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

篇1

关键词:高校 科研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59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基地,是将理论应用到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了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规模,但是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各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目前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高校科研实验室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的科研实验室类型十分的多,功能强大,设备精良,承担着各种科研任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科研实验室中拥有大量的贵重的精密仪器,各种化学药品,压缩气体钢瓶,多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有的实验是要在高转速、高电压、辐射、微波、强磁、正空、高压、高温、超低温等条件下进行的,同时科研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十分复杂。近年来,高校科研实验室不断扩建和兴建,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实验仪器和设施的增多、实验项目的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增长、实验室使用率增高、实验危险药品的增加、放射性物质的存放、三废物质的处理等都增加了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度。

2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2.1 常见的安全事故

第一,爆炸事故。爆炸事故的发生多出现在易燃、易爆、高压容器的实验室,造成爆炸事故的原因有:易燃易爆物品外泄,遇到火花,发生爆炸;实验设备老化或者有缺陷,没有定期检查,进行维修;实验过程中违规操作等。

第二,火灾事故。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有:电器操作失误;供电线路老化,短路;易燃物接触到火花;没有关闭电源,长时间通电,温度过高等。

第三,机电伤人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冲击运动的机械或高速旋转设备的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不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实验,实验中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等容易出现伤人事故。

第四,中毒事故。这类事故经常在有化学药品、有毒物质的实验室发生。实验室排风、排气不畅通,有毒气体排不出去;管理不当,有毒物质外漏;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等出现中毒事故。

2.2 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一,实验室三废处理方面。高校科研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的师生、科研人员乱倒废液、废渣的现象经常出现,实验室中的排放物有很多是由剧毒的污染物、酸碱化合物组成,例如化学中的一些重金属盐类,重铬酸钾中的铬、硝酸铅中的铅、氯化汞中的汞等,这些排放出来的医疗的、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三废集中存放,定期清理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第二,软件方面。安全制度不严,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差;部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重科研和教学,轻安全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环保意识淡薄。

第三,硬件方面。实验室面积小,安全通道被占用;环保设施不符合要求;消防设备配备不足,甚至过期;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实验室年久失修,设备陈旧,线路老化,防火能力低,存在火灾隐患。

3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安全、环保教育

教师要重视安全、环保方面的工作,对实验室中使用的气、水、电、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要熟悉,对实验中能接触到的化学药品、化学试剂,降解其对人和环境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污染。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安全、环保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其进入实验室前就要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环保意识,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演练,请专业人员讲解消防知识、灭火常识和各类灭火器的应用场合和使用方法,提高应急处理、自救互救的能力。

3.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各大高校建立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要求将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张贴在墙上显著的位置,提醒师生要严格遵守制度。科研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明确责任,设置专门的人员轮流进行巡查,确保实验室不出现安全事故。

3.3 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努力建立责任心强、思想意识敏捷、专业能力高的安全管理团队,可开展事故案例分析、技能训练、安全器材讲解、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加大化学试剂管理及三废处理力度

化学试剂有着腐蚀性、毒性、危险性等特点,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对其管理与保存。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化学试剂的购置、使用、储存和管理中要充分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特点,进行分类放置,剧毒、放射性物质指定专门地点存放。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一般要进行分类收集、存放,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但是,由于实验室的三废,一般情况下是集中存放,定期清运,这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事故,所以,要配置专门人员对其进行严加管理。

4 结语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基地,是将理论应用到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安全关系着校园师生的生命安全,对环境污染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部门要重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谷淑波,贺明荣,樊广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实验室科学,2013,(3).

[2]杨佩青,陈敬德,温光浩.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篇2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员

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摇篮,是学生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1 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 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的内容之一,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场所,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黄瑞生,唐玉英.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8,2:23.

篇3

【关键词】科学管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指的是由数量众多的计算机组成一定规模的网络集群,形成局域网络。从而构成多媒体网络实验室。通常需要占地面积比较广大的空间作为实验场所,这就对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以求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安排。作为高校信息化局域网络的一部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对于日常的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目前,高校普遍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的黑板教学向着更为直观深刻的电化教学过渡。此外,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可以依托强大的网络实验室教学环境进行各种实践活动,进行上机实验。比如高校各专业现在都建立了仿真模拟系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是延伸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力。加强了实践,实战能力。而且,目前高校的部分考试内容也要进行上机考核,测验。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计算机实验室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并有效的利用计算机实验室,使其更好的适应教学活动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

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发展的日新月异,相关软硬件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的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对于高校的学生还是管理实验室的教辅人员,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再学习,实时更新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加知识含金量。因为计算机技术是对实践操作要求很高的,除了对于相关理论的学习之外,必须增加上机实践时间,经常进行实验操作,已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教学设备,以求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提高竞争力。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二、健全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为保证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与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规范操作流程,对违反实验室纪律的行为进行约束,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实行。

首先,建立相应的登记制度,对于使用实验室的教师或是其它人进行实名登记,从使用人员,到上课时间,到实验室设备钥匙的借取,都要详细登记,以便实时跟踪信息,然后,针对实验室内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制定相关操作指南,放置在实验室教学区的醒目的位置,以方便教师查看。最后,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点就是制定详细的实验室使用规则及其相关条例,建立相应的硬性制度。对于实验室的使用者,如果违反相关条例,如:违规操作设备导致设备损坏或是硬性破坏设备、对于设备钥匙没有及时归还的情况,进行严肃的处理。

三、对使用实验室的教师进行培训

由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构成设备为计算机,投影仪及其相关电教仪器。对于如何正确操作和使用它们,以及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相关的任课教师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他们往往比较随意的对待处理。最为常见的就是经常使用复位键和重启键,久而久之造成电脑内系统软件文件丢失,最后瘫痪无法正常工作。又或者是对于电脑有时候的延时反映造成的迟钝现象、不懂如何操作系统控制台以至于投影仪设备无法通过控制台正常关闭的现象直接关闭电闸,这样做的后果是往往是很严重的,极大的损害了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高校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多媒体电教设备室十分必要的。对此,有两点建议,首先,需要让相关任课教师懂得维护和了解计算机实验室内电教设备操作流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实验室对于他们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相关科研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在今后日常的使用中努力保护好教学资源。其次,对于教师(包括外聘教师)进行相关操作培训,每学期开始前,有高校的教辅人员对任课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并详细介绍相关操作流程。

四、对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时进行维护与管理。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因为其设备众多,实验室构造特殊,所以对其日常的维护,包括日常保洁,安全,和计算机设备软硬件的检查维修也是相关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是保洁方面的工作,由于实验室内部地面是由众多的有特殊工艺的防静电地板组成。地板下面是各种线路,如电线网络线路星罗棋布的交织在一起。通常它们在最终连接在实验室总电闸和网络交换机上。地板上还有数量众多的电脑桌和计算机。通常实验室为了维持室内温度,使设备工作正常,还会放置大功率立式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常的保洁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进入实验室时应自带拖鞋,严禁穿鞋直接进入。否则地板很难清理。其次,由于实验器材的特殊性,必须在每次使用后,对实验室内的设备和地面进行保洁工作,这样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室内灰尘,以确保设备使用畅通无阻。降低故障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五、结语

篇4

(一)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能够支持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室环境,特别是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它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探究设备和工具,创设一个面对真实事物进行探究的环境,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精神。现在全国很多大学开设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但各个高校对于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一些学校基本上还是把重心放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上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上的能力训练。

现代教育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而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是提高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策略,所以在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强化科学课的实践性课程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各个学校搭建小学科学实践平台,使其成为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特色。

全国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学环节一直比较薄弱,特别是地方院校,国家的投入严重不足,原有的器材和设备老化,无法与新教材成功接轨,硬件的进一步升级和更新存在很大弊端。一方面,随着科学教材的不断修订和更新,以及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充实和更正,探究实验室的仪器也应该随之加以补充和升级;而另一方面,学校有限的资金并不足以保证硬件设备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容易产生硬件的滞后性。因此,如何与时俱进,与教材同步发展,与新课程共成长,是一个大问题。

铜仁学院从2013年开始着手规划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年努力,通过科学活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仪器室、生物园地、培养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由基础到综合再到研究探索、逐?拥萁?的科学素养培养方式,逐步深化基本实验的理论和技术,初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内容繁杂,涉及到多个学科,一些教师会选择一部分实验学生自主动手进行,一部分实验进行教师演示实验,形成减少麻烦,能少做就少做的习惯。这些细小的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实验难以系统开展、顺利进行。对于现今的数字化探究实验室而言,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发挥其在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造成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管理者缺乏成本意识,管理措施繁琐,致使效益不高。

高校的小学科学实验室普遍缺少专业的实验管理老师,即使有,其职业观念也相对落后,服务意识不强,责任意识较差,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科学实验基本都是任课教师自行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一些专业的实验仪器使用也不是很恰当。对科学实验的不重视,没有专业的负责小学科学实验室的教师,没有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进行指导的专业教师,这些都是现今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二、高校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明确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把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科学素质培养和教育理论教学放在等同的地位,改革课程体制,根据新时代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性、探究性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分层次的实验,让学生参与设计性、科研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实验平台向科研延伸和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带动学科教育达到新的水平。

(二)大力争取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

国家政府应加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鼓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教育基金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科学素养和前沿的教育思想,无地施展,一切也成了纸上谈兵,无法将抱负理想付诸实践。铜仁学院系学探究实验室项目的建设就是争取到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从而达成了初步建设目标。

(三)加强师资建设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探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保证。铜仁学院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选择具有良好师德、专业素养和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探究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并且建立合理的培训和教研机制,对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的进行长期培训。只有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员有了系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实验室的设置才更加合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才会提高。这样,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推广,学生才能掌握系统的实验技能技巧。

(四)建设实验室辅助管理队伍

实验室的管理,除了老师的参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但能使他们熟悉实验仪器的性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负责任的品质和爱惜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教师可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参与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由于学生参与辅助管理,减轻教师的压力,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做到管理规范,仪器整齐,使用率高,实验效果好。实验室还可将学生们课外制作的标本、模型布置成科学展厅,开展科普活动,供观摩学习,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基地。

三、高校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实验教学,必须有场所、设备、仪器等装备条件作保障,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铜仁学院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分管副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科学教师都参与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环环相扣,使得每个环节都有章法可循,切实把教育理念融进小学师资培养过程中,将科学实验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及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分管副院长负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划、实验教学人员配备、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系主任负责对教研室、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实验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二)落实科学教师的权利与职责,建立评估制度

合理安排科学教师的工作量,将实验仪器管理、科技辅导、探究实验室管理计入课时量。同时制定实验仪器管理、探究实验室开放、管理等制度,明确科学教师职责,同时建立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估制度。

篇5

摘要:近年来,国家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大对科研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贯穿了高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合理利用科研经费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主要从协调视角谈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协调视角;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科研经费管理是指科学的组织科学研发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协调处理财务关系,使科研经费得到高效的利用。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较广,既有教育主管部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的拨款,又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技术支持、技术协作、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开发等科技创收。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科研经费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高校科技主管部门的关注焦点。

一、基于协调视角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协调理论就是指对系统中的相互依赖性的管理。协调理论是整合我国高校财务和科研管理等一系列的系统资源,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职能管理的有效途径,且利用协调理论可以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网络化和信息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的指导。因为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履行科研项目管理职能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团体或者是相关机构;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后勤服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审计处等其他相关部门。这些管理要素之间本身也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分工,同时它们的关系也是一种协调与沟通机制中相互合作和依赖的有机合作体。因此,科研经费管理是一种涉及了很多不同利益的职能主体,这与协调理论所涉及的关系性质相符,所以基于协调视角研究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很有必要。

二、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可操作性不强

不少科研人员为了让项目尽快的立项,因此不顾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科研预算费用仅仅是凭借经验估计,导致预算的结果失真。有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的时候并不与财务部门协商,而财务部门也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以至于科研预算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可操作性不强。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主要实行的是“课题组负责制”,以至于不少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由自己争取来的,所以也应该由自己支配,在使用科研经费的时候随意支配,不合理消费太多。另外对科研经费的挪用现象也比较普遍,科研经费与学校其他的事业消费混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对一些科研固定资产的配置存在严重的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很多高校对科研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对科技设备的使用信息没有及时的反馈,而且也缺乏对科研资产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工作,以至于造成大量固定资产的流失。这些不合理的经费利用现象使科研经费得不到高效的使用。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很多高校科研项目已经结题了,但是财务上仍有很多余额没有结清,导致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长期的挂账。虽然有些高校制定了财务结账制度,但是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导致科研经费得不到合理的使用。

三、基于协调视角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课题负责人三个主体间的目标相互脱节

高校科研活动管理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其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如申报、立项、结题验收以及成果鉴定等,除此之外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对科研费用予以控制。但事实上,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只重视项目的级别以及相应的科研经费的到帐情况;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预算以及会计核算,有时只是负责简单的收支核算,与科研活动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没有很大的联系。由于这两个主要的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以至于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严重脱节,科研经费疏于监管,科研费用完全由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来支配,科研经费管理死板、苛刻、缺乏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2.没有形成合理的经费管理方式

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没有形成独立的成本核算管理方式。不少高校的财务部只是核算由科研课题组直接使用的费用,而对于一些科研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共享的费用并没有科学的分摊到相应的科研项目中去。所以目前很多高校的经费管理方式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

3.多数高校使用的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

多数高校使用的是事业会计制度,这种财务核算方式不能准确的核算出科研项目成本。并且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经费核算的管理上,财务部门只是核算每一笔科研费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但是对科研项目各方面所消耗的资源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水电费等费用既没有算在科研经费中,也没有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折算。并且由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完全由项目负责人掌握,当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项目时,就会出现交叉使用,以至于对科研费用的使用具体情况掌握不明确。

四、基于协调视角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对于整个科研经费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预算的编制应该本着勤俭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使用科研经费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预算执行。科研管理部门要跟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对科研经费中的人员经费、管理经费和业务招待费用的开支要严格控制,确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比例,严格禁止开假发票和换发票,禁止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生活开支和家庭消费开支。还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核算制度,对于在科研经费上的劳务费、测试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费、差旅会议费等各方面的支出都要注意详细计入科研成本中;对于用于科研项目的日常水电费、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等,要根据高校的成本分析法,准确的分摊到相应的项目中去。尤其是要严格根据科研项目的支出设定明细科目和总账科目,让学校的财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使科研经费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

2.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协作

各部门间要加强交流协作,同时要注意明确其各自的管理职责,相互监督,加强合作,共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核查。财务处要主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包括协助编制预算、收支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及时清理结题经费,和项目组共同开展项目的预算、执行和决策工作。社科处和科技处要负责好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还要严格审批对外转播或支付科研经费;审计处要进行定期的抽查,详细审计科研经费的结项决算和年度决算,发现和纠正问题;项目负责人要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与决算,还要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的预算支配科研经费,并及时办理项目结题,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承担一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3.合理配置科研设备

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设备处等相关的单位要对固定资产的可用率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和分析,为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防止重复配置或固定资产的流失。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科研设备进行清查,对于已经结题的项目资产要合理调配,以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4.制定合理的结余经费使用政策

对于已经结题的项目,要明确的规定该课题结题结账的时间以及相应的结余经费的用途。财务部门、科技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督促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结账,不能长期挂账。当然如果有特殊的情况不能及时的结题结账,要办理相应的延期手续,没有及时结账的,高校可以收回结余经费,用来加强人才的培养、科研设备的维修以及其他科研项目的预研和启动。

5.强化科研经费数据共享

要建立相关的监管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台,将科研经费的相关信息公布在网络平台上,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例如项目的经费拨快和预算情况、项目的结余情况、用款进度等。通过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不仅能够让各个部门及时了解项目经费的动态情况,也能够加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提高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项目的开展不仅仅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还影响到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科技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科研经费是高校进行科研活动的支出费用,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的帮助科技事业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只有各部门加强交流协作,促进信息及时有效的反映到各个部门,才能使科研经费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促进科研活动稳定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常笑霓,王心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杨得前,严广乐,唐敏.财政投入科研经费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J].科学学研究,2006年01期.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关键词: 实践教学管理;管理现状;重要性;教学措施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management status;importance;teach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68-02

0 引言

高校实践教学是高校的一项基本活动,这项活动是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知识,实施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通常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参观、调查等形式,这些教学形式直接与生产和生活相联系,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和实践性,是对高校理论教学的良好补充和延展,能够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平台。

1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专业都会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但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仍然是不够完美的,因为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效果仍然不够明显,甚至没有一点作用,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2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之上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不是能力的培养。高校的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教学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导致实践教学经费少,实践教学材料的落后,实践基地不能满足要求,同时还表现在一些大学的实践课只是一个附属课程,设置实践课的目的不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

1.3 实践教学的师资力度不够 实践教学中,虽然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但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也能发挥到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高校中一些教授实践课程的老师往往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模式单一,重视程度不够,整体队伍结构不合理等诸多的问题。同时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也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2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2.1 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将课程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系统的对高校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不仅依靠自己的主动性,更多的是靠学校的规划与组织,同时,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课程专业特点来安排的。虽然是对高校教学活动的管理,但实际上是一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以后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实践经验。

2.2 可以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主体,从大学生各项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来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以外的技能,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从而为众多企业提供了真正高质量的人才。

2.3 可以推动高校特色化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正沿着国际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发展,但许多大学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无论从专业课程还是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上来看,这些高校都无法体现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这种窘迫的境况下,高校开展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将会是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模式,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可以很好的彰显高校自身独特的文化,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一批批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

3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措施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成功实施与顺利开展不仅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符合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学科形成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全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1 增强对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 建议通过明确责任、加大检查等形式,明确高校领导在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职责,让高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充分明确学校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责任,并建议对校领导实施“问责制”,比如可以从实践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方面对学校领导进行考核与问责。

3.2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要想保障实践教学管理在高校内顺利开展,就要强化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为了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效果,高校实践基地应实行实践教学责任机制,指定具体负责人,负责提升学生的科研能来和实践能力,以确保实践基地的建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实施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既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要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的参与性。另外还要实施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考核体系,从更深的层面上提升高校整体对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

3.3 转变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强管理和引导,积极改变目前高校存在的关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促进讨论教学,研究学习,实践教学与其它教学结合的新形式,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术观点交流活动,及时跟踪新的学科领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尽快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营造改革与创新的浓厚氛围,引领学生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规划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实验促进实践教学,将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解决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用人需求的问题,从而将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相结合。

3.4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确保实践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重要保证,其中尤其是实验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校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保证,因而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和提供各种有利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开展研究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和能力提高的机会,不断促进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使他们尽快培养实践教学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78(4):90-99.

篇7

1 科研工作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学院对科研定位不够明确。

1.1.1科研知识贫乏,科研能力偏低。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不懂科学研究方法。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经验,但遇到科研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选择课题、搜集资料、整理素材、撰写开题与结题报告;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和可行性实验报告。

1.1.2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认识不足,“教与研”结合不紧。很多时间和很多场合只是在提“产学研结合”时顺便提一下,但对于“研”有什么作用、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定位等问题却十分模糊;有的干脆只提“产学结合”而没有“研”,似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可有可无。科研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许多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意识不到科研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导致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无积极性。

1.1.3教师对科研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科研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很多教师没把“科研”与“就业”、“人的素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与高职院校关系不大。

1.2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较低。

1.2.1年轻教师居多,实践技能不熟练。职称层次低是制约教师总体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学历层次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据有关资料,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34周岁以下的教师所占比例均超过78%,教师队伍的科研素质整体不高。这些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对高职院校科研力量的形成确实产生了影响。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副高职称比例不足22%,难以起学科“领头羊”作用。

1.2.2重学术,轻技术应用开发。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少,学术氛围差,真正有兴趣、有能力搞科研的领导、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能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科研工作存在着“功利”的倾向,一些教师科研目的在于职称评定和成果奖励,一味追求写几篇论文,有的教师的科研热情具有极大的功利色彩,因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也就是说科研工作在“功利”思想引导下,呈现一种短期推动效应。从高职院校面对的现实看为评职称而搞科研,一旦职称问题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宣告结束了。

1.2.3科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特别是专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没有充裕的时间搞科研工作。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而教学硬件如教学所需的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课时严重超标成为普遍现象。外聘教师居多,有的高职院校的系部只有几个专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法抽空搞科研。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获得科研信息。

1.2.4教育应用研究型科研少,科研项目只停留在肤浅的教学方法上、研究方法陈旧。

(1)传统教育方法多,实用性研究型少。在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立项中不难发现,科研立项课题大部分为教育科研,很少有科学研究课题,即使有也是较为肤浅的教学中所涉猎的知识内容,即便有创新形式但内容缺少创新,专家一眼就能看穿是没有太大价值的课题。

(2)科研手法陈旧,内容缺乏新意。部分高职院校科研课题85%为教育科研课题,为应付评估盲目立项,出现一种“立项热、研究冷、结题空”或“重立项、轻结题”的高职科研现象,立项后很多教师就松了口气,以为完成任务,或结项草率。

鉴于上述现象,各级各部门在近年内出台高职院校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高职科研工作。2006年教育部16号文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于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论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入制度。对高职科研工作应以科学、可持续性管理。

2树立科学发展观,确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思路

应瞄准教学研究;立足于高职教育教学这个层面;必须坚持与企业结合为生产服务。

2.1立足于应用研究。

作为高职院校,其科研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层面,而且科研的主攻方向不应该放在理论研究上,而应该放在应用研究上,其主要精力应该去研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这样一些问题上。

2.2瞄准教学研究这个目标。

高职教育在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教学中的问题(课题)便凸显出来,如生源的多样性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等等问题都迎面而来,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课题,亟待研究,急需解决。但研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问题甚至是关键性的。

2.3坚持与企业结合,为生产服务。

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院校,教师中还是有一批具有技术开发潜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专家,他们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同时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要鼓励他们大胆走出去,深入生产现场,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中的一些急需解决,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必需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的研究内容,确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应将研究重点定位在高职教育教学层面,瞄准高职教学改革这一目标,坚持应用技术研究这个方向。

3科学发展观下的科研管理工作的拓展

3.1明确高职院校科研的作用。

3.1.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科研和教学是“源”和“流”的关系,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队伍水平,通过科研教师将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不从事科学研究、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教师就难以激活教学,就难以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这样的教师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很难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不了解自己所在学科的前沿动态,不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可以说,一个不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同样,科研工作搞好了,学校活力就会增强,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将明显提高。科研工作成功与否,会使原本实力、水平相当的学校不断拉开差距。一所学校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同科研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开展科研工作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打造品牌。

3.1.2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既有较丰实的知识,又掌握较先进的技术。要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就必须要求教师同生产第一线保持密切联系,要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教师通过科研活动,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的物质待遇。事实上,有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没有科研的支撑是难以办到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具备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现场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的高职院校通过设立校内科技园,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提高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新意识逐年高涨,每年举行全校性一次届技能节,学生创新项目逐年增加,2008年全校学生技能立项共32项,学生展示自己发明创造的各项产品。

3.1.3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几年的实践中不少学校已经尝到了甜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近一、二年的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该院在省部级立项的课题有近14项,如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该院有4项立项,都是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到课程改革、专业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等方面。这些研究本身就是从教育教学中来的,其研究过程及成果又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与此同时,通过研究还锻炼了教师队伍。2008年该校把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已见成效。2008年该校以校级课题立项为切入点,深化校内教研科研工作。针对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在立项评审中,向特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重点项目倾斜,本年度实现校级课题立项达75项,其中教研立项26项,科研立项17项,学生创新项目32项。2008年在省市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160多篇,比2007年翻了一番,2008年科研项目立项比2007年增加了200%。在2008年第四届学校技能节中展示12个项目的内容。该校参加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的第四届全国技能大赛中,三名得三等奖,七名得鼓励奖,两名教师被教育部评为先进个人。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院取得省部级纵向、横向项目14项,获得研究经费十多万元,学院配套经费11.85万元。

3.1.4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培养一线岗位急需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在这个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产―学―研”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机结合,校企之间如何才能构建一种新型的关系,学校应该如何适应变化的形势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课题。“产―学―研”,由教育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快速转型。在科研管理奖励制度上,加大技术应用性课题的奖励力度,不仅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寻找技术应用性课题,而且能以企业兼职教师为纽带将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校来。科研项目在学校先立项,成功以后,再向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达到校企双赢。“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促进科研工作开展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是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不仅能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地。教师可以从事与专业岗位相关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交叉技术复合应用研究,达到培养队伍和增强内力的目的。这样可以将学校投入的科研经费转变成学校实训基地的资源,又能满足教学实训和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型骨干教师,做好“学”与“研”的对接,使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促进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践表明,开展科研工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500强的迅达电梯合作进入蜜月阶段,实行校企新模式,电梯专业毕业生经过严格训练后,100%持证就业上岗。

3.2树科研品牌,强制度管理,提高院校竞争力。

3.2.1科研课题专业教研室负责制。

高职院校的教研室应对所属科研项目进行有机管理,教研室负责人对课题技术带头人及项目研究进行监督,主要考核他们对本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工艺开发能力。通过他们培养骨干教师(科研成员)进行专业应用性技术研发,形成一支“产学研做”一体化的教师队伍,以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3.2.2科研纳入教学常规工作量,科研工作数字化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量化管理,每个课题组结项后算入项目负责人的课时工作量,也归当年度的教学工作量,这不仅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而且也激励了教师从事知识应用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研究;培养了教师实用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技术应用开发水平和业务能力。依据科研水平高低、经费多少,折合成科研工作量,这样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和考核教师。

3.2.3科研工作鼓励走出去,走纵横向联合的科研道路。

首先是拓宽立项渠道,机制约束,管理从严。约束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对科研行为的规范,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都必须进行约束,否则,将给科研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从每所学校对于课题立项、管理等文件中都可以看到一些约束条件、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就是约束的一种体现。如有的学校的管理文件中规定:凡列入学院科研计划的课题,实行课题组长(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组长对课题负全部责任。又如:有的学校规定实行科研项目进行汇报制度,无论是纵向和横向课题每半年必须填写《课题载录表》、《科研进度检查汇报表》,报到科研处,然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向学院领导汇报,纵向课题还要向上级有关机构汇报。对纵向课题无故逾期或延期后仍不能完成研究工作的,逾期满三个月后,即视为自动撤销该项目,科研处启动撤销手续,停止拨付课题经费。这些措施无疑都是"约束"科研行为的一些具体措施。然而制定约束机制也必须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管,引导其正常发展,但不能管得太死。

3.2.4建立评价机制和评估体系。

一是评价制度,一是评价机构。评价制度是基础,它首先提供评价标准、方式、步骤等操作方面的要求,如对成果的等级、论文的档次的规定,对一项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评价,对一项成果的价值、应用性的评价等。评价机构主要指它的人员构成、它的工作方式、它的自身素质等的总和。它的整体实力将直接影响它的评价水平和评价的“深度”和“效度”,从而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这种机构,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学术组织,其中的人员应该是学术带头人,应该由教授、副教授领衔,它必须拥有独立工作的权利,同时又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也就是说它的责、权、利应该十分明晰。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学术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审议学院教学科研发展规划,审议学院的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议学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决策,受院长委托对涉及重要学术问题的其他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负责评定学院的教研成果,审议教研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监督项目的实施;评审、推荐各类纵向教研科研项目的申报,审议重要的教研科研横向协作项目,评审、推荐各级各类教研科研成果,负责对高级职称申报者进行评议、推荐;推荐各种学术荣誉人选。学术委员会对学院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5科研工作鼓励走出去,走纵横向联合的科研道路。

篇8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作用分析

高校是培养国家尖端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国家进行各项基础性研究的基地,是先进的科研成果诞生的摇篮。国家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大胆地通过对各项体制制度改革促进科研创新,致力于将高校发展成高科研水平的研究所,比如“2011计划”[1]。高校内部各科研管理部门主要是根据学校发展的概况制订一系列发展规划,他们的工作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校的科研水平。

一、协同创新机制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现状

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壁垒,完善协同管理体制,而科研管理则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建成具有高校专业特色的科研机制。尽管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搞创新,可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资源获取途径、科研成果的转化、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以下针对主要问题做详细分析。

二、现行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1.校内部的科研管理组织缺乏统一性,造成科研信息资源浪费。各层级组织都只是单一的上令下行的直线模式,缺乏对整体的全方位的管理与监督,上级的命令只是直接下达,没有经过整理补充。在高校中,科研管理模式大多是垂直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任务分配明确,但容易使不同的学科部门之间形成壁垒[2],影响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发挥,甚至阻碍科学创新的发展。2.高校针对有关科研的管理人员综合能力评估机制不健全。目前,各高校对科研成果及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大多以论文形式进行,严重阻碍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发展。将论文同教师的科研项目申请挂钩,会使高校教师盲目地侧重论文的撰写而非科研成果能否运用于实际,这对于那些具有生产性的研究是致命的误区。3.高校内部各层级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影响科研成果的完善效率。各部门之间的学术壁垒会影响科研成员的信息交流,减慢科研成果的研发进度。各高校的研究需要和外界的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3],而各方面的工作大都是在校内开展,因此,校外组织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对科研工作的了解滞后,科研管理部门处理不好校内与校外组织的关系,严重影响科研成果的完善效率。

三、高校科研部实施协同创新机制下的管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1.协同创新高校的科研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科研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信息利用率。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各管理层级存在壁垒,部门间的沟通受阻,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因此,对高校内部的信息资源要统一管理,减少浪费,确保每一个部门都获取足够的人、物、财等资源。2.健全科研评估机制,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奖罚制度。目前科研的评估机制大多以论文的数量为标准,不能真正评价出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因此必须改善科研评估体系。首先根据科研项目的类型对其科研成果进行差别评价,比如对于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应以能否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及效益的大小作为考核依据,而对于长期、重要的项目,可根据研究的进度进行分期考核。3.变更创新交流平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如今高校的科研项目是和校外企业联合进行的,成果的转化率低是科研工作的常见问题。科研部门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连接纽带,创新二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定期沟通,形成安全、稳定的信息来源渠道,能极大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4],同时能使社会了解高校内部的科研实力,实现高校的科研工程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协同创新不仅在高校的科研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是促进国家科技文化创新及经济技术创新的重大措施。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在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更注重协同创新机制的运用,对科研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学校本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争创世界高科研水平的高校。

参考文献:

[1]朱虹凌.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29-31.

[2]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杨登才,石照耀,韩宇,熊可慧.协同创新机制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10:31-33.

篇9

关键词:科研管理;MVC;SSH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485-03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bu constructing SSH framework based on MVC mode and in combination of using other technologies such as Ajax. The system can review the teach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such as research papers, monographs, patents, software, etc. and completes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Key words: research management; MVC; SSH

高校科研工作作为高等院校除人才培养之外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各行业关键技术和突出问题的主要动力。高校的科研活动和能力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1]。随着国家、各级部门、高校自身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视及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规模在逐步提升;科研人员逐步增多,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是科研项目的参与者;同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种类、数量也在逐年增多。由此,日常科研管理任务逐年加重,科研业务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重复性劳动增多,工作效率低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信息资源无法高效、安全保存并共享,不能为学校科研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面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工作流程和需求变化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可扩充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各高校的迫切要求[2] [3]。

基于MVC模式的SSH(Strut、Spring和Hibernate)框架是一种轻量级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基于该架构的WEB应用系统,功能强大,开发效率高,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强。该文以华北科技学院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阐述了应用 SSH框架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1 系统架构

1.1 MVC设计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模式,在MVC模式下,模型是应用程序的核心,代表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它包含要完成任务需要的全部数据和行为,并能够把要显示的数据提供给视图。视图是应用程序的外在表现,用户与之交互的界面,用户可以看到。控制器用于处理用户输入,并负责将模型映射到视图中 [4]。传统的WEB开发模式将数据处理功能和网页页面显示等功能耦合于页面代码中,因此,其系统耦合度高,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差,MVC成功的解决了此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所推崇,成为了成熟、优秀的设计模式。

1.2 SSH框架

SSH是目前拥有最广泛应用的 J2EE 架构,是 Struts+Spring+Hibernate 3 种技术的有机融合 [5]。

Struts 是基于 MVC 的框架,充当控制器的角色,负责接收用户输入、调用服务层的方法后将结果返回数据表现层。Struts中的核心控制器是ActionServlet类,它负责拦截来自用户的请求,并将其发送给Action类,此时, Action类将调用模型的业务逻辑方法来处理该请求,并最终将处理结果返给JSP页面显示。

Hibernate在程序中充当模型的角色,利用XML 文件,它能够将数据库的字段和实体类字段之间的关系对应起来,使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在程序中直接变为程序中的对象。同时,Hibernate 还提供了强大功能的事务管理和缓存机制。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层通过 Hibernate 的缓存访问数据可以提高程序的处理速度,减少数据库的开销。

Spring在其中充当了装配工厂的角色,它通过 XML 配置文件将各子层的实例组织起来,并将各子层间的依赖关系集中表现在配置文档中,使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合理。

1.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本系统运用 MVC 模式,基于 SSH 框架,将输入、核心处理、输出流程按照模型、视图、控制的方式进行分离,分为客户层、EJB层、数据访问层3个层次客户层处理与用户的交互,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EJB层主要用于实现核心业务逻辑与规则化处理,完成科研数据查询和更新业务、用户权限判定等。EJB层功能主要由其组件完成,Servlet用于实现控制逻辑,负责处理Http请求;实体Bean组件实现业务逻辑,并访问数据库。当客户层将请求传递给EJB层时,控制Servlet首先检验其数据的合法性并进行格式转换,然后调用实体Bean组件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并访问数据库。 最后通过 JSP页面将处理的结果反馈到客户端。通过以上的各类逻辑处理决定操作是否可以继续,确保科研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数据访问层采用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科研信息平台。EJB层中的实体Bean组件通过JDBC连接数据库,并与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完成核心存储库的数据访问和逻辑存取。 数据访问层与EJB层间JDBC灵活机制的增加,使整个科研管理系统具有好的可重用性和较强的跨平台操作性。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高校科研管理的业务主要涉及学术论文、教材(论著)、专利、软件等教师科研学术成果的认定,包括其成果级别及奖励的认定;校内基金课题的全过程管理,其他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的管理;科研工作量审核等。在参照华北科技学院有关科研项目与成果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自身科研项目与成果管理的内容、工作流程基础上,将系统划分为如下业务模块:学术论文、教材、专利、软件等学术成果管理模块,科研项目管理模块,数据查询与统计模块,系统控制模块2.1 学术成果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科研教师论文、教材著作、专利、软件等学术成果的审核及奖励标准的核定。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信息以及成果获奖或被引用检索的相关佐证材料,按要求填写上报。科研处管理员对教师新录入的学术成果进行审核或删除操作,同时进行奖励标准的核定。

2.2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

该模块实现科研教师纵向、横向、校内基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以及科研成果奖励的核定。包括纵向项目管理、校内基金项目管理、横向项目管理以及科研项目成果奖励管理四个子模块。

纵向、横向项目管理子模块:科研项目负责人可对录入项目相关信息,上传横向项目免税申请书、绩效考核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文件及成果。科研管理人员可设置项目绩效考核、中期检查、结题等提醒时间,对横向项目免税申请进行审核。检查、监控项目的实施情况。

校内基金项目管理子模块:实现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中期检查、结题、评奖等全过程管理。科研教师可对项目名称、所属单位、参加人员及排名、指出经费的信息的进行录入,可上传项目申请书、立项合同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题申请书、结题材料,可随时查看项目申请状态、中期检查状态等。科研管理员可以对项目申请进行审核、送审、评审意见汇总,可以对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材料进行审核。评审专家可以对申请书进行评审,并填写评审意见。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子模块:科研教师可录入和上传科研项目成果奖的相关信息及佐证材料。科研管理人员可对新录入的科研项目成果奖进行审核或删除操作。

2.3 数据查询与统计模块

该模块实现对全校科研教师所有学术成果及奖励的多元化、精细化综合查询与统计,满足教师、教学秘书、科研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以及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学校等各级部门数据查询统计需求,打印相应的统计报表。

2.4 系统控制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员进行系统配置管理、用户管理以及其他各功能模块中需要系统管理员自定义项的设置。如系统用户的创建及其权限的定义,用户所属单位、学科、期刊名、会议名、期刊级别等的自定义设置。

3 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3.1 异步数据访问

为加快系统页面更新速度,使用户有一种实时响应的体验,通过在系统客户端增加Ajax引擎,实现客户端和用户数据异步访问。当用户打开一个Web页面是,就载入Ajax引擎。Ajax引擎初始化后,开始初始化XMLHttpRequest对象,捕捉用户行为,开始于用户的交互。当用户的某些请求出发Ajax是,Ajax在后台将用户的数据异步请求送到控制器ActionServlet处理。3.2 系统安全性

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性主要是数据安全问题,包括用户登录信息,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信息安全等。为避免非法用户任意篡改数据,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修改、删除请求时,首先要判断发出该请求的用户是否具有相应的权限。由于用户权限数据存放于数据库中,同时用户更新数据的页面通常是连续的,如果每接收一次数据更新请求就查询一次数据库,系统的效率就会很低。因此,为了提高系统效率,系统采用了JSP 的 Session 对象。当用户首次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个页面时,JSP引擎就会生成一个 Session 对象,该 Session 对象即调用相应的方法,存储该客户访问各个页面期间提交的各种信息,如姓名、密码等。该 Session 对象会被分配一个的DI号(String 类型),根据这个 ID 号 JPS引擎与用户间就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这样,系统在判定某用户权限时,只需访问一次数据库,将一些有用的信息存储在 Session 中,以后系统在执行用户请求时,可直接访问 Session 中存放的信息,由此,避免了反复访问后台数据,系统运行效率得到了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华北科技学院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管理内容、工作流程,采用基于 J2EE的 MVC 模式,利用 Struts、Spring 和 Hibernate 的整合架构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 Web 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简捷、实用,同时考虑到将来科研管理理念的变迁和管理模式的变革,系统预留了一定数量的接口用于系统功能扩充,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研教师及管理部门的效率,实现了学校科研工作流程化、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许博.基于.NET三层架构的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188-190.

[2] 台德艺,王昆仑,郭昌健.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9):2339-2341.

[3] 刘晨霞,张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9(8):253-254.

篇10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使用 监督管理 对策

一、引言

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是为了提高高校的综合科技实力、建立重点学科以及扩大高校学科的影响力、方便对外宣传等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各大高校无论在开展的科研课题还是在科研经费上都呈现着急剧上升的趋势。科研经费是各个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的重要物质保障,更是保障各大高校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师的智力成果的根基。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确在科研立项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其还存在运用科研经费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以及对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无形中会成为我国科研项目开展的阻力。如何实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科学、有效、合理和规范管理,发挥科研经费对开展科研项目的最大化效益不仅是各个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还是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共同问题。

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缺乏统一的管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科研体制以及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各个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不再仅仅是党和国务院的财政支出,其已经扩展到了社会各个领域。那么,对于来源渠道不相同的科研经费,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费管理方法,对于其资金的核算方法也不同。但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财务主管部门还没有针对不同的科研经费制定管理相应的核算方法,缺乏相应的宏观的、统一的以及指导性较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因此,现阶段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不得不暂时参照教育事业的财务制度来进行。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现状,导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二)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

早在2001年,我国科技部联合相关部委就明文了《科研立项的相关管理方法》,对科研经费的支出以及所有和科研课题相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科研经费的支出以及所有和科研课题相关的直接费用是指可以直接纳入到整个科研立项项目开展成本的费用,设备费用、人员费用以及其他科研费用等等都属于直接费用的范畴。而科研经费的支出以及所有和科研课题相关的间接费用指的是在科研立项过程中无法将费用直接计入成本中的费用,不可避免的间接费用有各种行政管理费用、服务人员费用、各类设备的使用费和折旧费。但是,不少高校在开展科研立项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对研究所需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造成科研经费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还影响了科研立项进行的效率。

(三)科研经费的运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科研预算编制上的不合理是科研经费运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的具体体现方面。造成科研预算编制上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科研立项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能被预测到的经费支出,这些费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给成本预算工作增添了工作难度;另外,就是高校科研立项组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预算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认识不足,导致预算出的编制不够准确和科学,最终导致预算和决算上的巨大差异。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科研经费运用不合理、资金浪费的关键因素,即便是高校科研立项组人员对于国家的财经政策以及国家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于经费预算的执行力度做不到位;与此同时,负责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对科研立项更是不了解,对票据报销中的相关性、真实性以及合理性把关不严,导致了科研费用在支出结构上的不合理现象严重。

(四)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众多高校的科研立项组都是采用课题组负责制管理方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将经费使用权和自主支配权赋予了相关的课题负责人,但是,却没有对掌握着经费使用权以及自主支配权的课题负责人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一旦课题负责人“假公济私”,私自挪用科研经费公款,不仅会影响科研项目推进的效率,还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形象。许多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都形同虚设,对于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都只是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而决定科研经费支出的课题负责人又对经费管理方面了解甚少,导致经费管理出现了较多的随意性和违规性,暴露了我国高校普遍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转变科研经费管理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资金流动的潜力。同样,笔者建议建立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中,也要恰当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合作、竞争中实现科研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科研经费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秉承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等原则对科研项目进行招标,通过优胜劣汰,选拔出科研立项组,这种招标模式摆脱了向名校倾斜的局限,给予一些劣势高校充分的表现机会;各个高校要以国家财政政策以及科研补助政策为基础,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践性较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三方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除此之外,科研经费管理人员要转变科研经费的管理理念,要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科研经费的管理理念,其他部门要配合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大力宣传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监督管理

增加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负责人在申报科研经费时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科研目标,制定出操作性佳的经费预算。不断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制度,各个高校的财务部门,要不断熟悉和掌握科研立项的全过程,结合项目的进展情况,严格对科研经费的支出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还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在科研项目结束之后,项目负责人应该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及时结算科研经费剩余资金,为了确保在课题结束后,科研经费不无缘无故“不翼而飞”,笔者建议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针对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经费的支出不仅要满足科研立项的需要,还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另外,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审计部门要建立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负责不定期地对科研项目进行周密的审计,实时监测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三)加强科研资产(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管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科研资产管理,转化应用科研成果:第一,规范固定资产管理。高校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开展资产核查和清理,合适的时候,也可以借用企业核算资产的方法;第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为了弥补长时间以来对无形资产的忽视,要想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将高校教师开展科研的能力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其次,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要培养高校科研人员的保护意识,及时、有效地评估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第三,重视科研成果的转换。要转变传统单纯重视科研的观念,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科研的目的不是搞“阳春白雪”,而是为创造出教育价值或者是经济价值。

(四)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制度

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推动了科研经费补贴的公平、公正。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和完善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制度:首先,通过专属津贴的设置,提高科研人员的薪酬。高校要通过改革薪酬,建立相应的科研专属津贴的方式改善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分配,让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与其分配制度连接在一起,既提升研究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也让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其次,通过科学技术成果优化分配制度。国家可以通过经费减免的方式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第三,减少“人头费”。通过将“人头费”用于其他更加有利方面的应用的方式,让资金的使用更加高效。

四、结语

科研经费的筹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发挥科研经费的最大化效益具有重大额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让经费得到合理使用,而且可以让高校和社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该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思考,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规划使用,强化监督效果,让高校科研经费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作者单位为赣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 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7-70.

[2] 兰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2(02):114-116.

[3] 张莉,晋飞鸣,杨慧.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02):135-136.

[4] 赵善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J].财会月刊,2015(0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