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保护 野生动物 问题 研究
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就与悠久的历史,为保护野生动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中科院的科学家就立志建立我国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在1956年,即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此后一系列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举措,包括找到濒危动物,再度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为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我国野生动物所受到的威胁
2.1 生存环境的破碎化
不仅在我国,在全球也是面临着同样的情况,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与日常活动范围正在不断的缩小,不断的分散,造成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破碎化的现状。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动物被迫改变生存习性,被迫迁移,不断躲避,导致了生存环境的碎片化,许多野生动物在隔绝的生存环境中生存,食物越来越少,近亲繁殖增加,不能正常迁徙,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的加快。
2.2 资源枯竭
随着人类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森林不断被砍伐,土地不断被开垦,各种资源都越来越枯竭,野生动物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难生存,再加上人类无节制的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更加剧了野生动物的灭绝。
2.3 环境恶劣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污染了城市环境,更污染了自然环境,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影响,给野生动物造成了健康、遗传等一系列的伤害。
2.4 遗传多样性的退化
由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破碎化、生存资源枯竭的加快、环境的污染,已经造成了野生动物当下这一代的生存已经很困难,减少了野生动物的寿命,加速了他们的死亡。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野生动物近亲繁殖增加,遗传的单一性,环境的恶劣导致了野生动物体内毒素的累积,更遗传到下一代,导致野生动物的退化,更加不能适应,逐渐导致灭绝。
3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3.1 经济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离不开野生动物,很多野生动物都能够为人类提供药材、织物、皮毛、食材等等一系列丰富的资源,保护野生动物,加强对他们的研究、培育、驯养,对人类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3.2 科研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科研成果都是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灵感。通过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人类借鉴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生理构造、生存习惯,对人类的研究、发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从鸟类的飞行开始研究,发明了飞机,对青蛙眼睛的研究,发明了电子蛙眼等等。另外,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他们与人类有着亲缘关系,为研究人类学,灵长类动物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3.3 对生态平衡的意义
即使在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们还是需要保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野生动物就是生态系统中不可代替的一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的保持是通过食物链保持着平衡,这种生态平衡不仅要保证物种的品种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还要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如果生态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发生了变动,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由此可见,保护野生动物是必须进行的,这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4 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不足
4.1 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本法条就十分不完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就已经就保护野生动物颁布了法律,在当时这部法律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法律基础,对当时的野生动物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侵害越来越严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来说已经远远不够,当下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越来越局限,指导思想也十分落后。
4.2 执法力度的不严格
野生动物对外贸易方面执法就非常松散。在野生动物对外贸易方面,应当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这就决定了野生动物对外贸易的检测应当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行为,但海关贸易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这一能力,直接导致了执法力度的不严格。
4.3 守法意识的淡薄
由于野生动物能够带来极高的利益,但付出的代价却并没有那么高,直接导致了很多人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另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往往都是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我国对于偏远地区的执法力度又不够严格,直接导致了在强烈经济诱惑下的人们守法意识的更加淡薄。
5 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5.1 完善立法制度
尽快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现在执行的这部《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过于落后,很多司法解释十分模糊,使得对野生动物不怀好意的人们钻了法律的空子,也使得有心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人们无法可依,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展开十分困难。
5.2 加强野生动物的研究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研究,可以看到更多野生动物的价值,使得国家对于野生动物更加重视,可以加大对野生动物研究的经济投入、科研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加强野外野生动物基地的建设,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性等等。
6 结语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就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强调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现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存在各方面不足,最后,对如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相关人员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杰.拍卖国际狩猎动物限额的思考[J].野生动物杂志,2007,28(1):33-35.
篇2
爱护鸟类的倡议书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________班的________,也是与杭州市爱鸟小使者。 鸟是自然界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鸟、护鸟是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我特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1、主动学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预防禽流感;
2、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3、不伤害、不捕杀、不笼养野鸟等野生动物;
4、对伤害野生动物的人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5、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好友不食用野生动物;
6、遇到受伤、生病的野生动物要及时与相关动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进行救治放生。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爱心,保护生态,呵护生命,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
xx年x月x日
爱护鸟类的倡议书二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翱翔蓝天的精灵,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鸟类以它特有的鲜艳羽色、优雅动人的体态和婉转动听的鸣声,为人类带来了多彩的春天、欢乐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和纯洁的冬天,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喜爱。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和谐日趋受到关注和重视的今天,更应倍加爱护鸟类。
角尾乡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是候鸟越冬迁徙必经之地。每年途经角尾越冬的候鸟达数十万多只,倍受外界的广泛关注,素有雷州半岛候鸟天堂之美誉。故保护候鸟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鸟类保护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非法猎捕、出售、收购、加工、利用等捕杀鸟类资源行为还比较严重。为了有效保护鸟类资源,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一.主动学习保护鸟类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保护鸟类光荣,破坏鸟类违法的理念,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二.从我做起,摒弃陋习,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劝诫亲朋好友不食用野鸟等野生动物,树立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和文明的生活风尚。
三.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不伤害、不笼养、不捕杀野生鸟类,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为其取食、饮水和隐蔽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非法出售、收购、加工、运输鸟类或其产品。
五.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乱捕滥猎、伤害、贩卖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及时检举和控告;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鸟类,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确保鸟类得到及时救护。
保护鸟类资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一个乡镇,同一个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鸟类资源,建设鸟语花香的绿色角尾而共同努力。共同谱写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美好动人篇章。
篇3
你们好!
春天来了,报春的杜鹃唤醒了沉睡的生灵,南飞的大雁捎来了春天的消息。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自由与生命的象征。因为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了鸟儿,才有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有了鸟儿,才有更美丽的蓝天,更和谐的生态。人类离不开鸟儿,保护鸟儿就是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爱鸟、护鸟是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们六(1)班特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都加入到我们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来。
一、主动学习鸟类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二、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鸟类的自然栖息地,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不伤害、不捕杀野鸟,不掏鸟窝,不拾鸟蛋,不把鸟儿当作自己手中的玩偶;
四、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鸟类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五、提倡观鸟,反对关鸟,不笼养野生鸟类。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然中与鸟一起共享自然的美丽;
六、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不食用野生动物;
七、捡到受伤、生病的小鸟要及时进行救治,并放飞。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爱心,保护生态,呵护生命,通过自己的小手,化为千千万万的大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共同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巢,让鸟儿自由地飞翔,甜美地休憩,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4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接触并使用倡议书的人越来越多,倡议书是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大家知道倡议书的格式吗?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关于保护动物的倡议书,欢迎阅读!
关于保护动物的倡议书1全市的小朋友们:
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请求大家好好保护它们吧!不要用石头、棍子打伤它们,它们有血有肉会痛的,会哭泣的,它们的爸爸妈妈会心疼的。小动物们为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特向全市小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要打小动物,不要捕捉小动物。
二、多照顾小动物,把无家可归受伤的小动物送到收容所。
三、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保护小动物的知识。
小朋友们!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同为保护小动物事业做出贡献吧!
关于保护动物的倡议书2亲爱的同学们: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动物们需要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汽车排放的废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的冰雪开始融化,可爱的企鹅也不能生存了,工厂排放的废水流进了江河湖海,让许多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没有生活的家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那些可爱的动物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大家都非常喜欢那些可爱的动物,但是大家在观赏动物的同时,请不要把喂食变成了坏事,因为饲养员为他们准备好了食物,动物吃太多的东西会生病的呀!因此我们不能随便把自己所带的东西投放到动物园中。
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仍有那些珍稀的保护动物,大家应该减少和杜绝捕杀和食用这些保护动物。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这些珍稀而又可爱的动物吧!
关于保护动物的倡议书3亲爱的人类:
你们好!
不知你们是否看到过这样一副画面:广阔的蓝天,飘着朵朵白云;郁郁葱葱的山林中,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快地跳跃着、奔跑着。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画面。然而,现在这样的画面少得可怜,更别说能亲身与小动物们接触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肆砍伐树木,盲目地猎杀动物。
无知的人类呀,同样是生命,只不过一个是主宰者,一个是动物,却有如此大的区别。难道已丰衣足食的我们,非要忍心让他们无家可归?同样是生命,难道就不能与他们和谐共处?我难以想象,再这么下去,只剩下了孤独的人类地球会变成怎样?世界会变成怎样?在一片荒凉的大地上没有一丝植物的踪迹,昔日的小精灵也不知去向,大地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风沙来了,没有办法;寂寞难熬,也没有人让你吐诉心声的。动物也是有感情,也是有心声的,假如换作是你,看到家园毁灭,伙伴去世,还会无动于衷吗?除非你是用铁做的心。但是,动物们只有默默无声地忍受着,忍受着命运如此不公的安排,没有一丝怨言,任凭生命中的每一样宝贵的东西消失,却毫无办法。人类啊人类,难道你们还没有觉悟吧?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从一草一木开始,为动物们,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动物,小精灵,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乐趣,我们互相倾诉心声的好朋友。
努力吧,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关于保护动物的倡议书4亲爱的长辈、同学们:
最近,我看书时偶然翻到一些关于动物的部分,我看了,真可谓是触目惊心。就说那旅鹆吧,它们的国家曾经那么的强大,它们的数量曾达到上亿只,它们遮天蔽日,多得让人恐惧,然而在人类的枪下,不过几年时间,这个庞大的家族便永远消失了……再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许多人成天穿貂皮大衣,可这些是用狐狸毛皮制成的,许多人整天大吃野味,伤害了无数生灵,很多人都在家里养宠物,可又不精心呵护,没几天宠物就死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种啊!人与动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类其实不过是自然生物链的一环,动物们才是构成它的主环,人们对动物的残杀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很久以前,撒哈拉沙漠是个大草原,但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以致撒哈拉沙漠最终变成沙漠。生物链破坏不得,一环断,全链断,万物也将受到毁灭性地打击。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权衡利弊,不要去做无谓的杀生,克制自己,多去保护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并将宠物放生,向更多的人宣传保护动物,向他们陈说利害关系,让他们也一起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动里来。人类总是一样事物消逝才懂得它的价值。总是事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后,才知道自己错了,但愿这次人们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停止罪恶伤害,那自然之母便会来惩罚她的子女了。
关于保护动物的倡议书5尊敬的广大市民们: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但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为了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以实际行动珍爱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此,区农林局倡议:
一、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不滥食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兔、野鸭、野猪等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
二、不滥捕、不猎杀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
三、关爱动物,保护林业资源,让林木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庇护场所;
四、各饲养、运输和餐饮企业不非法经营、贩运、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做绿色、环保、守法的经营者;
五、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破坏林木、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做保护生态环境的模范。
我们的命运是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的,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航空城的生态环境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野生动物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园,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地生活吧!
篇5
关键词:淡水龟;资源;养殖;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5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幅员辽阔,龟类资源分布很广。为了开发保护这些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非常重视对龟类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一些显著的成效。大力发展淡水龟养殖,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淡水龟养殖技术正在走向完善,对淡水龟的研究和利用,也一定会给淡水龟资源保护提供更有力保证。
1 淡水龟类分布情况
龟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3亿a,远远超过人类历史。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龟类生存已经面临太多危机。据史料记载,全世界龟类种类大约220种,我国有33种。其中淡水龟25种,主要分布在一些沿海地区。
两广地区龟类分布最广,平胸龟、乌龟、黑颈乌龟、眼斑水龟、黄喉拟水龟、中华花龟、地龟、锯缘摄龟、马来闭壳龟、三线闭壳龟等种类都有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主要分布平胸龟、乌龟、眼斑水龟、黄喉拟水龟、中华花龟、黄缘盒龟等种类。贵州、两湖、香港、海南、云南等地,还有一些零星分布。内陆地区河南、山陕西等地,还有乌龟和闭壳龟的分布。
2 淡水龟类野生资源
人类侵略性的扩张行为,已经对野生淡水龟类造成严重威胁。淡水龟大多生活在浅水层中,也经常到水边岸上活动。龟类行动异常缓慢,在遭遇侵害时,很难爬入水中,常常会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就是将头四肢和尾巴缩进龟壳中,当然很容易被捕捉。由于野生龟价格不菲,很多人成为专业捕捉猎手,造成野生淡水野生龟资源急剧下降。加强野生淡水龟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国广西是龟类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地区。分布较多的是平胸龟、黄喉拟水龟、黄缘盒龟、中华花龟和眼斑水龟等品种。人们的大肆捕捉,这些龟类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的危险。而黄额盒龟、周氏闭壳龟、拟眼斑水龟、齿缘摄龟、金头闭壳龟、百色闭壳龟、三线闭壳龟和费氏花龟等,其分布也十分稀少。
3 淡水龟类养殖保护现状
龟类因为有长寿的特质,所以倍受人们追捧。在民间,龟类早已成为一种宠物在饲养,当然因为其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养殖销售市场火爆起来,导致出现乱捕乱猎现象,让龟类野生资源大幅度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已经成为有效保护龟类种群基数的重要手段。
人类养殖龟类的历史很久远,但只有到了20世纪90年代,龟类养殖才成为一种产业面世。特别是1996年中华鳖市场衰退,原来养殖鳖的场子开始转向养殖龟类。湖南、山东、河南等地,相继出现一批批龟类养殖户。从养殖的淡水龟类品种来看,主要以乌龟、黄喉拟水龟、鳄龟、三线闭壳龟、红耳龟、黄缘盒龟为主,其中鳄龟、红耳龟、黄喉拟水龟、乌龟的养殖规模较大,乌龟、红耳龟的养殖数量最多,像金头闭壳龟、周氏闭壳龟等一些稀有种类仅有少量饲养。人工养殖龟类厂家分布也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居多。
在现有25种淡水龟中,已经灭绝的有1种,濒临灭绝的有3种,还有8种无法考察详情,也是数量极少。在这25种龟类中,有3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还有8种被列入省级重点保护名录。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和地龟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乌龟、平胸龟、金头闭壳龟、黄缘闭壳龟、黄喉拟水龟、眼斑水龟和锯缘摄龟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4 淡水龟类的养殖
4.1 淡水龟类养殖技术要领
淡水龟养殖龟池的建构,一般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靠近水源,便于排灌,龟池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龟池可以用砖砌,池底小口大,呈梯形分布,池底要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还要在池中样建构一个小岛,种植一些树木撒施一些沙子,便于龟产卵之用。池水冬天浅一些,夏天深一些,外面要设置围墙,防止龟逃窜出去。养殖密度不能过大,一般5~7只/m2为宜。
水温控制非常关键,成龟在25℃~28℃时增重最明显。在这个温度下,一些饵料生物也能生长良好。
龟类对食物不挑剔,很好饲养。龟类需要大量的钙质,在饲养时要注意多喂一些可以均衡龟类生长的专用饲料,也可以适当喂一些鱼肉、鱼虾等新鲜食物。还要注意添加一些蔬菜,像胡萝卜、菜叶等,适当补充维生素。
龟池水要注意常更换,由于水中有排泄物,加上一些饲料残渣,水质很差,当然会诱发病菌滋生,因此要经常给龟池换水。龟类还需要经常晒晒太阳,要给龟类提供晒太阳的条件,以增强其体质。
4.2 淡水龟类利用研究
淡水龟控温养殖已经形成规模,产品质量也相对稳定,养殖成本控制较好,这是淡水龟养殖的发展方向。随着控温技术的日渐成熟,全面实现温控养殖一定能够给龟类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一些龟类已经成为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开展相关利用研究,当然要在保护方面做好工作。龟类资源的保护离不开养殖业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呵护。如何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相关研究监管部门需要认真权衡的问题。淡水龟养殖技术需要推广,让更多的养殖户能够掌握养殖要领,在确保品种数量的基础上,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最终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
4.3 淡水龟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淡水龟类养殖技术相对落后,这是养殖中最大的问题。特别是温室中的养殖,由于技术不到位,造成大面积龟类生病,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有些养殖户也学习一些书本上的养殖技术,可实用性较差,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
4.3.1 管理不善也是养殖户普遍存在的问题
龟类养殖需要办理相应的许可证,可很多养殖户属于非法养殖,管理人员对龟类的相关养殖规律不熟悉,常常是高密度养殖,产品没有明确标示,有些就是野外捕捉来的。有些人还存在贸易欺诈行为,龟类交易市场比较混乱。
4.3.2 龟类保护意识欠缺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由于相关机构对龟类保护宣传不够,相应的执法力度也比较偏弱,一些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随意倒卖,这对龟类野生资源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4.4 淡水龟类养殖对应措施
龟类养殖要注意龟类的自然习性和合理营养。因为不同的龟类品种有自己的栖息习惯,所以龟类养殖要创造这些环境。陆龟大多生活在干燥环境中,一旦放入水中,当然就会出现问题。一般生活在水中的淡水龟类,对水面面积有一定要求,饲养面积至少要达到50%以上。还要注意给龟类提供遮阳设施,以及产卵进食的场所。人工饲养容易造成龟类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所以还要经常喂食专用龟类饲料。
4.4.1 龟类养殖还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
龟类为外温性动物,如果外部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对其体温造成直接影响。体温过低,龟类不出来活动,也不进食;体温过高,消耗体能,加速新陈代谢,可能导致死亡。所以,要在适当位置安装加热灯,保持淡水龟类的适宜温度25℃~28℃。
4.4.2 龟类疾病防治重在预防
龟类疾病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很难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已经很难控制。所以,还是要在预防上下功夫。注意环境的卫生,清除垃圾,注意水质和密度,这往往是导致龟类生病的直接原因。
4.4.3 冬眠期管理不容忽视
不少龟类会在冬眠期内出现越冬死亡症,由于体制较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所以,要在龟类越冬前,多投放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像动物内脏、鱼虾等。也可以在饲料中增加少量蔬菜、复合维生素和抗生素药物。
参考文献
[1] 宋憬愈,丁雷.我国淡水龟类资源及其保护与养殖现状[J].水利渔业,2000(05).
篇6
关键词:临安旅游发展问题对策
一临安旅游发展的现状
临安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发展的战略思路,并扎扎实实地实施了一系列优化旅游产业的举措。
1.临安的旅游资源要素禀赋和区位优势
临安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距省会杭州35km,总人口51万人,土地总面积3126.8km2,其中山地占86.14%,森林覆盖率达74.9%,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市)。
临安市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竹子之乡”、“书画艺术之乡”、“鸡血石之乡”的美誉。临安地处浙西北,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水系的源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9%。境内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多处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8个旅游景点。临安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交通便捷,乘车到杭州、上海、黄山等城市只需1至3小时。作为泸、杭、甬进入皖南腹地的重要通道,临安的地理优势明显,基于此,临安确立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现代化战略构想,并提出了“融入大都市、接轨大上海、参与长三角”发展战略。
2.发展农村生态森林旅游带动农村新经济
临安的白沙村位于太湖源镇最北端,太湖水系南苕溪源头,东依天目山,背靠天荒坪,是距临安市区42公里,距杭州70公里的一个偏僻的、由陡峭山坡环抱的小山村。全村面积801.9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764.6公顷,占95.3%,森林覆盖率高达97%,耕地面积只有10.2公顷,占1.2%。全村平均海拔600米,平均坡度大于30度,几乎看不到平地。这个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存进农业生产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发挥这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发展生态旅游,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更能发挥森林对农业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为农业的稳产、稳收提供保障。
4.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临安市目前开展有吴越文化公园、洞霄宫旅游文化区、浙西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天目大自然度假中心、青山湖国际航空俱乐部等旅游项目;西天目黄坞度假酒店、玲珑山旅游开发项目与开发商达成了投资意向。这些围绕旅游开发投人的大量资金,带动了陈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临安“经济强市”的建设注人了强大的动力。
5.农家乐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临安市的农家乐分布于各个乡镇和村庄。其中,高虹镇有4个村庄兴办了农家乐,共有16户人家经营,从业人员达到34人,拥有床位数量为267张。马啸乡有8户人家经营农家乐,从业人员达17人,横畈镇有3户人家经营农家乐,从业人数达5人,锦城街道有4户人家经营农家乐,河桥镇有9户人家经营农家乐,潜川镇有14户人家经营农家乐。临安市总计有11个乡镇的40个村庄开办了农家乐,共拥有323家农家乐,从业人员数量为825人,拥有床位数量达到6897张。
二临安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客源市场存在空缺
临安旅游的客源市场在地理上被划分为三大市场:
①一级市场:上海、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苏州、南京、无锡、等长三角14个城市。
②二级市场:舟山、温州、台州、金华、马鞍山、芜湖等。
③机会市场:福州、厦门、济南、青岛、珠三角、京津唐、港澳台、东南亚、日韩市场。
很显然,一级市场的份额最大,二级市场的份额次之,机会市场的份额最小。其实这也表现出了临安旅游在地理上的就近扩散原则。这样扩散存在两个负面影响:第一临安旅游品牌的辐射能力会随在地理空间上的扩散而衰竭,很难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第二,虽然临安所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与西方人的需求是相符的,但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可能仍会处于真空状态。
2.农家乐旅游对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最新研究发现,生态旅游正在逐步沦为残害野生动物的“新杀手”[29-30]。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破坏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引起动物生存质量的下降,使生存其中的动物被迫迁移。人们在进行旅游活动时难免会产生噪音、光线、废弃物等一系列污染,这些都对动物生存不可避免的惊扰,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旅游者从事水上活动也会打扰水鸟族群。旅游者使用各种设施设备时,发出的噪音也对动物产生较大影响,影响动物生活。观察野生动物是最受欢迎的生态旅游项目之一,但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临安的农家乐发展的态势良好,而这种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生活习性有着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野生动物觅食、繁殖以及迁徙活动的影响。
①野生动物觅食的影响
临安市动物资源丰富,现有兽类48种,鸟类120种,两栖类25种,爬行类47种,鱼类43种。这些动物种类生活习性各异,生境和自然选择复杂。有的选择在山地及山谷的丛林中活动、觅食,有的选择在山坡或向阳的坡地栖息、取食,有的选择在水草丰美的溪边、池塘或沼泽地露营、捕食。这些动物易受惊吓,行动机警、感觉灵敏,小群体活动,保持高度警惕,最容易受到干扰。而且,如果干扰严重,则会离开栖息地,或长时间不进食,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②繁殖以及迁徙活动的影响
农家乐野外旅游活动,特别是一些游客的攀岩、登山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孵化、繁殖活动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临安的白颈长尾雉生活史为1雄多雌制,雌雉后一般即离去,自行筑巢、孵卵、觅食,雄雉则在繁殖栖息地内游荡活动,警觉和巡逻。白颈长尾雉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底产卵期结束,每年繁殖一次。这个季节也是春季旅游活动的旺季,孵化活动最易受到影响。
3.临安市区旅游景点设施周围环境较杂乱
在临安市区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钱王陵、功臣山和南苕溪沿河两岸。这几处景点周围都比较杂乱,与景点风格很不协调,尤其是钱王陵大门两侧是居民房与店面,且空中电线交叉穿过,大大干扰了古陵安静肃穆的气氛。旅游主管部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隔衣锦街与钱王陵斜对,是游客流动较多的地段,但旅游局的门庭被两侧铺面挤在中间,既小又杂而令人觉得有破碎感。旅游企业除钱王大酒店门前绿化装修得整洁外,大多显得简陋而难以与旅游这样的审美行为相称。另外,有些旅游接待服务的内容与生态旅游城市形象背道而驰,如与钱王陵斜对的“临安野味店”与生态旅游保护生物和维护生态的理念是相左的。
4.旅游旺季旅游超载现象严重,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
临安许多农村生态旅游区没有进行环境容量的控制和管理,在旅游旺季游人拥挤,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由于旅游季节集中及线路设计不合理,人满为患的现象在一些生态旅游区时有出现。旅游数量过多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会使游客产生不良感受,降低旅游兴趣。而在淡季生态旅游区人数又急剧下降产生旅游设施闲置等问题,旅游容量季节性变化很大。
5.对乡村旅游地的资源条件认识不足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有的认为将青山、绿水、纯净的空气开发为旅游资源是痴人说梦,“存在几千年,未见一分钱”,因而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顾一屑。而有的则对本地的资源状况评价过高,简单地以为将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稍加开发利用便能建成乡村旅游区,错误地认为旅游者来到这里看见了山,看见了水,看见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就行了。也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致使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了从业人员旅游业务知识的贫乏。
三临安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找准市场的定位
旅游的冲动(或旅游的原动力)是寻找一个与自己生活着的时空有着不同表象的东西,寻找现代文明中失落的本原文化,即寻找差别。社会化的大生产体系与流通方式使现代都市人远离生命物质与本原文化的生长空间。临安作为杭州、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卫星城镇,境内林茂水秀、山峦叠翠、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与大都市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空气污浊、喧嚣吵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比,是都市人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乐园”。因此,临安市在生态旅游营销上要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回归自然”为诉求点,打出“真山真水真空气”的口号,很快获得了目标受众的极大响应。如太湖源景点管理者针对千千万万饮着太湖水长大的都市人却未曾见过太湖源头的真实景况,对与自己平日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却又完全陌生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巧妙地打出“太湖寻源”这一宣传口号,并一举获得了成功。
2.积极开发农村市场
山区农村与其它农村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远,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贫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单单依靠农业大发展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有根据实际条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用生态旅游带动其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生态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齐全。临安境内拥有天目山和清凉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天目山被联合国列入了“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目前,临安已经成功开发天目山、浙西大峡谷、青山湖、大明山、太湖源、清凉峰等6大景区20多个景点,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避暑、野营、攀登、森林浴和漂流等多种生态旅游项目。
开发农村旅游市场能带动这一片市场的繁荣,通过生态旅游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生态旅游这一特色产业的选择,可以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路。
3.建设构想创建吴越文化名城
临安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境内留下了众多吴越文化古迹,至今仍保存有功臣山、玲珑山、钱王陵、钱宽夫妇墓等胜景。临安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
建设构想创建吴越文化名城实现吴越文化与临安人、临安经济、临安城市的结合,形成临安精神、吴越文化产业、区域品牌形象。
①以功臣山的吴越文化底蕴为依托,建造吴越文化公园,开展集吴越文化朝圣、民俗、宣传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成为人们了解吴越文化的一个窗口。
②在市政府天目路口建设体现吴越文化风格,展示临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的吴越文化广场,集文化、娱乐、演出、展览、健身等于一体,丰富城市夜间文化活动。
③在新建的市政广场边建一个博物馆,展现临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文化休闲的好去处。博物馆建设与吴越文化公园、吴越文化大街和吴越文化广场共同形成吴越文化休闲系列,对改善临安文化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是一种文化、经济的统一体,立足于大旅游看问题,旅游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环境文化、服务文化。因此,旅游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旅游目的地两个文明建设,包括软件与硬件都会有一种综合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大市”的建设,能给临安旅游提供雄厚的发展基础和理想的社会环境,临安旅游因此可以拥有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和环境保证,立足于较高层次的竞争起点,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临安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有力地推动“经济强市”和“文化大市”建设通过发展旅游业,形成一批旅游文化产品,并因此壮大临安的旅游产业链,给“经济强市”注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文化因素。
4.制定科学规范的观光线路和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目前临安市农家乐旅游景点总体上缺乏规划,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旅游线路,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甚至野生动物本身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野生动物观光线路非常必要,不仅有利于游客沿着固定的线路观赏美景,也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正常的栖息。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还体现在为野生动物建立合理的迁徙通道。青藏铁路横贯青海省和自治区,经过青海省格尔木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青海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有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了保护那里的珍稀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修建时充分考虑了为野生动物建立通道。因此,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正常的生活环境和迁徙要求,应该在农家乐旅游景区建立适当的野生动物通道,尤其是对于一些公路和桥梁。可以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在一些道路交通口设计涵洞,或拱桥,或者根据通过野生动物种类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路基缓坡。或者在不同是生态景区建立野生动物的廊道。或者建立一些人性化的设施帮助野生动物通过人群密集区。
5.有规划地控制景区容量,避免破坏旅游生态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课堂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全。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的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关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尤其在教会他们做人方面,更为关键。也正因为如此,我省将法制教育纳入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小让孩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既掌握好学科知识,又真正地理解法律?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更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由于知识面窄,视野狭小,意识淡薄,要在课堂中都能真正获得相应的法制教育,教师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而在所有学科中,数学课堂无疑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其它学科中的法律知识、法制教育都必须依托语言来表述。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呢?我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适时、适机地渗透
所谓适时、适机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抓准时间、抓住机会。只有抓住时间和机会,才会让你所要渗透的法律知识和学科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反之,就会使学生变得模糊,甚至也会让教师变得毫无头绪。
我听过一节数学优质课,一位老师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练十一第2题时,是这样上的:同学们,请看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什么动物?同学们回答说:“第一幅图是非洲大象,第二幅图是长颈鹿,第三幅是非洲鸵鸟。”它们都是野生动物,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接着就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他讲完,所有学生都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课后的评课环节,他就讲到,学生似乎什么都没听懂,自己在渗透法制教育时也比较僵硬,甚至是强加进去的,毫无头绪。很显然,这位老师就是没有抓住时间和机会,才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其实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先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图,使学生知道图中的几种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再向学生出示目前全世界关于大象、长颈鹿、和鸵鸟的数量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知道哪些野生动物还在减少,最后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加深了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适度、适量地渗透
所谓的适度、适量指的是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渗透。同时在课堂中用于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能过长,能把基本的法律知识渗透好即可。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不同,因此同样的法律知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上也就产生了差异。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中,需要涉及的法律知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或者将这两部法律读给学生听,学生由于理解上的困难,就不会获得真正意思上接受。但如果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告诉他们每周为什么要升旗,为什么不能乱图乱画国旗,为什么不能让国旗落地等。他们就会明白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去遵守这两部法律了。同时,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要把握好“数学味”。要明白法制教育只是本堂课的一个补充,而不是主角,不能因为要渗透法制教育就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律课。要把握好时间,不要过长。
三、适地、适情地渗透
所谓的适地、适情指的是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利用好本地有用的资源,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中加以渗透和引导,切记所列举的事例或事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地处于威宁县草海边,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时,如果列举老虎、熊猫等,学生就可能一知半解。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不能去猎打、捕杀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颈鹤,也不能去捕杀其它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如野鸡等)。因为这些是他们经常都看到的,便于接受。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时,可以引导他们去了解草海的过去,再实地去看看草海的现状,无形中就会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自觉为家乡的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适景、适事地渗透
所谓的适景、适事指的是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针对现实生活出现的具体事例,并结合数学课文篇目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有针对性的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有心的老师,就会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去引导学生自觉去遵守法律法规,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如:遇上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今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为的是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走得更稳当,不至于被社会上那些不法分子所利用,也不至于为了眼前利益而失去自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提高,才能真正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才不至于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成一种形式、一种摆设。
参考文献:
[1]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小学分册/贵州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刘兼,孙晓天主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篇8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山东东阿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71-02
东阿县地处鲁西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沿黄河长56.6 km,属黄泛平原沙区,总面积787 km2,发展林业、建设生态县符合东阿县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东阿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实施林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确立了林业在东阿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形成了林业规模化产业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林业格局。由于发展迅速,树种单一,林木各种病虫害随之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影响当前林业生产的大好形势,挫伤农民造林致富的积极性,影响林业事业的发展[1-4]。东阿县对此积极采取了措施,大力宣传林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农民防病治虫的认识,认真搞好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并采取各种手段有效地开展了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护了绿化成果,促进了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林农的增收,使林业成为东阿县经济的主导产业。
1 东阿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东阿县辖面积7.93 万hm2,其中30%是沙化土地,经过历届政府和全县人民多年的努力,特别是2003年以来,该县掀起了大造速生丰产林的热朝。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2.25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41.24%,森林资源体系已形成,且纵横交错,城乡一体,对大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举足轻重。随着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树种相对单一,所潜伏的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也随之加大。2003年杨树溃疡病、2004年杨潜叶蛾虫害的发生,虽然没有给林业生产造成灾害,但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2003年以前,东阿县由于大面积使用化学剧毒农药,防治农林有害生物特别是传播蔓延迅速的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是传统的临时有效的手段,但是其高效的灭生性、高残留性给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平原人工林区物种资源带来毁灭性灾难,使平原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难以休止,同时也使农林主副产品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受损。农林有害生物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数量有所增加,原因就在于:一是害虫抗药性增强,最主要的原因是鸟类种群数量较少,以及各类天敌同时被杀死,且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常年在当地生存的麻雀数量也明显减少,喜鹊根本见不到,就连群众饲养的狗、猫也很奇缺,使鼠害一度猖獗,各种农林有害生物每年都出现一次甚至几次暴发成灾现象,且降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人民群众健康风险。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大面积使用剧毒农药集中防治棉铃虫,人们通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棉籽油,导致癌症流行,这都是使用剧毒农药带来的恶果。
2 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人工防治的同时,加强鸟类保护,对带有鸟巢的树及其他有价值的生态树进行保护,建设地方树种隔离带,逐步推广有害生物防治并最终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把林木病虫害降到最低限度。森林被破坏,水源被污染,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保护好森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森林本身具有生态效益,但其创造的生态效益是建立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阻碍森林健康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林业有害生物。传统的做法人为地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导致了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形成了越是用药灾害越重,灾害越重越是用药的恶性循环,使平原区原有的生态功能缺陷更加显著,要想走出误区,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把人为破坏的自然平衡再努力建起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据此,应以鸟类资源保护和推进实施有害生物防治工程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功能。
2.1 创造条件丰富鸟类种群数量
在充分认识保护鸟类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切入点,制定了东阿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1997年东阿县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对全县境内的鸟类资源进行了一次普查,鸟类种群数量只有12个目,35个科,75个种,其中53个种的鸟类属候鸟或旅鸟,在当地长期居住的只有22种且数量只有5万只左右;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更是少的可怜,就连最常见的黄鼬也很难看到,捕杀贩卖青蛙、麻雀等野生动物的案件每年都呈上升趋势,截至2002年调查,鸟类种群数量没有显著变化。自2003年以来,由于森林面积的不断增长,特别是鸟资源保护工程的逐步实施,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各种鸟类的数量增加了近200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境内光喜鹊就超过5万只,喜鹊鸟巢近2万个,麻雀更是随处可见,野鸡不时从林间飞出,成群数不清的野鸭聚集在黄河上,家燕在农舍建巢安家,啄木鸟、戴胜、杜鹃、灰斑鸠、猫头鹰、灰良鸟等十几种鸟类在东阿县安家落户,大雁、天鹅、大鸨、白鹭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鸟类也常在东阿县驻足做客,青蛙、刺猬、黄鼬、蛇经常在田间穿行。2006年悬挂了5 000个人工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入住,为其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家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将1.5万株筑有喜鹊鸟巢的树列为“生态树”进行重点保护,今后还要将更多的带鸟巢的树列入重点保护,悬挂的人工鸟巢入住率达43%,2007年又悬挂了5 000个。由于每年都开展几次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目前,破坏野生动物的案件每年都呈下降趋势,非法猎捕经营青蛙、麻雀等野生动物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鸟类资源保护工程的推进和实施,使得东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农林产业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进而也带动和推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开发,有效抑制农林灾害性害虫的发生、危害、蔓延。自2004年以来,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剧毒、高残留农药在农林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日趋完善的生态功能,实施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通过物种多样性自然调节,使农林有害生物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内。有数据记载,1只灰喜鹊1年内能吃掉毛虫1 500条以上,可直接保护666.67~2 666.67 m2的林木免遭其害。另外,蝼蛄象甲、蝇蛆、天蛾幼虫、地老虎、蝉和蝽象等大量害虫都是喜鹊的食物;1只燕子1 d能吃虫子(如蚊子、苍蝇、金龟子、蚜虫等)1 000条以上,每年3—9月可吞食害虫50万~100万只;黄鹂在春夏季节的食物95%是昆虫,啄木鸟1 d可吃蠹虫幼虫和天牛幼虫1 400条以上;大山雀一昼夜吃下的害虫重量几乎可以等于其自身体重。鸟类作为环境因子的一个成员,它与生活环境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鸟在全年或繁殖期内,以昆虫为食,对包括林木在内的大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东阿县有近5万只喜鹊,可有效保护6 666.67~13 333.33 hm2杨树纯林及其他农作物,仅鸟类每年就有效保护2万hm2。按杨树纯林每年防治2次,需要费用300~450元/hm2(包括药物、药械、人工),2万hm2需要费用600万~900万元,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相比,东阿县区域内在农林生产中每年减少使用化学剧毒农药达350 t,节约化防经费直接投入600万~900万元,这就足以说明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
2.2 控制农林灾害性生物危害
2003年前,东阿县有林地面积不足5 333.33 hm2,各类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都在不同地块发生,且经常出现暴发成灾。其中在1992年8月,姜楼镇邓庙村,53.33 hm2 4年太青杨丰产林遭杨扇舟蛾危害,3 d将整株70%的叶片吃光,第5天所有叶片荡然无存,树冠下全是吐丝下缀的幼虫,根本无法进入林中,树干和树下全部爬满了幼虫,虫口密度无法计算,就该种情况下,林中却只见到3~5只鸟儿。翌年进行了化学防治,虫口密度下降,但林中1只鸟也见不到了,且其他昆虫也不复存在,空气中弥漫着农药残留的气味,整片林子异常寂静。
2003年以来,东阿县林地面积增长了6倍,杨树丰产林面积增长10倍以上,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有了充足的生存空间,剧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大面积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制剂和其他防生物制剂,更主要的是鸟类和日趋完善的生态功能的自然调节不断发挥作用。2009年以来造林品种不在单一,以乡土树种为隔离带的方式进行,以杜绝发生病虫害时大面积蔓延。2008年在全省大部分县市地区发生了杨树美国白蛾残食杨树的现象,东阿县政府发出文件让全民行动起来共同剿灭美国白蛾。第2年开春先是人工挖蛹,再就是人工捕蛾,尽量不用药物,在幼虫开始出现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用仿生物制剂进行飞机普防,尽量不让农民自己喷药。现在,走进林中空气清新,到处鸟语花香,一些小动物不时从脚下穿过,喜鹊在田间地头漫步,有的行人从它身旁经过它却旁若无人。保护鸟类的感人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事迹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的认识,更坚定了人们保护鸟类的信心和决心。东阿县几万公顷的森林资源为各种鸟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又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发展,该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健康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先后开展的“生态树”保护工程和“为鸟类营造温馨家园”的悬挂人工鸟巢工程,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拥护,群众纷纷自发开展保护鸟巢活动,踊跃举报破坏鸟巢及非法捕杀鸟类的违法行为,有很多群众找到林业局,要求给新建的鸟巢挂牌。群众保护鸟类资源的意识已经逐步提高,“爱鸟护巢光荣,捕鸟毁巢可耻”的风气已逐渐形成。原来一些被林业机关处罚的捕鸟、贩鸟的违法人员,在教育和引导下现在也已“放下屠刀,改邪归正”,有的还主动配合林业执法部门查处了继续猎捕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通过保护鸟类资源,充分发挥鸟类在农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主导作用,控制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逐渐减少化学剧毒农药的用量,再辅以其他生物制剂或防生制剂防治措施的实施,使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有虫不成灾。近几年来,把保护利用鸟类资源实施生物防治实行工程化管理,努力完善森林生态功能,大力提高区域生态和产业效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使东阿县区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3 结语
通过鸟类资源保护及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和完善,东阿县生态效益日渐明显并带动了社会效益,域内以数十万亩森林资源体系为主体构架,以日趋丰富的鸟类及其他物种资源为内涵的生态体系和东阿县的名山、名水及其珍贵的文化遗迹相辉映,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招商引资和工商业发展搭建了平台,特别是“中国喜鹊之乡”的命名,使东阿县名震大江南北,也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对该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誉,提升了东阿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如今的东阿县,绿树成荫,道路、沟渠、村庄淹映在绿树丛中,天上飞的鸟儿特别多,可以说是万鸟竞飞,鸟语花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齐显,使东阿县这块充满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人弛神往、人杰地灵之地再现奇光异彩。
4 参考文献
[1] 金玉安.浅谈青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5):284.
[2] 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119-126.
篇9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实践原则
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业内人士、学者们定义了生态旅游,并研究指出必须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资源长期培育生态旅游,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倡导生态旅游的观念。本文认为,生态旅游实践必须遵从以下原则。
一,有序开发原则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时,粗放式的开发。开发种种开发,请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为每年降低6厘米~30厘米,只是黄龙还划地一开始退化,面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胡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完全可以在风景区建设。古今中外名山、风景区和国家公园都是精神活动的场所而非经济场所。我国古代,五岳山下都设有“镇”,“镇”就是专门提供服务设施的。宋代规定泰山的7里内“禁樵采”。元代规定40里外的大山禁止砍柴,都是为了保护泰山。美国规定商业开发要在国家公园以外的地方,其黄石国家公园自被发现建立后,不仅禁猎、禁伐,而且陆续迁走了居住其中的印第安土著。德国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的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公园内并无一条索道,若干条索道都是设在公园之外的。这些发挥功能区分、区内观景、区外经商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借鉴。如将旅游设施建在山脚下,山上不修索道,这样游人势必在山脚下的宾馆住宿,当地赚取住宿费和餐饮费肯定高于索道费,而且游人分散于各处,大大缓解了因乘索道造成的山顶过分拥挤。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开发殆尽。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问题,应加强研究,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般旅游区,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破坏容易修复难,一旦旅游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再来治理就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居民参与原则
游客与开发区的联系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定条件下可导致经济水平恶化和居民道德水准下降。而立足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和决策制定则要求游客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生活方式,避免从事任何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提出伊始,就更为关注地方居民的利益,强调为地方居民提供培训机会和工作机会。“利益”、“贡献”这些字眼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的范围之内。在决定资源是否被开发、以何种形式开发、旅游地如何管理等等问题上,地方居民需要参与的是管理、经营和生产的全过程,而不是管理者决策、经营者设计好一个“产品”后,地方居民只是作为一个接受者的角色接受教育和培训,享用他们提供的工作机会。
在普查和提出开发项目的时候,可以采用居民代表听证会、抽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居民的真实想法――居民的认可应该成为立项的先决条件;批准立项后,可以成立地方居民旅游开发委员会,或是选取一定代表加入开发区的管理委员会,其目的就是确保对管理全过程的参与。这样,一方面能够全面保障地方居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征地、拆迁等矛盾也能较好地规避和处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旅游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方式,牵涉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复杂的系统。生态旅游资源与旅游者、地方居民、管理者和经营者是共生的,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双向关系,它们既相互制约也需要协同发展。可以通过立法、认证、教育等不同手段来强化各方的责任感,深化各方的参与意识。成立相对独立的管理部门来体现对环境的保育原则,生态旅游经营者有偿使用旅游资源以全面体现经营的真实收益原则,生态旅游者有义务遵守特殊的旅游纪律,地方居民不仅有条件而且能积极投入开发、经营的全过程―各要素方的行为都需要约束,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旅游实践的健康发展。
三,立法规范原则
美国政府规定,禁止在国家公园中建造豪华宾馆,只允许设立简易的过夜设施,但保证安全和卫生。美国国家公园的营地一般设置在公园的边缘或毗邻的森林中,游客的垃圾自行分类后投入加盖的铁箱内,食物残渣要求完全清理干净,防止野生动物翻拾,从而改变其生活习性。
新西兰的《保护法》明确规定,必须提供与保护有关的资料为游客服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新西兰保护局特别重视游客中心、信息中心及国家公园内标示牌、解说牌的建设,并大量出版相关的宣传资料,提供服务信息。每一处旅馆的大堂均有当地国家公园免费的宣传品。同时国家公园在组织旅游活动时,鼓励游人参与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并不搞什么贵族式的“豪华游”。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严禁开发,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的人数等等。又如规定哪些地区禁止带火种,禁止狩猎和毁坏林木,禁止遗弃垃圾和生活用品。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四、教育先行原则
思想意识比法规更重要。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具体做法:
一是要通过立法,把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景点,并要求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改变那种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
二是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
三是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合谐、有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1]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国际市场》
[2]诸葛仁:绿色环球21:规范生态旅游的国际标准[J].旅游科学,2005
篇10
困顿无着中探索希望
波多罗曾密布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有1200多种植物种类,其中300多种有药用价值,还有上百亩的杜鹃群落和高山草甸。森林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为拉市海提供清洁稳定的水源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这里生活着黑熊、猕猴、白腹锦鸡等几十种野生动物。
但是,由于高寒的自然条件、交通不便造成的相对闭塞,彝族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都相对滞后。村民祖祖辈辈都靠山吃山,主要从林业中获取收入,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森林大举砍伐让这里满目疮痍,雪灾、风灾和泥石流经常光顾。即便如此,为了生计,波多罗也参与到了全民砍伐大军之中,家家户户几乎都靠伐木维持家庭开支,卖木头换油盐柴米、孩子学费、看病钱等。“不砍树吃什么?没钱买粮食,没钱交学费,连卖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66岁的波多罗村老村长刘文坤告诉记者。
多年肆无忌惮的森林砍伐,使波多罗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灵逐渐减少,农业日趋衰退。1998年国家开始施行天然林禁伐和退耕还林政策,彝族同胞为保护天然林,耕地大大减少,生计出路受到限制,主要靠国家发放的退耕还林补偿款过日子,但贫困状况依旧难以改变。而在已严重退化的土地上,也只能产出比鸡蛋还小的洋芋,村民们一年的收成只够吃4-5个月。
老村长说:“几百年的大树几分钟就砍倒了,一座山的原始森林十几年就砍光了。以前牲口很好养,冬天即使下厚厚的大雪也不用愁,牲口可以躲在大树底下御寒,靠吃树叶就能过冬。可树被砍光后,一到冬天,牛羊冻死的冻死,病死的病死,有的就自己跑下山了。我家16头牛最后只剩下1头,太冷了,都病死了。森林没了,年年风灾、雪灾,每到2-3月,大风吹走了屋顶,吹倒房屋。土壤越来越薄,虫灾不断,种点苦荞燕麦和土豆产量也不好,徒步翻山越岭17-18公里背到山下换大米和面粉,早上天不亮就下山,天黑都回不到家。100斤土豆背到山下只换得20斤大米,大人不敢吃,只舍得给孩子吃。几年之后,被砍的树根腐烂了,泥石流也来了,围好的洋芋地一晚上就被冲走了。”那时的波多罗,每个家庭平均每年能有400多元钱就算是好的,学校留不住老师,孩子们只能陆续辍学在家。
国家虽然在一定年限内对村民进行退耕还林补偿,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在没有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之前,若停止补偿,彝族村落的森林资源可能会再次遭受损失。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培育新的生产方式对提高当地彝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保护流域生态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1998年末,在亚洲理工学院读博士的于晓刚来到丽江,调查长江中上游天然林保护的生态学意义。从丽江通往波多罗需要徒步4-5个小时,还要穿过一片生态严重退化的森林,村里没有电,会说普通话的人也寥寥无几,文化程度最高的也只有初一水平,洋芋是村民们的主要粮食。面对这样一个几近与世隔绝的村寨,与遍体鳞伤的森林退化同样令于晓刚触目惊心的,是这里老百姓的生活现状。
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于晓刚酝酿着如何寻找资助,帮助这个陷入困顿的村庄,包括生态恢复与村民们的生计问题。于晓刚分析,彝族山区扶贫计划需要一个全流域视角,要让地处汇水区的农民掌握重要自然资源决策权,能够从环境恢复和资源管理中获益,使流域资源的利用朝可持续和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多元发展迎接生计之战
如果说中国大多数贫困地区都在西部,那么波多罗就是西部的西部,它就像被世人遗忘的一个角落,当环境资源优势凋敝之后,仅留下它在贫困中苦苦挣扎。
在于晓刚的努力推动下,拉市海小流域参与式综合治理项目逐渐形成了,这个项目注册了独立管理机构简称为“绿色流域”。从那时起,于晓刚就带领绿色流域团队和波多罗的村民们开始了艰难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之战。
2000年,波多罗欣喜地迎来了项目最大的资助方乐施会。数十年来,乐施会与绿色流域的项目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在波多罗,与村民同吃同住同生活,带领这个长期被边缘化的村庄开展了一场坚韧的反贫困实践与探索。
然而,如何在恢复生态的同时,走出一条山区扶贫和发展的道路,对政府、NGO及村民都是巨大的考验。但对于村民来说,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波多罗因生态环境恶化,贫瘠的土地加上农作物品种产量退化成为最大的农业危机,而粮食救济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在乐施会资助下,绿色流域很快就引进了优质洋芋籽种。第二年秋季,洋芋亩产从原来的300-400斤一下子达到2000-3000斤,个头也增加了1-2倍,家家户户堆满了洋芋,当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
“波多罗没有路没有电,村民过得像野人。”这是邻村人对波多罗的评价,也是至今仍让老村长最伤尊严的一句话。为了早日改变村民的生活状态,老村长积极配合乐施会和绿色流域的工作,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修出一条通往山下的路。
众所周知,在山区,如果打通了“路”这条瓶颈,发展就会有希望。但要修山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1-2002年,村民们选择了比较省钱的方案,由自己投工投劳,乐施会出资5万元,向县扶贫办和乡政府争取了一部分资金,一共凑了15万元,主要用来买水泥管、炸药、雷管和伙食补贴。连续2个冬天后,一条23公里长的山路挖通了,村民再也不需要用人力背洋芋下山换大米了。路,方便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降低了物资的运输成本,也改变着波多罗的经济状况。
有了路,山上建起了德国政府援助的小型光伏电站,惠及了波多罗乃至整个拉市海乡,并为拉市海国际湿地保护做出了贡献。从此,老村长在邻村人面前抬起了头,可以理直气壮地畅想波多罗的未来。
2003年,在乐施会和绿色流域支持下,波多罗成立了“流域管理小组”,从5个大家族的25个小家庭中选出5个代表组成流域小组成员。只有初一文化程度的刘正伟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村民民主推举他担任组长。在日常生活中,流域小组的作用是监督村庄环境保护,对内协调项目实施,保证项目为每一个家庭充分知情,对外传达村民的需求,协调村民与政府、与扶贫机构的关系。流域小组成立后,全村集体做出了不再砍树的规定,如果需要砍树建房、修房,要向流域管理小组事先申请。之后,流域小组制定了《波多罗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设定了保护目标,要保护石灰岩森林和大树杜鹃林,保护野生动物,不许打猎、捕鸟,保护稀有药材品种,资源丰富的药材可以有控制开发。
随后,村民们又成立了自己的护林队,制定了生态保护的村规民约和护林员工作规范等。每年端午节他们都对护林员进行一次工作评选,并由每户拿出10元钱或全体村民每年每户出10斤大米作为护林员的酬劳。从此,波多罗的森林资源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以及护林员的辛勤管护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村民也从以前的“毁林人”变成了现在的 “护林人”。
夜校扫盲打开复兴之窗
随着波多罗的逐步复兴,山区生活逐渐有了活力和激情。2004年初,在乐施会与绿色流域的携手帮助下,由围坐在火塘边烤火的20多位妇女组成的妇女夜校成立了,刘正伟成为了第一位老师。虽然每月只有100多元的工资,但为了能尽快提升妇女地位,传播村庄发展知识,刘正伟毫无怨言、信心十足。由于波多罗的彝族妇女和老人普遍受教育少,大多数成年人没上过学,不懂汉语,大大阻碍了她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老村长说,到城里找厕所都分不清男女,带孩子看病也不会写名字,分不清科室。
成立后的妇女夜校借用村小校舍,白天孩子上课,晚上妇女上课。在妇女夜校扫盲培训教材中,刘正伟加入了保护生态的内容,这也是没有人再砍树的重要原因。夜校的老师很多,除了村小的日常授课老师刘正伟,还有城市来的生态专家、种养殖专家、大学生、县里生物创新办的技术人员以及上山考察的研究者。为了保证妇女的学习质量,根据实际情况,流域小组又陆续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和激励制度),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和完善。同时,为了保护和弘扬彝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妇女的文化生活,学校每周除了教大家文化知识外,也组织她们进行传统的彝族打跳活动。
妇女夜校的开办,使妇女从不识字到能够认上百个常用汉字;从不会说汉话到能够和外来者进行简单的普通话交流;从不懂数数,到能够计算收入等等。这些改变,使得她们能够在政府的组织下到外地打工,并获得一些经济收入。这样,她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并勇于参与到项目管理和家庭经济发展中来,积极表达她们的看法,她们的意见也受到男人们的尊重。
27岁的沙正英是妇女夜校学习最好的学员,如今她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沙正英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妇女夜校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她的家庭,“以前我只会说彝语,客人来了不能交流,回娘家不会坐车,不敢去城里,不会买东西。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电脑,等孩子大一点去大城市打工”。28岁的金冬梅经过培训后,曾多次外出打工,第一次前往广东东莞一家玩具厂打工,厂里包吃住,一天工作12小时,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第二次到深圳一家电器厂打工,半年后,攒了5000多元回家。几年间金冬梅与丈夫的日子越过越好,让村里人十分羡慕。在村民们看来,妇女夜校开办以来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前村里事都是男人们开会商量,女人们是不能参加的,而现在妇女们不仅和男人们一块开会,而且谁说的有道理大家就听谁的。
2008年以后,夜校逐渐完成了最初扫盲的历史使命,转型成了一所培训学校。而一系列的种养殖业、手工刺绣、烹饪技术、生态旅游培训课程,逐步改变了妇女们及全体村民的生活面貌,妇女们越来越敢于和外界接触,建立自信,一些妇女外出打工挣到的钱比男人都多。而随着项目的发展,妇女夜校已经演变成村庄公共讨论和决策的平台。
生态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之路
多年后,波多罗生态恢复和保护已见成效,山里的鸟儿多了起来,猕猴、狗熊等野生动物数量逐渐恢复,波多罗终于能以最美丽的风光迎接客人到来。而生态旅游一词,也早在2000年乐施会与绿色流域做项目规划时就提出来了,为的是让保护者从保护中受益。
如何推动负责任的旅游,兼顾资源保护、民族文化与社区协同发展,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尽量减少生态成本是乐施会的关切点。2008年,绿色流域先后请来专家对村民进行生态旅游培训,组织村民们到外地参观考察,安排村民接受社会企业培训和财务管理培训。最终,制定了生态旅游规划,由村民投工投劳,建起了彝族文化展示中心,把波多罗引以为豪的生态资源展示出来,包括彝族服饰、传统刺绣等。并由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刘雁和村民们共同挖掘波多罗村的故事,做成旅游手册和讲解词,培训村民讲解员,来主导自己文化的解说权。设计了彝家坨坨肉、苦荞粑粑、生态老腊肉等彝族特色菜谱,还利用火把节这个彝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排练了彝族祝酒歌、打跳舞作为迎宾待客礼仪。
2010年底,村里正式注册成立了波多罗生态旅游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平均分配,风险共担的原则。合作社共有8位管理人员,刘正伟被选举为理事长。住宿是每家每户轮流接待,用餐统一安排在妇女夜校,妇女们负责讨论和分工31户村民如何轮流做饭。收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除去成本和公共资金,剩余的利润由全村人分红。全村轮完住宿,分红一次。妇女夜校所在的小院成为村里旅游接待中心,当广播里响起《国歌》时,全村老少都会注意接下来播送的重要通知,如有游客来了、村民们要开会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