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废气处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废气处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石油废气中的污染源及种类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成分相对复杂,主要有粒子类物质、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及有机化合物等,它们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就废气中各种物质及化合物的产生有着不同的来源。一般而言粒子类物质主要产生于电力、建材、轻工业、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烟尘及生产性的粉末等。按照粒子类物资粒径的大小被分为粗粒粉尘、细粒粉尘、烟、雾等。
含硫化合物主要由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这两种物质排放到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燃烧的矿物燃料,而硫化氢多半来源于炼油、硫化染料等行业的生产。就石油化工行业而言,其生产过程由炼油到下游人造丝等石化产品的生产制造会产生一定的硫化氢对大气造成污染。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碳氢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此外还有一些含硫或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化工厂或者炼油厂的生产过程,这些污染源有着恶臭或者刺激性的气味,会对人体器官产生毒害影响,常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
废气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多数由于煤炭或者石油制品的燃烧而产生,同时也可能产生于硝酸、炸药或者氮肥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含碳物质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氧化都会有一氧化碳的产生,比如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催化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等中都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
卤素和它的化合物也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它的主要来源是含有氯和氯化氢的废气是氯碱厂以及利用其作为工业原料的工厂,氯化氢则来源于磷肥生产的过程和电解铝工业等。
二、常用废气处理技术种类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污染源,通过对其分类,有针对性的重点处理某种具体的污染物,能够有效的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具体而言,石油化工产业废气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废气的催化燃烧技术。该种技术又被成为催化氧化技术或者接触氧化技术,是在较低的温度下降反应器在中的催化剂予以催化,使得废气中具有可燃性的成分进行氧化分解的处理方式。催化燃烧所选用的催化剂可以根据它们的活性组分进行分类,主要是铂2等贵金属和钴3等非贵金属,根据废气的不同成分和性质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实现其催化燃烧的氧化分解。
2.刺激性和恶臭气体的吸附技术。通常而言,对于恶臭和刺激性气体的处理方式有燃烧、吸附、生物脱臭等方法。吸附技术是利用活性炭较大的表面积和对废气中多种组分的吸附能力,这种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浓度恶臭和刺激性气体的吸附,加之其较强的再生能力因而具有较为广阔的使用范围。其中具有某些化学性质的活性炭还能够在其吸附性充分发挥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催化活性,从而将恶臭和刺激性物质进行氧化处理为低臭、无臭的物质。
3.有害烟雾的去处技术。由于有害烟雾的粒径较小在空气中呈现为一种雾状能够随着空气的运动实现其扩散的微小野地。该种烟雾是温热气体遇到冷气流温度急剧降低凝结而成的,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有害烟雾主要是油雾、盐酸雾等。鉴于有害烟雾的粒径相对较小,可以利用玻璃纤维过滤的方法将该种有害烟雾予以滤除。
三、中国石油化工废气处理技术及效果
上述三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滤除或者防治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但是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废气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技术、催化脱硫工艺等。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从而实现污染防治。该种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有针对性的培养菌种并且优化菌种的生存条件以此来提高生物降解率,同时通过对生物填料的物理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改善来降低投资和耗
能。其具体工作原理是先将污染物实现由气相到液相的转移然后由微生物吸进入液相的污染物,最后污染物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代谢过程,实现对其分解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其具体工艺流程是把气浮混凝反应池油污泥浓缩池等设施加盖后的废气通过高压风机送人洗涤塔,经洗涤后的废气由管道送入生物处理装置底部,废气经生物滤池填料吸附、生物氧化处理,净化后的尾气通过排气筒排入大气环境。通过反应池和活性炭等设备和物质的综合应用实现废气的无害化转化。生物处理技术在充分利用生物机能的前提下实现对有机废物的治理,充分利用生物规律保证治理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生物处理技术作为处理工艺的相对复杂,在投资和实验方面有一定的劣势。
催化脱硫技术是较为新型硫化物处理方式,能够含硫化物废气中的绝大多数硫脱去,并且可以将从硫化物中脱去的硫予以回收利用。作为石油化工企业主要污染物的硫化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回收后的硫可以制成硫酸等继续用于工业生产。该种废气处理技术能够将废气中的硫充分利用并且没有新的废气或者废水的产生,其脱硫的效率也相对较高,加之费用成本低等使该种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放点等离子处理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工业废气的处理,是利用高电压放电的形式来获得大量的高能电子或者高能电子激励产生的氧、氮基等活性离子,并且破坏碳氢结构的化学键,使得废气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发生一种置换反应,最终结合形成没有危害的二氧化碳或者水。该种技术在我国石油化工废气处理中也得以应用和发展,对于等离子反应器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于等离子器,在使用双极性脉冲高压技术时,能够使氯苯和甲苯的分解率得到一定的提高,这种研究的进步和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石油化工废气污染的问题,使得废气处理技术和设备有了更新的发展。
tio2光催化法。该种处理技术日渐被重视的一种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tio2的化学稳定性、无毒化、成本较低、获取方便等特点实现对含氯有机物废气的光催化降解。在实践应用中研究者对tio2光催化的改性和其负载修饰的方法来扩大使用范围,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有机废气的处理。这一技术在工业废气处理中具有反应率高、速率快、溶剂分子不会对其影响等优点但是该种技术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为其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我国石油化工废气处理技术是针对不同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同有针对性适用废气处理方式,并且在处理方式选定还通过处理工艺单元的组合实现对有机废气等的优化处理。废气处理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不再产生新的污染物并充分利用废气中的可利用成分,在有效治工业废气污染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废气资源的有效利用,较少工业生产中断的浪费。而每一废气处理技术的使用并非孤立的,针对废气成分的不同,采用安排合理分工明确的处理技术的组合和工艺的完善,有效的实现废气处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悦,曾向东,金海花,林大泉.中国石油化工废气处理技术进展[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0, 16(6).
[2]侯国江.浅析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技术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1).
[3]陈伟洪.苯类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工业化试验[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 26(3).
篇2
[关键词]钢铁、综合废水、高密度沉淀、V型滤池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1.钢铁工业综合废水的产生及特点
钢铁厂的综合废水主要来源于浊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和冷轧、硅钢、焦化等经单独处理后达标排放的特种工业废水以及少部分生活污水、雨排水等。
钢铁企业综合废水一般具有以下主要污染物:浊度、COD、硬度与碱度、油类、盐类等。
另外,基于综合废水的来源,排污水量和水质随生产周期、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波动较大。一般在生产高峰和夏季,由于循环水系统用水量、蒸发量增大,导致系统的排污水量增加。再者,由于各排水点排放污废水时间不尽相同,水质变化大也是其一大特点之一,表1是国内几家有代表性的钢厂综合废水的主要水质参数表。
表 1国内钢厂综合废水水质参数举例表
钢厂 PH 浊度 电导率 总硬度 碱度 氯化物 全铁 油 CODcr
NTU μS/cm-1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A
B
C 7~8
7.8~8.8
1.14 30~40
37~244
45
614~669
/ 1200
194~282
325 130
50~120
171 280
/
464 3~6
4.8~18.8
0.36 5~10
0.1~1.2
/ 30~40
30.4~108
114.2
D 6~9 200 2000 500 200 300 0.4 10 150
2. 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关键机理分析
用BOD5/CODcr值评价污水的可生化性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BOD5/CODcr值越大,说明污水可生物处理性越好, BOD5/CODcr值小于0.2时,就不宜采用生物降解的方法来处理。钢铁工业综合废水的实测原水水质BOD5与CODcr的比值一般为0.15左右,表明该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差,因此生物法在处理该废水难度较大,宜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悬浮固体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等物化法去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COD、BOD5、色度、铁、油类等指标可通过物化法去除;总硬度,可以通过投加石灰降低水中的暂时硬度从而降低总硬度;大肠杆菌等可以通过投加消毒剂得到降低。为调节水质的波动,进水构筑物前应设置调节池。混凝、沉淀加过滤工艺的关键是混凝。
3. 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3.1 水质、水量特征及要求
某钢厂综合废水排放口水量为Q=19.2万m3/d,汇集炼钢、轧钢、制氧等生产工序和其它附属厂的合流污废水以及附近企业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及雨排水。该综合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污染源为SS、CODcr、硬度、油类及铁等;另外,由于各排水点排放污废水时间不尽相同,水质变化大也是其一大特点之一,具体设计水质指标详见表2,实际运行水质数据详见表3。废水处理规模按Q=8000m3/h(Q=19.2万m3/d),考虑到滤池的反洗废水和污泥脱水后的滤后水回流到进水调节池:工艺的小时处理流量按Q=8320m3/h考虑;处理后符合要求(见表2)的水进入某钢厂生产水管网,回用于生产。
表2 综合废水闭环利用设计水质指标分析
项 目 PH SS CODcr BOD5 油 总碱度 总硬度 全铁 大肠杆菌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CFU/mL
进水 8~10 200 100 60 10 200 200 5 106
回水 6.5~8.5 5 30 10 2 150 130 1 103
表3综合废水闭环利用实际运行来水水质分析
项目 PH SS CODcr 油 总碱度 电导率 镁硬度 钙硬度 全铁
mg.L-1 mg.l-1 mg.L-1 mg.L-1 μS/cm mg.L-1 mg.L-1 mg.L-1
最大值 8.8 244 107.9 2.244 120 803 68 214 18.8
最小值 7.8 37 30.44 0.133 50 660 46 148 0.61
平均值 8.4 146 49.56 2.04 99 732 60 175 10.44
3.2 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
经综合分析比较,本项目综合废水采用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其流程确定为:各有关污废水经已有排放渠汇集,由新建拦水坝拦截,经由新建废水进水明渠流入综合废水处理厂,首先通过粗/细格栅进入提升泵站的吸水井,由潜水泵一次提升进入调节池,均质均量后的水经巴氏计量槽自流入前混凝与配水构筑物,经混凝后的水通过配水渠进入高密度沉淀池,沉淀后水进入后混凝反应池,经混凝反应后进入V型滤池,滤后水自流入回用水池,最后由泵加压送至某钢厂供水管网作为生产用水;高密度沉淀池的上浮油经撇油装置进入储油池;高密度沉淀池和储油池的沉淀污泥分别由其底部的污泥泵打至污泥混合池,混合后的污泥由进泥泵送入板框压滤机,再进行脱水过滤,含固率大于40%的泥饼经由污泥溜槽至地面污泥堆场,定期外运;板框压滤机滤布定期高压水冲洗;V型滤池定期用鼓风机和水泵进行气水反冲洗;板框压滤机冲洗废水和污泥脱水的滤后水回流到进水提升泵站的吸水井再次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图
3.3 主要处理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的确定
处理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是确保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回用处理正常运行的关键。
3.3.1 格栅、提升泵站和调节池
本项目设有两条格栅渠道(宽度2m),每条格栅渠道的过水能力为4000m3/h,在一条检修时,另一条格栅和渠道仍然可通过8000m3/h的流量。在每条渠道上设置两级机械自动格栅,粗格栅栅隙25mm,细格栅栅隙10mm,格栅具有机械自动清洗功能,栅渣输送采用皮带输送机,格栅在自动状态下受时间以及格栅前高水位开关控制.
在调节池前部的取水井内安装潜水泵,用于提升污水至配水结构。潜水泵设置5台,4台工作,1台备用,其中设2台变频调速泵,当水泵启动时,进行流量调节,将输送到高密池的流量波动减到最低程度;水流在配水结构内均匀分成两股,随后经两道进水渠自重流入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在于均质均量,将下游处理的流量和水质变化减到最低程度,调节池内设有水下搅拌装置,以防止沉积物沉淀。
3.3.2 前混凝
混凝的混合阶段是整个混凝过程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使投入水中的混凝剂能迅速而均匀地扩散于水体,使水中的胶体脱稳,提高凝聚效果。本项目采用机械混合方式,进水方式采用底进上出以避免搅拌机在运行时受进水影响,混凝剂的投加量根据进水量的测量值按比例投加。
3.3.3 高密度沉淀池
本项目采用高效、改进型的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见图2)。它是一种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快速、高效的沉淀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反应区、预沉-浓缩区以及斜管分离区,是集絮凝、预沉、污泥浓缩、浓缩污泥回流、斜板分离于一体的高效沉淀池。它具备了斜管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优点,具体表现在:表面负荷高(反应区的SS高达几千ppm)、效率高(上升流速一般在10~35m/h之间)、节约用地(为常规沉淀技术的1/4~1/10)、减少药剂投加量(由于污泥回流可以回收部分药剂,而且循环使得污泥和水的接触时间较长,其耗药量低于其他的沉淀装置)、排泥干度高(排泥浓度在20~100g/l,在石灰软化时可以高达150g/l,完全满足直接脱水的要求,无需再建浓缩池)、水量损失较低(由于外排污泥的浓度较高,其带走的水量也相对较少,和常规静态沉淀池相比,沉淀池的水量损失非常低)、降低初期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等等。
图2 高密度沉淀池示意图
3.3.4 后混凝
来自高效沉淀池的出水在进入滤池之前,须进一步混凝反应,以增强滤池的过滤效果和延长过滤周期。
3.3.5 滤池组
本项目采用“V”型滤池(见图3)。后混凝池的出水经一个水渠引入过滤单元,然后通过一个位于上游的堰,在滤池之间的配水渠进行均匀的配水。水流从池体上部进入滤池,各个滤池有两个进水孔,其中一个孔可由自动闸板关闭(称为交叉扫洗限流闸板)。滤头均匀地分配在滤板上,以确保滤砂中的水得以合理过滤,从滤池出来的滤后水流入位于滤廊下面的大水渠。在水渠出口完成次氯酸钠消毒的投加。
1.进水渠道,2.V形进水槽,3.滤床,4.带滤头的滤板,5.滤后水集水槽,6.反冲洗排水渠
7.反冲洗排水阀,8.反冲洗进水口,9.反冲洗进气口,10.反冲洗布水孔,11.滤后水出水
图3 “V”型滤池示意图
3.3.6 清水池及加压泵站
经处理后符合要求的清水自流入清水池储存,由加压泵站内的清水泵连续送用户使用。本项目清水池设置于滤池底层,清水池容积4000m3,2格。回用水泵设置于滤池的反冲洗泵房内,水泵采用大小泵配合调节方式,
3.3.7 污泥脱水
本采用板框压滤机脱水。来自高密度沉淀池浓缩段的剩余污泥,泵送到板框压滤机脱水。脱水系统设计为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7天,三套压滤机(两用一备)处理设计产生的污泥量。板框压滤机的一个工作周期为2.5小时,每天各工作十个周期。
3.3.8 化学药剂处理
在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回用过程中,仅有物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物理处理工序的需要,必须选择合适的加药化学处理,药剂种类的选择、投加量、投加地点、投加方式须根据污水水质、回水水质要求和处理工艺确定。本项目采用两级混凝处理工艺,前混凝使用石灰、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后混凝使用聚合硫酸铁和硫酸,最终处理出水的消毒剂处理使用次氯酸钠(详见表4)。
表4 某钢厂综合废水回用处理利用工程使用的化学药剂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
1 聚合硫酸铁溶液PFS 铁含量>9%,密度为1.35
2 高分子有机絮凝剂PAM 颗粒尺寸:<2mm
3 熟石灰Ca(OH)2 粉末,纯度≥92%,密度为0.45
4 浓硫酸H2SO4 浓度98%,密度1.83
5 杀菌剂NaClO 淡黄色液体,含氯量>150g/L
3 运行现状评价分析
本钢厂综合废水回用处理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油和暂时硬度。根据处理出水回用的范围,相关的水质标准有《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J109―8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标(GB/T19923-2005)》和《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J109―87)》等。表5详细列出了某钢厂综合废水回用处理工程处理出水的水质,表6列出了出水水质与用水标准值比较情况。
表5综合废水闭环利用实际运行回水水质分析
水样 PH SS CODcr 油 总碱度 电导率 镁硬度 钙硬度 全铁
mg.L-1 mg.L-1 mg.L-1 mg.L-1 μS/cm mg.L-1 mg.L-1 mg.L-1
1 7.56 3 14.37 0.024 50 670 78 130 0.35
2 7.35 4 21.19 0.205 50 679 68 130 0.248
3 8.52 2 10.38 0.069 40 680 50 186 0.28
4 9.21 3 12.34 0.25 50 676 68 110 0.3
5 8.08 3 13.28 0.367 60 755 64 180 0.406
6 8.43 4 10.71 0.103 30 745 48 124 0.368
7 7.79 3 12.32 0.262 60 665 64 132 0.382
8 7.43 3 10.87 0.894 70 721 74 178 0.33
9 6.83 3.0 19 0.302 30 718 68 162 0.144
平均值 7.9 3 13.8 0.28 48.9 671 65 148 0.312
表6出水水质与用水标准值比较
序号 控制项目 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水标准
≤ 离子换
进水标准
≤ 工艺与产品用水
≤ 某钢厂综合废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设计值
≤ 某钢厂综合废水处理厂出水
实际运行值 某钢厂综合废水处理厂出水
实际运行均值
1 pH值 6.5~8.5 6.5-8.5 6.5~8.5 7.2~9.2 7.9
2 SS(mg/L) - 5 2~4, 3
3 浊度(NTU) 5
4 色度 30 30
5 BOD5(mg/L) 10 10
6 CODCr(mg/L) 60 3 60 30 10.4~21.2 13.8
7 铁(mg/L) 0.3 0.3 0.3 1 0.15~0.41 0.312
8 锰(mg/L) 0.1 0.1 0.1
9 氯离子(mg/L) 250 250 160~180 170
10 二氧化硅(mg/L) 50 30
11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450 130 115~258 213
12 总碱度(以CaCO3计mg/L) 350 350 150 30~79 48.9
13 硫酸盐(mg/L) 250 250
14 氨氮(以N计mg/L) 10① 10
15 总磷(以P计mg/L) 1 1
16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1000
17 石油类(mg/L) 1 1 2 0.02~0.9 0.28
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5 0.5
19 余氯(mg/L) 0.05② 0.1~0.3 0.05
20 粪大肠菌群(个/L) 2000 2000
注:①当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换热器为铜质时,循环冷却水的氨氮指标应小于1mg/L。
②加氯消毒时管末梢值。
篇3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企业运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影响[1,2]。因此,针对化工企业废气排放应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使其排放能够满足大气质量排放标准[3,4]。本文针对某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工程进行探讨为类似企业的废气污染治理参考依据。
江苏某化工企业专业从事生产分散剂、乳化剂、复合油相产品,现已形成年产8000t分散剂、4000t乳化剂、4000t乳化复合油相产品生产规模。项目工艺废气主要包括:烃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和氯气、水环真空泵尾气等。各车间虽已配备了废气治理相关设施,但仍难以满足现行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因此需要对企业废气排放进行进一步治理。
1 企业废气处理现状
企业现有两个生产车间,其中车间一主要生产乳化剂和乳化复合油相,车间二主要生产分散剂。乳化剂的生产方法是采用二步法生产,山梨醇醚化反应和油酸进行酯化反应在同一个反应釜内进行,通过调节催化剂的加入时间来调节产品的品质。乳化复合油相的生产是将复合蜡、氯化石蜡和乳化剂按一定的配比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加热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最终得到成品。分散剂产品生产工艺由烃化反应、胺化反应、过滤处理等几个工序组成。
根据生产工序对各车间废气现有排放及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各车间废气排放情况及现有处理现状为:车间一为乳化剂和乳化复合油相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系统中废气主要来源包括真空泵尾气和反应釜放空废气。真空泵尾气及反应釜放空废气的处理措施为汇总接入“一级活性炭吸附罐”处理后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车间一总收集气量为1200m3/h,因该车间油酸废气浓度较高,因此仅仅依靠活性炭吸附很难达到排放标准,且更换周期较短,系统运行费用较高,需要对处理工艺进行改进。车间一原有废气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1。
车间二为分散剂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系统中废气主要来源两部分:真空泵尾气、反应釜放空废气。真空泵尾气及反应釜放空废气汇总接入“一级活性炭吸附罐”处理后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车间二废气主要成分为马来酸酐,总收集气量为1000m3/h,该车间现有处理工艺为“一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活性炭吸附罐基本能满足废气处理达标要求。
2 废气整治方案
通过对企业已有废气收集现状进行调研,企业废气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反应釜放空管尾气收集管路没有接入处理设备,直接放空,污染较重;复合油相生产的清洁生产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融蜡池及产品固化方式相对落后;分散剂生产过程采用板框式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工艺生产过程中会有无组织废气逸散。企业废气收集现状问题及整改方案汇总表见表1。
此外,鉴于车间一现有处理技术使得废气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因此参考类似废气处理成功案例,新增一套UV光解氧化设备,主要用来降解和氧化废气中的有机气体,然后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即可达标排放,整改后工艺流程见图2。
通过整改后,车间一油酸去除率可达到90%,源强排放浓度为206.7mg/m3,经过整改后废气处理工艺,排放浓度为20.06mg/m3,废气排放达到排放标准。车间二马来酸酐废气排放浓度为39mg/m3,废气处理后浓度为23.4mg/m3,达到排放标准。
3 结束语
经过上述废气专项整治工程改造后,企业分散剂、乳化剂、复合油相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大减少,处理后废气能达标排放,实现了VOCs减排,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工程对类似化工企业废气治理具有较大的实际参考价值,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昌友,管婷婷.化工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0):00242.
[2]Ⅵ危徐丽,王灏瀚.关于VOCs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16,19(4):12-16.
篇4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创新与应用;技术开发
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节能减排不仅是政策的刚性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内部效益的长远战略,但是许多企业执着于眼前之利,舍本逐末,反而带来严重损失,本文研究了节能减排的意义,并就创新与应用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创新和应用做出探讨,以期对企业实践做出指导。
1节能减排技术如何进行创新
(1)技术创新对于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如果技术条件跟不上,节能减排永远只能成为一句口号,只有技术条件真正能够迎合现实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创新技术对于节能减排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无法做到节约能源,即使有节能意识,要么无能为力,要么成效甚微,对于减排亦是如此,因为煤化工的消耗与废物数量巨大,普通措施很难有效果,而且针对工业化操作,只有技术更新才能对现有的工业流程真正产生影响,否则无法改变流程,无法实现目标,每一项技术或者设备的更新,都是对工业流程的大规模变革。由此可见技术的创新对于工业影响之大,足以成为节能减排的决定性因素。
(2)研究更有效技术处理废气、减少排放
现有的空气净化技术运行成本大,且效果不甚理想,导致许多工厂不愿意引进设备,使技术的使用率呈较小比例,因此需要对技术进行升级,怎样能够进行大规模、小成本的废气净化,提高排放废气的质量,最好能形同新鲜空气,当然,更好的办法是研究废气产生过程,减少废气产生。废气的产生大都是由于煤燃烧不完全导致的,如何使煤炭燃烧彻底是主要问题,现今有专家探讨将煤液化后发电,如此能够有效的提升燃烧率,减少废气产生。于废气而言,净化是无奈之举,是无法避免时的防护措施,技术创新一定要研究减少废气之法,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省能源,同时探寻更加完善的空气净化技术和废气收集技术。
(3)从废水产生过程对其净化的技术创新
一般对于煤化工废水来说,均是流程完成之后对废水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河流,这种方法不仅净水成本大,而且对水系统破坏极大,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如果能够在煤炭发电系统外增加水循环系统,在废水产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废水收集,并进行净化,使其进入下一个流程循环,如此能够实现水的有效利用,也能够减少排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循环体系的设计和净水技术的提高,这两个难题解决,必定会为节能减排带来飞跃式的进展,亦会极大节省企业成本,给环境和能源减压。各个环节的废水分开收集,可以对污染程度相差较大的废水进行分开处理,减少净水成本。
2节能减排技术如何投入应用
(1)节能减排技术难以应用于实践的原因探讨
由于科技的进步,许多技术已经问世,设备也进入市场,但是由于技术造价成本太高,使煤化工企业望而却步,许多缺少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不愿花钱买技术、购置设备,就像二次科技革命时的英国,工厂不愿丢弃旧设备,从而延误了工业进程,因小失大,同样的,这种想法也阻碍了节能减排的进程。再是许多技术处于研发阶段或是实验阶段,无法获取信任,企业不敢冒险,技术尚未得到实践证明,无法保证一定有成效。加之许多企业家社会责任心减弱,为了节省净化废物的成本,随意进行排放或是未达排放标准而排放,对于环境和能源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浪费,必须加以严格的防范和严厉的处罚。
(2)空气净化处理废气并使用清洁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
现有空气净化技术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是对于废气的净化有一定作用,能够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必须使企业运用现有技术进行较高标准的废气净化,可以适当提高废气排放标准,并且严格执行,迫使企业能够运用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加速节能减排实现进程,现有的利用制作尿素对二氧化碳脱除技术,属于废气综合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其他废气成分,对废气实现有效净化。使用清洁煤发电,能够有效减少煤中废气产生,对于减少废气的产生与排放具有较大的作用,是除液态煤之外较有效的技术,若能得到应用,必定大有裨益。现有科技已经能够对废气做一个相对较好的处理,只等应用于实践。
(3)坚持废水净化技术的使用
现有废水净化系统虽然并不完善,但至少能够保证废水进入河流系统后能够经由其自净能力净化,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废水都是采取直接倒入河流或者净化不合格,致使河水遭到严重污染,水体自净能力无法应对高频率、高浓度的废水排放,于是给河流生态和周围环境、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针对这些情况,必须严格执行废水排放标准,对煤化工企业排放进行访查,了解相关情况,使用强制措施,对于一些小规模无法满足要求的企业进行责令关闭,以减少不达标废水的排放,维护生态安全,同时集中行业资源,配置更高的技术和设备,更好的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节能减排步入新阶段提供助力,促进技术的创新、资源的集中。
3结语
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必须要进行技术的创新,并真正将技术运用到煤化工产业中,对其过程产生影响,技术的创新要针对现有难题进行探索,同时也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完善,使其成本尽量减小,这也会促进技术的应用,而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提高认识,制定长远目标,不能因小失大,积极应用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王秀国,马磊,左广斌.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山东化工,2014,43(10):154-156.
篇5
【关键词】焦炉煤气;净化装置;应用问题
前言:
自7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些大型的焦化厂为了配合大容积焦炉的投入使用,从国外引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脱酸蒸氨工艺、全负压净化工艺、氨分解工艺等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煤气净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1.分析焦炉煤气净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焦炉煤气净化属于炼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以来,我国各大焦化厂均沿袭着传统的煤气回收工艺流程,即初冷、洗氨、终冷、洗苯。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经过焦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终于设计出了与我国自行研发的58型焦炉相适应的煤气净化工艺,如ADA脱硫、硫胺与氨水流程、氨法脱硫、氨焚烧工艺、污水处理以及单塔脱苯工艺等等。但是,虽然这些工艺流程也均能起到煤气净化的作用,但经各厂实际应用后却发现,这些煤气净化工艺普遍存在净化效果较差、环境污染严重、对设备腐蚀性强、产品质量差、氨苯回收率无法达到指定要求等缺点。这不仅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相差甚远,而且也无法满足炼焦生产及绿色环保的要求。
1.1初步冷却煤气
简单的讲,煤气初冷就是对焦炉煤气进行初步冷却降温,使其从800℃左右的高温降至25℃左右的温度。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依靠的装置是初冷器,相应的冷却方法主要有直接式、间接式以及直接与间接相结合三种方式。冷却装置又分为立管式、横管式和直冷式喷淋塔三种。在间接冷却的过程中,一般冷却水不会与煤气发生直接接触,主要是利用换热器来完成冷却。由于在该过程中冷却水并未受到污染,故此可循环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水资源紧缺的焦化厂中使用。而直冷式主要是通过塔来完成冷却,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煤气进行冷却,同时还可以起到净化的效果。基于这两种冷却方式的优点,大部分焦化厂均选择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来进行煤气初冷。实践证明,冷却后煤气中含萘量能够降低到每立方米1克以下。
1.2焦油的脱除与回收
在煤气冷却的过程中,大部分焦油会随氨水一并冷却,其余的一小部分则会被焦油捕集装置混合到氨水当中。现阶段,大多数焦化厂基本都是采用氨水焦油分离装置对煤气中的焦油进行脱除,在分离过程中还能够达到去除渣尘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分离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但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分离温度会有所降低,这样会使焦油粘度增大,从而影响分离效果。所以在实际分离中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和温度这两个因素的要求。
1.3萘脱除工艺
在粗煤气当中,萘含量约为每立方米10g左右,初冷后含量会降至每立方米2g左右,此时萘则处于一种过饱和状态。当煤气由管道流向下一工序时,由于流速过慢或温度不足,便会导致萘沉积,从而造成管道堵塞。为此,有效地脱除煤气中的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脱萘法主要有油洗和水洗两种。利用油洗法可将煤气中含萘量降至每立方米0.5g以下,这样能够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
1.4煤气的调节及输送
煤气输送过程常用的装置为鼓风机,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离心式和容积式两种。由于离心式鼓风机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调节,如循环调节、转速调节以及自动调节等,所以多数大型焦化厂都以离心式鼓风机作为煤气传送的主要装置。
2提出焦炉煤气净化技术的改进方法
2.1焦炉煤气净化过程的环保技术
2.1.1废气处理技术
废气是指在焦炉煤气净化系统中间槽、器产生的发散气体。废气的处理方法如下:1)废气中若含有吡啶盐基、氨等碱性物质,应采用含游离酸的工业清水或溶液进行洗除,也可以将废气引入煤气负压系统;2)废气中若含SO3等酸性物质,应使用稀氨水进行洗除,若含酚,则使用稀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酚;3)废气中若含苯类,可采用低温或洗油洗涤的方法将其冷凝后进行回收,也可采用浮顶储槽或N2封闭,或直接将废气引入煤气负压系统。
2.1.2废渣处理技术
在焦油与氨水中所分离出来的焦油渣送往煤场,将其掺入配合煤中进行炼焦或配入作型煤。脱苯产生的再生渣应当掺入粗焦油中,脱硫产生的硫磺渣应混入动力煤中。
2.1.3废水处理技术
1)剩余氨水的脱酚处理。国外的焦炉煤气净化技术一般不对剩余氨水进行脱酚处理,而是直接将其进行蒸氨处理后送入生化处理装置。国内的焦炉煤气净化技术则主张先将剩余氨水进行脱酚,再将其进行蒸氨和生物脱酚处理。但是,由于回收酚类产品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所以就国内的新建厂而言,并不倡导建设脱酚装置。含氨酚水的脱酚处理技术包括蒸汽酚和溶剂脱酚两类,蒸汽脱酚已被淘汰,溶剂脱酚技术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可分为固定筛板法、振动萃取法和离心法,所使用的溶剂包括粗苯、溶剂油、N5O3+煤油、轻苯等;2)蒸氨废水处理。各国均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进行蒸氨废水处理,如活性污泥法。
2.2新型干法净化技术
当前,我国在建或已建成的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所采用的干法净化技术,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2.2.1传统的干法净化技术
将温度控制在350℃-430℃之间,利用铁钼催化剂使有机硫加氢生成硫化氢,而后使用成本低的固体吸收剂将硫化氢脱除,以实现净化的目标。这种干法净化技术的脱除精度总硫含量仅仅能达到合成氨系统的净化标准,而难以达到甲醇生产对脱硫精度的要求。
2.2.2新型干法净化技术
包括以下两类:1)一级加氢工艺,其流程为一级加氢、粗吸收、精吸收;2)两级加氢工艺,其流程为一级加氢、粗脱、二级加氢、精脱。这两种干法净化工艺是为了满足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需求而研究开发的。由于焦炉煤气中的硫具备含量大、形态复杂、杂质多等特点,若采用传统的干法净化工艺,势必无法达到对焦炉煤气进行深层次化工利用的标准。所以,必须同步进行干法净化工艺的开发与加氢净化剂、催化剂的开发,以改进出具有针对性、集成性的工艺技术,从而有效解决焦炉煤气化工利用的净化问题。
3.焦炉煤气净化的新技术探
煤气净化新工艺简述
在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投资占地、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为满足城市煤气标准要求,在对传统煤气净化工艺冷凝鼓风工段后各工序利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其同类功能、取消某些单元操作或调整相关工序的前后顺序,推出了焦炉煤气净化新工艺。以硫铵脱除流程为例,对新工艺简介如下:粗煤气气液分离初冷脱苯萘捕洗油脱硫煤气输送脱氨净化煤气(城市煤气)。
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焦炉煤气净化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煤气净化技术,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获得显著的宏观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煤气净化技术对于保障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现今经济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发挥性有机废气 治理技术 废气治理
一、发挥性有机废气及危害
挥发性有机废气通常是指特定环境条件下容易蒸发或挥发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通常在50摄氏度至260摄氏度的低沸点和超过71Pa的高蒸汽压时容易挥发。挥发性有机废气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传播范围广,涉及行业众多,其中化工行业和交通部门排放的有害物质占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绝大部分。挥发性有机废气不仅有毒、有恶臭、破坏臭氧层、易燃易爆,对企业生产造成不安全性,而且挥发性较大,在阳光照射下,能与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类健康。此外,随着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扩散和迁移,它还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已颁布法令限制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界限值,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已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部分。
二、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
1.吸附法。在净化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过程中,吸附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吸附法主要利用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大孔树脂等固体吸附剂对成分单一、气流稳定的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净化。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能耗低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工艺成熟、净化效率高、吸附物质可回收的特点,有着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目前,活性炭和大孔树脂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活性炭易受水分含量影响,如果将单纯的粉状活性炭改进为片状或纤维状就能提升其吸附容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目前许多国家已开始大量生产活性炭纤维并投入运行。如日本某公司将聚酯树脂与活性炭纤维结合在一起,研发出一种活性炭纤维薄膜,这种活性炭纤维薄膜利用活性炭纤维微孔的高强吸附能力对挥发性有机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解吸,尤其是对胶粘制品、包装印刷、化工等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废气有着明显的吸收作用,其吸附能力相当于普通碳薄膜的一万倍。解吸时,吸附废气的活性炭纤维通入饱和水蒸汽,置换出吸附于微孔内的有机物,利用溶剂与水比重的不同,将有机物从纤维中脱附出来,经过冷凝对有机溶剂进行分离,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吸附、解吸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有机物从气态变为液态,其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的出现。
2.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在净化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工艺中,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废气治理方法。与传统的燃烧处理技术相比,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不仅能有效节约运行费用、提高挥发性有机废气破坏去除效率,而且还具有热回收率高、效果显著的特点,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由于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在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过程中只需补充少量辅助燃料就能实现自供热操作,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它已在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适用于浓度为2-8g/m3的、难以分解组分的、有机物含量低、夹带少量灰尘和固体颗粒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其净化率能达到95%以上,效果显著。基本的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系统装置主要由公共燃烧室、蓄热室、换向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典型的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系统装置可以分为两室装置和三室装置。两室装置主要由两台耐高温性能良好的蓄热室和一个设有辅助燃烧器的燃烧室组成,操作时挥发性有机废气被主风机送入填满陶瓷填料的蓄热室预热,随后进入装置顶部的燃烧室,氧化净化后进入另一个蓄热室,冷却,再经过气流逆转循环:预热-燃烧-冷却后排出,实现废气的净化和热量的充分利用。经过两室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净化后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率可达99%以上,热量回收率超过95%。如果对废气净化率要求很高时可以采用在两室装置(一个蓄热室进气、一个蓄热室排气)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吹扫蓄热室的三室装置来实现,这既解决了两室装置废气换向时直接排放问题,也有效地提高了废气的平均破坏去除率。
3.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挥发性有机废气中不同气体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去除气体有害成分的目的,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得、适用性强、技术成熟,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大气污染净化处理中。利用吸收法净化废气,最主要的是考虑吸收剂选择问题。一般来说,在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黏度低、挥发性小、价格便宜、对气体溶解度大的物质,但在实际应用,任何一种物质都不可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因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剂。水获取简单、挥发性小、且无毒无害不易燃,因而是最理想的吸收剂,但在常温状态下,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为增大挥发性有机废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在水中添加某些活性组成的溶液,如表面活性剂等,提高水对废气的吸收净化效率。此外,吸收剂饱和后,还可以通过解吸的方法实现吸收剂再生的目的,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结语
挥发性有机废气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因而,在实际净化处理过程中,应充分理解不同治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注重治理技术实效性选择,加强多种治理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同时,随着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研发的不断加快,创新性有机废气净化技术也会被逐步应用到化工企业生产中,大气污染状况也会得到极大的缓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王薇. 可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展[J]. 炼油与化工,2011,04:10-12+76-77.
篇7
关键词:石油化工 化验单位 无污染化验 危害 防高热物体
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91-01
以石油天然气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后生产为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后再合成为多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就称作石油化工。像是天然气、炼厂气、液体石油等这样的产品也可以作为原料。石油的主要成分包括石油焦炭、液化石油气、燃料和油、以及石蜡和沥青等。其中燃料油又包括汽、煤、柴等油类。通常说得炼油也就是将这些产品进行加工的过程,又可以称为石油炼制,在炼制的过程中在原料中提取出并加工后所得的称之为石油化工产品。
其中有一种强烈的吸热反应。被称之为裂解反应。裂解反应通常会生产出像三烯、三苯、一炔这样的化工一级产品。那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管式炉的温度通常在700~800 ℃之间,最高可达1000 ℃以上。然而,这种产品可再经过其他加工得到二级产品。于是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工生产出更多的化工产品。尽管这种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并不在石油化工产品之列。该文基于这一背景,分析了实现石油化工化验单位的无污染化验,这一研究对于改进石油化工化验单位的安全性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石油化工的污染化验危害
1.1 水体危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石油的大规模开采,石油及其化工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石油及石油化工厂周边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那是因为在炼油的过程中必定会因为繁杂的工序而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废水的主要就是一些石油类、悬浮物、硫化物、酚类化合物等。但因为不同的炼油厂加工额原油种类和炼油过程以及程序不同,因此排出的废水的特点和质量也不相同。按照我国的废水处理的一贯原则,可将其炼油厂的废水分为可回用性能和可处理性能两种。又可通俗地将废水分为以下五类分别是:生活废水、含盐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生活污水。按照水质又可分为以下几类:含酸废水、氯碱废水、含有废水、生产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及其他污水。
1.2 土壤危害
石油的污染物还会对土壤也构成一定的危害。因为土壤和石油污染接触后都会发生一些土壤被吸附解吸的现象,也是如此土壤的迁移、生物的降解以及光降解都被这种污染影响着。石油的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的不知名污染物,在没处理好的情况下会渗透到土壤里面,则会土质会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被杀死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粮食作物的品质,并能够通过食物链来危害人类健康。因为其本身的有害物质以及食物链的传播,则就造成了对生态的严重破坏。甚至会对周围的人和动物的生命构成威胁。
根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的估算,假使阿拉斯加陆地石油管道遭到破坏发生泄漏的现象,那么形成的污染带能够长达30英里,宽达半英里。
1.3 空气危害
石油造成的污染,就连空气也不能幸免。因为强大到能达到百万吨级的炼制装置,所造成的废气的排放量也应该很大。按照生产行业来划分,废气则可分成:石油炼制以及石油化工两种废气。其次,这两废气又可分为:火炬废气、生产工业废气、燃烧烟气、无组织排放废气。所谓废气通常是工业的尾气又或是燃烧烟气。废气在石油化工的这个行业里,主要分为:工业尾气、燃烧烟气、装置设备纸漏的烯类气体、各种煎炸处理装置散发出的恶臭气体等。除此之外,会散发出废气,臭气以及有害气体的还有那些化学药剂以及贮存的液剂。而这些污染物的成分既种类复杂,又含有极大的毒性与危害,其范围达到2 km。更严重的是还有一种叫苯并花的物质是在石油嫌烧时产生的。这种物质能够飘荡在大气中,随时能够通过呼吸进人的体内以诱发癌变。
2 实施无污染化验的方向
2.1 防高热物体的方向
一种在一定环境中能够传递热量,并导致可燃物因为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高热物体。有些高热物及其表面因为体积大、温度高且散发的热量多,则可成为点火源。如:裂解炉、加热釜、加热炉、沸热锅、干燥炉炉壁等。为了避免着火点并采取一些有效的隔热防范措施,则可以采取将其可燃物上洒上粉尘从而达到阻止其与易燃物料接触的目的。
2.2 防火的方向
在生产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过程中,因为火灾而发生爆炸的事例数不胜数。为了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首当其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好火源,安全存放可燃物以及助燃物。生产完成后消灭火源。以及一些经过摩擦、碰撞、绝热压缩、自行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的都可以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高温物体一定要小心存放,并在易燃场所禁止吸烟。
2.3 防雷电的方向
作为一种自然放电现象―― 雷电。当雷云对地面的一些建筑物进行放电时,电流可高达几十至几百kA。于是在放电的瞬间是被电击的物体产生可达几万℃的巨大的热。足以造成厂房着火,引爆可燃、易燃物品的爆炸起火等情况的发生而发生火灾。黄岛油库火灾就是如此。
3 结语
石油以及石油化工产品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石油的加工,炼油的工程仍在继续。然而如何保证安全,不造成污染的问题还在继续,这将会是一直伴随石油生产的问题。我国研究关于这方面技术的时间还较短,技术也还未成熟。因此要想做到安全无污染化还需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技术来进行实施。但能肯定的一点是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采取正确的规划对策是当前能做到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罗骏.石油化工化验单位实现无污染化验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1):181-182.
[2] 张小芳,高铭泽,张爱民.关于石油化工化验单位实现无污染化验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4): 225.
篇8
“关于雾霾的形成,目前普遍认为是燃烧造成的,因此工业燃煤、汽车燃油、火电厂烟气以及秸秆焚烧等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污染源,甚至连街边的露天烧烤也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但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挥发性有机溶剂对雾霾的贡献也不可小觑。而且,挥发性有机溶剂与雾霾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因此这类物质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具有更强的隐秘性。”北京市人大代表陈宇在1月份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提交了1份名为《关于政府专项促进表面涂装行业有机废气回收再利用的建议》。建议中提到的“有机废气”实际上就是指直排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溶剂也叫有机挥发物(VOC)。建议一经提出就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人对于有机溶剂和雾霾之间的关系表示不解。
“挥发性有机溶剂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VOC,苯类、酮类以及醇醚类等常温下易挥发的溶剂都属于这类物质。这类物质一旦排放到空气中,氧化后就会形成有机碳或气溶胶,有可能促成雾霾的产生。”陈宇如是说。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有关专家也表示,尽管挥发性有机溶剂不是形成PM2.5的最主要成因,但由其形成的有机二次气溶胶占到整个颗粒物的20%左右,治理难度较大。所以说挥发性有机溶剂也是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一类污染源。
一份雾霾的成分分析研究报告也显示,北京地区雾霾成因中,除了燃煤、机动车、工业用燃料以及扬尘外,来源于有机溶剂挥发所形成PM2.5对于雾霾的贡献率达到了17%。
那么,这些有机溶剂是从哪里来的呢?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部分的化工产业已经隐退,按理讲不会有大量的有机溶剂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针对这样的疑问,陈宇表示,“表面涂装行业是北京地区的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来源之一,其中包括汽车工业、家具涂装和包装印刷三大行业。尽管大规模的基础化工产业已经从城市中迁出,但汽车修理、家具涂装以及包装印刷行业等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配套产业依然存在化工环节。这些产业中用到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
源头控制是根本
涂料、包装印刷等产业环保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事实上,早在雾霾问题广受关注之前,涂料、黏合剂、印刷油墨等行业为适应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就已经在推广水性涂料、黏合剂等环保产品。当时关注的重点是减少甲醛、苯类等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溶剂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安全的醇或酯类溶剂以及水。而2013年雾霾问题的凸显,为涂料和黏合剂等环保化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压力,不仅是有毒的溶剂要减排,就连无毒的挥发性醇类、酯类有机物的排放量也要控制。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刘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减少涂料行业中VOC的排放量,近年来,涂料行业一直在推广水性环保型涂料。目前,水性涂料在涂料总产量中已经占到了50%,目前大部分的建筑涂料已经实现了水性化,木器家具漆中水性漆的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去年,水性木器漆的产能增长很快。但尽管如此,在涂料总量中还有一半的涂料是溶剂型的。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提供的2012年的调查显示,涂料加上涂装行业VOC的年排放总量多达四五百万吨。
国家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晓东表示,涂料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建筑用涂料,一个是工业用涂料。西方发达国家在环保型涂料的开发和应用上比我们先进。西方国家建筑用涂料的水性化程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中国现在达到80%左右;而工业涂料,西方国家水性化的比例达到了50%,而中国只有10%左右,这个差距非常大。“目前中国在国家层面和各个省市层面,都在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和途径就是要用水性化的产品来取代溶剂型的产品。”赵晓东强调。
去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包装印刷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2012年12月国务院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列出的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程项目中,87家包装印刷类企业榜上有名。对此,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表示:“复合膜包装行业必须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污染治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一定要加大水性油墨和水性黏合剂的推广力度,这是治污之本,是方向。目前国内水性油墨研发和应用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在部分产品中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
陈宇也强调说,在VOC的减排上,源头防控是重要手段。在涂装工艺中,溶剂是不参与成膜的,如果不加以回收利用,任其挥发到空气中,既浪费了资源和能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水性产品、高固含产品及无溶剂产品将逐渐替代溶剂型产品。环保涂装产品的视觉效果略差于传统产品,但这个差别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此,鼓励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替代是解决有机废气治理的有效途径。
后端回收更关键
尽管开发环保型的水基产品已经成为涂料、胶黏剂、油墨等行业的大势所趋,但国内包装印刷、家具涂装、纺织印染等行业仍在大量使用溶剂型涂料、胶黏剂等产品。这固然是由于相关的水性涂料、水性胶黏剂等环保产品在性能上还有不足,工艺尚不成熟,但更重要的还是成本问题。因此,在这些行业中加强对有机溶剂的回收再利用就成为减少VOC排放的关键,也是减少雾霾的后端治理环节。
对于复合膜行业中有机废气的收集和处理,钱桂敬表示:“行业应加快积极推广比较成熟的活性炭吸附技术,通过对有机废气吸附、脱附、提纯、分离并循环使用实现达标排放。要保证干法复合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实现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同时还要研究探索印刷工序使用的混合溶剂油墨产生的有机废气的回收利用,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他建议,在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综合治理中,复合膜行业可以借鉴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经验。传统合成革采用DMF溶剂型聚氨酯,生产过程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废气,严重污染环境。在合成革集中传统产业区温州市,在《合成革行业整治提升方案》指引下,各企业在DMF回收和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取得较好减排效果。
刘杰也告诉记者,随着国家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家具行业也加强了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减排工作,目前苏浙一带的企业多采用气化燃烧炉处理有机废气,北方的一些企业还对有机废气燃烧处理中余热进行了回收利用,既减排又节能。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回收只是减少VOC排放的第一步,如果回收的有机溶剂不能再利用,就不能真正达到减排的目的。目前在汽车制造与维修、家具涂装和包装印刷等行业中,规范企业基本上可以做到有密闭的操作空间。而其他的小企业基本上没有回收装置。即使是有回收装置的企业,如何处理回收来的废弃有机溶剂,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
通常情况下,挥发性有机溶剂通过活性炭或碳纤维的吸附,只是简单地把溶剂收集、固化下来,而要让回收来的溶剂有个好的去处,就必须要经过高压解附、高温蒸馏,多组分溶剂还要经过精馏分离后,才有利用价值。
“能不能回收虽然重要,但回收来的溶剂去哪了,是我更加关心的。”陈宇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如何处置回收来的溶剂是让那些规范企业感到头痛的一件事。不做回收处理,只要没人查没人管,就完事大吉;而要进行回收,首先是要有前期投入,之后还要定期更换吸附剂,而回收的溶剂要实现再利用,就要进一步配套更多的脱附、蒸馏、精馏等装置。因此,只要搞回收就要不断地投入。这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同时还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去做只增加成本而没有效益的事。”
因此,陈宇认为,在这样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气回收的环保产业上,目前还没有更多的市场驱动力,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显得至关重要。他在提交给北京市人大的建议中指出:一是要通过立法和制定标准,辅以优惠扶持政策,强力推广不限于环境标识的环保涂装产品和技术,限制溶剂型涂装工艺的新立和扩建;二要倡导有机溶剂回收再利用,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回收再利用有机溶剂,就地循环减排;三是地方财政补贴支持专业单位建立复杂成分回收溶剂的精制分离公共服务平台装置,就近为表面涂装企业提供安全的专业技术服务与合作;四是加强回收溶剂再利用过程中的专业安全监控,让专业单位去处置危险化学品,减少事故隐患。
专业处置效率高
有机溶剂的回收再利用需要专业的化工技术。尽管汽车制造、家具涂装以及包装印刷行业有机溶剂总的排放量多达数百万吨,但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一年的排放量少则几十吨,多则上百吨。如果要求每家企业都按照使用-回收-精制-再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有机溶剂,建立起全套的化工装置单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陈宇认为,虽然在包装印刷、家具涂装、织物印染工业中制定法规标准推广挥发性有机物的末端治理技术措施十分必要,但无论从投资、效益,还是技术、安全环保角度考虑,单个企业都没有能力上马精制分离项目。企业虽然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将生产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了吸附,但如果回收的溶剂不能分离精制再利用,只能以极低价格甚至贴钱转移给其他客户,那么这个投资就没有经济回报,企业就没有积极性。而转移出去废溶剂如果没有专门的企业对其进行脱附、分离、精制,它就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如果溶剂再次排放到空气中,其对环境的污染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
如何为回收来的溶剂找到一个更好的去处,使其不再成为污染环境的祸首,答案就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据陈宇介绍,溶剂回收后的处理涉及到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化工单元,高压解附、精制分离,如果不是专门的化工企业,拥有专业技术手段,是不大可能做好的。在没有化工生产经验的非化工企业中运营化工装置,增加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把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做,是处理城市中有机废气的最佳选择。
在北京化工集团就有这样一支专业的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机构,为本市的一家显示器和电机元器件生产企业配套处理其回收的有机溶剂。回收来的溶剂经过解附、精馏,就拥有了使用价值,从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可循环的回收再利用的模式。
“我就是从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中得到启发的。”陈宇表示,“像有机溶剂这样化学品的处置一定得由专业的化工企业来承担,才能做到安全、环保。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建立专业化的精制分离处理中心,对周边企业的回收溶剂进行集中精制分离处理十分必要。另外,地方政府还要安排建立包装印刷、家具涂装、织物印染等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建设公用的有机溶剂回收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入园集聚生产,也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专业化处置模式。”
但他同时也指出,有机溶剂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上是一种公益事业,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没有市场驱动力的。他建议,政府与其将精力用到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惩罚性管理上,倒不如变“堵”为“疏”,把资金用到对专业的回收企业的支持上,在用工、用地和税收等政策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扶持这一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节选
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具体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完善涂料、胶黏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进非有机溶剂型涂料和农药等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积极开发缓释肥料新品种,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
篇9
【关键词】焦化行业 清洁生产 分析 对策
一、引言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生产工艺的清洁和产品的清洁与当前生产工艺与产品的比较。在国家“十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企业要实行清洁生产,同时这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焦化行业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它是一个资源、能源相对密集型的产业,在创造较高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国家重点推行清洁生产的行业之一。因此,在焦化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化产回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使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二、焦化行业生产简介
焦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是把原煤经过配比、混合、粉碎后送入焦炉干馏成为焦炭,然后在经过熄焦、切焦、筛焦等工艺后形成产品。与此同时产生的焦炉煤气和一些呈气体状态的原料在经过冷凝、分离、洗涤等过程后,生产成各种化工产品。它主要的能源介质是高焦混合煤气和电力,形成的主要产品是焦炭、焦炉煤气以及焦油等化工产品。
三、焦化行业清洁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焦化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焦化企业在装备和工艺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①伴随大型化的高炉投入使用,使得对企业生产焦炭的质量要求不断升高,在加上当前炼焦煤资源的严重不足、质量劣化,出现供需矛盾。②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制度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焦化过程耗能高、废水多、难处理的问题难以解决。③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粉尘气味浓重、毒性较多,给人们健康与环境带来影响。
四、焦化行业具体污染分析
在焦化行业中,大部分焦化企业都由炼焦系统和煤气净化系统组成。在炼焦系统中产生的污染物以废气为主,其中包括原煤的配备过程和输送环节产生的粉尘以及装煤、推焦过程排放的废气、焦炉烟筒排放的废气还有熄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其中炼焦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笨化合物等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煤气净化系统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问题比较严重,蒸氨、脱硫工序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合物,对水体污染严重;焦油、粗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具有有毒物质;固体废物主要是指各种废渣、废料。
五、焦化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通过对焦化行业进行清洁生产评价,焦化企业探索出大量清洁生产与化产回收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技术手段的重点推行,不仅仅为焦化企业在保护环境问题上做出贡献,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推行使用新设备。在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出现了新型的炼焦炉设备。新焦炉采用双联火道、焦炉煤气改道下排、废气循环系统,它是整合全国十几座先进炼焦炉设备多年生产经验基础上研发合成的。经过新技术、新材质改进的新型焦炉具有严密的结构、更加合理的设计,能实现加热均匀、热工效率高的特点。设计上采取隔热措施,大幅减少封墙的漏气和散热现象,改善了操作环境,增强了安全性能。在工艺上采用热值仪和磁氧分析仪,用来测定和调节废气中氧含量和加热煤气的热值,确保稳定的加热制度及合理燃烧,合理减少炼焦过程中的耗热量与煤气消耗量。设备中增加了废气的循环系统,减少废气的排放量,达到减小对环境污染的效果;煤气回收系统包含脱硫、脱氨、洗氨、洗笨等众多环节,其中在脱硫工艺中替代原有的沸腾床干燥方法,采用流化床干燥法大幅提高化工产品硫胺的质量。同时建立了沥青生产线,拆除沥青焦炉,避免了沥青烟尘的污染和废水、废物的产生,扩大化工产品的种类,提高经济效益。
(二)原煤调湿技术。煤调湿技术是装炉用煤水分调节控制技术的简称,它是指原煤在装炉提炼之前除掉一部分水分,确保炼焦过程水分的稳定。在炼焦工艺流程中应用煤调湿技术无论是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上都有显著效果。煤调湿与煤干燥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将原煤在炼焦炉外进行脱水、干燥处理,降低原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缩短炼焦时间,减少炼焦的能耗和废水的排放。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焦炉的稳定操作与焦炭的质量。
(三)煤粉尘、焦粉尘的治理。在焦化企业环境治理中普遍存在煤粉尘和焦粉尘现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运用粉碎机室、煤转运站、封闭式运煤等方法来避免煤烟尘的外逸造成环境污染。在粉碎机室以及转运站等场所应用脉冲布袋式除尘器等措施可以达到90%以上除尘率,有效控制粉尘的排放。在焦炉烟尘污染治理控制技术方面可以采取非燃烧型干式地面站除尘技术、燃烧法干式地面站除尘技术等。采取反吸风袋式除尘器来过滤地面除尘站的焦炉烟尘和接口套板阀的对接导通方式来解决出焦烟气与地面站的导通方式开发。
(四)废水废物的污染控制。企业在设备中设置净水循环系统,从源头上减少排放,节约水资源。在焦炉煤气的上升管道中做封水处理、排水送粉沉淀池。因为熄焦过程需要大量的用水,可以将废水经过粉焦沉淀都做循环利用,减少外排。氨水经过蒸馏系统后与其他废水一同送入废水站进行生化处理;将煤粉送入到焦化配料槽中进行综合利用,焦粉还可以送回做燃料二次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既节约了资源,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还能做到废物的最大限度排放,避免环境的污染。
六、结语
通过积极的推行焦化行业清洁生产和化产回收,不仅仅可以达到节约能源、减排减污、保护环境的效果,还能为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清洁生产和化产回收是实现焦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历史重任。焦化企业实现高效清洁生产的重点与难点都在于焦化的工序,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开拓创新,探寻新的技术手段,坚持自主的清洁生产和化产回收技术开发,改善焦化工序,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之下做到用最少的能源创造最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甲醇制烯烃;乙烯;丙烯
中图分类号:X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08-01
由于烯烃装置本身的特点,在装置开停车或正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甲醇废液、烃废液及废气,这些废液、废气不能进入正常的生产工艺。废气(乏汽)无法直接进入火炬系统,不能直接排放,需通过燃烧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排放。而废液组成特殊,也不能直接进入废水处理或直接排放,只能收集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
一、废气、废液来源
1.1 废液来源
废液主要有两类:烃类废液和醇类废液。
1.1. 1烃类废液来源。烃类废液主要来源于甲醇制丙烯(MTP)装置和火炬区的分液罐(间断)以及常压罐区(间断)。MTP装置废液量最大,在全厂性大检修时废液量达150t/h;火炬区的分液罐烃废液和常压罐区的烃废液较少,且是间断性排放。
1.1.2 醇类废液来源①MTP装置的TPP-35废液(间断)。主要组成:甲醇86.87%;二甲醚3.29%;水9.81%。②甲醇装置、低温甲醇洗装置的侧抽液。连续性排放量为1300kg/h。③火炬区的分液罐甲醇废液(间断)和常压罐区的少量废液(间断)。成分主要为:甲醇、水、少量硫化氢、氨气等酸性物质。
1.2 废气来源
废气来源于气化装置的驰放气,即气化单元、黑水处理单元的闪蒸冷却系统的释放气,最大量为788kg/h。
二、废液、废气处理方案
醇类、烃类废液及气化驰放气、废气毒性较强不能直接排放,需通过燃烧,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放。目前国内已研制并采用的方法有精馏法、萃取法、生物法、化学氧化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投资大、操作管理难度大、菌种培养困难等因素,因而限制了推广和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原设计方案采用焚烧炉处理废液、废气,后经研究,考虑采用锅炉掺烧技术处理装置试车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两种方案比较如下。
2.1 焚烧炉方案
2.1.1 基本工艺路线(见图1)
此方案是在厂区内新建一套焚烧炉装置,废液、废气自界区外进入焚烧系统。废液分连续流和间歇流,且连续流和间歇流不同时输送。当废液为连续流时,直接送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当废液为间歇流时,先将来液分别存入2个废液储罐,然后将罐中废液每小时定量送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废气为连续流,直接送入焚烧炉进行焚烧。
2.1.2 焚烧炉系统。废液、废气在焚烧炉中与空气混合充分燃烧分解,其燃烧温度为1100℃,燃烧后烟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氯化氢等。其中,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氯化氢属于大气污染物,必须经过后吸收处理,满足环保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大气。燃烧后的烟气带有大量的热量,需要降温,出于经济性考虑,让烟气经过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副产部分低压饱和蒸汽并入蒸汽管网,供焚烧系统自身或其它装置系统使用。
2.1.3 采用焚烧炉方案优缺点。优点:①焚烧炉能够处理成分复杂的废气、废液。②焚烧炉系统能够利用系统高温烟气余热,以热蒸汽形式回收能量加以利用。缺点:①一次性投资大,包括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处理系统。②运行费用高,长期运行过程中需要稳定的油、气助燃,无论是否有废液废气入炉,都需要稳燃燃料的投入,保持焚烧炉内的温度。③焚烧及余热利用,炉内筑炉材料无法吸热,造成耐火材料损耗大,产生的粉粒随高温烟气冲刷余热炉受热面,造成余热炉受对流热面磨损快。④尾部烟气处理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⑤维护及设备的维修费用高。
2.2 锅炉掺烧方案
2.2.1 基本工艺路线(见图2)
烯烃项目原有6台锅炉供全厂使用,此方案是将其中2台锅炉进行改造,在原有锅炉上增加燃烧器(枪),单台锅炉设置废液燃烧(枪)2支、废气燃烧器(枪)2支。
2.2.2 废液燃烧系统。单只废液燃烧器(枪)出力750kg/h,单台锅炉1500kg/h。废液燃烧器(枪)采用微爆―蒸汽雾化。其优点是:比常规蒸汽雾化效果好、粒度小(SMD≤40μm)、燃烧效率高、不完全燃烧损失少,调节比大,一般在1∶5。废液燃烧器(枪)采用气动推进装置,以利于停用时退出炉膛,对燃烧器雾化、旋流部件的保护及易损件的更换。废液燃烧管路系统配备相应的切断、调节、过滤、流量显示、压力显示、温度显示等功能。
2.2.3 废气燃烧系统。单只废气燃烧器(枪)出力300Nm3/h,单台锅炉出力600Nm3/h,2台锅炉按最大量1200Nm3/h,废气燃烧器(枪)与中废液燃烧器(枪)错开布置。废气燃烧器(枪)采用中心进气燃烧方式,装置为固定式。配备相应调压、稳压、调节、放散、切断、流量显示、压力显示、温度显示功能的管路系统,废气、废液现场管路为两套各自独立系统。
2.2.4 废液燃烧出力估算。①废液燃烧发热值平均按18.423MJ/kg计。②废液耗量3000kg/h,投入锅炉后产蒸汽量约为22t。单只废液燃烧器(枪)正常出力750kg,单台锅炉产蒸汽量约为11t,占锅炉总蒸发量的2.4%。
- 上一篇: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
- 下一篇: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