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67
1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种类较多,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水稻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分别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
1.1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为害水稻部分也比较多,同时根据为害部位的不同稻瘟病又分为很多种。比如为害水稻幼苗,就称其为苗瘟,为害叶片就称为叶瘟等,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苗瘟主要表现:稻瘟病发生在苗期,一般都是在水稻幼苗3叶之前,症状表现是发生幼苗根部往上变成黑色,叶片颜色逐渐变深,慢慢变成红褐色,最后导致整株幼苗死亡。苗期发生稻瘟病如果防治不及时后果非常严重,一旦整株幼苗发生死亡,就会直接造成水稻减产。水稻叶瘟表现:叶瘟肯定是表现在叶片上,叶片发生稻瘟病的时期可以从幼苗开始,一直到水稻抽穗之后都有可能发生,该病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少数侵害叶鞘,其症状主要是叶片出现病斑,有的出现梭子型的病斑,有的则出现不规则病斑,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不规则病斑出现,一般应该是发生了急性叶瘟,要及时防治;穗颈瘟表现:穗颈瘟主要发生在穗颈部,发病后水稻穗颈变成黑褐色,严重的导致水稻穗颈干枯腐烂。穗颈病极容易导致水稻减产,并且影响水稻商品性。
防治方法:要选用抗病能力强及生命力强且具备高产能力的良种,选用良种后要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降低种子后期发病的几率。
药剂防治:每亩建议使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公斤对水50~60公斤,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公斤对水50~60公斤,或30%稻瘟灵0.15~0.2公斤对水50~60公斤喷洒。
1.2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也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以为害水稻叶片为主。一般患病初期水稻叶片边缘出现斑点,而后逐渐沿着叶脉变得苍白,最后变成灰白色枯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特别容易影响水稻结穗,从而影响水稻产量及质量。该病主要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多数以叶枯型为主。
防治措施:除了选用抗病品种,还应该加强肥水管理,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降低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药剂防治:20%“噻森铜”或20%“噻菌铜”悬浮剂,按亩用量对水进行叶面喷雾,亩用药液量不低于45公斤。一般为发病初期施用第一次,7~10天后施用第二次,连续防治2~3次。
1.3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也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有人称该病为花脚秆,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但是以南方发病几率最高,这和南方的气候有一定的关系。纹枯病发生初期主要表现是,在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绿色斑点,斑点较小,慢慢地病斑逐渐变大,最后变成灰白色,但是病斑边缘呈褐色。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要注重水稻的合理排灌,不要长期深灌,同时要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尽量做好各项水稻田间管理工作。
药剂防治:每亩用10%井冈・蜡芽菌(真乐)悬浮剂150毫升,或25%井冈・蜡芽菌(真乐)可湿性粉剂80克,或20%井冈霉素粉剂100克;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20毫升,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2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对水40公斤对准稻基部发病部位喷雾。
2水稻虫害
水稻常见虫害主要介绍一下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
2.1稻飞虱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同时注意因地制宜选种。
药剂防治:前期用药以长效杀虫剂为主。火电(70%吡虫啉)、阿达克5号(20%啶虫脒)前期使用不仅能防治灰飞虱、白背飞虱,还能兼治稻蓟马,防效15~20天。
2.2稻苞虫
稻苞虫又名稻弄蝶、苞叶虫,属鳞翅目,弄蝶科。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多种禾本科杂草。幼虫吐丝缀叶成苞,并蚕食,轻则造成缺刻,重则吃光叶片。严重发生时,可将全田,甚至成片稻田的稻叶吃完。
防治方法:以选用抗虫害能力强和抗逆行强的品种为主。再者建议要及时清理掉越冬稻苞虫寄主,针对杂草可以进行焚烧处理。
药剂防治: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10~20头时喷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剂150~20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100公斤常规喷雾,或对水5~7.5公斤低量喷雾。
2.3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分布非常广泛,其幼虫主要以侵蚀水稻为主,该虫害还可危及大麦、小麦等作物。水稻受到该虫害侵蚀往往导致开花结实困难,千粒重下降。
篇2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74-01
水稻为泰和县的主要农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达7.98万hm2,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是该县水稻生产的重要病虫害,每年因病虫灾害造成的损失达0.70万t,在水稻生产期间,影响最大的为病虫害问题的产生,病虫害不仅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影响农民的收入。病虫害成为影响水稻夺取稳产高产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供大家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力度不够
群众比较讲究眼见为实,没有看见病虫危害就不进行防治,也不进行预防。由于群众的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及时识别病虫初期危害,对病虫初期的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病害迅速蔓延,害虫大量繁殖发生与危害,甚至暴发危害。如果种植水稻之前为雨季,随着雨量的不断增加,湿气也逐渐加重,从而给病虫害的产生与传播带来较大便利条件[1]。如:纹枯病、稻曲病的产生。
1.2 用药方法不当
群众不重视水肥管理,过分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为了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一些农户使用常规便宜农药,而这些农药品种使用年限时间长,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不按使用说明进行配置农药,还随意加大用量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导致抗药性的产生。防治时,打保险药现象依然存在,每次防治时加入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的药剂,增加了农药用量,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污染,对天敌造成很大的伤害。
1.3 防治不专业
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期间,防治不专业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不先进。大部分群众防治病虫以手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为主,而且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工作压力小,影响了防治效果,而且容易发生农药中毒事故;二是用水量普遍不足。防治病虫害,一般要求前期亩兑水量为30kg,后期亩兑水量为45kg,飞虱大暴发时亩兑水量增加至60kg。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群众嫌麻烦,亩兑水量一般为15-22.5 kg,即喷雾器1-1.5桶水,把亩用药量全部加进去,在操作期间也不够规范,不能正确地二次稀释农药[2];三是防治时间不准,很多群众不根据病虫情报结合苗情进行防治,不管早熟、迟熟品种还是早抽穗晚抽穗都是统一时间打药;大部分群众打药次数普遍偏少,一季打1-2次药,打了破口药就不打齐穗药,从而降低了水稻病虫防治工作效果,经常导致穗颈瘟发生流行,稻飞虱暴发危害,病虫暴发后又进行补打,而这时防治效果往往较差,而且已经造成了损失。四是专业化防治程度较低。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近几年刚刚起步,群众认识有一个过程,加上专业防治组织购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前期须投入大量的费用,因担心购买高效植保机械后,签不到服务合同,导致专业防治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开展服务参差不齐,统防统治面积比例小。然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因其防治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省工省药,正在被广大专业防治组织和群众所接受。
2 防治对策
2.1 病虫防治信息宣传
防治水稻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影响农民的生产效益,所以,要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宣传。对防治体系实施宣传不仅能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途径,还能提升防治工作的实施水平[3]。利用电视、标语、墙报、培训、技术资料、病虫情报、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宣传病虫防治信息,如防治对象、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在圩镇、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处设立病虫信息宣传栏。病虫防治时期,植保技术人员下沉到村组对农民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群众科学病虫防治,现场解决病虫防治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病虫防治水平。
2.2 综合防治
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可以减轻或推迟病虫的发生,减少防治次数,减少农药用量。稻田耕沤灭螟降低螟虫基数,浸种消毒降低稻瘟病和恶苗病的发生风险,稻鸭共育减轻病虫的发生。利用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虫害看到光后会靠近,然后被杀死[4]。还可以使用测报灯,对害虫的发生进行预测,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做到预报准确,及时,群众及时用药,科学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对于生物防治,利用虫害的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数量以及繁殖速度,该方法虽然不能起到一定的根除作用,但不会污染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等优点,可以确保环境安全,提高大米品质和效益。对于化学防治方法,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的基础上,病虫发生时再辅以化学防治,做到混合用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一次用药,多种病虫综合防治,减少用药次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益,减少农药用量,提高稻米品质,提升种粮效益。
2.3 专业防治
专业化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防治效率高。应该大力扶持专业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专业防治组织购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专业化防治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可以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推广引导,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政府还要增加相关的政策扶持,激发农户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政府需要创建专业化的实施团队,提高团队的的整体实力,不仅要对其宣传与指导,还需要在市场上加强竞争与防治。最后,专业组织的形成要从自身做起,并对相关人员实施的业务进行培训,不仅要促进操作手段的规范性,还需要利用先进的设备,保证服务工作的优质化。
篇3
关键词:农药减量使用;水稻病虫;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的使用一直是过去几十年水稻病虫防治中的有效手段,起初虽然有很好的成效,但慢慢的效果也就没开始时那么明显。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日趋频繁,为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大量的化学农药被投入使用以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大量农药的浪费还会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生态发展,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病虫防治,科学合理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尽量减小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农民的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收。
1. 现阶段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难点
1.1水稻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暴发频率增加
水稻病虫会产生很多水稻病害,在这里通过对南方水稻的黑条矮缩病进行调查分析。这种病害首先在广东阳江被发现,并被报道于世;但其后并没有被重视,还不断的出现在我国广东等地,虽然我国农民对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不能有效的防治;到后来,黑条矮缩病大规模的在我国各个省份出现,使大量的水稻受到危害,给我国的水稻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的粮食安全方面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1.2水稻病虫对常用药剂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农作物被施加的农药使用剂量不断增加。有的农民甚至不允许稻田里存在一个害虫,如果发现有虫,就会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晒,使得农药使用量大大的增加。伴随着化学农药的大幅增量施用而来的是水稻害虫防治及环境等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主要表现为害虫产生了耐药性和抗药性,还有自然控制力也被极大的减弱,田间的生态系统及生物链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也会给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1.3科学用药技术欠缺
国内水稻种植户文化程度大部分偏低,普遍性缺乏病虫害识别、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科学用药技术,不能及早发现病虫害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更不用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少有人受过专门的植保科技培训,病虫害防治观念落后,科学用药水平低,安全用药意识薄弱。由此带来了整体防治效果差、盲目乱用、滥用化学农药现象,防治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如近年来,部分水稻种植户因植保知识、技术水平有限,用药适期掌握不准确,贻误了最佳防治时问。当错过这个时间后,害虫又会继续生长起来,这样就只能继续对水稻喷晒农药,增加了农药的喷晒次数。
2. 水稻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后果
首先,没有科学指导就不能够合理有章法地使用农药。由于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概念缺乏认识,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甚至有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而不考虑农药的毒性及产生的后果。盲目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容易出现农产品的残留超标的现象,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抗药性害虫;当水稻中的化学农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我国有许多水稻由于农药含量过多,影响出口,就会导致我国出现很多经济损失。
其次,水稻化学农药中有很大部分没有起到杀虫的作用,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的现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量大,农作物的品种多门类全,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防治压力大,各种农作物的用药需求量大。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农药使用量每年以超过了120万吨,在国内7%的土壤都已受到了污染。2012年某县农药过量使用,浪费的情况很大,大约有20%左右的被浪费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
3. 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方法
(1)不能盲目无根据的用药,要针对不同病虫为害采取不同对策。不同的病虫,其发生为害特点是不同的,也有不同的弱点,选用对路农药才能进行防治水稻不同病虫。只有选用与环境相容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才能做到准确用药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
(2)要掌握病虫的特点,重点施药防治病虫为害的主要部位,不同病虫有不同的为害部位,重点为害部位自然是喷药防治的重点。对于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就需要对水稻的稻株中下部进行喷晒;稻纵卷叶螟、稻叶瘟应喷晒在整株的稻叶上。第二代稻秆蝇主要为害幼穗。穗瘟发生在稻穗颈节,稻曲病为害穗粒,施药部位应重点在稻株中上部。我们只有找到了病虫的重点为害部位,并针对病虫为害主要部位进行重点喷药,才能使病菌和虫体被药液充分接触到,并发挥其作用而不至于过多的浪费。从而有效防治消灭病虫害,使农药利用率得到提高,防治效果达到更好。
(3)合理控制施药次数和使用量,科学使用农药,做到精量用药。防治害虫时应达到防治指标时才施药,而不能见虫就除。施药前要分清农药用途,不能瞎用混用,更不能随意加大用量,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使用量配制药液。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还要掌握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精准施药的目的。通过开展精准施药技术研究应用.这样才能既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浪费,又能有效的除虫防病,减轻农药对稻米和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绿色放心的农产品。
4.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优势分析
(1)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这种生态农业的模式,既降低了农药残留.为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发挥了应有作用,又能够使本地的生态效益不断的提高,为加快绿色植保进程奠定了基础。不少地区采用了高效和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种植模式栽培模式都大大的改变和优化,不再采用以往的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方式,有效的防治了病虫害,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质量也有了保障,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相关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起来。
(2)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将生态农业的模式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使不断增加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通过实验研究新组合特征和特性的配套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并且不断地筛选出优质的水稻种,提高相关农药的品质,不断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将研究出的最优组合加以应用,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水稻的质量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对稻米质量的把控,更加有效的保障水稻的价值和安全。
(3)选用高效药剂,科学用药,合理配方,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在生态农业的模式下,提高防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避免病虫极快产生抗药性,保护自然天敌.科学处理化防与生防的关系,不断的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快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的发展。
总结
当今社会,水稻作为主要粮食,其农业种植方式和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和农药使用只有不断的科学化,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其经济效益。而我们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还远远不够,只有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增大,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大面积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邢娇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张开朗、谷爱娣、游树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 J ].中国植保导刊,2011,(5):l7-21.
[3] 邹弋匕,朱志伟, 唐铁京.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J ].广东科技,2013,22(8)
篇4
1高产创建对病虫专业化防治的促进作用
1.1加快了粮油专业合作社专业防治队的组建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病虫防治时间不统一,用药不对口,防效不理想,产量影响大,不利于高产创建的开展。汉台市在创建工作要求下,在群众基础好的毛寨村,由农技中心牵头,村干部组织,吸收创建带动作用大的示范户和协理员,组建了飞跃粮油产销专业合作社专业防治队,扶持注入资金5 000元、购置机动喷雾器4台,专业队员4名,建立了全区第1个粮油合作社专业防治队,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积累、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
1.2促进了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落实
为了取得较高产量,汉台市高产创建实行6个统一,即统一布局品种、统一供种、统一播插规格、统一浇水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标准,指导农民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标准化转变,技术指导从种至收步步跟进,环环推进,使技术能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落实,促进了粮油生产环境高度优化,病虫发生几率降低[1-2]。油菜长势好于示范片外,基本无倒伏现象;水稻表现青秆黄穗,无早衰、贪青。
1.3提高了专业化防治技术,扩大了宣传
高产创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产量,但病虫是制约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防效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量,群众对防效要求更高,经常要求植保部门介入,参加防效评估,从而加大了专业防治队的压力,对技术要求更严格。防效高就是能力、就是品牌,专业队之间和队员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场面,技术过硬的队员更是群众争抢的对象。
1.4降低了防治成本
据对参与高产创建病虫统一防治的专业队和队员调查,平均防效都比示范片外高。油菜病虫平均防效85.6%,防效较示范片外高5~8个百分点,平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2次,降低成本270元/hm2。水稻病虫平均防效87.9%,防效较示范片外高6~10个百分点,平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8次,降低成本405元/hm2。3 333.33 hm2油菜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节约防治成本126万元。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防治队规模小,参与器械和队员少
示范片区涉及武乡镇、老君镇2个机防队和1个粮油合作社专业队,拥有大中型及背负式机动喷雾器34台,专业人员40人;而群众对防效要求高,技术不过硬的队员不愿承担防治任务,参与高产示范片病虫防治仅18台器械,队员18人。水稻生育期间水源易取,勉强能满足防治需要;而油菜生育期间水源较远,防治能力不足,因而战线拉得过长,对突发病虫防控能力有限。
2.2专业队员业务技术欠缺
个别专业队员业务不熟练,不熟悉机动喷雾器的性能和维修,药剂配制不规范,存在随意加大用水量的现象,防效达不到群众的理想效果,产生纠纷。
2.3群众依赖性较强
由于实行高产创建,从种至收,各环节都有协理员和技术干部指导,且重大病虫防治用药是免费发放,群众只出防治用工费[3]。因而,当病虫发生时,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单纯地等待村上发药、组织防治,不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3创建扎实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对策
3.1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在认真总结高产示范区创建、发展专业化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项目村自身组织推广能力,将粮食高产创建与发展绿色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及农业配套基础建设等一并纳入《汉台区粮油高产创建年度实施计划》;同时,引导、扶持和做好合作组织专业队的建立和管理,条件成熟1个扶持1个,发展1个,做到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实施[4]。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大专业化组织覆盖面。
3.2加大政府支持和扶持力度,实行以奖代补
整合资金,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的支持。一是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将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纳入高产创建基础设施投资内容,给予一定的发展资金;二是对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考核,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用由当地病虫防治经费列支;三是对在年度专业化防治中成绩突出的队员进行表彰,调动队员积极性;四是在高产创建中,夯实每一个技术环节的落实,分段考核,累积计分,对分高者进行奖励,重奖代补,取消免费药剂,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3.3健全植保体系,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加大对基层植保体系的投入,特别是镇村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完善村级植保组织,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道坎的问题[5-6]。继续完善汉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更换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制订病虫害防治效果评定标准及防治效果纠纷的解决办法,及时解决植保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扩大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
3.4加强技术培训
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人员培训,每年在病虫害识别、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至少进行2~3次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4参考文献
[1] 唐洪.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建设[J].植物医生,2011(3):49.
[2] 王秀丛,吴士军,许冬梅.推进统防统治 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J].农业装备技术,2009(1):38-39.
[3] 张跃芳,陈向丽,吴晓燕.晋城市探索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新路子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0):19-21.
[4] 刘超,杨明进,王琦,等.宁夏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及思路[J].宁夏农林科技,2011(4):47-49.
篇5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的安庆地区,光、热、水资源优越,是水稻与棉花栽培大县。2008年宿松县中稻倒伏现象发生普遍,一般损失在20%左右,高的达到40%以上。据调查,主要是由于9月上中旬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
关键词: 水稻;倒伏;原因;防止措施
1水稻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虽也不乏一些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的品种,但农民购种时难以识别和选购,全凭种子经营者推荐。一般情况下,植株较矮(105~110cm左右,最高不超过120cm)、茎秆粗壮、根茎发达、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不易倒伏。
1.2栽培方式
近年来,因农村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对轻型栽培需求的加大,以及直播栽培和化学除草等配套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稻直播面积逐年扩大。但直播水稻稻株基部入土较浅,有的地方因水源不足,造成贪水,喜欢“一水到底”,长期深灌,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而且分布在土壤表层;撒播落籽密度不均,成苗后有的图省工省事,并未进行移密补稀,植株过密就会造成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茎秆细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
1.3肥水管理
当前水稻生产的施肥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还是靠化肥当家,有的施用的农家肥少得可怜,有的简直就是“卫生田”,从没有施用过水粪和土杂肥。农民的配方施肥仅是混合施肥而已。肥水管理不当,片面地重施氮肥攻苗、攻穗,分蘖期发苗过旺,封行过早,叶片披垂;拔节抽穗后茎部节间徒长;长期灌深水,稻根无氧呼吸,茎秆柔软,易诱发稻纹枯病;水稻需要的硅元素得不到补充,致使茎秆细胞壁硅质化程度差,容易倒伏。
1.4病虫危害
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倒伏严重。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有的农户在防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有人戏说现在的农药不杀虫还“养人”,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药效的降低和虫体抗性的增强。甚至有人反映,有的地方少数农药经销者先卖一些千奇百怪、花样翻新的新药(药效如何不得而知),目的就是先大赚一把,万一病虫大发生,屡治无效,再用经过实践证明药效可靠的“杀手锏”。实践证明,稻飞虱危害造成倒伏的速度和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防止措施
2.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
利用品种的抗倒性,是防止倒伏的关键。同时兼顾选用一些抗(耐)病虫性较强的品种。要到那些信誉度好、有技术资质、售后服务完善的正规农资经营店购买种子。选用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优良品种,如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中优218等。生产实践中,金优系列的组合茎秆较细软,一般容易倒伏,应该慎用。
2.2育多蘖壮秧
常规栽培于秧苗断奶期喷施多效唑1.5kg/hm2;直播田块2叶1心前施用1.5~3.0kg/hm2,高秆品种于拔节初期再喷施多效唑1.5kg/hm2,使茎秆粗壮抗倒。
2.3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栽培规格为13.2cm×23.1cm或16.5cm×19.8cm。同时科学管理水肥,提倡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一般施纯N 225kg/hm2、P2O5 112.5kg/hm2、K2O 225kg/hm2,其中氮肥中底肥占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复合肥225kg/hm2、优质农家肥7.5t/hm2,或碳铵75kg/hm2、过磷酸300kg/hm2、氯化钾75kg/hm2。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旺长,适量增施硅、锌等微肥,以增强抗性。浅水勤灌,及时晒田,控制茎部节间过长,使茎秆粗短坚实耐倒伏,后期干干湿湿,提高根系活力。
2.4适时防治病虫害
注重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保护茎秆的抗倒性能。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扑虱灵、艾美乐、毒死蜱等。要注意做到晴天施药,蓄水打药,防治及时,用药有效。
参考文献
[1] 褚宏丽,陈桂华,殷丽娟,等.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7(5):44.
篇6
双柏县地处楚雄州南部,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高原立体气候突出,气候类型多样,境内最高海拔2 946 m,最低海拔556 m,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十分有利水稻、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粮经作物种植。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 333.3 hm2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 333.3 hm2,经济作物面积8 000 hm2,粮食作物总产量6.5万t。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复杂自然地理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农作物病虫草害频繁发生危害,部分重大病虫害如小麦条锈病、玉米灰斑病、水稻稻飞虱等甚至威胁到粮食生产及农业安全。实践证明,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已成为现阶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一种重要防治措施,其中以植保服务社为载体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从全县情况来看,通过农业部门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当前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双柏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绿色经济示范县建设步伐,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进程中,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使全县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8年7月,在县农业局植保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8支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应急机防队,有队员100人,共配备背负式机动喷雾器60台,配备专业防护服60套;县级储备机动喷雾器60台,其中担架式机动液泵喷雾机1台,为全县重大病虫疫情应急封锁和扑灭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9月,在县烟草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9个植保服务社,有从业人员44人,占全县农户数的0.13%,拥有小型植保机械94台,其中背负式机动喷雾机79台,为现代烟草农业病虫害防治开创了科学有效的专业化服务模式。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病虫草鼠害面积33 133.3 hm2,组织防治面积49 533.3 hm2,占发生面积的149.5%,共挽回粮经损失3 233.1 t;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 786.7 hm2,占防治面积的17.7%,其中: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4 786.7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31.2%;经济作物烤烟统防统治面积4 000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92.3%。
这些专业化防治组织紧紧依托种植烤烟、茶叶经济作物及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立足服务本地农业生产,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防治+服务社+社员和农户”的新路子,开创了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经营服务模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病虫害防治管理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作物种植及管理、收获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生产成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粮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相比,收益明显偏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农户的承包土地撂荒闲置,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家庭困难、经济基础较差,种粮成本投入不足,疏于病虫害防治管理,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或有种无收的情况突出,导致大多数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于农户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无法开展服务。
2.2 统防统治组织化程度较低,病虫害防治效果差
全县粮经作物、大小春作物之间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经济作物专业化防治的面积和组织程度远远高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大春作物明显高于小春作物;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由于农作物种植时间、种植品种及田地分布情况不同,农民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形式,难以实现大面积的连片统防统治作业,使病虫害防治时间不统一,防治不彻底;受利益驱使,部分农药经销商胡乱开单售药,甚至推销假冒伪劣农药,常误导农户多种类、大剂量配制使用农药。重复大量施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不理想,严重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3 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组织专业化防治较为困难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加大,
转贴于
拓宽了农民的就业致富渠道,也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当前农村中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成为热潮,仅剩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在家种粮,他们的科技意识普遍较低,缺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这种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比较缓慢,在组织他们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时,大多采用老式喷雾器,施药器械陈旧,药液“跑、冒、滴、漏”现象突出,雾化效果差,农药吸收利用率不高,施药时不使用防护装备,安全防护意识较淡薄;农户施药后的农药包装袋、药瓶随处乱扔,未作统一回收处置,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4 专业化防治组织缺乏活力,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现有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人员少,规模小,底子薄,自有资金十分匮乏,仅靠入社会员的少量会费和牵头单位投入的一些固定资产来维持日常运转。从全县情况来看,虽然在固定场所挂起了牌子,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实际运作和管理并不理想,有的对外开展业务几乎处于空白状况;由本文由收集整理于植保服务社的成员自身也从事家庭农业生产,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其他农户需要防治服务时,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及时提供服务;有的植保服务社仅为社员提供器械,让社员自己找市场和服务对象,由于外部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持,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激励机制,植保服务社市场开拓和竞争力不强,社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植保服务社的便捷高效服务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其吸引力小、作业量少。
3 对策
2010年农业部决定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同时启动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重点地区、重大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面覆盖。云南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病虫害监测预报网,建设120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伍。这些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双柏县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机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集约项目、整合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全县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
3.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增加政府投入是启动植保专业化防治支持农业服务业的关键,因此县、乡都要高度重视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要认真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好适宜当地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规划,落实好重大病虫害属地管理责任制;要成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部门间协调、资金和物资整合调备、实施方案制定、项目检查、资料汇总、信息上报等工作;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抓、分管领导坐阵协调具体抓、植保部门深入一线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培训,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和植保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等专项经费,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给予农药、防治器械、活动场地、技术培训、雇工及劳动保护用品支出等费用补贴,稳步推进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3.2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整合生产要素,夯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将农户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管理,建设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村土地、种植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经营大户,协助和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与他们建立良好合作共赢关系,开展对农作物整个生长季节的全程承包统防统治,通过优质服务展示专业化防治的作用和效果,实现最大程度降低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增加农业效益的目的,为深入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奠定坚实基础[2]。
3.3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防治形式,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拓宽劳务信息服务渠道,采取合作制、合同制、股份制、会员制等方式,多渠道探索建立形式多样、服务周到、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逐步代替千家万户参与的费时、费力、低效的传统防治方式;要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的收费标准、服务方式、机器管护、用药规范等管理制度,可
转贴于
以通过提供防治技术+防治药物+机动喷雾器“三结合”或+专业防治人员“四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收取合理的服务费,引导它们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人才、技术、装备优势,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可从单一的粮食作物向烤烟、茶叶、蔬菜、葡萄、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发展,服务方向可由单一的生产中期提供劳务服务型向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物资配送、器械维修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发展,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提高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后劲[3]。
3.4 举办统防统治样板,开展绩效评价,推动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结合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示范、优势作物标准园区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大力举办水稻、玉米、小麦、蚕豆及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样板;要选择在病虫害常发和重发区及专业化防治工作基础较好,农民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和地区为突破口,建设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在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召开防控动员会和现场会,将示范区建成各级领导病虫防控的指挥田、植保新技术的展示田、农民群众病虫防控知识的教育田;要适时组织相关部门代表、科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集中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效果;要组织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按照规范的病虫危害损失率测定统计方法,全面评估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的实施成效;要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药害鉴定和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篇7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48
玉米的病虫害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分别是玉米病毒病、玉米黑米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和玉米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1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可以分为玉米的粗细病和矮花叶病。
1.1玉米粗细病的症状
玉米粗细病的叶片具有宽、硬、脆、短以及浓绿等特征,用手摩擦叶梢与苞叶的叶脉会发现有条斑,用手摩擦叶片会有一种粗糙的感觉。而且秸秆节之间的距离相比正常的距离短了很多,整个玉米秸秆偏向矮化。上部分的玉米叶生长很旺盛,而根部玉米叶则显得稀少和短小,还不到正常玉米叶的1/2。所以,可以很轻松地从土里拔起来。一般情况下,症状轻的玉米可以结穗,但是果穗比较小,而且只能从玉米苞中抽出一小部分;症状比较严重的,就会导致果穗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出现玉米提前死亡的情况。
1.2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
玉米矮花叶病也就是玉米花叶条纹病,在玉米生长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患病。主要是从叶心的部位发病,出现黄色条形花叶,甚至扩散到整株。有时叶脉虽然可以持续保持绿色,但是叶肉变成了黄色,形成黄绿条纹症状。
1.3玉米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具有抗病毒、抗耐病的药物品种;二是喷施灭虫药剂,在灰飞虱与蚜虫等带有细菌的昆虫为害玉米之前,就打灭虫药剂进行预防,可以用63公斤的水对入17克抗蚜威可湿性药剂进行喷雾。在玉米地灭虫时,要注意使用每亩40克乐果乳剂原液对入5.5公斤水,进行喷施。
2玉米黑米病
2.1玉米黑米病的症状
玉米在生长时,根部有可能受黑米病侵害,特别是在抽雄期间受到伤害的症状最为明显。玉米株各节都有可能出现大小不同的瘤状物,大病瘤的直径可以达到14厘米,小的也有可能会到达11厘米。病瘤初期时,表面会包裹一层白色的薄膜,后期呈现灰色,干裂以后就会出现黑粉。
2.2玉米黑米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在播种时,可以根据种子量加入适当的粉锈宁乳油进行拌种;二是及时发现病株并拔除;三是在瘤状物表面的薄膜没有破裂之前,就把病株拔掉,并拿到玉米地外面进行处理。
3玉米大小斑病
3.1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
玉米叶片上出现的大斑点病主要是由小斑点病发展而形成的长菱大斑点,严重时有可能会达到29厘米以上,有时几个小斑点连在一起,会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大斑点。大小斑病初期表现为水浸形状,然后变成青灰色,最后变成黑色的霉状物,也就是病菌的生孢子与分生的孢子梗。玉米的小斑病病斑比较小,一般情况下长度不会超过1厘米,宽度也只有两个叶脉之间的距离,形状有点类似椭圆形,一般呈现为赤褐色。
3.2玉米大小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抗病毒的品种;二是农作物交替种植;三是药物防治。可用每亩400倍退菌特可湿性进行喷施,必要时可以每隔6周以后再次进行防治。
4玉米螟
4.1玉米螟的识别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玉米害虫,分布广,食性杂。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历经卵、幼虫、蛹、成虫。玉米螟以第一代幼虫蛀茎为害为主,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的玉米大喇叭口期,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的取食孔,形成“花叶”。3龄以后蛀入茎杆,造成孔洞,使受害植株的养分和水份输导受阻,雌穗发育不良造成空瘪粒而减产,遇上风雨天气,穗下茎秆被折断,产量损失更大。幼虫也可在穗期直接蛀食雌穗,造成嫩粒缺损、霉粒,影响品质。
4.2玉米螟的防治
首先要选择抗虫品种,减少越冬虫源。通过秋翻地进行机械灭茬,秸秆还田,加工饲料,合理轮作,降低越冬虫源。其次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在玉米心叶期进行田间喷雾。常用药剂有:50%敌敌畏乳油(高粱田禁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
5玉米蚜虫
5.1玉米蚜虫的识别
玉米蚜虫俗称腻虫,是危害玉米的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玉米产区,可危害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以成、幼虫刺吸植株汁液,玉米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为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地块受害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到了玉米大喇叭口期,蚜量迅速增加,扬花期蚜量猛增,在玉米上部叶片和雄花穗上群集为害。蚜虫多时成堆、布满各个雄穗分枝,称为“黑穗”,严重时,自果穗以上所有叶片、叶鞘及果穗上遍布蚜虫,称为“黑株”。
5.2玉米蚜虫的防治
篇8
关键词水稻倒伏;原因;防止措施
江苏高邮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光、热、水资源优越,是水稻种植大县。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时常会有倒伏现象发生,一般发生在抽穗后,倒伏后的水稻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饱满,瘪粒增多,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的种植效益。近几年,高邮地区水稻倒伏现象发生普遍,一般损失在20%左右,高者达到40%以上。据笔者调查分析,主要是由于9月上中旬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
1水稻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虽也不乏一些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的品种,但农民购种时难以识别和选购,全凭种子经营者推荐。一般情况下,植株较矮(105~110 cm左右,最高不超过120 cm)、茎秆粗壮、根茎发达、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不易倒伏[1-2]。
1.2栽培方式
近年来,因农村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对轻型栽培需求的加大,以及直播栽培和化学除草等配套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稻直播面积逐年扩大。但直播水稻稻株基部入土较浅,有的地方因水源不足,造成贪水,长期深灌,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而且分布在土壤表层;撒播落籽密度不均,成苗后有的未进行移密补稀,造成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茎秆细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3]。
1.3肥水管理
当前水稻生产的施肥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靠施化肥,农家肥施用量非常少。农民的配方施肥仅是混合施肥而已。肥水管理不当,片面地重施氮肥攻苗、攻穗,导致分蘖期发苗过旺,封行过早,叶片披垂;拔节抽穗后茎部节间徒长;长期灌深水,稻根无氧呼吸,茎秆柔软,易诱发稻纹枯病;水稻需要的硅元素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茎秆细胞壁硅质化程度差,容易倒伏[4]。
1.4病虫危害
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危害常会使茎秆组织被破坏,也会导致稻株倒伏。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5]。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稻飞虱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水稻倒伏严重。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有的农户在防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另外,目前市面销售的农药质量参差不齐,农民在选用时非常盲目,仅听销售者介绍而购买。甚至有的地方少数农药经销者为图利益,先卖一些药效未经验证的新药,如遇病虫大发生状况,屡治无效后,再用经过实践证明药效可靠的“杀手锏”。事实证明,稻飞虱危害造成倒伏的速度和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防止措施
2.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
利用品种的抗倒性,是防止倒伏的关键。同时兼顾选用一些抗(耐)病虫性较强的品种。要到那些信誉度好、有技术资质、售后服务完善的正规农资经营店购买种子。选用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优良品种,如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中优218等。生产实践中,金优系列的组合茎秆较细软,一般容易倒伏,应该慎用。
2.2育多蘖壮秧
常规栽培于秧苗断奶期喷施多效唑1.5 kg/hm2;直播田块2叶1心前施用1.5~3.0 kg/hm2,高秆品种于拔节初期再喷施多效唑1.5 kg/hm2,使茎秆粗壮抗倒。
2.3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栽培规格为13.2 cm×23.1 cm或16.5 cm×19.8 cm。同时科学管理水肥,提倡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一般施纯N 22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225 kg/hm2,其中氮肥中底肥占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复合肥225 kg/hm2、优质农家肥7.5 t/hm2,或碳铵7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氯化钾75 kg/hm2。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旺长,适量增施硅、锌等微肥,以增强抗性。按上述方法施肥后,能很好地改善水稻的根系环境,预防僵苗的发生,促进有效分蘖的形成,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稻株生长稳健,田间通风透光好,纹枯病、稻曲病明显减少,抗倒伏能力大大增强,收获时叶青籽黄,增产达10%以上[6]。浅水勤灌,及时晒田,控制茎部节间过长,使茎秆粗短坚实耐倒伏,后期干干湿湿,提高根系活力。
3参考文献
[1] 周立伟,周立磊,龚如团.水稻倒伏原因调查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30,132.
[2] 余世英.水稻倒伏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农技服务,2010(4):491-492.
[3] 陈新宝,刘会喜,徐顺文,等.水稻倒伏的危害程度及应对措施[J].中国种业,2010(4):56,58.
[4] 杨利.水稻倒伏原因与预防策略[J].农家顾问,2010(1):33-34.
篇9
关键词:无人飞行器;图像处理;OpenCV
1 概述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危害水稻的有害生物很多,据记载,水稻病害有61种,水稻害虫有78种。其中,虫害明显重于病害,部分病害由虫害引发[1]。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并且使得高效低毒农药的需求不断增大,给稻米质量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见,有效防治水稻害虫对水稻高产与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李继宇、张铁民等就在2009年提出了将小型无人机在农田信息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以小型无人机的灵活、不受地域及环境的限制来获取高分辨率图像,从而达到机动快速的农情监测系统[2]。本研究基于无人飞行器搭建稻田虫害监测系统,具有监测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利用WiFi传输图像具有设备成本低,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较远,覆盖范围大等优点。
2 硬件系统设计
飞行器采用四旋翼飞行器。四旋翼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且能够实现超低空飞行和空中悬停,对采集高清图像及精确的信息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四旋翼还具有极大的负载量,可以负载较多信息采集传感器而不影响速度和稳定性。四轴飞行器采用四个旋翼作为飞行的直接动力源,旋翼对称分布在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四个旋翼处于同一高度平面,且四个旋翼的结构和半径都相同,旋翼1和旋翼3逆时针旋转,旋翼2和旋翼4顺时针旋转,四个电机对称的安装在飞行器的支架端,支架中间空间安放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四旋翼飞行器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电机1和电机3逆时针旋转的同时,电机2和电机4顺时针旋转,因此当飞行器平衡飞行时,陀螺效应和空气动力扭矩效应均被抵消。与传统的直升机相比,四旋翼飞行器有下列优势:各个旋翼对机身所施加的反扭矩与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当电机1和电机3逆时针旋转的同时,电机2和电机4顺时针旋转,可以平衡旋翼对机身的反扭矩。
系统所采用的四轴飞行器由主控制模块、飞行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驱动电机、遥控器等结构组成,如图2所示。
3 软件系统设计
地面站的设计基于MFC平台,用于无人飞行器的地面控制与管理。地面站与无人机直接通过WiFi进行数据通讯,地面站软件实时接收由WiFi传来的各种状态数据,实时解析处理后显示在界面上;同时可以根据操作员的命令向无人机发送各种预定义的指令来对无人机进行控制。
4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当地面站接收到飞机传回的图像时,将启动图像处理模块,该模块式基于OpenCV视觉库的数字图像处理,通过图像滤波、背景分割、特征识别、特征提取、杂点计数,统计害虫数量,当数量达到一定值时启动预警模块。
使用OpenCV处理图像的优势在于支持可嵌入性。OpenCV图像处理算法库在VC++编译环境下运行,为数字图像的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包含了丰富的各类图像处理及识别的函数。在稻田虫害图像处理中,运用OpenCV中的函数实现包括彩色转换为灰度、高斯平滑、形态学操作、阈值二值化和边缘提取等。
绝大多数水稻病虫害的原因都是水稻的叶子出现黑斑或黄斑。OpenCV提供了blob斑点检测方法的相应接口,先将图像进行高斯模糊,再对scale-space作用拉普拉斯算子,然后利用拉普拉斯梯度在blob的中心取得最大值,从而提取blob斑点。同时设置最大斑点半径,从而过滤掉图像背景阴影部分,最终标记全部斑点并计数,当斑点数达到阈值时进行预警。
重要的步骤:(1)生成log sigma;(2)生成LOG卷积后的scale_space;(3)检测所有可能的blob:(4)删除重叠度大的blob。
图3、图4为图像处理前后的对比,水稻上的黑斑被一一标出,达到预期效果。
5 结束语
本研究以无人飞行器为研究载体,通过地面站的控制以及各种图像处理的算法,实现了对虫害的检测。所做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进行完善:(1)路径跟踪:将每次系统启动后的路径记录,以备查看。(2)实时导航:可以根据GPS提供的坐标点位提供移动的方向、最大速度和跟踪时间等信息。
参考文献
[1]杨玲玲,丁为民,刘德营,等.水稻飞虱图像几何形状特征的提取[J].农机化研究,2008(6):180-183.
篇10
关键词 水稻胡麻叶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云南永胜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50-01
1 危害症状
永胜县发生的水稻胡麻叶斑病主要以秧苗期和叶片为主,尤以叶片最为普遍。苗期若感染胡麻叶斑病,叶片上就会出现椭圆形的病斑,呈暗褐色,大小类似胡麻粒,有时病斑会扩大逐渐连在一起呈条形,若病斑过多秧苗就会枯死。成株的叶片染病,一开始表现为褐色的小点,后逐渐扩大成芝麻粒大小的椭圆形病斑,中间呈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周围还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这些小的病斑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大斑。病叶从叶尖逐渐开始向内干枯。在环境条件潮湿时,在死苗的表面会长出黑色的霉状物。该病与稻瘟病的区别就是该病的病斑两端无坏死线[1]。
2 发病条件
水稻胡麻叶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稻平脐蠕孢,病菌以菌丝体在颖壳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和病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潜伏菌丝体能存活3~4年,菌丝翻入土中经1个冬季后失去活力。带病种子播种后,潜伏菌丝体可直接侵害幼苗,分生孢子则借助气流传播至秧田或本田,萌发菌丝直接穿透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病症,并形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2]。
高温高湿、有雾露存在时更有利于发病,此时发病会更加严重。不同品种的水稻之间的抗病性也不同。对于相同品种来说,苗期最易感此病,在分蘖期植株的抗性会增强,分蘖末期其抗性又开始减弱,这可能与水稻不同时期对氮素的吸收有关。贫瘠、缺肥、缺水、酸性土壤或砂质土壤、漏肥漏水严重的地块相对正常地块发病较重[3]。该病的病菌在5~35 ℃时均可生长菌丝,最适温度为24~30 ℃;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8~33 ℃,以30 ℃最适,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0 ℃,以24~30 ℃为最适。孢子萌发需有水滴存在,相对湿度大于92%。饱和湿度下25~28℃,4 h就可侵入寄主。
3 发生规律
胡麻叶斑病2007年7月5日在永胜县永北镇种植的凤稻系列的品种上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在全县扩展,在5年间发展成为永胜县的主要病害之一。2008年水稻胡麻叶斑病在秧田期的发病初期为4月下旬(揭膜后就有病斑出现),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病株率为23.11%。本田发病初期为7月中旬,高峰期为8月下旬,发生面积为523.6 hm2,防治面积为666.6 hm2,挽回损失21.3 t;2009年秧田期的发病初期为5月中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病株率为31.63%。本田发病初期为7月13日,高峰期为8月下旬,发生面积为632.4 hm2,防治面积为1 333.3 hm2,挽回损失为35.7 t;2010年秧田期发病初期为4月下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病株率为56.32%。本田发病初期为7月中旬,高峰期为9月上旬,发生面积为2 693.3 hm2,防治面积为3 566.7 hm2,挽回损失为111.0 t;2011年秧田发病初期为5月中旬,高峰期为5月中旬,病株率为39.98%。本田发病初期为7月上旬,高峰期为8月下旬,发生面积为1 566.7 hm2,防治面积为3 366.7 hm2,挽回损失为111.0 t;2012年秧田发病初期为4月下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病株率为32.67%。本田发病初期为6月下旬,高峰期为8月下旬,发生面积为553.3 hm2,防治面积为1 046.7 hm2,挽回损失为166.3 t。5年来,水稻胡麻叶斑病在永胜县的发病品种主要为凤稻和白杂系列,田间最高级别均为3级,最高田块的病株率达到100%,本田田块落塘现象严重。
4 防治措施
一些群众经常误把水稻胡麻叶斑病当成水稻稻瘟病来防治或是出现把水稻稻瘟病当成胡麻叶斑病来处理的情况,虽然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都属于真菌性病害,但病源不同,发病规律与发病条件更不同。在防治措施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差别,如识别错误,管理上出现失误,不但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有可能产生更大损失。对于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防治,要及早布局,根据发生趋势,加强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同时搞好种子的消毒处理及秧田期的防治工作,结合合理的栽培管理,辅以药物指导大面积防治[4-6]。
4.1 农业防治
一是深耕灭茬,压低菌源。由于永胜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病菌生长,因此作物收获后,立即对田块进行深耕,使土壤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不仅能杀菌还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二是选择在无病田留种,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三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酸性土要注意排水,并施用适量石灰,以促进有机肥的正常分解,改变土壤酸度。实行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7-8]。
4.2 种子消毒处理
稻种在消毒处理前,最好先晒种1~3 d,这样可促进种子发芽和病菌萌动,以利杀菌,然后用风、筛、盐水等方法选种,最后进行消毒。
4.3 药剂防治
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均匀喷雾或25%施保克对水75 kg/hm2喷雾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秧田期在发病初期及移栽前3~5 d各施1次,本田期在抽穗至乳熟阶段的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视发病程度喷施2~3次。
5 参考文献
[1] 吕学慧,陆红梅.寒地水稻胡麻斑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1(3):25.
[2] 王迪轩,周国锋.怎样识别和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J].农药市场信息,2012(13):42.
[3] 崔丽波.水稻胡麻斑病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9):33.
[4] 赵宏敏.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1(10):59.
[5] 吴春红,于振湖.水稻胡麻斑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6):47.
[6] 谭立云.水稻胡麻叶斑病可用药浸种预防[J].农药市场信息,2013(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