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

篇1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苏教版 教材 科学方法体系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

高中学习阶段,教材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改变,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针对新教材中的教学活动全新设计,从学生学习实践出发,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师及学生素质,化学教师应当重点分析教材,深入探究教材,科学构建方法体系,使学生深入化学学习之中。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突出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体系,例如:苏教版化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给学生充分空间进行化学实验探索。还有在化学教材中加入了化学平衡常数,避免了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时候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使使用苏教版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某些化学知识衔接在一起,这一特点在苏教版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反应方向及沉淀溶解平衡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不仅如此,苏教版化学教材在讲解平衡常数、盐类水解的平衡及电离平衡等化学平衡知识的时候注重讲解化学本质与化学现象的统一,将高中化学的科学性及高中教学的实践性有机结合与统一。

我国高中教学中,化学科学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包含化学知识教育,而且注重广泛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使用苏教版化学教材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科学技能的掌握,将新课改精神渗透在课堂提倡的行为之中,将综合性人才培养当做最终目标。

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之中,对于学科科学方法体系认知不足,化学教师对科学方法体系的了解不多,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只是传授表面的学习方法,一定程度上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可以说,高中化学教育体系之中若缺少科学方法体系,则会使高中化学教学失去原有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苏教版化学教学着重深化化学科学方法体系的作用及相关知识,还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纠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并将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到平时的化学学习之中。因此,在苏教版化学教材的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培养完善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方法,使每一个教育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方法体系的内容及精神实质,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方法体系的分析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构建科学方法体系的时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科学事实的方法,一种是理性思维的方法。

首先,针对科学事实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法,使用苏教版化学教材的时候,观察法的科学方法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学生借助相关仪器实践化学实践,教材中常用的化学观察法有化学实验、模型、化学图表等,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学习中,关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亲手实践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使对知识有深刻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化学学习经验。

另外,常用的方法还有实验法,使用实验法的时候,苏教版化学教材通过陈述实验建议、信息提示及实验思路和技术支持等内容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之中的实践性及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合作探究意识,例如:在实验设计和内容形式丰富上,苏教版教材巧妙地渗透科学实验的对比思想及控制变量思想,例如:在溶液及胶体的光照对比下,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前后现象对比等。

其次,在化学教材的科学方法体系之中,另一个常用方法就是理性思维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综合分析法,通过各方面因素的科学分析,学生能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或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积累,例如: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对不同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探索,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另一个常用方式就是归纳演绎方法,在苏教版化学教材中,归纳法的精髓就是从特殊事实到一般理论的具体引用,而演绎法就是通过一般理论演绎出特殊事实,学习过程中将归纳法及演绎法灵活结合,如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的时候,这一方法非常有效。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联想假设法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的化学知识框架,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对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进行科学论证,如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时候,带领学生进行锌片、铜片及稀硫酸的原电池实验,使学生在联想过程中得出电子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40-02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多且学习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化学具有“繁、难、散”的特点,学生有的觉得难学,本文就提高学生高中化学学习效率谈几点策略。

一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多且散,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1.概念、定义、定律

在学习概念、定义、定律时,要把握它的内涵的外延,重要的字、词,不得随意增、减和改变;如物质的量,不能说成是物质的质量或数量,也不能把“的”删去;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不能把“原子”改为“分子”或“微粒”。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同位素、同素异性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氧化与还原、分解反应与化学反应等,从它们的相同和区别上进行比较,从而理解、掌握它们,就不易产生混淆。要重视它们的内涵、延伸和拓展,如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是: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使用范围是气体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条件是三个“同”决定一个“同”;特例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重要推论是:(1)同温、

同压: ;(2)同温、同压、同质量: ;

(3)同温、同压: ;(4)同温、同体积: ;

所有推论均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结合 ,

来推出,不必机械记忆。

2.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要抓住两条主线,第一条是横线,如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第二条是纵线,如Na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等,要将知识网格化。

要熟记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这就使原本零散、繁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变得条理化、有序化、简单化和系统化,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容易、更有效。

3.有机化合物

学习方法除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上述方法基本相同外,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即要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上来认识和掌握。如乙醇分子间存有氢键,其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要高,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也可形成氢键,故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决定,碳氧键和氢氧键容易断裂。乙醇的结构式为:

乙醇与Na或CH3COOH(浓H2SO4、)反应时,断①号键,发生取代反应;与O2(Cu、)反应时,断①③号键,发生氧化反应;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时,断②④号键,发生消去反应;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时,断①②号键,发生取代反应。通过对乙醇知识的学习,做到触类旁通,对其他一元醇的性质也就掌握了,学其一,知其多,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4.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常常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想方法,把握和总结规律,加以训练就可以较好地渡过难关。首先必须熟记计算公式,要清楚知道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及单位。如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突出物质的量这一核心,它是其他物理量之间换算的纽带和桥梁,通常模式是:一个物理量 物质的量 另一个物理量,同时要注意换算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寻求一解多题的规律,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方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平均值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极值法、估算法等,学生一定要掌握并使用好这些技巧方法,但也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

二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化学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节约省时、现象明显、安全可靠、效果好。对老师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拆卸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要实事求是,对出现与课本知识不相一致的现象或结论时,要认真加以分析,查找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对课本中安排的家庭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操作,要像老师做演示实验一样完成好。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最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探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要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实验结束后要认真完成好实验报告。

三 制作易错题卡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方法;多媒体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化学课中,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拓宽学生思维,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下面,我就此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五种方法。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最基本方法。在化学课堂上,课本的基本知识点、原理、实验的步骤等主要得靠讲授,课堂讲授法是化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今年听过两位刚参加工作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内容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两位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我注意到,其中一位教师语言清晰、准确、简练,语调有抑扬顿挫,适当运用体态语言,以姿势助说话,使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同时结合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性相当高,课堂富有活力。另一位教师知识水平不逊于第一位,课时准备也很扎实,只是他的表达不如前一位教师准确,整个课堂上只用一种语调,使教学重难点不太明显,学生显得很被动,教学效果不是太好。因此,我认为,在应用讲授法时,教师的语言水平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语言上多下工夫,加强表达能力,同时要做到所教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知结构相同步,讲授过程中不断启发式学生,让学生思考,讲授课就不会成为“满堂灌”。

二、实验课堂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课上探究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奥秘的欲望和兴趣,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学化学实验探究,要求学生会设计实验方案,目的为培养富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近几年高考中,实验探究试题频频出现,如2012年甘肃高考理综试卷28、29题为典型的实验探究试题,28题(5)中要求考生根据实验选择药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29题要求考生只根据题目中的图示步骤,推断出除杂药品。这就要求考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思维的创造性、严密性及整体性,同时还注意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水平、正确表达等综合实验能力,实验探究法恰好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解决遇到实验探究试题不知所措的问题。实验探究这种方法可多应用在高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中,而且要求教师要花时间准备器材,学生要求查阅资料,具有合作精神。在教学条件较为落后,实验器材缺乏,学生基础较差的农村和边远山区,进行探究实验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性。根据新课改要求,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只要能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可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情况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最好。①无法完成的实验用多媒体。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完成,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实验过程。例如,某一次,由于分液漏斗活塞松动,萃取实验无法完成,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整个操作过程。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仪器操作的认识,且对实验有进一步认识。但每个实验都用多媒体并不可取,只有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仪器缺乏,实际操作实在无法完成的状况下,才考虑使用。②抽象问题的解决可用多媒体。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现象能力,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很缺乏。在以往教学中,我把电子云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出现在学生面前,起到“百听不如一见”的效果,把抽象概念具体化,解决了学生易混淆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特别适合于微观领域内容的教学。③讲解立体化学时宜用多媒体。中学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原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构等内容都涉及空间构型,使用板书讲解时学生不易掌握其空间立体变化,但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演示变化过程,形象客观,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良好。④复习课可用多媒体。复习阶段涉及的内容往往比平常多,且知识分散,难把内容条理化,教师连贯起来也费时费力。这里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进行串讲,可以选一些代表性的练习题,既便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脉络,又节省时间让学生得以训练。⑤激发学生兴趣时可用多媒体。我常在第一节序言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和化学相关的短片。如,播放法国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我县苦荞茶的制作过程等视频短片,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化学打下基础。在金属的性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武威出土的青铜器马踏飞燕、越王勾践的剑、司母戊鼎等历史金属制品的图片,介绍化学发展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对比、归纳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掌握知识,加深理解,从内在联系入手,对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对比归纳法,能够研究变化,掌握规律,加深理解。对比归纳法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对比归纳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向异性,更深刻地掌握金属的性质,加强记忆;比较归纳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电负性、电离能、金属性等的递变规律,加强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在选修5《有机化学》中,对比归纳法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加深理解一些有机物性质的不同,同时培养了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方法。

五、课外练习

在化学教学中,知识的巩固,知识的深化,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离不开练习。在这里,不细谈。

当然,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每位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总之,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晶.几种教学方法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7(2).

篇4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

我在高一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学习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先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熟悉初中知识,找准初中和高中知识的切入点,应该复习的就复习,应该补习的就补习,消除“高一时间紧,忙着上新课”的思想。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更强调基础性与一般性,主要是常识性介绍,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记忆,对能力素养方面要求较低。高中化学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就是从背诵、记忆具体知识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理解的基本含义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理解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笔者认为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必修1》中离子反应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也使学生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可能要动一翻脑筋。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造成学生难以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实质等知识点的原因在于初中的基础知识跟不上。为了让初中与高中顺利衔接,我首先复习学生在初中熟悉的化学反应如下:

CO■+Ca(OH)■=CaCO■+H■O

NaCl+AgNO■=NaNO■+AgCl

HCl+NaOH=NaCl+H■O

Fe+H■SO■=FeSO■+H■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化学方程式的复习,学生在心理上感到熟悉、亲切,同时教师再适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溶解度表,使学生平稳过渡到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条件、离子反应实质的学习,轻松地掌握新的化学知识,获得成就感。

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教材在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首次提出氧气反应的概念,在铁的冶炼原理时提出还原反应概念。只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所学的仅是知识点,并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割裂开来。而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使学生,从化合价的升降去分析、判断,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并会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从而加深理解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实现能力的提升,促进知识层“面”的形成。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发展入手,揭示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深化,逐步达到比较完整的阶段,即做到初高中知识衔接,让学生脱离初中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易于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此反应的理解。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能运用化合价守零和电子守恒。同时学生也完成了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建立,而且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第三个反应,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比较铁和铜的活泼性,从而理解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教师可提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让学生用集合形式表示出来。

从化学学科发展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引入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习这个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这个这物理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常用的基本物理量、符号及其单位,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讨论的结果,再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采用这样推导的方法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使学生发现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的物理量,必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深刻理解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中的计算有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高中化学的计算网络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完成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同时通过复习相对原子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一些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比如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因此在高一时要适当补充。还有其他如有关“量差”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极端假设法等的应用,这些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而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那么在教课时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强化训练,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高一起好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初中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拥有超越教科书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地度过初高中的过渡期,为高中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篇5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的过程是酝酿思维的过程,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过渡,不是一上课就直接讲新知识。但注意此法不可经常用,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求知欲不宜得到激发,难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如《离子反应》一课几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能使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同时也明确学习目标。在复习课中则可通过学习探究等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明确提出高考考试说明相关要求的方式导人,如《盐类水解复习课》中可以分析讨论“25℃时,分别向NaC1,NH4N03,CH3COONa溶液中滴人2-3滴石蕊试液,有何现象?为什么?”明确课堂目标。

二、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肥皂泡炸弹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首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取三分之一试管滴有酚酞的水,在水上再加入三分之一的苯,然后切取一小块金属钠并擦干煤油,放入试管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会处于两种液体之间并且上下跳动?为什么水会变红?从而引出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悬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精心设疑激发兴趣以期上课伊始即先声夺人。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设计一种学生急于想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而导人新课。如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课中,以一枚锈迹斑斑的铁钉为引人,由学生说明这种现象的危害,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探讨金属的防腐措施;又如在《氯气》一课中,以漂白实验导人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氯水漂白作用的真正成分;再如在《同分异构体》一课中以要求学生搭建的可能结构的球棍模型引人,并进一步要求思考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四、科学史料导入法

在化学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在导课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收到育教于趣之效。苯的导入,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库勒的“南柯一梦”,在梦中他看到了六个碳原子形成了古怪的形状----像蛇一样不断弯弯曲曲的蠕动,突然见这条蛇似乎被什么东西所激怒,它狠狠的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后来牢牢地衔住尾巴尖,就此不动了。突然,盘曲的蛇变成了碳和氢构成的图形,凯库勒从梦中惊醒,从此世界上第一个苯环结构诞生了。这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百折不挠,忘我牺牲的崇高品质。

篇6

关键词:优化概念;实例展开;总结归纳

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在中考的考查中,化学方程式是高频考点,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在本学科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延伸、迁移和扩展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严重滑坡,影响了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改进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让他们轻松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线教师必须努力做到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好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热情不减,更爱化学,学得更好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第五单元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的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概念的形成

刚学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学生对化学式书写不够熟练,对文字表达式的记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配平和标注上,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多媒体生动的呈现功能,以Fe+O2=Fe2O3,Fe+O2=Fe3O4为例子引出书写的原则:

第一,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第二,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将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物质用一定数字标注,实现质量守恒定律,叫配平。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实例展开,总结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避免学生在配平中出现的“猜测性”和“盲目性”,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用4种常用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由浅入深逐一突破。

1.最小公倍数法

这是教材给学生介绍的一种常见的、较简单的配平方法,配平的着眼点在于找出左右两边各出现1次且个数变化较大的原子,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把数字写在化学式的前面。引导学生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系数的来源,避免乱猜乱撞。在学生配平了这道方程式而心情愉快的时候,我给出常见、简单的方程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有所用,收获成功的喜悦。

Mg+O2――MgO H2+O2――H2O

Al+O2――Al2O3 Fe+O2――Fe3O4

2.观察法

这是配平方法中常见而又简便的方法之一,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掌握了观察法的配平技巧,那么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很容易了。这种方法的技巧是从某种原子开始去观察,以确定各物质的系数,单质总是在最后确定。为了锻炼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我采用了初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子展开,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学习不同的配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采用了以下几道式子:

KMnO4――K2MnO4+MnO2+O2

CuSO4+NaOH――Na2SO4+Cu(OH)2

Fe+HCl――FeCl2+H2

通过这个方法的运用,即解决了配平的问题,同时学生也明确了“”和“”的使用。

3.奇数配偶法

奇数配偶法是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中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两边某种元素多次出现,且两边的元素原子总数出现一奇一偶的情况。对初中生来讲,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于是我采取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展开,引导学生先找出化学方程式里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元素的原子,而且该元素的原子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总数是否一奇一偶,选定这种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然后在奇数原子的化学式前写上“2”。从而确定其他化学式的系数。

H2O2――H2O+O2

CO+O2――CO2

4.暂定系数法

暂定系数法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中常见的一种,这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这种配平方法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初中此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于是我采用以下几道方程式,由浅入深,一讲一练,碰上系数是分数的,最后化为整数。

CH4+O2――CO2+H2O C2H2+O2――CO2+H2O

C2H4+O2――CO2+H2O C4H10+O2――CO2+H2O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惊呼:“太妙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接着给出以下两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C2H6O+O2――CO2+H2O

C21H30O2+O2――CO2+H2O

三、学生总结归纳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

最后以小组比赛形式总结配平的四种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概括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步骤:写、配、标、等。学生轻松学习了四种配平方法,积极性非常高,你一言我一语把书写步骤中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得非常好,同时也提出了沉淀箭头的问题,我作为引导人解决了学生的疑虑。

篇7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生活化 教学策略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知识源于生活”,高中化学和平时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用的食品、药品等生活品中都掺杂着化学技术,化学能赋予人们灵感、智慧和知识[1]。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时要引入生活化观念,帮助学生把课堂理论学习与日常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关注化学,而且喜欢、钻研化学,最后达到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现状

受传统教学影响,现今,某些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还是偏重于知识传授,对化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不能有机结合,因为缺乏生活性,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此,高中化学教学改革逐步更新完善,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已普遍走进课堂,改变以往呆板的传统教学理念模式,把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

1.1教学内容问题

在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相当部分教师只抓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比较而言,在运用化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时做得却相对不足,大部分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种偏离生活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科目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质量日趋低下。

1.2教学方法问题

在高考升学压力下,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向学生讲解灌输课本理论知识上,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上,仿佛成了学习知识的机器人,几乎与日常生活隔离。另外,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时,一般是学生看、教师做,由于这种“填鸭式”的灌输缺乏生动性,使学生成为旁观者,学生的学习变为被动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教学方法不符合新课改要求,与“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的观念相脱离。

2.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主要策略

2.1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教育专家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可见教育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2]。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精髓,要完成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制作教案时,力争将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相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理解兴趣,使深奥、枯燥的知识学习转化为生动、愉快的知识索取。为此,教师备课时要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文化背景等,同时结合实际,增加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并尝试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例如,在一次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就从金庸等武侠小说中“削铁如泥”的共性问题提出疑问,笔者顺势运用这个话题引起学生思考,我们知道铁是坚硬的,那么其他金属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跟元素周期表有什么联系?金属的内在跟外在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有没有金属在常态下就是“泥”一样的呢?等等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展开研究。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学习与生活,深刻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进一步激发化学学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2教学方法生活化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把学生从课堂引向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3]。如现在的“雾霾”现象非常严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雾霾”进行分析,了解“雾霾”的危害、成分和形成的化学原因,探索防治解决办法。教师要积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享受在充满乐趣的化学课堂中,对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以往实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生活化的教学实验是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实验,实现生活与化学学习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个教学环节,尽力为学生演示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普遍引起关注的实验内容[4]。如通过加热食用醋去除水垢这一现象对学生说明其中的化学原理,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效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化学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后雄.从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化学教学起点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04).

[2]孙彩霞.化学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70

化学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验证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一大标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增强化学思维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文化涵养的重要途径。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阶段一直被当作理科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待。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施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原先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化学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要做出改善,特别是要加强实验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操作。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和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上很少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实验教学,纵使做实验演示也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耗时很短的小实验。而且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有些教师也不完全按照实验标准进行,使得学生在意识中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记忆。有的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实验也不向学生演示操作,以学校实验器材匮乏或者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直接不做实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学生实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这一点与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好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高便利条件,必须要强化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课堂实验演练,以直观性方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往往注重宣讲理论和基本的概念,而对于实验的实际操作并不给予过多的关注。新课改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时俱进,加强实战演练,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摆脱各种抽象化概念的困扰,能够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通过直观的观察,体悟到教师上课的具体内容。比如说,教师在讲到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强光,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白色粉末、产生黑烟。铝片和盐酸反应是发热的、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等化学反应时,为了让学生增加对教师所讲知识记忆的深刻性,教师最好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做到眼见为实,方便学生在直观性的观察的前提下,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讲完具体的实验过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实验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下10-1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回顾之前所讲的知识点和基本实验流程及其注意事项。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教师可以抽出其中一两个实验,让学生具体来实际操作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自身实验教学结果的一个自我考察。这种方式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非常实用。

二、实际演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练习的机会

化学的学习不能一味地只听凭他人宣讲,而忽视自己的具体实验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深谙此理,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及时对课堂上所学、所见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当然,在实验具体展开之前,教师要对实验的具体的注意事项以及格外关注的问题等讲解清楚。比如说,学生在实验中对于基本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问题,对于实验报告单的如实填写等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实验前,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下在实验中如何正确使用烧杯、天平、试管、漏斗、玻璃杯、酒精灯等实验仪器,让同学们通过某位同学的回答再熟悉一下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巡回监督检查,随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不正确行为要及时的予以改正。比如说,当发现某位学生酒精灯使用不当时,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让学生再次操作,直到操作正确才能离开。当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大声的批评,我们教学和进行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存在的问题,对其予以纠正。教师一味地批评学生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作用,对待学生应当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有耐心。实践出真知,教师一定要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真正的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和重要性。

三、加强课堂互动,以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51-02

实验是通过对事物的探究从而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高中化学实验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将化学实验知识,通过短短的45分钟时间高效地传达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应尽可能地将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奏响化学实验教学三部曲。下面具体谈谈化学实验三步走的教学方法:

一、学会观察实验,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实验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手段,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现象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仅需要认真观察现象,还需要对现象的发生进行深入地探索。现象的观察是学习化学的入口,入口的钥匙也就是实验。

在一些实验演示中,实验现象的变化很快,并且,有的实验现象变化不明显。如果教师在实验演示时,只是让学生单纯地观察,毫无目的性,就会造成学生观察实验的盲目性。有效的实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实验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验之前,将学生在实验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明确指出,使实验具有目的性。长此以往,学生掌握了实验进行的方向,从而学会观察实验。例如,在研究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在进行将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的实验时,应明确要求学生从声音、形态、颜色等这几个方面观察钠反应产生的现象。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在惊讶于钠迅速的反应之余,也从声音、形态、颜色的观察中注意到烧杯中发出了“吱、吱、吱”的响声,同时水面上迅速游动的闪亮小球上,溶液显红色是由局部到全部,由浅到深。在教师列出的观察提纲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准确地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一一列出,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丰富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迁移到课外,让化学走进生活,感受化学学科的本质。

例如,制备可燃冰趣味实验。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以及酒精、水、醋酸钙溶解性为实验的理论基础,即当饱和的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时,饱和溶液的水溶于酒精内,致使醋酸钙溶解速度降低,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形成半固态的凝胶状,酒精填充在胶状内,点燃胶状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师:我们先取30ml酒精,倒入小烧杯里,然后再量取9ml的饱和醋酸钙。

问题1:是将酒精倒入饱和醋酸钙中,还是将饱和醋酸钙倒入酒精中呢?

生:把饱和醋酸钙倒入酒精中。

问题2:是缓慢倒入酒精中,还是快速倒入,如何操作呢?

生:缓慢倒入酒精中。

师:是的,不仅要缓缓倒入酒精中,还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其变成胶状。

问题3:那么搅拌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会出现胶状物质。

问题4:谁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胶状?

生:是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了。

师:很好,已经搅拌好了,我们可以把胶状的“可燃冰”转移到蒸发皿然后点燃它。

通过这个实验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在趣味实验的演示中,师生配合默契,教师适当地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原理等进行推测。如此的趣味实验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进行全方位拓展,学会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大胆分析、认真求证,同时,诱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与探索,从现象的发生到通过实验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理,再从触类旁通的原理本质,到设计新颖的趣味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效总结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后,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以下是指导学生实验后总结知识点的三种方法:

1.图文并茂,再现实验过程

在实验后的总结阶段,指导学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实验的全过程。以实验装置图为典例,学生将实验装置图画在笔记本中,然后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或注意事项等标注在一旁,直观而又简单,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既回忆了实验的过程,又在画图中深化了知识的印象,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铵盐与碱作用制备氨气。

2.列表格,高效记忆

高中化学实验较多,同一物质出现在多个实验的频率较高,利用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对一种物质在与其他不同物质的反应中进行对比,将其反应条件、产生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标明出来,将繁杂的语言省略,使得知识点更直观,更清晰,方便记忆。

如氢气在各种气体中燃烧时,可以做出以下的总结:

总结表可以简化一些复杂的语言表述,能够直观地看到氢气在不同气体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做到举一反三,由氢气与氧气反应,推及到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知识点,避免由于实验繁多而带来的混淆记忆。

3.正确引导,事半功倍

对于一些在实验中常用到的物质,在不同实验、不同容器、不同反应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其特性,这项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回忆实验操作、相关知识点等,给予适当的提示,从而引导学生综合性的思考,将知识综合起来。

例如,在实验中水的妙用,教师将其总结为六种妙用:①水封;②水浴;③水集;④水洗;⑤鉴别;⑥检漏。请学生就学过的实验举出水在实验中起到相应作用的例子。如有学生举例:

①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

②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③水集: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④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O2杂质。

⑤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教学

著名教育家戴安邦说:“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么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因为化学实验室才是学习化学收获最丰富和最有效的场所。”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验方法的不断拓展又促使化学学科不断进步。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依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实验手段探究新的化学理论知识。

一、化学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情境设计轻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设计

“五步法”是传统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类型,该方法强调泛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一般,不能把握教学的具体实际意义,导致过分夸大情境教学,忽视教学程序与工艺设计的必要性。若教师未依照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做系统性深入研究,未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就会在实际教学中出现问题。

(二)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帮助学生创造问题学习的情境与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化学知识的学习,但对于部分学习主动性较差,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则会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导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我学生的学习变化、情感变化。

(三)教学实验缺乏吸引力

教师在教学演示阶段,易出现满堂灌现象,部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思考的空间,很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实施不完备,加之教师的演示能力不高,实验试剂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导致实验失败,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的特点

(一)时代特点显著

第一,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认知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第二,能够紧密联系科技前言知识,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材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大胆运用各种先进的实验方法,如:用pH计测定中和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可选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醋中醋酸的含量值,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卤代烷中的卤素等。

(二)以科学指导为实验研究思想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强调应试教育,往往忽视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而高中“人教版”化学教学则能对化学实验做全面的分析、界定。

1.化学实验目标的科学性

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在明确实验目标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探究手段。化学实验作为“人教版”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化学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化学实验的过程就是求知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总结经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培养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3.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常使用对比验证的手法,探讨各类实验方法,如:铝盐与铁盐的静水效应实验,经过对比验证,学生不仅能够习得铝盐与铁盐的静水效果,还能让学生了解两种盐水静水效果的差异性。

三、“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过程

(一)“示范模仿”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多用于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示范模仿”式化学教学注重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模仿,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为此,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可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示范模仿”教学中。如:开展氨气喷泉实验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汇总以学习过的实验仪器,再依照仪器设备的特点对其做分类整理,绘制常规化学仪器图,拓展学生的逻辑性与数理思维。

(二)应用“信息加工”的教学模式,帮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所谓“信息加工”教学是指对信息进行提炼、整合、使用,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提炼是指学生由已有信息中提取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的信息;信息整合是指将提炼的信息与学生已知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探寻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信息使用是指将整合后的问题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三)采用典型知识探究,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具有代表性、知识点复杂、混淆性强的内容进行典型性探究,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如:证明HA为弱电解质的方法探究实验,教师在开展实验研究时可提示学生使用弱电解质的特性及电离子平衡的知识点来设计实验过程,让学生收集证据,分析讨论。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教学,倡导实验探究的方式开展化学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在提升化学实验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泳江.高中化学“人教版”中实验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樊彦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