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中的新数据展现了中国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截止2014年底,中国现有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49亿,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已经达到47.9%,中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5.57亿,网名年龄结构方面,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名占比最高,达到31.5%,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3.8%。微平台方面,中国社科院《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新媒体已进入“微”时代、6亿微信用户、13亿微博注册账号,新媒体的使用用户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使用人群多为24岁以下,占比33.7%。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安全面临的问题
2.1虚假信息容易扩散
微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物质构架,这种网络人际关系不同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微平台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资质限制,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微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在微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发表任何信息。现代网络技术进步使得微平台上的信息内容也异常丰富和多样化,但是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判断信息的真伪,也造成了虚假信息容易网络扩散。
2.2个人信息泄露
在网络世界,大学生主要基于微博和微信等微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社会交往。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技术的低门槛等显著的特点,短时间内成为大学生使用的重要网络平台,但是也是这些特性,大学生很容易将个人隐私曝露出来,被不法份子利用,产生危险。
2.3微平台背景下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1)网络诈骗
微平台使用人群逐渐扩大,利用微平台进行网络诈骗的恶性事情也日益增多。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财物丢失已经不再完全是入室或者人群密集处被盗,而是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事件发生。网络诈骗花样繁多,陷阱不断,大学生使用网络频繁,容易遭受诈骗信息的侵扰,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骗。尤其是交友诈骗,假冒亲友诈骗,网银诈骗等诈骗方式都是利用微平台展开的。
2)组织传播
快速发展的微平台也会被组织利用,有些组织利用微平台的开放性和传播非法的、迷信的信息。他们冒用各种名义在微平台上迷信邪说、蒙骗他人,发展成员。大学生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在外读书求职的阶段,往往会感到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容易受到组织的欺骗和迷惑。
3)传销
传销通过诱惑,拉人入会,收取会费,盈利途径的行为。现在传销公司也运用“微信营销模式”和“微博营销模式”等新型的网络传播媒介进行传销,他们采用“90后大学生月赚百万”等夸张的标题吸引大学生,诱导大学生进行关注,抓住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拉大学生入会,让其继续发展他人,骗取钱财。
3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目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制度保障
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少制度的保障。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重视,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氛围,安全教育并没有纳入课程教育。安全教育组织经常是临时的,不定期的,教授安全教育的老师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精心设计安全教育的教学,使得安全教育也不为学生重视,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2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失去吸引力
以往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组织对安全教育工作文件的学习,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学校网站、海报等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开展预防教育,使得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慢慢失去吸引力,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都具有局限性,持续时间短、内容缺少时效性、信息更新慢,学校网站和海报内容也不够丰富、没有互动环节、缺少双向沟通的功能,传统的模式使得学生对安全教育活动逐渐失去兴趣。
3.3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严重落伍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大多侧重于法制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出行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基础的安全教育内容,但对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却涉及很少。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也没有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提出多样化的解决办法和策略,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各种突况时候,不知道如何解决。
4利用微平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4.1注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安全教育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也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与时俱进,注重信息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全面了解微平台的技术特征,掌握微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升传播的效果和效率,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平台,将微平台的安全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
4.2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发送
现有的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都可以发送文字、语音、视频和图片,学校可以开通微博、微信等平台,考虑到到年轻人的接收心理和接收信息习惯,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信息。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使用年轻人易于接收的表达方式,安全教育内容。针对大家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可以将内容加以简化,考虑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板块化推送。
4.3及时更新内容,注重内容的时效性
因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信息的特殊性,要做到经常更新内容。不能编辑过时的安全事件新闻,这样会流失读者,减少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管是安全教育的信息还是安全事件的新闻,都要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在开学报到,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可以有财产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也可以针对近期校园内频发的安全案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更新内容,这样才能不流失用户。
4.4利用微平台的双向沟通功能加强互动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电子化平台;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银行优劣势比较分析与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初探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7日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急速扩张,使得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备感压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博弈日益深化,引起理论界和银行管理实践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传统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何在?本文针对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可能路径。
一、传统银行具有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传统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互联网金融对大额资金吸引力有限。传统银行资产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较短,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无论总资产还是交易规模都比传统银行小得多。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51.35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为92.54万亿元。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5.37万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支付系统交易规模的0.18%。同时,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大额资金吸引力也有限。以余额宝为例,截至2013年6月,余额宝户均余额仅2,600元,吸引的大多是支付类的小额零散资金,客户对支付宝账户安全性心存疑虑,支付宝设置资金取现额度限制使得大额资金转出不方便,制约了余额宝等产品对大额资金的吸引力。
另外,传统银行的稳健经营有着强大的资本金作后盾,这意味着在当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尚不到位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增提资本来履行“卖者有责”责任,从而对金融消费者形成一种有效保护。与此相反,一旦互联网金融发生风险,消费者权益则很难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由于传统银行要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这意味着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困难,背后还有央行的支持,但是互联网金融则缺乏这样的“靠山”。
(二)传统银行流动性较强,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期限错配等流动性问题。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可随时支付缴费资金的特点,对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节假日或者电商大规模促销时,资金的流动性压力会很大,如果基金管理方不能提前谋划、做好应对,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但是,过多估计流动性需求又会影响资金对高收益资产的配置,降低金融产品收益率。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资金体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有着较完善的金融体系保障流动性支持,拆借资金的应变能力与抗压能力都较强。
以余额宝为例来说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期限错配问题。余额宝账户的钱是“实时期限”投资,因为客户可以随时撤出资金、返回支付宝,而货币市场基金产品都有固定期限。在这种情况下,资产与负债头寸间的期限严重错配,隐含利率风险。虽然债券等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提供“即时”退出,但交易量有限,在余额宝金额不特别大并且市场正常时,流动性不是问题,可是一旦出现市场危机或半危机,可能许多余额宝客户需要同时撤资,“挤兑”压力下流动性错配问题会非常突出。特别是许多理财产品都有锁定期,提前退出的难度较大,所以投资头寸的流动性会很差。如果余额宝等产品的投资范围不受限制,如果可以投到理财产品如房地产、土地、各类股票、私募基金等,那么这些头寸的流动性可能更差。
(三)银行较互联网金融具有较高的声誉。如果没有金融中介发挥作用,交易双方在相互之间不认识、不信任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发生跨期价值交换的,尤其在交易额足够大时更加不可能。因此,在跨区域陌生人之间能够进行金融交易之前,必须要有买卖双方都认同、信任的金融中介先发展起来。这样,尽管资金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相互不认识,但他们用不着直接交易,而是都跟他们信得过的金融中介交易,金融中介提供的是珍贵的诚信和信任。虽然互联网提供的金融交易平台非常广阔、潜力巨大、成本也低,并且会使许多银行的物理网点变得不必要,但互联网金融还属于新生事物,要想获得比传统银行更高的信誉,恐怕也很难在短期实现,信用的缺失将会给跨期大额交易带来无法跨越的障碍。
传统银行存在时间久、运行稳定,在发挥金融中介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很高的信用,特别是部分银行(如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还享有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并且能够创造信用,直接影响交易的额度、期限、客户群体等范围,这是互联网金融无法替代的优势。
(四)传统银行较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基础设施是限制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电商单独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归根到底只能限于电商自身的生态系统之内,其自己开展的信贷等业务所必需的信用数据只能在自身平台上搜集;二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尽管扩张很快,但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数量仍有限,且与传统银行网点具有同质性,未来发展空间有限。
与此相比,传统银行拥有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完善的IT基础构架以及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物理网点,是其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兴金融业态冲击的互补性资产优势。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2012中国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截至2012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0.51万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自助设备50.9万台。在获取信用数据方面,除了自身的IT系统,传统银行还有很完善的线下信贷信用资料可以作为参考,这种线上线下的风险数据的获得是纯粹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做到的。
(五)传统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备,互联网金融监管缺失。传统银行业发展至今,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为核心、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机构为监督管理机构、银行业协会为自律组织的较完备有序的监管体系,日常经营活动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发展时间较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目前还属于空白地带,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比如,如何规范余额宝类金融产品的信用保障、违约处理、资本金拨备等问题;如何监控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信用卡套现、洗钱、欺诈、冲击实体货币等风险;如何解决网络融资贷后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问题。除此以外,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着许多法律障碍,稍有不慎,轻者会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红线,重者会受到“集资诈骗”的指控。
金融交叉混业越来越频繁且复杂的今天,分业监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金融的审慎性这样两种性质不完全一样的东西结合,导致一些金融交叉的部分可能会处于监管真空地带,如何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给传统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高效挑战传统银行流程与效率。传统银行的业务流程僵化,决策链长,反应速度慢,效率较低。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反映、方便快捷等特点是传统银行业所不具备的。如阿里信贷淘宝商户贷的流程仅包括“3分钟网上申请、无需人工审批、1秒到款到账”。而传统银行的贷款程序则包括“借款人申请、提供材料、银行进行信用评估、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等流程,不仅事项冗繁,而且审批时间少则数周、多则数月,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请融资的便捷性就会大打折扣。
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有专家直言,“僵化而复杂的银行内部流程是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优质服务的最大门槛,而对于物理网点的高依赖度正是造成这一银行经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阿里巴巴与传统银行从高调合作到失败,与银行程序链长、效率低下、固守已有操作方式密切相关。
(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银行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格局。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市场的直接介入,是对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了传统银行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格局。首先,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便利化。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这主要表现在信息成本降低、信息量大幅增加,客户不必借助传统银行的物理网点柜台、直接通过网络和手机就能处理许多金融交易。传统银行凭借网点密集占有的通道业务垄断优势正在被打破;其次,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通过凭借低成本、高收益率优势瓜分传统银行市场。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受到管制,而余额宝等产品收益率较高,从而吸引了大量客户将存款从银行转投余额宝等产品,对银行负债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总规模为5,413亿元,用户数已经达到8,100万,为客户累计实现收益75亿元,其中第一季度用户盈利57亿元;再次,互联网金融大大拓展了金融交易的地理范围,使渗透面和参与人数都大大提升。第三方支付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有的联系,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可以渗透到传统银行无法到达的地方,潜在的客户数量具有超越传统银行的潜力。
(三)互联网金融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小微客户基础。高速发展的电子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数据信息,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过去传统银行一家独大凭借牌照垄断所带来海量客户群体和流量的局面,已经被互联网公司通过平台优势打破。
互联网金融拥有了比任何一家单一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如阿里巴巴的客户资源极为丰富:2012年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数达到3,670万,遍布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阿里巴巴的在线网店数量超过280万,产品类别超过5,900种,令银行相形见绌。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小微领域公认的领先银行民生银行拥有的小微客户数约为210万户。截至2013年10月,阿里的国际支付用户为1,065.8万,民生支付用户为1.6亿,手机支付用户为9,038万。其中,阿里小微贷款累计为508,661个企业用户提供融资服务。
三、创新借鉴、合作并行,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生存之道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对传统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范围、环境、金额都发生了与传统银行不同的巨大变化。但是,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本质没有变化,互联网只是手段,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本身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可能让某个人或某个行业独揽天下,线上线下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互相交错的生态系统。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分别具有不同于对方的优势,创新借鉴、合作并行或许才是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生存之道。
(一)积极发展电子化平台,拓展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为了应对服务格局变化的挑战,传统银行一方面要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微信银行等电子化平台的研发和建设力度,实现服务的网络化、便捷化;另一方面要打开思路、积极创新,开发新产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举例说明,传统银行可以使用来自互联网大数据改造信用评估流程,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等产品应用;也可以与阿里、腾讯等电商合作,利用现有的电子化平台,开展金融产品供销、数据共享、企业融资等其他服务。
在发展电子化平台的同时,传统银行应当积极拓展各项业务发展。一是通过发展P2P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等网络融资业务,以及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传统银行的品牌优势、风险管理优势,与互联网技术优势、便利性优势等有机结合,有效扩大资产类业务;二是加强基金、券商、信托等金融或理财产品的网络销售,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发挥中间业务产品种类多、操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投资租赁、金融咨询、金融法务等互联网中间业务,提高综合收益。
(二)利用互联网进行流程再造,提高业务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传统银行应对自身的业务反应链进行客观评估分析,从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顶层再设计开始,以“快、简、整”的原则进行再造和重构,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快”即以银行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渠道体系,提高离柜业务率,实施组织扁平化,以增强组织效率,具体包括与客户无缝联结,快速发现当前及潜在目标客户并与之接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等。“简”,即简化业务操作方式、减少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审批环节,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整”,即传统银行以其存款、贷款、汇款、支付、银行卡、理财等多业务为基础,打破传统银行部门局限,充分整合客户多账户、多币种、多投资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金融服务。
(三)依托互联网数据库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传统银行不仅要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通道的便利优势,更可将其积累的关于企业的海量数据作为发展自身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依托。传统银行可通过观察记录客户的电子商务活动,掌握小微企业销量、价格、存货、资金周转等重要指标,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小微业务的整合开发。一是购买现有成熟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数据,以此为基础对企业、行业进行分析预判,结合自身信贷评估方法向合格的小微企业贷款;二是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贷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以获得的贷款为资金池,向平台上小微企业放贷,同时可通过贷款证券化实现多次反复利用;三是与电商平台共同出资发放小微贷款,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总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正面交锋、争夺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冲击,传统银行应该正确客观地评价自身不足,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借鉴、合作并行,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经济观察网.互联网金融: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起来.2014.1.10.
[2]财经网.银监会:2013年末银行业总资产达151.35万亿.2014.2.13.
[3]华尔街日报.“余额宝”会冲击银行存款吗.2013.7.17.
[4]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经济观察网,2014.1.4.
[5]新华网.基金一季报亮相,余额宝规模突破5000亿元.2014.4.20.
[6]瑾瑜.外媒紧急普及阿里常识:令人咋舌的18个事实.腾讯科技频道,2014.3.20.
- 上一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 下一篇: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