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环境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大气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31-01
在城市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气象环境效应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可以在发展中趋利避害,最小化不良后果,更可以长远的保护生态环境,避免难以逆转的经济效益破坏后果。
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应当纳入环评内容的规划。规划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我国有些城市在2004年起就已经由政府统一部署,在环保部门与总体规划修编的情况下,同步开张规划方案环评工作,为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中心城区应当保证绿地覆盖率达到35%。据调查,开张工作的城市,虽然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制约,但是利用生态布局,生态用水以及分配,电厂替代,新能源研究开发,调整岸线,污水治理等等做出了专业化的管理,为后期的环境变化趋势做出了相应的预测。不仅仅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治理重点,也对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提供了重点的评估,很好的完善了城市规划的发展。同时,这种从气象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城市的方式还超前使用了生态适宜性分析、城市热岛预测、环境承载力分析、水循环系统设计等生态廊道、循环经济等新理念、新方法,在生态、能源专题、水专题中系统提出了改善环境的措施、建议及重大工程建设意见。
城市规划可以根据环保部门提出的环评建议,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角度实现对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气、水、海洋环境的整体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审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吸纳有利建议,合理的调整目标和指标。通过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协调经济的发展,并且推动从环境保护出发实现社会进步。
关于城市大气环境的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国家有以下规定:
(1)等标排放量(评价等级判别参数)Pi:Pi=(Qi/C0i)X109m3/h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各污染物按1h平均取值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计算。对于没有1h平均浓度限值的,按日平均浓度限值计算。
(2)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依据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三级。如果污染物数量大于1,取Pi值中最大者,确定评价工作的级别。
(3)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而又没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特殊污染物,其评价工作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对于评价工作级别的调整,一般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当地大气污染程度、评价区域所在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上下各不超过一级。
(4)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同时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一般根据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域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分评价地区的范围。
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应将评级区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地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大气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域的范围。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首先应当从城市规划入手,城市的大气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规划部门的不同设计方案出发,分析比对,定量定性的评估需求,以高分辨的地理信息为依据,为城市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建立多尺度数值的模拟系统,提供多方位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体系,在城市回话之前,为整体布局和局部分配做出科学的,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汪光焘.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影响多尺度评估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35(S1)145-145 DOI:ISSN:1006-9267CN:11-3756/N.
[2]刘永清,惠西宁,恽耀南,王晓云.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估系统研究[D].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2001.
篇2
关键词:工业区经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7-01
近多年来,我国工业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尚未编制区域环境规划,为了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研究其环境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工业区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但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传统线性经济的生产模式。如何把已有的工业园区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生态系统,转变成为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工业区经济规划与环境协调的现状
3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规划从探索到逐渐成熟,己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编制到实施的环境规划体系、程序和方法。但是,环境规划毕竟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同时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和科技手段的现代化,还会出现新问题,环境规划必将不断向前发展。
二、我国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型的规划仍然缺乏。虽然我国已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环境规划乃至整个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但目前协调发展型的环境规划还不是主流,大部分环境规划还属于经济制约型规划。
(二)新工业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新工业区的迅速发展对环境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编制具有污染物总量控制特征的新经济工业区环境规划的方法仍需完善和发展。
(三)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确定了环境规划的法律地位,但具体实施过程缺乏环境规划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所以环境规划仍未完全走上法制轨道。环境规划的报批、实施和检查仍无章可循。
(四)环境规划缺乏可操作性
虽然我国的环境规划在其方法及理论体系方面的规范化工作己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采用的环境规划理论仍然是欧美发展的环境目标规划法,得出的污染物削减量及投资费用都比较大,难以为决策机构所采用。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制定可达性较强的环境保护规划。
三、基于环境保护下的我国工业经济政策建议
(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我国的环境资源配置体系。环境保护是一种正外部性很强的公共物品,这种物品被生产出来后,任何身处其中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其利益。这样,搭便车的现象就会变得日益严重,而且这也很难避免那些造成环境污染的人继续污染环境。消除外部性影响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在环境保护中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价格杠杆调节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通过市场机制使得“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得以实现。这意味着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工作将变得更系统化和细微化。凡是危及区域环境质量的危险源和污染源都必须处于环境保护部门的宏观控制之下,凡是属于企业内部的事项,环境保护行政职能部门均不再干预,同时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和服务力度,将纯技术性的一些职能移交下属事业单位。这就要求政府在转变环境保护职能时做到政事分离、政企分离。
(二)改变能源消耗结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在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的比重。1996年世界主要国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70%以上国家有中国、南非、波兰和朝鲜四个国家,2001年仅南非是75.5%。1997年以前全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为70%-75%,1997年开始下降,2000年为67%,2001年为65.5%。上海1995年之前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80%左右,2000年下降至72.91%,2006年又回升至75.79%。能源供应的缺口可从五个方面补充。
(三)加强环境监控,降低燃煤污染。国家已制定了煤炭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控制环境污染的政策与法规,对控制煤炭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起了重要作用。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过高,能源与环境的市场手段薄弱,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不高,环境监测控制不够有力等等,致使《大气环境保护法》的落实尚不理想。必须加大煤炭开发利用过程的环境监测控制力度。建议改变目前主要依靠抽监和人工监控,实现设备监测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用五年左右时间,在设备上安装自动监测仪,实现24小时自动监测和数据网络传输,以准确了解和监控排污状况。从而形成科学准确的监测网,为燃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环境管理。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就是要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将环境成本纳入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促使污染、破坏环境资源者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也可以筹集一笔资金,由政府根据需要加以支配,以支持清洁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提议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环境税与费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和法律法规建设。
四、结束语
总之,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时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题,本文仅仅对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做了一些尝试,许多问题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爱贞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字】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的或连续的监测,分析和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及评价、预测大气污染状况提供基础的技术资料,还为环境执法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此即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就是在所监测区域内,根据监测范围大小、人口分布密度、大气污染物分布的空间状况以及该区域内的气象、地理等条件,合理地布设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的工作。布点决定了采样点是否有代表性,监测结果是否有效和可靠,因此布点是大气环境监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常规监测布点法
常规布点法,也称为经验法,主要是针对未建立监测网或者监测数据相对有限的地区,根据已有的监测经验确定采样点的方法。其常用方法有以下这些。
1.1功能区布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2]。
1.2网格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1.3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1.4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高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不得超过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先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2.监测点位的优化法
2.1概述
常规布点法是在已有经验或理论模式下确定采样点,但其无法确定点位是不是最佳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方法,使布点更趋合理,然而仍存在着点位重复,人力、物力浪费的问题。另有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是在常规布点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气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对现有站点进行调整,将监测信息重复的站点删除或调整监测频率,以较少的点位或次数达到所需要覆盖的范围和监测时段,实现经济、精度都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优化点位技术[3]。根据不同的优化原理,又可分为物元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多目标规划法、密切值法、 检验法、最优指标法、特征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另一种是根据污染源分布情况、排放特征、气象和地理资料,通过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污染物的分布并设计采样点,这种方法称为预测布点技术或模型计算法。
2.2优化点位技术
由于优化点位技术方法众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2.2.1物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问题。从所有污染物的监测值(如so2、nox、tsp等)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构成“最佳点a”和“最劣点b”及由均值构成“期望点c”。由c与a、b构成标准物元矩阵rac、rcb,a与b构成节域物元矩阵rab,每个测点建立物元矩阵ri。然后由ri对rac、rcb及rab建立关联函数ka(xij)、kb(xij),由其计算综合关联函数ka(xi)、kb(xi)。利用综合关联函数值并结合关联函数的意义画出点聚图,再由点聚图上的
选出最佳点。
2.2.2相关系数法。采用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设置网格数m,监测点n,上风向清洁点若干)。计算m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r。r越大,说明该网格越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再根据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平均浓度求出变异系数cv和各点方差si。综合分析r、cv和si,就得到优选的点位。
2.2.3t检验法。同样以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求出平均浓度,划分区域(如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等)。根据评价标准(如监测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关系等)确定若干方案。再经过比较选出较优的方案。然后用t检验优选点位与总样本的差异是否显著。确定显著性水平后,由t分布表查出t分布表值。若优选点位t计算值t计算值
2.2.4最优指标法。这种方法是以topsis法为基础创新出的方法,通过逼近最优水平对多目标系统进行决策和评价。建立原始监测数据矩阵x,确定最优指标值向量y。通过对x的最优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优化决策矩阵z。利用z计算监测点指标与最优水平的逼近程度。将依大小进行排序,再结合点位优化规则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2.2.5特征分析法。此法是将监测点位按照污染程度归类或聚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代表性的点位。利用原始监测数据(n个样本,m个变量)建立联系度关系矩阵y=xa(x为编码矩阵,a为变量权矩阵),将联系度最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xxt(xt为转秩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a。经过计算求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根据图将联系度大小聚类,然后就可优选点位了。
2.3预测布点技术
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isc3、aermod、adms和models-3/cmaq等,通过模拟监测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点位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时间精度,经济性亦较好。刘潘炜等[4]采用models-3/cmaq模型,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规污染物so2、no2和pm10及区域特征污染物o3、pm2.5,还有常规、区域特征污染物混合模式在内的3种情景下的布点方法。他们采用约旦公式计算多种污染物综合评价浓度,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建立目标函数,并以成本、地形、行政区、人口、空间覆盖度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优化误差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且多种污染物混合模式优化结果的空间代表性更好。
篇4
关键字: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TU984-4
一、引言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2]。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膨胀扩大的同时,资源、生态、环境、公众健康等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雾霾、水体污染、“城市看海”等诸多“城市病”问题严重困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3-4]。因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如何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新区的环境规划,对于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5]。
环境规划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环境规划目的在于有目的地预先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预防或减缓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发生,从而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6]。环境规划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城乡规划专业及环境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并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的显著特点,涉及到水文学[7]、数学[8]、经济学[9]原理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单纯的理论课程学习,无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课程设计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方案,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优化,对于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探索。
本文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对本环节的选题、内容、方法及考核等环节进行系统的优化,以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质量。
二、《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选题的确定
环境规划是针对某一规划区,在搜集社会、经济、环境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内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环境变化进行预测,从而明确出主要环境问题,制定合理的环境目标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方案[6]。规划区小到城市内的一个住宅小区,大到一个城市、区域、流域乃至整个国家,规划的对象及范围存在明显差别。环境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规划区内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现状数据资料的调查收集;2)规划区内未来环境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3)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的确定;4)污染防治规划方案的设计;5)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就本科生而言,由于其所学内容及搜集信息资料的范围、能力有限,课程设计所选的规划目标区域不宜过大,且环境不宜过于复杂。因此,从规划区的规模及环境复杂程度来讲,城市内住宅小区及校园是较为合适的规划对象。
(一)城市内住宅小区的环境规划
城市住宅小区是市民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住房成本的快速增加,人们住宅小区的舒适度及环境要求也随之明显提高[10]。小区内的环境问题按照环境要素来分,主要有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大气污染、交通噪声及小区居民的活动噪声、生活垃圾等几个方面。其中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道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可不考虑次问题。小区空气质量、噪声污染及生活垃圾的堆放及转运是小区居民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在该选题下,学生需对小区的楼栋布设、居住人口数量、垃圾的日生产量、噪音的来源及强度、空气质量状况、小区绿化率及小区周围环境状况等基础数据信息进行搜集、调查、实测等工作。
基于收集、实测的现状数据,对所规划的小区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来源及强度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小区未来的环境发展状况作出预测分析,并制定合理目标。并针对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住宅小区的污水直接进入市政排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因此,学生不需要对污水的排放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相关调查、研究。而水环境污染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也是环境学专业学生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大气污染方面,小区的住户的厨房烟气统一经烟道高空排放,对本小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噪声污染方面,新建小区绝大部分都是人车分流的设计,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小区周边马路或其它邻近场所,小区内噪声污染相对较轻。因此,小区的环境规划所需数据尤其是实测数据相对较少。
(二)校园环境发展规划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自己生活、学习的校园进行环境规划,选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另外,与住宅小区不同的是,校@的水、大气、噪声、生态环境相对复杂,学生需要自行设计实验,来获取现状数据。需要实验测定及走访调查的数据主要有:
1.人工湖湖水水质情况;
2.实验室废水的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
3.校园内NOx的浓度;
4.食堂灶头数量,燃料类型及使用强度;烟气NOx的浓度;
5.校园内车流量;
6.校园绿化率及主要植物类型;
因此,相对于住宅小区,以校园环境规划为选题,更加有利于学生锻炼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校园环境规划均更适合做为学生的课程设计选题。
三、“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体系
整个校园作为规划对象,要求学生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完成整个课程设计内容。需完成的内容有:1)基础数据的调查、实测;2)现状综合评价;3)环境预测分析;4)规划指标的确定;5)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6)保障措施制定等。
(一)基础数据
与校园未来环境变化有紧密关系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基本概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现状等,详见表1。由于所要收集的数据内容广泛,数据量较大,可让学生分组完成数据收集、测验内容,每组3-4人,不能过多。具体时间安排参照表3-2。
(二)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校园的规划设计内容,并最终以规划方案的形式给出结果。规划期内校园的主要环境问题要明确体现,污染防治方案要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内容及要求表3-3。
(三)考核标准
1.考核方式:
考勤、环境规划报告,加上平时提问,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考核。重点了解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及效率、综合知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评分办法:
根据所给实验进度表,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需提交校园规划报告书及相关材料,并按评分标准进行批阅最终给出综合成绩。
参考文献:
[1]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C5
[2]都小尚,阳平坚,盛虎,刘慧,郭怀成,刘永,于鲁冀.城市新区环境规划的“响应C调控”模型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1(5):913-922.
[3]段小梅.城市规模与“城市病”:对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反思.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4):133C135.
[4]Hezria AA,Dovers SR.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policy and governance: issues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60(1): 86C99.
[5]孙慧洁,陈可石. 荷兰环境规划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开发研究,2013(6),40-43.
[6]郭怀成,尚金虎, 张天柱. 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欧阳志宏,郭怀成,王婉晶,高伟.1982--2012年滇池水质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的影响.中国环境监测,2015,31(2):68-73.
[8]李敏.线性规划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应用的探讨.中国水土保持,1987,7(8):44C47.
[9]盛虎,刘慧,王翠榆,等.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与情景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4):648C656.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 监督功能; 影响分析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rough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uring the early, operation period and evaluation period, all b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to support the results, i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has strong supervision func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upervision function; The impa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答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2)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3) 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3、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二者的关系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3.1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3.2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3.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 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 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4、小结
环境监测贯穿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体系中的各个阶段的结果均需要环境监测的数据来支持,它既是环境评价的基础,也起着监督的作用。因此从建设项目特点中找出环境问题,同时制定出环境监测的计划,从而降低环境的污染,保证环境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伟,黄志明.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08(01)
篇6
1.1环境检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为对象,应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手段,综合分析监测样品。监测人员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式,分析这种环境变化是否有一定规律,找出其对低碳环保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这种监测的特征有: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汇集了自然、社会科学中的精华;二是面向整体社会,为大众服务,监测和分析环境,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如噪声、水、大气等。通过这种方式,为环境规划和评价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为低碳环保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2.1环境监测部门的力度不够
我国的检测机制,并不完善,有着很多计划经济的特征,无法适应如今的发展,隶属于事业编制型单位,造成环境监测部门内部缺乏动力。
1.2.2内部人员素质不高
监测部门招聘了很多新人,但是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在管理上也有一定欠缺。监测部门缺乏创新和能力,这种情况会影响监测部门的整体发展。
1.2.3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质量不高
环境监测部门应用的是目标责任制,所以只是完成环保局下发的任务,但是因为技术缺乏创新,设备落后,所以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该部门重质不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技术,导致监测部门的数据分析能力缺失。
1.2.4大型设备的使用率较低
目前,一些大型的环境监测仪器已经被引入到地级市的标准配置中,各级主管和财政部门都应该将资金投入到监测站中,并引入国外的先进设备,如气象色谱等。但是一些地方没有重视地级市的实际情况,导致先进设备的使用率降低,甚至出现闲置状态。
2低碳环保和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
低碳环保生活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持一种低能耗、低能量的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这种做法,达到保护环境和环保的目的。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每一名公民都应用加入到低碳环保的工作中来,尽自己的责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们应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养成一种低碳环保和时尚的生活习惯,自觉保护环境,履行相关规范。
2.1环境监测是低碳环保生活的基础
在实施环境监测中,需要提前对环境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该项目是否符合低碳和环保当中的生态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监测人员要掌握这些内容,分析其是否在项目完成后对环境造成影响,能够拥有环境承载力。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监测,一旦该地方的水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大气的污染物浓度小于质量标准值,其噪声达到相关要求时,才能顺利的建立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模式,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与优质的生活。
2.2环境监测能够监督低碳与环保工作有很多方法
能够评价环境的体系,环境监测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能够作为较好的对低碳环保情况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工作就是监测环境有无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日常生活中,低碳环保的实施情况能够直接作用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加有效的对低碳与环保开展监督工作,确保其合理性。这种监督的情况还能对低碳与环保之后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证明这种情况。
2.3环境监测始
终贯穿与低碳与环保中在开展环境监测后,要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应有环境监督部门赋予可行性,然后才能实施这个项目,避免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达到低碳和环保目标和要求。在监测项目和工作投入使用后,在整体实施中,要明确投产与运行情况,结合实际环境进行分析。如果项目在建成之后对环境的影响超出预期,并在投产后的对比中,其现状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等是否有所改变等,那么这些情况都要经过环境监测。在该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应综合分析其可行性,确保其是否能够继续运行。所以,针对低碳与环保法来讲,环境监测始终贯穿在其中。在整体低碳与环保的评价体系中,只有良好的实行监测,才能更好的开展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方式,并保护环境。
3结语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大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1、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
部分城市、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使城市、城镇的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
2、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日益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而将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入到大气层中,严重恶化大气质量。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即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水平较高,达到了309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也严重超标,有些城市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相对而言,北方城市比较严重,达到了83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值。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是严重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挖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施工造成扬尘污染。
3、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我国城镇平均每天至少要将一亿吨的污水不通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了污染,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4、垃圾包围城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且增长势头不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440 公斤,2010年估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量达到了3.52亿吨,居世界第一,而且每年以8% 至10% 的速度增长。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 多亿吨,全国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另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有130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0。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目前,人们慢慢的明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探寻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头戏,它是在总体规划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制定规划体系,借此来达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目标。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即“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城市规划中受到的污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工作:
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
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
3、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4、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5、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篇8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由传感器网络节点、嵌入式网关和监测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网络节点以ATmega1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构成,配置了符合环境监测标准的各种传感器,可对10种大气环境变量和气象参数连续自动监测,并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将环境数据传送到嵌入式网关。该网关以S3C2440A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平台,还配置了触摸式人机界面,不仅能采集大气环境数据,还可接入Internet,实现大气环境变量和气象参数值远传。监测中心接收嵌入式网关上传的环境监测数据,存入基于Access 2007的大气环境信息关系型数据库,并提供查询等数据管理功能。
关键词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
0 引言
环境监测是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群健康,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1]。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研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方案,我国也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并对环境自动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所获得的环境数据应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特定区域环境的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要求覆盖面广,监测点布设灵活,从而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和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特定区域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无线传输和集中处理,是实现大气环境网络化监测的一种先进解决方案。
1 系统总体方案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嵌入式网关和若干传感器网络节点组成星形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随机部署在感兴趣区域内的传感器网络节点实时采集大气环境信息和气象参数,经过预处理之后,以ZigBee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嵌入式网关;嵌入式网关也具有环境数据采集能力,还配置了LCD触摸屏人机界面,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监测点的环境数据汇总之后,通过Internet传送给大气环境监测中心(PC),即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Internet接入。环境监测中心对特定区域的大量环境数据和气象参数进行检查分析之后,存储到Access数据库中,以便统计处理和数据查询。
2 环境监测变量及传感器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air quality monitoring)是指对一个地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布点观测,并由此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过程[2]。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选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可用传感器测量的几种大气污染物作为系统监测对象。由于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应包括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的测定[3]。此外,CO2是反映碳排放的重要指标,所以将其列为监测项目之一,故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变量共有10种。遵循低成本、高可靠性、适当精度、使用方便等原则,为大气环境监测系统配置了以下8种传感器模块:
(1)SO2传感器:选择模拟输出型二氧化硫传感器模块SMC-CDX,它采用双光束非分光红外线(NDIR)检测技术,具有抗其它气体干扰、稳定性好、自带温度补偿等特点,输出符合Modbus协议的模拟信号4~20mA,经过信号变送器产生0~5VDC的模拟信号。
(2)NO2传感器:选用深圳市富安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NO2/S-500-S传感器(量程:0~500ppm,分辨率:0.5ppm,工作温度范围:-20°C-45°C,工作湿度范围:15-90%),无需偏执电压,具有良好的重复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经信号放大电路及信号变送器输出0~5VDC的模拟信号。
(3)CO传感器:选用英国Alphasense公司的一氧化碳传感器CO-BF(量程:0-1000ppm,分辨率:0.5ppm,工作温度:-30~50℃,工作湿度:15~90%RH),经信号放大及变送后产生0~5VDC模拟信号。
(4)O3传感器:选用MQ131臭氧气体检测模块(工作电压:5VDC),它具有模拟量输出及TTL电平输出的双路信号输出,TTL低电平输出有效,可直接与单片机I/O口相连。
(5)风速风向传感器:配置的M288865包括了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量程:0~40m/s,精度:±0.3m/s)可以产生TTL电平频率信号,风向传感器(量程:0~360o,精度:0.1%)在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的活动端产生变化的电阻信号输出,可经过变换电路产生0~5VDC模拟输出信号。
(6)温湿度传感器:选用含有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1(温度量程:-40~123.8℃,湿度量程:0~100%RH,温度测量精度:±0.3℃,湿度测量精度:1.8%),它采用准IIC方式传输数据。
(7)气压传感器:选择德国BOSCH气压传感器系列的BMP085(量程:300~1100mbar,精度:0.03mbar,工作温度范围:-40℃~85℃),用8-Pin陶瓷无引线芯片承载(LCC)超薄封装,可以通过IIC总线直接与各种微处理器相连。
(8)CO2传感器:选择采用固体电解质电池原理的MG811型CO2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再现性,经信号放大及调理后产生0~5VDC的模拟输出信号。
3 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设计
3.1 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传感器网络节点是一个由传感单元、处理单元、无线收发单元和电源单元4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微型嵌入式系统[4],其硬件组成如图2所示。它的控制能力、数据存储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嵌入式网关较弱。传感单元分为模拟和数据两部分,SO2传感器(SMC-CDX)、NO2传感器(NO2/S-500-S)、CO传感器(CO-BF)、CO2传感器(MG811)和风向传感器(M288865/DIR)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和调理之后,输出0~5V模拟信号,可接入MCU的ADC通道;O3传感器(MQ131)、风速传感器(M288865/SPEED)输出TTL电平脉冲信号,可接入MCU的计数通道。温湿度传感器(SHT11)采用准IIC方式向MCU发送数据,DATA和SCK信号可直接与MCU的I/O引脚连接;气压传感器(BMP085) 使用标准IIC总线向MCU发送数据。处理单元主要协调、控制整个传感器节点的操作,存储和处理采集数据,并与其它节点合作完成被指派的感知、监测任务,是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核心,从节约成本、提高可靠性等方面考虑,选用ATmega16单片机。无线收发单元将传感器网络节点接入传感器网络,采用TI公司的系统芯片(SoC)CC2530F256,运行ZigBee2007/PRO 协议,通过USART与MCU传输数据,满足以Zigbee为基础的2.4GHz的ISM频段应用。电源单元则为传感器节点提供维持正常运行所必须的能量。
3.2 嵌入式网关设计
嵌入式网关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包括传感单元、基本外围电路、存储单元、ZigBee通信、Internet通信和触屏显示6部分,其硬件组成如图3所示。选择SamSung公司的基于ARM920T架构的16/32位RISC处理器S3C2440A作为控制核心,协调其它所有工作单元有序运行,实现大气环境信息和气象参数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转发等全部功能。嵌入式网关的传感单元组成及功能与传感器节点的传感单元相同。基本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为S3C2440A正常运行以及嵌入式网关中所有外围电路正常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存储单元扩展了SDRAM和flash两种存储器,分别为程序代码和各种数据提供存储空间。ZigBee通信模块负责与WSN内的各传感器节点通信,搜集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触屏显示单元采用Toppoly 3.5寸LCD模块,移植了Qt界面,便于用户在现场进行传感器网络运行参数配置,查询任意时刻采集的环境数据等。Internet通信模块将汇总的环境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并与ZigBee模块联合实现ZigBee和TCP/IP两种网络协议的转换。
4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软件
4.1 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
传感器网络节点实行被动式数据采集行为,即仅当接收到嵌入式网关下发的数据采集命令时才执行采集数据的任务,其它时间则进入休眠模式以降低电能消耗。
传感器节点应用软件的设计过程相对简单,其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上电复位后首先初始化硬件,向嵌入式网关报告自己的ID信息,加入WSN之后就进入空闲模式。在此模式下,CPU停止运行,而SPI、USART、ADC、定时器/ 计数器、看门狗和中断系统继续工作。诸如定时器溢出与USART传输完成等内外部中断都可以唤醒MCU[5]。因此,当接收到嵌入式网关的数据采集命令后,USART接收中断会将MCU唤醒,即刻采集大气污染物数据,再通过ZigBee通信模块将其传输至嵌入式网关。
4.2 嵌入式网关软件
基于S3C2440A微处理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其软件部分包括启动引导程序、操作系统内核、根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前3部分是系统运行的基础部分,目前已有相对较为成熟的版本出现,只需要针对具体硬件平台进行修改、裁减即可完成移植工作,不必重新开发。
4.2.1 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是应用程序和实际设备之间的一个软件层[6]。分为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块设备驱动程序和网络驱动程序。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中的传感器都是简单的硬件设备,因此,全部被抽象为字符设备。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初始化硬件设备、添加和删除设备结构体,申请和释放设备号以及填充file_operations结构体。file_operations结构体用来建立设备编号与驱动程序操作的连接,实现该结构体中的read()、write()、ioctl()等函数是驱动程序设计的主题工作。
传感器设备驱动程序所实现的只是最重要的设备方法,比如SHT11和CO2的file_operations结构被初始化为如下形式:
struct file_operations shtxx_fops = {
.owner = THIS_MODULE,
.open = sht11_open,
.ioctl = sht11_ioctl,
.release = sht11_release,
};
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adc_fops = {
owner: THIS_MODULE,
open: adc_co2_open,
read: adc_co2_read,
ioctl: adc_co2_ioctl,
release: adc_co2_release,
};
4.2.2 应用程序
嵌入式网关应用程序主要包括两个线程和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其执行流程如图5所示。上电后,首先进入main函数(主线程)初始化并设置系统参数,调用signal函数设置SIGALRM信号的信号处理程序用以完成嵌入式网关与监测中心的TCP/IP通信任务,然后设置定时器,再调用pthread_create函数创建Data_Collection线程负责数据采集任务,之后运行基于事件驱动的Qt程序,在这段代码中将程序控制权交给用户,用户通过操作界面可以设置嵌入式网关系统参数或查看实时采集的环境数据。
4.3 大气环境监测中心软件
使用Access2007创建大气环境信息数据库,利用visual c++提供的ADO(ActiveX Data Object)访问数据库,实现环境数据分析处理、越限报警和数据显示查询等功能。当键入主键值(ID)时,程序访问access数据库进行查询,并显示出该ID对应的各字段数据值;还可以时间为横轴,参数值为纵轴显示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5 结论
系统综合测试表明,环境监测网络中的传感器网络节点可按照设计要求采集数据,并能正确接收、执行嵌入式网关下发的各种命令;嵌入式网关可实现WSN自组网功能,并支持传感器节点动态加入或离开网络,且人机界面简单易用;大气环境监测中心可显示环境信息历史数据和变化曲线,支持各种查询。传感器网络节点、嵌入式网关和监测中心的数据通信良好,可协同完成特定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化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0-11.
[2]孙春宝.环境监测原理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3]国家环保部. HJ/T 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1.
[4]I. F. Akyildiz, W. Su, Y. Sankarasubramaniam, E. Cayirci. A Survey on Sensor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2:102-114.
[5]Atmel Corporation. ATmega16 Datasheet[EB/OL]./atmel.com/avr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估;影响分析;作用
引言
近几年来,在当前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我国前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直接促使环境保护的问题越发严重。为了能够使得经济和环境这两个方面在进行发展的过程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要将与环境保护有着紧密联系的环境监测工作贯彻到各个环节,并且针对这项工作来制定出较为严格的综合评价体系。下文主要针对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环境监测的概述
环境监测工作是当前环境进行保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环境监测自身不但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出多个方面的环境质量,还能够为相关部分进行环境规划、管理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依据。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相关工作的准确性。所以,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相关部门对于环境所起到的保护功能,国家就应当针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强化。
2、环境监测基本点
将环境作为监控的对象,使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技术,来对某个区域环境之中所存在具体成分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此来找出在环境质量之中所存在的重要规律。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其主要监测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噪声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固废环境质量监测、生物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电离与电磁辐射监测等等。只有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监测,才能够充分了解到该区域在某一个时期之内,其中环境质量具体结构变化。另外,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并且依据环境本身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环境质量出现下降的现象,这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环境监测工作所得出的具体数据,对于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来说,也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工作本身主要有着两个特性,第一,以环境监测统计学来作为基础,使得社会知识以及自然学科这两个部分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持续不断的渗透;第二,环境监测的首要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而环境自身的监测对象,就必须要是各种不同的环境,并且利用所监测的各项数据,来充分反映出某个环境区域所发生的具体变化。同时,其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各项环境的规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凭据作用,如果说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监测数据不准确,那么就必然导致规划工作出现偏差。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环境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某些项目自身可能会产生的污染现象所进行的一个评估,并且在评估基础之上来提出的合理解决方案。
国家的环境保护部,在相应的法规之中,明确地指出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本质就是一种政府自身的行为,各个相关部分应当在这一过程中针对环境规划工作进行协调、强化,这项工作是环境监督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监测技术的一项必要手段,通过这一措施,能够对任何可能违反环境保护法、环境制度、行政规章的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测,同时,其监测的数据就是环境执法的一种有效依据。从国家法规所明确指出的内容可以看到,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由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各个不同等级的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配合完成,所以说,环境监测站自身,必须要对环境检测所得到的数据负责,同时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3、环境影响评价意义
①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部门对基本项目和特征项目进行监测,在本底监测未超标的基础之上对其他项目进行监测,等项目稳定之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也达标排放,这些与环境已经能够形成稳定的发展态势,根据对污染物的监测判断项目建成之后是否能在环境可接受范围之内。②环境预测阶段。根据地区本底情况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产生的污染物是否能在环境的可接受范围内。③跟踪评价,指的是大型建筑项目,进行跟踪评价是当项目出现与预定结果有很大出入的情况下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是现下使用较为普遍的环境管理办法。
4、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4.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该项目的环境要素进行相应的分析,比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在项目建成后要对项目是否对环境造成新的变化或者影响进行相应的监测,环境监测数据都可以反映出这些问题,只有对环境的准确把握才能准确把握环境的整体质量。
4.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具有监督功能
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督的办法有很多,但是环境监测是最基本的监督办法之一,在项目完成之后对环境进行监测显得很重要,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等是改善还是恶化,这些都需要环境检测的科学数据进行说明,只有在对环境进行科学的监测基础之上才能对环境起到监督的功能。
5、加强环境监测的措施
5.1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
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监测工作的准确认识,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同时也保证监测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科学的数据。
5.2完善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责任制度
在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要求环境监测专家的参与,这样可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监测责任的分配,使监测单位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期的发展状态之下,环境防护工作在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了巨大的问题挑战、困难。环境监测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之中,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环境评价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环境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筱峻,袁文芳,朱艳芳.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江西化工,2009(02).
篇10
关键词:环境质量、成都市、宜居性建设
1引言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或城市发展新阶段的标志,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北京大学教授董黎明认为,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市政、生活配套设施要齐备,尤其是公共交通要完备,要利于人们出行;第三,还应该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比如治安环境、人文环境、就业等。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普遍开始重视宜居城市建设,近两年己经有十余个城市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因此,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大势所趋。
2成都市相关概述
“天府之国”―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心城建成区面积283平方千米,城区人口452.6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特点,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成都市及周边的名胜风景更是举不胜举。幽
静的青城山、秀丽的峨眉山、神奇的九寨沟、古老的都江堰、磅礴的乐山大佛等都是游客们流连忘返的理想目的地。成都市陆续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地方首创奖”、“最佳范例奖”等。在《商务旅行》杂志最新出炉的宜商宜居世界城市的排名中,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力克美国的波特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名城,摘走世界第一的桂冠。与杂志排名相对应的是,成都市昨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一万多名境外人员选择在成都定居、189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落户成都,各项数据表明,成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城。
3基于环境视角的成都市宜居性建设策略
3.1强力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成都市必须强力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扬尘防治措施,继续推进防尘“三大工程”建设,实施三环路、人民南路尘带和城郊结合部扬尘治理;推行工地物业化管理,中心城区工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二、三圈层区(市)县要划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及砂浆区域,全年实现中心城区、二圈层、三圈层散装水泥使用率分别达到76%、56%、49%以上;强化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开展渣土集装箱式全密闭运输试点,2012年实现绕城高速内建筑渣土集装箱式运输;落实道路清扫“4311”作业法,加大道路保洁除尘力度。以实施环保标志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新车上户排放标准,完成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线建设,强化高污染车限行执法,全面推进高污染车淘汰工作。继续抓好嘉陵电厂污染监管直至关闭,加强绕城高速内及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燃煤控制区监管,坚决取缔违章占道露天烧烤摊点,从源头控制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协调周边地区加强联防联控,减少秸秆焚烧对大气的影响,实现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天数比2010年减少1天目标。实施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做好人工增雨工作,推进飞机增雨降尘。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以上;二、三圈层区(市)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9天以上,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2建立企业环境行为和经济效益挂钩的新型社会评价体系
成都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中小企业排放的废气,成都市各中小城市建设宜人的大气环境,首先,要按照区县功能定位,确定区域环保工作重点和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各级政府落实环保责任。建立企业环境行为和经济效益挂钩的新型社会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从而促使企业建立内在的环保机制、产生内生的环保动力。以此制约企业的生产行为,发展“无公害、少污染、低消耗、高效益”企业,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实施“三区”保护战略,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实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良好地区实行积极性保护;此外,要尽快建立起我国生态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运用现代化监测手段提高对生态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以有效地减轻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
3.3保证城乡水环境质量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建立准确、可靠的污染源及环境质量数据库。通过对过去垃圾填埋点、化工厂、传染病医院等污染源的调查评估。确定污染等级。并利用先进技术对污染源进行监控。以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为载体,完善城镇环境保护体系。推进城市工业小区和污染集中控制,保护重点水域、水系和基建农田,划定城镇水源保护地,保证城乡水环境质量。
3.4建设精美的城镇园林绿地
成都市应依托原有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精美的城镇园林绿地,继续建一批城市重点园林绿地和公园。其他小城市要尽量创造条件,早日建设公园,扩大园林绿地,创造较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成都市各中小城市要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地认建认养认管活动、创建园林化单位活动、庭院绿化达标活动。大力建设城郊的生态林地和风景区,建立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镇绿地系统,塑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形象。
结语
《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提出:“人类居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民参加,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根据成都市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总纲要,努力将成都建设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人居城市。城,依水而建;人,临水而居;人在城中,城在景中: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水融,城市现代化与环境生态化和谐共生。当然,宜居城市建设当然不能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各具功能、各具特色、各具风格的多种城市类型。
参考文献:
[1]张文忠等.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