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教师备课要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2.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3.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4、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5、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总结规律等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2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问题的提问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努力挖掘学生智力潜能,积极引导,奠定创新基础,提高创新能力,不以常规的思维模式轻易否定学生的想象。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个小组在活动室地上设计一块面积为6m2的图形。每个小组在各自的作图区域内通过自己最长方形、正方形及他们组合图形的认识绘制着不同的图案,这样的练习虽然看似简单,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行成于思”。对所学知识、遇到的问题思考是学习行为的开端,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选择恰当适宜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门扉,拓展学生创性思维的空间,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让不爱思考的学生想思、爱思、会思。有许多同学不是不想提问题,而是不敢提问题,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好怕表达能力不好,被老师和同学们讥笑。这时,教师就得教给他们一些提问题的技巧,特别是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师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利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对每一种事物都提出为什么?慢慢地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些孩子,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此时,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研究,也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在授课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老师应该重视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局到部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启发性、有针对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找方法、做总结,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然后把这些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巧妙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思维诱导,要把教学中问题思维的过程告诉给大家,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结果和结论。在向学生传授教学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公式时,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对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推理。
四、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自主探索,发展创新能力
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就是要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发现问题,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让学生“自己当回小数学家”,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转化运算”时,我并没有按课本的例题做的详的讲解,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举出生活中有趣的加法和减法相互转化的例子?”“如果你是小数学老师你们会怎么教其他同学?”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让他们拥有主体地位意识,他们积极、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提出了新颖的例子和简单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五、强化动手探究,发展创新能力
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可见人的行动与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思维是行动的条件,行动是思维的反应。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新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授“角的度量”时,要求学生画出120度的角,学生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都能迅速地画出来。老师紧接着提出:“如果大家不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不同的画法:用三角板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度的角;用两个三角板60度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度角,还有的同学找到120角的物体直接描在本子上……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31-0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老师的创新教学。要想让创新教学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就需要我们老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认真的思考每一节课的创新问题,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勇于质疑提问,敢于创新发明。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树立创新的观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获得有效、持续的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新课标背景下,不少教师在努力地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但是花了大量的精力都不见其效。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教,学生在下面死命地学,最后导致教师对教学失去了兴趣,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而产生了厌学心理。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直接发生联系的是教师,教师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但由于教师未曾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者、创新与实践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将新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新课程理念中的有效教学。
二、新课标理念下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1、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等方法。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的精神要求,对新课程下的学生来说,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要求,而应采取分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每个学生学会集中思考,学会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倾听、互相质疑、并互相分享。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同桌为一组,他们互相合作,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再根据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互相讨论推算其平行四边形面积,然后让每组把结果呈现出来。这样他们在思考的同时可以相互合作、互相交流,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因学生在自己讲课时插嘴而指责,转变为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4、树立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观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其次,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地指出来,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最后,教师还要能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应增强手势、眼神等体态语的评价。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总之,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这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不断的努力和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臧小蕾.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例谈[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 张业红.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1(02)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问题情境 一题多变
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式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这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
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
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
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捕捉教学时机,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首先要民主,其次要鼓励。
2.创设问题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1)创设信息情境;(2)创设探索情境;(3)创设猜想情境;(4)创设求异情境。
3.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再“创造”。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然而,人们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初中七年级数学老师首先要担任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的是小学生,不但要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盘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击率比较高的关键词有这四个:生活、兴趣、直观、创新。
关键词一:生活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那么教师就一定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到数学问题,并且会分析和挖掘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这样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应用于生活。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要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体现。
例如百分数练习中,先读一读,说说下面百分数的意义,你还联想到了什么?
吸烟引发的肺癌是不吸烟者的500%。这样一个数据,学生马上联想到叫家里人不要吸烟,吸烟危害太大了!
通过数学的再次回归生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要学数学。
关键词二: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上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条形统计图》,书上的例题统计的是住家分布图。上完课下来才知道学生没什么兴趣,回去以后我就好好地进行了反思,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关键词三:直观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就必须加强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抽象直观、语言直观和现代化手段。
实物直观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具体实物来感知,包括教师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的实物演示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教师是操作者,是主动的,而学生是观察者,相对是被动的;而学生实践操作,人人动手,认真思考,思维随之展开,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很经典的三句话:对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了;看过了,可能就记住了;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这三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把书上静止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完成。例如: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通过撕下不同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准备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和空心圆锥,让学生通过倒沙实验,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得出公式。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往往理解得透、记得牢。
语言直观是指教师对事物作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举例。很多几何概念都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的,如射线、线段、直线、角、平行线等。再比如1吨重量观念的建立,不可能像体验千克重量那样去掂一掂、称一称,这时必须借助语言直观,描述每袋500克的盐,2000袋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通过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了1吨的重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幻灯、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声色俱全,动静搭配,能大能小,灵活方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显示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四:创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改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想到的问题往往不敢大胆地提出来,有的担心自己想法不够成熟,担心自己的见解不被老师和同学接受,这样无疑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勇气,努力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篇6
【关键词】创新教学 数学游戏 讨论小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1-01
小学数学课程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学生、老师以及家长无比重视的学科。在当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时期,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小学数学的学习基础对初中乃至高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开始接触小学数学的时候,没有得到一定的思维锻炼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的话,那么在日后的学习中就可能使学生造成基础知识的纰漏,也可能造成思维能力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和进程。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发展变化的教育方式下得到先进的学习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和进步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创新教学的新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处在被开发的阶段,创新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思考问题兴趣,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数学思想的简单应用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是教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新的目标和任务。
一、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数学游戏
数学课简单的课堂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极大的调动小学学生的积极性,毕竟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娱乐游戏。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数学游戏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是个很不错的创新教学方式。数学游戏可以有比赛竞争、挑战、娱乐等多种方式,例如小学的乘法口诀,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乘法口诀的书写或者背诵,比赛哪一个小组用时最少。例如老师出一道计算题让学生主动自愿的上台进行题目的解答,竞争哪一个学生用时最短而且准确率最高。如果是针对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可以给每个小组出一套试题,让该小组每个人参与解答,让他们把每道题答案对比起来得出一个最终决定的答案,教师通过得出的答案的正确性来进行鼓励和表扬。以上的例子都属于比赛式的游戏。例如可以出一道一题多解的计算题,让学生把自己的解法写到黑板上,能写出新解法的同学教师发给学生一个礼物作为奖励。而娱乐式的数学游戏则主要侧重于让大家欢乐地活动起来。例如有口耳相传的游戏,每个人都会拿到一个数字。教师可以要求大家不能用肢体动作表示数字,只能用肩部以上部位来表示出来,然后第二个人乘上或者加上自己的数字,把最后的结果再用同样的方式表示给下一个人,一直到最后。由这个人把最后的结果报给老师,与老师手中的答案核对。以上的游戏能将小学生玩的兴趣带动起来,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二、实行鼓励制度对待课后作业和成绩
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作业可以实行鼓励制度。规则是这样的:教师将作业分为基本、中档和拓展三种类型,基本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中档作业学生如果全部完成会受到老师的当场表扬,并且挑选完成质量较好的在课堂上展示,拓展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到教师的小礼物。鼓励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对于作业批改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批改,批改过程中可以加深答案的印象,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使小学生都会力争上游。在交换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对于问题的看法,另外对于批改作业方面也可以减少教师的作业量。对于小学生,在业余的时间找他们谈话,比如谈论学生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学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因为小学老师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小学生的知己玩伴而不是一个严师的形象。对于小学学生,学会很好的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公开成绩就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看成绩的方法,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应该减少一些批评性的甚至是嘲弄性的话语,多说几次“真棒”,“你做得很好,继续保持下去”之类的话,不要轻易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的新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动脑筋的数学游戏,也可以是在课下改进自身对数学作业的态度和做法。在数学世界里,不仅学生需要拥有创新思想意识,教师也更应该运用创新教学的新方式规划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尝试将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课程安排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教学目标。总之,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领域甚是广阔,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庆峰.激发学生兴趣乃成功教学之所在[J]. 神州. 2011(14)
[2]徐文凤.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5)
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 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创新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性和探究合作精神,同时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教师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也需要学生的主体,要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四、课堂鼓励敢于创新
篇8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构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就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新知、对等对话的过程。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往往是因为害怕出错,害怕老师批评,或者他们在自始至终就没有得到过老师的任何肯定等等。再加上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更加抽象,数学老师也经常摆出一副“师道威严”的架子,所以学生对数学老师和数学科目都是望而生畏的。要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数学教师必须放下“一本正经”的面具要有亲和力,要去了解学生,和学生去做朋友,从学习和生活多方面去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另外,有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最高的时候,往往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因此,当老师能够和学生真正做朋友的时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才会没有任何的顾虑,也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他们的思维才会更活跃,才会有更多的思维火花迸发出来。
二、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好数学的标准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及创新意识。对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教者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材料,让学生亲自体验、尝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新课题,联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从形式上看,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但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具体的。因此可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活动和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提出问题。如讲“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时,教者可提出:你能不过河测得河宽吗?你不上这座高山,能知道这山的高度吗?这样做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什么知识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现在的教师已开始重视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但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还不够深入。新课标指出教师灵活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要落实大纲这一要求,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找出合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解决, 达到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完美结合。所以只要教师平日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在生活和各行业活动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就能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人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学会反思,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监控,才能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承担责任。英国达尔文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进行创新性学习,而教师的引导则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初中几何四边形一章,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较多,学生在应用中张冠李戴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从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开始,将所有图形的性质都用表格按边、角、对角线及对称性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而将判定方法从特殊到一般构建发展结构图,并在以后的每堂课前多次重复再现,直至所有的图形。实践证明,不论从什么角度,处在怎样的环境下,只要涉及这方面内容学生的反应都很敏感,而且在梯形的学习中,通过反思学生自己就可以将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纳入结构。创新离不开反思,人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实践证明,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并能在反思中有所创新。
四、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已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初中思想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不断自我摸索的方式下学习到数学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使学生将已有的思想方法运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提高学习效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是各地试卷考查的重点,因此,也应注重初中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高效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究,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所学知识消化、融汇贯通。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清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情况的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的学习,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数学情境
大部分的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时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导致他们在学习时无法全心地投入,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其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使其在数学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数学情境:森林里要开联欢会,小动物们都要奉献一些自己的食物。小猴子有12个桃子,大象有8个西瓜,兔子有25根胡萝卜。本来开开心心的小动物这时却犯了难,不知道应该拿多少个盘子。这时我就问学生:“如果一个盘子里放一样,那么需要多少个盘子呢?”学生看到森林中热闹的场景,他们的心情十分激动,都想要帮助小动物们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便陷入了沉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计算,学生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既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难题,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在新时期,学生要想成为社会的栋梁,就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中的“周长”时,我就先为学生介绍了周长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这个概念的含义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计算几个卡片的周长。有的小组先利用线测量图形一周的长度,然后将这根线与尺子对齐,通过尺子的刻度得出图形的周长;有的小组先通过自己的测量得出图形的每一边的长度,然后将这些长度相加,得出了图形的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都得出了答案,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运用现代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出现在了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新奇而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就利用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我为学生录制了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所学的内容,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并完成视频中的作业,即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然后,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观看视频的收获,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仍然有疑问的,我则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讲解。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利用短视频进行教学,学生既感到新奇又觉得有趣,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四、师生有效互动
爱表现是每个小学生的共性,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利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课堂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其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发散思维,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位置”时,我就指定出几位同学,让他们说出某个同学的位置,然后让其他同学更正,这样既可以让回答问题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让其他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是没有完全地掌握,我便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即在九宫格中分别写上几个学生的名字,然后我念到相应的位置时,就可以将该位置作上标记,最后标记到的名字最多的人获胜。这样的小游戏使得学生都十分投入,他们对于位置的掌握也十分透彻,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精心创设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让小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篇10
一、实现学生自主的创新行为需周密策划教学流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课堂自主行为的构建,不是一种简单的牧羊式的自流,而是一种比较科学意义上的自主创新且充满实质性的合作探究.但自主合作组织得不好,那极有可能就流于形式.流于形式的自主,表面上看学生也能够踊跃举手,但表达的质量存有问题,相互之间也不可能就通过表达迸发出理想的思维火花,甚至产生学生自主探究的负面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得好,其根本应当首先取决于教学流程的策划应比较周密.在平时教学流程的周密策划中,窃以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原则也应当说是最起码的原则.需要遵循的原则有:(1)可互动性原则.学生学习的自主组织行为,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互动,这就需要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流程便于学生在自主组织的框架下进行互动,无论是解决数学问题,还是形成空间观念,学生所经历的体验都应当是高度互动的.(2)可探究性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创新行为的构建不能就是去解决一些十分简单的数学问题,而应当是具有高质量的自主互动探究的价值,这就需要在策划教学流程时,比较广泛意义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具备怎样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自组织行为能够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有怎样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学生自主组织互动探究.(3)宽容性原则.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要想实践得好,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尤其在起始阶段是比较混沌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设计时带有一颗宽容之心,允许学生能够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其解决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多包容性.(4)可发展性原则.自主探究其最根本的是形成学生一种能量和能力,这能量和能力应当说学生能够都具有一定的禀赋,但存在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形式必须尽可能地能够促使所有学生去发展.所有的自主探究之合作环节都能够体现是在兵在教兵、兵在练兵、兵在强兵.一个个学生是那样的无拘无束,也是那样的自主自由.
二、实现学生自主行为的创新需精心培育教学对象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行为的构建,应当说适应于数学教学的所有课堂,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其内容都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置性学习,然后由学生自己去申请承担其中的某个任务,进而充当上课时的主讲人.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前置性学习情况确定自己主讲的例题、练习题,或者就是导学案上的相关问题,那课堂上或者就是在自主互动中,申请者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讲解.应当比较肯定地说,学生毕竟还只是学生,一定时段内还也不可能形成比较理想的主讲局面.但也让我们看到令人喜悦的现象,一个个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形成数学思想的具体过程中,胆子都是越来越大,主讲时也越来越开始向着口若悬河的方向迈进.这给自主互动创新探究行为构建所带来的思考是不尽的,作为教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课题研究之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做好精心培育教学对象的工作.精心培育教学对象,让一些学生甚至是过多乃至于全部学生都大胆地在自主互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精心培育教学对象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是评价激励策略,平时的活动让我们可以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是不少学生能够比较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自主互动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也会偶尔去发挥发挥自己.这是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理想契机,需要抓住这有效的切入口,适时适度进行激励.其次是交流互动引领策略,自主互动学习行为的构建从一定意义上讲,仍然存有不少学生就在这自主互动探究学习行为构建的边缘上徘徊,由于一些学生的智能和表述上的特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些学生边缘化了.实现学生自主行为需要教师全身心地关注这些学生,这对这些学生是一种关心,对自主行为建设应当说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完善.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需要注意时空和内容,时间上最好是课后,空间上最好是离开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内容上以倾听了解其心声,在学生乐意接受的基础上给以适当的矫正为主.在平时的交流中,笔者多以非智力因素为主要交流的内容,譬如怎样锻炼自己的胆量,如何在提高自身胆量的基础上获取自主行为中的份额,去获取更为广泛的智力发展资源等等.班级有名学生,父母亲离异,虽然智力不算平平,但是很少与学生交流,在自主互动探究行为构建中,他总在比较人为地将自己孤立起来.于是笔者就找机会和他进行交流,跟他讲好多名人成才的故事,跟他讲身边小伙伴成长的故事,还循循善诱地启发开导他正确对待父母亲的离异,尤其在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振作起精神.除此而外,还与他去分享课堂教学中自主行为构建同学们获取发展的情景.这就从相关意义上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自主行为建设中来,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主行为建设中的缺失.
三、实现学生自主行为的创新需有效引领创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