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2
1.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表达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应该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创新,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实训的比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不是一味的讲解。学校可以在业余活动中增设播音主持、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方面的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学生说话、演讲、辩论等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训练,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合理的利用教材,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并提供合理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去说、去讲,从而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活动中不断的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思维训练
表达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等的能力,语言的表达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做铺垫,而且还要用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性、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表达的逻辑性是在学习、生活中一不断地培养的。恰当的、合理的表达能力是离不开灵活的、明确的逻辑思维的。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即兴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层次要明确、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教师还可以设立意境、创作环境等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训练,更易于学生的学习、理解。此外,教师可以给定词语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说话训练,学生既增加了语言信息的储备。又锻炼了学生快速选词造句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
3、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
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想真正地得到培养,必须进行实际训练。中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进行实地训练,帮助他们在实际场境中进行训练,培养他们如何进行较好的表达。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问答能力等等,只有实地的、真实情境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害羞、紧张等心理。让学生打开心扉去表达自己。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适应现阶段与将来生活的需要。
4、让学生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思维;培养
本人认为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就应该注意培养思维方法。对此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1.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起初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把每个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时要说明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演示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时,若教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做,这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而只能硬记。如果教师先根据实验室制取Cl2气体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固液反应需要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根据初中教材中已把“气体的净化”列入知识内容,学生对气体的净化基本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从发生装置产生的氯气可能含有什么样的杂质,再根据氯气和杂质的性质,提出应该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即用什么试剂和什么样的装置);第三根据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说明为什么要用排饱和食盐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根据氯气的性质――有毒气体,为防止污染环境,提出解决剩余氯气处理的方法(即用什么试剂和什么样的装置)。这样一来,学生容易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内容,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气体制取实验时,就懂得应根据下列几个方面熟练地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去:(1)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所含的杂质选择除杂试剂和除杂装置;(3)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从中培养了学生围绕着具体的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在学习了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以对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如果实验室没有浓盐酸,可以用什么药品代替?(2)若没有二氧化锰该用什么药品代替?(3)在药品中准备了二氧化锰、浓盐酸、硝酸、硝酸钾等,那么制取氯气用什么药品好呢?以上几种药品两两组合有几种制氯气的反应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2.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实验习题(也可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要求,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实验方案,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
如:在学习到氮的氧化物―― 二氧化氮的性质和制取时,要求学生设计有关二氧化氮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方案。这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后再进行设计:
(1)实验室用什么试剂制取NO2气体,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即实验原理是什么?)
(2)根据实验原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即为了达到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
(3)到这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即实验操作中应采用何种组合、联接方式。)
应该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应该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据何在?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同一实验习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都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并相互交流,比较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从化学实验的整体来阐述的,从而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在实际实验中应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
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可通过课本上的实验习题、历年高考和竞赛中的实验题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出的实验习题的练习。对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只要有新的实验改进和设想,甚至还不够完美,都要让他们去试一试。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实验后的总结,指出学生实验方案的优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逐步使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要领和规律,指高设计实验的能力,从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维能力 智能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计算能力,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说明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以下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概念理解素质教育
根据近代一些教育家的看法,概括地说:“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灵活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全方位地说,素质教育具有六个特征:强制性、平等性、全面性、社会性、未来性、创造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达到以下素质标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素质教育本身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高水平的,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科学精神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一切科学技术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没有一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甘做“蜡烛”甘为“人梯”能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给人光明,助人攀登,引导青少年走向未来,使之成为“四有”新人,合格的接班人,
2.数学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文化修养
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但要有培养下一代的强烈责任感,将毕生精力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强决心,更应有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有努力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积极实践的顽强意志。因为无“能”的教师决不可能带出有“能”的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对自己所教的知识必须融汇贯通,得心应手,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数学教师只精通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的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开阔视野、勇于创新不断改革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要求,才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新的“营养”,使其素质不断提高。
3.数学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
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主要在于教师是否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这种能力要求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图和动手操作几个方面。数学教师必须学会普通话、语言必须条理清晰,有启发性、引人人胜。教师的板书、板图必须条理清楚、脉络准确分明,规范精炼。其次,数学教师还应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即具有一定的实现教学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实验技能方面的素质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素质,二者缺一不可。
三、选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含义以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仅有一定的了解是不行的,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还需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能逐步学会并正确掌握概念,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去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推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注意训练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训练方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通过“师生谈话”“设问”展开学生思维
谈话法是课堂上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当中与学生的谈话要能启发学生思维使教与学的双方以谈话的形式进行思维的交锋,这样的谈话才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课堂上应给学生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说话的机会,不仅使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问题相伴随的,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靠教师按认知顺序设计的问题逐步形成。课堂上的提问必须目的鲜明,要求明确,富有启发性,以促进学生思维为目的,一般应在知识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中设问,实际教学中三种设问方法要交替使用。例如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10.25÷125后过渡到计算10.25;12.5,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
①今天学的小数除法与以前学的小数除法不同点在哪里?(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
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还没学过,你能把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吗?(在关键处设问)
③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变成整数,被除数不变,能不能得到原来的商?为什么?(在探求规律寻求算法上设问) 总之,各类提问都必须贯穿“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说出思维的结果,还要求学生讲述思维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设问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篇5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产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优劣,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情绪、情感的准备不足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辩证地看有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而且内外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从内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认知储备不足.这是指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原认知结构存在缺陷.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结论性知识、方法、思维及观念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有机联系和内部规律的有序系统.
2、情感准备欠佳.情感准备主要指的是数学学习动机,是一种兴趣,态度和自我评价的复合体,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动力.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老师之间情感上有距离,在学习心理上常有以下几种情况:想学就是学不好;因为不懂或不会,就不爱学;因为老师看不起,所以不愿学;因为老师不太管,所以放任自流.这类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是学不好,无信心,因而投入较少,视学习为负担.
(二)从外因分析,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这类学生的家庭常会是以下几种情况:不从自己的孩子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平时放任自流,到时怨天尤人,有的甚至连成绩单也不在手,家长会也不参加;关心倍至,方法失当,或过于严苛,或过于娇宠,尤其是单亲家庭;自身文化太低,对孩子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
3、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也有很大影响,如不良社会风气、陋习等,从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不能逐渐形成健康的观念、动机及良好的兴趣和态度.
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体发展的思想
要改变初中阶段学习困难的状况,就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初中教育真正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全面素质教育,即教师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会学生”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把单纯教知识转变为发挥学生的潜能,把知识、技能训练转变为数学思维训练,成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着眼于分数转变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作为平等的教育对象来培养,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均有发展.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使他们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暴露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处,教师针对性地辅导、协助学困生学习,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转化大批学困生,优质生就会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高.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课堂上,面对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四个阶段或更小的“问题”科学地有效地针对性地设计为一个小循环(诱导、自学、讨论、交流、反馈、激励这一循环),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学困生进行热情辅导,适时指点,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的自主性,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封闭与半封闭状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训基本理念.
(五)学会赏识“学困生”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 计算思维
当传统的美术绘画遇上信息时代,就像番茄遇上土豆造就了完美的汉堡包,如今的美术创作加入计算思维的元素而变得更为丰富而有趣。
如果你认为计算思维只是信息技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与美术课程无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只是让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以提升,但谈到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术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现在将美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可以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仅仅是软件的使用者,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技能。它强大的教学容量,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美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一、打破思维定式。进行计算思维训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授课的形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生处在一个被动接受和模仿的阶段,美术教学都是教师画什么,学生画什么,评分标准也是以像与不像来打分。如今信息时代,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式,引进新理念、新思想,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思维训练。
在教学《贺卡设计》一课时,我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动画来让学生了解一些春节习俗,视听感受更胜于教师干巴巴的叙述,同时也更能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伊始,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新年景象以及人们之间互赠礼物的片段,当画面定格在互赠贺卡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制作贺卡。在讲解设计规律时,我把贺卡的几部分做成可以随意拖动的按钮,并当场展示出不同形式的贺卡,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学生比较与分析,让学生明白图案、贺词的不同,贺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操作功能,随机请几位同学共同参与,利用课件创作新的贺卡。让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作品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创作全程,以便启发自己的设计思路,使学生很清楚地理解图案、贺词的作用和地位。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一化解。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我从命题、选材、配色、构思等方面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往妙处想、往趣处想,接下来同学们利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去尝试,去实践。课后一张张图案优美色彩鲜艳的贺卡诞生了,充满着童趣。
对于美术课程来说,借助计算思维模式可以使美术教学、美术设计、美术制作过程得以简化,通过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可以使我们的素材更广阔、更精准。利用计算机制作可以做我们手工做不到的事情,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有直观性、创新性。
二、在美术创作中培养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手段,也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它无处不在,人人都必须掌握。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对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年龄特点,教学时注意趣味性;通过比一比、试一试等游戏环节,引入基本的计算思维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够找寻合适的方法与工具,对于同类问题能够做到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美术创作是美术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美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例如,《海报设计》《封面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出别具匠心的作品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这些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的要求很高。按以往惯例,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重难点,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可是收效甚微。信息技术媒体的运用,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很容易就理解掌握了所学内容。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怎样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更突出主题,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从问题分析入手,强化如何进行抽象,提高问题表述及问题求解的严谨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知道了海报或封面设计的实用价值,通过对画面及文字的处理,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在设计环节中,让学生逐步提出问题:如何选择图案及字体?如何选用不同材质去设计,等等,使自己从一个较浅的理解层次逐步过渡到较深入的理解层次,通过不同视角和递阶的讨论,使自己理解和确定前行的方向。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概括整体、化繁为简,演示比例关系、色彩关系、透视关系等,这是纸绘范画或观察实物所不能体现的。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
三、借助电脑软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知识随着思维的学习而展开,思维随着知识的贯通而形成,能力随着思维的理解而提高。
篇7
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离散数学在国内外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均受到充分的重视。近年来,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受到国内各高校关注,更多地注重应用信息技术辅助于教学过程,并结合计算机学科背景、计算机专业应用开展教学,如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或数学建模、网络精品课程、双语教学,以及近年来的MOOC课程等。同时,众多的学校也在教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改革,包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程序设计、应用案例、数学建模以及数学文化等。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的就业问题、学科专业创新思维培养、课程教学学时限制等,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注意到,这些教学改革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强化学习过程。但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离散数学课程的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基础等方面分析,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实施并不容易,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特别是网络课程学习、动画辅助教学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有离散数学课程特点决定了的。我们认为要从计算机专业学科体系高度出发思考如何进行研究性教学,要抓住计算机学科发展规律、离散数学课程特点,以增强学生理论知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计算机科学核心思想和方法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分析各类教学改革措施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下离散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二、离散数学教学模式
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与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达到离散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通过应用案例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有效训练学生计算思维?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选择教学实验?针对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体系安排以及教学学时压缩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度较大的现实,笔者认为,离散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以数理逻辑、集合论以及代数结构、图论为主,同时注重如下几方面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用案例、计算思维训练、“本原性学科问题”导学设计等。离散数学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最佳选择。前者强调有益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的教学过程,后者强调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方式展示有大量文字信息的内容给学生,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教学内容。特别地,基于历史上学科发展过程的视角的“本原性学科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宜于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基于如下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离散数学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开设,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还没有深入的理解,如果仅仅是提供离散数学课程中逻辑性、抽象性非常强的概念、性质给学生,会使得学生在思维与方法上脱离计算机科学专业而导致其学习兴趣不强,从而影响后续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有必要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另一方面,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课程相关主题的研究历史(相当程度上也是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具体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启发我们,是否可以将学科本质问题或学科相关主题的研究或发展历史过程与离散数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能看到成熟的离散数学成果,也能够看到原始问题,看到计算机学科本质、计算机学科发展过程,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了解、理解或甚至参与学科相关问题的提出、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科学家或数学家的研究活动过程。因此,研究与设计来源于历史、可以反映研究过程并适合于课程教学的离散数学本原性学科问题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三、离散数学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以及图论,而国外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理逻辑(证明方法)、集合、图论、离散概率以及组合数学部分基础或算法分析等内容,少数还讨论数论。国内有少部分高校采用国外教材从而在教学内容上与后者一致,前者更合适国内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并能更好地衔接研究生考试。整体上,国内高校离散数学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上是比较统一的,适合国内绝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
1.应用案例设计
应用案例教学在离散数学教学中已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但如何选择案例仍然值得研究。教学案例应该是能够很好地融合到理论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自学逐步了解、理解案例的理论背景以及学科思想与方法。但限于当前学生学习任务重,自学时间少,具体分析讨论的案例应该精而少。例如,笔者近年教授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是信息安全,便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案例:图论应用案例描述:软件水印因为其种类繁多、检测和分析困难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抗攻击能力较好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特别受到关注。动态图水印是由Collberg和Thomborson提出的一种基于图论的软件水印技术,DGW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图的拓扑结构来表示水印数据,当输入一个特定的序列后可以触发后该拓扑结构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创建,从而提取出图的拓扑结构得到水印数据。实现动态图软件水印的基本步骤略。相关问题:①分析图基础概念与图的拓扑结构定义;②定义图结构与水印映射关系;③图的遍历;④设计一种图结构与映射关系,使得动态图软件水印拥有更高的数据率,从而获得更好的隐蔽性和鲁棒性;⑤定义图的Catalan数。该案例具有如下特点:①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当前研究前沿热点;②可以扩展到遥感影像数字水印,这有着学校特色与交叉学科优势;③本案例主要涉及到图论多个知识点,并可以扩展到代数结构部分,是理论知识与应用融合的典型案例。
2.计算思维训练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学习要求更高,这更有利于理解与应用计算机理论、方法与技术,更有利于开展创造性工作。离散数学课程的特点决定其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传统离散数学教学中,在介绍图论起源即K?nigsberg七桥问题时,常常仅作为历史故事以及从建模角度引入图论,而从计算思维角度,考虑从解决问题的层次进行分析,将清晰、抽象地描述该问题,并特别地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这样,在保证相当充分且必要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科学最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计算思维,并增强学习兴趣。
3.本原性学科问题示例
下面是一部分“本原性学科问题”示例。①从数学到命题逻辑:介绍亚里士多德、布尔、弗雷格以及罗素等对数理逻辑发展所做的工作;②符号逻辑代数:学习了解布尔、维恩以及皮尔斯等在符号逻辑的提出、发展到成熟的过程;③哈夫曼编码:介绍哈夫曼提出哈夫曼编码的历史背景与详细过程,以及其应用模式;④网络与生成树:主要基于凯莱的工作介绍树的提出、分析模式,特别是凯莱定理的提出与证明;⑤代数学中的抽象:拉格朗日、柯西、凯莱为早期群理论所做的工作;⑥七桥问题与欧拉回路:基于早期欧拉的论文完整呈现历史上七桥问题的提出到求解的完整过程;⑦Icosian游戏于哈密尔顿回路:呈现Icosian游戏中的离散数学思想。
四、结论
篇8
一、传统教学思维特点
1.封闭式和线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思维是一种固化的封闭式思维。师生在课堂上被物化为两个截然分开的系统,两者角色地位被定格在知识的传授者和知识的接受者上。教学沿袭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评估这一线性思维,不是一种交叉、互动、循环的模式。即使教师采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依旧未触及深层面教学理念的改革。
2.以结果和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思维。目前英语教学存在“重语言、轻思维培养”的倾向。教师的教学思维局限在语言分项技巧的提高上,对专业四级、八级通过率的过分关注形成了以结果和成果为导向的授课和评估模式。至于学生如何通过语言习得来获取各种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如何进行自我评估与纠错等都往往被忽略。[2]
3.局部和点状思维。传统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教师往往围绕语言知识点与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课程的体系被孤立、零散的知识点和内容所取代,形成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部和点状思维。局部和点状思维不利于学科框架、知识体系和认知图式的构建,从而阻碍学生实现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经验水平向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性思考的转变。
二、以科研思维为依托的教学元思维构建
教学元思维究竟应包含哪些品质,又如何形成与培养?教学元思维是指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断修正模式化、确定化教学思维的一种抽象了的思维,因而应具备科学性。科研思维是一种抽象了的思维,符合于元思维的特征。教师若能将科研思维内化为一种教学元思维,则可实现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思维向动态复杂的教学元思维的转变(见图1)。
三、教学元思维自组织机制在教学原则与手段上的实现
自组织系统中外部各种参量的变化达不到一定的阀值,系统内部的状态变量也不可能达到突变。教学元思维自组织机制的形成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为教学元思维品质训练创造一定的积极条件,使思维系统在涨落中走向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1.推行开放性、弹性式和非线性教学模式,实现向过程教学法的过渡。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和教师授课―学生练习的线性模式,打破一本教材、知识点中心论,将学生思维从书本和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协助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具体环节,挖掘潜力、激发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参与、思考、发现,帮助学生发现他们内心的声音,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反馈。
2.强化输入,推行全语言教学法。传统教学每门专业课程往往只侧重某种技能或知识的传授,将各项技能割裂开来,将语言技能与知识获取割裂开来,授课模式单调,限制了信息量的提供。而全语言教学法能将某一种语言技能与相关语言技能结合在一起学习,将语言技能与专题及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融语言培养、知识获取和思维训练融一体。帮助在输出前进行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输入,延长习得语的输入时间,通过理解课题和语言,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形成观点。
3.以专题为依托的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将“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融为一体,使各种活生生的材料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出来,能充分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学生从分析案例、提出观点、到寻找论据论证、师生研讨、论辩,最后付诸于口头表达或文字,有助于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3]
4.基于网络与语料库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与语料库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发现式和探究式学习,能够使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模式更加弹性化和个性化,使学生掌握学习和思维的基本方法。第一,利用网络和语料库的丰富而真实的语料资源从事专题研究、写作所需的文章和资料,培养搜寻和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第二,利用网络和语料库进行自我纠错、自我评估,可以提升意识,强化学习动机,内化问题意识。
篇9
一、概念的教学中注重引导,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如在讲椭圆的概念时,我们可让学生根据书本的探究问题,教师每桌发一条线,让学生动手作图,亲自体验椭圆的形成过程。在作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作出了一个椭圆,有的作出了一条直线,有的说不能作,这三种不同的结论正是椭圆定义中隐含的条件即2a>F1F2 ,这样学生不仅在快乐地合作中体验了椭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对以后椭圆的教学大有帮助。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辨析,让学生全面“认识”概念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向学生展示概念背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如在“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揭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出现的背景,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同时教师应的引导学生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如“如何描述两条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或“如何描述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等,使学生在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在利用有关概念解决问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要防止片面性,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用典型的例子从正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还应对某些相似概念进行辨析,以及举出反例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三、概念的教学中注重归纳,让学生正确应用
概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完成概念形成的两个步骤。其具实施步骤是:(1)构建问题情景,创设心理环境。针对新概念构建相应的问题情景,隐含新概念所描述事物的本质,观察、认识到提出新概念的必需和合理,以形成合理心情,积极、大胆地进行思维。(2)考察本质属性,抽象形成概念。分析问题情景,概括出它所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由此逐步抽象而提出新概念。(3)设计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解。对新概念可从揭示内涵、外延、定义方式、合理性(和谐性)、正反例证等方面分析。(4)及时测试反馈,评价思维训练。例如,当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试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不少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应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过向量坐标的概念,把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联系起来,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
篇10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改革理念 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计方法学自工业设计学科兴起以来,一直都是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方法论的学习对于设计者的创新设计具有绝对的指导性意义,历来都是各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传统的设计方法学的教学与研究者大多集中在设计理论、设计发展趋势、设计功效等方面的探讨,而忽略了“如何进行创造”这一创造性思维本质的研究。艺术设计思维不是单纯的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而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设计科学的本质规范着设计创造性思维的逻辑定向,而设计的造型性又要求设计思维的艺术思维定向,任何一种单独的思维方式都不能解决设计问题,这正是设计方法学课程的重点所在。
本学院从建院至今,一直探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学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课在第四学期,目前的教学主要以课题训练为主,结合教师的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效果显著。因为是第一门设计专业类课程,学生来不及从基础课程的思维转换过来,在第一个课题训练中学生对创意思维的方法运用和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从第二个课题开始,教师针对学生在前一个课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强调,帮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课程,得到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思维相对开阔了很多,在课题的表现方面也有所加强。整体课程下来,学生普遍认同课题训练的方式。
与国内外先进设计院校比较,本课程存在的主要不足是:(1)由于工业设计学科的迅速发展,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的更新周期还应加快,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本课程的课题的更新周期还应加快,同时也需加强课题的时代性。(3)本课程的质量评估体系、标准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改进。
2 改革理念及思路
针对以上设计方法学课程的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实践性教学改革理念和思路。
设计方法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表现为具体的课题设计,积极与社会和企业保持联系,不断更新课题设计的内容。采用竞赛的课题为主,即以赛带题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实践性教学改革。并努力联系国内外设计高校或者企业,合办课题,加强交流。在课题设计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取得成果,扩大影响。
本课程组多年来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在前一部分科学完善的理论教学完成后,用具体的赛事结合设计的课题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的思维与方法,通过用抽象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设计的锻炼过程,提高对理论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近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在其它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且课题设计的成果很多都获得了设计比赛的大奖,证明了改革理念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例如在2011年产品专题设计一课程中,结合实时赛事“创意萧山——全国装饰卫浴产品设计大赛”,取得了一金一银一创意奖和七项鼓励奖的好成绩。结合实时2011“河姆渡杯”(第五届)中国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取得了一金一优秀奖的好成绩。通过了这样的练习,学生在设计中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了系统的创新方法体系,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设计方法学课程的教学以课题训练为主,结合教师的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并结合具体赛事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若干思维训练与设计方法训练的课题练习。这样可以做到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练习,在练习中验证理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重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传授科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探索了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规律和方法,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的理论及技法,能够开扩设计思路、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造实践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基础。
3 特色与创新
设计方法学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专业的学习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课程以结合具体赛事课题设计为主,理论教学贯穿其中。赛事有很强的实时性、针对性、市场性,不同时期的赛事不同,因此大大加快了课题更新的周期,实践性更强。
因此本课程组一方面结合赛事,主要从思维入手,通过对思维、心理、视觉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运用教学的主要内容“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对赛事的主题、评委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索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规律,并着重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发生机制,以及如何依靠思维的收敛与发散、抽象概括与具象描画、理性思考与非理性跃迁等去激发思维智能,促进创造力的发挥,创造性地进行关于赛事的设计思维的反复练习,从而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
另一方面本课程理论教学贯穿其中,以讲授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设计思维研究的专业化程度。针对赛事课题中的居多设计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法、缺点列举法等专业的设计方法的练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题与时代性结合紧密。对于设计方法,我们应该认识这样一个原则:科学的设计方法与创造性思维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科学的设计方法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从而能提升创造能力;同时不断增长的创造能力又可促成更多方法的形成与逐渐成熟。创造性思维方法也就是创造思维形成的方法,是创造思维主要的、基本的和典型的形式。每个创造思维方法都自成体系,但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其区别主要是不同的创造思维方法各自的可行性有所不同。具体创造思维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增强创造思维成果的可行性。
4 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1)课堂讲授。首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讲授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及其最新发展,使学生扎实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点;其次,结合重点的设计方法进行赛事的专题练习,例如,头脑风暴法采用模拟实训式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随机按10个人一组,并明确分工,模拟设计公司团队开展设计活动的情景,进行为时一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如Kj法、趋位图的制作等)。注重案例分析学习,选择典型案例,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由任课教师分析讲解或主持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开发和利用网络教材和资源,制作电子教案,力求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教材和资源自主学习和研究。
(3)课题设计环节。课题设计紧密结合社会与企业,以国内外有影响的设计竞赛为主。这种理论结合应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学生在课题设计中充分利用所学设计方法的知识,教师对其针对性的指导。还结合小组讨论,集中方案评估等方式。
5 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持条件
5.1 本课程教学队伍
本课程教学队伍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合作,教师队伍较为成熟,本课题负责人和项目成员均为本学院的全职教师,且大部分为精力充沛、肯钻研的青年教师,有充分时间保证完成与本课题相关研究、举办小型研讨会等。
组员均是硕士,具备一定的研究水平,且都有3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肯吃苦、肯钻研,教师间教学思想上交流频繁,相互之间有很好的默契,这使本项目的研究完成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5.2 教学环境
本课程以课题设计教学为主。课题设计紧密结合社会与企业,以国内外有影响的设计竞赛为主。这种理论结合应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学生在课题设计环节中多次获得设计大赛奖项,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也证明了教学思想实施的良好效果。
学院具备工业设计模型实验室、木材工艺实验室,及各种产品设计与制作设备与工具。
本学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室配置了先进的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电脑,组成了现代化公共教学环境。本课程教学人员均配有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可便捷通过因特网收集专业信息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本校图书馆拥有较先进、丰富的数据库,对全校师生开放。
5.3 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针对国外的相关资料,教师的外语阅读能力有些吃力,外语水平的运用有待加强。与国家精品课程相比,本课程缺乏网络教学的环境,不利于该课程的大力推广。
5.4 改革实践基层组织对改革的支持情况
本专业教研室成立7年,学院对其发展非常重视,先后派教师到设计名校学习、频繁地与韩国的艺术设计高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这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本教研室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每年不定期将设计名师引进课堂,开展为期1-2周“工作坊”,同时进行相应的学术讲座;始终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先后与深圳绿旗行、百安百、合肥晶弘电器、浙江余姚威风等多个企业进行了联合教学,将企业实际课题带到课堂中,效果显著,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条件。
6 结语
本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先在本院专业的学生工作室里进行试点实施,后在B10183021(工造101)班进行试行;其次在全院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然后推广到其它学院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平行教学模式的逐步扩大试点面的推广方式,结果是师生双赢,其最大的受益对象是学生,其次是教师,再次是学校受益,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修订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 上一篇: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
- 下一篇:保险资金运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