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小儿癫痫; 护理; 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6.36.05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95-02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功能失调的病症,主要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作,而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对临床治疗效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对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小儿癫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小儿癫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精神疾病、智力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等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6例。在研究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5.24±2.17)岁,常规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4岁,平均(5.65±2.33)岁。两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实施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健康教育,针对性健康教育是结合小儿癫痫患儿疾病特点所开展的健康宣教,教育对象包括患儿及其家长,其内容包括心理干预、系统化疾病知识教育以及饮食、运动等方面,针对性健康教育利用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方案制定 建立癫痫患儿健康档案,收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家长一般情况,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等,评估患者及其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联合患杭页す餐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主要采用定期课程教育、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等方式开展,开通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平台,并配合使用健康知识手册等。
1.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1.2.2.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向患儿讲解积极治疗的重要作用,如让患儿了解现在的治疗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成长,引导患儿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疾病。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家长交流,耐心地回答患儿家长在用药、治疗以及费用等方面的问题,告知患儿家长在照料患儿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并指导患儿家长多陪伴患儿,并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以往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治疗的信心。
1.2.2.2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长发放癫痫健康知识手册,向患者及其家长详细讲解癫痫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讲解,包括疾病定义、发病机制、发作诱因、病情发展、疾病转归等,耐心地解答患者的问题,让患者家长能深入、全面地了解该病。
1.2.2.3 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了解患儿日常饮食习惯,对患儿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符合患儿身体状况的最佳饮食方案,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讲解患儿平时饮食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指导患儿家长多给患儿食用清淡、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
1.2.2.4 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主动做好用药指导工作,帮助患儿家长写下用药时间、方式等,向患儿及其家长详细讲解抗癫痫药物的种类、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遵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讲解应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等。
1.2.2.5 安全指导 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讲解患儿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的状况,告知患儿家长患儿发病时极有可能伤害自己,教会患儿家长处理发病患儿的正确方法。患儿发病时,迅速移开周围锐器、硬物,保护患儿避免受伤,并顺势让患儿平卧,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迅速松开衣领,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不强行堵塞硬物于患儿口中,需及时将裹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舌下,不可强行按压抽搐肢体,不可用大力拉扯患儿,避免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情况。专人陪护患儿,支起患儿床边安全护栏,保证患儿不单独外出。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家长对癫痫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儿用药依从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按百分制计分,分为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 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患儿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癫痫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患者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脑部功能发生暂时[1]。小儿癫痫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患者可能由于高热、循环衰竭等原因而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2]。该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治疗依从性紧密相关,而患者家长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对药物治疗的了解程度等影响着患者治疗的依从性[3]。因此,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提高其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为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患儿用药依从性、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盛萍萍.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现代养生,2014,13(2):263.
[2]李翠萍.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5(40):1-2,4.
[3]许振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111-113.
[4]贾芳,赵雷.癫痫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与疗效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3-5.
[5]陈木娟,卓倩.临床药师参与癫痫患儿药学监护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133-135.
[6]吴生美,王巧梅.小儿癫痫护理运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1(14):88.
[7]李霞,周丽丽,任芳,等.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218.
篇2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患儿中的作用结果,并对临床护理疗效进行评价,本研究旨在为临床选取合理护理方式提供帮助。方法:选取60 例采用健康教育的小儿哮喘患儿和60 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待护理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儿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并发症的差别。分别记录两组不同护理患儿疗程后,患儿的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疗效。结果:发现采用健康教育的患儿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的病症,治疗后结合疗效判定标准的观察发现,研究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是明显的,疗效确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患儿的护理和治疗中,加强全面性和细致性,融入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遗留率,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水平以及保证护患关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应该提倡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理。
关键词 健康教育;小儿哮喘;护理
护理工作是展现一家医院综合水平的标志之一,是最接近患者的,也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护理工作跟不上,那么医院的整体治疗环节便会出现漏洞,影响了医院的日常医疗工作,也会降低儿科治疗的效果[1]。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认清自身病情,了解治疗过程。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对其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引导患者认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医疗机构对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问题,都在影响医疗临床护理的质量跟效率。本文主要选取 120 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其中的60 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在护理中使用健康教育,其余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现将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入选标准
选取2012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期间,我院治疗小儿哮喘的120 例患儿, 将这120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和研究组(60 例)。60 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3.0-6.0 岁,平均年龄(5.1±1.0)岁;60 例研究组患儿中,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5.5±1.0)岁。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护理,同时,研究组患儿还要进行以下健康教育措施:对于儿童患儿和家长,护理人员工作要耐心,给予患儿及家长鼓励和安慰,增强信心。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若发生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保持安静,通过心理安抚减少患儿的波动情绪,哭闹会影响患儿的护理;患儿的病室需要空气新鲜、安静、清洁、并且有适宜的空气温湿度;还需要观察患儿的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应该给予物理或者药物降温,并且要注意卫生等,避免交叉感染。定期组织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哮喘科普知识的学习,讲解内容主要以疾病的发生原因、常见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饮食注意细节等。在药物治疗时,健康教育教导患儿及家属自我认知不良反应,对患儿及家属讲解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醒患者时刻注意自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 计数以及其它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对两组患儿进行SAS 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深,每组患儿的得分以总平均分表示。组织患儿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 进行数据分析,P<0.05 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后发现,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在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 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对比两组指标
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愈时间也相对提前,且没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危害着患儿的康健。在小儿哮喘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除了可以增强医院的护理水平外,更有利于增强患儿及其家属自身预防疾病的信息、积极与疾病斗争的勇气以及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健康教育应用于常规护理中是正确的,符合了现代临床护理提倡的科学、优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使用健康教育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相改善情况良好,其疾病控制的更为理想,其治愈率要好于仅仅使用常规治疗患儿的治愈率。具有更为有效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60 例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相较于对照组,均优势明显,结果更为理想。
篇3
【关键词】盆腔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分析
“盆腔炎”是出现在我国医学临床上比较普遍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1]。急性盆腔炎是指平常具有“下腹剧痛、高热、白带增多”等相关症状,若急性盆腔炎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制止,则会转化为成“慢性盆腔炎”,而慢性盆腔炎具有“月经不调、盆腔包块、长期下腹坠痛”等相关症状,甚至还会导致“不孕不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有相关研究表明,盆腔炎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康复时间,并且还能起到提升病患生活质量的有效价值。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盆腔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经过诊断,所有的患者都符合“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实验组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2.46±4.1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至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对照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53±4.3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至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盆腔炎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定期检查、若有意外突况则及时报告医生等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还要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3],具体体现为:第一,心理辅导。当患者在对自己的病因知情度并没有很高的时候,会容易因为“紧张、焦虑”等相关心理状态引起负能量的产生,这不仅会给影响医患关系的发展,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进度。所以,当护理人员在患者住进医院之后,要有亲和力地向患者讲解与盆腔炎的相关医学知识,并且通过发放“宣传册”及“播放视频”等相关方式将预防盆腔炎的措施及在治疗期间所要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深入教育,让患者了解盆腔炎的“可防可控性”及“配合护理”的重要作用,使得患者能够在了解盆腔炎相关医学知识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病情所造成的心理负担而有所减轻,倘若当患者因为自己的病情有疑问的时候,护理工作都应该给予细心的解答,让患者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促使了医患关系的融洽;第二,饮食引导。对于盆腔炎患者来说,“饮食”的协调搭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引导,比如说告诉患者,在治疗期间,要禁止“油腻、辛辣”食物,尽量多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影响自己治疗效果,尤其还要注意对身体的调养,达到能快速恢复病情的目的;第三,用药辅导。为了不让盆腔炎患者出现不按时服药及服药量错误等相关情况的发生,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切记要按时提醒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去按时按量用药,最好是能贴上相对应的标记,尽量避免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知识知晓率”及“护理依从率”方面调查,用百分制计算,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相对应的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的知识知晓率及护理依从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盆腔炎”是一种属于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疾病,主要囊括“子宫内膜炎”、“输软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相关症状,在妇科里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5]。它还具有“病程长、以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这对其护理工作质量具有更高的需求。对于盆腔炎患者来说,若对其疾病没有一定的相关疾病知晓率的情况下,很容易致使患者在“饮食、服药”等相关方面出现错误,轻则会影响病情的治疗,重则为危及生命。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与医学技术先进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愈加注重对护理工作的医学效率,则本文通过对盆腔炎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来达到有效提升其疾病的治疗疗效目的。“健康教育护理”其实是一种从相关知识的宣传与站在“心理辅导”的角度为切入点的护理模式,其主要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患者作为主角进行各个细节的指导,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康复。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定期检查、若有意外突况”则及时报告医生等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而根据不同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护理后的相关指标均显著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率,还能提高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124.
[2]舒淑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4,8(9):186.
[3]王红玲.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15,10(13):256.
[4]张新英.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医用,2012,6(1):102.
篇4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洛宁县回族镇卫生院进行妇产科咨询、体检或就诊的女性20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产妇34例、更年期妇女30例、其他36例,年龄为23~55岁,平均(380±31)岁;对照组中产妇33例、更年期妇女32例、其他45例,其年龄为24~56岁,平均(395±35)岁。两组在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育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即在女性就诊时给予其相应的健康教育,但教育内容较为广泛,不具有针对性。观察组则给予综合健康教育,具体情况如下。
1.2.1一般性措施
当女性就诊时了解其自身的健康状况,综合各项诊断结果后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医师需了解女性妇女的性格、年龄、文化程度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1.2.2健康教育培训
对洛宁县回族镇卫生院妇产科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以保障在妇女就诊过程中,任何一名医师均可以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具体教育内容包括基本保健、诊疗、康复、护理、养生等,可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完善对就诊妇女的教育。
1.2.3针对性教育
对于未婚女性,重点讲解经期与避孕知识。可向其举例基本的避孕方法,并介绍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对于妊娠期妇女,重点讲解妊娠期间的相关知识,如胎儿发育过程,妇女自身健康的维护,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等。
1.3检测指标
对妇女进行为期1a的随访,重点了解其焦虑、失眠、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性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珋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失眠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89
所谓品管圈就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是相关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小组, 又称为QC小组, 在小组中, 每位工作人员能够发挥自己的才智、能力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并提出相对解决办法, 并按照团体分配进行工作[1-3]。近年来, 品管圈的应用使医疗服务行业的水平有明显提高, 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深化质量管理环节, 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4, 5]。本文作者对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接收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 每组40例。干预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6.7±5.6)岁。常规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54~80岁, 平均年龄(66.2±5.8)岁。纳入标准:神志清晰的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①有语言障碍的患者;②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③肺部感染患者。两组患者均在了解本次研究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 干预组患者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为:①成立品管圈, 其中圈长一名, 圈员6名, 记录员1名, 临床护理路径中, 主管护师2名, 护师2名, 护士1名,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健康教育、活动、出院指导等护理手段, 并制定相应的宣教模式;②计划阶段:在患者入院的3 h内, 给患者供氧并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抽取患者静脉血, 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③执行阶段:在患者入院后的1 d内, 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以及相关护理制度, 并为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为患者讲解相关内容, 为患者讲解检查的目的以及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行心理护理、行饮食指导等;④检查阶段:在患者住院的2~3 d, 为患者做好护理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疾病知识, 结合患者病情恢复的情况制定饮食计划, 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巩固阶段:之后每2天为一个周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并给予相应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 其中包括: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情况、活动情况等, 并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中37例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 知晓率为92.5%;常规组患者中30例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 知晓率为75.0%。干预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
2. 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39例, 不满意1例, 满意率为97.5%;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31例, 不满意9例, 满意率为77.5%。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 P=0.006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会存在各种临床路径发展小组, 由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疾病的诊断制定一种护理模式, 并能够按照临床路径护理标准化梳理护理流程, 在患者住院期间能够按照规范模式来接受治疗与护理, 有效提高临床效果[2, 6-10]。
近年来, 脑梗死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为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加之相应护理措施, 使患者能够在最早期接受康复护理, 并保持连续性, 了解疾病的内容, 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 注意饮食问题, 明确功能锻炼的目的, 在护士的指导与帮助下, 找到方法, 有效缩短患者恢复康复的时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规范健康教育, 使其标准化, 更加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有效提高临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增加护患之间的关系, 是医患关系更加和谐[11-14]。
篇6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基层+社区
糖尿病是以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其通常会选择在家庭或基层医院来维持治疗过程。因此,加强对基层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指导和干预对于患者的疾病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对基层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措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小区中的糖尿病患者共3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0.67±7.52)岁,病程2~9年,平均(4.31±2.80)年;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59.58±8.01)岁,病程2~10年,平均(4.81±3.0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糖以及常规护理工作和药物、饮食、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防治措施,并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2)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疾病相关资料、组织患者交流活动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并发症的警惕和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治疗。(3)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4)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急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5)通过电话访问或家访等形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跟踪访问,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为其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
1.3评价标准
1年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对比患者接受护理指导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HbA1c、总胆固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本此研究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HbA1c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篇7
【关键词】孕期健康教育 妇产护理 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41-02
分娩的过程较为复杂,多数孕妇都认为分娩的过程很痛苦,再加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导致其在分娩前就产生焦虑不安以及惧怕疼痛的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如使产程时间变长,分娩的风险加大以及提高剖宫产率。孕期健康教育的应用可以平缓产妇的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由于资金以及宣传等问题,孕期健康教育并未得到普遍应用,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实施孕期健康教育更少。笔者选取了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2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常规孕期健康教育和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对产妇的影响,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孕妇228例,按照住院号位数的奇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5±7.3)岁,体重50~75kg,平均体重(62±4.3kg),孕周38~43周,平均(38.5±1.2)周,其中经产妇89例,初产妇3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4.7)岁,体重(52~80kg),平均体重(65±5.9kg),孕周38~42周,(平均38.6±1.5)周,其中经产妇75例,初产妇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以及孕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以及临床护理,治疗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加强对孕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孕期直接关系着分娩时候母婴的健康,而实验研究也证明,若产妇在孕期进行合理的饮食以及情绪调节,可以有效提高产儿质量。而有些孕妇并未认识到孕期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也没有特别注意孕期应采取的措施。且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前都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加上其对疼痛的惧怕,往往会选择剖宫产。所以,对于妊娠孕妇,我们应该让其认识到孕期教育的重要性[1]。
1.2.2 加强宣传
孕期健康教育还没有普遍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参与人数更少。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力度,让产妇了解孕期健康教育的范畴以及意义,使广大孕妇参与其中,让其信任孕期健康教育,从而避免孕期滥用药物的现象,在生活中药尽量避免与病毒放及射性物质接触。在宣传的过程中将妊娠危害也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知道孕妇及其家人进行自我检测,从而帮助其发现隐藏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各种危害因素的警惕性。
1.2.3 丰富健康教育方式
单一的健康教育方式会使产妇感到无聊,他们也就没有兴趣参与到教育中来,所以健康教育的方式一定要多样化。如: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产妇的了解(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职业选择、文化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比如电视教育、电子教程教育、图片教育、文字交易以及师范教育等。健康教育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同时我们要将孕妇当做成我们的亲人,仔细观察期精神状态,要多鼓励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促进顺产。消除产妇心中的焦虑与恐惧,从而提高孕妇的健康教育知识,促进母婴健康[2]。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资料以及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具有差异性,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选择
治疗组自然分娩率为80.7%,与对照组55.3%相比,明显具有优越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剖宫产与经阴助产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选择
2.2 两组产妇产程与新生儿窒息率对比
从产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治疗组患者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二所示:
表二 两组产妇产程与新生儿窒息率对比
3 讨论
妊娠孕妇的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母婴健康,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产妇往往在分娩前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从而选择剖宫产,增加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经研究发现,孕期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提高产妇的营养,提高产儿智商、情伤发育。而孕妇及其家人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分娩过程顺利结束。本次研究中,治疗组自然分娩率为80.7%,与对照组55.3%相比,明显具有优越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剖宫产与经阴助产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产程为(2.5±1.4)小时,而对照组为(6.5±1.7)小时,治疗组患者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确实具有优越性。总而言之,在妇产护理中融入孕期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不仅可以平缓产妇的情绪,使其掌握关于孕期的各方面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周庆红,李灵,陈雯婷. 筛查妊娠,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0):1588~1589.
[2]武明辉.北京市孕产期保健现状和需求研究[J].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32(2):227~228.
篇8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 201399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以往接受治疗重症监护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 例,给予两组患者家属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87%,两组比较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持续为患者提供有效支持,更好的从各个方面服务患者,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疗疗效的目的,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护理路径;重症监护;家属;健康教育
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属于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患者,以及处于疾病急性期等,此时,绝大多数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会处于恐惧、焦虑、不安等状态,尤其是在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或即将被转出重症监护室的阶段更为严重,此不良心理状况一般因患者家属对疾病本身的不了解,缺乏正确认知和科学的理论的支撑,随意猜测疾病的发展趋势等导致。此种不良状况均会影响到患者,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选取我院以往接收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意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家属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以往接受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确诊,符合临床中急危重症的诊断标准。200 例患者年龄阶段为23-64岁;按病情类型分:123 例重度脑损伤,54 例脑出血,23 例胸外伤。200 名家属与患者关系分类:父母35 人,配偶87 例,子女78 例。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10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家属常规健康教育宣导,即常规的入出院指导、环境介绍等。给予研究组患者家属有针对性、规范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此教育方式分入院、住院以及出院三个阶段进行。如:
1.2.1 入院时
首先,患者入院时需制定此次教育方案和流程,则需从各个方面评估患者情况,如医护人员需了解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即费用承担能力,了解患者家属文化程度以及疾病的认知情况,根据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
初步健康教育阶段,医护人员需动向患者家属讲解其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同时需向患者家属明确重症监护是为了从人力、物力和仪器等方面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方式。并向患者家属介绍医院环境、责任医护人员、探视制度、监护仪器、需准备物品等。
1.2.2 住院时
医护人员在患者家属探视时间时,可告知患者饮食、睡眠以及意识等方面情况,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所用仪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各仪器的安全性等。
1.2.3 出院时
此阶段包含患者转科,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具体情况以及之后注意事项,饮食上需多食用营养类、清淡类的食物,演示各种康复功能的锻炼方式,同时需告知患者家属此后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状况以及措施,如引流管脱出及时捏紧入口处皮肤,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1.3 评价标准
患者转科或出院时,由专人负责调查此200 例患者家属满意度,并整理分析。调查采用本院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三个选项,不满意中排出治疗费用高等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 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 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研究组中99 例患者家属为满意,总满意率为99%,其中73 例非常满意,26 例满意,1例不满意占比为1%;对照组中87 例患者家属为满意,其中39 例非常满意,48 例满意,13 例不满意占比为13%。表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多为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患者,患者家属难免会因此产生不良情绪,此种不良情绪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给予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由此可见。有研究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因沟通问题而导致的医护纠纷,提高病房管理秩序,促进与家属的沟通情况。为证实此观点,我院选取200 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给予研究组患者家属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患者家属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或转科三个阶段进行教育,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其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健康宣导的对照组所取得满意度。表明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持续为患者提供有效支持,更好的从各个方面服务患者,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疗疗效的目的,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健康教育;脊柱骨折;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093
骨折是临床中好发于老年群体和小儿群体对的常见外伤疾病, 是由形式多样的突发事件所引起的股碎裂或者骨变形, 情况严重时将引发肢w功能障碍, 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1-5]。本次研究作者对部分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加健康教育, 探讨其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采用贯序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12例, 男28例;年龄最小18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4.2±7.3)岁;
患者中颈椎骨骨折8例, 胸腰椎骨折4例, 胸椎骨折13例, 腰椎骨折15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3例, 砸伤9例, 摔伤8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1例, 男29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64岁, 平均年龄(44.6±7.1)岁;患者中颈椎骨骨折8例, 胸腰椎骨折5例, 胸椎骨折13例, 腰椎骨折1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 砸伤9例, 摔伤7例。两组患者年龄、致伤原因、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入院后, 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和常规骨科护理, 内容包括有:伤情检查与护理、用药指导与护理、心理疏导、病房护理和相关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具体如下。
1. 2. 1 入院健康教育 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的带领患者到病房, 其余相关骨科护理人员需对刚入院患者热情接待, 同时安排病床和协助其整理好携带的随身物品。为了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 护理人员应将本院的整体环境可科室环境以及医院相关管理制度等情况, 详细的向患者给予讲述。查看患者的病例资料, 同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家庭情况、个人爱好, 文化程度, 性格等, 充分掌握好患者的基本情况后按照本院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将治疗期间所用药物等相关信息以书面形式向患者说明, 内容有:药物名称、药物种类、用药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用药效果、禁忌说明等。
1. 2. 2 入院后第2~3天健康教育 绝大多数患者在入院之后的第2~3天将会出现较多疼痛问题, 如: 创口疼痛以及牵引手术后的疼痛, 治疗过程中的疼痛问题。上述疼痛状态的发生将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对有效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与患者的沟通的力度需切实增加, 在交流沟通时应采用温婉的语气, 让患者知晓骨折后疼痛无法避免, 使其正视疼痛, 同时给予适度的关怀、鼓励、安慰,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勇敢面对疾病。另外, 骨折的有关知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述, 提前将检查的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检查过程和目的详细说明, 确保能顺利进行检查工作, 提高检查准确率。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5] 比较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5%(39/40), 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0.0%(32/40),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观念均发生巨大的变化, 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医护人员也从传统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6-10]。健康教育是新型护理模式的重点, 传统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 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11-14]。
由于骨折创口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和愈合中所引发的疼痛, 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在接受对症治疗的过程中, 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 促进骨折创口的良好愈合, 让其肌肉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加健康教育后, 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骨科护理后有效率为80.0%,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骨折患者在对症治疗和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有利于创口的快速愈合。
参考文献
[1] 刘喜梅, 徐英, 何海春. 健康教育在幼儿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8):1799-1800.
[2] 王湘萍. 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2):10-12.
[3] 朱凤琴, 沈恬o, 戚美芬, 等. 界面理论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8):27-28.
[4] 樊卫清, 杨红. 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1):1547-1548.
[5] 刘瑞玲. 健康教育在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10):171-172.
[6] 沈玉兰. 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6):72-73.
[7] 李萍, 王秋云, 李艳军. 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9):631.
[8] 吴维, 吴丽芳. 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家庭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9):836-837.
[9] 张丽, 卢伟琴. 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运用.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1(2):180-181.
[10] 牛芳侠, 刘冰之. 健康教育对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1, 32(6):1201-1203.
[11] 章金枝. 稳定性胸腰椎骨折115例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9(3):72-73.
[12] 谭群芳, 关万香, 陈敏, 等. 健康教育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10):1542-1543.
[13] 张忆梦. 健康教育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今日健康, 2015(6):275.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教师提问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以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只凭幼儿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所以“提问”就成了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一、总结分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真实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教师提问这一师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广大幼教工作者在观念上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像音乐这种以听觉化符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轻视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的霸权。幼儿园教育在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赋予了教师教育幼儿的社会权威。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教师一般认为教教学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在代替社会、国家对幼儿实施教育,行使社会和国家赋予她们的将社会认可的合法化内容内化为幼儿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权力,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易质疑性。教师的霸权话语虽然代表的是社会的要求,但在教学上形成的教师独自言说的权力,使幼儿没有自己言说的权力,师幼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当幼儿抱在一起创造性地表现“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时候,教师否定了。可见,教师控制了教学活动中的发言权,同时也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话语,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
(二)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表面联想,忽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而如今的教师提问普遍都处于这样的层面。
(三)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常规的维护
幼儿园通常把常规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幼儿园教育常规,是指为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当然,也就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在如今的教学中,常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规不再是教学的保障措施,而成为教学内容本身;即遵守常规不仅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认识。常规拥有了事实价值之外的规范价值,且规范价值远大于事实价值。教师借助提问来完成对儿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儿童普遍秩序。在这种秩
序下,儿童仅被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的接受和驯服,其主动性被压抑、主体性被抹杀、积极性被磨灭、创造性被扼杀。这种教育遮蔽了儿童本应拥有的丰富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儿童自由和主动性的“镣铐”。
(四)满堂问——形式的互动
提问作为师幼互动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真实投入,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与幼儿在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以形式的互动代替实质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幼儿百应,对幼儿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如教学中教师、幼儿都明明知道某幼儿回答正确了,但教师还不止一次地问“对不对”,幼儿一齐回答“对”。
总之,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提问水平低;提问频度高,但以低水平问题为主;提问目的片面性;提问形式化;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策略性不强等问题。
二、提高幼儿音乐活动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从各个视角来审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既是为了找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更是为了找到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消除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合理性,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因此,笔者将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提问走向对话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教师提问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它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级的规模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压制或变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塑造一个属于双方的情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的,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教学要从幼儿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把幼儿当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动承受教学活动影响的客体。
(二)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紧扣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问题中心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等。
2、给幼儿适当的问题的解答距
教师的“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首先,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其次,“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给幼儿留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幼儿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必要的心理过程没有完成,“问”的效果自然不好。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 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
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
(三)从提问走向对话
幼儿音乐教学要充满生命的气息,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必须以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进行。对话方式的教学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和教师的生命成长营造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幼儿会质疑“权威”、反思“真理”、超越“教材”,而不是单纯的聆听权威的“传授”、理解课本的“真理”、适应教材的“内容”,师幼在对话中达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灵、呵护现实的生命、尊重幼儿的需要、关照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观点、宽容幼儿的“错误”。师幼在理解、分享、崇敬、盼望、自由、开放、轻松的教学中,敞开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呼喊出生命的真切感受,知识在生命对话中变为活跃的生命气息流入到幼儿的个体生命。
总之,在提高教师提问艺术方面,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学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提问,提高教学提问的水平,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03:1.
[2] 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
[3] [美]索里jm&特尔福特.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刘范.林传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52。
[4]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5] [美]cazden,b‘c.著,蔡敏玲、彭海燕(译).教室言谈一教与学的语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59.
[6] 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1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