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文化和历史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的文化和历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的文化和历史

篇1

【关键词】和谐视角;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互动研究

1前言

经济信息化让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互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随着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和残酷,企业之间要在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上开展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文化在吸引人、留人上势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一种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和持久的动力,便成为当前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2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的过程。它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个体差异分析、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价、激励、工资与福利、沟通等。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它包括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和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灵魂组成。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成为现代经济新的增长点;企业已经从产品竞争、技术竞争的层面变迁为更好层面的文化竞争。通过对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互动、互补和匹配关系的考察,有助于企业更系统和更有效地来开展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3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影响与互动关系

企业文化的不成熟、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授权不充分、产权制度不完善都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首先要清楚企业的管理行为(包括HRM)是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之内的(BI),理所当然会受到企业文化或老板文化的影响,另外管理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老板文化,老板们都想努力将他个人的文化\思想\战略转变成企业文化,体现在日常的企业管理行为之中。老板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代表老板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力度.老板文化对企业管理行为究竟有什么影响,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进入了稳定经营阶段,甚至跨国经营时,企业文化则融入更多的东西,诸如区域文化差异等,这个时候的老板文化处于一种中等态势,即既影响企业的发展经营和管理,更受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通过公司全体同仁的努力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不断融入新的成员,形成新的核心管理经营团队.比如说高阶管理层,他们的加入给企业的文化带来了新的内容和冲击。通常伴随而来的是由于企业规模增大而带来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老板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受到挑战或质疑,但由于长期的管理及文化惯性,老板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力依然很强。老板可以用领导者的身份来影响管理行为,但却已经无法全部体现,因为企业的管理内涵已经融入了企业其他的管理领导的管理文化理念了。这个时候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整合。由于中国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企业文化的理念先进,实践落后;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不足,员工参与不积极;传统企业文化的存在,影响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和人才环境的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局限在表层且花样单调,形式呆板,对于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力不从心等。企业力求机制创新,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薪酬结构,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有所进展。企业文化就是重视人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的重视人的作用,他们都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对人的管理更好的实现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相结合,能够互通有无,弥补不足,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在利用企业文化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缺乏有效的。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往往重激励、轻约束,激励时又往往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许多企业往往持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试图凭借诱人的薪酬来吸引并留住人才,从而放弃必要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安排结构不合理,不能人尽其才。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决策中所占的比重甚少,多数企业虽然设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却往往是企业高层的附庸,所从事的多是行政事务性工作,活动范围也极为有限。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任务。将人力资源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具体为业务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服务和支持。当谈到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领导和员工就想到是属于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职能,理应由人力资源部片面负责。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外部招聘不重视内部培养;重使用轻培养。企业过分重视外部招聘而忽视了建立企业内部员工的人力开发机制,往往寄希望于外部招聘的人才上,希望能将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核心竞争力,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投入。同时,在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时,往往只注重员工的有效使用,而忽视了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只注重对学历层次低的员工进行培训,而忽视了对高层次员工的深入开发。

3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如果引入企业文化来加强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将成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补充,弥补由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不足与偏颇。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得到最佳管理效能。建立基于企业文化的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等一系列措施。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培训方式使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态度的改变。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必需借助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结合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在企业内部营造宽松、自由,对员工充满人性的关怀和情感激励的环境。对员工的绩效考察和激励措施要充分结合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绩效与激励管理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的内容作为考评与激励的一部份,将企业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在企业培训的全部过程中贯彻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企业培训,强化、试验和改进企业文化。在企业各类培训活动中,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传达给员工,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处理好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的结合。人力资源经理人员在设计招聘政策时,要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对招聘主管人员与用人部门经理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录用与本企业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同样,也要制定相应的员工发展政策,只培养与发展那些与本企业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员工。

4总结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行为(包括HRM)是相互影响的,企业的生存状态严重影响着企业所采取的战略、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管理行为亦不同。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句话并非是一句空话,而值得各位管理同仁共同思考。加强和谐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互动研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沙因著(郝继涛译).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孙泽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企业间竞争已从有形产品竞争转向运营机制、品牌、服务、产品创新、企业文化、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因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必须使企业运营机制灵活有效、企业精神具有凝聚力、企业内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软实力是综合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1.企业文化软实力构成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通过企业内外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基于企业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深层力量,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集技术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三力合一的动态平衡系统。3种力量处于不同层面,其中技术力处于表层,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复制的一种能力,管理力处于中层,文化力则处于深层,3种力层层递进、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竞争侧重点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环境的变化,要求知识、品牌、文化等软资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势头正往塑造知识型企业文化的方向转变,谁拥有优质的文化软实力,谁就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所依赖的优势越来越偏向于无形,越来越难以被模仿。因此,企业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企业管理创新与经营理念依赖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形态和精神内涵,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约束和规范机制。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其表现形式会约束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最后,企业文化软实力能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环境条件、资源优势、技术创新、组织协调以及企业文化,这5个要素都与企业文化密切关联。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力的物质表现形式和价值评价指标,因此,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无疑会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精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等。其中,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影响着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口。精神力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制度。制度力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企业行为力给核心竞争力带来的提升,必须建立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上,还需在企业范围内对全体员工加强企业价值观的渗透。物质力可以看作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体现,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企业形象等因素。以学习力作为基础,企业就能够不断创新,激发创新力,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锻造企业文化力。以企业文化力提升企业学习力。企业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对策,重新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因此,企业学习力对核心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以学习力激发创新力,以创新力提升竞争力。

4.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措施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资源成本的统治地位逐渐让位于知识、文化,文化产生的效应已经比经济效应还重要。因此,促进科技进步、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谋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举。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竞争力源于卓越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出持久的竞争力。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激烈变幻的竞争环境。创新是企业的命脉,一个企业除了应具备硬实力之外,还应具备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要通过创新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我国民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赢得发展。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力。现代企业要想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首先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各种培训服务,包括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支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合理化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借助阅读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可见,阅读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多方面。正是因为如此,就使得诸多教师在重视阅读教学的同时,逐渐走向了“功利化”的道路。所谓“功利化”的道路可理解为,一味追求上述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课文本身的人文元素和思想元素的提炼和释放。不难发现,这种教学现状必然与语文教学目的相背离,也与新课程标准相偏离。

那么如何建立起合理化的教学模式来呢。笔者认为,合理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应注意环境植根性问题,即需要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大环境相适应,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模式创新。关于这一点,也正是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笔者的教学和听课体会,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题,需要把握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三个环节的工作。从总括层面来看,以上三个环节的实施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在突出阅读教学的宗旨上却存在不足。目前针对阅读教学大都采取先作者生平介绍,再是课文写作背景阐述等流程,这一流程过于学理性并不适用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对于他们而言,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从中的情感修养才是最重要的。正因如此,在教学评价中在强调词汇和生字量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感悟到了什么,以及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学习方面

尽管素质教育推行了十来年,新课程标准也陆续出台,但现阶段的小学生仍然面临着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不仅是学校所造成的,也是学生家庭所带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发散性思维则很难建立。毕竟,这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而造就。不难发现,局限于课堂教学领域内的阅读训练,难以使小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素质。关于这一点,需要纳入到教学合理化模式中来讨论。

可见,合理化模式的构建便需要从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模式创新。

二、分析基础上的合理化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阅读教学的合理化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教师教学的合理化模式

在适应当前教学大环境的原则下,教师在优化教学模式上应在以下两点上下功夫。

1.提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里的阅读教学。结合小学生的心智模式可以在这样几个环节提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共情。因为好奇才能促进他们参与阅读的热情,因为共情才能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下形成情感升华。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导课中加上这些引子。

2.引导学生的感知。语文阅读教学隶属于语文教学,必然遵循语文教学本身的目标定位,即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特别在目前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状况下,这种人文情怀更为珍贵。因此,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以及感知自我的存在。

(二)学生学习的合理化模式

现阶段普遍采取的手段便是布置家庭作业,从而督促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在赞同这一手段的同时也需要指出,诸如抄写生字和课文的作业内容应相应减少,可以尝试将改写课文或者读后感引入其中。小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打开的阶段,更喜欢主观性、开放性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围绕着这两点进行作业内容设计。

(三)课堂组织的合理化模式

梳理当前的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同行并没有把课堂组织纳入到阅读教学之中来探讨。实则不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因没有了教师的“权威式”管理,就能增加课堂学习的愉快氛围。同时,在适应小学生热衷于“交流”的特点,就能更好的培训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三、案例分析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模式,并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进行分析。

(一)课前预习阶段

布置预习任务的目的在于提高小组合作阅读的效率,为此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让学生先拉通将文章阅读一道;(2)要求学生围绕内容收集其它可供讨论的材料。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分组确定的前提下,按照问题植入、引导小组合作阅读等环节展开。

1.问题植入。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同学们对圆明园的印象是怎样的;其实她过去可漂亮了,为什么现在却很破损呢。这样一来,便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

2.小组合作阅读的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并结合预习阶段的理解,在问题意识驱动下展开讨论。小组组长负责维持讨论秩序,并扮演起主持人的角色来。与此同时,教师应分别在各小组进行旁听并给出启示性的反问,以此来不断推动小组合作阅读的进行。

(三)课堂效果评价

按照可行性分析部分的结论,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就问题给予回答。之后在问题回答中,便存在着具有发散性的内容。如,圆明园为何会毁灭。针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言,教师还需要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给予阐发,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表扬。

四、小结

本文认为,目前诸多教师在重视阅读教学的同时,逐渐走向了“功利化”的道路。对此,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得到改进。即,需要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课堂组织形式上下功夫。

具体而言,结合小学生的心智模式可以在这样几个环节提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共情;引入主观性、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后还要强调,合理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应注意环境植根性问题,即需要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大环境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蔡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 神州.

篇4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跨文化交际意识 能力培养

迅速发展的酒店业,要求酒店管理人才既要有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大酒店的国际化程度,让英语成为了在酒店工作的必要条件。面对市场,必须加强专业英语教育以提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英语交际能力是在英语学习的内部智力、英语知识、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指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来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话语能力四个主体方面。它是一个人培养和形成自身英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或最高形式,也是英语学习的最高目标。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将在星级酒店工作,英语的交际能力对他们尤其重要。

但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使得我们和外国客人交流时更加具有难度,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在酒店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学习酒店英语知识,更要强调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绝不可生搬硬套,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语言的得体性;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接待外国客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交际双方所处的时间、地点、角色关系、交际目的与内容、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所使用的交际语言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差异,举出适当、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一:我曾以undress为例讲述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 you please serve the chicken undressed?”女招待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道客人这句话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蜜汁事先浇在鸡脯上,客人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说:“No,I can’t.(我不能这样做。)”客人说:“Why not?(为什么不能?)”女招待说:“You are in China,Sir.(因为你在中国,先生。)”餐厅服务员因不能正确理解undress这个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而造成这样的误会。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特定的词汇的用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避免学生对词汇的片面理解。

例二:在讲解不同文化间对同一个词汇的不同理解时,我曾以tea为例进行讲解。某个中国观光团到达西澳大利亚首府时已是晚上7∶30,客人们尚未进晚餐。当地导游介绍当晚的安排:“We’ll have tea at about 8∶00 right after we arrive at the hotel.During the tea time,I’ll have you registered and have your rooms ready so that you may have a rest.”中国领队翻译为:“我们大约8∶00到宾馆,一到那里就喝茶。喝茶期间,导游会帮我们登记并把大家的房间准备好。这样,喝完茶后大家可以进房间休息。”客人听完大惑不解:还没有吃晚饭呢,怎么就进房间休息?况且在飞机上已经喝很多茶了,怎么到了酒店不吃饭,又喝茶呢?经过解释,领队和客人才了解:澳洲人,特别是西澳人习惯把每天的正餐称之为tea,这里的tea不是我们中国认为的“茶”。通过这些例子尽量多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使其更好地工作。

事实上,英语本族人和说英语的外国人交际时更注重的是交际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沃尔福逊(Wolfson)曾指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于外国人的语言和句法错误往往比较宽容。相比之下,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她所说的“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指的是讲话规则并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一样,而是相对存在的。说英语的人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不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的规则,而容易导致说话不得体。这种不得体语言往往被英语本族人误解为不礼貌,因此在与外国客人交往中,要注意交往的礼节,了解国外习惯,尊重外国人的风俗。如:西方人的女士优先、不问女外宾年龄和体重、禁忌数字13、不谈私人财产、不谈宗教和政治信仰、握手的礼仪、谈话的距离、饮食习惯、社交礼仪等,我们都应该了解,都应该遵循。当今世界,随着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如何客观地认识并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消除彼此之间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言语交流障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而“对语言中文化因素的了解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越强”。在酒店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使语言交流顺利进行,增进友谊。因此,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交际教学法是我采用最多的教学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首先是注重选择真实性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了解国外酒店业的发展,掌握最新、最先进的酒店英语。学习酒店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酒店接待等具体工作中,与外国客人的交际。酒店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是其首要目的。与外国客人的交流成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必须使用与真实酒店操作相同的教学材料,如国外酒店现场文字、图片、原版酒店管理教材、原版旅游杂志、电视广播、现场录音等。另外,在课堂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交际活动,即口头交际也必须真实和有意义。比如,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或几名学生扮演酒店各部门的服务人员,部分学生扮演外国游客,对整个酒店流程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真实的模拟,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现实语境,用流畅的语言进行组织、推理、归纳和演绎。形式有问答、对话、复述、扩展情景设计等,并要使语言交际的训练逐步由日常会话过渡到特定的模拟外宾接待的系列语言交际中去。这样经过严格的模拟训练,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找出差距,逐渐完善,尽快适应在宾馆接待外宾的工作。

其次,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所以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开口说英语。先要使他们敢于开口说,如果没有开口的胆量就谈不上口语交际的活动开展了。热情、敏感和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我都是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克服讲话时的惧怕心理,渐渐由敢说到爱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他们专业对口的英语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起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成为在酒店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人们之间跨文化的交际越来越频繁。中国学生由于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在交际中常常出现语用错误,给双方的交流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探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根据语用失误的概念内涵,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的表现,并归纳其原因。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地球村”中,成为地球村中积极活跃的一员。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消除了人们交流的时空障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但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跨文化交流往往因为文化差异造成语言交流障碍。我国的英语教学多年来在结构注意语言观的影响下,过于重视语言结构知识,重视语法教学,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大学生英语教材中增加了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忽略了英语社会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这种状态下的英语教学,导致了学生在交际中说话不合时宜,表达不符合英语教学习惯,也无法正确领会对方的意思而导致了交际失败,有事甚至引起交际冲突。因此,研究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

1983年,Jenny Thomas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提出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语用失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交际背景中因为未能准确及时理解话语中的隐含意义而导致误解与冲突的交际现象。随后,一些研究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用失误的内涵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是它们本质上差别不大。语用失误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说话者因在交际中不合时间、空间以及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与场合等违反了目的语有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而违反了目的语的交际规范,导致交际行为中断或交际失败,从而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指在表达时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或表达方式不正确,或按照母语的语义生硬的套用英语。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

二、非英语专业语用失误突出表现

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指在表达时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或表达方式不正确,或按照母语的语义生硬的套用英语。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语用语言失误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环境的把握不当。具体表现为误用目的语表达法与套用母语表达结构。如,一个学生在课间檫黑板时,老师说了声“Thank you”,那个学生就回答“Never mind”。虽然“Never mind”在汉语中被翻译成“不用谢”,但是这是在说话人做错事感到内疚并请求原谅时,听话人才会说“Never mind”,这里显然不符合语境。再如,在国内的一家超市中,一个售货员在接待一个外国人时说“What do you want?”,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在英语文化中,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社交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文化背景的不了解。具体表现为误解目的语社交语境与套用母语社交方法。如,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打的时对司机说“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bookstore?”,作为乘客,这样的语言显得十分做作。再如,在宴会上一个外国女孩夸一个中国学生的裙子非常得体漂亮,那个中国却说自己的裙子只是很普通的裙子。这种回答暗示着听话者嘲笑对方不懂得欣赏衣服。而实际上中国学生是没有这个意思的。

三、语用失误的原因以及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措施

中外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虽然大家的理论各有不同,但是大家都认可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文化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对交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传统、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上。

在文化传统上,汉民族受到儒家的影响,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和谐。而欧美文化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独立的,他们追求民主、自由。在价值观上,中国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重视整体的价值,认为整体大于个体,个人不能置于国家与集体之上。而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而西方人重视个人独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生活中非常重视个人隐私。

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措施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并针对以上分析,有计划有步骤的攻克要点,让学生在交际中自信起来。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把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英语教学目标中。在英语教学中,从语音、语法、词汇、文章、文体入手,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教师还应该积极举办讲座、展览等课外活动,积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联合外交资源与留学生资源开展英语文化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增加双方之间的互动与了解。

五、结语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英语文化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可以自信的用英语来说话。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深入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邹向辉,蓝文浩.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2]张丽彩,刘鑫.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及对策(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02)

[3]关海丽.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引导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都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实际运用到生活当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加大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的能力教育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整体以知识性内容灌输为主,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逐渐降低了学习兴趣,问题解决多样化的思想也因此得不到落实和发展。问题解决多样化不仅是小学数学的核心教育思想,还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导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的思维和能力,小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注重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实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的关键

1.科学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为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问题解决的多样化,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科学地提出一些适用性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合理调整问题的难度,进而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讨和解决。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地考虑,因为问题的难度设置必须要有问实际的可行性,如果超过了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会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感觉,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如果问题难度太低,对于问题解决多样化能力的提升也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地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并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强,很多课本内容都建立在生活问题的解Q上。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与生活的联系,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实际的生活偏离太大,且没有适当地提升趣味性,学生会认为数学问题十分枯燥乏味,不会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多样化解决的引导就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教学问题的时候,必须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而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同时,教师应当将课本的核心知识贯穿于整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享受课堂的趣味性,并迅速汲取数学知识,培育高效的解题思维,逐步形成数学解题的多样化思考方法。比如,在学习基础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教室内的一些物件为引导,作为解题的实例,如粉笔盒内的粉笔,在一个空粉笔盒内,先放进2根粉笔,接着再放入5根,然后问学生:盒子里现在有几根粉笔了?在学生回答以后,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上讲台去数一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迅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想出多种问题的解决思路,有效地培育了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引导的方法

1.创新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提升教学活力

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很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分别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掌握全面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解题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由于许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对于这些图形面积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接龙,分别让学生说出一个对应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或面,如文具盒、书本、橡皮等,不仅可以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巩固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知,简化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形成多样的解题思维。

2.创新数学问题提问的模式,提高学习活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的引导培育,主要通过数学问题提问的方式展开,当前阶段,由于问题的提出依旧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学氛围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也十分低,起不到实质的效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实时地对数学问题提问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使数学提问模式产生新的活力,带动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乐趣。比如,在讲解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特别的设计,让每位同学代表一位数字,随机叫起两位同学,并向其他学生提问:他俩相乘的答案是多少?虽然也是乘法口诀提问,但是随机打乱数字后,可以增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可玩性,能够激起小学生对于这一部分问题的解题兴趣,促进多样化思维的生成。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须得到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教师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混合料;无侧限抗压试件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cemented emulsified asphalt mortar stabilized crushed stone semi-rigid pave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avement mix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pavement. The forming method and the strength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specimen The formation method of pavement and the mechanism of strength formation must be the same,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test piece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mortar stabilized macadam semi - rigid pavement mixture is described.

【Key words】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mortar;Stabilized gravel;Semi-rigid pavement; mixture;Unconfined compression test

1. 前言

混合料o侧限抗压强度是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路面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的重要指标,路面混合料抗压试件制作方法与路面的施工方法密切相关,试件的成型方法及强度形成机理与路面的形成方法及强度形成机理必须相同。现行规范中路面混合料抗压试件制作方法是针对拌和法的路面混合料制定的,而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采用的是贯入法,另外,现行规范中路面混合料抗压试件的制作方法是针对无机结合料或者沥青结合料制定的,而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贯入式半刚性路面的结合料既有无机结合料又有沥青结合料,是一种复合结合料,它与单独的无机结合料或者沥青结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不同。因此,现行规范中路面混合料抗压试件制作方法不适用于制作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混合料抗压试件。

2. 路面类型及其发展

(1)按照路面的受力特点,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柔性路面。由于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出现了以水泥-沥青复合材料作为结合料的路面,它兼具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的优点,表现出半刚半柔性的力学特征,它通常被称为半柔性路面,又称为半刚性路面。获得半刚性路面材料的途径主要采取二种方式: 一种是“ 柔中掺刚 ”, 即在沥青混合料基质中掺加刚性材料;另一种是“刚中掺柔”, 即在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基质中掺加柔性材料。

(2)就世界范围来看,虽然以水泥-沥青复合材料作为胶结材料的半刚性路面性能优良,但是与以(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材料的柔性路面相比,应用量少之又少,其原因是施工工艺配套复杂。所以,为了大量推广应用半刚性路面,开发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贯入式半刚性路面施工工艺,它是以摊铺的“级配碎石”为基质,贯入半刚半柔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混合料,形成半刚性路面。

3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贯入式半刚性路面施工方法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贯入式半刚性路面的施工方法是:首先把级配碎石摊铺在下承层上,整平稳压后把拌和好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贯入碎石间隙中,然后经过养生、碾压等成型即成为半刚性路面,如图1所示。

图1 4.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混合料抗压试件制作方法

4.1试模的选择。 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规定, 当集料最大粒径≯25 mm(中粒土)时, 应选择试模的尺寸为:直径×高=100 mm ×100 mm;当集料最大粒径>25 mm(粗粒土)时, 应选择试模的尺寸为:直径×高=150 mm ×150 mm。做试件前应先检查试模的尺寸及形状, 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不合格的试模要重新更换。试模内壁高度除两个压柱高度外还应加100 mm的试件高。

4.2试件制作准备。

(1)实验仪器和用具的准备与检查,做到状态良好、齐全。主要试验设备装置如图2所示。

(2)取料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并与施工用料一样。

(3)按照设计配合比配制级配碎石和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4.3试件制作。

(1)按计算用量把级配碎石放入试模,并压紧压柱。两个压柱自己的净距离即试件高度为100mm或者150mm。试件高度的误差范围控制在-0.1cm~0.15cm之间。

(2)去掉上压柱,换为筛孔为10mm×10mm的压网,并压紧。

(3)不试模(连同施压装置)放在振动台上。

(4)按计算用量把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倒入试模,开启振动(低幅高频),直至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均匀的贯入级配碎石空隙。

(5)去掉压网。

(6)修整试件上面,应密实平整。

(7)抗压试件静置12h。

(8)脱模。应至少制备三组共9个试件。

4.4试件养护。养生时间为7d , 养生期间温度应控制在23℃~27℃。养生期最后一天应把试件浸泡在水中, 水深应高过试件顶2~5cm。

5. 结束语

(1)路面混合料抗压试件制作方法与路面的施工方法密切相关,试件的成型方法及强度形成机理与路面的形成方法及强度形成机理必须相同。

(2)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混合料无侧限抗压试件的制作方法既不同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试件,也不同于沥青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试件。它是根据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所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的特点制定的。

(3)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混合料无侧限抗压试件制作所用主要试验设备装置可以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试件制作所用试验设备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

参考文献

[1]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林珂, 岳强, 张金玉.半刚性面层材料的研究概况[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06(6).

[3]刘中林,田文,史建方,谭发茂.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张思源, 魏建民.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0(1).

[5]刘中林,田文,史建方,谭发茂.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新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邰连河,张家平,等.新型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彭波,李文瑛,危拥军,郝培文.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与特性[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荆树国, 梅青,许克胜.半刚性路面结构理论初探[J].公路, 2001(9).

[9]王成模.乳化沥青半刚性路面的机械化施工[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1(1).

[10]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12]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基金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6-162102310387).

篇8

一、酒类广告与酒文化关系

随着酒类市场的繁荣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酒类企业都努力寻找一种有效广告营销的方式来宣传酒类产品,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得消费者对酒类产品产生较好的认同感。在现在酒类“同结构、同等级、同质化”的市场上,酒类厂家大多实施了文化营销的策略。厂家之所以选择文化诉求为酒类广告的主要诉求手段,原因如下:

(一)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酒文化已经和酒紧密结合中国的酒文化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酒文化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在社会进步,科学文化空前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面貌、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同日而语,而酒文化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范畴也得到广泛的发展、完善与弘扬,其深层次的发掘、研究和展示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二)酒类广告具有其特殊性酒类广告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酒的本质的特殊性,在中国长期的文明历史中,酒从起最初的普通消费品成为作为一特殊的消费品,它成为一种文化———酒文化的载体,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人们在消费酒类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消费,这就决定了酒类广告有其自身独特的特殊性。因此,由于酒的特殊性,酒类广告营销的宣传,除了一般商品广告的实体宣传以外,还要重视文化宣传。因为文化是产品品牌中最具个性和最长久的因素之一。同时,在文化宣传中,在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以外,还要注重对酒类特有文化的宣传。对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能够使得酒类厂商寻找到一种合乎自身的、有效的文化诉求方式来表现酒类广告。

二、酒类广告文化诉求辨析

(一)酒类广告独特的文化诉求手段

1、突出自身的历史这类酒广告主要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历史厚重感,迎合消费者对历史的认同心理。所以,在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很多的酒广告的中都强调了其产品或者其厂家的悠久历史。例如,国窖1573、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等等。这些品牌在其产品的广告当中都突出了一个“历史悠久”字,例如“,品尝400年历史的”国窖1573“、千年精酿的”剑南春、……等。通过这种历史的注入,使得消费者该品牌酒形象的正统、正宗表示认同,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了品牌认知感,在这些酒类广告中,有很多都取得了不错的广告效果。

2、著名的历史人物

“李白斗酒诗百篇”,中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爱酒、好酒。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将著名历史人物作为一种品牌的代表形象,将他们引用到自己的产品当中。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酒类企业常用的广告策略,一是因为著名历史人物为社会所熟知,能使该品牌较易被消费者接受;二是这些酒广告中历史人物都与酒有着联系,在消费者心中很容易将这些历史人物作为该酒的品牌等同;三是由于历史人物已年代久远,使产品能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年代久远的认识,符合普遍的消费心理。

3、塑造产地文化品位

白酒优势产地是对白酒酿造文化最好的界定:如仁怀是酱香酒最好的产地,宜宾是五粮浓香的源头等。塑造白酒产地的形象,就是弘扬正统的酿酒文化。例如:茅台镇当地的酿酒史可追溯至汉代。而茅台文化主要是以茅台酒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隶属于夜郎文明,其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浑厚,兼收并蓄、风格朴实,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它的生成、发展和辉煌有其固有规律,随历史发展而发展,呈不断上升完善之势。在《中国白酒五十年》一书中,沈怡方、曾祖训等德高望重的专家,回顾了五十年来白酒发展的历程,鲜明地提出:现代勾兑技术,只能生产出中档的白酒,高档白酒只能在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诞生!传统酿造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茅台、五粮液的经典案例证明了这一特征。茅台酒具有不可移植与不可克隆性,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因此,利用酒的地域性,来塑造酒产地的文化品位,能够形成独特的地理、口味、文化上的优势。

4、打造地域民俗文化

“民族的才是最有特色的”,这个观点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这是因为在物质文明相当发达的今天人们开始更注重精神的需求,开始注重民族传统。许多具有浓郁民风民俗的活动、仪式都被人们重新延续。民间传统的文化是从人们自古以来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风俗习惯、行为喜好等多方面逐渐趋于统一而慢慢形成的,人们长久以来一直都受着民族文化的熏陶。因此人们对民族文化非常熟悉,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而且地域民俗文化,在独特的地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酒类广告运用民俗文化,能符合该地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例如,宁夏红的酒广告以“红”为中心,其目的是想用“红”将该产品和喜庆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里红色就是代表喜庆的。

5、重视保健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按中医理论,酒能通经络,祛风寒,消冷积,健脾胃,活血化瘀。同时,研究表明,酒那浓郁的香味,入口的柔绵、醇厚甘冽,能通过嗅觉、味觉兴奋大脑皮质,给人以悠长的回味,使人得到精神享受。正是因为中国悠久的养生之道,以及酒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属性,因此,人们在酒类产业中便细分了保健酒,而这些酒类产品在广告中无不给产品赋予保健养生的附加值,突出其在健康方面的特殊功效。具有代表性的,如鹿龟酒、黄金酒等已经抢占保健酒的一定市场份额。

(二)影响我国酒类广告营销文化诉求的因素

1、品牌差异与酒类广告营销文化诉求分析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酒类行业尤其是白酒市场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供大于求状态。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下,酒类厂商都希望追求价值的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包含了产品本身的利益和品牌带来的附加利益,而产品利益的增加难度越来越大,这种难度是由于产品物质利益具有不能独占和缺少优势稳定性的特征决定的,而品牌附加的利益由于其不可通用性,从而成为企业所努力追求的。在众多的产品和宣传面前,消费者的识别能力通常是不足的,他们更愿意相信品牌的承诺。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是消费者与产品联系的桥梁。因此,酒类品牌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品牌价值内涵的选择,这是一个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独特优势。而现今,在我国由于酒文化的影响,酒类品牌的价值内涵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广告诉求中则表现为其应具有独特的文化诉求点。因此,在现在的酒类市场竞争中,要达到品牌差异,取得市场竞争的优胜,就要寻找出符合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自身准确的文化定位,来确定广告中的文化诉求点,以及文化诉求的表现形式。

2、消费心理的文化认同与酒类广告营销文化诉求分析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酒文化被人们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继续保留和认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国酒文化所体现的是一种高层次物质需求或精神需求。酒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已经脱离了其原有的产品形态,已经上升为一种品牌消费,一种文化需求,产品只是一种载体。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不单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更看重能给自己带来的个性满足和精神愉悦。随着酒类产品的同质化,大多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时,是根据其包装和广告宣传来进行购买决策的。有的消费者接受某种酒类产品,其实是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该酒的包装方式和广告宣传方式。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酒类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一个烙印,就应当更多地关注如下问题: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文化品位上与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品牌形象,用什么样的文化品位去征服消费者?因为只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包装日益强烈的文化与感情诉求,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几点结论

篇9

酒文化营销功能

谈到酒,必谈酒文化。酒已演变成为了一种深具文化功能的饮品。而中国的酒类企业,也将文化营销融入到了品牌宣传的过程中。

中国白酒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而黄酒作为中国特有的酿造酒也被称为“国粹”。要宣扬酒文化,除了使用惯常的“广告宣传”、“事件营销”等手段之外,酒类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中国酒文化元素(关于酒本身的事、人和物等)来进行酒标设计,以提升品牌的“历史文化”质感。在中国,围绕饮酒和赏酒的典故、民俗、传说和诗词也可以说不胜枚举。例如历史上关于酒的诗词就数不胜数,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人佳句。而这些名诗佳句也成就了不少的酒业品牌。

如果让这些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因子“跃然纸上”,将它们表现在酒标之上,相信酒类品牌的酒文化诉求会更加丰富和全面。利用与酒相关的事与物,并将之应用到酒标设计中来,弘扬中国传统酒文化,将酒类品牌与中国酒文化的结合实现从“无形”到“有形”的跨越。尤其是对于品牌酒水企业来讲,将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酒“基因”(例如饮酒器皿、诗文词曲、绘画书法、酒史、酒俗、酒礼、酒德、酒令和逸闻趣事等)融入酒标设计,酒产品与酒文化自然而然的“合而为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品牌文化诉求功能

中国酒类企业在品牌文化诉求方面可以说有很多的可以圈点之处,例如金六福的“福文化”、孔府家的“家文化”、小糊涂仙的“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等,都有效地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树立了鲜明的品牌形象。这些酒企通过发掘中国人共同的情感文化需求,通过品牌名称或者宣传口号成功地实现了品牌文化诉求。但是,利用有形的、直观的、消费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文化载体来成就酒类产品的,文化诉求其实还大有文章可做。例如,剑南春为了烘托自己的悠久历史文化,其口号为“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其完全可以利用唐朝时期的酒器、酒令和诗词歌赋等来作为剑南春的酒标设计元素,并加以一定的注解来与目标市场进行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营销沟通,从而实现整合性的营销传播效果。

酒类企业的品牌文化诉求,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企业希望在自身品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进而与消费者产生“文化一情感”的心理共鸣。因此,关于利用酒标来实现酒类品牌的文化诉求,我们的设想可以更加扩散一些。例如,中国结、十二生肖、京剧脸谱、五岳山川等具有普遍性、共享性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融入酒类企业的标签设计中来。当然,这些文化元素的选择与采用还要与酒类品牌的承载力及其特定品牌诉求紧密相连。例如,春节期间,酒类品牌可以通过设计“中国结”和“元宵灯笼”等酒标来渲染期间团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利用十二生肖与每年十二个月份的吻合特点,推出酒标上包含有系列生肖的酒水产品(可以用背景介绍的方式来讲述每一个生肖的来由和个性特点等),进而可以演变成一系列具有酒标收藏价值的酒水产品。

细分市场功能

酒类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导致了酒企需要面对目标市场的进一步细化,即市场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分散,那么酒类企业要满足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就需要来对市场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而它会直接体现到产品形式上。例如,近期以来,酒水营销界就一直在关注和讨论“女性酒”的开发可行性;另外,啤酒产业中就出现了“清爽型啤酒”、“淡爽型啤酒”、“纯生啤酒”、“黑生啤酒”、“干啤酒”、“无醇啤酒”和“果汁啤酒”等满足于不同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产品;而传统黄酒产业也在为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口感需求而开发出“新型黄酒”。

既然酒水在碎片化的细分市场面前,已采取相应的产品改良或者新产品策略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可以想象,消费者的其他的诉求其实也在改变,酒企的差异化策略需要有一个“综合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也可以将酒标纳入细分市场的营销诉求中,从而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例如,五粮液集团为了占领军队酒水市场,推出了“国壮酒”,美其名曰“献给最可爱的人”。但是除去干巴巴的宣传口号之外,却不能给目标消费群体强有力的支撑。那么,如果我们对军队酒水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保家卫国、骁勇善战等情感因素是军队成员永久的诉求。而在中国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都会涌现战功显赫或者本领杰出名将,五粮液集团的“国壮酒”如果能够进一步将这些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融入到酒标设计中来,席间,具有“军队”特色的酒标很有可能勾起消费者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回忆和谈论,达到良好的现场以及之后的口碑传播效果,相信会取得更好的市场收益。

个性定制功能

消费者意识的增强,也使得他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产品利益组合。中国酒水市场的繁荣与竞争,也要求酒水企业为市场提供具有个性化的产品组合。目前,酒水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可以分为区域市场的中间商/经销商定制酒(企业专门为某一区域市场定制生产的品牌或者副品牌酒)和针对特定消费场合的最终用户定制酒(如婚庆用酒、庆功用酒等)。

各个市场消费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人文特点。酒水产品除了在酿造工艺和产品命名上做文章,还可以在酒标上独辟蹊径。例如,东北的“黑土地”、“闯关东”等地域文化因素就可以纳入东北市场定制酒水的酒标设计中来。而山东的“孔孟儒学”、“泰山之巅”等也可以应用到山东市场的个性化定制酒标中,这样就能使区域市场经销商和消费者拥有自己的“特产”酒。酒标对于区域市场的个性化定制设计,一方面可以起到品牌诉求更加切合当地消费者的情感归属,另一方面还可以规避成熟产品窜货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篇10

关键词:酒;酒的起源;差异与对比;民族特征

        一、酒文化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早在公元724年唐代高僧鉴真就应荣睿、普照等日本学僧的邀请到日本传授佛教。鉴真到达日本后,为日本天皇、天后、皇太子及440多名僧人受戒。鉴真的东渡,不但给日本带去了中国的佛教思想,还带去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酒的酿造等技艺。所以中日两国的酒文化有着许多的共通点,但由于两国的社会环境与历史境遇的不同,可以说日本的酒文化已经成为日本民族的特色之一。

        二、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作为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酒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最早的天然果酒,“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上,不过猿猴造酒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本质区别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后期就具有了野果自然发酵酿酒的知识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酿制的酒,可以说是最原始的酒,随着人类进入农业社会,谷物酿酒取代了天然果酒,这标志着酒已经开始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物质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饮酒需求。在上古时代酒主要用来祭神,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酒在生活中的作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人类关系的剂以及社会礼仪的表现。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是很重要的美德,在《礼记》中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由此可见酒是礼仪的表现形式之一。饮酒也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中国的名酒有很多,例如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的汾酒就是其中一种,早在唐代时期就很负盛名。传说明末时期闯王李自成率兵路过杏花村,村民献上汾酒以表敬意,李自成醉倒三日后口中仍然残留余香便惊呼道“真是好酒啊!”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就是汾酒。

        三、日本酒文化的发展史

        日本酒文化的起源就比中国要晚一些。在日本,关于酒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倭人”部分——在日本此书叫做《魏志倭人传》。那里面已经有了“人性嗜酒”的记载。绳文时代大量江南地区的农民为躲避战乱,逃往海那边的岛屿,于是带来了水稻的耕种技术,日本利用稻米开始了他们的酿酒历史。在镰仓时代朝廷的酿酒机关是寺院,所以僧侣们都有很好的酿酒技术,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寺院有着紧密联系,酒类从朝廷向民间开始作为商品流通。在日本的制酒方法上看最接近中国白酒酿制方法的是日本的“烧酌”,这种酒的制作方法主要是蒸馏,因而酒精含量较高,著名的就是冲绳生产的“沧盛”,总之,经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本地人的努力,日本人的酿酒技术在中世纪真正成熟起来.。如今饮酒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四、中日酒文化的差异与对比

        中日文化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境遇的不同,酒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国民性以及礼仪表现的也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日本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常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当他们说干杯的时候不必一饮而尽,只需按照自己的酒量量力而行,所以日本人没有劝酒的习惯。而中国人性格比较豪放,在饮酒时说道干杯,就必须把自己杯内的酒喝完。在招待客人时,认为要把客人喝到尽兴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所以常常会互相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