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政府确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省政府会议精神,传达市长的重要批示,检查调度镇文化站、文物普查等基础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全市基层文化工作的具体任务。上午,大家参观了市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刚才,局长通报了我市基层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今后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快文物普查进度,扎实做好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工作
开展文物普查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月9日,省政府在召开了全省文物普查暨乡镇文化站建设调度会,检查调度了全省文物普查和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进展情况。孙市长在“关于市区具有文物价值建筑物的处置意见”上明确指出:“没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而这些需要保护的、有文物价值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惟有的文化载体,要保护住。”并请民政、建委、旅游、财政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最大限度保护这些宝贵的、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并顺利转入第二阶段的实地调查。截止月底,全市财政到位经费85.8万元,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96处,是全省普查资金到位率、实地调查启动率等达到100%的几个市之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也要看到,普查质量有待提高,进展还不平衡。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实地调查的时间即将过半,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文物普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措施,切实做到四个到位,确保整个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普查经费要到位。文物普查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前段工作情况看,市直及各市普查经费到位情况都比较好。下一步要继续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将文物普查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足额核定,及时拨付。在做好经费保障的同时,要加强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本着“实事求是,厉行节约”的原则,专款专用,合理安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人员培训要到位。普查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经过专门培训,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工作人员。要重点抓好普查队伍的配备,选调精通业务、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各级普查机构。同时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为普查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参加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确保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普查队员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确保整个普查工作的高水准。
(三)质量控制要到位。质量是普查的生命。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按照全省统一的质量控制要求开展工作,加强质量评估和督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的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信息,将国土、建设、水利、宗教、测绘等部门的资料有机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文物工作的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要制定好工作预案,应对好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尽量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四)长效保护要到位。要根据普查进展,及时认定公布新发现文物,及时确定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保护体系。要坚持所有建设工程必须实施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的原则,切实落实好保护措施。要把普查成果的应用和日常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梳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着重在制度上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把普查成果作为文物管理的重要基础性资料,作为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同时,要在普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文物保护整体规划,使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区、高区、经区没有文物机构,普查工作由市直普查组组织实施,要主动协调好所辖各镇(办)文化站,积极配合市直普查组对各乡镇进行普查。鉴于基本建设和旧村改造步伐加快造成文物保护的紧迫性,各市区要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择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公示为控制保护文物,以便使存留的文物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二、全面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是构建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市自今年启动这项工程以来,各市区积极行动,加快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已建成29个乡镇文化站,其中:荣成12个,文登7个,6个,区2个,经区2个,达到800平米以上的7个,500-800平米的20个,300-500平米的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不容忽视的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同志在认识上还存在差距,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的在做表面文章,被动硬付;还有的乡镇在观望,没有正式启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今年省年度考核已将完成50%的文化站建设目标纳入范围。尽管目前我市文化站建设进度较快,但是建成的是否都达到标准,还需要文化部门牵头组织验收。现在距年终只有1个多月的时间,各市区要对照目标及建设标准,措施再强化,内容再完善,进度再加快,全面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进程,确保都达到标准要求。
(一)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各市区要根据中央和省里的部署安排,科学分解建设目标,层层落实建设责任。刚才市政府与各市区也都签订了乡镇文化站建设责任书,要切实将建设责任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个人。各级文化和发改部门要承担乡镇文化站建设的主要责任,此外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良好局面,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确保年实现全部建设目标。
(二)搞好统筹规划,分批分类实施。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需要提升、改建、扩建、新建的文化站作统一规划,科学安排,分期分批实施。同时,对文化站的建设风格和形式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尽量做到既统一又有特点。要坚持节约、实效的原则,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状况、覆盖人口数以及文化站主要功能等因素,合理调整建设规模,整合利用好现有设施,并因地制宜,把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及闲置房屋的改造利用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要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员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奖励补助机制。要注意发挥好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要落实好文化站人员和公用经费、专项业务和事业项目经费,保证每年日常活动经费不低于5万元。政府已经出台了文件规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文化站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对文化大院建设的奖励补助政策和标准,由各市区、开发区、工业新区自行确定。
(四)加强评估考核,促进健康发展。要加快建立重要文化建设项目管理和监督制度,制定科学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和考核标准。通过对设施建设、日常运行以及队伍管理、服务方式及效果等方面的评估,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三、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向纵深开展
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书下乡等文化工程,都是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前一阶段,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还需要在贴近百姓,提升服务功能,共享信息资源,开展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要认真履行为农村服务、活跃农村文化市场的责任。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村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使之真正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维护广大群众文化权益的民心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等工作,要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搞好开发利用,变文化资源为发展资源。各级文化部门处在文化建设的第一线,要抢抓机遇,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全面营造文化建设良好环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是今年文化工作的主题。加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增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促进各级政府文化建设职责的落实。
(二)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的有关文化建设政策规定,确保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各级政府要重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项目的经费;在艺术创作方面,要重点完善经费支持和激励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落实企业税费优惠、投融资、企业用地等政策,扶持培植龙头企业;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要重点完善社会保障、人员安置等政策,健全加快文化体系改革的政策。
(三)切实增加文化建设投入。公共财政是支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使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都有较大增长。要制定和落实各级政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加大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重要公益文化活动支持力度,要针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普查等工作,分别设立专项经费。
篇2
[关键词] 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平安和谐 社区文化工作机制
随着企业重组步伐的加快,蒲白矿区形成了生产厂矿与后勤社区两大发展格局。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矿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经历几年的发展后,在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分析社区文化发展实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社区文化建设这几年来一直在搞,不管是在职职工文化生活,还是居民文体活动上,一直开展着蓬勃向上的活动,也吸引着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但是,这些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年年有活动,年年都是重复,文化建设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系统的目标。2.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创新。一直以来人们把文体活动称之为文化,对文化一词的内涵局限在单一的几场文体活动上。面对社区这个主体发展面临的种种新问题,社区文化应该涵盖社区的稳定、服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应该积极探讨社区文化在稳定服务发展上应该遵循的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创新社区文化。
3.社区文化建设阵地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社区成立以来,队伍年龄偏大,基础设施几年来欠缺投入,能干的年轻的都重组到了生产单位,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后继无人,文化阵地发展严重不足,基础亟待加强。
结合建安处社区几年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探索,笔者认为,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就要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为主导,以创建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社区稳定和谐为目标,以培养高水平的社区文化骨干为组织保证,扎实推进和谐文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社区文化才能蓬勃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抓组织建设,建立有序的社区文化工作机制矿区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矿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和社区建设规划,量化硬件、软件指标,逐月、逐季考核,予以重点发展。首先要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使之形成矿区、社区、小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党委、总支、支部牵头,相关部门科室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共谋发展的格局,不断把各项资源优势整合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2.要抓好阵地建设,搭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社区文化阵地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基本条件。为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要结合社区区域优势和实际,树立“共建共享、共促发展”的理念,建设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我们建安处社区自成立以来,兴建了社区健身娱乐小广场,新建了阅览室和图书室,建立了文化宣传长廊。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互助的良好功效。
3.要抓好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建设基础社区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中老年舞蹈队、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鼓励他们参加局内、外各项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其次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中来。建安处社区从2006年陆续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这一活动结合社区实际,吸引辖区住户积极参与,为社区的平安文化献计献策,为弘扬平安文化各树一帜。在2007年有50户平安家庭的典型代表受到了社区的表彰,使平安文化成为建安社区的特色文化。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4.抓好活动创新,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活动是社区文化的生命。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成为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成为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逐步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利用社区再就业中心这一载体,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解决就业问题;开展党员帮扶结对活动,弱势群体救助活动,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等,使社区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作用更加突出。
5.抓特色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要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不再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它已打破了文化视角狭窄的格局,而是积极介入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使社区文华具备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篇3
【关键词】 企业志;企业文化建设;地位;作用
企业志是地方志的新种类,它是真实全面地记载一个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资料著述。企业志是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根基,是培养企业文化意识和企业文化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之功效。
一、企业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
企业志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企业志是一座资源丰富的文化宝库,已成为一项巨大的可供开发的企情资源。许多企业正是利用企业志书和修志过程中收集的大量资料,建立企业志馆和企情库,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企业志反映特定企业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承载企业人文遗产,为企业文化活动提供资信,在文化创造中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素有“文脉之根”、“文化之矿”之称。无论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发展先进文化,都离不开从中汲取素材、吸收养分,寻求启示。一个企业不仅要有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有文化魅力。推动企业志事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企业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志是培育企业文化意识和企业精神的重要源泉
企业志大多记述了一个企业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百年企业文化,它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这种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精华。
企业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早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生活,文化现象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各种文化现象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企业志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文化传统的反映。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标、步调一致。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具有无形的导向功能,把企业与员工的个人意志统一起来;它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潜在的智慧诱发出来;它能够约束员工在企业行为中那些不该做、不能做,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企业志可以在传承企业文化方面提供不懈的源泉。
三、企业志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
企业志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和时代特征。企业志是企业历史和现状的科学资料著述,保存了极其丰富的科学资料,是反映企业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存史,而且能咨政、育人,是了解一个企业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更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企业文化的全貌、变化、特色及其成因不可或缺的资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企业志有助于科学的认识企业文化。首先,企业志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全貌。其次,企业志能够反映企业文化的变迁。再次,企业志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特色。另外,企业志还能反映企业文化的成因。
二是企业志可以保存系统、翔实的史料,为当代和后人提供历史借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志具有较高的存史和利用价值。其次,企业志集中了企业员工不同时期的创造智慧,展现了企业风貌,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再次,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可以世代相传。
三是企业志可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咨政作用。领导研究问题和决策工作,不仅需要现实的最新信息,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综合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只有全面掌握企情,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否则会造成决策的失误。领导通过读志,可以更好的认识企业发展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文化发展的融合与互动。
四是企业志是很好的企情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教材。企业志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员工创业的历史过程,阅读企业志可以了解先人的创业不易,了解先人的民族气节和尊严,了解企业优秀文化,增进自信力与自豪感。志书中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和在平凡的劳动、工作中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为广大员工进行传统教育提供了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无疑是极好的教材。
五是企业志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资料。志书采用“横排纵写”的记述方法,必要时还要罗列一些系统的数据,对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提供十分难得的资料,这种资料是系统的、多层面的、动态的。因而,大多科研工作者都十分珍视志书这种工具书、资料书的作用。
四、发挥企业志独特的功能,增强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把企业志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企业志具有存史、咨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及宣传企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树立企业志精品意识,突出企业特色
志书质量是志书价值和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志书才能为当代咨政,为后人借鉴。因此,要发挥企业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志书的品位。
3、增强企业志在文化建设中的活力
企业志在企业文化开发中,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志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新源文化支持。首先,要扩大读志用志的社会面,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从志书中受益。其次,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出谋划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可以利用志书中大量的经济信息和人脉资源主动为企业外引内联搭桥。再次,要充分发挥企业志的多形式、多载体的优势,为繁荣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另外,要充分发挥志书所具有的记、志、述、传、图、表、录等多种载体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文化、百科、咨政服务。
4、推动史志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功能
篇4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之所以显得比较滞后,主要受四种偏颇观念影响:“先后论”,强调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先发展城市,后发展农村;“让道论”,强调乡镇经济基础弱,文化建设要让位于招商引资;“难抓论”,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少、措施软、见效难;“自然论”,走一步看一步,做多少算多少,并且对农村文化建设目前也缺少科学的规划和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思想,积极行动,做到认识上有高度,行动上有措施,保障上有机制,考核上有指标,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定位,充分认识丰富农村文化的重要性
农村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对老百姓精神生活和追求的引导。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使老百姓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达到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和健康的思想教育下一代,摒弃迷信和愚昧等落后思想,已经是非常迫切和不容延缓的事情了。对于经济和文化双重落伍的广大农村来说,如何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和改变这种落后的根本途径,已经是我市跃上经济发展新台阶的重要前提。如果广大老百姓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于现代科技文明的了解和掌握进步了,则可以想见,文化的支持力量和传递作用就会显现出来,这对我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一定要从建设和谐__、文化强市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到日常工作中去,把其纳入到目标管理责任中去。
二、注重实际效果,合理进行分类,适应多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返乡就业,农村群体对文化需求的差异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不同年龄层次上:一是老龄人群和留守妇女。农村中的老人和妇女大多比较喜爱戏剧、迎灯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及宗教活动。所以,对这些民俗文化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使其向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宗教文化有济世利人、行善积德的和谐思想,在填补信众精神空间,约束不当行为方面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必须加以管理,防止异端邪说渗透、封建迷信活动蔓延等负面影响。二是青壮劳力。留在农村的青壮年一般都缺少技能,劳作之余大多看电视、聊天、打牌,这一群体最盼望“农家实用科普讲座”。因此对于政府和群众团体组织的送书、送戏、送科技、送法律“四下乡”活动要切实抓住他们最渴望的需求,防止流于形式;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农村实际,从劳动群众的角度来考虑、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而言,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一技之能,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了农业技能,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了城市环境,返乡后显得很不适应,他们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将更加强烈。对待这一群体,在加强对于他们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同时,做好当地民俗文化表演工作,做好文化下乡的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乡村公共阅览室的文化阵地作用,丰富返乡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三是中小学生。校园文化由学校组织开展,但节假日的课外生活显得比较单调,并且由于长时间的和父母分离,心理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乡村领导干部要做好返乡父母的思想工作,切实保证他们加强思想沟通,同时开展各项民间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资源,创新多元化的投资模式
农村文化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农村文化管理的不健全更使得农村的文化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因此应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纳入到财政支出预算中去,以解决农民看书、看报、看戏难等问题,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开办文化设施,兴办文化企业、组办民间剧团和组织个体电影放映队。同时,加强对文化设施、文化经费的管理和利用,保障资金切实用之于农村文化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实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篇5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说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学互动性的增强、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比如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合作性学习的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加强;比如说个性化学习的探索、有效教学的研究、同课异构的研究等等,这些新的文化因素在课堂教学上,特别是在研究课上已经体现出来了,给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气象。
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课堂文化建设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现在农村中小学普遍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可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普遍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视课外建设忽视课内建设。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文化建设是着力在课堂之外的各种校园环境,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学校的制度建设,但是我们在课堂里很少感受到学校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所以说看课外很民主、很活跃、很有生机,一旦进入课堂又是死气沉沉、教师专制、作业负担过重,课内和课外反差很大。二是目前学校领导难得有精力研究教学,更难以走进课堂来关注课堂文化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学校领导认为,他们要抓学校宏观的“大事情”还忙不过来,课堂教学是是一个微观的领域不太值得去关注;另一方面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往下的检查多如牛毛,学校迎接检查的负担非常重,这样学校领导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和精力真正研究教学,更难以走进课堂、研究课堂文化建设的问题。三是传统的质量观与由此形成的教学模式仍然在课堂教学当中占着主导地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研究课跟常态课存在着比较大的反差,在研究课上生气勃勃一片新气象,而常态课还是一切照旧。究其原因,两个障碍使然:一个是观念障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着课堂;另一个是体制障碍,也就是现在我们还不得不进入应试体制当中。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全面深入地理解课堂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课堂文化?最近我也查了相关的文献,目前专门研究课堂文化的文献不是很多,专家学者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综合专家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我认为,课堂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而且是最核心的表达形式。课堂文化跟学校文化一样,是在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或者说是理念、观念,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方式的一个总和,也就是师生的这种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一种集中体现。说到底,课堂文化就是在课堂的师生活动中所传达的所有价值观。我说的是所有的师生环境整个课堂这个体系里,它的任何一个活动、任何一言一行所传达出来的这种价值观,包括隐性的、显性的,抓住了这点就抓住了课堂文化的核心。
根据我们对课堂文化内涵的理解,课堂文化的建设,实质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氛围。从这个意义来说,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就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这就跟阳光和空气对于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样,是学生智慧、能力、人格、生长必需的环境氛围,所以我们说,教育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
2、科学把握课堂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课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核心工程,需要我们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常抓不懈。同时还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几个课堂文化建设的关键点,通过重点突破,来带动课堂文化整体推进。影响课堂文化建设的关键点主要有:首先是课堂文化建设目标的基础性。我们做基础教育的人大概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你要做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课堂文化建设不能够偏离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不能够脱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教育就是给人的一生打基础的,因此对于课堂文化建设的评价就是看是不是给学生的一生打好了基础。其次是课堂文化建设应该体现理念的人本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课堂文化建设应该把人永远是目的这个作为我们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人永远是目的。第三是课堂文化建设可从模式研究入手研究文化。文化不是空洞的,课堂文化也是,教学方式从模式包括从形式上规定了师生的课堂方式,从模式入手来研究文化是可行的,但是怎么研究呢,要对照农村学校的办学核心价值观深入到细节来研究模式,让价值观渗透到教学行为的毛细血管里面去,模式才能真正的表达文化。同时,在模式探讨当中有一种倾向也值得注意,我们探讨了一种模式就认定这是课堂教学模式园地里的万能模式,可以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所有学科教学领域里去。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为一定的价值观服务的,而任何一种模式都是有优势和弊端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给教师造成某种认识就是说这种模式是最好的,这种思维模式一旦进去了教学很快会僵化,教学的路走不下去了。
篇6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峰峰供电局在员工中倡导“尊重权利人”的新观念,注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实现“三促进”,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在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上,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成为每个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正是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来实现企业的安全增效,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来达到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强调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看,无论是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企业精神的培养、职工职业道德的养成、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等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强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峰峰供电局把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同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从改变员工的具体行为、习惯抓起,以至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并在员工中倡导战胜死亡的方法等于安全+健康,使大家确立这一新理念,在头脑中打下时时想着安全,处处为了健康,确立了安全+健康的行为观念,奠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文化本身它即是一种物质文化,又是一种行为文化,同时又是一种观念文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它的培养、塑造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保证。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首先,要不断强化“贴近”意识,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政治建设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寓意就在其中,所以我们抓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贴近员工,把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其次,要强化“渗透”意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文化建设中并一道去抓,渗透到工作的全过程,转化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之中,对企业员工思想进行不断的“加工”,切实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主体工作中发挥作用,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得益彰
篇7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增。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而“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就是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农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民的文化生活仍然很贫乏、单调,很少有娱乐、学习、求知的文化场所,只是偶尔可以看到上级宣传部门下乡的演出活动。“农家书屋”建设给农民农闲季节提供了学习、交流、求知的平台。国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让农民有书看、有休闲去处,使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如何让“农家书屋”长久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做好建设、管理、利用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建设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首先要求村镇干部提高认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选好位置、场地。针对每个村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比较适中、方便群众就近阅读的场所。场地周围要环境好,面积比较大,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前期,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考虑农家书屋今后的改造、扩建。所以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要采取因地制宜,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的形式,采取上面赠送、社会资助、帮扶单位投入、乡村补充、上级图书部门支持、书屋之间相互交换等办法,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尽可能的丰富“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现在建设的农家书屋,在不同人口的村都是一样的配置,建议在人口多的行政村鼓励那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热衷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年青人带头自主创办“农家书屋”或书店来弥补不足,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只有农家书屋合理布局、精心配置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二、规范管理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建成后,如何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摆在村委和上级文化部门面前的一件大事。我县农家书屋由村委提供场所,加强管理,文化站协助业务指导,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负责业务培训。建立了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明确专、兼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建立了《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并做到统一规范挂牌、公布开放时间、制度上墙;完善了图书分类目录及财产登记、图书借阅登记等,上级部门也多次进行检查验收。但是,为了确保书屋正常运行,真正管好农家书屋,我认为在图书管理员的配备上还需慎重。目前,各村配备的多是村干部,他们既要抓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兼顾书屋借阅,很难保证书屋的正常开放,长期下去,农民就会产生不满,书屋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建议配备专职的管理员,不断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真正把图书室管理、维护好,真正为农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有效发挥书屋作用
通过建成的农家书屋来看,真正地发挥其作用还在探索阶段,农民群众还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要农家书屋尽快发挥作用,就要加强文化宣传,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在农家书屋为农民授课,借助农家书屋的书为他们讲解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力求广大农民了解相关政策、文化精神,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农民意识到农家书屋不会流于形式,是真正服务于民的。同时,发挥村官作用,村官针对本村实际情况,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引导村民从书中寻找解决办法,这样,农民自然会认可书籍给予他们的帮助,他们就会自觉走进书屋,才会利用书屋,书屋的作用才会真正的发挥出来。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要求。为农民朋友送去丰富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活跃了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农家书屋建设缩小了城乡文化差距,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让他们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而发挥智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文化;煤矿企业
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加强安全防护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主动促进安全的有力措施[1]。为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前瞻性,必须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目标和具体工作,加快促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员工产生持久精神激励[2]。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质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构建和谐的安全人文生态圈,使得企业人、机、料、法、环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对人的思维、意识、工作态度、行为作风等,从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物的不安全状态,以达到减少事故隐患、趋吉避凶的效果,具有优化企业人、机、环安全氛围的深远意义[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安全生产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安全承诺、安全愿望、安全心态、安全氛围,及其在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标准上的反映,它是塑造人为安全形象和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的深层次因素[4]。建设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是实现目标导向、员工凝聚、管理规范等功能,必须系统性建设安全文化,保证在每个环节不发生事故,确保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1安全文化建设要素体系
根据我国首次出台的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等相关文件[5-7]的要求,借鉴国际通用的安全文化要素,以安全文化理念为核心,提取安全领导力、员工、作业、设备四个关键因素,即安全文化一级要素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建立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安全文化二级要素,从而形成完整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要素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文化形态、一级要素、二级要素。
2.2安全文化建设六大要素建设
2.2.1领导力要素建设
为了提升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技能、领导水平和影响力。“领导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即安全承诺、领导行为、评估与改进及绩效与奖惩。安全承诺综合体现了企业安全愿景和安全使命,切合企业文化特性和实际情况,反映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并含义清晰、容易理解。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领导层必须通过一致的言行向员工传达一致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传递正确的信息、表达正确的愿景。每年都应该开展安全文化评估与改进工作,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阶段性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绩效应该在个人整体绩效中占据应有的比例,并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晋升、评优时,安全绩效差者实行一票否决制;相反,同等条件下,安全绩效优异者优先晋升或评优;
2.2.2员工要素建设改进
为调节员工的心理状态,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即心理状态、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及员工保障。员工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日常行为。员工心态良好是人身安全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直接影响其作业安全及风险认知、作业行为符合性以及应急反应的有效性。通过合理的引导、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岗位安全知识和风险意识。通过正确的引导,改善广大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日常工作中,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事务,积极反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鼓励员工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2.3作业要素建设改进
作业过程是事故事件风险的主要产生原因,有效控制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对提高安全绩效,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要通过系统地方法和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和作业管理,统一作业安全要求,规范员工行为。为精简各项安全作业流程与标准,有效控制作业风险,实现作业文件和数据的动态、信息化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流程与标准、作业控制、文件与数据。安全流程与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标准及业务指导书等,它规定了安全工作的方法。这些制度、程序、标准及业务指导书必须是书面的、切实可行的,便于员工参阅的、以及定期审阅修订的。安全流程与标准代表了企业领导层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意志和要求,通过多渠道的宣贯和现场指导,让员工熟悉作业流程与标准,懂得如何执行;
2.2.4设备要素建设改进
煤矿设备是是员工的操作对象,煤矿企业各项作业的基础性硬件设施和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着安全物态文化建设。煤矿设备的完整性、符合性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各项作业安全的基本前提。为通过加强培训和引导,严格执行设备的完整性管理要求,提升生产设备的可靠性,确保“本质安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设备完整性、设备符合性、变更管理。设备的完整性是指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报废等使用寿命的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设备管理除必须严格遵守完整性管理要求外,还应根据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告,定期评审在用的设备设施,确保法规的符合性。
3结论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系统的过程,直接反映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论文在深入理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质的基础上,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素体系中得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蒋畅和,何明,赵云胜.基于控制理论的安全文化建设内涵剖析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07)11:68-70.
[2]王善文,刘功智,任智刚等.国内外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1):126-131.
[3]郑浩.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
[4]田水承,裴拙勤.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5(04):81-83.
[5]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办介绍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EB/OL].(2012-8-24)[2013-6-15].
[6]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2008
篇9
关键词:班组; 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一、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实现企业安全的强有力支撑。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组织,不仅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去完成,安全事故也多发生在班组。另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重心应放在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和谐平安的氛围。因此,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环境及条件下营造一种安全氛围,将人们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为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员工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安全知识和行为、安全思维和防护技能,不是天生固有的。企业要提升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除强化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监督外,主要靠教育、培养和文化建设,在岗位工作的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通过企业不断的安全教化,用安全文化渗透和默化心境,融合提升,优化发展而不断提高。
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既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注点,又是企业生产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企业必须强化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好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要积极营造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为班组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形成安全氛围,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引导,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人人重视,使员工自觉主动地预防工作中的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离不开班组安全文化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事故常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要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或有效形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职工的头脑中,使每位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使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就会使大家站在每个人的立场和工作岗位角度,主动发掘其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危险因素,确保班组安全生产,从而推进企业安全管理。
2. 搞好班组管理首先要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重视安全文化能极大地促进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的水平又决定着安全文化的开展是否具有成效。首先,班组管理的目标,是如何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这个系统工程,这也是营建安全文化工作目的所在。其次,优秀的班组安全文化,可以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3. 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实现
由于班组成员对岗位都很熟悉,容易对潜在隐患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有利于隐患排查和整改,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任何员工都不愿意受到伤害,都希望安全。如果把这种愿望化作一种精神财富,提倡“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零伤害挑战”,成为班组人员的共同意志,就容易得到班组成员的一致拥护,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4. 积极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危险状态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采用有效形式和工作方法,使安全管理全员参与,通过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活动的进行,让员工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使广大员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增强安全事故的控制和解决能力,提高安全事故预防能力,才能防范事故于未然。
5. 推进企业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篇10
关键词:水文化建设 意义 途径
水与人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是人与自然最直接、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水文化则是反映人和水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水文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因此水文化是最直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水文化。现代水利活动既包括人们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研究、配置、节约、管理、保护等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也包括了人们对水的认识、观赏、歌颂、宣传等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因此,水文化建设的内涵既包括各种治水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包括各种文化教育、技术、文学作品等,除此之外,公众的心理、行为、价值观念中与水有关的部分都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当前水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不足
(一)水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省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一批有勇于探索、卓有成效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在社会文化领域逐步占有了重要地位。水利发展正处在变革时期,水文化研究和建设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发挥出先进文化在水利变革中的引领作用。这门边缘学科脱颖而出,在新时期水利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二)水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从当前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实践来看,这项事业还存在着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偏重于历史水文化的研究,对现实水文化发展及水文化与水利发展的关系研究不深;二是偏重于水文化自身的研究,对水文化与整体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深;三是部分研究领域还处于自发状态,缺少理性深度和理论支撑,对现实水利发展实践的影响力偏弱。四是水文化建设的领域还偏窄,没有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水文化建设还有许多盲点。认识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当前水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的工作。
二、水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进一步加强对水文化理论内涵和实践途径的探讨。逐步找准水文化在水利事业中的地位,找准水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提高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水平,发挥出水文化在新时期应有的作用。要注重提炼水利发展中的水文化元素,总结水文化建设的经验成果,形成水文化体系。
(二)处理好水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关系。研究是建设理论支撑,也是建设的一条实践途径,但研究的目的在于建设。要紧紧围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治水思路,建设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时期水文化。特别是要加强对新时期治水思路、治水平实践的研究,下大力量挖掘其丰富的水文化矿藏,提炼出先进文化的元素。
(三)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发挥出其文化的放大功能。水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摆设,而是具有思想力、文化力的精神元素。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当前尤其是要出一批新时期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扩大水文化建设的影响。
(四)建设一支研究队伍。水文化研究的体系结构比较零散,参与水文化研究的人员在总体上还处于自发状态。要有意识地改变现状,切忌形成“内循环”和“小循环”。加大研究资源整合力度,扩大研究队伍,提高体系的聚合力。
(五)发挥出文化的化人功能。文化只有成为公众的文化才会有力量,文化传导给公众的过程是教化人、改造人的过程。要扩大水文化的研究建设领域,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不仅在水行业内部,还要培育社会的水文化素养,起到化人和育人的作用。
三、 在水利发展实践中加强水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一,水文化研究和建设要与水利发展实践相结合。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文化观念发生变革的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在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异常纷繁复杂。我们已无法以传统的水文化观念解析这种现实,更无法以传统水文化指导今天的实践。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脆弱,成为我们面临的人与水关系的窘迫局面,解决这种现实问题,不可能从历史水文化状态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水文化研究当然要关注这些现实问题,要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确立水文化的地位,延续水文化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以文化学角度,从观念形态找出思路的水文化建设人才。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掘城市水文化的内涵,打造新型水文化人才队伍。在当前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人民对水资源功能需要变化存在矛盾的条件下,城市水利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城市水利工程不仅是满足基本洪涝排除、供水保障等基本生存保障功能,还兼具城市水域景观、生态系统恢复、水环境改善等作用,也是新型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水文化形式的一种,城市水文化建设具有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底蕴、改善城市形象、促进民众爱水、节水等特殊作用,逐渐被城市水利工作重视并运用到工程建设中来,更好的为水利事业服务。加强水文化人才的素质培养,转变工作思路,转变观念。从过去“主抓建设”为主向往“建设和维护两手抓”的良性方向发展转变,引导水利行业职工在注重本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适应新时期水利工作的工作要求。
- 上一篇:企业文化宣传实施方案
- 下一篇:美学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