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化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院校 化学教学 以人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并发挥教学的课外拓展思路,凸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意义,带来了改变现状的新思路、新方法,因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一、改善师生关系
要实现中职化学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就要获得学生的主观认可,而这种认可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善师生关系,透过师生关系的改善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强调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明确认识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人人平等;要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情感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索研究将情感与知识的传授融合起来,并透过情感教育改善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态度,要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化学知识,并实现知识的主动输入和输出的探索。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传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融情于学习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拓展实验创新
化学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应用探索化学的能力有所实践,实现全面化的知识探索。而中职教育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要求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要加强实验探索。常见的方法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设计贴近课本与学生基础的研究性课题,其中重要的措施便是变常规注入式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而对于专业化学实验而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实践中包含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分离科学、分光光度分析、工业分析、色谱分析、综合实验等,在每门课程中采用专项实验一综合实验一设计实验一开放实验等阶段进行循环实践,以实践环节的形式培养学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巩固,更有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之中。
三、课堂启发教学
启发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思维获得开发,并引导学生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各个要素例如,讲到CH,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z,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保证学生的思维启发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其次,要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在选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前多想几种办法,同时向别人说明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得到有用的启示和建议;鼓励学生在小组情景中利用集体资源来解决问题。同时,要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验证要求,培养学生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四、人本化教学拓展
“以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模式不能只是以传授化学知识为主,要以化学为依托,开展多方面的教学拓展。首先,中职化学教材的体现方面就不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加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新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还应当提醒同学们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少扔垃圾、废品回收、使用绿色商品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以探索为主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自主研究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请同学们组成科学探索小组,对当地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化学研究,并形成课题报告,总结水资源的污染和再利用情况。如,了解长江历年的水质变化情况,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学生合作写出了“长江野生回鱼资源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科考论文。最终得出结论:长江沿岸有关地区要推迟捕捉野生回鱼的时间,这样就既满足了人们吃鱼的需求,又避免了野生回鱼出现生态危机。总之,这样的考察结果能够凸显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考察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知识进行实践性的类别、迁移、重组,设计出更为简单、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做出合理的判断评价,最终实现中职化学教育的实效性
五、小结
中职化学教学要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并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引人创新教学、主体教学的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就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拓展实验创新,开展课堂启发教学,实现人本化教学拓展,使得中职化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贺文建.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职项目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3(03).
[2]张梅秀.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2-15 .
[3]丁雪琴. 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J]. 山东师范大学,2006.
篇2
关键词:中式烹饪 一体化教学
“一招鲜,吃遍天”“有了金刚钻,揽得瓷器活”,这些充满生活智慧的俗语揭示了一个就业道理——知识和技能最重要。而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离不开职业培训。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劳动者职业培训力度,2011—2020年,我国计划培训350万名技师和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同时,还将建设1200个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高度关注职业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
那么,中等职业技师院校怎样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技术人才呢?目前,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成为现在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第二批试点专业,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旅游烹饪系中式烹饪专业积极应用和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本文就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旅游烹饪系中式烹饪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探讨。
—、一体化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呢?一般来讲,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汇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内容包括一体化教学计划与大纲、一体化教材、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是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以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职业教育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种现状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职业院校不能很好地与社会接轨、与市场融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培养不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职业院校必须进行改革。否则,职业院校只能把学生加工成“半成品”推向社会,这样既害了企业,也害了学生,最终害了学校。
而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就必须开展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从“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向“知识和技能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和双师型”转变;教学从“填鸭式”向“兴趣型”转变, 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师,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板书加口授”向“多媒体、演示示范”转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二、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是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试点的组长单位,学院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推进一体化教学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体化教学,前人没有更多的成熟经验可借鉴,只有靠自己进行探索和摸索。实施一体化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牵涉的面很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所以,学院首先召开教师座谈会、研讨会,研究讨论课程应该怎么改、从哪些课程开始改以及课改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中也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宣传,使学生提高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师生目标一致,为实施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首先,在人社部的组织下,在理论专家的指导下,学院发挥组织和牵头单位的作用,带领参与试点的院校编写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院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坚持“有特色”,全力打造优势品牌;全面分析学院的办学治校传统,既保持特色,又不固循守旧,既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又适应时代要求;准确把握学院中式烹饪专业在全省和全国院校中所处的位置,正确确定和编写教学计划和大纲,突出特色,占据优势,实现目标。目前编写了《原料切配》《原料加工》等工作页。
其次,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就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达不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所以学院有计划地把理论和实训老师分送到院校和行业进行培训,并从行业一线引进技术水平高、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到校任教,组织起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使老师既是教学上的行家,又是生产上的能手。
再次,组建了一体化实训教室。目前,中餐专业的实训教室根据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设计成了学生听课区、老师演示区、学生练习区等。上课时,学生在听课区听老师讲授,观摩老师演示,老师演示结束,学生到练习区进行实践,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学院在考核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学生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作业评价两个部分,即过程评价占分值70℅,由自我评分、同学评分和老师评价三个部分组成;作业评价主要由老师评价,分值占30℅。
篇3
关键词:“边缘性”文化;文献性效用;主题化表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108-01
传统的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荒蛮”的“原始文化”,往往没有特定的书写符号,因而,人类学学者一直致力于探寻多种表达形式的可能性。影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这一明显的特征,使得影视在出现后一旦介入人类学的研究范畴便直接跨越了不同族群之间文字及语言的差异,不仅成为了人类学学者和研究对象之间一种最直接的交流,而且从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北方的那努克》开始,依据人类学拍摄的纪录片就显现出了文本化效用,产生了较强的影视人类学意义,实现了“文化的分享”。
一、“边缘性”文化遗产的保存和还原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猛烈的冲击,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是消失,特别是地缘性的“原始文明”来不及仔细研究就已消失殆尽。而“为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化留下可以看得见的证据并不是要刺激人们回归到以往的时代,而是应当把这些证据视为一种可促进对人类本身的认识的信息资源”。在保存和记录的过程中,文字是可以的,但文字抽象性的描述并不能直观再现事物的原貌;绘画和摄影也是可以的,但绘画和摄影不仅没有声音,而且都是特定时刻的点的静止。
《北方的那努克》拍摄的是生活在北极巴芬岛的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一起生活的现状。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现代文明高度发展并入侵“野蛮”的“原始文明”,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其浓厚的“边缘文化情结”。
二、研究的文献性效用
自从影视的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纪录片”(Docuemntaire)这个来自法文的英文词汇,“纪录片”(Docuemntaire)的本意就是“具有文献资料价值的”。而文献价值的关键取决于对所记录事物的原生态保持,即在拍摄中尽可能的保持原在样本的生存状态,这样影像文本中呈现的样态或者特定的文化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或者佐证的材料。比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急速变革,现代文明对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的强烈冲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民风民俗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经济类型及发展阶段等方面相关,人类学从诞生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是“民族学发现它本身处于一种即使不是悲剧性的演示即荒谬又痛苦的境地,因为就在它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研究方法给予自己提出了适当的任务时,那些被研究的材料却迅速消失,在民族学田野研究方法的目标趋于完善时,后者都莫名其妙地在我们面前消失。”《北方的那努克》中拍摄的“爱斯基摩人”在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了。受现代文明的冲击,现在的爱斯基摩人有了固定的村庄,起着雪地摩托寻找猎物,使用皮划艇捕猎,住有暖气设备的房屋,使用汽车、出租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短短几十年间,爱斯基摩人衣食住行的民风民俗的变化速度之快可以说是历史的鲜见。那么,从人类学的立场观照爱斯基摩人民风民俗的演变,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采用“交友式”的拍摄方式,在长达八年的记录和描述中,《北方的那努克》呈现出的“住伊格鲁(冰屋)、生吃海象、皮划艇狩猎、梭镖捕杀、狗拉雪橇”等相当原始的传统生活保持了原在的生存状态。
三、文本的主题化表征
从影视历史发展的脉络上看,任何一种新的影视创作范式的出现都会出现新的审美效用。罗伯特・弗拉哈迪绝不是第一个拍摄爱斯基摩人的导演,但在《北方的那努克》以前,多数影片对于爱斯基摩人的影像表达都处于一种猎奇心态下奇艺风俗和曼妙风光的把玩,而在《北方的那努克》中,罗伯特・弗拉哈迪通过对那努克一家“捕杀北极熊、生吃海象、搭建伊格鲁(冰屋)等生活现状的记录和描述,注入了一种人文的关怀,这种人文关怀高度赞扬了现代文明未入侵前的“自然美”、“人性美”,是对行将消失的古老文化的描述、保存及深深的叹息。
虽然罗伯特・弗拉一味赞扬美而遮蔽丑,没有对当时现代文明的入侵进行批判,受到诟病,但《北方的那努克》将镜头聚焦处于“边缘地带”的少数族裔身上,对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的“原始文明”的主题表达是是影视人类学纪录片一个鲜明的美学原则。事实上,早期西方纪录片中浓厚的人类学烙印及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外频频获奖的《最后的山神》、《龙脊》、《神鹿啊,神鹿》等优秀纪录片作品在审美效用上都呈现出高度统一的主题化表征,都是立足于人类学的立场和方法,将镜头聚焦于少数族裔行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的保存、还原、传播和反馈,而这种这种审美效应从很大程度上都延传自《北方的那努克》这部纪录片的开山之作。
篇4
一、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新课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促进作用. 学生并非“一张白纸”,而是拥有许多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其拥有惊人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 所以,初中立体图形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帮助其逐步建立立体的空间概念与关系. 例如,在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时,由于不同的方向与角度,其所看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以图1为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观察与思考,并将所看到的图形进行描述.
在这个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点拨,学生最后也会知道:观察的方向与角度不同,其所看到的图形也不同,正面看到的是正视图,侧面看到的是侧视图(根据不同的方向,可分为左视图和右视图),上面看到的是俯视图(如图2所示).
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立体图形的直观性与生活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其以直观、形象的内容为主,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与工具,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
例如,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世界著名的古建筑: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等,在为学生讲述这些古建筑相关的故事与背景的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古建筑中都体现了哪些几何图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画一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顺势带入立体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将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过程、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及其90°,180°旋转造型过程等用Flash 应用软件制作成动画,在课上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动画之中,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从而实现空间感的强大,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感知和了解,进而培养学生自我体验与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在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升华.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深入认识立体图形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摸一摸、搭一搭、说一说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同时,将其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真切感知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鼓励其勤于思考、自主认知,并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将立体图形知识进一步深化.
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或圆锥体,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圆柱体和圆锥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其侧面展开图又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究,充分调动其身体与头脑的共同运动. 最后,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如图3、4所示)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紧密联系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终将为生活服务.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倡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中,也必须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立体图形等数学知识,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例如,教师可以“国王选王子来继承皇位”等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喜爱的故事情境中渗透进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只圆桶的上方有一只蚊子,而其下方的一只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选择哪条最佳路线?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自主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最终让其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引导其将数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篇5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应用;效果
引言
护理学是以基础理论为基石、临床病人为实习对象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其特殊性要求临床护理教学既要尊重病人的权利,不加重其身心负担,又要保证护理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近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教育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我国的医学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护理学教育也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教育工作者开始参照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投入到医学教学工作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20名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男女比例为25:95,平均年龄(17.2±0.2)岁。以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48,平均年龄(17.2±0.2)岁,巾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47,平均年龄(17.2±0.2)岁,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两组学习的课程及课时相同,相关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编写病例
临床教师根据《妇产科学》第八版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要求,结合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编写标准化的病人培训案例脚本。以描述病例的主要症状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并结合大量鉴别诊断信息,编写了临床常见妇产科的典型病例。如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异常子宫出血。所有病例脚本主要描述疾病的症状,包括详细的个人资料、一些模拟体征或主要阳性体征和检测结果。所选病例都可用于问诊和体检。通过教学研究室的集体讨论,使得案例更具真实性、可信性和逻辑性。所有病例的研究过程均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2SSP培训
为确保SSP的稳定性和评价准确性,依据剧本要求对SSP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工作由课题组成员承担,包括SSP的作用、职责、工作要求,案例相关知识,角色扮演要求,护患沟通基本方法和技巧,操作技能与护患沟通评价标准等。为了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要求SSP利用周末时间定期去临床见习,对与剧本描述相似的临床病人进行详细问诊、查体,通过有效的沟通,深人体会该疾病,从而更好地充当SSP。
1.2.3教学过程
实验组教学方法:每名学生利用TSP进行强化训练。TSP模拟不同的病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TSP进行相关问诊和体格检查、制定辅助检查项目、同可能得疾病之问进行鉴别诊断,并制定出治疗方案。TSP根据预先设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和监督。根据每个学生问诊中遗漏的内容,TSP结合个人体验,依据教学大纲,总结归纳出该疾病问诊和体格检查的重点内容。还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强化不足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TSP应教受学生问诊和体格检查时的医患沟通知识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病人,如何消除病人的顾虑,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践带教方法,实习同学进入妇产科进行实践学习,分配到各个临床治疗小组,教师以讲授为主,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和沟通技巧。
1.2.4SSP案例教学及技能操作过程
①课前准备案例:在授深前一周,教师将上课需要的教学案例及表演剧本发给SSP,要求SSP思考针对该案例学生在問诊时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想出适合病人回答的通俗易懂的答案,并且能针对该案例扮演标准化病人。②课前集体备课:授课前,授课教师与SSP进行集体备课,SSP将思考结果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共同讨论案例可能涉及的问题,并对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及演练。③教学过程:教师先将实验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没1位SSP,学生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询问SSP,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小组代表陈述小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2结果
2.1两组护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表比较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学习情况评价明显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成绩合格率对比课程结束后,观察组护生成绩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篇6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是当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也是医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其理论和技术渗透至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医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及进行临床实践的重要的理论基础。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化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离不开生化实验的证明,对巩固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此,结合学院的实际条件,为培养出面向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尝试。
一、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为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基本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本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材编写,优化实验内容,与临床知识相结合。该教材内容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将现行研究热点结合知识点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像验证性实验那样单一,要求的是要有综合能力。如,“兔肌酸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的测定”,该内容包括酶的分离、纯化、酶活力的测定,本实验内容难度中等,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细化实验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综合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为开展设计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设计性实验时,提前向学生布置方向,学生自拟题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独立完成,从溶液的配制到具体的各项操作,教师在旁指导协助。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操作方法和学生在实验当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应用多媒体教学。在实验课里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辅助教学,把生化实验过程自然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凝胶过滤分离高铁血红蛋白与高铁氰化钾的实验中,通过图片、动画或视频将微观抽象的层析原理和透析技术等操作过程形象直观地模拟出来,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开放实验室。随着实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全天开放实验室,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作场外指导,鼓励他们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自己设计实验,自己作可行性分析,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确定实验课题,独立完成实验。
三、改革实验考核
1.实验态度的考核
根据学生的考勤、值日(实验物品的领取、发放、收回和卫生情况)、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以及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
2.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解释等,按照学生的实际得分评定。
3.实验操作的考核
考查学生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情况、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定,给出成绩。督促学生平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练习,学到更多的知识,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探索并建立适合医学院校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改善实验条件,重视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陈旧观念,更新实验内容,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综合运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燕,吴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48.
[2]蔡志强,赵希岳,王利群,等.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0,27(03):104-105.
篇7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对话式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师生交流互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而对话式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则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1. 对话式教学法,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在英语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是种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运用对话式教学,还有助于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将老师们的“善教”和学生们的“爱学、善学”有机整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对话式教学法,给学生创造自我表达的平台,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主动运用所学语言展开交际,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1.1巧设情境,师生对话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师生有效对话,教师需要提供适宜的语言材料,指导相关词汇与英语句型,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主动参与到对话交流活动中。如教Unit 7 Colours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色彩的物体,然后课堂上引导他们操练有关颜色的词汇以及相关句型,如what color is this (that) / It is green / white ...示范引导:教师拿出某个实物,比如香蕉,然后引出句型,展开对话交流。师:What’s this?生:It’s an banana.师:What color is it?生:It is yellow.而后要求学生同桌之间操练句型,对话表演。
1.2合理提问,生本对话、生生对话
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最初以对话方式出现,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对话。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对话式教学法。如教学Unit 1 Friends时,教师可先播放课文录音,然后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课文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另外,还可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组与句型,自主设计对话,进行情境表演。
2. 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是常用方法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找出适宜的学习方法。在运用任务教学法时,首先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系列任务或问题,从而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能力。然后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探究等方式来独自完成任务或者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预备课程Unit 6 In the park中Welcome to the unit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把握表方位的介词及其短语,使其学会看图描述事物或人的正确方位,并把握There be 句型。因此,教师可开展任务型教学,辅之以活动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事物,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1:结合实际答问:What’s in your pencil box?或What’s on your desk?等,通过实际物品引导学生复习有关介词的用法,自然导入新课。然而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翻译本课中的词组,譬如the hills;in ABC Park 等。这样,可让学生感知内容,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任务2:知识突击:①完成句子:猫在树上。The cat __ __ the tree。思考:用on the tree还是用in the tree呢?谁能当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分析下。通过这些任务,可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②翻译句子:一本书在课桌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造句,然后启发同学们思索怎样在表达方位时用准介词。
任务3:合作探究:①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表述事物或人所处的方位,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请说英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②小组合作学习,先在组内吉进行短语口译,而后选出代表到黑板上板书相关短语。比如在黑板的前面;在两张课桌之间;在门后等。
任务4:说一说:同桌之间运用所学介词及词组来表述教室中物体的具体方位,相互描述教室布局。通过这一任务,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后巩固延伸:运用课堂所学介词等知识向同桌描述自己房间的布局,然而同桌依照所听画出简单布局图。通过这一任务,将听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是不错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既可单独运用,也可以整合其它教学方法,以强化教学效果。
[1] 郭宏图. 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01).
篇8
关键词:金融学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各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这表明,在未来高校各专业发展进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日益得到重视,并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经济学科中,金融学专业本身就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在当前本科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现。而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目前不少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实施金融实务操作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相当少;另一方面,尽管有些高校设置了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但却存在着模式单一、所占比重低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创新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提高金融学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路径之一。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方式,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了解一个名词、一种经济现象、一系列操作程序……这带给学生的多为理性认识。而实践教学,尤其是形式多样、内容配置丰富的实践教学,带给学生的则是感性认知,令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金融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增强学生金融业务技能。当前,金融学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并且还在不停地发展中。不同的知识内容,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各类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业务技能地训练,以提高学生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全方面的职业素养。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将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与专业知识学习进行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契合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三、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原则
1.符合社会需要原则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涌现,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适应这种变化。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满足金融创新的需求,在实践教学模式上符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能做到应现实经济社会之需和应时之需,在学生踏上社会时,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满足岗位和社会的要求。
2.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的原则
强化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的弱化,相反,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依托于理论教学,在完成理论知识体系学习后,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加以学以致用,将有利于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脱离,相互割裂,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多样化原则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金融学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也就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应地设置。同样,在教学模式上,除了实地参观、专家讲座、基础操练等传统的形式外,计算机和网络地普及为金融学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可以多运用网上模拟系统或业务模拟软件进行仿真操作,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动手摸索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四、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1.课程配置
目前,在社会行业中,与金融学专业紧密相关的通常在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领域,应用型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就要与之相契合,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要考虑这种社会的需要,可以分为银行实践模块、证券实践模块和保险实践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可以根据理论课程设置情况、社会对金融学各领域人才需要紧迫程度、金融创新的发展而进一步细化课程内容。
(1)银行模块。银行模块的实践内容,除了常规的柜员、信贷、结算业务外,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发行了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开展基金、国债发行或买卖业务,因此对理财经理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实需要,设置银行投资理财的实践内容;同时,随着有线和无线网络的覆盖,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在中、青年客户群中已经普及开来,开设此类实践教学课程也是大势所趋。
(2)证券模块。传统的证券业务,主要是股票、基金、外汇的操盘,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技术指标判断股票、基金的买与卖。但是金融创新的发展,使一些衍生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例如期货合约、远期合约、期权交易、互换合约……目前在理论课程中,这些衍生产品的教学内容已经有所体现,在实践教学中也应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3)保险模块。保险业务经营的环节主要包括展业、承保、理赔、客户服务,相应地,保险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要满足这些经营环节的需要。可以针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特点,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如何发展客户、如何进行承包和理赔、如何勘查理赔现场的技巧和程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
2.实践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案例教学方式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使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或得出结论。金融学中,《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公司理财》、《家庭财务规划》等许多课程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一些课程的案例教学还需要学生之间组队进行,分组讨论,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金融学的一些必修课,可以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实验课”的方式来完成。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预先设计好试验项目,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就可以到实验室上课,运用计算机和金融业务模拟软件进行演练,熟悉操作流程和业务规则。通过这种实践方式,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模拟实训。金融学中,实用性强的课程往往可以采用仿真模拟实训的方式进行。设计课程实训项目,集中进行系统的训练。当前一些教学软件公司针对这种需要,按照社会上实务部门的业务内容和业务程序,开发出实训教学软件,仿真度非常高,学生在经过模拟软件实训后,甚至可以达到“入职即入岗”。证券业务(股票、外汇、期货)的操盘,银行的柜员、信贷业务,保险的承保、理赔业务,以及信托业务等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均可以采用模拟实训开展实践教学。若经费充分,还可以建设证券交易大厅、模拟银行、模拟保险公司,配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实现全景仿真。这种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金融企业的实际,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熟悉工作流程,及早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可以给学生设定调查主题,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进行专题调查,这一方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通过对专题的调查,学生也对研究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往往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社会调查后,通常会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这又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
(5)顶岗实习。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还须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学生进入社会中的金融企业,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甚至独立完成岗位任务,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进一步认识和锻炼业务技能,将实践与金融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同事间相处之道,了解职业规则,培养从业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其作用是其他实践教学方式无法给予的。
(6)其他方式。在开展以上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类金融业务的竞赛,例如金融模拟投资竞赛、保险险种设计大赛、银行柜员业务竞赛等,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热情和兴趣;聘请校外金融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管理者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掌握金融实务的动态、领会最新的金融政策,了解当前的金融形势;举办金融热点问题或金融活动现象的研讨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现象的关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良好氛围;开展金融专业论文写作训练,锻炼学生分析、写作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
考虑到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因此实施中,在时间分布上,应贯穿课内、课外、集中实践教学周和假期,大学学习期间都应不间断;在空间分布上:应延伸到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园、企业和区域社会。
总之,在应用型金融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适宜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实践内容和完善实践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未来金融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并重视的一项任务。
篇9
[关键词]模块化;任务性;钣金修复;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09-02[作者简介]曹欢(1987―),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
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消费市场对汽车的后续维修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进了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发展。据统计,汽车修复服务在汽车的售后服务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对汽车修复工人和汽车修复的实训教学提出了新的需要。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教学也应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模块化任务型教学引进到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促进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发展和自身教学的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促进学生在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学习中能够习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一、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教学由于没有受到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视,汽修技能培训课程并没有嵌入模块化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具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职业院校的汽修培训系统当中,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一种辅的教学内容。职业学校在培养汽修和汽配专门化的人才时,更多看重的是学生对于整个汽车机修工教学内容的培训。学生在此过程中,只专注于如何在机修修理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对于操作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培训系统之下,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得不到教学部门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该部分技能的忽略和轻视。这不仅会造成职业学校教育资源的错配和浪费,也会导致学生没法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最终将会不利于整个汽修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即使部分职业院校专门开设了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教学课程,并将其与汽修技能教学的其他部门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但大多停留于钣金修复培训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在实际操作和分类化模块化教学方面还没有开设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于钣金修复技术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硬件设施的配备方面,职业学校对于汽车车身钣金修复的教学设备的投入存在明显不足。这体现在其教学设备没有出现在教学任务中。很多学校在钣金修复教学中并没有配备电阻电焊和气焊钎焊等基本的教学设备,这种状况导致很多学校无法顺利开展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的操作技能教学,从而使其不得不停留于理论教学的层面上。而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有的学校有较为全面的汽修技能培训的教学系统,而有些学校则由于缺乏应有的教学资源而不能开设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模块,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些最为基本的汽修教学领域的版块也没有开设或者开设得不够全面。这种状况除了导致职业教育的不公平之外,还阻碍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进修,最终阻碍了汽修行业的整体发展。而在师资配备上,教师的培训水平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学校的教师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而没有进一步进修的机会,导致其在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教学上没法持续深入。这也限制了学生在学习钣金修复技术上接受知识的途径。
二、引进模块化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是汽车修复技术中的一种。它多数是通过对汽车意外碰撞之外的技术修复去对车身进行保养和维修。它的主要工作工序包括对汽车的损毁程度进行详细分析,对汽车的车身进行全面性评测,从而了解其目前的状态和性能,并运用焊接技术和装配技术等对汽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理。
在这个过程中,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就具有适应性。因为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技能工序包括多种多样的程序,如果遗忘了任何一项,都会对汽车的整体性能和驾驶的安全带来隐患。而在模块化教学当中,汽车车身钣金修复的各个操作工序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操作程序。学生在这种系统化的分类教学模式当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整个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技能应用过程,从而最大程度把握车身修复和汽修技术。模块化教学的教学宗旨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在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把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模块化教程进行组合之间的灵活配备,也跟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奠定重要的基础,为其成为专门化的技术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当中,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为学生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激发出来,为其以后的技能学习提供重要的经验参考。在任务的指导和带动之下,学生可以在情感上更加容易去体会到知识对其学习和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其在技能培训的同时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其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具体到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学习上,任务型教学可以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中切入适合其当时发展阶段特征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总结前期的学习收获和展望往后的学习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几种车身修复技能模块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开展模块化任务型教学在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教学时,应该本着市场化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进行。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车身修复技能的模块,其在培训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为其他培训技能的实践提供的参考:
汽车车身凹陷修理模块是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实训教学当中的典型模块。汽车车身凹陷的主要原因是车身门板在受到外部力量的撞击后瞬间变形。教师在此阶段的模块化教学当中,可以在课堂上设分为若干个操作小组,每个小组分管凹陷程度分析、凹陷修复技术的应用和评价等主要的操作任务,在各个修复环节中总结出应该采用整修修复的方式去修复汽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车身修复技能的实际操作水平,也有利于为其他领域的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其次是懒惰气体护焊修理模块。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制作汽车车身的梁结构和柱结构等主要的框架都是用优质钢为主要材料。这种钢的材质和属性使人们不能随意使用弧焊等技术焊接,在这种情况之下,采取懒惰气体去焊接是行业当中的主要做法。教师可以通过在这个模块中使用示范性教学,在充分讲解焊接的工艺特点和主要的操作技能要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整个焊接过程,从而促进其技能化学习。
再有是车身的大梁调整和车身的分析测度模块。在汽车受到猛烈冲击后,车身整体结构的构件是较为稳定和坚固的。在这些部分产生形变之后,很难用常规的修复工具去校正车身。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就有必要用车身校正仪的强大液压把车身调整校正。此部分模块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在独立操作过程中掌握整车的修复工序的技能,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此模块中多动手,从而为其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的培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 交通规划 实验教学 多层次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through the analysis about domestic traffic planning course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field experiment class, produc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design, open experiment and graduation design combination of multi-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n each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link means furth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words: engineering applied traffic planning multi-level experime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G4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更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解决的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原则、思路、程序、步骤以及模型方法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充分掌握交通规划的全过程以及交通规划的步骤与重要的规划理论模型。这门课程既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讲授交通规划类课程时应该充分掌握课程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模型与计算机规划软件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效果与学生知识吸收的最大化,。
我国很多高校针对交通规划类课程均开设了实验教学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达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通规划专业人才,有必要对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发各层次实验教学项目。
国内交通规划类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各高校的交通规划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实验课,但在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东南大学本着培养交通规划、物流系统规划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以工程项目为依托教授理论知识,并开设了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同济大学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课堂操作实验(20学时上机)和交通规划课程设计(2周)。长安大学交通规划课程依托教师所承担的国际合作规划项目讲授理论知识,并以西安市长安路公交走廊优化分析作为课程设计内容。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讲授交通规划原理的基础上,侧重于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模型的软件开发。吉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规划与管理方向开设了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展开。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规划课程实验环节侧重软件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学习CUBE、TRANCAD、EMME/2、VISSUM等交通规划软件,开展城市和公路交通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以及大型活动交通规划和停车场规划。北京交通大学编写了交通规划实
践指导手册,针对交通规划所涉及的交通调查、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的相关实验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
此外,交通工程专业教师也对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梅振宇、黄志义、项贻强、王福建等人[1]在分析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分4个层面,即专业感性认识、课程模块模拟操作、业务实习和综合训练层面,构建了交通规划专业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框架。东南大学的陆建、王炜[2]在总结10多年来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突破实验课程建设的单一模式,面向工程实践,拓展实验教学的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多种实验手段,对交通规划类课程要求的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于景飞[3]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方式、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了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应用实习和课程设计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北京工业大学秦焕美【4】总结了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其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交通规划软件实验室教学思路、教学形式和方法。长沙理工大学况爱武【5】从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的特点出发,探讨了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
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针对理论教学内容,开设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明晰交通规划类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实验体系框架,是做好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关键。交通规划类实验教学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系统性。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通规划课程针对城市道路网规划,讲授了从交通与土地利用分析、道路网络拓扑建模、交通需求预测到交通方案评价的整个规划流程,每一个环节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体系应当体现规划的系统性,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交通规划对象是交通系统,交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第二,复杂性。交通规划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了: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公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场站枢纽规划与设计、停车场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等,应用面广。
第三,学科交叉性。交通规划实验教学涉及运输经济学、数理统计、预测学、最优化理论、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计算机基础。
第四,发展速度快。交通规划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跟踪学科发展新动态。
第五,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性。交通规划工程中既有大量的定量计算,也有很多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只有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才能使学生形成对交通规划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工程概念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2 实验教学体系框架构建
对于本科生这个层面的实验教学,主要是立足于认识交通规划工程的特点、培养工程概念以及科学素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系统学习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模拟、创造工程实践环境,开展认识实习,使学生充分了解交通规划的流程,掌握交通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需求预测、影响评价以及软件仿真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基于以上考虑,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堂实验教学、外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开放型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六个模块、四个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体系框架图
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3.1 课堂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流程及规划原理,重点培养交通规划中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交通建模能力和交通规划软件操作能力。课堂实验教学内容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是,专项规划案例教学,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案例、公路网规划设计案例、道路网通行能力分析案例、交通项目影响评价案例、慢行交通规划案例、停车场规划案例等;二是,与交通规划密切相关的软件操作学习,包括:数理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EXCEL,交通需求预测软件TransCAD、VISSUM、EMME-3、CUBE等,交通制图软件AutoCAD,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r等。两条主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的形式,而软件学习则是实验室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3.2 外业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外业实验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交通信息的采集能力,结合实际规划课题或者模拟开展居民出行调查、交通流特征调查、交通基础设施调查等基本调查内容。从调查人员调配、调查表格设计以及调查实施等多个环节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3.3 课程设计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整体流程的把握,加深对交通规划基础理论和原理的理解,是对学生知识综合性的锻炼。课程设计学时一般为两周,题目选择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课题,任课教师给出规划要求、规划年限、路网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等原始数据,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交通需求与社会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给出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
3.4 生产实习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生产实习重点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工程的感性认识,强化对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培养初步的交通规划经验。生产实习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开展:第一个渠道,本校教师承担的交通规划课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第二个渠道,学校与规划院、科研所合作,提供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岗位。
3.5 开放型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开放型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理论的深入理解,扩宽学生知识面,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放型实验并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必修型实验,而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兴趣主动申请参与。开放型实验形式灵活,内容可以涵盖数据挖掘、交通规划建模、以及交通仿真软件二次开发等。这些实验可以结合实际课题,要求学生根据需求设计、组织实验,需要学生掌握交通规划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分析规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6 毕业设计内容分析
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交通规划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有选择性地在交通规划的某一领域展开较为深入地研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学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深造或者就业打下基础。
结论
本论文在借鉴国内诸多高校开展交通规划实验教学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由6个模块、4个层次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最后,对体系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论文是对我校交通规划实验教学工作的总结,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我校学生对交通规划基础理论理解深刻,学生能够较为熟练掌握交通规划软件完成简单的交通规划工程,具有较好的工程素养,符合我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梅振宇, 黄志义, 项贻强, 王福建. 交通规划课程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框架设计[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8):125-127,133.
[2] 陆建,王炜. 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0-12,25.
[3] 于景飞. 基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43-44.
[4] 秦焕美. 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50-53.
[5] 况爱武. 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