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创意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创意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设计创意设计

篇1

[关键词]室内环境;创意空间;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空间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现代空间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含义。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重视空间的概念,尤其是在建筑室内设计方面,对于空间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突破。

1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现状

大多数设计者对于空间的设计仅限于从视觉效果方面加大,对于创新方面的设计很少。以古典建筑为例,一般来说,古典建筑占地面积较小,在设计时,通常是以加大视觉空间效果为设计主线,给人视觉上开敞的感觉。此外,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建筑工程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设计多样性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是目前的建筑设计中设计模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加强设计创新是大势所趋,将新型技术和材料融入到设计中,在设计中寻求新的突破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将建筑设计和建筑本身的特点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强建筑本身的空间感,也可以为建筑业带来新机遇。

2室内空间环境的创意设计

2.1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对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的设计要求很高,由于其具有很大的隔离性和空间围护性,通常设计效果会有视觉上的阻隔和停顿的感觉,而且在听觉上的感觉也会相对减弱。通常封闭空间具有较高的隐私度和安全性,而且区域感较强,但是由于其封闭性,和周围环境的融合感和渗透性都不好。相对于封闭空间,开敞空间的空间连续性很好,但也是由开敞空间的围合程度来决定的,现阶段对于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开敞式设计是比较流行的做法。

2.2创意仿生家居

仿生的形态来自于大自然,设计师们非常喜爱从自然界中追求灵感,将自然的形态赋予时尚的气息,为室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体现浓烈的生命气息。例如一个具有现代感的楼梯,要以自然界中的藤蔓植物为原型,进行仿生。首先我们考虑到藤蔓植物给人带来的感觉是缠绕、连续、生命、希望、承托……那么对其进行仿生可以简化其繁琐的枝叶,替代为简约的曲线几何线条,不仅满足其功能性的要求,也是室内的一个亮点,使室内充满自然的魅力。

2.3空间组合形式的创新

室内设计应打破常规空间环境的设计,注重在空间组合形式上的创新。以巴黎卢浮宫为例,设计师在扩建中央大厅的时候,采用金字塔型透明顶盖,将整座卢浮宫的室内空间形式展现出一种突破性的变化,由于有了透明顶盖的加入,显得整座卢浮宫处处连成一体,与一般的建筑空间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又如巴黎拉德方斯大拱门是一个透空立方体,立方体的中间插入新型金属构架、观光电梯和塑料蓬盖。整体上看,拉德方斯大拱门的内部空间有着极为独特的划分,将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3室内空间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3.1民族化

就现代设计来说,将民族的内涵与建筑设计有效的结合,逐步发展成为新的设计风格,是民族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北欧国家的建筑设计举例,由于这些地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光照时间短,人们对于室内的明亮程度要求就会很高。所以,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风格都是偏向明亮、简洁的设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北欧风格”。所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是室内空间设计发展的趋势。

3.2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体现

高技术是将“技术美”作为设计表现的一种手段。高情感是指伴随着高技术出现的为适应新技术而作出的一种相应的平衡反应。在当代的设计中,合理安排对空间的结构布置,采用灵活的分隔方式使空间更加丰富,利用美观的吊顶将梁、柱等隐藏于吊顶之内,并且在室内外环境上使其更好地融合,使高科技含量的设计真正做到关怀人、服务人。

3.3极少主义倾向

简约不等于简单,极少主义的室内空间设计要求用尽量简单的、单纯的、简练的元素表现出深刻的内涵,创造耐人寻味的室内空间。就像蒙特里安的名画《红、黄、蓝、黑、白》,用最简单的直线与竖线按科学的数学比例划分画面,再用红、黄、蓝三原色填充颜色,却能表达最丰富的内涵,造成视觉与心理的强烈对比。在高度文明和倡导节能环保的理念的今天,室内空间设计也必然朝着极少主义趋势发展。

4结语

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新能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室内设计创新思路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设计师所作的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物。每个设计师都要强化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基本意识观念,提高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水平,以期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52).

篇2

关键词:创意 城市公共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起源于生活,也主导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设计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科技等发展水平。而创意是创新的开始,创新始于创意,其根源则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来研究特征,并对成就和创造人类未来富有创意与个性的环境空间具有研究意义及探索价值。

一、创意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应用实践

1. 当前城市空间设计的现状今天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人们却忽视精神生活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应有的步行街、购物广场、休闲场所、观景台等往往被忽略。出现“重物轻人”的现象,使人感到没有属于人的空间,自然界没有人的参与,将失去应有的意义,人们无法从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事实上人是城市的主体,设计只有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尺度、舒适度,空间活力才能充分展现。城市公共空间实质上是城市生活的焦点,能缓解人的精神压力,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2. 城市空间设计基本要求纵观世界各国,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必须以人的尺度为标准,才能为人的活动提供服务。像供行人休闲的设施如坐椅、雕塑、锻炼设施等,这些设施形式和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尽可能做的有亲和感和人性化,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其中更要体现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能够贴近居民生活、精致优雅的公共空间,就能赋予人们舒适感,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并且成为都市的人文风貌的风景线。

3. 风格各异的艺术设计城市空间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以及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每个城市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城市,由于场所、规模、功能等差异,也存在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不能千城一面。应该从城市特有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作为创作源泉,顺应自然条件,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统一尺度与比例将城市的各种因素融入到空间的构成中去,从而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把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融于一体,以此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设计会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成为人们的记忆符号,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且富有人性化的空间。

4. 充满人性化的设计设计中要尽量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符合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在研究城市公共场所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公共开敞空间中的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性化。有“城市客厅”的广场,可容纳的活动非常丰富,可以用于大型集会、文娱表演、体育休闲、观赏散步、娱乐购物等。这些活动发生在广场的时间和人群不尽相同,他们对不同的活动各有偏爱,所以,不同地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充满着浓厚的人性化气息。甚至在一些城市广场设有露天咖啡座和儿童放风筝的场所等。这不仅有满足人们精神的生活需要,而且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装饰。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

1. 承担了改善视觉美化的功能人的精神主体必须超越物质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人为生存和致富忙碌,人们生活的表面化和工作的程式化以及文化的碎片化,人与自然、与自己的精神状态都处于疏离状态。公共空间艺术性在都市的存在的价值非常大。我们可以进行对人的认识、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达到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这给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以及社会审美的教育功能,以此来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

2. 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环境、历史与文脉对话,以维系都市人们的情感。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人们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也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享受,以达到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我们要充分考虑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所以,在城市空间特征酝酿和策划中尽量维护人文性,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利用空间美学意义加以设计和互动,营造了达到人类需求的人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鹏.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培养途径[J].总裁.2009(8)

篇3

关键词:创意思维;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1-0063-03

收稿日期:2006-09-05

作者简介:孙斌(198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

一般说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动就叫创意思维。它是一种综合思维。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是创意思维的主要形式。它集意识、潜意识、下意识于一体,往往又融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学、灵感学等于一炉。创意思维充分渗透在各类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使作品本身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这种渗透把作品的形式与功能在更合理的方面给予了肯定,给人亲身体验的舒适感和精神上的完美享受。只有这样的设计才真正称得上是为大众服务。把握这一点就要求对创新的本质(创意思维)有深刻的感悟,即深切体会“创意思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

1 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具体实例和它所体现的划时代意义

创意思维古已有之。庄子曾在梦中变成蝴蝶翩翩起舞,梦醒后分不清是庄周变彩蝶,还是彩蝶幻化成庄周。这个古典浪漫主义的创造范例揭示了久远不衰的艺术运用规律特征。显然梦幻之美不在梦,在于其格调高品位高,奇异思维之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发展,吸收各类艺术的精华,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突破,不断地以创意思维为核心发展设计的内涵,丰富功能的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欧洲现代主义的一批大师,如密斯・凡德罗,马谢・布鲁尔,沃尔特・格罗庇乌斯已成为美国建筑界的魁手。他们设计的一些重要建筑,如密斯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的典范。“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是对“古典主义”风格的完善和修正,也就是运用创意思维作出的尝试和突破。建筑以强调功能性为设计原则,形式上讲究“少就是多”,色彩简单明了,多以钢筋混凝土构成建筑。这便摆脱了原有古典如洛可可和巴罗克式建筑繁琐的装饰,多样的色彩。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当时城市居住紧张的问题,更为“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建筑带给人们的“亲近感”充分表现在其空间分配的合理性及外在形式的简单明了。它们的出现对于原有古典建筑至高无上的压迫感是一种革命,对于战后人们的心灵也是一种抚慰。创意思维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具有历史承接性和延续性。虽然“国际主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风靡各处,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凡是在原有形式基础上作出的大胆尝试都应该被提出被肯定。国际主义盛行后产生的各种建筑形式是对国际主义的挑战,是对已有建筑所暴露问题的修正。审视现代艺术史,便一定要指出一个别出心裁的艺术创意――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它已成为现代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与艺术环境有机结合的典范。它是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科技、材料、材质工艺等综合发展的结果。这个标新立异的现代派艺术,创建了时代艺术的新格局。它的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在国际主义的大潮流中勇于创新,以国际主义为基础,大胆地运用了管道和金属结构部件,是“高技派”的创始之作,是创意思维的充分体现和合理运用的典范之作。观念作用于意识之中,使之脱颖而出,这才创造了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心灵是思维的开端,独创“有机建筑”理论的赖特,善于运用和发挥自然风景的特色。他让自然美、艺术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梦境和现实结合在他的艺术设计之中。如他设计的融自然和建筑为一体的流水别墅令人心醉,同那个标新立异的现代工业时代型的庞然大物截然不同,它的成功建立在对当地基地的充分认识和合理运用中,它的美美在自然,在同为国际主义风格背景的时代,赖特的创造才能得以发挥,这与他的创造性精神实质分不开的。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始终是环境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奇特构思的独异建筑告诉我们创意思维关键在于把握超前意识、创新思维与持恒三者之间的关系。回头望去,我们不难看出创意思维是与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串联在一起的,适应文化的需求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是创意思维的核心。众多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不同,但都是杰出艺术家天赋和心灵感应相融合的现代艺术典型。它们都是时代创新精神的产物和象征,对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推进意义,是历史前进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要素。

2 当今社会环境艺术设计中缺少创意思维的原因

创意思维从建筑出现的伊始阶段就表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从原始简陋的茅草屋到气势恢宏的古代神庙,从压倒一切的“国际主义”到追求有机形态的后现代建筑,无不透射出它的光芒。环境艺术设计要发展就离不开创意思维,在对创意思维探索的初期阶段对于创新本质认识不够,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建设走过一段弯路。短短十几年时间之内许多城市传统结构肌理、空间形态不可逆转的建设性破坏,盲目地崇洋导致建筑形式单一、畸形,不合时宜。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新鲜事物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盲目的追风或虔诚的信奉。在环境艺术领域则更多地表现在照搬照抄国外已有的建筑形式,对“洋建筑”盲目地崇拜,认为“国际主义”就是现代建筑应有的标准形式,是不容动摇的真理。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大量欧式风格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流入国内,一时间“欧陆风情”泛滥成灾,“火柴盒子”随处可见。原则地讲,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社会转型时代的必然过程,不足为奇。我们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坚定的信心,艰苦的努力,通过我们科学研究、努力创作,深入改革来实现伟大而有意义的创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筑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面对自己的历史优势,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建筑已有的成熟工艺,在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对国际主义加以创新加以修正,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是属于中国的,是有意义的创新。其次,便是现有高校的教学体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得很多艺术设计系的学生个性划一,缺乏创意。再有就是部分老师由于在外“招揽生意”忽视对于学生基础阶段的引

导,即使安排一些学生进行设计工作也为了效率而忽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快速地临摹些方案就草草了事,这种不负责任的所谓教学应该及时叫停。另外就是大量的学生只学到了些专业的皮毛就急着外出打工,在公司里做设计,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能有什么创新的,也就是拿人家的东西改改抄抄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意。面对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更好地完成学业,更充分地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即运用创意思维来创新。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适时作出教学体制的改革,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把每一个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出来。时代在更新,社会在发展,这便要求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以适应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创新精神不容怠慢,要不断地发挥优势,创造财富,改变现状,当今社会呼唤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

3 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的未来发展要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创新来实现

环境艺术之多向、多元、多极性,构筑了人类环境艺术广域的现代特征。环境艺术创作时连贯于一气呵成,不容打断。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高峰之间的创造间隙,环境艺术家了解和研究了环境艺术的多向度、多元性、多层次,及其艺术观念、个性、修养――顿开茅塞,扬长避短,克短拔优,顺应时代而充实丰富“自我”迈向艺术的新台阶,从而实现了设计的突破和创新。这种创新精神不仅是对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更是对艺术的透彻理解和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也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所在。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顺应历史,适应时代,才能把握设计的命脉,感受设计的灵魂。设计理论日趋多元化,信息社会文化艺术诸多因素及各种艺术潮流之变异要求每一个设计者都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适时地作出改变以求得更好的适应,更大的突破。创意思维的注入能够给予作品以真正的生命力和价值!环境艺术的创新主要反映在其作品的生命力特征中,即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它不在属于环境艺术这一小小的范围之中,而是面向世界,深入到人们广泛接触的生活之中。环境艺术新作品之丰富,使多元多极的环境艺术在发展和比较中成熟,而只有当历史感悟与时代意识、精神物质融合之际,创造性思维才能把它的能量发挥到极至,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才能得以升华。

在人类本体与自我的心理追溯和审美需求的寻觅中,艺术家追求,表现新颖和新型的多向多维文化心理意识,情绪心态欲求之个性艺术,追求和表现环境艺术递进层次的本源和主流,它们与未来交相辉映,超越了时代而产生另辟蹊径的新轨迹,创造出上乘佳作。艺术作品的创新,凝聚了人的心态欲求,热情活力、智慧潜能和天性素质。环境艺术的未来发展要通过把握这种精神特质来实现。

随着人类文化内涵的不断推进,全新的环境艺术时代即将到来。神奇而不朽的创新精神不断超越过去,受欢迎的艺术作品一直在和我们现代人对话,传递伟大的精神情感――有肉有灵魂的环境艺术!人类心灵深处的创造能力涵盖一切,伟大的生命力,艺术魂,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在魅力永恒的不朽创新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和共鸣。人类的创造能力是无穷无尽的,深入地表现在创造性思维之中。

饱览古今环境艺术设计的丰硕伟绩,纵观全球文化艺术的交融动势,已经为创造性思维开创了新的时代。“为了将来,创造现在”,这便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科学轨迹、终目标!

篇4

一、创设“有准备”的物质环境

“有准备”的物质环境包括基本设施、教具、标志等,它们遵循着安全、能自理、秩序、简洁、自由等原则来设置。

1.为幼儿提供方便的基本设施

基本设施包括了各式柜子、桌椅、地毯、托盘等,它们都体现一个特点:为幼儿的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提供方便。

(1)方便幼儿取放的各式柜子、桌椅

教室中准备了稳定而又轻便的小桌子、小椅子,幼儿可轻松地搬动它们。桌面光滑,颜色是柔和的淡黄色,方便幼儿清洁擦拭。用途不同的无门的各式柜子整齐有序地放置于教室,有鞋柜、教具柜、衣柜等。这些柜子的尺寸都依幼儿身高而设计,幼儿能轻松、安全地取放物品。用来盛放玩具、学具的托盘,重量轻,有两个抓耳,使幼儿在搬动中能保持平衡,不易将物品打翻。每人一个的小抽屉,方便了幼儿作品、学习工具的保存,而这小抽屉未经本人同意,教师和其他幼儿是不能打开的。幼儿的隐私权受到保护,可以自由地学习、生活。

(2)方便幼儿学习发展的区角设置

教具柜的设置不是简单的靠墙排列,而是依据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排列成各个区角。如日常生活区、感官区、自然人文区、美劳区、数学区等,每个区角间不互相干扰又不缺乏联系。区角形成有益于幼儿有目的性地选择学具,减少了寻找的时间,方便了学习发展。

(3)方便幼儿独立自主发展的工作地毯

为了给每个幼儿在学习工作中有一个完整独立的空间,教室中还设置了工作地毯和地毯架,它们整齐地摆放在教室的角落中,幼儿能很快地找到,取放也很方便。幼儿的学习都在这块地毯上完成,就象成人工作时的工作台。幼儿在“工作台”上认真、专注地学习,不受他人打扰,专注力、思考力都得到了发展。那么合作能力是否会受到限制呢?其实不然,当一些学具需要大家合作完成时,幼儿可将两、三块地毯拼在一起,几个人一起协商完成内容,而收拾时各人分别收拾自己的学具,独立性又得到体现。

2.投放满足幼儿心智全面发展的学具

蒙特梭利学具是班级环境准备中最醒目、最具特色的,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适合儿童发展的学具为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蒙特梭利学具种类繁多,涉及内容多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学具、感官学具、数学学具、自然人文学具、语言学具、美劳学具等。学具所蕴含的教育内容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领域,学具的呈现是开放式的,幼儿取放自由,为幼儿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多元需要。一个星期中每天都会有一个方面的新内容,而旧内容并没有因新内容的出现而消失,而是与新内容共同存在。幼儿也许今天选择日常生活学具,新内容、旧内容都可以进行操作,而没有操作其他的内容,可能时间还会更长些。但只要学具是开放性的、多样性的,幼儿的学习就会丰富,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幼儿各方面发展就能达到平衡。

3.不可或缺的各式标志

为了使教室环境是“有准备”的,各式标志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活动室有生活区标志、学习区标志等。

(1)生活区标志

为了培养幼儿做事情的有序感,教师常要求幼儿洗手、穿脱衣裤等要按一定的顺序,生活用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而幼儿又往往记不住。故教师就要反复地叮咛,幼儿处于极被动状态。为增强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我们设计将洗手顺序、穿脱衣裤顺序等用标志图来表示。一个图代表一个步骤,贴在相应的位置,如洗手标志图就贴在盥洗室墙上,幼儿每次洗手都会看见,就会按图上步骤一步步地完成。又如在每个幼儿摆放毛巾、杯子等生活用品的位置上,贴上小朋友的照片和姓名,让幼儿自己寻找各自的位置,取放各自的物品。这样标志代替了教师的语言,直接与幼儿对话。从小养成幼儿阅读标志的意识和习惯,为幼儿获取信息增加了一个渠道,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2)学习区标志

我们将每个学具的托盘都贴上标志,并在托盘盛放的相应柜子上也贴上相同的标志,各个区的标志所采用的各个图象形状相同,颜色不同,每个区都有一种颜色代表,这样各区就形成一个比较有序、独立的整体。幼儿操作完毕后,只要依托盘上的标志颜色就能很快找到它所属的区,并根据标志形状对照柜子上的形状,将托盘正确的放入相应的位置。同时,为了使学具摆放更为整齐、有序,我们还在柜子内贴上一条控制线。教师在示范演示中用行动提醒幼儿将托盘边缘对齐控制线。幼儿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每次工作后,都要把托盘摆放整齐。看见有摆放不整齐的托盘,即使不是自己操作过的,他们也会及时协助摆整齐。久而久之,将有助于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和细心、严谨爱护物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提供了幼儿练习分类、对应的学习机会。

二、创设“有准备”的精神环境

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幼儿活泼愉快的生活,积极主动地活动和学习。

1.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过去的环境布置中,我们总希望把所有认为美的内容都布置到墙上去,整个教室显得刺眼、杂乱。这样的氛围会造成幼儿无端的兴奋,心情浮躁。而现在,我们尽量让墙壁留出空白,以简洁为尚,只是偶尔用几幅图画点缀墙壁,在柜子上摆瓶鲜花,摆上几个雅致的艺术品或放上一个鱼缸,养几只小鱼。幼儿身在其中感觉到温馨、和谐,心情平和,受到了美的熏陶。一段时间改变一下教室的布局和装饰,让幼儿感到环境是有生命力、富有动态的,使其深深被吸引。

2.努力构建以尊重为基础的师幼和生生互动

教师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改变以成人为本位的观念,尊重幼儿自然发展的生命法则,以谦卑和爱心来协助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仪容要整齐、清洁,举止要自然、优雅,要成为环境中的行为示范者。比如当你要求幼儿要轻声说话时,自己就要首先做到,发现幼儿的错误行为,不要大声呵斥,而是要走到其身边小声提醒。这样既减少了环境中的噪音,保持环境中的宁静,又教育了幼儿,不伤其自尊心,也为幼儿作出了榜样。教师要向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幼儿,把他们看作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例如在幼儿学习操作中,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在幼儿周围,当发现幼儿有困难且有必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时,可通过轻声询问:“我可以帮助你吗?”,征询幼儿意见后再介入他们的学习操作中。

教师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幼儿间的合作与交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间也能以尊重的态度相互对待。例如:一位幼儿想要和另一位幼儿一起玩耍时,会事先征求其意见:“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幼儿逐渐有了尊重别人和要求被尊重的意识,当其他幼儿干涉其活动时,他会表示出不满:“请不要打扰我的工作。”等。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自我教育”和“自动学习”得以真正的实现。

3.家园合作,共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篇5

主办公楼及附属办公楼群以方形为母题,以院落的形式为组织一字形排开[1],这种直线展开的布局体现了办公环境的权威、有效、系统和单一。建筑的围合形成了内院,限定了室外活动空间的领域,同时还将人的活动方式相对固定下来。在每个庭院内,种植不同的乔灌木,形成优雅、简洁的办公环境,加强办公区的领域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办公区的凝聚力。办公区道路两侧列植了行道树,显得整齐气派。主办公楼北面原有的山丘被保留下来,但因道路修建在山体南面形成一条长而宽的陡坡,坡上种植紫薇、含笑、杜鹃、红桎木等花灌木,构建一道衔接自然林的绿化屏障。整个办公环境呈依山面水的格局,使之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景观,开创了政府形象的新纪元,树立了长沙市的新地标,加强了城市的印象性,对周围所在区域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和聚集效应。

1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

从当代景观设计理念和政府机关的工作属性出发,坚持人本主义思想,融入浓郁的湖湘文化要素,致力于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体现鲜明个性的地域特色,强调现代办公环境的严谨和秩序,创造独树一帜的政府机关形象(图1)。

1.1凸显城市文脉,体现地域特色

湖南省山水胜景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新机关大院的山水文园延续了湖湘文化的特色,体现了微缩的湘地山水景观,反映湖南人民“携手并进,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形成了长沙市的政治核心区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1.2尊重城市所在的地段环境

湖南省政府新机关院和天心区政府并列而置,周边还包括省科技馆、省群众艺术馆、省地质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文化公园等配套项目,在整体布局上强调了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由省政府正大门前的湘府西路展开的省府生态景观轴,全长大约1200m,宽为80m,新机关院是整个轴线的标志性和主体性的景观,统领全局。与省政府主楼隔水相望的芙蓉广场,是整个湘府文化公园的核心区,也是新机关院景观的延续和映衬。新机关院现代办公园区的辐射效应,办公建筑群组的规模效应将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对城市印象的整体性产生关键性影响[2]。

1.3绿色生态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是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3]。生态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显露自然[4]。办公环境通过“山水”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基地内的水面、山体、植被等自然生态资源,彰显了长沙市的地脉和文脉。办公区建筑采用“院落”的组织方式,由两层的连廊形成统一的界面,追求生态景观的渗透和“山”与“水”的对话。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植物的四季变化营造出生态型的办公环境。运用交错、渗透、联系的空间布局手法,使各绿化景观空间得以延伸,形成植物的多维空间,营造绿色生态办公环境[5]。大量运用长沙市的乡土树种,比如香樟、山茶等,它们固有的生态功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是很优化的选择,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显著降低更大的景观生态风险,贡献更广泛的景观生态功能[6]。

1.4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

人性化办公设计强调工作成员与组团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沟通方便,宜于创造感情和谐的人际和工作关系[7]。作为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场所的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智的精神需求[8]。强调以办公人员的行为生活规律和现代工作生活方式为依据,满足办公人员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符合办公人员的行为规律,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之具有良好的愉悦感和归属感,产生凝聚力。通过景观设计改善居住区的光环境,通风环境,声环境,温湿度环境,嗅觉环境,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办公环境满足人们的舒适感。

1.5功能设置立足现代高效的办公需求

从现代政府办公工作的属性出发,功能组织合理高效,办公建筑威严时尚,道路交通通达便捷,景观格局严谨秩序。尊重办公区中的办公人员,为其提供多层次的办公、休憩、交流空间环境,保障现代办公工作的节奏和高效。办公区在塑造园林景观时,提倡将建筑融于园林之中,倡导办公场所休闲化的“现代都市休闲”理念,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拥有就近的放松休闲场所,劳逸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9]。

1.6多元文化融合,充分彰显时代精神

21世纪,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并存,最有前途和价值的交往范式是“和合”,也就是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共荣,充分彰显时代精神[10]。立足于当代多元化的景观设计理念,融和东西方文化,运用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独具特色的新颖时尚的现代办公建筑环境,塑造湖南省政府新世纪的形象。充分运用环境景观艺术构图手法,借鉴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构图,强调几何和秩序,体现办公环境艺术氛围,景观做到时尚、新颖、美观,具有视觉冲击力。

2总体结构布局

结合湖南省政府新机关大院的整体规划,办公环境景观布局上采取中轴对称的规则方式组织空间,符合现代政府办公环境的独特气质,局部地区辅以自然式设计,在威严中不失灵动,活跃了整个园区。入口景观构成了办公环境的核心区域,控制全园格局,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秩序感,使人产生鲜明的印象。水广场铺垫了一个视野开阔的场所,主办公楼及附属办公楼群镶嵌在水边,醒目突出,形成了威严、庄重、严谨、秩序的景观形象。办公建筑的庭院模块式布局以可生长、可组合的形式适应了入驻职能部门的不确定性,庭院景观以植物为主题,营造休闲的绿化空间形态,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增添了办公环境的生机活力。新机关院北面靠山,南面临水,东西两面地形起伏,乔灌草复层群落形成树林结构,实现了风水理念的“依山而筑,临水而居”“左右翼山环抱”(图2)。整个景观结构形成了:“一主轴”、“一心”、“六区”(图3)。2.1“一主轴”沿着水广场和办公建筑群体的中央建立一条中轴线,呈左右对称的格局,使办公环境的景观成为一个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协调统一的整体。这条中轴线往南延伸1200m成为了省府景观轴,这条中轴线串起了长沙市的古老文化与现代丰韵,将有可能成为长沙市乃至整个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纽带。

2.2“一心”——入口景观(核心区域)

办公环境的景观核心主要包括水广场和办公主楼以及周围景观,强调开阔、恢弘,体现省政府的威严和壮观。水广场以超尺度概念强调园区的震撼效果,形成了办公区占统治地位的区域,集中体现“面向未来”的人文主题。主办公楼和附楼以对称的形式共同形成沿“水广场”一字排开的颇具个性的宏大气势,主楼是整个核心区域的主景,统领着全园。四周堤岸均为硬质材料砌筑,在水岸水幕喷泉沿建筑形式对称布置,突出威严、庄重、大气的政府形象,同时水体又对建筑起到柔化的效果。围绕水广场由红继木、金叶女贞、杜鹃等布置成几何形,形成色彩聚合、形式引导的空间关系,正对主办公楼的堤岸,布置高大树木,形成开阔的视野。水广场的南北两面种植香樟和荷花玉兰,形成严谨、秩序的空间形象,强化了水广场;水广场的东西两面以模纹图案为主,零星种植柳树等乔木,体现了景观的多元化,在严谨中不失活泼和生机(图3)。穿过水广场迎面可见的是办公主楼,强调庄重、大方、简洁、洗练,厚重、朴实,3m的基座抬高整幢办公楼,八根高20m、直径2m巨柱托起主体门架,在“额枋”中设计与湖南的历史人文相结合的浅浮雕[1],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形成强烈的公众印象。主楼南面的前庭入口在纵向模纹图案的基础上,设计苏铁,球形灌木和桩景,映衬出办公主楼的庄重和典雅。主楼北面的由乔木、灌木和草皮共同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使主楼的刚硬感得到了一定的柔化,使其具有亲和力。

2.3“六区”

布置在景观核心区域周围的是六个区域,分别为:疏林草地区域,办公主楼的中庭和平台花园,办公楼庭院区域,办公楼北面植物群落区域,北面山体斜坡绿化区域及保卫区。

3主要景观区域的设计

3.1疏林草地

疏林草地紧紧围绕在办公环境核心区域的东西两面,使用乔木、灌木和地被相结合的复层群落形式,使办公环境掩映在一片城市森林中,体现出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东面疏林草地区域和城市的芙蓉路相连通,体现了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有机衔接。西面疏林草地区域以微微起伏的地形为基础,种植樟树,红枫和雀舌黄杨,让行政办公区掩映其中,规则的平面布局中结合曲线布置自由的点植和丛植绿化,使整个景观在规整中不失灵动和活跃。

3.2办公主楼的中庭和平台花园

办公主楼是整个办公环境的焦点和重中之重,运用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一栋典雅庄重的办公建筑,反映出办公环境特征与使用者的需求,由内而外的体现出一种健康、和谐、充满生机的存在状况[11]。不再把树木、山石、水等自然元素,单纯列为外部空间的组成部分,而以“中庭”,“平台花园”形式引入自然生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办公空间,为办公人员提供富有生机的绿色空间,引入清新的自然气息,办公感觉仿佛置身园林之中。中庭以12株10m高左右的华棕打造中庭的上层空间;中层以约2m的铁树、散尾葵和棕竹等营造一片盎然生机的自然环境;下层主要为地被、花卉和草皮为主,衬托出办公环境的绿色和生机。平台花园以耐荫植物为主,主要为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和常春藤等,构筑了办公环境的绿色和温馨,提供一个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观与休息活动的空间(图4)。

3.3办公楼庭院

办公区的附楼以连廊进行连接,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办公楼庭院使用自然式设计手法,均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和办公建筑的硬质景观相得益彰,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和意味深长的意境,把生态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让办公人员在闲遐时享受花香草馨,体验美好氛围和情趣。庭院内的植物形神俱备,不单纯具有很好的姿态和色彩,而且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省级领导办公楼的庭院以桂花树为主要树种,桂花品性高洁不凡,枝叶常绿,花朵缤纷雅致,芬芳宜人,不仅显得端庄大方,而且体现出省级领导的德馨满园。同时分别还设计了紫薇园和海棠园,它们花色艳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操和希望,使办公人员心情轻松和愉悦(图5)。

3.4办公楼北面植物群落区域

办公楼北面植物群落区域位于办公附楼的北面,采用自由的布置方式,既与生活、生态区自然形态景观相协调,又使办公人员在心理和视觉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绿化植物辅以乔、灌、草等的群落形式,乔木主要为雪松,象征着办公环境的庄重和严谨,红枫在雪松的衬托下,愈显风姿。一条游步道蜿蜒穿插其中,办公人员在闲遐之余可以畅游其中,充分享受自然的情趣和轻松。

3.5北面山体斜坡绿化

北面山体是保留的自然山体,因道路修建而形成的陡坡,采用了绿色生态的设计手法,对自然的破坏程度最小,又让自然做功。由于坡陡,面大而长,在设计中为了加固陡坡而不形成索然无味的水泥结构,采用档土板插入土中,板在土下深约30cm,土部分为10cm,然后在露土部分又覆盖10cm的土层,再在上面种草皮、地被和灌木,这样既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又让绿色覆盖了整个坡面。植物设计了由金叶女贞,红继木和杜鹃组成的模纹图案,点缀在茵茵的绿草之中,苏铁、剑麻、含笑和红继木球零星地散落在坡丛中,顶部陡坡边缘与自然山体的切口种植含笑、月季、紫薇等灌木,在土坡上种植的草皮为天泉二号的混合型草皮,由于冷季型草皮和暖季型草皮的混合种植,草皮一年四季保持绿色,形成了一条色彩丰富、变化多样的绿色景观带(图6)。

篇6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在20世纪中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随后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艺术类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但其教学方法大多都是生搬硬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缺乏自主创新。而我国的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也纷纷增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建立了硕士、博士等学位形式。这些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为基础的。从广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包括所有的艺术和设计;从狭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则主要以建筑的内外空间来划分,包括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两部分。从专业角度来看,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做室内设计,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景观设计,这两个方向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发展最快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时间和空间在艺术领域的结合,其设计对象包括自然环境也人文环境的多种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有高校中大多都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教学水平却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理念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从“欧洲的古典体系”演化而来的,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于其中。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主要集中于对具象的描摹,其知识结构大多都停留在手工艺时代,是一种概念性模式。这种农耕时期的艺术形态一直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主导形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受到市场影响:多数高等院校基本都已经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在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往往名不副实,其课程内容只有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即室内设计。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对高校的课程设置产生了严重影响。从理论上来讲,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应当对市场具有指导作用,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主导着高校的课程开设。这种业界支配学校的现象正随着竞争的加剧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3. 学生素质带来的教学困难: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面向艺术类学生进行招生,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生源素质较复杂,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与目前国内对艺术生的普遍认知相一致,高校内的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程相对匮乏,文化素质偏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科目,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是它在要求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正是目前艺术类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目前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成为相关专家和学者不断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方法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1.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是遵循“课堂教学――理论传授――课外作业――专项辅导”的固定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设计思路受到较多限制,设计视野也变得较为狭窄。很显然,这种模式违背了设计类课程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本原则,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课堂势在必行。利用网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不仅有利于开展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日后进行设计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素材。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将市场项目引入课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设计人员是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目标。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设计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设计变为现实的操作能力。根据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将市场中的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在市场中承接到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带入课堂,将该项目转化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行实际的设计操作。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吸收全新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甚至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熟悉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

3. 市场调查和科研项目的开展: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之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进行市场调查和参与科研项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一些公共场所,如酒店、宾馆、饭店、写字楼进行实地调查,利用拍摄、速写等方法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这些设计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设计元素。当教师在开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科研项目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国内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专业领域的先进成果。

总 结

篇7

关键词:环境设计;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席卷世界经济浪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在迅速崛起,很多城市都大力着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提高经济增长点。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但前景可观, 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已经开始全国性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非物质”产业在迅速崛起,可见,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必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环境设计是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是感性的非物质的设计创造。其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强大的“能源”。因此,研究环境设计教学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一、我国环境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

(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世界各个国家、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时间不同,受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的文化背景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在各个国家的地位也大不相同。我国文化创业产业今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仅相当于DGP的2.8%,这样的数值足够证明文化创业产业并没有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与英国、韩国等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2)环境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相继开设环境设计专业,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不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环境设计教育也促进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扩大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催生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意识到了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性,更多的学生选择环境设计专业,更多的专业骨干投入到环境设计教学当中,更多的学校开设并不断完善环境设计教育体系。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教育机构,汇聚了庞大的环境设计人才队伍,每年要向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很多院校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其学生实训教学基地,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大批的应用型人才,更大程度的适应了市场需求。比如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的长春建筑学院就以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作为其学生实训教学基地,在学生接受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能为实习企业提供创意人才支持。

二、我国环境设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约着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专业开设初期很多院校环境设计教师原本从事建筑学、工艺美术、雕塑等相近专业,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与其原有专业相近,甚至一些院校在制定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因人而设”,把学校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课设置在环境设计培养方案当中,导致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不专业、知识量不足、专业引导偏差等问题。

(2)专业投入不足大量的传统授课模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很多设计院所反映录用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前期培训,经过一段实践的培训才能正式投入到工作当中。造成学校与社会的断档,其实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实践教学环节过少造成的。很多院校由于资金投如少,没有校内实习基地,造成实习靠讲、实训靠看的状况。甚至有些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训教学环节,直接将学生推入社会,任其自己找公司实习,处于放任状态,根本没有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让学生多参加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参加不同规模的专业设计竞赛。

三、发展环境设计教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有特色的环境设计教育。地域文化拥有者其浓厚的地方色彩,满足人们不同的视觉要求。环境设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精神需求。相比如出一辙的现代设计,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艺术更能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的历史教学、艺术教学、地域文化与设计如何融合的专业性教学。

(2)“因校制教”“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教学。高等院校因生源录取存在差异,所以培养目标也不同,有研究型的,有应用型的等等。高等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性强,专业设置是各个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环节。各高等院校对其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环境设计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不同与其他专业,每个人对艺术的认识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与开发学生的指导教育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艺术特长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适宜的教育。

四、结语

环境设计教育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发展将直接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是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直接途径,从环境设计教育抓起、提高环境设计教学水平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篇8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31-02

国内所开设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是借鉴西方国家的设计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美术教育基础课程中加设了包豪斯学院所提出的三大构成内容,从而逐步发展为我国目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艺术教育工作从“工艺美术”时期逐步地迈向“现代艺术设计”时期。在艺术设计教育不断革新与发展的同时,相关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深化,传统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非是孤立地存在某个学校之中,而是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设计教育进一步发展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较为陈旧,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于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设计的更新。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目前依旧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不足。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教学工作依然未根本解决把环境设计如何转变为市场产品这一关键性问题,使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市场完全脱离开来,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思维的培养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深化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革新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了以艺术的形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而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则为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不过,现阶段的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却将两者完全地脱离开来。很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思维不断的窄化。因此,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变革势在必行。

2.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体系设计不够清晰,无法明确地对基础课程进行定位。现阶段,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基本上有设计课程、素描课程、色彩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以及图形设计课程等,而大多数的基础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造型技能。在进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时,没有明确对相关课程的定位,使课程教学工作执行和效果不够明朗。

3.不少的学生进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时,表现出很强的散漫、懒惰的情绪。因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定位不够明确,对一些教学课题未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使学生的作业表现多停留在表层,未能对某一问题深入的探究。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无法将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加不好。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应有的知识与技能。

二、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方法探究

1.明确课程定位。第一,应当使学生明确何为设计以及学习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设计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并且人们对设计的相关要求也逐渐地发生改变。因此,应当将艺术设计基础课的定位加以明确,即学习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学生了解设计中所用到的工具以及掌握相关的设计方法。通过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可以掌握艺术设计相关理论以及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设计类学科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充足的保障,对一些事物也逐渐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以及需求。艺术设计中表现出了艺术以及技术完美的融合,通过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当把有用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教授予学生,使学生拥有多样化的艺术认识,同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2.搭建平台。依照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自身定位,搭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交流平台,把设计所包含的各个过程全面梳理,使学生了解应当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应当从感性审美以及理性创作两个角度,分别让学生从中掌握课程的内容。在进行平台的搭建时,要明确对学生教育的目标、采用的方式以及怎样实现目标等内容。比如,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造型》课程的学习其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拥有观察能力以及转化能力。并且,采用何种培养方式也应当加以明确。学生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对于学生的学习及能力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应当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升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技能,同时在所掌握的知识中获取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进行简简单单的写作与绘画教学,也不能只把学习的成绩体现在作业与考试中。

3.创新方法。(1)发现-培养学生五感以及虚实结合的思维。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感性以及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艺术设计的各个元素。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将图形、空间以及色彩等作非常清晰的界限区分,针对不同的方面专业设计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不过,要是使学生对生活更加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现实中图形、空间以及色彩所具有的表达形式是极为丰富的,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各异的情景。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非常具体,使学生所具有的表达方式相对来说较为单一。在此所提出的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味觉以及嗅觉,来仔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并就生活中某一命题,去表达自己的思想。(2)创造-转换题材,使成果更加多样化。应当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对一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加以借鉴。其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与运用所学习到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知识。所以,对创造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以及表现的方式,要重新的进行定义。要依据设计是解决问题这一思想,来重新的思索怎样更好地体现艺术设计课程的创作结果。进行《素描》课程以及《色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常是让学生创作一幅相关的美术作品作为创作结果。在此,应当对创作所采用的方式或者创作结果做适当的调整。另外,在进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时,学生创作作品并非均是通过际的绘画作品形式提交,其提交形式可以是不同种类,使学生的特长得以更好的发挥,让学生拥有更强烈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可以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三、h境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1.教学中应当重视和市场、实践的互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出现。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时,要不断地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市场的变化,而适宜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例如,让学生走入企业,使学生对实践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实现教学中真正的创新。

2.实施创造性教育。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时,要全面地规划教学内容,强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并且,要将最新的艺术设计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有更高的审美表现力。

3.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方式。学校应当和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实训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其中了解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让学校与企业在教学中形成两体一位。学生通过对企业生产的了解,结合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共同和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如此便可以更加系统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得以训练,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各种竞争与挑战,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对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并使学生了解到市场的真正需求。在人才培养和市场结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达到学校教学的目标,同时也应当满足市场的要求。通过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使学校可以拥有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教学方法,使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更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以及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宋爽,刘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与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6,(10).

[2]薛岩,陈曦.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6,(1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of Art Design Foundation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Professional

SONG Ji-rong,ZANG Hui,LI Xiao-h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Fine Art,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00,China)

篇9

[论文摘要] 信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展开与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档案信息需求的类型,以及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在企业创新环境下应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服务。  

 

信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展开与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技术创新是资源重新组合的活动,不仅需要物质与能量资源,而且需要对信息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达到创造新事物的目的。只有积累到一定数量、质量的信息,才能保证创新选择的正确和创新的顺利进行。 

 

1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需求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产生了很高的信息需求,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档案信息服务机构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服务,才能确定提供的服务是否有效、适用。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档案信息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信息类型包括: 

1.1 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引领技术竞争、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企业从事技术竞争,其着眼点在于进入和占领国内外市场,获取市场信息则是开拓市场的强有力手段。 

1.2 政策信息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依托于国家的国情国力和国际创新趋势等大环境,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控和约束。了解政策信息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 

1.3 技术信息 

为避免因信息闭塞造成重复开发、结构趋同和防止因技术上难以逾越的困难而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必须有技术信息的扶持。只有掌握了雄厚的科技信息,才能使本来前景难断的创新项目转变为成功在握的可控工程。 

1.4 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钥匙。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也将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1.5 人才信息 

经济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创新人才,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企业的人才信息档案应能够反映各种人才的基本情况,如简历、专长、教育背景等。 

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档案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是保存与延续企业文化的载体,展示和传播企业文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使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创新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准确、超前和多样性的资料信息,从而提升管理层面,提高企业整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信息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因此,信息化进程中要注重档案信息整合,优化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布局,把档案信息化看作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纳入相同结构的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如 “手册报关核销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等,采取统一的软件对档案及档案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管理,以整体优势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企业高层与部门管理环节紧密联系的目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让企业中高层电脑用户能够在轻松的人机对话中完成计算机任务的管理与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2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信息服务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档案信息而采取的服务措施。企业,作为专门的信息用户,满足其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的关键是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提供适当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供其选择、使用,这就需要档案信息提供者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服务。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和手段,综合集成,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增强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内容,开拓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的有效支撑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服务 

在为企业提供文献档案信息服务时,档案信息服务部门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传递给企业,因此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器。企业内部局域网配备交换机和操作平台,建立有系统、完整的专题档案数据库,以便向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例如可以建立文件级开放目录中心,首先由企业确定出需要包含档案信息数据源的范围,然后根据用户需求,从国内外专利数据库中套录企业需要的所有专利信息,制成专利数据文件和图片,最后根据开放档案的有关办法对文件数据库进行审查,编制开放档案目录,把专利文件转换成档案数据库(包括摘要和全文信息)提供给用户。 

应用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了。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2.2 定题信息服务 

定题信息服务,是档案信息服务机构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对某领域的信息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以定期或不定期形式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档案信息服务人员在广泛调查企业创新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适用面广的主题作为服务课题,然后主动与用户联系,根据用户需求,建立信息用户服务档案,从而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或者根据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有效地向用户推送实用信息,帮助用户有效地解决科研、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难题。当用户将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向系统数据库提交以后,由专职的信息服务人员确定检索词,搜寻相关网站,经过初步的分析、筛选、归纳、总结,最终形成用户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以一定的语言格式进行有序化整理,编辑成一个或多个方案,并通过e-mail发送到用户邮箱中,或者上传到服务人员个人主页、定题信息服务主页等,方便用户直接上网浏览、下载、打印课题最新文献。 

2.3 档案信息咨询分析与情报研究服务 

情报研究和咨询服务是科技信息服务最主要的服务模式之一,也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中应重点发展的一项服务内容。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跟踪、编译世界各国重大科技计划、政策、管理、创新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最新资料,建设专题数据库,进行基础性情报资料的积累与分析,为开展信息咨询与情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进而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项目跟踪研究、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评估研究、发展对策研究等,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起到企业经营者的参谋、“耳目”、“尖兵”的作用。 

随着企业创新机制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企业档案信息服务部门要相应加强对科技档案和知识产权档案的保护,积极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形成持续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企业的持续市场竞争优势。而有效利用信息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相当重要,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企业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调整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方式,围绕市场经济所关注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调查,提高分析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2.4 提供培训服务 

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可以定期举行各种活动,通过开办网上课堂,或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定期授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技术、信息理论、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档案信息素质,使其了解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检索方法,掌握档案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影响,利用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利用文本和多媒体报告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更有效地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知名品牌战略服务。 

企业档案信息部门要加强学习,摸清家底,开拓进取,超前介入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融入信息系统,使档案工作与企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相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还应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并综合处理各类信息,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黎平. 构建集团企业档案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j]. 中国档案,2005,(11).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教育现状 教学改革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倡行,高校中有以培养多样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的,亦有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这些培养人才的目标与不成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相结合, 导致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专业名称混杂、师资结构不完善、阶段式的授课方法、基础课教学与设计课教学完全不对接、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的脱节、传授不求过程只求结果、学生思维的孤立片面、设计意识与社会脱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靠理论知识是无法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的,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瞄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市场要求,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操作能力,才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能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效益。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1.提升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现象十分普遍,分析其原因有二点:一是专业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二是缺乏师资力量,即便是开设了专业理论课,也大多是由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设计课的教师来替代,没有专业理论指导的设计。在教学实力上也存在不小差距,缺少对应的实验室和材料室;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单一地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方法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2. 更新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实施以培养设计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设置以设计课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并列课程通过设计课为主线连接起来,小课程融于主干课程,根据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地融合在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将这些并列课程循环、渗透,把所有的课程细化和分解地整合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次性集中完成,按照设计的方式科学地进行有机的组合。

整合的方式会把分散的课程相对集中,既提高了时间效率,又加强了相关课程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在接受设计基础的教育时,就建立了整体性、一贯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符合设计艺术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避免学生孤立地去接触一门学科,达到让学生学会设计、驾驭设计的教学目标。

3. 建立授课新形式,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直接利用设计公司现有的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及设计成果,将其融入教学;其次,设计师长期工作在设计第一线,这使得他们的授课形式将有所突破,再次,年轻教师需要全程跟踪教学,迅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学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 真正做到“ 学、研、产”一体。在授课过程中, 以资深设计师带动学校的年轻教师。资深设计师作为课程导师,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内容、作业形式及授课方式,在课程的开始、中间、结尾的各关键点和评分总结亲自授课;而年轻教师则需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学生,在技法训练及上课过程中全面辅导。这种授课形式能充分利用资深设计师的经验而又不过多占用他们的时间, 也能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年轻教师。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希望打破高校课堂教育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模式,充分发挥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老教师和资深设计师的教学能力和设计经验,带动年轻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打包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设计教育的整体性;强化真题真做,或将已有的题目虚拟化,向研究性发现发展,并让学生在设计第一线进行实习,与设计企业一线设计师直接沟通交流,在设计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 顾湘东.用“系统方法”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J].装饰.2006(3).

[2]?弗兰克·惠特福特.包豪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