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防治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于林业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森林中出现病虫害后,其毁灭性不亚于火灾、水灾,同时治理过程长期且艰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穿在整个林业管理过程中,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究壤塘林区中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作用。

2森林产生病虫害的因素

2.1自然因素

壤塘林业局位于四川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境内,区域中的森林植被的分布是以乌克基为分界,在其南部是峡谷地带,主要种植着鳞皮冷杉和落叶松,在曾克寺以下的地区还出现了常绿阔叶林。而在北部森林的面积会逐渐减少,而草原的面积会逐渐增多。这样截然不同的森林环境使得不同地区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由于森林自身特殊的生长环境,害虫是能够通过自身传播和自然传播来进行大量繁殖,尽管目前大部分的森林害虫已经被消灭,但是由于害虫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抗逆性的能力也比较强,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生长状态,一旦适应新的环境就会卷土重来,并大量的繁殖。目前林区中主要发生的森林病虫害是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尤其是云杉落针病,已经造成大量云杉的死亡。

2.2人为因素

人们对森林环境的肆意破坏,不注重后期的清理,给森林害虫的生长创造了温床。尤其是在建一些人工林的时候,移植过来的树木本身就含有较多的病虫,这些病虫集中在一起出现就会发生变异,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防治策略,这样就使得森林环境进一步恶化。

3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

3.1与造林营林之间的关系

森林病虫害的出现与造林营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壤塘林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注重造林和病虫害之间的关系。这林区建设过程中,往往是进行单一树种的培育,密度也比较大,这样就容易发生病虫害。在该区中云杉中幼林出现了落针病的现象,而且随着林区的增长,这种落针病也越来越严重。在2014年整年中,林区的病虫害就发生了6.2万亩,其中云杉病害5.9万亩,而鼠害0.3万亩。

3.2与育苗采种之间的关系

在幼苗生长的各个环节,比如采穗圃、母树林建设、花期、果树管理、种苗以及土壤处理的过程中,都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只有进行全面的病虫害防治,才能够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和良苗率。在进行育苗的时候也需要培养抗病虫的品种,加强对育苗基地的检疫,这样才能够在源头上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3.3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建设林区的时候,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从造林调查、苗种选择、树种搭配以及栽培方式上进行合理的管理,需要将造林过程中的幼林期、成林期中的病虫害防治的方案都制定下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及同步验收。目前许多林区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营造了大片的纯种林,这样一旦发生病虫害就难以抑制。因此在进行林区规划设计时,就需要对树种进行搭配种植。在培养林区的时候,需要留下大型喷药设备的生产道路。

3.4与林业科技之间的关系

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时候,需要将林业科技应用进来,这样才能够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效率。森林病虫害是生物性的灾害,发生的规律也比较复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生物学特征、发展的规律以及防治的技术研究。加强对不同森林地区的森林病虫害的种类进行检测和防治,科学有序地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治。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还需要将信息化的手段应用进来,建设林业病虫害防治标准,投入资金进行重点工程科技支撑,将科技成果进行良好的转化,这对于林业精品工程的转化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5与林业技术推广之间的关系

对森林防护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在进行技术推广的时候,应该由专业林业防护人员来进行,对这些技术进行创新和实践,森林防护管理部门也应该给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支持,和技术推广部形成协作的关系。

3.6与森林防火之间的关系

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首先就是要选用那些防火树种来进行种植,进行生活防火。同时,还需要保证防火期和病虫害防止期的不重合,将防火专业队和防治专业队结合起来,加强员工培训,从而提升森林防火防病虫害的效率。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4.1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森林系统的发展,通过对森林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就能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减少森林病虫害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这就需要森林管理和规划部门能够对病虫害的防治重视起来,对病虫害清晰认识以后就能够制定正确的防治措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4.2提升防治病虫害的科技水平

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依赖防治技术和防治设备。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一般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人员一般都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从树木的变化中及时发现病虫害,然后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大。而对于防治设备,主要是指防治病虫害的新药和新器械,通过使用这些药剂和器械,就能够提升防治病虫害和消灭病虫害的效率,实现对林区病虫害防治和治理的目的。我局目前加强了化学防治的力度,主要是使用百菌清烟剂,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进行防治。

4.3完善森林病虫害预警设施的建设

通过建立起来森林病虫害预警设施,就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准确率。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能够对预警设施中的数据进行第一时间的分析判断,将病虫害的危害降低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工作人员在预警设施的配合下,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才能够有条不紊地来进行。

4.4推行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建设混交林带,这就是说要提升森林中物种的多样性,这样就能够提升森林自身的净化能力。而一般人工林中树木的种类比较单一,食物链也不复杂,因此一旦发生病虫害,树木的抵抗能力就十分有限。而混交林带的树木结构复杂,食物链也比较丰富,因此对病虫害就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建立混交林带不仅不会对土壤和树木造成影响,还会扩大人类的活动环境。

4.5进行无公害抚育技术

对病枝、枯枝来进行修剪,及时将感染了病菌的树木清除出林区,这样就能够避免其它树木的感染,目前已经对林区的落叶病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在以后林区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力度。

5结语

篇2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42-01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植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新型病虫害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部分杀虫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且未进行更换,使得部分病虫害对于该杀虫杀菌剂的抵抗性越来越强,致使一旦发生病虫害,则极易引起严重的损失[1]。在植物病虫害中所应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现对其防治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农民未能充分了解所应用农药的特点与性质,导致农民在面对植物病虫害时采取见药就用的错误做法。农民未能针对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农药,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个别农民在见识到某种农药的杀虫效果后,便习惯于对植物应用同一种农药,在发现药物效果渐渐下降后,则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病虫害对该农药产生了抗体,减低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些农民由于未能对农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农药毒性越高,防治效果越佳”的错误想法,在使用期间不遵循用药标准,乱用高毒性农药,导致植物死亡。少数农民在植物防治上,将多种农药联合应用,导致农药原本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了影响,例如乐果与石硫合剂联合应用,由于两者的酸碱值差异,使得2种农药的效用被分解,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1.2 对病虫害认识不足

现阶段,植物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特别是保护地植物,高温、高湿环境等均利于植物病虫害的发展,而农民由于对病虫害认识不足,在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区分病虫害的类型,更谈不上正确用药。

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保护环境,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但是不少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且用药缺乏合理性,既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污染了环境。

2 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站点

相关部门应及早构建病虫害预报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全面调查,正确的防治情报,给予广大农民及时的指导。此外,应加强研究病虫害的预测技术、防治技术等,总结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 组织技术培训

农民对于农药、病虫害等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如农技部门、植保部门等)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类型,组织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使农民对于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 积极宣传其他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多是应用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畜。现阶段,在植物种植中所宣传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多种,例如抗生素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虫治虫等。

(2)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措施(如间作套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中耕除草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通过此类措施可改善田园的环境,使病虫难以生存,在根本上对病虫的发展进行控制。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尽可能对物理措施善加利用,如机械捕捉害虫、性诱剂诱杀、色彩诱杀以及灯光诱杀等。

(3)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通过化学农药防治时,在应用农药时需对以下要求严格遵循[2]:一是在用药时,应结合病虫害类型而选择相应的农药,通过对症下药而预防误用农药的时间,达到防治目的;二是掌握好对植物的防治时期,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在病虫害方面的情报,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环境状况等,合理用药;三是用药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农药的剂量以及用药频率,防止病虫对农药产生抵抗性。

(4)注重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栽培措施促壮植物,将植物抗病性提高后采取喷药防护措施,防治病菌的入侵。对于已受到病虫害损害的植物,则结合其损害情况(例如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发生范围等),对植物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喷施生物药剂或化学药剂、浇灌、诱捕、人工摘、人工修剪等)进行控制[3-4]。例如:人工摘除植物中病烂部位以及虫果等;人工挖出在地下的病虫,并剪除受到损害的枝梢;人工刮清枝干表面的虫体、烂皮、蛹卵等。

(5)性信息干扰。该方法通过提取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并进行人工合成,将其施放在植物中,从而对鳞翅目害虫造成干扰,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5]。

3 参考文献

[1] 陈亮亮.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2011(1):94.

[2] 范忠赞.浅谈如何有效加强对植物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1(4):122.

[3] 胡爱军.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200,313.

篇3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无公害防治;策略

1、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分析

1.1自然因素

通常林业病虫害都具有繁衍能力强的特点,并且传播方式都是主动的,或者是依靠自然攻略能力传播,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一直以来无论采用何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始终都不可能做到根除,外加他们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大,他们自身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所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因此随着遗传特性不断变异,需要林业工作者培养出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1.2人为因素

1.2.1人工林面积的增长。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的作用。但同时,人工造林也存在生态结构单一,自我修复和防御能力较低,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的问题。

1.2.2林区管理方式存在缺陷。林区的管理不完善是病虫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林业工程没有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很多日常的防治工作没有规范具体的执行体系。森林大面积的虫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此外,林业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养护措施,忽视了对病虫害的检测和防护,通常的做法是在发生了问题之后再进行补救,不利于推进病虫害的防治进程。

1.2.3化学农药的不合理利用。我国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普遍做法是利用化学农药杀死有害物,达到林业防治的目的。但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滥用的情况,在⑺篮Τ娴耐时也消除了有利于树木生长的有益生物。并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树木容易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也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生态平衡,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1.2.4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不足。在新的的发展形势下,应该不断探究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的病虫害防治理论陈旧、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创新程度也不足,所以导致当前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实际情况相互脱离,最终造成病虫害的防治未能发挥出效果,这对当前林业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2、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应对策略

林业的无公害防治主要指通过生物技术实现防病治害、保护生态、维持系统平衡的目的,构建多样化的林区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发挥林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工作

林业病虫害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所以采用科学的方法监测预防是重要的工作,林业所属的各个地方应该加强监测工作,为了防止病虫害突况发生,应该将全面准确的掌握林业病虫害作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目标,再配合专业人员的科学技术,有效做到监测的目的。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监测能力以达到防治的要求,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地区要坚持跟踪治理,截断传播源头,有效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

2.2保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林业的发展非常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一大有效途径。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可以为森林的多种类的树木提供安全和有效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强森林中动植物的抗病害能力。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生态系统的有害物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病虫的滋生的传播速度得到有效的遏制,减少了产生病虫害的可能,为整个林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有利于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创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

无论在哪个领域创新的思想都应该是支持其长远发展所必备的,我们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时不应该只是单一的采用一种手段处理,尤其是针对我国的林业情况而言,环境具有多样性并且植物种类繁多,只是单一的应用一种防治手段不会取得较好的防治方法,甚至是在对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治方面甚至是无用的。所以防治工作必须要进行思想与方法上的创新改革。

2.4完善林区病虫害的检测和防御机制

利用完善的检测及防御机制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一旦树木的生长发生异常情况, 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记录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则需要林业管理部门重视林区的检测和预防工作,摒弃以往只有在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时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的做法。加强对林区的灾情预防,对理念的林区树木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全方位掌握林区的病虫害动态情况。制定严格高效的林区管理措施,林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条例,加强信息交流。

2.5采用科学手段进行防治

科学防治病虫害既能够保护林区树木正常生长,又不对环境产生危害。可续防治病虫害主要采取物理机械防治的做法,在我国已使用多年,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具有假死性和群居性害虫的林区,林业管理人员可以在害虫越冬、产卵和化蛹阶段,利用收集害虫虫卵、剪断病虫树枝的做法进行人工捕杀害虫,并对已经清理过的病虫枝进行抗虫保护。在一些新砍伐的树木上,害虫容易产卵繁殖。林业管理人员可利用害虫的这一特点,在林间搁置一些木段诱使害虫在新木上产卵,然后进行集中处理。在消灭了新木上的虫卵后,要及时在林间栽种抗虫性的树木,形成合理混交林,并设置障碍,阻隔害虫的传播路径。

结束语:林业病虫害对于林业资源整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有时候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方式不适用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这就要求林业工作者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兰.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271.

[2]罗德辉.探究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08:202.

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病虫害防治;应用措施

1森林资源管理的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建筑工程都给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废气、废水对土壤、水体与空气都造成了污染。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破坏植被的生长环境,这影响着林业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外来物种入侵,加重了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危害,同时加大了对病虫害的治理难度。

2提升森林资源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水平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投入和队伍

政府应对森林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一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药品、器材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为了提高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必须给予充足的保障。另外林业部门还注重对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林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学习更加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和防治方法。

2.2加强防治基础环节

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要从基础环节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例如,在栽种树苗前,对栽种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对土壤环境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观察、检测,检查是否存在病虫害,检测土壤中是否含有致病菌孢子、林业害虫的虫卵等;只有确保栽种区域没有病虫害的发生,才能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2.3实施科学的化学防治

在林间巡视中,如果发现有病虫害的发生,工作人员应记录病虫害的种类,具体查验病虫害的发生规模,再根据调查结果,合理选用更具针对性的化学药剂。在有效灭杀致病菌和害虫的基础上,控制药剂的使用量。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用药令害虫产生抗体,降低化学药剂的实际功效。

2.4引入综合防治的应用

引入林业害虫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林业害虫的规模,同时也能构建更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害虫的习性,使用光、电、热、声、微波等诱杀装置,可以有效诱杀害虫,降低病虫害的传播能力,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规模。

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并且非常需要解决。

1诱发森林病虫害的因素分析

一是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二是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三是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2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森林发生病虫害范围的扩大使防范工作变得艰难

为了增加树木数量、扩大森林面积,我国许多地方开始进行人工造林。但是,由于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树种单一的纯种树林面积的增加,使病虫害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危害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干旱、暖冬等,许多本应在冬季死亡的害虫的存活率相当高,因而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上升,又由于受到财力、技术、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2.2病虫种类增多、危害增大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灾害的病虫大概有35种,其中以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最为严重,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了木材的产量,不但给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如今,由于外来物种的传入或者其他原因,目前病虫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了50种左右,根据以往的经验,它们所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2.3具有潜在危害性,且顽固难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的白蛾、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极具危害性的病虫不断侵入我国,虽然相关部门及时对其进行了防治,将其危害性降到了最低,但是其仍然存在了很大的潜在性的危害,一旦防治不当,其造成的损失会是非常严重的。一些病虫顽固难治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我国本土的一些顽固性病虫身上,如松毛虫、黄连木尺蛾等,这类害虫经常是在局部地区连年爆发,而且往往爆发就会成灾,这也是这类病虫的特点。因此,防治这类病虫最好的办法就是时时监测,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做好防范工作,不要等到病虫害真正爆发时才被动地进行防治。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认清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使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直接的损失。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但能对森林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我国的经济损失,而且能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奠定了基础。此外,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还能起到保证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作用,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为了避免发现病虫害时危害已经过大而难以治理的现象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直以来,它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工作而存在。因此,各地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病虫害进行调查与监测,通过专人、专地、专门对象地对害虫进行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全面且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动态,从而达到区域性预报或预警,并且能及时防治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查与监测,再结合该地区树种、气候等资料,不断对森林主要病虫害的数据资料进行积累,以便以后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而运用高科技来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与预报。

3.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防治手段进行改进

第一,在不破坏当地原有树木的前提下,适当进行造林,而且造林所选用的树种既要能适应该地区的土地,又要适应该地区的树木,同时要注意混合造林,避免树林树种过于单一。此外,要加强早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在造林过程中,使人造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第二,要遵守国家的规定,少使用对环境和水源有害的农药,多使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等污染小的农药。第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等减少害虫的数量。

3.4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据统计,由于资金不足,我国大约每年有一百万亩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很好的防治,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国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应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来收取补偿金,以便于森林的防治,而森林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资金理所应当是从这部分补偿金中适当抽取的。

3.5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

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把森防检疫机构和队伍建设做为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除治与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确保森防检疫机构的稳定,充实和加强森防检疫专业技术力量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落实森防检疫站检疫人员编制,保证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防范与除治工作有人做。森防检疫站按照建设“标准站”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实验室、标本室、药械库等配套科室。多方筹集资金,争取购置一部检疫专用车。通过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各项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防范危险性病虫害的能力。

总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部分,虽然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的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防治途径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和保持生态平衡等的功能。但是,由于快速度和大面积病虫害的影响,以森林为中心的整个相关生态系统都将受到威胁,救险抢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也都将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减少病虫害对我国森林的危害,我们就要探析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防止森林病虫害。

1 森林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砍伐森林所处的罚款不足以制约人们的乱砍滥伐,加之以木材为生活来源的林区人民的砍伐和单一人工林的种植,导致我国林区种类减少、林区质量下降和林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就造成相克植物和天敌动物物种的减少甚至消亡,进而造成森林病虫害泛滥成灾的窘状。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大面积性,加之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前期防治工作力度不足,这就导致森林病虫害爆发后只能采取大量的人工和飞机来喷洒农药控制并减少灾情。但是,短时间内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聚集难度很大,这就显现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不足的窘状。

1.3 病虫害治理中过分依赖化学手段

我国在对森林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化学手段,以达到快速灭虫的目的。但是,化学农药的喷洒会造成土壤板结、森林植被破坏和其它物种灭绝的弊端,加之森林病虫抗药性的增长,利用化学手段灭虫只可取得一时效果,治标不治本。此外,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常常由一些新型虫害造成,由于应急方案的缺乏,造成虫害治理效率低下、化学手段负影响大的窘状。

1.4 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严重

生物入侵也是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的一大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加,植物入侵和动物入侵都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由于松材线虫和松针褐斑病等动植物的入侵,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病虫害泛滥成灾。同时,由于我国对生物入侵的防治条例还仅限于人类的健康和病虫害的检疫方面,缺乏明确严谨的法律条文规定,加剧了国际贸易往来中生物入侵的状况。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我国林地多样性减少、林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引发森林病虫害的窘状。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就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政府要加大乱砍滥伐的惩治力度,规范人们的砍伐行为。其次,政府要贯彻“谁开发、谁管理”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策略,防治森林病虫害。

2.2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

为提高森林病虫害治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就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的建立。首先,我们要培养一批高技术含量的检测人员;其次,我们要确立合理的检测范围甚至是精确的监测点;再次,我们要及时记录检测到的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以快速找出预防措施;最后,我们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预警中心的建设,提高森林病虫害的应对速度,找到罕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3 致力于森林生态平衡,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

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化学手段治标不治本且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保障我国森林生态的平衡,我们就要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首先,我们要引进一些有益生物,用这些有益的生物来克制有害生物;其次,我们也可以补充一些对病虫害有抵抗力的植物类型。利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致力森林生态平衡,达到治标又治本的良效。

2.4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做好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所谓的生物入侵一般是由私人带入不明情况的动植物引起的,一旦发生病虫害,由于新种类和新特点其防止难度将会非常大,例如美国白娥。为防止这一现象,我们首先就要加强海关和临检部门的监测工作,其次就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引发森林病虫害原因的分析,探究森林病虫害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促进我国林地的健康发展。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途径的有效探讨,以促进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霞.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2)

2 程淑惠.试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与有效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

篇7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现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87-02

我国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4.6%,林木面积总量还不足世界的3%,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林木蓄积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6,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加上各种其他因素的作用,必将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高速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病虫害发生率增高,发生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新的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给我国的林木资源造成了巨大危害,进而制约了我国现代林业的科学发展,严重威胁我国的整体生态安全。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现状

1.1 森林受害概况 我国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率高,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2006到2010年,每年森林病虫害致死的林木就达4 000多万株,年均病虫害发生面积

1 133.33万hm2,主要的森林病虫害多达290多种。2011年,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达到中度和重度的面积达353.33万hm2,是同期造林总面积的59%。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和危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森林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

1.2 病虫害的种类、危害方式及发展现状

1.2.1 森林病虫害的种类[1] 目前全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共有8 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先后有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红脂大小蠹、湿地松粉蚧、紫茎泽兰、松针褐斑病、椰心叶甲、薇甘菊等36种外来森林病虫害传入我国,且森林病虫害有扩大的趋势,对森林资源及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1.2.2 不同病虫害的危害

(1)细菌病害。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且以裂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目前,植物体病原细胞多数为杆状。细菌病害主要是通过植物伤口进行感染进而造成伤害。此类病菌初期为水渍状或油渍状,到后期潮湿时病部产生角脓。细菌病害主要在于预防,避免植物出现伤口,发病时可用抗生素防治。

(2)真菌病害。真菌是一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有细胞壁,真菌孢子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病部常有凸状物、粉状物、林状物等病症。林木病害大约80%是由真菌引起的。

(3)病毒病害。病毒有杆状、球状和纤维状3种形态,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个体极小。病毒主要通过昆虫(蚜虫等)、线虫、蜗类、病株与健株接触,以及嫁接等方式进行传播。由微伤口侵入后,多在韧皮部的筛管内移动,可随同寄主同化物运输,先被带至寄主根部,后向地上部分移动,随后病毒便扩展到植株,使寄主林木表现为花叶、畸形等病状。病毒病害的防治主要是严格执行种苗检疫制度,防治传毒昆虫,不用带病植株做繁殖材料,及时淘汰病株等。

(4)线虫病。线虫属于低等动物。植物中的病原线虫一般呈线形体,口腔内有一条刺状口针。植物病原线虫通过吸取植物汁液,制造机械损伤,还分泌酶和毒素进而破坏寄主生理功能,引起一系列病变。同时,植物病原线虫感染后还为真菌与细菌病菌打开门户,引起复合感染,促进或加重危害。

1.2.3 森林病虫害的发展现状 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递增,扩大迅速,对我国整体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森林病虫害总面积达1 300多万hm2,年平均递增25%,受灾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10.2%,占人工林面积的24.1%。

病虫害发生频率高,而且具顽固性和突发性。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频度非常高,大灾年份间隔周期非常短,特别是有些病虫种类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成灾。比如日本松干蚊是我国松林的一种危险性害虫,繁殖很快,危害严重,防治难度非常大。

2 森林病虫害的主要防控措施

2.1 加强林木产品的检验检疫,提高检疫技术 我国许多的森林病虫害,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境外引入的,由于这些病虫害没有天敌存在,最后导致病虫害迅速蔓延扩散。因此,应加强林木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包括林产品的交易、流通,都要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专业检验检疫,从源头上切除病虫害的传播;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林木产品经海关检疫机构检疫到达目的地后,当地的森林检验检疫部门仍要进行复检。此外,要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疫情,不断研究创新检验检疫技术,提高检疫水平。

2.2 合理、科学地进行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森林病虫害,起主导作用的是化学防治。在化学防治中,一要注意选择专用的化学农药,同时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量的农药;二要根据森林病虫特性,加强森林病虫防治专用化学农药研发,保证生产安全;三要抓住防控适期,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证以最少的投入、最少的用药,以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四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实行统一防治、统一用药、统一时间、统一技术要求,从空间和时间上保证防控效果。五要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病虫害种类及发生部位、农药类别和药械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化学农药的施用方式。

2.3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防控 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病虫害产生耐药性等生态问题,因此,开发利用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是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同时,可以利用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2.4 建立健全预警监测机制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首要的关键环节,要打破以前被动的防治救灾模式,应将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观察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并依据当地林木的种类及生长发育情况、地形气候等特点,准确推断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预测预报机制,以省、市、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作为测报单位,在重点村落和场圃建立测报点,进而形成完整的的测报网络。

2.5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意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注意发动全民预防治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全民对森林病虫的危害和防治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人人参与,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做到早预防早治理;强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职责,通过行政、经济以及法律手段,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促进林业发展,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通过加大宣传,从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提高全民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

2.6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工作开展 从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的研发创新到实施病虫害防治,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将无法对病虫害进行全面的有效控制。因此,今后需要全面增加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列入防灾减灾计划,同时构建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投入的模式,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

3 展望

当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形势严峻,且新的病虫害不断涌现,病虫害受灾面积也有逐年扩大趋势,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病虫害防治的高新技术,比如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抵抗病虫害的植物,通过性激素诱捕昆虫,等等;许多研究人员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也逐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森林病害虫的习性和规律研发出相应的技术手段,包括人工捕杀,病枝的去除和焚烧、黑光灯诱杀和高压电网灭虫器捕杀等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这些新技术具有无污染或者污染小、病虫害不会产生抗逆性等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森林病虫害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控和治理。

参考文献

[1]张德林.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2013(04):289.

[2]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2009(12):57.

[3]刘宝华.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9(06).

[4]周海喜.浅谈新时期森林病虫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吉林农业,2013(04):215-217.

[5]唐海英.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园艺,2001(09):46.

[6]高贵成.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19(8):53-55,58.

[7]耿玉杰.部分农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2010(03):61,43.

[8]党志永,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林科技,2009(01):167.

[9]胡艳霞.浅谈森林病虫害测报管理工作[J].陕西林业,2011,04.

[10]何克虎.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08).

[11]王世泽,陈驰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探索,2013(08):120.

[12]孙东辉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术分析[J].农林工程,2011(02):362.

[13]董国全,牟善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教信息,2010(10).

篇8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科学防治

要提高果树的产量与品质,必须搞好果树病虫害防治。在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时,要掌握各种不同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采取综合有效的科学防治措施,同时要注重以果树生产的整体角度与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点出发,以预防病虫害为主要目的,进行必要的防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高产、稳产、优产的效果,还可以将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降低至最小。

1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常见的误区

随着水果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果树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有些地方的果树种植面积甚至已经占土地种植总面积的1/2以上,种植水果的收入也渐渐成为果树种植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虽然种植水果的农民逐年增长,但仍有许多果农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不是很了解,盲目选择施用药剂,效果不佳。

1.1 防控观念不强

许多果农对于果树的病虫害防治观念不强,不注意观察自己种植的果树病虫害发生情况,没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导致不少果树生虫染病。等到大面积发生病虫为害时再采取防治措施为时已晚了,只能采取治疗手段。

1.2 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病虫害的发作时期会根据果树、土壤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但许多果农常常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盲目地跟随别人用药,照样学样。选药的不科学以及用药时机的不适宜导致病虫害在后期突然暴发,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药效随之降低,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与物力,而且还提高了果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危害人体健康。

1.3 用药不科学

用药不仅要选准时期,用药种类、药剂用量也要准确选取,并要采用科学的喷药技术。在喷药时,要注意喷洒得周密均匀一些,对于树叶、树枝和树干等部位也不能有所遗漏,做到最大程度地消灭病虫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果树种植密度过大,树叶量多,喷药时难以做到全面细致,有所遗漏。

2 科学防治果树病虫害的措施

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科学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果树的种植区域与种植品种组合。在生物学中,果树、病虫以及天敌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三者之间是存在一种平衡关系的。因此,在进行果园规划时,应注重合理划分果树种植区域与果树品种之间的组合,将不宜混合种植的果树分开种植,如桃树与苹果树就不宜混栽。

其次,完善果树栽培与管理措施。果树种植之后,果农要及时采取一系列的配套管理措施,使各个环节都做到密切配合,以免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

再者,果农还应将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在清理果园,剪除病虫枝,捡拾病虫果,焚烧并深埋残枝落叶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在果园中释放病虫的天敌或者使用生物农药等措施防治病虫害,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最后,要合理、科学的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适当且准确用药,充分考虑果园的受害允许范围,一旦超过该范围就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2.2 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在不同的季节中,果树病虫害会有不同的表现,应根据季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春季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季节,要在果树开花前喷洒5°Be石硫合剂,以控制腐烂病的蔓延以及红蜘蛛的越冬繁殖。同时,继续清理果园中的杂草、落叶、病虫果等,修剪病枝、残枝、死枝,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夏季高温多雨,是病虫害发生的危险期。在这一季节中,一定要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一方面要选取适合的农药,正确喷洒农药;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有效预防病菌的侵入。

在秋季防治病虫害时,要注重保护果树的树叶。喷药时可加喷0.5%的磷酸二氢钾,增强树体抗性,以保障来年果树的正常成长。

冬季,许多害虫与病原菌都处于休眠状态,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彻底进行清园,减轻来年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综上,应科学进行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根据季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对果园的管理,最终实现果园管理的高效、果品的优质与高产。

参考文献

[1]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等.桃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评价[J].果树学报.2001(1 8)

[2]北京农业大学.果树昆虫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篇9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应用

据统计,我国森林蓄积量年均递增2.25亿m3,但同时每年因病虫害减少的林木材积平均达0.17亿m3。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火灾”,实际上因其而造成的损失远超过了森林火灾,我国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相当于同期森林火灾的214倍,而且还以年均25%的速率递增。可见,林业病虫害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大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 当前林业主要病虫害及其危害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气候、地理环境差异巨大,而树木品种也有很大差别,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不尽相同,本文以广东地区一些常见病虫害及其危害为例进行说明。

1.1 虫害

1.1.1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马尾松、湿地松,广东每年繁殖3~4代。幼虫以松针叶为食,常蚕食大片松林,轻则影响树木生长,重则导致林木大量枯死,并且还招引其他害虫入侵,是南方地区重要的害虫。

1.1.2 桉树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幼虫行动时身体屈伸如拱桥,休息时身体伸出若树枝,较容易辨识。主要取食桉树叶,大量繁殖时桉树叶被吃光,对桉树危害很大。

1.1.3 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幼虫蛀害树干和主根,成虫咬食树枝和树叶。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苦楝树、柑桔等。

1.1.4 松突圆蚧属同翅目、盾蚧科,由国外传入,主要危害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等,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可造成松树枯死。

此外,竹蝗、木蠹蛾、地老虎、云南松毛虫、湿地松粉蚧、椰心叶甲、萧氏松茎象等害虫危害也很大。

1.2 病害

1.2.1 桉树青枯病,病原为青枯极毛杆菌,可存活于土壤、植株残体中,主要危害巨尾桉、尾叶桉等桉树树种。

1.2.2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是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松树寄生虫,它以天牛作为传播媒介。受到感染的松树会迅速死亡,而且治理难度较大,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

此外,叶斑病、叶枯病、根腐病等也是较为常见的林业病害。

1.3 有害植物

1.3.1 薇甘菊为菊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繁殖很快,虽初期生长缓慢,但随苗龄增长生长极为迅速,由于攀附林木并导致林木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死亡,所以对林木生长危害很大。

1.3.2 桑寄生害为寄生小灌丛,主要危害阔叶乔木、灌木的生长。

2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与主要技术手段应用

2.1 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病虫害防治是“防”与“治”的结合,故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的原则,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兼顾短期见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控制策略,树立健康森林、森林保健的生态理念。

2.2 生态防治技术

以生态学观点,森林、病虫害与天敌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它们之间协调发展时,这个生态系统就能维持平衡,不会造成病虫孽生发展。为了达到生态防治效果,就应在营林方式上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提高人工林防控病虫害的能力。并应推广混交造林技术,以母树自然繁衍方式实现天然更新。培养优良抗病树种,选择健康、抗病虫害强的树苗造林。通过封山育林措施减少人、蓄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通过加强病虫害监测、森林植物检疫和预防预报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最佳时机治理病虫害。

2.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调节有害病虫种群密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抑制、有害生物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手段有:各种生物活体,如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适宜营林方式,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而利于保护天敌的生物环境;通过生物技术选育抗虫品种;病虫害自毁技术,如雄性不育、遗传防治等;生物抗生素、生物毒素、激素等[3]。下面介绍几种生物防治方法。

松毛虫赤眼蜂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桉树尺蠖、地老虎等。在害虫产卵期放蜂,通过在害虫卵块内产卵寄生,使害虫卵无法孵化而死亡。每亩放蜂5~10万头可控制马尾松毛虫的繁殖。

管氏肿腿蜂可防治天牛类害虫,如青杨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星天牛等。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通过取食、产卵于害虫体内而起到防治作用。要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应控制放蜂期和放蜂量,时间以10时~15时较好,放蜂量为20头/株或虫蜂比1:3~6为宜。

白僵菌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一般以4龄前为宜。如菌粉用30℃水浸泡2~3h,再稀释至1~5亿孢子/mL,喷至树冠上即可。防治马尾松毛虫每亩可用菌粉0.5kg。

“以鸟治虫”是一种传统方法,对控制害虫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经济、环保、持效性的特点,因此仍是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有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20多种。它们大多数捕食害虫,对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益处。

2.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通过化学农药的生物活性来防治病虫害。农药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等。化学防治由于防效高、见效快,是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引发更严重的病虫害,因此应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对症下药、适时施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的原则。农药使用应朝着高效、低毒、安全、经济的方向发展。施药形式主要有树干注射、喷雾、热烟雾等。其中树干注射可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延长药效期,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手段。按容量分,喷雾技术分高、中、低、超低容量;按喷雾机具和动力分,喷雾技术分手动、机动、飞机和果园等方法。常规喷雾技术药剂浪费很大,药效难以充分发挥,所以静电喷雾技术、精确施药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

2.5 物理防治技术

人工捕杀,对于昆虫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种类,如果暴发成灾,可动员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捉进行防治以配合其它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可达到成本低,见效快的效果。如银杏大蚕蛾与松毛虫的幼虫与茧的人工捕杀;栗山天牛灯诱捕捉;青杨天牛的人工剪除虫瘿等都是人工捕杀的实例。

隔离法对于在一定区域内传播快,扩散蔓延迅速的害虫,为防止和限制其进一步传播蔓延,达到保护未发生地森林资源安全的的目的,可在病虫害的发生地与被保护地之间建立一定宽度和长度的无寄主隔离带,阻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由于物理防治技术无污染、效果直接又容易操作,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 结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这就决定了不可能通过短期突击方式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病虫害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森林、天敌相生相克,只有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通过检疫、监测、预防和治理等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才能使林业生产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防治工作

前言:近些年来我国林业病虫害入侵十分严重,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大有扩张之势,严重危害了我国生态平衡和国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维持我国森林生态平衡早已成为我国林业部分的首要工作。以下笔者就我国目前所面临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做粗浅的分析,提出森林病虫的防治原则与防治对策,以此进一步有效的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1.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目前我国在森林病虫的防治工作上有很多种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森林病虫还的防治工作中,如果单一的使用一种防治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达到切实有效的从根本防治的目的,还会引起一些相关联的不良生物放映。因此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目前全球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做出相关的建议和定义,既对森林病虫害选取一种防治方案时,应该森林病虫害的整体角度出发,既要考虑到如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又要尽量避免治理方法所带来的副作用,做到生态的有机协调发展,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因此,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中,要将病虫害的治理作为一个系统的控制工程,从自然的生态学观点出发,立足于整个森林生产、栽培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有效的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是自然防治与人工防治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主管意识上提高人们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意思,大力推行加强自然生态防御能力。

2.对森林病虫害施行综合治理的战略角度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对森林病虫害施行综合治理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森林、病虫、天敌三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当他们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中时,他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重要生态链关系,构成了一个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系统。因此,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其实际就是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有针对性的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的过程,为植物以及病虫害天敌,创造一个可生活环境,从而降低活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滋生。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

针对森林生态链此消彼长、相互依存的运动规律,针对不同情况的病虫害应该采用不同的手段。在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阶段主要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考虑生态系统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使用病虫天敌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制剂喷洒等有效手段和方法,相互辅佐,以此达到最大的防治效果,既控制了病虫危害,有保护了人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

保护环境既是促进生态协调、稳定、平衡发展。因此,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控制,配合使用化学生态制剂,保证森林、病虫、天敌三者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科学的使用各种控制手段,以此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森林自控能力。

3.对森林病虫害施行综合治理的战略措施

做好城市森林种植规划策略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应该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在城市森林植物栽植中,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绿化、美化,还应该注意解决长远的病虫害治理工作。特别是针对本地区频发出现的病虫害种类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植物栽植过程中减少其喜食的植物,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性强的植物,以此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严格控制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与国外贸易日益频繁,以至于带来许多外来病虫害生物入侵我国林业。而这些外来病虫害由于缺乏有效的天敌,生长繁殖迅猛,给我国林业资源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尤其是在我国天津、辽宁、河北等地方出现的美国白蛾事件,对我区林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威胁。因此,对外来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我国各有关部门,如海关、森检、商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同时,我国林业相关部门也应该坚持有计划的定期疫情普法,开展专项外来病虫害调查工作,做到及时上报送检,以此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滋生。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是有效治理、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因此,往往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其危机程度与植物的生长势头有很大的联系。在植物生长势头差时,及时进行施肥、松土、锄草、浇水等养护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植物的生长趋势。同时,解决植物季节变换,进行秋冬季修剪,出去染病纸条,不仅可以给植物以充足的养分,增强森林植物的通风、透光,强化森林植物的生长趋势,还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以此自然调节手段,做到森林病虫防治工作,保护生态平衡。3.4 保护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制剂

在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中,合理的引进病虫害天敌并为病虫害天敌营造有利的生存空间,与使用农药制剂相比,具有环境污染小,控制效果持久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是,应该尽量从生态链相互控制、相互制约的角度保护病虫害天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维护我国森林生态平衡,保证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环节,早已成为我国相关林业部门的首要工作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迅速,森林病虫害日益频发,严重遏制了我国林业建设。加强我国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提高病虫害方式手段,切实有效的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