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面的专业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方面的专业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方面的专业问题

篇1

[关键词]医哲结合;自然辩证法;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洪雷,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博士;张宗明,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004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195-03

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科研创新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目前,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阐述自然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而轻结合研究生专业实际进行讲解、重理论讲授轻实际运用的倾向。如何把具有思辨性、抽象性和理论性的教材内容内化为研究生的科学素养、科研方法、创新思维;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需要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中,结合研究生专业特点,联系各门具体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自然辩证法教学,这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中医药院校的具体特点,结合研究生的专业实际,我们以“医哲结合”为特色,创新自然辩证法教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加强具备医哲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材内容、增加医学辩证法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初步实现了中医院校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目的。

一、建设一支具备医哲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为创新自然辩证法教学奠定师资基础

师资队伍是否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对于中医药院校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而言更是如此。中医药院校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自然辩证法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储备,了解医学科技发展前沿的最新成果;对于大多数是文科学历背景的教师来说,特别要补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与医学相关的知识,才能真正驾驭这门课程。其次,中医药院校自然辩证法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中医哲学、中医方法论、中医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非医学专业毕业的自然辩证法教师进行医学知识方面的培训,而对医学专业毕业的自然辩证法教师应强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国哲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最后,中医药院校自然辩证法教师还应加强科研,并正确处理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疑点作为科研的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事实上,合格的自然辩证法教师应该是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的统一体,这样才能使自然辩证法教学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二、更新教材,增加医学辩证法内容,为创新自然辩证法教学提供教学蓝本

由于自然辩证法面对的研究生学科背景不同,专业特点相异,因此,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展要求与研究生创新素质提升的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更新教材内容,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成为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于如何结合研究生专业特点更新教材内容,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即在遵循教育部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中医药研究生运用自然辩证法的一般原理,探讨中医药学的学科性质、思维特征与发展规律,从而提高中医药研究生专业理论思维水平与创新素质。为此,更新教材内容在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的同时,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首先,突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每章后增加“中医问题与思考”阅读内容,启发与引导研究生在掌握自然辩证法一般原理基础上,联系中医药专业实际,提出与思考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次,突出医药科技发展的历史及其与医学观的联系,体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原则,便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中西方传统医学观的差异以及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最后,融入教师中医方法论的研究成果,突出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比重,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自然辩证法教学一般采取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已经不能适应自然辩证法教学的需要。事实上,自然辩证法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科本身的交叉性和综合性,使教学活动显得更为复杂。在影响教学效果的众多因素中,以什么为中心来组织这项复杂的活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教学的理念、方法、过程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效果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我们将教材内容专业化、专业专题化、专题问题化。同时,在教学方法层面,我们从独自式的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的研讨式教学,从静态的PPT走向动态的视频多媒体,从理论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专题讨论法、问题启示法、网络互动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提高其理论思维和创新素质。

(一)专题讨论法。在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已经历了大学本科的完整教育,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在信息的获取、问题的理解和观念的形成上具有自主性。对多元知识摄取和自身创造力发挥的需要,使他们渴望超越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真正实现个性的张扬。因此,在课堂上开展专题讨论,有利于研究生获得合理的和正确的思维模式,并为他们观点交锋、思想碰撞提供良好平台。经过专题讨论的训练,有利于实现其思维方式从线性向非线性转变、从二元对立向多元共存转变。事实上,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中,对某个问题给出答案或结论,远不如让学生自己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并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更好,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远比书本上或老师给出的结论印象深刻,也更有意义。

组织好专题讨论的关键就是要选好讨论主题。首先主题的选择要结合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在教学大纲的规定范围内,结合课堂教学、根据课程进度、遴选相关的主题。专题设计与研究生的专业相结合,有助于研究生从自身专业出发深入讨论问题。根据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专业特点,我们选择与设计的专题一般都是与中医药发展实际相结合,如在“自然观”、“方法论”和“科技观”三篇中,我们分别设计了“中西传统自然观差异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中西医方法论之辩: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之间”和“中西医文化与中西医发展”等三个讨论专题。其次,主题的选择应结合社会热点。如前段时间的“张悟本事件”,我们就设计了“张悟本事件与中医”的专题讨论。通过专题讨论,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同时,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讨论热烈、课后还在继续。专题讨论

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自然辩证法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对自身所学专业和社会现象的理解。

(二)问题启发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开始。其实,疑问最能引发研究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兴趣,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般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性。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贴近研究生所学的专业或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回答问题的热情。如在讲授科学技术的性质时,可联系中医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在讲到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时候,可结合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等问题。由于问题选择密切结合研究生所学专业,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也加深了研究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二是新颖性。教材中已提出的问题,引导研究生自学理解就行,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新颖,或虽是老问题,但是分析或理解的视角比较新,这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关于中医的科学性问题,这是一个争论很久的老问题,但如果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的视角来分析并加以理解,就是一个新问题。三是时代性。问题的设计要与时俱进,要努力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其带来的影响,努力反映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需要完善的地方。只有选择的问题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才具有说服力,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网络互动法。传统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多采取课堂讲授法,但由于受课时等因素限制,有些教师在结合学生专业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时,单向灌输偏多,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与参与性。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不太好,经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干自己的事情,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出现了脱节现象。专题讨论法可以激发研究生的求知热情,调动他们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如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往往采取大班教学,人数多达一两百人,虽然能成功地组织专题讨论,但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问题启发法固然可以启发每一位研究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活动从头至尾都运用问题启示法比较困难,因为并非每一章节都能找到合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网络互动法来弥补其他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互动法,就是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把教学信息、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件等相关资料等放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区和留言板来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复习或科研过程中遇到与自然辩证法所学的知识相关的疑惑,可以主动与教师联系,并从老师处得到指导或解答。这样网络平台成了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第二课堂,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就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我们在网站设有“硕博论坛”、“习题选集”、“影视辅导”、“中医文化”、“讨论园区”等栏目。“硕博论坛”是研究生的天地,专题刊登研究生在各级刊物上正式发表的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主题涉及中医方法论、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教育等。这些论文由于是研究生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调动研究生参与研究与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下一届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提供了范文。“习题选集”主要包括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题等,这些习题集可供学生在学习之余根据自身的需要查看或者下载学习。“影视辅导”是经过精心选择与自然辩证法教学相关或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战略性、启发性、哲理性、前沿性、权威性。如中央电视台的《大家》、香港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中医药方面的《刮痧》《国医大师》等视频以及部分科教影片。这些影视资料可以让研究生在教室或宿舍就可领略到科学大师的高尚品德、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国医大师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情怀中医、心系苍生的使命感,使研究生的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中医文化”包括“研究成果”、“系列讲座”、“报刊文摘”等子栏目。

篇2

【关键词】傣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91-2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从事傣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傣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发展民族医药,人才是关键,可以通过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傣医药地位、加快傣医药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等系统措施,进一步发掘继承,创新发展,才能有效增强傣医传统疗法的医疗保健作用,扩大使用范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

1地方中医药院校培养傣医药人才的必要性

原有的“跟师”式的傣医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知识传承的广度、知识发展的深度和传承的完整性,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傣医药人才的需求,必须改革与完善民族医药的传承方式[2]。学院教育可以极大地拓展民族医药传承的广度和深度,借助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3]。云南中医学院对傣医药学的研究具有一定基础,具备地域、文化优势,拟通过对历史悠久并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傣医药学的抢救、继承、总结、发展、提高、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五年制本科傣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本省,面向东南亚,建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傣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2傣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

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具有职业导向的专业性,高等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而该职业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经过专门的医学专业训练的毕业生没有资格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这就决定了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对象今后的职业导向的要求,亦即它的专业实践性的要求[4]。

2.1结合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社会需求,由于社会的发展,傣族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需要兼有傣医药、中医药之长,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有效、价廉、简便、快捷医疗保健服务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兼顾就业市场的需要,职业导向的专业性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拟定了傣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傣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傣医临床诊疗技术,专业技能突出,同时具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诊疗技术,从事傣医医疗、教学、科研及傣药开发工作的傣医药学紧缺专门人才。

2.2突出特色构建傣医学课程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傣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人文科学基础、傣医临床、中西医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等六个模块构建课程改革,使课程体系内容既衔接紧密,又交叉渗透,符合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客观规律,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

坚持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基本思路,前期注重拓宽知识面,以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增加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其他选修课,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后期分化出傣医方向,在进行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开设了《傣医药学史》、《傣医药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经典选读》和《傣医临床学》等7门傣医药特色课程,初步建立了傣医药课程体系。加强傣医专业教学,傣医专业课程内容既突出傣医药的特色,又充分反映傣医学和民族医药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丰富和提升了傣医学专业的内涵。

2.3面向临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1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学生开始接触《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和《傣医方剂学》等基础课时,就在学生中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以某个专题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2实行规范化的实习岗前培训。我院建立了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中心,其中包括临床各科诊疗技能训练,拟再增加傣医药技能训练,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3.3实施分阶段毕业实习。首先,在我院附属医院进行中西医毕业实习,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和急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完成有关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科内组织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病案讨论等,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其次,在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进行傣医药实践实习,较系统的掌握傣医药诊治技能,运用傣医药理论及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

2.3.4个性化培养突出因才施教。通过聘请傣医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授课制度,储备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兼职傣医药教师队伍。按照因才施教的原则,利用医院临床教学资源,定期跟师门诊或病房实习,熟练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掌握傣医四塔五蕴辨治、脏腑辨治、三盘辨治临床思维,发挥传统傣医“师带徒”的学习优势,使学生较快进入医师角色。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相关人文课程尚需加强。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宗教等对傣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医学类院校在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历史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缺乏优势[3],如果在条件许可时开设相关课程,将更有利于傣医药的挖掘、整理、继承与发展。

3.2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与方式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完善。在考核内容尤其是傣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睡药、熏蒸、按摩、洗药、刺药等以及考核要求的制定方面尚需进一步与傣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接轨,以利于学生顺利获得执业资格,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郑进,杨梅,王寅,等.傣医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22-25.

[2] 赵富伟,薛达元.中国民族医药传承危机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增刊):15-21.

篇3

《中医内科学》是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内科所属的各种病证采用中医理论进行阐述。《中医内科学》本身就是一门临床学科,讲究辩证施治,同时,其也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助于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可见,《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并针对教学实践内容以指导,就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1+1”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病历的分析能力和解决病症的能力,使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得以增强。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学生40名,所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随机抽取。将40名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0名学生。实验组的学生接受“1+1”实践教学,对照组依然采用普通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的实践教学安排

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所具备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是采用笔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笔试是针对医学主干课程进行考试,都属于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性内容,诸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等,将学生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相加,取平均分,即为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针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分值,与考试成绩相加,即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组的学生与对照组的学生考试和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所获得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相同,临床辩证能力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验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组的学生所接受的是“1+1”实践教学模式,即《中医内科学》是组织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讨论,结合中医门诊。病案讨论与教学门诊教学各为18学时。对病案的讨论,所选择的病案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医案。这些病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引用这些案例,就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新奇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充分了解,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自由讨论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针对所讨论的论题进行分析。教师从旁指导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讨论情况以及所获得的讨论结果予以点评。这种病案讨论的教学模式使《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并注入到学生的观念意识中。

2.教学门诊课。安排教学门诊课,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病患,通过让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病例接触,其病例的选择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以发挥病例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了知识,使实践操作成为深化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途径。当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学生对专业领域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对实践教学也有所深入认识。对教学门诊的安排,每次的教学门诊为2~3个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每一次的教学门诊都可以安排两名疾病患者到教室来,学生亲自参与问诊,疾病患者之间近距离交流。学生对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施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与疾病患者之间通过沟通的方式对病人的疾病史进行收集,运用四诊合参的方法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中医方法对疾病患者的疾病进行辩证分析;使用中医方法对并病人的疾病做出诊断,采用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法展开治疗。

3.病案讨论教学与教学门诊的结合。为了使《中医内科学》教学能够有序展开,可以将教学门诊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次的活动都安排一个小组具体负责。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讨论小组要选举一名学生承担病人的疾病史的采集工作,其他的学生则从其他的渠道获得病人所患有的病症资料。比如,给病人把脉,观察舌苔等等方式,而获得并人的资料,还要填写病人资料采集中的个人体会。

第二步,讨论小组是资料收集任务完成时候,就要向教师汇报。所回报的内容包括病人历史资料的补充性采集,在采集疾病史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对患者的病症采用中医辨病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制定中医诊断方案、治疗的原则和质量方法。

第三步,当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历史资料采集情况汇报完毕后,教师对学生操作行为予以点评,并针对需要完善之处做出指导。

第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针对患者的疾病而制定的中医处方中选择较为合适的,经过修改并表示认同之后,交给患者服用。

第五步,谈论小组的成员要承担回访工作,针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访问,以获得中医临床治疗的疗效。

第六步,安排病人复诊。教师将所获得的回访资料进行整理,并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做出总结。课堂上教师将治疗效果告知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进行讨论。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临床治疗情况做出指导,教学门诊的教师则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学生的治疗行为以指导。以其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深奥的中医理论充满好奇心,并会基于此而针对中医临床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以切实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教师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患者的疾病分析,同时还结合教学门诊教学模式针对患者的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教师要注意针对治疗方案进行指导,经过补充和完善之后,病人就可以按照方案内容接受治疗。

(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为32个学时。实践教学就是将临床上的真实病案在教学中作为案例而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化,对学生起到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

四、研究结果

当实验组和观察组的实践教学结束后,就要进入到评分环节。本次评分所采用的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术能力考试题,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测试,并以学生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对测试和考核得分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最后评分。以评分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考核结果。教师针对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

五、讨论

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是“1+1”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开展教学中,要对实践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核成绩进行比对,以考核成绩为主。教师以考核结果为经验资料对后续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不断完善。

在教学门诊课堂教学中,让疾病患者走进课堂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接受学生的治疗。学生可以对四诊合参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予以体验,通过对患者展开中医治疗,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还积累了临床经验,从而对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以培养。

针对学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教师要及时指导和纠正,以使患者能够放心让学生治疗,学生也会在病患的配合下制定治疗方案。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可以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建立起来,对学生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虽然学生对真实的临床案例结合中医内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其中医辩证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而使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难以获得真正意义的训练,对学生的培养采用“1+1”的实践教学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六、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旨在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培养。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践教学的对比分析,虽然对照组采用了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教学门诊内容,学生无法获得临床治疗经验。采用“1+1”的实践教学,则是病案教学结合教学门诊,让学生通过“四诊”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并接受临床治疗训练,使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并积累了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朝喧,陈筱云,齐锋,赵莉娟.《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J].光明中医,2013,28(05):1060-1061.

[2]肖永华,吴文静,赵进喜,储真真,王继东.从症、证和病的概念与关系谈中医临床思维教学问题――由中医内科见习病例引起的思考[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03):49-52.

篇4

【关键词】 职业精神;医患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55-02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患者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医院内摆灵堂、院门口停尸到医务人员戴钢盔上班、聘请警察当副院长防医闹,无不反映出医患关系呈现了持续紧张和逐步恶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和谐医患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1]。

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而医方在这一关系中往往起到了主动地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因此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既需要患方的努力,更需要医方的改进。2012年8月2日陈竺部长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调研并参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座谈会中提出:构建医患和谐,医者应先行一步。目前我们医务人员个人无力改变医疗大环境的前提下,培养职业精神,并在其指引下改进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才是当前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医务人员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我们发扬职业精神,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1 树立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指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要求个人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尊重所从事的职业,维护专业所具有的基本要求,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力量都投入到专业活动中去,使专业充满生命力和神圣光彩。人命之贵,贵如千金,医务人员在向患者提供服务时,既要满腔热忱,更要精益求精。药王孙思邈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在工作中热爱和尊重医学事业,在医疗实践中热爱服务对象,体现“视病犹亲,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医疗作风和服务作风,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不能在态度上对患者采取双重标准,区别对待;更不能对患者的病痛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杜绝对工作粗疏,草率,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2 培养科学精神

医学科学精神是医生求真务实、推崇理性、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医疗技术的精神。它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为及时、正确和全面的诊疗工作,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优劣和医疗安全,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重要推动。医圣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要求医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不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因为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现代医学迅猛发展,要求医务人员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现代化技能,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补充和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才能应付这种巨大的压力。另外还要博采众长,创新治疗手段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守旧,这样才能针对不同患者采取适合的正确的治疗措施。患者本身是十分复杂的,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也要从患者本身的实际出发,本着为患者着想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手段。但在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一项现状调查中显示:14.97%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2],而这也是当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患者对不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简单粗暴的治疗方式将无益于医疗活动的开展,相反会导致更多的医疗纠纷的出现。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培养科学的职业精神,积极向上,规范学术。

3 拥有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们平等交往的精神,是互助合作、关心人、爱护人的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处理好医患关系,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缺乏人文精神、缺少人文关怀是医方所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而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已使医学界处于被动,提高医师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3]。如今,医患关系逐步从传统的医方主导、病人被动的模式向医患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都要求医务人员不仅仅关注疾病,更重要的是关注患病的人。因为医患关系是两个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主体之间的行为交往关系,医务人员只有在承认患者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救助活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要贯彻知情同意的原则,要在患者同意下才可施行治疗措施;要了解患者的心态及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要认识到单纯的生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不能拯救所有的病患,加强心理安慰和疏导,深刻领会和践行美国医生特鲁多一辈子行医生涯的座右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加强人文关怀,常怀“仁爱”之心,提高人性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医疗大坏境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导致的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确实属于“医不自治”的范围。但是培养职业精神,促进医务人员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努力做到医者先行,从而尽量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谐医患关系,却是我们力所能及且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王日军.以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医院[J].医院管理论坛,2008(6):21-23.

篇5

 我院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初步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现将我院的情况总结于下:

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12年11月,我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并中医科、理疗科的医务人员纳入康复医学科,配备了12名医生、12名护士,设置病床48张,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器、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磁疗仪、电针仪、红外线(TDP)治疗仪、拔罐器、推拿床等医疗设备。并先后派出3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院康复科、云南省红会医院疼痛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为有利于康复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医院的情况,于2013年10月将中医、理疗的医务人员从康复医学科中分离出来,实行独立管理。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护师1人。

二、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应用电针、普通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推拿、红外线治疗、梅花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内服、穴位注射、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等传统治疗及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磁疗、牵引、运动疗法、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作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对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颈椎病、偏头痛、眩晕、耳鸣、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截瘫、坐骨神经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顽固性呃逆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医院占地面积狭小,无发展空间,康复医疗业务用房不足

2、我院无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缺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也招聘不到此类专业人员。##

3、康复医学专业设备不足。

4、目前只能开展中医方面的针灸、推拿、按摩和物理治疗项目,不能规范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医学治疗。

四、今后打算

1、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纳入我院的建设业发展规划,建立真正意义的康复医学科。

2、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康复医疗学科。

3、加大设备购置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4、待新医院建成后(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保障康复医疗的业务用户房。

5、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密切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康复医疗服务项目。

五、政策建议

1、将康复医疗服务的项目以及残疾人辅助用具,尽可能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对广大残疾人的康复医疗,国家给予救助政策。

3、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建立康复医疗中心。

 

 

篇6

[关键词]知识服务数据 中医药

[分类号]G350.7

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用户的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环境,直接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提供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The United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将其简练归纳为“基于全球先进知识上的建议、专长、经验和试验方法等,帮助咨询用户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服务的概念被引入国内,引发了国内对知识服务的研究热潮,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成熟的知识服务。

中医药图书馆属于专业图书馆,建立在研究院所的中医药图书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所与图书馆“馆所合一”的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服务于科研机构的高素质研究人员及已具备相当专业基础的研究生。他们从网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非常强,特别在本专业领域内,获取电子资源的能力甚至不亚于专业图书馆人员,因而很少会到馆使用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因此,中医药“馆所合一”的专业图书馆,其知识服务主要体现在知识平台的构建与服务以及相关标准研制等工作上,而基于数据的知识服务则是我们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

1数据知识服务

1.1数据知识服务的基础

知识服务是根据用户的具体问题,对数据进行检索、筛选、清洗、处理,最终提供给用户其所需结果的过程,因而在知识服务的发展初期,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最基础的手段。针对这一需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全国37家中医药及相关学科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已经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医药专业数据库群,涉及中医、中药、针灸、古籍、民族医药等各个领域,包括中药化学实验数据库、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临床疾病数据库、临床个案数据库、针灸临床医案数据库等。其特色是构建了基于文献拆分的结构型数据库群,使文献数据的挖掘成为可能,为基于数据的知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这些数据库已经经过了整合、规范和在互联网上共享,并提供大量的关联检索结果。

由此可见,基于数据的中医药知识服务,主要资源是文献数据,主要模式是结构型数据库,现阶段的研究重心应该转移到如何利用结构型文献数据进行知识服务上来,

1.2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是最初级的数据利用手段,即将已有的数据直接提供给用户,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对数据进行有目的的检索和筛选,从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数据资料,然后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并最终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这也可以看作是知识服务的雏形。

这一方法要求用户本身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具备一定的情报学和信息学基础。首先,用户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并对研究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其次需要用户懂得数据清洗与数据拆分,使加工后的数据符合自身需求;最后还需要用户具有数据处理能力,以便知识发现与知识创新。该服务模式对数据的利用率极低,用户必须对数据进行全面检索,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其他用户即使需求相同也必须重复这一系列步骤。这种数据服务模式,对用户要求高、步骤繁杂、数据利用率低,只是知识服务的一种初级探索。

1.3数据知识服务

数据知识服务是较高级别的数据利用手段,即由数据拥有者根据用户需求对大量数据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再将结果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又可分为有方向性的定制知识服务和无方向性的扩展知识服务。

1.3.1 定制知识服务定制知识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以用户欲解决的问题为目标,不仅为用户检索并提供数据,更要根据相关知识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筛选、清洗、拆分、重组,构建相应的结构型数据库,提供适当的算法与工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一服务模式非常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比起提供用户需要的数据,它更加关注通过服务解决用户实际问题。因而,定制知识服务不仅要充分解读用户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工作是协助用户构建恰当的问题。在进行研究设计时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关系着研究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并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解决方案的制定。选题过于宽泛,则研究方向不够明确,研究结果没有针对性;选题过于细化,则可获取数据资源太少,造成研究结果偏差、缺乏应用推广价值。因此,作为知识服务者,应该参与到用户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去。

以中药新药研发为例:笔者所在研究所(以下简称“我们”)在为中药新药研发单位提供基于数据的定制知识服务时,反复与用户讨论,明确其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设计数据库结构,选取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工具,基于中药单味药、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方剂、中医疾病等数据库,筛选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建立具有西医疾病、西医病理、中医证候、中医方剂、中药饮片、中药药理、中药化学成分等数据元的结构型数据库,形成数据挖掘平台,获得初步结果;再与用户及相关专家讨论,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及工具的调整,最终获得用户所需的新药处方,实现知识发现与知识创新。

1.3.2扩展知识服务扩展知识服务针对无具体问题,以学习知识、拓展知识面为目的的用户,针对用户意欲拓展的知识领域提供较为科学的研究方向和相关数据资料。

篇7

——附33例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析

【摘要】20__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民法院在处理医疗纠

纷案件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适用《条例》进行判决。但在审判过程中,存在鉴定“二元化”,适用不同的法律进行医

疗损害赔偿判决,赔偿标准采用不一,高额赔偿依然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法制的严肃性和统

一性、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及患者最终权利的保护。本文通过随机收集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法院判决书,分析研究

我国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面临的问题及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促进“公正、公平”处理医疗纠纷案件。健全我国医疗损

害赔偿制度,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学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法院判决;医疗损害赔偿

【中图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4—248—d4

、资料来源及基本情况

1.研究资料来源于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案例中随机反馈的33份法院判决书。

2.基本情况:

(1)33份判决书中,基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3份,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0份。

(2)医患双方胜诉情况:33份判判决决书中,患

方胜诉,法院判赔的26例,占78.8%,患方败诉的7

例,占21.2%(见表1)。

表1 33仞医疗纠纷案件的裁判情况

注:33份法院判决书中有8例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为“不属于

医疗事故”的案件,患方仍获得了赔偿。

表2 33仞医疗纠纷鉴定结论采信情况

注:①完全采信:完全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进行判决。②部分

采信: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部分内容。③不采信:完全不采信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

(3)鉴定结论采信情况见表2。

(4)判决适用法律情况:在33份案件中,其中5

份完全依照《条例》进行判决,l6份不完全依照《条

例》判决,l2份完全不依照《条例》判决见表3。

表3 33仞医疗纠纷法院裁判中法律适用情况

二、分析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大多由法院采信。

33份法院判决书中,其中对鉴定结论完全采信

的26份,不采信率只有12.1%。说明医学会自20__

年《条例》颁布实施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时、

便民”的原则,规范、认真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

科学、客观、公正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

法权益,促进医学科学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得到了社会和和有关部门的认可。

2.医疗纠纷案件在司法诉讼中。医疗事故技术

鉴定和司法鉴定并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被采信

的情况依然存在。

33份法院判决书中。有9例既进行了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又进行了司法鉴定,占27.3%:

法院委托不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形是多

种的,有患方改变诉由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患方因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素。

(1)先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为“不属于医

疗事故”后,法院启动司法鉴定。例1:某患儿出生后

3天.患严重败血症,后又发生脑栓塞,最终造成脑

瘫。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后

委托司法鉴定。结论认为“医疗过错与患者目前后果

有一定因果关系,承担次要责任”。法院最终采纳了

司法鉴定。

(2)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属于医疗事故,但患方

提出诉由不是“医疗事故”后,进行司法鉴定。例2:

某患者,异位妊娠,失血性贫血,医院给于甲氨喋呤

注射化疗,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混合性贫血,经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为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

要责任。因患方对鉴定结论的医方责任程度不服,提

出本案诉由是医疗过错,而不是医疗事故。因此,法

院委托进行了司法鉴定,司法鉴定认为医疗过错与

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为主要原因,参与度为

75%,法院采信司法鉴定结论,并进行了判决。

(3)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后,

法院直接否认了鉴定结论,采信患方提供的证据。例

3:某患者在医疗机构输血染上丙肝,经省、市两级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均认为,患者输血时国家未有相关

规定须检测丙肝内容,医方在为患者输血未作相关

检测不存在过错,但法院认为鉴定结论有失公正,故

不予采信。

3.同一起医疗纠纷案件。存在法院判决适用法

律不同,对患者的赔偿标准就不一样,不属于医疗事

故的仍然得到赔偿

(1)法院在判决过程中,把医疗纠纷赔偿分为

“医疗事故”赔偿与“医疗过错”赔偿,患者诉讼的事

由不同,适用法律就不同。如例2患者对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结论中医方所负的责任程度不服。即改变诉

讼事由,提出对医方的医疗过错进行赔偿,法院予以

采纳,按照《职工非因工伤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标准(试行)》等进行了判赔。

(2)33份判决书中,法院除适用《条例》有关赔

偿内容以外,还适用了《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以下简称《解释》)、以及其他有关法规等。

(3)医疗纠纷案件在司法判决中,存在鉴定成属

于医疗事故的,按照《条例》的计算方法,患者获得的

赔偿少,适用《民法通则》和《解释》的,赔偿金额高。

随机收集的判决书中仅有5例完全按照《条例》

进行判决,占总数的15.1%。有8例经鉴定不属于医

· 249 ·

疗事故,反而得到了赔偿,占总数的24.2%。例2中医

方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患者仍得到27万多的赔偿。

三、讨论

1.近年来,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

题。如何公正处理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关系到医学科学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步。《条

例》作为一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法规,在

医疗事故概念界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和内容,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赔偿的标准,患者权利的保

护。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等方面的规定。具有很强的

严谨性和公正性,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因此,20__

年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布了《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从而确立了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中,

适用《条例》的司法原则。从随机收集的33份法院判

决书中看,有26例完全采信了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结论,占总数的78.8%。有21例适用了《条

例》有关条款进行判决,占63.7%。但认真分析有关

内容,我们发现。在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诉讼

中,鉴定的“二元化”,医疗损害赔偿标准不一。法律

适用之间冲突和混乱。高额赔偿存在仍是不容忽视

的突出问题。

2.理论界对医患法律关系性质的不同认知,是

造成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不同及赔偿标准不一

的理论基础。

医患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有诸多学说,有人

认为医疗纠纷处理应当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另外有

人认为,医疗纠纷处理应按民事法律法规来处理;还

有人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医疗纠

纷处理应当有独特的处理原则。[11医患法律关系的

性质不同,适用的法律内容也就不同。法律界大多认

为医患关系应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

的横向的民事法律关系或司法关系。嘲患者出现医

疗损害后。应当追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损

害责任。医疗损害除了直接表现⋯⋯对患者健康权

及身体权的侵害,还可表现为对患者隐私权、名誉权

的侵害。同时,因患者的伤亡、人格权的侵害,还会给

患者或近亲属带来财产上和精神上的损害。【3】因此,

面临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医疗行为不当而对患者

的侵权行为,无论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组织器官的损

害还是精神上损害或利益上损失,都应进行医疗损

害责任赔偿。虽然《条例》第49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

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这一规定受到法

律界的质疑。[41例4:某患者,宫内孕36周、双胎、急

· 250 ·

性脂肪肝入住某医院,给于常规检查后在连硬外麻

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与患方谈话内容不

详,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剖宫产”手术同意书,没有

签手术同意书,术后患者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市省

两级鉴定均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法院认为原、被

告之间是一种医疗合同关系,被告在原告支付医疗

费用的情况下,负有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责任和义

务,本案虽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认为不属于医疗事

故,但由于属于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不适用《条例》有

关规定,应按照《民法通则》、《解释》规定,判决被告

承担40%赔偿责任,共赔偿36 073.6元。

3.《条例》第49条规定的不属于医疗事故不予

赔偿内容及属于医疗事故进行赔偿的计算方法和内

容,与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解释》相冲突或不一致是

造成鉴定“二元化”和赔偿标准不一的法律原因。

在医疗事故鉴定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经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行为不

属于医疗事故,但医方的医疗过失行为是显而易见

的,如患者而严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的医疗治疗时,医

方未能履行告知义务或未能全面履行告知义务,违

反了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规定的

“医师应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但注意避免

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治疗,应

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上面

例4所举的医方行手术抢救治疗时。术前与患方谈话

内容不详,双方没有签订“剖宫产”手术同意书,也没

有签手术同意书,术后出现患者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

亡。医患纠纷因此发生。市省两级鉴定之所以认为“不

属于医疗事故”,是因为医方虽有没有签订“剖宫产”

手术同意书,也没有签手术同意书等过失,但这些过

失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而死亡,按照医疗事故

的定义鉴定结论为不属于医疗事故,也符合法学的

因果关系论。按照《条例》第49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

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这个规定

的公平性是值得商榷的。医方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

医方这种未全面履行告知义务的过失行为是一种剥

夺患者的治疗选择权和心理准备的违法行为,给患

方造成的精神痛楚和物质损失是巨大的,医方应基

于人道主义的原则给予患方一定经济赔偿。但第49

条否决了患方通过这种渠道获取救济途径,显然有

失于公平、合理的原则,因此,患方通过其它方式如

司法鉴定改变诉讼事由寻求赔偿是必然的了。

此外《条例》关于医疗损害赔偿内容如精神损害

抚慰金的计算标准和方法,与民法的标准,具体的说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也就是与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不尽一致,也是造成

医疗纠纷案件赔偿标准不一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人

以深圳地区医疗机构造成患者死亡为例,分别按《解

释》和《条例》进行计算赔偿金额,前者赔偿金为478

117.8元,后者为71 904元,由此可见两者的赔偿标

准相差太远[51。

4.忽视《条例》医疗事故概念的内涵和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的内容,人为划分所谓“医疗事故鉴定”和

“医疗过错鉴定”是造成司法诉讼中鉴定“二元化”主

要原因。

《条例》第27条、第31条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

鉴定的内容,即主要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

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过失行为是否属于医疗事

故进行鉴定。判断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标准是医

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遵守了卫生行

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

常规。调查和实践中我们认为,虽然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结论认为医方的医疗过失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但医方过失行为还是鉴定书得到体现的,如例4就

指出医方未能履行告知义务,属于医疗过失。但在司

法诉讼阶段,由于一些患者和法官认识的偏颇,不能

正确理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涵和内容,机械地

认为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作出“属于

医疗事故”或“不属于医疗事故”的结论,对医疗机构

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患者人身损害后果,它们之

间的关系未予以理论,鉴定涉及面窄等等。而司法鉴

定对多因一果的死亡成因进行分析,从而确认了较

为科学的因果关系参与度系数等。笔者认为,这种观

点是不科学,不公正的。又是欠理性的。医学本身作

为一门涉及到人的自然科学,是有其自身特征和规

律的,非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是难以掌握和了解其复

杂性、高风险性的医疗行为,更不用说判断医疗行为

的正误了。现代医学分科越分越细,涉及的专业越来

越多,如搞普通儿科的专家就无法涉及新生儿专业

的案件。同时还存在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医务

人员对患者的诊疗存在着不可预见性,加之患者的

特殊体质等多种因素,缺少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

知识,如何能够正确的判断复杂的病情变化呢?俗话

说:“隔行如隔山”,遇到医疗纠纷的案件,就需要有

一个专门的机构去认定、判断,而不是任何一个鉴定

机构和人员都可以判定医疗行为正误的。因此,《医

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指出:“医疗工作一项科学性、

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由此产生的纠纷,不邀

请掌握医学原理的专业人士,不用科学的方法、专门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的知识做出鉴定结论,就判断不了是非曲直,就不能

妥善地解决纠纷。”[61

而司法鉴定中法医学鉴定主要是解决伤残等

级.致伤致死原因的活动,与临床医学是截然不同的

两门学科。法医虽然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但不具备

临床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和长期形成的临床经验,对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医疗行为

是否妥当、是否存在过失难以作出正确评价和判断,

很显然法医是不能胜任这一鉴定内容的。因此,在司

法诉讼过程中。避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选择司法

法医学鉴定或以法医学鉴定否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是不可取的。试想,在对一个高度专业学科进行鉴定

却排除相关专家参与。其科学性、公正性又何在?不

公正、不科学鉴定结论又如何作为判决的依据,保证

判决的公正、公平呢?目前司法诉讼活动中各种司法

鉴定存在,同一个法庭,同一起案件有不同种鉴定结

论,有时甚至鉴定结论相反,法官不知采信哪一种鉴

定作为判案依据,陷入尴尬的境地,同时这种客观造

成法官适用法律自由裁量权的加大。加重了赔偿标

· 251 ·

准的不一。也加重法官判案的随意性,更容易滋生司

法腐败。司法不公。

总之,在司法诉讼活动中要维护我国法制的统

一性和严肃性.避免医疗纠纷案件赔偿标准不一和

处理不公,统一对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责任的认识,

正确的对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进行法律适用。进一

步明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地位,仍是摆在法

律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者和医鉴工作者面前亟待

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庆文,陈新山.医疗纠纷处理适用法律回顾及展望.医院

管理杂志,20__,10(2):182~183

f21梁慧星.给法官们的建议.南方周未,1999-01—09

[3】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__.122

[4】马军.论医患纠纷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一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49条的质疑.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11(1):1—5

[5】俞飞.浅析医疗纠纷诉讼中的法律问题.中国科技信息,20__,15:

237

篇8

〖HJ1.6mm〗现在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闹得越来越大,医院疲于应付,医疗创新的成本越来越高。由于医闹的加入、病人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律师的参与等等原因,最终医疗纠纷走上仲裁、诉讼程序的越来越多。说其是挑战是医疗过错鉴定结论中医院承担责任的比例达60%左右。通过近四年赣南某三甲医院二十余起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结论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通过我们对当事医护人员事后调查及与鉴定专家的沟通,认为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结论是相对公正的。

一 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的规定

1、医疗损害:医疗损害是指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故意或过失(即医疗过错),而对就医患者造成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损害结果。在诉讼实践中,因医务人员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造成患者医疗损害的,视情可构成刑法上的“医疗事故罪”,则由刑法对其进行调整;因医务人员的一般过失而造成患者医疗损害的,属民事侵权行为,依据《侵权责任法》应由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2、医疗损害的种类及归责原则:

(1)医疗技术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从事病情的检验、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措施的执行,病情发展过程的追踪以及术后照护等医疗行为,不符合当时既存的医疗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的过失行为。医疗技术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般情况下,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存在技术损害要件,须由原告即受害患者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即使是医疗过失要件也由受害患者一方负担。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存在特殊情况,即在法定情形下直接推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过错。

(2).医疗伦理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从事各种医疗行为时,未对病患充分告知或者说明其病情,未对病患提供及时有用的医疗建议,未保守与病情有关的各种秘密,或未取得病患同意即采取某种医疗措施或停止继续治疗等,而违反医疗职业良知或职业伦理上应遵守的规则的过失行为。医疗伦理损害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直接推定医疗机构的过失,除非医疗机构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相应义务,否则应当就其医疗伦理过错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3).医疗产品损害。指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有缺陷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以及血液及制品等医疗产品,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行为。对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论医疗机构或者医疗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医疗损害的构成要件:

(1)、存在医患关系

(2)、医方存在过错医疗行为

(3)、医方的过错造成患者死亡、身体损害、精神损害

(4)、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 医疗损害的鉴定种类及选择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织有关临床医学专家或和法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法医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2、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医疗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案件中,依职权或应医患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质的机构对患方所诉医疗损害结果与医方过错有无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异同:这些差异导致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缺乏了民诉法中证据的特征,得不到法院的认可;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中,每一份鉴定报告书上均有鉴定人员的签名,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不服均可申请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证,直接被法院采纳的情况。

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作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定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诉讼中的起证据作用(不是必然的定案依据)。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是定案的关键的证据:尽管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鉴定结论并不当然是诉讼的证据,需要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证据适用,但是,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法官往往直接以鉴定结论作为定案的依据。

三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对医生的挑战

以赣南地区某三甲医院近三年来的医疗纠纷统计为例来说明医疗过错鉴定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对医生的挑战。

赣南某三甲院医疗纠纷统计分析

在医疗事故鉴定中构成医疗事故是医院需要承担责任的前提,构成事故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按照医疗常规进行诊治,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后果,存在明显过错。但是大部分的鉴定结论是不构成医疗事故,存在多方面的瑕疵:如告知不足;病历书写不规范等等,但鉴定专家认为这些瑕疵的存在与损害后果无因果关系,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医疗过错鉴定结论中需要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存在过错或推定过错,医院存在过错的情况很多:告知不足,病历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等等,可能与患者最后的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不明显,但是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四 对策研究

1、医生的诊治行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进行,及时准确反映在病例中,告知等要履行告知手续并取得书面文书,病历是最主要的证据资料,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篇9

关键词:蒙药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蒙药学是指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主要研究蒙药基础理论及蒙药的来源、入药部位、采集、炮制、性、味、效、功能及临床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基础学科。蒙药学涉及蒙医基础理论、蒙医方剂学、蒙医诊断学、蒙医内科学以及临床多科应用等多种学科内容,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本学科成绩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更是影响以后的临床用药及专业技术的发挥。因此,蒙药学是蒙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蒙药学里记忆和掌握的药味较多,内容涉及面广,且数量太多,一味药又有多种功能,容易混淆,记忆和掌握不牢固,由此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而影响教学效果。下面简单谈一下蒙药学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学生不够重视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临床课程(比如内外妇儿等

课程)就能够当好合格的大夫,能够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能够立足于社会,忽视了蒙药学在临床研究、蒙药药理等研究方面的重要性。针对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蒙医药学的发展历程、蒙药学的重要性及

地位等。

二、理论联系实践不理想

蒙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实物标本的认识、采药实习、实验等各个环节与理论联系不太理想。如果让学生目睹药材的形状、特点、炮制过程,亲自品尝药味就能真正地认识药材及药用植物,能够把抽象和枯燥的理论课学得生动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实践课不够重视,都只是做而做,只顾虑实验结果,不考虑实验的过程,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对这个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点方法并逐步创新。

1.参观药用植物园及蒙药房

有条件的还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在学习中参观药植物园及蒙药房、蒙药厂等加强对药物的认识及鉴别。

2.安排学生集体采集蒙药标本

通过带领学生到山上采集新鲜蒙药来加强对药材的认识,并可以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每人自采自制蒙药标本。这样就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期末技能考核要求学生见图知药名、性味、功能、应用等

以上几个环节的蒙药学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蒙药学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掌握知识不牢固

很多学生认为蒙药学不好记、容易忘、易混淆,很枯燥而放弃去理解和掌握。其实,忘记是为了记忆。如果能将蒙药学的整个结构和特点理解和掌握好的话是不会那么抽象而枯燥的,反而越学越有趣的。认为最枯燥的是各论部分,每个章节的药物很多,而且一味有多种功效,不好记忆。如果在掌握本章节的概念、共同特点的性味、功效的基础上再背单味药的特殊功效或将入药部位分类,就很容易牢固掌握了。例如:镇赫依药物,概念是镇赫依功效的药物叫镇赫依药物。共同特点是大部分药物都味甘、性温,但是有两个药(阿魏、肉桂)是性热的。认识教材、理解结构、分类掌握是重点。

总之,蒙药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必须从以上几点存在问题入手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刻苦钻研蒙药学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是作为教师的重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罗布桑.蒙药学[M].呼和浩特市:民族出版社,1989-12.

[2]巴・吉格木德.蒙医基础理论[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8-07.

[3]赵杰荣.多媒体辅助于中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44-45.

[4]李昊,张洪福.《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安徽医药,2007,11(9):861.

篇10

一、重视整体规划

1,树立国际出版意识,挖掘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出版积极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出版社应加强国际出版意识,将版权贸易工作纳人出版社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以版权贸易的繁荣开展增强出版社参与国际出版竞争的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资源和市场,进一步提升中国出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根据出版社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特点,发掘出版领域相同或相近的海外出版社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是保障版权贸易高效开展、促进出版社国际化转型的有效战略之一。由于出版领域相同或相近,双方版权合作的几率就高.而在长期的项目合作过程中,双方又会不断增进了解与信任,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辞书出版为特色、涵盖传统文化出版的大型出版社,而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以中华传统文化出版为特色,兼及汉语工具书出版的出版社,因此,两家出版社从《学生同义词典》、《学生反义词典》等汉语语词工具书开始开展版权贸易项目,在彼此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步将合作范围扩大至《袖珍图文本•四大名著故事》等传统文化读物,至今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版权贸易合作关系。由于彼此之间非常熟悉与信任,双方在版权贸易条件磋商、合同订立、版税支付等环节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有力保障了出版物在最短时间内推向市场,使版权贸易项目带来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寻求与自身发展规划相契合的合作伙伴,是出版社制定版权贸易整体规划时尤需考量的问题。

2.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效应版权贸易规划应注重品牌建设,以强势产品、规模效应打造出版社在国际出版市场上的地位,提升出版社品牌产品在海外同行中的认可度,以专业品牌促进版权贸易。上海辞书出版社作为汉语工具书出版的重镇之一,其版权贸易的规划目标是逐步建立其汉语工具书的品牌地位。近年来,围绕这个目标,该社哪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大词典》、《新词语大词典》等品牌工具书为主推对象,将其多语种版本及电子版权输往韩国、日本、越南、美国等国家,逐步建立、巩固其汉语工具书在全球图书市场及数字出版领域的品牌地位,在国际图书市场打造其汉语工具书专业出版社形象。相应地,逐步累积的品牌效应自然会为出版社赢得更多的版权项目合作机会,扩大版权贸易的广度与深度。

二、讲究操作原则与技巧

1.‘.以我为主,,原则

“以我为主”是版权贸易操作实践中应该始终遵守的原则。版权贸易是为出版社乃至我国的整体出版事业服务的,版权工作人员不仅要对版权业务很熟悉,而且要对每个合作项目的内容、特色领悟透,版权洽谈时要积极主动,力争从单纯的买卖版权转向“以我为主”的合作出版,将“以我为主”的理念贯彻到版权贸易工作的各个阶段。

(l)选题策划阶段:对引进选题而言,一方面需要注意其内容应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有利于我国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需要注意选题应符合出版社自身的优势领域与专业方向,这样在后期编辑加工、宣传营销等方面才能发挥出版社自身的优势,从而保障引进选题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输出选题而言,同样需要注意版权输出项目应符合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要求,将拟输出项目主动纳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项目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及我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优秀成果输出至海外,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2)编辑加工阶段:对引进选题而言,除了要对内容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作相应的删改外,还要通过翻译风格、封面及版式设计等对选题进行适当的“本土化”改造,使它更加符合国内图书市场需求,从而确保引进图书获得成功。对输出选题而言,则需要审核外方对图书内容及封面等做的任何改动,以保证出版社自身图书品牌与形象不会出现弱化甚至歪曲,出版社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3)宣传营销阶段:对引进选题而言,切忌照搬照抄选题在国外的营销方式,要充分考虑国内图书市场的特点,在借助国外图书的成功经验之余,策划充满创意的营销推广模式,打造出版社自身品牌形象。对输出选题而言,则应争取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如出版社名、原书名等在图书海外宣传中得到适当的突显,借此提升出版社在同类图书中的国际认可度。只有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才能从单纯的版权买卖转向有助于提升出版社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借力”行为。

2.理解力与判断力

充分理解与挖掘出版社与贸易对方的产品内容及特色,深刻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出版市场,是开展版权贸易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才能准确找到适合出版社自身领域与国内市场的引进选题;只有了然于胸,才能对输出产品做出有效的推介,实现图书的成功输出。基于对图书内容的充分理解,做出准确的判断是版权贸易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因素一。选择什么样的合作项目、合作伙伴、合作方式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版权工作者应审时度势,总体权衡,从成千上万的图书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出版社与国内图书市场的引进选题;对于选定的输出项目,在众多的合作对象中选择能使输出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合作伙伴;而无论对于引进还是输出项目,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是版权贸易取得最大效益的有力保障。2005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针刺手法图解》等三本中医图书正式签约输出到德国,实现了向欧美地区输出图书版权的重大突破。这个输出项目之所以能成功实现,与版权人员及出版社的理解力与判断力密切相关。ElsevierGml〕H,U比an&Fiseher是全球出版巨头之,JElsevier旗下的一家医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对中华传统医药方面有较强的兴趣。早在2005年3月伦敦国际书展上,上海科技出版社就开始与Urban&Fischer接洽,并于书展后及时向对方寄去《针刺手法图解》等中医方面的样书。在对方明确表示对出版《针刺手法图解》一书德文版有很强兴趣后,版权人员进一步向对方建议,由于该书本身是英汉对照形式,德文版可以做成德汉对照形式的。如果这样操作,Urban&Fiseher主要的工作就是将英文翻译成德文,而在版式上可以参考原来的排版形式,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并且版权人员很快将该书的排版文件样张光盘快递给对方,供对方研究。最终,上海科技社的诚意和热心打动了对方,不久就明确表示要签约引进该书。在此基础上,版权人员顺势向Urban&Fischer推荐了另夕叽本上海科技社中医方面的图书。

3.执行力与灵活性

有效的执行力是保障版权贸易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贸易谈判只是版权工作的开始,为使项目顺利开展,版权工作人员还需要维持许多日常事务性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严格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推进项目完成,只有严格执行合同条款,才能保障项目成果的胜利推出,增进合作双方的信任度,为双方今后长远的合作打下基础。因此,高度的执行力是版权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版权工作同时也要讲究一定的灵活性。灵活性作为版权工作的剂,有利于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科技出版社与香港万里机构共同从Quarto出版集团引进了一套“鉴赏与品位系列”丛书(16种)。由于该套书当初引进时,中文简体字版权系由香港万里转授给上海科技出版社,按照合同规定,上海科技出版社每次在重印该系列时,只能通过香港万里与Qu盯to签订重印协议,造成联系的环节多、周期长,而且要额外支付一些费用。2006年初,上海科技社决定争取重新从Qu盯tO直接取得该套书的简体中文版权。由于该套书是由Quarto旗下几家不同出版社所出版的,重新取得直接授权已是很费了‘番周折。不料Quarto授权事宜解决后,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原来Quarto授予的只是该书图稿及英文版式使用权,而简体中文文字版权及版式使用权还需接洽香港万里才能得到。版权人员于是耐心与万里进行多番洽谈,并灵活处理万里的利益诉求(授权费用及支付方式),最终在当年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得以圆满解决此问题。通过重新取得“鉴赏与品位系列”的直接授权,上海科技出版社实现了引进选题效益的最大化。

4.坚韧度与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