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建设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十一五”规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为企业管理与经营注入生机和活力,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开拓新的渠道,为保障完成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特制定本计划:
1、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的文化活动,培育企业文化。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占领宣传思想和理论文化阵地。利用我公司现有的mis系统和局域网和宽带的优势,以快捷的速度传递上级精神和我公司相关信息。
2、以培育“三观”为基础。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榜样。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主题,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重点,扎实开展员工的培训教育。
3、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制定具有我公司特性的职工道德要求、计划,学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报告,要注重职工职业道德的教育。
4、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勉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
5、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厂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厂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公开质量,并开展经常性的工作,按照厂务公开考核责任制,监督检查情况定期公开,广泛听取、采纳职工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6、以推行服务承诺为切入点,加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抓好行业作风建设。把企业文化作为激发职工热情、统一职工意志的重要手段,将广大职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来。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特征;基本要素;功能;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149-02
1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1)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企业当作专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认定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利润。在现代企业文化看来,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更是一个人的组织;它不仅谋求利润,而且更谋求人的发展。
(2)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强烈地反映本企业的独到之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社会环境和行业特点,都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职工群体、管理模式、经营之道、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这种客观存在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只能从企业的实践出发,针对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主要环境有的放矢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体现行业特点,形成自身特色。
(3)企业文化具有时代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反映,企业的存在总是受其所处时代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打上时代的烙印。当前市场经济是时代的主旋律,而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市场充满了竞争,竞争和开放推动企业走向市场,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使企业的周围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进行相互作用。这一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向市场辐射、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企业文化内涵在时代的影响下不断扩大和丰富的过程。
(4)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亚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不同的国家,其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制度不尽相同,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任何企业文化,从一定的意义上讲,都是某一民族文化的微观表现形式。因此,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
(5)企业文化具有继承性。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企业文化和其他社会意识一样,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继承了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使之与本企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符合国情厂情的企业文化。
(6)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和企业文化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但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信念等是职工理想、追求、意志的体现,它溶于职工思想,作用于职工行动,能形成一种传统。这种传统一经形成就成了企业发展的灵魂,不会朝令夕改,也不会因企业的人动、机构改组和产品更新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2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1)组织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涵着对本组织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组织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
(2)组织价值观。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3)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
3企业文化的功能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是生产关系。它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方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落后的企业文化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功能很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导向功能。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作用,通俗地说,就是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引导顾客的消费文化趋向,领导社会消费时尚和潮流,最终影响物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文化观念。从世界范围看,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导向功能,总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顺应着社会价值的走向。
(2)团结功能。从根本上说,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共存的,但实际上,企业利益与个体利益难免发生冲突。企业借助于企业文化,引导并统一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为企业发展努力工作。
(3)规范约束功能。好的企业文化规范了企业行为,使之产生于社会之中,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按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对社会负责。同时,企业文化对员工心理、行为产生影响或约束力。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行为产生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它在追求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允许个性存在,对职工中各种不同的要求、兴趣爱好不强求统一,起到传统激励方法所起不到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4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以企业文化激励、鼓舞员工自强不息,促进企业蒸蒸日上。最重要的是应该有意识地建立一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以此来统一职工思想,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加强企业文化,就是要在总揽企业全局的宏观基调下,随着企业形势的发展着眼于未来,努力在建设上求进,在特色上求进,在影响力上求进,促进企业员工与企业心连心,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通过企业形象效应,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企业市场活力激增,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2)倡导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上求新,就是要在企业与员工中增强情感意识、精品意识、效益意识和面向市场的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追求优良品质的严细作风,倡导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孕育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求新的过程,就是给企业和员工以新的观念、新的精神、新的面貌,把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更高更新的水平,凸现出崭新的有企业特色的精神风貌,并努力在实现一流的效益上求新,在塑造一流的形象上求新,从而引导企业和员工不断追求高素质、高品位、高效率,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完善。
(3)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精神文化“乐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可靠保证。在大力发展企业生产建设的同时,还应努力为职工修建家属住宅、单身宿舍,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质量。另外,还应为员工修建俱乐部、文化宫、图书馆、健身房等,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篇3
会计文化属于管理文化,是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树立会计人员正确的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素质,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1]。因此,研究当前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不足,探索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企业文化全面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会计理论及技术水平较低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并不高,许多会计从业人员都不具备合格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技术,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符。在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会计工作要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相适应,会计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而这正是当前企业会计工作普遍欠缺的。在会计工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就缺少基本条件,企业会计技术条件有待改善。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长期管理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对其个人道德文化素质的要求很高。当前企业会计岗位还存在一部分缺少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工作人员,这些人没有职业道德的约束,很容易受金钱的诱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不遵守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当中,需要特别重视会计人员的个人品质,根据会计部门的文化水平来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加强道德教育力度,减少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对会计文化建设的阻碍。
3.会计管理制度缺乏实际效用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的基础保障,企业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文化建设工作就难以开展。目前,许多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不够严格,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会计人员在宽松的工作环境下很容易养成执行拖沓、工作随意的习惯,对于会计工作的失职,企业也都采取从轻处理的办法。另外,现行会计管理制度实行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方式使会计管理缺少灵活性,会计工作很难应对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的问题[2]。缺乏实际效用的会计管理制度使得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困难重重。
三、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改善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培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改善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关键。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运转效率的重要保障,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可以利用合理的手段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此,企业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丰富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其技术水平,为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会计人员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影响着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工作,可以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行业必须的道德素质,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就必须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3]。因此,在企业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当中要特别强调诚信工作,督促会计人员遵守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此外,企业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长期的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奉公守法的品质,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营造有利的环境。
3.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推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针对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强化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首先,企业要制定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其次,企业要调节会计人员的收入机制,根据财务管理的效益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通过绩效奖励来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要建立会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会计工作出现问题,就必须按处理办法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健全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大大减少了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阻碍因素。
4.举办企业会计文化活动
企业会计工作比较单一,为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效果,企业可以举办企业会计文化活动,丰富会计人员的生活,强化会计人员的知识积累和精神建设。例如财务管理专家演讲、体育活动、旅游活动等等,都能有效调节会计人员的工作状态,保持工作的热情。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发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文精神来建立文化氛围。
篇4
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振兴之本
(一)企业文化建设能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凝聚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培育企业精神,就是把企业的经营之道转化为全体职工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以及自觉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驱动力。
第二,导向作用。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第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第四,约束作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塑造形象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不仅注重职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重视职工伦理道德的培养,用良好的企业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风尚,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文化建设会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对外讲求信誉、塑造良好的形象,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力量;对内尊重员工,形成凝聚人心的共同愿景、价值取向和企业精神,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落后的企业文化不顾社会效益甚至以牺牲社会效益和员工利益为代价,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对外是破坏市场经济的毒素,对内最终会使企业走向衰败。因此,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长寿,长寿的企业也必定有先进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会使企业提高信誉,扩大知名度,占领市场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时期,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企业信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显示了其重要价值,成为企业社会形象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企业信誉的提高会增强企业的知名度,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而知名度的增强,重要的因素在于企业产品质量做保证,文明服务来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强调的实现目标。
企业信誉的提高,就会赢得名气,博得社会公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信誉对企业占领市场,增加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因为青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选择进入该公司的。
(五)企业文化建设,可以用良好的道德去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使在私有制社会里,企业的存在也要以社会对它的需要为前提。因而,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都突出对顾客、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内容,将企业的服务观念灌输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主动精神。这种教育的结果,使企业对社会做贡献成为更加自觉的行动,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而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和途径
企业文化如同社会文化一样,不易形成,而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绝非朝夕之功。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靠自觉的策划和培育的。而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两句口号可以代替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巨的培育工程,需要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大体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一)诊断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通过问卷、访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把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员工队伍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企业领导讲话、文件、报刊、规章制度、标准、措施及口号的整理、归纳,摸清现行管理思路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要注意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要突显自己的特点;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要使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融、互补。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要让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带动一大批员工,从而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第二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二)规划
根据诊断结果、企业愿景、内外部环境进行整体设计,使四个层面的企业文化得到统一与整合。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设计出企业的共同愿景;依据企业的属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特点和队伍状况,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发动群众广泛讨论,提出具有本企业特点、并为大多数员工认同、能够发挥引导、鼓舞和激励作用的企业精神;通过广泛征集和精心设计,创作司旗、司徽等,搞好形象策划。
(三)导入推广
将设计策划的文化要素逐一植入组织之中,让员工欣然接受。一是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领导者要坚定信念,要在各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并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取得他们信任,从而通过感情上的默契准确掌控周围世界,并使下属成员真正做到“士为知己者用”。二是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把一切能够增强内聚力、优化企业环境的活动纳入文化仪式的范畴,统筹开展活动。三是搞好员工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四是宣传和传播企业文化。通过媒体广告、公司网站、公司样册、来宾接待、公益赞助等手段,向社会、公众和公司客户群展示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信誉和影响力。
(四)巩固
篇5
近两年来,宜阳县电业局党委在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大力推广国家电网品牌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有益尝试,收效较好。
一、贵在认知。
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认识上的偏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能源的逐步应用,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县供电企业管理的广度和难度不断加大,促使企业管理者不得不将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来,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生产经营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会跟着上去。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被动”发展局面。二是概念上的模糊。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琴棋书画、歌舞、体育等文化活动相混淆,或者是同企业的宣传工作相混淆,认为这些工作都是党、团组织的事,没有认清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全员参与的意识。三是深度不够。没有真正将此项工作列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局限于表面文章, “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软”件建设更无从谈起。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受到制约,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全面认识供电企业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更要正确把握其内涵和特征。
实践证明,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高员工思想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改进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供电企业良好形象,对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竞争力,拓宽电力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大体可分为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政文化、和谐文化等,究其实质是企业全员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战略目标等,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它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全方位塑造企业集体作风和企业性格特点、使全员提升自我的渐进的积累的过程。
只有当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最受尊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不该做,企业文化才有“市场”,才深入人心,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更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认知系统,是一种境界、一种氛围,它表现为和谐、秩序、开放、平等、宽容等等。因此好的企业文化是有魅力的,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更有一种纽带力和辐射力,它可以使员工热爱、忠诚企业,愿意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二、重在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大力弘扬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进一步深化“两个转变”、更好地履行责任,服务社会,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宜阳县电业局近年来以“四统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品牌战略、统一的管理标准)为基础,不断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精心培育“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电网”品牌价值和公司整体社会形象,进一步凝聚人心、培养队伍、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一是按照上级公司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建设、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基本原则,将优秀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促进统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国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内质外形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二是“内化于心”抓宣贯。全面深入宣贯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群策群力,全局各相关部室、基层单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发挥各自优势,互相配合,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进班子、进部门、进班组、进现场、进岗位活动,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形成统一思想。
三是“实化于行”重融合。将优秀企业文化实化于行,落实统一行动。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班组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企业思想教育培训体系,围绕企业发展新要求,引领企业“一强三优”的文化建设。
四是“外化于形”抓品牌。将优秀企业文化形成统一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品牌推广应用手册》(第3版)的要求,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形象标识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办公、会议、营业、施工等场所的文化环境建设,把国家电网核心价值体系以规范、合理、有效的标准化形式营造企业文化环境建设,使“国家电网”品牌深入人心。
五是“固化于制”抓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全体员工支持和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权责明确、分工负责、上下贯通、关系协调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建立有效运行保障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指标纳入各单位考核范畴,不断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环境和手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三、成在创新。
因为创新是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企业生存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也是为企业注入活力的一种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纳入创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才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企业全面进步。 那么如何纳入创新呢?首先要推动观念创新,推动思路再转变、观念再解放,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为国企文化的提升、发展注入着精彩的活力之源。其次,要着力在企业制度、管理环节等方面体现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建设应与管理制度的建设协同并进才能收到成效,既两者须统一,不能扯反线、拉倒车。我们要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诚信道德建设为基础,打造满意工程,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供用电需要,服务上推陈出新,管理上与时俱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突破一切禁锢发展的思想教条和体制障碍,利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契机,促进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化工;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一、化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长远的经营理念必定匹配有长远的企业文化,从经营百年的化工企业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壳牌石油、英国BP、还是日本的武田化工,无一例外都拥有适合自己与社会的优秀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是企业留住人才,维持、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充分保障,只有当一家企业拥有这种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时,才能走在行业前列,晋级世界顶尖行列,在市场中建立起企业信誉,面对激烈的竞争而经久不衰。国内的化工行业仍然没有摆脱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生产条件,在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中的落后情况暂时没有太多改善,在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中,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两极分化严重,在国有企业中,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后蜕变,在充分利用国有性质所带来的资源后,其无论是在经营能力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都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如中国化工、云南云天化集团等公司。
二、化工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缺失。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核心价值观缺失的企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近几年化工企业事故频发,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和威胁,今年8月,天津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具体死亡人数官方尚未给出详细数据,爆炸造成了百亿损失,死伤人数上千人,由于氯化氢雨水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当地已经暂时无法居住,尽管这并不是化工厂直接导致的事故,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文化缺失,管理制度的随意导致的悲剧。[1]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思维。化工企业中,不乏好的出色战略制定者、务实的战略执行者、优秀的技术人员、成熟的财务人员与尽职的后勤人员,这些员工,也许在专业知识的相关问题上能够应答如流,但如果问这些员工,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恐怕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很难将企业文化完整的表达清楚;中国的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管理者企业文化思维缺乏,往往将一些意义模糊、空泛的口号当做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目标明确,条理清晰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一切站在企业角度上考虑,万字利为先,既不考虑终端农民用户的直接感受,也不考虑生产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2]
三、化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需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机器良好运转的指导思想,同样,一个企业也必须拥有一个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化工企业承载着14亿人口温饱的重大责任,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将这种责任视为己出,把这种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企业文化围绕着以农民的利益为核心来进行建设,并以此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具备这种企业文化素质之后,尽管企业会承担相应责任,但市场会根据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的价值来回报企业。[3]第二,确定企业文化的目标和主题。像“团结”、“求是”、“拼搏”、“奉献”这种宣传口号人人皆知,将这种口号作为企业文化显然无法找到其目标和主题,反应不出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与企业哲学,无法与职工形成共鸣,职工们在从事生产工作时不刻意的遵守也就不足为奇了,真正的企业文化要找到与职工的共鸣,能够让职工融入企业,以企业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让企业成为职工的精神寄托与心灵的家园,才能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朝着目标努力。第三,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逻辑。企业在员工的管理过程当中过于依赖制度,因此往往陷入被动,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形成一种文化建设的正常逻辑,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制度也是由人创造的,造就一个好的企业应当先从人下手,而不是制度,企业追求远大的理想需要拥有具有相同品质的员工才能实现,如何提炼出员工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文化传统,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明确和清晰的,建立一套企业与员工共同具备的作风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的品质融入到企业当中,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经管理者与员工的优秀品质与作风凝练而成的,它是企业精神方面的宝贵财富,是企业从历史中发掘与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并作为今后生产经营中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保留、传承给后任管理者与员工,与企业的物质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成功所必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常云海.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王莉,李峥钰,王晓航.浅议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以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1):109-112.
篇7
1.对企业文化内涵的阐述界定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运行过程中,由领导核心和广大员工群体创造、并得到全员认可,包括创造效益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形式上表现为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一种文化同构;内容上则表现为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工作目标的一致性。维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一方面是劳动契约,一方面是文化契约。通过两方面契约的相互作用,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努力工作、创造价值、完善自我、助推企业。这就是成功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撑,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同时也需要企业文化的铺垫。只有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通过文化契约的影响力,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一种心理纽带,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使命,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涵盖于经营、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各个环节,通过不断深化、提炼“发展企业,富裕员工,服务社会”这个三位一体的集团理念,用发展企业来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富裕员工来激发对企业的深情与厚爱,用服务社会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中去,作为经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不断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进步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有机统一,助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和谐企业的构建,为集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基础。
2.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系
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精神层为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规范精神层、物质层的建设,为推进企业文化保驾护航;物质层则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基础条件,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企业文化的总体架构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构成企业文化的表层,包括企业形象、商标(品牌)、企歌、企服、媒体等,是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的文化。一是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以企业标识为核心,以特有的视觉设计,通过全方位运作而显现出来的表征,是增强企业影响力、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种战略。要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板、图、字等制作要精细、工整,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项目主体立面等空间要科学安排、错落有致,项目部整体形成立体化传播模式,用精当、完美的形象建设促进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扎实推进,让外界透过企业形象认知员工素质。通过规范运用视觉识别系统,内敛素质、外树形象,逐步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形象文化,增强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品牌文化。品牌是企业为使自己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特殊标志,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经营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尤其是各级班子成员,要把品牌文化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既要正视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更要看到品牌文化是竞争市场的利器、吸引业主的法宝、做好项目的动力。要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系统,注重过程控制,打造过程精品,塑造品牌企业。通过深入持久的品牌文化建设,使企业名称成为精品工程的代号、精益管理的象征、经典文化的标识。对内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与发展力。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在有效期内不因时间、地点的变更而变更。现阶段,集团着力推进执行文化和打劣文化。一是执行文化。执行就是将计划落到实处。执行就是贯彻,就是服务。执行文化的有无、执行观念的强弱、执行能力的大小,事关集团发展战略能否按期实现。执行要立竿见影,要落到雷厉风行的观念里、思想中和实践上。通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贯彻落实,使执行文化逐步融入发展战略中去,从根本上改变有章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在执行中走出去,在执行中实现战略预期。二是打劣文化。打劣是对精品战略的逆向解读,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打劣其实质就是“打”人,打作风浮夸、形式主义、严重、工作不求实效的人;打只顾私利、不爱惜企业信誉形象的人;打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应付迁就、不思进取的人。打劣不是政治作秀、不是经济运动,而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管理手段。对集团来说,打劣覆盖经营、生产、安全、技术、质量等各个系统,包括工程打劣、管理打劣、作风打劣等。打劣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通过工程打劣、管理打劣、作风打劣、观念打劣等综合管控,最终实现打除假冒,打出精品,打劣树优。
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和信仰诉求,是观念趋同、打法近似、荣辱相生、成败并存的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观等。经过一个甲子的发展与积淀,集团的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发展企业、富裕员工、服务社会”的企业理念已深入人心;“致力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已成为统领集团前进的路标;“构筑诚信企业、构建民心工程”的企业道德观已根深蒂固。立足于精神层面,集团着力推进人本文化、诚信文化、荣辱文化以及和谐文化的建设。一是人本文化。企无“人”则“止”。企业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并非是资产的积累和规模的扩大,而是源于企业人才的汇聚和人本文化的富集。万事皆人事。建设好人本文化是经营好企业的重中之重,是根本上的根本。通过人本观念的不断强化,使“企无‘人’则‘止’”渗透到各个管理层面,由对资源的重视上升到对人才和人脉的重视,进而培育出集团强大的人才队伍,为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诚信文化。有章必循,有诺必践;言必行,行必果,此谓诚信。诚信是经营企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以法治企的基石。失掉诚信的企业必将失掉生命力,其发展之路必是死胡同;缺失诚信的市场必是秩序混乱的市场。做人失败,做事不会成功;诚信缺失必然导致人格缺失,最终因失去合作伙伴而丢掉市场。通过持之以恒地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经营企业的人格力量,对内形成维系团结协作的桥梁与纽带;对外生成吸引业主、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使全体员工都在诚信文化的氛围里为人处事。最终,凝聚一个团结协作的班子,锻炼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带领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结交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拓展一方规范有序的市场。三是荣辱文化。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寻求生存的注脚和发展的支点。一名拥有文化的员工、一个富集文化的企业,必先置身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才能建设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广大员工要秉持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衍生出“以热爱企业为荣,以危害企业为耻;以服务社会为荣,以背离社会为耻”等富有集团特色、符合企业实际、与时俱进的荣辱文化,并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身体力行。通过荣辱文化的不断历练与洗礼,使各级班子逐步做到知荣明耻,善廉勤政。四是和谐文化。集团出台的一切方针政策、采取的所有办法措施,最终都是为了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让发展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员工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讲,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和谐企业之必需。和谐是动态的,它置于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和谐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劫富济贫。加快发展是保证和谐的最有效手段。通过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现厂务公开、政策透明,企业内、员工间融洽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倾力打造和谐企业。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还处于物质文化阶段,离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还存有距离的时候,如果从识别系统上界定,企业文化还倾向于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相对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或延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究其原因,是企业文化建设多在形式上、表层上做文章,而没有在内容上、根基里做深入思考,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企业经营之外。再有,几乎所有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都归属于党群政工部门,并与党建工作兼容考虑、一同操作,更有不少企业将其作为经验来谈。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涵盖企业工作的全部,孕育于企业的诞生,伴生于企业的发展,成熟于企业的进步。所以把企业文化建设归属于党群政工部门在职能定位上是不准确的。另外,企业文化不是一项游离于企业经营以外的独立工作,也不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分支,更不仅仅是党建群团工作的本位定义,必须在企业整体架构上,从全局的视角来思考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揣摩文化的内涵、要义、定位和发展等。脱离企业实际,或者把企业文化从企业经济工作中分离出来、变成一枝独秀是非常不现实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文化难成大器、中途夭折的根本原因。
四、一点建议
篇8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think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an ongoing "genetic-variation-choice-keep" spiral process, enterprise culture evolution and enterprise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objectives are in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From this 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many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enterprise,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企业文化;创新
Key words: evolutionary economics;corporate cultur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121-02
0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内在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从管理学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是被企业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企业文化、组织学习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和竞争环境下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分析企业文化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 演化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概述
演化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它是利用生物学隐喻和演化思想从动态方面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演变规律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生成的学科。演化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分析框架及认识论和方法论与主流经济学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演化经济学以达尔文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达尔文进化论的三种机制(遗传、变异和选择)为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以及自然选择机制运用到经济学当中,认为在经济学中,旧的模式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复制遗传下来,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发生不断地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旧模式将会被淘汰,新模式不断产生。第二,演化经济学强调惯例和创新在经济演化中的作用。其中,创新是核心,新奇是人类创造性的产物,新奇一旦被人们所发现和采纳,就被称为创新,创新被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形成知识的外溢,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促使新的创新的形成。企业是以日常惯例为基础的,每个企业的惯例都是企业知识和经验的载体,这些惯例的差异性成为企业之间相互区别的特征,企业的惯例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异。第三,遵循满意原则,强调时间、历史等在经济演化中的地位,认为经济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演化经济学接受满意假说,对新奇的搜索遵循满意原则。并认为新奇随时间的流逝产生和到来,历史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2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的演化分析
2.1 企业文化演化的动力 从演化经济学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累积自发形成的一种价值观体系,企业文化演化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文化的创新。创新对经济体系的内生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体系不断前进的动力,创新的产生来自于新奇。
新奇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首先,演化经济学家认为新奇的源泉是个人创造性的心智,个体的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对新奇的产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的创造性技能和习得的文化模式也对新奇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创造的动机与两个假设有关,一是满意假设,当主体的抱负水平可变时,他会对现状感到不满,进而会搜寻新的、未知的选择,最后使得新的选择和抱负水平能够相适应。二是假定人们能正面的评价新奇的感受,假若社会环境是赞成和鼓励创新的,将会刺激新奇的产生,使创新变得活跃,即新奇的产生及实施与文化环境的选择相关。这两个假设是互补的。企业文化演化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及企业内部对新奇的搜寻,从而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向前演化。
2.2 企业文化的遗传、变异和选择 在进化生物学中,基因能够在微观层次上保持相对稳定,能够实现代际传递,又具有变异功能,它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在经济体系中找到“基因”隐喻的对等物,对演化经济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的复制也就是企业文化随着时间的进展能够传播和保持连续性。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内外环境的改变过程中累积和自发形成的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受到其所处的文化时代背景、地域、行业特点及企业家的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企业中主要表现为一些惯例、默认规则、默会知识等一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观念。如果企业按照这些观念运转能够获得满意的收益,它们就会像生物学中的基因,随着组织的发展被不断的复制和保留下来。
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它还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发生变革,从而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也就是演化经济学所谓的变异。这些变异的动因主要来自创新的产生、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新奇的成功成为创新,创新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往往是更有利的,进而使得企业文化发生变异。遵循演化经济学满意的原则,当企业文化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使得企业的期望抱负与现有水平不相适应,企业就会对创新进行搜寻,直到找到满意的创新,企业文化发生变异,并且可以认为这些变异是拉马克式的。企业文化变异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
企业文化遗传和变异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被选择的过程,最后能够被企业传承的企业文化是内外环境选择的结果。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外部选择主要有市场环境、人们对现有企业文化及变异的评价,是企业变异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内部的选择大多在于企业自身价值观念体系、企业家价值观指导、企业结构与目标等对企业文化变异的选择。在这一选择过程中,遵循着类似生物界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适应市场竞争、被企业员工所接受的企业文化变异才能够被选择保留下来。
2.3 企业文化与企业结构、技术、目标的协同演化 企业在演化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发展和演化的,而是和企业结构、技术、目标协同演化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往往会导致企业文化的变革,相对应地,企业文化发生变革时也往往需要企业组织结构随之发生调整,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协同演化。企业文化的变异具有路径依赖,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是一种创新,对企业文化变异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企业文化变异有利于企业技术的进步。当企业目标发生改变时,会要求企业文化相应的做出调整以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的变革也对企业目标提出新的挑战,使得企业目标不断向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前进。企业在演化过程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结构、企业的技术、企业目标的协同演化,使得企业不断壮大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文化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遗传——变异——选择——保留”的螺旋上升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时在这一演化过程中受到诸多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并且企业文化的演化与企业结构、技术、目标演化存在协同关系,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此,针对企业文化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建立良好的鼓励企业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环境,提高企业对企业文化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准确地对企业文化进行定位 企业能否在经济政策上得到认可和鼓励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国家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认可企业文化建设,对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另外,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准确定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并非只是一些表面的礼仪、培训等组织形式。同时注意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之上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这也是为什么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中建设难的重要原因,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切勿好高骛远。
3.2 企业应注意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企业演化的动力是创新,创新来自于企业中个体的主观创造性的产物,个人心智模型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创新都与学习相关。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知识是最主要的战略性资源,学习是最重要的过程。企业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过程,企业更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应对除经济体系之外而来自社会环境的变化。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包括个体的学习、团体的学习和组织的学习三个方面。在学习型组织中,普遍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在企业中具有学习能力的个人在与非人力资本结合的过程中,持续的通过学习企业的默会知识同时与其原来的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创造和发现知识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的默会知识,进而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产生及变异;另一方面,个人将新的默会知识融入到企业惯例当中,促使企业惯例产生新奇要素。在学习型组织中,强调开放、创新和应变,鼓励个人的学习和自我超越,有利于建设共同的愿景和团队的学习,这些对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变异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说企业要注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3.3 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国内外不乏有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经验,这些对国内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只是在模仿借鉴时,要注意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合适组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3.4 从动态方面注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重视企业结构变革、技术更新、目标更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切忌急功近利,要注重长期的积累和建设。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也要求企业文化不断的更新,与时俱进。另外企业文化与企业结构、技术、目标是协同演化的,注重这些方面的发展,会使得企业文化变异步伐的加快。
3.5 企业应注重不断引进新鲜的血液,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本管理 同一组织中的人们(尤其是企业文化厚重的企业员工)往往具有类似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得变异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从企业经理人市场组织引进新的优秀人才,有利于新鲜血液的输入,进而有利于组织创新。员工是企业创新的来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做好人员配备,注重人本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创新及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3.6 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播与保持 企业文化是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整合、适应和导向功能,好的企业文化会使得企业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号召力,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改造性,使其自身能够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其他企业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所以说好的企业文化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播,能够更好的保持和流传下来。
参考文献:
[1]陈劲,王焕祥.演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篇9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制造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将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此外,企业要能及时的分析信息化建设问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而确保企业员工能根据相关的制造要求和方案,在提升制造效率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要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制造业企业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跟随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关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当前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调查,现如今,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状况并不是十分的乐观,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制造企业的发展。而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现阶段,部分制造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没有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企业缺乏规范性。2.企业员工缺乏合作意识良好的合作观念不仅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使企业能够及时的解决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但是,制造业企业员工却缺乏良好的合作观念,在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和员工各自为政,只完成属于自身的工作任务,这样则很难提升工作效率。3.制造业企业缺乏完整信息化建设方案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缺乏了解。在实现信息化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功能交错,信息无法及时的共享。这样企业就很难利用信息化建设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
二、关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对策
1.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化建设要想促使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并从中获取相应的利润,企业领导就要重视对管理方案的构建。完整的管理方案能促使企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因此,企业领导要能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深入法分析信息化建设方案,并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现状,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信息体系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加具有规范化。此外,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企业领导要能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给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而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规划企业的发展流程。2.规划布局,展开方案实施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员工的努力,同时也在于良好的规划。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要放眼未来,做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按照先简后繁的建设流程,逐步展开方案的实施与管理,确保每个阶段都能按照方案展开工作。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过程中,要能根据建设的情况,适度的对方案进行调整和规划。另外,企业领导要能深入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控制每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的进度,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并提升质量和效率。3.选择符合自身的需求的供应商在选择信息系统供应商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要能充分的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供应商。而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确定所选择的软件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样才能长久合作。需要企业关注的一点则是,因为制造业所需要的软件不同,因此,在选择软件公司时要能保障其具有强大的软件技术,这样才遇到问题时才能及时的解决。4.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才能为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无论是基础员工还是管理层的工作人员都应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而如何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企业则应制定明确的方案,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度相应的管理方案,进而在增强管理的过程中,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基础员工而言,企业要能进行全员培训,让员工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另外,在培训的过程中,企业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只有让员工得到相应的提升,才能确保员工能够更好的把握信息,并利用信息获取更大的经济,这也就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而对于管理层方面的研究,企业需要引进优质的管理人才,确保其能为企业合理的有效的管理员工。5.识别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风险因为制造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因此,其存在的风险也较为明显,如果要能确保企业能顺利的完成信息化建设,企业则要能做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识别风险、解决风险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制造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建设目标,构建完善的建设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方案,增强对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培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做好企业管理等相关的任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快速的展开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企业要能发现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实际问题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为了制造业企业发展,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旭.企业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2,(1):20-40.
[2]《企业信息编码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2,(03):70-90.
篇10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而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其充分渗入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等的阐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建设途径的探寻,来更好地确立并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构成要素 重要性 建设途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是企业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企业要维持旺盛的生命力,无疑需要多重保障才能得以实现。其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无疑是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驱动力之一。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其渗透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也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而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这一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并通过此将企业员工吸引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以此来保障企业顺畅、有序的经营,促进企业员工之前公平的竞争、和谐的相处,从而推动企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
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要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环境。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硬件”之一。环境可以氛围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所谓的外部环境通常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形象等,而内部环境则倾向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也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外界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创设良好的企业环境,也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信奉和遵从的基本目标和信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代的行业竞争中,只有真正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确立“以人为本”都能人本主义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企业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关怀,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促进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归宿;三是企业的精神。所谓的企业精神,通俗地将就是企业的服务宗旨、观念、目标等综合的体现,是企业精神面貌的展示。四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任何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当前管理情况下的条例制定,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制度、领导体制以及组织机构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制度文化,为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也是企业代表人物的行为文化的保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制定和管理,使其更加全面、系统且协调、有效。
二、现代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有的,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因而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将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与其他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区分,企业文化能够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能够真正的成为企业的灵魂力量,它可以有效的传达企业的理念,运用独有的企业形象去进行有效的宣传,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物质富足,经济发展较快,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精神力量,逐渐的正在日益被重视,这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追求差异化的有效体现,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让企业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努力建设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进而提升其服务质量,增强客人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并最终帮助企业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当然,落后的、不适宜的企业文化也会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更有甚者还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探寻
(一)强化企业形象打造,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之于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化竞争中,企业文化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在竞争中“软实力”的强弱,也关系着能否调动起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而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首要任务就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形象和品牌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处在同等档次和水平的企业之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同抢占制高点,是企业竞争的法宝。而企业形象的打造,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这个基础,离不开企业文化要素的对外塑造。企业文化建设好了,就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去定义企业的主要功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实现企业良性运营的最终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运用“企业文化力”的作用实施经营管理。
(二)完善企业制度管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问题
众所周知,完善的企业是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制度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和社会地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目光投向制度建设方面,并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将其完善。总的来说,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建设承载着员工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其更符合人性化,这是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硬件之一;二是利用企业价值理念对员工的文化约束力,通过强化这种约束力效果,就能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创新载体落实,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让员工学习接受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历史、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内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保障力量
“以人为本”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纵观国内外企业,大凡成功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十分重视以人为中心。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必须要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指企业的员工,又指企业服务的对象。然而,在众多标榜着“以人为本”的企业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并不多。因而,企业要想长久地立足,长远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做到对员工实施“人本化“管理,正确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给员工以安全感,让他们能够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并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结语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风雨砥砺,如今我国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最强有力的策略军。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外,还面临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因此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自修,练好内功,努力建设符合现代化且科学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并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的效用,使企业以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朝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