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界响应可持续发展原则而发展起来的分支概念,旨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导建筑工程活动,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建筑的提出弥补了现代建筑对于环境方面考虑的欠缺,纠正了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对立关系。绿色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关于绿色建筑的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组织和个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各自的定义,这些定义虽然从不同角度出发,但其共同点都是将建筑与环境相联系,指出绿色建筑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强调从整体出发将建筑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既是一个物质的构筑,更是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生命体。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其构建的方式方法也是人类智慧集成的技术和科学能力的表达与应用。
绿色建筑的目的
首先是要解决人类拥有发展所必备的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稳定、均衡地为发展提供保障的问题;其二是控制和约束人类行为消耗自然资源的规模、水平与效率;其三是保持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丰富度,使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在建筑中得以表达,达到借鉴、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实现人类生存观的修正、优化与进步;其四是使建筑景观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诉求,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资源消耗,达到和谐、宜居的生态人居环境;发展新资源、再生资源缓解并最终解决威胁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
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
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是人与植物、动物等;非生物环境包括绿色建筑温湿度的气候环境、风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建筑自身中水利用和雨洪利用的生态水环境、光环境及绿色照明、避免噪声的声环境。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也有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循环与平衡,如以建筑耗能为主的能量流、消耗建筑材料的建造与各种物质与产出的物质流以及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流。
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发展
1.绿色建筑的发展
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早期侧重建筑的环保性与节能性,到逐步认识舒适与健康的价值。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无法再以单项开发、简单叠加的手段继续发展下去,绿色建筑不仅是关于建筑技术的改良措施,同时也是关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综合。发展绿色建筑也从偏重于技术层面的讨论向从技术到体制和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研究转变。只有将绿色建筑设计在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多层面上进行整合,将其纳入到社会经济体制轨道中,成为社会发展这架机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激励人们自觉运用绿色建筑技术积极改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出路。
2.绿色建材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绿色建材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国外已经建立了各种绿色建材的性能标准并推出相应的环境标志来规范绿色建材的发展。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1978年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考虑的因素包括污染物散发、废料产生、再次循环使用、噪声和有害物质等。美国和日本在新的环保建材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美国,过去胶粘剂地面长期使用氯化溶剂,现在向水基胶粘剂过渡;建筑涂料也已过渡到以水性涂料为主,近75%由胶乳组成。在日本,东陶公司研制成可有效地抑制杂菌繁植和防止霉变的保健型瓷砖;铃木产业公司开发出具有调节湿度性能和防止壁面生霉的壁砖和可净化空气的预制板等。当前绿色建材的发展具有多功能化、复合化、传统建材与绿色建材一体化的特点。我国也相继颁布了一些与空气质量和绿色建材相关的标准。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前景;施工管理
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大众对于生活品质与物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不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使得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环境负担。作为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给环境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满足和谐社会的建设需求,就必须使自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达到平衡的状态,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进行绿色化的发展,才能够满足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筑施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笔者选择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前景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绿色建筑与施工的特点分析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就是对有限的自然能源与社会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减少单位施工量中的能耗,减少建筑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大众生活影响。在最低的能源消耗基础之上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一般来讲,绿色建筑与施工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第一,传统的建筑结构较为封闭,在设计理论方案希望与自然环境进行完全的隔离,这就使得传统的建筑环境对于居住者的健康产生不利用影响。而绿色建筑将建筑物的施工与自然的发展进行联系,将建筑物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联通,使建筑物室内的环境可以进行自然调节。
第二,传统的建筑物是一种商品,建筑物的形式会根据社会大众的想法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当中也不会注意到环境资源的破坏与利用效率,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过度地指化生产。但是,绿色建筑与施工则是一种资源,在最小的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进行生态利用,在许多领域获得综合性利益。
第三,传统的建筑会出现建筑设计与生产的标准化,建筑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南北建筑风格有较大差别,但这也就是全国的建筑形式基本样本。而绿色建筑与施工加强对本地建筑材料的利用,建筑的形式与当地的气候与自然资源有很大关系,建筑物的形式会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四,传统的建筑物只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物当地的环境负责,这与绿色建筑与施工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绿色建筑与施工,在建筑的合理使用年限之内,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环境,保证居住者可以高效使用建筑空间。在最后,绿色建筑会与自然共生,减少建筑物对于资源的需求,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五,传统的建筑物的能耗较大,建筑物的建设很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但环保型建筑物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量损耗,更有一些环保型建筑物能够自己产生可利用的再生资源。
2、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前景分析
环保型建筑物的工程发展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建筑的关键。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开展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是许多建筑工程企业的研究重点。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在当代社会具有大好的发展前景,下面,我们就来对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2.1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的科学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会将绿色建筑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将绿色施工作为自己的实践任务。企业最高管理者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过程当中,会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对绿色建筑与施工的发展进行理论基础的奠基。更多的绿色发展战略会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指导文件。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过程当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一场“绿色革命”。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者会直接参与到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改革工作当中,建立起明确的绿色施工管理与指导部门,监督与管理绿色施工工作。专职的绿色施工人员会成为一种新兴职位,促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
2.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升级优化
在《绿色施工导则》当中,对于绿色施工的施工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规定。在开展绿色工程的施工之时,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包括许多内容。比如说组织管理工作,规划管理工作以及实施管理与诱人管理等等。在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施工工程的管理者会成为关键,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础。施工企业应当以施工管理人员为核心,对各个部门与相关人员进行调动,明确绿色施工的管理体系,制定出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是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只有建立了明确的管理体系,才能使管理制度得提到,管理方案的合理程度提高。动态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施工的整体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基中包括对施工设计、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等等。另外,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还要从工程的特点出发,对绿色施工进行大力宣传,使每一位建筑施工的参与者都能了解绿色施工的含义。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中,绿色建筑与施工的知识培训活动也会越发丰富,宣传力度的提高会使每一位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具有绿色意识,施工氛围得以绿色化。
2.3能源利用绿色化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对能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发展的必然。一般来讲,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会用到天然气、煤与电、汽油与柴油等多种能源。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能源结构进行工,保证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绿色建筑与施工现场的能源浪费问题十分重要。
在电能使用绿色化发现,建筑施工的用电量会得到控制,施工现场的办公室以及机械设备的电源需要及时进行切断。在施工现场与建筑物当中要尽可能安装低能与节能的电器设备。施工管理者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电能得到度地指。其次,在设备的应用方面。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使设备长期保持在正规的运行状态,加强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建筑施工效率的加强。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发展的绿色化已经在为必然。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不仅是建筑行业自身的需求,更是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希望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士认识到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63-65
[2]. 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09):75-77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木材;混凝土;保温隔热材料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do serious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do not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ca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on this time. In the same fiel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Wood; Concrete;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消防)”的建筑材料,国际上也有称之为“健康建材”、“环保建材”或“生态建材”。或者说“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占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或城市固态、液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最基本的功能是在于维护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绿色建材”不是单独的建材品种,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品性的评价。
2、现代绿色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建筑用材,所以发展绿色混凝土材料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2.1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的混凝土,其大幅度的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具有优良的耐久性、适用性、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除采用优质水泥、水、集料外,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
2.2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的绿色混凝土:现在大量的研究表明,废弃混凝土可用作再生混凝土的骨料,也可取代部分优质石灰石生产水泥。将废弃混凝土清洗、破碎、分级并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得到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将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置的混凝土成为“再生混凝土”。实验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满足设计要求,其它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指标与普通混凝土基本接近(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有所降低),用水量比普通混凝土多。
2.3加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其中一类)是以石英砂为基础,以水泥和石灰为胶凝材料,以石膏为硬化剂,铝粉为发泡剂,经高温高压养护后形成的多孔状材料。
2.4合成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对增强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防止早期由沉陷、水化热、干缩而产生的内蕴微裂纹,减少表面裂缝和开裂宽度,增强混凝土的防渗性能、抗磨损抗冲击性能及增强结构整体性有显著作用。
2.5多孔预制块植栽混凝土。植栽混凝土有连续的空隙,在空隙部分,使用特殊的工艺技术填充无机培养土、肥料和种子等混合生长基料,施工后,种子发芽和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除靠保存在生长基料中的雨水外,还可吸收植栽混凝土下面的基层培养土中的水分,不需要另外浇水,这样既实现了绿化,又能防止构筑物表面被污染和侵蚀。木材成为现代绿色建材的亮点,其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使用形式。
3、木材
3.1彩色木材:利用先进的染色技术,使原生树木中所没有的色彩渗透在木材组织中,形成彩色木材。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先天着色木材。即在树木生长各个时期,往树木根部浇灌或在树干部位灌注无害的水溶性配色营养液,色彩沿树木内部导管传输并被吸收、着色,形成彩色的木纹。另一种是后天着色木材。即选择富于纹理的木材切片,先脱色处理,然后染上合适的颜色。彩色木材适合作家具、天花板、墙面等大面积表面装饰,别有情调。
3.2瓷化木材:用饱含钡离子的化学溶液浸泡木材使钡离子扩散、渗透到木材组织和细胞内,采用一定的工艺处理过程,木材变成瓷化木材。瓷化木材疏水、稳定、阻燃性能优异。经喷射火焰试验,不出火苗、几乎无烟,只产生低度碳化。这种超级阻燃木材适合大厅家具和装饰,适合车辆内部尤其是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内部装修。
3.3塑化木材:将乙烯类树脂加压注入木材内部,形成塑化木材。塑化木材具有很强的压缩、弯曲、剪切综合强度,大大地缩小了诸如劈裂等缺陷,具有很强的耐磨强度和硬度。塑化木材将广泛用于地板装修工程中。
3.4疏水木材:疏水木材在潮湿空气中膨胀率只有普通木材的一半,吸水率只有普通木材的1/5,疏水材料的原理是将木材中亲水性的活性羟基转化成疏水性的乙酰基。
4、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材料根据其在围护结构的使用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外保温隔热材料;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分为板块状、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尺寸变化率、吸水率、水蒸气渗透系数、粘结强度、氧指数。板块状保温隔热是材料,可以用于内、外保温工程;以其形状的特点,具有使用简便、能保证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要求,性能比较稳定。优良的板块状保温隔热材料有:发泡型聚苯乙烯板,挤塑型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不同材料。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目前主要用于外墙内保温,也用于隔墙和分户墙的保温隔热。浆体状材料有两种类型,以胶凝材料为主的固化型和以水分蒸发为主的干燥型。其主要成分是由聚苯粒、矿物纤维、硅酸盐为主的多种材料,经一定的生产工艺复合而成的轻质保材料。
5、防水材料
现代绿色建筑防水材料不仅具有基本的防水功能还具有其它如保温、去污等功能,并在生产是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水泥和丙烯酸等(乳液或其它类)水性聚合物为主原料,加入其它外加剂制得的双组份水性建筑防水涂料。两组份在现场搅拌成均匀、细腻浆料,涂刷或喷涂于基体表面,固化后形成柔韧、高强的防水涂膜。这种涂料既有水泥类胶凝材料高强度,易与潮湿基面粘结的性能,又兼有聚合物涂膜弹性大,防水性好的优点,尤其是以水作为载体,克服了沥青、焦油、有机溶剂型防水材料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弊端,是一种无毒无害、可湿作业、施工简便的新型绿色环保防水材料。它不仅适用于各种防水工程,还可用于修补、界面处理、混凝土防护、装饰、结构密封等工程。
5.2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指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堵塞毛细孔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的防水材料。其防水性能及其优良。
5.3塑料防渗补漏剂。塑料防渗补漏剂是一种能够迅速防止房屋渗漏的新型建筑化工涂料。其以废旧塑料纺织袋、塑料薄膜、泡沫塑料等废塑料为原料,再配以合理的增塑剂、固化剂,采用低压冷溶反应生产而成,具有塑化快,干燥迅速以及良好的平滑性、密封性、粘接性、防水性、弹塑性和耐热、耐寒、耐腐蚀、抗老化等特点。其生产过程不仅设备投资少、节约能源,而且彻底消除了废旧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5.4聚乙烯双面复合防水卷材。聚乙烯双面复合防水卷材采用高压法生产低密度线性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两面复合化学纤维无纺布,并经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较好的综合技术性能,如抗拉强度高、抗透气能力大、低温柔性好,适应温度范围宽,-45℃~110℃无变化,抗自然老化能力强,有较好的气密性,耐酸和碱腐蚀,使用寿命长等特出优点,是新建房屋或旧房维修较好的新材料。
6、小结
总之,绿色建材是当前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之一。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材的认识水平和应用程度不同,发展侧重点也不同。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速度都呈现良好的态势,表明其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材料被开发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汇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评估体系、建材绿色化及相关标准规范实务全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绿色设计;建筑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含义与概念
绿色建筑的定义,就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现代绿色建筑,是环保健康建筑的代名词。人们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研究发现,利用科学有效措施,包括现代的先进技术,对建筑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改造,达到节约自然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绿色建筑也是平衡的生态,美化环境和低碳环保的代表,绿色建筑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自然资源,尽最大可能减少浪费,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一种新型建筑。绿色建筑在能源的利用上,多依靠太阳能提供热能和电能。太阳能非常稳定可靠,且能够持续开发利用,重视对太阳能的利用,是发展绿色建筑事业的重要保障。现代绿色建筑能够保证人类生活居住和工作办公的安全稳定,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总之,绿色建筑,是人文,自然和经济的完美结合,是当前社会的大势所向,现代绿色建筑,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并不断开发新能源,打造健康绿色的建筑理念。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力提倡建筑节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到目前为止,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1第一阶段(2004年以前)
上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引入中国,以学术研究为主。在此阶段,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为推进建筑节能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部于2003年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2.2第二阶段(2004-2008年)
这一阶段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推动和技术科研机构的研究为主。建设部于2005年与科技部联合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于2006年颁布了我国的绿色建筑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各地相继出台了适合当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北京在提出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理念后,专门出台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编制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市节约型居住区指标》,上海也编制了《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
2.3第三阶段(2008年以后)
绿色建筑的推动力量拓展到了部分开发商和业主。2008年4月,住建部组织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制度,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已评出114个获得星级标识的绿色建筑。2010年,我国颁布了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229-2010),规范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国家级别的绿色建筑的标准只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229-2010),而由于我国的气候条件复杂,建筑类型多种多样,现行绿色建筑标准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指标上都不能完全适应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所以,亟需研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相关专业标准化成果,尽快建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如今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3.1设计室内环境时保证健康和舒适程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不断增加。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设材料不能伤害人体健康。所以,在建设时,房地产公司要采取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式,通过使用健康绿色的材料,提高房屋的质量,使环境和人能够建立和谐的关系。在建设中不仅仅要重视房屋的质量,还要重视室内的环境。要保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人类生活的要求,保证房间的舒适程度。
3.2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设计
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能源的过渡开采,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这几年我国出现了很多自然灾害,这些都是因为环境破坏造成的,所以国家和个人都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而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和地热、风能等等,可以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太阳能发电,利用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供热水以及风能发电,采用可控自然采光等相关技术,使建筑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环保,节约相关的稀缺能源,利用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稀缺能源的紧张现状,为现在及将来绿色能源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支持。通过在建筑中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优越性,可以使居住者在居住的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亲身感受,对绿色观念更深刻的认识,为绿色观念的普及,提供了一个滚雪球的基础,为绿色能源的应用奠定基础。
3.3循环再利用和再生设计
面对建筑物循环利用资源紧张的现实,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开始考虑利用现有资源,对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工利用,在满足市场客户的基础上降低建筑成本。在如今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房地产建筑成本降低房价,缓解人们购房压力,同时帮助政府平衡房地产相关利益集团倾轧产生的调控压力。通过对建筑物的循环再利用和再生设计,一方面是可以避免建筑过程中某些稀缺资源的利用,以及在建筑过程中造成的问题,如噪音污染,尘土等;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在建筑过程中植入人性化理念,如采用绿色生活理念,利用相关可循环利用和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利用太阳能供热水,利用废水再循环利用技术等等,这样可以节约能源,降低居住者的生活成本,也可以引起某些消费者的消费兴趣。
3.4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对每个人来讲,地球只有一个,人们在生活中对外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中,也就是给自己所处的环境排放污染物,最终的受害者仍是自己。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特征是给居住者提供一个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应用某些设备,对生活垃圾进行相应的处理,变废为宝,如在某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设计中,对某些垃圾直接通过相关管道直接排入相关的设备,由相关设备直接处理后对某些资源继续利用。如生活污水可以通过相关的设备直接变废水为生活用水,返回到生活用水管道继续供居住者使用,避免有毒有害的生活污染物排放到外界环境,造成生话环境污染,或由于此污染而引发其他污染。
结语
我国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就必然成为将来建筑工业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节约,能够很好做到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未来的建筑工业中,绿色建筑的理念将深入人心,建筑事业的前景也将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篇5
一、绿色建筑的特征及内涵
发展绿色建筑,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特征。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为降低;二是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三是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布局有很大区别;四是绿色建筑的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二)绿色建筑的内涵。1.节约环保。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健康舒适。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3.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即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近两年评选的绿色建筑案例
(一)世博零碳馆。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从外形来看,零碳馆像是两栋造型别致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除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在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五颜六色的风帽,房子朝南的墙壁采用的是镂空设计以自然采光,而房子的北面墙壁则被设计为斜坡状,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将种上一种名叫“景天”的植物,有助于减少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世博零碳馆将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二)成都来福士广场。投资达40亿元、建筑面积逾30万m2的“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系统、冷热水蓄藏、中水回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整个建筑呈大悬挑、大孔洞和不规则倾斜状,属于超高清水混凝土建筑,高度在112~123m之间。低辐射节能玻璃的高透光性与太阳热辐射的低透过性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普通透明玻璃最高可降低建筑能耗达70%以上,普通透明玻璃幕墙,每年节约的空调能耗将超过百万元。
(三)武汉泰跃金河。武汉市2008年建成绿色建筑23万m2,2009年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共13个,总建筑面积160.79万m2。2010年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共17个,总建筑面积173万m2。相继新建绿景苑、清江花园、泰跃金河、金都汉宫、水木清华等37个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建筑面积约369万m2。泰跃金河住宅项目,是泰跃地产推出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该项目广泛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从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五大环境方面采取了30余项生态措施,力求保证居住的人感到最舒适。这五大环境包括:温环境、光环境、风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窗户活动外遮阳、风能、太阳能光电系统等。采用以上节能技术后,泰跃金河小区节能达到65%以上;节水器具使用率达100%,直接节水率为20%;中水回用率为30%;雨水利用率为3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30%;年可节约用电1326.89万kWh,相当于全年可节约标煤5,429吨以上,每年可减排大量CO2、SO2、NOX、烟尘、煤渣等。
三、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绿色建筑发展趋势。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一个流行词。以“节能、环保、绿色、低排放”为特点的“绿色低碳建筑”,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高调登场。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绿色低碳建筑已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易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了50%,这一比例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研究表明,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的使用,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据统计,我国每建成1m2的房屋,约释放出0.8t的碳。另外,建筑中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在引领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中国城市节能,却是一块“大短板”。目前,在中国城乡430多亿m2的既有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而新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许多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制定出来,但是这些标准的执行率还比较低。我国的绿色建筑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800多万m2。通过对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9个不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分析,社区的绿化率可以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7.7%。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把建筑节能总体的目标限制在10亿t标准煤以内,甚至可能会低于8亿t标准煤,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节水节材,从而降低工业能耗。从目前各省已有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来看,江苏名列前茅,广东紧随其后,广东省所有的绿色建筑中70%是深圳的项目。前十位的省市还有上海、浙江、天津、北京、河北、四川、湖北、山东,这些省市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表扬的。而其他省区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来看,绿色建筑的面积每年增长都较快,尤其是2011年获得明显的加速。
(二)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已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几十个项目进行测算,如果每年新增绿色建筑3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约25.5亿度电,相当于节约煤87.6万t,减排CO2229.8万t,节约水资源0.9亿t,节约可再循环材料3.3亿t。按照规划,“十二五”末期,每年将新建一千个绿色建筑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将更加巨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高,与常规节能建筑相比,一星级公共建筑平均只增加31元/m2,三星级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平均不足200元/m2,而且增量成本可以在2~6年内收回。而我国的建筑设计寿命一般都超过70年,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将节约非常可观的能源资源。目前深圳、厦门、江苏省多个城市已经率先提出将新建的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建筑。到2014年,将要求所有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新建保障房都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增长速度非常快,新建保障房建筑面积将达到新建住宅建筑面积的30%以上。如果保障房能够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每年新增一千个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可能完成的。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目前消费者偏重商品房的价格、位置与安全,对于绿色建筑所体现的节能、环保、健康价值认知不够;尽管政府不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但企业在法律不强制、政策不优惠、受众没要求的客观环境下,限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责任意识的不足,同时考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初期投资增加,多数没有自觉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高于普通建筑,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在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绿色建筑难以赢得多数市场。因此,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前言: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利用及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因此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可持续建筑的原则
一是处理好建筑与所在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尽量采用适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力水准的技术。 通过适当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实现绿色建筑低能耗、低使用成本、高舒适性等指标。
二是从环境和资源出发,通过全寿命整体绿色设计,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了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使用功能的弹性原则,即建筑功能在其使用寿命中具有可变性和对未来具有适应性。建设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追求质量。
归结到一点,就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运用系统,全面和发展的观点来审视和对待建筑环境、资源、环境影响和人类的协调发展,使建筑在其使用寿命中能与人类的要求和环境变迁完美地结合起来。
2.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的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规模日益扩大,每年有15亿平方米的强大的市场需求。我国能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但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耗又是相当巨大,建筑单位住房面积的采暖、建材消耗显著较高,此外,建筑需求、建筑活动和相对落后的建筑思想理念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建筑业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看重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对改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建筑业进行更新显的越来越紧迫。
第三,我国绿色建筑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第四,随着人口膨胀的抑制,建筑大量新建的趋势将得到缓和,而建筑改造、完善、更新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而这些正是绿色建筑的方向。因此,应对建筑业的新形势,需要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绿色可持续建筑的探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3.1缺乏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这是当前我国绿色可持续建筑探索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开发无序发展,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闲置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但是浪费却十分严重。此外,我国房地产业科技含量低,科技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很弱,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房地产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大搞拆迁工程,将很多还没有达到经济寿命期限的房屋拆毁,重新建设,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也引起了拆迁安置的种种社会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二次装修,刚刚建好的新房子,居民入住时,都要进行装修,拆除、废弃尚未使用过的建筑构件、设备和管线,造成了极大的材料、人工和经济浪费,甚至对房屋安全造成隐患。
3.2把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思想当成一种风格和形式来追求, 强调形式重过其实质和内容。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表现是突出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外在表达。第二种表现是重做事的形式甚于过程与实质。
3.3绿色建筑适当增加的成本和绿色技术的应用。其效益需在较长时间的使用中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房地产企业,往往在心理上有远离绿色建筑的理念。
3.4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考虑不够,没有能够没有考虑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的减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多人对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漠不关心。
4.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
4.1国家、各级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12 年5月国家财政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3年1月6日,国务院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
4.2建筑过程各环节充分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
设计环节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意识,把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设计活动中,注意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选用建材,尽量采用可再生材料,不使用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品。施工阶段,对施工方法进行环境负荷评定,逐步建立建筑与地球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
4.3发展绿色建筑循环经济
首先,培养人们循环经济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接受资源循环利用这种发展的新模式, 培养循环经济的意识。
其次制定配套法规制度,完善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体系。
第三,加快技术引进,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施工技术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在引进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重复利用技术以及资源化技术等,为绿色建筑安全、合理和可靠地利用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保障。第四,国家应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此外,还要健全运作体系,保证建筑过程的各个阶段密切配合,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4.4建材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和大量耗能集中在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这两个关键过程,只有采取合理的对策和适当的措施,绿色建筑才可以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混凝土工业可以大量使用工业废渣,帮助消化其它工业废料,积极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推广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鼓励使用商品混凝土,重视建筑垃圾回收,扩大再生利用途径和范围。其次,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大力提高其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回收率,并能充分利用其它工业废渣废料。同时,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和传统资源匮乏,寻求价廉、安全且对环境破坏较小的材料来替代传统建筑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用钢推行高强度,减少单方用钢量。
4.5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实行准入制度,从根本上杜绝非绿色不可持续的项目的混入;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城市的特点制定评价指标,坚持由简单到细致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建立评价机制,同时坚持开放性和发展性,建立评价基准,因地制宜制定评价基准及权重系数,准确地反应影响当地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环境。坚持阶段性的原则,对其设计、竣工、实际运营、后期管理等进行跟踪评定,还要建立评价约束机制,防治作弊行为的发生。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把绿色建筑的落实到实处。
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评价目标;发展研究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interests, green environment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global development are common problems facing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Furthe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building design, the discovery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policy. We hope at the ti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s reasonable, adher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evalu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各国追求的目标,即人们生活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也追求环境质量的提高并达到可持续化发展,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和紧迫任务。目前环保、生态设计的理念已深层次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坚定不移,要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规划选址、高效的利用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精神需要的环境和功能是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生态设计融合的本质体现。也是我们的设计原则。
1 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现状
1.1针对面较窄,认识较片面
美国学者最先提出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参照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深入研究,适应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对绿色建筑研究的涵盖性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农村的绿色建筑研究很少。对城市绿色建筑的研究也多局限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现实中,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对农村的居住环境加以详细的研究。而且绿色建筑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如绿色学、建筑学、环境学等,专业性较强,内容多。各学科之间联系却不紧密,研究不够深入,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不全面
各地区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持很多不同的观点,每个观点内容都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情况,运用了相关的原理知识,科学的安排建筑和诸多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建筑物和附近的环境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具有节能、减少污染、延长使用寿命的优势。然而,很多人却片面的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在建筑物的四周加上一些绿化植物,或在建筑物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认为建筑物具有简单的节能功能或带有一些绿化水景、或是再加上一些天然材料便是绿色建筑等。这都是对绿色建筑的表面理解。
1.3缺少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性研究。
绿色建筑理念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整体实施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大量对于绿色建筑的不同理解,进一步巩固了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即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大多是关于绿色理论与建筑设计理论的详细阐述,对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经验的重点阐述,缺少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性研究。
2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认识不到位
建筑物不仅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有整体性和与自然,环境的对话及关联,整体性意识可以提高建筑物对于能源及环境的全方位结合。在很多建筑设计中,却忽略了建筑之间和环境的整体性内在关联。而建筑物的孤立化,缺乏整体性意识成为其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单一的建筑物评价,往往会导致对人与自然间的忽略,难以建立综合的绿色观念,故此建筑的整体性是将绿色策略现实化的重要方法。一个建筑组团是这样,在一个组团群体(小区)内做到这点也不难,但是从规划上讲,群体和群体之间,特别是在拥挤的市区内,各地块之间,要做到这些,确有难度。
2.2建筑物缺乏实质的应用
统一形式化的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设计的通病,华而不实更与国际上的简约风格明显的背离,绿色策略要求建筑设计尽可能少的影响及改变自然环境,在设计中关注其实质功能才是重要的,很多地方恰恰缺乏这种意识。无论是建筑形式或是建筑材料,都缺乏实质的考察。急功近利,照搬硬套,资金投入的虎头蛇尾等,造成很多问题的沉淀形成遗留难题,以致效果很差等等,也是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2.3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已经宣传了若干年,然而在实行中,有些地方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仍在重复着“先污染、后治理”。有害性的材料、华而不实的建筑装潢仍是屡见不鲜,导致建筑物的毒性在生活中慢慢的侵蚀着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浪费能源也极大的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荷。意识的淡薄,仅停留于口头上是造成中国建筑缺乏绿色因素的主要原因,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真正的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并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其落实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仅靠设计者是难当此任的,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许多因素,需要政府的决策部门,相关科研单位,配套设施、建材、施工技术等等共同作用,所以给各方面创造优惠,宽松的条件,才能落实和推动其发展。
3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3.1设计方面
(1)经济要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过程中,协调满足经济需求与保护绿色环境之间的矛盾。
(2)环境要求:采用高效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利用措施,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绿色承载力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3)社会要求: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融合,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绿色文化。
(4)观念方面的目标。
观念方面的目标特征:
①普适性:绿色建筑不能仅作为个案或实验示范性项目,应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尤其在成片开发改造时,要体现整体效应,防止仅在其中做一些样板,成为“绿色孤岛”。
②系统性:绿色建筑是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需在专业及延伸的相关领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管理决策各层面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加强环保与技术的结合
绿色建筑是积极与环境相互作用、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其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构造,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收集、转换自然能源,防止其流失;另一方面要有调节小气候的能力,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就必须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在建筑中广泛运用。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外墙的保温节能,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带动一批相关产业,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环保进程。
3.2评价阶段的标准体系
评价目标是指采用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使建筑相关指标符合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并获取评价标识。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设计依据和目标。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可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依靠专家的判断与决策;二是基于绿色承载力考量的绿色建筑评价。目前广泛应用的大部分偏重于前者,例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加拿大的GBTOOL、澳大利亚的国家建筑环境评估(NABERS)和绿色星级认证(GSC)、德国的DGNB体系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后者的研究应用也应该加大力度,考评使用后的管理和维护体系,技术措施和设施的时效性等各种影响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真正做到可持续性。
3.3 实施中的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有不同的气候区和区内不同地理条件形成的小环境,在绿色建筑指标不松动,实施的措施多样化时怎样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式、因地制宜的研究、设计、实施是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此,科研应该先行。
除国家鼓励外,还需地方性的优惠政策;
各地方标准是对国标的深入细化,其针对本地区的措施,要有显著的能效性和可操作性;
采用的技术措施要保证其长效性和利于维护;
要以可靠的研究为基础,先做试点,取得成效后再深入全面推广,以免更多的资源浪费;
重视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既有施工前良好的场地处理,也要有后期有效的长期监测和不断总结,形成长效机制。
4 结语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标准的需求也日渐增高。而建筑行业是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对环境污染重的行业。随着人们对保护生存环境和能源的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正成为流行的新建筑;起到建筑节能的作用还可实现项目的持续发展。所以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走正确的道路,从认识观念和实际操作上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合理的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丛硕,文梅丽.浅谈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 民营科技,2012.(5).
[2]刘煜.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J].建筑学报,2003,(3):58-60.
篇8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应用技术; 推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paper pub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articles have met repeatedly,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through the design, application, the promo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 舒适的工作、 居住、 活动的空间, 同时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能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标准:
(1) 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 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 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 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采用耐久、 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 充分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4)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 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5) 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 创造自然、 健康、 亲切舒适、 生机勃勃、 丰富多彩, 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一、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 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 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 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 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 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 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 "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 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策略的低成本路线,即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应以低耗为核心。
3、 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 “整体设计” 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 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如某科技大学在陕北黄土高原所发展的现代窑洞住宅设计,利用最简单的玻璃温室、 浮力通风、 太
阳能热水和天窗采光等技术,不但使窑洞居住环境大为改观,甚至使采暖能源节约了60%以上。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如何在设计之中应用高技术和优质的材料, 就是要应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予以权衡,现在欧美应用的高技术绿色设计方法往往和智能建筑设计相结合, 智能建筑是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 低保养成本和最有效的管理建筑本身的资源,这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1、 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 比如在一栋建筑的功能、 规模、 场地确定以后, 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一般认为, 建筑体形系数小, 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就小, 这样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负荷。 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相对较小, 且基本稳定, 外部负荷则起主要作用, 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然而对于内部发热量较大的公共建筑, 夏季夜间的散热就非常重要, 在特定条件下, 适当增大体形系数更有利于节能。
2、 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 在严寒地区,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墙体的外面增加一层保温材料必要且非常有效, 保温层越厚,热工性能越优越。 在夏热冬冷地区, 对于建筑围护结构既要考虑冬季保温性能, 又要考虑夏季隔热性能, 两者间有时又会产生矛盾。近年来,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 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从绿色建筑角度考虑, 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白天太阳的辐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 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 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热阻,更何况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夏季常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负荷,透明部分的外侧必须设有效的遮阳 (最好是卷帘、 百叶窗之类的活动遮阳), 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由于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非透明围护结构差, 因此, 从节能角度出发, 应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
3、 室内环境控制技术。
室内环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气处理系统等, 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应用最为重要。 各类空调系统的能效存在较大差异, 建筑内部空调的合理分区对运行能耗的影响也很大, 系统、 科学地运行、 管理对实际节能与否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 系统地自动控制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 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 系统节能效率达10%~30%。
4、 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 其优点是极为丰富、 洁净、 安全、 廉价。 目前, 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 据资料介绍, 安装一套供300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 15万元,全年的节能费约为 8万元, 2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 15~20年, 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100~140万元。 近几十年来,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 开发利用太阳能,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最为显著, 其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分别是 30%和 50%。我国研制开发太阳能起步较晚,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普及率仅为 6%左右, 且发展不平衡, 西部地区较集中, 云南省普及率最高达10%。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 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 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 能量
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5、 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一些地方, 一方面缺水严重, 另一方面浪费严重。 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 “开源节流” 。 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 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 5%, 其余 95%用于洗涤、 排污等。在住宅小区, 根据两种用途设置 A、 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 (包括冲茶、 洗米、 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
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 B系统专供使用水。 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 将住户洗菜、 洗衣、 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 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 进行过滤、 净化、 去污等物理、 化学处理, 再输入住户的 “使用水管” , 供洗地、 洗车、 绿化、 水景、 冲厕、 排污等使用。 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 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6、 建筑智能化系统。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共同点是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智能建筑 (1B) 是以建筑为平台, 兼备建筑设备、 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 集结构、 系统服务、 管理等于一体的最优化组合, 向人们提供安全、 高效、 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 将建筑物、 建筑群内的电力、 照明、 空调、 给排水、 防灾、 保安、 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构成综合系统, 以便集中监视、 控制和管理。
7、 照明技术
照明也是建筑的耗能大项, 在商业建筑中, 照明能耗可占总能耗的20%~30%。照明不仅本身消耗能量, 在有空调降温需求的场合,照明能耗还增大了空调系统供冷的需求。在绿色建筑中可通过采用昼光照明等先进、 高效、 合理的照明设计来降低照明能耗。昼光照明是绿色的照明方式,不仅可降低能耗,还可起到降低供电峰值的作用。 昼光资源的利用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 在绿色建筑中有很大的舞台。 照明技术的发展为照明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满足同样照度要求的前提下,高光效的光源和灯具比普通光源和灯具消耗的电能要低得多。
三、结语
要设计和建设绿色建筑, 除了以上建构外, 还需重塑市民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取得市民的认同与理解, 强化人对自然应负的责任; 实现人对自然的重视与鉴赏。 绿色建筑的内涵要求在建筑的运营阶段,要做到节能, 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 关电脑, 节约用水, 将空调温度调到适宜温度等, 这些都不属技术能解决的问题, 而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 生活习惯问题, 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利己行为也是一种利他的行为。 而这种利他性, 则需要公共道德的监督和自我道德的约束。 正确看待人在整个自然界中所处的地位, 合理把握人的生命存在与万物存在的连带关系。 须突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应当使经济发展与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保持恰当的匹配关系, 使精神文化的事业体现理想性与现实性,高层次与通俗化的关系, 重建人的精神家园。 绿色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懒以生存环境的明智的选择。 我们每一位建筑师, 在做建筑设计时,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也就是说: 要有意识地保护人居环境, 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设计方法上力求做到自然与人的协调,为共同的发展创造出优美和谐的绿色家园。
近几年, 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 从政府、 研究机构、 开发商到全社会都对绿色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行动, 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时期已经到来,国家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力度逐步加大,绿色建筑的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迅速跨越起步阶段, 正在向全面实施发展。目前, 绿色建筑是对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社会问题切实可行而持久的解决方法, 是提高生活条件,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将成为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仇保新.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
2006,(8):5-7.
[2]林宪堂.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北京:中国建筑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以缓解本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建筑工程作为耗能大户,是各国重点研究的对象,在此形势下,绿色建筑技术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以“环保、节能”为基本原则的技术,发展绿色技术对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在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在大量国内外实例的调查与分析中,总结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与应用策略,以供我国建筑工程工作人员参考。
一、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工作人员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并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为绿色建筑技术制定以下定义:在保证建筑工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节约建筑工程材料、使建筑工程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共生,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环保、节能、降耗的居住、办公建筑,达到以上目的的技术,即被称为绿色建筑技术。由此可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是极其必要的。
具体来说,(1)当前,我国正受到石油、土地、林业等资源不足的影响,而建筑工程的建设则需要消耗大量以上资源,所以,对建筑工程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是极其必要的。由此,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到建州工程中,将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建设对以上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缓解能源紧张的目的;(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此形势下,建筑工程的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为了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技术、发展绿色建筑建筑则是极其必要的;(3)建筑工程在建设施工中,不仅会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也会排放大量的、不同形态的污染物。所以,为了在节能的同时,降低排放量并保护环境,必须发展新型建筑技术,以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经济性。而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达到以上目标,推动绿色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建筑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事业飞速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将绿色建筑技术作为重要的建筑建设技术对待,以期通过有效运用绿色建筑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效益的提升。但是,在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1)在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绿色建筑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购置相应的绿色建筑装置,如通风装置、热泵装置、保温墙板等,这些设施材料的购置,将大大增加工程初期的成本,一旦建筑单位对此控制效果不高,则会影响绿色建筑整体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效率;(2)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人对此技术的认识不足,一些房地产项目开发人员认为多栽树种草即是绿色建筑,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不仅无法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同时也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绿色建筑的推广;(3)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是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建筑单位没有业的绿色建筑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技术掌握与应用程度不高,应用起来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而不仅为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反而影响了建筑建设的质量,导致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效率降低。
三、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策略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将“建设节能环保建筑”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的工作之一,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建筑技术与环保技术,以期能够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和谐、可靠的建筑。
(1)节约土地资源,有效运用原有绿地资源。首先,为了在保证建筑总容积的基础上,应该采用建设多层或者高层建筑来降低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建筑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降低建筑的密集率;其次,建筑土地节能设计,还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形而势的原则,尽量在不改变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充分利用土地上原有的其他资源,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效果;最后,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绿色建筑,绿地是必不可少的。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建筑周边原有的绿地,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建,尽量避免销毁原有绿地重建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有效保护环境,提高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效率。
(2)选择经济性较高新型材料,提高建筑的可靠性。随着新型材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中出现大量的节能材料,因此在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过程中,可以选择经济性较高的新型材料,如节能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这些材料不仅性能较高,同时,没有毒副作用,能够在保证建筑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工程材料的利用效率。如,建筑外墙的节能,可以采用聚苯板与铝板制成复合墙板以增强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保证建筑整体功能的发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效率。
(3)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包括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尤其是自然能量,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能量,设计不同的利用方案,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对地热能、污水能的热利用等,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国家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紧张的局面。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中,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认识,不断创新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策略,并在政府的参与、指导下,积极向全社会宣传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全社会都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与推广中,从而带动我国绿色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为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提供有效助力。虽然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在政策与经济上的扶持,未来,我国必将有效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从而促进绿色建筑工程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敏. 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3(02):180-182 .
篇10
[论文摘要]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概述绿色建筑的概念、特点,并分析城市绿色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城市绿色建筑的对策。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结合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法则和适宜的技术等多种因素。
一、绿色建筑概述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简单地说就是一要通风换气;二要搞绿化;三要尽量用绿色资源和可循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建筑不仅与减少能源消耗有关,同时还涉及减少淡水消耗、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减少废物、提高空气及灯光质素、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恢复自然环境、减少依赖汽车等等的同类问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绿色建筑视建筑活动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筑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绿色建筑的发展更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建筑环境营造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为社会稳定提供基础。从事建筑活动的人必须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绿色建筑以生态的观点,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互动发展。建筑活动必须了解和尊重当地的特定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特定的气候特点,特定的人文环境,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鼓励新产品、新技术在建筑各环节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更强调采用“简单适合”的技术来满足建筑发展的需要。
绿色建筑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资源消耗,建筑使用过程中尽可能不产生废料及污染物。最大限度采用可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
二、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在法律法规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颁布的《建筑法》、《节约能源法》是国家法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建筑法》对建筑节能为“支持”、“鼓励”和“提倡”,缺少强制性,对绿色建筑根本就没有提及,没有具体条款来约束。《节约能源法》关于建筑节能的两条规定是近几年来全国得以起步实施建筑节能的根本依据,但这一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节约能源法》的罚则部分并未规定这两条的法律责任。
(二)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目前城市绿色建筑的地方性配套法规的制定是相对滞后的,且多数法规只有强制性的法规要求,没有激励性的经济政策。由于建筑节能的效益首先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作为强制性的法规要求本身,国家应该有成套经济激励政策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激励,才可能促使开发者主动实现更高的要求。
(三)规章及标准缺乏操作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市场的结合度实际成为衡量规章、标准可操作性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标准之所以在这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一方面在于我们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缺乏相关的经验;另一方面在于我们的标准制定过程,仍然是一个政府主导的、科研院所专家为主体的过程,缺乏多层次专家的引入。而缺少建筑师的参与就无法提高标准的实用性,没有开发商的意见,市场的要求就很难得到准确把握,消费者、产品供应商等声音缺失同样会成为标准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重要原因。
(四)绿色建筑相关信息不对称。目前城市建筑中,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不仅缺少绿色建筑重要性、相关性知识的宣传普及与系统教育,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全社会绿色建筑意识淡薄,缺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对绿色建筑这种供应方与需求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没有建立有效的手段进行引导、培育和规范。
三、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
(一)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1、绿色建筑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绿色建筑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建筑行业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改善建筑的质量,同时要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2、绿色建筑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化;保护自然资源,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预防和控制环境破坏和污染,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也符合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绿色建筑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人的现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展。城市绿色建筑一方面要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提高建筑物的可居住性和安全性,创造社区连通性是建筑项目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必须关注的重点。
(二)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1、做好宣传,倡导绿色理念。推广绿色建筑首先要倡导绿色理念,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的标准概念,提高公众的环保节能意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政府会加大推广的力度,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产品也有动力。
2、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发展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研究确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制定国家推进实施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制定有机利用市场机制和国家特殊的财政鼓励政策相结合的推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手段,逐步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
3、加大科技投入。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探索与研究的道路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从长期看,科技投入并不是增加造价,而是带给社会进步。
4、建立激励机制。政府应该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让开发商、消费者都得到相应的实惠。通过政府立法,调整税收,加强绿色住宅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同时政府可以从公共事业项目建设着手,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并且以此为契机,促进生态人本主义在建筑领域的觉醒,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主流,并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宋德萱. 建筑环境控制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
- 上一篇:循证医学的核心
- 下一篇:学校安全专题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