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方向

篇1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理财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对于投资者而言,保险理财的整体风险较股票要低很多,并且保险理财回报率相对稳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基于这一优点,保险理财正成为股票之外一种理想的长期投资方式。为了能够在保险理财投资中获得较高的收益,提高资金收益率,我们应对保险理财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正确分析保险理财的特点,结合保险理财的销售规则,对保险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向进行深入了解,制定具体的保险理财投资策略,最大程度提高保险理财的整体收益。

关键词 保险理财 整体收益 具体措施

一、前言

从目前理财产品的类别来看,保险理财是理财产品的重要种类,虽然其持有周期较长,但是其整体收益相比金融理财要高,成为了投资者比较青睐的产品之一。为了保证保险理财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在购买保险理财时,我们要对保险理财产品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要制定具体的保险理财策略,满足保险理财投资需要,为提高投资者收益,发挥保险理财作用提供有力支持。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应从保险理财的购买、投资种类的选择、投资风险的关注和保险公司的选择等方面入手,保证保险理财的整体收益能够持续提高。

二、保险理财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投资比率

在选择保险理财之前,投资人要对自己的货币资产以及各种金融产品进行整体评估,避免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

首先,保险理财投资持有周期较长,投资人应合理控制保险理财的购买比例,不能将手里的资金全部投入保险理财中,一旦保险理财遇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发展,会影响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其次,保险理财投资人应具备保险理财的持续购买能力。由于保险理财是一个长期投资过程,需要按期进行投资,如果投资人没有后续投资能力,只顾着短期收益,会给后续保险理财投资带来较大困难,最终造成提前单方面弃保,影响投资人的整体收益。

三、秉持正确的投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要秉持正确的投资理念,即“保障第一、收益第二”。

从目前保险理财的功能设定来看,保险理财与金融理财的区别在于保险理财除了具有金融投资功能之外,还具有保险功能,能够在投资收益之外为投资人提供保障服务,满足投资人的生活需要。为此,投资人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就要对保险理财的这一特性有足够的了解,应认识到保险理财的重要作用,在投资保险理财时注重“保障第一、收益第二”的经营理念,正确理解保险理财理念,保证保险理财能够在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同时,有效提高资金收益。

四、注意保险理财投资风险,预期收益并不一定会实现

保险理财的投资人往往会关注产品收益,但资本市场有风险,同样保险理财的投资收益并不一定有保障。

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投资人都会关注保险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预期收益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收益率只能作为衡量过去保险理财产品的工具,不能有效计算保险理财产品未来的收益。所以,投资者要对保险理财的预期收益率有正确的认识。在选择保险理财产品时,要注重分析保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和公司的整体信誉,而不要过分关注保险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更不要用预期收益率去衡量保险理财的收益。

五、谨慎选择保险公司,巧用犹豫期保障自身利益

保险理财产品一般要等三到五年后才开始一次性或分期兑现保额和分红收益,因此投资人必须充分了解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财务状况。

目前保险理财产品的周期比金融理财产品要长,为了避免投资人的资金在长期投资后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人在投资保险理财产品时应对保险公司的历年业绩和整体效益及信誉状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做到优中选优,仔细甄别保险公司实力,选择理财投资业务出众的保险公司。同时,投资人还要对产品犹豫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应在产品犹豫期内做好保险公司的调查工作,一旦发现不能满足投资需求,应及时退回投资资金。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投资保险理财过程中,要想提高整体收益,就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即:保险理财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投资比率、秉持正确的投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理财产品、注意保险理财投资风险,预期收益并不一定会实现、谨慎选择保险公司,巧用犹豫期保障自身利益。只有做好了这几方面工作,才能保证保险理财的整体收益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庹国柱,尹中立,朱俊生.盛世危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危机.银行家.2013(5).

[2]江生忠.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3.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3]吴小平.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中国保险.2013(3).

篇2

QDII基金的热销,使保险公司按耐不住寂寞。保险QDII不但正式进入中国投资者的视线,目前它还正在急剧演变。

顺大势,拓渠道

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险种越来越多,大量资金流入保险公司后,保险公司努力寻求新的投资渠道,投资要求与冲动应该说非常强烈,在近日进入债市的路被进一步扫平之后,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是一种必然趋势。

保险QDII是保险机构将自有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存入保证金及其他资金按照未来出台的投资办法投身海外,并不像银行发行QDII产品一样,先吸收客户的资金再进行投资,寿险产品的长期性和保障功能决定了保险公司不会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打着投资的招牌去吸收保费。

保险公司海外投资主要是指国内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在境外的运用,国内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主要来源于三家保险公司海外上市后募集的资金。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三家保险公司在境外上市,分别募集到了约8亿美元、34亿美元和18亿美元的外汇资金,充实了资本。

此外,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还包括外资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和外汇运营资金、中资保险公司吸收的外资股份以及外币保险业务积累的外汇资产,国内保险业的外汇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境外投资细则将保监会为“走出去”开闸放水

保险资金"出海"投资应投资全球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配置主要国家或者地区货币。投资形式或者投资品种包括: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与逆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等货币市场产品;银行存款、结构性存款、债券、可转债、债券型基金、证券化产品、信托型产品等固定收益产品;股票、股票型基金、股权、股权型产品等权益类产品等等

投连险产品配置QDII基金,可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

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素以谨慎为主,海外投资符合其风险偏好。一般认为,海外市场的投资收益未必赶得上A股市场,但风险相对较低。类似A股市场“5.30”暴跌的震荡,较少出现在海外成熟市场上。即便新兴市场,其市盈率也远低于A股市场

目前,在银行、基金、券商、银行、信托等机构QDII“五龙出海”的格局下,不少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可利用合资公司的外方资源优势,其投资能力未必吃亏。即便像国内银行一样投资于海外知名的股票基金,也可获得不菲的收益。

两大新变

QDII产品已经大概确定两个方向:一种是申报全新投连险或分红型产品的投资账户,该账户可以全球配置;另一种是在现有险种中增设新的可投资港股的账户。

在“港股直通车”暂缓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寻求间接投资海外的渠道。继银行、基金公司纷纷推出QDII之后,保险公司也开始试水QDII。

显然,投资者在保险投资方面已不仅仅满足于内地市场火爆的投连险,而希望通过保险QDII把触角伸向海外市场。

从市场分析看,相关部门鼓励保险公司扩大海外投资的范围,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一些分析师认为,保监会允许内地保险公司开始或增加向海外的投资,这些举动或是针对控制流动性,而不专注于A股市场。

在保险QDII细则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在现行投连险产品账户中增设可投资海外市场的账户,是目前保险QDII“曲线出海”的可行方式

挥师香港

QDII资金出海,香港自然成为投资热点.香港市场不足内地A股一半的市盈率,无疑成为了一些资金寻找的价值洼地.在内地A股和香港H股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平均两个市场的差价竟然高达83%.内地A股市场的股价远远高于毗邻的香港市场的股价,而我国实行资本项下外汇的管制制度,使得很多觊觎低价位的H股的投资者将对QDII产品青睐有加.另外,香港证券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市场更为成熟和稳定.这些都也为日后保险公司推出QDII产品的收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是QDII产品吸引投保的的重要卖点.。再加上保险公司海外股票投资多样化,保险QDII资金出海不只是把目光只放在香港股市。近期相关监管负责官员表示保险QDII资金今年应可投资纽约证交所和伦敦证交所上市的股票

重保障,轻冒险

篇3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为了保持自身的偿付能力,增强竞争力,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运用积累的保险资金,使其保值增值的活动。从定义可以看出,保险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维系良好的偿付能力,这与保险公司负债经营有关,即保险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于投保方,公司按其承担的风险责任积累相一致的资金,所以必须维护投保方利益。这种利益的维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使保险资金保值;促使保险资金增值。保值是为满足基本偿付需要,这是任何一个险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增值是为了增强公司自身发展的经济实力,提高偿付能力,从而进一步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保险投资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从而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保险业务量。

二、保险投资的必要性分析

1.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属性

一个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郑伟,孙祁祥,2001)保险公司作为主要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公司在成长壮大中积累的巨额的保险资金,从而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在一级市场成为主要询价对象之一,参与确定上市公司合理的股票发行价格以及成为上市公司战略投资者,从而帮助公司成功上市融资;在二级市场,包括债券、股票市场,保险公司起到了活跃市场、促使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主要在资本市场实现。

2.保险产品属性

保险产品分为传统型和新型两类,以寿险产品为典型,主要包括普通型寿险、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普通型寿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产品产生的保险资金投资形成的资产,投资风险和收益由保险公司承担,而这部分产品都是利率敏感型产品,所以要保证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性,就必须通过保险投资确保相应收益率。投资连结保险和变额万能寿险等产品由保单持有人承担投资风险和收益,保险公司主要获取管理费收入;但是,投资收益是判断产品质量的主要标准,因而,保险公司只有靠保险投资获取较高投资收益,才能吸引投保,扩大保险业务量。此外,为了满足一些私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需要,保险公司还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推动了保险投资的发展。

三、保险投资管理

1.保险投资渠道分析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等形式。总体而言,对保险投资的限制主要基于安全性和流动性考虑,因而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投资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对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不动产等收益高风险大的资产投资,都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从而收益性问题愈发成为保险投资面临的难题。值得指出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作为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间接投资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和债券市场,实现提高收益和分散风险。我国《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严格限定了基金的投资方向、比例,在满足一定收益的前提下降低了投资风险,这与我国保险投资的要求吻合(邓华明,费乔,1999),从而成为解决保险投资两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保险投资的资产负债管理

保险投资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指解决资产负债匹配问题,主要遵循“对称原则”,要求资产和负债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期限、性质和成本收益等方面形成对称和匹配,以此实现资产、负债结构最优化。保险投资资产负债管理首先要将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对资产、负债的期限、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短期资产匹配短期负债,长期资产匹配长期负债。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实现这种匹配,要实现最终平衡还得在保险投资过程中进行调整,主要包括提前变现和再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减小和化解这种未来调整所面临的风险。

3.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

篇4

完整的货币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货币市场工具可供交易;二是价格应是开放的,即利率是市场化与自由的;三是有不同类型的众多市场参入者;四是要有优化的结构和层次。目前我国交易的品种为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交易的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和高信用等级的中央企业债券等债券,兑现基本不成问题。在国债回购市场中尽管目前不尽规范,证交所系统和银行系统不能联网,容量小,效率不高,但这些问题应会很快克服。资金拆借的期限一般较短(大部分是在一个月以内),拆借的双方大都为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机构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信誉良好,拆借市场采取抵押的方式,增强了资金偿还安全性,拆借的额度一般较大,比较适合保险资金的运作,风险相对不大。在国债买卖中,保险公司平均收益率维持在5%左右,对货币市场的介入目前应主要限定于国债和重点中央企业债券,对一般的债券和商业票据应暂不介入,条件成熟后逐步全面介入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自1992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市场规模、市场工具和市场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1998年,我国股市市价总值、流通市场值与GDP比率分别达24.52%和7.22%,因此保险资金介入证券市场,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1、直接投资股票或基金市场

(1)充当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参入新股的认购

以目前的情况而论,历来新股的收益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相对定期存款要高出许多。以1998年为例,平均年收益率在15%左右,而且基本不受股市波动影响,2000年的收益更高,最底的高达30%,高的超过200%,充当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股配售,在短期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良好选择。当然,随着新股发行方式的改革和申购资金的不断增多,以及新股发行的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收益率也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2)直接介入二级市场买卖

保险公司参入股市的自营业务是必然趋势。保险公司并非没有股市投资人才,而且这种人才也不难获得,保险公司在国债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就是明证,2000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波段式操作,赢利率达到10.52%也是一个证明,根本的问题在于要不断搞好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保险市场的良好竞争机制,同时使用不同的金属机构在政策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决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模式。当然,在投资的前期阶段,可借助证券公司的投资咨询力量,利用证券公司的专业优势。

2、通过证券公司投资股票市场

入股证券公司或委托证券公司投资,目前收益较高。如证券市场上的超级机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公司、国泰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公司,1997年的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分别为38、16.2、22.6、15.7;国信证券、大鹏证券的盈利能力也很强,均在1999年上半年火爆的股市中完成了全年的任务,而且1999年国信证券的人均利润高达240多万元,净资产利润率超过35%,在短期内委托信誉良好的大型综合性券商进行资金运用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3、发起设立保险基金或通过证券投资股票市场

(1)通过证券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入市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因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水平和分红水平目前基本令人满意,同时因为它们数量多、规模大,便于保险资金运用,基本可以作为保险资金的选择之一。目前由于限定保险公司仅能投资与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才导致了在庞大的保险资产由于受持有每一基金不能超过10%的限制才对每个基金均有大量投入的怪现象发生,同时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少,大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额度使得它不得不超过持有10%以上的单一证券投资基金。

(2)通过开放式基金进入股市

开放式基金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投机炒作,管理更为公开,更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投资者真正分享专家的理财业绩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具有优胜劣汰和良好的市场约束的特点,透明度高,流动性好,是国际投资基金的主流品种,是市场长期发展的产物和选择,也是我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方向。(3)通过保险投资基金

根据不同保险资金的特点,由寿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应相对长一些,而由产险公司发起设立的存续时间相对短一些。由于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保险资金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因此保险基金的形式可以更多地采取开放式基金的形式,而开放式私募和公私结合的募集方式为主要的途径,便于保险公司套现。

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

1、投资监管应从投资方式控制转为比例控制,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日本的投资方式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银行存款、短期资金交易及各种形式的抵押贷款,并规定各种投资比例。我国保险投资方式的单一极大的限制了资金运用的有效性,而投资方式的灵活多样能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同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自身的投资方式,保险监管机构也可以利用明确的资金比例引导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确保保险投资的稳定性,防止过度投机,保证保险公司在兼顾安全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收益。

具体说,应在放宽投资渠道的同时,对寿险资金运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通过各种规定限制保险投资品种的比例,达到资产和负债在种类和时间上的合理搭配。这一投资比例的大小可随投资环境的完善而逐步扩大,在投资环境尚未完善时,投资比例应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其后逐步扩大。

2、逐步放宽投资政策,允许国内保险公司选择海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投机盛行,风险较大的状况,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政策,规定一个最高比例,允许其在海外投资。国外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大多具有良好的组织设施和完善的投资环境,电子化程度高,法律制度较为健全,是良好的二级流通市场,投资收益率与国内相比较高,能够保证保险资金增殖。这样做既能增加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程度,而且还能为国家创汇,为增加外汇储备做一点贡献。

3、结合现阶段国情,进行基本设施投资。

我国目前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不旺,就业压力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是政府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下,此举更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考虑靠发行政府债券或金融债券,由保险公司定向购买,将保险资金投资于基本设施建设。保险资金作为一种长期性资金,需要一种收益稳定、风险小的长期投资渠道,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具有资金需求大、占用时间长、收益稳定、风险小的特点,能够满足保险投资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迫切需要寻找资金来源的时期,有效地利用保险资金,既可以解决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口,又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效益,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篇5

响,代表着保险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新方向。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有利于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业三足鼎立的金融市场格局,因此我国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

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公司为了取得预期的收益,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方向发展。保险投资的证券化发展,不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使保险公司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偿付能力,是保险业逐步走向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变迁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行债券、股票日益成为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如1996年,美国、欧盟等国家证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占到65%,证券市值占GDP的比例美国为244%、德国为133%、印度为94.4%。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这种变化为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保险资金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特征又恰好与这种变化的要求相吻合,使得证券投资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球证券市场上有40%的投资资产为各国保险公司所控制。

2.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近20年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国际保险业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世界保险业保费收入近4万亿美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约8万亿美元。保险业的迅猛发展,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增强了保险业的资金实力,使它们成为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投资者。

3.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品种、多元化的避险手段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选择空间,使保险公司能够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和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高效安全地运用保险资金。

4.世界各国普遍放松对保险业投资的限制,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放松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加剧,保险业为了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向证券业的渗透和融合,使证券投资成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的盈利也越来越依赖于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5.国际保险市场日益饱和,业务日趋竞争激烈,保险供给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不但没有取得盈利,反而出现了巨额的经营亏损,不得不通过扩大资产投资的方式来提高盈利水平,弥补承保亏损,这是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取得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如表1)。

1975-1992年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收益状况表1(单位:%)

项目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承保收益率-8.020.330.51-11.6-8.72-8.48投资收益率14.448.488.7213.0113.2911.55综合盈余率5.84.564.991.384.573.07

资料来源:瑞士《西格马》杂志1997年1期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采取了“金融抑制”政策,使大量的保险资金只能以银行现金、银行存款的方式低效运行(如表2)。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步骤,但与国际保险业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潮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长期效应来看,逐步全面放开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加快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对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形成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足鼎立的金融市场新格局。

中、美、英、日等国寿险资金运用结构比较表2(单位:%)

投资项目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瑞士银行存款72.99.40.110.61有价证券10.55166.143.744贷款8.327.48.127.32不动产1.83.519.64.715其它6.58.76.113.738

(一)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提高宏观金融运行效率。

1.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资金供应者之一,它们在一级市场上大量承购和包销有价证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证券,能有效地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和扩张,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这样,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通过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能大大提高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2.有利于理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可以使沉淀于商业银行中的那部分保险资金以证券投资的形式被激活,开辟了社会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的新途径,从而扩大了社会信用的规模,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

3.扩大了直接融资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份额,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容量,疏通直接融资渠道,适当分流储蓄资金,为企业创造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结构的客观要求。

1.有利于增加证券市场资金的有效供给,扩大证券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进度还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证券市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能有效地扩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容量,给资本市场注入稳定而强劲的资金来源,对于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繁荣证券市场将发

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散户过多、投机性太强的现状,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证券市场新格局,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3.有利于证券市场结构的完善,活跃市场交易。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证券市场上活跃的交易商,它们在一级市场上承购、包销、配购新证券,可以刺激一级市场的发行;在二级市场买卖证券,能够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活跃二级市场。这些既有利于改善证券发行、交易市场结构,又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中各类资产的比例结构。此外,保险资金通过创立或配售、申购投资基金、建立和加入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咨询公司等,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三)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助于保险职能的全面发挥,壮大我国保险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1.有利于加快我国保险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步伐,全面发挥保险业的经济职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将大大增强保险公司的投资意识和盈利意识,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从而充分、全面地履行保险的经济职能,提高保险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预期效益,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化解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银行自1996年以来先后7次降息,使以银行存款为主的保险资金的预期收益急剧下降,产生了严重的利差倒挂现象。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优化资产分布结构,获取高额稳定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化解经营风险。

3.有利于保险公司调整险种结构,提高开发新险种的积极性。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扩大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提高预期收益和偿付能力,有利于激励保险公司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如开办投资分红式保单、保单贷款业务等,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保险经营的良性循环,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

4.有利于提高民族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开放我国保险市场的雄厚经济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服务业特别是保险业将面临着国际保险集团的极大冲击。外国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投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甚至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从而可以通过低费率、支付高费的方式进行保险商品倾销,抢夺国际保险市场份额。加快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增强我国民族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奠定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经济基础,迎接保险市场开放对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三、推进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保险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方向的限制,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国家在发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时,可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险公司定向配售。保险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自由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从事债券的现货和期货交易。

2.允许保险公司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从事一级市场基金的发售和二级市场基金的买卖,逐步改善保险资产的投资结构,提高证券投资的比例,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3.由保险公司单独或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的形式共同发起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出资方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共担风险,使保险资金以投资基金的形式直接进入证券市场。

4.保险公司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起人,成立专门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对保险基金的运用进行专业化管理,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资金期限的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合理安排投资组合,这样既有利于控制保险投资的风险,又有利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率。

5.全面放开保险投资方式的限制,使保险公司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参与股票的申购、配售和交易,形式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保险投资管理制度,为保险投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保险投资监管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尽快完善《保险法》中有关保险投资的实施细则及其它相关的配套法规,对保险资金运用形式实行结构管理和比例管理。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投资监管经验来看,对保险公司开放投资方式的限制和严格控制投资比例,两者不可偏废,前者是为保险公司提供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创造投资机会;后者是为了控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保持财务的稳定性和必要的偿付能力。我国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公司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的规定则显得粗略,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篇6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重下降以及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的比重上升,保险资金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首先,较低的利率水平和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使银行存款比重不断下降。银行存款的比例由2004年的47.05%下降到2007年的24.41%,达到历史最低点,2010年银行存款比例略微上升到30.21%。其次,债券在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渠道中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2010年,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分别占保险资金运用的21.80%和17.23%。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也稳中有升。最后,投资更加多元化,增加了对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另类投资的比重,2010年该比重达到14.61%。[2]目前的配置领域已包括固定收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另类投资和境外投资等四大类共几十个品种,可较好地兼顾保险资金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

我国保险资金尽管主要投向债券、存款等低收益率项目,但是,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深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2007年保险资金收益率高达12.17%;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保险资金收益率急剧下降至1.91%;2009年在经济刺激计划影响下,保险资金收益率又上升到6.41%。2010年,保险业累计实现投资收益2014.59亿元,收益率4.84%,基本满足资产负债配置需要。其中,银行存款实现收益385.97亿元,收益贡献度19.16%,收益率3.19%;债券投资实现收益943.04亿元,收益贡献度46.81%,收益率4.45%;权益投资实现收益625.04亿元,收益贡献度31.03%(股票投资收益率7.97%,基金投资收益率10.05%)。2011年,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收益率为3.6%。2012年我国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2085.09亿元,投资收益率仅为3.39%,这也是近几年最低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度依赖资本市场,但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导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水平还不是很高,平均收益率保持在3%左右,保险资金运用总体上实现了稳定收益、风险可控和稳健运行的目标,保险投资相对稳健,能够支持保险市场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较低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整体收益率约为3.6%,远低于国际上发达国家8%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收益率一般都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我国则明显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主要因为我国保险业整体保险资金运用水平不高,存在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资金运用效率较低、资金运用结构单一等方面的不足。首先,资金运用结构方面的原因。当前,由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金融债券、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等,因此,银行存款下调、债券市场波动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价格下跌,都使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一度下降,对各保险公司的业绩影响很大。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存在大量非市场化手段和暗箱操作,这使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导致保险公司难以从资本市场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最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高度垄断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导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程度不高、盈利模式单一、专业化人才缺乏。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水平一直不高,但同时也说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2.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存在失衡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已不断拓宽,投资种类不断增加,但是仍存在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失衡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失衡:(1)投资种类失衡。一方面,对银行存款和债券这两种投资方式过度依赖,使保险资金受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和安全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股票和基金是其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方向,如美国保险资金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高达80%,而我国该比例仅占不到20%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重。[4]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由原来的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扩大到定向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不动产等,但现实中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和限制较严的局面仍然存在。(2)投资周期失衡。我国保险资金80%以上来自寿险资金,而寿险资金中70%以上又是中长期资金。然后,由于投资工具缺乏、投资品种单一、投资期限较短,导致我国保险业资产与负债失配现象严重,存在较大的再投资风险,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3.保险资金管理机构缺乏市场竞争力

国际上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3种模式: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我国自2003年7月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目前,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经形成9家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和1家外资投资管理中心并存的局面。目前,10家机构管理着保险行业约90%的资产,在国内机构投资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这些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公司按保险监管要求设立,可以实现总公司按部门、按险种进行投资,对资产直接进行管理和运作,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保险资金运用中的安全原则;主要缺点是,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公司由于缺乏竞争机制,难以适应资产管理中的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要求,不能实现对保险资金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难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2011年4月,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项通知》,大幅提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准入门槛,同时扩大了受托资金的范围,可以委托券商、基金公司管理保险资产,从而有望通过竞争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

主要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情况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保险投资,将保险投资看作与承保业务并重的两大主导业务,因此,发达国家普遍放宽投资渠道,降低投资比例限制。尽管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在保险资金运用的理念、规模、结构、效果和监管等方面差别很大,但是对于我国完善保险资金运用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1.美国保险资金运用

美国保险公司一般具有较强的投资风险管理能力,拥有丰富的投资渠道和比较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选择的投资方式非常多元化,股票、债券、贷款和不动产投资等都是美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方式,其中,公司债券是其最主要的投资渠道。如美国寿险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所有资产的比重最大,约占总资产50%~60%左右;贷款的比重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股票投资的比例稳步上升。根据美国寿险协会的数据,2011年美国寿险资产分布情况为:公司债券为32.9%,所占比重最大;股票所占比重次之,为28.1%;其次,是政府债券,所占比重为8.4%;抵押贷款比重也高达6.2%;其他为非投资资产(3.6%)、保单贷款(2.4%)、短期投资(1.6%)、现金和现金等价物(1.0%)、不动产(0.5%)和其他投资资产。但美国没有联邦的保险法,而是由各州立法,各州有比较严格的保险资金投资比例限制。[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价证券是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一方面,美国成熟的证券市场为保险资金提供较为可观的回报率;另一方面,类似次贷危机这样的金融动荡也很容易影响到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总体来说,美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较为成熟,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率和较好的投资效果。

2.英国保险资金运用

英国的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高度自律,投资管理体系也比较成熟,因此,英国的保险投资监管相对宽松,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自由度很大,这种投资模式在英国运转良好。在保险投资结构上,英国寿险公司投资以有价证券为主,比重约为70%左右,其次为单位信托基金(UnitTrust),固定资产和其他投资比重相对较低,对海外投资比重较大是英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特征。2010年,英国保险资金投资规模总计为17190亿英镑,从投资构成来看,英国国内有价证券比重为37%(政府债券为13%、公司债券为10%、普通股为14%),海外有价证券比重为35%(政府债券为5%、公司债券为14%、普通股为16%),有价证券比重共计72%,单位信托基金比重为15%,固定资产比重为6%,现金和其他投资比重为7%(见表1)。从保险投资效果方面,英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宽松的监管环境,决定了英国以有价证券投资为主和海外投资比重较大的特征。投资有价证券为主意味着保险投资效率较高,海外投资比重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海外证券市场行情的影响,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定性不佳。

3.日本保险资金运用

日本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更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一方面,对保险投资监管较为严格;另一方面,重视海外市场在保险投资中的作用,有价证券所占比例较高。截至2011年底,日本寿险总资产达到326.95万亿日元,其中日本政府债券占比最高(43.2%),其次是海外证券(14.4%),远远高过本地公司债券(7.8%)和本地股票(4.5%)的投资比重。[6]日本过去最受欢迎的资金运用渠道是贷款,然而由于日元升值和长期低利率,日本保险公司不得不积极从事海外投资活动,主要是投资美元证券(包括美国国债、公司债券、公司股票、资产支持债券等)。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目前,日本约3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投资来自于保险资金,仅日本最大的3家保险公司———日本生命(Nip-ponLife)、明治生命(MeijiYasuda)和东京海上(TokioMa-rine)就拥有超过68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7]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保险资金投资方向发生明显变化,股票和贷款的比重略有下降,而债券和存款的比重则略有上升,以防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本严格的监管保证了保险投资的稳定性,但由于投资于银行和信贷领域的比重比美国和英国要高,所以,日本保险投资模式的效率和收益率相对英美表现一般。

4.德国保险资金运用

德国保险资金运用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安全性,在投资策略、投资渠道和投资监管上更加保守。在保险投资结构上,德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更加强调对安全性最高的债券的投资,而股票类投资比重则有所下降。2011年,各类债券和贷款的投资比例由2007年的73.0%上升到80.5%,其中,贷款和抵押债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6.2%和23.9%;股票类投资比例则由8.2%下降到2.9%,权益类投资占11.1%,不动产比重为3.1%,其他投资占2.5%。[8]在保险投资监管上,德国依据《保险监管法》对保险投资进行严格监管,对各类投资都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如投资于国内债券不超过其总资产的5%;投资于外国公司股票不超过保证金以及许可资产的20%;新成立的公司投资于外国公司股票不超过保证金及许可资产的10%;投资于股票及国内投资公司管理的证券资产及特别资产之和不超过保证金的20%及许可资产的20%。[9]从投资效果来看,德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稳健的金融体系,一方面使德国保险投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以债券和贷款为主的投资渠道决定了德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不高,尤其在经济形势较好时与美国、英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总之,发达国家保险投资具有一些共性特征:一是投资渠道比较广泛,保险投资方式比较灵活,几乎涵盖了金融行业的全部投资领域,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二是资产证券化程度很高,有利于资产的流动性并兼顾盈利性,为提高保险投资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条件;三是通过规定投资比例来控制投资风险,既规定各类投资所占保险总资产的上限,又规定了每笔投资占筹资主体的上限,有效控制了保险投资风险;四是海外投资比重较大,但是,在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海外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五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更多的投资选择,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资金运用有效地管理系统性风险。[10]

我国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对策措施

1.积极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

在遵循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三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借鉴发达国家保险资金投资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保险行业、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具体情况,对保险资金运用方式进行适当创新,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和抗风险能力。如可以考虑寿险资金以适当形式投向住房抵押贷款,也可以考虑有限度增加股票、黄金和海外证券等方面的投资,以抵御通胀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另外,还可以结合国家发展需要适当扩大保险机构对铁路、高速公路和能源项目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分享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普遍利益。当然,对于风险较高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创业风险投资等种类要严格限制。

2.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体制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资产监管目标。这要求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保险资金监管模式,既不能延续以往的严格监管,又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国家的宽松监管。其次,在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上创新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方式,使监管工作更加深入保险资金运用之全过程,既为保险企业根据市场优化资金配置,又通过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措施来强化监管,保证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偿付能力。最后,放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门槛,推进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制度探索,提高另类投资运作效率,更好地满足保险资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加快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二级市场建设,提高产品流动性,提升保险资产配置效率。

3.推动保险机构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制度

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资金运用风险是导致保险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最重要原因。所以,除监管部门强化监管之外,保险公司也应建立起严密的风险内控制度。一方面,保险企业要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重点强化对投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等部分高风险行业的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体系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视保险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以完善企业管理推动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使保险企业涉及的每项投资活动以及每项投资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处于内控制度的管辖之下,实现保险企业既定的投资策略和收益目标。[11]最后,保险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还要采取规范的市场行为,这也是防范风险、获取收益和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篇7

[关键词]保险投资 资产负债管理 风险控制

一 保险投资概述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为了保持自身的偿付能力,增强竞争力,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运用积累的保险资金,使其保值增值的活动。从定义可以看出,保险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维系良好的偿付能力,这与保险公司负债经营有关,即保险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于投保方,公司按其承担的风险责任积累相一致的资金,所以必须维护投保方利益。这种利益的维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使保险资金保值;促使保险资金增值。保值是为满足基本偿付需要,这是任何一个险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增值是为了增强公司自身发展的经济实力,提高偿付能力,从而进一步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保险投资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从而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保险业务量。

二 保险投资的必要性分析

1 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属性

一个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郑伟,孙祁祥,2001)保险公司作为主要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公司在成长壮大中积累的巨额的保险资金,从而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在一级市场成为主要询价对象之一,参与确定上市公司合理的股票发行价格以及成为上市公司战略投资者,从而帮助公司成功上市融孙在二级市场,包括债券、股票市场,保险公司起到了活跃市场、促使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主要在资本市场实现。

2 保险产品属性

保险产品分为传统型和新型两类,以寿险产品为典型,主要包括普通型寿险、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普通型寿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产品产生的保险资金投资形成的资产,投资风险和收益由保险公司承担,而这部分产品都是利率敏感型产品,所以要保证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性,就必须通过保险投资确保相应收益率。投资连结保险和变额万能寿险等产品由保单持有人承担投资风险和收益,保险公司主要获取管理费收入;但是,投资收益是判断产品质量的主要标准,因而,保险公司只有靠保险投资获取较高投资收益,才能吸引投保,扩大保险业务量。此外,为了满足一些私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需要,保险公司还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推动了保险投资的发展。

三 保险投资管理

1 保险投资渠道分析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等形式。总体而言,对保险投资的限制主要基于安全性和流动性考虑,因而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投资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对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不动产等收益高风险大的资产投资,都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从而收益性问题愈发成为保险投资面临的难题。值得指出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作为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间接投资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和债券市场,实现提高收益和分散风险。我国《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严格限定了基金的投资方向、比例,在满足一定收益的前提下降低了投资风险,这与我国保险投资的要求吻合(邓华明,费乔,1999),从而成为解决保险投资两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 保险投资的资产负债管理

保险投资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指解决资产负债匹配问题,主要遵循“对称原则”,要求资产和负债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期限、性质和成本收益等方面形成对称和匹配,以此实现资产、负债结构最优化。

保险投资资产负债管理首先要将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对资产、负债的期限、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短期资产匹配短期负债,长期资产匹配长期负债。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实现这种匹配,要实现最终平衡还得在保险投资过程中进行调整,主要包括提前变现和再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减小和化解这种未来调整所面临的风险。

3 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

篇8

保险资金运用影响有效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当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有效程度。它取决于货币政策时滞、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货币流通速度和政治因素四个因素。

影响货币政策时滞,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

内部时滞主要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期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增加,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忽略对保险业的影响。在出台货币政策时,要考虑保险行业的反应,这会延长决策时滞;同时,随着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扩大,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保险公司影响力将不断扩大。为维护自身利益,它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货币政策制定施加一定影响。这种对决策体制的影响会使内部时滞延长。

保险资金运用有利于扩大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能够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缩短外部时滞;在整个社会经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的盈利性特征有可能使经济更加过热,加大宏观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延长外部时滞。

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方式,有利于市场经济中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中的经济信号,如利率、收益率等作出灵敏反应,主动调整其经济行为,对货币政策外部时滞产生影响。当微观主要对自己行为的调整与满足央行的宏观调控要求一致时,会缩短货币政策外部时滞;反之则会延长外部时滞。

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或养老保险,增加了居民对未来经济状况的稳定的良好预期,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为货币政策执行创造良好环境,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会使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对居民的社会保障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效率,增加金融产品,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这将使居民将更多的钱用于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提高居民行为对货币政策调控的灵敏度,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成长,保险资金营运专业化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通过进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直接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甚至直接发放某些特定贷款(如保险单质押贷款),将加强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的相互投资与渗透,加速资产证券化趋势,加速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机制的形成。这些经营活动将对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发展产生冲击,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度。市场竞争加剧将反过来促进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提高我国金融业综合竞争实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着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更多将会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到各种证券市场,成为企业的投资主体,这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股权融资的软约束现象。与散户相比,保险公司作为一家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强的信息收集与甄别能力,能够对所投资企业形成更强的外部监督。在外部监督的约束下,企业将更注重成本核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作出更加灵敏的反应,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同时,还能促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及投资者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依然习惯以企业的税后利润指标作为主要依据,而税后利润指标只考核了企业间接融资中的债务成本,未能考核股本融资成本。这种考核制度不利于股权持有者加强对企业的约束。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后,由于保险资金运用对安全性条件下的收益率要求高,从而对股权收益率的要求增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本融资成本的考核,提高企业的股权资本使用效率,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流通速度不均匀变化,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

艾洪德、范南(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与经济货币化程度成反向关系,与金融电子化程度变化率是正相关关系,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小,与储蓄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从西方发达国家保险资金占GDP比重达50%看,我国保险资金增长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随着保险公司创新的险种增加和新的理财手段不断开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相当部分会流进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专业化运营将加大经济中货币化比率,从而提高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这会减缓货币流通速度。保险资金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比重不断上升,这将分流居民一部分储蓄。实证研究表明,保费收入增长率与银行储蓄余额增长率负相关。因此,保险资金的增长可能会降低储蓄率,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有加快的趋势。保险资金运营的特点要求保险公司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用大量高科技设备(硬件和软件),这将提高整个社会的金融电子化程度,从而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的不均匀变化将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影响其它因素,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社保资金如果能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率,可增强对退休职工退休金的支付能力,维护整个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并且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这将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外,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某些措施(如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等)素有经济增长的“内在稳定器”的称誉。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能够增强这一功能,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稳定原材料市场价格,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针对原材料价格风险,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和设计新的险种,可以为生产厂家规避此类风险,稳定生产成本,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特征,可以参与国际原油、矿产品和粮食的期货交易,帮助或生产企业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大涨大跌风险,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促进新技术发展,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业务进一步发展,能够迅速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使之有能力通过设计科学的新险种,利用风险分散原理,对高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支持(例如为人造卫星发射提供担保),分散高科技投资中的巨大风险,促进高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能够提高一国整体经济实力,并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科学应对保险资金运用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保险资金运用将会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主体的金融当局应该考察这些影响,引导这些影响因素朝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方向发展。

稳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随着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保险业将面临更多的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竞争压力,承保业务难以盈利,资金运用业务将成为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保障,保险资金多渠道运用是大势所趋。金融管理当局应该对这种趋势进行合理引导,以便正确评价和把握保险资金运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引导的最好方式是逐步稳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增加金融工具,稳定保险资金投资方向。投资渠道的拓展有赖于金融市场上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金融工具的增多。一方面,保险资金在其投资运用上有特殊的要求,需要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性,并满足流动性的要求,需要有短期金融工具与之相配合。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的期限都比较长,需要有长期的安全性强,收益高的金融工具供其投资,以稳定其投资方向。

引导保险资金合理运用,培育良好的货币政策微观基础。首先,要提高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重,壮大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避免市场大起大落,降低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成本,有利于股市的稳定长远发展,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2004年10月24日,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下文,允许部分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应该进一步稳妥提高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比例。其次,要有限度地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其他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汽车贷款、市政建设、重大交通设施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这类投资收益稳定、风险小,特别适合保险资金的安全增值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允许保险资金谨慎进行战略投资国有股、法人股的投资。应该允许保险公司作为新股配售的战略投资者,享受一级市场的高收益,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提供更良好的微观基础。

完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实现趋利避害

适应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过渡到价格型指标。我国现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在保险资金的规模加大,运用渠道更宽广的条件下,大规模资金会不断在不同金融资产之间进行快速转换,导致对货币供应量的测度和控制都产生很大困难。因此,当前中央银行考察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时,应逐步将中介目标由数量型过渡到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指标,同时将汇率、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辅助指标纳入中介目标体系。

篇9

关键词:保险投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

一、保险资金投资的必要性

(1)直接承保利润的下降是保险业开展保险投资的直接原因。保险公司为了弥补承保利润的下降甚至亏损,必须从保险资金的投资中获取利润,否则保险公司就无法持续经营下去。从世界保险业的经营来看,近几十年来,直接业务承保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弥补承保利润的下降和亏损,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险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保险业都非常重视保险的投资业绩。

(2)竞争压力是保险业开展保险投资的深层次原因。保险市场的竞争越演越烈,如何才能在保险市场中生存、发展,这都离不开进行保险投资。一方面,有效的保险投资收益,可以促使保险费率的下降,进而增加投保人的有效保险需求。对保险公司来说,拓宽了保险市场,可以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也使得经营的稳定性更有保证;另一方面,良好的保险投资收益,可以通过增加利润来促进公积金和资本金的增长,进一步可以扩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财务。而这都可以增进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是保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3)保险的金融职能是保险业开展保险投资的本质原因。从保险的宏观作用来看,保险业一方面对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企业实施经济补偿;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积累的保险资金投资于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单位,发挥融通资金的职能,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不管是遭受了保险事故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经济单位,还是其他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单位都可以从保险中获益。也即通过保险投资,可以使保险业从原来比较单一的组织经济补偿职能转变为经济补偿职能与融通资金的双重职能。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从1980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投资经历了忽视投资、无序投资、逐步规范投资三个阶段1980~1984年间基本上没有投资业务,部分保险资金以法定形式固化在银行存款。1984~1995年《保险法》颁布前,保险投资渠道一度放宽,盲目投资于房地产、证券、信托,甚至借贷,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1995年前,由于当时中国的投资环境和资本市场处于初创和培育阶段,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中广泛存在非理性化行为和投机气氛。在此情况下,造成投资业绩很差,迄今还留下不少呆坏账。1995年《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做了比较规范的管理。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1996年以来连续七次降息,是保险公司的利差出现严重倒挂。此时,拓展保险投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1997年7月,人民银行批准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现券交易,标志着保险公司可以进入新的投资领域。保险公司经批准可在国务院批复的额度内购买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并可对上市债券进行交易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这是完善我国保险投资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保险业的重要步骤。2003年版《保险法》中的明确规定,实质上放松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取消了原来法规的禁止性规定。2009年版新《保险法》,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作了适当修改。[1]

三、保险资金投资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我国保险投资业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投资渠道过窄。从全国几大保险公司来看,40%~60%保险资金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形式,而法律规定允许投资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所占比重并不大。相对于保险企业可运用资金总规模来说,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容量和期限结构都无法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近两年我国虽然逐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但是流动性差,规模不大等原因远不能满足投资的需要

(2)资金运用率低。由于投资渠道过窄,我国保险资金出现了银行存款比重过高、资产证券化水平过低、投资方式单一等现象,而这都直接导致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率的低下。以寿险为例,绝大多数责任准备金存入银行,寿险公司在制订预定利率时,不得不和银行储蓄利率挂钩,并且大多数时间内低于银行储蓄利率,保险业务出现了巨大的“利差损失”。资金运用率的低下导致了保险业偿付能力的不足,长此下去,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3)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最主要体现在资产运用与资金来源结构的不配套,我国的现行政策片面地、机械地强调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向,而忽视了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的来源和特点不同。一般情况下,寿险资金属于长期性的,比较稳定的资金,根据资产和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应该用于长期投资;各种意外保险和非寿险责任准备金需随时用来应付保险赔付责任的发生,属于短期性资金,投资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但是我国对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在投资方向上均给予相同的限制,且基本上都被规定用于短期投资上,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的使用效果,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存在着潜在危机。

(4)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不科学。资金运用的三条原则是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而我国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却一味地强调其安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营利性,而保险投资的盈利是保险公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这种过分强调安全性的投资思路对保险投资无疑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保险公司对保险投资运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并不高,在技术研究“决策程序”管理体系、投资组合“风险评估”等方面仍处于粗放管理状态。

(5)对中、外资保险公司投资规定不同。我国对中、外资保险公司制定不同的政策,应用的保险条款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享有比中资保险公司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首先外资保险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其次我国对中、外资保险公司在投资业务的规定上有许多不同,造成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因此,我国对中资保险公司投资的种种限制束缚了国内保险公司的手脚,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四、发展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建议

(1)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运用能力。第一,增加债券投资品种。债券具有比较稳定的收益,发达国家的保险投资,债券往往占到30%以上。在英、美、日的保险投资发展过程中,保险融资是企业资金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重点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建设期限长、投资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特点,适于长期的寿险资金投资取向。尽管我国企业债券与国外情况不同,但依然可以鼓励保险公司在充分的投资分析和评估的前提下,购买信誉良好的中央直属企业债券基金和业绩优良的金融债券,其中国债可无限量购买,金融、企业债券的比例可逐年提升,力争达到20%~40%。第二,保险资金用于外币资产投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公司的涉外业务逐渐增多,可适当进行外币投资业务,用好用活外币资金。但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外币业务量较少,应在充分考虑保险保障的实际情况下,寿险公司外币投资可考虑占外币资金的40%左右,产险公司为10%以内。第三,建立保险投资基金。目前,国家虽然允许保险公司直接或间接进入资本市场,但保险公司还不是真正的法人投资主体,保险公司仍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对资本市场起到推动作用。保险公司如果能参与或设立保险基金,则能成为一个积极的投资者,并以保险资金为主,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个人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以获取较高的收益。一般允许基金控制在30%~40%之间。

(2)建立保险投资体系,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的专业化水平。随着保险资金量的增加,对保险资金投资专业化经营的要求已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共识。保险监管部门应按照国际惯例,以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并获得最大投资收益为原则,允许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谨慎地参与资本市场运作;保险投资应做到保险资金核算与保险资金运用相结合,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产品开发相结合,最大限度和最大效率地运用保险资金。

(3)规范资本市场,扩大保险投资空间。要扩大保险投资的发展空间,资本市场的建设是前提。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有: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资本市场管理;完善投资工具,包括完善投资工具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培育规范投资主体,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类型,减少和杜绝市场操作行为,完善资本市场中介体系,重点发展投资银行体系;逐步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按照合理的秩序谨慎、积极地开放资本市场。

(4)完善保险投资的监督管理,提高保险投资的安全性。第一,完善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保险投资效果。在这方面保险公司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有:深化公司体制改革,加强公司内控管理;建立相对独立的投资管理和监管部门,培育投资人才,引进投资技术;建立一套有效的保险投资风险控制体系,运用专门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控制保险投资风险。第二,完善风险监督机制。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督机制,保证保险投资的安全性。建议修改和完善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险资金的合理运用提供法律保障。保险公司要完善保险投资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根据总量平衡、资产负债相互匹配和现金流控制等原则,集中管理和使用保险资金。第三,完善相关保险法律法规。我国资本市场正在不断完善,保险业可用资金数量也在不断增长,随着外国保险公司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形势发展需要对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确保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促使国内保险公司不断提高保险投资收益。

(5)培养高素质的投资人才是提高保险投资。保证保险投资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要确定投资目标、各类资产的投资战略以及评估整体投资绩效和重大项目效果,就需要投资家、会计师、精算师、资产评估师等各类专家组成的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

在保险投资的执行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对工作人员的绩效测评,所有这些都要求从事保险投资各岗位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投资人才队伍是提高我国保险投资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昭东.关于我国保险投资状况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

2012,41(2):59-62.

[2] 熊菲,乔桂明.保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25-28.

[3] 陈秋红.浅谈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必要性[J].金融广角,2003

篇10

    传统人身保险

    传统人身保险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按照保障范围可以划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而人寿保险又可分为定期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疾病保险等,健康保险则又可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等。

    其中,年金保险因其在保险金的给付上采用每年定期支付的形式而得名,实际操作中年金保险还有每季度给付、每月给付等多种形式。养老年金保险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老年生活所需的资金,教育年金保险则可以为子女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同时,消费者可能会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定期寿险的选择上难以抉择,其实两者还是有较大不同的。首先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因意外伤害而导致的身故,不承保因疾病而导致的身故,而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身故都属于定期寿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其次,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残疾,并依照不同的残疾程度给付保险金。定期寿险有的不包含残疾给付责任,有的虽然包含残疾责任,但仅包括《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给付比例表》中的最严重的一级残疾。最后,意外伤害保险一般保险期间较短,多为一年及一年期以下,而定期寿险则一般保险期间较长,可以为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新型人身保险知多少

    以上几种传统人身保险,均为纯保障类型。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近几年在国内投资市场上又出现了将保障和投资融于一体的新型投资型险种,主要包括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等三种类型。

    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与普通型产品相比,分红型产品增加了分红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分红是不固定,也是不保证的,分红水平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着直接关系。通常来说,在保险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年份,客户可能分到较多的红利,但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客户能分到的红利就可能比较少甚至没有。

    万能型保险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保底投资账户的人寿保险,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保费的一部分用于提供身故等风险保障,扣除风险保险费以及相关费用后,剩余保费在投资账户中进行储蓄增值。二是交费灵活、收费透明。通常来说,投保人交纳首期保费后,可不定期不定额地交纳保费。同时,与普通型又称传统型人身保险产品及分红保险不同,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明示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三是灵活性高,保额可调整。账户资金可在一定条件下灵活支取。投保人可以按合同约定提高或降低保险金额。

    四是通常设定最低保证利率,定期结算投资收益。此类产品为投资账户提供最低收益保证,并且可以与保险公司分享最低保证收益以上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