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1 19: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管理

篇1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业务多为改革开放之初的创业人员,包括自谋职业的闲散人员、乡镇企业职工以及农村干部等,因此就创业群体组成状况而言相对复杂。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近八成的民营业主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近九成的企业管理者没有经过专业的经营管理培训,仅仅通过经验与感觉来管理企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就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战略能力。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是由公有制经济演化而来,因此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个人思想上存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这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整体环境格格不入,难以保障决策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属于典型的家族式企业,由于家族企业素有任人唯亲不唯才的痼疾,因此不利于企业新鲜血液的引入。同时伴随着中小企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然而计划经济传统顽疾以及家族保守痼疾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无疑阻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者知识内隐化,授权困难重重。广大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在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上独具见解,然而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难以将其中的道理表述出来,因此难以同其他管理者分享管理理念与经验,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的知识呈现出内隐化的特点,其决策思维无法通过语言或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后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也是难以起到指导的作用。另外,由于企业管理者在语言表述上同自身思维存在矛盾,而执行人员为避免出现失误往往会请示管理者,从而造成授权困难,导致效率低下。

(三)绩效评估与内控机制有待完善。一般中小企业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相对简单,特别是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上问题较多,甚至有的企业中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估体制,导致员工的薪酬待遇分配不公。中小企业在内部管控上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对于企业中员工甚至管理者追求私利的行为无法杜绝,正是由于制度上的种种缺陷,使得企业中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导疏于管理,人员流失严重,现有员工之间存在恶意竞争,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一)注重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针对当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着重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方面予以开展,首先,在企业的资金管理方面,中小型企业应当及时抓住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民营企业扶持的优惠政策,从而能够第一时间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与税收优惠。同时,在现有资金的使用上,应当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而能够发挥财务杠杆效用,提升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做到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完成最大化的营销任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其次,就企业的成本管理而言,应当尽量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与消耗,做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化的产出与回报。企业对于产品各方面成本要施行全程管理,主要包括对于产品成本的预测、成本计划与控制、后期的成本核算与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从而实现企业成本支出的高效率投入;再次,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上应当实行针对产品质量的全方位监控与品质保障制度,特别是当前国际上所认可的ISO质量执行标准,从而切实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最后,就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要制定健全严格的企业财会标准,强化会计等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企业的资金使用制度,实现资金的灵活高效调度,对于企业中的固定物质等要制定相应的收发与保管体制,实现企业经营预算与管理预算的有机结合。

(二)突出企业经营优势,实现科学定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性质上为民营企业,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在产品、文化以及管理领域独具优势,中小企业具有相对有利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更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科学化市场定位。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认清企业自身现有的优势,然后将企业优势同市场环境有机结合,从而能够高效度寻找企业潜在的客户群体。同时,对于自身的优势企业要及时予以关注,在企业未来的战略定位上进行科学审视与分析,毕竟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是合理开发企业优势并能够顾及市场空白领域,先入为主;其次,中小企业可以依托自身的特色产品与服务锁定目标市场,坚持专业、新颖、实用的原则,扩大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做好相关的品牌宣传与活动推广工作,从而服务于更多的受众群,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最后,企业要不断创新,加大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集中优势资源以新品研发为核心开展技术攻关工作,唯有创新方能够使中小企业始终具有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中小企业还要尽量避免同大企业之间的正面交锋,应当制定科学的战略手段,做到扬长避短,突出优势。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创新能力决定着发展的成就,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化大型工程,它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所有领域,当然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总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生产技术日益先进,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更加艰难,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更加先进的适应时展的管理思想理念,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1.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遭拒率要比大型企业高得多,贷款难始终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项难题,究其原因,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数额小、产权制度不够明晰、账目透明度不达标、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社会信任度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的结果①。从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金融支持不力,虽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支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延长、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等,但是事实上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银行方面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工作,突出了规避风险为工作要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艰难。而银行在实施贷款时,在同等的贷款数额上,对于中小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而对大型企业则要简单一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必然做出利益选择,更加倾向于大型企业。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始终呈现增加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WTO规则以自由贸易为目标,这方便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但是同时,中国政府必须承担减让关税、放弃限制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等义务,这就使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随着原来的一些保护性政策的消失,企业只能向增强非关税措施方向寻求保护。另外,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风险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会造成更大的冲击,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缩减也对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3)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国际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能源与材料价格也持续走高,同时因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平均上调了12%,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了22%左右。另外,近年来全国各地企业的环保支出费用不断增加,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必须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企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和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这些环保措施成为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价格转移能力相对较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来转移运营成本,这就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还有就是企业承担的税率过高,我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费占税收比重的60%以上,而且大量的间接税费也隐藏在企业或消费者身上,这就造成谁生产和消费的多谁就交的税多,这种税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②。

2.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大都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小富即安的思想导致一味抱着过去的成功不思进取,而忽视了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变化,这就使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加艰难。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内外环境随机应变,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管理方式。另外,企业家缺乏创新管理意识,很多企业家认为创新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没有意识到管理上的创新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家认为,战略思维和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的,而中小企业只要有生产经营计划就行了,他们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高瞻远瞩的胸怀和长远的战略性思维,有的企业家甚至抱着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思想,缺乏战略性眼光直接导致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自身调整的主动性。

(2)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中小企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他们大都利用廉价劳动力,满足为大型企业做代加工工作,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也不会高。有的中小企业家即便有品牌创建的意识,但其自身条件并不具备品牌运作能力,因此品牌创建工作只好放弃。

(3)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据调查,我国的员工流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高,三成以上的应聘者在工作的4年之内会更换新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不到两年就换一份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职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求职者想要追求新的挑战,再有就是对工作薪酬不够满意。企业培养一名优秀员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会对企业造成无形的损失。而随着人才的离开,也带走了一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就会造成企业和员工难以形成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1.培养企业家的创新发展精神

管理创新其实是一场心理革命,思想上的转变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者,他们对管理创新的认识直接影响着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企业家必须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魄力,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下,企业家更需要拥有战略眼光,培养创新发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融资困难、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技术创新和投资风险加大等实际情况时,做到高瞻远瞩,敏锐地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够有效组织社会资源,大胆开发社会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家具备创新发展精神,企业才能加强战略管理,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优点,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而只有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后,才能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目标。在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这有利于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并且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分工不明确、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弱点就暴露出来并被放大。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因此出现决策风险的概率更高。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增强资本增殖能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聘用适当的经营管理者,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企业所有者更好地掌控企业,通过健全的财务制度可以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在相对独立的财务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考核经理人,企业主可以脱离日常管理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控制上。

3.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是产品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模式的比拼。据统计,在美国有60%的企业创新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与盈利方式构成的一个三维模式组成的。通过关注企业经营的某个环节,就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例如:瞄准什么类型的客户、研究市场潜力、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营销体系等。中小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有限,如果在产业链上参与的环节太多,就会导致不可控因素增加,因此一旦确定了发展的切入点,就要集中资源在这一点上做精做强。例如:雷士照明最开始是卖产品,通过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之后,公司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2011年该公司推出了“照明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使客户覆盖面延伸到高端工程。雷士照明勇于创新,抓到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突破点,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其成功在于推出了一套新型商业模式。

4.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人才的匮乏,怎样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始终面临的一项课题。要想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众志成城实现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不管是物质方面的激励,还是精神方面的激励,都能对员工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要千方百计让员工最大程度地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实现利益捆绑。物质载体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另外,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思想理念,这种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励、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企业员工来自不同地方,他们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 现代中小企业; 管理; 激励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36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74- 02

一直以来,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经营陷入困境,企业内部的效率极低。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中小企业留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研究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要研究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首先就要明确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明确采用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1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工作环境和待遇方面要差一些。因此,企业中许多员工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如果在中小企业管理中采用科学的激励机制,就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开发其工作潜能。比如,在吃大锅饭的企业之中,员工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干得多、干得好,自然待遇就高,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待遇和其他人差不多,自然就会丧失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如果采用计件工资等措施,多劳多得,员工自然就会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工作中思索寻找更好的方法,达到创新的目的。

1.2 加强中小企业实力,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在如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较好的绩效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提高企业绩效,必须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因此,中小企业只有采用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发挥其聪明才智,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才能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 中小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现状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上并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也没有科学的激励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手段,造成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等现象十分普遍。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用人制度、薪酬制度不完善

现实之中许多中小企业采用的还是岗位技能薪酬制度,虽然跨越了平均主义的限制,实现了按劳分配,但是这种薪酬制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在同样的岗位上根本无法区分出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比如某一个科室之中,同职称的员工其工资待遇完全一样,根本无法体现出他们能力的差异,能者干、庸者看的局面依然存在,势必造成一些员工心理不平衡。

而在用人制度上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虽然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三令五申要求依据能力招聘,但实际之中仍然存在裙带关系、人情观念,根本不能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用人机制。许多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招聘,关闭对外招聘的大门,造成企业内部裙带关系极其严重,许多制度根本实施不下去。中小企业内部岗位因人而设、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以及只奖不罚等现象严重。

2.2 激励方式单调

一些中小企业管理阶层也意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开始实施激励机制,但过于重视物质上的激励,认为只要给足了钱就能够让员工满足。其实不然,许多员工还具有精神和情感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在注重物质激励同时,也不能忽略精神激励。企业中员工年龄、性别以及学历存在差别,不同员工的需求也不同。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忽视员工精神需求,管理方法粗暴简单,比如2010年深圳某公司就因为管理层粗暴管理,致使员工思想不通而跳楼自杀。

2.3 福利制度存在缺陷

许多企业在职工福利方面的做法有悖国家法律法规,致使员工心存不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许多企业不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购买保险,致使员工感觉不到安全,心也就没有在企业之中。

(2) 一些企业之中虽然有福利制度,但却具有平均化的倾向,使一些员工认为福利就是工资的一部分,是应该得到的。这种做法就失去了福利制度的意义,根本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

(3) 许多企业的福利制度没有考虑到员工多方面的要求,导致建立员工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不满,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3 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要想提高绩效增强企业实力,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3.1 建立以员工为本的激励机制

现代中小企业建立激励机制时,要树立以员工为本的价值观念,以激励员工为目标,将机制实施于实践中并转化为动机。在实施之中还必须根据员工的反馈,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调整,以实现激励的作用和目标。同时,还要引导员工奋斗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确保员工在实现个人目标的时候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在构建激励机制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物质上的激励,还要重视精神上的激励,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同时, 企业只有以员工为本,才能理解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才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3.2 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建立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员工存在各种差别,建立激励机制时,必须科学分析员工情况,建立有针对性、差别性的机制。就是在同一个岗位,也要对员工个体进行分析和认识,根据其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大小给予不同的薪酬和福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激励效果。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绩效考核,能够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大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给予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之后,主管部门必须认真、严格执行,不得影响绩效考核效果。只有在激励机制中合理采用绩效考核,才能体现出激励机制重要的价值。

4 结束语

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长远发展,现代中小企业都需要优秀的人才。而要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靓.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J]. 江苏商论,2010(8).

[2] 任光禄. 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商贸,2010(20).

篇4

一、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激励是企业绩效提高的加速器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来自员工的绩效,员工工作是否积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手段,比如物质和精神激励、短期与长期激励、现金与股权激励。实践证明,各种激励方式都会刺激员工智慧开启和潜能的深度挖掘,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效益的提升。

2.激励是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素质的引擎

人的素质的高低取决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提升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激励制度完善的企业,人的潜能发挥超乎寻常,企业或是物质、或是精神、或是情感的激励,都能对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产生效果。激励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刺激人们的工作情绪。

3.激励是减少员工流动的防护栏

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或招收员工方面有先天的弱点,很少有员工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中小企业的前景捆绑在一起,多数人选择于中小企业的目的,只是为自己找一个临时的学习积累的机会,成熟的大企业诱惑始终动摇着中小企业员工的稳定。对于一般工作人员的流动,中小企业尚可通过劳动力市场补充,但对于技术性强的工作空岗就很难补充,所以,以科学的激励稳定中小企业员工队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应该从员工入职起就针对员工特点进行评价分析, 在了解各自需求基础上,以不同的激励方式保证员工安心于工作,用心于工作,忠实于企业。

二、中小企业运用激励原理中存在的误区

1.重提高收入或奖励轻员工多层次的需求

中小企业多数是个体和家族式企业发展起来,很难在企业体现出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应用,在人的管理中暴露的问题是,对员工内在的多方面需求考虑的少,如员工自身提高方面的需求,对企业精神的依赖,对长期发展的考虑,对职业安全的要求等等,仅靠收入的增加不能激发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出现企业工资、奖金等收入增加,业绩却不发生变化,甚至增副减少的局面。

2.重绩效考核轻精神鼓励

中小企业的激励中,一般是以一定时期的业绩为考核指标,而且将指标与阶段性的奖励结合起来,员工与企业间的雇用关系变成了买卖关系,企业根据员工完成绩效的多少一次性给予资金奖励或者收入扣减的惩罚,这种裸的金钱关系使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雇用关系变得很脆弱,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稳定性差,员工很容易受外界的诱惑随时离开企业,导致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动性增大。

3.重制度考核轻人文怀

中小企业因企业文化内涵欠缺,在员工的管理上往往以制度硬性约束,柔性管理内容几乎处于空白,员工被动地服从命令、指挥,得不到企业管理层情感上的关怀,没有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过程,导致员工消积的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工作中自然少了创造的激情和动力,激励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对策

1.由单一的物质激励向综合激励转变

客观地说,对于刚入市的中小企业来说,物质激励是较常使用的激励手段,而且以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等物化式的激励能使员工产生工作的,刺激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这种激励方式维持高涨情绪的时间较短,而且不容易唤起全体员工的热情,有时因员工间收入差异还有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导致激励效果下降。因此,要考虑多元激励和综合激励。将精神和情感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入职中小企业的员工大多数以收入作为考虑的首要目标,企业应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激励模式中首先考虑员工的经济目标,但收入再高替调整不了员工的攀比心,也替代不了员工对安全需要。激励要本着产生竞争力的目的,所以根据不同时期入职员工和同期入职员工的不同的需求,适当地将精神激励揉进物质激励的策略中,让员工即能感受到物质收入带来的精神满足,也可以从纯精神层面的激励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内涵,引导员工在追求多方面目标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最大才智。

(2) 物质激励与情感激励的结合。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情绪管理对企业活力的激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一味地以物质奖惩方式实施管理,而忽略与员工情感交流,员工只能是出出卖劳动换得收入,这种交换不存任何情感的因素,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脆弱。如果仅仅以物质的激励管理员工,那么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处于低级约束层次,很难达到员工与企业的荣辱与共。长此以往,员工就以劳动收入给付的高低选择买家,一旦企业出现危机,员工就不会念及情意,与企业共度难关,而会另谋出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谈到了人对多层次需求,所以企业只要按照员工的需求层次,通过一定的沟通交流方式了解员工的困难、疾苦及所思所想。企业运用情感激励无需付出太多支出,在保证员工基本收入的前提下,也能实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2.激励制度与科学的指标体系结合

篇5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小企业;管理;

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并且波及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及无数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也经历了此次经济危机的历练。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到现在,在管理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成为其继续蓬勃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动力。但同时,因为此次经济危机,存在的管理问题也凸显出来,并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束缚着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经济危机条件下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主要是指中小企业管理者用以指导其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和一系列思想。包括改革创新思想、智力开发思想、竞争观念、战略观念、人才观念、决策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等。在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仍然因循守旧,死守旧观念,导致中小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被束缚。管理思想、观念的陈旧与落后,将会使企业在应对生存问题时行动迟缓,思考发展问题时缩手缩脚。

2.中小企业管理制度陈旧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方法、行为准则等。它同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一起构成企业的内部支柱。一般而言,中小企业设计有符合本企业需要和特色的管理制度。但管理问题或管理中的许多不足正是与这些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执行不力密切相关。在经济危机下,有一部分中小企业,较为具有管理意识,在管理基本制度建设上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整套完备、详细的制度,并订立在各个相应部门、机构、岗位的墙上。但在执行上极为不力,最后的结果是“有制无治”,使制度形同虚设,最终成为纸上的、墙上的或口中的制度。

3.中小企业缺乏管理战略

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如果战略管理出了问题,即使运行层面的管理再精细,企业也可能会出大问题。中小企业必须有战略,无论多小的企业都需要并且完全有能力制定一个战略。明确的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很多中小企业一般仍然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办法。认为搞战略是大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搞不搞无所谓;认为战略的事太遥远,还是抓现实问题更重要;认为抓改革更重要,来不及抓战略;认为战略问题太高深,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搞。这些错误的认识根源于对战略问题的认识错误以及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成长出路问题。

4.中小企业管理组织滞后

我国中小企业明显表现出管理组织滞后,既有组织设计意识的滞后,也有组织设计、再设计能力的滞后,还包括中小企业自身吸纳新机构,进行结构整合能力的不足。例如在经济危机复苏之际,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趋势要求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必须在组织结构上体现出对信息、知识的敏感捕捉及处理能力,或设立相应的信息处理部门,或搭建快捷的信息传递通道。再如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朗,要求中小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和管理。

5.中小企业管理文化薄弱

任何一个中小企业都会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理想和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基本信念成为统一本企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企业内部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落后的企业文化往往在共同价值观形成上遭遇障碍,难以形成为全体员工认同、理解的共同价值观。因此也就难以从精神上统领全体员工,从行动上协调员工行为。中小企业在创建自身文化过程中,本来处于一个常新常态,向外界不断吸收、释放出合理因素和能量。但同其他意识形式、思维模式等一样,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容易形成固定模式而被固化,难以应时而动。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灵魂。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文化的落后是中小企业灵魂力量的薄弱。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对策

1.解除中小企业管理观念障碍

具备与较强竞争力相匹配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是提升和可能提升相应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需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解除观念障碍,提倡管理观念创新。一个经济危机之后,往往会诞生新的经济观念和思想,中小企业要及时借鉴更新,才可以使企业与时俱进。

2.规范中小企业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的方向,应该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配置(取得和使用),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在完善制度建设基础上,寻求更高层次的制度平衡,使员工和企业都从中获益。这种新的制度均衡对企业而言,塑造了有序、低耗、高效的内部环境;对员工而言,遵守制度则获得最大自由和报酬。这种自由既是工作生活方式上的,也是充分实现自我这一追求上的;这种报酬既是物质上的回报,也是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和振奋。

3.确保中小企业管理战略优势

9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表明,20世纪企业战略管理的范式正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种新的“为未来而竞争”的战略观正在形成。这种新的战略观,要求企业在面对竞争性挑战方面,具有更前瞻的眼光和更强的战略主动性,而不仅仅是适应和内部调整;在发现未来方面,它要求企业勇于预见、善于预见并积极构造战略架构,而不仅仅是定位和传统的战略规划;在动员起来面向未来方面,它要求企业更关注能力发展和资源积累,而不仅仅是能力配合和资源分配;在领先到达未来方面,它要求企业塑造新的产业规则、在核心竞争力方面领先、合作与竞争并重,而不仅仅是适应现有规则、在产品上领先或作为单个实体参与竞争。

4.整合中小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创新,在经济危机之后,较之前更加呈现出一种明朗的发展趋势。新的组织结构重点强调的是用扁平化组织来改进垂直型的结构,用流程再设计来降低时间成本,用工作小组来增强应变能力,用“文化人”来代替“机器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能够选择的组织形式受到行业、实力、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同时,创新后的组织形式,必须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率。所以,适宜的就是最好的。

5.培育中小企业管理文化

文化是人有意识塑造、形成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来创新文化就是可行的,而且也必然是经过选择的。企业文化的积淀过程实际上也同时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也必须不断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推陈出新,顺利时代潮流,才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

篇6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我想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从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

三、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应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应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随着大型企业的IT市场逐渐趋于平稳,而竞争却还日趋激烈,那么企业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管理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中国中小企业总量高达1200多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从城市到乡镇,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而计世资讯公司的调研结果则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00多万家,但其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的中小企业仅为40万家左右.从CBI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粗略浏览一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产品是最基本的标志,也是每个行业不可缺少的.在企业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比重分别为77.6%和22.4%,并且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多为部门级以上负责人或是部门负责人,其余人员的使用还是台式电脑为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器速度慢。机器配置比较低可能是中小企业机器速度慢所存在的主要原因,像系统稳定性,兼容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其他各方面的反映都是比较好.

二、目前中小企业的软件应用还限于某一个管理软件的使用上面,分布也不均匀,基本上没有什么整合的系统服务.主要原因还在于服务供应商没有提供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来说企业信息化欠缺还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拥有7万多家中小企业客户的神州数码的总裁郭为的企业信息化分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企业间涉网交易阶段和全球性运营阶段. 企业在配置了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以及通信系统后,如何才能让这些系统统一协调、相互融合呢?调查发现,通信系统最为关键,它是提高企业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核心。

总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400多万家基本上属于第一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比例为30%左右;而20万家的企业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少部分达到了第三阶段,整个比例为16%左右.到2009年,国内有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不到总数的20%,而在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则占75%.与大型企业比较来看,国内大型企业九成以上建立了内部网站,近八成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七成以上拥有外部网站.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不管是政府还是专家都在谈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当然如果单纯从上面的数字和国外的对比来看,企业的信息化的确值得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好信息而推介本企业呢?如果各系统不能有效协同,交流沟通就可能出现问题,在信息战的商业环境中,对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极为不利,造成损失在所难免,甚至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要实现系统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就得加强应用软件与通信系统的建设。

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的厂商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企业纷纷推出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当然,是否合适又要另当别论了).几乎所有的跨国IT巨头早就完成了对中小企业市场的战略布局――IBM的"腾跃计划",SAP的"灯塔计划",惠普的"灵动商务".今年IBM和思科系统,已经联合在宁波进行企业信息化巡展,微软也到访宁波,他们不仅带来了人们熟悉的硬件和系统,同时也为宁波中小企业提供了各种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国内的厂家也不敢落后,任我行公司年初的时候正式一款面向中小企业低端用户的进销存,财务管理软件――《管家婆》普及版,用友,金蝶也纷纷推出了自己面向中小型企业市场的产品.在硬件方面,联想在与IBM进行PC业务整合后,推出的第一款面向全球销售的商用电脑――新扬天,就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客户群,中小企业市场将是今年联想中国的主力市场之一,并针对这一市场需求了"成长计划",准备从产品,渠道,服务等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全价值链的解决方案",以切实满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所有这些表明,要真正实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得加强以通信系统为主的硬件建设和以应用系统为依托的资源整合的软件系统的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新变化,需要产品更需要综合的服务

篇7

1 以咨询效果为导向:合作模式中咨询主体应满足的条件

1.1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成为咨询客户,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1]①:①有管理咨询需求,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缺乏优化与变革的能力或者精力。②有财务支付能力,能够如期地、足额地支付管理咨询费用。③具备签订咨询服务合同的法定资格,并有能力履行咨询合同的相关条款。

1.2 咨询机构

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咨询机构,一般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具有与咨询客户需求相匹配的管理咨询顾问。②具有指导与监控咨询项目启动、实施、检查与验收等方面的运营管理能力。③具有相当的财务实力,具有研发、投资以及顾问咨询费的结算能力。

1.3 服务顾问

能够为中小企业直接提供咨询服务的咨询顾问,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1.3.1 职业道德②

①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②不接受力不胜任的咨询委托。③体现客户利益最大化。④保持咨询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⑤保守客户秘密。⑥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⑦不做诋毁同行的事。⑧能够处理好科学化、制度化与人性关怀的关系。

1.3.2 基本素质③

①表达和沟通能力:可参照教师和访谈类主持人的职业要求。

口语能力;书面语能力;信息化交流能力;团体辅导能力;培训能力。

②分析和判断能力:可参照社会科学调查研究人员的职业要求。

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加工及假设提出;优化及变革过程中问题的决策。

③快速学习能力:可参照市场营销管理人员的职业要求。

对国际、国内环境的认识;对各个行业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对客户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的认识;对标杆企业以及客户群各个专业模块的共性认识。

④创新工作能力:可参照专利工作人员的职业要求。

应用咨询的概念创新;咨询方法与工具的创新;咨询方案的创新。

⑤承受压力能力:可参照销售业务人员的职业要求。

有坚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毅力;有充沛的精力。

⑥随机应变能力:中小企业在供、产、销等诸方面突发事件比较频繁。

包括来自客户的变化;来自咨询机构的变化;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

1.3.3 专业素质

一名优秀的管理咨询人员其专业素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①管理学专业领域的素质

管理学的一级学科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而其二级学科更为丰富,以上学科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加上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经验,均是中小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所必需的。

②管理咨询专业领域的素质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计划,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企业管理咨询这一课程,就其先后所使用的两个版本的教材来看,最初的教材[2]是按照企业管理职能来划分咨询模块的。最新的版本[3]是按照企业管理咨询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学科逻辑来划分咨询内容的。前一版本主要适用于职能比较清晰的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咨询,而后一版本也同样适用于职能比较模糊的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这两个版本都是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应知应会的专业咨询知识。

③人类知识体系各专业领域的素质

人类知识体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三个大类,而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咨询所需要的知识则是上述学科的集合。当然,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所有企业的集合。这里所指的知识是广义的知识,不仅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由上述诸学科所引发的实践经验。

2 以咨询项目为核心:中小企业咨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特殊性

类似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咨询项目及其管理也是管理咨询工作的核心。中小企业管理咨询虽然也有项目一说,但是,与战略目标明确、组织结构完整、人员配置齐全、职责分工清晰的大型企业相比,大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所实施的咨询项目则显得很不完美。

①项目建议书:预备调查的结果,签订合同的依据

中小企业的项目建议书,一般其假设均不够成熟,而建议书往往也比较模糊。

②咨询合同:以咨询项目为基础,明确双方的权责

中小企业的咨询合同,一般仅仅是项目内容与项目实施的一个参考凭证而已。

③项目工作组:双方的工作组以及共同的联席委员会

客户方面的项目组一般都很难独立开展工作,而联席委员会在企业里则属于一个矩阵组织,因此在联席委员会中矩阵组织所有的缺点几乎都会显现出来。

④项目管理: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与控制

由于管理咨询顾问在企业里只有统御权和专长权,而没有法定权、奖励权和强制权,因此,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其主导性往往会严重地受制于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于是,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过程中有必要建构一种管理咨询的合作模式,以促进双方正视问题、履行职责,实现合作共赢。

3 以咨询过程为对象:咨询合作模式的基本框架

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合作模式的建构,始于管理咨询顾问对中小企业现状的认识,终于咨询目标的实现。其中,管理咨询过程分为纵横两个维度(如图所示),纵向维度即“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冰山模型图”,横向维度即“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合作模型图”。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过程,可以概括为以咨询项目进展为主线,以咨询服务双方的互动为两翼,形成既独立运作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的一体化框架关系。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质,是管理咨询顾问推动企业“冰山”从起点到终点并实现改善、优化和变革的全过程。而管理咨询顾问所需要改善的内容,大多在“水面”之下,即终点的“冰山”必然要优于起点的“冰山”。

3.1 企业现状:问题=标准-现状④

对现状进行调查与诊断,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标准进行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即“水面”之下),在此基础上起草诊断报告并策划改善方案。参考标准有四个:标杆企业;行业水平;历史发展指标;未来战略目标。

3.2 项目实施:实施计划=企业基础+发展周期+变革类型+项目管理+服务方式

根据企业基础、发展周期,选择企业变革类型、项目管理的内容,最终确定咨询服务的方式。使“冰山”适度地浮出“水面”,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3 咨询目标:咨询目标=改善目标+优化目标+经营目标

这里所说的咨询目标,是指企业通过咨询项目的实施所要实现改善、优化以及经营的目标。其中,改善工作一般均在“水面”之下,其咨询工作及其咨询效果评估都必然有很大的难度。通过上述分析,在此给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的合作模式图:

[咨询机构][管理咨询顾问][指导/干预][项目实施][学习/实施][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客户][企业现状][调查/诊断][展示/反映][设计/策划][参与/认定][总结/分析][总结/分析][描述/评估][咨询目标][描述/评估]

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合作模式图

篇8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企业如果不能适时调整自己适应互联网+浪潮,最终将会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对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及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小企业管理运用应当遵循顶层设计、高层推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成本效益五项原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由来以久,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精细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会计运用对中小企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新的重要作用。笔者拟借鉴实务界、理论界的科研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管理会计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数据平台。管理会计运用是基于精准、及时的数据,离开了数据,管理会计就成了无源之水。笔者通过总结发现,当前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运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会计运用内部环境问题。

企业管理层现代化管理意识不足,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缺乏运用数据进行决策的管理会计思维,管理会计运用内需不足。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是管理会计运用和推广的源泉动力,管理会计说到底是为内部管理层决策服务的。

(二)管理会计运用人力资源问题。

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相当匮乏。虽然,我国会计人才队伍总量已经超过1400万人,但是真正能担负起管理会计职责的人员却极为稀有。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企业会计大都是记录与核算,充当着“账房先生”的角色,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少之又少。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应用管理会计自然成为一句空话。

(三)管理会计运用数据平台问题。

中小企业缺乏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和信息化建设。企业的数据平台是建立在良好的数据加工基础和数据载体之上。会计核算解决的是数据加工基础问题,信息化建设解决的是数据载体。会计核算是将企业散乱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加工成有一定条理、标准的数据,为管理会计数据精加工提供了基础数据。传统的数据载体是纸质等物理介质,存储的数据量有限,很不方便,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化信息需求。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以往数据载体和加工手段,让数据的管理更加便捷和准确。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不扎实和信息程度不高,影响了数据的质量、数量和时效。

(四)数据获取与保证平台问题。

管理会计所需数据源于企业的市场、营销、生产、人力、研发等各业务部门之中,这些数据信息,应当通过一定的渠道、程序集中到数据加工部门———财务部。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是数据获取与保证的平台和通道,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就无法保证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五)管理会计运用方向性问题。

中小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和绩效考核体系。战略是企业资源分配的导向,绩效考核体系是围绕完成战略目标的保障工具。企业资源分配由战略指明方向,而绩效考核通过核心KPI的设计、考评、分析、奖惩,引导企业资源围绕完成战略目标自觉配置。中小企业战略不明,管理会计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二、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应当遵守的原则

原则是不断对实践经验中探索获取的规律进行提炼、总结、升华,形成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管理会计实践中遵守原则,可以让企业在推动管理会计时更加有效、更加节约成本。

(一)顶层设计原则。

管理会计运用是一个体系的运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管理会计服务的对象是内部管理决策,并且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生产、营销、成本等方方面面。只有从顶层设计,站在顶层高度,才能解决管理会计运用中涉及的框架性、全局性问题。

(二)高层推动原则。

管理会计的运用和推广,需要调动整个企业的资源。只有高管推动,才能打破部门间的障碍,有效整合全企业的资源,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

(三)全员参与原则。

管理会计的运用和推广,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管理会计的数据等来源于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管理对象也是整个企业,服务对象也是服务整个企业,需要全员参与。

(四)全面覆盖原则。

管理会计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它的数据信息和服务网络应当全面覆盖整个企业,不留空白点。这样,企业的经营行为才能受管理层有效指挥和控制。

(五)成本效益原则。

管理会计的运用与推广,要考虑所费与所得,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以达到管理成本与管理收益的最优结合,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价值最大化,是由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决定的。

三、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主要路径

(一)管理会计运用,首先要有明确的企业战略与绩效考核体系。

管理会计运用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完成战略目标开展,战略是企业所有行动的方向。绩效考核是引导资源按照战略要求配置的激励手段和保证。企业战略归根到底是要求企业全体员工来完成的,绩效考核是引导和控制全体员工行为统一到为完成企业战略目的上来,并自觉地为完成企业战略而配置资源。企业战略是管理会计建设的向导,是管理会计运用的首要条件,企业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并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与规划。企业在制定战略和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1)战略应当清晰可行,注重调查,应分析内外部环境,要具有可行性。(2)绩效考核设计以战略完成为目标,要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及促进人才成长。(3)应当注重以战略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管理会计运用,必须先营造一个重视管理会计氛围的内部环境。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工具,它的运用和推广成功与否,离不开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管理会计的服务功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服务的对象涉及企业各级管理层,包括企业董事会、总经理等管理层以及各职能部门。企业管理会计建设是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科学决策需求而生,如果企业内部不重视管理会计,没有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的思维,管理会计建设就会失去意义,也失去了管理会计生存的内部土壤。因此,管理会计的运用,企业管理层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以管理会计思维来武装头脑,让管理会计意识根植于企业决策、规划与绩效控制的全流程。

(三)管理会计运用,离不开人才支撑。

人永远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推动中起决定性的因素。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工具,是生产要素的一种,离开了人对它的运用,将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创造不了任何价值。劳动资料增值多寡,劳动工具发挥作用大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相同的劳动资料在不同的劳动者手里,产生的价值不同。管理会计运用,需要有一个精通管理会计专业技能的团队。企业组建管理会计团队,可以通过如下途径:(1)引进外部管理会计人才。(2)着力内部培养,鼓励在职财务或相关业务人员参加CMA或CIMA专业资格考试,或者参与其他形式的学习培训,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并注重学用结合,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3)注重人才培养层次化、梯队化、常态化。(4)管理会计的培训与宣导应渗透到企业所有业务部门,全面覆盖。(5)引入和内部培养并重。

(四)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离不开扎实的基础数据平台。

企业的基础数据平台,就是会计核算体系和信息化系统。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层面是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是管理会计最基础性的工作,因为管理会计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是数据来源的基础,因此管理会计运用的前提是应当加强会计核算:(1)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树立为管而算,管算结合,管中有算,算中有管的核心理念。(2)企业会计核算应能体现管理会计对数据需求,应当围绕战略与绩效控制体系展开,科目的设置应当体现现代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信息特征。(3)会计核算应当注重时效性,核算制度的创设应能保证会计核算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4)会计核算触角应当延伸到各业务端的末稍,财务人员应当走进车间、仓库、市场等,不能坐在办公室搞核算。应当全面与相关并重,重点突出。第二层面是信息化建设。现代化信息需求呈现多样性及复杂化,传统的数据载体方式和加工手段无法满足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信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管理会计运用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程度应当视企业的规模、行业特征等实际情况而定。信息化建设途径有:(1)外购商业化信息系统,例如金蝶、用友等信息化系统。(2)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开发。(3)将内部控制及流程植入信息化系统。

(五)管理会计运用,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以价值创造为主线的流程再造。

管理会计是以价值管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价值管理和创造是管理会计的生命线,是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的终极目的,是以战略为核心的共同指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的也是以战略为核心展开,是战略得以完成的合理保证。管理会计利用的数据获取的质量和时效,同样也要依赖内部控制制度。为此,(1)企业必须建设和完善基于战略为出发点的预算体系,为管理会计的分析、决策、规划与绩效控制提供基点。(2)管理会计活动面向销售、采购、生产等价值链,企业必须建设销售、采购、生产等价值链内部控制制度。(3)研发、资金、融资、投资在现代化企业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风险管理也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应当强化这方面的控制。(4)现代企业管理是流程化的管理,企业应全面梳理所涉及的业务和事项,识别和分析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点、重要风险点、价值创造环节,全面优化和再造包括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并涵盖资金、研发、投融资、销售、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流程。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活动作为管理对象,以提高企业价值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而开展的一项企业管理项目。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可以很好地助力其转型升级:通过数据管理、分析,提升信息质量,提高决策质量;运用管理会计的价值管理和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等工具,有利于企业树立价值创造导向,提升企业价值,为股东和社会、消费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丰厚的回报;运用管理会计的资本投资风险分析等管理工具,有利于企业风险识别和预测;运用管理会计计划、预算、控制职能,能有效管理风险;运用管理会计工具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数据平台,从而倒逼会计核算规范、内部控制健全,有利于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吸纳人才,推动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资金和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搭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新三板扩容,为中小企业带来甘霖。据统计,到2015年9月10日,已有3434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成功,总股本1804.3亿股,平均市盈率41.72倍,2015完成融资630.01亿元。上市后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同时又吸引了人才,增强企业的研发等发展后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罗联布 张华锋 单位:福建省三鲸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于增彪,桑向阳.为什么业务流程管理总是败多胜少?一个管理会计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6).

[2]陈唤军.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内控缺一不可[N].中国会计报,2015-4-17.

篇9

论文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经营的首要资源,激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需求的激励机制,使人力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外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经营的首要资源,激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需求的激励机制,使人力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过多依赖传统式管理,管理意识落后

传统的管理以管理财、物、技术为主,它无视人性和人的创造性,因而这种管理制度压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在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等。但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三)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企业往往重视命令的传达,而不注重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地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不能持之以恒,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

(四)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不够

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

二、针对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

员工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在企业里,报酬的高低甚至可以代表员工的价值大小。所以,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统是具有很大激励效果的,激励性的薪酬政策的制定要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

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二)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

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绩效薪酬实施过程中注意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否则,会影响绩效薪酬的公平性,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四)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层次会随之提高。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五)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边婷婷,陶秋燕.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J].江苏商论.2008.09.

[2]李丹丽.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04.

篇10

管理会计在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一、管理会计提升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管理会计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样,国家不再承担包袱,责权分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企业首先要以盈利为目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发展去做大做强,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效益。财务管理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就要加强自身建设,扩大管理职能的外延,把管理与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管理会计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管理会计的一整套新的理论、方法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会计学科的发展。它的基本职能已不再局限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后的反映和监督,而发展成为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出多种方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和事中的控制。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改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做好当前经营和长期规划的经济前景预测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各种经济资源得到有序的最优配置,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决策规划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管理会计要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运用会计、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多种核算方法,对企业经济规模、投入产出、现金流量、市场调研等经济指标做出较为客观的预测,供企业决策参考。

(二)建立经济指标体系落实经济责任制

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最容易跟企业内控制度联系起来,集中体现了管理会计的控制、考核评价的职能。管理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采用比价采购、倒推目标成本等方法,把分解后的经济责任指标落实到各个具体部门。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指标体系,使企业内部各个利润中心职责明确,并对完成的情况,事前、事中和事后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同时,通过必要的调整,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做好筹资工作,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发展,重要的因素是资金的筹集是否适当和资金的运用是否有效。管理会计通过对资金成本分析比较、筹资效益不确定性的分析和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分析。选择低风险、低成本的最优筹资方案、确定合理筹资的数量标准,保证企业最低必要资金的需求。一个缺乏资金筹划,缺乏资金管理,不能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转,就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在做好资金筹集工作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

(四)建立严谨的核算评价体系,加大奖惩力度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会计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责权利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奖惩企业各个环节的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对成本的分析是通过量本利的分析确定成本、业务量与利润的关系,找出成本最低、利润最高、销售量最佳的信息,同时还把机会成本运用到决策之中,使其更合理、更接近实际。因此。预测、决策表现了管理会计系统中侧重发挥预测经济前景和实施经营决策职能的最具能动作用性的一面,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靠依据。

三、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

要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扎实工作稳步前进,不能求大、求全,特别是不能求虚。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传统会计体制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习惯于流水作业,缺乏创新。二是,不少企业经过产权转换,资产委托人与经营者受各自利益的驱使,经营者注重外界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其重心转移到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三是。理论界对管理会计也停留在借鉴意义层面上的讨论,使不少实务界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概念模糊,彼此难分。

(二)管理会计缺乏信息支持和创新

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推广应用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方法任重而道远。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特点,针对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从而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可见,管理会计工作可以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它既服从于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为其提供服务,本身又属于整体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处在价值管理的核心地位,因而发挥着其他会计手段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2]简鸿,现代企业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3]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财会月刊2002年1月刊

[4]冯晶,会计案例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