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保险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配置保险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配置保险的重要性

篇1

现代保险业的重要特征是承保业务与资金业务并重,二者被喻为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保险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摩根·斯坦利所说:“投资是保险行业的核心任务,没有投资就等于没有保险行业……没有保险投资,整个保险行业的经营是不能维持下去的。”因此,研究保险资金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总结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经营与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保险资金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经营与管理

从表面上看,一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是由该国监管部门决定的,但更深层次上,它反映了保险业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受到外部经济环境、金融体系结构以及金融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

美国整个金融结构以直接金融为主,而在资本市场结构中又以债券为主。资本市场内部结构以及成熟的市场规则制度使得美国资本市场成为高度有效的市场,资本市场同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度相对较高,同时资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尽管保险资金运用的外部市场环境比较成熟,但美国仍然实施多层次、严格的投资监管制度,强调系统监管和个体监管并重。美国保险监督协会(NAIC)制定了一系列示范法规以控制资产风险,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了便于监管,NAIC证券评估处还对公司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并详细地规定了对包括债务证券、投资组合、股本投资、动产、抵押贷款、不动产、对外投资以及人寿保险公司的保单贷款等在内的不同投资形式的质量和数量限制。与这种金融市场环境与监管制度相适应,美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体现为以债券为主,在债券投资中又以高质量债券为主。在寿险公司的债券投资中,高质量债券(NAIC评定的1级和2级债券)占到将近95%。在非寿险公司的债券投资中,高质量债券也占到很高的比重。从投资实践来看,美国的投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量自1990年以来增长迅速,平均投资收益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净投资收益则基本呈递增状态。

与美国相比英国保险资金运用较为分散。英国是保险资金运用最为自由、宽松的国家,监管当局对保险资金运用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虽然英国也是以直接金融为主,但是英国保险资金运用以股票投资为主,因为英国是传统的金融中心,股票市场发达。英国投资连接险十分发达,投连险保费收入占到了英国总保费收入的50%以上。保险负债结构也决定了股票投资在保险基金运用中的重要地位。

欧洲另一个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是德国。与英美不同,德国以间接金融为主,拥有强大的银行体系,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其金融体系的整体特征体现为稳健平和。稳健的金融体系为保险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投资环境,但市场收益率并不突出。同时,由于德国秉持的稳健性经营理念,德国监管部门对其保险业采取了严格的事前监管模式,为保险公司规定了十分具体的资金运用的许可范围、可选择币种,并对投资于国内债券、国内股票、国内投资公司管理的证券资产及特别资产、外国公司股票及债券等金融资产,以及建筑物、土地等实物资产规定了投资比例。因此,适应本国的监管体系与金融环境,德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结构也体现了稳健性特征,即总体上,保险资金投资于抵押贷款和银行存款的比重要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因为以本国为基地的工业十分发达,因而贷款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但近年来,随着德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以及欧盟共同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德国保险公司也在逐渐增加对股票等高回报率的金融工具的投资。

日本也是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决定了日本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贷款占比重较大,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投资比例依次为:贷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存款;1986年日本的保险资金运用才从贷款为主转向证券投资为主,贷款退居第二位,但是贷款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应该算是高的。现在日本保险资金运用日益转向证券投资,这是因为日本的保险资金运用主要同该国的经济发展过程相联系,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侧重重工业,重工业的经济效益好,日本保险业于是以贷款方式投资机械制造和化工工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转向以轻工中小企业为主,后来证券投资收益好,又转向证券投资。

二、对我国保险资金经营与管理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对于保险资金业务的重要性认识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从法规的制定到保险公司的实际运行都不能适应这一地位的要求。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育与完善,保险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增强,保险资金业务的重要性也在宏观上有所体现。因此外国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更需要以本国经济、金融现实为基础

各国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这主要是因为影响保险资金运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体制、保险投资法律限制原因,又有金融市场结构、会计制度、保险产品结构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各个国家在上述各方面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上述美国和英国、日本和德国的对比就是很好的例证。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巨大的、正处于经济转轨和从封闭不断走向开放的国家,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状况、法律社会制度、保险业发展的阶段等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作为中国经济、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不仅应借鉴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经验、教训,而且应充分考虑我国经济、金融现实(包括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条件、法律法规约束等),以本国经济、金融现实及发展趋势为基础,而不是脱离中国经济、金融现实,盲目照搬外国经验。只有这样,我国保险业才有可能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同时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科学的保险资产配置,需要以“资产负债管理”思想为指导,对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来源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保险公司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其负债的特殊性,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也具有不同的保险资金来源性质。由于不同的负债特性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要求和现金流特征,从而在资金运用的收益目标设定和投资策略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如前所析,对于寿险和财产险、单独账户和一般账户,由于其资金性质不同,一般都需要采取显著不同的资产配置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投资风险,保证长期、稳定的收益。

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的寿险公司为此提供了相互对照的例证。1980年以前,日本寿险资金运用中一般贷款高达60%以上,而证券比重不到30%,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的发展,日本股市、楼市大幅飙升,日本寿险业无视自己95%以上的寿险负债都是期限长、具有最低收益保证的一般负债的特性大举进入股市、楼市,在资金组合中,一般贷款比重由60%快速下降到了1986年的36%左右,而有价证券的比重也快速上升到了41.5%左右,在各项投资中比重最高。同时大量投资房地产,大炒地皮,而一般贷款中不少资金也投向了楼市。但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股市、楼市一路下跌,日本寿险业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其寿险公司对不同的负债来源采取了严格的账户分类管理,一般寿险资金进入一般账户,投资性寿险资金进入单独账户。对于寿险一般账户,美国采取了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将绝大多数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对于权益类投资则进行严格的比例控制。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大牛市,美国寿险一般账户中股票的比重并未相应增加,相反还随着寿险负债中年金比例的不断增加而将股票比重由1992年的5.02%进一步降到了2002年的3.52%。

我国保险业的资产管理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保险业在进行资产管理和直接入市时应充分借鉴国际保险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加快树立“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努力塑造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文化;在对不同账户的资金性质、风险—收益要求、投资期限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保险负债的资产配置策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理性、稳健投资,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篇2

无论成为怎样的人生赢家,都与财富密切关联。当下,银行降息、物价上涨,进入负利率、资产荒时代。如何投资,才能守住财富,赢得收益?

纵观金融市场,在未来某些不可预期风险发生时,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讲,保险是金融市场上唯一可家庭财务避免发生剧烈波动的金融产品,高净值人群正是利用保险的高杠杆,在获取保障的同时进行理财。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保险产品,如何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配置保险?如何透过复杂的现象审时度势,放大保险保障的杠杆比,成就人生大赢家?这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选择。

从财富策略看理财保险的长期价值存在

华泰人寿副总经理谢飞表示,财富增值是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最主要的目的。近年来,资产保全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创造大量财富之后,人们开始思考所拥有财富的安全性,而子女教育、养老规划、医疗保障分列其后,意味着城市居民已经开始全方位思考风险管理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

对于如何利用保险管理家庭风险和规划美好未来的问题,谢飞介绍了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一项研究报告:如果想要家庭资产长期稳定、持续增长,财产分布要符合4321法则,即40%用来长期投资(如养老金、教育金)、30%用来投资(高风险高回报)、20%用来保命(固定储备金)、10%用于短期消费(保障流动性)。

“保险在经济、金融领域里处于核心地位,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如果要用杠杆的话,最合理、最合法的杠杆就是保险。”谢飞说。

策略一,稳健增利 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在整个保险期间维持不变,与收益虽高,但不能承诺的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相比,安全性相当高。《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在经营与资金运用上必须稳健,且遵循安全性原则。

策略二,组合投资 组合投资不是追求更高的回报,而是防止最坏情况的发生。大部分高净值人士在房产、股票、信托等产品上都有较高配置,但宏观市场已经开启了周期轮换:房产是大周期行业,今年国家拉动房市,一线城市与个别二线城市房价涨幅较高,最佳时机已过。个人投资者在中国股市上的斩获始终有限,信托收益在2016年11月正式进入“6时代”,吸引力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保险的投资价值开始凸显,目前理财型保单预定利率在2.5%~3.5%,个别产品甚至能达到4.025%,在未来低利率的预期下,越来越体现保险理财的稳健增值优势。

策略三,长期持有 短期投资容易出现偏差,长期投资可以修正偏差,足够长时间则跨越周期。经济周期有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不同产业在不同周期中周而复始。财富也在这样的转换中流动,此消彼长。保单投入期通常为5~20年,回报期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以复利的方式计算其收益,持有时间越长,回报越高。在未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一轮发展中,保险资金将更多地参与到新型产业中,从而为投保人带来更多的红利。

策略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占了近70%,极具单一性,隐藏风险,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房产占30%?40%,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升级,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将下降,金融资产占比上升,保险将成为家庭主要的投资渠道。

大赢家带来可期的未来

谢飞介绍,华泰人寿一直致力于成为中高端客户家庭人生保障和财富积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为顺应形势,发挥华泰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理财能力,2016年12月10日,华泰人寿开门红产品“大赢家”升级上市,它同时具有安全性、收益性、长期性和流动性四大特点,特别生存金、生存金、祝寿金、身故金、保单分红、保单贷款、金账户二次增值,兼具教育、养老、财富传承功能,为消费者的财富保驾护航。

稳:年年固定返还。大赢家65岁前每年给付赢家基本保额的20%, 65岁起每年给付福寿基本保额的30%作为生存金,一生拥有稳定的现金流,还可以进入金账户二次增值。

快:犹豫期后即返。大赢家犹豫期结束时额外返还赢家基本保额的20%作为特别生存金。投保即高额返还,让客户及早享有高收益。

好:65岁返还所交保费,助力养老。大赢家在65岁返还所交保费,关键时刻提升养老品质。

久:大赢家自保单犹豫期后,可领至100岁,为客户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谢飞表示,2016年以来,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寿险市场环境中,华泰人寿作为一家价值成长型的公司,将以开放的精神和稳健的实力续写宏伟的历史长卷。

以华女士为0岁儿子投保大赢家为例,年交保费10万元,10年交费,并开通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简称“金账户”)。希望通过专款专用的规划,实现对孩子的财务支持。可得到如下利益:

特别生存金:犹豫期后即返18541元

生存金:孩子1~100岁,每年返还18541元

祝寿金:孩子65岁时,返还1000000元所交保费+18541元生存金

分红金:共享华泰人寿经营成果

篇3

家庭资产主要是指家庭所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按资产的属性来分,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两大类。其中,家庭金融资产是指居民持有的具有要求未来收益或是资产索取权的各种有价证券,这是家庭在满足各种消费之后尚有结余的前提下,以储蓄或投资为目的而进行的资产选择行为。通常包括:货币和存款,除股票以外的证券,贷款,股份及其他权益,家庭人寿保险保险储备的股权净值,家庭养老基金的净权益,预付款项保险费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以及其他应收账款。随着我国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和金融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发达国家金融中介发展迅速,家庭积极参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投资,而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家庭资产尚未形成合理的结构。本文通过对美国以及中、巴等新兴经济体家庭资产投资配置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找新兴经济体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美国的家庭资产投资配置现

( 一 )美国家庭资产的选择日趋金融化 对美国家庭资产组合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SCF是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SCF数据提供了丰富的美国家庭金融特征的信息,对家庭资产和负债,以及家庭特征如人口统计特征、职业活动、收入等信息都很详细。样本中每个观察值对应于一个家庭,每个家庭包括一个经济上独立的个人或者夫妻以及经济上依赖于个人或夫妻的其他家庭成员。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从1995年至2001年,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比重明显上升,从36.7%上升到42.2%,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金融资产的重要性大大增加了。尽管美国家庭持有非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从2004年开始上升,但主要是因为美国为刺激经济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从而导致美国家庭房产价值比重上升,而此时的房产市场并不是美国家庭的正常投资场所。事实上,美国持有金融资产的家庭比例并未下降,而是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91.2%逐渐上升到93.9%,参见表(2)。因此,不考虑2004后美国家庭非正常的房产投资,总体来看,美国家庭资产的选择日趋金融化。

( 二 )家庭资产内部结构变化较大大多数资产(包括交易账户储蓄账户、储蓄性债券、债券和股票均有不同程度的)的比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人寿保险折现值降幅显著,从1995年的7.2%降至2012年的2.5%,储蓄性债券的比例从1.3%降至0.3%。共同基金、退休账户和其他托管资金的比重有所增长,其中退休账户占比增幅明显,由1995年28.1%增至2010年的38.1%,而共同基金和其他托管资金的增幅较小。

( 三 )股票投资方式不断倾向于间接投资 美国家庭直接持有股票和间接持有股票的家庭比例变化更能说明家庭股票投资方式的中介化。从表(3)可以看出,美国家庭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逐渐下降,相比金融资产组合占比的变化,美国家庭非金融资产组合的比例在近15年内的变化较平缓,具体表现为:(1)车辆、住宅和其他非房屋产权的比重均有所降低,其中,住宅占比几乎不变,由1995年的47.5%升至2004年调查所得的50.3%,又逐渐降回至2010年47.4%。(2)其他房产和自有企业的比重有小幅度增加。

三、新兴经济市场国家的家庭投资配置现状

( 一 )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脆弱性逐渐增加面对新兴市场的脆弱性增加,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减少了参与新兴市场的力度。从2008年年初开始,流向新兴股票市场的资金速度放慢或已转向。这点在亚洲表现得更为明显,韩国和泰国资金大量外流,使得亚洲股票在9月净销售额为560 亿美元。拉丁美洲、新兴欧洲、中东和非洲最近几个月也都有股票投资组合资金净流出现象。其结果是导致这些地区家庭持有股票等风险资产的热情减退。

( 二 )新兴市场的股票市场表现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市场国家的家庭资产分配调查数据很难获得,我们只能通过其宏观金融发展状况来了解一下这些国家中家庭资产的分配情况。由图(1)可知,从2003 年起,外国持有的新兴市场股票的数量整体增加,但在所有案例国家中,韩国、俄罗斯、南非、中国以及印度的外国持有股票比例有减少的趋势,即本国居民更加注重将资产分配在金融资产上,尤其是股票,与发达国家居民资产金融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 三 )新兴市场金融资产多样化近年来,新兴市场机构投资者群体(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等)在新兴市场国家大量增加。特别是自2000 年以来,新兴市场养老基金的总资产增长率超过140%,图(2)。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收入的增长加快,新兴市场共同基金行业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较低,而且资产基础水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变化,图(3)。南非拥有大规模蓬勃发展的机构投资者群体(世界上规模最大之一),包含的国有养老基金(公共投资公司-PIC)成为国内最大股本持有者,而保险部门也有新兴市场国家中最高的渗透率(溢价与GDP 之比)。同样,在巴西,大规模、多样化的新兴市场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归功于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新兴市场机构投资者在新兴市场股市中的兴起,使得这些国家中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更加丰富。

四、中国家庭资产投资配置现状及国际比较

( 一 )中国家庭资产投资配置趋势中国家庭资产投资配置呈现出以银行储蓄为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我国家庭资产主要由通货、存款、证券和保险准备金四大类别组成。近年来我国居民财富总量大幅上升,由1992年的17239.5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313001.1亿元,增长幅度多达18倍。四类组成资金数额均呈增长趋势,其实保险准备金增长尤为突出。

由上图(4),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家庭资产投资组合构成的变化趋势有如下特点:(1)存款始终是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形式,且呈增长趋势。1992年家庭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68.47%,到1996年达到这17年间的最大值75.34%,而后几年有所下调,但其占比始终在70%以上,在2008年时,存款占比为71.55%。(2)我国家庭资产中手持现金比例有明显下降趋势。1992年家庭手持现金占比18.80%,到2003年跌至10.30%,之后占比始终低于10%。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人们逐渐接受非货币的支付方式,对降流通现金的需求也就随之降低。(3)证券资金占比变化不明显。1992年,我国家庭资产中证券占比11.96%,至2000年稍有升幅达到14.74%,随之逐渐降低至2008年仅为8.00%。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仍存在很多问题,居民消费投资观念始终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多倾向于保守投资,加之2007年金融危机,致使证券占比下降明显。(4)保险准备金占比增长明显。1992年,我们家庭所持有的保险准备金占比仅有0.77%,之后飞速增长,到2008年11.50%,17年间增长近15倍。这也反应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变化趋势,除了银行存款以外,家庭逐渐认识到其他方式的可行性并有更多的家庭进行尝试。

( 二 )中国家庭资产投资配置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和印度、南非及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居民家庭资产投资配置的对比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观点。(1)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家庭资产投资选择行为家庭资产选择金融化和家庭风险资产选择中介化的规律性特征。与发达国家家庭资产投资选择行为的规律性特征不同,我国居民资产选择行为主要呈现出以银行储蓄为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居民始终倾向于保守投资,证券资金占比很小。(2)相比发达国家、地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充分,品种相对短缺,居民家庭能够持有的资产投资品种较少,致使居民金融投资的强制选择性。这主要是因为新兴金融市场产品不足,且新型金融资产在居民当中的认知度不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部分居民有意识利用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扩大投资收益,但是市场上却缺少其他投资工具可供选择,无奈之下,只能投资于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3)与先进经济体相比,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的资产分配倾向于占有较高比例的政府债券(部分原因是政府监管的需要)。(4)从长远来看,新兴市场国家居民金融资产配置趋势与发达地区相似,居民持有资产逐步金融化,且供选择的金融资产种类逐渐增多。

五、优化我国家庭资产投资配置的政策建议

篇4

理财并不等于股票,更不等同于股指。股票仅仅是理财中投资工具的一种而已。不管股市表现怎么样,我们都需要理财。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和股市表现没有直接的关系。股市的表现只会影响我们的资产配置,一般来说,股市好的时候,我们会相对多配置一些股票类的金融产品,而股市疲软的时候,相对要多配置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

谁需要理财?是富翁?不是,只要有收入支出的人都需要;是事业有成的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并不影响对理财的需求,事业有成意味着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情况一般的反而对理财的需求更紧迫;是家庭幸福的人?理财和家庭是否幸福或者是否有家庭没有关系,理财只与个人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需求有关系。

我们大致把人的理财根据财富情况分成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每个不同的阶段都相对应不同的理财重点。

形成期中,通过几年的工作,会积累了一些资产,资产配置的重点会放在股票等风险较高的产品上,购买住房提上日程,房贷会成为这个时期最主要的债务。而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家庭的责任也相应增加,保险的保额也会随之提高。

成长期中,这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房贷比例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这时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子女的教育金储备,投资风格比较进取。在保险方面,重大疾病和医疗等产品会成为首选。

成熟期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养老退休的准备,子女基本已经成年离家,工作收入增长趋缓,房贷已经还清或者趋于尾声,投资风格趋于稳健。

衰老期,也就是进入退休状态,不再有工资收入,最主要的是退休期间的现金安排和遗产安排,特别注意大额医疗支出的准备,投资风格趋于保守。这四个时期相对应的财富关系如下图所示。

刚才提到的是和家庭不同时期相对应的理财重点,那么在整个人的一生中,在资产的配置上,基本原则可以遵循下面的金字塔所示,适用于所有人。

这个金字塔最主要的是最下面的地基,金字塔能不能建成取决于地基是否牢固。这块地基由三部分组成:流动储备,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家庭应急准备金;保险保障,我们的个人风险管理;退休养老。这三个问题不管你愿不愿意,每个人一定都会碰到。

一个完美的人生一定是建立在这三个基础打得坚实的基础上的,缺一不可。比如流动准备,有一个人很有钱,也做了相应的资产配置,但是资产基本配置在流动性比较差的房地产和古董收藏上,一旦在生活中需要马上支付现金,就会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就如一个公司,流动性出了问题,资金掉链了,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另外两个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关于个人风险管理的好处,差不多是老生常谈了,生活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通常一个人的保额计算也是由他身上的责任组成。退休更是每个人必然会遇到的事情,现在按照国内的情况,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而北京市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80岁,按照90岁的寿命来计算(在退休问题上,资金一定是要打出很多富裕的),退休生活差不多有30多年,而很多人的工作时间也不过如此,退休生活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理财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因此,如何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呢?对于不同的人,我们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份完全相同的理财方案,这意味着每个人的投资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大致上,构建一个投资组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资产应该合理配置,这不仅体现在投资产品风险高低的选择上,市场的选择也很重要,同时考虑到各类产品流动性的匹配;

(2)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体资本金的安全,投资的目的是保值增值,而不是冒险赌博;

(3)高风险,高回报,不要被忽悠,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不要做有杠杆放大作用的投资;

(4)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投资偏好;

(5)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不要为短期波动而心烦;

(6)要有一个好的投资心态,不要因为投资而睡不着觉;

(7)对于不同需求应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必要和需要时采用稳健的投资策略,想要的采用进取的投资策略;

(8)充分利用复利的优势,尽早开始规划,在相同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投资的时间越长,所需的本金越少。

篇5

一、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

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是国外保险公司早期资金运用的通行模式,其投资主体是保险公司本身,即保险公司通过内部设立的专门投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这种模式使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常见的组织形式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式制等。直线职能制实行行政指挥的集中统一和专业管理的合理分工,有利于高效配置企业资源,提高投资效率;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需要。事业部制是在公司内部按地区设立若干事业部和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该地区投资经营的全部活动。事业部制有利于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保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但事业部制容易导致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难以实现保险公司的整体工作目标和整体利益。矩阵式制有利于保证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但存在多头领导,机构过于庞大,决策缺乏效率。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运作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传统模式,其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总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易于监控,保证保险投资的安全;其缺点是缺乏专业性和竞争性,难以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同时容易产生内部黑箱作业,操作风险大,通常投资收益率较低。国外有的保险公司在总部设立专门的投资部,负责管理公司的投资账户资产,同时对国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投资业务进行监管。这些公司按部门、险种进行资金运用,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目前,仍有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型保险公司采用这种投资主体模式。例如,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其分公司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业务包括:人寿与健康保险、养老金、互助基金及证券、汽车和房屋保险、资产管理等。

二、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

外部委托投资是指保险公司将全部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属于第三方投资投资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投资主体是受保险公司委托的证券投资公司、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化投资机构。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是,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营,从而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力量开拓保险业务;同时,由于投资机构可以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管理,减少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益,保险公司只需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享受专业投资管理服务,既节约了成本,又享受到专家理财的好处。这种模式通常是保险公司与专业投资公司签订一份投资管理协议,包括保险公司的投资目标、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要求,投资公司按协议进行投资决策和操作的权力,以及信息披露等条款。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缺点是,投资风险比较大。由于保险公司把资金交给投资公司管理后,就无法控制他们的经营活动,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因此,保险公司不但要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还要承担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例如,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当时大多数保险公司实力不强,投资经验不足,大部分保险公司都采用委托专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模式,由于投资公司缺少经营透明度,保险公司又不能直接控制投资风险,大量投资公司因经济危机而破产,保险公司也因此受到牵连,很多保险公司因此破产清算或被合并。这对选择保险投资主体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警示。目前国外一些中小型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少部分小型寿险公司倾向于采用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采取此种模式利于减少资产管理中的各项成本支出,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费用等,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和成熟的经验。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管理,费用率低,收益率高;但风险较大,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较差。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一些投资经验不足、信息技术力量薄弱的发展中保险公司。

三、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是通过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运作,保险投资的主体是保险公司的子公司。这是目前大型保险公司普遍采用的投资主体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在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双方就保险资金的投向、数量、收益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达成协议。资产管理公司自主运用资金,但必须定期向保险公司报告投资状况;保险公司也可能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向资产管理公司提出调整资金的投资方向和金额的要求。目前许多规模庞大的跨国保险集团公司不仅拥有一家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还收购或控股了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接受各产险子公司和寿险子公司的委托开展保险投资业务,产、寿险子公司的资金分别设立账户,独立进行投资,母公司负责资金运作的总体规划、协调以及投资风险的控制。这些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基金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组织架构,有着独特的投资理念和鲜明的业务特色,拥有投资领域内出色的专业队伍,除重点管理母公司的资产外,还经营管理第三方资产。如美国国际金融集团分设了资产管理集团,其主要公司是AIG全球投资集团(AIGGIG),管理AIG资产410亿美元,第三方资产350亿美元,共计760亿美元,还管理着其他五家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机构,经营不同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以及保险投资功能的凸显,专业化保险投资管理公司已成为国际保险业投资主体的主流模式。采取此种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资专门人才,提高资金运用效益;而且可以通过专业化资产管理运作,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公司整体发展。

据统计,2006年全球500强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中,80%以上都采用设立专业保险投资管理公司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弥补前两者的不足。内设投资部门管理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和竞争性,委托外部投资机构则无法有效控制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而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模式能弥补内设投资部门及委托外部机构管理的不足,有利于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一是有利于母公司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执行总公司的投资战略,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二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董事会、管理团队和组织结构,拥有出色的投资专业队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三是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透明度高,市场适应性强,可以有效防止内部黑箱操作和关联交易。四是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使保险公司的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渗透,适应了金融机构综合化发展的潮流,既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又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资产管理的范围,为第三方管理资产,为公司获取更多的管理费收入,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四、我国保险投资主体模式的选择从国外保险公司选择投资主体模式的经验来看,内设投资部的运作模式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形成很大的限制,不能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完全依靠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又很难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因而难以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金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与运用效率。因此,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保险公司选择投资主体模式的方向。虽然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资金运用渠道相对保险业发达国家较为狭窄,但各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体系建设应该从高起点出发,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按国际保险业资金运用模式及其惯例,逐步规范、不断创新,为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平安、华泰财险、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相继设立了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但是,保险公司也不可跟随潮流盲目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其可用于投资的资产规模大小或有无金融控股母公司来选择合适的保险投资主体模式。

篇6

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看其是否平稳,分别在有截距项,有截距项和趋势项,无截距项和趋势项下进行Phillips—Perron(PP)检验,PP检验是一种非参数的检验方法,检验时它对残差的序列相关性进行了修正,但不是通过增加滞后项的方式,而是通过引入核函数的方式,在大样本时它的结论与ADF检验相同。原假设为数据存在单位根。令stock,bond,loan,insurance分别代表流通A股市价总值,债券月托管量,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保险公司总资产,经检验发现四个变量都在99%的置信度下存在单位根,对相应变量取一阶自然对数逐期差分,差分变换后的序列分别命名为lstock,lbond,lloan,linsurance,进行PP检验,发现差分处理后的值为平稳数据,检验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

金融市场内部SVAR模型的建立

由于对原序列做一阶自然对数逐期差分得到的新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可直接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下面以序列lstock、lbond、lloan和linsurance为内生变量建立SVAR模型。

SVAR模型相对于VAR模型的改进之处在于将变量之间的同期相互影响明确表示在模型的方程中,可以直接进行分析,而VAR模型的方程中不包括与被解释变量同期的其他变量,同期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相当于被隐含在了随机扰动项中。结构冲击ut需要通过yt各元素的响应才可观测到,这要通过引入约束条件矩阵对方程施加限制才能作出估计。首先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滞后期选的越长,模型所包含的变量越多,所蕴含的信息越多,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分析就越精确,但变量的增加会导致损失自由度,降低对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影响到模型的有效性和说服力。为在包括尽可能多的信息的情况下兼顾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将滞后阶数定为6,建立包含lstock,lbond,lloan和linsurance四个变量的SVAR(6)模型。其次确定约束条件,采用SVAR的A-B约束形式,通过Cholesky分解建立递归形式来实现短期约束条件,矩阵设为下列形式,C()为待估参数:建立模型后,还需要确定模型是否稳定,根据ARrootgraph的结果可以看出,所有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模型是稳定的。

模型的分析

(一)脉冲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源自一个内生变量的正的变动(冲击)通过模型系统的传导对其自身及其他变量产生的影响,下面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各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此过程又叫脉冲分解,分解方法选择SVAR特有的结构化分解方法,这种方法直接使用由结构因子矩阵估计所得到的正交变换,应用了SVAR模型中结构分解的信息,为了观察到较长时期的影响,本文时期选为24个月。

通过其他三个变量的正向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保险的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最大,一开始为负影响并在第2个月达到最大,之后向正影响转变,正负交替并逐期递减直至消失,总的影响持续期大概在12个月左右。这表明保险与股票市场短期内具有替代关系,但由于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中有10%左右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所以两者间应该还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于保费的收取到投资有一个时间差,且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并不以股票为主,所以这种关系具不稳定性。银行贷款对股市的影响也是从负到正,但这种影响较保险对股市要缓慢得多,这是因为短期内也是源于财富的替代效应,中期是贷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抬高了股市的缘故。

通过分析其他三个变量的正向变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发现保险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基本为正,这是由于保险业是债券的主要持有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债券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这种影响在第8个月才达到最大,这是由于本文用的是债券的存量数据,债券市场是一个不断有发行和到期赎回的市场,它的市场规模主要受发行和赎回量的影响,其次是价格,从债券的需求升高到价格上升,再到新债的发行这个链条的传导时间过长所致。股票市场短期内对债券市场有负向作用,这可以用短期内的财富约束一定来解释。

通过分析其他三个变量的正向变动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发现其中股票市场对银行贷款的短期影响为正,在第2个月达到最大,这与经济繁荣时期股市高涨,企业价值升高,违约率降低,银行更愿意发放贷款有关,中期(6~12个月)影响为负,这是由于银行贷款也面临资金约束所致。债券市场对银行贷款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趋于0,这是由于债券与银行存款互为替代品,而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存款所致。通过分析其他三个变量的正向变动对保险总资产的影响,发现股票市场的变动对保险主要是正的影响,原因是股市升值导致保险总资产中的股票部分升值所致。银行贷款和债券的变动对保险的影响比较一致,都是先正后负,峰值在第4~7个月,之后逐期递减直至消失。

(二)方差分解

此外,还可以从方差分解的角度来解析模型的动态特征。方差分解主要是从波动性的角度来研究问题,方法是将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性按其影响来源进行分解,影响来源为模型中的所有变量,按每个变量波动性占总波动性的比例确定每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分解方法选择SVAR特有的结构化分解方法。保险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在第6个月有一个突然的上升,在第7个月达到最大。

银行贷款主要受股市冲击的影响,其次是保险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作用在第3个月达到最大,之后稳定在20%。对于保险业资产的影响中,股票市场对保险的影响最大,一直稳定在20%左右,债券和银行贷款的影响一开始很小,但逐渐增加并在第7个月达到最大。以上方差分解得出的结果基本与脉冲分解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股票、债券、货币、保险四个主要金融市场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每个市场对来自自身冲击的反应均大于来自其他市场的冲击的反应,且这种反应都能在第1个月以内完成,这说明各金融市场消化对自身市场的冲击方面较有效率。从第2个月开始,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开始占主导地位,但这种作用较前一种要弱很多,一般都要持续1年左右才会消失,且影响是逐渐减弱的,并且除了保险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基本上始终为正以外,其他市场间的相互作用一般都是正负交替,这表明我国金融市场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且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因为持续期较长,在这期间还会有其他因素影响市场,因此市场间总的相互影响是很难预测的,市场因受到冲击而变动的幅度和方向也很难准确判断。

在四个市场中,股票市场对其他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股市是金融市场间作用的重要枢纽,其次是保险对债券市场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在我国,保险业是债券的主要持有方,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小于股票市场的规模,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两个组成部分,功能上无法完全替代,欧美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规模都要大于股票市场的规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全面、统筹考虑各金融市场间的互补作用和替代作用,不可单兵突进。

篇7

高管丈夫遭遇裁员

48岁的冯先生原本是家外资公司中国办事处的副总经理,收入丰厚。然而在金融风暴的吹袭下,位于美国的总公司决定撤销在中国的办事处,冯先生因此也随之成为失业人士。

这场失业危机,让冯先生备感理财的重要性。经济低潮环境下如何对家庭的现有资产进行理财规划,及如何增加未来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成了冯先生眼下最为关心的问题。

月度收支出现赤字

由于冯先生现阶段赋闲在家,因此也没有经济收入。太太李女士是位公务员,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夫妻俩育有一子,现正上初中。

一家三口现在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约为5000元,偿还房贷3000元(房贷和李女士的住房公积金冲销后,实际每月只需偿还600元房贷)。夫妻俩还有部广州本田轿车,每月的养车费用2000元。而双方父母均为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有足够的退休金,所以并不需要夫妻俩负担。这样算来,冯先生一家现阶段每月的开销为7600元,结余为负的2600元。

依赖朋友公司年度分红

年度收入方面,李女士的年终奖大概为3万元,今年冯先生的年终奖计算为零。另外,冯先生早年入股了朋友的一家企业,如今每年可以分到5万元的花红。银行存款方面,因为现在利率很低,所得利息甚少,因此这部分收益暂且忽略不计。至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观念保守谨慎的夫妻俩并没有投入。

年度支出方面,喜好旅游的冯先生一家每年都要外出旅游1~2次(国内游),花费大约为1万元。

再者,由于此前职位的缘故,冯先生时常需要到外地公干,高强度的工作及压力给冯先生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风险,因此冯先生多年前开始就给自己购买了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和养老保险等,总额度为50万元。并且也给儿子购买了1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家庭年缴保费1万元。而太太李女士是公务员,单位有社保和医保,本人医药费可以全报,所以暂时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另外,过年孝敬双方父母大概1万元。

家庭净资产228万元

冯先生目前的家庭资产主要包括8万元的现金及活期存款,38万元的定期存款(此次公司和冯先生解约的时候根据相关政策条规给冯先生发放了一笔不小的解约金,已经存为定期存款),以及一辆市值20万元的私家车。房产方面,冯先生除了自住的价值110万元的套房外,在市中心还拥有一套价值70万元的房产,目前由其父母居住。当前自住的套房还剩5年房贷未清,另外一套则已全部付清。综合算下来,冯先生一家的净资产为228万元。

三大理财目标如何实现

冯先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理财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眼下的银行存款利率甚低,钱放在银行实际是负利率。与其让钱在那里闲着,不如拿出来做一些投资或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加之冯先生现在赋闲在家,也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跟进。不过对于应当怎样投资和购买什么种类的理财产品,冯先生自己感到比较盲目。

2、考虑到自身年纪和所处行业未来几年的情况,即使冯先生以后再就业,收入也可能没有以往那般丰厚。按照他和太太打算55岁退休的计划,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那么如何在剩下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储备一些养老金(以一个月3000元左右的生活开销计算),是冯先生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3、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往后的教育经费冯先生也颇为重视,按他的话说就是自己和太太花少点都不要紧,儿子的教育花费上一定不能省。冯先生打算负担孩子的教育及生活费用到大学毕业,差不多也就是到他计划退休的那一年。那么对于这笔费用,应该如何去筹备呢?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希望给儿子预备一笔出国留学的花费。

家庭资产配置分析与理财建议

陈 燕

一、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1、家庭财务比率分析

2、家庭收支情况分析

目前,家庭年收入14万元,年支出12.12万元,年度结余只有1.88万元,由于冯先生失业,如果次年未能找到工作则次年现金流将为负数。

在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主要来源占比近6成,家庭有一定的理财性的收入,占家庭年支出41%,距离财务自由还有较大的距离。

在家庭支出中,消费型的支出占比为86%,略为偏高。还贷支出为5%,保障支出占年度收入7.1%。略低。

3、家庭资产负债分析

目前,家庭总资产246万元,家庭负债18万元,净资产228万元。其中生息资产占比为18.7%,生息资产占比较低,自用固定资产占比为81.3%,资产流动性较低。生息资产主要为收益较低的存款组成。

家庭备用金充足率为16倍,比较高。说明活期形式的存款比例过高,可能会影响到总的资产收益率。

4、家庭保障分析

冯先生已经有了总额度为s0万元的意外险、重大痰病险和养老保险等,为儿子购买了10万元的重大痰病险。太太李女士是公务员,单位有社保和医保,无任何商业保险。但家庭保障不足。冯先生夫妻均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建议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庭保障。

5、风险承受能力分析

通过我们对冯先生风险承受能力及态度的模拟评估,我们初步测定冯先生现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低能力。风险承受态度为中等态度。投资建议以稳健为主。

二、家庭理财目标分析

1、冯先生也意识到现有的投资收益较低,希望能进行适当的投资,提高现有资产的收益率。

2、储备夫妻的养老金。冯先生预计退休后的生活支出需等值于现在3000元的水平,假设通货膨胀率为5%。冯先生夫妇无忧生活到85岁,预计需要储备378万元的养老资金。

3、冯先生十分注重儿子的教育规划,希望能为孩子储备足额的教育基金,并为儿子储备好出国留学的花费,从现在深造需要的费用计算大概20万元一年,根据近5年来留学学费成长率为5%计算,届时共需要约70万元资金。

4、完善家庭的保障。根据理财目标的重要程度扣时间紧迫性,我们建议冯先生首先完善家庭的保障,然后调整家庭的现有投资结构,尽量开源增加收入,储备好夫妻的养老金以及子女教育基金。

三、资产配置建议

1、分步完善家庭保障

根据我们的测算,冯先生应再补充50万元额度的人寿保险,妻子李女士也建议及时补充人寿保障。由于夫妻双方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也逐渐有所下降,如购买重大疾病保险费用较高,建议最好

在冯先生重新就业家庭收入增加后再考虑完善,购买时注意保障的年限是否终身,增加保障后的保费总支出建议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以内。

2、建议冯先生能尽快重新工作

如冯先生能重新找到年收入(税后)在6万元以上的工作并持续工作到55岁,对家庭财务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家庭实现子女教育基金计划以及储备足额的养老基金的财务目标。如果年薪低于6万元或还需要一段时闻才能找到工作,则可能需要延迟冯先生的退休时同以完成其他理财目标。

3、储备子女教育基金

首先,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子女教育基金投资组合,由于弦子已经上初中,可储备的年限不长,建议以风险较低的国债为主进行储备。其次,建议选择有豁免权的子女教育年金保险,在子女开始读大学后可以领取教育金,这部分费用至少可以保证孩子在国内就读大学并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4、合理调整投资组合

建议以低风险投资组合较为适合:20%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60%的国债或保本性的理财产品,20%银行存款及货币基金。这种组合收益较为稳定,又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8万元的活期存款保留4万元,其余4万元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既可以提高收益性也保证了较好的流动性。38万元的定期存款建议其中8万元在今年以每月定期定额的方式分批购入股票型基金,在2009年稳步建仓。其余30万元分批购买国债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及国债要注意期限的长短搭配。

适当增加国债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冯先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另外由于目前经济数据没有企稳,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比经济平稳时期高,同时由于经济增速减缓,依然有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投资本金安全且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及国债,这些产品的年利率都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5、储备养老资金

首先,冯先生和妻子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为养老做好一个基础的保障,可以保障退休后基本的养老需求。其次,建议冯先生在重新工作后购买年金保险解除晚年生活后顾之忧和长寿财务风险,年金保险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将现在的资金进行储备。在退休后在约定的时期内每年返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养老金收入,较好解决了长寿的风险。第三,其余的资金,可以从我们第4点建议中的金融投资组合中进行储备。

更正

上期保险建议作者应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研发部 黄之华

保险建议

刘伟国

冯先生人到中年,目前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比例较低,而且夫妇俩的理财风格较保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冯先生首要的任务不是找工作,而是重新进行资产配置,目的是为了下半生的安享晚年做好准备。冯先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其家庭保障方面主要需考虑意外保障和养老保障,孩子的教育金暂时不宜采用保险的方式来准备。

目前冯先生的家庭成员中,首先需要增加保险的是冯先生的太太李女士,因为她是目前家庭的主要收入支柱,而且供楼的费用又主要依靠其公积金,而李女士恰恰没有任何的寿险和意外保险。因此李女士需要增加年收入10倍的保障额度,即50万元的意外险和定期寿险。而冯先生也应该将意外保障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至50万元。

其次,冯生夫妇计划55岁退休,只有7年的时间进行养老金的准备,加上夫妇的理财风格偏保守,因此养老金不宜采用有风险的理财产品。根据养老规划的一般原则,商业保险所提供的养老金占养老金总体大约1/3,冯先生夫妇以退休后1000元/月的额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在选择产品时,注意选择夫妻双方共享的伴侣型养老险,即当一方离开后,另一方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同时选择附带重大疾病和身故豁免保险费功能的养老险,万一投保人在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身故,除了可以获得一笔补偿外,最重要还可以免交余下的保险费,但退休金仍然可以领取。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养老险才可以确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夫妇俩的养老全都是定时的、足额的。

篇8

金控平台的伞状模式,是指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为纯粹的控股公司,主要承担总体战略规划设计及全局风险管理,银行、保险、证券、投行等专业金融服务职能由其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分别承担,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内部资源配置实现全能制经营运作。

日本瑞穗集团采用的是伞状模式。总部是整个集团的决策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管理中心,负责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及资源分配,子公司按照控股公司的政策和规则分别对自身业务进行相应的经营和管理。

但事实上,伞状模式并不是金控集团的唯一选择,金控集团可以通过内嵌式、垂直化的方式实现全能制经营。金控母公司可以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本身从事实际业务经营,同时对其他公司进行股权控制,以此实现功能的延伸和资源的共享。

例如商业银行控股平台,就是将商业银行作为控股母公司,通过全资或控股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与自身功能互补的公司,实现金融分业监管下的金融服务整合。

推而广之,金控集团可以围绕核心的子公司制定全局战略、整合业务资源,在不设立相互分隔的物理载体的前提下通过功能划分来实现虚拟内嵌式的金控模式。

汇丰集团即是一例。汇丰银行作为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1865年成立之后通过收购银行及缔结联盟不断扩大传统银行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后又通过收购伦敦主要国际证券公司詹金宝等一系列战略性活动,成功实现了多元化经营。1991年成立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后,按地理区域设立下属全资子公司,综合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

再看安联集团,1890年以货运保险起家的安联公司通过扩大险种、收购保险公司、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成为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为了将公司提升为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1998年安联开始将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核心业务大力发展,并借助收购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及Nicholas Applegate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也是以保险业务的成功经营为基础拓展成为全能型金控集团的典型案例。1988年平安保险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其证券业务部独立成立平安证券,1996年成立平安信托,形成以保险为基础及重点、以证券和信托为两翼的集团化架构。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后,依托保险这一核心业务,收购原深圳市商业银行建立平安银行,继而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从而涉入银行业务,确立了集团公司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支柱。

结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内嵌式或虚拟内嵌式的金控平台可能更适宜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土壤。理由如下:

一,利益的一致性。伞状结构之下,子公司地位是平等的,虽然有大有小,影响可能不同,但在法律上处于同等地位。集团董事长兼任子公司董事长是惯常的做法,“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各主体都是利润核算单位的情况下,利益分配成为难题,难免出现苦乐不均和“搭便车”的现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造成集团利益的“合成谬误”,即各主体利益最大化,而集团整体利益却并未最大化。

而内嵌式金控平台,董事长即是主干机构的董事长,与其他机构是上下级垂直关系,变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为同一主体下不同业务单元的利益协调,因此利益实现机制在方向上是统一的。

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金控平台搭建的目的就是追求资本效益的整体最优。伞状结构的金控平台以分权为主、集中为辅,要兼顾集团内各类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要通过资源配置使得各金融子公司达到动态平衡,因而很难避免“撒胡椒面”的做法,大的吃不饱,小的消化不了。而内嵌式金控平台能够天然实现以顶层主干金融实体的核心利益为准配置资源、联动业务,稀缺的资源能够投向系统重要性领域,甚至通过牺牲短期、个体的暂时收益,以期获取长期、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三,管理流程的高效性。金控平台的意义在于以高效的内部管理实现金融功能的互补、整合、联动、产出。伞状结构是多线垂直、多线反馈、水平协调的机制,往往由于市场跨度过大、反馈条线较多引发反应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内嵌式、垂直化的金控平台,其管理指令能够在上层经营性金融主体的强烈推动下,在垂直方向高效流动、单线垂直、单线反馈、集约协调,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效率相对较高。

四,人力资源的多元性。在伞状模式的金控平台下,金融产品是相互分割的,分业经营、独立管理的机制极易导致产品难以在集团不同的子公司间高速流动,专业化的分工也限制人力资源交叉学习的效果。

而内嵌式、垂直化的金控平台是类似圆锥体的分业经营的立体整合机制,各种金融产品在核心力量的驱动下实现内部交互流动,从而形成了多领域、多产品、多门类的循环场,有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在当前我国分业监管的环境下,内嵌式金控平台建设的要点则是:

一,明确责权利效。集团董事长就是核心公司的董事长,战略规划、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业务流程、研发创新等均围绕核心主体,权责利效高度统一、有效衔接。

二,建立防火墙。目的是防止利益冲突和风险跨界外溢,而非子公司或业务单元之间的机械式物理隔离。防火墙不应阻断资源流动,而是加速资源流动,在资源上形成合力,在风险上专业管理。

三,实行经营管理对接外部分业监管、资源配置内部一体化。我国金融行业施行分业监管,因此内嵌式金控平台的各项业务须依然保持必要的功能边界,但内部资源应实现整合调配,在有效管理风险的前提下,从集团层面实现交叉销售、数据库集中、销售端整合、人财物的一体化运用,保证整体生产率最优。

篇9

虽然只过去短短一年,但多家去年表现出色的基金公司投资上均出现转向。

一年河东,一年河西。

就在2008年年底,由于担心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坏账的概率大幅增加,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表示:“银行是2009年最不看好的两个行业之一。”

但从2009年末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基金来看,他的上述判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王亚伟四季度将华夏大盘基金的金融、保险业持仓比例增加至27.28%,较前一个季度增加21.42个百分点;王亚伟掌管的另一只华夏策略精选同样大比例增持金融、保险业,其持仓比例由3.16%增加至23.35%。

王亚伟对于银行股从不看好到看好的变化,其实仅仅是一个缩影。

虽然只过去短短一年,但多家2009年表现出色的多家基金公司均已开始“华丽转身”:易方达增加了消费类股票的配置,减少了金融地产;银华基金也减少了金融地产股,增加的却是钢铁;新华基金则与华夏基金一样,表现出对金融股的偏爱。

华夏重拳出击金融股

根据华夏基金2009年四季报来看,除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基金,华夏基金另外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孙建东所管理的华夏复兴基金也将目标转向了金融股,该基金在金融、保险业的持仓比例也由10.50%增加到24.34%。

其中,工商银行成为华夏大盘精选第一大重仓股,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位列该基金第二大和第六大重仓股。建设银行成为华夏策略精选的第一大重仓股,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位列第二大和第十大重仓股。工商银行为华夏复兴第一大重仓股,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南京银行分别位列第三大、第五大和第七大重仓股。

在大幅增加低估值的金融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配置之时,王亚伟对采掘业和金属非金属行业进行了减持。

对于后市,王亚伟在季报中表示:“下一阶段,在经济持续恢复的前提下,宏观刺激政策将择机退出。两方面的对冲作用,将制约股市产生大的趋势性行情,维持震荡格局是主基调,结构调整将成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上议事日程,将对市场的运行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易方达加消费减金融地产

根据易方达基金2009年四季报,有70只个股进入易方达系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具体看,易方达系坚决减持了相对大型的上市银行股,少量增持了股份制银行股,对地产股的减持力度非常大。不过,它也大举增持中兴通讯。

从单只基金来看,以易方达价值基金为例,虽然金融、保险业仍然是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行业,但是重要性已经较三季度时大大降低,该行业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已经从三季度末的29.14%下降到四季度末的19.93%。另外,该基金在房地产板块的配置也略有下降。

另外,易方达积极成长基金在2009年四季度重点增加了信息技术、医药、消费等板块个股配置,对估值较低的节能减排个股也适当增加了配置。同时,对前期涨幅较大的工程机械、水泥、钢铁、地产等周期性板块适当降低了配置比例。

银华减持金融地产增持钢铁

2009年获得开放式基金收益率第二名的银华价值优选基金,在2009年四季度进行了一些结构性的调整,减持了受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影响较大的金融、地产行业,增持了受益于经济复苏,估值较低的钢铁行业。

仓位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的银华价值优选基金,2009年四季度末股票仓位为87.81%,与三季度末基本持平。

从资产配置来看,机械设备依然是银华价值优选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行业,占基金资产净值的30.44%,较三季度末基本持平;金属、非金属板块上升为该基金的第二大重仓行业。另外,对于金融保险业,银华价值优选基金则明显减持,仅占基金资产净值的1.22%,房地产业也仅占0.15%。

银华价值优选基金经理陆文俊在季报中表示:“经过了2009年的上涨,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恢复到了历史均值水平,考虑到主板和创业板 IPO 规模的扩大,我们认为在目前水平上继续推高市场的估值水平是有难度的。2010 年的经济复苏仍在持续,企业盈利也保持较快增长,市场下行的风险也不大,中期来看,我们认为 A 股市场更多的是结构性的机会。”

“2010年可以预见的是,汽车+消费+低碳经济将受益于产业政策调整,这些产业中的优势企业成长的速度很可能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本基金仍将上述行业作为投资的主要线索,同时,我们也相对看好估值相对较低,由于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周期类行业,比如,钢铁行业中的板材。在2010年一季度,我们将对现有组合主要采取持有策略。”陆文俊表示。

新华看好金融看淡地产

在2009年夺得开放式基金收益率第三名的新华基金,也对金融股表达了自己的青睐。

从2009年四季报来看,新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基金,在四季度适度增加了商业、医药、食品饮料、信息技术类的持仓比例,减持了部分受政策调控影响的房地产品种,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效果。但王卫东在四季报中强调,调整力度还可以更大。

篇10

2011年11月,FSB了《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框架的关键属性》,其中明确将“恢复与处置计划”(即“生前遗嘱”)设定为有效处置框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所谓“生前遗嘱”,是指由金融机构拟订并向监管机构提交,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的处置方案。由于这是金融机构在其经营失败之前制定的处置方案,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生前遗嘱”。

国际监管的这一新趋势正为中国金融界所借鉴,2013年12月24日,招商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高级管理层成员批准及签署“生前遗嘱”的议案》。而在此前一周,中国银行也宣布,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生前遗嘱”制度已登陆中国银行业。 产生背景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实现经营失败金融机构的有序市场退出,主要国家相继建立起了存款保险和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两项制度基本适应了大萧条后金融分业经营、机构实体单一以及金融业务、产品相对单一的现实特征。

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的冲击下,金融机构和业务的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组织模式的复杂化。随着金融资产规模和业务的扩张,金融机构不再是相对单一的公司实体,成为组织结构复杂的金融集团。一方面,在金融集团内部,从事各类业务经营的子公司、孙公司等附属公司、实体构成了数目庞大的组织体系。金融集团内部的复杂化使外部监管者、投资者很难看清其真实的组织架构;另一方面,作为金融产品或交易手段的管道(Conduct)的非实体组织机构的大量应用,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复杂化。

二是金融业务的多元化。随着混业经营管制的放松和资产证券化的推开,金融集团成为同时经营银行、证券等多种业务混业经营实体,并形成了内部交易市场,大量的关联交易使各公司不再是可以明确区隔的个体。

三是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化。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产投向越来越依赖于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导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风险更易传染和升级。

金融机构组织模式复杂化、金融业务多元化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市场化,使得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在防止风险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能力受到挑战。

一方面,大型金融机构一旦经营失败破产,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风险,即所谓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关系复杂化,透明度下降,使得外部监管者、投资者以及其他风险处置者如法院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庞大金融机构集团的法律实体、金融业务和产品、资产和负债、金融交易等关系,从而难以进行快速有效处置。在这种背景下,生前遗嘱制度作为弥补现行制度缺陷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基本框架

在FSB提出该概念之后,各国或地区开始积极讨论制定本国或地区的具体规则。2010年,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率先引入了针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处置计划”(即“生前遗嘱”)并着手实施。作为最早开始这项实践的国家,其制度规则对其他国家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多德-弗兰克法案》的第165条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生前遗嘱”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向监管机构提交生前遗嘱并定期更新。2011年,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根据该法案,共同了关于生前遗嘱的最终规则(联邦储备委员会称为QQ条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称为规则第381部分,DFA规则)。此外,2012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还根据《联邦存款保险法案》第11条和第13条规定,单独了适用于由其承保存款机构的“生前遗嘱”规则(IDI规则)。

DFA规则适用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包括:并表资产不低于500亿美元的银行控股公司;在美国拥有银行、分支机构、机构或者商业贷款公司且全球并表资产不低于500亿美元的外国银行(或者控制该银行的公司);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确定的任何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IDI规则适用于已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资产不低于500亿美元存款机构。

DFA规则适用的金融机构,如果在美国拥有资产超过500亿美元且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存款性机构,那么该金融机构除要根据DFA规则提交生前遗嘱外,其附属的存款机构同时还要根据IDI规则提交生前遗嘱。

生前遗嘱必须详细分析并说明,在破产程序中如何对金融机构进行处置,包括要采取的行动,详细描述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法律实体、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业务活动的其他关键组成部分。

英国《2009年银行法》针对经营失败银行构建了特别处置机制(SRR)。在该机制之下,英国金融监管机构(2013年4月1日之前为FSA,之后为PRA)确定了“恢复和处置计划”(RRP)制度。英国的“恢复和处置计划”与美国的“处置计划”存在显著不同:前者分为恢复计划和处置计划,恢复计划制定者是金融机构,处置计划制定者是处置机构(监管当局)。

在恢复计划中,金融机构要根据财务困境的不同情形拟定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描述触发解决方案的情景。此外,金融机构还要向处置机构(监管当局)提供处置信息包,即美国处置计划中所要求提供的信息,为监管当局制定处置计划奠定基础。 中国的选择

从近年来情况看,中国逐步开始具备实施“生前遗嘱”制度的现实环境。

首先,随着中国金融综合经营日渐深化,有一些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或者成为金融集团成员公司。层级众多,股权业务关联的金融集团使得包括监管者在内的外部人很难清晰了解金融集团内部情况。一旦经营失败,风险在集团成员间传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其次,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模式及风险特征也日益复杂化。一是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即通过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将表内资产向表外转移。产品结构渐趋复杂,且信息不透明;二是表内业务结构调整,负债方面,更多地依靠批发性资金来源(主要是同业资金)。而资产配置方面,更多的资金流向金融市场和同业。不管上述这些创新的动机如何,其事实上造成了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提高,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转变。与传统存、贷款的业务相比,更依赖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尽管有资金成本较低、运用效率较高的优势,但由于市场波动较大,银行的流动性也会更加脆弱,而且,考虑到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且信息传递速度较快,也更容易引发系统性动荡。

这些情况意味着,中国金融机构实施生前遗嘱的现实环境已逐渐成熟,而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角度而言,加快实施这一制度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处置体系。

其次,国际监管变革的影响。目前在FSB的推进下,美国、英国以及欧盟都已着手制定并实施各自“生前遗嘱”制度,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监管外溢”效应,如果我国不能及时推出本土的“生前遗嘱”制度,有可能会导致中国金融机构按照域外制度实施的“生前遗嘱”,对境内机构及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当然,这也意味着,在“生前遗嘱”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银行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以确保各国政策的一致性和适当性。

总体上讲,“生前遗嘱”有助于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制度,但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中国实施该制度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需要在实践中关注。

首先,“生前遗嘱”效力的不确定性。“生前遗嘱”是否对金融机构、监管处置机构和法院具有约束力,是影响生前遗嘱制度效果的重要因素。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明确排除了“生前遗嘱”对监管处置机构和法院的约束力,也不允许私人对“生前遗嘱”提讼,对“生前遗嘱”是否约束制定“生前遗嘱”的金融机构则没有明确规定。由于中国法律对“生前遗嘱”制度没有规定,我们无从探讨该制度是否可以对上述三个机构产生法律约束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很有可能使“生前遗嘱”单纯沦为向监管机构提供信息,为监管机构处置风险金融机构提供参考的工具。

其次,监管分立的障碍。在分业监管框架下,如果不同的监管机构各自制定“生前遗嘱”规则,不同类型的机构分别向各自监管机构提交的话,不仅会增加金融机构成本,也可能因为规则不统一而降低“生前遗嘱”制度的效力。在这个意义上讲,不同监管机构的政策一致性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引发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最终反倒可能增加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