多地干预学生做动作,学生就会感到田径运动学起来很难,自然学习兴趣很难得到培养,没有兴趣,学习效果的提升也是不可能的。

3田径教学要重视劳逸结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作为教师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科学设置运动量,重视劳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为学生安排过多的训练任务,就会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对学生身体造成损害,这对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极为不利。

比如,在跳高运动中,学生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得要求学生停下来,进行休息,在休息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橡皮筋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这对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对于学生快速恢复体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都具有很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劳逸结合,不断为学生提供放松自我的机会,才能增强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引入生活器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物件很感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把学生生活中常玩的一些物品带入课堂中去,学生就倍感亲切和新鲜,学习运动的兴趣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在田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器材,代替传统体育运动器材,增强学生的运动自信,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篇4

【关键词】体育舞蹈 区域经济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孵化”研究》之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2-02

1.前言

体育舞蹈源于欧美传统宫廷舞、交际舞和各种土风舞,后经整理规范成为现在的体育舞蹈。体育舞蹈共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共 10 个舞种。摩登舞包括华尔兹舞、探戈舞、维也纳华尔兹舞、快步舞和狐步舞;拉丁舞有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斗牛舞。

体育舞蹈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被人们誉为“健”与“美”相结合的典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但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目前,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院校较少,加之云南特有的区域特点,对体育舞蹈的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经济发展滞后也成为了该课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在云南省体育舞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课程设置与改革,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带来可依据的理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中关于体育舞蹈的文章,并进行系统分析处理;查阅现有体育舞蹈的教材;查阅有关高校体育课程的法规、书籍及文献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能较充分的了解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情况,笔者针对体育舞蹈目前开展现状,对开设有体育舞蹈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体育舞蹈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现行的体育舞蹈课程有哪些建议等情况。针对内容需求,对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广播电视大学的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芳芳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率100%。

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4 逻辑分析法

对课题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知体育舞蹈目前开展现状,探索新型课程体系。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开设现状

从调查走访中得知,云南省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为数少之甚少,有些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仅作为选修课来设置,每周课时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舞蹈知识的基本需求,更别提技能的掌握。体育舞蹈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内容较为单一,跟不上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1)体育舞蹈学习内容调查

表1 体育舞蹈学习内容调查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中既想学优美的交际舞,又想学具有艺术魅力的体育舞蹈,但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仍然占大多数,比例为78%;两者均学习的仅有9%。

(2)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表2 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调查

从表2统计发现,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对教师教学方法、技术水平、教学态度很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6%、31%、66%;而比较满意分别占到50%、67%、34%;不满意的仅为4%、2.5%、1%,由此看出学生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认可度比较高。

3.2 云南体育舞蹈整体水平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专家访谈,云南省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校对体育舞蹈的投入不够;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组织者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影响及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育舞蹈课程体系设置不成熟,教学环境不完善等等一些方面综合制约了体育舞蹈教学发展。

3.3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如果说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者作为主体的不成熟受社会发展环境的制约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而经营发展的落后,市场规模的欠缺则是目前制约体育舞蹈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云南抵触偏僻的西南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相对发达地区来说,经济来源结构单一成为云南省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经济问题,社会大众更多精力是集中在生活消费当中,很少有人将目光放在娱乐消费上,所以不难理解社会参与体育舞蹈人数为什么少。社会基础差自然而然就成为体育舞蹈开展的主要瓶颈,各高校也会考虑社会原因而放弃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即使开设院校其课程设置也相对较为单一,体育舞蹈的发展以此状况发展下去前景较暗淡。

3.4构建新型体育舞蹈课程体系

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各行业的主要骨干力量,是我国在加入 WTO 后与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高层次人才。丰富和加强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设置,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精、尖人才,以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是体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学校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情况,重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使体育教育过程在大学生群体中终身化,促使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加趋于完善,培养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因此,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是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每一位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把这一门新兴学科建设得更臻完美,成为大众娱乐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4.1课程类型改革

打破传统的课程类型,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设置多种课程类型,例如一年级作为必修选项课;二年级可以设置成选修选项课,学时根据学校要求灵活设置;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以提高课的形式,继续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提高。

3.4.2教材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时候不能单一设置课程,要考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为了能够毕业后满足社会的要求,除了开设体育舞蹈相关课程外,尽量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加上目前比较流行的舞蹈内容。

3.4.3教学方法的改革

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其他课程一样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但是在形式上我们可以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舞蹈的特点来展开。体育舞蹈运动本身具有多功能性,因此,我们采用综合型教学更佳;同时在套路学习时,按先后顺序合理进行组织,从分解到整体,合理安排;其次,动作节奏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体育舞蹈课程作为一项新型内容,开设后受到学生的青睐,并以其所具备的健身,娱乐,审美及充实业余生活等多种功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云南省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的类型和内容存在差异,高职高专院校很难满足学生通过上课时间来学习和掌握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技术水平、教学态度三个方面调查了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云南经济发展滞后,很难为体育舞蹈带来机遇,课程开设也收到一定限制。

参考文献:

[1]张册.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现状与改革建议

[2]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114

篇5

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学中小学教育现状一、引言

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是新课标下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美术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理念,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做出了重大变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价值理念。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又是一个庞大且精细的工程,它的内容涉及到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绝不是编发一套新教材就可以的简单过程,而是十分复杂的教学探索过程。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成效,将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首先,是教育观念是否得到了改变,并由此产生的对所有学科的一视同仁以及教学者的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多样,使学生更轻松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其次,是做到在地区、城乡教学条件不平衡的情况下,达到教学方法上的平衡。

1.教育观念方面

一直以来,在繁重的文化课负担下,美术教育与文化课相比都受到学生们的冷落。我国目前中小学专职美术教师数量也有较大缺口,学校美术课的课时也远远少于文化课的课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各种功课辅导班来提高文化课的成绩,没有时间留给孩子进行美术修养的启蒙和培养。

2.教学方法方面

在一些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都难以顺利实施,艺术素质教育更算得上是一种奢望了。基本的教学条件难以具备,师资力量弱的中小学缺乏足够的美术专用教室和画板画架等教学设备。可见,艺术学科的基本义务教育如何在这些地区开展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难度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经济上的。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基本作业练习材料,如纸、笔、颜料等。对于贫困的农村学生来说,也成了一定的家庭经济负担。还有部分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仍采取那种依样画瓢的单纯临摹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实施途径

在改变传统的对艺术素质教育偏见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宣传的大力宣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以往的操作过程中,教育措施的普及,一般施以行政手段,其不足之处是难以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另外也不易取得全社会的共识。在实施环节上,走过场的现象较为普遍。其实,加大新课改的宣传力度,不是简单的行政手段可以做到的,从根本上解决全社会的认识问题,可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一番,尽可能地推动新观念的形成。

教材的内容结构上更适用于教学条件良好的学校实施。因此,编写更符合农村实际的乡土教材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其基本思路应立足于注重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多做文章,更注重教学形式和方式的实用性原则,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教学媒材的消耗,使新课改更符合地域特征,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的可能性。因地制宜的教育体现,为艺术素质教育在广大农村的实施和普及具有实际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效地打破原有模式中全国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地方性的教材有利于在同一教育方针下,寻求百花齐放的艺术教育局面,中小学美术新课改也因此有了极为广阔的实验空间。

四、美术教学上的发展方向

1.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使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有些课程内容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创设情境,同时结合游戏、表演等活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要求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美、了解美术作品,激发学生欣赏艺术、热爱生活的热情。

2.拓展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如在上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到收集资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综合知识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新课改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实行学分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在新课改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五、结论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避免专业化、单一化倾向,不刻意追求美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课程内容减少了抽象的美术理论和概念,减少了繁杂的知识点,从整体上降低美术课程的难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必须对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反思,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扩大改革成果,使新课程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程葆宏.试论美术课程改革与美术教学改革[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3).

[5]冯厚春.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研究与思考[J].教学探索,2007,(1~2).

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计算能力;教学评价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变化

1.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认真学习与自觉反思

广大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积极投于身课程改革之中,他们不仅关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认真体会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改革重点,而且想方设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在课改精神的理解上,不仅考虑到数学知识的掌握问题,还考虑到数学在学生终身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数学应用,贯彻“边学边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的教学理念,适当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教材改革的重点: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将各方信息融入教材,使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明显加强。

2.课程改革促使学生意识行为发生转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我校连续两年学科竞赛取得了辉煌成绩,2011年物理、化学获团体一等奖,生物获团体二等奖,英语获团体三等奖。2012年生物、数学、物理均获团体二等奖,化学获团体三等奖。

3.课改为教师构建了高效的研讨平台,提高了研讨的效率和质量

校内交流与校际交流成了教师学习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外出学习研讨的机会增多了,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及时解决,改变了形式主义的死板做法,参与教研活动已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上课在不断规范“五环节”(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达标—效果检测)教学流程。积极参与周示范课、月观摩课以及青年教师汇报课、跟踪课的评教活动。

课改实践给我们带来的成效与变化是明显的:(1)学生的思维活了,胆子大了,能提出不同见解,敢于质疑教材、质疑老师,能从多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2)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增强了,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善于积极主动、合作探究。(3)教师的创造意识增强了,不仅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能结合实际灵活处理教材。(4)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在备课会上,积极交流,探究教材教法。(5)教师在教学中已发现自己的知识有限,教学艺术贫乏,为此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为自己准备第一手课改资料。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教学评价问题

目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然是看达线人数、名校生,因此,人们对延时加班、题海战术表示理解;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考试成绩,这使得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直指高考及期中期末考试。新课改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受益终生,长远目标与眼前利益这一矛盾是新课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学校试行“进步率值”考核机制,仍显得捉襟见肘。

2.学校教学资源问题

由于新课改提高了对计算器和计算机的要求,如果不具备相应办公设施,会对数学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每人一台计算机的比例较低,严重制约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约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3.教师教学中“度”的把握问题

新教材的内容远远多于旧教材,哪些内容要会、哪些内容要降低难度,降低到什么程度,又如,思考运用题,探究拓展题要不要全讲,说法不一;受科任教师的影响,有些教师对核心概念理解和思想方法应用不够重视,“深挖洞、广拓展,”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过大,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问题

通过初中课改,学生习惯多思少算,计算能力差,然而新教材提高了能力要求,如:运算能力中指、对数运算、换底公式使用;空间想象能力中三视图、直观图画法;逻辑思维能力中实根分布、解对数方程等,在容量大、课时少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已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5.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问题

新课程要求在高中数学内容中渗透算法思想,算法内容与其他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怎样结合,做到什么程度,新课程只有宏观要求,对具体实施指导不强,对教师在新增内容方面的教学指导,也是当务之急。

三、几点建议

1.建立合理可行的教学评价机制

学校应从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学艺术。

2.加强教学理念和行为的转变

课堂教学要重实效,有些课堂,为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教师少说学生多说,课堂表面热闹,似乎学生成了主人,但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远没有实现,课堂表现为尖子生当“演员”,一般学生当“观众”,有时课堂秩序也很乱。另外,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不能简单理解为制作几个课件在课堂上表演,对教材中“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应加强使用。

3.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

要从“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尽快向“重过程促能力”方向转变。课堂教学应强调“怎样想—可以怎样做—还可以怎样做—哪种算法更可行”,让学生养成必备的阅读理解能力、类比猜想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优化整合能力。切勿要求过高,难度过大,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够一够”都能有所收获,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知识重现的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4.通过各类培训、研讨活动丰富教师的教学知识

篇7

【关键词】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实践探索

地处渝东南武陵深山中的黔江区新华小学校,始建于1963年,曾三易校址,七次更名,现占地20亩,建筑面积10000万余平方米,是一所区直属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6人(含幼儿园教师39人),在校学生3800人(含幼儿园学生710人)。学校设施先进,师资精良,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新课改以来,学校秉承“弘扬个性特长,成就孩子梦想”的办学理念,遵循“自强于心,筑梦于行”的校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评价,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在落实立德树人,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打造“黔江土家摆手绳”这一特色课程实践中成绩尤为突出。

一、“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体系形成

新华小学严格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课程领导力建O,立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加快推进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黔江区独处渝东南,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8%,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学校结合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与地方“土家民族文化”整合,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以阳光体育、“2+2”项目、“1+5”行动计划等为依托,组织部分有专长的教师,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创编出融合土家摆手舞和花样跳绳的“黔江土家摆手绳”,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黔江土家摆手绳”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践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黔江土家摆手绳”已在全校中普及,并逐渐向集团学校及区内中小学推广。这一学校特色课程,既传承了土家民族文化,扎实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又打造了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黔江土家摆手绳”属于花样类跳绳类别,是根据学生运动规律,结合土家族民俗特点创编,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韵律体育运动。其跳绳动作较多,难易程度不一,包括前后打、前侧打、后侧打、蹬腿式、腾空旋转、前后手翻等。整个编排从简单的一级动作开始学习,逐渐增加难度,协调性和节奏感颇具观赏性。

二、“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教材开发

根据课程改革“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学校在重庆市教科院、黔江区教委有关领导及专家热情帮助与支持下,围绕“筑梦教育”特色,组织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搜集大量资料,编写校本课程――《筑梦》。该书以“明德梦”、“健体梦”“求知梦”、“安全梦”、“自强梦”、“成才梦”为支撑,旨在对学生形成较为系统、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形成“筑梦教育”办学特色。

“黔江土家摆手绳”属于“健体梦”这一范畴,包含“梦想起源――了解跳绳”、“绳舞飞扬――我们的跳绳梦”、“‘单摇’跳绳”、“‘双摇’跳绳”、“‘10人8字’长绳”、“交互绳”、“土家摆手绳(一)”、“土家摆手绳(二)”、“土家摆手绳(三)”等九个章节,规范了“土家摆手绳”的内容,形成校本课程进入课堂,进驻师生心灵,为建立“黔江土家摆手绳”和土家民族文化长效传承机制奠定坚实基础。该书于2015年12月在重庆出版社出版,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究特色课程的又一次重大尝试。此前,学校曾编写《家乡黔江》、《祖国在我心中》等校本教材。

三、“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实践应用

新华小学全校3000余名师生人人参与跳绳活动,花样不断创新,技能持续提高,部分学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土家摆手绳已成为学校特色。学校挑选具有特长的学生,组成“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表演队,通过不断探索,深入发掘,刻苦训练,积极参加世界、国家、市、区各级比赛及表演,以提升“黔江土家摆手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黔江土家摆手绳”已成为新华小学课余闲暇的一道独特风景。当你沐浴着晨曦晚霞,踏着下课铃音,漫步在整洁的校园,流连在每一个角落,将都会看到校园内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教师学生,他们在绳索中穿梭、跳跃。

“黔江土家摆手绳”已成为学校常态的特色大课间。每当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3000余名师生在4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有序排列。队列整齐,动作规范,绳舞飞扬,花样精彩不断。六个年级分高、中、低段三轮进场,进出场井然有序,完全由绳操音乐指挥,整个过程形云流水,一气呵成,气势恢弘壮观。“新奇、精彩、震撼!”――2014年11月27日,参加“伊利方舟杯”儿童安全课件决赛的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理事长杨长聚和、宁夏、内蒙古、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甘肃、新疆、北京等十多个省市区旗教育部门领导、教师及媒体记者一行莅临新华小学目睹大课间盛况后如是评价。

为检验和展示跳绳特色课程成效,自2013年起,新华小学每年举办校园“跳绳节”,全国、市、区多所学校派员及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彭远志教授、长江师范学院吴胜涛副教授等曾观摩欣赏。同时,新华小学将“黔江土家摆手绳”刻录成光盘在黔江全区推广,充分发挥辐射和影响。

四、“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显著成果

2012首次参加跳绳比赛,在重庆市中小学比赛就获花样团体第一名,后又三次蝉联。2013年8月首次亮相全国比赛,在中国跳绳公开赛获3金4银2铜,全国34支参赛队排名第六。以后更是捷报频传,三次参加全国大赛共获18金11银5铜,2015年马来西亚第八届亚洲跳绳锦标赛斩获3金3铜并打破2项亚洲记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7月香港世界跳绳锦标赛中,新华小学跳绳队斩获4金2银,并为中国队取得首金,是中国队中获奖牌数最多的学校,国际跳联主席及中国跳协官员的高度赞赏,各国运动员竞相追捧留影,真正实现“新华少年强,为祖国增光”的梦想。

在今年12月6日结束的2015年――2016年全国跳绳联赛呼和浩特站比赛中,新华小学跳绳队夺得16金5银6铜,10名运动员全部获得全国跳绳总决赛暨2016年世界跳绳锦标赛选拔赛资格,有望再次披上国家队战袍,出征2016年瑞典世界跳绳锦标赛。

篇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about College English Revolution

FAN Ying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College English is a process conforms to the sustainable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e. By 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leaders and teachers, utiliz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innovate the educational mode, excite students' enthusiasm, train students' utilized English application is the point of the revolution of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volution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007年9月27日教育部高教厅公布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将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上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更新观念,也应当看到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1.1 改革取得的成效

第一,在教材选用制度上,我国采用多元化教材,改变长期使用一套教材的做法,根据学生的高、中、低水平,采用不同的教材。第二,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更注重了教与学的互动。第三,进一步深化分级教学,实行高、中、低班小范围内的滚动制,坚持分级、分类指导,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英语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第四,为了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四年中得到不断的巩固,有些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口语、语音、听力、翻译以及文学欣赏等选修课。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听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1.2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黑板、粉笔、书、老师加课堂的方式为主。由于学生数量多,基本上是大课授课模式,老师只能是围绕着测试内容授课,讲讲语法、翻译,课本的内容及课后练习。任课老师并不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其次,在大课堂中,英语口语的锻炼也是很难的。第一,是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老师并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要求,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第二,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会觉得教师讲课速度过慢,或者讲的内容是自己知道的,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第三,目前大学英语的讲授大部分是按照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来制定的,由于四、六级考试对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一些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从而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

2 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在技术上应易于实现和操作;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1)学校教务部门和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外语老师所肩负的使命应是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应为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纲领,“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由此可看出,我们的教学理念应从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从英语沟通能力和应用能力两方面扩宽学生的思维,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彻底性。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分班授课,并要采取大班授课与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这首先就要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教师的辅导,使教师更具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互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英语教学朝着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积极地将两方面的长处恰当地组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是当务之急。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另外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评价体系,大多数学校都是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口试、平时成绩、作业记录;而过程评价则采用课内外活动记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座谈和访谈等工具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估。这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教师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际有效的学习方法。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平台是很难充分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依托现代教育媒体,在大学校园开辟第二课堂,使得能力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提高。

首先,学校可以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外语课外兴趣小组。如外语演讲、外语歌唱比赛、话剧社等小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其次,充分利用外语广播资源。学校可以在课间或者用餐时间播放英语广播、新闻或者电影剪辑及歌曲,使学生经常处于外语的氛围中。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通过调频让学生自主选择频率,或者在老师的协助下自己为电影配音、采访,然后通过广播播出,以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也是许多学校都比较常用的学习方法--组织英语角。英语角是目前最具规模也比较具有成效的一种外语学习组织,教师更应利用这种学习氛围,经常的指导学生利用好图书馆资源、音像资料和网络信息,在夯实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的同时也很好的提高自我的语言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延伸,开发他们第二语言习得的潜力。

大学本科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推进大学本科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跨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无论障碍有多大,这条路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明华.浅谈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林业科技情报,2008.

[2]孙阳,曾苹.新世纪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探索[J].名家观点,2010.

[3]王晓玲,王国鹏.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

[4]周心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一种设想[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篇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印发,宣告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完成了本次修订,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本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其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更加重视德育”“更加关注能力”“更加体现时代特色”“更加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四个方面。而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其实,在关注改变了些什么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哪些是没有改变的,也就是,哪些是坚持的,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因为,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变”,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了宣传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理念,让新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本刊从本期起开设“课程标准研究”栏目。本栏目力图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反映课程标准修订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为广大读者了解和使用课程标准(2011年版)服务。欢迎踊跃来稿,稿件请发至E-mail:。

新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此,我国掀起了宏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在新的课程理念引领下,经过十多年实践,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在课程改革实践进程中,教育部在深入调研、严谨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完善,并经过严格审议,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决定在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2011年版新标准的正式出台,无疑会给中国基础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带来深刻影响。为了深入宣传新标准,并让广大读者更加全面了解新标准的精神实质,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课程教学论专家李铁安博士。李铁安博士长期关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及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学术观点,新近又主编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丛书》,对新标准的精神实质作了全面深入的思考与解读。

记者: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实验稿所主张的新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基础教育面貌有了很大改观。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又正式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请您谈谈:新标准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

李铁安: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课程标准(实验稿),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虽然在十年改革实践过程中,也确实听到一些对课程标准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实验稿本身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恰恰反映了过去十多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经历的是一场伟大、深刻而生动的教育实践。这十多年,也是中国教育经历的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区间。

实践是检验改革价值追求与方向的客观标准。实验稿与课程改革实践相互推进、相互校验,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实验情况调研和修订工作的通知》;2007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组织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并正式启动了对实验稿的修订工作。为做好修订工作,教育部先后于2003年和2007年两次组织面向全国的大规模调查。此外,各学科修订小组还组织和开展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调研工作。这表明:新标准是在深入调研、严谨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精心修订及严格审议下形成的。

记者:听了您的论述,我对新标准的形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新标准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李铁安:新标准有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与实验稿相比,应该说,理论基础更为坚实,架构更为系统,课程目标更为厚重,内容选择更为科学,实施建议更为适切。

更重要的是,新标准蕴含着对教育的更深刻的价值追求。新标准以实验稿为文本基础,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根本要求,以深化课程改革为目标指向,以充分发扬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切实解决实践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为实践依据,以理性借鉴国际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进展为重要参照。

新标准的核心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彰显了课程的文化观。课程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生,这是文化观下课程的基本立场。课程是学生怀着对知识、智慧、生命乃至精神上的需求去热情体验的一个动态旅程。只有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知识才称得上是课程,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没有给予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生命润泽的课程,就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深刻的课程。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后进生 转化 角色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3-01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原则是:既依靠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推动集体的前进”。可见面向全体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后进化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思路对教育改革的成效构成了相当明显的影响,传统的一些对后进生转化的手段和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后进生转化思路的需求越来越强。为了紧密配合新的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笔者新课程下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了一些探索。

一、注重角色定位,切勿对后进生贴“差生”标签。

每一人都有他的社会角色,作为学生也不例外,但是教师绝不可以给后进生贴上“差生”的角色标签。当后进生获得这一标签后,他就会处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且觉得自己就应该不如别人。由于后进生往往具有寻找角色定位的心理动机,因此在某些可能会表现得较好的方面,他也表现得像个“差生”。后进生一旦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后,心理上往往难以摆脱这种不好的心理暗示和角色定位的影响,因而教师对后进生贴标签是极其有害的。教师应当坚决摒弃可能给后进生贴上错误标签的各种做法,譬如:在全班公开声明某些后进生学习或者表现是最差的,或者找他们谈话时告诉他们是没有前途的,等等。其实,给后进生贴“差生”标签是对他们心理极不利的心理暗示,也是对他们自尊自信的严重伤害。后进生也需要自尊自信,事实上他们更欠缺也更需要他人对自我的认可,因此切勿对后进生贴“差生”标签。

二、给予后进生各方面的激励,形成强大的正效应。

西方心理学家奥格登在1963年进行了一项警觉实验,该实验通过记录测试者对光强度变化的辨别能力以测定其警觉性。测试者被划分为4个组:

A组:未控制组,不施加任何激励,只是一味地告知实验的要求与操作方法;

B组:挑选组,该组的人被告知,他们是经过挑选的,觉察能力最强,理应错误最少;

C组:竞赛组,他们得知要以误差数量评定小组优劣与名次;

D组:奖惩组,每出现一次错误就罚款,每次反应无误就发少许奖金。

各位教师请判断一下哪一组的警觉性最高,将在四组之中获胜?许多人一定会认为答案不是C组就是D,因为他们认为:人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或者在“重奖之下”成为“勇夫”。但心理学家的测试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经实验,B组的警觉性最强。通过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激励对于人的重要作用。

后进生最需要的是信心,而产生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励。优秀生需要激励,其实后进生更需要激励。传统的教育观念都是不断地给予优秀生更多的激励,而忽视对后进生的激励,这无疑是对后进生前进的忽视,而这种忽视往往是以牺牲后进生原本可以获得较大的进步为代价的。后进生也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他们对激励充满渴望。既然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他们更多一点的激励,让后进生在激励中前进,让新课程改革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新课改真正取得明显进展。当然,要给予后进生以激励,就必须注重激励的方法。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激励。在课堂时,教师尽可能地给后进生提供一些回答问题或展示他们自己的机会。当后进生回答对了某些问题或者某些方面表现得有进步时,教师自己和全班其他同学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让后进生感觉到课堂不仅仅是优秀生驰骋的空间,也是自己遨游的天空,让后进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在班级大家庭中获得的认可。

2.强化课后激励。教师在批改作业或找后进生谈话时,多给予必要的激励,不要作业做得不理想就当头棒呵,更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而应当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或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在作业当中多写一些激励性语言,帮助后进生寻找学习不理想的原因,激励他们在小进步中不断前进。

3、关注家长激励。可以说家庭是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学堂,后进生的家长应该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充满激励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后进生在学校获得的激励才能得以保持和延续,后进生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正效应的激励性环境。

三、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以此来带动后进生其它方面的进步。

后进生并非哪一方面都不如优秀生。许多后进生往往可能在绘画、音乐、体育、主持等其它领域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突出而对他们这一方面的能力视而不见。教师应当在各种适宜的场合让这部分后进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尽量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展现自我的空间,让他们找到获得成功的快乐,获得尊严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要帮助他们做好信心迁移的工作,相信这种信心迁移到学习上,一定有助于后进生的进步。

四、形成小组合力的帮助,解决后进生学有所困的难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了许多便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学习”模式、“学教互动”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注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模式都在向这种充分体现以生为主休的模式转变。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学习能力,而后进生往往欠缺这一方面的能力。因此,老师要在课堂课外有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小组互助的力度,切实开展小组成员间的学习研究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向后进生输送知识营养的动力,让后进生真正及时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共同前进,使后进生最终学有所获。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应用小组互助的模式将会给后进生提供强大的、有效的助推力,将会给后进生提供切实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并且注重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我们相信,教师真正做好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也获得进步,获得成功,新课程改革就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就能真正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