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

篇1

关键词:TOT项目融资模式 融资 特许协议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往往面临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等问题,政府为解决的资金和运营问题,将目光投向了庞大的私人资本市场,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融资案例,将私人资本引入到基础设施领域中来,TOT项目融资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一、TOT项目融资模式的概念解析

TOT项目融资模式,即(Transfer-Operate-Transfer)转让-经营-转让,又称经营权转让模式,是指东道国政府将已建成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某个投资者,允许该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限内,进行自主、收费经营,使其在经营期限内能够收回投资并获得适当利润,并在特许经营期满后,投资者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无偿交还该政府的一种新型项目融资模式。

二、TOT项目融资模式的法律性质研究

1、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TOT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直接投资方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在1995年修订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标准定义》中,将“外国直接投资”定义为:“外国直接投资表现为设在一个经济体的实体(直接投资者)以通过设在直接投资者所在经济体之外的实体取得长期利益为目的。直接投资涉及两个实体之间的最初交易和所有以后的其与公司或非公司性质的附属企业之间的资金交易。”

而TOT模式的主要方式是投资者对其资本进行商业运转以使其产生利润为根本目的,将资本直接投入基础项目中,对项目进行经营活动,由投资者自身承担相应风险,并获取利润的一种方式,符合直接投资的本质,又比BOT这种传统的直接投资方式更完善,属于一种新型的直接投资方式。

2、从投资者和集资方式来看,TOT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现代融资方式

传统融资方式主要有借贷、证券融资、融资租赁等。TOT模式是基于东道国政府资金短缺,在项目建成后无力运营,或资金无法满足其他急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引进一定量资金以供项目的正常运营;而且TOT项目一般都是大型的基础设施,虽然不需要引资进行项目建设,但其运营、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作为基础和保障。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还处在中低级阶段,政府资金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一般无法满足项目要求,所以迫切需要外部资本的投入。国外或国内的部分投资者拥有大量闲置资本,他们也急于为其资本谋求出路,并期望从中获取利益。资本正是基于双方都有融资意愿的情形下运转开来,且融通贯穿TOT模式运行的始终。从这一角度,TOT模式的经济本质就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

3、从运行模式来看,TOT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特许协议

学界将特许协议定义为:一个国家同投资者个人或法人在约定期间内,在指定地区,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投资从事于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活动,基于一定程序,予以特别许可的法律协议。

TOT模式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的运营,而公共基础设施都是政府进行建设、经营、管理和维护的,是政府专属的权利和职能,一般具有政府垄断性。从移交运营过程来看,东道国政府将项目的经营权转让出来,类似于买卖交易行为,其标的物为一定期限内的项目经营权,投资者在支付大笔资金后拥有了项目的经营权。正是基于双方签订的这种特许协议,政府将基础设施的经营特许权授予投资者,允许其享有本应由政府独有的经营垄断权,这是普通的贸易行为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说,TOT模式的法律本质是一种特许协议。

4、从东道国政府和投资者的关系来看,TOT模式是政府与私人的合作关系

基础设施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和公益性,表面上与市场化、商业化显得格格不入。TOT模式就是将这种公共事业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将私人资本引入公共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设施的公共性质和公益性质发生了改变。虽然投资者仍可以凭借其资本的投入而从中获得利润,但并非允许其无限制牟利,政府仍然拥有对项目的行政管理权和监督保障权,对运营活动进行监督,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进行限制。所以说,政府和投资者之间是基于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新型合作法律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妥协,巧妙地解决了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性和投资者追逐利润的本质之间的矛盾。

综上,TOT模式是一种既不同于依资产、信用等担保方式为基础的传统融资模式,也不同于之前广泛流行的BOT、PPP、ABS模式的新型融资模式。通过对TOT项目融资模式的法律性质研究和探讨,更有利于将其与我国的法律现状以及相关的国际条约和习惯相结合适用,对TOT项目融资模式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Benchmark Definition of Foreign Direction Investment, 1995,3rd,ed

篇2

关键词 PFI 项目融资 融资模式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是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英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通常被称为“私人主动融资”、“私人融资计划”或“私人资本融资”等,其含义是利用私有资金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它一改由政府负责提供基础设施的传统,采取促进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投入、低效率和资源高消耗等弊端。日本引进PFI后对其大力推广,还在1999年以《PFI推进法》的形式保障它的推广和实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的PFI事业迅速扩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日本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研究英国和日本的PFI模式并借鉴它们的经验,对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英国和日本模式的共性:PFI的内涵

由于日本的PFI模式是从英国传入的,所以,日本和英国在PFI的基本特点、原则、运作方式和运作程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共性,这也是PFI的基本内涵。

(一)PFI运作的特点

一是项目主体与资金来源一般为本国私营企业及其组合。二是项目管理方式灵活,政府可对项目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对于PFI项目,政府仅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最终产品和最终服务,对于项目的建设方案、土地提供方式运行收益分配等都在项目进行中与私营企业协商确定,政府不出让PFI项目的所有权,可随时检查项目的工作进展。三是实行全面的制,项目开发建设更安全。PFI项目公司通常自身并不具有开发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各种关系,并在投标书和合同中加以明确,确保项目开发的安全。四是特许期满后项目运营权的处理方式灵活。PFI项目到期后,私有企业可继续拥有和通过续租的方式获得运营权,以弥补合同期内收益的不足,或继续提供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与产品并获取适当的利润。因此,PFI与传统项目的区别在于:PFI项目中,政府不再购买公共项目的建筑工程,而是购买它最后的效用即公共服务。因此,不必以传统方式介入项目的建设过程,可以从传统模式的复杂的全过程开发解脱出来,去规划更多的项目。同时,使政府在整个项目投入的成本低于传统模式下的总成本。另外,私人部门在PFI中获得的不单是某一环节的效益,而是长期回报。这样就实现了政府公共物品产出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的最优化,还可以政府弥补财政预算的不足和有效转移、分散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风险。

(二)PFI运作的原则

为确保公共事业建设顺利进行,在实施公共产品PFI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坚持公平性原则。要有效利用民间的资金、技术和经营能力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只有坚持公平竞争才能有效发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为优秀民间企业的脱颖而出提供条件。第二,坚持透明性原则。从公共项目草案的制定到正式方案的形成,以至于公共项目全过程,都有必要保持高度的透明性,做到信息收集公开化、信息及时化,令工程设计质量、工程进展以及管理过程置于公开评价和监督之中。第三,坚持效率性原则。这要求尊重民间企业在公共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PFI运作的方式

PFI主要有三种运作方式。第一种是公共服务提供型。私人部门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通过向政府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获取回报,收回投资,这种方式最能体现PFI的基本理念,广泛用于医院、监狱、道路、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第二种是独立投资回收型。根据政府的许可,私人部门建设、运营公共设施,利用公共设施使用的付费所得收回投资。政府不进行资金投入和支持,全部投资由私人部门独立承担。例如公立医院的停车场、桥梁、博物馆,设定收费的上限,由私营企业自由经营,独自承担风险。第三种是公私合营型。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建立联合体,以私人部门为主导,公共部门对项目的非经营部分给予一定的补助,项目由私人部门来运营。这种类型的公共产品一般很难直接通过产品的使用收费收回投资,投资回报依赖于公共产品的多品种开发或再开发。

(四)PFI运作的程序

PFI融资的运作程序比较复杂,可以多达几十个步骤,经过归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可行性分析。由政府部门根据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确定若干个满足这种需求项目的初步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内容、成本、维护和运营费用、预计效益、资金支持等进行评估,以确定该项目能否应用PFI模式。二是谈判签约。由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来确定项目开发主体,然后从技术、财务、法律等角度审查主体的开发能力并进行谈判,建立和完善合同条款,明确政府和私人部门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开发运营。由PFI公司筹措资金、组织设计、确定承包商施工、聘请项目监理,完工后进行项目运营管理等。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依据合同提供各种支持、协调和监督。四是转移终止。PFI公司办理转移、清算等事宜,PFI公司解散,公共项目由政府接管运营。

二、英国和日本模式的特点与比较

(一)管理体制

英国政府围绕着政策提案与制定、资金支持和项目监督三个方面来规范PFI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了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其中,OGC(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 进行PFI政策提案;PUK(Partnership UK)和PRG(Project Review Group)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GP(Gateway Process),DA(District Audit)和4P(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grammer Ltd.)对项目进行监督。这些机构在设置上相互独立,在职能上又互相联系,它们共同作为PFI项目监管机构,指导和规范项目实施。财政部下设的OGC代表英国政府管理PFI项目,它首先通过对公共项目的调查、分析和与私人部门的交流,规划PFI的发展思路,提出PFI的推广领域和基本方针,最终形成一系列政策草案,通过财政部提交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进行讨论和决策。其次,它致力于PFI项目标准化运作研究,召集各方专家和政府官员研讨PFI合同的标准模式和项目标准流程,出台PFI项目标准运作指导性文件。三是积累项目运作的经验,向PFI项目关联主体提供技术性建议和有统计数据。可见,OGC既是一个行政机构,又是一个咨询机构,它出台的文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未来的政策取向。

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从多个方面加强对PFI项目的管理,形成了包括事业推进、资金支持、事业监督和专业咨询四个方面的管理体制。 根据《PFI推进法》,日本政府下设PFI事业推进委员会,委员由首相挑选任命。推进委员会的职责与英国的OGC相似,主要包括:调查日本PFI事业的实施状况,分析、审查私人部门的意见;向社会有关PFI实施状况、法律、税收等情况;向有关机构提出促进PFI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协助政府扩大对PFI事业的宣传和影响,促进社会民众对PFI事业的理解。PFI事业推进委员会对日本PFI发展意义重大,很多政策、法规、建议都是由它提出的,它引导着日本PFI事业的发展方向。

(二)资金支持

英国的PFI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PUK和PRG两个机构。PUK是2000年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一个新组织。PUK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组织,有自己的收入,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招募人才,并独立使用资金。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PFI项目前期论证及谈判提供支持,以及协助OGC进行政策提案和项目标准化。PUK是PFI项目组的固定成员,向项目组提供技术、法律、政策知识支持,同时也向OGC提供知识支持和标准化建议。PUK与政府部门共同承担项目开发前期的费用,它承担的金额可达到前期费用的1/3至2/3。作为投资回报,PUK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中标者的项目开发预算和顾问费用。PRG是代表中央政府向PFI项目进行资金援助的机构,管理中央政府给予的无偿资助或无息、低息贷款,它的成员由地方政府官员组成。PFI项目主体向PRG提出资金援助申请,由PRG进行审查并确定资助金额。

日本对PFI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的主体较多,包括政府、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税务部门等。政府的资金支持形式为无偿资助,其资助范围包括两个方面:PFI项目前期的调研费和项目开始实施后的补助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PFI项目的资金支持包括无息贷款和低息贷款两种形式,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日本都市开发推进机构、港湾整备特别会计等机构都向PFI项目提供无息贷款,同时,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也向PFI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税务机构根据税种不同,对PFI项目进行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将国有资产向PFI项目无偿或低偿租赁,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减少了项目的资金负担。

(三)项目监督

英国监督PFI项目的机构有GP、DA和4P,它们功能相似,各有侧重。GP是英国公共事业监督、审查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发起项目、选择运作方式、签订合同和审查项目。GP有权随时终止项目的进行,直到满足有关条件。目前,GP已经对上百个项目实施了调查和监控,得到各级部门的支持。DA是中央政府下设的独立机构,代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PFI项目进行监督和审查。DA只针对PFI项目进行审查,审查结果是PRG对PFI项目是否进行资金支持的主要参考依据,如果DA认为项目可行性不高,这样的PFI项目就不能被中央政府认可,也就很难从PRG得到资金支持。4P是由各地方政府联合设立、负责在PFI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方政府提供支持的组织。它具体职能为:对新的PFI项目提出运作思路;对PFI项目运作经验较少的地方政府提供标准化服务;对地方政府进行知识支持;与中央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向地方政府传达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

日本对PFI项目的监督不像英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它的各省、院、厅以及地方公共团体有权对其发起的PFI项目的实施状况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在监督、检查过程中,需要聘请外界专家收集项目实施状况及服务质量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外界专家的意见判断PFI项目实施与合同规定有无背离,有权要求不合规定的项目进行更正或终止合同。在发起PFI项目时,都首先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一般为3-5个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项目前期调查、项目招标、中期检查等工作。同时,PFI项目是否符合政府补助金的条件,需要经过其主管部门的评估确认,政府据此决定是否对该项目提供政府补助金。

(四)专业咨询

英国参与PFI项目的各机构都具有专业咨询的职能,不管是OGC,还是PUK,或者GP、DA和4P。其中,PUK的作用体现最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PFI项目前期论证及谈判提供支持。PUK是PFI项目组的固定成员,对任何PFI项目都有权作行使发言权,并向项目组提供技术、法律、政策等知识支持。二是协助OGC进行政策提案和项目标准化。4P在PFI项目运作过程中主要为地方政府服务,发挥作用巨大,被称为地方政府的OGC。

日本不像英国有专门的咨询机构负责,它有很多专业从事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及PFI项目咨询的管理顾问公司,如三菱综合研究所、都市经济研究所、佐藤综合计划等,都可以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在PFI项目确定前的调查阶段,发起机构会委托管理顾问公司对项目条件和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估;项目确定后,发起机构会聘请有关专家举办PFI学习班;在项目实施阶段,也需要聘请管理顾问指导PFI项目的实施,同时发起机构需要聘请外界专家对PFI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价。通常来说,PFI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咨询服务由不同的顾问公司或外部专家负责。

三、英国和日本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从英国引入并大力推广PFI,原因在于PFI能够将风险由政府公共部门转移给私人部门,发挥私人部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和市场竞争机制及创造力,有利于经济、高效地推进公共设施的运营,降低项目成本,缓解公共财政压力,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英国和日本在PFI方面共同的经验是有科学、明确的PFI运作原则、方式和程序,以及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法律、政策保障。目前,我国政府机构中没有专门管理 PFI项目的机构,更没有专门的政策、法律,这使得PFI项目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从银行取得贷款难度很大,同时由于机构职能划分不清,导致对PFI项目管理的混乱和低效。从英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我国推行PFI必须进行专门管理,构建良好的PFI法律政策、资金支持和监督体系。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尤其在政府资金短缺的中西部地区。我国运用BOT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的经验以及与此有关的法律及政策,如《招标投标法》、《抵押法》、《担保法》及中国BOT项目政策框架等,为PFI在我国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大量涌入中国的国际资本和闲置的民间资本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都成为我国推行PFI融资的有利条件。结合我国的实情,借鉴英国和日本的经验来构建我国PFI项目的管理体系,可以避免走弯路和提高效率。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管理模式、投资主体、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因此,首先,我国应效仿英国的OGC和日本的PFI事业推进委员会,建立专门的PFI领导和推广机构及相关的行业组织,形成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地方政府、PFI推进机构和行业组织共同构成的PFI项目运作管理模式。学习日本,发挥工程建设和咨询机构在PFI推广和专业咨询方面的作用。其次,我国应效仿日本的《PFI推进法》,建立健全针对私人资本投资公共事业的法制建设,明确规定私人资本可以进入的公共领域的范围、运作方针、相关的权利和责任、政府的审批机构、支援条件、行为准则,以法律形式保障私营经济投资的权利。第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财政、税收和贷款担保等方面对PFI进行支持。日本政府曾为长期信用银行对基础设施风险企业的贷款提供过80%的金融担保。我国政府应重点考虑对PFI的参与主体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其他多种措施来保障民间资本的融资和投资。第四,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我国应学习英国的资金支持模式,扩大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投资领域市场化进程。同时,学习日本的经验,改变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间主体的支持,同时加强政府对民间主体的贷款担保。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陈武新:PFI项目融资模式在公共工程中的应用,《建筑经济》,2006年第5期。

高峰:PFI及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经济问题》,2003年第8期。

刘敬伟:日本PFI与公共投资效率化,《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4期。

胡振:日本PFI事业发展及政府管制问题研究,《建筑经济》,2007第6期。

刘志鸿:PFI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求索》,2007年第9期。

篇3

[关键词] 公共基础项目 平衡计分卡 融资模式 互动关系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国成为WTO成员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与规模日益加大,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上海“十五”期间,重大公共基础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即3000亿元以上(金昊,2003);据吴庆玲(2007)预测,本世纪的前20年,仅我国城市人口将增加到3.5亿至5亿,年均城市公共基础项目投资需要1750至2500亿元;王冬君等人(2006)认为特别是小城镇基础设施仅靠政府投入只能是杯水车薪,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小城镇的发展。而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英、美、日等国的发展趋势看,公共基础项目融资及经营活动均由政府垄断向企业、个人与社会机构开放,并引进私人资本到该建设领域,基本解决了资金匮乏和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李心丹,2000)。但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我国项目公司如何提升公共基础项目融资管理水平仍是一个难题。

二、文献研究与问题提出

为提升公共基础项目融资管理水平,模式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常见模式,诸如ABS、TOT、PPP、PFI、BOT等已进入我国公共基础项目建设领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冯锋等人(2005)根据不同融资模式的运作特点,将我国引进的不同融资模式对号入座于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及经营性基础项目,并提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张伟等人(2008)在把握公共项目运行管理原则和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将公共项目运行的具体做法归纳为六种类型,并解析其原理及优缺点,讨论应采用怎样的融资模式;黄友爱(2000)通过分析美国为代表的证券基础融资模式和日本、德国为代表的银行间接融资模式,结合中国的融资特点,研究了适合我国融资模式及要考虑的选择要素。另外,于国安(2003)、黄如宝(2006年)等学者对我国公共基础项目融资模式的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实践价值。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关于公共基础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研究主要沿着以下几个路径展开:(1)直接引入一种国外成熟的融资模式,如TOT、PPP、BOT等;(2)将国外的融资模式引入到我国的某一子行业,如轨道交通;(3)从某一视角审视与讨论融资模式,如小城镇、城市的基础项目、融资渠道、某地等;(4)在成熟融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创造性的提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5)根据融资模式的具体运作程序的特点,提供路径选择;(6)根据不同公共基础项目的具体行业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模式。因此,笔者认为:上述研究多是从融资结构和运作的程序的角度开展各个方面的研究,很少从项目公司(在我国是多种主体)融资模式的绩效,特别是在确定了具体融资模式之后,从影响融资模式绩效的内在关键因素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来展开对公共基础项目的融资模式的研究。因此,本文拟从上海常见的BOT、TOT、PPP三种模式的比较中寻找影响从事公共基础建设的项目公司绩效的内在关键因素,然后将内在关键因素引入到平衡计分卡(BSC)体系之中,以图利用BSC的战略绩效管理功能规范和指导公共基础项目的融资活动;通过BSC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研究关键因素的互动关系,已达到提升上海公共基础项目融资管理水平之目的。

三、三种融资模式的关键因素

笔者根据BSC的四个维度原理,在深入分析上海世博、上海磁悬浮以及浦东国际机场等6个公共基础项目的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BOT、TOT、PPP模式之中属于不同四个维度的十大不同关键因素,如表。这十个因素在三种模式中表现的强度不一,但却是影响项目公司融资模式绩效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四、平衡计分卡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992年,Kaplan和Norton建立的一种组织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其核心概念是项目公司的绩效应当支持其战略,绩效的实现是战略展开的结果,因此项目公司战略绩效的实现是公共基础项目融资管理水平提升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保证。财务业绩、客户需求、业务流程、学习成长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的互动关系链,其中的主导链是,学习成长支持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支持客户需求,客户需求支持财务业绩,财务业绩支持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客户需求引导学习成长。根据上述互动关系,笔者可以采用Forester的方法进行如图所示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在图中,财务业绩、客户需求、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之间形成了三个互动关系:RoutingⅠ.“学习成长―业务流程―客户需求―学习成长”互动关系;RoutingⅡ.“业务流程―客户需求―财务业绩―业务流程”互动关系;RoutingⅢ.“学习成长―业务流程―客户需求―财务业绩―学习成长”互动关系。在这三个关系链中,哪一个属于主导链,取决于项目公司所处的外在环境,无论采用哪种具体的融资模式,但一般可按如下原则进行初步判断。

情况一:若项目公司处于市场变革时期,则RoutingⅠ为主导链。此时,其行为受市场供求机制所支配,表现为项目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客户关系的变迁,学习成长成为其应对市场变化的切人点。从公共基础项目融资模式的角度看,项目公司员工专业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成为首要关键因素。项目公司的外部客户有政府、银行、项目产品的购买者以及项目用户等,因此员工应根据具体的融资模式和政府对公共基础项目所有权及经营权的控制特点,积累并持续学习与这些客户沟通的整体性专业技能;在变化的公共基础建设市场中,维护与开发这些特定的客户关系资源;深入学习并及时把握我国投融资的法律制度环境变化,以及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经济环境的变化。显然,这种互动关系分析有利于融资管理水平的提升。如,PPP模式涉及多个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这对员工的沟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情况二:若项目公司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则RoutingⅡ为主导链。此时,其行为受简单的业务增长机制所支配,表现为财务业绩指标的持续快速增长,业务流程成为其绩效的动力源。从公共基础项目融资模式的角度看,与参与方的关系、项目操作难度以及运作周期成为首要关键因素。各方不同的目标极有可能产生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一方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其它参与方的利益,形成“纳什均衡”,导致最终的社会总收益并非最大。项目公司应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流程界面管理,细化项目工序流程,形成项目运作周期内的互相协调的机制,以“双赢”或“多赢”的理念形成合作关系,发挥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优势,即社会总收益最大。显然,这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宗旨相符。如,TOT模式是购买已建成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既规避了工程建设期可能遇到的大量风险,并且也不存在设施不能正常运营、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债务的风险,因此其业务流程管理要求不高。

情况三:若项目公司处于财务危机时期,则RoutingⅢ为主导链。此时,其行为受财务约束机制所支配,表现为财务指标的恶化与业务维持的艰难,学习成长成为其应对财务危机的切人点。从公共基础项目融资模式的角度看,项目公司员工专业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成为首要关键因素,只不过要立足于项目基本财务回报和财务风险的控制。如,BOT模式存在更多财务风险,其主要原因有:融资的高成本和长周期、金融市场的变动、政府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贯性。而PPP模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分配方案,把财务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的参与方来承担。因此对员工学习成长能力的要求就会不同。

五、结语

上述判别原则是BSC实际应用的一般性指导原则。据此,我们可以针对项目公司所面临的具体融资模式与环境条件,抓大放小,从BSC结构中融资模式的关键因素入手,通过关键因素的改善来改进项目公司的整体战略绩效,从而起到提升上海公共基础项目融资管理水平的战略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锋:公共事业项目融资及其路径选择[J].软科学,2005(6):52~55

篇4

关键词:BT模式 项目融资 风险控制

BT模式(建设一移交),即通过特许经营协议,政府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并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按照BT协议将项目赎回。一方面,该模式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压力,解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民间资金创造投资机会,有利于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整体环境下,BT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起到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所以也存在诸多风险。本文将在目前我国BT项目融资的主要模式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一、目前我国BT项目融资的主要模式

本文在文献查阅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BT项目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化、系统化、权威化的运作模式。通常来说,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往往根据当地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和项目特点,来决定选择具体的BT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单一投融资BT模式及特点

该模式是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确定BT项目的投资人,然后由BT项目投资人通过成立项目公司的方式进行融资。通常由BT项目发起人和投资人共同协调委托专门的监理公司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理。其特点是:对投资人的融资能力要求较高,而对其项目管理和施工能力等方面没有较高的要求;合同管理工作量较大,主要是因为项目公司分别要与负责项目管理、设计施工和采购设备等具体工作的单位签订合同;协调工作量较大,主要是因为项目公司不参与项目具体的设计施工环节,将容易导致与具体的施工管理脱节,需要对各个单位进行协调。

(二)投融资+项目管理BT模式及特点

区别与单一投融资BT模式,该模式下的项目公司还负责项目具体的融资、设计施工建设管理,比如需要负责办理项目建设的审批手续;需要参与施工建设工作的各单位协调和管理。通常也是由BT项目发起人和投资人共同协调委托专门的监理公司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理。其特点是:不仅要求投资人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建设管理能力;项目公司直接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这样的优势是可以第一时间有效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招标工作量较大,不利于项目的实施进度。

(三)投融资+项目管理十施工总承包BT模式及特点

区别与投融资+项目管理BT模式,该模式下的项目公司还承担施工总承包的职能。该模式有利于投资人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与上两种模式一样,监理单位同样由BT项目发起人和投资人共同委托。其特点是:对项目公司的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因为他们负责项目的投融资、项目管理和施工总承包的所有工作;项目管理效率提高,有利于项目加快实施。因为不需要通过二次招标,省去了大量的合同环节,项目协调工作流程也相对简单和便捷。

二、BT项目融资风险控制和防范的若干措施

从理论上说,只要掌握BT模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特点与规律性,加之运用恰当科学的防范措施,就能够实现有效的科学管理,实现项目多方参与者的预期目标。首先,需要对BT项目投融资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这是一个系统过程,具体包括对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建设风险、政府信用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方面确定权重,以求对投融资风险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的工作具体包括:

(一)加强对投资人资质标准的控制,合理选择项目结构

通常来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较大,需要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特点,在资格预审阶段对投标人的投融资能力提出明确资质标准,具体包括对其资信情况、负债情况、融资能力和年净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审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投标人的经济实力。在项目招标和实施过程中,为了协调各投标联合体的内部利益关系,避免扯皮问题,首先需要在招标文件的联合体协议中明确约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尤其要明确约定出资额和具体负责的项目内容。

(二)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的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BT项目的融资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决策准备、招投标、施工和移交等各个阶段都会面临着很多不同的风险。比如,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需要聘请专家和顾问成立小组负责项目合同的起草,提供具体的法律咨询工作。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对于融资风险分担的设定问题。本文认为项目融资风险的规避和控制的核心是根据“将某类风险的全部都分配给最适合承担它一方”的基本原则,具体将风险分摊到项目联合体,这才是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三)完善融资风险控制的监管体系

在BT项目中,影响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就是存在项目分包和转包现象,而且非常普遍。那么需要采取诸多措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如可以首先在招标合同中详细、明确地约定项目分包和转包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禁止投资人随意分包和转包;还有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理公司的职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BT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我国的市政项目建设。对于BT项目的融资风险管理也日益受到了学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本文只是初探,还有待于对其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地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将基于项目自身经济强度的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模式引入到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实践中去,构建起基于项目融资理论的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运作模式,突破大型“走出去”项目的融资瓶颈,把政策性银行对国家外经贸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落到实处,以解决当前我国出口信贷在支持大型境外投资项目中受传统贸易融资模式限制而存在的固有缺陷,最终达到提高我国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对“走出去”项目支持力度的目的。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含义

出口信贷是一个特定的融资范畴,是对货物出口和境外投资提供信贷资金融通的总称;项目融资是一种特定的融资模式,是对有限追索的具有类似信用保证结构的项目资金运作模式的总称。出口信贷中引入项目融资模式即是要通过项目融资这种特定的资金运作模式来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这一概念是相对于通过传统贸易融资模式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而提出来的。项目融资模式下运作的出口信贷项目,贷款人将根据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而采取不同程度的追索权,是有限追索的融资模式,贷款人提供授信的主要信用支撑点是项目的现金流量和项目资产,贷款人将与借款人以及其它利益关系人一起在精心设计的信用保证结构框架下,在特定的期间和范围内,分担项目所具有的各类风险;在有限追索限定的范围内,项目一旦因风险发生而最终失败,贷款人将仅以项目资产受偿,其追索权不涉及项目以外的任何资产。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更适用于那些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收益相对稳定、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小的出口信贷项目,最典型的就是境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类的出口信贷项目,非常适用于通过项目融资模式来进行运作。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与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

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基本资格进行审核、对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分析、对项目风险的分析等三方面内容。

1.出口信贷项目基本资格审核。贷款银行受理出口信贷项目后,首先要对项目的政策性准入标准进行审核,确定该项目是否具备取得出口信贷的基本资格。审核借款人资格,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是否适于采取项目融资模式安排融资。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境外出口信贷项目:如境外承包工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带动国内设备、技术、产品等出口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境外投资建厂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国内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出口竞争能力的境外研发中心、产品销售中心和服务中心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境外企业收购、并购或参股项目等,这些项目往往金额大、期限长,除项目自身经济强度支撑外,借款人难以解决有效担保,因而比较适合通过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安排。

2.出口信贷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对于具备申请出口信贷基本资格的项目,贷款银行要对项目投资者所作的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独立论证,对于专业性强、比较复杂的出口信贷项目可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指通过对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要素,包括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原材料、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宏观经济环境等的分析,据以对项目做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获得项目净现值(NPV)、投资收益率(ROI或ROE)和内部收益率(1RR)等具体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贷款银行在这里所进行的可行性分析是建立在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的,其重点在于对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检验,从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进行判断与校正。

如果申贷项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存在某些重大遗漏,贷款银行应当要求借款人对可行性研究进行补充修正;对于借款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贷款银行应当进行认定,特别是对于资源储量、原料供应、市场预测、定价模型、成本分析、贴现率等关键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因为一旦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完全不可用,以此为依据实施的项目和提供的融资将不可避免失败的结果。通过对借款人可行性研究的补充与修正而得到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是贷款人进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出口信贷项目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者从资本获利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好的可能性和程度,即在各项环境条件、参数等处于理想状态的假定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内含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所进行的分析预测;而风险分析则是贷款银行从贷款安全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坏的结果的可能性和坏的程度,进而对项目未来的偿债能力做出判断。因此,贷款银行在对出口信贷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对有关的风险因素做出评价,判定项目的经济强度和各种风险要素对项目经济强度的影响程度。出口信贷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决定贷款银行是否为一个项目提供融资的关键决策因素,并且为贷款银行通过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信用保证结构的设计规避项目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出口信贷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1.项目投资结构设计的基本因素。贷款银行应当在一个出口信贷项目的运作初期就与项目主办投资者进行深入接触,并参与到项目投资结构的设计中去,以为项目的成功运作以及后续的项目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在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基本因素:项目资产的拥有形式、项目产品的分配形式、项目管理的决策方式与程序、债务责任、项目现金流量的控制和税务结构等。此外,会计准则对于报表合并的规定、对投资可转让性的需要、对项目资金的考虑等也是设计项目投资结构所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

2.项目投资结构设计。贷款银行与投资人就出口信贷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应当与投资人共同研究设计与投资特点及融资要求相适应的项目投资结构。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贷款银行在介入一个拟申请出口信贷的境外投资项目后,为确保项目运营以及项目融资能够顺利执行,需要与项目投资者(借款申请人)及有关各方就项目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项目投资者从投资角度出发的需要以及贷款银行从融资角度出发的要求进行综合平衡,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这一步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关系到项目今后能否成功运转,而且是项目融资信用保证结构的重要基础,是融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对于不同的出口信贷项目,由于贷款银行的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和项目自身特点的不同,其项目融资的具体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生产支付”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黄金贷款”为基础的融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等。其中: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是最基本的项目融资模式,对于出口信贷实务操作比较适用,并且其它几种项目融资模式都是在这几种模式的基础上衍生的。

2. 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实现融资对项目投资者的有限追索,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贷款银行根据专业判断所愿意承担的风险限度。贷款银行看待风险的态度、项目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项目所处行业的风险系数、投资规模、经济强度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追索形式和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项目融资方案设计过程中,贷款银行与项目投资者之间将根据各自对风险的判断和承担能力,围绕追索的形式和追索的程度进行反复的权衡与谈判。(2)如何分担项目风险。在项目各有关当事人之间分担风险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另一个着眼点,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投资者、贷款银行以及其它与项目利益有关的第三方之间划分风险。例如:项目投资者一般需要承担全部的项目建设期和试生产期风险,但是在项目建成投产以后,投资者可能只需要以购买项目绝大部分产品的方式承担项目的市场风险;而贷款银行则有可能需要承担项目的部分经营风险。因此,如何分担项目风险与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核心都是贷款银行与投资者对风险划分的权衡与博弈。除上述因素外,项目投资者在设计融资方案时还十分关注对项目税务亏损的利用和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实现等内容。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和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种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来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

1.BOT模式的组成人员。(1)项目的最终所有者(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公司。在BOT融资期间,项目发起人在法律上不拥有项目,也不经营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某些特许经营权(例如承购项目产品以保证项目的最低收益)和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安排的支持。在融资期间结束后,项目的发起人通常无偿地获得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2)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项目经营者)。项目经营者是BOT融资模式的主体,通常是一个由项目经营公司、工程公司、设备供应公司以及其它投资者共同组成的一个项目公司。项目经营者从项目所在国政府获得建设和经营项目的特许权,负责组织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项目开发所必需的股本资金和技术,并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项目风险,并从项目投资和经营中获得利润。(3)项目的贷款银行。BOT模式中的贷款银行可以是商业银行,也可以是政府出口信用机构、世界银行或地区性开发银行,或是上述金融机构组成的贷款银团。

2.以BOT模式建设项目并申请出口信贷的主要思路:(1)特许权协议是BOT模式的一个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准项目公司建设开发和经营项目,并给予使用土地,获得原材料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二是政府按照固定价格购买项目产品或者政府担保项目可以获得最低收入;三是在特许权协议中止时,政府可以根据协议商定的价格购买(或无偿收回)整个项目。项目公司以特许权协议作为基础向政府出口信用机构申请出口信贷,政府出口信用机构可以将特许权协议的权益作为贷款抵押,并设计专门机构控制项目的现金流量。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出口信用机构还可要求项目所在国政府为贷款提供担保。(2)在项目建设阶段,工程承包公司以承包合同的形式(如“交钥匙”合同)建造项目,可以起到类似于完工担保的作用,有利于控制融资风险。(3)进入经营阶段后,经营公司根据经营协议负责项目公司投资建造的公用设施的运行、保养和维修,支付出口信贷本息并为投资财团获得投资利润。(4)项目公司保证在BOT模式结束时将一个运转良好的项目移交给项目所在国政府或其它所属机构。

3.BOT模式的主要特点:(1)从项目发起人(即项目所在国政府)的角度,BOT融资模式是一种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结构。项目的资金、经营管理以及各种风险均由项目公司承担。项目发起人承担的只是类似“无论提货与否均需付款”或“提货与付款”性质的经济责任,和一定数额的贷款或贷款担保责任。(2)项目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在BOT模式中所取得的出口信贷既可以是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也可以是传统的公司融资。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BOT模式的项目涉及巨额资金,又有政府的特许权协议作为支持,因此投资者会希望将出口信贷安排成为有限追索的形式。

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项目;融资模式;多元化融资;BOT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环境污染小和乘坐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

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和天津已建成运营的城市地铁和城市轻轨线路合计总长度已约292km,武汉、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正在建设或筹建中。

城市轨道交通投入大,建设期长。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投融资模式。

1我国现行融资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1.1融资方式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通常采取以下三种融资方式:

第一,全内资方式:这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融资方式,它的好处是资金筹集由政府划拨,比较简单,建设单位只管建设,比较单纯。

第二,国外贷款与国内资金配套:这种方式是使用较高赠予成份的外国政府贷款,购置国外主要设备,其他设备和土建工程部分的资金,由国内多方筹集提供。这种融资方式可减轻国内融资量的压力,容易获得国外技术较先进的产品。

第三,沿线开发收益:这种方式是利用轨道交通汇集的稳定、巨大客流量,使沿线的商业开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有广告、沿线物业、智能卡服务的衍生收益。沿线开发收益通常被认为是解决轨道交通融资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各个城市的实际成效存在很大差异。

1.2存在的问题

第一,投资主体和投资模式单一。如已建成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其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两家公司,限于当时的环境和运作方式,这两家投资者对项目建设和运行并没有实际参与。这种现状实际上是政府负担了所有的建设资金,并隐含着将来对车辆更新资金的再投入。

第二,票价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票价是轨道交通项目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它关系着项目的效益和市民的出行支出。政府对票价进行干预,关键是要在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既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又能使运营企业和投资者有一定的利益回报。

第三,综合开发观念尚待形成。过去有一种简单的理解,认为开发就是自己花钱、自己搞项目,然后自己经营获利。其结果是建设成本上升,开发收益严重流失。此外,重视对有形资产的开发经营,忽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重视实物资产的开发经营机会,忽视虚拟资产的开发经营机会,这是综合开发中存在的一个误区。

2对融资模式的客观要求

2.1主要经济特征与经营特点

第一,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效应。地铁作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快捷高效,有利于环保,还可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和地上交通的投入。地铁建设的沿线房地产增值、商贸活跃会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沉淀成本大,具有一定的永久性。轨道交通规模效益递增,具有非常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

第三,具有独特的产品周期。一般情况下,轨道交通项目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项目建设阶段(一般为4年)。这一阶段会对沿线的房地产、商贸行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是项目成长阶段,即从项目投入运营到项目现金流的收支平衡(大约10年左右)。这一阶段由于运营成本、财务成本较高,票款收入无法覆盖全部成本支出,仍需项目外部的现金流注入,但沿线形成了成熟繁荣的经济带。最后是项目的成熟,即从项目运营的收支平衡到收回投资(大约需15年左右)。客流成熟,网络化形成,规模效益增强,大量净现金流入,项目产生收益。

第四,轨道交通网络汇集了稳定、巨大的客流量,使地铁沿线的商业开发具有放大性、网络性,对其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其经营方式的品牌化、连锁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轨道交通具有巨大、稳定、增长的现金流收入,具有极强的现金获取能力。

2.2对项目融资模式的要求

第一,需要寻找长期性的融资工具。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城市,在地面上建设轨道交通的可能性较小,而地下结构的建设费用比高架结构要高。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通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需要寻找长期性的融资工具。

第二,需要实现多元化融资。在过去几十年里,政府投入几乎成为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基础设施商业化经营改革的快速兴起,面对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巨大压力,各城市在确保政府必要投入的同时,对轨道交通的融资渠道进行了更为广泛的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已成为投融资的共同趋势。

3对融资模式的建议

如何才能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长期性与多元化融资需求呢?建议采取以下融资模式:

3.1拓宽筹资思路,促进多元化投资

拓宽资金来源,关键要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政策的配套保障作用,实现轨道交通资金“借、用、还”的良性循环。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设计不同的引导策略,包括投资工具或投资方式,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轨道交通。积极争取发行特种建设债券(最好能上市流通),吸引居民投资。拿出一部分轨道交通资产上市,形成很好的投资概念。充分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政策性开发机构的资金,设计有吸引力的投资方式。

(1)以有资信度的国有投资公司为主体,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

(2)发行定向政府融资券。对一些特殊的机构,如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可以以政府的名义,发行定向融资券。

(3)对既有线的扩建,可以通过盘活存量,吸引投资者。如以全线票价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对新建部分的投资回报。

(4)部分线路上市筹资。

3.2以交通经济带的方式筹集资金

轨道交通建设将大大促进沿线地区的开发利用,形成一条甚至数条区域交通经济带。事实证明,该交通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沿线土地价值转化为建设投资的过程。如在香港地铁建设中,政府利用土地开发解决了15%的建设费用;据估计,广州市对27个与地铁相关地段的开发收入可望实现建设费用的40%,上海地铁2号线的土地开发收入预计可达建设费用的30%。

3.3制定合理票价,实行保本运营

要建立票价决定的科学程序。首先要加强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财务审计,特别是成本审计,在此基础上确定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合理成本, 推算出保本票价。然后结合价格听证制,确定实际的运营票价。如实际票价低于保本票价,对两者之间的差额,由政府设法弥补。

转贴于 3.4解决还本付息问题

在项目建成后,巨额还本付息对政府、企业造成巨大压力。因此,解决好还本付息问题是决定能否建立“借、用、还”良性资金循环的投融资模式的关键。

(1)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节省投资,从源头上减少贷款,降低成本。在项目前期及建设阶段,把保证工程质量与节省投资、降低融资成本结合起来。通过优化设计、合理安排工序,降低工程造价;通过采取在建设期大量使用票据融资,用短期资金融通长期资金等方式,减少长期银行贷款数量,降低财务成本。

(2)利用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手段,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筹措债务资金。采取银行贷款与企业债券、信托贷款、票据融资等多种融资工具相结合的方式,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争取各项融资手段的最优惠条件,最大限度的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

(3)争取建立项目资金结算中心,对新线项目建设资金、偿债资金、票款收入统一调剂运用,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建立项目建设基金,形成完善合理的偿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政策手段,在总量上增加项目建设资金,并建立项目专项基金进行专业化管理,建设期用于投资,运营期用于专项补贴。

3.5建立市场化融资模式

一般说来,政府的直接公共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是轨道交通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需要政府鼓励利用项目特许经营权,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BOT模式是我国在轨道交通项目中建立市场化融资模式可借鉴的方法之一。

BOT融资方式称为“特许权融资方式”,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外商投资企业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将BOT模式运用到我国的轨道交通融资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对轨道交通融资的指导,建立健全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在国内,BOT模式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专业性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处理具体问题时缺乏权威指导。

(2)建立轨道交通项目的成本体系和票价调整机制。如何在政府为保证项目的公益性而实行的政府定价与项目商业化所需要的自主定价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灵活的票价调整机制,是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市场化操作的必要条件。

(3)真正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竞争招标是轨道交通项目BOT模式操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政府部门通过竞争招标确定投资者,中标投资者同样也要通过竞争招标来选择建设商、运营商和维护商。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实施BOT模式,应逐步开放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维护市场,加强培育多元化的建设、运营市场,引入市场适度竞争机制。在建设领域应不断完善“代建总承包制”,进一步采用“交钥匙”工程等建设方式;逐步实现“网运分离,带车运营”的运营方式;采取管理合同、服务合同、租赁合同等方式加快市场化进程,为引入社会投资者创造完善的市场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长裕.《武汉轨道交通土地规划利用的思考》城市公共交通.2001.2.

[2]吴汶麒.《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周霁,夏晓燕,丁晓文.《轨道交通产业蕴藏巨大商机》.上海证券报.2003年2月.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PPP模式

[HJ1.8mm]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加速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在扩招大潮中,逐渐凸显出了投资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教育领域,我国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建设模式。通过政府负责政策,社会私营执行政策,实现社会民间资本引入公共部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效率的同时,既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又增强了公民意识和社会认同感。在过去的改革进程中,PPP模式在我国公用基础社会建设中已有一定的应用,为适应新常态和新时期的变化,国内日渐兴起了如教育股份制、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建民营、中外合作等一些PPP模式范畴的融资建设。本文通过对PPP模式的内涵剖析、优势及风险性分析,探讨PPP模式在教育融投资项目及高等教育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PPP模式及其群

公私合伙企业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完成某种公共物品的提供和服务的伙伴式合作关系,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1]。本质上来说,PPP模式是政府根据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制定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私人企业合作伙伴,在项目实施工程中,产品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均有私人企业负责,而政府通过付费方式对私人企业补偿生产成本和收益回报。由于政府根据需求所提供了相应的有效供给,同时,政府和社会私营以合同的方式完成这种契约关系,双方都要求在规定时间和范围内完成所约定的义务,因此,PPP模式作为有效供给的一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效率,降低项目的风险,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政府以特许经营权方式将部分责任转移给了社会,但同时又参与全经营过程,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在此过程中,PPP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与社会私营既是契约关系,也是伙伴关系[2]。因为除了有合同的约定外,政府与社会私营还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在某个具体项目上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优质供给。在这期间,政府可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社会私营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PPP所提供的某种物品和服务是具有公共性质,也就是说,任何PPP项目都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因此,双方在利润获得上,必定不可能取得利润暴力化。但为了维护彼此的合作关系的长久和可行,PPP模式所获得的基本利益外,也必定存在可以使政府和社会私营共享利益的投资回报,保证其可持续关系。既然存在利益,自然风险也不可避免,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在分享共同利益的同时,分担共同风险就是这种伙伴关系的另一基础,这是政府与社会私营区别于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

二、PPP模式优势及风险性分析

通过PPP模式引入,政府部门和社会私营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在接续关键期,供给侧管理改革在政策传导机制和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秩序方面提供了新的变革和视野。

PPP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具有以下优势[3]:一是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换,将政府的职能由提供者转变为监管者,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二是有助于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减轻财政负担,消除费用的超支,提高财政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三是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市场主体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四是形成战略联盟,协调项目参与各方,通过互利互补机制,共担风险,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或产品;五是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镇基础建设、各类文卫事业建设等,能持续性地受益受惠普通百姓。由此看来,PPP模式凭借着相对于传统模式巨大的优势,可以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由于PPP模式强调共担风险,其所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风险都有契约双方来承担,因此社会私营就不会因潜在的巨大风险而对基础设施项目望而却步。但值得讨论和思考的是,由于制度不同,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质不同,项目的运行也各有千秋,风险分配成为PPP模式运营需解决的难题。PPP模式的风险从可控角度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一般情况下,系统性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非系统风险又无法避免,但在一些情况下系统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界限却不是很清楚[4]。

对于风险的评估和承担向来是投资选择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是诸多国内外专家热议的话题之一。

三、PPP模式在教育融投资项目中的现状

教育融投资项目中所倡导的PPP模式一般是指政府和私营企业通过成立项目管理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共同出资及收益抵押完成项目总投资,进行教育类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上个世纪,各国在重视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发现单靠政府资金投入已不能满足需求,由此,一些西方经济体中私人企业逐渐进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中,PPP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对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进行过诸多探索和实践。霍媛媛(2014)[5]梳理了英国PPP/PFI模式实践经验,从实施模式、立法政策、专职化管理以及项目物有所值分析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管理模式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孟春、杨雯淇(2014)[6]以澳大利亚北领地罗斯伯里学校项目为典型代表,详细分析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其中的经验启示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国内更好地应用PPP模式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加速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在扩招大潮中,逐渐凸显出了投资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教育领域,我国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建设模式。PPP模式在我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已有一定的应用,就教育领域而言,国内也已兴起的教育股份制、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名校专制、公建民营、中外合作等一些PPP模式范畴。潘丹丹(2007)[7]研究了PPP融资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应用,对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运用PPP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杨蜀康(2007)[JP][8]对我国高校项目融资模式的创新展开了探讨研究,并提出PPP模式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盛雪艳、薛卫东(2015)[9]基于AHP评估方法对高等学校建设PPP 融资项目风险评估进行了探讨。

在实践层面,随着国家倡导推动PPP建设模式的广泛应用,国内各高校也积极进行探索尝试。2015年11月,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 PPP 项目签约,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PPP项目操作指南实施,成为我国教育系统PPP校区建设项目的先行案例。2014年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采用PPP合作招标模式,项目合同、交易结构、风险机制及交付补偿等内容都{入实施合同。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5年新校区PPP项目洽商公告。2015年,北戴河新区通过PPP模式打造滨海大学城,多所高校与北戴河达成意向。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PPP创新合作模式正在应用开展。

四、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JP]

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空前,随之出现了高校自身办学水平、扩招后学生培养质量、社会对高等教育认同等系列问题。就高校自身而言,硬件设施不足、管理措施滞后、教师素养和科研能力欠缺等规模性问题突显。与此同时,我国一直沿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从本质上来说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中等教育普及化,显得困难重重[10]。

因此,PPP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项目融资模式,将有效避免复杂的委托关系,打破现有的供给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私人力量,成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能有效地高等教育投入资金利用率。一方面,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引入PPP模式能有效的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压力,优化公共管理,解决财政教育投资不足的现状,缓解教育供求矛盾。另一方面,针对教学楼、运动场等教育基础设施,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引入PPP模式能有效的转移公共部门的风险,通过项目超支风险转给社会私营,实现了风险共担。再次,由于社会私营的资本投资的补偿和回报均来自项目运行和服务状况,因此,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引入PPP模式能大幅度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工程建设管理,降低违约风险和维修成本,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最后,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引入PPP模式拓宽了投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一些办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加速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五、PPP模式在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中的应用与建议

高等教育领域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其合作关系可以多样化,以完整负责所需的不同方面,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需结合理论与实践,逐步探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符合的PPP模式。

(一)适合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的PPP融资模式

PPP模式的合约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参与各方的责任、义务、合约关系及具体运作程序。目前,我国现有的PPP模式的应用现状中,其具体合约方式主要有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外包类PPP项目通常由政府投资,私营企业承包项目中的部分内容,政府在承担项目风险的同时,向私营企业提供收益;特许经营类项目一般可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允许私营企业参与投资,并于政府共同分担风向,而项目收益则有公共部门协调;私有化类PPP项目一般是由私营企业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并拥有项目的所有权,承担项目的风险,项目的利润由项目向用户收取,政府只在其中负责监管。

由于项目的目标、利益、项目各方的实施能力和风险分配比例各有差异,因此,确定PPP模式的适用范围,选择适合的PPP模式是确保项目运作成功的首要环节。目前应用并适用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的常见模式有BOT、TOT、BT、PPP、私有化等。表1比较了这几类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二)适合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的PPP模式的基本运作流程[WT]

PPP项目的基本运作阶段主要有立项定标阶段、项目建设运营阶段、项目移交赢利阶段。

立项定标阶段,由政府根据区域规划或实际教育需求,提出PPP模式开放项目需求,或是项目发起人根据现有政府规划结合自身市场需求向政府提出PP模式融资方式。无论哪种立项方式,均需要通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综合评价项目的现实需要、技术要求、风险回报等方面内容,最终确定立项。根据所立项内容,通过公开招标、竞标、评标、定标,签署特许权协议确定项目的实施。

建设运营阶段,通过开工报告进入项目的建设阶段。PPP项目的具体负责单位根据特许权协议所规定的技术、工期、质量等方面要求,对项目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一定的监督。待工程竣工验收后,进入运营阶段。项目的运营和维护都需要随同所签订的协议进行,政府、投资方、贷款方、保险方等项目参与各方都有权对项目的运营进行监督检查。

移交赢利阶段,在特许期满后,PPP项目具体负责公司须按照特许权协议中规定的内容,视项目质量标准和资产完好程度将项目的资产、维护基金、经营管理权等移交给政府部门。项目移交后,政府根据现实需要确定是由政府机构负责PPP项目运营还是通过招标选择新的运营商。无论选择何种,其目的是最终实现政府、学校、投资人、运营商等参与各方的多赢局面。

[WTHZ](三)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PPP模式的监管与评价体系[WT]

高等教育办学中的投资项目主要针对的是政府的公益事业,其社会辐射面较宽,投资金额较大,因此,为确保项目能良性发展,建立、完善长期稳定的监管与评价体系是PPP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政府要建立确保私有资金投入的政策环境,保证其运行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政府要把握项目的财务状况、运行质量及服务水平。有效的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PPP模式的监管与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施工监管、财务监管、运营质量监管、服务水平监管以及后评价体系,其中后评价体系是对政府所投资的PPP项目的实施科学性、管理水平、风险及绩效等项目的综合实施方面进行评判,有利于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部门执法和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公共效益,为新项目的决策提供较为有效可靠的依据。

六、结束语

PPP模式在国内外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为高等教育融投资项目的PPP模式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智库百科PPP模式[EB/OL]http://wikimbalib com/wiki/PPP模式,2016―11―01

[2][JP3]王小青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营化中的政府与私人伙伴关系(PPP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JP]

[3]杜莹冰新时期我国PPP融资模式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4]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J]建筑经济,2008(4)

[5]霍媛媛基于不完全契约的PPP控制嗯渲媚P凸菇[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

[6]孟春,杨雯淇澳学校建设PPP项目取得巨大成功[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01(5)

[7]潘丹丹PPP融资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

[8]杨蜀康我国高校项目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9]盛雪艳,薛卫东基于AHP的高等学校建设PPP融资项目风险评估[J]商业文化月刊,2015(9)[ZK)]

[10]唐祥来PPP模式与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

[11]李文慧PPP模式在公办高职院校教学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ZK)]

篇8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依托校企共建的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既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又可以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本文从电子商务项目教学的实施路径,探讨给予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尚不完善,专业需求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强于书本而弱于实践,目前各校专业实训教学大多采用模拟的专业教学系统,通过系统软件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的操作流程。由于实际应用中,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固化成系统的模式,加之软件开发商很难及时根据市场运行实际实现实时更新,导致软件流程与实际应用脱节。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中获知,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宽而不精,无法满足岗位需求。

二、探索产教融合的项目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符合岗位需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产教融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大连市轻工业学校与大连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校企合作开发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通过组建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合作开展项目引领的产教融合实训教学,搭建资源共享、成果共创合作平台,共同实施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及评价模式改革,通^引企入校的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电商服务人才。

(一)组建校企研发团队,合作推进项目实施。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服务中心运行指南》等,从机制和制度层面保障技术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合作开展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项目。

(二)产教融合项目实训,合力推进实训教学。校企合作以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开发和运营为载体,共同实施“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项目实训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产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划设计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根据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开发和运营岗位工作技能需求,分析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并分解为平台运营策划、活动策划、品牌推广、仓储物流、物料商品采购统计、客服、产品设计等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学习阶段的安排,在专业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校企合作针对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分别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套知识技能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的双维度、过程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

在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上,学生在企业技术专家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运营,实现由客户服务、网络营销、信息采集与加工、财务结算、物流配送等工作流程,使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成为电商专业的实践平台、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教师技术服务的项目中心。

三、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特色

(一)引产入教,实现“五个融合”。在深入研究职业学校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灵活、合作共享、全程参与、校企共建”的合作机制,健全了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教学的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平台网站运行项目的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与项目开发与运营过程的深度融合;教学评价与运营效益的深度融合;教师与技术专家的融合;学生与员工的融合。推进实施校内服务中心面向社会的研发和推广,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 校企一体,促进“四个对接”。 构建了“学校+企业”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形成了项目实践教学的四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下的对接;专业与产业在技术服务下的对接;教学组织与项目运营在工学结合下的对接;课程体系与项目服务中心在产教融和下的对接。以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紧密联系,建成了“工学结合、产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企业―中心―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交融,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形成了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精细管理,形成“四位一体 ”。初步建立了“教学+研发+运营+培训”的多功能、系列化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实现了项目引领的真实化运营、教学以及研发、培训的有机融合。编制了校内服务中心的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了一套实训基地精细化管理体系。

(四)互动互换,体现“三个结合”。依托技术服务中心和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搭建了“产业+企业+专业”工作平台,借助企业的运营项目和任务,建成一个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在功能、人员、身份、环境、评价五方面的“互动”、“互位”和“互换”。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王振江,2012第3期《都市家教:下半月》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阎巍,2012年01期,《金融理论与教学》

篇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将基于项目自身经济强度的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模式引入到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实践中去,构建起基于项目融资理论的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运作模式,突破大型“走出去”项目的融资瓶颈,把政策性银行对国家外经贸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落到实处,以解决当前我国出口信贷在支持大型境外投资项目中受传统贸易融资模式限制而存在的固有缺陷,最终达到提高我国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对“走出去”项目支持力度的目的。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含义

出口信贷是一个特定的融资范畴,是对货物出口和境外投资提供信贷资金融通的总称;项目融资是一种特定的融资模式,是对有限追索的具有类似信用保证结构的项目资金运作模式的总称。出口信贷中引入项目融资模式即是要通过项目融资这种特定的资金运作模式来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这一概念是相对于通过传统贸易融资模式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而提出来的。项目融资模式下运作的出口信贷项目,贷款人将根据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而采取不同程度的追索权,是有限追索的融资模式,贷款人提供授信的主要信用支撑点是项目的现金流量和项目资产,贷款人将与借款人以及其它利益关系人一起在精心设计的信用保证结构框架下,在特定的期间和范围内,分担项目所具有的各类风险;在有限追索限定的范围内,项目一旦因风险发生而最终失败,贷款人将仅以项目资产受偿,其追索权不涉及项目以外的任何资产。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更适用于那些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收益相对稳定、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小的出口信贷项目,最典型的就是境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类的出口信贷项目,非常适用于通过项目融资模式来进行运作。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与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

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基本资格进行审核、对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分析、对项目风险的分析等三方面内容。

1.出口信贷项目基本资格审核。贷款银行受理出口信贷项目后,首先要对项目的政策性准入标准进行审核,确定该项目是否具备取得出口信贷的基本资格。审核借款人资格,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是否适于采取项目融资模式安排融资。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境外出口信贷项目:如境外承包工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带动国内设备、技术、产品等出口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境外投资建厂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国内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出口竞争能力的境外研发中心、产品销售中心和服务中心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境外企业收购、并购或参股项目等,这些项目往往金额大、期限长,除项目自身经济强度支撑外,借款人难以解决有效担保,因而比较适合通过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安排。

2.出口信贷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对于具备申请出口信贷基本资格的项目,贷款银行要对项目投资者所作的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独立论证,对于专业性强、比较复杂的出口信贷项目可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指通过对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要素,包括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原材料、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宏观经济环境等的分析,据以对项目做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获得项目净现值(NPV)、投资收益率(ROI或ROE)和内部收益率(1RR)等具体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贷款银行在这里所进行的可行性分析是建立在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的,其重点在于对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检验,从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进行判断与校正。

如果申贷项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存在某些重大遗漏,贷款银行应当要求借款人对可行性研究进行补充修正;对于借款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贷款银行应当进行认定,特别是对于资源储量、原料供应、市场预测、定价模型、成本分析、贴现率等关键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因为一旦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完全不可用,以此为依据实施的项目和提供的融资将不可避免失败的结果。通过对借款人可行性研究的补充与修正而得到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是贷款人进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出口信贷项目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者从资本获利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好的可能性和程度,即在各项环境条件、参数等处于理想状态的假定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内含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所进行的分析预测;而风险分析则是贷款银行从贷款安全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坏的结果的可能性和坏的程度,进而对项目未来的偿债能力做出判断。因此,贷款银行在对出口信贷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对有关的风险因素做出评价,判定项目的经济强度和各种风险要素对项目经济强度的影响程度。出口信贷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决定贷款银行是否为一个项目提供融资的关键决策因素,并且为贷款银行通过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信用保证结构的设计规避项目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出口信贷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1.项目投资结构设计的基本因素。贷款银行应当在一个出口信贷项目的运作初期就与项目主办投资者进行深入接触,并参与到项目投资结构的设计中去,以为项目的成功运作以及后续的项目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在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基本因素:项目资产的拥有形式、项目产品的分配形式、项目管理的决策方式与程序、债务责任、项目现金流量的控制和税务结构等。此外,会计准则对于报表合并的规定、对投资可转让性的需要、对项目资金的考虑等也是设计项目投资结构所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

2.项目投资结构设计。贷款银行与投资人就出口信贷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应当与投资人共同研究设计与投资特点及融资要求相适应的项目投资结构。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贷款银行在介入一个拟申请出口信贷的境外投资项目后,为确保项目运营以及项目融资能够顺利执行,需要与项目投资者(借款申请人)及有关各方就项目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项目投资者从投资角度出发的需要以及贷款银行从融资角度出发的要求进行综合平衡,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这一步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关系到项目今后能否成功运转,而且是项目融资信用保证结构的重要基础,是融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对于不同的出口信贷项目,由于贷款银行的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和项目自身特点的不同,其项目融资的具体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生产支付”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黄金贷款”为基础的融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等。其中: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是最基本的项目融资模式,对于出口信贷实务操作比较适用,并且其它几种项目融资模式都是在这几种模式的基础上衍生的。

2.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实现融资对项目投资者的有限追索,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贷款银行根据专业判断所愿意承担的风险限度。贷款银行看待风险的态度、项目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项目所处行业的风险系数、投资规模、经济强度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追索形式和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项目融资方案设计过程中,贷款银行与项目投资者之间将根据各自对风险的判断和承担能力,围绕追索的形式和追索的程度进行反复的权衡与谈判。(2)如何分担项目风险。在项目各有关当事人之间分担风险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另一个着眼点,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投资者、贷款银行以及其它与项目利益有关的第三方之间划分风险。例如:项目投资者一般需要承担全部的项目建设期和试生产期风险,但是在项目建成投产以后,投资者可能只需要以购买项目绝大部分产品的方式承担项目的市场风险;而贷款银行则有可能需要承担项目的部分经营风险。因此,如何分担项目风险与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核心都是贷款银行与投资者对风险划分的权衡与博弈。除上述因素外,项目投资者在设计融资方案时还十分关注对项目税务亏损的利用和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实现等内容。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和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种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Agreement),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来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

1.BOT模式的组成人员。(1)项目的最终所有者(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公司。在BOT融资期间,项目发起人在法律上不拥有项目,也不经营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某些特许经营权(例如承购项目产品以保证项目的最低收益)和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安排的支持。在融资期间结束后,项目的发起人通常无偿地获得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2)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项目经营者)。项目经营者是BOT融资模式的主体,通常是一个由项目经营公司、工程公司、设备供应公司以及其它投资者共同组成的一个项目公司。项目经营者从项目所在国政府获得建设和经营项目的特许权,负责组织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项目开发所必需的股本资金和技术,并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项目风险,并从项目投资和经营中获得利润。(3)项目的贷款银行。BOT模式中的贷款银行可以是商业银行,也可以是政府出口信用机构、世界银行或地区性开发银行,或是上述金融机构组成的贷款银团。

2.以BOT模式建设项目并申请出口信贷的主要思路:(1)特许权协议是BOT模式的一个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准项目公司建设开发和经营项目,并给予使用土地,获得原材料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二是政府按照固定价格购买项目产品或者政府担保项目可以获得最低收入;三是在特许权协议中止时,政府可以根据协议商定的价格购买(或无偿收回)整个项目。项目公司以特许权协议作为基础向政府出口信用机构申请出口信贷,政府出口信用机构可以将特许权协议的权益作为贷款抵押,并设计专门机构控制项目的现金流量。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出口信用机构还可要求项目所在国政府为贷款提供担保。(2)在项目建设阶段,工程承包公司以承包合同的形式(如“交钥匙”合同)建造项目,可以起到类似于完工担保的作用,有利于控制融资风险。(3)进入经营阶段后,经营公司根据经营协议负责项目公司投资建造的公用设施的运行、保养和维修,支付出口信贷本息并为投资财团获得投资利润。(4)项目公司保证在BOT模式结束时将一个运转良好的项目移交给项目所在国政府或其它所属机构。

3.BOT模式的主要特点:(1)从项目发起人(即项目所在国政府)的角度,BOT融资模式是一种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结构。项目的资金、经营管理以及各种风险均由项目公司承担。项目发起人承担的只是类似“无论提货与否均需付款”或“提货与付款”性质的经济责任,和一定数额的贷款或贷款担保责任。(2)项目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在BOT模式中所取得的出口信贷既可以是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也可以是传统的公司融资。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BOT模式的项目涉及巨额资金,又有政府的特许权协议作为支持,因此投资者会希望将出口信贷安排成为有限追索的形式。

篇10

关键词:BOT模式;项目融资;风险治理;基础设施

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公路、铁路、电力以及通信项目等的投资。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国家每年投入至少千亿元人民币。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甚至从今后长远的国家预算来看,这一笔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国家是负担不了的。而BOT以其突出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项目融资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地区,BOT项目融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

1 BOT项目融资概念

BOT投资方式是八十年代初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第一次选用的,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建设一经营一转让”,代表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模式,国内一般称这种投资方式为BOT投资方式。

BOT投融资方式”在中国称为“特许权投融资方式”。其定义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投资企业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届满,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2 BOT项目融资模式运作与风险分析

2.1 BOT项目融资模式的运作机制

从事BOT项目的操作程序主要分为项目提出、项目招标与审定、项目特许权合同签订,项目公司成立、项目建设、项目经营、项目移交等8个阶段:

(1)项目提出

BOT项目的提出,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政府各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或地区发展规划对扩大和新增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可适用于BOT方式建设的项目建议;二是由私营企业或财团,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规划和重点、自身发展的需要,向政府提出可采用BOT投资方式进行建设的项目,供政府选择决策。

(2)项目招标与审定

项目招标与审定是指项目提出并经政府评审同意后,政府主管部门对拟参与此项目的企业进行综合对比,从中选择最适合的企业承担该项目的过程。

(3)特许权合同的签订

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授权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与中标的私营企业签订,由政府授权其在一定的期限内建设,经营该项目、并获得收益,待特许期满后,将项目设施及资产补偿转让或移交给政府。

(4)成立项目公司

该项目公司也称为BOT项目公司或称为特许权公司,成立项目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有一个责任主体来具体承担该项目的建设与经营。

(5)项目建设

项目公司根据特许权合同规定的技术和时间等要求,组织项目的设计、施工和采购等项工作。

(6)项目经营

特许权公司根据自身能力对已建成投产的项目,可以自己经营,也可委托其他公司代为经营。

(7)项目移交

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必须按特许权合同中规定的项目质量标准和资产完好程度等,将项目的资产,经营期预留的维护基金和经营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政府。

2.2 BO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析

由于我国开展BOT项目融资工作的时间比较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项目对外融资行为不够规范。BO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主要有以下风险:

(1)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大致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而这类风险是BOT项目融资参与各方无法控制的。

(2)市场风险由于BOT融资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面临变幻莫测的市场,股本投资者不希望其投资收益取决于其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不希望直接面对市场风险。

(3)原材料风险一个BOT项目融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到原材料,以保证项目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

(4)违约风险指项日融资中有关当事人因故无法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而导致的风险。

(5)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项目有关各方由于技术原因而给项目造成损失的风险。

3 BO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治理

要想使BOT投资方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充分体现其现实意义,就必须对存在的有关风险问题找出合理的对策,来解决我国BOT投资方式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而达到能够拓展BOT融资渠道和应用领域的目的。以下就各种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1)不可抗力风险对于不可抗力风险的治理措旅主要有。投保:要针对直接损失而言,即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或出口信贷机构;求政府资助和保证。

(2)市场风险对于市场风险的治理措施有:好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过签订或取或付的产品购买合同、或供或付的长期供货合同锁定产品的价格,确保项目收益;政府或其公营机构保证;建立独立账户。

(3)原材料风险对于此类风险,应采取如下管理控制方法:明确原材料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原材料的来源和可得数量、原材料的价格、运输条件及运输费用由谁承担;认真选择原材料、机械设备的国外进口渠道和运输方式;定制替代性原材料应急计划。

(4)违约风险对于违约风险可采取以下治理措施:订产品购买合同;道国地方政府直接出具履约担保或安慰函、支持信;确选择国际性的商事仲裁机构和适用的准据法。

(5)技术风险对于技术风险的治理措施有:求建设承包商对该项工程提供一个保证期限,以便承包商对其材料和工艺造成的缺陷进行修补,承包商必须对维惨工作提供资金来源方面的担保。

4 结论

本文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BOT项目融资模式应用背景下,在项目融资理论以及BOT项目融资模式基础上,对BOT项目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得出基本结论如下;

首先,本文通过BOT项目融资模式概念及特点的阐述,总结出BOT项目融资模式相对于产品支付、远期购买,融资租赁,TOT等其他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拥有较大优势,适应我国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需要。

其次,通过对BOT项目融资模式运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BOT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风险,需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和严格的风险管理。

最后,本文将BOT项目融资模式中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我国基础设施BOT项目融资提供风险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有安.《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戴大双.《项目融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高析.《BO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析》.水利发电,2002

[4]胡守强.中国BOT项目的主要风险和成功要素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