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学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科护理学的特点

篇1

关键词:三维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主干必修课,信息面广、内容多,涉及众多相关医学学科,学生大部分认为内科护理学是最难学、难记的课程,因此,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三维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了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本文针对内科护理学特点,用三维教学目标的视野,对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内科护理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

三维目标的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的要点知识及护理措施等;具备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师生共同探究内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对内科常见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监护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活动,增强整体护理观,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主动采取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

2落实三维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2.1基本思路

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其临床实践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层面的培养,以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能力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使教学工作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更新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向,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2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对于学生如何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师应非常深入且系统地了解重点知识,并通过多元化的讲课方式传授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等。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知识点繁多,涉及的学科多样,包括护理药物学、生理学、健康评估、解剖生理学等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适当给学生补充这部分知识,在每种疾病的授课过程中,重点突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内容。

2.3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按照教材进展层次编排教学秩序,逐步推进,并采用“三步一回头”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质量和效率比较低。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护理病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护理病例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教学方法以护理学生为主,以病例讨论为主要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有代表性的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讲明要求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位学生提出护理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进一步讲解。

2.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蕴含“尊重人、发展人”的新理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在内科护理学讲授过程中,将物质目标与精神目标进行讨论,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的重点。

2.5教师教学行为设计

教师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要求,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关系上,内科护理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比如,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实验演示、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知识上,需要经常反思与更新[2]。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积极准备的自觉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和批判化。同时,要每年定期到“三甲”医院进修,更新医学知识,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统一步调。在内容广度上,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疾病种类多,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种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少见病、罕见病。强化训练,接近临床,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无缝对接,为学生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

3.1多形式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测评在评价方式上要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定量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应用新教学系统,实现信息化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模式。

3.2多角度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医疗卫生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3.3多时限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要体现时刻进行评价、始终重视评价的思想,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既要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学习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习评价融入长期教育或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吴国泰,杜丽东,任远,等.基于落实三维目标的药理学教学设计[J].药学教育,2013(2):37-40.

篇2

 

我国注册护士已高达200万,但从整体上看,护士占总人口比重仍远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高职院校是培养护士的主要单位,但因整体教学水平参次不齐,培养出来的护士综合护理水平差强人意。《内科护理学》是护士教学必修课之一,一直是医学高职院校教学重点、难点,本文就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难学的原因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泛又与其他基础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是护理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内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但同时又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然而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内科护理相比其他临床护理课程要难学,不懂,这是为什么呢?

 

从内科护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首先:本课程以抽象的理论为主,实践的内容相对少。空洞的理论又和前面的基础课程如生理、生化、病理联系紧密,但是等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时候,前面的基础课程内容差不多都忘记了,老师带着复习也难以回想起来。这就造成了内科理解困难。其次:内科护理的理论内容有些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内科疾病本身就没搞清楚,假设的、可能的内容很多,这又造成学生学习、理解的困难。再有:内科护理不同章节的疾病有时治疗和护理又有相似的地方,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沌,混乱。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成绩普遍较低,基础差。对于陌生的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缺乏兴趣,厌学、抵触情绪比较严重。

 

从教师的角度上来找原因,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护理的老师不是护士出身,本身就一天护士都没有做过,根本就没有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上课也就是照本宣科,理论对理论,空对空,自然枯燥乏味,对于苍白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学的怎么样,结果可想而知。再者现在的很多学校老师一本书一教到底,各个章节都是一个老师。这就存在一个弊端,内科是海洋,内容甚广,一个老师不可能每一系统都很精通,所谓术业有专攻,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从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上看,很多医学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不能给学生提供病例模型,不能给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学生缺乏具体的感性认识,剩下的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2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难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让内科护理内容变得简单起来。在教学当中尽量不涉及前沿的没有形成定论的内容,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所以那些“可能”的内容少说为好,要让学生感觉这门课不难。内科护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学生往往看不懂,看不懂就不想看,不想看就更不懂,如此恶性循环。所以,实践教学中需要告诉学生只要在一定程度上看懂就可以了,对于结论性内容只要记住就行了,适当地去理解,多背多记,慢慢的就懂了。让内科护理内容变的更具系统性。加强系统性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针对某一细节、某一问题反复纠结,刨根问底,而忽视了对章节的整体理解,导致学完一章节后还是觉得很模糊,不知道要掌握什么。

 

第二,针对学生基础差,厌学气氛浓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倦怠和烦躁,我们可以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改善。传统的教学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一本教案加一只粉笔就是老师的全部道具。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以灌输为主,学生主动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多媒体教学PPT比较流行,PPT具有形式多样、界面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这中教学方法可以同时把文字、图像、声音、甚至影片信息传递出去,可以把内科护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最强的刺激,优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强化教学效果方面很有帮助。但是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制作PPT的能力不强,单纯把PPT代替传统的板书,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以建设团队精品课程显得尤为必要。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外,还可以尝试情景模式教学、PBL和案例结合等教学方法。所谓情景模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被护理者和护理者进行有效的互动,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有报道认为情景模式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1]。PBL即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主动学习。老师给学生提供经典的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在教材上找到理论依据。最后老师做出分析、总结。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结合PBL的应用,在发挥PBL的优点的基础上,通过精选的实例,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实践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实际办学条件选用。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很多医学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的实力很弱,不能给本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临床基地。所以很多临床护理课老师只会动口不会动手。打铁还需自身硬,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不断学习,定期参加进修和培训。

 

第四,改变传统的一个老师教一本书所有章节的教学安排,老师就应该教与其医院临床科室相对应的课程。老师经验丰富课才会上的生动易懂。

 

第五,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附属医院,改善教学的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见习的机会。通过见习和动手实践不仅能巩固和加深书本理论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篇3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 高职 内科护理 优化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68-01

1 调整教学内容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立体式的整合,将传统的按照学科的编排模式进行淘汰,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的显现出来。在对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比例进行整合时,会出现与临床岗位设置相矛盾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校应该加强通科老师的培养,将各学科之间的内容进行协调,将重复、交叉的教学现象进行避免。内科护理学教学主要是内科常见疾病进行护理,将内科的特点完全的表现出来。但是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推动之下,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得到了增加,延伸至其他的10余中疾病,分别为帕金森病的护理、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急性退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的护理、库欣综合症的护理、心肌疾病的护理以及解剖生理的护理等。

2 确立教学重点

2.1 以任务为中心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之后,将学习的科目分为专业能力和专业实务两方面,在临床常见疾病的背景之下,对学生的护理能力进行考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知识和内容应该围绕着护理任务来进行,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将理论知识的专业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表现出来。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之后,考试所涉及的范围增加到了七类,与原来教学的内容相比,增加了“健康指导”和“护理诊断”两项内容,教学的内容与临床更加的接近,并且对疾病进行了预防。在护理程序中,护理诊断是最重要的内容,它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护理特色,但是护理诊断的概念非常的抽象,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都难以理解其中的真实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按照“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尤其是对症状的评估,并将这个评估作为护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2.2 以临床为导向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进行考察,判断该学生是否具备当护士的能力。其二就是检验学校护理的教育质量。在改革之后,对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任务进行重点的考察,并且在每年中进行一次修订,将传统陈旧的中等护理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改变创新。将考试遵从的“服务临床、满足教学”的宗旨进行充分的体现。所以在教学内科护理学时,应该以临床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的需求对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临床“零距离”。

2.3 突出专业特色

在过去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有一部分的考试内容与护理工作是全无关系的。在美国,护士注册护士考试的考题都是围绕临床展开的,多为情景对话和案例分析,对于护士的临床运用以及实践能力非常的重视。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之后,将考试的重点转变为护理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所以在教学内科护理学时,应该将疾病的治疗原则、疾病的临床表现作为重点的讲解内容,对于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疾病的诊断只需要做简单的介绍。

3 改革教学方法

3.1 备课环节―― 轻重有别,重在归纳

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试题的基础之上,老师应该将考试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整理出考试的重点,在备课的过程中,将考试内容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老师在对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时,要注重张弛有度,尽可能多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并通过临床实例的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考虑,将考试的内容讲解到精、透、细,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考试的重点;对于次要性的内容,老师可以点到为止,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提。因为这些内容能为重点内容作铺垫。老师在讲课之前,要检查教学的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并对教学的效果进行适当的预测,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3.2 上课环节―― 深入浅出,重在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动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学内容而言,老师应该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逐渐的突出内容的重点。另外,还要让学生做好课堂的课堂笔记,让学生回家之后进行知识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消化提供时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课后辅导环节―― 循循善诱,重在启发

在教学之后,老师应该对征收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因教学主要针对者是学生,所以学生的意义和评价是最有效的,让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对于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设立激励机制,对于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促进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后进生,老师可以开设课后辅导课,帮助后进生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全班的教学质量。

3.4 备考环节―― 有的放矢,重在实效

在平时的测试中,老师应该加强测试题的多元化,如: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以及综合论述题等等,通过试题的测试对学生掌握的内科护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在期末考试时,考试的题型和考试的重点与护士资格考试相同。考试的规则和考场的秩序也同护士资格考试的秩序和规则相同,让学生提前适应考试的环境,为最后的考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徐利华,郭丽琴.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为契机优化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J].中华护理教育,2012(11):486-487.

[2] 王郑矜,王文雷,王丽红,等.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浅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9):3128-3130.

篇4

关键词:中职;内科护理学;自学能力

目前,在护理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符合中职护理教育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未来就业方面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且在各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引导课前预习,扩充课堂容量

自学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知识,比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太少。那么,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容易跟随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授课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内科护理学中每个章节的概述都是对基础内容进行回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图形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再如,护理评估的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又如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述,而每个疾病的教学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形象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然后对课本中重点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并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的板书要优美,合理设计,充分借助彩色粉笔来进行板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对课堂充满兴趣,积极地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后复习,提高学生联系知识能力

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结构性和比较性特征,且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内科护理学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进入课后复习环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某些知识点主动联系起来,然后认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异同之处,找到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知识联系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例如,在讲解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缓解方式、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入手,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讲解完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的肝硬化伴血氨升高病人的饮食要求,其需要低蛋白饮食,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伴氨质血症同样要求低蛋白饮食,但选择的却是优质蛋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二者存在这一区别的原因。在讲解完消化系统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慢性胃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饮食护理原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说明理由。通过运用以上方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不断巩固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总之,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作者:白洁 单位:晋中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篇5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两个年级的《内科护理学》理论成绩分组分等级进行秩和检验,平均成绩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

2讨论

2.1分章节教学的利与弊多名教师分章节授课,一般为一至二个章节内容,体现了每名教师的临床专科特点,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中列举病案丰富多样,使课堂教学病案分析更贴近临床,活跃课堂气氛。同一内容给四个班学生讲授,即每个内容讲四次,教师对讲授内容很熟悉,利于课堂时间的合理控制。

多名教师分章节授课有利于发挥教师学术特长,又能取长补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临床护理教师主要从事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临床动手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但课堂授课的逻辑性、条理性、讲课技巧等不够,不一定被学生认同,且讲授上一章节的教师与下一章节的教师几乎不见面交流,各章节内容不能有效衔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缺乏连贯,很多学生不认识授课教师,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也无法与教师交流。因此,学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表3结果提示,两个年级理论成绩的中、高分数段70分-79分、80分-89分、90分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名教师成组负责一个班课堂教学的优势

2.2.1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两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的《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更熟悉更利于沟通,各章节的内容在讲授时能很好地过渡,便于学生理解(见表1),两个年级理论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繁多,进展较快,对教师的要求高,要上好这门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且不断更新,使临床和课堂教学均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以最新科技水平及成果,新疾病的出现、新疗法的应用、新理论的提出来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

2.2.2有利于沟通解惑,提高教学质量两名教师成组全面负责一个班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师较为熟悉,课前课后能主动与讲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教师与学生互动能及时答疑、解惑,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平均成绩和优良成绩分数段人数。同时教学相长,拓宽了老师的知识面,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 道德教育;渗透;内科护理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D29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3-03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而且社会要求的迅速发展,护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尤为突显重要,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只是满足于护理技术层面的完备和精湛,更是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我们的护理教学不能在单一的注重专业技术的教育,护理教学的老师也不再是单一的“答疑解惑”型的教师,务必要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我们师者也必须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1 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的难题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更是为我们的护理教学带来了道德教育的渗透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1.1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是女性,而且多为青春期,并且具备青春期特质――叛逆、独立、处在心理负重期。还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中职学生在中职入学以前由于学习观念、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好,造成学生缺乏学习成就感和荣誉感,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厌世、心理负重,使得其形成了厌学心理,也就缺乏了相应的道德观念。

1.2 中职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环因素境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受新的冲击。首先,信息网络化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中职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这种情况造就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2 道德教育学科渗透的重要性

2.1 为学生求职和职业生存的根本要求:在科学技术和护理技术日益进步和更新的现代社会,如何使得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就必须医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道德修养素质,才能护理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为病患者的进行护理服务。

2.2 是中职学校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型人才为特点,很容易出现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部分医学生认为只有专业重要,而忽略了道德修养的培养,实习中服务态度不好、挑三拣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职业道德境界与我们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2.3 是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在目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德育教育,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杜绝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在“内科护理学”教育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学科教学道德教育渗透的保证: 在整个护理工作实施当中,许多工作不是有形可见的,没有质和量的限制,靠的是护理人员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这种责任感和自觉性就来源于护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具备崇高的伦理道德是开展整体护理教学的保证。在内科护理学专业是一个系统、复杂、完备的学科教学中无疑“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对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感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首当其冲的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独善其身,兼爱天下――势必为我们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养成。对于特殊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的中职学生的关爱就成为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学中对于病人的关爱首先应来至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而去弥补学生在成长中长期匮乏的家庭关爱和社会关爱。让其做到独善其身,才能兼爱天下,关爱身边的病人。

3.2 “防微杜渐”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充分体现职业道德: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以其闪亮新颖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是护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帮助护生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利用伦理、道德的引导就尤为重要:首先使学生树立“人性化”的服务意识,以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理解患者由于疾病可能引起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去主动发现他们的需要。在病人护理的细节中要有相应的道德体现,在护理和诊疗过程中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病人的身体,不伤害病人的心理,不伤害病人的“钱包”。最后从人性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患者,关爱患者,护理患者,给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使患者得到护理人员从心理上、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减轻恐惧感、孤独感,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真正让病人心情舒畅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3.3 将内科护理学渗透道德教育纳入学科建设当中: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在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通过道德教育,学生掌握了护患沟通和人际沟通技巧;内科护理学和德育的结合,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率得到了提高。在道德教育的学科渗透当中,道德教育再只是单学科的发展和简单的赘述,应当把道德教育列入到护理专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在我们“内科护理学”这样的主干学科当中更应将道德教育列入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

3.3.1 将道德教育纳入“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中: 在制定“内科护理学”学科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能在单纯的强调单调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必须有机的将道德教育融入计划当中。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结合相关疾病知识,而不是单一的进行道德教育的累述,为学生的医学学习树立正确的道路。

3.3.2 道德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和学科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日益激烈,对于护理学生的要求不在是单纯的重理论,重技术,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标准和判断。在当前的医疗环境还在依靠经济利益支撑的环境下,能否建立良好的道德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崭露头角势必要通过护理专业的资格考试,而目前资格考试当中也将道德教育融入了各个学科的考试内容。

3.3.3 调整认知结构,确立健康的道德观念: 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到他的道德观念。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某些道德观念的欠缺和错误。中职学生的特殊身体和心理特征,使得学生厌倦了说直白的说教式道德教育。特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也会改变学生对于道德标准的判断。在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讲解,也要借助学科专业知识调整和增加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我们在进行“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饮食护理的教学中,将是否指注重通过简单的饮食控制和调整来保障我们的护理质量,还是在保证病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的调整和控制病人的饮食结构,来让学生参与病人护理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道德判断。

3.3.4 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变道德观念: 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提高心理素质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富有幽默感;坦率真诚、不怕暴露自我,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为人正直、不卑不亢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健全的人格是健康的道德观念的最要保证和前提。“内科护理学”知识面和道德评判涉及广泛,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将要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能否具备坚强的意志就成为了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的标准。

3.3.5 融入集体,体验道德教育: 现代“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和应用,使得护理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当中,特别是“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当中,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和发挥。但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空巢家庭”,加之入学前后进入了青春期,使得学生习惯了独立思考,甚至排外现象。对于道德标准和判断的错误也比比皆是。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无一例外的每个疾病个病人的护理都应该是集体行为。例如对于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中,处于孤立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学生将难以完成整个护理工作甚至危及患者和医护生命安全。

3.3.6 志存高远,确立奋斗目标: 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理想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觉行动的必要前提,也是建立高尚道德标准耳朵前提。具有明确的理想欧尚的道德标准,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的专业中,从而感到生活的美好。因此,确定正确的道德标准对于学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世红.浅谈人性化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篇7

关键词:高职;内科护理;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在护理专业中,内科护理学是支撑其主要专业理论的科目,基础知识系统庞杂,涉及范围较广,承担着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医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其为学生提供的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对病因、临床表现的科学分析,能让学生快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内科护理是一项较为细致、繁杂的工作,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细心观察问题、快速归纳、找出问题根源的能力。在传统的内科护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或者仅仅由教师将实践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很低,即使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也无法很快适应该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大打折扣。在新时代的倡导下,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教学在寻找自身创新的新视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立足于具体工作中的实践需求,以护理工作中遇到的状况和问题为基础理论知识来源,并以实践应用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式,并进行自我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针对性较强,着力于培养学生在具体工作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A高职学校为例,其教材版本为人卫版内科护理学及成人护理学,简单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一、研究方式采取比较研究法

研究对象为A高职学校2012级护理专业1班和2班的学生,两班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基础水平并无太大差异。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创新班和保守班两个班级,两班全部是女生,创新班年龄为20~22周岁,平均年龄为21.2岁,保守班年龄在20~22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5周岁,其中,在创新班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保守班依然采取以往以教授书本基础知识为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两班教材均为人卫版内科护理学及成人护理学,其余教学因素,如教学环境、代课教师、资料等全部相同。

二、教学模式理念阐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分开,这样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者在运用理论知识时十分笨拙,而且也凸显不出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特点,护理本科教育的主要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研究能力强的护理人才。这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科知识内容来安排课程,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中职护理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培养服务型护理人才,在教学中则呈现为基于经验培养的技能学习,主要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高职护理教育与他们相比有多方面的差异,其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培养具备较高策略技能的护理人才,既要知道“为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即高职护理教育要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A高职学校为顺应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对内科护理进行课程开发时,严格根据实践操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凸显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方案的制订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严格按照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工作过程的实践操作来安排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选择教育价值高的案例,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为步骤组织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是什么病?”“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等问题,之后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此疾病的概念性知识、病理、发病机制等,然后根据实际的护理工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取的,针对内科护理学科以及内科护理学及成人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选取讲授法、病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学习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其中,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但要注意,选取的病例要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种对实践操作需求较大的专业类型,其中的内科护理更是内容庞杂,更需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致力于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能力,正是目前社会所崇奉的人才理念。

参考文献: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02).

篇8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时,给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确测量及判断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界定标准,高血压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病的应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2)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根据平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课外以组为单位通过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互联网、各类医学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寻求答案,组内同学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制定答案。(3)课堂辩论分析问题。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4)教师总结分析。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观察指标

(1)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临床护理病历书写考核。(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同时也是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专护理学习中的主干课程、重点课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内科护理学教学者常常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步入临床后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1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课后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同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对知识点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表明PBL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付雪连等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认为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病历书写考核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寻、查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于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课外参考书籍、网上专业数据库等寻找答案及对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其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宽,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实,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答案汇总、组内以及组间讨论答案的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书写护理文书、组内同学间沟通、陈述小组答案以及为其辩护,这就对学生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作用。

3、总结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

国际医学教育第三代改革提出医学教育应以病人为中心、以系统为基础、胜任力为导向。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教学以被动变灌输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当代医学教学的热点问题[1]。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2]。我校护理学系2015年将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的部分章节,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校护理学专业2013级本科(三年级上学期)护生为研究对象,1-4班为对照组(164人),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理论教学;5-7班为实验组(127人),在《内科护理学》部分章节授课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10-14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实施方法

(1)于《内科护理学》(上学期)内容中选取肺心病病人的护理、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两个内容作为翻转课堂教学内容。

(2)提前一周将本章节的教学视频、图片、教学大纲、教案、授课PPT、自测题等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及自行查找相关书籍、文献等完成深入自学,并将自学过程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小组讨论。自学后自行完成测试题以检测自学效果。

(3)课前2-4天开展小组讨论,组长汇总小组成员存疑的问题,通过组内讨论、查阅资料从而解决问题,经小组讨论仍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每组1-2个问题)提交课堂讨论;同时通过学习平台或其他软件和老师或小组成员互动交流。

(4)课堂讨论由小组轮流以PPT形式提交本小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以黑板板书的形式予以解答或补充;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老师提供一些具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习。

(5)指导教师做简短点评总结。

(三)评价方法

(1)自制调查问卷,评价两种教学形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127份,回收127份;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回收164份,回收率100%。

(2)理论闭卷考试,对两组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水平进行测评。

(四)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统计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测试成绩均值采用t检验、教学效果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期终理论闭卷测试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章节理论测试结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卷测试总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学生对传统课堂及反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反馈。

三、讨论

(一)对护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促进护生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模式

《内科护理学》是对护理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护理学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及护理要点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记忆为主,而在改变授课形式后,学生开始重拾课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通过自学环节后能提出问题,如“肺心脏病为什么会并发消化道出血?”“、肺心病导致颈静脉充盈的原因?”等。在小组讨论中再将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整合,从而形成章节内容的整体知识框架。

2.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提供更多同学及教师间的教学互动,同学间的反馈和评价更有助于分享学习经验[3]。在小组讨论及课堂讨论中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其表达个人观点,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以有效锻炼,调查结果显示91%的护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而94%的护生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轮流担当小组长等职务过程中,学生开始学习组织组员、安排学习计划、合理分工、督促跟进、团队合作等具体工作,综合素质得以充分锻炼。

3.有利于形成终生学习习惯以保持职业胜任力

国内外医学研究[4-6]明确表明,终身学习不再只是停留于理论的口号,它深刻并将长期影响护生的执业能力直至进入临床后对病人的照护结果。传统课堂中,护生往往更倾向于关注“老师要求我们掌握哪些知识以便于更好的通过专业理论测试”,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护理及健康卫生专业教师认识到,这些学习态度不利于护生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中发现,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中,实验组95%护生认为相比传统课堂花更多时间用于自学及查阅资料,而在小组讨论及课堂提问环节存留的问题往往带有启发性,驱使学生课后主动翻阅资料解决疑问,从而形成持续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作者在多年《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发现传统课堂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课堂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课前预习及课堂思考,学生不能对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缺乏对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与教师的深度交流,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基本在课本或老师,学生虽然学习了《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课程,但很少实际应用于学习或研究,对学生创新意识、科研意识的培养欠缺。翻转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胜任力为导向,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学习,教师成为学生的辅助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把课前预习、观看视频、做练习、查阅相关文献时产出的疑惑反馈给教师,课堂上教师答疑解惑、教师与学生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调动学生积极投入互动交流。因此,教师是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在教师实时督导、有效引导作用下才使得课前教学环节及课堂讨论及汇报环节有序开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应用中的反思与不足

《内科护理学》因具有与解剖、病理、病生等基础课程连接紧密;章节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等课程特点,从而为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实施基础。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

(1)改革教学模式后参与态度积极、自学及自律能力较强的同学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自律性较差的同学缺乏外界有效督促机制后反而更为懒散,如何调动这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需进一步探讨。

(2)同学普遍存在考试为目的的心理,而翻转课堂实施过程前期自学及小组讨论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习惯传统教学方式因而倍感压力,这在本研究关于学习效率的调查结果中也有所显示,因此评价机制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有效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3)大班教学增加了实施翻转课堂的实施难度,为保证小组人数适宜必然增加小组数量,而小组人数过多或小组数量过多均直接影响实施效果,如果在大班教学环境下全面开展翻转课堂需进一步探究。

(4)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压力大于传统课堂,如何确定教改课时以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保证教学效果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每一章节选用1-2个内容课时量较为合适。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一种有益于职业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将课堂时间更多地应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或相互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为护生提供更多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的机会,进而发展护生临床推理能力。但如何进一步规范和系统性的开展翻转课堂以及如何完善其评价体系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翻转课堂实证研究的总结与评价[J].郑州师范教育,2014,3(2):15-19.

[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篇10

慕课是什么“慕课”(MOOC)是一种新型的大型开发在线课程,“M”即Massive,大规模的,指注册人数多。斯坦福大学两个教授创立了Coursera在线免费公开课程平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慕课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界最热的话题。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在我国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上海交大推出了“好大学在线”,一些高校已开始进行慕课的尝试,一些中学已开始通过制作“可汗课”微课程,帮助学生从辅导班、教辅书堆解脱出来,可享受到海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慕课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打破学校围墙,共享院校间的优势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将变得更加机动灵活,是在当前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且东西部师资、教学水平存有差距的现状下可行的教学方式变革。

1急危重症护理学慕课教学意义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护理措施为手段,从机体整体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危重症快速有效救治及护理的综合临床护理学科,是一门以最少的数据、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措施来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艺术。因此,面对急诊患者,快速准确地评估、及时有效的救护以及科学完善的护理是医护人员必备的技能。而内科急危重症的护理是临床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为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准确临床判断及有效应对素质,本研究对常见内科急症进行了慕课教学设计,意义在于:(1)教学直观生动性:内科急危重症慕课教学打破了课堂上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校内模拟教学录制结合医院内现场录制制作微课视频,使教学直观生动、学生“代入感”强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了学生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及应对能力,提高教学质量;(2)资源优化选择性:护理专业急危重症采用慕课教学,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内容,弥补了由于课程设置受限、课堂时间不足或设备、环境不完善而无法向学生充分展示的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前所未有的选课自由度,使学生可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了不同程度、不同兴趣学生的知识扩展,针对性强,弥补高端教学资源缺陷弊端,发挥了慕课的资源优化选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3)高效互动性:通过急危重症慕课教学平台,学生们可以和其他学员、老师,甚至医院内医师进行探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4)反馈及时性:慕课教学过程中随时应答驻点题,巩固知识点,保证了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保持与教师教学思路一致。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做作业、参加考试等途径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考察方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5)教学改革先进性:国内‘慕课’平台也承担着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的任务,教师的角色将从讲解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启发者;(6)院校高收益性:慕课推广后可以扩大本院校社会影响力。

2急危重症护理学慕课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相关基础知识、临床常见内科急危重症的辨识诊断及评估要点、救护流程及原则等;操作部分: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操作;知识拓展及新进展(急危重症抢救新理念、国内外文献、指南等)等。设计的第一步是知识点的拆分,将不同学习内容分别作为主题并阐明其教学目标。本研究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专业特点、正确、无科学性的错误、精炼、紧凑、逻辑清晰、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教学策略制定

2.2.1知识讲授慕课课程知识分为若干单元,将单元细分为知识节点,每个节点知识通过多媒体素材和技术进行解读,而不是传统课程的简单录制。视频课程制作符合人们心理认知规律,编排一般10-15min,生动讲解视频提高了学习效率。2.2.2驻点题设置与微视频内容相关、以选择题为主、用时短暂的驻点题设置,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思考;2.2.3评价方式慕课教学模式下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学生可以通过服务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讨论;可以通过电脑系统自动评阅分数;限时上传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内容;线上答疑:及时、准确、针对性的解决学习疑问。3结语“慕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正向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快速渗透,特别在高等教育体系必将引起一次深层次的改革。“慕课”凭借其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共享,“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获得、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我院校自己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我们积极综合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慕课”,扬长避短,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我院教学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于琦,等.Mooc的发展及其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07):8-12.

[3]梁乃新,等.Moocs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现状分析和展望[J].基础医学和临床,2015,35(07):99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