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的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的设计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展馆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0年,比尔.安伯纳西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发表了《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文,初步奠定了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随后,《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等一批重要著作的相继问世,掀起了企业管理领域的一场企业文化革命。[1]至今对这门边缘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仍然盛行不衰。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进一步地,我们把企业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2]

二、展馆设计对文化企业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展馆,作为一个文化积淀的代表建筑,对于全球企业或者当地企业文化的区域化构建,有着重大意义。

企业通过建立识别系统,向员工和社会宣传自身文化,传递企业宗旨与产品理念。对应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识别系统可分三个级别,根据被认知难易程度,分别为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

在企业文化的三个识别系统中,视觉识别系统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透过视觉符号设计的统一化来传达精神与经营理念。企业环境是企业建立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分为企业外环境和内环境设计。展馆设计作为企业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体现企业精神、管理,在建筑形象设计时,表现企业产品的特点,利用颜色、标志、建筑造型、内部空间设计等方面,达到企业形象的统一性。

因此,展馆设计形象作为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重任。在设计过程中,展馆设计形象要展现出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达到公众的认同。

三、企业文化如何在展馆设计得到体现

第一,空间设计、宏观规划、园林小景等设计方面。如何把企业环境建筑艺术与企业文化及当地人文、历史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浓郁企业和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是企业规划的重点与难点。企业环境的规划从以往单纯注重内部功能的设计,转移到对企业整体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在追求“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本质的溯源,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建筑如何确立既符合本企业情况,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吸收本土生态环境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要考虑的是如何与企业的品位、周边的环境相协调,而不是一味地彰显个性。为了使企业建筑规划的空间尺度宜人,要求设计者在方案设计时“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顾客的尺寸和比例、出行方式和习惯等,创造为客户所认可、喜爱的规划。还有就是对人本身之需求包括生理、心理需求的尊重是微观层面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

第二,建筑设计。现代企业文化的倡导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对现代展馆的功能布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强调企业文化与展馆的关系,就要求展馆改变传统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工艺、结构、技术水平等,而更多地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与企业的特点、产品及企业精神追求结合,与环境有机融合,建设独特显著的企业形象。在设计中融入企业文化,为展馆建筑形象创作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经济及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企业文化在展馆建筑设计上的表现已成为设计中必然考虑的问题。

第三,室内装潢。通过与企业文化、形象密切联系的全概念设计,来表现时尚、生动、亲切、自然的总体风格。标准统一的形象要素是体现企业形象、鼓舞员工及合作伙伴的企业精神的象征,采用视觉一致的设计手段可以扩大影响,增强竞争力,并表明这一办公室属于一个有力及结构严谨的集体。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化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第四,建筑技术体现企业文化。建筑技术是建筑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手段与措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建筑设计应该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充分考虑,切实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四、展馆设计与企业文化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2200多座展馆展馆,其中1500座属文化、文物管理系统,其余则是行业,协会,有关部门,个人等兴办,类型涉及科学、地质、交通、煤炭、金融、消防、警察、水利、茶叶、丝绸和烟酒等众多领域,然后正真意义上的第一个企业展馆应该是1983年建成的中国煤炭展馆。其后又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的企业展馆,遍布全国各地。

近几年,联想,海尔,青岛啤酒等一大批强势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展馆。北京保利艺术馆、红蜻蜓鞋文化展馆、苏州茶文化展馆、美特斯邦威的服饰文化展馆、五粮液酒文化展馆等众多企业展馆的建成更是推动了民营企业兴建展馆的热潮。

投资文化才能有长期的效益和企业生命力,而未来的主题化展馆则成为了博物展馆设计的趋势所在,这就像可口可乐所做的一样,在博物展馆中也实现盈利,让参观者与品牌进行一个互动从而使参观者对品牌有更深的印象。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展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参观者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历史、发展以及品牌理念有一个非常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因此,从设计创意阶段,通常会考虑到如何更好地展现企业的品牌,主题式设计是被普遍运用的・种方式,通常整个展馆被划分为几个主题区域,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游览的顺序和方式。

展馆与文化企业合作,使企业文化变成主题化、综合化发展,这将是一种潮流,并且围绕着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展开,让企业博物展馆在文化企业的影响下散发独特魅力。

结论

展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探索知识、了解历史、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课堂,也是人们追求高层次精神享受的场所和一个国家的重要人文景观。而文化企业影响下的新型博物展馆甚至概念展馆则是对人们精神层次的一个补充与充实,在企业的生命力得以更加旺盛的前提下,为社会带动一定的公益效果,不仅为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了带动,更是树立了社会品牌形象。所以,在文化企业下的展馆设计必将有更加长远和更加辉煌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企业要想吸纳人才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必须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因而企业员工薪酬制度的制定需要在企业文化基础上实现。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员工薪酬制度的设计。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 薪酬制度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仅凭借高薪而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因素而吸纳人才。只有将企业文化与员工薪酬制度相结合,才能满足企业现状的需要和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一、企业员工薪酬制度设计的内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活跃,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为此在员工薪酬制度设计时应该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合理设定员工的薪酬水平。任何一个企业在设定薪酬水平之前,都会将竞争对手薪酬水平作为依据,进而对自身定位,以设定企业的员工薪酬水平,既能确保本企业的薪酬水平合理,又对吸纳员工提供有利条件。目前,企业薪酬水平一般有四种类型,即领先型,薪酬水平高于其它竞争对手,以增强本企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跟随型,与其它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保持平衡;滞后型,低于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这对于走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十分适用;综合型,针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而制定不同的薪酬制度。第二,正确认识薪酬风险,以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薪酬风险。第三,确定员工薪酬的实现方式。目前企业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岗位薪酬、能力薪酬、绩效薪酬。第四,确定薪酬时间。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薪酬时间分为长期和短期,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员工。第五,企业确定员工报酬的具体层次,一是个人奖励,二是团体奖励,二者各有优势和劣势。企业要依据自身实际而确定员工报酬的整体层次。第六,确定员工薪酬制度的沟通方式。企业与员工在薪酬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歧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加以解决。为此,企业必须确定与员工薪酬沟通的方式,使双方达成共识,既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参与能力,又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薪酬纠纷。

二、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

1.宗族型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设计。拥有宗族型文化的企业,其凝聚力较强,企业如同大家庭,员工相处融洽,和谐氛围浓厚。这种企业文化,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为此,在进行员工薪酬制度设计时,着重强调公平。首先,在薪酬水平方面,以跟随型为主,与其它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持平。其次,薪酬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企业适当寻找平衡点。再次,以长期激励和团队激励为主,注重能力工资或绩效工资的薪酬实现方式。最后,充分利用开放式的薪酬沟通方式实现沟通,既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又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稳定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活力型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设计。拥有活力型文化的企业必须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首先,在薪酬水平方面,适合领先型。通常情况下,拥有活力型文化的企业都具有独特性,或者是类型企业的佼佼者,采用领先型薪酬水平,有利于企业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其次,薪酬风险相对较高,企业必须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和应对新挑战,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再次,以长期激励和个人激励为主,采用能力导向的薪酬实现方式。最后,实现半开放式的薪酬沟通方式。

3.层级型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设计。层级型文化的企业在设计员工薪酬制度中,必须兼顾公平原则和经济原则。采用滞后型的薪酬水平制度,走低成本的发展战略,以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其薪酬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维持企业秩序和确保员工薪资的稳定性即可;注重短期激励和个人激励;实现以岗位导向的薪酬制度和封闭式的薪酬沟通方式。

4.市场型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设计。市场型文化的企业在设计员工薪酬制度方面,以经济原则为主,公平原则为辅。首先,选择综合型的薪酬水平,针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而确定薪资数目;其次,薪酬风险程度比较中性;再次,以短期激励和个人激励为主,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提高企业效益;另外,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既使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又能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最后,企业与员工在薪酬沟通方式方面,选择半封闭式的沟通技巧,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对员工薪酬制度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在设计员工薪酬制度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企业文化,而且要激励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广泛吸纳人才,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建立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员工薪酬制度,以人文管理赢在竞争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胡立朋.湖南速达快递公司基层员工薪酬管理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2

篇3

论文摘要:介绍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阐述了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建设、企业文化培训、领导者的身体力行等方面着手。

1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

美国杰克·费茨—恩兹博士在《绩优公司的最佳做法》的论著中指出:“文化是团结和力量的源泉,它使得公司能在身处逆境时不屈不挠,并且能够充分利用顺境时的机遇”。《寻求优势》的作者、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指出:“成绩卓著的公司能够创造一种内容更丰富、道德高尚而且为大家所接受的文化准则,一种紧密相关的环境结构,使职工们情绪饱满,互相适应和协调一致”。

企业文化,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为显著的经营效果。无论是对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他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且协调的方式。这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资料中经常涉及的那些因素,如经营战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等等。

浙江娃哈哈公司从1987年由3个人、14万元借款起家,历经10多年来的拼搏,从默默无闻的弄堂小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铸就了全国闻名的民族品牌。该公司领导干部有同心力、中层干部有向心力、职工群众有凝聚力。同心力、向心力、凝聚力,共同铸就了娃哈哈的公司文化。在干部大楼,天天灯火通明,各项决策雷厉风行;一个新产品问世,不出10天就能推向各地的销售网络。生产车间文明洁净,职工敬业爱岗。娃哈哈的文化管理已为其实现远大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2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创业时期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也有人说,创业期的企业最要紧的是打开市场,搞好销售,这个时候不要谈什么企业文化,等企业做大、做强了再提企业文化。真是这样吗?

很多创业期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创业者往往是因为一个好点子、好想法,就开始了创业行动。刚开始大家都有一种创业冲动,关注得更多的是物质回报。比如刘永好当初是小学老师,下海创业只是想让老婆孩子过得好一些,想法非常单纯,对什么价值观、战略和文化都没有太多的考虑。但企业在经历了最初艰难的创业阶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创业者的想法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业期的企业文化究竟有哪些烦恼呢?

2.1老板行为决定企业文化

创业期的企业由于更关注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老板大都把精力集中在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问题上,老板的主要工作也是营销。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到了企业走向成熟时还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以至企业再想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已非常困难,有的企业甚至走到崩溃的边缘。

2.2企业文化处于自发阶段

创业期的企业可能没有很清晰的文化,但只要是企业就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有人认为,创业期的企业解决“温饱”是首要问题,对“文化”这种高境界的精神追求就少了很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要企业有人存在就会有文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和管理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还没有制度化。比如TCL总裁李东生在讲述公司的文化风格时提起一件事,他说下属找他汇报工作先要问问秘书“今天李总的心情怎么样”,这件事对李东生的触动很大,公司倡导的文化比不上老总的一句话,这是不正常的,如果老总喜欢好听的,那就逐渐会形成“报喜不报忧”的文化。企业即使没有人提及企业文化也一样会存在文化,“没有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企业老总不提炼和建设自己的文化,往往会让企业的文化处于自发状态,有可能形成好的文化,也可能形成企业的精神“毒瘤”。

2.3没有明确的体系

创业期的企业老总往往忙于各种应酬和具体事务,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企业的战略和文化。企业在创业阶段还处于一个摸爬滚打的阶段,站稳脚跟是关键,没有必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理念体系。这是不是说可以没有自己的理念呢?答案是否定的,创业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如同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很多民营企业为什么长不大或者遇到成长的瓶颈,大多与自己没有核心理念有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发展比较盲目,包括像TCL这样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其实还是在创业阶段。前几年TCL在网络等几个项目的失败,都反映出公司发展理念不清晰,定位不是很准确的弱点。

2.4企业文化的建设“形神不合”

由于创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本质理解不够,所以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么不知道怎么建,要么乱建,最后成了“四不像”。企业文化的理念层面是企业的“神”,是企业对成功经营方法的总结和提升。

3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对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说,建设企业文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企业的CI建设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影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二者是标本关系。

CI(Corporate Identity)的中文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是通过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将企业文化外化为企业形象的过程,它是联系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桥梁。CI包括3个部分: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RI)、视觉识别(VI)。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逐级制约,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它们构成了CI的有机整体。

3.2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要想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每个员工的心中,并转化为行动,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的强化,比如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新文化理念的导入,企业创新型经营活动的动员等,都需要本着“认同->领悟->行动->结果”的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段、一定部门和特定的员工中加以灌输、强化、引导与提升。

为此,制定出企业文化的操作程序,对企业文化传播的一些具体细节和顺序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步:

一是学习推动。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企业文化理念的习惯,让员工感到学习是一种需求,而不是负担。企业文化学习是公司一项稳定的制度,从公司高级管理层到一线班组,每周必须保证一定时间的集中学习。管理者首先要有高昂的热情,从强迫自己保持热情到自然而然地产生热情,自觉成为企业文化学习的模范。

二是专家辅导讲授。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要在学习期间完全理解企业文化理念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目标指导下,聘请一定数量的专家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与讲解。

三是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可以与“学习”和“讲授”的步骤同步进行,也可以在两者之后再集中展开。

四是例会评说。让企业文化理念准则“内化于心”。必须进行持续性、制度化、有效地渗透,例会评说就是一种重要方法和制度。

五是层层演讲。演讲被证明是员工表达心声、展示自己学习企业文化成果的好方法。公司要坚持开展这一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演讲,每次演讲一个专题。

六是宣传与督导。企业文化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门,该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宣讲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公司培养起一批企业文化的“导师”和“宣传员”。

七是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非常大,具有导向性作用。八是观念创新。有目的的培育企业文化的优秀集体和个人,树立典型,推广试点经验,鼓励观念创新。

3.3领导者的身体力行

企业领导既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又是组织者和缔造者。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塑造中的这种决定性作用,决定了塑造新世纪中国企业文化重在领导的原则。领导者要身体力行。蒙牛集团的牛根生就是这样一位个性耿直的企业家。他的这种风格体现在“蒙牛”的日常管理中,比如“蒙牛”的文化里有“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这样的警句,效果很好,同事之间闹别扭的少了,互谅互爱的多了,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蒙牛”的人才理念。另外,牛根生本人是个很坦荡的人,很讨厌组织内部的官僚主义。因此公司从创业初就形成了这样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王学秀=第一次做首席文化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篇4

1.应用部分

企业形象的建立,不只需要形成企业的标识、色彩、字体,更需要将各种组合规范加以良好的运用,比如办公用品、交通工具、服饰等均需要体现企业品牌的各种基础设计。这些视觉要素是基础系统的延续也是消费者获得企业信息的第一途径。通过这些要素的视觉塑造,有力地保证了品牌视觉印象的统一,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品牌理念、文化与价值体现的更加具体、更加详细。

2.终端形象部分

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除了各种平面视觉要素外,企业后台的办公室、店面内部装修等是企业对外宣传企业形象的重要场所,企业的标识(Logo)、标准色等都可通过标识的制作、装饰材料或涂料的选用、色彩的搭配更好的表现出来。在现代管理中,企业不仅仅有一些实体的终端形象店,更加会依靠网络软体传递各种信息。网页的成功建立,也日渐成为企业品牌获得更多价值的现代途径。

二、企业品牌文化与形象建设

企业品牌的建立不只需要视觉要素,更要在视觉要素之上赋予文化的内涵,这就是企业精神、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从而赋予企业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品牌文化要能够传递企业美的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

企业文化的赋予与形象的建设随着现代网络媒体的推进,网页设计成为建立比别的品牌更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独特特点的行销载体,可以通过此途径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价值含量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的上海美加净化妆品,一度是国内知名品牌,但是由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企业的形象到产品的包装到产品的营销过程都不能做到最好的推广。在很长时间被外国同类产品抢掉了市场销售额。现代企业品牌的成功建立,可以推进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顺利进行。在平面设计中,为了能更好的形成品牌价值,设计开始面向多媒体电子产品。网上商店的成功推广,消费者不再只是在实体店中进行产品消费,更会从多媒体网站上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所以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现代的网页设计也成为消费者直接获取消费信息的有效途径。网页的成功建立,会增加企业品牌新型价值。

三、网页设计的实施推进企业品牌的建设

企业的网页是消费者在多媒体领域中接触较为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能够为企业品牌增加更多的附加值。现代网页设计首先考虑的是整体设计,从主页到点击的界面,都需要整体的构成,企业的标识、标准色彩、标准字及与标准组合都将体现运用在网站的界面设计中。消费者在浏览整个网页的过程时,会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会对网站形成自己的看法,比如喜不喜欢整体企业网站的整体设计风格、版面规格、色彩等。这些因素更会帮助企业完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产品信息,获取更多的价值。

1.设计风格应体现企业文化

现代网页设计可以较好推动企业品牌的成功树立,首先体现在整体风格上。网页的设计风格需要统一,美术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一是需要符合客户的需求,更多地体现了自己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对于企业网站而言,如何通过网站去体现一个企业的思想与精神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需要思考怎样将企业的精神与文化、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体现在整个界面上,怎样将企业标识、标准色彩、标准组合等与网站的个性特点结合在一起,形成独有的企业网页设计设计风格。

2.现代网页色彩的运用与企业色彩相结合

色彩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心理情感特征,对既定的颜色产生情感倾向。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左右人们的情绪。网页设计不仅仅要遵循色彩原理,更要与企业的标准色彩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品牌识别任务的完成。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标识标准颜色是红色,在网站的设计运用上,整体为红色。麦当劳(McDonal’s)取m作为其标识,颜色采用金黄色,辅助颜色为红色,在网站设计中,红色与金色为主要色彩,出现在整体主页及点击界面中,与标识结合在一起更加具有自己的特点。

3.网页的版式设计现代网页设计

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经营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育起来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的总和,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一种客观现象,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与其物质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并发展壮大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作用越来越明显和迫切,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助推剂。但有些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由于没有与自身实际工作实现有机结合,造成了脱节,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收效甚微。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脱节问题

(1)“知”与“行”的脱节。一些企业仅停留在贴标语、办刊物、出画册、建网站、发手册等表层上,在宣传上声势浩荡、热烈响亮,但不注重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出现了只重视表层外观而轻视实质内涵的现象,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2)“上”与“下”的脱节。有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和意义的认识浮浅片面,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领导的想法与员工的想法相距甚远无法对接,所以根本就不被员工认可,使得企业文化工作成了空中楼阁,无法使企业文化的深厚内涵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3)“首”与“尾”的脱节。有的企业领导在讲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头头是道,可在抓落实时首尾脱节,缺少抓落实的具体措施,使其文化建设仅在少数管理层面上搞策划,没有考虑过落实的措施,甚至没有预算、没有组织、没有考核,更没有真正动员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导致员工群众对此难以认同,热情不高,干劲不大。(4)“学”与“用”的脱节。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的企业派人出去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经验,回来后没有经过系统吸收消化,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单凭感觉制订企业方案,张冠李戴,甚至照搬照抄,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5)“制订”与“执行”的脱节。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其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作风等核心内容的提出、提炼到手册和方案的制订上下了很大功夫,构成了一套的“文化体系”,并召开动员大会,安排布置层层执行。然而,由于企业有些决策者将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永恒目标,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执行力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执行不下去。(6)“文化”与“管理”的脱节。一些企业没有将企业文化纳入管理范畴,往往回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唱着先进文化的高调,但没有扣准制度规则,没有与战略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工序管理等重要环节相连接。这种文化与管理“两张皮”现象,使企业文化建设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有机结合

(1)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企业建设相结合的有机结合。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当今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讲到:一个企业要想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学习,随时了解全球各方面的新信息,学习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企业要像办学一样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大力倡导“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坚持把企业建成大学校,努力打造知识型员工、学习型企业。大量实践证明,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是学习力问题,要生存就必须比对方的学习能力更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营造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掀起一场学习革命。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动力源泉。(2)企业文化建设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个性,不同的企业应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决定了它必定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不会表现为同一的、固定的模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源于企业传统,体现出自身的行业特征、价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只有使企业文化的种子植于实践的沃土中,它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对于具体一个企业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和视觉形象设计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要借助必要的载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优势和品牌影响,以现代企业制度、资本纽带和市场机制为依托,按照产业集中、资源共享、技术领先、优势互补、价值延伸、品牌增值的企业发展格局,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形神同一,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防止盲目照抄照搬,避免表面化、庸俗化和形式化,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塑造的有机结合。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和支柱,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展示,企业形象必须受企业文化为指导。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使企业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企业形象的塑造载体主要有:一是企业直观表层形象。包括企业名称、商标、厂房、厂内环境等等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层现象,这是最直接、最迅速地给公众留下“第一印象”。要让公众在“第一印象”中迅速了解企业的行业特色和经营特色,了解本企业的优势,就必须按企业文化的总体指导思想,对企业感性的外观形象进行设计,包括厂容厂貌、办公场所、商标、广告与宣传、产品与包装、展览与展示以及员工的着装、仪表、态度和行为等等。二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的种类繁多,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营销行为、公关行为等,这些行为展示的是企业职工形象、管理形象、经营形象、市场形象、社会形象等。这些行为要全面、直接、具体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约束。三是企业活动成果。企业活动是具体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统一体,其结果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或服务,目前还包括售后服务工作。这种商品和服务必然通过流通环节接受用户的选择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企业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就会作出评价,从而描绘出一个企业的产品形象和售后服务形象,这也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指导和激励职工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树立起企业的产品形象,从而光大企业形象,创造名牌产品、创建名牌企业。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壮大的强劲动力。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循序渐进,切实做好以上几个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托,继而形成强大的文化优势。对于企业而言,谁拥有了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就必定能在市场经济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元素;展示设计;设计方法

0 引言

展示设计是企业产品与企业文化等信息的空间显现,展示设计与企业形象联系密切。[1]在现代展示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关心的是功能布局、产品的展示、展示造型的奇特,而忽略企业文化形象在其展示空间内的体现和深化。如何在众多的展位中突出自己并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通过个性化且富有标志性的展示设计形象将自己的品牌突显出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而个性化设计的实现手段应该与企业的性质、产品功能特点和发展方向相结合,通过一切视觉符号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标志为设计师寻求个性化的展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与设计依据。企业标志就是企业的象征,是企业品牌的形式体现。在设计中对企业标志详细解读、合理运用,这将对于体现企业的文化性、独特性表达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企业文化与展示设计的关系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塑造了企业形象个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示设计是以空间与形态设计、视觉形象、色彩、照明、声响与演示为手段,以传达信息或宣扬某种观念为目的的一种空间传播形式。

企业在不同的展示环境中树立该品牌形象是展示设计的重要任务。通过运用设计方法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的展示环境,并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将企业文化以愉快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2 兰博基尼汽车展示设计

2.1 独特鲜明的企业文化

展厅的整体设计创意来源于盾牌标志,一头愤怒的公牛完美地诠释了兰博基尼本人以及整个公司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狂野的设计与其内在的文化属性,是它品牌战略的核心。

兰博基尼车身低矮,前低后高,其外形像是一头附身冲撞的野牛,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它身上沸腾的意大利血液,展厅外形借鉴了这一特点。犀利夸张的多边形线条造型是兰博基尼的血统,线条刚硬流畅,充满肌肉感,从它身上我们看到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血脉在流淌。因此,展厅线条模仿了跑车设计的曲线,在其沉稳的外表下掩盖不住活力四射的动感。车前灯由三边形变为多边形,形态趋于刚柔结合,如钻石般闪耀,展厅的入口以车灯特点为基础,进行变化演绎,以此来突显其柔中带刚的特点。

兰博基尼轮毂线条犀利与车身的线条统一,体现了意大利文化中豪放不乏精细的血统。中心展台的轮毂造型简洁、流畅,充满张力,非常符合兰博基尼的“暴力美学”。配以红、黄、绿、蓝、白色的跑车,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

兰博基尼展厅整体设计视觉形象鲜明独特。企业的标志、色彩、图案等都导入到汽车展示的空间设计中,使这些元素有机结合,充分显示其风格与形象,表达其内涵,营造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参观者在一瞬间产生对商品的强烈印象,吸引其停留观看并进其展区亲身体验,从而使参观者对汽车品牌产生更多的认识,增强了品牌理念的宣传。

2.2 纯粹的色彩环境

色彩是任何造型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以视觉形象来传递信息的造型活动。色彩对信息有调节作用,它能够强化信息,也可以削弱,在展示设计中正确地选择、合理地搭配色彩,巧妙地利用色彩的前进、后退、扩张、收缩的特性来调节信息的强弱,改变空间的大小和虚实层次,对展示的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

在展厅设计中通过特定的颜色系列来表现品牌的风格。汽车展示的设计,要考虑展区整体的色彩环境与企业CI及汽车色彩的相适应:展区空间的主色与品牌形象色的统一协调,使汽车展示设计成为企业文化内涵个性而时尚的表达。

整个展厅设计中采用了神秘酷炫的黑色及银灰色,如同跑车般在沉稳中又野性十足;与时尚黄对比鲜明,使得整体设计色彩更丰富全面。无论是搭配使用,还是单独使用,这三个代表了孤傲和活力的色彩,都可令原来在设计上已然满身霸气的汽车展厅,无限释放出更惊人的魅力。

展厅入口大门采用标志中的黄色,黄色显得更具有斗争精神,更具有勇往直前、挑战极限的执着品质,黄色与灰色搭配,既承袭了统一的色系,又不至于太过单调,有一定的视觉跳跃性。而且黄色有很强的视觉穿透力,远距离也非常醒目,很强烈地吸引观众的视线,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巨大的银灰色车轮造型的中心展位上映着5台跑车身影,红、黄、绿、蓝、白色的跑车让观众能充分感受不同颜色的兰博基尼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接待台和洽谈空间具有独特的色彩,使其高度的统一和协调,甚至加入一些不锈钢的座椅和配饰,这些也都来源于Lamborghini跑车的家族辉煌和浑厚的文化内涵。

如何使色彩成为企业品牌的艺术语言,让消费者从展示色彩环境中感悟到品牌的文化内涵,这正是色彩的价值体现。展示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兰博基尼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根据品牌的色彩定位予以色彩的再现,对品牌的文化内涵予以象征性的表现,给予人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2.3 空间布局的灵活性

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活动的首要前提。展示空间的设计实际上是人与物之间交流的媒介,是为展示活动提供一个符合美学原则的空间结构,展示中运用序列化的展示形式、有节奏的空间变化和动态的空间表现形式来表现展现空间的变换、推移。

展览会展示环境的营造、空间的灵活布置,成为当下企业在市场中品牌竞争的最有效手段,将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融入展示空间的设计,是营销策略的体现。兰博基尼将展台空间划分为上下两层,在造型上吸引观众的眼球,展台造型从平面到空间层次丰富、线条流畅,既富有科技感和工业感,又具有舒适感和时尚气息,使兰博基尼汽车品牌文化得到很好的阐释。

2.4 高新技术的应用

展厅内设置大屏幕,播放的内容能吸引参观者的视线,观赏屏幕的画面使人感到愉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交互成为可能,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随意了解各种车型,并具有传播和播放的特点,还可以让展厅外的观众体验和参与展览的活动,使参观者都能够真正地身临其境进行某种活动的体验,提高了展示的艺术效果和创造了理想的展示气氛,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3 结束语

展示设计是为了传达品牌理念,展示品牌形象。设计应该正确深入的传递品牌文化诉求,展现产品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汽车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隶属于展示设计,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兰博基尼展厅设计在造型、色彩等方面都与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强调了系统设计的趋向。展示设计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一个双向交互的平台,也从另一方面展示汽车企业的实力和形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房地产 品牌建设 企业文化 必要性 发展策略

房地产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行业,既是人们生活所需,也是一种投资手段。除了建设环境、位置、房价等因素外,品牌文化也是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房地产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品牌文化与消费群体、消费市场、社会环境的融合,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一)满足消费者需求

房子作为消费者一生重要的投资之一,价格昂贵、交易时间长、增值空间大等因素造成了消费者的不安心理。房地产品牌是对房地产产品的一种承诺,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再通过消费者口碑推荐和示范性购买,扩大消费群体,保证产品销售质量 。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度的手段之一,房地产行业的集约化加快了房地产产品的同质化。城市化、交通条件、市容建设等因素减弱了地理位置对房地产产品的制约性,仅依靠产品特色、卖点、价格难以打动消费者,而品牌建设突出了企业特色,区分产品差异,满足不同客户的住房要求,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拓展产品销售范围

房地产品牌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吸引力、增加产品知名度、扩展产品销售范围。现阶段商品周期不断缩短,新产品相继涌入市场,如何在短时间内占有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必不可少。成功的品牌有效扩展和延伸产品业务范围,扩大企业销售规模和销售业绩,抢先占取房地产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收益。

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化建设形式化。一些企业把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企业形象相混淆,对管理机制、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不予重视,没有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但很多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取决于领导决策,没有考虑员工建议,导致员工不愿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影响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第二,企业文化定位不准确。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贯彻和执行中央、政府政策精神,不能反映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号召力、约束力不强,不能有效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价值。

第三,房地产企业文化缺乏策略性。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不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销售产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仅靠标语、口号约束员工行为。企业文化建设个体特色不明显,拿来主义明显,企业领导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限,导致企业品牌特征不突出。

(二)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房价不断上涨并没有带动房地产品牌效应的发挥。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看,有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品牌建设。一些房地产企业只重视品牌建设,忽视了品牌后期维护,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造成企业品牌形象受损。目前房地产行业竞争主要集中于产品供应环节上,竞争力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效应,进而造成房地产行业品牌建设意识淡薄。

品牌建设需要有准确的市场地位,与消费者所需、品牌竞争不同,更加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和信任。在房地产品牌建设中,房地产商通过品牌来提高企业销售额,但企业对品牌建设还不够清楚,导致品牌宣传的笼统性。

部分房地产品牌建设缺乏建设性,忽视品牌评估的重要性。地方性企业在开拓异地市场时忽视了本地房产的开发,使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一些房地产企业将企业品牌和项目品牌混为一谈,依靠项目品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导致项目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困难。小型房地产企业,试图借助项目品牌冲出房地产市场,结果却适得其反。

三、房地产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展现

(一)明确企业品牌,树立企业文化

房地产品牌建设,首先要思考:树立什么样的企业品牌、怎样树立企业品牌、怎样突出品牌特征等,进而保证企业品牌的有效性和统一性。就目前房地产行业品牌建设来说,品牌标志定位不准、形式简单,没有起到宣传、推销产品的效果。有些企业分不清企业品牌和项目品牌的区别,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削减了品牌影响力。因此企业发展中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树立企业形象,进而规范企业品牌,丰富品牌内涵,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了和经济效益。

(二)提升品牌价值,规范企业文化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仅依靠广告、产品难以塑造品牌形象,如何保证企业品牌效应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增强企业行业认可度和市场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内在价值,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品牌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房地产品牌是消费者对住房产品的评价,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因此在品牌建设中要树立服务意识,贯穿房地产销售过程中,根据消费者所需,提高不同形式的产品服务。在工作中逐渐树立品牌形象,规范企业文化。

(三)革新品牌理念,充实企业文化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享受。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在品牌建设中加强市场调研,了解不同生活水平消费者的住房需求。不断革新品牌理念,准确定位产品市场,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强调品牌设计新意、体现企业文化内涵,追求品牌个性化特征,突出企业品牌效应,积极营造利于企业、员工的文化氛围,丰富房地产企业文化。

(四)打造企业品牌,丰富企业文化

品牌建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因此房地产企业在打造企业品牌时,要根据消费者水平准确定位品牌,品牌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既要讲究地段、价格、质量,也要重视设计、装饰、绿化。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前,应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购买能力进行调研,确认开发规模、销售价格、消费群体,保证产品的销售范围。在销售过程中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伍冠玲.努力建设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J].上海房地,2009(9)

[2]王为峰,尹得刚.强化品牌塑造提升房地产企业竞争力[J].商情,2008(11)

篇8

在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战略的发展目标。本文根据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不足,坚持企业战略的发展目标,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

为加强企业的管理,产生了企业文化,并在企业不断地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的遵循,是企业意志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现。

(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它是企业独有的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三)企业文化的难模仿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于时间和发展路径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产物,依据企业特有的发展路径延续至今,是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另外,企业文化的本身是抽象的,运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很难形容和解释的。

(四)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和指导性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是企业精神、制度和行为的多种文化因素的组成,是企业内部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导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原则已经渗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广泛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成为企业文化真正的设计者、受益者和推动者,只有员工从内心认可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二)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价值观念、物质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色,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最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力压力下,要求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动态化原则

企业文化的动态化发展要求企业要紧随时展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企业文化的动态化发展,当企业文化开始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时,就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变革。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指导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指导着企业的管理、技术革新和生命发展周期,一个拥有核心理念发展的企业是长久不衰的,它是企业创新灵感和指导方针的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核心理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线,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缺乏追求创新和进步的推动力

企业的研发能力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动力,然而研发经费的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改革和创新,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应加大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形成技术、市场、销售的发展优势。

(三)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往往会忽略了员工的感受,企业员工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会造成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四)没有对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

在企业的发展中往往会出现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严重缺乏,因此,要求企业应加强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充分发挥企业运转的灵活性,将一切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源泉,企业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了文化管理,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中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短期的发展目标,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大环境调整自己的发展大目标,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发展的价值观,促使企业文化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的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是在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结果,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以进行复制和模仿,企业文化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这种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五、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开展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传播企业的基本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位员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形成强烈的归属感,更有利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发展的利益。另外,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可以利用重大节庆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将企业的价值理念具体的划分到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当中,使企业文化真正的得到发展和延伸。

(二)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企业制度可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效果,但是这种强制手段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只有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执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规范员工的行为,并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和自觉的遵守。

(三)以优秀的文化理念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员工行为规范的一个平台,使规章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实和执行,需要与企业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形成一种内在的自律和外在的管理。树立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员工能够克服懒惰心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员工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促进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四)创新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创新,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使员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广泛传播开来。

六、结束语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的压力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制度的管理,与时俱进,坚决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加强对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建立开放性的学习模式,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盛谊,樊爱霞,赖清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探讨[J].能源技术经济,2012,06(21):73-76.

[2]王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0(22):224-225.

[3]李士伟.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5,12(26):65-66.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 公司治理 审计文化 柔性机制

一、审计与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结构

在公司制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这种委托与受托责任提供了比较规范的解决框架和路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了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将其固化于机构职能之中,对公司内部的权力进行了有效的分解,便于公司的运作管理。

从我国的公司治理实践来看,公司的最终决策权、战略决策权、日常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是分离的,分别由公司股东大会(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公司战略决策职能)、总经理(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职能)和监事会(纪律监督职能)行使。

在公司的内部监督外部监管体系中,审计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的作用,通常是结合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来实现的。审计委员会一般设立于公司董事会,专门负责监督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职责。审计委员会由至少三名董事组成,其中过半数应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内部审计的日常管理模式有多种,如隶属于经理层(财务部分管或CEO分管)、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或者CEO和董事会双重领导。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职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有利于实施相关的内部控制;通过事前和事中监督,使内部审计的监督重心前移;通过对公司日常业务环节的审计监控,有利于降低公司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属于公司激励机制的一部分,通过部门业绩或公司整体业绩的审计评价活动,使相关人员得到正激励或负激励。

二、企业文化视阈下的审计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系统

与社会传统文化不同,企业的文化系统是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例如,企业决策程序中的听取意见和领导决定这两个基本步骤,在其实施过程中就确立并反映了该企业的价值观:是个别沟通还是分组讨论;是正式沟通还是非正式沟通;是表决决定还是授权领导决定;是集体决策还是个人决定。这样,通常形成的企业价值观是“大家发表意见,领导最终拍板。领导个人拍板,领导个人承担责任”。

除了价值观外,企业文化还更多的表现为习惯、纪律、制度,以及商业行为准则、企业宗旨、团队、员工素质、战略、创新与创造、多元文化等等层面。其中,审计文化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文化由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审计形象、审计知识、审计行为准则、审计组织、审计设施等要素构成。企业审计文化是组织层面的一项重要的软环境建设任务。

企业审计文化建设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和约束,最终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在此基础上,审计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企业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⑴正确履行审计职责,合理保证企业的财务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这是由审计的受托经济责任所决定的。⑵服务于公司治理当局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众利益。这是由审计作为法定的、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企业内设机构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⑶坚守职业道德,维护秩序,主要指审计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应有的职业谨慎和正当地承揽审计业务等。⑷遵守审计准则、各类专业规范和法律、制度。⑸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注重个人修养,不过分追求物质激励。⑹培养理性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凡事讲究证据,审计结果公开、透明。

三、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柔性公司治理机制建设

1.公司治理的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

(1)刚性机制。公司治理的刚性机制是由法律、规章和制度加以强制性规定和约束的。例如,《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应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机构,并对其组成和运作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此外,《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股份交易行为规范问答》等法规制度或指引,都对公司治理做出了相应的强制性规定,即法定的要求。

(2)柔性机制。公司治理的柔性机制不以强制手段来达到公司治理目的,是企业柔性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管理决策的实施方式、执行业务时的灵活性或权变性、激励措施的制定等方面。公司治理的柔性机制形成于漫长的公司治理实践之中,习惯、共识、默认等都可以是其表现形式,包括审计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稳定的过程也是典型的柔性管理机制。

2.企业文化与柔性机制

企业文化的柔性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上,这里的发挥作用指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例如公司治理目标)。企业文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核心价值观由员工的共同愿景、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力、创造力所组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1)愿景。公司的共同愿景由企业的目标(例如公司治理目标)所决定,当员工对公司的未来有所期待并愿意为之行动时,企业的目标最容易达成。相反,如果愿景分散、甚至相互背离时,公司治理的状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使自己的公司治理目标变得较为明确,使参与企业治理的各方深刻地理解此目标,从而采取方向一致的行动。当背离该目标的行动出现时,就会通过公司治理的机制在公司内部得到有效的制约。当前我国正构建和谐社会,公司愿景不应该只包含企业自身的目标,也应涵盖企业的社会责任。

(2)认同与归属。当企业的目标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和应尽的社会义务时,容易得到公司内部员工甚至社会中的其他关注者(可以称之为公司的“潜在员工”)的认同,并进一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员工愿意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与企业共同发展。在这样的柔性机制下,公司治理的作用容易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利益在制度之外也能够得到较好地维护。

(3)凝聚力。公司有了共同的目标并因员工认同而产生共鸣,就容易产生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仅作用于公司的正式员工,也能够作用于公司潜在的员工。团队精神是凝聚力的一个具体表现。在凝聚力的作用下,个体为实现整体利益,通常愿意在个人利益方面做出让步或牺牲。这与制度、规范等的强制力的作用方式不同,属于典型的柔性机制所产生的作用。

(4)创造力。创造力由知识、智力和人格构成,创造性地实施工作能够以较低的消耗实现公司的目标或者将公司的目标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来看,它也属于柔性机制的范畴。创造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柔性公司治理机制:以审计文化为例的建设思路

公司治理难以单纯依赖刚性机制得到实现,应该同时发挥柔性机制的作用促进规章制度的执行,唤醒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和利益相关者们的自主意识并为企业的共同利益报务。审计文化是促进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柔性机制之一。公司治理目标下的审计文化主要是指在审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措施。

(1)审计委员会建设。企业运用和发扬审计文化来科学地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柔性机制之一。首先是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和成员组成多元化。重视发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作用。其次是审计委员会逐步形成顺畅的工作机制。审计委员会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保持沟通,信息畅通。三是在审计委员会内部形成尊重、勤勉、轮换和淘汰的文化。“万年”审计委员会是不可取的,审计委员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及时吸收新鲜血液,保持勤勉的工作作风。四是加强审计委员会的职业道德建设,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2)内部审计建设。企业运用和发扬审计文化加强内部审计建设也是公司治理的一项柔性机制。内部审计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主要方式为:增加企业价值(直接的正向作用);通过免疫作用减少企业损失(间接的防治反向作用)。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运作方式多样,如隶属于治理层(董事会或监事会)、管理层甚至财务部门。跟审计委员会相比,内部审计是常设机构,能够发挥日常监控的公司治理作用。从审计组织来看,内部审计应隶属于董事会等治理层面,如果层级过低就不利于内审职能的发挥。从审计价值观来看,内部审计具有明显的双重价值,即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公司治理目标,同时也要遵守由国家审计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组织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从审计精神来看,奉献、进取乃至慎独,都是内部审计人员所应有的精神追求,这样的精神状态才有利内部职能的发挥。

(3)外部审计监督体系构建。政府部门运用和发扬审计文化科学地构建公司的外部审计监督体系能客观地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自地在市场中取得长足的发展,企业的公司治理目标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时会相符,有时会冲突;相应地,包括政府、员工、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待和要求,能够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得到保障;这时,包括审计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就成为重要的柔性机制。在相关的法治框架下,通过构建政府审计文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文化,在企业外部形成科学地促进或抑制公司治理的柔性机制或者软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内容摘要:企业和合文化是将和合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相结合,在企业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培育领导者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可通过构造企业和合价值观与和合经营理念,培育企业和合制度文化,塑造企业和合伦理文化,建设企业和合物质文化等措施来实现企业和合文化建设。

关键词:企业和合文化 作用 建设方法

企业和合文化的提出

前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在人民日报发表《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号召“和合”精神的回归。和合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儒、释、道、兵、农、法,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影响着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

“和合”范畴最早出现于《国语•郑语》中,史伯提出“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和合精神则蕴涵于诸子百家的著作当中,儒家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特别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成为和合文化的集大成者。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道家一系列代表作都强调了“和合”概念,如“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佛家强调“因缘和合”。传统国学典籍中“和合”思想的研究较分散,20世纪80年代,张立文先生开创了“和合学”,汲取传统和合思想精髓,加以扬弃和创新,创作了《和合学》,并研究其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当代中国管理学界,许多学者认识到“和合”文化在管理学中的重要意义。黄如金将和合文化与企业管理理论相结合,创立“和合管理”理论体系,包括 “企业和合文化力”、“和合发展力”、“和合战略管理”、“和合营销”、“和合绩效管理”等相关概念,将和合管理精髓概括为“和气生财,合作制胜”。

企业和合文化是一个具有历史延续性而又同时具有创新性的复合系统,是基于传统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扬弃之上的、以和合理念融合现代市场经济对于合作的客观需要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最高追求而形成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以及企业精神与企业形象。企业和合文化理论,是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现状的,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企业汲取传统文化“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理念,崇尚合作共赢,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和合文化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5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说法认同度较高,达到67.3%,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说法认同度也较高,同意的比重达到69.7%”,这说明中国大部分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随着技术壁垒的降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为品牌之间的竞争。产品市场竞争力是由该企业所掌握的技术竞争力所决定,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是物化了的企业经营发展理念与管理经验,没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就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存的土壤。企业和合文化通过将“以人为本”、“致中和合”、“以义生利”、“诚信经营”等和合理念渗入企业制度文化、员工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在企业内培养和谐、诚信的企业精神,表现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环境逐渐由竞争战略主导型转变为合作战略主导,将传统和合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是正确的选择。荣事达集团“和商”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传承徽商文化,荣事达与企业供应商、销售商长期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和合”精神主导的企业理念:“相互尊重、互相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诚信至上、文明经营、以义生利、以德生企。”提出《中国第一部企业自律宣言――荣事达自律宣言》。在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荣事达用和合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成为“和商”典范。

(二)培育优秀的企业领导者

领导者素质会直接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以领导思想、领导行为、领导语言等组成的领导文化因素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领导者会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方案设计者、身体力行者、推动更新者。成功的中国现代企业领导者,应具备许多领导特质,如适应形势的能力;产业报国的精神;风险精神;团结精神;努力奋斗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等。

和合文化强化领导者个人修养。 “和而不同”的团结精神、“宽而有制”的包容精神、“言而有信”的诚信精神、“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持中尚和”的中庸精神,“以义生利”的道德品质,“天下大同”的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起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品格高尚的“君子”形象,拥有了这些品质的领导者,才会受到下属和群众的拥戴。而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和合文化在领导者头脑中内化的过程。通过领导者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企业和合文化,完善其领导艺术,强化个人修养,用和合行为文化为员工树立模范,用和合制度文化约束员工行为,用和合物质文化影响员工,最终综合形成“企业和合文化”所倡导的和谐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艺术中较多体现和合文化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的精神。例如,松下幸之助在管理中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为人谦和,守信自律等优良品质,符合和合伦理要求的领导品格。

(三)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大师德赫斯总结出长寿企业持续发展的四大特征:第一是对环境非常敏感,与时俱进,关注变化;第二是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的认同感;第三是公司宽容性很强;第四是有谨慎的财政政策。企业和合文化建设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在市场经济由竞争型向合作型转化以及今后的合作型市场经济环境下,创新型“和合理念”与时展的客观要求相一致,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倡导“合作、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第二,和合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与和合理念,倡导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尊重人、培养人,以“道德人”假设为基础,在企业内建立和谐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使员工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企业愿景规划结合在一起。第三,企业和合价值理念有助于企业在战略决策时保持审慎的态度,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愿景目标。而许多企业夭折的原因就是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失去本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和合文化建设的思路

广义的企业文化由内而外包括企业核心价值、企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四个层面,企业和合文化研究和合文化分别在四个层面中的建设举措,再综合形成企业内部和谐,进而影响企业外部环境,形成企业和合文化的全部内容。

(一)构造企业和合价值观与和合经营理念

企业和合价值观的构造必须从和合管理的价值准则――以人为本与和合理念出发。它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追求企业员工的利益目标与全面发展;要追求引导本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时刻不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追求与同行业竞争者实现良性公平的竞争。

缺乏和合文化的企业中,企业内部表现为过分追求利润而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冷漠而紧张,缺乏和谐氛围、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内部摩擦大导致决策力、执行力差,效率低下;在企业外部表现为与行业竞争者抢占市场份额而恶性竞争,为抢占资源而尔虞我诈,企业机会成本、交易成本的增加和获利空间的逐渐缩小。贯彻和合经营理念,要求企业本着“和气生财,合作制胜”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坚持倡导“以人为本”、“团结合作”,使企业内部氛围变得融洽,生产经营效率提升。

当面对外部环境利益主体例如竞争者、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群体、媒体时,要奉行包容矛盾、合作共赢的思想,与各个利益主体和谐共处。与竞争者互惠互利,强化商品及服务质量,贯彻“和合营销”策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二)培育企业和合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约束着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建设企业和合制度文化就是在和合理念影响下,以减少企业内耗、提高企业效率为目标,以整合与优化企业现有制度为手段,建立符合员工身心全面发展的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

培育企业和合制度文化要求管理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优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修改或删除企业规章制度中不合理的条款,保证员工在工作中“内心和合”,保证员工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态进行工作,培养其主人翁意识,进而实现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团结,消除各级管理者及员工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绩效考核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紧密相连。为了保证企业和合制度文化建设的效果,要将和合理念纳入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在进行检查、统计、计量的过程中,经常会把员工视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一种人力资本,没有考虑到员工作为管理主体的内在的活的因素,忽视对员工之间合作意识与能力的考核。和合绩效管理要求在绩效指标的设定过程,以及在进行绩效指标检查、统计、计量时把和合理念融入其中,来督促员工贯彻企业和合文化制度,实现企业和合管理目标。

(三)塑造企业和合伦理文化

企业制度作为正式的规范约束员工行为,而企业伦理是结合社会共同认可的一般道德伦理约束员工行为的非正规制度,在保证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道德伦理观念源远流长,而根植于其上的企业伦理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企业主体的行为。

和合伦理观的建立,就是要以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为和合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在员工中间树立“以人为本”与“和合”的价值导向,要求员工以义为先,以义生利;以礼为要,礼以成序;以智为能,智以成事;以信为重,信以成仁。培养其员工强烈的诚信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北京同仁堂制药传承中华和合伦理观,成功地建设了企业文化。同仁堂以“德、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秉承三百年来的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从选料、制料到配药,每一步骤皆有严密要求,每一位工人牢记“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话语,因此得到海内外顾客的信赖。中国中医制药企业很多,然而同仁堂能独占鳌头,正是由于“德、诚、信”的和合伦理文化的指导。

(四)建设企业和合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表现为企业建筑、环境艺术、广告宣传、厂规厂训、厂歌、厂徽、服饰、商标、典礼、仪式等。

建设企业和合物质文化。首先要在企业形象设计中融入和合因素,将企业和合价值观通过企业建筑风格、环境设计、广告宣传、厂规、厂训、厂徽、典礼仪式等具体形式表达出来,使和合的经营理念、制度文化等在员工意识中内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中国太极集团,恪守传统和合文化中太极无为、刚柔相济的理念,致力于和合企业文化建设,将代易道文化的太极阴阳鱼作为企业标识,在厂歌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厂训“忠诚、团结、努力、责任”体现了和合文化“自强不息、以义生利、以和为贵”的内涵。

其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中建设更多有利于员工学习培训、接受教育的基础设施,培养员工学会“团队学习”,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单位有个人变为组织,能够帮助成员超越自我,克服防备心理,形成有效的共同思维。从而实现“共同愿景”。在企业中建立图书馆、阅览室等,创办一些传统和合文化方面的讲座,为员工创造更多“团队学习”的机会,增强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张立文.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下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如金.和合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季红益.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文化,2009(5)

4.中国企业家协会.企业家与企业文化:200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