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护保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救护保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切实做好县内重大节庆、会议等活动(下称重大活动)期间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特制订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实施县内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旨在认真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建立健全重大活动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促进重大活动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有序进行,确保重大活动隆重、热烈、成功地举办,保障来自四面八方佳宾的健康、卫生、安全。
二、组织协调
1、充分重视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建立本系统重大节庆、会议等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局业务科承办事务工作。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相应落实领导责任制,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重大活动期间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2、明确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职责,由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任务;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承担医疗保健、应急救护任务;县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承担临时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各单位严格服从县局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指挥。
3、重大活动期间,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群体中毒、传染病疫情、意外伤害等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范事态扩大,把危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卫生保健
1、重大活动之前,县卫生监督所主动联系,提前介入,加大监督、检查、指导频次,提高服务窗口卫生质量。
2、对接待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规、卫生知识、操作规范知识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并掌握本岗位卫生要求和规范。在接待前,对食品、食具、一次性用品及公共场所卫生质量进行监测,并根据《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要求,对食品采购、索证、加工、销售等环节、各项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卫生安全隐患的,提出监督意见,并在接待前整改。
3、接待期间,派专业人员到各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进行蹲点指导,完善各项卫生制度,跟踪并指导做好食品采购、加工、保鲜、留样、消毒等工作,确保卫生质量。
4、坚持指导帮助与执法监督相结合,强化执法检查。对卫生安全隐患大、整改措施不落实的单位实施必要的行政处罚。同时向活动主办单位发出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警示,建议取消其接待资格。
5、开展重点地段的整治,重点整治无证摊贩以及卫生条件差的店摊,确保活动期间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
四、医疗救护
1、各定点医院建立预备机制,有充足的急救药品、物资等准备,确保重大活动期间医疗保健和紧急救护工作快速、及时、高效地开展。
2、重大活动期间,定点医院安排1辆救护车24小时待命,保证急诊通道畅通无阻。重大活动如有对抗性竞赛、大型巡游等情形的,安排1辆救护车及随车医务人员跟随服务。
3、根据重大节庆、会议等活动的需要,定点医院抽调1—3个有相当急诊和救护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临时救护组,到现场开展医疗保障、临时救护服务。
4、各级医疗机构认真实施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治疗三个阶段的“分级救治”原则,临时救护组及承担临时任务的卫生院负责现场抢救、院前急救工作,定点医院负责专科治疗工作。
5、定点医院建立全院医疗专家联动机制,充实一线科室值班力量。重大活动期间遇有特殊疾病或特殊需求的,确保专病专治。
6、重大活动时的紧急救护,定点医院实行优质优诊。
五、通讯联络
篇2
医院防汛工作方案【1】为了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好我院防汛抢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省、市、区关于防汛预案修编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我院防汛应急预案。请按照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认识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渡汛。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当出现大的洪水汛情时,要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重点目标,全力抗洪抢险,力争做到万无一失,除承担本院的防汛抢险任务外,按照各自的职责,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投入全区的抢险战斗。
二、组织机构及医疗救护队伍
1、防汛领导小组
各科室负责人为科室第一责任人,并在灾情发生时负责本专业的救护工作。
2、医疗救护队
医疗救护队12人,主要负责本单位和防保范围内的医疗救护工作。
三、职责及任务分工
1、防汛领导小组职责: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本院内的防汛工作和防汛检查,负责本院和辖区范围内的抗洪救灾中的医疗护救工作和灾后的卫生防预工作指导。制定抗洪抢险医疗救护工作预案,按防汛要求在本单位内组织储备抢险物资,完成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传达院防汛领导小组指令;负责具体协调、安排抢险应急队伍和救护车辆,确保医护人员、防疫人员及时赶到受灾现场开展工作;负责信息的传递和情况上报等工作。
3、具体职责和人员分工
院长薛俊峰负责本院防汛工作总指挥,负总责。组织、指挥、协调本院的防汛及抗洪抢险工作。积极配合所在街道办事处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区指挥部或指挥长、副指挥长安排的其他防汛抢险工作,并就防汛及抗洪工作对指挥长负责。
副院长刘碧怀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医疗救护,药品器械的保障,人员培训、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处理。
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主任王建,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全院汛期安全督查、隐患排查、落实整改,物资保障、组织、联络工作。
四、防汛抢险工作的基本要求
1、根据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每年汛后:一是应在整理上报资料、总结经验的同时,针对汛期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加以认真解决,及时消除防洪隐患。二是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搞好防汛基础建设,在每年5月1日前,完成本院内的排水设施的疏淘、抢险物资的筹备、防汛器材的检修和抢险救灾预案的完善等汛前准备工作。
2、组建医疗救护队,并储备充足的医疗救护、消杀药品、工具、车辆。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在院内设立防汛值班室,将领导及抢险队伍成员的电话号码公布上墙,保证通讯畅通,及时通报信息。主汛期,主要领导要坚守岗位和组织好24小时值班检查,遇特殊情况外出,由指定接替人指挥。
3、一旦出现灾情,抗洪救灾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全院职工要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在院防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无条件服从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五、防汛值班
在汛期,我院必须保持24小时值班。总值班人员由每日病房值班医生负责。值班室固定设在医生办公室,装设固定值班电话。防汛负责人及防汛工作人员在汛期均处于待命状态,联系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
防汛值班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准时到岗;
2、不得擅自离开值班岗位;
3、及时向有关部门、辖区、相关单位通报雨情、汛情;
4、一般事务自行处理,特殊事件或遇紧急汛情、灾情在处置的同时,应立即向上级防汛部门或区防汛值班室报告;
5、认证做好值班记录;
6、做好交接班工作。
六、应急相应程序
1、红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Ⅰ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红色汛情预警(Ⅰ级)信号半小时内,应迅速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全面启动我院防汛预案,按预案要求开展我院的抗洪抢险工作;
⑵即使我院没有出现灾情,也要进入警戒状态,全力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⑶配合执行由区防汛指挥部指挥的全区重要的抢险工作;
⑷无条件地按区政府命令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⑸及时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协助对灾区和受灾单位开展自救工作;
⑹做好受灾地区的消杀准备工作;
⑺处置情况应在处置开始的同时电话报告区防汛办,1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防汛指挥部;抢险救灾工作的总结评估在2日内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2、澄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Ⅱ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澄色汛情预警(Ⅱ级)信号1小时内,应迅速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我院进入警戒状态,院内医疗救护队成员随时待命,领导小组立即到岗;
⑵到辖区内的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⑶如出现灾情、险情,应提前进入紧急状态,抢险救灾按预案组织实施。
⑷处置情况应在处置开始的同时电话报告区防汛办,1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防汛指挥部;抢险救灾工作的总结评估在2日内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3、黄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Ⅲ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黄色汛情预警(Ⅲ级)信号1小时内,应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我院进入预警值班,分管领导或代管领导上岗值班;
⑵对重要防汛排涝设施进行巡查,出现洪涝的地区迅速实施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在1小时内分先后用电话和书面两种形式报告区防汛办公室或区防汛值班室。
4、蓝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Ⅳ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蓝色汛情预警(Ⅳ级)信号,应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我院防汛办主任或其他防汛工作负责人到防汛值班室值班;
⑵出现小洪涝的地区及时组织人员实施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在1小时内分先后用电话和书面两种形式报告区防汛办公室或区防汛值班室。
医院防汛工作方案【2】为确保突发汛情来临后,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防汛抗洪工作,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所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预防洪涝灾害之后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县卫生局防汛指挥部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县卫计局的领导下,建立快捷灵敏的预警应急机制,做到指挥统一,密切协作,一旦发生汛情快速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我院卫生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
1、负责领导和指挥辖区内防汛医疗救护、卫生防病体系的组建工作。
2、检查、督促辖区医疗救护、卫生防病组织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
3、负责防汛期间医疗救护、卫生防病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4、负责向县卫生局指挥部请示、报告有关医疗救护、卫生防病工作情况。
三、应急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后,根据县卫生局防汛指挥部的工作安排,负责医院的防汛抢险工作,并组织医务人员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1、汛情预警期
(1)接到汛情预警后,检查抢险人员、车辆、物资储备情况;要迅速将汛情警报下达到各个成员。
2、汛情发生期
(1)按防汛领导小组的要求,到达指定地点执行抢险任务;
(3)要组织人员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及时疏导被困人员。
要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抢险工作落实到位,将汛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防汛抢险医疗防疫
1、成立卫生防疫队。
2、成立医疗救护小组。
四、应急响应行动
1、启动应急预案,检查落实储备急救药品、防护用品等。
2、确保人员到位,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的落实。
篇3
一、全镇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
(一)林区人口密度大,从事生产活动频繁,生产人员带火入山或生产用火难于避免,加之林区环境优美,入山旅游来往人员多,稍有不慎,丢下火种就有发生林火的危险。
(二)我镇林区大多是以松杉树为主,易着火且燃烧时火势较旺。
(三)林区内地下植被丰富,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原林木茂盛,枯落物增多,可燃量大,一旦着火,易漫延,难于扑救。
(四)林区通讯、交通、水源不便,扑火工具简陋,一旦发生火灾,信息不灵,施救车辆人员难以及时到达现场。
二、组织机构
镇政府森林防火领导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镇森林防火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任成员,负责森林防火日常工作的开展。
镇森林防火领导组由扑救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医疗救护小组等组成。
三、主要职责
(一)镇森林防火领导组。主要职责:制定扑火救灾《预案》;森林火灾发生后,视情况决定是否启用《预案》,并按照《预案》部署火灾扑救工作。统一组织、调动和调整扑火力量;负责后勤保障,火场保卫和医疗救护。
(二)各小组人员组成和主要职责:
1、扑救小组:由人大副主席担任组长,扑救小组由应急组、民兵应急分队和灭火队组成。职责是:负责火灾扑救工作,紧急制定现场扑火作战方案,并组织实施;准确掌握火情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调动扑火队伍,并负责报告扑火进展情况及问题;及时提出扑火救灾人力、物资需求计划;根据部署和镇政府森林防火领导组决定,调整作战方案,做好火场看守人员的部署工作。
2.后勤保障小组:由副镇长担任组长,职责是:根据扑救小组提出的人力、物资需求计划,及时从后方组织扑火人力、物资(包括扑火人员、扑火工具、汽油、柴油、机油等)及食品、药品,保障前方扑火需求;统一组织管理扑火救灾车辆、工具;确保信息畅通;负责组织财产转移或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
3.医疗救护小组:由副镇长担任组长。职责是:及时组织抢救伤病员,管理救灾药品。
四、预警预防
1、重点防火期内,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
2、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3、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的监控检查。
4、健全防火网络,重点林区村在防火期内,要安排1名以上专职防火员,全天候巡山护林,全面监控林区野外火源,消除火灾隐患,组建义务扑火队,并按要求进行培训和演练。
五、信息报送
1、遇有火情时,第一发现人立即报告村委会或拨打镇森林防火领导组和片区林业站电话。
2、值班人员接到火情报告时,详细询问和记录清楚起火时间、火场位置、火场态势、前往路线、植被情况等,并立即报告镇相关领导和镇森林防火办公室。
六、应急处置
(一)处置程序
1、一旦接到火情报告,不论火势大小,扑救组前战人员应立即赶往火场了解情况。镇森林扑火应急分队队长负责召集本组人员,并携带好扑火工具,立即赶往现场。扑救组按照要求成立前线指挥部。
2、镇森林防火领导组在确认难于快速扑灭的火灾或接到前线指挥部要求增援的请求后,应当立即增派邻村义务扑火队前往增援。
3、若需要继续增援时,由镇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请求支援,并指派扑火组的有关人员负责带路、联络。
(二)火线扑救
1、扑火人员在扑火过程中务必保证自身安全;
2、各队人员要逐级听从安排,服从指挥,全力扑救,绝不能打乱仗。
3、要根据火场火势情况选准突破口,充分发挥集体战斗力,做到初火迅速打,弱火集中打,大火组织打,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火势,及时扑灭。
4、各队(组)负责人应及时向前线指挥部、镇森林防火领导组及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火情。
(三)余火看守
明火扑灭后,各组扑火人员不得擅自撤离,必须就地清理余火,看守火场,防止复燃。清理后的火场必须留下人员继续看守6到12小时,特殊情况下适当延长看守时间,经前线指挥部查验确认,在确保不发生死灰复燃后方可撤离。
(四)后勤保障
1、后勤保障组负责运送扑火机具、器材、设备、燃料、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和安排好扑火人员返回后的伙食,并优先保证一线扑火人员的食品和饮用水。运送扑火物资应落实责任,确保扑火物资安全、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同时应当组织人员维持好火场治安及道路交通秩序。
2、因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或其它事故时,医疗救护组必须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能当场治疗的要立即采取救护措施,不能当场治疗的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并及时向前线指挥部报告伤情。
七、响应结束
1、解除火警:森林火灾得到控制后,根据实际情况,由镇森林防火领导组适时宣布结束应急工作,恢复正常森林防火工作秩序。
篇4
[关键词]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水平;医疗配合
[DOI]10.13939/ki.zgsc.2015.20.270
1 医疗配合在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俗语云:“人命关天”。在我国的文化传统里,人的性命总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性命若是得不到保证,其余的也就成了无稽之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使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而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也这样说道,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中外消防医疗急救的现状对比
世界各国对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都极为重视,据统计,国外每一次抢险救援工作都涵盖医疗救助的内容,以德国柏林为例,其医疗救护占总出动的74%;新加坡医疗救护车55辆,占其消防车辆总数的66%;日本抢险救援占总出动的95%以上;相比于国外医疗配合的发达,我们国内的医疗配合并没有那么出色,受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各地区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开展此项工作较早,而有的省才刚刚起步,相对国外开展这项工作较早的国家来说,我国要落后一些。以山东消防总队青岛支队为例,青岛支队成立自己的消防医院,在每次火警出动和消防应急救援中,消防医院都会接到相应的指示,在出现重大人员伤亡或有可能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中,会第一时间启动消防医疗应急预案,出动相关力量进行现场的救援。然而在国内,像青岛支队如此做法的消防部队真是屈指可数,消防救援中医疗配合意识还没有形成,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而在技术方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不惜重金,进行技术改造,帮助PC 系统获得了拯救生命的迅速反应能力,这些系统与GPS连接,能找到距患者家最近的救护车并标出到达那里的最快路径。正是这些系统使美国在“9・11”事件中的医疗配合反应时间比未用这些系统前减少了60~90秒,这在用分、秒来计算生死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我国消防部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基本建立了一个健全的网络平台,可以对灾害现场实施远程无线图像传输、监控及远程指挥调度。有些省还建立了VAST卫星消防移动通信系统,有的省网络流程只需1分钟。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但是参与消防部队的直接医疗救助的还比较少,而现有的120急救系统似乎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人员、设备不足、出救反应慢,最致命的是还没有与119完全联动。这就导致了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消防队员因不懂得如何救护伤员、如何在搬运中保护病人,从而使很多伤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甚至因为处理不当加重病情。
资料显示:在3小时内获救的患者生存的可能有90%,而超过期6小时的则只有50%的希望。例如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受困者或参战人员在没有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由于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烟雾后即刻至30分钟左右出现症状和体征。开始出现呛咳、咽喉部堵塞感、憋闷感及吸气性呼吸困难。随后渐进性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张口、点头、咧嘴、吼鸣样呼吸,声音嘶哑、失音。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上腹部、肋间隙凹陷征象,两肺肺泡呼吸音降低,颜面及口唇青紫等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因缺氧而至大汗、四肢湿冷、脉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循环系统表现。均伴有紧张、恐慌、烦躁不安、窒息感。部分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等精神神经系统失常表现,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就是世界医疗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因此,提高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水平刻不容缓,它是公安消防部队与国际消防抢先救援医疗急救体制接轨,为社会安定团结和人民安居乐业创建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的具体体现。
3 建立完备的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方案
3.1 机构设置要明确
要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作高效,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确保任务完成。可以考虑在总队设立消防医疗急救中心,隶属于总队消防指挥中心,下设消防急救培训中心和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下设中队医疗救助点并与社会医疗救助点联动,社会医疗救助点包括:市立医院、医疗救助中心,120急救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等。在火警和应急救援的出动中要实现消防部队与医疗配合力量的联动,受领任务后,通常需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并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灾害发生地点。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各级救治机构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确保急救工作与现场救援同步,达到指挥有序,忙而不乱,保障及时、高效、迅速的目的。
3.2 功能设置要完备
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连续性很强的工程,因为不同的人为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危害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既有可能是四肢、骨盆,脊柱等骨折复合伤,又可能会是烧伤、烫伤、烟雾吸入性呼吸道损伤等化学性损伤等。消防医疗急救中心负责整个急救的指挥、调度,日常管理,一是要在平时就注重收集资料及畅通信息渠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历次重大抢险救援医疗急救行动的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归纳其特点规律,为医疗急救提供参考及借鉴;另外通过多种方式与本级司令、后勤、上级卫生部门及地方政府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任务情况及保障要求,有针对性的准备确保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定期检查、考核培训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省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及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应制定预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并经常性的组织消防应急与医疗急救演练,使官兵及医疗急救人员掌握常见伤急救方法、心肺复苏基本方法、创伤现场救护的程序方式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之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
篇5
1 核事故时对人员的分级救治
1.1 一级医疗救治(现场救护)
1.1.1 一级医疗救治由核动力厂的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组织实施,必要时可请求场外支援。
1.1.2 现场救护应在组织自救互救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卫生人员、放射防护人员、剂量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
1.1.3 现场救护应遵循快速有效、先重后轻、保护抢救者与被抢救者的原则。
1.1.4 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1)首先将伤员撤离事故现场并进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危重伤员应优先进行急救处理;
(2)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剂量,设立临时分类站,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必要时尽早使用稳定性碘和/或抗放药物;
(3)对人员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查和初步去污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扩散;
(4)初步判断伤员有无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必要时及早采取阻吸收和促排措施;
(5)收集、留取可供估计受照剂量的物品和生物样品;
(6)填写伤员登记表,根据初步分类诊断,将各种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和内污染者以及一级医疗单位不能处理的非放射损伤人员送至二级医疗救治单位;必要时将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和严重内污染者直接送至三级医疗救治单位。伤情危重不宜后送者可继续就地抢救,待伤情稳定后及时后送。对怀疑受到照射或内污染者也应及时后送。
1.1.5 参加现场救护的各类人员应穿戴防护衣具,视现场剂量率大小,必要时应采取轮换作业和使用抗放药物。
1.2 二级医疗救治(当地救治)
1.2.1 二级医疗救治由当地应急医疗救治单位组织实施。
1.2.2 二级医疗救治的基本任务:
(1)收治轻、中度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和有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者以及各种非放射损伤人员;
(2)对体表残留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人员进行进一步去污处理,对污染伤口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对确定有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人员应根据核素的种类、污染水平以及全身和/或主要受照器官的受照剂量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污染严重或难以处理者可及时转送到三级医疗救治单位;
(4)详细记录病史、全面系统检查,进一步确定受照剂量和损伤程度,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将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病人送到三级医疗机构治疗。对暂时不宜后送者可就地观察和治疗。对伤情难以判定的可请有关专家会诊或及时后送;
(5)必要时对一级医疗救治给以支援和指导。
1.3 三级医疗救治(专科医治)
1.3.1 三级医疗救治由国家指定的设有放射损伤治疗专科的综合性医院实施。
1.3.2 三级医疗救治的基本任务是收治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和严重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给予良好的专科治疗。必要时对一、二级医疗救治给以支援和指导。
1.4 各级医学应急组织在诊断和治疗放射损伤时应依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0-87)、《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2-87)和《内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4-87)等国家标准进行。
1.5 对核事故中发生的非放射损伤和普通疾病可按一般临床常规进行诊断和治疗。
2 对公众的医学应急保障
2.1 当核事故的影响超出厂区边界的情况下,为确保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有时需要采取隐蔽、服用稳定性碘、控制出入或撤离、避迁等应急防护措施。此时,地方医学应急组织应做好对公众的医学应急保障。
2.2 公众医学应急保障的主要内容:
2.2.1 根据地方应急组织的通知,发放和监督指导服用稳定性碘;
2.2.2 协助解决核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如解除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进行心理卫生咨询等;
2.2.3 指导公众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2.2.4 做好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2.2.5 做好食品、饮用水的辐射监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2.2.6 对撤离到安置场所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及处理。主要包括:
(1)对疑有体表、服装污染的人员进行污染检查及去污处理;
(2)对疑有内污染的人员应留取必要的生物样品,有条件时可进行甲状腺部位或整体测量,尽快确定污染水平及核素种类以便进行相应处理;
(3)对可能受到过量外照射的人员进行必要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全身和/或局部放射损伤并给以相应处理;
(4)凡有局部放射损伤或体内污染量超过放射工作人员年摄入量限值的二倍以及全身受照剂量超过0.1gy者,均应逐个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对所有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医学监督和处理。
3 医学应急计划和应急响应
3.1 医学应急计划是各级核事故应急机构应急计划的一部分,各级应急机构的医学应急组织应结合具体情况作好医学应急计划和准备。
3.2 医学应急计划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3.2.1 医学应急组织及职责;
3.2.2 参与医学应急行动的具体单位和可以作为后援单位的名称、任务、人力、物力、负责人、联络方法和场内、外互相支援的计划;
3.2.3 药品、器材和装备的储存、发放和使用办法;
3.2.4 值班、报告、检查、通讯联络等具体办法;
3.2.5 对公众的医学应急保障措施;
3.2.6 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
3.2.7 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计划及实施方案。
3.3 医学应急响应
核事故发生后,各级医学应急组织应根据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后果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可分为四级:
3.3.1 应急待命:已出现可能导致紧急情况的特殊条件时,核动力厂的医学应急人员应做好现场救护准备;
3.3.2 厂房应急:当核事故的后果只限于工厂的部分区域时,核动力厂的医学应急组织接通知后应立即实施现场救护,并及时通报场外应急组织;地方医学应急组织应做好收治伤员、支援现场救护和为公众提供医学保障的准备;
3.3.3 厂区应急:当核事故影响只限于厂址边界以内,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可能超出厂址边界,但尚无需采取场外防护行动时,核动力厂的医学应急组织应实施现场救护,将厂区内非必需停留的人员撤出厂区,并及时通报场外应急组织;地方医学应急组织酌情派人支援现场救护和做好收治伤员以及对公众实施医学应急保障的准备;国家医学应急组织得到通知后及时做好支援地方和现场救护以及收治病人的准备;
3.3.4 场外应急:当核事故的影响已超过厂区边界,除上述措施外,应在地方应急组织统一指挥下对场外公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地方医学应急组织实施对公众的医学应急保障计划,必要时,请求国家医学应急组织支援。
4 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
4.1 宣传教育:对象是核动力厂职工家属及其周围的公众,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按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大纲进行,包括建立核动力厂的意义、核动力厂的安全措施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辐射的特性、危害和防护措施等。目的是使公众对核动力厂的安全性与潜在危险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并在场外应急时积极主动配合,采取正确的行动。
4.2 基础教育:对象是核动力厂工作人员、可能参与应急的工作人员和一级医疗应急救治单位的医护人员;内容除上述基本知识外,侧重于辐射防护对策、自救互救技能和现场救护的技术与程序、放射性污染检查和除污染的方法等,目的是使有关人员能有效地执行医学应急救治任务。
4.3 专业培训:对象是各级医疗应急救治单位的主要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各类辐射损伤的预防、诊数和治疗,医学应急计划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医学观察的主要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等。
4.4 演习:为检查医学应急组织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各级医学应急组织除参加同级应急组织进行的演习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不同规模和范围的医学应急演习。通过演习使医学应急救援人员明确任务,熟悉和掌握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使核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协同行动、技术和物资准备等更趋合理。
5 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
5.1 近期观察是指受过量照射后短期(数周或数月)内的连续观察。目的是了解过量照射对人员健康的近期影响,尽早准确判断病情和给予妥善处理。
篇6
【关键词】 军队医务人员;野战医疗训练;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自我评价方案
0引言
野战条件下医疗保障训练是增强卫勤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野战医疗训练对医务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我们在野战训练前后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影响产生的心理表现和水平,为探索制定不同人格军人军事活动中不良心理反应的干预方案提供基本参考资料.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军队中心医院组成野战医疗队员,113名军人,年龄(36.7±3.2)岁,文化程度为本科84人,大专29人.
1.2方法被测试对象进行野战医疗训练科目按上级要求执行,时间40 d. 在训练15 d和训练后2 d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不记名测查.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t检验和χ2进行统计.
2结果
2.1SCL90总分阳性均分与中国军人常模[1]比较训练前、后均略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 因子分训练前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及躯体化等各项均低于军人常模,无差异(P>0.05);训练前后比较因子分改变前三位是焦虑、强迫症状及躯体化,训练后均高于军人常模(表1).
表1SCL90各因子分值野战训练前后与全军常模比较(略)
aP
2.2SCL90各因子训练前≧2分7.96%(9/113),≧3分者7.96%(3/113);训练后因子分≧2分者训练前27%(31/113),≧3分者6.19%(7/113,表2).
2.3STAI 状态焦虑(SAT)与特质焦虑(TAT)训练前后的平均值均低于中国常模[2]训练前高特质焦虑2人中伴有等状态焦虑2人,中等特质焦虑伴有低水平状态焦虑13人;训练后在特质焦虑人群中,高特质焦虑伴有高状态焦虑21人,伴有中等状态焦虑9人,伴有低水平状态焦虑13人. 训练前后状态焦虑变化显著(P<0.01),特质焦虑无差异(P>0.05,表2,3).
表2野战医疗拉动训练前后心理状况阳性变化人数(略)
表3STAI野战医疗所训练前后拉动训练(略)
3讨论
本组调查中焦虑、强迫症状及躯体化是野战医疗训练中主要的心理改变. 焦虑症状训练前占2.6%,训练后为8.0%;STAI测试结果训练前检出SAT 25.6%, TAT37.1%,训练后检出SAT 38.9%, TAT40.7%,表现出焦虑症状的人数明显低于状态焦虑者,同时在SCL90中≧2分的9人中有7人同时表现为特质焦虑也提示两量表之间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易焦虑的个体,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心境易被冲击,感到紧张、烦乱,感到身体上的不适感. 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具有指引人行为的能力,使个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 应激条件下,血乳酸水平增高[3],可以增加机体的疲劳感,也表现为躯体化症状. 血乳酸水平增高、去甲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等生物学因素也是焦虑症发生的诱因[4-5]适度且可控的情况下,这种焦虑可以视为正常的应激反应,医护人员展开的各项救护项目技能反应达标优良,符合“倒U理论”,这可能与军队医务人员自我调整能力较高有关,调查中强迫症状的改变理论上也支持之.
在本组调查中野战医疗救护训练是战时卫勤保障工作的要求,熟悉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才能保障医疗任务的良好完成.
【参考文献】
[1] 王焕林,孙剑,宋海鹰,等. 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极其结果的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
[2] 郑晓华,舒良,张艾琳,等.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在长春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0-62.
[3] 王丽杰,张东,宋福春,等.松弛训练对分业训练军人心理和生理应激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4):273.
[4] 王丽杰,史君彦,严进. 海防团军人焦虑状态下人格和生理状态的评估[J]. 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9(3):26-27.
篇7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两个办公室,医疗保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卫生监督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二、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内容
(一)重大活动前卫生监督工作内容
1、接到任务后,迅速掌握接待任务具体安排,包括时间、餐次、人数、用餐方式、宴会、客房、会议室及其他公共场所使用、供水方式等具体内容。
2、依据接待任务具体要求及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方案,卫生监督员对接待单位供应的食品及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饮水及供水系统和客房、会议室及其他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的卫生监督、指导,并做好现场监督检查笔录。
卫生监督员对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卫生问题要记录在案,责令接待单位立即整改;问题严重的,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重大活动主(承)办单位报告;对于存在问题特别严重的、不予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难以保障重大活动卫生安全的,建议重大活动主(承)办单位取消其承担接待重大活动资格,并依法查处。
3、食品卫生审查
(1)对接待用酒、饮料、糕点、食品原料等的进货渠道、供货者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及食品检验合格证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抽样检验。
(2)督促接待单位在活动前对厨房及其卫生设施进行全面清洁,对地面、墙角、台面、蒸箱、冰箱、食品盛器及工用具等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必要时,可抽查消毒效果。
(3)督促接待单位配足食品留样器具、设施及食具消毒用品,按要求做好食品留样。
4、公共场所卫生审查
(1)对客房、会议室及其他公共场所的用品用具和微小气候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必要时可以抽样检测。
(2)督促接待单位做好客房、会议室及其他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更换、消毒工作并做好书面登记。
(3)检查空调系统卫生情况,保证有足够的新风供给,各类滤网应全面清洗一遍。检查各专用功能间及其卫生状况。检查卫生间排气系统和其它卫生设施是否正常运转。
5、饮用水卫生审查
(1)检查接待单位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以及二次供水(水箱、蓄水池)的清洗消毒情况和安全防范措施,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复查,确保供水系统及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保证饮水卫生安全。必要时采样检验。
(2)督促接待单位做好二次供水水池的清洗、涉水产品的保养、更换等工作并做好书面登记。
(3)对二次供水所使用的各种净水、除垢材料必须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持有有效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所使用的水质处理器必须持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6、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1)对全体参与接待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食品卫生、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并进行抽查考核。
(2)了解食品从业人员近期健康状况,对近期患有各种传染病、重感冒、腹泻、手指破损化脓等从业人员进行密切观察、登记。凡患有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禁忌病的从业人员须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7、审查菜单:做好赛事举办期间供餐食谱的审查工作,提出审查意见。不得供应禁止生产经营和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菜单审查卫生要求:
(1)餐单中供应菜的品种数量应与加工制作工艺、加工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监督员应详细了解每个菜(点心)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工艺)、制作时间、制作责任人、制作地点、暂存位置、出菜时间、供餐方式、措施。
(2)不得供应违禁生食水产品和其他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3)不宜供应外购熟食等风险性较高的食品。
(4)操作工艺应保证成品制作完成至食用间隔时间在2-3小时以内。
(二)重大活动期间卫生监督工作内容
1、现场监督
(1)保障人员应提前进入接待单位,对接待单位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包括餐饮、制冰等用水、宾客饮水、二次供水)、接待客房、会议室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各项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卫生清扫、通风及消毒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2)对每餐次的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客房、会议室及其他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清洗消毒进行现场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3)督促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4)及时掌握从业人员和活动参与者健康状况。
(5)进驻人员必须按照要求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同时要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
2、报告: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活动主(承)办单位报告。
3、卫生监督的主要环节:原料采购及食品质量、储存卫生、操作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餐具卫生。
4、关键控制点:菜谱、熟食品存放时间、熟食品温度、消毒、交叉污染、个人卫生等。
(三)重大活动后工作内容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结束3天内,卫生监督保障人员对保障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小结,相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
三、医疗保障工作内容
(一)在重大活动现场派驻医护人员和救护车,提供现场医疗救援及伤病员转运服务。具体按《温泉节期间医疗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二)在指定酒店设立临时医务室,为入住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四、人员分工
(一)卫生监督
第一组:*,负责监督检查*、*、*等酒店,熟溪街道农家乐。
第二组:*,负责监督检查*、*、*等酒店。
篇8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应对火灾、地震、长时间停水、停电、水源污染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防范、处置灾害事故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方针。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和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技术培训和演练,人员疏散、转移、救治方案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指挥体系、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程序以及现场抢险程序等事项,做到分工细致、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灾情信息报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等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灾情信息,对人员伤亡以及疏散、转移情况等要在接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后2小时内核实上报。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均应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投入救灾与抢险救援工作,有组织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七、在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人员的疏散、转移、应急救治作为突出的重点内容,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八、医疗机构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要专门制定医院病区(包括急诊、住院)人员疏散、转移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
(一)灾害事故发生时,病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按照本医院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报告,并首先组织患者和现场人员疏散和转移。
(二)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在他人协助下能够行动的患者、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患者,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疏散、转移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三)按照国际通行的伤病员检伤分类方案,对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以及转移出的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处置。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蓝、黄、红、黑”的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九、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伤病员转送至其他医疗机构的原则、程序、途中救治措施、交接手续等。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有义务接收转送的伤、病人员,并承担医疗救治责任。
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知识、技能培训,并组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篇9
一、演练目标
(一)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暴露缺陷,整改完善。
(二)检验应急系统的响应能力。包括: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通过演练不断形成及时、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三)起到科普宣传效果,增强公众应对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
二、演练类型
综合性全面演练。
三、演练内容
一艘载有30人的客船在航行途中,客舱突发火灾,主机熄火,船舶失去控制,部分“乘客”弃船逃生,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第一阶段:海事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同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预案,通知相关单位快速到达事故现场。
第二阶段:抢救落水人员,救治伤者,扑灭大火,打捞遇难者遗体,拖离遇险船舶。各单位在县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的集中指挥下,按照分工,协作完成演练任务。
四、演练时间、地点及参加单位
(一)演练时间:初定4月至9月,具体时间待定。
(二)演练地点:,具体地点待定。
(三)主办单位:县人民政府。
(四)承办单位:县交通局、海事处,镇人民政府。
(五)参演人员:
1.指挥部成员单位。
2.风景区管理处、管理处轮船公司、轮船旅游公司、红枫发电厂经济发展公司、滴澄关船队、苗寨船队。
(六)控制人员:
1.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
2.县应急办。
(七)模拟人员:由海事处、镇政府、管理处等单位组织30名水性好的干部、职工、水手或群众组成。
(八)评价人员:
1.应急办,海事局。
2.县人民政府。
(九)观摩人员。
1.通过应急办、海事局邀请有关部门和区县领导。
2.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
3.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4.自发观摩的群众。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1.预案演练组织机构。
成立县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指挥部指挥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副书记,指挥部副指挥长)
(交通局局长)
(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交通局副局长、海事处处长)
(镇人民政府镇长)
成员:
()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
()黄红松(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光荣(新店海事所所长),李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海事处,王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赵光荣、李莉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海事处、镇抽派,具体开展预案演练组织工作。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预案已成立指挥部,结合本次演练内容和要求,指挥部下设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各组参加演练人员人数待定)。
(二)职责任务。
1.领导小组。
(1)在演练前进一步研究完善预案。
(2)演练的策划、协调和组织实施,确保演练按进度顺利进行。
(3)评估演练成本,筹措演练资金。
(4)演练宣传报道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5)编写演练总结,召开总结大会,评估演练效果并实施奖惩。
(6)演练结束后改进预案。
.指挥部及各工作组。
(1)指挥部。指挥长:罗扬,副指挥长:张大鸿,钟勇,王进。
《预案》启动命令;综合协调相关组织管理工作;提供应急处置保障;调度各部门按职责完成权限范围内的任务;对救援和后勤保障等做出决策;下达救援命令;宣布救援结束。
(2)事故救援组。组长:王进,副组长:孟庆义、陈辉、倪志军、王柏先。
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实施事故水域水上交通管制和现场救援;随时向指挥部报告救援情况。
(3)医疗救护组。组长:黎庆刚。
调度医疗救护队伍进入事故现场,搭建临时医疗急救点实施抢救;及时准确判定危重伤员并实施转运救护;对现场进行消毒防疫。
(4)安全保卫组。组长:甘春。
组织警力迅速进入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维持秩序;实施道路交通管制;清点并保护遇险水域和船舶上的物品和财产;保障搜救、调查、善后等工作有序开展。
综合协调组。组长:张大鸿、钟勇、聂青松、陈勇。
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救援和现场通信畅通;参加演练人员给养;协调处理应急救援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参加救援人员的安全;指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向新闻媒体事故及救援信息。
六、应急资源调用
(一)船舶(暂定15艘)。其中:事故船舶1艘(预先将烟雾弹、油毛毡上船);救助落水
人员快艇8艘;新闻采访快艇2艘;消防船2艘;机动船舶2艘。上述船舶由清镇海事处负责征用。所有参演船舶按规定自行配齐船员,救生、消防设备和竹竿。
(二)对讲机20台,由县公安局提供。
(三)医疗救护车1辆,担架4副,由县卫生局负责。
(四)机动泵2台,烟雾弹1箱,油毛毡两块,5米长以上竹竿20根,救生衣30件,灭火器10个,手提喇叭4个由海事处具体办理。
七、演练步骤
(一)第一阶段。
上午9时,各参演船舶停靠在指定地点,各参演单位及船长到演观礼台集中,接受领导小组检查,9时30分进入指定地点。9时50分,指挥部成员及各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进入指定地点后的准备情况。
1.9时30分,“明珠7号”轮接到调度室命令,载客30人,从管理处码头出航游湖。
(1)9时35分,船长组织召开航前会议,检查船、机、电等设备适航情况,进一步落实各岗位职责。
(2)9时40分,乘客上船,服务员清点乘客人数,并向乘客宣传应急须知,拖引至湖面指定位置。
(3)9时59分,准备工作就绪,向指挥部报告。船长:“报告指挥长,《明珠7号》轮准备完毕,”。
(4)10时,指挥长通过扩音机演练开始命令:县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现在开始。
(5)船长宣布开航。
2.明珠7号轮距开出码头200米处(约10时05分,专门人员在客舱内燃放第一组烟雾弹),水手发现客舱失火,立即报告船长并组织灭火自救(此时新闻报道组有1台摄像机在船上拍摄),2分后在指定位置燃放所有烟雾弹,点燃油毛毡加大烟雾和火势)。
(1)船长在第一组烟雾弹点燃并产生烟雾时,立即报告县地方海事处,并命令当班驾驶发出火灾警报(号笛连放续发出急促短声,船上人员利用其他有效响器连续敲打),船位尽可能保持在原地(乘客在水中时必须停船,主机不能熄火)。
(2)水手告知“乘客”失火情况,要求“乘客”不要惊慌,并采取应急措施(指导乘客穿好救生衣等)。
(3)船长组织船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但客舱火势“太大”,不能被船员控制。
(4)10时07分,有18名惊慌失措的“乘客”穿上救生衣分别从事故船舶左右舷跳水(在水中注意避开所有船舶尾部)。
(5)10时07分,附近一船听到火灾警报,迅速靠近事故船舶(“乘客”在水中时必须停船,主机不能熄火)。立即用竹竿对跳水“乘客”进行施救(安排一艘个体船舶扮演)。船员抛下救生圈、救生衣供落水“乘客”使用。
3.10时05分(海事处组织施救),海事处接警后,立即命令筑海巡1号、3号快速驶往船舶事故水域,筑海巡1号组织救助,筑海巡3(快艇)实施事故水域交通管制;并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地方海事局,通报公安(消防)和相关部门,调集4艘快艇立即驶往事故船舶组织施救。
4.10时10分,指挥部所有成员及单位救援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指挥实施现场救助工作。
(二)第二阶段。
1.10时08分,王进使用对讲机向指挥长请示:“报告指挥部,事故船舶有30名“乘客”,3名船员,有18名“乘客”跳水逃生,现火势已不能控制,情况危急,请求启动预案。
2.指挥长:同意启动预案,立即组成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明确各组职责,迅速开展救援。
3.10时10分,参加演练各组分别向指挥长报告:
王进:报告指挥长,事故救援组仍在事故现场,正在实施救援。
黎庆刚:报告指挥长,医疗救护组已到位。
甘春:“报告指挥长,安全保卫组已到位”。
张大鸿:报告指挥长,综合协调组已到位。
罗扬:各组立即按分工实施救援。
4.各组接到命令后:
10时12分,6艘救生快艇将获救的30名“乘客”(水中18人,事故船上10人)送到航运公司码头。
10时15分,消防员迅速乘消防艇赶赴事故船舶,从船舱内救出2名昏迷乘客转移至公主号,公主号将昏迷乘客送往航运公司码头转交给医疗救护组。然后迅速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10时18分,医疗救护组医务人员接收伤员并实施救治,将2名昏迷乘客迅速转移至医院抢救(救护车从航运公司码头出发,开到景区大门结束。
10时15分,陈辉:报告指挥长,事故船上所有人员已安全撤离。
罗扬:立即开始灭火。
10时16分情况,要求“乘客”不要惊慌,并采取应急措施(指导乘客穿好救生衣等)。
(3)船长组织船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但客舱火势“太大”,不能被船员控制。
(4)10时07分,有18名惊慌失措的“乘客”穿上救生衣分别从事故船舶左右舷跳水(在水中注意避开所有船舶尾部)。
(5)10时07分,附近一船听到火灾警报,迅速靠近事故船舶(“乘客”在水中时必须停船,主机不能熄火)。立即用竹竿对跳水“乘客”进行施救(安排一艘个体船舶扮演)。船员抛下救生圈、救生衣供落水“乘客”使用。
3.10时05分(海事处组织施救),海事处接警后,立即命令筑海巡1号、3号快速驶往船舶事故水域,筑海巡1号组织救助,筑海巡3(快艇)实施事故水域交通管制;并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地方海事局,通报公安(消防)和相关部门,调集4艘快艇立即驶往事故船舶组织施救。
4.10时10分,指挥部所有成员及单位救援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指挥实施现场救助工作。
(二)第二阶段。
1.10时08分,王进使用对讲机向指挥长请示:“报告指挥部,事故船舶有30名“乘客”,3名船员,有18名“乘客”跳水逃生,现火势已不能控制,情况危急,请求启动预案。
2.指挥长:同意启动预案,立即组成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明确各组职责,迅速开展救援。
3.10时10分,参加演练各组分别向指挥长报告:
王进:报告指挥长,事故救援组仍在事故现场,正在实施救援。
黎庆刚:报告指挥长,医疗救护组已到位。
甘春:“报告指挥长,安全保卫组已到位”。
张大鸿:报告指挥长,综合协调组已到位。
罗扬:各组立即按分工实施救援。
4.各组接到命令后:
10时12分,6艘救生快艇将获救的30名“乘客”(水中18人,事故船上10人)送到航运公司码头。
10时15分,消防员迅速乘消防艇赶赴事故船舶,从船舱内救出2名昏迷乘客转移至公主号,公主号将昏迷乘客送往航运公司码头转交给医疗救护组。然后迅速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10时18分,医疗救护组医务人员接收伤员并实施救治,将2名昏迷乘客迅速转移至医院抢救(救护车从航运公司码头出发,开到景区大门结束。
10时15分,陈辉:报告指挥长,事故船上所有人员已安全撤离。
罗扬:立即开始灭火。
10时16分,消防员调集两艘消防船(动机水泵、消防水枪提前设置好)到位,陈辉命令驶往事故船舶进行灭火。
(三)解除预案。
10时25分,灭火任务完成:陈辉向指挥长请示两艘消防船撤回管理处码头。
陈辉:报告指挥长,灭火任务已完成,消防船是否可以撤回码头,请指示!。
罗扬:同意!立即撤回管理处码头。
5.10时25分,清点乘客人数,被营救人员由海事人员清点、船员人数由船长清点,分别向王进报告。
6.10时28分,王进:报告指挥长,事故救援组已完成任务,18名跳水乘客、被困船上的乘客和船员全部成功营救,有2名昏迷乘客已转移医院抢救,无人员死亡或失踪,是否解除水上交通管制和撤回人员?请指示!
罗扬:解除水上交通管制,撤回事故救援组。
7.10时30分,各参演船舶集中停靠于管理处码头,罗扬下达命令,各船舶鸣放解除警报一长声。
各参演单位负责人将本单位人员带到管理处码头集合,并向指挥长报告人员集合完毕?(请各小组长注意顺序)。超级秘书网
王进:报告指挥长,事故救援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黎庆刚:报告指挥长,医疗救护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甘春:报告指挥长,安全保卫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张大鸿:报告指挥长,综合协调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罗扬:同志们!今天,由县人民政府举办的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通过各参演单位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团结一致,取得了圆满成功,我宣布,演练结束。
篇10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县城西南,辖区面积73平方公里,距县城45公里。距成都三绕高速出口2公里。省道积淮线公路横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14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防范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重点部位的分布情况。
(一)饮食人员最为集中的各学校(镇中学、镇小学和石笋中心校、三洞小学校)。
(二)各餐饮店馆、大小超市、药品医疗器械重点在镇卫生院,各村、社区医疗点。
三、成立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四、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及职责分工
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由党委书记魏仁科同志任总指挥长,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任副指挥长,下设应急处置组、通讯联络组、紧急疏散组、后勤医疗服务组、治安安全维护组,分工如下:
(一)分工
1.总指挥长:负责救援的总指挥工作
(1)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完善及最后签发预案;
(2)组织和指挥应急处置组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3)组织安全应急小组研究处理办法。
2.副指挥长工作
(1)协助总指挥长做好对内对外信息联络、灾情报告及人力物力调运等协调工作;
(2)组织受灾人员自救和配合抢险部门救援及相关物质转移等工作;
(3)协助指挥抢救伤员及疏散群众,设立警戒线,治安保卫等工作。
(二)各组人员安排及具体职责
1.应急处置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迅速查清事发具体地点,受灾情况及可能影响其他方面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并随时保持与指挥部联系;二是快速积极排除隐患,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
2.通讯联络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沟通对内对外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并派专人准备交通工具,做好信息联络相关工作(内:各专业抢险组及有关部门;外:上级有关部门、友邻单位及社会公众等);二是传递受灾现场抢救方案和实施指令;三是传达上级指示或指令。
3.紧急疏散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负责联系相关单位和部门,尽早地组织人员抢救。
4.后勤医疗服务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准备必要的物资,救护人员,对重伤员要及时护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治疗;二是保障参加救灾人员的食物供给;三是负责必备物质的采购。
5.治安安全维护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设立警戒区,禁止非救援人员进入;二是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禁止除救护车以外的车辆进入;三是防止图谋不轨者乘机肇事或制造事端。
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建立值班制度,明确负责领导、值班职责,落实人员。
- 上一篇:对水利工程专业的认识
- 下一篇:校园足球训练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