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数学思维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要掌握答题方法。根据题型的不同,采取的解答方式也不一样。想要掌握答题方法,必须先掌握相应的答题思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50题附答案,欢迎借鉴参考。
数学思维训练50题: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答:姐姐的苹果不变仍然是3个,哥哥有4-1=3(个)苹果,弟弟有8+1-3=6(个)苹果,这时弟弟的苹果最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答:年龄差不变,小明一直比小强大6-4=2(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前后各4人,再算上小明共有4+4+1=9(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答:第二天看了2+2=4(页),第三天看了4+2=6(页),第四天看了6+2=8(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两次数的时候都数了小明,小明被重复数了,需要减去,所以这一队共有4+5-1=8(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答:男生有8-2=6(人),女生有8+2=10(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答:9+1=10(朵)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答:2+2+2+2+2-1=9(个)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9+5-2=12(本)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答:数的时候不要漏了李平哦,这队学生共有8+5+1=14(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答:8+4=12(块)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答:6+5=11(支)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答:8+8=16(人)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答:大华有10-2=8(张),小刚有10+2=12(张),12-8=4(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答:5+4-6=3(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
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答:9+6=15(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
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答:5+10=15(个)……白皮球 5+5=10(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答:14-8=6(朵),6=3+3,所以芳芳给晶晶3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了。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
答:12-8=4(个)……鸭蛋,12+4=16(个)
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答:10-3+7=14(只)
21、冬冬有5支铅笔,南南有9支铅笔,冬冬再买几支就和南南的一样多?
答:9-5=4(支)
22、小平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去取。
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1+1+2=4(千米)
23、马戏团有1只老虎,3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答:1+1+3=5(只)
24、春天来了,小明、小冬和小强到郊外捉蝴蝶,小明捉了3只,小冬捉了5只,他们一共捉了12只,小强捉了几只?
答:12-3-5=4(只)
25、小华和爸爸、妈妈为植树节义务植树,小华植了1棵,爸爸植了5棵,妈妈比爸爸少植2棵,妈妈植了多少棵,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
答:5-2=3(棵)……爸爸,1+5+3=9(棵)
26、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
答:5+4=9(个)
27、小红有2个玩具,小英有3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红多2个,小明有几个玩具?
答:2+2=4(个)
28、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答:9+9=18(名)
29、3个男同学共借走6本书,4个女同学共借走7本书,他们一共借走多少本书?
答:6+7=13(本)
30、王老师有12元钱,正好买一支钢笔和2个笔记本,如果只买一支钢笔,还剩6元钱,你知道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答:12-6=6(元)……两本笔记本,6=3+3,所以笔记本一本3元。
31、日落西山晚霞红,我把小鸡赶进笼。
一半小鸡进了笼,还有5只在捉虫,另外5只围着我,叽叽喳喳闹哄哄。小朋友们算一算,多少小鸡进了笼?
答:5+5=10(只),10+10=20(只)
32、一只猫吃掉一条鱼需要1分钟。
照这样,100只猫同时吃掉100条鱼需要几分钟?
答:还是1分钟
33、5个小朋友同时吃5个苹果需要5分钟,照这样,10个小朋友同时吃10个苹果需要几分钟?
答:还是5分钟
34、小华有10个红气球,小花有8个黄气球。
小华用4个红气球换小花3个黄气球,现在小华、小花各有几个球?
答:小华:10-4+3=9(个),小花:8-3+4=9(个)
35、13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已经抓住了5只“小鸡”,还有几只没抓住?
答:13-2-5=6(只)
36、天色已晚,妈妈叫小明打开房间电灯,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9下开关。
请你说说这时灯是亮还是不亮?拉20下呢?拉100下呢?
答:9下亮,20下不亮,100下不亮。(单数亮、双数不亮)
37、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小青用3本故事书换小新2本连环画,现在小青、小新各有几本书?
答:小青9-3+2=8(本),小新7-2+3=8(本)
38、小敏到商店买文具用品。
她用所带钱的一半买了1支铅笔,剩下的,一半买了1支圆珠笔,还剩下1元钱。小敏原来有多少钱?
答:1+1=2(元),2+2=4(元)
39、欢欢和乐乐去买练习本,欢欢买了4本,乐乐买了6本,欢欢比乐乐少花1元钱,一本练习本多少钱?
答:1元=5角+5角,所以一本练习本是5角钱
40、李老师带有60元钱,正好买一个足球和两个排球。
如果只买两个排球,还剩28元。一个足球多少钱?一个排球多少钱?
答:足球=28元,2个排球=60-28=32(元),32=16+16,所以一个排球是16(元)
41、15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小东的前面有9人,小东后面有几人?
答:15-9-1=5(人)
42、14个同学站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张兵是第6个,从后数他是第几个?
答:14-6+1=9(个)
43、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从前面数,它站在第8,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答:13-8=5(只)
44、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它的前面有8只鸡,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答:13-8-1=4(只)
45、有两篮苹果,第一篮25个,第二篮19个,从第一篮中拿几个放入第二篮,两篮的苹果数相等?
答:25-19=6(个)6=3+3,从第一篮拿出3个放到第二篮,两框苹果数相等。
46、小力有18张画片,送给小龙3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
小龙原来有几张画片?
答:18-3-3=12(张)
47、小华给小方8枚邮票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小华原来比小方多几枚邮票?
答:8+8=16(枚)
48、大林比小林多做15道口算题,小明比小林多做6道口算题,大林比小明多做几道口算题?
答:15-6=9(道)
49、小花今年6岁,爸爸对小花说:“你长到10岁的时候,我正好40岁。
”爸爸今年多少岁?
答:40-10+6=36(岁)
50、动物园里有只长颈鹿,它的年龄数是用最大的两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最大的一位数后所得的数。
这只长颈鹿有多少岁?
篇2
关键词:思维训练;创造意境;求同求异;引导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莱因曾说过:“教材的选择排列应适用于学生心理的自然发展。爱猜是小学生心理特点之一。由于知识缺乏、思维不受约束,容易发散,创造欲就会十分强烈。”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我利用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意境,在创造探索的情况下研究想象,拨响思维的琴弦,激起创造的浪花。
所用思维训练方法如下:
一、求同求异进行思维训练
求同即模仿,跟我学,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掌握如何具体操作,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例如在进行数学教学认识长方形时,将长方形横放、竖放、斜放,变换不同位置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例如:语文课本《曹冲称象》,第一步,请学生示范,老师一步步做,学生一步步学。第二步是做,相同的要求学生说,做与老师相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强化操作技能、技巧。第三步是做不同的,主要是在已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即:要求学生想出与教材不同的方法,这个过程还要请学生通过语言来阐述他们的想法、创意,在创作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式。
二、利用课本的图画、插图进行思维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主要是通过欣赏、思考、议论、评价、联想、发散迁移的过程,用欣赏图画的方式进行创新思维。在这种情境刺激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进行思考、交流、感受、感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例如新课程数学低年级教材,在教材起始部分配以各种插图,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思维角度和广度,提出大量不同的教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思维得到了不拘一格的训练。
三、变抽象为具体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到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切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各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四、利用电视广告等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我们要求学生用批判性眼光去欣赏分析广告作品,并和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如果我做这个广告,我应当如何考虑”,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走进生活,用孩子自己的眼光对广告进行评论,在批评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五、感知一般与特殊进行思维训练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共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行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者只有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需要,巧妙安排,灵活运用,才能使学生形成思维的多极化,频繁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惊喜。
参考文献:
[1]王向东.思维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0.
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为创新而教”,“教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社会创新人才”,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根据时代的需要,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开展全面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本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断改革、试验、思索、归纳,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一、完善教育教学目标,强化创新思维发展的动机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重视学生获得知识而忽视发展思维能力,过分重视知识的“对号入座”和模仿的机械性学习活动,而忽视知识的迁移和变通应用. 例如,教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不少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以下两个:(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证明方法. (2)记住定理内容并利用此定理证明简单习题. 这些教师错误地单单要求学生记住并利用判定定理内容和应用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把通过“判定定理”探究学习过程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忘记了,这样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呆板、僵化,当然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于是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以下五个:(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2)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归纳、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4)在动手画图与小组协作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探索、创新的精神. (5)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猜想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活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活创新思维有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1)目标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具体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可增强学生努力的热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到“数学实验室”里“做”数学,在实验中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比如我在讲授七年级数学“从三个方向看”一节时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先让学生体会苏轼《题西林壁》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入课题,提炼诗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体会数学中的“美”,感受本节内容的主要性. (3)让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做到“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教师常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适时地去怀疑、去思疑、去质疑. 例如. 我在教学“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因为题目太简单,学生都笑着说:“圆形”,我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呢?”同学们纷纷回答:“不能!”“他们无法滚动!”我又说:“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形),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这样一来,车子前进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我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终共同找到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至此,教师就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三、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技能
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发散性是指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有的传统教学法之所以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就是过分强调思维的求同性,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三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尤其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因此,我十分重视逆向思维培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例如,求(-2)2007 × (-0.5)2008等于多少?
不少学生对本题表现出较大困难,究其原因,本题首先需将(-0.5)2008化为(-0.5)2007 × (-0.5),这里需要逆用法则am·an = am+n,其次要将(-2)2007 × (-0.5)2007化为[(-2) × (-0.5)]2007这又是法则(ab)n·anbn的逆向应用,这就需要教者耐心教导,因此适当地加强这方面训练还是必要的.
四、注意直觉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性的一种表现,教学中多让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去进行推测和猜想,比如教授不等式性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类比方程中的等式性质,去进行推测和猜想;由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中有“边边边”,在三角形相似判定时可类比猜想有“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
另外,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的直观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勾股定理时,让学生注意勾股数“3,4,5”,“5,12,13”等;教授应用题时,让学生体会如何发现数量关系,并运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教授图形对称时,可以提出“某汽车的车牌倒映在水中,你能根据水中影子确定车的牌号吗?” 总之,要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大胆去实践.
五、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个性
在研究创造性时,学者们普遍发现,创造性思维不仅受到认识因素影响,而且受到个性的巨大影响.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师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要重视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双向性”备课法,提出教师“权威性”备课权应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去预习,去阅读,去体会,去思索,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融于教学中.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师在进行思维训练设计时,还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启迪,两者都不能偏废,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特点,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启迪和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训练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蕴含了广博精深的知识,更体现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素材,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对着千变万化的习题,往往有很多同学会望而生畏,影响了他们对教学学习的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优化教育艺术和策略来帮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要精心地设计思维训练的方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的培养。
一、动静结合训练
动和静是矛盾的统一,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可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中有动”就是通过图中有关的点、线段或部分图形的变化或运动得到许多新的图形;“动中有静”就是指有些图形通过适当的变化,数学中的某些问题如能恰当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用动态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善于捕捉运动中相对静止的信息,在运动中分析,在变化中求解,动静结合,巧妙构思,让人回味。
二、“发散性”训练和“敛聚性”训练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创造思维多以发散思维开始,以收敛思维告终,两种思维缺一不可。
例1: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某一个顶点位于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O,并绕O旋转。求: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分析:据一般情形,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不易判定其面积的大小,考虑到特殊化策略,不妨将绕O旋转的正方形置于特殊位置,比如使该正方形的边平行于以O为中心的正方形的边。
例2:如图20-5,P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异于B,C两点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分别交AB,BC(或其延长线)于E,F两点,ADBC,垂足为D。
(1)当点P运动至D点时,E,F皆重合于A点,此时有PE+PF=AD;
(2)当点P运动点D以外的任一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若成立,给予证明。(选自〈中考数学〉P60页)
评析:根据由特殊状态推出一般,联想到含有动点问题的几何的一思路是动中求静,找出动点的特殊位置。
三、“渐进性”训练与“跳跃性”相结合。
所谓“渐进性”训练,是指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表现在研究某一具体数学问题时,根据其难易程度,将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有目的地分离成若干个简单的思维活动,即设计一定的思维“台阶”,让学生按台阶一个个地“爬”。
例3:在一条河的同一岸边有A、B两个村庄,要在河边修码头M,使AM+BM为最短。确定M定位置;(2)若A、B在河岸两侧,则码头M的位置应如何确定,才能使AM+BM为最小。(选自〈黄岗中考〉P114页)
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跨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这道题也可去掉第一个图形,让学生的思维去“跳跃”的解题。
这两种训练手段是一对矛盾,其实,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邓从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接受的难易程度两方面去考虑安排。
四、“正面性”训练和“反面性”“逆向性”训练相结合
所谓“正面性”训练就是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下面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这是常见的训练形式,这里不再举例赘述。
所谓“反面性”训练,是指教学为纠正某种易发生错误而设置的思维圈套故意地将学生引入岐途,然后通过分析,让学生得出正确的思路。
“逆向性”训练指的是有些例题正面难以突破,应该采用逆向思维,改变思维方式,从反面逆向思维,实现知与未知的转化。
例4:已知方程(a-1)x2+(a+1)x+a/4=0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有a-1≠0
=(a+1)2-4(a-1)・a/4≥0a≥-1/3且a≠1
在解题中,涉及到方程有实数据,就形成了思维定势,当成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易忽略a-1≠0时一次方程仍有解。
五、“直觉性”训练与“抽象性“训练
直觉是假设或猜想的重要源泉,它帮助人们提出新的概念和思想,也帮助人们进行选择,同时还帮助人们进行预测,因此,可以认为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是直觉思维与逻辑的结合。
例5:不查表求Sin75°的值。
此题可把它转化到三角形中去解,做到数形结合。
例6:m为何值时,方程x2+2mx-(m-12)=0的两根都比2大。
分析:此题若从方程的角度去解,难度较大,若能抓住数形的特征,将方程的两根(数)看成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形),此题就可以转化为:m为何值时,抛物线y=x2+2mx-(m-12)=0与x轴的交点在点(2,0)的右侧。
由此可见,“直观性”训练和“抽象性”训练都是思维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均不可轻而视之,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直觉性”和“抽象性”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以上笔者简述了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的训练手段的五组关系,当然要处理好的关系远不止这样,概而言之,笔者认为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运用各种训练手段,切不可顾此失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李求来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学月刊》2001年第2期
篇5
关键词: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化;思维训练;生活联系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使他们从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学有所获,练有所成。课堂教学自然需要自主,提倡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开放型、自主化的教学模式。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自主化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方可让多数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小组讨论方法为主的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好主要讨论的知识点,针对学生之间讨论的情况,适当进行点拨。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主动灵活地驾驭课堂,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方法、内容、进度和质量,是影响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再则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教师首先必须自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师的自主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必须用全面的素质教育思想,统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把教材知识固有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有机的统一起来,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过程。在教材使用上要自主,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们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据,所展现的是知识的逻辑发展的顺序,与学生认知顺序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同时教材本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憾,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照本宣读,甚至被束缚住手脚,势必会造成因教材提供感性材料有限,而使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掌握;或因知识跨度过大,形成空档而造成迁移困难,增大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处处为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创造条件。教学过程设计的自主化是课堂教学自主的基础,是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标志之一
教师自主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是否最佳。应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与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体,让学生主动观察、讨论、探索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口、脑、眼、手)参与教学,坚持启发教学,在知识衔接处、转折处巧妙设疑,显示出高超的课堂调控水平。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体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和关键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出示例题3/5÷3,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如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整数除法计算)。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想出好多方法:
1/5÷3=3/15÷3=1/15
1/5÷3=(1/5×5)÷(3×5)=1÷15=1/15
1/5÷3=(1/5×1/3)÷(3×1/3)=1/15÷1=1/5
1/5÷3=0.2÷3=2÷30=1/15
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作为数学教师,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古谚道:“受人以鱼,只饱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用。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其推导方法的共同点是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诱导学生自觉迁移,为新知顺利的学习作好准备。然后谈话激情,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探究出好多创造性的方法。
接着让学生思考:(1)拼成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的大小怎么样?(2)拼成图形的形状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3)从上述几种不同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采用‘分’还是‘合’的策略,最后都能推导出s=(a+b)×h÷2。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家,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渗透在学生探求知识的尝试活动中,渗透在思维过程的展示中,渗透在课堂练习的设计,渗透在小结评价中。因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其头脑中的数学观念、思维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课堂教学自主化的灵魂。
四、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视角器官。课本上的主题图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创设主题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讲《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利用《急中生智》的故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千以内数的数位的理解。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篇6
关键词:数学,中学,思维训练
前言:
中学数学课程,应更多的侧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探究应成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教师对学生下一番思维能力训练的功夫。
一、巧妙设计,让思维发散
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个性是心理与思维的特征。而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既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
1、用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 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
2、以变化求得思维的发展
变化教学,会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以恰当的评价激励思维的发展
延迟评价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精心组织,发展思维
课堂不应是传授与灌输的场所,而是通过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2]的场所。在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就逐渐引起了新课程实施者的重视。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氛围还相当浅谈,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已有数学知识,将能力培养置之不理。因此,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清除教师的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型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教材的有限内容中挖掘和提炼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发现和设计数学思维的新观点以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学生点燃数学思想方法的火花,给学生播种和培育创新精神的种子;才能把数学教学由教知识、教技能的“教书”,升华为培养具有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育人”,实现数学教学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精心组织教学工作,发展学生思维!
1、让思维在兴趣中发展
乐于思考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只有愿意思维,有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全神贯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后,通过巧妙的引导,就会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新课之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然后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主题,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点拨与促进就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序发展。
2、让思维在情境中发展
相应的情境会孕育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火花往往是在问题中绽放的,个人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疑和问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产生。所以,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问题情境,形成一个有利思维的相对自由的数学课堂氛围。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许多中学生不能自主学习,不能自主思考,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数学科学方法为依据,精心设计出一整套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最佳实施方案,把数学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思维体操”,突出数学学科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科学引导,让思维形象化
数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数学知识大都比较抽象,这些抽象的知识只有以形象的思维去同化,才能顺利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时直接决定其对抽象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1、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即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的通过呈现并演示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表述的形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无到有、由弱而强。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让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即通过设计并展示图形、抽象知识等的变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通过看与想,形象的理解知识的生成与变化过程。之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看到的现象,再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训练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只要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就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2、彭刚 张晓东 课程理念的更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3、郭东岐 教师的适应与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4、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创设;思维训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4
案例一:引导学生比轻重
运用多媒体呈现“趣味跷跷板游戏”,多媒体视频画面:大象、黄牛、小狗、小鸡一起在游乐场的跷跷板玩耍区玩跷跷板游戏的画面。第一个画面:大象、黄牛分别坐到跷跷板两头,小朋友清楚地看到大象把跷跷板压得很低很低。黄牛铆足了劲,却还是翘得很高。小朋友从视频中很直观地知道了大象比黄牛重。第二个画面:接下来大象走了,小狗过来和黄牛玩跷跷板。不管小狗怎么用劲,我们明显看到黄牛把跷跷板稳稳地压在地上,纹丝不动。小狗在高高一头急得直汪汪叫。我们从视频中清楚地看出黄牛比小狗重多了。第三个画面:黄牛得胜了,高兴地扭着身子走了。一只小鸡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一下子跳到跷跷板的另一头。小狗不慌不忙地用一只脚一踩跷跷板的另一头,小鸡就被跷跷板举得很高。这时候,老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你刚才看到的视频中,说一说大象、黄牛、小狗、小鸡谁最重,谁最轻。并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成队。”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学生通过观看大屏幕展示的动物一起玩跷跷板的画面,从很简单的画面中就清楚地了解到大象比黄牛重,黄牛比小狗重,小狗比小鸡重,很轻松地就排出了从轻到重的顺序。
案例二:认识“大小”“上下”“高低”“长短”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认识大小、上下、高低、长短教学内容时,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学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动画故事的视频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活动的特点,把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穿插到动画故事课件中,教学的时候适时进行播放。例如,播放课件故事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灯台上的老鼠自由自在地偷油喝,不知道灯台下的小猫正注视着自己。通过这个动画片来认识“上” 与“下”。在骆驼与小羊的动画片中认识了“高”与“低”等。多媒体动画故事视频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在大屏幕呈现的画面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实现了轻松学知识的学习目的。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的枯燥与乏味,在课件展示的动画故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案例三:对基数和序数有个初步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基数、序数”这一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会数数,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分清“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时,通过课堂电子白板展示,每届奥运会中运动项目的纪录不断被刷新提高,从而使得学生产生兴趣。播放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引导,从领奖台上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以及获奖汇总表上的名词来理解感知“序数”的意思。而从金牌、银牌、铜牌的数量来理解“基数”的含义。通过播放奥运会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启发学生从金牌、银牌、铜牌数量的多少来决定名次,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
案例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促使学生的思维同时朝几个方向分散开,以寻求探索的途径。而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一个问题可能会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决方案,甚至多种答案。例如在教“6加几等于10的算式”的内容时,运用信息技术,笔者设计了小狗过生日的动画:随着悦耳的音乐声,6只小兔子高高兴兴地先后来到小狗家,随着画面的出现,老师引导学生数着小兔子的个数,并提问:“小狗家现在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兔子?小朋友们都举起小手,回答:“6只。”这时候,画面中又出现4只小兔子先后来到小狗家,这时老师问:“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来给小狗过生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1+1+1+1=10(只)。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离不开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58―01
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了优异成绩,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学习兴趣丧失,数学成绩大幅度下跌。笔者认为,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渡不到位所致。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过渡呢?
一、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就教材内容而言,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学生刚接触代数,其概念抽象、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二、做好学习心理的衔接
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题却不相同。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三、衔接好教学方法
1. 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能力的训练,而高中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
2. 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联想、转化的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就是化归思想,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
3. 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掌握及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进而透彻理解所学知识。
四、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习惯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外在表现为:不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教师将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视听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做好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篇9
本课题的形成基于创新教育思想和传统语文教学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弊端及本校实际情况。
快速作文教学法是当今作文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适应时展需要的、最佳的教学法,是教学观念更新的产物,它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扬弃。它科学地揭示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写作,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作文教学中的许多弊端。
本人以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为基础,结合自己20年的高中作文教学经验,尤其是多年高考教学感悟,自创“快速优质作文法”,希望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范围
以高三年级两个班1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快速优质作文法的三步训练-基础训练、技巧训练、综合训练为实验内容。训练时间为一年。
二)实验方法
1.创设情境: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2.发现法:针对学生实际及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实验方式、方法。
3.对比实验:设置实验对比,及时总结对比结果。
4.表扬效应:以表扬为主体,坚持民主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创造潜力。
5.讨论法:及时进行师生讨论总结,以有效推进实验开展。
6.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好的教学方式、写作规律。
三、实验步骤与训练方法
一)实验步骤
二)训练方法
快速作文着眼于一个"快"字,这就要求在训练时有严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基本功的训练
快速作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础上快"得起来的,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基本功的训练是多式多样的。
(1)让学生明确快速作文是时代对写作的要求。
(2)激发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作为"我"要写作。
(3)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及阅读素材。
(4)书写的速度达每分钟40个字左右,每个学生备有一本正楷字贴,长期坚持练习书写。
第二步: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大脑的思维具有潜能的性质,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大脑才能发挥他的思维能力;快速作文的关键在于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大脑中的智慧潜能,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思维高度活跃,高度集中,一见到作文题,让能立即进行最佳思维状态,挥笔成文。
(1)优化思维环境,教师事先不设置人为的框架和禁区,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活跃的思维氛围,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
(2)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加强常规思维训练的同时,教会学生识别和具有求同与求异,发散和聚合,纵向和横向,顺向和逆向等思维方法。
(3)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
(4)进行快速思维训练。快速思维训练主要是灵感思维和写势思维训练,灵感思维是思维的思路突然接通,思维最活跃,情绪最激昂的一种状态,可激发写作灵感。
第三步:技巧训练
技巧训练的基本做法是专题指导。读、讲、写三者结合,根据各阶段的不同任务和写作中各环节的特点和要求作好专题指导。如“掌握重心法”、“跳越障碍法”、“数学配方法”、“添加因素法”等就是技巧训练的专题指导。
第四步:综合训练
学生40分钟写成800字的文章,这是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要把总目标分解成基础、思维、技巧、综合等几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个环节的训练都要有具体要求。分项达标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进行中,本届高三学生参加了2019年全国高考,成绩已经公布,现把本届毕业生与上届毕业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列表对比。
从高考情况来看,随着实验的推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在实际的高考中得到了验证。另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实验历时1年的时间,我既完成了新教材写作教学的任务,又编写了两册校本作文教材。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
篇10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教师的自主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必须用全面的素质教育思想,统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把教材知识固有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有机的统一起来,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过程。在教材使用上要自主,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们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据,所展现的是知识的逻辑发展的顺序,与学生认知顺序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同时教材本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憾,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照本宣读,甚至被束缚住手脚,势必会造成因教材提供感性材料有限,而使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掌握;或因知识跨度过大,形成空档而造成迁移困难,增大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处处为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创造条件。教学过程设计的自主化是课堂教学自主的基础,是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标志之一。
教师自主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是否最佳。应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与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体,让学生主动观察、讨论、探索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口、脑、眼、手)参与教学,坚持启发教学,在知识衔接处、转折处巧妙设疑,显示出高超的课堂调控水平。教师还可利用自身有利条件,热爱每一个学生,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表情、态度、行为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会给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不就是这道理吗?另外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具有祈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天性,学生对成功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兴趣,所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恐怕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好的策略。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总之,学生在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即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同进抓好“两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成功的机会,真正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的自主化。(闵永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