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

篇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增加学生群体的压力,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然而,由于初中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心理问题更多,因此初中教师应当强化初中生的心理教育的教育力度。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方向等方面,为此,本文基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探究在思想课程中,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可从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方向等方面看出。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厌学是目前初中生最大的心理问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家长都十分重视初中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生背负沉重的压力,极易会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因此此类初中生的考试成绩容易出现下降。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使得初中生忽视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久而久之,初中生难以展开有效的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初中生陷入人际交往的困境。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心理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当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

教学目标可指导教师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要想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国家对于心理教育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提倡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途径,促进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培养初中生主动适应生活的品质。在教学挫折章节的课程时,教师应当端正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结合经验传授克服挫折的手段。对于该章节的知识目标,教师要求初中生了解坚强意志的内容以及克服挫折的手段;对于该章节的情感目标,初中生应当端正挫折的态度,勇于直面人生遇见的挫折。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可以此为指导,有序展开心理教育的教学。

2、教师应当重视提高自我的素质

新课改指出,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应当重视培养初中生价值观、态度、情感等内容,为此在书本中添加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从人教版的教材来看,涉及心理教育的单元较多,包括人生规划、青春期心理、自我心理、人际交往、坚强意志等单元,可见,国家愈来愈重视初中生心理教育,同时初中教师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无法正确诊断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究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学习成功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及时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来评价他们的问题严重性,而且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缓解初中生的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应当多参与国家、学校组织的各种心理咨询的有关活动,有效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实验能力。

3、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要想心理教育有效展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基于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系统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展开心理教育工作[1]。因此,教师应当强化学习的力度,形成自身的知识框架,钻研青少年的心理案例,以达到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目的。只有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才可进行巧妙教学。巧妙教学可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创设教学情景。巧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有关的情景教学,引导初中生发现自己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可组织初中生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提高他们克服挫折的能力[2]。

4、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方式

教学实践证实,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感觉认知:该种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充分调动初中生的感知,通过看视频、图片、讲故事、音乐欣赏等方式活跃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3]。例如讲解故事:在讲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有效地拒绝。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并且勇气不够,因此他们往往不敢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敢于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请求,可讲解这样的故事:小明由于成绩优异,能力较强,毕业后顺利进入城市的知名企业。进入公司后,小明乐于助人,并且处理业务能力较强,很快得到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大家经常找小明帮忙,而小明又难以拒绝,只好答应帮忙,久而久之,小明在心理、生理上都产生疲劳。再如欣赏音乐:在讲解情绪调控的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你快乐吗?》、姜玉阳的《痛彻心扉》和《忘不掉的伤痛》、许冠杰的《快乐》、梁静茹的《我不快乐》等歌曲,渲染课堂的氛围,启发初中生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调节。此外,教师还可采用问卷调查法,使得初中生通过答题了解自己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目前,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各种负面事件频频发生,马加爵事件、高效投毒案件等等,可见,强化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初中是学生思想萌芽的阶段,自主意识逐渐形成,为此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其心理教育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经验,从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重视提高自我的素质、丰富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着手,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一、公开分析早恋话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关系

初中阶段,早恋问题是班主任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学生成长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对于早恋现象,是“堵”还是“疏”,理念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教育成效的差异。笔者在对待学生早恋问题上,没有像有些教师那样穷追猛打,又是写检查,又是带家长,而是采用“疏”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疏导,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青春期异性相互吸引的现象,将学生的思想从早恋的漩涡中拉出来,正确面对这一异性相互吸引的人生发展阶段,从而在班级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笔者在班会中将早恋问题摆上桌面进行讨论,这对于其他班主任老师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笔者在班上连续开展了两次主题班会活动,首先以早恋的原因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让他们明白,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解开这一神秘的面纱,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发展阶段中的这一现象,消除神秘感。接下来以“初中生活我们应当怎样度过”为题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初中阶段是人生最宝贵的学习黄金时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当用于学习,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为将来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奠定良好基础。笔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主要精力与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引导他们将相互吸引的情愫深深埋藏于心底,等待将来条件合适的那一天再生根发芽。引导学生绕过早恋这一沼泽,以积极的心态更加阳光地投入到初中学习生活之中。

二、强化磨难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直面生活困难的勇气

当前,绝大多数初中生属于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两代四口人的溺爱中,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受不得难,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有的学生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近年来初中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这与他们耐挫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笔者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强化磨难挫折教育,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首先,笔者介绍了多名身残志坚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这些经历了人生重大挫折灾难仍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身上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感悟到这些困难是多么不值一提,让学生在内心藐视这些困难与挫折,并积极弥补。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提高了耐挫能力,能够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还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不能退缩,不能气馁,要鼓足勇气,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这样的励志教育中增强学生勇往直前的勇气,并引导他们将这些思想融入到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开展团结友爱教育,营造和谐环境,引领学生成长

独生子女之间团结友爱意识有待增强,这是许多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因为独生子女更多时候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环境中,与他人的团结、对他人的关爱,在很多时候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共同集体,班主任要结合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团结友爱教育,营造和谐的氛围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方面结合各种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各司其职,为班集体的荣誉共同出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例如班级举办庆祝元旦晚会,笔者将这一活动任务交给班委会具体落实,班委会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推荐一到两个节目,同时各小组分别承担场地布置、音响调试、物品采购、节目验收等不同的职能,整个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都围绕这一次活动有效活动起来,学生的智慧与能力在这一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进一步提高了班级的团结程度。另一方面结合班级的一些突发事件、特殊情况,弘扬爱的主旋律,在班级营造以班为家的浓厚氛围,让学生相互帮助,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亲情。班上学生家庭中遇到变故的,笔者都组织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或采取捐款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及开展帮扶心理疏导,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这一活动较好地体现了班集体的温暖,让学生找到了归宿感,受到了深刻的团结友爱教育。

四、组织青春警示教育,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理念

篇3

前言

中学生时期是形成社会价值观念、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可塑性,此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但因对外界的强烈探究欲望及敏感的性格时期,容易使先入为主的不良习惯占据主导地位,若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则易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新生事物不断产生,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外界及思想的变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且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国教育以分数至上为原则,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略品德的培养,长期如此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导致人格障碍。生活质量直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增加、离婚率的升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等使得家庭教育不合理现象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学生、儿童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独立性差、人性、安全感缺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学生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很多不健康内容,抑制身心健康成长。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积极、健康心理,形成健康、良好行为及生活习惯。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心理健康除了要不存在心理疾病外,还需要具有正向性发展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可从学习态度、自我修养以及与人关系等方面考究,学习占据学生的绝大数时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及智力,在正确认知自己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中学生的主要交往人群为同学、老师及父母,学生进行自我正确定位,合理安排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以及与老师、父母之间的垂直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使用心理教育方法及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依据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形成健康人格。中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开始,尚处于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想法还不够成熟且对可能发生的事物存在不可预知性,不能准确判断个人行为且造成的后果。初中生心理状况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处处充满关爱且和谐稳定的生长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相应的,不良的生活环境则会形成不利影响,使学生误入歧途,在外界恶意挑战及诱导下做出过激行为[1]。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树立大教育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综合性教学活动。首先,老师需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教育观念,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只是进行单纯的教学,还需要通过开展各项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机智勇敢、积极开朗的个性特点。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讲解具有趣味性故事及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健康心理教育课程的乐趣,而且能够培养团队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培养创新、发散思维能力,促进个人素养的形成,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组织学生讨论如早恋等正面对的问题,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行佐证,使学生正确面对并处理、解决问题,强化教学目的[2]。

3.健康教育与实际结合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精神、物质和谐共生,物质条件逐渐得到满足后,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因生长环境、社会地位等原因,多数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偏差,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3]。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化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民族自豪感。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宽容、理解的态度面对学生行为及想法,循循善诱,使学生充分认知自身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辅导策略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充满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她们大多天真、单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加开放,这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更棘手的课题---早恋。初中生由于对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早恋中的波折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早恋,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分析初中生的恋爱心理特征,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新时期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初中生“早恋”问题。

一、分析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同时也处于尖锐矛盾期,在这个时期早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影响,现在生活富裕、营养好,加上吃了含有激素的食品或快餐,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性加速现象”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助推剂”。性成熟的前倾或性成熟的加速现象已成为事实,因为初中阶段性心理方面是正值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他们既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又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外界的刺激的诱导,以及初中生道德观念相对薄弱,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方便了初中生学习之余的单独交往。如电话、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等娱乐场所诱惑,扰乱了校园的平静。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启蒙读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区,“影印作用”即是父母对孩子最初最深远的影响,早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有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只注重学业成绩。平时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使子女出现过重的压力,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交谈的知心朋友,而此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充当着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引起了早恋。

(2)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亲子关系冷淡。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这个阶段子女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只拿钱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往往这种孩子早熟,有钱就容易引起人的爱羡,并成为别有用心者利用的对象。有的父母自身人格有缺陷,或心理不健康,双方情感不和谐,甚至父母离异、判刑的,这种孩子就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寻求感情补偿。

(3)受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而导致错误的家教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当孩子提及此事时,家长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大声斥责,给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而引发了孩子“早恋”的心理。但当孩子有了“早恋”的行为时,家长不是耐心的去疏导,轻则严加制止,重则给予惩罚,甚至严厉禁止孩子正常的异往,至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用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话说,这叫“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外界压力越大,就越发诱发早恋。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大的心理伤害,也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学校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如此,学校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来调节他们内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们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及时转移。于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声温馨的招呼、一首动听的好歌,都能撩动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弦,少男少女们发生“早恋”,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会大众传媒的冲击

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决定因素。大众传媒冲击着初中生的心灵,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多以谈情说爱为内容,如:婚外恋、第三者等,对于电视伴随其成长的这代初中生来说,他们模仿力很强,再加上社会对学生早恋的渲染,描写学生早恋的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对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还有社会上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影视录像等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黄色网站污染和刺激初中生纯洁的心灵,对初中生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文化传媒是影响初中生早恋的主要途径。这些书籍、报刊、网络通讯的性质、品位、内容、导向,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辅导策略

有学者提出早恋现象既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又属于人际关系指导和性心理教育的范畴。对此,针对目前初中生早恋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三条辅导策略,分别是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辅导对策。

1、学校方面的辅导对策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非同小可。因此,一个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学校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对预防学生早恋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

让学生明白“早恋”对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有一定的危害,如:分析一些因“早恋”而误入歧途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定期对学生进行“早恋”的危害性的主题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高峰,喜爱活动,精力充沛。学校应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设法把初中生的兴奋中心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说我们不能回避传媒的冲击,但可以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或组织辩论赛。目的是要净化初中生成长的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

(3)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解决学生的诸多烦恼。学校应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定时对学生开放;定期邀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性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打破神秘感和好奇心;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使他们在男女交往中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

(4)开展多方位心理宣传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编辑心理小报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橱窗;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心理宣传;学校广播室应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节目;向家长和社区分发心理健康小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5)齐抓共管启蒙教育、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针对初中生“早恋”不愿让家长知道的普遍心理,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青春期发育以及青少年身心卫生的有关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青春期性知识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还可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而又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

2、班主任的辅导策略

班主任要十分重视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及时找他(她)个别谈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有学者说“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

(1)要采取正面说理.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早恋的危害。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最好采取类比的方法,“兴发于此,意归于彼”,让学生主动把早恋心理转移、升华到学习等健康活动中去。

(2)对于坠入爱河较深的学生,要恩威并用,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用支持疗法给予适当的理解,同时要以校规校纪、道德、法律不允许,经济不能自立相警告,特别指出这样下去往往会失身或失足,造成终身遗憾。

(3)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要劝告家长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谈话之后,要注意观察,给学生思考判断、决策分手与否的时间,准备下次该怎么谈,不要急于求成去解决问题。

另外,班主任做具体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如女生的心理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教师和家长应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家长的辅导策略

作为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尊重青少年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恋对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压会带来严重后果,家长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早恋子女进行疏导。

(1)尊重子女。如果家长们能尊重子女,珍视他们的感情,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感情,共同探讨初中生恋爱值不值,这样会比强制干涉的效果好。

(2)换位思考。如果家长能进行换位思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会发现家长也有他们不足的地方。

(3)民主家教。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学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次,看看谈恋爱对学习是否有影响,让孩子权衡一下学习和谈恋爱哪个重要,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预,应该给他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是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学校要开展性教育和心理咨询,引导她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各方面素质。及时帮助初中生排除青春期困惑,对预防因青春期困惑引起的精神疾病,避免不幸事件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务之急;建议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协调亲子关系,去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建议初中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交友范围。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有益于文明态度的形成和珍惜两性同学间的友情,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变化,建立正确的异往途径。

参考文献:

[1]董萍华.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4页

[4]洪嘉禾著.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14页

[5]李丹编著.学校心理卫生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64页

[6]彭建飞,冯周卓主编.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4.

[7]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篇5

一、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物理这种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学生的兴趣在其中就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的枯燥和复杂,也会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感觉到无从下手,这里应了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动力的驱使下,学习物理也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的多.众所周知,物理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学习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对于那些擅长于力学内容的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就遇到了令自己“省心”的内容,自然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动力;对于那些不擅长力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力学知识的学习就成了他们步入初中课程学习中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有不少学生因为克服不了力学知识的学习而放弃了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以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来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教师不要上来就向学生罗列一系列的定理和概念,这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拔河比赛,也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在学生比赛的兴头上教师就可以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由此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自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的学习更是这样,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旦失去自信心的支撑,他们很有可能被困难打败,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而言,有百分之八十的初中生明确表明自己在物理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拉扯”中完成的,物理仿佛成了他们初中学习阶段的致命伤.因此帮助初中生建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成了初中物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的题目,比如偏向于简单概念理解的题目,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应对,从而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精神层面对学生实行激励措施.在物理学科成为初中教学内容以来,经过多年的总结,一些难度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和受挫心理的内容基本上已经被教师所熟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从精神方面来激励学生的斗志.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以往成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的学长们的成功案例出发,给学生讲述别人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是很多学生都会面对的时候,自信心就会被重新的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坦然对待眼前的困难,从而在物理学习上迈出关键的一步.

三、观察力在学习物理中的应用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传统的物理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要想让学生胜任教学主体的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在学习物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理题目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处理物理问题时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时,能够准确而快速的观察出题目主要涉及到哪几个领域,用到哪些原理和方法.比如题目涉及到了力学方面的知识还是运动学方面的知识?用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还是动能定理等等.只有观察出出题者的目的,才能快速的完成相应的题目.另一方面就是教会学生观察物理实验,观察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及细微变化,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观察,总结出规律再与教材结论相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想象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6

2.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点滴谈——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陈虹,吴九君,李益倩

3.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在学习障碍的诊断和干预上的价值张微,宋红艳

4.小学生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能力关系研究——以五年级学生为例张丽华,徐微

5.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李岚

6.儿童的阅读障碍与眼动王福兴,陈珺,段婷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资优教育模式初探黄骐

8.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孩子大脑发展,并设法成功陈虹,吴九君

9.生态模式下的多动行为咨询和治疗——一例小学生行为问题矫正的案例报告王军利

10.我不想孤单——一例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辅导潘蓓蕾

11.封面人物档案

12.青春期教育过程中的尝试与体会封华

13.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周博

14.正视抑郁心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黄爱武

15.离异家庭孩子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技巧周丽华

16.小学品德教育与劳技教学的有效整合顾建英,汤丽娟

17.高中生睡眠问题解决策略初探李云希,刘醴湘

18.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杜红梅

19.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王文贞

20.花开无声文有声——作文教学四步走孙玲玲

2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一)阎立钦

22.班主任应妥善用"怒"谢涛

23.让学生学会微笑李磊

24."南风效应"对教育的启示王银华

25.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召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启动大会孙燕,刘欣

1."驭人"才会"育人"黄莺

2.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影响洪秀敏

3.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探析曾静雯,黄建伟,蓝敏

4.以心为本走向美好幸福——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梁剑玲

5.心理测试课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韩鑫桐

6.让"孤雁"不再孤单——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孤雁"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施建国,朱文英

7.关于心理活动课的几点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翟宁

8.用"叙事"的态度话说校园"手机依赖"林盛

9.心理咨询中空椅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熊猛,叶一舵

10.为你骄傲为你幸福——小学生"交往困境"心理辅导个例唐敏

11.我学会交往了李立军,赵立平

12.教师情绪管理培训初探余明

13.相悦身心灵——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工作坊侧记李微

14.浅析高考考生的考试应激和心理调适洪水兰

15.习作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左海电,楼说行

16.善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孙金翠

17.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田光华

18.前进路上谁是对手——浅谈中学生竞争心理高常霞

19.中学生计划学习的盲点及对策宋红艳

20.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学科中的渗透汪良英

21.信息动态

22.话说赏识教育与欣赏式探询单海林

23.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情绪调节高手雷泓霈

1."涂鸦"也是一种风景刘宝山

2.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白玉萍

3.学校要倡导"心本教育"吴发科,任旭明

4.新瓶装鸡尾酒——对心本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陈萍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社会行为问题探究张连云

6.青春期教育对提高初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探究金燕

7.积极心理学在积极教育中的应用——英国学校"庆祝优秀品质"项目陈虹,吴九君

8.浅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课堂回应"潘蓓蕾

9.生命的历程川,梁辉灿

10.我是一个不幸的人——一则高三学生危机干预辅导案例周有玉

11.唤回东风靠什么——由一则"戒除网瘾"的教育案例引发的思考张慧晓

12.教师生命质量的失落与找寻廖娟,张雁军

13.用爱心为学生护航——班主任工作的点滴反思唐中云

14.信息动态

15."积极心理教育走进怀柔实验小学"心理活动观摩课观后感陈虹,吴九君

16.一个都不能落下顾建英

17."立体式活动"促进班级学生自尊自信品质发展的探索林群安

18.让小学低段学生从懒散走向勤奋郑洁贤

19.小学生习作心理浅探石井

20.培养良好学习心理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李娜

2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周成洁

22.建立与小学生沟通的桥梁金星辉

23.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走向完美的人格塑造(下)阎立钦

24.你的表扬我难以承受毛春铧

1.教育也应多"变频"吉祥枣

2.对中小学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思考陈明利

3.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失及重建张晶

4.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概述尹红霞,时公卫

5.中职生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廖友国,林燕

6.青少年型人格障碍形成与干预对策吴伟强

7.优化教师心理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杨敏毅,鞠瑞利

8.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研究毛春梅,张玲,张爱

9.毛毛虫在歌唱——学会成长黄莉莉

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解开心结,重塑心灵王晓庆

11.从孤独中走出来——人际交往心理辅导个案陈静琴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谈学校心理教师的情绪调节黄海亚

1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填报中考志愿李家华

1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的认知建构黄宁

15.快乐地牵起孩子的手张凤玲

16.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钱进春

17.潜移默化,相机熏陶——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周帅群

18.以人为本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应——浙江省德清县禹越中学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概述高江春

19.教育是一种发现张立敏

20.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发展的积极诉求李正

21.当代家庭的监护误区及其应对策略王颖,王相武

22.别让爱成伤害陶慧

篇7

关键词:学习焦虑 现状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蒋立红,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副教授;张馨尹,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杨建国,男,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李旺,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引言

了解学生是有针对性施教的前提和依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吃的、穿的、玩的,包括教育资源与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作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学生,他们是如何想的,他们是不是感到真正的幸福?他们有哪些困惑和不适?父母的殷切期盼、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同伴竞争,会不会给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带来压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连续4年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初中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发现,测试群体中确实存在一些心理不适,包括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等,而学习焦虑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

学习焦虑是指由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发,受个人评价水平、人格特征及身心制约因素导致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来。

过度的学习焦虑对初中生学习和生活均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过度的焦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临近考试焦虑会逐渐变重,注意力不易集中,焦躁不安很难安心学习。其次,过度的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考前睡眠质量下降,考场中手忙脚乱,遇到难题便乱了阵脚,回忆提取信息能力下降,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再次,过度的焦虑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且对自我的消极评价会导致认知模式偏差和自信心的严重缺乏。

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有助于学生顺利适应初中生活,收获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连续四年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一新生进行调查,参与测评人数共739人,其中有效问卷为687份,有效回收率为93.0%。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331人和356人。

2.调查方法。测验以团体施测的形式进行。心理教师负责统筹安排,由经过测验培训的老师负责测验实施过程的监督。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测验共100题,分为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其测验题目的描述较符合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

如图1所示,大部分学生(>95%)在测评中不存在心理不良,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不良,以致严重干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有约50%(49.7%-63. 8%)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倾向,如果这种倾向一直延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不良。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予以高度关注,帮助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在不同类别心理不良上的检出率。

如图2所示,2009-2012级初中新生心理不良的具体表现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学习焦虑问题普遍突出,四届学生在此项的检出率上均大于40%,最多达到55. 6%,另外有部分学生存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这些现象可能也是由学习焦虑引起的,并由学习上的焦虑泛化到心理和生理的其他方面,从而引发各种身体不适应和情绪问题。

二、思考与对策

1.原因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约50%(49.7%- 63.8%)的初中入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倾向,少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这两者之和连续4年都超过了学生总数的50%。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对学生及家长的实际观察及访谈,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源于社会和家庭对初中生施加的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重视学习本身没错,但如果过分重视甚至害怕就会导致其对考试和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提出超出孩子自身能力的要求时,孩子便会产生担心害怕和焦虑感,严重的有可能会反映到其身体症状上。

第二,可能跟初中生对自我的不恰当认知有关。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且容易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自我意识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对自己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导致其容易产生学习焦虑。

第三,学习焦虑的产生可能跟学生个体的性格特质有关。通常,内向、敏感、易受暗示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这样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两次失败将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失败后难以鼓起勇气,因此面对考试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紧张、担心、害怕等情绪体验。

对于教师来说,及时地鉴别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干预和积极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措施及对策。

(1)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领悟,培育懂心理、拥有生命力的教师。

在学校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学生的很多习惯和思想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并了解学生心理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以讲座交流的形式,帮助教师认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并讨论如何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案例式分析法,对班主任进行微课程培训,以优带新,分享个人在班级管理中优秀的经验和心得,增强班主任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提升班主任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加强巩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还开展了主题式的基于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师研修班,引导教师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工作,针对的是师生沟通技巧等内容。另外,针对每一届学生的学习分析情况,学校科学地开展学生心理测评结果解读,及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相关的任课教师,促进全体教师对教育对象多方面深入研究和了解。

学校不仅注重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控能力,更注重教师的心理品质提升。积极创设“教师恳谈会”、“教师工作坊”、“年级工作坊”、“班主任工作坊”等交流空间,搭建教师交流和情绪表达平台,及时发现和疏导教师不良情绪。另外,针对存在压力较大的班主任,利用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形式,对教师们的心理进行深度关怀,使教师们在心灵上得到滋养,更有生命力地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上。

(2)丰富教育方法,分享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充分调动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力量,帮助其丰富教育方法,促进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

利用“家长学堂”,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特定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学生不焦虑,首先要让家长不要焦虑”。学校针对家长开展了多次讲座式的培训,让家长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亲子沟通技巧,引导孩子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面对考试和成绩。通过定期的培训讲座,系统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3)分群体、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迅速成长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和成长带来的变化,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为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做好铺垫。

面向全体学生,主要以年级讲座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推动助力。初一年级,重点完成小初衔接教育,指导学生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和伙伴关系、师生关系,掌握中学阶段要求的学习规范。初二年级工作重在改善学习方法,学会调控情绪,加强人际沟通的能力。初三年级重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应试技巧,正确对待挫折,树立生活理想。

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同质性群体,如针对学习焦虑明显,且伴有一系列情绪和身体反应的群体,学校开展了主题式团体辅导活动。向学生介绍学习焦虑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并教授学生应如何避免或缓解学习焦虑情绪。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困惑,能够主动和教师交流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得到自我的成长。

对于个别学生,综合多方面的观察,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如果学生确实存在心理不良,很难通过自我改善得到缓解,且影响到其学习和发展,将交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结合多种心理辅导方式,建立长期的咨访关系,并充分调动家长和任课教师的力量,提升其综合的心理品质。

(4)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更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层面有宏观思考,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学习方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跨学科整合学习、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以及实践参与式的学习等,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仅身体参与其中,也要思想参与其中,更容易让孩子有所收获和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校积极践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生动活泼地成长”的教育理念,教师真正地爱孩子,欣赏和鼓励孩子,让学生首先在精神上减负。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在社团活动、课程学习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开展“名师讲堂”、“学子讲堂”、“社团活动”、“行走天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拥有自我个性展现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最耀眼的主角,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学生喜欢学校自然会爱上读书,爱上学习,学习的焦虑也就随之降低。

结语

篇8

一、相关产品

1.心理成长快车(12册),于2007年初出版,随后又重版两次。此套书:

(1)为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主要成果,以协助和推进中小学生和幼儿心理成长为宗旨,确立“认识心理、呵护心理、滋养心理、强健心理、开发心理”的目标,注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以丰富多彩的实例,轻松活泼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2)在馆配和团购图书中占极大优势,获得专家的好评和一线教师的青睐。初中版、小学版相继重版。在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许多外国出版商对此套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终小学版版权输出到马来西亚,成为当地小学生人手一册的心理教育读本。

(3)荣获2008年山西省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一等奖。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终评书目。

2.班级心理教育手册(8册),于2009年5月出版。此套书:

(1)读者群大,涉及面广。既能供广大班主任和班级老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使用,又能供全体教师、学生家长使用。

(2)内容编排分类细、系统性强。包括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七年级、初中八年级、初中九年级、高中等8册。

(3)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际活动案例介绍。全书包括理论概述、走进心灵、成长快车、问题辅导、共同成长。同时还附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等。

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于2008年10 月出版。此套书:

(1)有着统一的体例和格式。每一课均包括活动导入、具体案例、活动体验和分享、哲理故事等。学生参与面广,书中内容多次征求学生意见,插图大部分也由学生完成。

(2)主题更多、更全面。全书共分12 个单元67课,包括了初中阶段除就业指导外的所有心理内容。涉及青春期性教育,包括中学生性生理、性意识、性道德、性自我保护等内容。

(3)实践性、活动性强。包括游戏、小品、角色表演等内容,简单易操作,而且贴近学生实际。

二、培训活动

2008年7月,太原市市教育局暑期培训正式开始。此套书的编辑们全部参与,这次培训教师近800人,邀请了多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利用一周时间,就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针对新的背景下重建学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探索,班会课程化体验、操作与设计,班级心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及操作实务,沙盘游戏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和操作范例,学校团体心理游戏的体验与操作、设计及其在班级活动中的运用,以及教师的健康形象与心理和谐等内容――进行讲座,并组织教师探讨交流。此次培训会上,市教育局选购了我社“心理成车快车”作为培训资料发给参会教师。编辑们也通过易拉宝展示、发订单、请讲课老师点评图书等形式,对希望社已出版的“心理成长快车”及后续将要出版的图书“班级心理教育手册”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反响不错,收到了预期效果。同时通过参会,编辑们也收获了许多,不但宣传了出版的图书,而且结识了国内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在讲座和交谈中,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捕捉到了更多的选题信息。

三、未来规划

1.借产品开发维护品牌建设

“心理健康”作为希望社要创建的品牌项目,就要不断延伸扩张产品,形成产品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品牌走上新的台阶。“心理健康”系列已出版“心理成长快车”(12 册),又出版了“班级心理教育手册”(8册),下一步还准备出版“学校主题班会套餐设计”“心理团体游戏教程”等,相信通过这些图书的出版,“心理健康”系列将会成长为品牌图书,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同时,出版社也将在这一基础上,加强开发力度,并利用多种研讨会、订货会、媒体等来进行品牌传播,维护品牌建设。

2.借培训活动推广宣传图书

有了“心理健康”系列图书,就要不断维护已有产品。增加附加服务是维护品牌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开展培训活动,就是出版社寻求市场优势的一个新领域。举办这样的培训活动,是宣传“心理健康”系列图书的良好契机。开展培训活动,讲课的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听课的是这一领域的一线教师,对图书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非常具有说服力,同时还可请图书的作者主讲,就图书编写的背景、内容、使用等和目标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出版社还可印发图书宣传册,向参会人员派发进行宣传,其效果可想而知,宣传效应一定会达到最佳。因此培训课堂成为了推广宣传图书的最好场所。在首次和太原市教育局合作后,我们还将继续利用假期,和相关教育部门开展培训活动,一切以读者为出发点,将所有环节紧紧围绕目标读者开展,更多地传递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将传统营销方式“吸引眼球”转向“心理诱惑”,打开图书营销渠道,真正实现“创新出版,赢在终端”,推动出版产业的发展。

3.借专家团队为出版社支招

邀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筹建“心理健康”出版领域专家团,为出版社出谋划策,将专家论证系统作为机制确定下来,对长远选题进行论证,规划出版品牌项目。通过座谈和随时沟通,出版社既能把此类图书的出版现状和发展趋势通报给专家,专家又能结合出版社实际对相关前沿性课题和成果进行分析,借智借力,共同研发产品,提高图书的质量、品味和档次,实行新一轮的良性循环,出版更多更好读者需求的图书,让出版与科技一样与时俱进。

篇9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例谈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月是故乡明”——乡土化政治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之初探

高三历史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陶行知生活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知行思交融,教与学的助推器

让每一颗种子都能丰收——心理咨询笔记三则

阅读数学课堂现场提升课堂品质——生态型数学课堂的核心要义

班级管理中的“四化”

浅谈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情景设置与语言技巧

谈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改善高中生英语听力

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路在何方

把探究性学习的自交给学生

架起数学知识跨越的桥梁

浅谈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

创建英语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

浅谈化学探究性教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实践案例

扬名师风采建智慧团队创沿江特色促均衡发展——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名师工作室建设简述

封面名师:石鑫

打造课程基地,优化智能结构——江苏省海门中学“中学生理科拓展性实验课程基地”项目实施构想

校长的威信比权力更重要

展理实双翼翔职业生涯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初探

课题研究,应该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班主任在班级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业务素质探索

教师:“文本”与“学生”的红娘

城郊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初中生英语听力困难原因浅析及其对策

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

浅析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变策略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整合的调查研究

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摭谈“开放型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实践研究

关于举办“中国知网杯”全国中小学数字阅读活动的函

江苏教师征稿简则及投稿要求

提高教师学习力提升学校发展力

“教好”学生——关于建设特色学校的思考

构建理解的桥梁,势在必行

耐久跑教学新探

校本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策略

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家园有效配合缓解入园焦虑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个性化管理

中学高级教师职后科研心态的个案研究

做一位让学生喜爱的高中生物教师

用我们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谈地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生“早恋”问题分析与对策

“化学学习不良学生”之调查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实验;启发性;出奇性;简单直观性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教学中适时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物理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获得物理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也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热情的内部动力来自于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反应来看,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同时又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

针对青少年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教师应想方设法把物理教学真正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实践证明,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实验的启发性

(1)实验的启发性首先在于“趣”,引起了兴趣,发掘了问题,从而营造一个向未知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

案例1:《大气压强》一节,常会做纸片托水的实验。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做两次:一是无孔纸片托水,二是有孔纸片托水。

①先将空杯子里盛满染色的水

②用无孔的纸片盖住杯口倒置

③用针在纸片上扎些孔,盖住杯口倒置

小结:由于大气压作用于纸片上,对纸片产生了一种向上的托力,所以即使倒置,水也不会流出,就像是纸片向上托住了水一样。

上述实验产生的有趣现象,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学生在课堂上异常的活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设计演示程序,只是思维的起点,而思维的过程,尚须依靠演示程序加以引导。

案例2: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时,事先悄悄地录下一位同学的朗读声,上课时放给同学们听,大家马上就听出来是谁的声音,而朗读者自己面却一脸茫然,这是我的声音吗?这时可让其他同学也试一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思维活动也就会处于积极的状态。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敲击桌面,听一听声音,再将耳朵离开桌面听一听,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从而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不同。

综上所述,设计有启发性的演示实验,能把学生的兴趣、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结果的出奇性

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会让学生感觉诧异,探究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案例3:大气压强的引入性演示,事先准备一个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里面装满水,盖上盖子。首先让学生观察猜想瓶子的好坏,然后把盖子拧掉,发现瓶底有水流出,说明瓶子下面有孔,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水没有从底部有孔的瓶子里流出来?然后,再进入新课,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思维活动也就会处于积极的状态。

实验教学中,始终让学生置身于观察―趣味―疑问―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使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科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实验的简单性、直观性

实验之所以要简单、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不需要拐弯抹角。

案例4:对浮力方向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人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在竖直方向被拉直。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红毛线仍旧在竖直方向被拉直。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直观的感性材料能更直接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初中生好奇心极强的个性,使得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直接兴趣。物理实验让他们有机会观察生动有趣的现象,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因而物理课通常设置些新奇的实验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和观察能力,出乎意料的现象和由此观察到的事物本质使他们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章仲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一自主实验[J].物理教师,2005(11).

[2] 孟昭辉.中学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