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辅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辅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辅导方法

篇1

1.1 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1.2 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

1.3 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图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据一的思维思维进行指导。

比如右图,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M为当地的气象观测站点,N为某旅游公司的一栋观景楼,MN的图上距离为1.5CM。为了使气象观测点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阳光照到,修建观景楼最大高度约为多少米?这一题目从图中读出M地位于120°W,35°N;从题意中算出最小太阳高度角为31°34′,利用几何图型(右图)得出楼高。

1.4 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是高考十大能力要求的两个方面,而这种能力要求在考试中难度最高。这种能力要求,如果采用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这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比如:诺曼底登陆为什么选择在六月?不妨这样分析:有利渡海作战风浪小风力小温

2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比如第二单元《大气》的整理:

3 学习过程的指导

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谈谈怎样进行学习的指导。

3.1 怎样预习

对于人文地理应怎样预习呢?首先要确定预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将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本部分教材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区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三个。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如区位,教材上说“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自己:“该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理位置?还是兼而有之?设想,农业的发展能离开自然地理条件或是经济条件吗?显然,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合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收获的农产品要实现其商品的价值必需通过市场来进行,而实现的程度(即能卖多少钱)又显然受到运输条件、价格、税收政策等的影响,因此,这里讲的位置决不仅是经纬度位置,而应包括自然、经济因素在内的位置。于是,我们可以认为区位,实际上是指某事物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位置。农业有区位,工业有吗?城市有吗?学校有吗?显然都有。这就是对区位这个概念外延的拓展理解。这样,将来学习工业、交通、城市等章节时,区位这个概念就不再需要重点去学习了。

篇2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发现心理辅导的理念、态度、方法几个方面的不适应。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应参与并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其次,辅导员需要针对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使辅导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加强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在此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方法进行如下阐述。

一、采用与中医理论有关的心理辅导方式,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

中医理念中强调“天人合一”,以使人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引进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对其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挖掘,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心理学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进一步达到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目前,采用中医七情理论进行辅导是引入中医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讲,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家乡,开始独立的面对自己四年或五年的学习与生活,乃至毕业找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与情感,他们渴望得到更多人们的承认、理解与尊重,而现实并非如此,有些大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绽放自己的精彩,而有的学生,则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而产生了烦闷、苦恼、焦躁、恐惧情绪。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是我们每一个人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的七情特点是大一的同学大部分的心理在七情范围中属喜、思、惊,大二、大三的同学则比较平和,而大四的同学大部分属怒、忧、思。大一的同学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和就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可一部分同学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和对专业的认识,及社会上对本专业的不良评价,美好的憧憬破灭,焦虑、惶恐油然而生。现今社会,医疗专业就业面窄,大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开始更多的担心前途,故七情中属忧,升入大四、大五,七情范围中表现为喜的更少,而紧张情绪占主导地位,思虑也再度出现。总之,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的七情表现是曲线波动的,各年级表现不同,与他们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就业前景密切相关。从其不同的情绪入手,是分析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的捷径,运用中医理念结合现代心理学可以较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指导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医学院大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融入个别咨询的技术

了解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医学院校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素养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辅导员适时与部分学生单独谈心,深入把握其思想状况,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学生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其具体方法是:

(一)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后就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热爱自己的专业,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在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到了临床才匆匆的翻阅课本,很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把握牢固,所以,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在上临床之前,把牢固的基础知识打扎实,夯实了专业基础,才能在临床实习时游刃有余,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一步拓宽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医学院校不同于其他专业,很多学生会发现进入临床之后,所见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当初在书本上学到的差距很大,这是因为在书籍编辑和审核的过程中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医学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所以就存在了这其中的差距,所以就要求医学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平时学习之余,多翻阅最新的杂志、刊物,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最新的前言医学动态。

三、基于中医药专业学生价值观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

学中医的学生价值观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所学的中医学科渗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价值取向很容易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而忽视现代文化,不愿意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狭小、孤独的环境中,对人们封闭自己心灵的大门,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其人际交往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同时,学中医的学生独立性强,在与同专业同学交往中往往存在自我意识过重,各执己见,难以共享的情况。所以,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愿意与更多的人相识,使其融入更大的群体,并培养其团体意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方面,中医类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重,专业要求高,就业压力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要面对的生命,不容一点马虎与差错,固然使得他们在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上高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不会轻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可在舒缓其压力方面做一定的工作,如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会很大程度上释放并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马英.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10).

[2] 达芳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4(8).

篇3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导者,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年往成年过渡的转折期,他们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识强,个性正逐渐形成和定型,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是会表现出幼稚和片面,产生一些矛盾心理和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渠道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邮箱、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学生培养;创新教学

高中物理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是较高层次的国家级比赛,所需的知识容量较大,所涉及的领域新颖,所用的科学方法较多,集科研性、综合性、方法性、技术性于一体,它是培养优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肥沃土壤,所以受到各个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学是进行物理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加强对物理竞赛学生的培养呢?

一、注重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竞赛中所用到的部分知识已超出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有些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拓展(从定性到定量,从特殊到一般等),进行这些知识的教学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给出,这种做法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向学生揭示物理知识产生的本源,没有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产生、发展、进化的认识过程。高中物理赛中,在进行这些新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悖论教学情境,向学生揭示高中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索概括水平更高的新知识,真正实施物理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真创新能力。

二、创设“方法型”问题情境,进行方法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不同的问题常隐含不同的解题方法,同一问题也常隐含不同的解题方法。所谓“方法型”问题指的是:学生运用原有解题方法不能解答所创设的新的问题或者新的问题中隐含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型”问题情景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新的问题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解答新的问题:(1)学生在运用原有解题方法解答新问题时发生困难,揭示原有方法的局限性,通过探索创新给出新的解题方法,解答新的问题;(2)学生在解答新问题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探索出解答新问题的不同的方法。

三、注重创设“科研型”问题研究情境,培养学生的类科学探索研究能力

近几年全国和国际物理竞赛题中出现一些以科学研究为背景的问题,这些以科研性为背景的竞赛题的特点是:(1)以某一理论的探索研究(包括前沿科学探索研究)及某一新现象的探索研究为背景,从中渗透进行科学探索研究所用的高中物理重要知识,介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2)问题中渗透进行物理学研究及解决问题所用的重要方法(例:假设方法、类比方法、对称方法、等效方法、微元方法、图象方法等)。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科研性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进行类科学探索研究能力。

四、指导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竞赛中涉及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是高中和大学知识的结合点,高中教学中不能讲到位,而大学又没有讲,有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某个知识点,将学生难理解的大学内容改变切入点,变成学生能容易理解的知识。因此作为竞赛指导教师,首先要熟悉大学教材,吃透高中教材,深化高中内容,钻研竞赛大纲,并以竞赛大纲为指导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地进行物理竞赛辅导。例如,在静电场教学中,关于无限大带电线电荷模型、无限大面电荷模型产生的电场强度,在大学物理中运用高斯定理导出,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微元、对称结合电场叠加方法推出这两种电荷模型产生电场强度公式。所以,电荷面密度为δ的无限大带电平板两侧的场强为2πKδ。再如,“热力学”方面的知识一直是物理竞赛必考内容,高中物理教材只讲三个实验定律,而竞赛大纲还要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绝热过程、比热、比热容。如果运用大学教材讲这些问题(如绝热过程),需运用微积分知识,如简化数学知识,逐渐升华绝热过程,强化热力学第一定律,那么学生会对气体性质更深、更好、更牢固地掌握,这样就符合竞赛辅导中“基础、巩固、提高”的竞赛要求。

结合上面的知识,可以分三步来学习这个知识点:第一步让学生学习气体实验定律;第二步让学生学习气体做功问题,根据功能原理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三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讲解绝热过程、热机效率等热学问题,并能有效地加深气体部分的其他知识。待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熟悉后再进行强化、升华,这样既疏通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五、在教学中要点拨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力,注重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

在准备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相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解题是手段,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物理素养才是目的。解题技巧是解题方法的闪光之处,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当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就学生的解题思维予以恰当的点拨,起到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可把解题技巧归纳为方法,如割补法、对称法、微元法、逆向思维法等以知识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表面上,学生的确接触了大量的解题方法技巧,但是这些方法技巧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获得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种做法本身剥夺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权利,压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赛型选手的。

六、在教学中要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全面发展

篇5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92-01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篇6

〔关键词〕故事法;高中;考前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0-0013-03

考前心理辅导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少教师对考前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通过心理咨询、情感教育和人际沟通训练等进行减压增效;从积极自我暗示训练、体验和积累成功的经验、学科学习档案和调整心境等方面矫正考前不良心理;通过心理讲座、师生对话和考后分析进行辅导;通过分析高考形势鼓舞学生,通过赞赏来增强自信等辅导方式。这些方法和策略不同程度地缓解了高考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将“故事法”运用于考前辅导,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故事法”就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途径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它是美国品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往对故事法的研究多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其在学校德育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索较少,应用于心理辅导和教育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更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命题思维”(Vitz,1990)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恰当灵活地运用文学式语言、故事,以事喻人、以情动人,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知识的内化、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调节以及意志力的训练,创造性地开展高中生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

一、“故事法”在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故事法进行心理辅导符合高考生年龄特征

高考学生具有高中阶段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如自我意识增强、认知不平衡、意志情感不稳定、社交圈扩大等,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不能容忍对自己的任何轻视、斥责、压制和嘲讽,特别是在同龄人面前;他们希望能和异性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建立深刻的友谊,但是矛盾、担忧的心情时刻存在,遇到冲突或不如意往往束手无策;他们的道德判断往往不明确、不稳定、不成熟,常常把一些对立的是非概念混同,譬如将固执当作顽强,将逞能视为勇敢,将自傲错当自尊,将思维的极端性片面性理解为深沉等;他们的情感表现十分丰富,但意志却相对薄弱,因此外显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大起大落,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头脑发热,遇事缺乏理性的冷静思考。临近高考的学生更是会出现敏感、彷徨、怀疑、困惑、易激惹等不良表现。

近两年来,笔者在高中开展了近20场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发现,影响辅导效果的因素有以下两点:第一,以情绪调整为先,认知调整为主;第二,以信服为先,以体验为本。其中,要改变学生在考前的诸多认知盲区和认知错误,使用的手段或者载体十分重要。以往教育者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的灌输、说服、纪律约束、行为训练、奖励惩罚等,其效果甚微,在考前的这段时间极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无法触及高中生的心灵深处,教师的一些言语损害了其自尊心,潜在的不信任不仅使学生的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反而越积越多。笔者认为,改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用高中生所能接受的、喜欢的方式进行辅导才能达到改变学生认知的效果。借助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传说、名人经历、成功案例等来进行讽喻和说明,可以启发他们去思考并改正缺点。

(二)应用故事进行心理辅导,能给高中生营造安全、自由的空间

1.故事具有榜样性,满足了高中学生自主和自强需求

故事提供了榜样模仿和学习的机会。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珍视,即重视那些能改进心理机能的良好行为模式;二是联结,把良好行为模式或榜样与心理词汇进行积极联结;三是转换,认知转化与积极心理相一致的适宜行为;四是融汇,即动机过程对认知和行为的连接。以上是故事里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学依据。

榜样学习是一种选择学习,不具有强制性。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学生自主性和自尊水平都迅速发展。他们讨厌不信任和强制要求,具有批判意识,表现为对教师和家长批评的不满、对学校制度的有意违反等,喜欢用“对着干、反着干”等行为表现自己的自主性和成人意识。而故事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情节的展示,学生自动被吸引,产生对榜样的移情,认同其行为的途径,是一种内在的模式认同过程,在不触及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强和自主性的发展需要。

2.故事具有感染性,满足了高中学生的情感需求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超速时代,高中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丰富性和波动性强等特征。一项对学生课余时间的调查发现,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出现了发展愈加丰富和多元的需求和趋势,以及现实生活中进行情绪培养和调节时间比例越来越少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高三阶段达到了最高峰。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情绪状态显著地影响认知发挥。一项对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影响高考发挥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考场心态、考前心态和知识准备,即考前的紧张程度、自信水平等对高考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时有必要对考生的情绪进行适度调节。

故事具有感染力,情节完整、情感充盈,具有生活的真实情境性。广泛的题材、生动的情节,能够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促进学生情感的稳定和升华。聆听故事能够使学生更自由地思考和想象,能够对好的、有价值的行为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依附,在心灵中植入一种对良好心性的珍视和想象。

3.故事具有情境性,满足了高中学生的人际需求

用故事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具体的人物(榜样)身上来看某种心理特质、价值观或行为规范的具体运用。这不是一种抽象的推理或者概念的学习,而是一种回归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它提供了一种具有丰富的时间、空间和人物的多彩画面,以及价值选择和行动建议等。故事的结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陈述和隐喻的余地,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对他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

事实上,高中生形成积极心理的过程具有人际性、情感性、想象性等特点,与故事的特征相匹配。故事的叙事思维呈现了具体的人物和人际背景,能使学生产生迁移,有利于心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故事法在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实践

笔者在考前心理辅导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如下辅导内容:焦虑的普遍性及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心态对考试的影响、增强自信心的技巧、体验放松和深呼吸等技巧、睡眠和父母期望、坚持和自控等。

心理辅导的途径很多,包括知识讲解、方法传授、现场体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故事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以下分别从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心理实验和成功人士四类故事来解读“故事法”在高考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一)用故事解读焦虑的存在和作用

焦虑是一种紧张状态,也是一种情绪表现,对认知的影响很大。给高中生用故事解读焦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说明焦虑普遍存在,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不是特殊的个体,从而放下对焦虑的焦虑。一般采用“强人策略”的故事,即给重点高中的学生举高考状元也焦虑的例子,给普通高中学生举重点高中的学生因为焦虑屡次找教师咨询的例子。二是焦虑对行为决策存在重要影响。弗洛姆独木桥的实验说明,对事件本身的担心、害怕等情绪直接导致不良的行为结果。

(二)用故事说明信念就是力量

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解释,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产生不同的行为后果。面对落花,林黛玉发出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而龚自珍感悟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积极情怀。通过故事促使考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面对高考,面对模拟成绩,面对失眠,面对难题,积极的信念会促进良好结果的出现,消极的态度会阻碍考试的发挥和快乐的体验。秀才遇到棺材的故事、牛仔大王发迹的故事等都能很好地说明信念就是力量的道理。

(三)用故事说明失眠的影响

考试之前如果睡眠充足,有利于考试时头脑清醒,高效发挥。但是考试前如果过于兴奋或者担忧,常常导致失眠,使人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会出现类似于“昨天晚上整夜都没有合眼,完了,卷子肯定答不好了”(绝对化要求和消极暗示)的非理性思维,担忧不已。其实,对失眠的担忧远比失眠本身危害更大,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真的影响不大。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时候由于工作投入,连续几个夜晚不睡,也没有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和创造成就,这充分说明了偶尔的失眠是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除伟人的故事外,心理学家的睡眠剥夺实验也证明剥夺睡眠并不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功能及其在智力测验上的表现(刘儒德,2010)。

(四)用故事说明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性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特质,包括克服困难和持续做两个维度。高中生面临高考,距离高考时间越近,坚持性就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很多考生开始茫然(“高考成功就意味着人生成功吗”)、变得沮丧(“这次模拟考试没有考好,我完啦,我不想参考高考啦”),出现情绪激惹(妈妈刚问了句“今天学习咋样啊”就大发雷霆)、人际敏感(总觉得某某学生看不起自己或者觉得某某学生自私),越发浮躁(学不进去,翻翻这个,看看那个),还有一些学生出现各种躯体表现(头晕脑胀、困倦、发汗、手脚凉等),有些考生甚至直接和家长说“我不参加高考了,受不了了”。

因此,除了高考心态调节和考试技巧外,坚持走进考场也应该成为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坚持性辅导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一个是“执着勤奋就会成功”,鼓励学生直面高考,勇往直前就是胜利。笔者多次引用“韩国泛业汽车公司总裁的故事”来说明,人世间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遇到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三、考前心理辅导应用故事法的注意事项

(一)找到故事和学生年龄特征的切合点

选取的故事应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进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而高三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处于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在自我的认识评价、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等层面上都有了迅猛的发展。他们有高考、上技校或者直接就业等选择,对事件和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据此,在运用故事法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故事的理念分析必须透彻,事件发生的背景、条件,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价值选择等都要交代清楚,增加逻辑性,促进同一性,避免学生断章取义走入极端思维;

第二,故事中渗透的情感要丰富、多元,根据辅导目标可增加矛盾的情绪情感,也可以通过背景音乐和视频等增加故事的渲染度,学生能沉浸在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促使其明白有些情感的存在虽然不合理,但是合情,打消恐惧和焦虑的心理,顺其自然和稍加控制即可;

第三,故事中事件的进展和不同结果的出现,是故事中人物对不同价值进行选择和对行为进行控制的产物,不断选择和控制自我是个体能否成功的要件。同时,传递“没有完美,只有尽力”的理念,转变高考学生普遍存在的“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和“完美主义”倾向。

(二)提升故事的迁移效度

“故事法”的效度,即一个故事到底在说明什么道理,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理清和辨析对“故事法”的应用效果有很大影响。很多教师讲故事“云里雾里”,学生听故事“月朦胧鸟朦胧”,不知道教师要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即使专家报告中把所有的核心理念和技能技巧都呈现给学生,在现场答疑环节仍会有学生不知道如何做、辅导者不断重复主题报告内容的现象,即知识和道理在学生的应用环节出现了脱节。因此,不但要明确故事的核心概念,更应该通过学情调查和咨询实践,结合考生考前出现的问题表现进一步阐释故事所倡导的心理和行为,提高故事的迁移效度。

(三)提高讲故事的技巧

“故事法”主要分为讲故事,读故事,编、演故事三个阶段。但是,在面对全校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中,让每个学生读故事和编演故事基本无法实现。为了提高故事的影响力,提高辅导者讲故事的技巧迫在眉睫。除了故事本身,辅导者还应该收集主人公的相关成长经历作为背景材料,以便于拓展和补充说明;故事呈现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采用课件呈现、学生自读,事先做好配乐朗读,插图、辅以背景音乐和辅导者现场讲述等多种形式;讲述时注重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身体和神态语言的运用等。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运用舒缓、励志的背景音乐,以多媒体配图呈现故事内容,并辅以生动幽默的讲述方式效果较好。切记是“讲”故事,不是“读”故事。

主要参考文献:

[1]关尔群,董光恒,李凤杰.谈“故事法”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2005,21(1):44-46.

[2]何善秀.运用故事法优化批评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6:89.

篇7

关键词: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知识衔接;树立信心;教学方法;品质教育;课后辅导

数学是中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初中和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也成为学生升学考试中差别非常大的一门学科。而在职业高中,数学成为一门技术科目,是为技术操作服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从生源来讲并不是很好,所以,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这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作为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改变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来改变完善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为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就业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学习数学,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一、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中优秀的学生会选择进入高中学习,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是存在问题的学生,或者是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并且他们进入职业高中后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不高,只为学简单的技术或者拿到毕业证,所以,他们的心里往往比较自卑。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个工作要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辅导,这项工作更需要我们的爱心和耐心,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与学生进行心灵方面的沟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职高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利用

数学知识的前后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欠缺是因为知识的衔接不好,以前的数学知识基础没有达到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欠缺,都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职高数学教师应该做好初中和职高数学知识的衔接,并应该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并能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采取知识逐渐深入的过程,做到温故知新,在学生进入职高的初期,教师能够放慢教学进度,让进入职高的学生能够有缓冲学习的时间。

三、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职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授课的基本教学方法,数学课堂中可以首先预习本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首先很好地掌握每节课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等大部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数学教师可以用分层设问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也应该注意自身的语言艺术,说话不要生硬,不要简单地讲授知识,可以把各类数学知识融入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语言中,更好地组织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当然,每节课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和问题,这样可以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经验借鉴。

我们的数学课堂的课后延伸部分也应该充分利用。我认为在数学作业的布置方面也应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认为对学生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分为基础题、选择题、计算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几种类型,基础题和选择题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完成的题目,而计算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认为应该完成的作业。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四、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知识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满。数学教师也应留意对数学历史的教学和数学成就的讲解,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篇8

关键词: 学困生;探索;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12-02

高中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进入高中后学习困难、厌学以致难以完成高中学业或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相比,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都增加了许多,高中三年学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继续深造。每所高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了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为此,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高中学习困难生的现状与存在成因

1.1 进入高中时学生学习的基础参差不齐。由于进入高中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而目前大多数高中将这些学生编在一个班,教师的教学起点难以把握,教师更多的是照顾“中等生”,忽视了“中、下等”学生,久而久之,导致这部分“中、下等”学生落伍,沦为学困生。

1.2 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不够。由于初、高中教学的要求不同,教材内容衔接不够,如数学中对二次函数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应用,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等,这些知识初中要求较低,而高中要求很高,高中又用得很多,学生如果学习不到位,影响高中学习,进入高中成为学困生。

1.3 进入高一时新生对高中学习认识上的偏差。部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时思想上认为离高考还遥远,形成“高一松,高二空,高三紧”,这种思想导致部分学生荒废了高一、高二的学业,高三无论如何努力也力不从心,成为高中的学困生。

1.4 从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角色转变太慢。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未能及时转变,初中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导致部分学生成绩下降,学习困难。

1.5 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

①留守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家长又长期不关心。②家长、亲戚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负担太大,成绩提不上来。③学生的歧视。他们过分强调班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他们认为是这些学困生拉了他们的后腿。④ 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⑤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1.6 学生本人内在的非智力因素。进入高中后缺乏学习信心,缺乏学习目标,因长期在优秀的团队中成绩落后有自卑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懒惰,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等。

2.高中学困生的转化与策略

现实中,任何一个学习群体中都不会出现具有整齐划一的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的情形。任何一个学困生都可以取得进步.只要我们给予合适的定位。正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因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我们的努力方向。

2.1 教学中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1 做好初、高中衔接知识的教学。刚进入高中安排的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如做好高中的预备知识的教学,让每一位高一新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应用,二次函数的再认识,数与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等等尽量减少因教材衔接而形成的学困生;

2.1.2 加强高中学习学法指导。有些数学学困生虽然学习学科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上课听懂了,考试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科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学科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高中学习学法指导如:加强错题整理,及时回顾、反思,及时进行题型的归纳整理,实行科学学习,高效学习。

2.2 教学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设理想的平台。

2.2.1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具体做法是: ① 通过查阅每个学生档案,以及问卷与笔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建档案。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进行上下调整。 ② 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制定基本目标:理解教材内容,按所给示例解答课后练习题。对中等生制定中等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与课堂有联系的所有试题。对优等生制定较高的目标:能够运用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解决有一定难度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试题。 ③ 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还注意目标质量的层次性,把讲解再现作为第一层次,问题答疑作为第二层次,再现探索作为第三层次,创造发现作为最高层次。通过多种的思考和教学,使学生从模仿记忆到规律掌握,又从规律掌握到创造发现,一层层地深入下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④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辅导。对优生进行目标延伸,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索。对学困生,对他们学习课本中的疑难要诊断,要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至于中等生,让他们自我选择,或赶优,或自我复习巩固,或补救。

通过分层教学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达标,并能得到最优发展。

篇9

一、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探索求知能力

疑问是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基础,学习数学有了疑问才会探索、求知,所谓学贵有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知识的关联处设置问题,构建知识框架,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特点,它从生活中产生,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数学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知识相互衔接和冲突的地方设置问题,构建起新旧知识链接的桥梁,促进两者间的自然扩展,在否定旧知的同时实现新知的创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化新知,实现新认知结构的构建,使学生找到思维发展的支撑点,在最短时间内使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知识,发现并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技巧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学习意志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始终不得其法,只得死学硬背,特别是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明显增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成为学困生。随着年级升高,数学学习的内容不断增加,难度不断增大,学困生的比例也不断升高,高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转化学困生:增进师生感情,加强思想辅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不会因为喜欢一门课程而喜欢一个老师,却可以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爱上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学困生是最渴望师生情感交流的,同时因为缺乏自信也是最逃避这种情感交流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与学困生培养师生感情,在促进师生感情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以下方面的思想辅导:强化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端正学习态度,改正不良习惯。向学习态度不端正,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指明他们的行为是违反学校纪律的;对无学习热情、行为懒散的学生,使其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强化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向勤奋学习的同学学习;树立信心,消除自卑。

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的学习知识上的系统化可以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数学教学应有效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辅导,为学习更深的知识打下基础。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前几章节学习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的巩固与辅导。在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不清或者掌握不牢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辅导。抽出一些课外时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加重辅导力度,采取知识点分解、专题练习、指导参考书等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获取充分的感性认识,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高效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要安排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合理有序,有条不紊。数学课堂教学由“教”与“学”这两方面来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式、讲故事、设置问题等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方法有哪些?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该判定定理。最后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并指明这就是该堂课的学习重点。接下来再安排学生观察:一本平放在课桌上的课本,其来回翻动的硬皮封面和课本连接处的直线与课桌表面之间在位置上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反复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就会很容易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个判定定理。这种紧扣教材且生动有趣的导言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了育人的知识境界,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课堂效果明显。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多元化教学就是灵魂实施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欢迎的课堂。

篇10

一、准确把握高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

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方向与宏观着手点每所大学基本上都能达成共识,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方式则大不相同,因为不同高校的学风建设都以各自高校的实际情况为背景,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学风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考量,我们便不难发现学风建设的复杂性,为了切实理解学风建设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学生因素、教学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一)学生因素

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完全不同,大学的学习讲求以“自觉”为核心的主动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大学学习生活的学习方法。大学的上课时间不像高中安排的那样紧密,大学每天上完课后学生会有很多自己的课余时间,同时教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并不能详尽说明专业领域内的所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必须主动拓展学习,在掌握老师教授的基本内容以外,还要进行知识上的扩展与深化,自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习”来巩固所学内容。此外,大学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远赴外地求学,身边缺少了父母亲人的叮咛与照顾,很多生活、学习上的压力和困难都需要自己承担并解决,同时学习环境与高中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我掌控学习环境的机会比高中多了很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有勤劳刻苦、乐观向上、不畏挫折、抵御诱惑的意志品质来保障自身能够更好地面对大学的学习与日常生活。

(二)教学因素

大学学习有了“专业”这一概念,一所学校内不同的学生学习着不同的专业知识,不同专业的老师讲授着各自专业领域内的专业内容,这点与高中相比差别很大,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课堂氛围。但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手法上较为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学教师还承担着科研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合理分配有限的精力,平衡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除此之外,大学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管理也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很多情况下并不像高中那样有着严格的督促与教导,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大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管理要求。

(三)管理因素

高校的教学管理也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考勤、教师教学培训、备课讨论交流、课堂管理、听课查课、教学质量评价、考试管理、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等等均影响着学风建设的优劣。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更要做好制度的贯彻实施及监督矫正,只有把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风建设的成果。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属于影响学风建设的宏观因素。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舆论及氛围对大学学习意义的导向、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等,均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作用及意义的思考。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读书无用论“”一切向钱看”等劣性价值观的鼓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对大学学习的忽视,认为“能考上大学就行“”大学学习非常轻松并不困难“”好专业不用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等,这些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更加深了高校大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轻视。

二、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通过前文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首先,从学生及学生家庭的角度出发,有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突然间来到了大学这一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新奇环境下,远离了父母的叮咛,自己可控的时间增多了,学业压力不像高中那么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失去了认真学习的上进心,沉迷于安逸的生活,每天无所事事,长此以往学业便荒废了。同时,一些学子长期被父母溺爱,缺乏“抗逆力”,抗逆力意为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是指个人面对生活的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再加上本身就不喜欢学习,缺乏勤奋刻苦、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等意志品质,突然间来到大学后放松了自己,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面对学业,遇到诱惑抵御不住,遇到困难便一蹶不振。另外,如今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上大学就行,不用像高中那样努力学习,在学校课余玩的时间多了不会影响学习,只要专业‘好’毕业肯定有出路”,这些家长平时也缺少对孩子学习、日常生活的关心,在这样一种观念影响下的学生便不太可能深刻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从学校的教学以及日常的教学管理制度角度出发,目前有很多专业教师既承担着教学的任务,又担负着科研的压力,在有限精力的分配上往往很难做到教学与科研兼顾,再加上有些教师过于倾向于科研,这就导致了教师自身在教学上投入不足。由于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氛围完全不同,作业及成绩的压力并不像高中那么大,很多老师在学生的课上与课余的学习管理上往往缺乏必要的督促与教导,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了对自己学业上的要求。同时,由于大学是专业性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方法上不能及时更新,这样便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尚需完善或者虽然规章制度出台,但不能及时有效的操作和落实,这些也都是高校学风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再次,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看,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走到今天,有很多声音恶意鼓吹“读书无用论”,“钱才是万能的”等价值观念,这导致了大学生在求学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很多学生和家长受此影响,认为大学教育只是镀金,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影响不大,学习学好学坏无所谓。受此影响的学子往往在大学求学、生活期间忽视了学习,将过多的精力投向了兼职、赚钱等方面,甚至有些学生放弃了学习,提前走入社会等等。

三、大学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角色

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日常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又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相关工作,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工作角色,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所以当一些工作的受众对象是数千名学生时,需要辅导员出面并配合完成工作。通过前文论述的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但是学风建设却是需要高校辅导员贯穿于始终都要做好的作。作为大学辅导员,应该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找准自身的角色与定位,做好自身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应该并且必须要做的工作的同时,配合并完成好其他需要辅导员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首先,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要承担起教育感化者的角色。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在学业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自身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业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辅导员需要做好学生学业上的思想教育,向学生明确指出在如今社会环境下,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是为了以后走入社会能够站稳脚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授大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要担当好教导督促者的角色。除了发挥教育感化者的角色,辅导员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那些学习上存在惰性,意志品质上不够坚定的学生建立学习上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勤奋刻苦、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对他们日常的课余学习情况、上课情况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对他们逃课、迟到早退、课余时间不专心学习的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再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要做好沟通配合者的角色。辅导员要经常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学习状态,并配合任课老师对那些学业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警示并说服教育,让其认真努力学习。同时,当学生在学业上出现问题时,要适时适当的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同学生家长一起,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学业中来。另外,辅导员要不定期的经常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并采用各种积极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状态,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遏制。

四、辅导员关于学风建设的工作策略

(一)思想上加强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从思想根源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着手点。辅导员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责和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其以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是为自己而学,是为今后有能力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而学,是为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而学,是为今后能为社会贡献力量而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当前社会对大学学业的呼声,抵制不良的腐朽思想,培养大学生勤奋刻苦、抵御诱惑、无谓困难挫折、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便使学生在思想、意志品质、习惯以及方法上均有提升,更好地完成大学四年的求学之路。

(二)加强所负责专业或班级的学风制度建设

制度的建设是学风建设有效开展的前提与保证,也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及依据。辅导员要根据学校的学风建设制度,结合所负责的专业或班级的实际特点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日常学习管理制度、学业监督检查制度、学风评价制度、学风表现奖惩制度等来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上课情况、课余学习情况等,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骨干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学生干部及党员要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积极树立典型或榜样,同时协助辅导员老师进行管理。针对违反学风制度的,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于在学业上表现良好的同学、寝室、班级等要依据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予以表彰或奖励,例如给予荣誉称号、物质奖励等,或与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等挂钩,通过表彰先进,带动落后进一步激励学生学风建设。

(三)引入竞争机制,触发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风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顾名思义,利用现有的环境及资源,在专业或班级内部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可定期举办知识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为了鼓励学生日常积极学习可评选“学习积极分子”“阅读之星”等荣誉称号,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可定期开展实验设计竞赛、专业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对于在这些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相应的表彰及奖励,并纳入评奖评优、发展入党等考虑范围。触发危机意识则是指,利用合理的资源,采用适合的方式,以就业和社会的人才需要为导向,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未来就业等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为了今后更好地走入社会,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努力学习,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四)加强与家长及任课老师的沟通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