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思维的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孩子思维的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孩子思维的训练

篇1

一、参观考察活动的组织

为孩子组织参观考察活动,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这项参观考察活动的宗旨是什么?要求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认识目的?要思考哪些问题?怎样思考?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在活动设计中明确下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一部分可以向孩子言说,有一部分可以让孩子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感悟,但无论怎样都要有个事前的设定,纳入活动的组织方案中。

2.明确参观考察的内容和线路。这是关于认识对象的确定问题。参观考察内容是支撑活动的担负物,线路是实现认识目的的路径。参观考察内容要尽可能精简,这既可节省时间,又可避免与目的无关的信号的干扰,扰乱或分散参观考察者的思维。精心设计参观线路,也是精简参观内容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

3.提供一些认识参观内容的手段和方法。孩子的生活学习经验少,在组织他们开展参观活动时,教师事前要为孩子提供一些认识事物的手段和方法,如记笔记、拍照、录音等。此外,有秩序、有礼貌地询问和请教等问题,也可事前预设,事中关注。根据参观对象和内容的不同,有些参观活动还可进行样本采集和现场操作。总的来说,认识手段,应根据不同的参观对象和类型确定,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4.要规范秩序和落实安全措施。小学生毕竟年纪小,自立、自律、自护能力较弱,在为孩子组织参观考察活动时,教师要规范秩序和落实安全措施,包括有关生活管理的措施,如食品的卫生、保健箱的配套等;要耐心细致地向孩子讲述遵守和维护有关秩序的必要性,强调同伴间相互关照的重大意义。

5.围绕本次参观考察活动设计和布置相应的学习作业。作业的设计要富有情趣,要有特色,要以活跃思维,提高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加深对参观内容的认识为目的。所设计和布置的相关作业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点评。参观活动的作业设计要尽可能与相关的教科书内容相联系,与预期的孩子参观感受相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孩子在参观中得到的认识。作业的文体形式或作业载体应多样化,最好是由孩子自选自创,比如绘制一张参观对象的平面图或设计某部分内容的立体模型。

6.活动的组织者要进行活动总结,并对参观考察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建档。教师要充分认识写出相应的活动总结评价书面报告,和与此次参观活动相关的资料归档的重大意义,重视和做好参观活动的建档工作。

以上六个方面都应反映到参观考察活动方案的设计中。过去各个学校都为孩子组织过不少的参观考察活动,但认真进行活动设计,特别是从教育科学的视角进行活动设计的并不多,致使参观考察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这值得我们反思。

二、实习和设计活动的组织

无论是围绕教材开展的实习活动,还是各种类型的设计活动,从整体上来看,都可称为“大作业”,都能大幅度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全面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都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平台。组织和指导孩子开展各种实习和各类设计活动,要明确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在评价中反映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维的广度、深度、品位。有相当一部分实习和设计活动项目,可以作为学习成果、劳动成果或发明成果评奖,以资鼓励。设计活动是最能体现孩子思维品位,最能实际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平台。教师除了要有计划地设计选题之外,还要鼓励孩子自己设计选题,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并使之在孩子中间产生积极的影响,营造创先争优的充满朝气活力的学习氛围。

三、辩论和演讲活动的组织

辩论会是最能体现孩子思维敏锐性和逻辑性的平台,也是最能综合地反映孩子思维能力的平台。精心设计和组织一系列专题辩论会,对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以及孩子一生的学习和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辩论会的形式,有个人与个人的辩论,有组对组的辩论;有专就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的辩论,有自选问题相互发难的辩论,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安排裁评,制定活动规则,寓学于乐。在辩论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既要围绕开拓思维、活跃思维、培养思维、检测思维的宗旨,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阶段学习任务、知识基础,充分发挥辩论的作用。教师在辩论点评上,要着眼于思维方式运用上的正确性,概念运用和命题表达上的艺术性,答辩应对上的敏锐性,这样才会使孩子记忆深刻,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演讲会,也是最能培养和体现孩子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平台。虽然演讲时有事先准备好的讲稿,不一定能检测思维的敏锐性,但是演讲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语调、姿态,以及讲稿的内容和文体结构,能较全面地体现演讲者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演讲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不可替代的教学项目。20世纪60年代前的小学,在高年级中组织演讲比赛,是很经常的事,但现在在小学举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却比较少了,这令人遗憾。演讲会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专题演讲,也可以自由选题演讲。但无论是一般性的演讲会还是演讲比赛,教师都应安排裁评,这既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评鉴形式。没有点评和裁判,就没有学习的参照系,就起不到培养学习能力的作用。要点评和裁判,就得打分,就得全面制定评分标准,这是演讲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一项前期工作。对优秀的可资榜样和奖励的演讲,可以公开点评。对表现不是很好的演讲,教师可个别交谈点评,充分挖掘其中的亮点并加以鼓励,存在的问题则要用适当的方式向孩子阐明,既要让孩子明白问题的所在和改进方向,又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

无论是组织同年级的辩论会、演讲会,还是分班、组开展辩论和演讲活动,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用心组织,全面点评。这项工作量大面广,但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教学活动。为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广大教师要不辞劳苦,精心设计和组织这项教学活动,尽力多开展这类活动,并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篇2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思维能力,首先应该让他们学会正确分类,而教他们分类的最佳手段就是游戏:

·让孩子学会配对把一只香蕉与另一只香蕉放在一起,把一只桔子与另一只桔子放在一起,洋娃娃配洋娃娃,这些都属配对。父母可以为孩子找到许多配对的材料。

·让孩子学会分组你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球,如有大的红球、大的黄球,又有小的红球、小的黄球,把它们混在一起,让孩子分组。通常,孩子在分组时往往标准不统一,有时按颜色分,不一会儿又按大小分,结果往往是混乱的。这时,你可教给他们,怎样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在只按颜色的分类中,大小红球为一类,大小黄球为另一类;而在以大小为标准的分类中,大的红球与黄球为一类,小的红球与黄球为另一类。通过这些练习,孩子能学会“一样”与“不一样”、“相同”与“不相同”、“像”与“不像”等关系。

当孩子学会这种简单的分类后,就可以逐渐提高游戏的难度,如加入大的白球和小的白球,增加对象的数量;也可以要他们按大小、颜色两个标准同时分类,甚至还可以准备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纸板让孩子进行更复杂的分类游戏。

分类练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孩子在分类中采用一个连贯的方式进行游戏。在分类中,你可以鼓励孩子大声讲出自己的分类标准,使他们意识到什么样的分类才是合理的。

篇3

【关键词】培养 做数学题 习惯

一个刚从幼儿园步人小学的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如不适应考试方式,考试成绩发生很大波动等。这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良好的做题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那么对于数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一)课中善听,仔细看,动脑想,善表达,培养孩子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1.善听。

要求孩子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可以组织以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孩子直接写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孩子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样可以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2.仔细看。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孩子观察权。凡是孩子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再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孩子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孩子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动脑想。

课堂上要求孩子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锻炼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师要及时评价,对积极思考的孩子给予表扬。

4.善表达。

数学课堂上训练表达,可采用以下做法。

(1)训练孩子大声发言。要求孩子大声回答问题,让其他同学都能听清楚。(2)让孩子习惯于表达“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鼓励孩子以不同方式说出自己的思路,可以个人独自表达、同桌之间表达、小组互相表达,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3)训练孩子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孩子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考查孩子理解的程度。孩子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4)给后进生发言权。要使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后进生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后进生有了自信心,表达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二)多阅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求并指导孩子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指导孩子养成课后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教孩子多思考,首先要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2)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4)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孩子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孩子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注意培养孩子审题的习惯,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的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审题,掌握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认真书写,做到书写整洁,解题步骤规范。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进行巩固训练。家庭作业要认真设计,题量要少,|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孩子不会感到有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做题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培养孩子认真检查,及时改错,自我评价的习惯

篇4

方式一:填空式造句

一年级孩子虽然记忆中已初步有了词、句的概念,但不够明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中心和条理,词语搭配不当,所会词、句也较简单。教师应该有目的地铺设说话“阶梯”,逐步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第三篇识字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环节:“平日里,爸爸妈妈会带我们去风景优美的公园玩,那里究竟有什么吸引你呢?”孩子语无伦次地说着。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环节:“瞧图上,这公园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娱乐设施呢?”学生有的能按顺序说一说,有的就把词串背一遍。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情景环境,让他们身临其境有所感触,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有好处的。虽然有了韵文的词汇,但是孩子的表达仍不够通顺。我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孩子说话,这种填空式的说话训练,给了孩子句子的结构,让孩子从文本中找词汇,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说话要求,就此解决了他们“无法有条理表达”一大难题。在孩子口语化偏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挖掘教材的资源,给孩子提供书面化的词句。老师可以引领着造句,从词语到短句,再到长句,循序渐进。孩子会慢慢地习得文本的语言,表达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方式二:学说完整话

一年级的孩子语言不规范,不是缺少主语,就是把词序颠倒,用一些残缺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老师不重视,缺乏引导,久而久之,会养成他们说简短的词汇、说半句话的习惯。教师可以巧用识字课文来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创设环节,先分述,再连起来说说

苏教版第一册识字4课主要内容涉及去野外观察、采集昆虫标本,我设计了以下的说话训练,以此达到引导孩子理清事情条理的目的。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做了哪些事?去了哪些地方?观察、采集了哪些昆虫标本?

2.能连起来说吗?提供学生句式:我们去( ),观察了( ),采集了( )的标本。

3.提高要求,说说螳螂、蚂蚁、蝴蝶在干什么,蜻蜓怎么样……

这不是简单的填空式说话,而是结合文本,从简单的三句话“我们去了哪里?”“我们观察了什么昆虫?”“我们采集了什么标本?”到一句完整的话“我们去野外,观察了螳螂、蚂蚁和蟋蟀,采集了天牛的标本。”这样一个充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如果孩子能提高要求,将句子说具体,那就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这对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词串分类,关注自己的感觉来说

苏教版第一册识字5课主要内容涉及到海边玩耍。提到“大海、沙滩”,特别能引起孩子的喜欢与共鸣。我觉得要能让孩子在说话时关注自己的感觉,不但积极性较高,内容也会具体生动些。

我提供这样的说话契机:要是你在海边玩,感觉怎么样?会看到、听到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

如“小朋友们来到沙滩上,光着脚丫踩在沙子上,软软的,多么舒服呀!”

“沙滩上的贝壳各种各样,有的像一把扇子,有的像一只蝴蝶,有的像一只海螺,还有的像一只小刺猬,全身长满了刺。我真想去捡!”……

(三)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

苏教版第一册识字6课主要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常见的建筑物。我让他们说说曾见过的建筑或设施:我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什么是怎么样的。

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掌握许多词汇,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引导孩子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孩子从简短的词汇到学说完整的一句话,再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说话训练较有梯度性,比起直接让学生随意地语言描述更能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语言丰富、规范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步骤、规范化的说话训练。

方式三:渗透句式

小学生低年级孩子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一年级中让学生运用基本句式练习说话是符合小学生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是说话训练中常用的梯度练习方式。

这种较复杂的句式练习说话,让学生尝试了语句重组,不仅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5

社会是个五颜六色的大染缸,社会也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在妈妈的指导下,让上小学的孩子学会自己做主,学会与社会上形形的人打交道,不仅能使孩子正确区分真善美,使纯洁的心灵免受污染、欺骗和伤害,而且还能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静静刚上小学,无论是得了压岁钱还是省下零花钱,妈妈从不问她如何花钱,只是在她的储蓄罐上贴上一句话:“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次她看到女同学头上夹着一支很时髦的玫瑰花发夹,也想买一支。她捧着储蓄罐想了半天又放下了,说不买了,发夹时髦一阵子之后就不会再时髦了,能省则省。她用理智战胜了盲目从众心理。

一天妈妈带她去市场买菜,看到街口有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当众跪着,胸前挂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我要上学”的说明,说她死了父亲,母亲又卧床不起,她被某中专学校录取,却无钱报到,请求好心人施舍等话。静静看后,把钱从口袋里掏出又攥住了。对妈妈耳语道:“她不是骗子吧?报上有类似的报道。”

妈妈不置可否,让她自己思考。她拉拉妈妈的衣襟走了。妈妈说:“如果她不是骗子呢?”回家后,静静写了一封信:“姐姐:你跪着乞讨多没尊严呀。自尊比识字还重要。高尔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两年学,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作家。成材的路有好多条,上学不是唯一的。”

她咬了一会儿笔头,又写道:“这里有20元钱,你买张车票回去吧。”她刚要出门上街,妈妈说道:“如果她是骗子呢?”静静想了想,又把补充的话擦去了,重新写道:“如果你想回家,我给你买车票,送你上汽车。”最后写上了联系电话。现在,静静做好事能多留一个心眼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妈妈就要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许多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在孩子吃饭、睡觉、玩耍、交朋友等方面都采取事事包办的做法,而不是鼓励孩子去独立思考、独立作决定、建立自信心,从而导致了孩子离不开妈妈这根“拐杖”。这样的妈妈应好好反思自己,因为她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形成脆弱的性格。

独立思考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具有新颖性、创新性的特点。它是任何创作、发明、发现的源泉,要想有一番作为的人都离不开独立思考。

妈妈应该这样做

如何培养小学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孩子上小学后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且正在发展,在此时应该加强对孩子的训练,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准和思考能力。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创造思考的家庭环境

有位妈妈从小就通朗读简单的诗词来引导她的孩子思考问题。她先读一首诗,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由此引发孩子联想出一连串问题。进入小学后,这个孩子表现出了远胜于同龄孩子的思考能力。创造思考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提出问题让孩子去思考

带孩子去博物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之类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另外在自己家中也可取得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效果。一家人围聚一桌共进晚餐时,议论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最好的机会。

让孩子多听取不同意见

上小学的孩子大多数只顾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耐心去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和简单地重复说的内容。由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容易忽略那些能开阔视野的见解。例如孩子说邻居家的小伙伴是“笨蛋”,父母就要让他去问问哥哥、姐姐或身边朋友对那个孩子的评价,这就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未曾想到的那些方面。同样,妈妈让孩子留意新闻、广播等对同一事实的种种不同分析,对孩子学会集思广益也大有好处。

支持孩子对有疑问的事敢于提出问题

有人问生物化学家穆尔谁是他最得意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讲课的时候,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

后来,果然如穆尔所说,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渐渐地超了罗素。当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时,他坦率地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鼓励敢于对有疑问的事提出问题,是智力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父母们应该趁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提问,因为,问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就越能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上进精神。

让孩子自己分析问题

有一个叫焦涤非的人,他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妈妈带他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而是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于是他问妈妈,妈妈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火车就会出轨。”

焦涤非听后,仍疑惑难解。妈妈只好说:“若不信,你可以自己测量测量。”在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下,他通观察测量发现,温度在变化,铁轨接头的间隙也在变化。早晚与中午,春夏与秋冬都有变化,而且还有规律,气温每下降11℃,间隙就增大1毫米。

经近一年的观察,他详细做了观察记录,同时还写出了铁轨热胀冷缩的观察报告,获得了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更重要的是,通这一年的观测活动,他不仅掌握了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而且对观察和自然科学实验的兴趣大大增强了。无论遇到什么事妈妈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孩子做什么事,妈妈都不应限制多。如果孩子失败了,妈妈应该鼓励他,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避免失败。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妈妈首先就应该问孩子:“你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有些妈妈总是迫不及待地帮助孩子,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利的。

独立思考是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没有这些智力活动,世界就停滞不前了。作为妈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6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

香 燕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心理特征;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数学的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儿童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们,许多孩子在低年级时数学成绩顶呱呱,到了中高年级就滑下来了。我们知道,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而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低年级主要强调运算能力,而数字又比较小,有些孩子可以用数数或列举的方法算出来;或者由于刚刚学过相关知识,依葫芦画瓢地蒙出答案。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数学思维能力,只要把数字变大了,比如到了几十、几百、几千的时候,孩子的列举法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思维能力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而有一定数学思维的孩子,在他看来不过是把小数字换成了大数字,换汤不换药而已。由此可见,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数学发展是必要的。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就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一、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他们之所以某领域有所建树、成就辉煌,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方面特别感兴趣。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培养他们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很少有人天生就想学数学,并能学好数学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有一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是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和情景,激发孩子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真正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基。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作为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点,往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的方面引导学生。比如说,各种有趣的数字故事,立体几何图形的书,色彩鲜艳、五彩斑斓的小儿书......,这些都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因为它们能充分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进而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而各种各样的情景中渗透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多给孩子读一读,进而培养孩子的判断思维、逻辑推理等基本数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总是以丰富有趣的图画形式展出,包含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孩子有过这方面的训练,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教材知识,学起来也会是游刃有余,否则将很难入门,越学越无趣,最后厌学。

二、指导数学方法,启发孩子学会思考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思维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因此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其中有条理、有顺序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的程序性、方向性,即从哪里算起,接着想什么,再想什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即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正好买两本故事书,而买一本故事书的价钱刚好买四本图画书,问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买几本图画书。要训练儿童一步一步有条理的思考,先想一本故事书相当于几本图书,再想一个书包相当于几本故事书,最后通过实物演示拿书包跟图画书兑换,这样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就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利用孩子经常做的游戏、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特别是在游戏时,顺便提及一些有趣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给孩子留下一些悬念,以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做些必要的准备.

三、体验生活场景,引导孩子数学思维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有限,而家庭生活场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素材,包涵丰富的数学知识,家长要重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学会利用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尝试的心理特点,利用实物场景进行培养,效果会更好。例如,到超市买东西如何付钱找钱的问题,坐公共汽车时,车要经过几站,每个站牌上多少人,下多少人,车上有多少座位,有多少或坐着或站着的人等等,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家长和教师切忌包办,而应该让孩子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由于他们通过眼看、手摸、多种感官进行认识,通过自己动脑筋得出答案。这样不断培养了数学思维,又让他们训练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通过有意识训练的多样化,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好奇心理,要运用练习设计的多样化,使他们具有新奇感,引发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跟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数字游戏,在游戏中既要强化顺向思维训练,也要注意逆向思维训练,还要重视多向思维训练,诸如此类练习都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加强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7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同时新课标要求: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反映了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口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身的数学素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口算训练。

一、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而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口算能力的开始,是后来较复杂的计算的基础。新课标对20以内加减法口算速度的要求是8~10题/分,这对我们的训练提出了定量要求。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到以后的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

二、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与记忆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且学生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在进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时,十位上的两个数之和或差,个位上的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大小关系,在通过学生的观察后,迅速做出判断,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是不进位或不退位的加、减,教师看这一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口算的训练,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注意与记忆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智力,发展能力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而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思维能力。学生先是对具体实物的感知形成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数的实物直观表象,然后通过对实物的感知,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量关系,即使不出现实物,头脑中也能形成数的表象特征,正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某种事件有独特的想法,口算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例如教师所讲的口算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孩子,怎样实现口算的又对又快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求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口算方法,某些速算方法不正是由此而产生的吗?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基本的数学技能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那么怎样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口算训练。每天十道或更多,坚持不懈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定会有收获。开始要做比较简单的,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有了自信心和兴趣,孩子就爱学了,以后再逐步提高难度,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授课之前,结合本节新授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以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开设学生相互出题的口算训练竞赛课,让学生对答式的口算练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建立学生间的良好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的训练必不可少,强化性的口算练习更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教师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以检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既然是比赛或检测,就必定有好有坏,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差生的心里疏导,不要过分注重评比,更不要批评,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2.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家庭的教育,家校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空闲的时间中,要与孩子多交流,多进行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社会上的珠心算培训班也可让孩子尝试,但前提是孩子乐学,感兴趣。

3.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建立直观表象,从运算形式来看,小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7+4的表象:先出示9根小棒,另外再准备4根小棒,让孩子思考:“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根小棒?”很快就有孩子说:“我拿3根和7根放一块,就有10根小棒,还有一根,一共有11根小棒。”我表扬了这名同学,并给学生讲解了“凑十法”,这样数学模型的表象就建立起来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了基础。其次要理清算理,口算的训练,不要单一的追求速度,而在于让孩子理解算理,在孩子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出口算的法则定理。举一个例子来说一下,进位加法的法则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加几。”让孩子在此基础上再训练,效果肯定会好。最后再引导孩子说明算法,在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口算的速度。

篇8

原价:258元,本刊读者特惠价:八折(包邮)

2.想让您的孩子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得到提升吗?想让你的孩子上小学后学习能力很强吗?想让您的孩子活泼快乐善于交际吗?那和孩子一起加入《儿童右脑全脑总动员》中吧!一张光盘,N多教具,好玩又好看!

使用小贴士:适合3~8岁儿童,分操作方法及功效,能快速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变通思考能力、直觉感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图形方位能力,有利于右脑开发。如果您的孩子年龄8岁以上,但未接触过右脑教育,这套游戏也可作为右脑开发的启蒙教材使用。

原价:298元,本刊读者特惠价:八折(包邮)

3.“а右脑潜能音乐”学习光盘不同于普通的古典音乐。“a脑波音乐”不仅是用作艺术欣赏的,而是集胎教、早教、学习于一体,用来开发大脑、激发潜能、协调身心的。

适合哪些人群呢?

孕妇听了“a右脑潜能音乐”能使胎儿安稳、顺利生产、身体健壮、智商情商都提高。

婴幼儿听了“a右脑潜能音乐”不哭不闹懂事早、睡得香、爱动脑。

中小学生听了“a右脑潜能音乐”学习轻松不疲劳、专心思考、记忆力好。

失眠人群听了“a右脑潜能音乐”能够全身放松,入睡快,睡眠质量高。

原价:360元,本刊读者特惠价:八折(包邮)

4.想让您的孩子能轻松地学好英语吗?

“儿童波动英语”和其它英语学习光盘的最大区别就是使用了高频语言,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英语难的问题。0~12岁孩子每天花半小时,在半年之内最多可学会3000个单词和4000个语句。心动了没有?

原价:398元,本刊读者特惠价:八折(包邮)

篇9

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先是从知道他的姓名、长相,听他说话、看他做事开始的,以后逐渐对他了解越来越多,直到认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精神境界。这就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使我们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维。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也要“想”,但那是初步的,只有对客观事物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时,人们才能通过分析、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思维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高低。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独立性:思维力强的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力强的人,对总是反应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人让少年曹冲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对一个小孩子是大难题。可是曹冲经过迅速而灵活的思考,很快有了办法。先让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记号,然后把大象拉下来,往船上装石块,达到原来水位记号停止。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思维力很强,上述几个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逻辑性:思维力强,想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全面性:思维力强,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创造性:思维力强,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能够想到。

关系思维,有一门新兴的科学——思维科学,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来的。这方面的书籍出了很多,我们这里很难作全面介绍。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找这方面的书读一读。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2)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活动积极。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也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大了以后,有的不爱向家长提问题了,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时,家长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孩子思维有好处。

(3)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

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4)搞家庭智力竞赛。

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做主持人,谁主持谁准备竞赛题目,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准备过程和竞赛过程都是训练脑力的过程。

(5)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篇10

一、要认识到“体验”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和“活动―经验”课程,为“体验”丰富了内涵和外延,就是立足于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通过学科融合、情景再现、思维训练、参与体验等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从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二、构建“体验”作文教学模式,积淀写作素材

1.生活经历体验作文

主要是将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经历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以生活经历、手工活动、绘画、制作等为载体,在活动过程中观察、体验、想象,表达自己的做法、想法,激发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在口头训练的基础上再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主要在初学作文的中年级段进行此类作文教学。如,四年级的《树叶贴画》一课,就是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制作树叶贴画的基础上,确定“从多角度细致观察描述、大胆想象和激发审美情趣”的目标,通过“激发回忆,点燃交流热情;指导表述,张扬表达个性;详略得当,抓住重点描写;感情流露,表达真情实感”这几个环节,完成从“体验”活动到语言文字表达的转变。

2.智力竞猜体验作文

主要是将一些智力竞猜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以智力竞猜为载体,在参与竞猜过程中感知、思考,体验思考过程,感受成功与失败,带动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口头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体验作文。如,《猜成谜》就是通过一幅幅画面,将孩子引入一个个体验情境中,通过孩子思考,交流思维过程和感想进行体验作文训练的一种模式。其中一个孩子写道:……这时候,一串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数字宝宝出现在屏幕上,他们有的挥舞着手,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有的张着大嘴笑着,好像有无限的乐趣要和我们分享;有的一脸调皮的样子,好像故意逗我们乐似的……看到这些,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会是什么成语呢?此时,我觉得大脑就像飞速旋转的机器……就在我思索的时候,我的同桌田旭阳大声地喊道“丢三落四”,等我们仔细一看,果然这些数字宝宝中没有“3”和“4”两个数字,我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田旭阳头一甩,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我心想,别高兴得太早,接下来我一定比你猜得多、想得快。

3.群体游戏体验作文

主要是通过群体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氛围、观察同伴的动作、神态等表现,体验在游戏不同阶段的内心感受,在探讨交流中进行体验作文。如,《一次拔河比赛》就是让孩子们真实体验拔河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其他学生的表现,完成体验作文训练。

4.学科融合体验作文

主要是以数学逻辑思考、科学实验操作等学科融合为载体,在经历过程中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探讨,从而丰富见闻,学习科学知识,增强好奇心,在交流展示中进行体验作文教学。如,结合科学实验进行的体验作文《水上漂针》就是运用了科学知识――液体张力进行的:先让孩子想象一根针放在水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孩子进行尝试,产生疑问,最后通过科学知识揭示问题,形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