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获取途径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资源获取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应用软件;课程整合;获取途径;文件下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学课件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综合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整合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PowerPoint因使用广泛、操作简单被广大老师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课件制作上。在制作的过程中,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成为课件制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简单、快捷地收集资源呢?下面,我们就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问题加以阐述。
1.文本教学资源的获取:键盘输入、扫描印刷品、网络电子资源。
2.图像教学资源的获取:素材光盘、教学资源库、网上查找、扫描、抓图、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
3.音频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音效素材光盘、资源库、网上查找、从CD/VCD获取,从录音带中获取、录制。
4.视频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用采集卡采集录像带、摄像机等视频信号、使用软件截取VCD/DVD片、网上查找。
5.动画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网上查找、自己制作。
网络就是一个资源库,包含了大量的学科相关资源,也有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因此,在网络这个资源大宝库中收集各种类型的学科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收集手段。
而应用软件在网络资源的下载和整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下载和整理过程中所要应用到的软件加以介绍。
二、音频文件的下载和整理
在音频文件收集和整理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使用网际快车、迅雷等下载工具,下载内嵌在网页中的音频素材。
2.使用Windows中的录音机录制在线播放的声音。
3.使用Cool Edit Pro软件录制声音。
4.使用暴风影音、qq影音等视频播放软件中的工具进行声音的截取,编辑。
三、视频文件的下载和整理
1.对于网页中直接提供文件下载地址的,可以使用“目标另存为”命令直接下载。
2.使用下载软件下载。
3.使用专业视频下载软件,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单击【新建】,打开添加新的下载任务窗口,在【视频网址】对话框中输入视频的网址,在【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确定】就可以下载了。
4.对于下载好的视频,我们可以使用格式工厂软件来进行视频格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我们也可以从细节入手,将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将教学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去发掘、去发现。
参与文献: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 ;资源获取
中图分类号:G434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笔者以新疆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新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现状的问卷调查,从学校的硬件状况、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环境的整体评价共4个维度全面展开,以期得出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主要因素。
2 ;结果分析
2.1 ;资源下载是否需要收费
这里所指的收费并不全指现金支付,有些也是资源平台中为了资源流通所制定的虚拟币。一般建设主体为商业机构的平台资源,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虚拟币,也有部分资源为免费资源。建设主体为政府教育机构性质的,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所建设的资源一般都可免费使用。
2.2 ;教师可获知的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
资源获取渠道的匮乏是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第二大障碍。目前教师的信息来源主要以同伴推荐和自行搜寻为主。但是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时受彼此间情感联结、同伴资源渠道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稳定性。自行搜寻需要教师对资源获取渠道进行新的质量论证,获取效率较低。
2.3 ;资源内容本身
资源平台中,资源内容是否具有适切性、数量和种类是否丰富,都影响着教师对资源的获取。而对资源内容质量、平台资源数量和种类的评价都来源于教师以往的资源获取经验和使用经验。这就需要在平台建设中,加入对资源内容的质量考核、丰富资源数量和种类。
2.4 ;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教师已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但对于高级检索技能却表示陌生。
3 ;发展建议
3.1 ;通过提高教师的共建共享意识和加大政府的资源购买力度,克服资源获取障碍
用户主要有两种途径可获得虚拟币,一种是现金购买需要支付虚拟币才能获得的服务或兑换等值的虚拟币,一种是用户上传优质的原创资源并获得其他用户的下载。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教师有原创的资源积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自行开发的资源进行优化后上传至资源平台,从而换得其他用户的虚拟币。其次是通过加大政府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购买力度,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对公共账户的购买数量,方便教师进入更多的资源平台进行资源下载。对于由政府投资创建的资源平台,依旧对有资源共享需求的用户进行免费开放。而由于资源的无偿上传而导致的资源创建者的流失问题,政府可将无偿上传转变为有偿奖励,通过对所上传资源的资源评价和用户的下载使用率,进行资源质量的等级评价。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奖励力度,定期对资源创建者进行奖励支付。也可将教师的资源创建表现与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挂靠,以此来激励教师参与到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中。
3.2 ;加大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力度,进行资源的广泛推广
拓宽资源的宣传渠道。目前,可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层出不穷,而以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信息存在流通不顺畅,宣传力度小的推广瓶颈。所以应该积极地打开推广局面,大胆拓展资源宣传渠道,结合主流的信息沟通工具和平台进行资源渠道的立体式推广,如通过QQ群、微博公共账户、微信公众账户等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与推广。
以学校为主导,定期对教师进行资源信息的推荐。由学校带头,建立起资源推荐公共平台,有效地搜集学生、教师的资源推荐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后,定期以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告知教师。除了对他人的推荐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学校也应派专人对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进行刻意收集。
3.3 ;在现有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嵌入针对教师的个性化资源需求服务
(1)在账户管理中,加大对教师个人的资源需求分析。增添对教师个性化资源需求的信息管理,包括其任课的教学科目、年级段等个人师资信息,希望获取的资源形式、资源推荐方式等资源获取习惯。尤其针对新注册使用的用户,其对平台的具体操作较为陌生。更应该对其个人的资源获取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其进行资源的快速获取。
(2)加入个性化资源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教师的搜索、下载记录,为教师进行资源推荐。使得教师能快速地找到其满意的资源,减少资源检索时间,提高资源获取效率。
(3)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评价系统。在数字化资源平台中嵌入资源质量评价系统,实现对平台入驻资源的动态管理。教师可在其浏览或下载某教学资源后对资源质量进行个人的主观评价。资源管理平台定期对资源质量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评定较低的资源予以二次评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合格/不合格)。对认定为不合格的资源,管理者将认定信息反馈给该资源的提供者,建议其进行资源质量的提升,同时停止该资源在资源平台上的。直至资源提供者递交资源优化审核,并获得通过后再恢复其资源在平台的正常。
3.4 ;提高资源平台的准入门槛,优化已进驻的资源内容
平台管理者要严把新进入的资源质量,放缓资源在数量上的建设,转而关注资源在质量上的提升。对于已入驻资源平台并顺利的资源,管理者需要对这些旧资源进行合理的规整瘦身。对内容重复的资源予以筛选,仅保留原创资源。
参考文献:
[1]牛亚男.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学资源库;隐性教学资源;知识管理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当前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
教学资源库提供素材、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等丰富的资源,保证了网络教育的顺利实施。然而,目前教学资源库建设却存在若干问题:
(1)资源过于分散,形式过于单一。目前资源库大多内容丰富,范围宽泛,只是教材、课件、习题等资源的简单堆叠,缺乏整合,内容与教学需求有一定差距,形式单一、缺少活力,无法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教学效果差。
(2)缺乏知识结构的构建。现有资源库大多缺乏对学习者知识体系构建的指导,缺乏对基础知识、关联知识的介绍,使学习者不能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3)缺乏对知识共享与交流的互动环境的构建。尽管多数资源库提供BBS、QQ等交互功能,但由于缺乏知识交流手段和知识共享群体,无法形成学习型组织那种持续的学习氛围。
(4)缺乏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服务。资源库缺乏对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整合,建成后只能提供既定内容给学习者使用,而不能结合学习者的需求,主动为学习者提供合适内容的个性化服务。
总之,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开发水平较低,还是按照传统思路来建设,即围绕教育软件和课程教材建设进行,资源库是静态的,没有采用知识管理来组织、管理资源。
2 利用知识管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
根据在知识管理中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教学资源相应地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两类。
2.1 显性资源
显性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学习材料。按照《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显性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类媒体素材、题库、试卷、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经编码后,将显性资源存储在资源库中,在使用时可通过知识搜索等工具来实现。
2.2 隐性资源
隐性资源主要是分布在教师、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资源。比如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心得体会、独特见解;学习者在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交流中产生的智慧火花等。隐性资源不易编码和存储,但可通过交流来实现共享。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资源库建设不能只注重显性资源,而应充分挖掘隐性资源,如教师与学习者的经验、见解等智力资源。
3 知识管理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
利用知识管理来指导教学资源库建设,改变传统思路,树立新观念,通过知识的积累、挖掘、共享与更新促进资源库的建设,建立流动的动态资源库,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贡献信息、知识等资源。知识管理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将隐性知识纳入资源库,扩展了资源库的范围。现有资源库大多只包含静态资源,忽视了隐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应将隐性知识纳入资源库,并使其共享,以利于学习者个性发展和知识的创新。这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2)使学习者成为资源建设者,拓宽了建设者的范围。将学习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纳入资源库中,可以丰富资源库的内容,实现资源库的动态发展。
(3)实现信息推送,有助于建立个性化知识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考虑将资源获取与学习者的认知和行为结合起来,分析学习者的需求特点,将符合学习者需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学习者,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的不同需求。
(4)针对不同资源,运用不同方法来管理。对于静态资源,要规范描述、分类与整理,侧重资源的再利用;对于动态资源,要重视学习者的交流,挖掘隐性知识,激发交流热情,促进学习者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4 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4.1 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为有效开展资源库建设,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建设者与专家、教师、学习者的沟通与联系,倡导平等信任、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学资源的上传、使用与评价,制定激励机制等制度促进知识共享。
4.2 注重隐性教学资源的建设
(1)转变教育观念
提倡“对话式教学”,促进师生与生生的平等交流、心灵互动与知识共建;充分挖掘学习者的潜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者个性力量的培养;教师要为学习者服务、为学习服务,就学习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和经验体验等,正确引导学习者。
(2)积极评价,及时反馈
在教学中运用真实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根据反馈信息指导、调控、补救教学与学习活动。真实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自我评价是对个人和学习小组的作品、过程和进步的评价,涉及学习者体验、协作精神等方面,帮助学习者及时反馈。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持续、自然的评价形式,可以鼓励学习者主动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与发展。
4.3 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
知识管理工具能促进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习者获取、识别、存储与转化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1)知识查找工具。为方便在库中查找资源,首先要确定资源分类方法,可从知识的物理属性、内容属性及认知目标属性等方面进行分类。知识查找工具包括知识地图、筛选搜索及百度、Google 等成熟搜索引擎。
(2)知识获取工具。知识获取工具包括浏览工具和下载工具。可在资源库中嵌入阅读器、播放器等软件,方便资源的浏览。下载工具则如迅雷、FlashGet等软件。
(3)知识整合工具。知识整合工具可以重新构建知识流,用来创造和应用新知识。知识整合工具要容易操作,能添加、整理分散的知识,形成适应新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的资源。
(4)知识交流与共享工具。学习者利用知识交流工具可以共同探讨问题,通过整理使零散的知识和观点变得有序和有用。知识交流分为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两种,同步交流要求学习者同时在线,相应工具如QQ、MSN等;对于异步交流,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交流,相应工具如留言板、BBS等。知识共享工具也可保存交流过程文档和相应语境,如论坛或新闻组等。
(5)知识创新工具。目前还无法实现知识的自动创新,只能利用人工智能对知识进行简单推理,或者实现辅的知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只能综合上述工具进行合理使用,来实现知识的创新。
4.4 依托网络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平台
构建统一的网络资源平台,消除技术标准和接口的差异,从而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库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该平台的建设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在系统中设计一个资源库管理模块,二是搭建独立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实践中可将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嵌入到平台中来,方便学习者使用各类工具进行知识管理。
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学习者既可方便地学习各类显性知识,又可获得经验、心得等隐性知识。比如,师生通过在线交流或撰写网络日志来讨论各类问题,自由发表个人经验、学习心得等隐性知识;学习小组发表任务过程。
5 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流程
(1)选择恰当的资源内容。要根据资源所属的学科领域,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资源的详细内容。在内容上,不仅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考虑资源类型,以及资源的获取、组织和使用方式。(2)明确统一的技术规范。在内容确定后,要根据国家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对内容进行整理和排序,以利于资源的使用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3)收集、整理和存储资源。在确定资源的内容与技术规范之后,应通过购买、下载或自行研制等多种途径搜寻与教学相关的具体资源,要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格式和类目进行逻辑整理和存储。(4)建立完善的导航体系。为使学习者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资源,使资源有序化、结构化,在实践中可按照某种知识体系,建立教学导航;按照某种应用功能,建立功能导航,按照某种资源分类标准,进行资源编目。(5)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知识,实现个性化服务。比如主题词自动提取,文摘自动撰写,资源自动分类等,在海量数据集中自动识别和采集有效的知识,简单明了地呈现给学习者。(6)更新、交流与共享资源。资源要及时更新,使资源库保持最新状态,要具备有效的交流途径和共享手段,促进知识的应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体现资源库的价值。
6 结论
知识管理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可以较好地克服当前资源库建设的局限和不足,对于构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教学资源库有重要意义。其应用的重点及难点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提供按知识概念体系组织的学习内容,通过知识概念和学科门类来关联不同知识库的资源,来完成知识推送,从而实现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23-26.
[2]陈燕.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育资源库[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62-64.
[3]聂竹明,张新明.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育资源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3):57-60.
[4]梁斌,巫玉斌.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中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 [J].中国远程教育,2007(2):71-75.
篇4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公选课 网络教学资源库
“通识教育”(common education)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193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发表《高等教育在美国》一文,对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业主义、唯科学主义、唯技术主义、唯市场化取向的庸俗化方向提出深刻批评,这一批评也同样适用于现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情况。哈钦斯指出:美国教育从中学到大学都失去了教育的所在,中学教育为大学考试服务,大学本科教育为考研究生院服务(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继续入读研究院);同时,各种以适应市场需要为主的新兴科系在大学内不断增加,导致大学日益成为就业培训所,和职业院校没有区别。他认为,大学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如商学院、法学院,大学教育要培养的人才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的人应该在大学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common education“通识教育”。大学首先应该是一个“文明传承之所”,而不仅仅是“创新之所”,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必须掌握和积累人类文明历代积累的文化精华,而这种精华首先体现在记录这些文明历程的历代经典著作中。在诸多大学的共同推动下,“通识教育”理念得到大力推广,并为中国高等教育界所借鉴,众多高校纷纷开设通识教育公选课。这类课程由于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大量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内实现,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网络教学资源库包括管理系统和资源系统,本文拟要讨论的是资源系统建设问题。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类网络媒体素材、网络题库、试卷、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在压缩课时的大背景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无疑对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习惯网络生活。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资源整合功能,构建教学资源库,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而且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下“教”与“学”的不足使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师生知识、情感与人格的互动只能在课堂完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进度的控制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对学生的评价等都由教师来实现,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被动接受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传统教学模式目标明确、组织严密,有助于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某项技能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囿于课堂的局限,学科知识点是由教师进行过选择的,不利于知识的全面传授。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却忘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缩短学时的大背景下,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也在悄然变化。传统教学中学生囿于知识、经验的不足,信息全部由教师提供,但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信息化优势不再凸显,学生有多种途径和教师一样去获取知识,完成“自我学习”,自我解疑。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因此教师功能也由此发生变化:首先,教师自己要主动获取知识。在这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尤其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一定不能成为一个“知识传送器”,一定要对专业要有系统深入的研究,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而不是“知道分子”。在获取足够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去粗取精,筛选有效信息,过滤无效信息,同时,教师的功能也在于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告诉学生如何更有效获取信息,收集所需信息,更好地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再次,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也是通识教育课程性质所决定的。通识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改变了以往“概念+通史”的教学模式,以“小班授课+原著细读”为主,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量原著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西方的通识教育明确规定不能以“概论”代替原著来开设课程,以芝加哥大学为例。芝加哥大学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所有课程都明确规定不能是“概论”课,而必须精心挑选经典或重要文献作为阅读材料。比如,“西方文明史”课并不是用一本四方文明史教材,而是主要阅读历代西方经典选读教材(芝加哥大学九卷本的《西方文明史原著选读》至今仍被各校选用)。哲学课更没有概论,课程内容主要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等的著作。比如,讲先秦哲学思潮,不再是观光式介绍先秦哲学思潮史,仅告诉学生各家代表人物代表思想,而是踏踏实实地带着学生读一个学期的《孔子》《孟子》或《庄子》,通过原著细读,挖掘学生的阅读体会,不再将思想体会设定为一个一个的记忆点去要求学生强行记忆。深度阅读和讨论经典原著,而不是选读或概论性的介绍,对学生素质的考察重点就不再是知识点的识记,而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水平,了解民族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必要。而以文化自觉为培养目标,通识教育公选课的开设目标就不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类似“小点心”之类专业课之外调剂身心、愉悦为主的选修课程,而成为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内容。
从上世纪末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开始应用以来,现在网络教学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已经在各大高校广泛应用,但是纵观网络教学的长足进步,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明显不足:
第一,海量资源,少量使用。建设资源库对教学的辅助毋庸置疑,但现阶段大多数教学资源库大都存在信息量大、杂、乱,导致使用反而较少的问题。教学资源库动辄几十个G,甚至上百个G,但是这些海量资料不仅学生没有充分使用,教师能通读的都很少。海量信息恰恰暴露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弱点:没有走在学生前面,提取有效信息。同时由于网络课程的课时计算问题,多数资源库使用率都不高,资源的使用主要针对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同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不涉及考试内容,很少有学生会去主动查找资源库的教学资源。
第二,一旦建立,极少更新。这是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很多教师在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之初尽心尽力,但是一旦建立,却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少更新。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由于缺少助教的有效分担,很多老师课堂教学已经无暇兼顾,更别说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了。而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重,不仅要求教师细读原著经典,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都是很费心力的事情,教师力所不逮,就只能优先课堂教学,无法兼顾资源库的更新。
教学资源跟不上时代,学生更加不喜使用,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排斥。
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库还存在资源组织线索和分类方式单一的问题。基于校园局域网的资源库建设,大多数都是按照“学科――章节――知识点”的分类方式来组织资源。这样的分类方式多将使用对象预设为教师,方便教师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更少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这也是导致教学资源库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等学科基本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基本修养,唤醒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在全球化的时代保持本民族特色,深入理解、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开展网络教学,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对通识教育公选课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何更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高层次人才,就要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信息化时代,要实现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勇于学习,通读教学资源,多方面收集、整理教学资源,然后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并让资源库内容和教学密切联系,促进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
第二,教师应利用各种途径,及时更新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要跟上时代,将最新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尽量多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搜索相关信息,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带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第三,尽可能实行助教制度,让助教承担部分网络资源搜集建设任务。通识教育在具体教学方式上,通常是小班教学,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台湾中原大学的做法是在课堂里选拔助教,选拔学习优秀的本科生同学担任下一年度课堂的助教,这样也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通过助教制度,可解决课堂的局限,由助教管理网络课堂,检查学生的细读成果,同时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班讨论课。(以清华大学为例,其素质教育核心课程选课人数可以达到四五百,但是基本上还会有研究生担任助教,细化到每个自然班的人数,由助教带领学生展开每周一次的小班谈论课)。
第四,要鼓励教师大力使用教学资源库,就应该把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维护以及管理纳入课时工作量统计。这样才能真正从时间上保证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更新,鼓励教师使用、更新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从网络产生到现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而且改变了“认知型、灌输型、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而通识教育要取得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大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带领学生深入细读、研究本民族经典原著,师生之间及时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在云计算时代,互联网的教育资源被虚拟在“云”中,学校,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都可以安全、快捷、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云计算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云计算的核心能够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化和合作化的理念,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及建设校园信息化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实现教育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促使教育资源互通
数字化校园主要是通过校园网来获取和存储教育资源,目前教育体系内存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相互协作水平弱等问题。如何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就成为减少教育教学成本,提升院校教学水平的首要的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将一切可用信息和资源均封装成服务,教育云的用户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终端实时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跨设备和跨平台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PDA、手机等设备在线查看和使用“云端”的各类教学资源。使用云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正是院校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所需要的。
1.2云计算技术可以构建网络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云主要为学生、教师及院校提供服务与支持。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互动性强和资源更新快等特点。校园云服务能够充分满足全校师生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的访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的问题。教师、学生及其它教学管理人员将在教学、管理和交流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化。(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适应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在教学角色上做出改变,在云计算时代,教师的角色正逐步的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协作者,充分利用云技术的优势来完成教学过程和实现教学创新。云计算技术可以使所有的教育资源安全的实现共享。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实现电子备课和网络教学,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从而很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实现教学场景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云计算还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共享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打造一个开放式数字化的资源库。教师可以从共享教育资源库中获取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前沿技术等信息,可直接引用教学资源云平台中的课程资源,获取教学课件、授课案例等。(2)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以根据教育云服务的类型,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云计算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可以进行互动学习的资源和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实时在线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限于教室和课堂,并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教育云平台解决。学生还可以通过教育云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库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云计算学习环境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学习资源,实现互动学习,并记录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书本,所有连入网络的通信设备和计算机都将称为学习的主要载体。(3)云教育平台为学校及学校管理者提供一套从招生管理、教师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就业管理到数字校园平台对接服务的一系列服务。通过教育云计算平台可以完成资讯生成、在线编辑、信息上传与、以及依托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开发以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定制等功能。
1.3搭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企业可通过教育云平台建立与行业院校的资源共享,在教育云平台企业信息,为学校和学生了解行业资讯、行业发展现状等提供有力帮助。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状况及学生就业信息,及时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在线岗前课程培训,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便捷、高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1.4促进节约型数字校园建设
在数字化校园时代,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能力需求,学校需要经常更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这就需要学校大量资金的投入。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将分散在校内的硬件资源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向学校用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学校硬件设备经费的投入。教育云技术能把分散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构成一个教育资浅析云计算技术对校园信息化的影响刘颖(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摘要: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目标是整合和优化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云计算技术在促使教育资源互通、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促进节约型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展示了它的独特优势。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考虑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确保云计算技术能够真正给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有利之处,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云服务的平台,实时和动态地把教学资源提供给使用者,实现教育资源的分享与交互。关键词:云计算技术信息化校园教学资源源池,通过网络为学校各级用户提供计算服务,这样就可以降低学校用于购买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的成本,同时降低维护费用,节约了学校的开支。由于教育云计算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安全服务,易于管理和升级,使学校的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和服务中,减少了学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投入。
2云计算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
篇6
【论文摘 要】本文阐述现代教育中的校园网络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阐述校园网的教学服务的基本功能,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从信息技术原理入手,论述广大教师参与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对教学资源的内容与来源的分析,探讨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的方法。
在21世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很多学校在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很多学校都已经或正开始建设计算机教室和校园网,并且与之配套各类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也都提上了一个重要日程,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崭新的时代。
一、从目前校园网络教育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许多学校在硬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了目前较为先进网络硬件环境,但在软件建设、人员培训与教育资源建设上却投入很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网络优势功能难于发挥,设备浪费和闲置,成为参观的展品。
2.校园网虽然建成,但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转变,不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到网络对教育教学的深远影响,加上缺乏教学资源库与合适的应用软件,因此,就谈不上进行网络教学和进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大部分的教师还只是局限于基本的网络应用,比如通讯,邮件等。
3.关键的教学资源建设常被片面地认为是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参与,计算机教师既要教学和培训教师,又要维护网络及开发软件,有的还要参与课件的制作,因此,校园网站的建设大多都停留在制作学校新闻、学校介绍、相关制度等信息相对变化不大的静态网页上,根本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建设。
二、校园网的功能决定建设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微机的价格的下跌使校园网络渐渐进入大型化现代化,校园网作为一个信息服务系统,其基本功能有:教学、管理、通讯、教育信息资源等,教学功能无疑是校园网的核心与主体。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因此,校园网发展的关键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它的建设必须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根据网络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搜集和整理学习资源,共同完成校园网教学资源的建设。
三、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
我们可对教学资源的内容及获得的途径进行分类分析,从中找出建设教学资源的可行方法。
1.在目前情况下,按照教学资源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用于教师进行备课的优秀教案、教学参考、练习、试题及及相关的辅导材料;
②用于制作教学课件的各种图片图像、音效、视频、动画片段等素材; 转贴于
③用于课堂教学或网络教学的课件等;
④用于学生课外学习以拓展知识面的学科知识博览和第二课堂活动的科普知识。
2.在目前情况下,按教学资源获得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由专门商业机构进行开发的,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学校通过购买获得。这类产品很多,如K12教育资源库就是一个较实用的优秀资源库。
②通过在学术会研讨会或评比会等各类会议上的交流获得,也有的是校际间和教师间的交往获得的,这类资源多数是较为成功课件、课例、试题、教育教学经验与论文等,但比较零散,难成系列。
③从因特网上下载获得,这类资源多为练习试题、教育教学经验与论文等,课件由于受到版权或容量过大的限制,经常下载到的课件是功能不全的演示版或简易版,零散不全。
④本校原有的教学资源,这类资源有的是在购买不到合适的CAI软件,教师用多媒体编著软件自行制作的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更多的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试题、练习、教案等教学资料、教学心得及其他相关资料,经过数字化,存入电脑,成为校园网的教学资源。
综合以上的分析,一般学校可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分步骤进行的方法,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制定详细的计划,共同建设校园网教学资源。针对目前地方的教育水平差异,学校可以是适当增大教育素材的购买资金预算,随着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统筹规划、联合攻关加快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今后这类资源会越来越丰富,买到后通过一定方法整合到校园网站中,共享大家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缩小地域教学水平的差异。
其次,以年段备课组为单位,在前面制作的多媒体交互教学资源基础上,结合对教材的具体章节的教学过程设计,为这章节或这节课制作教学资源型课件。该课件要能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能通过留言或讨论组等网页上的交互功能,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进行协作学习;能通过链接方式,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站、网页的地址以及它们的主要内容、特点等,收集、整理在该课件的网页中,便于学生在学习时能快速获取,减少盲目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教研组将每个年段备课组制作的这类教学资源,整理集中到校园网中,加于维护与更新。通过若干个循环的教学,后一个年段的教师对前一个年段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逐步建成了这一学科的教学资源库。
总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更多地依靠学校教师的参与。教育资源在支持教学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这种潜力往往要靠教师在实践中自己去发掘,换句话说,就是进行教学应用开发,并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发展丰富、探索出新。
参考文献:
[1]于鹏,丁喜纲.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篇7
1用好教材、教参和课标
教材、教参和课标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每个教师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和教参,课堂上,课堂上抓住这些资源,融会贯通的合理地利用。
2经常阅读与教育有关的报刊、杂志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平时我经常阅读《科学课》、《人民教育》、《教师博览》等杂志,每天浏览《中国教育报》、《学习方法报》等教育报刊,这些杂志和报刊有的是我自己购买的,有的是从单位借阅的,每次发现好的文章我都会摘录下来并及时撰写学习笔记,学习心得。
3利用好网络资源
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非常方便,我每天坚持上网,浏览专业的教育教学网站,搜集资料,我经常去的网站有《小学科学网》、《山西基础教育网》、《凤凰教育网》等,有时我还要利用网络下载资源。例如教学中我经常要下载一些视频在课堂上使用,比如学习《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时,我就下载使用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视频,学习《今天天气怎么样》时,我就下载使用了《天气预报》这个视频…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很好地服务了课堂教学。
4自制教学资源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自制教具和课件来服务教学,例如在教学《看月亮》这一课时,我就自制了月相盒,使孩子们直观、形象地观察了月相变化,教学效果显著。使用教学课件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一一例举了。
5通过教育论坛、博客、QQ群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向同行请教等也是我积累资源的途径
篇8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情况 (大学生问卷)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发展都比较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都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被调查高校已经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高校教师的教学应用情况要落后于学生。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使用PPT的比例最高(96.8%),其次为计算机课件(69.0%),电子邮件(65.5%)和使用网络资源(55.1%);比例较低的有网络教学(30.5%)和BBS讨论(19.7%)。这说明,高校教师们使用信息技术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利用常规的幻灯演示、单机课件和电子邮件等,未能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而在大学生调查问卷中,73%的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图书馆去查找各种学习资料;42.6%的学生经常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32.8%的学生经常利用在BBS上发贴的方式来向其它同学请教疑难问题。这说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要远比高校教师积极和充分。
二、我国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构建分析
我国由高教司主管的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的大学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标准分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般原理与基本技术、网络课程开发三级共31个模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具备五大能力体系: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体系;构造、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体系;媒体开发应用的能力体系;研究能力体系;管理能力体系。
南国农教授早在1998年就提出的:“在科学文化方面,具有‘士’字型的知识结构。包括:一般基础知识――哲学(自然辩证法和社会辩证法)、三论(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物理学、工艺学、管理学、文学、艺术等;专业知识――电教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与应用、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媒体教学法、教学设计、电教管理等。
从不同层面分析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综合国内外多种标准的长处,重新思考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要求与构成,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构成与标准体系,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发展的培养模式及方法,建立一套培训与考核体系,使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更加标准化、合理化、现代化,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加快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的提高。
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结构体系构建
(一)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术技能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既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推进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各个专业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引导和支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等先进手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媒体与操作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等媒体的软硬件知识及网络资源的基本知识与维护技能;相关的教学系统与设备维护技能;多媒体综合使用的知识与技能;多媒体信息素材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提出支持学校发展的有关技术实践的策略;能发展、实施、维护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能设计和进行教育技术的相关安全程序或工作等。
(二)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技能
要求高校教师能设计、利用、评价教育教学资源,具体了解信息时代教学资源的特征、种类和应用环境;掌握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和需求分析方法;掌握资源的系统设计、教学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方法;掌握资源获取的多种途径、方法和场所;能够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排序,创新处理;掌握利用网络和他人进行资源交流的方法;掌握资源评价方法;制定学习活动中教学资源的管理计划,系统管理获取的各种资源;保证负责地、公平地、合乎道德、合乎法律地使用信息和软件资源等。
(三)高校教师教学设计应用技能
高校教师能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整合、管理与评价,主要包括:了解与教学设计及应用相关的理论;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方式,以及所需要的设备、软件资源等;能运用软件设计简单的课件,开发教学所用素材;能够成功地使用整合教学技术的教学策略,使技术成为有效的教学和创造力工具;能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新型的学习环境,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能在教学中使用与特定学科相结合的软、硬件工具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掌握技术、资源、课程任务整合及问题解决的策略;整合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来促进教育者和学习者角色的体现;用媒体技术来支持高校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自身专业化发展;能够利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及互联网络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和教学管理;能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的多元评价,组织和实施评价活动;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等。
篇9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发展的一大趋势,且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模式的主流。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受到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学资源也从传统的纸质资源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资源。因此,为迎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大潮流,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至关重要。
1.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
近几年,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覆盖,部分高校建设了拥有自己特设的IPV6网站,如六维空间、北邮人、饮水思源、山大之家等;我国高校几乎全部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多媒体建设。随着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的提高,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也逐渐正规化。但是,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我国高校还存在技术不规范,平台建设不统一,资源安全性低,而且在集成性、开放性等方面建设不够科学合理[1]。
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由于现代社会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且能够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有些老师还利用校园网络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改变传统教学辅导方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校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学生学习、生活好多方面都能通过高校网络平成,利用校园卡这一媒介能够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如吃饭、洗澡、打水、选课、成绩查询、借还书、信息查询等等。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还不够充分。有研究部门统计: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感兴趣的教师只占46.1%[2]。有些教师思维模式固化,不愿意打破传统工作和思维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只是具有浏览网页、使用办公软件、收发邮件等简单的网络运用能力,对于更高深的网络资源开发、整合等信息技术不能熟练的运用,导致他们不愿意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2.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1完善、学资源技术规范
由于教学资源种类多、属性不同,因此在教学资源分类、命名、编码等技术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资源技术建设有利于降低教学资源管理难度,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等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查询、共享等功能的实现;有利于简化操作,让教师能够更有效的获得有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2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统一化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就应该具有立体、互动、开放等特点。统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能够让师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而且能够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最大程度地开放,针对该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建设统一平台,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体系,完善的分类体系有助于对信息查找提供有效指导,能够让使用者快速的链接到目标信息;由于学科专业种类繁多,因此科学化的分类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定标准化的分类体系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专业的个性和特色。其次,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还要进行一体化及可选择性设计,在媒体形式的选择方面,要让需求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同时教学资源也要对学习对象、目标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教学资源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2.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
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光要注重其规则、内容、平台的建设,还要加强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并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教学资源进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要定期对系统、资源进行升级、更新。由于教学资源的管理需要网络、教学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因此要注重教学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再者,管理部门为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资源更新速度,要设立激励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考核,对于先进的教师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福利待遇奖励。对于保障性建设,主要是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对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的安全提供保障,让师生在使用时没有后顾之忧。
2.4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集成性、扩展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随着网络发展,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种类内容多、规模数量大,如果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化处理,将会加大资源管理的难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要注重后期的系统的维护升级和资源内容的更新,确保教学资源与时展保持同步,同时能够做到去伪存真。为保障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就应注重资源平台的可扩展性。开放性是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吸纳优质改进建议的前提;在保证开放性的同时为防止教学资源被滥用、盗用、破坏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还要注重资源平台安全性建设。
3.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为提高其应用率,实现其应用价值,要对其应用加强推广,要通过大力的宣传工作让师生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包含的内容,认识到使用该平台的便捷性;通过普及系统使用方法和使用规范,让师生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目标资源,然后才能让师生将信息化资源应用到教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为了让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师生中普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利用校园网,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板块;二、开展专门的培训讲座;三、校园海报、电子屏宣传。
4.结束语
迎合信息技术发展大潮,加强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定能够使高校信息化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育需求为前提,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文基于以上观念,探索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微课的应用,并将其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资源库;微课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概况
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和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教育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的飞速前进。已悄然登上教改舞台的网络教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把获取信息的途径由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扩展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场所。然而,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资源的汲取和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所在。要发挥网络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支持。因此,在教育领域,发展网络教育的核心是网络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校园网络在各级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许多学校建立起来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校园网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库无法提供学校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在校园网中自建资源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兴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成为研究热点,涌现出丰富的微课教学资源。本文试就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微课的应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二、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的组成
人力资源管理R怠拔⒖巍钡暮诵淖槌赡谌菔强翁媒萄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制作的具体步骤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的制作步骤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选定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章节的知识,然后将这一知识点的重难点部分,以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进行视频的录制,为了保证视频的质量,录制的环境必须要安静,并且在进行录制之后,还要对视频的时间进行控制,保证微课教学的灵活性。
五、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库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对教师而言,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中微课的应用,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教学资源库能很好的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而教学资源库中的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
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微课应用的保证
(一)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资源库的微课资源库得到充分应用。
(二)每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微课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微课。
【参考文献】
[1]周勇祥.基于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的高职微课教学设计[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40-43.
[2]赵磊.微课在纺织导论与入职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4(04):87-88,91.
[3]周晶,江新.微课教学在高职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4):161-163.
[4]楼海华.基于微课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