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篇1

通过这两年学生的训练及考试,我发现Part C是学生最为头痛的部分,也是丢分最多的一项。根据这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影视片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一、注重课前准备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影视片的英语视听教学, 前期准备是关键。就是要多看各类题材、类型的英语影视剧, 多收集浏览相关资料、信息, 多思考、设问, 如何根据影片内容和学生的听力水平去讲解, 多角度切入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影视片,既带有知识吸纳性质宽泛的面, 又有娱乐和实践意义的点。一句话, 要把握影视片教学范围、深度、学生水平, 明确要达到什么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堂进行分步骤强化训练

1. 无画面单纯的听力理解。教师控制播放机,使学生只能听到对白而无画面可视,目的是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因素,使学生专心注意发音、语调和语气,以培养对语音的敏感和根据音调、语气判断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的能力

2. 视与听并用的播放。按情节内容划分播放时段,进行提出问题的讨论式播放,注重故事的欣赏式播放,自然地理等的专题式播放,在课堂上依需要播放。此外,可将相关的文本资料挂在网上,让学生课后对照、理解、消化。

3. 音与像分离。对情节生动有趣并符合考试要求的影视片段,可关闭A组学生的耳机,使其只看画面,同时关闭B组学生的屏幕,使其只能听对白。片断播放完毕,以二人一组,交流所知信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理解力以及正确的表达能力,然后再换一个片段进行角色互换。

篇2

关键词: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 途径

焊接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态度,尽管焊接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手工操作和半自动化焊接还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国的焊接操作者的培训途径有很多种,不同途径培训出来的焊工其发展潜力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就现阶段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情况说明,焊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发展潜质,这就要求学校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有合适的方法和途径。

一、企业用人需求状况调研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现代制造业,特别是与机械装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焊接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共性技术,在制造业中被相当数量的企业用作关键的加工工艺,直接决定着各类企业相关产品质量的好坏。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对焊接技术人才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对北京市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从事焊接工作的技术工人占企业所有从业人数的比例很大;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很需要焊接方面的人才;企业从学校招聘的员工数量要远远多于从社会上招聘的员工,也就是说学校招聘是企业招聘员工最主要的途径;同时,焊接操作岗位对从业者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很高,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学历背景而言,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更重要。

因此,探索一条如何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1.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离开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从焊接基础操作训练,经过初级焊工技能训练与取证、中级焊工技能训练与取证、气保焊专项技能训练、机器人焊接技能训练,直到学生顶岗实习,从教学计划设计上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由入门学习到顶岗工作。从源头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保障。

2.建设功能强大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保障,其硬件设备条件及功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影响很大。

笔者所在学校焊接实训基地设有焊条电弧焊、气焊与气割、二氧化碳焊、钨极氩弧焊、埋弧焊、电阻焊、弧焊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机器人等离子切割等训练区,既可以满足学生焊接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焊工资格证取证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专项技能训练需要。

校企共建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焊接操作岗位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使用企业设备,参与产品生产过程,对比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要求,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3.实施产学结合的强化训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不低于6个月的学生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下达顶岗实习任务,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定期指导;企业也为每个学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结合岗位实际工作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在工作岗位学习工作内容,培养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的关键。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1)提高教师学历,鼓励在职进修。笔者学校多年来一直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在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进程安排上,为进修教师提供时间;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学位的教师进行学费报销的经济支持。

(2)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3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全脱产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顶岗实践期间需要完成企业岗位需求调研、教学项目开发和教学素材的采集等任务。

篇3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原因

笔者认为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在技工院校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效能偏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轻视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因为目标定位不合理。在教学中只是单纯从书本上照搬,脱离企业生产的实际,过分强调电工电子工作原理,而企业生产最基础最普通的电工电子技术没有掌握。三是因为教学方法方式陈旧,缺少创新意识。按照课本生硬灌输,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二、创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的有效举措

1.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电工电了教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而成的,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内核,师生互动的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法。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媒体以及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案例等行为导向,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自己动手、动脑,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养成创新精神;通过完成任务,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针对实训教学无序的状况,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品穿戴、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课题考核、总结讲评等实训环节,提高教师授课质量。通过抽查督导、推门听课、学生评教等途径规范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师的施教行为。同时,优化组合师资结构,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及时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提升电工电子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

3.深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

电工电子技术内容多、难度大,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学研促风气、抓行为促师德、抓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强化授课、听课、评课等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态度的内涵建设,规范教学行为,提质增效。通过多媒体教学,用图表分析法降低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开展针对性的模拟实习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系统中体会企业电工电子技术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专业顾问交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参与课题研讨,撰写有价值的学术报告,以教改促创新,提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4.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师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平台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有效检验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备赛过程中能学习到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了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应在加强知识教学和实训训练外,提前捕捉竞赛信息,吃透竞赛要求,着力进行模拟考核,做到好中先优。同时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尽快缩小与兄弟院校的差距,争取在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加强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篇4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相协调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篇5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有效途径;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24-01

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的现象,学生学的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教的痛苦,教学效果不理想,何谈教学质量的提高?何谈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学的轻松,教师乐教善教,教的得心应手,达到教与学的双赢,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1.精心研制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要素,是教学任务的标尺,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而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模糊,无效对教学毫无指导作用,使教师教学陷入随意和盲目状态,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制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与文本对话,努力把握教材的思路和编写意图;其次,教师要让教学目标凸现学生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和适当,实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各类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最后,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也要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二者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得到统一,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举二得。

2.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的学习目标,从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师要精心优化教学设计,从多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会等待,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乐于参与,人人参与,充分学习;其次,教师要适时创设时机,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增加学习动力,这个机会可以是一次背诵课文,一次演讲比赛,一次课本情景再现……这些机会会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心理得到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不爱讲话,腼腆,在一次演讲活动中,我想给他一次机会,先找他聊天,开导他,指导他写演讲稿,内容是"微笑着面对失败",写完后我指导他修改,教他演讲的技巧,在我的鼓励下,他课堂上演讲的很成功,获得了同学们热烈地掌声。从此,这位学生爱笑了,爱说了,上课也大胆回答问题了,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因此,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而且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与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主体的要求的实现来活选教学方法,活用教学方法。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全过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自由展示对文本的解读,以个性化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课文学习课文,由"厚"读"薄",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开 "绿灯",让学生学习更有效。以学习《蚊子和狮子》为例,当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感悟之后,我为了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文章寓意,我选择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方法和方式:课代表当旁白者,男生当蚊子,女生当狮子,在配乐中,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了,学生读的投入,淋漓尽致的把蚊子的骄傲和狮子的愤怒表现出来,更深刻把握文章的寓意,使学生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气氛推向了,体现了活用教学方法的好处,让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4.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建立一种有效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互动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学习。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是:(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充分尊重和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正确对待学生不同的见解,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 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要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向师性";(3)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要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积极互动,才能让有效教学顺利进行。

5.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研究;本科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整体。如何摆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恰当位置,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大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普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教学与科研共为一体,两者之间的互动构建了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1]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培养和教育学生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那种为了“科研而科研”,或以损害教学质量为代价而去搞科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可实现教学和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科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必须废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而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素质提高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而科研是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推进器,是促进学科发展、改革课程体系的原动力。[4]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永恒主题。[5]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除了依靠书本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外,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科研不仅可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更准确地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研究热点领域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同时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术水平,可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由近20位中青年教师组成,90%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都从事着相应的科研工作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多位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且都取得过良好的科研成果。教师在指导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自己亲自参加科研实验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锻炼自己、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极好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某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博士论坛”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其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科研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科学素质培养的过程。在学校的资助下开展了“科学思维方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其应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术,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开创新技术的实践能力。课程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重点把教师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教给学生,把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使学生领悟科学家发现和创造的思维轨迹,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为科研提供良好支持,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收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6]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科学本领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科研能使教师站在学术前沿,教师通过科研能跟踪本学科领域的进展,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和扩充教学内容,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固化”到教学内容中,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将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科发展前沿,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的特点,教师以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为内容,把这些新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讨论,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研讨式教学,其过程是:教师给定题目学生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报告大家提问讨论总结评定成绩。

3.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关键。[7]将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材,并积极吸收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科学研究在教材的体系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本学科新的内容和观点及时编进教材,将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固化为教材内容,加快教材建设的更新,不断提高教材质量。通过科学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理论体系和内容。例如,沉淀滴定法中一般教材介绍莫尔法、福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编写了碘-淀粉指示剂法,将科研成果“碘-淀粉指示剂法测定碘化钾”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8]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把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引入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去搜寻知识和提炼知识,也就是研究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

二、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敏锐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实践环节,通过化学实验培养科研能力是一种便捷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对传统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绿色化改革,并推行绿色化学实验是大势所趋,也是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如何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合于大学化学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广大师生环保意识,使绿色化学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课题。绿色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大一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绿色化学的观念和环保意识,为将来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有关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看,寻找替代品、推行微型实验、发展封闭式实验和串联实验、开发模拟实验、回收利用实验产物是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放弃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学实验,探索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造,是化学实验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增加设计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质实验。通过对原有实验项目的整合,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灌输绿色化学思想,课题组积极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并推进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改造

用绿色化学的观念改造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制备实验小量化、分析实验减量化、实验内容绿色化”新体系。[9,10]改造后的绿色化学实验项目可在常规仪器中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大量减少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消耗,大幅度节省实验经费,而且可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对传统的滴定分析实验进行减量化改造,标准溶液浓度由0.1~0.2mol・L-1降至0.01~0.02mol・L-1,滴定管由50mL改用25mL,锥形瓶由250mL改用100 mL。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产生的“三废”量很少,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例如,碘量法测定胆矾或铜矿中铜的含量,传统教材采用的是0.1mol・L-1Na2S2O3溶液,每个学生完成标定和样品测定实验要消耗碘化钾6g以上;在小容量仪器基础上进行减量化实验,把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降至0.02mol・L-1,完成实验消耗碘化钾总量不到1g,比传统的实验可节约经费80%以上。我校一年有约1300人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仅该实验的开设,就可节约至少12瓶(500g/瓶)KI,单价约240元/瓶,节省经费3000元以上。再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该实验原来虽然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整个实验室还是能闻到臭味,与绿色化学要求相比,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存在着以下两个缺点:废气有待治理和未达到原料的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改进把整个实验装置封闭起来,因铁屑不纯而产生的H2S、SO2等有毒气体用碱液瓶回收,改进装置后虽不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也闻不到臭味了。因此,改进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是对绿色化学指导思想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和树立充分利用资源、实施绿色化学技术的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绿色化学的实践者打下基础。

3.将科研成果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科学研究项目,并固化为教材内容,保证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内容充实到实验教学中,为本科生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分析与动手能力。把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如“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乙酰水杨酸铜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用硫铁矿烧渣制备硫酸亚铁”、“从含碘废液中回收碘”、“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室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铋”、“固相法制备非晶态金属硼化物纳米材料”、“硫酸锌样品中锌和镁含量的测定”等内容。在科研过程中探索化学规律或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学生提出新问题和新设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坚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科研课题,分析实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详细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在征得教师的同意后,自主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与讨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了素质教育,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要求按科技小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包括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原理、装置及内容、实验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分析、归纳、整理实验数据,评价与讨论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

三、结语

高校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学校教务处每年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进行经费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及创新活动,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高水平的教研论文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学院还对发表教研论文的教师给予资助。

近5年来,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刊物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约20篇,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成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被评为2008年四川省精品课程和2011年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被科学出版社推荐参加了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的评选,2012年评为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并被四川省推荐参加“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基础化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大学基础化学系列教材建设与改革”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2011年分别获西南科技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三等奖,《无机及分析化学》系列教材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曲晓波.以科研促进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89.

[2]韦化,唐纪良.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3):81-83.

[3]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 兼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15-117.

[4]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

(5):12-13.

[5]张建林.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CCMS基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41-43.

[6]龚克.教学与科研结合是成功育人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07,

(12):64.

[7]崔有为,王淑莹,彭永臻.构建精品教材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11-13.

[8]钟国清,朱云云.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高效途径

【中国分类号】G420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家教育法律规定的要求。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是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对教学质量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具体说是对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认知活动。而教学质量是对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效果优劣的评价。

二、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何谓优质的教师队伍呢?就是教师们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教学能力、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恒心和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而且要能驾驭课堂,具备熟练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奉献精神,决定着教师的收获。教育教学不是一个教师能完成的,需要所有教师的团结努力,成绩的取得是团体共同奋斗的结果。而所有教师齐心协力的奉献,是创造一个学校优异教学成果的前提。

因而,要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教养、高尚的道德涵养、丰富的教育素养、良好的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研管理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教研管理,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肯定与鼓励。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查课外,还应加强对个别不安心教学的教师的管理。采用听课堂教学,看教学设计,检查作业批改,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总结其成功的教学经验,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教师奖惩办法,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将量化考核表摆放于显眼的位置,将教师量化考核细则贴到办公室,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每次教学质量分析会,应找准薄弱环节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重点督导,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四、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战场”的仗打好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都有了。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把课堂教学当作头等大事对待。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把大量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支配,自主学习,做学习的真正主人。精讲多练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精讲,即画龙点睛,直截了当,不绕圈子,不说题外话;多练,即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反复实践和应用,这是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注重当堂知识当堂消化,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做法。我们常发现,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总抱怨学生没精打采,打瞌睡,不配合教学活动,原因何在?主要是他们“满堂灌”而出现了课堂遗留问题,不注重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将大量的课堂练习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做法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会僵化师生关系,学生怨声载道,拒你而远之,久则产生厌学情绪,何谈提高教学质量?

因而,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使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实物投影或多媒体课件来变换课堂知识呈现的方式,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内容, 还能引导他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进而启迪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所在。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五、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成功的经验,也都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需要积累的财富。上完一堂课后,及时分析,总结这节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地写在教案的后面,就是进行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的重要依据,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法宝。

当然,进行教学反思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最重要的是应从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误之处着手、总结。

(一)记录经验

上完每一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课作出分析,肯定自己在本堂课中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是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感受,所以不仅容易总结,而且可信实用。

(二)记录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偶然,难免出现失误。“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来,可避免以后教学出现同样问题,有利于自己教学日趋成熟和完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记录“启发”

一堂课上了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后,教师在阅读相关教育教学书籍或教学案例时,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也应及时记录下来。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学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影响效率因素;提高效率途径

一、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方法,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和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

1.教师素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要靠教师去设计方案及程序,去有效地组织教学,所以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艺术和工作责任心,敬业程度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2.学生素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素质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个性、意志力等。

3.教学方法的因素: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又一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反之会降低效率,影响教学。传统的教学结构及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实行教师“主宰”一切,课堂上“满堂灌”,课后“拼命练”,搞题海战术;有的“备课找题单,上课用题单,讲解对答案”;有的课堂结构不合理,教学容量、知识密度安排不适中;有的教学计划性不强,“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歇”,“课堂不够课外补”等等。教学忽视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获取;教学围绕“考题”转,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能力、方法的培养。可见,教学方法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4.教学管理的因素:学校对教学过程和终结性教学成绩评价的管理及导向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又一因素。通过管理,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的好坏 )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5、教学条件的因素: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如电脑、多媒体使用等教学条件的好差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1.依纲务本,落实教学层次要求。

教学必须依纲务本,把握好教学层次要求,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依纲务本,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以下几种方式和载体可以有效地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以组内学术主题讲座为核心,抓专业学习促理论提升。通过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建立校级“学术主题讲座制度”,规定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必须在任期内开展一次校级学术主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是学科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时间则必须是一节课以上。2)抓集体备课促资源整合。可以将教师集体备课作为教研组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之一,强化单元集体备课制度,集思广益,共同过好教材关,共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查阅单元备课表、活动记录表。3)以“课例研究”式的主题教研为支点,抓课堂实践促技能提高。教师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每月安排教师说课或上课,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听课、评课,在实践、反思、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主题教研成果集。4)以小课题研究为根本,抓群体“课题研究”促内涵延伸。从“课堂中的问题”入手,积极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合并有相近研究方向的校级个人小课题,形成教研组合作课题或子课题群申报上一级课题。

3.改革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主要处理以下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一堂课,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材内容处理,教学难度的控制等主要靠教师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科学指导。“导”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如,在“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中,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我分别让五个学生扮演濒危动物,按照课本语言为台词,做模拟场景演出,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又调动了学生的口、脑、肢体各种器官协调并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据研究表明:学生的自学、阅读、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归纳小结、作业练习等学(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22页)生活动时间应占整个教学时间的50―60%为最佳,这样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2)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方法”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二者等同对待,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方法的研究,它不仅是指教师“教法”研究,还应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着眼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3)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关系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主要阵地,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堂内45分钟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密度的分布,讲与练时间的调节,讨论、巩固、反馈的设置等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设立“英语角”、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学唱英语歌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英语报刊、读物,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特长。切不可搞课内不够、课外补,布置超量的课外作业,否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完成作业时缺乏思考、钻研的时间,甚至出现学生抄袭作业应付检查的现象。这样怎能提高教学效率)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教师的讲应是精讲,是启发式的,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淆的概念,而不面面俱到和“满堂灌”。同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切忌“一堂言”。“练”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但教师必须精选习题分层次进行,做到“精练”。

4.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锻炼英语表达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其中一点是建立在交际策略上。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需要有交际环境,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更需要在交际环境中得到速成和强化。例如可以结合课本话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资料、开展英语文化周活动。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语言交际活动的平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英语氛围,使学生在感受异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当然,要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需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范围,增加英语词汇的输入量,提供学生应用英语的平台,让游戏、快乐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有意识的与无意识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式的言语活动中主动地“习得”母语和第二语言,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目的。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技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高职院校要顺应潮流,体现办学特色,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更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校教育发展应反映在学科教学特色、服务管理特色、教研科研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和学生就业特色等许多方面。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学院定位出发,以当今时代市场需求为动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本人从事教学的工作经验,谈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技巧应用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胆进行改革教学模式,将“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变成授课、实践和竞赛等双向交流的多种方式并存,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在教育学生时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为目的。以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为突破口,全面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理、原则与策略,在探索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规律,开发大学生创造潜能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气氛,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采用“引导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课过程中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提供其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此境界中产生最佳心态,从而诱发了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解放。富兰克林有一句话:“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同样,任课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重吸纳时代活水,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具体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下几点:1、强调实操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努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强调实操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训室仿真实战演习、旅游策划比赛、酒店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应用相关原理,进行解决管理问题的运作过程的模仿与实战。2、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将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之中,每个知识要点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在教学中对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出理论内涵,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对应起来,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内容作动态调整。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将一些酒店管理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实施修订后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教学实施。4、启发式课后交流。加强课后交流,启发式地进行答疑和讨论。答疑和辅导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的主要形式,在改革过程中,对传统观点下的单纯式答疑方式进行改进,在交流过程中思考和分析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把握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和学生的相互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依赖教师的现象。5、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背靠背的学生座谈会及时收集学生意见,便于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6、理论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目前,酒店专业必修课中已有70%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深入浅出地展示市场营销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7、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通过提供网站网址指导学生在网上查找检索有关专业课程学习素材,并运用局域网提供部分电子化学习材料,使学生拥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学生们也可以就学习内容中的有关问题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

二.教学技巧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注意一些教学技巧问题。

1、注意启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平铺直叙,要多设计一些“悬念”,多提问,巧提问,多设巧设疑问,注意启发学生,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注意“教学导入”,即通过复习有关已学过的知识而导入新的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可以案例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2、及时反馈信息

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了解在教和学方面有什么问题。反馈信息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收集信息,二是分析原因。信息的收集可采用多种途径,如作业、课堂小测验、提问、制作反馈卡等。要确保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分析原因就是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措施是否有效。

3、及时矫正、回授

如果说反馈信息是对学习误差的“诊断”,那么矫正、回授就是对学习误差的“治疗”。教学矫正也必须以教学反馈为前提,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措施,如个别性的问题个别订正,普遍性的问题可在课堂上教学矫正。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更好提高课堂效率。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方法改革的中心应该转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推广使用,使之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整体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玉敏.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思考[J].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7.

[2]周国烛等.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A].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王成方. 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科研处,2008.

篇10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认真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以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数、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五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我单纯归纳讲述要好得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