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铅球比赛竞赛规则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铅球比赛竞赛规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北京世锦赛;田径;犯规特征;申诉案例
中图分类号:G82;G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81-06
Abstract: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foul statistics of more than 1000 athletes in each round from 38 events (not including race walking and height of jump) of IAAF World Championships Beijing 2015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athletes’ written protest and appeal of the fou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is championship there were a total of 617 fouls, of which 593 times for field events, 24 times for track events, formally submitted a written appeal 25 cases. The foul number and nature of men and women in each project hav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fou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level athlete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ferees, reduce the rate of miscarriage of justice and appeal rat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ational judges, establish a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strive for follow-up international high level athletics events.
Key words: 2015 Beijing Word Championships; track and field; foul characteristics; appeal case
田径属于丈量类比赛项目,比赛过程中的判罚大部分都是裁判员依据田径竞赛规则要求进行,具有定量化、客观性特点。因为田径项目的这些特点,田径的赛场执裁也一直被认为人为因素少、技术含量低,因此对田径犯规特征的研究也未被重视,一直处于研究空白。
然而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商业化加剧,运动员对运动成绩的重视程度在加大,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可能导致运动员出现更多更新更高明的犯规;同时,部分技术动作的改变、场地器材的改变,导致一些新的犯规点也随之出现;另外,从运动员对判罚结果的申诉案例来看,运动员对裁判员判罚的“反侦察”意识和能力也在提高。以上这些变化发展都要求田径裁判员在思想意识、执裁观念、工作方法手段等方面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犯规特征的分析,使裁判员对运动员的犯规特征能够准确把握,以提高执裁预判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漏判和申诉的发生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38个项目,来自206个国家的1 000余名运动员各轮次的犯规数量、犯规性质、申诉案例及胜诉败诉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
竞走(20公里、50公里)及高度跳跃项目(跳高和撑杆跳高)的判罚比较特殊,在本文不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从本届世锦赛成绩统计中心获取各个项目、各个轮次运动员的犯规情况统计表,另外从技术中心获取运动员的申诉情况统计表,最后将统计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档,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为获得准确的资料提供可靠的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在本届世锦赛的举办过程中,与各项目的裁判长访谈,了解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犯规情况及裁判员执裁情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本届田径世锦赛犯规数量特征分析
2.1.1 田赛项目
因为各个田赛项目的参赛人数及比赛轮次不同,本文是在先统计各项目各轮次总跳、投数量和总犯规数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各个项目的犯规率。在实际统计过程中,又按照各轮次及单项和全能分开统计,以期发现其中更细致的犯规特征。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男子田赛项目的犯规率具有明显项目特征。跳远项目不管是单项还是全能,其犯规比例都大于其他项目,其平均犯规率达到了41%。其他项目的依次排列顺序是:三级跳远30%、铅球24%、铁饼20%、链球19%、标枪15%。
跳远和三级跳远是在人体高速水平运动中迅速准确踏板、起跳的连贯技术。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去判断踏板的准确性是很难的,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但是赛场环境的及心理负荷的不同,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出现与训练不同的助跑速度和节奏,因此容易出现犯规。相对于跳远而言,三级跳远的平跑速度要求稍低,因此犯规率低于跳远。其他田赛项目都是在投掷圈里完成准备和预投动作,预备动作幅度小、速度慢,犯规率较远度跳跃项目低。
要特别提出的是,在本次世锦赛,旋转投铅球的技术在男子运动员中被广泛采用,这是铅球犯规率高于其他投掷项目的主要原因。标枪的助跑距离长、跑道宽、速度慢,助跑节奏容易被控制,因此是最不容易犯规的一个项目。
全能项目的犯规率均低于单项,说明全能项目中,运动员更为保守,每一项都争取稳中求高分即可。而对于单项来说,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只能尽最大化发挥,因此更容易犯规。
表2显示女子田赛项目的犯规率与男子项目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分别是:跳远30%、三级跳远28%、铁饼24%、链球24%、标枪20%、铅球18%。除了铅球以外,其他项目都和男子呈现相同的规律,这是因为在女子运动员中极少采用旋转式的投掷铅球法,绝大部分仍然采用背向滑步的方法,但目前的趋势来看,高水平女子运动员也在试着采用旋转投法,这也将成为裁判执法的一个关键点。与男子运动员一样女子的全能项目的犯规率也均低于单项。
2.1.2 径赛项目
径赛项目犯规现象较少,本文仅按照各项目而不分轮次进行统计。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径赛的犯规集中出现在中短距离的径赛项目中,这是因为短距离项目起跑的反应压力及赛时强度相对较大,运动员由于过度紧张,容易出现犯规现象。但是这不绝对能说明中长跑项目就不是裁判员执法关注的重点,还需要结合赛后运动员的抗议申诉情况来综合分析。跨栏项目也是一个容易犯规的项目,这是因为田径规则对跨栏动作的规范性做了明确要求,运动员一旦不符合这一技术规则,就被判为犯规。同样,接力跑项目由于交接棒技术的规则要求,因此也是犯规的高发点。女子径赛项目和男子呈现基本一致的规律,犯规现象集中发生于中短距离跑、跨栏和接力项目。
2.2 本届田径世锦赛犯规性质特征分析
2.2.1 田赛项目
田赛的投掷项目和跳跃项目,其技术结构均有相似之处,都可以分为助跑(预摆)、起跳(器械出手瞬间)、腾空(器械出手飞行)、落地及运动员离场五个部分,本文就以此为犯规性质分析的阶段划分标准。
由表5可见,在跑道上进行助跑的项目,犯规都集中出现在起跳和器械出手瞬间,即脚踩踏起跳线或者标枪投掷弧。在投掷圈内进行的项目,犯规则集中在预摆和器械出手瞬间,即脚在预摆旋转及器械最后出手过程中触及铁圈上沿。
排名第二位的是落地区的犯规。标枪项目落地犯规一般是无枪尖落点,铁饼、铅球和链球落地犯规一般是器械落在角度线上或线外。跳远和三级跳远落地犯规是指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且落地区外的触地点较落地区内的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
排名第三的是运动员离场时的犯规,投掷运动员在器械未落地时就离开投掷圈或者是离开投掷圈时脚的第一落点没能完全在中线后面;对于远度跳跃运动员来说是指离开落地区时,运动员在落地区外地面的第一触地点较落地区内最近触点和在落地区内因身体失去平衡而留下的任何痕迹更靠近起跳线。
排名最后的是腾空(飞行)过程中的犯规,主要是器械脱手、链球撞到挡网未出以及三级跳中前两跳触地。在本次世锦赛中没有运动员因出手姿势不符合规则而犯规的。
因此,起跳线、投掷圈、投掷弧及落地区都是裁判员关注的重点,裁判员应在充分把握竞赛规则的基础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执法信心,认真观察场上情况,做出果断有效的判罚。
由表6可见,女子田赛项目犯规与男子运动员表现出一样的规律,犯规的性质主要集中在助跑(预摆)和起跳(器械出手瞬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铅球项目的犯规性质,由于女子运动员仍然采用背向滑步,因此在预摆过程中的犯规较少。
2.2.2 男子径赛项目
由以上表7和表8可以看出,起跑犯规为径赛项目的主要犯规点,集中在中短距离比赛上。起跑犯规监测仪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起跑犯规的漏判和误判,但是裁判员不能完全依靠监测仪,还需要把握规则要求,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在监测仪协助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判断来做出正确判罚。
踩内侧分道线是所有弯道跑项目,尤其是短距离项目的犯规重点;接力项目中交接棒不符合规则是接力项目的犯规重点;跨栏项目中的故意撞栏、绕栏等栏上动作是犯规重点;不分道跑项目中的故意撞人、推挤是犯规出现的重点。以上这些犯规点都要求检查裁判员正确理解规则精神、合理选择执法站位,以最有效的角度观察场上的情况,坚定执法信心,敢于做出正确的判罚。在本届世锦赛中,首次在径赛项目启用了鹰眼摄像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裁判员判罚的准确性,但是同时要求摄像人员要更加合理地架设摄像机,从多角度对易犯规的地点进行拍摄,录像判读裁判员也要相应提高录像关键画面的捕捉技能及解读能力。
2.3 申诉案例分析
本次世锦赛的申诉采用国际田联规则,即运动员或其代表队比赛进程或结果产生异议时,可在正式比赛成绩宣告后或者相关裁判裁决后的30分钟之内向技术信息中心提出正式申诉。申诉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局势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一般包括为自己受到的判罚申诉,认为是误判;或者为他人免于判罚申诉,认为是漏判;再或者对赛事组织提出申诉,认为组织过程中对运动员产生不利或不公。
本着以人为本及维护运动员的公平利益为原则,本届世锦赛规定运动队可在看完大会官方技术录像后再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式提出申诉,以下统计包括运动员看官方录像后撤诉的情况。
本届世锦赛共接收25例申诉,看官方技术录像后撤诉9例,胜诉5例、败诉11例。不管是申诉的结果如何,都可从案例中找出运动员提出申诉的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运动员集中关注点,同时是裁判员容易出现失误也是容易被运动员发现漏洞的一些犯规点。
在本次世锦赛中,径赛项目的申诉19例,集中在中长跑、跨栏和接力项目。其中仅中长跑就有12例,而裁判员对中长跑项目运动员给予的正式判罚的却只有4例,12例申诉中有两例胜诉,改变了比赛成绩和排名。这就说明裁判员在中长跑项目的执法过程中还有很大漏洞,主要是对于故意推挤撞人的这一主观性比较强、依据比较模糊的判罚。关于质疑跨栏技术动作的2例,踩内侧分道线的1例、接力交接棒技术的2例,这些都提醒我们的检查裁判员要认真学习掌握规则,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执法信心、增强判断力,心细胆大地及时做出判罚。
另外,从接力项目的犯规性质来看,检查裁判员关注重点大都是在交接棒是否出接力区这一性质的犯规,然而结合申诉内容分析得出,检查裁判员的关注以下肢动作为主的同时也应该多角度关注运动员的上肢和全身动作,及时判断是否有故意助力推送、串道等犯规行为,减少错漏判的情况。
田赛项目6例,其中5例都是认为裁判员误判而给予自己踩踏起跳线、投掷线(圈)的判罚,但是仅胜诉一例,说明本届世锦赛中裁判员在这一点的判罚还是比较到位,也同时再次强调了这些是田赛裁判员应该关注的重点。
结合犯规及申诉的情况来看,裁判员除了对那些常规犯规集中点继续保持判罚意识外,也要对这些申诉的集中点进行研究。申诉集中点是潜在犯规出现的暗示,只有充分了解犯规和申诉的这些规律,才能使裁判员的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提高工作预见性,相应改进工作方法,采用相应仪器设备等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本届世锦赛上田赛项目的犯规数量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远度跳跃项目的犯规率高于其他项目。采用旋转式投掷法将是今后铅球项目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本届世锦赛男子铅球项目大部分运动员采用了旋转式,导致该项目的犯规比率升高,这也是今后女子项目的发展趋势,因此铅球项目也将成为今后关注一个判罚点,裁判员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方法,在易犯规点增加裁判员人数和设置摄像系统等。
3.2 本届世锦赛径赛项目的犯规集中出现在中短距离的径赛项目中。跨栏项目和接力项目由于技术比较复杂,也是犯规现象高发的项目。检查裁判员要熟悉相关技术规则要求,果敢判断并做出判罚,仲裁录像人员要合理布局摄像机的架设位置,录像判读人员要提高关键画面的捕捉能力及判读解析能力。
3.3 本届世锦赛田赛项目的犯规主要集中在助跑、起跳或器械出手瞬间,运动员的脚或身体踩踏或越过起跳线、投掷弧或投掷圈。因此,起跳线、投掷圈、投掷弧及落地区都是裁判员关注的重点,裁判员应坚定执法信心,认真观察场上情况,做出果断有效的判罚。建议在今后的国际大赛中,在田赛项目的易犯规点设置鹰眼摄像系统,为裁判员的准确判罚起到辅助作用。同时,认真研究裁判员的站位,以更为合理的角度观察运动员的细微动作。
3.4 径赛项目的犯规主要集中在起跑犯规、踩踏内侧分道线和跨栏栏上动作。在本届世锦赛上,首次在径赛项目上设置了鹰眼系统,这对裁判员的判罚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同时也要求起点裁判员、检查裁判员要熟悉技术规则,根据自己的判断,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罚。
3.5 本届世锦赛共接收正式申诉25例,径赛项目的19例中有12例都是关于中长跑项目的推挤撞人的错漏判,这就说明裁判员在中长跑项目的执法过程中还有很大漏洞,主要是对于故意推挤撞人的这一主观性比较强、依据比较模糊的判罚。申诉集中点是犯规易出现的潜在点,当代运动员的反侦查能力极强,容易发现裁判判罚的漏洞,他们拼比的不仅仅是体力,也是脑力智慧,因此裁判员更要认真学习规则,提高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执法信心、增强判断力,心细胆大地及时做出判罚。
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犯规特征和申诉规律,进一步完善裁判法及裁判培训内容,能使裁判员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预判能力,减少错漏判。
参考文献:
[1]北京田径世锦赛成绩处理中心.北京2015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总秩序册[R].2015.
[2]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田径竞赛规则2015-201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3]董周生,曾婕.国际田径大赛裁判工作的特点及发展新动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89-91.
[4]詹晶晶,刘建.伦敦奥运会申诉改判现象引发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 2014,6(3):6-9.
篇2
关键词: 田径技术 模拟比赛状态 高科技应用
1.田径技术的发展
1.1短跑技术
对短跑技术的理解和认同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认识仍在讨论中不断地深化。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短跑途中跑基本技术强调的重点是后蹬,所以在技术训练与教学别强调支撑腿后蹬时髓、膝、蹂的充分伸展。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在短跑训练中应加强摆动(摆动腿的折叠前摆)的训练。许多研究也认为,除后蹬之外,摆动也是使人体产生位移的动力之一,进而提出了蹬摆配合,以摆促蹬的概念,同时在实践中增加了有关发展摆动力量、速度、幅度的一些练习[1]。80年代中后期,短跑技术水平与运动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相继涌现出刘易斯、乔依娜、伯勒尔、克里斯蒂等一批名将。对他们的研究表明,他们与其他选手的差异集中表现在两点:伸髋速度和幅度,着地的积极性、速度、方法等。当伸髓与积极着地的观念在短跑教学训练中日益为人们认同的时候,又有人提出:短跑的技术关键是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纹―制动。人体的下肢在一个单步中经历了两次剪绞,支撑过程中人体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纹―制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动力之源,而腾空过程中的剪绞则为下一个支撑过程开始于一个合理的准备状态创造条件;支撑腿膝、踝关节的主要作用是坚固支撑而不是传统技术理论中通过缓冲―蹬伸减小前支撑段的阻力并为后蹬阶段创造动力。此结论是在前人对短跑技术大量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得出的,它抛开了技术的外在形式而对动作的内在机制和实质进行了探入的论述。进而,该观点认为:快速的跨步跳应取代后蹬跑成为短跑的专门练习和专项力量练习,它是发展短跑所需的大腿的剪纹―制动力量的一个绝好手段。
1.2中长跑技术
世界中长跑技术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通常采用摆动腿积极前摆和下压,使小腿自然前伸,前脚掌“反扒”落地,积极缓冲,后蹬伸至髋、膝、踝三关节技术,使成绩快速提高;70年代出现了高频跑的技术,也促使了中长跑成绩的显著提高;80年代以后,马俊仁教练在中长跑技术上精益求精,力争达到技术动作的最优化,形成了马家军高频率、快节奏、重心平稳、步调较快的技术风格。在1993年8月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马家军中的刘冬、曲云霞、张林丽三人五次打破三项世界纪录。在10月第五届世界杯马拉松赛上,王军霞、张林丽、张丽荣、马丽艳包揽个人前四名和团体冠军。马家军在马俊仁的带领下创造了世界田径史上的奇迹[2]。
1.3跳跃项目
跳跃类项目中无论是高度项目还是远度项目都有共同的特征:更加注重发挥绝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利用率;更加注重快速起跳和起跳的动作速度;更加注重跑与跳的结合技术和助跑起跳时的垂直速度。这些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所重视,在实际训练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速上板起跳”取代“可控速度起跳”的观点推动了我国跳跃类项目的发展。涌现出了邹振先、黄庚、刘玉煌、郑达真等世界级水平的跳跃类项目的运动员。
1.3.1跳高技术
背越式技术在第奥运会上出现,美国大学生迪克・福斯贝里以2.24m的优异成绩夺得奥运会跳高的金牌。它产生的影响在跳高史上是罕见的。我国教练员根据我国运动员特点创立了快速助跑、快速起跳,使速度和力量完美结合的技术风格。我国著名的跳高教练员胡鸿飞改变传统的训练模式,大胆革新,坚持以速度为中心,力求与技术平衡的训练指导思想,通过朱建华将背越式跳高技术推向更新的时代。1983年6月我国跳高选手朱建华在全国第五届运动会预选赛上以2.37m创造了新的跳高世界纪录,同年9月在全国第五届运动会中以2.38m再一次刷新了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在1984年,他又以2.39m打破了由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我国田径史上三破世界纪录的佳话。
1.3.2三级跳远技术
由最初的自由式跳法发展到高跳型,由高跳型发展为平跳型,我国的田径工作者首次提出“速度型”这一概念[3],这一技术目前还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北京体育大学郭元琦副教授在《三级跳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和《速度型三级跳远和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中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该技术的训练框架作出了科学的设计。相信,速度型技术将是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3.3投掷类项目的技术创新
在投掷类项目中我国的教练员、专家学者在训练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4],认为,无论重器械还是轻器械项目都有以下特征。
1.3.3.1尽量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器械的出手速度对远度的影响远远大于出手高度对远度的影响。
1.3.3.2加大用力距离,缩短工作时间。无论哪一项投掷项目都要求有良好的超越器械。我国的铅球项目近年来一跃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这与阐福林教练等人对铅球项目特点的新认识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铅球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项目。
2.关于模拟比赛状态的研究
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高水平运动员安排了许多专门练习,以便直接适应比赛动作的需要。训练就是为了比赛,而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成绩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来,其中原因众多。但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除了比赛外,更多的是通过日常模拟比赛的训练加以解决。因而现代田径运动训练非常注重模拟比赛的训练,提高训练的实践化程度,这对运动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5]。
3.高科技应用的研究
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多种理论的发展和科学手段的渗透,对田径运动教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先进的体育科研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和应用,使业内人士对田径运动各项技术的实质、机制、影响成绩的因素等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完善、深刻。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运动员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更高,投得更远。在运动成绩高度发展的今天,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今天的训练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6]。
参考文献:
[1]黄治.我国田径水平与世界田径的差距[J].田径指南,1987,(5).
[2]张振等.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3]岳新坡,毛爱华.在论二十年来我国田径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3.
[4]刘平建,王剑辉.速度――田径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篇3
关键词:中专学校;女生;体育兴趣;培养
中专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习过田径、铅球、篮球等,对中职学校现行教学大纲开设的体育项目没有太大的兴趣.再加上进入青春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易出现疲劳,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含蓄、敏感、畏难: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懒动、怕别人嘲笑、对疲劳的耐受力差.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中专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女生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在女学生中只有92%的人知道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具体的作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4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38%的人了解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专学校体育的一个失误:受传统苏联体育的影响偏重于竞技方面和对人体生物潜能的挖掘.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二、充分了解女学生喜欢增添的体育项目
有调查分析表明.有76%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课课程设置不满意,他们认为从小学开始就学习田径、铅球、篮球等,没有太大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能够适应职业所需的运动项目:健美操、国际交际舞,网球保龄球、台球、桥牌等采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其中国际交际舞很受女学生的青睐.有96%的学生希望添设国际交际舞。据文献资料分析:一切文化娱乐项目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培养高雅情趣.愉悦身心.给人的创新活动提供精神活力。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今年.我在中专一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篮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合理的安排跑、跳、投等技巧和力量方面的教学.同时穿插相应的游戏和竞赛.有效地促进了篮球的学习。有学生说:“它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篮球的基本技巧.锻炼了身体。强了体质。”
四、教法组织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提高.即使是篮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也能激发女生的兴趣。
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创造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练习篮球步伐时.两人一组进行一个防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篮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虽然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篮球,但篮球基础并不好。因此.在给学生教篮球时.就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主动学习较难技术。如学生在学会三步篮以后.有些同学就开始学习勾手投篮.而且兴趣更浓。
适当地运用考试巧妙地运用考试.能使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时.很多女生怕动.没跑几次就不想动了.这时巧妙地安排篮球运球测验或一分钟运球上篮.有助于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主动加以练习.间接地增强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信息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用激励的语言中专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畏难、怕别人嘲笑,因此,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遇到困难时,有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并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表扬:当学生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
在教学和练习中做好师生互动作为一名男教师.要充分了解女同学生理、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女生更多地加入体育锻炼.增慢了学习效果因此,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的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就能默契配合
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的因素之一
篇4
将瞬间的动感美凝聚为静态的含蓄之美,
这种独有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播使者。
在资讯尚不发达的时代,邮票是一个让人们得以了解外部世界的小小窗口。曾几何时,它们或飘洋过海,或飞越长空,还要遭遇途中不可预知的艰辛,甚至战争的摧残。它们历尽千辛万苦为期盼它的人们传递着珍贵的信息。
今天,当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宏大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道德伦理、美学等重要领域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时候,作为奥林匹克文化载体之一的体育邮票又伴随着百年奥运的步伐为传播奥运理念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虽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特别是当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新的传播载体出现以后,以其无可比拟的高效率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方式。然而奥运邮票坚守于这一片方寸之间,将瞬间的动感美凝聚为静态的含蓄之美,这种独有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播使者。
胜利者的记录
虽然顽强进取的参与精神更接近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奥运舞台上,努力拼搏争取胜利的态度才是对自己和对手最大的尊敬。因此,在奥运赛场上获得优胜的运动员一向受到人们的尊敬,并得到崇高的荣誉。
在这个成就英雄、创造奇迹、塑造光荣的舞台上,历届奥运会共颁发过上万枚奖章,优胜者的英姿经过不同的记录载体放大、传播,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分享这一美妙时刻。奥林匹克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顽强拼搏的精神。
1953年,法国为追记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获奖的运动员,特发行了1套6枚的邮票,这是世界上第一套颂扬、纪念奥运明星的邮票。此后,许多奥运奖牌得主从领奖台走下后又登上邮票这“方寸舞台”亮相,邮票不仅将他们的荣誉传遍全球,而且弘扬了奥林匹克伟大的人本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运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优胜者光辉业绩和荣誉的历史。“更高、更快、更强”与“重在参与”这两种奥运精神相辅相成,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奥运项目的演变
奥运会运动项目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起来的。从总体上讲,这些变化和发展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在夏季奥运会的百年历史中,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单项运动人数的激增,每届奥运会的竞赛项目时有调整,变化也比较大。如在早期的夏季奥运会中,拔河曾为竞赛项目,后又并入田径赛;水球原先单独列为球类竞赛,后又列为水上运动,并入游泳。竞赛项目的设置经历了一个增删、演变的发展过程。
从1896年开始的前5届奥运会可以说是起步阶段,竞赛项目设置尤其是各大项中的小项设置随意性强、变化大,而且比赛也不够正规。从第7届到第11届奥运会,项目设置已开始向现代化的标准发展。
1964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打破了战后十几年奥运会项目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增设了2个大项和13个小项,在此后的几届奥运会,大项和小项不断有所增加。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确定项目就达28个大项,302个小项。目前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排球、帆船、现代五项等。
冬季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则是从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开始,当时,一些冰雪项目(如花样滑冰、滑雪、冰球等)归入单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而奥运会分夏季和冬季举行,也使此后竞赛项目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要相对稳定得多。冬奥会在前7届(1924年〜1956年)历时32年之久,始终是以滑雪、滑冰、冰上曲棍球、雪车4种为主。至1960年美国斯阔谷冬奥会增设冬季两项、1964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又增设雪橇,在1960年〜1994年的30多年间,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一直保持在这6种,只是在项目数上有所调整。直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才增加到7种68项。
方寸间的“奥林匹克竞赛”
随着历届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增加,奥运邮票图案也日渐出新,每有新项纳入,邮票图案就必有表现。1988年汉城奥运会新增乒乓球项目,韩国、比利时当即将乒乓项目搬上了邮票。据统计,几乎所有竞赛项目都上过邮票。比赛的激烈场面、运动员优美的姿态都曾在邮票上定格,就是这成千上万枚邮票合成了奥林匹克激烈竞赛的大全景。
随着奥运项目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已经发行的成千上万种体育邮票出现后,如何将各个运动项目中最精彩、最引人注目、最富有美感的场景和动作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尽量避免重复和雷同,是世界各国邮票设计家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画面题材的选择、构图的推敲、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画等都成为邮票设计师绞尽脑汁、刻意求新的题目。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体育邮票本身也在进行一场设计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
力与美的狂欢
体育是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的产物,而力量则是社会生产的源泉。现代体育运动中,力量项目更以激烈、直观的方式诠释着人体之美。根据顾拜旦的提议而制定的奥林匹克运动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也表达了人们对力量的追求。
举重运动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力士的运动。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狩猎劳作中的扛举。而现代举坛上的角逐,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力量的较量。在奥林匹克体育邮票上,我们可以欣赏到举重运动员屏息挺臂、力擎千钧的形象。用杠铃进行比赛始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目前,举重共分10个体重级别,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个项目计算成绩。而表现大力士们快速、协调和爆发力的“箭步式抓举”,往往成为邮票的主图。
田赛中的投掷项目,同样是力量的显现。无论是推铅球、掷铁饼,还是投标枪、扔链球,运动员通过助跑或旋转,将积蓄的力量猛然爆发出来,使投掷物凌空飞起,争分寸之短长。邮票设计家往往撷取那力量积蓄到顶点的瞬间―动作和时间仿佛停滞了、凝固了,然而这平静下孕育着、膨胀着那正待冲腾而出、足以排山倒海的力量。
提到投掷和投掷图案邮票,不能不介绍遐迩闻名的“掷铁饼者”雕塑。“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刻大师米隆在公元前5世纪创作的杰出艺术品。他创作的竞技者,高度镇静而又充满活力。运动员右手紧扣铁饼,向后高扬,左肩前倾,全身运转,头部扭向后方,双眼贯注在手中的铁饼上,平静而又自信,使人预感到他即将迸发出来的巨大威力。米隆正是选择了掷铁饼前最紧张、最有力的一刹那,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运动员形象。这尊充满动感的雕塑,集中地突出了运动员的意志和神态,成了奥林匹克的象征。希腊发行的世界上首套体育邮票中就有这个形象,其他各国也曾多次以“掷铁饼者”作为邮票的主图。
良好的弹跳力,是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横杆的逐渐升高,比赛热烈程度也随之升温,运动员每一次的试跳,都扣人心弦;而每一次腾越的成功,都振奋人心。跳高竞赛中的跨跃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过杆姿势,都曾在邮票画面中出现过。尤其是风靡一时的背越式跳高,那轻盈、惊险的过杆动作,常常被摄留在邮票画面上。
运动之魂
如果说力量是运动的骨骼,那么速度则是运动的灵魂。对于一切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赛项目来说,速度是决定胜负的根本;而在大型球类对抗以及其他诸多项目的运动竞赛中,速度则是最基本的体育素质。
赛跑大概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运动了。原始人类的壁画上,就刻画着人们的飞奔追逐。古代奥运会一直列有赛跑的项目。
短跑则是对速度这个概念最精华的体现。运动员们在短以秒计的时间里,迸发出全部的力量进行百分之一秒的角逐。因此奥运会的短跑比赛场面往往是最激动人心的,它将运动员长时间刻苦的训练以一种言简意赅至残酷的方式体现出来。邮票的设计者经常选择运动的――运动员在终点冲撞线时的姿势作为邮票的主图。
游泳,也是重要的速度竞技运动之一。各种不同的泳姿如自由泳、仰泳、蝶泳等在邮票上都有所表现。古希腊神话中即有“不仅凡人喜爱游泳,连天上的神仙也乐此不疲”的说法。古罗马人把不会游泳看做是“低能”的表现。1896年第1届奥运会上,就有3项自由泳比赛。目前奥运会上则列有男、女各泳姿,如单姿/混姿等共29个项目。表现游泳运动的奥林匹克体育邮票中有不少佳作。运动员展臂后扬,屈腿倾身的预备姿势使人预想到即将纵身入水的场景,而运动员在浪花中飞腾拼搏的形象,也会使人联想起“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篇。
速度滑冰是冬奥会的主要项目。首届冬奥会就有男子速滑项目,1960年又增加了女子速滑项目。在滑道上风驰电掣的镜头,很为邮票设计家所喜爱。冬奥会的其他竞速项目,如速度滑雪、雪橇、山地快速降下等也是冬奥会邮票的热门题材。运动员在冰雪世界上的奇姿美态,就像凌霜傲雪的鲜花。 跨栏和障碍赛跑、赛马等项目,除需要速度外,还要具备高度的灵敏性、协调性,借以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以跨栏为主图的邮票上,运动员那刚健的双腿飞跨栏架的雄姿,以赛马为主图的邮票上,运动员和坐骑融为一体、腾越障碍的情景,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奥运会体育邮票对其他的竞赛项目,如自行车、划艇、帆船、竞走和现代五项等,都有极为精彩的描绘,任凭人们在邮票的海洋里漫游欣赏。在这些运动项目中,马拉松比赛以其对速度、毅力的极高要求而显得格外打动人心。它不仅是速度的较量,也是对运动员耐力和意志的综合考验,是历届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项目。
第一个马拉松冠军是希腊运动员鲁斯,他为希腊夺取了1896年奥运会上惟一的金牌,成为希腊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而历届的马拉松冠军,也都成为格外受人欢迎的运动员;在为数众多的纪念优胜者的奥运邮票画面上,马拉松选手也占有重要一席。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为雅典奥运会发行了一套4枚宽银幕样式的纪念邮票,其中一枚表现赛跑的邮票中出现古希腊的马拉松运动员和现代奥运马拉松选手同场竞技的画面,特别是运动员撞线的瞬间,表现得十分具有趣味性。
激烈的对抗
对抗类型的比赛不单纯是力量和速度的比拼,也是技巧、战术,甚至是应变力和意志力的对抗。这有助于促进运动员身体、智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和团队精神。而反映在邮票上的场面多数是十分激烈和惊险的。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是拥有最多爱好者和观众的比赛项目之一。足球比赛富有戏剧性,一记精彩的射门总会引起全场的欢呼,一次关键性比赛的胜利往往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所以足球运动邮票必须选择那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或最具技巧、难度最大的动作为主图。
篮球和排球等球类运动的技术、战术复杂多样,要求运动员有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高度协作的风格。篮球的篮下拼抢、排球的网上争夺,是极好的邮票图案选题。
冰球运动于19世纪中叶起源于加拿大,原为流行于加拿大金斯顿的一种游戏。当时参加人数和场地大小均无规定,游戏者手持球杆,脚穿冰刀鞋,在坚实的冰面上竖立两根木杆为球门,以圆木片作球,在冰上来回追逐,将球射入门内,以争胜负,后来屡经演变发展成现代冰球运动。1920年,冰球运动在第7届奥运会中被列为比赛项目,1924年在第1届冬季奥运会中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冰面超低摩擦力所导致的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使冰球运动成为最具观赏性的集体项目之一,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都非常流行。冰球对运动员的速度、技术、平衡能力和体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是高雅的动作、复杂的团队协作与猛烈的进攻的统一体。在银白色的冰面上,运动员手持曲棍,穿梭般往返疾驰,令人眼花缭乱。在冈比亚发行的冬奥会邮票上,运动员一边蹬刀飞滑,一面挥棍击球,可以感觉到冰球即将被打击飞腾的瞬间动态。而激烈的拼抢画面又使人回味到运动场上紧张热烈的气氛。
现代击剑运动是从历史上的冷兵器发展起来的。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希腊的学校中就已经出现了击剑课,由剑师进行教授。中世纪时,剑在西方是神圣的,击剑被认为是骑士的7种高尚情操之一,它亦成为武土们必须掌握的技术。从15世纪开始,由于发明了火药和枪炮,击剑便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格斗的击剑慢慢演变为竞技运动形式,比赛受到规则的支配和限制,从而使击剑从残暴的格斗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项高雅运动。19世纪末期形成了当代的击剑运动,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就有了男子花剑与佩剑的比赛。击剑作为一项极为强调技巧、速度的对抗运动,也强烈吸引着邮票设计者们。
拳击、摔跤和柔道等项目属于双人角力型的对抗。邮票画面往往选取最激烈、最难分难解的时刻。尼日尔、坦桑尼亚等国家的邮票上都生动再现了拳击场上的景象。摔跤并非只是力量的较量,其中也包含相当的技巧。
柔道是日本汲取中国武术和西方摔跤特点而创造的运动项目,1964年才列入奥运会比赛。运动员身穿白色或米黄色柔道服,徒手赤脚,腰扎段位带。每场比赛男子5分钟,女子4分钟。比赛中不许用头、肘、膝顶撞对方,通过对肘关节以外的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等动作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很多国家发行的奥运邮票都喜欢将其作为主图。多米尼克1996年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发行的奥运邮票中传神地展示了柔道、摔角等运动激烈的对抗性。
韵律之美
体育运动不仅给人以力度、速度感,也给人以健美感、节奏感。 而最能将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当属体操。体操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技艺,与当时操练有关。体操在中国、印度、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于远古时代的呼吸体操动作瑜伽至今在印度仍流传甚广。现代竞技体操始于18世纪的欧洲,有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两大流派。1896年首届奥运会即有男子体操比赛。20世纪20年代,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德国、瑞典两大流派结合起来,确立了现代竞技体操的项目。
体操运动一向被称为青春和健美的运动。从古希腊的雕刻和壁画中可以看出,古代运动员对体魄的锻炼是非常重视的。古希腊的体操传入欧洲后,器械体操项目开始形成,到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竞技体操才确定为男子6项(自由体操、跳马、吊环、鞍马、单杠和双杠);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女子竞技体操确定为平衡木、高低杠、跳马和自由体操4项。如今,体操运动已成为人们普遍喜好的运动项目之一,欣赏竞技体操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从奥运邮票上的单杠、双杠、跳马、吊环、鞍马等运动的画面可以看出,运动员以他们高超精湛的技艺和矫健有力的动作使得千百万人为之瞠目。从邮票设计还可看出各个国家看待同一事物的视角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朝鲜邮票喜好以运动员的剪影来表达,罗马尼亚邮票以写实的画面来体现,而美国邮票则采取仰视且倾斜的角度来突出吊环表演的惊险和难度。
与男子体操的刚中有柔相反,女子体操恰恰是柔中有刚。女性柔美和英气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难怪每逢奥运女子体操比赛总是格外引人关注,也无怪乎女子体操特别得到邮票设计家们的青睐。
中非在一套邮票中以绘画和实景照片组合的形式展示了平衡木、鞍马、双杠、吊环体操运动员在其项目最具标志性的瞬间,将人体曲线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平衡木表演则是在长5米、宽10厘米的横木上,做出平衡、跳跃、翻腾、倒立等动作,要求准确协调、柔韧优美,许多富于美感的镜头常常作为邮票主图。而燕式平衡是平衡木的保留动作,优美、舒展、造型极佳。
女子自由体操也是最具美感和节奏感的运动项目之一。当运动员随着音乐旋律,在12平方米的地毯上进行腾越、转体、倒立、跳跃等舞蹈般的复杂表演时,怎能不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当我们欣赏着邮票上的美妙舞姿时,心也会随着运动员动作的伸展而荡漾,甚至身不由己地和着音乐节奏而动。女子体操受到广泛的欢迎,不能不提到那些光彩照人的体操明星,如捷克斯洛伐克的卡斯拉夫斯卡、苏联的拉蒂尼娜和奥列格•卡尔包特、罗马尼亚的科马内奇等都被人们所熟知。
花样滑冰是冬奥会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它要求时间精确、节奏性强、舞蹈特点突出,而运动员要达到日臻完美的表演技巧,确非一日之功。随着这项运动的开展,花样滑冰的技巧水平越来越高。在舞蹈造型、动作编排、服装设计和音乐配置方面不断创新。邮票的设计家不仅仅满足于选取典型的冰上艺术造型来构图,而且以浓艳的色彩和巧妙的构思来表现花样滑冰内在的韵味。
篇5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优秀标枪运动员所应具备的一般力量、专门力量和专项力量同标枪投掷的关系,提出了优秀标枪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应选择正确的手段、方法及在力量练习中的注意事项等,以期有效地提高标枪运动员的成绩。
关键词 标枪运动员 力量训练 投掷
一、标枪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和特征
标枪是速度力量型项目。力量是标枪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力量训练在优秀标枪运动员的整个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根据国际田联田径规则,标枪跑道长度为33.50米,这个距离限定了运动员必须在跑道内完成投掷标枪的全部过程。而在掷标枪的过程中最后用力是关键,根据力学原理,器械由静止状态达到一定的速度,加速距离越短,器械所需的力越大。若要获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必须将很大的力作用在标枪上,使标枪很快地加速,这就要求运动员本身具备很大的力量。在如此短的有效加速距离内,运动员通过尽量快的动作将标枪掷出去,要求运动员不仅肌肉收缩力量要大,而且收缩速度要快。运动员单纯具备很强壮的肌肉和肌肉快速发力的能力,尚不能保证把这种能力合理地作用在标枪上,还需要合理的掷标枪技术作为保障,运动员在掷标枪过程中,其用力的角度、用力的顺序、用力的协调性等都需要尽量合理,才有可能把标枪投得更远。这样,对优秀标枪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要求就比较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优秀标枪运动员必须经过系统、全面的力量训练,才有可能获得好的专项成绩[1]。
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力量练致分为:一般力量、专门力量、专项力量。在以上三种力量练习中,一般力量是基础;专门力量是过渡;专项力量最关键,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专项成绩。
二、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项和安排
(一)一般力量
一般力量是人体整个肌肉系统完成任何动作所需的基础力量。
以上为一般力量训练的手段,其中躯干力量是人体的核心力量。所有投掷项目都十分重视发展躯干力量。这不仅是为了加强该部分的力量,同时也是发展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掷标枪的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枪项目一直把躯干力量训练作为一般力量训练的重点。在投掷过程中,躯干前、后、左、右肌群的力量都非常重要,只有相关肌群协调发展,才能通过技术使整个躯干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作为标枪运动员不仅要重视背肌的力量训练,同时也应重视腹肌和侧肌的力量训练。标枪运动员在力量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正确性,以达到最好的训练质量和效果,防止受伤。完成动作的速度和练习的间隔,教练员要做到严格监督和保护。
1.一般力量练习的安排
由于一般力量是基础,所以运动员在正常训练的情况下,每次训练课都应该进行一般力量训练。根据人体的生理学特点,肌肉在大强度过后需要48-72小时才能恢复。根据超量恢复原则,若想通过训练使力量素质获得较大的提高,一次力量训练后是不能等肌肉完全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力量训练的。当运动员经过一个阶段的大负荷力量训练后,再经过一个阶段的恢复,力量素质会获得提高。但相同部位肌群连续进行大负荷练习却没有适当的恢复,就会致使疲劳过度积累,又会影响训练效果。所以,合理的训练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优秀标枪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证明,同一部位大肌群进行隔日训练的安排是适宜的。
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在进行一般力量训练时,主要在80%左右的强度上采用重复训练法来进行力量训练,再在适当的阶段将重复训练法与大强度(金字塔式)训练法或小强度训练法相配合,使整个一般力量训练阶段起伏有序。合理的训练安排保证了一般力量的稳步提高(保持)。
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肌肉在以80%左右的强度工作时,工作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来实现的。在以90%的强度工作时,主要是通过运动中枢神经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和频率来实现工作的。采用80%左右的强度进行训练,除了能够发展力量外,还能够节省“神经能量”,这对于运动员长时间进行大负荷力量训练是十分有利的。
采用重复训练法,依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肌群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和练习强度。例如,上肢力量练习时卧推的练习强度以80%左右为宜;躯干力量练习时高翻的练习强度以80%左右为宜;下肢力量训练时下蹲的练习强度以70%左右为宜。当采用重复训练法时,在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好提高训练强度的时机。这里主要提出两点:一是提高平均强度的时机;二是提高最高强度的时机。
掌握好提高平均强度的时机:当运动员在练习中采用某一个重量可以完成5次/组×5组时,应适时逐步提高练习的强度,直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运动员在做抓举时,能够做90千克×5次×5组,说明运动员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时就要及时提高练习的强度。同样是5组抓举练习,就逐步变成90千克×5次×4组、95千克×5次×1组;90千克×5次×3组、95千克×5次×2组;90千克×5次×2组、95千克×5次×3组;90千克×5次×1组、95千克×5次×4组;直至达到95千克×5次×5组。这时就可以说明运动员的力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
掌握好提高最高强度的时机: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采用重复训练法进行1.5—2个月的系统训练后,应进行一次以上的冲击最高强度的测试。当运动员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后(这一点教练员的判断要基本准确),要抓住冲击最高强度的时机,一次训练课冲不上去,第二次训练课再冲,不要失去提高(或达到)最高成绩的机会。“练,就是要提高”,这句简单的话是练习的宗旨。
(二)专门力量
专门力量是指动作类似于专项技术动作的力量,我们称为专门力量。
以上简单介绍标枪运动员的专门力量练习。专门力量一般每周安排两次左右,每次练习4-5组、每组8-10次。这种练习由于是局部肌肉发力,所以运动员会感觉非常吃力,因此每次练习的次数和组数都不宜过多。专门力量训练一般可以安排在星期一和星期四,与技术模仿课一起进行。这些练习不仅能够发展专门力量,同时还能部分地改进专项技术动作,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专门力量练习后可适当地用轻球(破的足球、排球放掉气)进行专门投练习,以求达到将专门力量转化为爆发力的效果。
(三)专项力量
专项力量在整个力量训练中是最重要的部分,是为专项服务的。专项力量的发展与重要性是随着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而逐步加强的。这里特别指出,在标枪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专项力量的训练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找准专项力量的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是标枪运动员在常年系统训练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
在正常训练阶段(包括准备期和竞赛期),每周安排四次课进行专项力量练习。在训练课中练习的顺序一般是先进行杠铃力量练习,然后用完整技术或专门投技术投掷小铁球或者重枪。这样安排有利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利于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的结合和转化,有利于力量练习与技术练习的结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果。
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在准备期基本按上述安排进行。如遇大比赛,在赛前应制订出一套发展专项力量的计划,在这个阶段尽最大可能使专项力量达到较高水平。在训练中应注意处理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既要保证一定的负荷量,又要使强度逐步提高,通过训练使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实力。这个阶段一般安排在赛前4—6周。当练习强度达到要求后,就进入保持性训练阶段,使专项力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或略有提高的状态。
在训练中将一般力量、专门力量和专项力量有计划地组合(或部分组合)进行练习,将有利于这三种力量相互结合、转化,从而提高训练的整体效果,为标枪运动员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阚福林.优秀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M].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2).
[2]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张英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 上一篇:小农经济的发展
- 下一篇: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