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医疗体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医疗体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废旧材料的界定
所谓废旧材料是指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使用或失去原有使用功能,却能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或幼儿游戏的安全、卫生又无毒的材料。
美国著名的玩具博士斯苔芬妮・奥尔巴特将幼儿园使用的废旧材料归纳为:①建筑用的材料。如砖块、沙子、螺栓、纤维板、废木材。②缝纫用品。如带子、扣环、手套、帽子、饰物、花边。③各种盒子。如礼品盒、帽盒、冰淇淋盒、塑料盒、鞋盒。④废布料。如粗麻布、棉布、毛毡、天鹅绒。⑤美发用品。如发夹。⑥家具用品。如瓶盖、废地毯片、绳索、蛋壳、衣架、包装材料、旧轮胎。⑦家务用品。如瓶子(不易破碎的)、杂品袋、牛奶箱。⑧废纸品。如硬纸板、卷轴、报纸、餐巾纸、包装纸。
二、选择废旧材料依据的原则
(1)安全为首。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把幼儿的安全摆在首位。教师在对废旧材料进行剪、拼等工作时,要避免出现尖锐的边角,杜绝隐性的危险。
(2)确保卫生。众所周知,废旧物品一般都被使用过,或放置时间过长,难免藏污纳垢,这就使得幼儿在接触这些物品时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教师在投放这些材料前,应先进行清理、消毒,才可投入使用。
三、废旧材料投放的注意点
(1)保证材料的可操作性。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幼儿通过探索材料去学习,获得相关经验。例如,探究沉浮现象,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木块、石子、玻璃瓶等,供幼儿探究。在活动中,幼儿用这些材料分别做实验,探究它们在水里的情况,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2)保证材料的多样性。丰富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地去探索。例如,在“油和水”的探究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玉米、黄豆、芝麻、大米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不断实验,验证自己最初的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保证材料的开放性。幼儿周围的动、植物和非生物――沙、石、土、水和空气等,都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教师除了要引导孩子收集易得的废旧物品,也要引导孩子探索这些事物,从而获得相关的学习经验,让生态环境真正走进幼儿的科学教育。
四、废旧材料利用的教学功能
(1)渗透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已不仅仅作为一个话题,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环境教育的根本策略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在幼儿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回收废弃物重新利用,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科学探究实验的开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研究问题。”孩子们通过平时对废弃物的收集,学生动手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促进探究实验的开展。同时学生可以摆脱时空的束缚,在家利用平时收集的材料自己动手进行探究。
五、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
案例一。大班科学活动“物体与轨迹”。这一活动的目标有两个。①通过探索比较椰奶罐、塑料杯滚动的轨迹不同。②能细心发现,大胆操作,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活动准备有自制斜坡、椰奶罐、两头粗细不一样的塑料杯子、矿泉水瓶、各种盖子若干。活动中教师以玩保龄球的游戏,引导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将斜坡对面或旁边的瓶子击倒,从而发现物体滚动的轨迹。这一活动教师利用了大量的废旧材料,这些材料大部分是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的,教师将其投放到科学活动区中,幼儿对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材料特别感兴趣,百玩不厌。
案例二。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这一活动的目标有三个。①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②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③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有凉白开水、食用油、一次性杯、各种粮食(黄豆、大米、芝麻、玉米)、筷子等。
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用眼看、用鼻闻、用嘴尝三种方式来辨别油和水,接着通过猜想、实验的方式观察油水分离现象,最后通过实验得出不同食物在油和水中的沉浮现象。
这一活动教师从身边选材,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的材料,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从而得出实验结果。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操作,乐于探索。
篇2
中专卫校体育教育改革职业实用性一、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的职业实用性,建立在原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功能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与相关的职业工作特色进行联系,进而满足职业相关的岗位知识、职业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等需求。体育的职业实用性的培养需要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或者是进行有专业知识的职业运动训练。例如,在中专卫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主要是护理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护理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工作形式、工作条件、工作知识等因素,规划与设计出满足护理岗位这一实用性特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和方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诸多优点,如可以消除职业身心疲劳,可以促进职业病的预防,可以增进身心健康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注重体育知识与方法结合,是为了培养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职业精神而进行的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过程。
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造就新一代的实用性卫校生,使之适应现代医学工作的需要,为将来奠定一个既符合实际需要的体育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其实训性与应用性。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能够逐步完善现代医学使用的职业体系,使得卫校体育教学与实用型和应用型接轨。
二、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中专卫校的学生有着比较稳定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有着开放式的性格、活泼式的体育锻炼。但是现在中职院校普遍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无法体现出学生应有的个性。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中专卫校以培养医学护理人才为目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对中职类学校的认可度并不高,使得这些院校难以获得政府在改善体育教育方面的基金,不能为卫校学生准备更好的体育器械。部分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师在认识和授课上能力有限,不能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体育教学手段强制化,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卫校学生们丧失了对体育课堂的热情。中职卫校应该做好体育教学宣传工作,加大对体育课程的经济投入,采用丰富新颖的体育器材来激发学生的活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师业务进修,结合高等院校或者是中职卫校专业性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兴趣。
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思想相对传统。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延续地使用了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教材,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教材内容创新不足。中专卫校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过于片面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理念,虽然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却造成了片面的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卫校特点引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兴趣,选择适合卫校学生专业性质的丰富多彩的、有锻炼实效的、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定位不够准确。有些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一部分学校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增加了学生们休息的时间,而没有将身体素质的提高纳入教学目标,更是忽略了中职体育教学与职业实用性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模糊的教学理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更是影响了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学目标的主导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卫校学生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的职业实用性
随着我国中专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社会对于中专院校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能够适应将来工作环境的要求。对于卫校学生而言,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医疗事业的需求,为了使卫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或者医疗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医学职业对身体方面的需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活动。从中专卫校的体育发展现状来看,这些院校过分地强调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因此,中专卫校体育要获得发展,就应该联系职业实用性,从其特点入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中专卫校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医疗和护理工作,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特殊的体育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对于未来职业的特点和环境以及需要必备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使得职业使用知识配合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医学职业有着一定的帮助。职业实用性的融入,能够从社会适应方面、抗挫能力方面、职业身体素质方面等方面全面地对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体育,应该是所有教育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如何积极顺应中专卫校“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并主动服务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就丰富了职业实用性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使得中专卫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转化成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取向和积极举措。
四、对职业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在中专卫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设首先应密切结合“卫校学生”这一社会职业安排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要求来开设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应该摆脱传统的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单一理念,应当包括体育运动参与兴趣、体育核心技能、职业岗位技能以及职业非智力核心能力的拓展。
1.现代体育教学与卫校的具体职业特点相结合
中职卫校学生要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除了获取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更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与中卫卫校的职业特点相结合。
首先,护士每天都要往返在各个病房与护士站之间,还需要随身携带各类药物,这对护士的体能来说是一种考验。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中,应开设慢跑类、长跑类运动,锻炼学生的耐力与持久力。
其次,在大型医院中,患者次数可能较多,这就需要护士对各个患者、病房的特点有明确的掌握与定位。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同时体育锻炼也能够促进大脑的自我更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向大脑输送额外的氧气,增强记忆能力。中职卫校可以通过额外开设体育课程来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一般每周两次即可。
最后,护士无论是在手术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器材还是自己为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其要求应该以:快、稳、准、好为原则。护士的主要工作是在手上,这就需要护士有着更灵活的手指,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可以开设一些球类或者棋类运动,锻炼个人的手指灵活能力与韧性,为将来的护士工作做好准备。
2.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职业实用性
在中专卫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时,首先应当根据“未来医护人员”这一特点以及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特性,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以实用性为前提,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上的内容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帮助,增加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热情。
3.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卫校体育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应该进行意识性的分析和总结,必要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彩性和选择性。同时,教导学生做好必要的放松运动,保证学生积极的休息和稳定的精神状态。
4.体育教学目标的持久性
持久的体育思想的树立,能够促进卫校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锻炼项目,并且根据卫校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一生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玉军.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是中专卫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卫生职业教育,2006.
\[2\]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6.
\[3\]郭宏.卫校体育教学的特色.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9.
篇3
高校体育教育做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我国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密切[1]。高校体育教学教学形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其课堂教学大部分均于室外开展,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相比较而言较为复杂不易控制[2],再加上执教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生体育伤害事件在所难免[3],基于上述原因,安全管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下面仅就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安全问题的出现原因及相应对策提供一点浅见。
一、安全管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特征为:①隐蔽性。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蔽性程度很高,高校生对体育器械使用的失于掌控以及对高难度动作技巧的掌握不足都很可能引发体育安全事故,这种高度的隐蔽性提高了对预防工作的要求。②突发性。动作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造成高校生猝死的事件并不鲜见,这是其突发性的具体体现。③公开性。高校生是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特殊群体,一旦出现体育安全事故,则会迅速成为社会公众视线的聚焦点所在。基于以上高校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三大特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二、 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高校体育执教者课程安排失误
由于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内部缺乏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活动场地面积,因而欠合理的课程项目安排规则就可能导致受教育群体因活动场地的拥挤而出现体育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如果体育执教者在授课时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实时身体状况,则可能导致体育课程项目的安排与学生情况不相适应,由此也可能引发体育安全事故。
(二)高校体育执教者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高校体育执教者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未对课程中所需的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缺乏对教育对象身体素质和运动禁忌的掌握,缺乏必要的医疗救助技能和用品,不重视对学生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等,这些都是引发体育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欠佳
当下高校体育教学绝大部分是于室外进行的,这种体育教学环境受气候和天气因素的影响极大,如高温天气时可能导致学生中暑,低温雨雪天气则可能导致学生冻伤等。另一方面,受体育场地小和体育设施数量少的因素影响,多人共用一个器材或拥挤于小环境中均导致混乱教学场面的存在,也是体育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之一。
三、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策略
(一)制订完善健全的高校体育课安全保障制度
首先依据现有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确定校方、体育执教者各自的安全职责权限,对安全管理人和责任人实施体育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追究,从制度上确保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规范和预防。其次将风险管理意识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预防机制中,制定风险防范预案,构建起安全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置体系。强化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工作,而一旦出现体育安全事故,则强调能快速反应做出应急处置降低事故损害程度。最后建立起完善的高校生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特殊体质学生的运动禁忌项目并建立提醒机制,严防因工作疏漏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对体育教学所用的场地和设备、器材等实施定期检查
校方应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并熟悉体育相关设施安全标准的专业人员定期对体育教学所用的场地和设备、器材等实施检查,每次检查均应有详尽的检查记录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处置追踪记录,及时维修或更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施,严防因体育教学所用的场地和设备、器材等的质量缺陷而引发体育安全事故。
(三)高校体育执教者必须认真做好授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高校体育执教者应提前检查上课时会使用到的体育教学设备,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学器材,不可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体育执教者必须熟知教育对象中存在运动禁忌项目的学生的情况并避免安排其参与相应项目的演练。了解教学对象中体能较差、技能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的情况,根据他们的具体状态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技术难度,循序渐进地加强运动强度和难度,切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式,避免因此而出现的安全事故。校方还应组织高校体育执教者们接受医疗救助培训,掌握一些简便易行的安全事故处置方式,准备好简单的医疗用品箱,以便在事故出现的第一时间施以必要的救治措施,防止事故的损害后果因不当处置而升级。
(四)高校体育执教者们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标准组织体育教学活动
严格按照安全标准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减少高校体育执教者们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安全事故的机率。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遵循先易后难的授课顺序,让教育对象在掌握低难度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逐步进入高难度技术的学习,向学生强调安全练习的重要意义,避免学生因急于求成而盲进导致安全事故。组织教学活动时,还应综合考虑教育对象的实时身体状态、性别、教学项目、运动量、气候和天气等诸多因素,对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准确评估并加以预防。
篇4
【关键词】幼儿体育 以生为本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4-01
现代化教育中更多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达到幼儿教育的以人为本需求,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的想幼儿之所想,搭建幼儿喜欢的情境教学方略,适应幼儿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让教学情境适应幼儿未来学习要求,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激发幼儿体育学习潜能,将原本的“要其参与”变为“其要参与”,不断展示幼儿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一、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1.游戏中创设良好的条件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在活动中,要确保有幼儿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要严格的按照课时要求开展体育教学, 决不能因为开会、兴趣小组活动、搞卫生等减少和取消幼儿体育课时 当出现天气变化不能组织幼儿进行室外活动的时候, 可以在室内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例如, 在教室内运用凳子练习开展相关的平衡训练,或者让幼儿闭眼睛,教师调整玩具的摆放位置,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充分的运用阳台、楼道、音乐室开展相应的室内体育游戏进程, 可以在音乐教师里面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
2.游戏中调动幼儿的主体体育游戏意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培养幼儿主动玩游戏的意识,由于幼儿对于玩的事情都很兴奋,所以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先针对不同的主体,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活动。首先可以先给幼儿提供有趣的游戏工具,便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活动条件, 比如说宽窄不相同的“独木桥”、高低起伏的“小山洞”、颜色各异的沙包及皮球等, 让幼儿先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工具。也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玩具玩法,比如九连环、魔方等, 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在一项游戏中发挥多种游戏功能练习, 促进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二、开发分组教学模式
1.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幼儿在比赛中开展分组,教师就要安排一名素质较好的孩子为组长,一个小组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那么就要发挥小组的合作与互动精神,要求队员之间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组长协调组员关系,并且组织组员活动,这是拉近幼儿关系的有效途径,幼儿间的交流机会变多,那么就能实现共同进步。幼儿在比赛中,能够找到问题产生的实质,并且了解到思想问题,战术问题,以及攻守等问题。
2.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活动能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分组教学是有效的交流活动模式,开展分组教学中,幼儿积极的参与各类比赛,并且在运动和比赛过程中,能够加大彼此实践的交流以及竞争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对社会的事件关注度也会增高,幼儿能够将这些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同时幼儿在此环境下能够培养自己对某一赛事的爱好,这为幼儿今后兴趣爱好的培养奠定基础,社会发展中不难看出拥有自己爱好的人不仅做事专注度较好,同时个人交往能力也较强,能快速的适应变得环境,这对幼儿今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提升体育活动教学效率
1.结合幼儿特点开展体育教育活动
幼儿体教学活动应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从幼儿的性格、特性、心理变化等角度出,首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使幼儿在体育课程上找到自信与兴趣,这样幼儿才会热爱体育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课程,如某小组幼儿体型偏高大,可安排该班级的同学多学习球类、跳高、跳远等运动。如某些幼儿体型偏小巧,可安排这部分幼儿学习乒乓球、足球。利用幼儿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特长,真正的满足因材施教,由于幼儿正处于成长法语期,部分孩子发育的较快所以身材高大些,但是部分孩子发育较缓,因而身材弱小,教师在此需结合幼儿实际状况,开展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体育运动习惯,提升幼儿体育学习信心。
2.尝试多种教学方式,选择最优
在新改革模式的引领下,体育教学要告别以往单一的灌输模式,教师可以想出多种趣味运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对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有所增加,比如增加休闲体育、医疗体育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就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让兴趣做导师,因材施教
体育的学习不是朝夕就能完成活动,需长期坚持,所以针对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先通过低强度的训练使幼儿适应,在幼儿适应后可以逐步的加大训练的强度。并且在简单轻松的训练中发掘不同幼儿所适合的不同项目。如某位幼儿爆发力很好,教师可以根据这项特点对该幼儿进行短跑、举重等需要爆发力的项目进行训练。
四、结语
体育课程教学中本着“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要求”因而在发展中需要秉承幼儿为本的思维模式,在适应时展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的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在此背景下,要多思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善授课内容,场景设计中,适应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要,唤起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情况下,让幼儿能够适应时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洪涛.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13-14.
[2]朱利军.探究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11-12.
基金项目:
2015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湖南省学前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研究(15YBA032)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53-02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P.E.Education)是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将来就业时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特点来设置体育课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普通的体育课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所要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内容的特点进行开设的、与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岗位基本素质及岗位技能相适应的,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目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实现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身体条件、运动能力以及工作环境等科学规划和设计课程。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在高职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体育课教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几十年来,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其结果是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高校体育门类多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的主要形式有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含竞技类体育课程)、医疗体育课、保健体育课(含形体类体育课程)几种。
(二)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医学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课程种类繁多,学生的选择性更大,老师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但总的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差,跟往年相比,更多的学生既不能跑也不能跳,甚至站队时间稍长就晕倒一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严格来说,并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
(三)医学职业特点不突出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特别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的基础上,能根据所学专业的需要和将来工作对身体的特殊需求,加强对某一方面的学习并掌握基本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然而,高等职业医学院校基本上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由于受其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体育老师也是由原来的中职老师转化而来,再加上受到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观念等办学条件和办学思想的影响,有些学校体育教学甚至还不能够完全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开展教学。由于办学成本的原因,多数学校不愿意按照国家体育教学的标准配备体育教师,造成职业院校体育老师长期超负荷承担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部门能顺利完成基本的体育教学课程就算是较好的结果。要求老师能按照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和需要开展体育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开出具有实际意义又能受到学生欢迎的特色体育课程,更是一种奢望,因此,医学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并没有体现出医学院校的特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医药类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也不例外,没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只是盲目的,随意性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对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加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对于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设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践中,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如在宏观上,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开设的目的等;在微观上,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开设的方法、模式甚至是开设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时数的确定等,都需要去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的研究,才能找出既符合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又符合当前学生身体状况的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规律,反过来用于指导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二)配备更为完备的师资队伍
目前,在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上,除了普通的体育课程的开设比较规范和要求基本统一以外,其他体育课程的开设,包括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在课程的性质上,基本上是以选修课为主。一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开设选修课,另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开设的选修课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非常有限的选择。其根本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课程的开设是根据教师的特点特长设立,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课题,就学校的教学目的来说,是严重的本末倒置。之所以出现这种普遍现象和状况,究其原因,与学校体育课教师的配置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教师的基本能力就是这样,想超越教师的能力去适应学生的需要,开设出新课程,这是难以实现的。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培养高校体育人才的体育高等院校要深入调研,并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研究培养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所需的专门体育教学人才;其次是高等医学院校在引进体育教师时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需要,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最后是对现有的体育课教师加强职业培训,通过进修、再深造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真正建立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体育课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改善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
体育教学,离不开场馆、场地。没有一定的条件,体育教学是无法开展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仅有理论指导,思想上重视、配备可用的师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的支持。虽然经过办学水平评估的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包括体育课开设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对大规模开办职业实用性课程,这些设施设备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因为实用性体育课程毕竟跟普通的体育课程不一样,其授课内容不同,需要的条件也不一样,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需要开设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配套建设体育教学场地、场所,给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增加职业实用性体育实用性
课程建设关系到课程的生命。要在医学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应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教学的改革研究与推广,本着全方位整体塑造人才的教学理念,借鉴竞技体育的项群理论,深入分析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必要性、理论依据、设计思路,把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身体素质分成不同职业项目群,并根据项目群下各专业的特点、未来职业特点、职业场景、职业素养等内容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以人为本,构建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新模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保健课 问题 对策
1.问题的提出
体育保健课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组织好伤、残、弱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权利和乐趣,已成为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在我走访、座谈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说:“每当上体育课,把伤、残、弱学生分到见习生的行列中,望着伤、残、弱学生那种渴望上体育课的目光时,我们心里很内疚。”99.32%的体育教师认为应该开设体育保健课。随着《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落实,将会有更多的残疾学生进入各级各类学校,而伤、残、弱学生也大有人在。如果他们的体育教育处于自流状态,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因此,对他们的体育教学和体能康复应该加以重视,并着力研究解决。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
2007年5月―2008年5月,向全国部分省、市中等职业学校邮函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28份,回收率为83%。
2.2访问与座谈法。
访问一些知名专家,同有关教师进行座谈。
2.3数据统计。
将有关数据全部采用微机处理。
2.4收集、整理有关文献。
对国家出版的有关体育报刊、杂志进行了大量的收集整理,从中获取了所需的材料。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表1)。
3.2分析。
3.2.1缺乏系统管理。68.6%的体育教师认为:没有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不是没有伤、残、病、弱学生,而是因为学生人数少、教师紧张,忽视了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
3.2.2硬件设施跟不上。63.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经费不足,是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更何况拿出一部分经费对少数学生购置专用器材、监测、检查仪器,改善教学和办学条件,这更是难上加难。
3.2.3缺乏专职的保健课教师。42.1%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没有经过保健体育的系统学习,缺乏保健、医疗方面的知识,谁也不敢承担伤、残、病、弱学生的保健教育,怕出事、怕负责。
3.2.4上课时数得不到保证。35.3%的体育教师认为:保健班的学生来自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正常上课时间无法保证,就是安排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有时也被实习、实践课挤掉。因此,这部分学生上课时间得不到保证。
3.2.5教材不完善。28.6%的体育教师认为:保健班学生由伤、残、病、弱学生组成,他们每个人承受能力的完成动作能力各不相同,对这部分学生缺少区别对待和医疗方面的教学内容及教材。
综上所述,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听之任之,将影响伤、残、病、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康复的有利时机。
4.对策与措施
《残疾人保障法》第13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残疾学生的康复工作,已将这项工作列入特殊教育日程。学校对伤、残、病、弱学生更应该加强康复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1组织措施。
4.1.1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把此项工作作为评定体育教学态度的内容,从而引起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共同探讨伤、残、病、弱学生体育教学的新路子。
4.1.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残疾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应与正常人一样,有享受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的权利。应制定可行的体育教育和康复措施,积极开展适合他们身体情况的文体活动。
4.1.3做好伤、残、病、弱学生的思想工作,用英雄模范事迹教育他们,使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配合教师和医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促进健康的体育锻炼,增强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4.1.4制定政策,促进锻炼。各中等职业学校应针对体育保健课的设置,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尤其是在经费、办学条件、教室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于不能上体育课的残疾学生,经医生证明,体育教研室可以免测部分项目,但必须上保健课,换测其它项目,只有这样,方可促进残疾学生的体育锻炼,加速其康复。
4.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4.2.1开设保健、康复专业。由体育院校招收在职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保健、康复短期培训,使他们通过系统学习训练,懂得体育运动卫生和体育医疗康复及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急救等知识和技能,以缓解各中等职业学校缺乏体育保健课专职教师的问题。
4.2.2加速体育保健学建设。体育院校应统编体育保健学,其内容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应学习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医疗体育知识,实践应学习按摩技术、运动创伤的急救、体检和体育医疗器械的使用等。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教师懂得各种伤、残、病、弱学生的体育疗法和操作能力,能够制定康复计划,指导锻炼,解决处理体育锻炼中遇到疑难问题,以在工作条件中更好地指导伤、残、病、弱学生的体育科教学,为加速其康复,提高其运动技能创造条件。
5.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保健课体系的构建,是体现党和人民对残疾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表现。尽快建立保健教育体系,加速体育保健课程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白莉,刘勇.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特点与培养[J].体育科学,1994.1.
篇7
摘要:桂林市技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就业流失率也高。为探究造成这种双高局面的原因,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以及桂林市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从桂林技校学生将来职业特点出发,试图探索出适合桂林技工学校学生专业发展的“专业”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 :桂林行业特点技校体育现状学生专业特点“专业”体育教学
一、桂林市行业特征及技校生就业工作特点
1.旅游业
桂林市是全国旅游文化名城,也将成为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业作为桂林市战略支柱产业便顺理成章。旅游业是一个涵盖面宽、带动力强、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带动饮食服务业、酒店行业、交通运输业,吸纳的技校生有:导游、酒店服务、旅游管理、烹饪以及新兴的列车乘务及高速公路收费专业。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是:属服务性行业,学生常常需要往返行走、下肢负担重,是简单轻度的体力活动。其中烹饪专业学生还要求有较强的手腕、腿部和腰腹力量;高速公路收费员需要长期静坐,并经常上夜班,需要熬夜。
2.六大支柱实业
(1)装备制造业。桂林市装备制造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分为机床、橡胶和机电一体化三大块。机床行业的代表——桂林市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橡胶行业代表——昊华南方(桂林)橡胶集团;机电一体化行业代表——桂林国际电缆有限公司。该产业可谓桂林市支柱产业中的支柱,吸纳技校生的专业主要有:数控、模具制造、钳工、机电一体化、电工维修等机电专业。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是:属于生产一线专业技能型人才,劳动强度大,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能消耗较大。
(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形成各类客车及零部件生产体系,最具实力的桂林福达集团和万向钱潮以及桂林客车集团公司,吸纳的技校生也多为机电类和汽修类专业,其中桂林客车集团公司招收焊工专业较多,工资也不低。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是:属于汽车维修或是生产一线专业技能型人才,劳动强度大,有时需要长期站立,在安装或维修汽车底盘时,往往需要钻到汽车底下,躺在地面上,仰面朝上进行维修作业。该行业技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强大的体能,还需要身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电子信息产业。前景较好的有桂林长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桂林星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桂林漓江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等。该行业吸纳的技校生多以电工电子专业为主。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是:全身性体力运动,劳动强度较大,固定重复用力,动作复杂,蹲、弓、立姿兼有。因为常常需要使用电烙铁,对学生手腕的力量和灵活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4)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桂林市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处于全自治区领先地位,其中,桂林三金药业集团、桂林天和药业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莱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4家企业,吸纳的技校生以药剂和机电专业为主。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与装备制造业差不多。
(5)新材料产业。桂林新材料产业中发展较好的有以电工材料为代表的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以超硬材料为代表的桂林特邦新材料公司以及以环保材料为主导的利凯特环保公司。其吸纳的技校生多以电工和机械专业为主。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也跟装备制造业差不多。
(6)食品饮料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在桂林市基础较好,上下游产品配套能力强,居全区前列,主要代表为桂林燕京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娃哈哈公司和桂林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其吸纳的学生也多以机电类专业为主。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也与装备制造业、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新材料产业差不多。
3.幼儿教育产业
技工学校培养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活跃于桂林市以及周边12县各大幼儿园。该行业就业的技校生工作特点:劳动强度不大,但是舞蹈动作多,游戏多,劳动与娱乐相结合。
二、桂林市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桂林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桂林市技工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业课程的改革进行得也轰轰烈烈,特别是一体化课程改革,而这种课改,更需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但由于技工学校体育课的特点,技校的体育教学依然沿袭着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改革也非常缓慢,因此,难免在教学上出现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专业技能,轻体育教学
由于目前技工学校普遍采用“2+1”学习,即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工厂顶岗实习。这种办学模式,使学生有较长的社会实践时间,但是却无法完成技工学校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课程。无奈之举,便是精简文化课程,当然也包括体育课。有时候,高年级学生由于考证需要,甚至把体育课省掉。
2.教学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及器材严重不足
桂林市技工学校大多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相对于教育部门主管的中专或是职高学校,教学经费相对匮乏,就算有各种项目资金,也大多投入到专业建设,对体育器材投入少之又少。可以坦率地说,桂林市几所技工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配置,完全达不到国家教委要求的配置。
3.体育教材严重滞后
体育教材严重滞后,学校大多采用普教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与小学和初中无异,学生兴趣普遍不高。
4.教师培训重专业技能课程,轻文化类课程
国家每年对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投入大量资金,有国培、区培、市培,但是这些培训针对专业技能课较多,对文化课,特别是体育课的培训基本上没有。别说国培、区培、市培,就是学校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都很少。桂林市技工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大多是闭门造车,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创新不够,其体育教学对技工学校整体教学贡献度不够。
三、桂林市技工学校实施“专业”体育教学的迫切性
近年来,桂林市中职学校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的就业率近年来确实也是稳步上升,但由于学生身体、心理的适应和承受能力较差,就算工作再好,工资再高,技校毕业生还是频繁跳槽。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今后胜任工作岗位提供身体保证,进行“专业”体育教学便迫在眉睫。
1.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从事体力劳动不多,身体素质普遍不高
桂林市技工学校的生源多来自桂林市所辖12县及5城区,虽然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但是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特别各县大规模水果种植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经济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如果学生父母没有进行水果种植,大多也都在广东打工,经济收入也不低。因为经济宽裕,再加上大多为独生子女,学生在家从事体力劳动的不多,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有的学生800米或是1000米跑难以达标。
2.结合桂林市技校专业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是桂林企业的需求
企业需要的是进厂后很快就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环境、能够顶岗操作的一线技术能手。虽然现在很多技工学校都大力发展实训基地,把“车间”搬进“课堂”,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但这种建设大多还是停留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之上。一些毕业生进厂后还是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这其中很多并不是专业技术不够,而是身体素质跟不上。譬如,桂林三金药业是全国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为技校毕业生购买“五险一金”,整体待遇不错,工作强度也不大,但是学校分配到该公司顶岗实习的学生,大多还嫌辛苦,等不到正式签约时就已流失大半。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各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职业体育素质,为毕业生胜任职业岗位提供保证。
四、桂林市技工学校的专业特点与“专业”体育教学采用的方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该修订将原专业目录的专业大类调整为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信息类、交通类、服务类、财经商贸类、农业类、能源类、化工类、冶金类、建筑类、轻工类、医药类、文化艺术类以及其他类,共15个,专业数量达到227个。而桂林市技工学校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信息类、交通类、服务类、其他类等。不同的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技校体育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时就值得我们反复地斟酌和探究。虽然专业诸多,但是经过分析,这些专业大多具有几种类型,再结合桂林技校生就业的单位,现桂林市技校“专业”体育可分为以下四类(表)。
五、进行“专业”教学取得的成果
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应充分考虑职业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学校的不同专业,以及学生将来的职业特点,分专业进行教学。如学校的列车乘务专业,采取与服务礼仪课程相结合,重点强化队列、队形训练。列车乘务专业在2013年桂林市文化艺术节上,获职业礼仪竞赛一等奖。机电、数控和汽修等专业,由于将来就业的岗位不是站立型的就是全身运动型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因此学校重点抓好田径和球类项目教学。幼儿教育专业采用与舞蹈课程相结合,多进行趣味体育教学,使他们在娱乐中锻炼身心,并在将来的幼儿教学中也可以用到。计算类专业,由于专业实训课程也多以操作计算机为主,长期伏案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会他们头颈保健运动,教授锻炼上肢、手指、手臂运动的体操和徒手操,以球类运动、跳绳为主。在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春季学期,进行球类比赛;秋季学期,进行全校田径、趣味运动会,重点抓好各班入场仪式,增强各班的凝聚力。经过近几年的“专业”体育教学,学校在桂林市技工院校进行的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2013年桂林市第五届技工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学生获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四名,学生个人比赛获第一名13个、第二名11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6个、第五名8个、第六名1个的好成绩。在2014年桂林市技工学校学生篮球赛暨2014年广西技工学校学生篮球选拔赛中获女子冠军、男子亚军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戴德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针对性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6).
[2]胡振浩.体育文化与和谐职业人的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
篇8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树立为专业而教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将体育专业标准嬗变成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标准,而如何指导护生明了体育课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使护生认识、体验、领会其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训练行为,为护生其后的学习、实训和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涉及少之又少。故造成许多护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清,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和厌学的态度。特别是医药卫生学院更具备这种特色,因女生占医药卫生学院总人数的90%以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来逃避体育课的训练,体育课没起到对专业技能、身体体质和职业素质打基础的服务目的。教师没有按照高职教学的新要求来更新观念,那么,就不会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出针对护理专业要求的合理训练项目和措施要求,学生不理解体育课的意义,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护生就更不可能获得对专业有较大价值的训练成果。实验证明:只有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为专业服务这条主线索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有实效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改进不利于体育教师为专业服务的体制结构
1.体育教师所属部门和体现的缺点。体育教师在总院的体制中,属于公共基础部,有集中管理的优点,但也有实际教学中的缺点,特别是教改上的难点,教师要承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故制订的教学计划与传统计划没有本质区别,还是以竞技和球类为主的通用计划,这就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要求,也很难达到体育为专业服务的教改目的。
2.改革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方法。体育教师确定了教学任务后,行政体制还是隶属公共基础部,但教学上的各项工作要下放到各个教学院,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不同教学院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订与专业关联性强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专业特点而进行教改上的探索、研究和发展。
3.针对不同专业成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明确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回归担任教学任务的学院,在虚心请教不同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研究和探讨不同专业与体育的关联性,来制订出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体育教学计划和符合专业实际工作需求的体育训练项目、目标要求。
(1)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的工作性质来设置不同要求的手指功能训练项目。①护生增开手指功能训练项目,侧重点是训练护生手指的轻柔度和精确度。因护士的基本功是“一针见血”.打破教材和大纲的束缚,根据专业需求,增开十字绣、剪纸,练习撕纸等训练项目。其一是每次上课时,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练习。其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常练习,课前检查,有进步的学生除表扬外,另体育成绩可适当加分。其三是在班主任协同配合下,定期举办此项练习的竞赛,获得名次的学生不仅院系表扬,颁发荣誉证书,还要在院系中或全学院中展览作品,体育成绩还要适当加高分。也就是要通过各项措施,将有益于学生的训练项目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明白练习手、眼与脑的协同作用,它对手指精细功能的形成是非常有益,为护生今后熟练并准确打好输液针做好扎实的手指精细功能训练。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也增开锻炼手指功能的项目,但它则注重手指的力度和准确度(柔中带刚)。因给病人推拿和按摩时,主要体现的是刚(力度),否则就达不到医疗效果。所以,增设手指悬空抓沙袋,武术中锻炼手指力度等项目。每次练习后,要用握力器检查学生手指的力度的练习效果,逐渐达到专业要求。
(2)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体能要求来设置不同的耐力训练项目。①护士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工作强度并不很大,但烦琐事较多,来回穿梭,消耗体能较大,所以需要良好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保持原800米项目,但要求发生改变。现不强求速度,而注重耐力,跑下来要求不气喘吁吁,体态平稳,意识要清晰,自控力要强。故每次练习后,教师要设置一些小项目,来检查学生达标的程度。如师生进行口头交流,观察和考核此状态下学生反应、态度、注意力和意志力等。②针炙推拿专业,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给一个病人或长时间连续给多个病人进行高消耗体力的按摩和推拿医疗。同时,按摩和推拿手指的力度还需要手臂、腰和腿协调配合。
三、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急需项目放在首要地位进行训练
根据护理专业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医药卫生学院的体育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构作了一定的改革调整,将形体训练、手指精细功能训练和体能中耐力训练放在首位,并融合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三年来与体育教师一起多次参与医药卫生学院举办的招聘会,发现用人单位,现场目测学生的体型,身高、外貌,气质放在首位,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趋势。根据用人单位这一实际情况,将形体选修课及时调整为护生必修课,同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教改突破口为后期体育项目训练打基础。因为,护生大多为女生,爱美是女生的天性,较容易,并乐于接受形体训练,每天7~8节课和9~10节课,学院的操场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400~500名护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体育教
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形体训练,抓住了突破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提高学生认识体育对护生的现实意义后,再引入其他相关训练项目和强度较大的训练项目时,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并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紧密联系医学实际,做好“问题”教学
篇9
关键词:平安校园;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平安高校建设活动的通知》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平安广东的意见》的精神与部署,广东省高校坚持把“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与学院教育改革发展同部署、同贯彻、同落实,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按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考核标准和“保底线、强基础、宽覆盖”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安全的影响因素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肩负着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任务。高校公共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课程不仅包含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含了运动技能的学习,因此,课程教学中会有运动技能学习、练习、考核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公共体育课既要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更要保障学生的体育安全,这给高校公共体育课提出了比其他课程教学更高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
1.学生因素。由于多年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彻底,高考仍然作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部分中学仍然存在重文化课教学、轻体育课教学的现象,以致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难以完成体育素质测试,运动技能减弱,未能掌握一项或一项以上运动项目的技能。
同时,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薄弱,未能在体育课教学中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如未按时、按量就餐,出现低血糖;未能按照相关的衣着要求参加体育课,出现受伤情况;未重视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放松,出现肌肉紧张等。
2.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未把体育课中的安全保护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未能提前排查教学设施中的安全隐患,未能在课程设计中避开安全隐患等。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存在仅言传、不身教的现象。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中会稍加重视。但是,当学生看到体育教师自身并没有按照他的方法去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时,学生也不会把体育教师教的安全知识当回事了。
3.学校因素。学校重视体育教学的质量,轻视体育教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个别学校只提供体育教学设施,但是没有配套相应的保障设施,甚至体育教学设施缺乏管理,年久失修,更是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缺乏应急医疗保障。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安全中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构建有效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体系。
1.加强体育安全意识教育。在校园中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通过讲座、演习、宣传画册、论坛等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形式向学生进行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卫生安全、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等安全主题教育。让安全教育成为学生管理中常抓不懈的内容。
在体育课教学中增加体育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让体育安全意识教育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第一课的内容,系统、理论地向学生传授在体育课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安全知识、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处理安全意外的方法和步骤等,为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保驾护航。
体育教师和体育场馆管理员需要提高体育安全的防范意识,定期安排体育教师和体育场馆管理员参加相关的培训,有效地消除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体育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体育安全的模范,通过上课过程中的身教可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教育效果。
2.规范体育课程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体育技能传授和体育安全保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必要时,体育技能的传授要为体育安全保障让路。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都要以保障学生的体育安全作为首要原则。在备课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技能,动静结合;在授课前,需要排查授课场地和授课设施的安全隐患;在授课中,需要严格按照步骤开展体育安全保护,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效规避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授课后,需要总结经验,检查体育设施的损耗情况,及时进行修补、增加。
3.完善体育安全制度保障。学校需要完善的体育安全保障制度,从经费、人员、场地等多方面为体育安全提供保障,防患于未然。同时,还需要明确责任主体,权责明确,建立完善的体育安全保障机制。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安全保障问题,既是学生进行体育课学习的前提,也是高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题中之义,因此,这项工作必须持久、有序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郝明.体育课的安全风险与有效规避[J].体育学刊,2015(2):94-96.
[2]刘勇新,杨江明,刘显.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9-103.
篇10
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竞争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求求职者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也需要有坚强的身体素质。因此,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中职生来说,身体素质条件高低,将对他们的职场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数不少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现状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不符合中职学校专业特点,教学目标与任务不明确,教师情绪倦怠,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不能体现区别对待原则等问题。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不重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在中职学校没有受到的充分重视,中职学校的领导普遍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导致对体育教学的淡化,对国家体育法规条例要求更谈不上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育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教学场地不够、设施不完备、教学器材匮乏、有限的设备器材维护更新不及时。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职业学校,每年仅有很少资金用于体育设施、器材的购买、维护和更新。
(2)教学时间不能有效保证。一些职业学校背离国家素质教育要求,走不出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阴影,单纯抓技能训练,认为只要在技能大赛上获个奖、考个技能证书、找个好的工作岗位就认为完成培养目标。不重视基础学科教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要么忽视,要么教学课时严重被压缩,甚至不开体育课。
(3)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不完善。目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依然存在统一划一的倾向,忽视学生个体身体基础的差异性,从而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少中职院校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由文化课教师兼任,这样的教学状况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二是专职的体育教师虽然专业理论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基础文化素质低,业务缺乏深层次钻研,开拓精神差,满足于眼前工作,这同样会限制其自身的素质发挥,进而影响整体教学工作。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进修没有全面落实,为数不多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依旧只有中专或大专文凭,本科以上毕业生甚少,而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又不引进,这就必然导致体育教师整体师资水平止步不前。由于学校不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要求也不高,许多教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缺乏创新动力。
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高,教师需要把很大精力放在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上,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提高,教学活动随意性大。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刀切”,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认识。长此以往,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将越来越下滑。
3.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授课内容不科学
(1)中职体育教学的教材选择随意,教法墨守成规,新课改教学新思想没有引用,仍按原来老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课。一些学校使用的教材仍是老版本的,一些体育比赛规则已经变化,但教材还是“涛声依旧”。
(2)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需求,以往单一的竞技类体育往往挫败了一些学生的信心。一节体育课下来学生除了在生理上感到累之外并无其他收获。另有一些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体育教学俨然成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3)教学师生互动少,仍坚持传统“填鸭式”教学,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强调,忽视学生的存在和感受,更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4)体育教学和专业实际结合少,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目的教育。笔者在数控专业任教,学生毕业后从事数控车床操作,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对学生强身健体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体育学习目的,一节课、一周、一月甚至一个学期的目的都要明确,只有目的明确,学生才会为达到目的勤奋学习,老师必要的提醒、监督、帮助必不可少。
4.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畏惧体育课
(1)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踏入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认为到职业学校就是来学技术,体育上不上、上到什么程度无所谓,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对体育老师有排斥感,授课效果非常差。
(2)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由于体育教育在以应试教育为最大特点的传统学习教育中,本就被长期弱化,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到了职业学校以后,体育学科成绩不再是升学指标,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学生到这样的环境后,同样不会有兴趣。
(3)学生缺少吃苦精神。中职学校大部分的生源往往是初中学校的“学困生”“后进生”“问题生”,到职业学校就读后仍缺乏学习的激情,不能吃苦,没有坚强意志,这给学校管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5.安全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现在成了困扰许多学校的事情,也包括中职学校。如今学生体质普遍差,容易受伤,一旦学生出事,家长就找教师,甚至打官司,学校也要严厉处罚体育教师。这就导致许多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会尽量减少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难度。
二、加强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对策
1.加大投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学校应该投入专项经费,健全体育设施,并不断更新完善。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设置课程,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因地制宜,灵活开课,充分照顾到学生专业和上课时间的不同。
针对场地和器材不足的现状,可根据学校特点或者各种优势,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教学场地,创造性地使用现有体育教学器材;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学大纲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从社会发展、就业需求出发,挑选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把教学当做事业来做;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与业务进修,注重专业化和理论化水平的提高,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争取各方面支持,引进高水平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
3.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的特点个性和兴趣爱好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别、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和考核,真正让学生在感受到体育课带来的愉悦感受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所付出努力和得到的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4.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生畏惧上体育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对困难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磨练学生意志。
通过古今中外体育轶事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发挥身边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面对压力时,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实现目标;其次要以平静的心情、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只要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判断形势,勇敢地迎接挑战,增强自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气质面对学习,就能最终取得成功。
5.强化安全保障,降低风险
中职学校绝不能因噎废食,以安全为借口,回避、放弃所谓危险性较大的体育课教学及运动项目。体育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笔者所在学校就为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以此解决体育安全的问题。保险是化解学校和家长的一把钥匙,有了保险,学生就有了保障,教师和学校则摆脱了心理负担,家长不用担心医疗费用问题,是个“三赢”的方案,也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6.构建校园增强体育兴趣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积极传递体育文化。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学生团体等校园宣传平台,充分发挥版报、教室、墙壁标语等校园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强体育知识、赛事和体育精神方面的宣传,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氛围。
- 上一篇: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 下一篇:胸痹中医特色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