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xtbook and teaching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arting from points such as cultivating of high-quality,skills type talents and after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the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pinion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for our reference.
关键词:高职;高素质;技能型;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high quality;skilled-type;reform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85-01
1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是本科教育内容的压缩版。教学方式仍然采用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学”与“用”严重脱节,有些内容“学的用不上”,有些内容“学了不会用”,而有些要用的内容却没有学。
2高职高专《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2.1 课程标准的制定。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对专业基本能力的要求出发,采用项目化结构体系,以实际电路设计项目为载体,遵循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确定了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写并反复修订,确定课程标准。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专业需求、就业导向接轨。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由行业和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和教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
2.3 教材的选择。适合高职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不多,最好是根据长期教学的经验及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编写教材,为课程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教学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一:全加器电路设计
①所需学时:10。②基本知识:基本逻辑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逻辑函数的基本表示方式、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主要参数的比较、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逻辑函数表达式、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用基本门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功能。③能力训练:实验室安全用电常识、常用集成门电路及其封装形式、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组成及使用方法、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项目二:同步计数器电路设计
①所需学时:10。②基本知识:复习D触发器的原理、逻辑功能、时序电路的表示方法、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D触发器实现模4同步加法计数器、D触发器实现8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JK触发器的原理、逻辑功能。用时序电路的表示方法描述JK触发器逻辑功能、用JK触发器实现模4加法计数器、介绍二进制计数器电路74161、74163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介绍同步置数、异步清零的概念、介绍计数器模数转换的方法。③能力训练:复位端功能及使用方法介绍、上电复位电路介绍、如何查阅集成电路芯片资料,如何通过集成电路芯片资料了解电路的逻辑功能、通过查阅集成电路芯片资料,了解74160、74162、74191、74192等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项目三:数字钟电路设计
①所需学时:18。②基本知识:74LS290二-五-十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用74LS390实现24进制计数器、60进制计数器、CMOS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简介、14级分频电路简介、基本RS触发器的工作过程,及基本RS触发器消抖动的原理、校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正确接入电路的方法、用NE556双时基电路构成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鸣叫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鸣叫电路的设计过程、数字钟电路工作原理。③能力训练:如何理解74LS290二-五-十进制计数器不同接法时的时序图、分频器电路的应用、与或非门的应用、门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项目四:A/D和D/A转换功能仿真
①所需学时:18。②基本知识:A/D转换的基本原理、A/D转换器的类型、ADC0809、ADC0804芯片的使用方法、D/A转换的类型、DAC0832的使用方法。③能力训练:利用ADC0809进行8路模拟信号转换的实际实验电路、将DAC0832输出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方法。
2.5 考核办法。①项目结果――看电路的整体效果,看参数是否正确。25?\。②数据测试――看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的测试过程与测量结果。25?\。③焊接技能――看焊点的光洁度、焊点的大小及元件的整体布置是否美观。20?\。④回答问题――看对原理电路的理解程度,对测量参数的理解程度。20?\。⑤项目报告――看数据处理方法与项目结论。10?\。
3高职高专《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目标
3.1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提高和完善课程内容。将《数字电子技术》建设成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并体现本学科特色课程。
3.2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力求结构合理,基础宽厚坚实,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
3.3 符合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形成与高职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4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引入数字电子新技术、新器件、新方法。
3.5 建设开放型实验室,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知识形成的能力。
教学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者的永恒的使命,但是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教育者要做的工作是无止境的。我们只能不断质疑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为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继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篇2
(岗位)电子机械维修员
通过近两个月的顶岗实习,让我进一步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还学会了电路图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当看到一份电路图是能自己分析出各个不分电路和工作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会了电器的维修思路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学会了基本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和各种机器拆装方法和技巧,能自己独立的维修电子产品。
根据以前的经验,生产实习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及其他任何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训练,认真抓好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重要环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非常缺乏实践的动手能力,为了现在的毕业生能更好的接轨,能更快的适应的公司的要求,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胜任自己的岗位,学校决定行一次有效的毕业生实习。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我在XXXX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践。实践期间,我在领导、同事们的热心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我学着掌握各类电子机械的各个部分电路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并尝试学习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维修的思路。通过实习对电子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使我获得了对电子机械产品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短短的两个月的培训,像一个小小的切口。通过它,我熟悉了手工焊锡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维修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拆卸,熟悉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在电工方面我们掌握了常用的电工工具,如钢丝钳、尖嘴钳、螺丝刀、万用表、电烙铁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电子方面,熟悉了常用电子器件类别,如电容、电阻、二极管等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在理论知识方面,同学们系统地学习了:①元器件的焊接技术②元器件基本知识和测试③万用表的使用,包括磁电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④印刷板的制作。
我学会了基本的焊接技术,电子机械的检测与调试,知道了产品的装配过程,我们还学会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知道了整机的装配工艺,这些都我们的培养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践期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回顾这一个半月的实践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既感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存有些许遗憾。通过实践,加深了我对所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知识的本质理解,使我对日常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篇3
关键词:电路原理;教学方法;对偶式;问题导向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13-02
电路原理是电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它不仅与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等许多课程的关联非常密切,同时也能单独运用电路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培养电类学生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等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采用的邱关源原著的教材-电路(第5版),需要在64学时讲授1~15章的所有内容,课程内容多,且都是基本的理论知识,但课时相对较少。不少学生都觉得这门课程听起来容易,自己动手做题都感到有相当大的难度。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改变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采用对偶式的教学方法
在电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知识点都是可以通过对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介绍电路的有源元件时,由于在高中或大学物理中已用到过电压源这个器件,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电压源这个元件比较熟悉,在理解和掌握理想电压源的特性时基本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对理想电流源,如何理解和掌握其电流由自身决定而两端电压由外电路决定这个性质,不少学生会感到困惑,在做习题和考试的时候也比较容易犯错。因此,在介绍这两个有源元件时,就可以通过对偶式的教学方式,把理想电流源与理想电压源的特性进行比较,使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样,在介绍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时,也可以采用对偶的教学方式。
二、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
教材上的例题,基本上都是采用与该节内容有关的某种方式求解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该节相关的理论知识。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一些习题课和考试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选择最合适的求解方式,或者对一个题目不会想到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求解,思路比较狭窄。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把前后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
例如,在单相交流电路中,有一个用三表法测量电感线圈参数的例题,如图1所示。已知条件为f=50Hz,且测得U=50V,I=1A,P=30W。这个题目虽然简单,但很多同学都只会想到利用P=I2R来求得电阻R,对求电感L就会感到困难。实际上,这个题目至少可以从2个不同的思路来进行求解。利用阻抗的概念进行求解:用P=I2R,|Z|=U/I以及|Z|2=R2+(ωL)2来求得R和L;利用功率的概念进行求解:S=UI,Q2=S2-P2以及P=I2R,Q=I2XL,来求得R和L。
三、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已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在讲解如何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转换到即将要讲解的新的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又能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点的讲解。
譬如,在讲解戴维南定理时,可以以图1所示电路为例提出问题:当图中的两个电压源的电压值相同时,该图的两条支路可以理解为是两个实际电压源,把两个实际的电压源并联起来可以等效成什么呢?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可以等效成一个实际的电压源。那么当图中的电压源的电压不相同,电阻也不一样的时候,能不能也等效成一个实际的电压源呢?进而引出如果是一个任意的有源二端网络,是不是也能等效呢?这样就可以自然地进入对戴维南定理这个知识点的介绍。
四、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科研相结合
电路这门课程讲授的都是基本的理论知识,学生上课时容易听懂,但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求解具体的题目却有相当大难度,这样往往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和害怕的情绪,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与具体的科研和后续课程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谐振的相关知识时,一方面可以把谐振与共振现象作对比,两者在不少方面的特性有相似之处,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谐振这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把谐振的一些应用向学生进行介绍,如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电力电子技术中的软开关技术,在这些研究方面都会用到谐振技术。2014年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也有一个与谐振有关的题目“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通过这些介绍,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知道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场合,同时也使学生对后续课程“电力电子技术”有个初步的印象,在后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比较容易把电路的基本知识应用到电力电子线路的分析中。
五、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高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总结和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融会贯通,把基本知识正确应用在具体的解题过程和其他专业研究中。只有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完成电路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新波.“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4,(4):113-114.
[2]姜静,刘迪,张大为.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0-51.
[3]邱关源,罗先觉.电路[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3-01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为任职岗位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基础。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电学知识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笔者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尝试。
一、合理制定课程标准,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
《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繁杂。为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适当降低对理论知识体系的要求,体现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和重视基本素质培养。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弱化内部机理,强调外部特性,求全应用结合。
教学中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教学方式
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将其划分为三种基本课型,即概念课、原理课、分析课。
概念课型,指电子电路的一些基本知识。这类课型的教学以“精讲”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其它课程的概念有所不同,它只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而不要求完整到一字不漏地记忆,所以,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正确引导。要使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形成概念,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准确地理解概念,再通过应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原理课型,指器件原理与特性、常用电子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这类课型的教学也以“精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讲课要分清主次,尤其对器件原理的讲述宜粗不宜细,将重点放在器件的外特性上。对于常用电子电路组成与原理,则着重讲清电路的组成和演化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可配合插播录像、微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一些难点,但并非重点内容,则主要介绍要点或结论;对于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则要讲深讲透,并着重在运用知识、思维方法上理清脉络,使之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范例。
分析课型,指对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分析和各种常用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这类课型的教学以“精讲、练习、讨论”相结合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从分析对象的特点出发抓住本质,得出相应的结论,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电子电路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各种分析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与维修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清方法后,用课堂讨论或组织课后讨论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析方法的理解。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讲课中讨论,教师讲完基本方法后,出题目让学生来做,有问题再讨论解决;2、布置讨论内容、指出要点,先让学生课外做,再组织课上讨论;3、课堂作业后组织对单元内容的归纳总结和解题方法讨论。这些做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彻底摒弃了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教学。学生感到,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方法灵活,通过学习,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方法,树立了较强的应用意识。
三、优化实验设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精品课程 电子设计自动化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58-03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太阳能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前身叫“Protel电路设计”。2010年我校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获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专项项目并获自治区财政支持,建设了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实训室和大学生创新实训室,随着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生产制作设备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线投入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中,从而形成了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2014年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被确认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
精品课程应该体现学科现代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地方产业发展或行业技术的需要,有利于带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是精品课程较显著的特点。
一、加强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对接岗位能力选取教学内容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器件封装库制作和使用、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和打印等基本知识融入项目进行学习。二是以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实例进行综合实训。把印制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规范融入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邀请企业工程师到我校讲座、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大纲、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内容、实训指导的制定,使我们的教学能跟上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的学生符合行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依照项目教学法设置教学内容,将实际开发项目、典型产品案例和学生创新项目引入到教学当中,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教学情境的设置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综合的过程。首先通过学习情境1单管放大电路的印制板制作这个简单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绘制原理图、生成网络表、合理的规划印制板、导入元件的封装、元件的布局及布线这些制作印制板的基本知识。然后再进入学习情境2、3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上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引入元件封装库的制作等知识的学习。最后通过学习情境4加入复杂原理图绘制和多层印制板的制作等内容。整个课程以电路的原理图、PCB 图设计、元件封装制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印制板的制作、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能力为核心,将课程建设成集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训导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二、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将理论知识融入电子产品制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站的“电子论坛”“在线讨论”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采用集“教、学、练”于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以企业项目、真实产品和学生创新项目设置教学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学习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件封装的制作和PCB板的制作等基本知识,克服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教学和实际使用脱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该课程在机房和电子设计与工艺实训室进行教学,建设了一套电路制板设备和一条焊接工艺生产线,做到了教学环境一体化。“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室和电子设计工艺实训室是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二)把综合项目化为子任务,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产品制作的过程,将项目化为一个个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制作印制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完成相应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使学生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动手制作的成就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学习。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对于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成为班级的“学科带头人”,并鼓励他们多帮助其他同学。而对于理解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多关注、主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培养班级“带头人”在班风、学风建设中非常有用,能带动整个班的学习积极性。
(四)与企业合作教学。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教学,把电子产品的调试与制造工艺阶段的学习部分尽量放在企业进行。设计的学习情境尽量以企业项目、真实产品为载体,缩短了教学与行业、产业的距离。安排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交流,他们不断带来新的行业或技术信息,使课程教学和技术进步保持同步。
(五)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包含考勤、课堂表现、阶段学习效果评价,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达到既能奖励动手能力强、愿意帮助他人的学生,又能保护落后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完成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元器件的选择、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CB设计,完成PCB图和制板文件,制作出电子产品的PCB板,并在电路板上装配、焊接与调试,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我们专业的学生参加自治区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自治区级以上一等奖6个(18人次)的好成绩。
三、加强课程教材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根据就业岗位的调查研究,紧跟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综合使用下面几本教材:《Protel DXP 2004 SP2原理图与PCB设计》(第二版),《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第三版),《电子产品工艺与质量管理》。编写了《电子设计项目化实训教程》,选择典型电路、电子设计大赛的典型题目编写实训教程,把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流程、电路安装与调试编写成实训指导书,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训。
(二)校内实训基地与实训设备建设。我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自2010年获自治区财政支持建设以来,建设了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单片机与CPLD实训室、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具有良好的教学设备与专业技能实训条件,建有一套完整的电路制板设备和一条电路焊接工艺生产线,满足单层和双层电路板的设计制板要求,包含了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直插式元件焊接和贴片元件焊接设备,能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训的需求。
我系的教学用机房,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实验室的电脑都已联网,学生可以方便地共享课程资源,通过“电子论坛”“在线讨论”充分互动,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电子信息产业是桂林的优势产业,其总产值占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0%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多达上百家。通过对桂林无线电五厂等电路制板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与合作,与4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资源,将电路板的制作工艺、电路的焊接和调试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放在企业进行。利用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构建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程网站的建设
精品课程网站是展示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则能在平台上利用课程资源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网站资源的优质性、网站的导航和交互性是网站能否发挥其辅助教学功能的关键。学校建设了优质课程共享平台,精品课程也放在其中,有专职人员对网站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精品课程网站正常运行。
(一)共享课程的优质资源。共享了工具软件、教学课件、项目实训教程、电子制作实例、电路仿真、工业制版流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资料。根据使用网站人员的评价反馈,紧跟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就业岗位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二)网站设置良好的导航。精品课程网站信息量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站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导航。导航的设计顺应学生的认知心理,做到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直观,让学生能主动、愉快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专业知识。
(三)建设交互性强的课程网站。课程网站设置“电子论坛”“在线讨论”模块,教学团队的成员定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打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教学团队的建设,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成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学校政策有保障,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方面更青睐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届毕业生则要求参加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全国级别奖项的毕业生。同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组织教师参加企业一线实践、培训,一旦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其次,我们把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放在大一、大二、大三,增加与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并指派老师带队到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我们的老师也加入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能更好的接触行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企业的管理理念。定期召开教研室交流会,交流教学心(下转第74页)(上接第59页)得和体会,以便协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教改科研项目,从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精品课程网站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教学体系、方法和手段先进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教材和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网站的交互性和教学资源的优质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学科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吴义三.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学;体会
【Abstract】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lectronic technology " textbook is one electron device , electronic circuit studying and their applic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a most important ingredient of moder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pplies to modern national defense , national economy broadly in every daily life of sum people of bran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 to electronic vocational school electrical equipment special field, be major subjects, studying making a good job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 therefore being necessary more.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89-01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是一门电子技术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从事电子技术有关工作的中等职业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今后教学打下一定基础,对于高考班的学生就更为重要。本课程的内容在于讲述电子技术中最初步,最根本、最具有共性的内容。概括地说基本理论主要是指在已经学过《电工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是指要求熟悉基本电子器件的外特性,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基本技能是指学习电子测试技术、电子电路的近似估算和识图能力。鉴于职业学校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进行学习方法改变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盲目性为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1、针对现有的新教材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新教材结构紧凑,同时与相近学科更加紧密联系,如《电子技术》中,在学习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时,书上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各极电流的形成过程,又从实验上验证了IE=IB+IC即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之和,学生还是将信将疑。如果我们以《电工基础》中节点电流定律来分析,我们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再如在计算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时,对于一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VCE=VCC-ICRC,学起来很难理解,我们换个学习方式进行分析,应用《电工基础》中回路电压定律来解释和学习,我都就信服了。只有不断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总结我们的学习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2、针对目前的学科体系和我们学生自已的现状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电子技术》目前的学科既呈现多元化,同时又呈现出综合化,而目前我们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学好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选学,适当增减、调整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法和进行总结。注意深入浅出,狠抓基础。如在介绍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时,尽量避免介绍三极管内部的载流子运动方向,而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由于基极电流IB的微小变化,使集电极电流IC发生很大的变化,即利用基极电流IB的很小变化控制了集电极电流IC较大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再如在学习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前,适当地复习物理电学和电工电路方面的知识,我们便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计算了。在学习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时,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我想我们学生只要求知道放大器只能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作用。而对其它信号可能就不具备放大作用,很自然地理解了通频带的概念。我们中职生学习了解这些也就够了,不必搞的太抽象,否则会严重挫伤了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立足教材,采用不拘于形式学习的方法
1、抓基础弄清基本概念,特别是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常用的概念。
弄清基本概念是分析计算的前提,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学会定性分析,务必防止用所谓的严密学习推导掩盖问题的本质。其次要学会进行定量计算,务必防止乱用公式。
2、抓规律,抓典型,抓相互联系是学好《电子技术》有效途径之一。
《电子技术》内容繁杂,总结归纳十分重要,要注意:重要的不是具体的,个别的知识点,不是各种单一电路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彼此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总结我们的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课堂实验也是我们强调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
课堂实验可以帮助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丰富扩展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按照学习和老师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课堂实验,在课堂实验时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做好总结,把实验放在重要地位。
4、搞好课后练习是巩固和提高重要途径之一,认真完成作。。
《电子技术》每章节课后均有习题,并另配有习题册,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题,它对于巩固概念,深入思考,熟练运算,暴露学习中的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根据问题的性质对不足地方进行补习,把没有懂的地方弄懂。
篇7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高频电子线路》 教学改革
1.引言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通信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但以往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难,学完这门课程后收获不多。造成这门课程难学、学生感觉收获不多的主要原因有:(1)高频电子线路的先修课程较多较难,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数学等,先修的知识如果不牢固,学习高频电子线路时很多地方就不易理解;(2)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惑,不知道所学何用;(3)高频电子线路目前供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目前大部分可使用教材都是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尽管其基础部分描述和数学推导非常详细,但是用的器件大多仍然是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缺少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等相关的讲解,跟不上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步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器(放大器,振荡器,调制解调器)、三技(功率合成技术,频率合成技术,宽带技术)和两机(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但是一般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只有三器这部分内容,而三技与两机基本没提或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很少,更谈不上如AD603程控放大器、AD98××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MC145152大规模PLL芯片、CXA1019等大规模单片集成芯片的内容讲解。
2.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的以上问题,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怀化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按照知识实用、够用的原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科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进行改革。就高频电子线路而言,教学内容改革实施如下:
(1)模数结合,以模为主。该课程教学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融合到高频电子线路中。既介绍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又介绍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既介绍模拟频率合成技术,又介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既介绍模拟单片射频收发芯片的原理和应用,又介绍数字单片收发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用为主。该课程教学避免不了要介绍频率合成技术,该技术内容较多,理论较深,关于原理部分,只介绍原理框图,用简洁的语言说清它的工作原理,并无繁琐的数学推导,而是通过两个实例说清它的内涵。模拟频率合成技术是通过介绍市面上流行的FM调制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是通过介绍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题剖析,将原理说得一清二楚,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学习兴趣。
(3)分立元件,大中小规模集成芯片并重。课程教学的前部分主要以分立元件、中小规模集成芯片构成各种电路,便于讲清基本部分的内容,后部分是以大规模集成芯片为主,构成各种实用电路,紧随电子产品设计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4)通过综合应用实例,总结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全部内容。课程教学最后,通过无线电接收与发射设备的介绍,如市场上非常流行的大规模集成芯片(CXA1019和CXA1238大规模接收芯片、μPD175G-015大规模数字控制芯片、MC145152大规模锁相环等)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构成的实用电路,使学生对电子系统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爱好。同时,通过该部分总结概括高频电子线路的全部内容,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5)与低频电子电路对比,归纳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内容。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了《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其实就是在模电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扩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模拟电子线路进行对比归纳,使学生清楚这二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比如说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其集电极负载为LC谐振回路,而模拟电路的集电极负载一般都为电阻,所以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具有选频的作用,但是在分析其具有选频这一作用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和模电里学习的方法是一样的;模电采用的是H参数等效模型,而高频电路用Y参数等效模型;高频功率放大器所采用的是丙类,而在模电里学过的主要是甲类;在分析模拟信号放大器的增益、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因此,在教学中将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比较,从学生熟悉的低频电路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内容。
(6)运用现代化手段,打造高频电子线路立体化教学体系。利用EWB、MATLAB、SYSTEM-VIEW软件,针对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开发出相应的辅助教学的仿真实验,将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不再畏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高频电子线路理论更扎实,高频电子线路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的竞赛成绩得到稳步提高。2007年我校获得一个省三等奖;2009年我校获得三个省二等奖、一个省三等奖,此届比赛我校首次尝试挑战高频类题目,并获得其中一个二等奖;2011年我校物理与信息工程系三十九名学生组成的十三个参赛队全部获奖,其中省一等奖一项、省二等奖五项、省三等奖两项、优胜奖五项,获省一等奖的作品便是高频类题目。(2)通过教学内容改革,近几年来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有突破,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幅提高。如2012届毕业生,有15名学生还未毕业即以被国防科技大学大航中心录用。
篇8
关键词:课程 计算机电路基础 重点 学习《计算机电路基础(1)》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此课程是由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和数字电路两部分组成,涉及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难度。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教学对象既有在校普通班学生,也有开放专科计算机班成人学员,还有业余培训等等,通过近几年针对这些不同教学对象的授课和对这门课讲述和理解,积累了一些对这门课的教学体会,在这里,阐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本课程的作用、地位以及本课程与计算机专业中其它课程的联系,是深入细致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第一门专业课,学好它才能为本专业中后续课程《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等课程打下一个基础,才能给自己以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当然,学习者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具备《电工技术》、《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能方便理解课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基础知识,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授课前,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应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正确认识本课程中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各章的地位及相互联系,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
本课程共分七章,第一章《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第二章《半导体基本器件》是属于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重在电路分析与计算。第三章《开关理论基础》至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阵列》属于数字电路知识,其中要求重点掌握的是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和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这部分内容要求学习时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章、第二章学习时要求首先回忆起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概念,电路中串联、并联的情况,然后重点学习第一章中的KCL与KVL定理,特别是在学习KVL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哪些电压是升高的,哪些电压是降的,两者加起来之和为零,这一点不能搞错。第二章重点学好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及三个工作区。
第三章《开关理论基础理论》与第四章《门电路》及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要搞清楚门电路的输出端及其内部结构,学好这三章为后面第六章(本课的重点)打下伏笔,学好这部分内容,后面部分内容学习就相当顺利。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这一章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本课程的重点,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两部分组成,本章重点是学好触发器电路。学好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内容,本章学习起来就相当顺利了。
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这一章内容作为一般性了解,只要掌握好RAM和ROM的定义就可以了。
三、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本课程内容
1、启发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本课程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特别是在学习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和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内容的时候,尤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电路的逻辑规律。
2、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去教学与学习,除通过实物、教具方便理解外,还可以经常性地进行网上学习,如通过点播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网上的《计算机电路基础(1)》这门课的VOD,可随时随地听省电大老师讲课;如有学习中有疑问,可参加网上的BBS讨论。此外,还可向任课教师进行电话答疑。
3、学会使用较多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去记住专业术语。由于本课程专业术语比较多,因此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地用生活中的常识、规律去想象比较深奥的专业术语,如KCL定理,指对某节点来说,流入电流多少等于流出电流多少,学习此内容可联想自来水流入与流出情况,这样就方便理解了。通过使用对比记忆法,可以将RS、JK、D、T四种触发器表达式、功能、逻辑图对照起来记忆,只要记住一个,其他几个就好记了。另外,学习中遇到难记的知识点还可根据谐音来记忆理解等等。
此外,还有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有助于本课程学习。
四、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千万不能讲空头理论。在讲述前五章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使同学们更直接地了解有关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选择方法,以便于加强记忆,后几章内容要多做实验来验证。像我们通州电大,有专门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边接受理论学习,又能同时得到实物的具体练习,教师讲完一个基本电路后,可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接线练习,这样方便学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性认识,仅供大家参考。相信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志注重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课程重点,持之以恒,一定能把该课程学好!
参考文献
篇9
一、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措施
1.建立经典教学案例库,充实实习教学内容。电子实习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电烙铁的使用与焊接;直流稳压电路的焊接、调试与参数测量;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焊接、安装及调试等。改革前,电子实习的教学内容,虽然能达到操作训练和动手实践的教学要求,但整体而言,是基本而简单的,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我校内涵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每学期向一线的实习指导老师征集教学案例,组织专家和同行比较和讨论,评选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优秀教学案例,不断积累,建立电子实习经典教学案例库。这样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实习教学内容,而且提升了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在电子实习中,陆续采用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经典教学案例有:可调式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焊接与调试;简单收音机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自动水龙头控制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声光控节电开关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多功能数字液晶显示万用表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基于PT2262和PT2272数字编译码芯片的遥控发射接收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等。
2.采用学生“学练试创”,老师引导启发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我们大致将整个实习过程分为学、练、试、创四个不同阶段。针对这四个阶段的特点,实习教师相应调整教学重心和方式。学,主要是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这个阶段教师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主要是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电路模块的调试和故障诊断。试,主要是知识的运用和发现,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关键电路模块的基本原理、调试和排除故障。创,是实习的最后一个阶段,相比于前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通过项目设计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个阶段,实习老师注重和强调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增强学生的创造、开发潜能,并通过最后的答辩环节评定和考核项目实施中团队成员的表现。
3.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元器件辨识与检测等内容主要依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室里通过黑板教学讲解和实物操作演示,而焊接工具与焊接练习、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及焊接调试等实习教学内容则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优势,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制作了实习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包,努力建设电子实习精品课程,实现教学资料网络共享,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运用图像、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和网上师生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有效便捷地预习,拓宽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渠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4.基础与提高并重,个人与团队兼顾,综合考核学生。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需建立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电子实习表现进行考核。根据实习内容的教学安排,我们把整个电子实习内容的安排划分为四部分:基础、提高、设计和答辩。学生的成绩评定综合了以下四部分:(1)基础部分(占30%),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了解和掌握常用元器件的分类、规格、型号、辨识方法及选用原则等;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构思并在万用板上焊接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LOGO,作为自己电子作品的标志;直流稳压电路的焊接、调试及测量等。(2)提高部分(占30%),安排一些较为复杂电路模块的原理、焊接、调试等作为实习的提高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设计阶段打下基础,包括双晶体管振荡电路、小型继电器控制电路、遥控发射接收测试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等内容。(3)设计部分(占30%),在这个阶段,学生4或5人一组,自由组成团队,自主选择实习的设计项目,分工协作,共同努力,自主设计,独立调试,提交作品及设计报告,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4)答辩部分(占10%),最后团队推选一名成员,进行项目完成情况的陈述答辩。
二、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1.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在项目设计阶段,学生必须查阅技术资料和技术手册,提出电路设计方案,然后比较、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团队成员普遍感觉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电路分析与诊断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普遍反映,电路调试是实习中的“硬骨头”,最磨人。一不小心,就引发故障,此时需要冷静分析,反复检测,耐心调试,细心排查,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分析与诊断电路的能力。
3.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高。电子实习后期布置的设计项目,是以团队形式完成的,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成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沟通,取长补短,相互协调,同舟共济,否则会拖延项目的进展。最后的项目答辩必须思路清晰,简洁客观地进行陈述答辩,才能完美地展现项目的成果,这些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篇10
【关键词】逻辑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手段
一、逻辑设计课程目标与定位
1、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子电路逻辑设计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通过项目的引导与实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本课程目标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熟悉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化简;掌握门电路及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用SSI和MSI器件),学会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熟悉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了解A/D,D/A电路及半导体存储器、PLA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具有正确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的能力;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大、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件的能力;具有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常用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能力;具有数字电路设计初步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字电路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能力。
2、课程定位
《逻辑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硬件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尤其强调工程应用。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电路、通信电路、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的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产业中数字电路具有较简单又容易集成。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小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应用,突出数字电子技术应用性,获得数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后继课程及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与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逻辑设计》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地位,表现在其先导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电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与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有关晶体管以及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等;其后续课程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EDA技术应用》等。学习集成电路芯片在计算机及相关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与作用。
二、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1)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主体--任务贯穿”为总体设计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首先立足于打好基础。在确保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简化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述,减少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尽可能多地介绍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应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突出思路与方法阐述,力求反映当今数字电子技术的新发展。
(2)在教材内容编排上精心组合,深入浅出,做到概念清晰,逻辑设计思想严谨。教学实施中注重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逻辑性强,以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整合。在讲义上力求简洁流畅,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
(3)以实训项目为载体,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素质养成目的。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知识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2、教学具体内容安排
表决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抢答器电路设计与制作,同步计数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方波发生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制作。
三、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
1、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模式
采取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化完善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教学方法
从教学手段、教案设计、教学思路、语言表述、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开展教研。教学过程有进行项目引导,任务贯穿,“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收获。采用“发现法”教学方式,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学习内容的掌握依赖于学习者的实践,课程组加强了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为使学生理解和有效掌握课程内容,在坚持课外习题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随堂练习、单元测验等即时性练习环节,督促学生复习和掌握已学知识点。
4、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发挥网络突破空间距离限制的优势,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地学习和提高,弥补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吸收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相应教学班成立课程提高学习小组,任课教师课外指导该小组进行拓展学习及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一方面教师指导有兴趣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特别是对数字系统设计知识的答疑指导,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解决因课时数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深入讲授特定工程应用专题的矛盾。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第一手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学习好的学生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探讨当前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新模式。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整理并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自编教材,编写学生实训指导用书,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源,要注重利用仿真软件的辅助设计功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