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作用

篇1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主席说过:“体者,载智之车,寓德之舍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体育锻炼无疑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更是为了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身心健康。然而,由于应试教的束缚,高中生更是认为分数重要,而忽视了体育课本身的影响力。另外,高中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传统落后,仍然仅限于跑圈、准备活动等形式,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这种体育教学现状让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失去了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也不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生活目标要切合实际。(2)情绪稳定乐观。(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4)有适应能力。(5)能保持人格完整。

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体育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达观精神和自信心,更能够调节高中生的情绪。高中阶段的学生作业繁多、考试频繁以及对未来的未知而产生焦躁不良情绪,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高中生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意志品质,更能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体育教学中有800米、1500米等活动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磨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高中阶段学生仅仅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交往,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尤其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与其他同学结识的机会,使他们之间产生信任,达成默契,以此来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另外,在与他人交往和冲突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增强。这不仅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使学生从学习压力、心情抑郁等方面解脱出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性比赛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配合精神,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在教育理论课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使其能够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感情,学会在运动中寻找最佳心境,在各项运动中去感受运动的快乐。

关心学生,坚持教书育人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责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不仅要组织、指导学生锻炼身体,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情绪健康发展,要拥有饱满的热情,温暖的情怀来感染学生,用优美的示范动作和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或恐惧心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及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仅是在室外的广阔空间,而且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广泛接触与交往中进行的。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往,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调整了学生的个性,使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以及建立自己的自信。如何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关系到高校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自身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师要开展针对性的辅导课程,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全面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全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确保高中生的健康成长。2.要明确教育目的。高中阶段学生要面对沉重的课业,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有序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进而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宣泄不良情绪,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应及时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3.加强体育锻炼,创新教学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面临沉重的学业,而且生理意识的增强,他们喜欢关注异性,也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早恋现象普遍。所以,我要经常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缓解心理疲劳,增强心理素质的效果。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互动,关心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多交流,只有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进而打开学生心结,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学业以及各种生活问题,直面挑战。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让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李东荣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个性教育论.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篇2

1.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高中生智力发展。智力是指动物普遍性的精神能力,是指人的理解、认识客观事物并且运用所拥有的经验、知识等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智力是由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所组成的。一个人如果在大脑正常发育的情况下,聪明不聪明和整个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和大脑物质结构和技能情况关系比较大。当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体在瞬间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质量要求。在这种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所受到来自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刺激越强,被动员起来的工作神经细胞越多,就会对提高大脑皮层的细胞活动强度有很大帮助,同时会加强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记忆力是智力当中相对重要的一环。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记忆力,而提高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大脑功能的增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的每个动作都经过大脑智慧,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强度、灵活力和均衡能力、从而使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大大增强,这才是一个良好记忆力的基础。2.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体体质,还可以磨炼人的性格,使人变得坚强乐观,豁达阳光。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动机和需要,从而使自己的性格更趋于成熟,忘记烦恼和痛苦,克服孤僻,扩大社会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体育锻炼能够治愈心理疾病。在许多其他国家,体育锻炼已经是一种被公认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神经功能症和精神分裂有一些特别的作用。就现在来说,虽然一些心理疾病的原因和体育锻炼为什么会有利于心理疾病恢复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一种治疗心理疾病方法已经在国外流行开来。但是,如果心理疾病想要被治愈,还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锻炼才可以。有人曾经调查过用两种锻炼方式治疗严重抑郁症患者,采用了两种锻炼方式分别测试,其中一种锻炼的方式是慢跑或者跑步这样简单的放松锻炼,另一种锻炼是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锻炼结合的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在身体感觉和心理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好转。反之,混合锻炼组的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心理或者生理的变化。由此可见,如果想要让体育锻炼在治疗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则是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4.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对人的体育锻炼效果有着重大的意义,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获得优良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的特点是需要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和障碍,体育锻炼是培育意志品质的手段。比如:通过挑战自己生理极限的项目,有长跑、游泳、越野自行车等。可以锻炼坚韧的意志品质;锻炼人们勇敢的品质可以通过需要跨越和腾空等项目(跨栏、体操等);锻炼人们果断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观察场上形势制定对策而且需要配合默契的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等)。5.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发挥人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信心,使自己的个性在和谐的气氛当中获得积极的发展。现如今全民健身事业开展广泛,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这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对生命的价值也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坚定对生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三观。6.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心理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不只是生理会疲劳,心理也是会疲劳的。假如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工作情绪消极、或者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心理和生理都会很快疲劳。这个时候,去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分散心理的消极情绪,而且还可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因此,体育锻炼对神经衰弱的治疗有很明显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的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选择锻炼内容、安排锻炼计划、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好学,但是如果想要科学的安排锻炼、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避免受伤,就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是指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按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渐进行。很多人在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热情很高,也很有兴趣,活动量也会很大。但是在坚持了几天之后,可能就会失去锻炼的热情,可能就会出现种种不舒服的反应,比如肌肉酸痛,这就是因为开始锻炼的时候负荷太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身体的疲劳也大。所以人在锻炼的时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指的是在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注意锻炼内容选择安排上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与此同时,通过身体锻炼,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如果在体育锻炼当中增加一些心理训练手段,还可以克服紧张情绪等心理方面的障碍,提高心理素质。3.区别对待原则。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根据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健康状况等很多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区别对待,使锻炼更具针对性,从而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比如说: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小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年轻人则可以选择一些对抗性强的运动,比如球类运动。男子可以选择展现力量的运动,比如:举重、拳击等。女子则可以练习体操、健美操等柔韧项目。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效果才持久、明显,所以体育锻炼要做到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锻炼也可以使身体免疫力提高,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是这种增强在锻炼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就会消失。所以如果想要身体持续保持旺盛精力和良好的免疫力,就必须坚持体育锻炼。

作者:孙岩 单位: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健康;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08 ―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和家庭琐事,而且还要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方面的竞争和挑战,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弱和病变。尽管这一过程是缓慢的、无形的,但一旦患上疾病,就算你拥有万贯财产恐怕也很难挽回健康。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斯宾塞说:“维护健康是我们的义务。”为使我们尽快走上全面健康之路,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尽快树立健康新观念,维护好我们的健康。

一、健康与亚健康

健康是人生首要的财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力量就不能战斗,财富就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所以,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告诉人们,健康就是自我对身体和心理的一种满意程度,而健康的自我满意程度将充分体现出社会性。因为人的幸福感与满意程度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他不仅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而且有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从人的内在平衡到人和环境外在平衡;从单纯生物因素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从一时的健康到整个人生的健康;从个人的健康到社会整体健康;从人类健康到人类和环境共同健康。所以现代社会中,健康是在自然、人与社会这个动态大系统中,人类用以表示生命存在、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范畴。现代人应从时代和文化之高度,从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几方面去珍惜生命之存在,提高生命之质量,创造生命之价值。用系统发展的观点把握健康,确立自己的健康观,树立自己的健康目标。

亚健康是现代社会人群普遍表现出来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指经过医学检查身体健康、没有疾病,但个体在日常表现出生理功能低下,自身感觉又不舒服的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重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因素,造成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环境的恶化、来自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酗酒、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对人类的亚健康状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幸福的保征。人人需要健康,向往长寿。因为健康有利于你,有利于我,有利于他。人的健康水平要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是,体育锻炼对人们体质健康影响是最大的。同是健康人,体质则可能有别。体质好的人一般也是健康的,而且体质好,抵抗疾病的能力强。所以当某些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处于不健康状态时,也能很快消除这些不健康的因素,使身体重新达到完好的状态。而体质弱的人,身体也可能是健康的,但是由于体质弱,对生活条件、环境和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抵抗疾病能力弱,易患某些疾病,成为身体不健康的人。所以人们应采用体育锻炼这种有效的科学手段不断增强体质。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 不安,进而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转移人们对同一个目标的紧张程度,进而转移对不良事物的注意力;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愉悦心情的目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宣泄不良情绪,进而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优良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社会交往之中,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人们的竞争意识,进而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所提高的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通过体育锻炼,增加了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使人们融入到更多的集体之中。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愉悦心情,并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加人们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而且体育锻炼的这种社会交往特性,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合作这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现代人非常重要,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例如在篮球比赛中,要想使团体获得成功,团体成员就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有效地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最终达到比赛的胜利,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再例如现在非常盛行的广场舞,使众多毫不相识的人们为了健身走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团结一致的团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就必须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得到他人的热心支持和帮助。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提高个体的融入性和社会的适应性。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们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很好表现。体育竞赛就是一种竞争,竞争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竞争,有对自己运动能力挑战的战胜自我的竞争,有与他人竞赛比出胜负的勇往直前战胜他人的必胜心理竞争,还有通过团队良好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的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性,培养自己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优良精神。

三、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一)体育具有一种人生需求的拼搏精神

现代社会各种工作都竞争异常激烈,人们要具有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那么,如何获取不断进取、拼搏向上的这种体育精神呢?要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充分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信自己选择目标的正确性,并为这一目标而奋斗。培养不断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是不可能拍拍脑袋、一下决心就能够做到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比如,排球训练中反复、多次的扑救险球,比赛中多次的顽强拼抢,都会强化自己勇于克服困难、树立不断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

(二)坚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和参与体育竞赛活动中,在我们观看体育比赛中都可以感受和亲身体验到一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运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将使人的一生大放异彩。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坚强的意志能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这种坚定性和持久性,则有利于战胜困难。而意志薄弱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困难,碰到情况较复杂时就容易失去信心、迷失方向。特别是当有一定的诱惑,丢掉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利益时,保持坚强的意志确实是一个考验。坚强的意志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多方面的失败和痛苦的磨炼,才能获得。

(三)自信源于信心长期的磨炼与培养

信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事业、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件事或者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运动竞赛与训练是促使一个人下定决心,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坚持到底,磨炼与培养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之一。信心和自信的区别是:信心一般是指对一件事、一个问题的判断,而自信是指经过多次地树立信心积累起来的一种对许多事、许多问题的综合性、长期的判断所建立的信心。自信是指经过长期的各种磨炼(成功与失败),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比较有信心的那么一种精神状态。

人的一生,从事某项活动或选择一项工作都来自于信心,以及客观的判断与选择。然而,如何树立信心呢?首先要对自己作出客观的判断。假如你有过体育锻炼的经历,你就会感到,兴趣驱使你参加体育活动,而信心使你能长期坚持,自信使你不畏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四)锻炼(训练)中所具有的目的、计划和创造性精神

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往往遵循着这样一种模式:第一步,出于对项目的兴趣、时尚和健身的目的;第二步,对某一运动项目较长时期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使其开始考虑每周1-2次的锻炼时间;第三步,参加小范围的比赛,此时某种创造性的特点就显现出来。

人和人之间虽然有差异,但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则可以少走弯路,同时,为实现这个目的,严格要求自己,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为此而努力。由目的到实现要有科学的计划作保证,计划促使自己的主观想法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间结合起来,有利于自己逐步地实现目标。然而,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事实上,当你面对体育比赛时,你会扬己之长,克彼之短,在常规中寻求突破。如果你在工作中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借鉴他人经验,在复杂事物的规律中寻找突破口就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以至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一旦遇到困难就有可能超水平地(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预定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白莉,等.体育健康实践与探索〔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体育中考;弱势学生;考试内容;评价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12

体育中考分数记入升学考成绩,关系到学生能否升入重点、普通中学,所以得到社会、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近年来有人认为这对一些体育差的弱势学生不太公平,说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无需努力锻炼就能得到高分,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即使认真锻炼也拿不到高分。这种认为是否被认同我们暂不说。但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虽然体育中考目的是推动和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并不是仅仅为了取得高分。但我们也确实不能把体育中考中处于劣势的学生给忽略,因为在中考面前分数决定一切。所以,我们要对弱势学生进行概念的定位,对造成弱势学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出相应对策,让弱势学生在体育中考面前不再处于劣势,把弱势学生吸引到体育锻炼队伍中来。通过弱势学生现状分析,便于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及早发现弱势学生,找出对应办法,让他(她)们在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关心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体育中考理想成绩,同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把体育中考看成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下拿取分数的一项考试内容。从而来实现体育中考的最终目的:推动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树立终身参加锻炼意识,掌握运动技能,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弱势学生指在体育中考中处于劣势学生。体育中考中主要存在三种弱势学生:首先是先天残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生理性弱势学生;其次是因后天懒于运动而造成体弱无力,肥胖超重,行为笨挫的非生理性弱势学生;最后是文化成绩徘徊在入学分数线上下而体育成绩不理想,体育考好了就能入重点、普通中学,考差了就进不了的学生,我们称之为成绩性弱势学生。以下对上述三种弱势学生作现状的分析:

一、生理性弱势学生

先天残疾是每个人无法改变的事实,体育运动锻炼是每位残疾学生心中无形的痛处。在体育中考面前他们望而却步,因为肢体的不便和功能的缺失使他们失去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体育锻炼机会,记得上届九年级(10)班毕业的一位瘸脚男生,七年级第一堂室内课,高大魁梧、上肢粗壮、肩宽胸厚的他很快进入了笔者的视线,近看原来是一位残疾学生,在随后的三年中笔者只能在雨天的时候在教室里看到他,他没有参加一节体育课、一次课外活动,更不用说什么学校、班级的体育竞赛活动了,对他而言:体育活动时间就是拿来学习文化成绩的自修时间。体育中考中他打了残疾证明以满分数60%的比例拿到了体育中考分数。笔者曾无数次地问自己,他就这样一生和体育运动无缘了吗?体育中考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取高分固然重要,但最终的目的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像上面这些先天某一部位残疾,尝有多个部位有活动功能的学生,作为教育部门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可以考虑更全面些,让他们也加入到体育考试和体育运动中来?笔者认为对生理性弱势学生应从内容设置,制度上作出相应措施:

1. 中考项目设置

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从原来的身体素质项目测试到后来的素质测试项目和技能类选项测试,再到必测素质类和技能的选考项目,从项目设置演变来看,照顾到了广大素质差的学生,打破了身体素质好不练也能拿高分,素质差的学生再练也拿不到高分的局面。但项目设置还有待扩大照顾到先天残疾的学生,没有合适的项目是先天残疾学生退出体育舞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体育中考项目上要设置适合不同残疾程度学生的特殊体育项目。如下肢功能健全的学生可以设置立定跳远和立定跳高等项目;上肢健全的学生可以设置卧推,俯卧撑、乒乓球颠球、羽毛球颠球、飞镖投准等项目。让学生有项目可以参加,真正起到全民健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2. 分值设置

近几年体育中考分值主要分布在:素质和技能测试、体康测试数据、学年平时成绩。也就是说体育中考成绩评价采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办法。笔者认为这种结合给弱势学生带来了福音,他们可以用自己努力来弥补先天身体上不足。其他还应增设体育卫生常识内容考试,设置分值在体育中考中。让大家在掌握运动技能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了解锻炼身体方法和手段。

3. 评价制度

在体育中考中,对生理性弱势学生要有制度上保障,首先是评价制度上,按照残疾程度等级来划定考试评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其次是要保证弱势学生免考按满分60%分值记入的权力,即:不想参加考试就可以享受60%分值的权力。学校要鼓励残疾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在学生自愿前提下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内容,在学校制度上得以保障,通过学校宣传窗,广播台宣传残疾人运动员光荣事迹,树立弱势学生锻炼信心。班主任要鼓励残疾学生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给他们创设参加锻炼机会。让他们树立参加体育活动信心。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给这些学生充足锻炼机会和时间,对其体育成绩的评价要求降低难度和标准,课堂教学设计要有适合残疾学生的练习方法手段。在各种制度上的保障,这些学生会体会到对他们的重视,从而更有信心地来参加体育运动,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非生理性弱势学生

非生理性弱势学生不像先天残疾学生,他们是因后天懒于运动而造成体弱无力,肥胖超重,行为笨拙的学生,导致这种学生出现的原因关键在于家长,学生教育观念问题,曾有位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肥胖、超重怕什么,不能参加运动又怎样,只有我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大学才会有好的前程。”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健康换来高分的交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孩子们前赴后继涌向高考独木桥,身体垮了的有之,心理出问题的有之。只顾眼前利益,不能正确认识健康重要性,体育运动远离他们而去,体质大幅下降,运动能力损失,肥胖超重等出现在学生面前,体育中考成绩不理想,所以我们要正确引导这些学生走出错误教育观的误区,健康的身体才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对这些学生我们要从思想方面入手,引导他们加入体育运动中来,让体育中考不再是他们过不去的一道坎。

学生拥有“牺牲健康、换来高分的思想”,是家长灌输的 ,以为体育运动会影响文化成绩学习,占用大量文化学习时间,所以家长从小就管教孩子别贪玩,要多学习,孩子在无形中就失去了体育运动的兴趣,家长的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于偏面。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不会影响文化成绩而且还有助于文化成绩提高。在学校,我们首先要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介绍如何处理好体育锻炼时间和文化学习时间,让学生转变体育运动会影响文化成绩的想法。学校通过各种德育教育渠道,渗透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作用。体育锻炼对文化成绩的促进作用等知识的宣传。其次是我们要通过家长会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转变错误观念,让家长认识合理体育锻炼对文化成绩的促进作用,达到家长监督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成绩性弱势学生

这些学生在体育中考前往往是我们学校和体育教师工作的重心,考前的各种体育强化训练班纷纷开出,为的是让这些学生多拿几分,因为他们是学校取得重点、普通高中升学率的主力军,但我们教师也被应试教育所困惑住了,体育中考目的并不是应试教育所要的分数,体育中考是考试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掌握运动技能。所以,作为学校教师,我们应从长远的角度来为学生考虑,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而不是眼前的分数,这些学生除了身体素质差原因外,还有如上面非生理性弱势学生相同原因。这些学生往往是班级中文化成绩较好但又不是特别冒尖的。他们在学习上要花更多时间去追赶文化成绩比他好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就更少了,长期结果就是体育运动能力差,体育中考面前低人一等。

要改变这些学生体育运动难的现状,首先是要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其次还是考试制度,学生体育运动是否进行,体质如何?不应仅仅靠体育中考来衡量,体育中考也只会是一些弱势学生绊脚石,并没有起到持之以恒的效果,初中设置体育中考,相对学习更宽松的小学更应设置升学体育考试。如小学设置了体育升学考,我想如今的一些弱势学生不会有那么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意识也不会那么差。最后,作为学校要把体育考试成绩真正列入到三好学生考核内容,严格把关,促使文化成绩优秀,体育成绩差者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平时体育成绩评定要实事求是,考多少是多少,不使学生产生体育成绩还比较好的错误想法。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对高中升学体育成绩进行限制,不达到一定分值不被高一级学校入取等政策,促使文化成绩优异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体育中考真正目的。

篇5

关键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3-0088-05

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的改善和增强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更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提高人才的质量,以适应和满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干部是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成员,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人员的体质状态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完成的水平和效率。据统计,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之间,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企业家、影视明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而在这些人群中,国家中青年干部所占比例已经超出60%。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发现,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是人生各个发展时期中受关注度最底的时期。特别是在生活及事业的双重压力下,中青年干部群体很少顾及体育锻炼,导致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逐年下降。因此,掌握中青年干部的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健康观念、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教育程度、医疗条件等方面对这些人群体质状况的影响,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效率,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干部为研究对象,共计1000人,其中男640人,女360人,年龄范围为30~60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系统,查阅中青年体质健康等方面的文献资料30余篇,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的体质健康状况、健康观念、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对事业单位及机关领导等专家的咨询和访谈,为进行调查和实证性研究奠定基础。

1.2.3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研究制定《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因素》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消费情况,第二部分为工作及生活方式情况,第三部分为体育锻炼情况。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进行发放。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68份,有效问卷965份,有效回收率99.7%。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原始数据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调查得知,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优秀的比例为10.09%,体质良好的比例为21.95%,体质合格的比例为48.82%,体质不合格的比例为19.14%(见表1)。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力活动的比例降低,膳食结构中动物脂肪、热量摄入过多,存在运动缺乏、营养过剩、生活质量下降等现象。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神经官能症、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男职工脂肪超标率达49.28%,女职工脂肪超标率达52.66%,这种超标率带来的后果将是很严重的。另外,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中有74.25%的人骨密度正常,24.43%的人骨质缺乏,1.32%的人骨质疏松(见表2)。在充分掌握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着重从社会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体育锻炼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2.1.1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特征是后天习得的,与个体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家庭背景、婚姻情况、家庭结构、居住方式、收入水平、教育背景、职业以及信仰等都是常见的社会文化特征。本研究的群体是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属于中高阶层的群体,大多数的家庭背景较好,其父母对其本人体质状况有比较好的影响。夫妻婚姻和睦,家庭结构多为三口或五口之家,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收入较稳定,多数家庭的经济收入已从温饱过度到小康水平,“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经在这部分人群中初步形成。具有较高的学历结构,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可以说,从社会文化特点上来说,对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影响较小。

2.1.2 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广义上指的是人们用于体育方面的个人支出,狭义上主要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竞赛或表演过程中,对与体育运动直接有关的实物、体育服务产品或体育资料的花销。体育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身健康,优化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等,另外文化体育消费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黑龙江省地处祖国最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在经济结构上还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与南方很多省份相比,黑龙江省居民正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度阶段。地域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育消费的程度,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多数中青年干部的消费结构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而观赏性消费和体育资料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所占比例极低(见图1)。

2.2 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分析

广义的生活方式涵盖了人们的劳动生活、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交往生活以及宗教生活等领域。狭义的生活方式主要指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等,或简单地概括为“衣、食、住、行、乐”领域。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密不可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缺乏体育锻炼、脱离大自然,现代“文明病”、“亚健康”随之而来,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下降、生理机能退化、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精神紧张压力大等方面。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点,社会制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等都对生活方式有较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向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已,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而在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

本文探讨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其具体评价指标有:睡眠时间与质量、坐姿时间、步行时间、看电视或电脑时间、吸烟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2.2.1 睡眠时间与质量 睡眠是人们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睡眠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维护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约有29%的人存在各种睡眠问题,中国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高达42.7%。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打乱机体的生物规律,导致生理功能混乱,神经系统失调,其危害有: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影响皮肤的健康,导致疾病发生,引起肥胖等。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平均每天6~9h为宜。通过表3可知,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睡眠时间基本都在合理的范围内,6―9h占89.32%,少于6h的占6.74%,9h及以上的占3.94%。

通过表4可知,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睡眠质量多表现为一般,比例为61.55%,睡眠质量差的比例为22.80%,而睡眠质量好的仅占15.65%。可以说,睡眠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问题之一。

2.2.2 坐姿与步行时间 久坐办公室的危害很多,可造成消化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肌肉萎缩,力量减弱,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腰椎疾病,前列腺炎,痔疮,不孕症等。专家访谈得知:“连坐4h,调节体内葡萄糖和脂肪数量的基因开始关闭”。表5可以看出,平均每天坐姿时间在5~7h居多,占45.16%。可见,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中普遍存在着坐姿时间过长的问题,这是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之一。

健康是大事,步行是最容易、安全系数高的运动项目。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怀特博士就提出: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他创造性地将步行应用于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并指出步行锻炼对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消除精神紧张与抑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统计得知(见表6),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平均每天的步行时间较短,不足1h的比例高达78.65%。

2.2.3 看电脑时间 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以及工作上的需求,需要人们较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屏幕,易产生视疲劳,出现视力下降,肌肉僵硬,手指、手臂、头部、肩膀的疼痛、麻木,对皮肤造成损伤。特别是电脑的低能量x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作用也会导致人的中枢神经失调。因此,要求上机时间每过1~2h要离开15~30min,注意适当运动、通气和休息。通过对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平均每天看电脑时间情况统计,有高达41.92%的人每天看电脑时间超过3h。因此,看电脑时间长、不注意自我保护也是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不容小觑的潜在威胁。

2.2.4 吸烟与饮酒情况 吸烟有一定的社会性,在社交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同时又可能诱发多种疾病,目前世界上每年死于吸烟的人达300万,我国每年约有10余万人死于吸烟。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工业发达国家,1/4癌症者中,吸烟的占90%;死于支气管炎的,吸烟的占75%;死于心肌梗塞的,吸烟的占25%。从对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吸烟情况的调查来看(见表8),男士从不吸烟的比例为42.83%,其余57.17%男士均有不同程度的吸烟嗜好,平均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比例接近20%,女士从不吸烟的比例为92.5%,吸烟的比例占7.5%。

中国保健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多家单位首次联合的《中国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5亿中国酒民平均酒量135g,目前我国男女饮酒比率分别高达84.1%和29.3%,其中16.1%的男性和2.5%的女性为每日饮酒,饮酒人群中65%是不健康饮酒,其最主要问题是饮酒过量,近几年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1982年我国酒依赖的发病率仅为0.16%o,到了2000年已上升了5倍多,酗酒者出现低龄化现象,女性比例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孔子曾告诫人们:“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各人酒量不同,因此不能限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喝醉了,也就是说不能喝到“乱”的程度,现代人虽然并非要做到酒饮三杯而止,但适可而止却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访谈了解到,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特别是行政级别越高其嗜酒次数和量都呈现出增多的现象,其中80%以上的中青年干部觉得喝酒是由于社会交际、工作应酬等无法避免的饮酒。

2.3 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体育锻炼因素分析

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对中青年干部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时有发生,如何克服或缓解沉重的生活负担、繁重的工作压力,提高快节奏生活中的自信心和适应力,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群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锻炼是人们调整心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放松身心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体育锻炼时,只有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上,才能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

调查得知(见表9),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总人数的27.46%。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人数44.77%。每周锻炼3―4次的占总人数16.89%。每周锻炼5次及以上的占总人数10.88%。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可从侧面反映出体育消费的特点。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从事体育锻炼的内容主要以散步和跑步为主,其次是参加球类项目,再次是参加游泳和有氧健身操。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以个人居多。总体来说,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参加体育运动的项目较为单调。

导致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不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少、参加体育运动的项目较为单调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工作压力较大,事务繁忙,难有空闲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第二,部分中青年干部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不会什么运动项目就不去参加锻炼;第三,受气候因素制约,室内场馆紧缺,导致人们不愿意在户外进行体育锻炼;第四,部分中青年干部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太累,经常参与性较差。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从社会文化特点来看,对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影响较小,但受黑龙江省经济条件、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特别是体育精神层面上的消费更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青年干部群体积极参与体育消费的心态。

(2)睡眠质量、坐姿时间长、看电脑时间长、男性吸烟比例高、饮酒频繁等生活方式上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突出问题。

(3)受工作压力大,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场地,气候,懒惰心理等因素制约,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青年干部比例较多,这些都是导致亚健康比例高的直接原因。

3.2 建议

(1)生活方式是影响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重视。只有从自身做起,提高认识,才能有效地改善自身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篇6

(一)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分析

学校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人真贯彻有关规定,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二)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通过对部分学生家长的访问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参加体育锻炼都表示支持,说明家长对于体育锻炼对子女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家长支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是建立在不影响文化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文化学习是否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主要矛盾。

(三)影响学生文化成绩的因素分析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反应,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自我意识太强或消极的期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学习中的交流,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向他人请教,因而学习成绩不佳。苦闷的情感和心境,对生活兴趣减退、缺乏动力、丧失活力对前途悲观失望,导致学习动机受损、学习技能丧失及应用障碍学习效率差,考试成绩亦差。学习努力认真、自尊心强、争强好胜,具有不屈不挠战胜困难、取得成绩的顽强意志,从而学习成绩较好。

(四)学校体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健康包含身心两个方面。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学校体育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内容、形式和手段,结合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形式和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个性发展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体育项目又可以培养不同的个性。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在总体水平上有较大的改善,其改善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几个方面上。

(五)适量的运动对学生学习精力的影响

适量的运动就是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符合学生现下的身体与心理特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系列身体练习。调查结果表明(表2):每天参加一定时间的适量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大多数学生在初期会出现疲劳的感觉,但能较快的适应。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出现精力不足的状况,这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疾病紧密联系。以上数据很好的说明了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应对紧张的学习和繁重的功课。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精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学习精力越充沛,学习成绩相对越好。

二、总结

(1)适时的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并不冲突,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学校体育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学校开展体育活动都是占用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时间进行组织,并不占用文化学习时间。适时合理的体育锻炼,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再有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锻炼后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克服学习中困难奠定心理基础,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是人体发育接近成人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性格,特别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参与者保持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使其意志坚定、顽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参与者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体育运动更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对参与者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参考文献:[1]叶志明、张晋碚、王玲、肖小琴、陈安、刘闯.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269~271[2]孙成福.体育锻炼对学生文化学习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2,(03):60~61[3]叶松梅.我县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文化知识学习矛盾的调查和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42~243(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绍兴,312000)常用的录屏软件有懿文德、snagIt、频幕录相专家等。这种录制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没有限制,熟悉软件操作后,可以让自己的微课更加的美观、丰富。如懿文德软件的“突出放大”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讲解生字词的结构、笔顺。4.白板屏幕录制目前很多电子白板都带有录制功能,即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书写及讲授过程中的语音、痕迹,可以直接用电子白板录制。

三、微课录制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篇7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时期,这个时期的高中生不仅面临着严峻的高考压力,而且经受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所带来的困惑,饱受焦虑、烦躁、厌倦等不良情绪的困扰。所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教师和家长都要为高中生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努力提高高中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快乐、充实、充满活力和爱,减少消极情绪的困扰,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积极情绪;高中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一、积极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记载关于“情绪”的定义至少有20种以上,关于积极情绪的概念更是没有统一的说法。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常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且能够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积极情绪有喜悦、感激、兴趣、宁静、希望、逗趣、自豪、激励、敬佩以及爱等表现形式。积极情绪是正向、愉悦的心境或情境,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二、e极情绪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积极情绪有利于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因此,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积极情绪与健康呈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让高中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可以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率。由此可见,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高中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挫折承受力

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好的学生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能够积极主动地调节心理,引发积极情绪,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的灵活性,减少来自挫折带来的心理困扰,能够提高挫折承受力,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有利于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高中生积极情绪的措施与方法

1.建构积极的心智习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心智习惯实质上就是思维定式,它是人们观察认识事物、分析判断推理、展开行动的依据。心智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在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挑战,失败和挫折正是培养自我心智习惯的重要契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面引导,培养高中生积极的理性认知,转换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接纳他人,悦纳自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关系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温暖有爱、民主和谐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愉快,有安全感,而争吵不断的家庭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与恐惧,产生自卑心理、不合群等不良后果。因此,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家长与孩子获得积极情绪的基本保证。

3.改善班级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师生关系状况密切相关,和谐的班级氛围也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改善班级环境,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减少高中生的消极学业情绪。积极与消极的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建立和谐融洽、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自尊等多种心理需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成长,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舒缓学习上的压力,解除身心疲劳。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高中生健康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消除消极情绪,保持精神上的愉悦,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此,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应该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何昕,王召芳,李晶.大庆地区青少年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47-48.

[4]周妍,蔡明,等.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J].学术探索,2013(7):149-152.

[5]徐文明,梁芹生.高中生消极学业情绪与班级环境及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

篇8

一、“健美操”的概念及其特点

“健美操”是一种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的体育锻炼,是以美、力、健为特征的,将舞蹈、音乐、体操融为一体的身体锻炼,也是陶冶情操、健身美体的大众化健身方式。城市职业学院的“健美操”教学课程其实主要是以学生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身健美操”。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难度和强度上比“竞技健美操”要低得多。所以,“健美操”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它主要是通过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活动,提高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精神焕发,陶冶情操。

“健美操”是以健身美体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不断增强,“健美操”这一运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它是符合现代人追求健美身心的一种强烈需要。我们可以在激昂、振奋人心的音乐声下,舒活筋骨,带来欢快的情感体验。它深受很多人喜爱,无论是上班族抑或学生都对它“情有独钟”。它对器材、场地的条件要求一般不高,特别适合学生练习,且练习起来简便安全。

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类的生命之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主要说出了身体对我们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家庭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辞海》一书中把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功能正常、发育良好、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同时具有劳动功能的良好状态。通常用体格检查、人体测量等各种生理上指标来衡量健康程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健康的观念及认识发生了巨大改变。人是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体,它是社会性、生物性的综合体,除了具有特别复杂的生理活动外,还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和社会事件的适应情况及一些心理活动。之前,我们会认为身体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一观点早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换句话说,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互为补充、互为基础的,它们共同影响人的一切活动,即共同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行为。健康概念不是仅局限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包括人的精神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健康观念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它包含社会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三方面内容。

三、“健美操”锻炼能促进城市职业学院学生身心健康

“健美操”是以有氧代谢为基础的,如果学生长期参加“健美操”锻炼,就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产生良好、有利的影响。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目前还处于青少年阶段,若能够从在校的这段时间开始坚持参加“健美操”锻炼,就可以促进骺软骨的生长,这对学生身体的增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骨质更为结实、致密。如果学生经常或者天天进行“健美操”锻炼,他们的身体均衡性、灵活性就会有所提高,再现能力和动作记忆就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身体协调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长期锻炼“健美操”可以增强节奏感、韵律感,提高文化素质和音乐素养等。“健美操”的音乐欢快、强劲,充满活力、奔放,若学生经常进行练习,就会心情愉快,起到排除郁闷和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陶冶性情和心灵,从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由于健美操一般是在集体中进行练习的,因而还可以增进友谊,增强群体意识。城市职业学院应该加强学生对“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锻炼,这样能促进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特别是在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中,学校应该对此加大力度,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健美操”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长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所以,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应该长期且规律地进行“健美操”锻炼,这样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在较高程度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美操”锻炼在维护城市职业学院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3).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消费特点 消费现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的商品化,市场化,多样化,高层次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等学校是一个具有知识密集,思想活跃。代表先进文化潮流等特点的场所,而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群体,其体育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不仅影响着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选择和未来体育行为的走向,而且是引导着未来社会生活与消费趋势的潜在力量。本文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汽修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人文学院和医学院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有关体育消费的学术论文,为本文结构框架建立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在 外语学院,计算机学院,政法学院和医学院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2份,有效问卷389份,有效率97.25%。

1.2.3 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用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Excel制表制图。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消费的概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存消费后,为追求发展和享受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支出。它不仅是指买票去观看各种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而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取得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欢度余暇时间、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而花钱去从事各种各样与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包括观赏性体育消费、参与性体育消费个实物性体育消费3大类。

2.2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表1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和休闲娱乐,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的。

2.3影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由表2“是影响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三大因素,前两者可通过学校体育的大力改革在短期内能得到改观,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要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消费水平是很困难的。

2.3.1学生的经济收入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学生在体育消费支出的高低,对其体育消费的行为是依据他们的 经济收入而定的 ,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的支持,一部分是学校发的助学金、奖学金和打工所得。家庭经济好,学生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体育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多。月消费低的群体,对体育的主要消费以不花钱为主,因为他们少量的体育消费开支从生活费中挤出。

2.3.2 从事体育活动的次数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各项各类活动时间的次数多少与其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水存在显著差异,经常参加学校有偿体育服务的学生在其实物消费中呈上升趋势。因此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越多,其体育消费也就越多。这表明运动时间也同样制约着体育消费的高低。

2.4.3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显著因素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的一种有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对体育需求、健身需要和转化为体育行为的纽带。体育锻炼习惯的好与坏,与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有的趋同关系,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体育消费水平有着显著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大学生的消费动机比较明显,追求健康是大学生体育活动(消费)动机的主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更偏重精神和能力维度,这表明了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3.1.2体育消费已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与其他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比较单一。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花钱买健康”已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理念不仅标志着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追求,还隐含着通过体育消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加快“社会化”过程的寓意。

3.1.3参与型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和愉悦身心的独特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3.1.4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体育场馆设施不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较高、没有时间和经济条件有限等。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影响了体育消费的支出。

3.2 建议

3.2.1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作用与意义,逐步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走上合理化、科学化的道路。

3.2.2加强体育设施和健身俱乐部的建设

大学生普遍感觉体育的场地及体育设施太少,因此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活动,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试验,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建立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如篮球、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健身操、太极拳等形式的俱乐部,已满足不同层次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健康投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以促进体育消费的多元化。

3.2.3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灌输“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生命在于运动”一言道出了生活的规律,适度运动是创造健康的手段,能保持脑力和体力的协调,是创造健康的一个要素。高校学生在校可依赖专职体育老师,离校后往往许多人放弃锻炼,慢慢地开始透支生命。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积极引导促进个人健康投资。而且加大学校体育改革,营造良好积极的体育锻炼氛围,让大学生把锻炼身体与娱乐、求知紧密结合起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体育消费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2).

[2]韩湘平.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2).

[3]左新荣.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3).

篇10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1999年,教育部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部分高校推出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即现称为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到2009年,以这种模式兴办的学校达300多所。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学院,它的校区相对独立,以学费收入进行日常运转。其专业设置与学制年限,一般由普通高校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和本校中已有的专业统筹安排,招生列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较低,如广东省独立学院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属于二批B类线。独立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是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或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一般前几届的毕业生颁发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后面的颁发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就业方式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同。独立学院自身的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其生源的特殊性,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洞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明确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的方向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一、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已有不少的论述,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独立学院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有其独特之处。如,娄平仁(2008)研究表明[1],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两者在UPI和SCL-90上的总体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独立学院学生心理仍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性格、学习、生活三个方面的不足;徐微(2006)研究表明[2],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成熟度、冲动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梁迎春和赵爱杰(2008)认为[3],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明确,难以持之以恒,同时在学习上缺乏自信,等等。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将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的独特之处概括如下:(1)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吃苦精神;(2)综合素质较强,但文化成绩偏低,学习自信心较低;(3)参与意识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4)生活上优越感强,攀比心重,自控力不足。

二、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结合已有文献中的观点和实践,笔者认为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而父母则是这个环境的主要缔造者,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父母的生活态度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深远。家庭生活的无序、父母态度的粗暴,极易导致孩子形成自卑、粗暴的性格。尤其,独立学院独生子女较多,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很多学生从小倍受父母的爱护,有的可谓是溺爱,如每学年开学之时,学生家长为孩子寝室问题如所住楼层太高、光线不太好等,要求换寝室的事情屡见不鲜,等等。这些来自家庭的因素导致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自立能力、办事情没有主见、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

(二)学校原因

学生,尤其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各项服务是否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学风和校风是否形成或是否健康,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影响很大。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很年轻,各方面的发展的确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这使得独立学院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承担更多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原因

关于独立学院的存在,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一个新生力量,有的研究者认为它的出现既不合法又不合理[4]。在独立学院的存在都被质疑的情况下,独立学院的学生所受到的学习上、就业上的不公正待遇可想而知。这些不公正待遇严重打击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充斥着大学的校园,包括独立学院的校园。这对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可谓冲击巨大。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不能有效地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心灵扭曲,误入歧途。

(四)学生自身原因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只是外部影响因素,外部因素需要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才能发生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处在青年中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激烈的“多事之秋”,故处在该阶段的大学生要面临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个人性格形成等变化带来的无助感或困惑,这些无助感或困惑若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那么他们则能少走弯路,快乐成长;若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则反之。

三、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努力,本研究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论述独立学院应该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相结合

1.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组织纪律观念。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缺乏吃苦精神,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和体育锻炼相结合。体育崇尚奥林匹克精神,崇尚公开、公平、公正,且体育锻炼本身就意味着要克服困难、遵守规则、制约或调控自己的某些行为,这些对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及修正个性的不足,都是十分有利的,尤其对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有利。

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自控能力不足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个人单独进行的体育锻炼,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坚持性和果断性,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团活动相结合

1.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我,确立自信。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文化成绩偏低,缺乏学习自信的特点,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大学生一个重要的人生任务就是全面认识自我,形成完整的自我同一性,完成了这个任务才能清除无谓的自卑对心灵的损害,才能避免盲目的自满对生命的束缚。社团活动能够使学生在积极的人际互动中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和追寻自我,最终做到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我,确立自信。

2.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完成的另一个任务,当然也是独立学院学生应该完成的一个任务。中学时期,学生都忙于考试,故人际交往显得简单且不重要,到了大学,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人际交往变得尤其重要。而社团活动,由于它参与的自由性,吸引着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也打破了院系、年级、专业的界限,使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网络,在这种开发性的交流网络中,他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最终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1.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5]。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某国或某地区当时的思想政治背景,且必须以当时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前提。因为一种行为或一种品质,在某种思想政治背景下是合理的,是广为人们接受的,但在另一种思想政治背景下它却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违法的。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于思想政治教育。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更好地区分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例如,在开展活动时,应全盘考虑,尽可能创造条件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因为学生的专长一旦得以发挥,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继而会化为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还有利于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意识。

(四)心理健康教育和同伴教育相结合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近年龄、相同性别、相同背景、相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而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2]。在普通高等学校,尤其在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其中一个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强大。基于师资和独立学院的现状,独立学院应该比其他普通高等学校更重视同伴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如心理委员制度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伴教育。心理委员的优势是能够与学生保持零距离的接触,能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从而做到及时地化解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及时地向心理健康有关部门及汇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娄平仁.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经济师,2008.7:95-96.

[2]徐微.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02-106.

[3]梁迎春,赵爱杰.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3:54-56.

[4]林修凤.独立学院合法性合理性的质疑[J].高教探索,2009.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