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

篇1

[关键词] 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诊疗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3-03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肠胃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肠胃镜作为消化内科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已逐渐被广泛应用[1]。但是,一旦肠胃镜进入患者体内,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心、疼痛等临床表现,甚至还会存在患者当听到要进行肠胃镜检查时,就不想再继续治疗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进而增加病发率。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无痛胃肠镜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取得显著成效[2]。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对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胃肠疾病需胃肠镜诊治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科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9)岁;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2~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3.5)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符合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患者。②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诊治方法

1.3.1 准备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事先准备好胃肠镜以及手术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相关药物、设备等,对患者进行胃肠镜治疗调查,对于那些进行过非无痛性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调节,即调整患者心态,让他们能够欣然接受这一治疗,从而减少对该诊治方法产生的畏惧感。同时,还应该了解患者以前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对这些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在治疗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做好这些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就能为手术的成功率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手术之前还应该告知患者禁食,最好确保禁食时间为12 h,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患者胃肠的清洁度,还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1.3.2 操作方法 第一,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便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然后再借助设备对胃肠进行检查并治疗。一般情况下,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都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先注射枸橼酸芬太尼,待该药物注射时间在规定期限后,再实施1~1.5 mg/kg的方式进行丙柏酚的注射,等患者完全昏迷后,再进行手术。第二,手术过程中还应该格外关注患者四肢反应情况,如果患者由于手术疼痛产生反应,就必须加大药量,反之,则说明药物剂量的使用恰到好处。第三,患者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性的血压下降情况,还应该及时输入麻黄进行急救;如果患者呼吸频率较之前逐渐减小,并出现呼吸局促现象,就应该立即使用阿托品进行急救,以免出现呼吸停止现象。

1.4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即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的防治。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案,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具体操作如下。

1.4.1 饮食干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对其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定时定量,一周内必须低渣饮食,进食清淡及易消化食物,最好告知患者确保每餐八分饱即可。且多吃水果、蔬菜,这样不但能够均衡营养,还能确保每日摄入大量维生素,更好地促进消化。同时,还应该提醒患者戒烟、戒酒。

1.4.2 心理干预 胃肠道和消化系统都是由神经所调节的,而精神又和神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就需要患者时刻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唱歌等,通过和其他患者的交流,使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

1.4.3 运动干预 健康的体质能够帮助消化,消化功能也能增强体质,也就是说,体质和消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护理人员要经常组织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还可以组织跳舞活动,通过对自身身体的锻炼,来提高腹腔压力。另外,身体锻炼还能有效预防便秘,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1.4.4 出院指导 另外,患者出院后护士还应该叮嘱其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吃那种变质食物,尤其是街边没有任何卫生保障的食品。毕竟过多食用冷食,会出现腹痛等不良症状,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同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一旦胃肠道遇到冰冷食物刺激,就会相应的出现痉挛现象,并导致腹部出现绞痛,因此,还应该叮嘱患者时刻注意保暖,夏季入睡时用被子盖好腹部,防止受凉。

1.5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自愿参与作时间和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几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体征有所恢复;无效: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身体不适感严重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如疼痛、呕吐、焦虑等。④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上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临床恢复情况上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饮暴食现象日益增多,大多数人由于都在和时间竞争,因此,也就很少注重生活饮食质量[3]。在这样一种情况的影响,也就间接的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肠疾病,发病几率更是快的惊人。所以,必须对这种疾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3.1.1 胃肠道疾病因素 俗话说:“病从口入”,消化系统的变化无常和饮食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长期食用粗糙、过硬食物,或者是吃饭速度较快等,都会使食道和胃肠道遭到严重损伤[4]。另外,饮食不规律,也就会造成各种功能消化不良等。

3.1.2 饮酒过量 如果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饮酒,会造成急性胃粘膜,甚至还会引起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的发作会导致严重的恶心、腹痛症状[5]。

3.1.3 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吸烟对消化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却是不知道的。从诸多临床症状上来看,吸烟和消化系统有着密切关系,烟草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可以损害到胃粘膜[6]。因此,吸烟人群的胃溃疡在治疗后,伤口愈合难度大。

3.1.4 不良情绪 如果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绷、愤怒状态,也就间接的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容易引发胃炎或者其他消化性疾病[7]。

3.2 胃肠镜诊治

3.2.1 传统胃肠镜 以往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所使用的胃肠镜检查方法还存在诸多弊端,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上,都存在问题。不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疼痛、恶心等症状,还会间接的导致血压升高、脑溢血等。如果过程中不进行麻醉,患者很容易疼晕过去。再加上诸多患者从别人口中得知胃肠镜检查比较难受,也就无法接受这一诊治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8]。从前面所讲述内容可以得知,传统的胃肠镜诊治方法具有疼痛、时间长等弊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难接受,给检查带来不便,据相关报道结果显示,曾经接受过传统胃肠镜诊治的患者,有3/4的患者不愿再进行检查,1/4一患者对该项检查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最终影响到最佳治疗时间。

3.2.2 无痛胃肠镜 近年来,无痛胃肠镜诊治方法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无痛的新技术,逐渐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是目前消化内科疾病诊治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减轻痛苦,还能通过术前护理人员的讲解,减少患者恐惧感,从而使患者可以完全放心的投入到检查过程中。另外,检查过程中护士指引病人提高配合度,也给医生带来很大的方便,进而更好地进行治疗[9]。该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中,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患者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实施整体护理对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不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润芝.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3):641-642.

[2] 邓兰俊.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9):50.

[3] 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等.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3,24(12):1963-1965.

[4] 李军宏.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15):225-226.

[5] 谢涛.探讨用无痛胃肠镜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27(2):65.

[6] 罗桂金,雷平光.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24(11):148-149.

[7] 王晓芳.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2(9):35-38.

[8] 周有际.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6(10下半月):110-111.

[9] 李强,薛鸿鹏,姜子晔,等.探讨消化内科疾病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5):86-87.

篇2

在新型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不断产生、新的医学观念与研究模式不断涌现的今天,王辰认为呼吸学界在敏锐、积极地运用新办法、接受新观念、实践新模式等方面仍显迟钝,学科发展仍显薄弱,研究欠活跃,以致在新形式下与其他先进学科的差距似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据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重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长期居我国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之首,疾病负担巨大,已成为国家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另外,由于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新病原与耐药病原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呼吸疾病发病形式将更加严峻。然而,现阶段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于应对日趋严重的发病趋势,整体防治能力亟须加强。这一严峻形势赋予了我国呼吸学界重大的历史使命,也为呼吸学科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机遇。

建多学科交融体系

在呼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王辰认为,呼吸学科的发展方略应构建多学科交融的立体架构的学科体系,合纵连横。“多学科交融领域的‘游戏规则’是哪个学科能够以更积极的姿态与作为投入其中,更多地承担起发展该领域的责任与使命,哪个学科就会更多地‘主宰’该领域的业务与发展。”王辰说道。因此呼吸学科需努力体现自身优点与优势,倍加重视与其他学科有广泛交叉的领域,承担建设与发展交叉领域的主导责任和使命,努力深化研究,提高预防与诊疗水平。

首先,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PCCM)有机结合、捆绑式发展才符合呼吸学科的良性发展,才能培养更专业的人才。而人员队伍建设是内科ICU建设的关键之所在,应切实推动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2013年,上海市已开展PCCM专科医师培训,作为全国第一批PCCM培训单位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翟介明认为,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推动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学科的发展,形成专科医师培训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培养具有呼吸病学与危重症专业素养的青年医生,形成全国呼吸危重症专科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育。

其次,提高肺癌早诊率也是呼吸学科努力的方向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找到更理想的肺癌早筛方法,让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疗的希望所在,相关研究值得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其中。此外,为避免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成为影响“桶中”生命之水积聚的“短板”,“我国呼吸学科被动、消极的文化必须要改善。我国呼吸学界应当清醒认识自身承担的重大任务使命,以呼吸学科发展带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王辰如是说。

学科防治需携手基层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仅依靠三甲医院之力无法有效防治全国慢性呼吸疾病。需携手基层医生来共同完成。“我国很多社区医生连慢阻肺这样基础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搞不清楚。”王辰说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迟春花同样也这样认为,她反馈我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现状堪忧。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已建立近70年,目前用于医疗支出的费用占GDP的9.4%,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一个面向全面、看病免费的初级卫生体系,即全科诊所。全科诊所只用20%的总医疗资源,却提供了超过80%的总诊疗人次的服务,日均住院成本足够全科诊所为一个患者服务一年。全科医生的职责包括解决轻症、自限性疾病、慢性病管理等,还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相关的预防手段,以及与综合医院进行合理转诊。从英国对基层医疗考核的项目来看,哮喘、慢阻肺等均占比重很大。

相对而言,我国呼吸疾病防控方面,未得到足够重视。首先在卫生层面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里没有涵盖呼吸疾病;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里没有将呼吸疾病纳入管理;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标准里没有呼吸疾病的内容。其次在基本用药和医保层面上,缺乏呼吸疾病常用药物。常用药物中没有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雾化吸入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药物。呼吸疾病未列入门诊慢病。再次从基层医生诊疗层面上来看,基层医生知识观念陈旧。我国10省市农村基层慢阻肺诊治现状调查显示,门诊及住院患者常用检查中没有肺功能检查,疾病早期诊断不足、误诊和漏诊率高。同时,公众对常见呼吸疾病认知不足,疾病知晓率低。

所幸,中国已开始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疾病,已将慢阻肺首次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同时被写进国家慢病防治工作规划中。提升基层医生呼吸疾病诊治能力,指导基层医生搭建呼吸疾病诊疗体系将是今后非常重要的工作。

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

对于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国外已有多年丰富经验。以瑞典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发现许多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控制不佳,原因不是医生没有诊断,也不是医生没有恰当的药物治疗,而是没有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随后瑞典设立了慢阻肺和哮喘门诊,由专职护士负责,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肺功能筛查和监测、控烟知识宣教、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等。卫生经济学评价显示,将有慢阻肺、哮喘门诊和未开设门诊的地区进行比较,前者总的医疗花费为3万多瑞典克朗,后者则需要5万多瑞典克朗。在医疗资源使用方面,包括患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急诊就诊次数、非计划门诊就诊次数等均有明显差异。

篇3

【关键词】呼吸内镜;呼吸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62―02

呼吸科是对病人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科室,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诊疗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呼吸科的现实需要,提高呼吸科的诊疗手段是当前呼吸科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学临床诊断技术有了质的提高。首届国际呼吸内镜诊治大会暨肺癌诊疗新技术研发发表会的召开表明[1],作为呼吸科诊疗中最重要的辅助诊断仪器,呼吸内镜诊断技术在呼吸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呼吸内镜医生可以直观、准确、快速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与其他呼吸科的诊疗手段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当前呼吸内镜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吸内镜技术也会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就呼吸内镜在呼吸科诊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呼吸内镜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呼吸内镜技术概述

呼吸内镜是由内窥镜发展起来的新型诊断技术。其由传统内窥镜系统组成,作用于呼吸系统。其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的诊断,并通过微创技术应用实现呼吸系统的诊疗与治疗。目前,呼吸内镜主要应用胸外伤、肺癌手术前检查、肺感染、食道气管瘘等疾病。在现代呼吸科诊疗中,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呼吸科诊疗准确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呼吸科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诊疗信息。在现代医疗机构中,呼吸内镜作为呼吸科诊疗的基础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为现代临床诊疗、治疗提供了准确的、详实的诊断信息,为提高呼吸科诊疗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呼吸内镜在呼吸科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2.1 呼吸内镜技术在呼吸内科诊疗的应用探讨

目前呼吸内镜技术在呼吸内科诊疗的应用主要应用与介入性肺病诊疗、内科胸腔镜与支气管镜技术的复合应用以及相关呼吸系统内科疾病的诊疗。在实际的应用中,临床医师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应用呼吸内镜进行检查。同时,临床医师还要根据患者病情对呼吸内镜技术应用进行方向指导。例如:肺部水肿患者的临床诊疗中,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呼吸内镜的诊疗方向与重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指导呼吸内镜的应用。通过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以及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诊疗效率,为提高患者诊疗效率、减少患者病痛奠定基础。

2.2 在临床中应用呼吸内镜进行诊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呼吸内镜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对以下几项加以注意[2]:第一,要保证呼吸内镜诊疗患者在诊疗前 6 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当诊疗结束后 2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女性患者还应当错开月经期。第二,在诊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憋气感、异物感,医生应当提前将这种可能性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像医生说明。医生会妥善的处理。第三,在患者诊疗之后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丝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患者也不必恐慌害怕。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过大时则需要医生仔细检查并予以处理。第四,呼吸内镜使用之后注意消毒,第五、根据工作需要,应当配备相应的内镜及清洗消毒设施:(1)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2)清洗消毒设施应当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者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干燥设备、通风设备以及与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和消耗品。(3)清洗消毒液应当有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酒精等。六、严格执行清洗消毒规范。根据卫生部20(0年制定的《内镜清洗消毒及操作规范》要求,呼吸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2)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3)凡进入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的消毒,即初洗、酶洗、水洗、消毒、冲洗干燥五个步骤。(4)内镜及附件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5)所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3]。(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事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3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前景

作为呼吸系统辅助诊疗的手段,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可以有效帮助临床医生确诊患者的病因,及时的进行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呼吸内镜诊疗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步伐,例如荧光支气管镜技术、超声支气管镜技术等诊疗技术的研发成功预示着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光明的发展以及应用前景,并且随着多学科复合应用的推广,极大程度地 提高了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领域。荧光支气管镜技术采用蓝色激光照射下病灶的荧光性实现了病灶部位的精确显影,提高了呼吸内镜的诊疗准确性。而超声支气管镜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现代呼吸内镜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当前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未来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将会与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以多学科复合应用方式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精确性,实现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广。

4 结语

呼吸科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呼吸内镜是呼吸科诊疗中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呼吸科诊疗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生通过呼吸内镜可以对患者的病情、病灶位置有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与传统的呼吸科诊疗方式相比,呼吸内镜可以有效的提高呼吸科诊疗的效率。从当前呼吸内镜的发展前景上看,多学科复合方式将会是呼吸内镜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可以预见,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在未来呼吸科诊疗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利军.呼吸科诊疗技术概论[J].临床医学信息,2010(8).

篇4

[关键词]杏坛镇;居民;死亡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身心健康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国家对于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加大,对于居民死亡原因的关注也明显增加。80年代初人口学研究投入兴起,在人口、公共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等方面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对于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统计学情况也不断深入。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居民死亡原因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2015年3月~2016年2月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人口资料采用我市公安部门统计数据,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死因数据,采取县(区)及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诊疗报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的双轨制报道形式进行死亡原因的调查。

1.2方法

数据收集是利用《国家死因监测网》杏坛镇死亡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IO标准分类标准,对录入的数据采用Epidate双录入法,检验数据的一致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杏坛镇居民年龄比、性别死亡率;杏坛镇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杏坛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居民死亡医学报告卡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审核合格后,市级专业人员对死因链的逻辑性和编码进行复核,使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eathReg2005死亡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死因顺位指按照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2结果

2.1杏坛镇居民年龄、性别死亡率比较

各年龄段死亡率情况,85~居民死亡率最高,其次是

2.2杏坛镇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

主要疾病死亡状况中,循环系统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肿瘤死亡率,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损伤和中毒死亡率和传染病死亡率,精神和行为障碍死亡率最低。各年龄段死亡率中,肿瘤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最高,其中肿瘤死亡率主要分布在

2.3杏坛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杏坛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见表3。

2.4杏坛镇居民主要疾病去死因寿命分析

对男性寿命损失影响居首位的是恶性肿瘤,将恶性肿瘤死因去除后,男性平均寿命增加3.81岁,其余去除死因寿命损失排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女性寿命损失影响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将恶性肿瘤死因去除后,女性平均寿命增加2.95岁,其余去除死因寿命损失排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见表4。

3讨论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活动范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随之而来带给居民死亡的原因也逐渐增多,了解居民的死亡原因,减低这些因素带来的死亡影响,是减轻社会负担的迫切需要。疾病死亡原因分析属于医学统计学的重要内容,死亡率可以对当地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进行评估,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更好的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和有效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篇5

【摘要】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方法 将90例处于急性加重期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疗程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与肺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aO2、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上升,Pa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关键词】 孟鲁司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气分析;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孟鲁司特是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本研究采用孟鲁司特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其对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收集2010年 1月至 2012年 12月入住我院的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 (2007 年修订版) 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合并呼吸衰竭而需要机械通气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 女性 14例, 年龄(57.24±12.18)岁,吸烟史(20.37±9.75)年;治疗组中,男性 28例,17例,年龄(59.71±13.25)岁,吸烟史(21.68±10.0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给氧、抗感染、平喘、化痰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孟鲁斯特,10 mg/次,每晚 1次,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气分析和肺功能。①血气分析:采集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②肺功能: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预计值)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治疗前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升高,而PaCO2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FEV1/FVC和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和FEV1/预计值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篇6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机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ip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收住的病人主要是呼吸系统重症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ILD)、重症哮喘、肺栓塞等。国外教学医院多设立呼吸科,美国部分医院称为呼吸与重症监护科(Division of Pulmonary & Crit Care Medicine);国内仍称为呼吸科或肺科。

1 ICU的历史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被认为是ICU的起源。1923年Dandy在Hopkins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在二次大战前,Dandy在Hopkins建立起第一个24小时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20世纪20-50年代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包括美国和欧洲利用较大的空间建立了能够容纳较多病人的抢救单位,患者应用铁肺和手动通气,包括麻醉科、内科和外科医生组成了多学科的专家队伍,这是现在ICU的最终尝试。1958年美国巴的摩尔医院麻醉科医师Safar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危重监护病房,其后ICU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

国内ICU起步相对较晚,1980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ICU。1985年总医院呼吸科建立了国内第一个RICU。同时期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重症加强医疗病房(SICU)。

2 ICU现状

2.1 美国有职业执照的危重症监护医生中,2/3是内科医生,其余是麻醉科、儿科和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约90%是呼吸科医生,呼吸内科医生在ICU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2 现状ICU划分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综合性在监护病房(GI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3 RICU的发展

3.1 RICU病房的建立

首先RICU是ICU,有关病房的规范流程应符合ICU的标准。RICU主要面向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和重症内科系统疾病,其中感染和合并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居多是RICU的特点,因此病房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院内交叉感染的问题。整体设计洁净区、缓冲区、感染区要分开,空气气流走向应从洁净区(工作人员区)依次到缓冲区、感染区,重症感染/携带多耐药细菌患者应相对隔离。不提倡建立过多的大通铺式格局,应有一半以上床位为单间病房,其中开放式单位床单元面积15-25m?,单间病房面积为20-25m?,要贯彻生命到(Safe Isiand)的理念,床周围1m内应无障碍物。感染区应保持一定的负压,如有条件建立标准的负压病房。

3.2 健全的RICU医疗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临床诊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等。

3.3 RICU病人的收治范围 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功能不全,经过R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R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R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3.4 RICU病房的必备设备 每张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R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应配备适合RICU使用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R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R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RICU需配备血气分析系统、电子/纤维气管镜、振荡排痰仪;其他设备:心电图机、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体外起搏器、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3.6 RICU病房的选配设备 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输液加温设备;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监测仪;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检测设备;体外膜肺(ECMO);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L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4 RICU未来发展方向 RICU应向MICU(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发展,收治对象应涵盖内科各种合并感染的位置症患者(不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但是如果合并感染也应收治。RICU发展前景美好,但需要我们艰辛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

篇7

【关键词】 肺;院内感染;真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64-02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

2 结 果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 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此次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我们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目的 讨论护理干预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 对455例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总结不良反应,护理配合要求。结果 8例有明显活动性出血。15例活检后镜下见少量出血,未予处理。4例氧饱和度<85%,胸闷气促,停止操作。。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严密术中观察,具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护理 活检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检查中护士默契护理配合是保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得顺利的关键。本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对455例患者在无X线监测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2011年6月,本院共455例,男 254 例,女201例,年龄22-78 岁,其中门诊55 例,住院 400 例,诊疗病种有慢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2 操作方法

应用Pentax EB-153072型纤维支气管镜,根据X线胸片和CT影像。经患者口腔或鼻腔插入管子,经咽喉部、主支气管到达选择好的段支气管后进行检查、治疗。按需要进行病理组织标本采集、刷检、穿刺活检、钳取异物、灌洗等。

3 结果

451例患者获取组织标本,8例有明显活动性出血,经注入1:10000肾上腺素1ml或凝血酶后出血停止。15例活检后镜下见少量出血,未予处理。4例氧饱和度<85%,胸闷气促,停止操作。

4 护理配合

4.1 术前护理 (1)备好急救药品,检查仪器性能,准备好基本器械,如活检钳、细胞刷检、灌洗瓶等备用。术前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讲解手术的全过程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支气管检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耐心地向家属讲明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缓解心理压力,以取得患者术中主动配合操作。(2)术前询问肺部CT片、查肝功能、心电图、凝血时间、血小板检测等报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3)检查前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5-10分钟。 术前4小时禁食水,以免恶心、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至窒息,术前30分阿托品0.5mg以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减 咳嗽反射,以免检查中误吸或误咽。

4.2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平卧位,全身放松。进镜前经鼻腔滴石蜡油2-3滴以免损伤鼻腔,给流量氧气吸入3-5L/min ,进镜时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面色、神志、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变化。纤支镜达到声门时,可注入2%利多卡因溶液2-3ml局部麻醉,使支气管镜顺利插入。到达肺部病变部位,医生把活检钳插入目标段支气管嘱咐患者深吸气,护士张开活检钳再嘱患者尽力呼气,在患者呼气末钳夹肺组织并缓慢退出。操作过程中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时及时用0.9冰生理盐水冲洗或1:10000肾上腺素注入止血,同时不断向病人作简单解释,指导其作深呼吸,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气胸等停止检查。护士与医生配合中动作轻巧、默契配合医生操作,使用活检钳要稳、准、轻巧、小心地钳取病变组织,收集组织标本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及时送检。

4.3 术后护理: 镜检术后应禁食水2小时,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进流质或半流质,多休息,少说话,不要用力咳嗽、咳痰。术后患者休息10分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活钳后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门诊病人观察30分钟后可在家属陪同下离院。

5 小结

对不明原因咯血、肺部肿块性质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诊断和治疗的意义。该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充分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默契配合,科学术后护理是顺利完成操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王卫红,李玉德。129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

篇9

妇产科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学位授予点、妇产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全国妇产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卫生部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妇产科药物研究基地、国家级妇产科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人才济济,医疗梯队完整,专业设备齐全,学科发展均衡,实验仪器精良,现设有产科门诊、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妇科常规门诊、妇科肿瘤门诊、妇科内分泌门诊、妇女保健门诊、滋养细胞肿瘤门诊、急诊、特需门诊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221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宫颈疾病、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异常、生殖功能异常、围绝经期疾病、性发育异常及各种复杂疑难性妇产科疾病,擅长做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经腹早孕绒毛活检、胎儿镜等检查及宫外孕手术、异位环取出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息肉和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及各类人工流产术。

郎景和医生简介:

郎景和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科内镜学组组长。上世纪70年代初,郎景和主任曾协助我国现代妇产科的奠基人林巧稚教授从事妇产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82年,他首次在国内实施了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把手术的各个关键步骤、手术的彻底性评价及再次减灭术、分期手术等概念推向全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郎景和主任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提出抗粘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以及卵巢抑制或孕激素对抗的内异症治疗理论,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妇科肿瘤特殊贡献奖。郎景和主任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畸形、妇科肿瘤及各种妇科疑难杂症。

边旭明医生简介:

边旭明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优生学会理事。边旭明主任197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曾赴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各种妊娠期高危重症及分娩期合并症的诊治、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及治疗、重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近年来,边旭明主任多次承担国家卫生部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呼吸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呼吸病专业科室之一,由我国已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创建,目前已成为我国一流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及研究中心。该科室历史悠久,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涌现出罗慰慈、朱元珏、黄席珍、林耀广、李龙芸、蔡柏薔、陆慰萱等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目前,该科室开放住院病床82张,拥有在编人员37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3人,技术人员1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科内设有肺癌诊疗中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中心、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肺功能实验室、血气分析实验室、支气管镜室、细胞学实验室、基础研究实验室等亚级科室。

肖毅医生简介:

肖毅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老年呼吸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和结核病学会睡眠学组成员、亚洲睡眠研究会专家、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毅主任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诊治睡眠呼吸疾病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蔡柏蔷医生简介:

蔡柏蔷医生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现为呼吸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美国胸科学会(ATS)会员、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资深会员、欧洲呼吸学会(ERS)会员。蔡柏蔷教授师从我国著名呼吸内科专家朱贵卿教授,曾多次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医学中心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呼吸内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的疑难杂症,尤其在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基本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成立于1921年,是该院建院之初即成立的核心科室之一。数十年来,在历届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下,该科室在国内率先细化并建立了十余个外科专业组,包括胰腺专业组、胆道专业组、胃肠专业组、血管专业组、乳腺专业组、肝脏专业组、外科营养专业组、重症专业组及相关临床专业实验室,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基本外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共有住院床位158张,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主治医师25人,博士21人,硕士13人。该科室擅长诊治各类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及各种外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做各类外科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赵玉沛医生简介:

赵玉沛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基本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亚洲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胃肠肝胆胰外科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玉沛院长从医近30年,一直工作在基本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第一线,擅长诊治各种基本外科疾病,尤其擅长诊治各类胰腺、胆道、胃肠、甲状腺疾病。他医术精湛,治学严谨,特别关爱患者,深受百姓的信赖。赵玉沛院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刻苦钻研,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概念,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胰腺癌的误诊误治率。同时,他还提出并建立了“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进而规范了胰腺癌的诊治流程。这对于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领导的课题组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首例通过腹腔镜摘除胰岛素瘤的手术,使患者避免了因剖腹手术给其带来的痛苦,缩短了手术和住院的时间。医学界的同仁赞扬说:“赵玉沛院长的手术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手术做得又快又好,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皮肤愈合好,深受病人的拥戴”。

于健春医生简介:

于健春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学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于健春主任曾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进修,擅长诊治各类胃肠疾病、胆道疾病、甲状腺疾病,尤其擅长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腹腔镜胃束带减肥手术及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置管术。

血管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曾宪九、朱预等老一辈著名外科学专家的带领下,该科室就已经率先在国内开展诸如大动脉瘤等各类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工作。目前,该科室共开放床位39张,每年接诊人数高达2万余人,每年收治住院患者800余人,每年进行各种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及血管外科手术700余例。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擅长诊治各种血管外科疾病,包括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布加氏综合症,尤其擅长做各种动脉疾病的血管重建手术及血管微创治疗,包括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和腔内隔绝、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和微创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主髂动脉闭塞的髂动脉支架和主髂动脉架桥等。

刘昌伟医生简介:

刘昌伟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药物评审专家组委员、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刘昌伟主任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曾先后两次赴美国进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在诊治各种血管外科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能,擅长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和支架治疗及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治疗,特别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篇10

关键词:固本止咳平喘颗粒;支气管哮喘;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4-0015-0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笔者采用固本止咳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肺肾气虚证)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60例,均来源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9岁,平均(44±4.3)岁;病程1~25 a,平均(11.5±7.6)a。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70岁,平均(46±5.3)岁;病程2~24 a,平均(10.5±7.8)a。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哮喘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2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1]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肺肾气虚证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中肺肾气虚的证候诊断标准[2]制定。

1.3 纳入标准 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和中医肺肾气虚证诊断标准,且哮喘病情分级属于间歇状态及轻、中度持续的患者,1 个月内未用过皮质激素,无其他肺部疾病。

1.4 排除标准 重度哮喘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固本止咳平喘颗粒(由炙麻黄、太子参、补骨脂等组成)5.0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舒弗美片,广东迈特兴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0.2 g,2次/d,口服。30 d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在必要时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

2.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后肺功能 FEV1 改善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尔有轻度发作不需要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有效: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4%;无效:哮喘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茶碱除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还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3]。

哮喘属于祖国医学的“哮证”范畴,哮喘发作时,呼长吸短,乃肾气不足,吸入之气不能归肾所致,故治疗时始终贯穿补肾纳气、化痰定喘之法;《症因脉治•哮病》亦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从病理因素看,寒痰每易伤及脾肾之阳,痰热则易耗灼肺肾之阴,故终以肾虚为主要证候。吴银根教授认为,哮喘以虚为主,尤以肾阳虚为主,“阳虚寒盛”为哮喘发病的实质,肺脾肾亏虚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在治疗上强调温阳补肾、健脾益肺[3]。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因病机为宿痰内伏和肺肾亏虚。而固本止咳平喘颗粒的疗效为补益肺肾,化痰定喘。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现代医学认为麻黄有抗炎及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在方中为君药。补骨脂补肾壮阳,纳气平喘,现代医学认为:补骨脂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和激素样作用,在方中为臣药,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江苏药材志》:太子参可“补肺阴,健脾胃。治肺虚咳嗽,心悸,精神疲乏等症。”在方中为佐使药。对哮喘患者积极进行有效干预符合中医药治未病领域“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范畴,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哮喘的“夙根”为肺肾两虚,痰瘀伏肺,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祖国医学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在哮喘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药物组成以扶正固本、祛除顽痰为治则,消除易感因素,维持机体内部相对平衡;是控制哮喘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注重防微杜渐、寓治于防,是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

[2]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