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

篇1

关键词:西方文学;女性形象;男权社会

西方文学领域里,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挣扎与崛起记录了人类从落后向文明的迈进,是西方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印记。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较为低下,长期被男性压迫,难以与其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女性为了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影响范围的逐渐扩大,人们开始对女性的地位以及怎样有效处理男女关系加以关注。然而,在西方,以男权为主体的社会体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成为社会进步的缩影。

西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其经历的各种困难和痛苦就是女性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她们对当前所处困境下的不满和对自由与幸福的企盼。然而,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的命运长期被男人们所操纵。所以,在西方文学领域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大都体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苛求。若某些女性符合男性的审美标准,那这些女性形象将会被赞美,若是对现实不满而奋起反抗的女性形象,将会受到无情的批判。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最终走上了解放女性的女权主义道路。女权主义不仅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所以,在男权社会中,应该将文学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具有的内涵分为男、女两类作家来加以分析。

一、男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

西方文学领域中,男性作家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传统且守旧,他们塑造女性形象时,不自觉的会具有一些男权意识的倾向。

1.将女性视为邪恶的代名词

在西方的文学领域,男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都是邪恶的代名词,这种观念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可谓历史悠久。因为无论是在古老的希腊神话还是宗教传统中,都将女性看作邪恶的化身,而英雄就是在不断地征服自然和女性的过程中成长并最终成为英雄的。早期的人们往往认为女性和自然是男性的异类,他们难以理解女性给他们带来的神秘感,因而将女性视为邪恶的。无论是在希腊神话还是史诗中,男作家都将女性刻画成引起灾难的祸水,她们凭借自己的肉体与姿色等去诱骗英雄,致使英雄最终被毁灭。另外,在原始宗教里,女性也充当着破坏者的角色,虽然她们扮演着繁衍生命的角色,同时也被认为是毁灭和危险的根源。由此可知,西方文学作品中,以神话和宗教中女性作为原型而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神秘和美丽的双重性。因而,男性对于女性的神秘感到非常的恐惧,而对女性的美丽又充满了向往和渴望。这就鲜明的反映出男性对自我欲望的否认却又无法有效的控制。

2.用男性口吻叙述女性的经历

19世纪,西方的现实主义作家基于当时的现实情况,刻画出许多勇于向封建势力发出挑战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被描述成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性,例如《嘉尔曼》的主人公嘉尔曼为了获得一天的自由生活而不惜烧掉一座城市。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人们看到了女性争取自由的曙光。然而,仔细品读这类作品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其实表现了男性的言论权,是以男性的口吻叙述女性的生活阅历而已,歌颂女性争取独立自由并非其真正意图,从本质上看,这些依旧是用来反映男性历史的。例如《红与黑》中的女性都被塑造成男人征服的对象,这便是作家本人曲折的恋爱经历在作品中的再现,他通过刻画一个俊俏男人征服女性来填补感情上的空虚,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内心的平衡。另外,像列夫托尔斯泰还有劳伦斯等著名作家,他们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虽然都很优秀,但也不允许动摇男性在社会上的中心地位,否则也将万劫不复。可见,在西方的文学领域里,男作家创作的女性形象终究不可能逃脱男性控制、压迫的苦海,男作家想要以文学的形式表现男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充分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压制。

二、女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

在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中,男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一定会带有性别偏见。因此,女性作家对于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也必然会进行反抗。随着她们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逐渐清醒乃至强烈,女性文学悄然而生。这是女性对现实发出的挑战,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

1.勇于追求女性的自由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女性文学的产生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遏制。女性在男性的种种压迫下,肩负着争取自由的重任来进行女性文学创作,目的是向男权社会发出最愤怒、最真诚的呐喊。这种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勃朗特三姐妹、艾略特等。她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真实的表现了女性对自由生活的渴求:纵使万箭齐发也难以阻挡追求自由的前进脚步。这些女性作家以他们不不懈的努力以及郑重的态度向世界宣告了女性文学的真实存在。然而,由于女性文学在社会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她们的创作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吸纳主流社会的文学经验,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女性内心的真实理想。所以,女性文学中表现的女性意识是崭新的。

2.依旧难逃被边缘化的现实

虽然女性争取自由、奋起反抗的意识发展迅速,但在男权社会中仍然难以逃脱被边缘化的现实。女性作家始终在匿名和共名之间犹豫、斗争。一方面她们在努力寻找摆脱男权控制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助与软弱。所以,尽管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创作充满了激情,但离颠覆男权社会壁垒,彻底解放女性的身心最终目标还相差很远。这是由于女性自身存在局限性,她们对男权社会中的一些传统因素心存敬畏,她们不敢漠视男人的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女性作家在抗争无果后又变得软弱起来。

三、总结

总而言之,西方文学领域中女性形象具有多样性,她们是男权社会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男女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存在很大差别。然而无论怎样,只有男女实现平等、融合才能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出自尊、自立、自强的完美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人群 心血管病事件风险 药物综合干预 纵向随访

effects of strengthen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groups in nanning city blood pressure with longitudinal follow-up study(hu caiyou1,huang hui1,yang ze2,et al. 1 guangxi jiangbin hospital,nanning,530021 china. 2 institute of geriatrics,beijing hospital,ministry of health,beijing,1007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cardiovascular-cerebrovascular events through comprehensive drug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groups. methods  we used a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of nanning city in line with the two communities included in the standard 1215 as an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bjects,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rengthen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strength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which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people suffer from hypertension and related diseases,wer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intervention;in the control group remained voluntary medical staff and volunteers taking care of the normal state,follow up 3 years to the cvd events. results  the forward-looking follow-up study after 43.5 months①as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e-intervention.(p<0.01);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eclined even more significantly(p<0.05);②to compare with pre-intervention blood glucos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uric acid higher than those; the weight,fasting insulin,bmi and ldl of intervention group mo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pre-intervention;and waist circumference,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decreas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1.5 years,but rebound after 3 years;the weight,waist circumference,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of control group,decrease not obvious. ③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of both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p<0.01);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01),the two new hypertension rates go down year by year,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tatistics (p=0.054). ④the rate of cardiovascular-cerebrovascular events on this study was 4.0 percent,which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hypertension(6.9% vs 2.9%,p=0.003).among the control group,whether hypertension or non-hypertension the rat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tervention group(p<0.001 or p<0.05).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dru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blood pressure,and related groups metabolic levels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group,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w hypertension and the risk of cardio

    高血压目前已成为当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循证医学表明,通过对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既能有效控制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生,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高血压的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群体防治,因此如何将高血压三级防治措施融入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在社区内广泛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我国能否有效遏制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病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南宁市部分社区开展了针对高血压及相关代谢异常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工作,旨在探讨早期综合强化干预对社区人群血压的影响,为更好防治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研究对象选自2004年5月至8月在南宁市部分事业单位居民社区横断面随机调查所建立的“广西干部群体重大慢性疾病发病基线数据库”人群,在所有录入资料完整的7917研究对象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215人符合纳入标准为本次综合干预治疗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6.17±7.93)岁,其中男性634例,女性438例(男女比例为1:0.69),平均随访时间43.5个月。期间由于工作繁忙、运动及治疗干预配合不良、出差、出国等原因有143例退出,死亡6例,最后有1072例完成本研究,失访率11.77%。其中强化干预组完成研究589例,男性281例,女性308例,平均年龄(56.70±8.59)岁;对照组完成研究483例,男性353例,女性130例,平均年龄(55.58±6.99)岁。

    1.2 研究方法  (1)将强化干预组人群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及其相关代谢异常疾病(如超重、肥胖、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和血脂异常)等不同的疾病状态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的医疗状态。强化干预组干预前通过广泛的组织发动、多形式的健康讲座、宣传资料发放等健康宣教,对具体实施干预相关社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干预工作。强化干预组干预前预先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案及质控标准,并由相关社区高校医院派专门的医务人员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干预治疗,通过给患者定期复诊、家访、电话询问等方式随访,根据干预达标计划全程监督实施完成。(2)按标准要求,填写《广西干部群体重大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干预措施表》,进行病史采集,血压、体重、身高及腰围等测量。空腹过夜8~12小时,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ria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血尿酸(ua)等生化指标。空腹抽血后即口服葡萄糖75克,2小时后抽静脉血,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pbg)。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并参考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方案进行。取调查时3次血压测量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3)干预措施和达标要求参考:①美国预防、检查、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 ⅶ 2003年);②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组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查、评估和治疗第三次报告(atp ⅲ 2002年);③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2003年);④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强化干预从2004年8月开始进行,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包括低脂饮食、限盐、控制主食量、奶制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增加运动、戒烟酒;药物干预:降压、降血糖、调脂、减重等。对干预组开始干预时对高血压患者干预初期每半月复查一次血压,连续复查三次正常后每两个月复查一次血压,对其他入选人群每月定期随诊及给予特定生活及药物治疗指导,干预达标后不随意调整原始治疗药物,对干预组每一年半复查身高、体重、腰围及血生化指标,对干预组其他高危人群每月定期随诊及给予特定生活及药物治疗指导,干预达标后不随意调整原始治疗药物。对照组人群顺其原有医疗模式,3年后进行一次性复查评估。随访期间根据按who-monica方案心血管病事件的诊断标准对本年度发生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进行登记。主要的心脑血管病事件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冠心病猝死)和急性脑卒中事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分型不明确的脑卒中发作)。

    1.3 诊断标准  (1)高血压按2003年jnc ⅶ诊断标准:①正常血压:sbp<120mmhg且dbp<80mmhg,②高血压前期:sbp120~139mmhg或dbp80~89mmhg,③1期高血压:sbp 140~149mmhg或dbp 90~99mmhg,④2期高血压:sbp≥160mmhg或dbp≥100mmhg;(2)糖尿病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①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fbg)≥6.1mmol/l且<7.0mmol/l,并且餐后2小时血糖(ogtt2h)<7.8mmol/l,②糖耐量减低(igt):fbg<7.0mmol/l和ogtt2h≥7.8mmol/l且<11.1mmol/l;③糖尿病(dm):fbg≥7.0mmol/l和(或)ogtt2h≥11.1mmol/l,④正常糖耐量:fbg<6.1mmol/l且ogtt2h<7.8mmol/l;(3)超重或肥胖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cds)诊断标准:bmi≥23为超重,≥25为肥胖。(4)血脂紊乱按2002年美国atp ⅲ标准;高甘油三酯血症:tg≥1.7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男性hdl<1.04mmol/l,女性hdl<1.30mmol/l;t-ch≥5.2mmol/l,ldl≥3.2mmol/l。(5)腰围增加:按cds标准:男性≥90cm,女性≥80cm为腰围增大。

    1.4 统计方法  由双人核对输入微机,统计分析用spss 12.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项基线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数据均值,除尿酸外,对照组高于干预组。两组人群的各项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两组人群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由表2可见,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29.03%vs28%,p >0.05),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3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干预后血压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非高血压者干预3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升高,对照组分别升高了4.37和1.15,干预组分别升高了2.99和1.56。

    2.3 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变化见表3

    由表3可见,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干预1.5年和3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12.39mmhg,13.78mmhg和5.97mmhg,7.13mmhg;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9.27mmhg和5.83mmhg,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高血压患者血糖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尿酸均较干预前增高,干预组体重、空腹胰岛素、bmi和ldl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而腰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干预1.5年后下降,但3年后又有所反弹;对照组体重、腰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不明显,且胆固醇和ldl反而有所增高。

    2.4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由表4可见,无论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干预3年后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干预组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86,p=0.0006),而干预组高血压新发率逐年降低,干预3年后高血压新发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

    2.5 对照组和干预组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相比较

    本组随访研究43.5个月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共43例占4.0%,高血压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6.9% vs 2.9%,χ2=9.004,p=0.003,or值2.492,95%cl为1.349-4.601)。其中对照组无论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其中χ2=6.822和4.729,p=0.009和0.03,or值3.438和2.645,95%cl为1.296-9.118和1.006-6.562)。

    3. 讨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存在明显的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1],高血压未能得到全面管理和治疗,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目前全国高血压患病估计总人数已达到1.6亿[2],要遏制高血压发病率上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必须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依据国内外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社区人群防治的经验,无论是2003年美国jnc ⅶ标准,还是who在2003年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高血压社区干预策略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重中之重[3]。

    针对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等代谢异常疾病发病增高及多种代谢异常成分在同一个体“汇聚”增多的现状,本课题开展了“降低广西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前的多重代谢危险因素干预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对多重代谢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研究,本文对高血压及高危人群的防治只是该课题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后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除尿酸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干预前分组是随机的。通过3年随访,两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但强化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有明显(13.78 vs 9.27,7.13 vs 5.83;p<0.05);两组高血压患者血糖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尿酸均较干预前增高,干预组体重、空腹胰岛素、bmi和ldl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而腰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干预1.5年后下降,但3年后又有所反弹;对照组体重、腰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不明显,胆固醇和ldl反而更增高。表明在血脂异常和尿酸干预过程中,患者的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不佳,今后该人群中仍需重点加强尿酸和血脂异常的监测和控制。总之,综合血压及各项指标改变可见,综合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各代谢异常的治疗管理更有效。

    本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8.54%,属于高血压易发人群,在该人群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中,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区中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活动。对强化干预组人群我们通过干预专家集中授课宣教、社区医生“一对一”宣教干预管理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预后规律、血压水平对重要器官的影响及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等大量的医疗知识、健康理念反复灌输给人们,使人们提高了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了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干预专家组成员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制定了个体化的干预用药方案,由社区医生对干预组人群实施“责任制”式管理及跟踪随访,及时调整用药。专家定期对干预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照组维持原有医疗模式,仅3年后进行一次性评估。干预3年后高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而干预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控制率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相近[4,5]。干预组高血压新发率逐年降低,干预3年后高血压新发率低于对照组,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的下降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3年内本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其中高血压患者较非高血压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138%,有高血压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是非高血压者的2.5倍。而对照组无论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干预组明显增高(p=0.009和p=0.03,or值3.438和2.645)。本研究结果显示,以社区人群为对象,通过加强对社区医生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人群健康教育,采取由社区医生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责任制”式管理及跟踪随访,不仅可以明显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减少新发率,还能有效降低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阳晓,杨定姣,阳旭.高血压患者第四医学行为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性干预效果的调查[j].高血压杂志,2005,13(1):48-50.

2 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511.

3 吴政.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血压变异性的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2):3-5.

篇3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方式指导

新课程要求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要求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注重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品性。所以,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生成知识,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探求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要增强学生的德育主体性,真正发挥其德育育人的功能就必须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即通过开展以德育作为有效载体的课题研究,以内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增强其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认识问题,经过自己的内化去解决问题,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改“一切基于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其特点是重过程、重体验、重应用、重实践活动、重民主合作、重自主探索;其价值在于能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索的兴趣、丰富学习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介入研究性课程,将会使学生在亲身探索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对学科知识及知识体系的兴趣,培养其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分享与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引入研究性学习,可按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与理化等理科各学科综合研究;二是与史地等文科各学科综合研究;三是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内的综合研究。如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大千世界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生课题研究中必然要遵循有关的方法论,也必然能从中悟出很多哲理。因此,对于高二学生对自然界问题的研究学习中,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哲学方法或从中得出有关哲理,从最深最高处认识事物。比如在开设“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学生研究的诸如“洗衣粉的利与弊”、“居室装潢材料与人体健康”、“废电池的危害及其回收利用”等课题所蕴涵的丰富生动的联系、矛盾等多种哲理,要求学生从哲学角度看问题必将对认清问题起到高瞻远瞩的作用,而从中体味哲理才是真正把知识学透、学活。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哲学与理科结合研究的例证。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的内容及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与自然科学问题的结合虽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仍可在社会问题上与史、地等学科予以综合研究,也可在学科内进行综合研究。如武汉市第15中所创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引进’、‘两个序列’、‘三个转化’、‘七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模式就可供借鉴。它通过“把社会调查的结果引进课堂”;通过“政治课”及“班主任”两个教育序列;通过“‘横比式到开放式’,‘单纯的知识型到应用知识型’,”‘传统的说教到生动的形象化的教育’”三个转化;通过“寻找课本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拟定提纲给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反馈、引进课堂、效果检验、考核评分”七个环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自我教育能力,真正发挥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育人的功能,有效地体现了中学德育活动设计的诸多原则及政治课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自身价值。

为了更好地介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以更充分地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主导渠道的作用,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特别做好如下工作:

①做好学生研究准备阶段的组织工作。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选题过程中,首先要当好参谋,提供研究的范围和方向。其次要积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其探究动机。在研究性学习的动员会上,政治教师应积极参与组织动员,向学生介绍有关课题所涉及的政治学科方面的内容或知识背景及研究意义,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等问题。在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后,接受学生聘请,担任某个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对其它课题组的研究方案中涉及政治方面内容研究的,也要作相应的指导工作。

比如,对于课题中有关政治内容的研究现状、研究项目的安排、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拟创新之处、具体的实施步骤、主要参考文献等,教师都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开题报告会的程序上,教师要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或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修改意见。

②做好学生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指导工作。在整体研究过程中,作为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教师既要为各组成员提供咨询与指导,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由于这是一门完全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指导教师的监控仅体现在依据各研究小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问题。此外,指导教师还需检查各小组的阶段报告(特别是中期研究报告),以便根据情况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

篇4

【摘要】基于文献研究,文章提出“数学阅读有利于提高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对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假设,采用自编问卷《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支持了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的推论。

关键词 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51-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及的数学阅读能力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但是目前数学阅读并未引起广泛注意,在笔者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少量文章与其相关。内涵方面:孙俊勇认为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阅读资料,激发学生自觉开展数学阅读。陈芳芳认为个体的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余芙娇将其定义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为便于测量,笔者选用喻平老师的定义:“数学阅读包括对教材的阅读、问题解决中对题目的阅读以及课外数学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方面:许世红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数学阅读类型:机械接受式阅读、意义接受式阅读、意义指导发现式阅读和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邵光华认为数学阅读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阅读。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彭勇从兴趣概念出发提及数学学习兴趣。李琼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作为考察数学学习观的一个维度。蔡晓领在比较中美小学生数学学习时,发现中国四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对数学阅读的研究较为宽泛,但大多停留在理论探索上,缺乏必要的数据论证,可以进一步改善。

二、研究设计

1.分析框架。基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结合许世红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分类,本研究建立了如下框架:

2.研究假设。

(1)学生对数学阅读了解不多。

(2)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3)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4)不同年段选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

(5)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同。

(6)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高于吸收式阅读法。

(7)独立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指导探究式阅读法。

(8)意义吸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机械吸收式阅读法。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的问卷是整合已有问卷并进行补充,包括基本人口信息、数学阅读情况、数学阅读方法和数学学习兴趣四个基本维度。实际发放问卷93份,回收9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83份,有效回收率为89.2%,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4.数据采集。本研究采用便宜抽样,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某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增强样本的代表性和与总体的匹配度,本文将男女及年级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三年级和五年级是为了避免升学压力较大的六年级,同时考虑到中高年段的差异,在进行调查时,研究者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各选一个班发放问卷,请班主任协助,对小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尽量为其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对使用的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分均显示合理,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信与客观。为方便统计,又鉴于各变量的量纲一致,研究者对问卷中反映同一维度的题目进行求平均数处理,新增了数学阅读情况、数学学习兴趣、机械吸收式得分、意义吸收式得分、指导探究式得分和独立探究式得分这6个变量。

1.数学阅读情况。经过描述统计分析,有72.3%的小学生选择了熟悉,可以认为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故而拒绝假设1。在数学阅读的内容中,“喜欢读数学题目”的均值为3.265,远高于其它两类,可以认为在数学阅读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阅读数学题目,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最常接触的就是阅读数学题目。

为探究数学阅读熟悉度有无年级或性别的差异,本文首先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年级的差异性检验,如表3,p=0.002<0.01,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阅读熟悉度上有显著差异,又因为三年级学生的均值大于五年级,故认为三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对数学阅读更为熟悉。这可能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考试,所以对数学阅读有所忽视。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性别的差异性检验,p=0.209>0.05,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熟悉度无性别差异。

2.数学阅读方法。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发现,小学生在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上的得分都较高,可以认为小学生对四类阅读方法较为熟悉。

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如表4,发现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则假设4成立。分析均值,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三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五年级学生;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可以认为三年级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五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性别差异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3.数学学习兴趣。在反映数学学习兴趣的题目中,被试的平均得分均大于3(最高分为4),可以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p=0.597>0.05,故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无明显的年级差异。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p=0.050,故认为数学阅读熟悉度的性别差异呈边际显著,比较均值发现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于男生。

4.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阅读情况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在p=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可认为数学阅读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即假设2成立。为了解哪部分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相关程度更大,将数学阅读的三个内容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4.090,P=0.009,即此方程有效;R2=0.134,r=0.367。在三个自变量中,只有“喜欢读题目”这一变量的P=0.041<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数学题目的阅读,又因为此变量的回归系数β>0,故认为越重视数学题目的阅读,其数学学习兴趣越高。

5.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阅读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发现除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外,其它三类阅读方法均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故认为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所以拒绝假设3,接受假设5。

为了解哪类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7.038,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68,r=0.517。在4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显著的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而根据β的大小,可知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我们接受假设6,拒绝假设7和假设8。

为进一步探究与数学阅读方法相比,性别和年级是否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性别、年级、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5.117,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90,r=0.539。在六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高于性别和年级。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结合数据分析,本文接受假设2、假设4、假设5和假设6,拒绝假设1、假设3、假设7和假设8。具体来说: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特别是阅读数学题目,且中年段小学生更加熟悉数学阅读。中高年段小学生在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使用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中年段小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高年段小学生则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略大于男生。在相关关系上,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特别是数学题目的阅读。采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种影响大于性别和年级。采用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会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别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便宜抽样,所以在样本量及其分布上都有所欠缺,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是通过班主任发放问卷,所以问卷结果是否反映了被试的真实情况也有待研究。笔者对数据的处理说明还不够深入,一些无关变量未进行剔除,如果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可能会对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关系有更准确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孙俊勇,苏桂芹.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314-416.

[2]陈芳芳,谢广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及其指导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0,(4):26-30.

[3]余芙娇,余招才.浅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4]许世红,罗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验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82-84,91.

[5]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

[6]彭勇.着力课改教改培养数学兴趣——分析学生心理推进数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9):149-151,153.

[7]李琼.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结构与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63-68.

[8]蔡晓领,顾海根,CarlaStevens,叶仁敏.中美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0):24-29.

(编辑:朱泽玲)

陕西省开展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安全应急管理培训

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性学习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和情境交际能力。研究性学习特别适用于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并举办一些读书会或讨论会来提高学生阅读并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切都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

1. 利用其开放性的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运用所学知识,分工合作,积极创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

2. 利用其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机会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所谓学习的最佳经验就是把教师要教的知识转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的东西,并且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方法去学习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教学转变成每个学生都主动求知的过程。

笔者曾经让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进行一种新的实践体验。笔者把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配,要求学生查阅字典及有关资料,并推选一位“老师”到讲台上限时讲解同学们的问题,其他成员作为候补教师随时补充。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坐在教室后面,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自己听不明白的问题。这就让学生体验类似于教师备课、上课的过程。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以“教师”身份让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学会交流信息,同时也体验到教师工作的不易,更会珍惜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另一方面,教师甘当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也从新的角度获得新的体验,吸收新的元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它看作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平等对话和协商,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和成果,以达到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

英语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选题——开题评审——研究实施——论文总结(或多媒体课件、网页等)结题答辩——成果展示等五个阶段。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指的是英语教师在学生确定英语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根据其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给予学生的适当指导。

在学生进行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好课题无疑是有利于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的;但更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则在选题过程之中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研究性课题的选题无论是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还是由指导教师选定研究方向,都表现为从提出问题到确立课题的整个过程,其间需要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反思提问等环节的工作。这是一个从发散到归纳的过程,做好这一起始阶段的指导工作对于整个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是极其重要的。

1、确立课题。

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指的是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由低到高分类整理。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确立课题”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的价值性。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必须考虑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2)研究的可行性。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确定了题目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实施这一课题时的可操作性。

2、确定课题小组。

(1)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定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立足于课内知识、学生的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和提高能力。(2)课题小组成员结构配置也应考虑。组员课外知识的广泛性,爱好专长程度的高低,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都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篇6

一、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费不足

众所周知,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持,尤其是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应通过学科建设来促进高校快速转型,同时也是为高校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然而,在对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学科建设情况分析后发现,整体建设效果不好,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受到经费限制,经费不足将很难保证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为了做好学科建设工作,背负很多地方债,这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再加上学科调整、人才培育、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将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负担,而能够承受这些经费负担的地方高校却不多,从而对地方高校转型及学科建设国家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

2.师资建设不足

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要进行学科建设,除了经费外,师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支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中,应结合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聘用相应的学科教师,尤其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才能保障地方高校转型和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教学名师有,科研主力有,双师型教师却极为紧缺。在一些工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学科的教师临时抱佛脚,改教工艺型课程。教师缺乏工学背景,没有实践应用方面的任职,只能照本宣科,很难为理工科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服务,从而影响到学科建设的质量,甚至会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更不利于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学科建设管理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针对学科建设应对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实施,确保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顺利进行。然而,在当前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学科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由于学科建设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使得整个学科建设、甚至学校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更不利于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

4.相关学科课程建设不足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应根据学科的综合特征,对学科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这也是保证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以及实施的基础。然而,从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建设过程中相关的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理工科,在应用性、工艺性、实践性方面的课程开设不足,甚至有些课程设置过于形式化,未能从切合实际去考虑。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有效训练。

二、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对策分析

1.积极开展多元化筹资

经费作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旦经费不足,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确保经费充足,积极开展多元化筹资。首先,应征得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适应高校转型的学科建设,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应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交流沟通,以获得地方政府、行业支持和资助。其次,应争取一些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将这些贷款主要应用于教学、科研、基建等方面,将这些有偿性的资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打下夯实的财政基础。再次,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结合学校已有资源,开辟新业务渠道来增加收入,以此来保证地方高校转型中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给高校的学科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利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作者认为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首先,是外引,从国内外引进专业人才。针对地方高校所开展的学科具体情况,高薪聘用相关行业和领域专业人才,壮大高校的师资队伍,为学科的建设打基础。另外,在对教师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确保人才招聘的可靠性,才能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其次,是内培,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在地方高校,师资水平普遍不高,高校升级过来的教师数量多,课时工作量大,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知识方面更新衔接需要强化。多引进年轻优秀教师更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再次,应加强对学科教师的定期考核考评,一方面培养专业教师的进取心,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师起到督促的作用,当然,应将教师的考核结果定期公示,尤其是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鼓励进行有效的专业进修或培训,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实现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3.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学科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学科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从专科升级而来,在教学管理方面经验不足,有的甚至仍然沿用专科管理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这类高校要想办出特色,在全国高校改革氛围下转型成功,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很重要。首先,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学校层次全面综合分析论证,并合理定位。组织专家设计方案,探索学校如何转型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应利用地方优势体现本校特色;在开展学科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强化与地方行业结合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如果增设新学科,先要进行充分的地方调研,确定是行业所需,争取与地方、行业联合建设,方可建出特色。其次,应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加大对学科的调整力度,明确办学特色之后,对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展开专业性的调整,当然,在进行学科调整过程中应注重几方面因素:①应考虑地方高校的整体利益和部门利益是否存在冲突,需通过改变自身的内部结构来对其进行调整,确保学科建设能够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切实有效的提高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水平。②结合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学科特征对学科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的发展给地方高校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在明确学校办学特色的同时,不断的对其做出民主决策,稳步的推进学校发展。

4.加强学科课程建设

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而由于地方高校不同院系教学资源过于分散,不同学科间发展不一致,无法有效的将这些教学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不利于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打破院系、专业限制,全校范围内整合优势教师和课程资源,方可取得学科建设的进展。首先,有些专业有些课程在不同院系重复开设,对于这种情况应注重对不同学科在不同院系的分布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属于同一学科、学科的基础课程应规划到同一个院系,加大教研室、课程组建设,不仅可以使用优秀教师资源,同时可以降低办学成本,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学科课程组合建设,能够与相近学科之间产生辐射效应和聚集效应,从而有效提高学科建设效率,优化学校办学水平。其次,应打破院系分割的状况,以学科作为依据建设学科发展平台,以此来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将其投入到相应的学科建设中,并对学科课程设置进行系统论证,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对教学内容更新调整,对教学大纲重新制定。最好是加强地方、行业合作,鼓励校企联合共建,提倡教师下企业,企业进课堂。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与地方行业双赢,在学科建设基础上,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为地方、社会输出合格高素质人才。

篇7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提出,长期以来以接受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已难以适应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弥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我们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和本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由此而逐渐养成创造性的个性。它至少有六大特点:⑴创造性,⑵自主性,⑶开放性,⑷探究性,⑸实践性(6)过程性。今秋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明确了目标要求、课时安排、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给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的培养带来极大机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是成败的关键。它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导的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无不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的成败在于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主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首先要求老师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并且需要亲身的感受和体会,才能准确把握研究性的教学,无论在课题的组织,开题时机的把握,学习模式的选择,学习成果的评价等都要受教育观念的影响。

二、课题的组织是指导的关键

所谓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学科问题或综合性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它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关键所在,无论在难度、内容、背景、时间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和创造,也是教师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从难度值看,易了不成研究,难了研究不成。在选择或编拟课题时,要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以及实际生活的经历和阅历;要考虑三个有利于:一、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三、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课题按来源分可分为指导性课题(来源课本)和自拟性课题;按参与人数分可分为公共课题、小组课题和个人课题;按创造的性质分可分为知识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如何编拟课题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考,一是知识性课题方面;二是应用性课题方面。

(1)、知识性课题

知识性课题是我们和学生天天接触的 ,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精心设计、创设创造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的一个亮点,它取材广泛,视野开阔,来源于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和周围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寻找规律,分析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三、开题时机的把握是指导的艺术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指标是首创性,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都属于再创造的问题,要保持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创造性,开题时机的把握则是至关重要的。要把握好时机教师要有全盘观念,全局思考,理解和把握高中阶段的本学科课程结构、内容安排、编写意图,打破年级、章节的限制,要实行开放性,不一定一经提出就要得到解决,也可以是半年、一年内解决,当然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例如,扬辉三角形的研究,就可以是高一学生完成,甚至可以是初中学生完成,特别是古代的数学问题,正是适合学生的水平,也许现在学生知识水平已远远超过古代数学家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还可能更加合理,显然有能力研究古代的数学问题,这是一些很好的知识再创造的课题。时机的把握、氛围的形成需要全局、综合考虑,正像艺术创作,所以称之为指导艺术。对时机的把握至少要考虑四个因素:1、新颖性。要使课题具有新颖性;2、求知欲。能激发学生对课题有强烈的研究欲望;3、兴趣性。能引起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使学生乐于研究,研究于乐;4、研究的氛围。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的形成,学习任务的轻重都会影响研究的氛围。如果能在四个因素最佳组合的时机开题,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个性,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研究模式的选择是指导的载体

对于科学问题的研究,你采用何种方式研究是开放的,只要你取的成果就行,有时如何研究也是未知的,还需要创新与探索。而我们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属于学习的性质,只不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学生必须学习几种最基本的研究模式。对研究的模式的教学也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探索,教师进行宏观调控,因势利导,这样学生才能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能力;不然仍是以记忆、模仿学习为主,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还是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不然就会变成挂研究性学习的牌子,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我们的教师要通过不同的研究模式,以相应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所以称研究模式为指导的载体。至于选择何种研究模式,要根据课题的性质、特点,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选择适当的研究模式,以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例如:在《研究绝对值方程、不等式解法》时,不给任何限制,全开放,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数学原理即可,如果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更好。以论文的形式反映你的研究成果,你认为能把研究的成果说清楚,又能让同学看得懂即可,同时向学生提供《中学生数学》中的学生论文的范文,不要怕学生写的不好,关键是让学生跨出这一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学成。在选择研究模式时,当然要考虑你的问题的侧重面。

五、研究成果的评价是指导的导向

人类从事任何活动无不受价值取向的影响,所以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是起着导向的作用,这是无可置疑。如何能客观地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我们的培养目的,这已在《新大纲》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在某些杂志上看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例中,还是类似解题教学或开放题的教学,或是研究过程的某一片段,还是重成果、重拔尖,没有很好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缺乏个性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与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有明显的不同,科学的研究成果重在成果的社会价值,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重在个人价值(即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与接受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也是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个性的培养是接受性学习所不可代替的,其他是侧重面不同而已,研究性学习的五大特点,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也就说明了研究性学习在这方面的优越性。从而也确定了它是重过程,轻结果,在过程中得到体会和感受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至于以上考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育价值评价

从教育价值来看,判断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所受教育的程度和受教育的广度(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接受性学习难以替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只要你课题选好、开题导好、研究过程中指导好、学生能积极投入,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意义是无可置疑的,差别只在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自主发展,这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的教育特点。至于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是不能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这因为能发表学生论文的刊物也很有限,即使再好的论文也不能让全体学生发表,但可以组织编写班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集,以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这也很好。对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应用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不能作为对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

(2)、研究方向评价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目标,要求我们不要给学生有不必要的限制,要给出问题空间的开放性,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研究的评价只在于研究方向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可以根据科学家研究规律进行评价,来实现方向性指导。美国著名的哲学家P•费耶阿本德认为,不阻碍科学进步的唯一原理是:怎么都行。只要你采用相应的办法达到你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就行,办法只不过是达到目的手段,它是为一定认识任务服务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时,不要有太多的“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的指导,只要他采用的办法能达到目的就行,一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会、去感受,使学生学会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研究性学习指导是我们教师研究教学的新课题,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学科教育中得以落实。

篇8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转变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是指列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并列的“研究性学习”。

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面向自然、社会、人文等自己关注的领域自主的选择课题。第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跨越了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学生处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第三,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地思考,发现问题,自主选择获取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他的特点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将同时成为学习者、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

1.教师成为学习者

原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权威,甚至认为教师的知识都是正确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教师仅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可能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教师开始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不得不继续学习,完善自我。而且,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还要不断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重新学习许多新知识。

2.教师成为参与者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之一,教师有责任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许多教师本身也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主动要求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由于学生的不成熟,他们对于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参与是必须的。教师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减少阻碍。

3.教师成为协作者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方式,这一特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选择研究课题,当学生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帮忙协助解决。学生在研究中遇到不懂的各种方法,或者学生在研究中需要器材设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切有利于研究的服务。

4.教师成为促进者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促进者,是指教师促进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接受和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状况,这些状况可能会使学生措手不及,导致学生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十分麻烦,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教师需要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正确的引导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继续研究下去。

三、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1.教师要使研究性学习深入学生心中

教师要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举例向学生证明,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能够获得许多乐趣。同时,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并且愿意用这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

2.教师要经常学习、走向社会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性的学习,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为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教师自身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教师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向其他任课教师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其次,教师还要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走向社会,了解学生要研究的课题。

3.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如果想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必须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要看到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看过程,轻结论;要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不要把自己的意见、结论强加给学生。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转变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才能实现:学生将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教育 研究性学习 实施

近些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愈来愈感觉到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要性。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初中现行的课外活动及活动课难以发挥其课程价值,难以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体现教育的育人价值。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尚存在薄弱环节。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规定从2000年9月起开始在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教学大纲的必修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切实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5年多的探究,笔者初步摸索出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

1.确定课题,制订方案

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

2.获取信息,选择方法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主要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是科学的选择。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行为的、静态的成果、动态的实践、外在的形象、内在的体验、物质形态的、精神状态的等。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而且是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需要,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综合研究,解决问题

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4.成果展示,总结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性方法

1.选题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选题不仅决定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完成课题研究应该采取的方法与途径。选题恰当,将会使研究活动事半功倍;选题不当,可能使研究活动步步被动,甚至一事无成。

(1)选题的基本原则

①实际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2)确定研究问题

①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②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③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

(3)确定研究方向

将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会发现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所以需要把问题变为课题,进而确定研究方向。

2.开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开题是指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订一个可行的工作计划,为即将开始的研究提供一个工作框架。开题报告是指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1)开题报告的设计

①内容设计

在开题报告中要扼要地阐述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有时可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这部分内容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开题报告中要介绍本次研究活动的具体工作程序,包括任务分工的情况、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计划访问的专家及研究所须的条件(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另外,还要把时间安排好。

在研究方法的说明中,要写明是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还是调查研究等。若是调查研究,那么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叙述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的内容,是为了阐明“怎么做”的问题。

成果形式设想是指预计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什么,回答“做成什么”的问题。成果形式主要包括: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物模型、网页等。

②形式设计

开题报告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可以写成文章,还可以设计成表格,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研究者都必须回答开题报告中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即: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

(2)开题评审

开题报告是否可行,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这些问题在正式开题研究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

3.结题与成果交流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概括,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思想碰撞,提升认识和情感;学会选用适合自己研究课题的形式来展示表达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掌握撰写结题报告的方法,从而增强归纳、总结、推理和论述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常用实践方法

1.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及微缩胶片等。研究文献资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类课题的研究,都要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都离不开对文献资料的研究。

2.观察和实验方法

(1)科学观察法

(2)科学实验法

3.社会调查

(1)制订调查方案

(2)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

①问卷调查

②访问调查

③实地调查

4.信息处理

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绝大多数都是无序的、原始的,深度不一,层次混乱。要想使这些资料能在研究中派上用场,必须要进行一番处理,使之变成有用的素材。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研究的结论。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要点

(1)谋求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

一方面要使评价贯穿于选题、计划、总结、交流等各个阶段;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集中于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

(2)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第一,改变以往评价主体的贵族化、领导化和少数化倾向,听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型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或途径收集信息。第三,评价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实用性、可行性、正当性与准确性等四个标准,避免过于形式化、繁琐或随意的做法,如过多的“填表学习”等。

(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和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反思是个体获得自我感知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没有反思的过程,只能说有经历而无体验。

2.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的构成

(1)过程性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中,主要评价学生参与课时量、参与态度、在活动中情感体验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和活动的收获与成果等方面内容。

(2)终结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就是对研究成果的评价。通常研究成果通过结题报告来展示,所以,终结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结题报告质量的评价。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的具体方法上,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自评、小组(互评)评和教师评的方法。

五、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有交互式、同步式、间断式三种参与方式。

篇10

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用。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这使得研究性学习可以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提供了保障。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教材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

在新授课教学中,师生主要依据一些教材和教辅。它们是教师教的根据,也是学生学的线索。但由于一些因素,这些教材总存在着不完美之处,可在这些地方实施研究性学习。如数列一章中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很明确,而对递推数列的相关知识并没有明确要求。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巩固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更能学会变换、转化等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又如在学习“直线和圆”和“圆锥曲线”两章时,可以对平面向量在这两章的运用作研究性学习。通过对平面向量在后继部分的应用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体现平面向量的工具作用,更能体现平面向量与其他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新授课教学中,还可以在知识的发生发展、概念的形成、例题及其解法的优化等方向展开研究性学习。在习题课、复习课、评讲课中,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固定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具有发散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就解题的策略、问题的变式、问题的拓展、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等方向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设计者、问题解法优化的探索者、解题技巧的发现者,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成为数学问题的主人。

2.研究性学习在全国各中学开展得很不平衡

从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看,研究性学习在全国各中学开展得很不平衡。仅有部分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了实践,不少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看上去很美”,其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开展研究性学习。

3.立足课堂开展了“问题探究课”“数学实验课”模式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立足于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研究和探索的乐趣。问题探究课模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随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索,营造一种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民主的研究氛围,这种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究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数学实验课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在媒体的辅助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在获得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这种在数学学科教学领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进行数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反思

1.研究性学习不应排斥接受性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以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作为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采用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学习系统的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其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单一、被动等问题又必须得到解决。因此,倡导“研究性学习”即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多种体验,取各种学习方法之长,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打好基础,提高素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不应排斥接受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不应成为点缀

我们不能把课本上安排的研究性课题作为一般课程来上,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点缀。那样研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要使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这不是通过几节课就能解决的。改进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的改进,还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各人的心理品质等方面。因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指导,逐渐积累才行,应消除一蹴而就的思想,也应消除急于求成的倾向。

3.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有一些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过于重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影响,把大而难的习题或竞赛题作为课题,以一题多解作为研究方向;选题内容过于高深,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难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少数拔尖学生的依赖过大,多数学生实际参与度不够,尤其是思维参与度不足。上述种种情况的发生,使多数人因参与度不够而缺乏必要的体验,感受不到改进学习方式的必要,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悦。长此以往,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的质量。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课题研究的起点不宜过高,要便于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口,都能在过程设计中体验自己的参与,都能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所长,体验自身的价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的提高,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树立起自信和兴趣。在此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应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准备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大批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目标不懈努力。

4.教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要成为参与者。在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要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研究。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应变能力和驾御能力,对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记录下来,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