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新趋势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新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技园区;湾谷;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新江湾城湾谷高科技园区是城投控股·置地集团响应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在公司品牌“百姓住区”和“精品社区”之外,又一次突破和尝试。期望以湾谷科技园依托,探索高科技园区创新模式,拟将湾谷打造为继张江高科技园区[1]与紫竹高科技园区[2]后,又一国际化、高起点、高品质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1.湾谷科技园优势
1.1卓越的区位环境
湾谷科技园位于上海市区唯一生态湿地——新江湾城西北部,坐拥新江湾城内9.45平方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园区紧邻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五角场商圈,距北外滩航运中心约9公里,距人民广场约12公里,距陆家嘴金融中心约17公里,拥有上海中心城区内自然、人文、配套等成熟资源。经过上海城投十年深耕开发,从原生态城市湿地一跃成为第三代生态国际社区的新江湾城,将凭借湾谷诞生的契机,从单纯的住区华丽蜕变为全新的国际科技产业聚集区,成为未来上海经济发展的全新地标。
图1 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区
1.2完善的产学研体系
作为知识创新源头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间的高度结合,是高科技园区保持创新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硅谷、台湾新竹[3]等高科技园区一般都布局在高校密集区,各园区非常注重区域经济与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互动发展。杨浦区学府云集,湾谷园区毗邻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距邯郸路校区也不过3.5公里,复旦大学应用理工类专业大多将迁移至新江湾校区,包括电子、生物等,正是产业能量最足的一些学科。除了复旦大学,新江湾城5公里的辐射半径内,还有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知名高校,与拥有优质科研资源的高校无缝对接、良性互动是湾谷科技园的天然优势。
2.湾谷科技园创新模式
2.1功能定位
在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强大推动力下,杨浦区与市城司双方在长期合作开发建设新江湾城的基础上,于2009年专门就湾谷科技园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着“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建成的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将集商务办公、科技研发、配套休闲服务为一体,凭借城市独一无二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形成不可复制的新一代生态商务总部型办公。同时,借助高校创新科研产业平台的优势,吸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及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具有上海领先水平及示范效应的、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国际科技产业聚集区。湾谷科技园可以精准定位为“新一代生态商务总部型办公 + 国际科技产业聚集区”。
2.2创新思路
湾谷科技园的创新思路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区域经济新引擎。虽然上海目前不乏浦东张江、闵行紫竹等大型科技园区,但北部却几乎没有大型的高科技园区,建成后的湾谷园区极有潜力成为上海北部科技产业发展的引擎。
(2)“三区”联动。湾谷科技园项目是实现新江湾城“三区联动”的关键所在。“三区联动”,即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互相联动。大学输出人才,科技园区通过促进科技和产业链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公共社区则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三区联动将突破科研和产业的发展瓶颈,同时破除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围墙”,倡导“交流、共享、创新、合作”的园区文化。“三区联动”将令整个新江湾城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得到质的提升。
(3)“定制式”理念。根据前期详尽调研,湾谷园区典型客户将是出自高校或上海北部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如设计院、科研咨询机构等。区别于传统科技园区,湾谷园区将引入“定制式”理念,目标客户以企业总部为主,在签约时即征求业主意见,做到“量身打造”,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办公个性化需求。
(4)“一站式”服务。为最大程度地吸引企业,城司与杨浦区政府协商,为入驻企业争取到了最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搭建创新高效的政务管理服务平台等实质性举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审批服务,吸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及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集聚国际、国内的创新要素。
(5)高标准配套。湾谷园区除办公楼外,同步配置餐饮、健身、会议、银行、邮局等功能。在为入驻企业提供展示、商务、培训等共享服务设施的同时,还为入驻企业量身打造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云服务系统。规划中个人桌面接入能力可达千兆,入驻企业将可以通过云服务租用主机、数据库和各类应用软件,大量节省运营成本。项目一期地下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可提供3000多个机动车位,新江湾城换乘巴士对接多条轨交,公共交通极为便捷。
(6)绿色园区。新江湾城作为二十一世纪知识型、生态型花园城区,在整体开发过程中应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等。湾谷园区精心设计有包括屋顶绿化在内的大面积绿化覆盖,总体绿化率可达30%,所有写字楼都将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污染监视”也将引入园区运行,通过智能信息化系统,湾谷园区在运行中可通过GIS地图全面展现园区用能及碳排放情况,亦可显示单栋楼宇的能源使用情况和碳排放情况。此外,通过感应技术,企业可实现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的智能关闭和启动,从而大大降低能耗成本。
2.3模式升级
湾谷科技园的未来发展将由传统的“产业园区模式”升级为“科技都市模式”,在产业、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实现与城市的相互耦合、共同发展(图5)。逐步完善配套,未来发展定位为“示范性科技特区”,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图2湾谷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示意图
(1)第一层次: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中央政策倾向。由市城司的资产管理方—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展开合作,争取中央政策倾向,定位于国内的“示范性科技特区”。
(2)第二层次:市科委与城司——地方战略合作。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由市科委牵头与城司展开地方战略合作,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定位于上海的“示范性科技特区”。
(3)第三层次:区科技创业中心与城司——公司运营合作。与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第三方园区运营管理公司,园区物业资产共同交付“湾谷”运营管理公司管理运营,用于科技特区核心园建设。
3.湾谷科技园开发运营展望
3.1探索管理人模式
在湾谷科技园项目中,城投控股·置地集团首次探索实践了房地产基金管理人角色,创新投资开发模式,推动自身转型发展。在项目启动前期,成功引入鼎汇通、光大、易居等战略投资伙伴,转让50%股权,既突破了大型开发项目的资金瓶颈,同时组合各方优势资源,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宏观大幅调控的前提下,项目实现了合作开发的增值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企业自身也顺势从传统房产开发企业的单一模式向金融地产、房地产基金管理人等多种模式进行转型发展。
3.2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因此,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湾谷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3 价值链微笑曲线图4 生态型宜居城市开发要素
4.总结
随着多家上市科技公司签订了总部入驻意向合约,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科技型企业的青睐。正如城投控股·置地集团董事长俞卫中所说,“我们有信心将‘湾谷’建设成为具有创新示范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上海新一代示范性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企业总部基地;我们有信心将‘湾谷’打造成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园区典范!”
参考文献
张娟锋, 贾生华, 邓韬. 区域土地开发企业的持续成长之路—以上海张江高科公司为例[J], 中国房地产, 2012(21).
篇2
【摘要】借助科技创新驱动,达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不仅是一个关键的理论以及现实问题,同时还是社会发展大局的主要战略选择。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科技创新 驱动 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党的十报告当中明确指出,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由一个核心的思想,变成我国发展和面向维护的主要战略。这也表明我党对于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特点的掌握。利用科技创新驱动,达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因此,下面进一步阐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将推进自主创新当作主要环节
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获得发展先机以及主动权,最基础的是借助科技力量,最主要的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拥有较强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可以在世界竞争不断加剧中掌握主动权,实现创新型的国家。从而朝着世界科技抢过迈进。自主创新,既能够理解成一种科技创新的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和创新的途径。在十报告当中明确的说明,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这个道路,将全球视野计划加快创新。提升原始和集成创新,同时引入并消化在进行创新的能力,还要重视协调创新,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创新能力。所以,坚持走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不仅要适应全球发展的浪潮,依照科技规律,同时还要发挥四个优势,也就是汇聚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结合各种经济成分的体制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还有使用两种资源和市场开放这一优势,进而走出一条赋有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
一、培育创新文化当作动力
国家文化,和科技创新拥有相互促进和激荡的紧密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着创新事业,而创新事业又激励着文化创新。由于经济和科技以及文化三者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突出了创新文化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进入新世纪之后,一批主要工程和项目捷报频繁传播,实验快堆,超级计算机和杂交水稻这些领域创新成果纷纷涌现,这也反映了创新文化的厚积薄发,凸显了创新文化富有的内涵,均是由创新文化思想作为支撑点,重点培养创新文化,不仅要主动让创新变成一种习惯,给社会经济发展内部动力以及整个社会的普遍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弘扬由爱国主义当作中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当作中心的时代精心,提升对于创新文化的信心以及自豪感。这样才能够让创新融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变成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加快军民融合当作主要依托
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全脱离以往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让社会能够迈向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这个路径,这就一定要解决军民分割和自称系统的这样的模式。经过国防创新系统和知识创新系统以及技术创新系统,还有区域创新系统,中野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协调合作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培养出一批军民兼容的战略新兴产业,占据科技至高处,将促进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让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真正的融入到社会经济体系当中,让其直接应对源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能够帮助改进构造,增加收益。在融入社会经济系统当中之后,和国防以及军队构建有关的主要产业以及广大中小规模企业将会直接进入到武器装备市场,得到生产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主要产业调整振兴,同时还能够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针对抓变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关键。采取军民融合式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多种民用资源当作国防以及军队建设服务,不仅能够拓展国内消费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带动一二三产业合作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探索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转变成科技创新驱动,要求产业政策要更加偏向于宏观导向性和指导性,主要在于要支持产业系统科技创新,找到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模式,这样才能够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给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一、记者采访式
记者采访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扮演记者角色,对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向学生扮演的主人公发问。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交流。像《她是我的朋友》这类记人叙事性文章,适合用记者采访式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献血的故事,课文重点描写了小男孩献血时的神态、动作,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小男孩内心活动的变化及其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也恰恰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准确领悟难以言表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时,我改变了过去问答式、讲解式教学方式,大胆尝试采用记者采访式教学,即由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有关主人公阮恒的描写,2~3名学生上台扮演阮恒,看谁演得最好。如第九自然段“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哽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啜泣”、“颤抖”、“捂住脸”、“哽咽”,这些都是阮恒因害怕而痛苦又不愿让别人知道的心理表现,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精彩的表演再现阮恒矛盾的心理,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真实地领悟到阮恒的内心世界。接着,让其他学生充当记者去采访“阮恒”。如“请问阮恒,你为什么啜泣,而不像我打预防针时那样放声大哭?”“你哭了为什么用手捂住脸?”“小阮恒,你为什么会全身颤抖?”“你明知道献血会死去,为什么还要献血给小女孩?”……孩子们以记者的身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阮恒”以回答记者提问的方式敞开心扉,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让原本十分抽象的心理活动变成了学生自己可以感受的真情实感,轻松而又真切地领悟到阮恒美好的心灵,体味到了在当时特殊情境下友情的珍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思飞扬,真可谓是兴趣盎然。
记者采访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可以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
二、导游解说式
所谓导游解说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改写成解说词,再以导游的身份向其他学生介绍文中描写的内容。一般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类的文章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以写景为主,属游记类散文。文中重点介绍外洞、孔隙、内洞的景物。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当导游,各组选出最佳导游在班上表演。导游解说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行动充分自由。如一位学生在讲解“内洞”的解说词:游客们,这就是神秘的内洞,它比外洞大得多,大约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很黑,只好用汽筒灯照亮,大家可要注意安全!瞧,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多形象啊!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吧。哇,好多石钟乳、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有观赏价值。看,这个像嫦娥奔月,这个像雄鹰展翅,这个像挂钟,那个像金字塔……太多了,你们仔细游赏吧!
导游解说式教学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原本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愿学乐学,而且使孩子们的语言信息整合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自述式
什么是自述式教学?即让学生充当文中某一角色,把这个角色的特点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些科普类的说明文,语言严谨、枯燥,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如《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文中介绍了3对生物之间的共栖现象:犀牛与犀牛鸟、鳄鱼与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弄清共栖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采取自述式教学方式,即在这六种动物中,你对哪种动物感兴趣,你就充当哪种动物,然后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让别人了解自己。如:有一个学生的《鳄鱼自述》:“Hello,大家好,我是一只凶猛的大鳄鱼,来自非洲尼罗河。我可是鳄鱼之王啊,身长5米,一吨多重。我可以把一头重几百公斤的野牛拖到水中然后吃掉;我的尾巴一扫,能打倒在河边喝水的羚羊。尽管我如此凶猛,可我却能够和一种叫燕千鸟的小鸟和睦共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燕千鸟飞进我的嘴里为我剔牙。有时燕千鸟不在身边,我的牙难受极了,只好爬到岸上张开大嘴,附近树上的燕千鸟看见了,立即飞过来为我剔牙,这样,燕千鸟吃饱了,我的牙也不痛不痒了。”在做自我介绍时,学生们声情并茂,再加上一些夸张的动作,令课堂充满生机,其乐融融。
自述式教学改变了学习者的角色,使其物化为文中的事物,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朗读竞赛式
朗读竞赛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比着读,赛着读,看谁读得有感染力,看谁能读出文章的韵味儿。写景、抒情散文、诗歌等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如《山雨》这篇如诗般的散文用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上此课时,我就采用朗读竞赛式的方法来教学,把分析课文内容变成朗诵比赛。课文从声音、色彩两方面来表现山雨的美,比赛时学生可自选内容,为激发学生的热情,我让学生自愿选择挑战对手,读相同的段落一试高低。课堂内外学生们练得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比赛时,学生们激情满怀,跃跃欲试,极尽表现。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竞争氛围中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比老师读得还精彩。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了雨的声音美,山林的景色美,真可谓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朗读竞赛式教学,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而且能促使学生虚心涵咏,走进角色、体会情感、想象场景。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创造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篇4
一、科技创新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来看,科技创新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1.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科技创新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经济体。而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相类似,走的是一条低成本的发展道路,其快速推进主要建立在环境承载巨大压力之上,并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与增加物质投入,在带来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的同时,也使得有限的自然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日渐削弱,引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源短缺等一系列黑色发展问题。2011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在统计意义上已经达到51.27%,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正式进人城市主导型社会。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不变,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会达到10亿左右,城市数量将达到1000个左右。中国城市发展的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及外部环境等各种经济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单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高投人、高能耗、高污染但低水平、低效益的传统粗放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而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提高科技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促进城市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新 兴绿色产业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长期来看,对中国城市而言,支撑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可能不在于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是否丰裕,而在于城市是否具有不可复制的知识优势和创新资源。将科技创新作为整合和转化区域优势的主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城市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消耗成本,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经济,实现从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红利”的低水平“要素驱动”转向依靠知识和信息的高水平“创新驱动”,将不仅是城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更将为城市长期可持续提供持之不竭的动力。
2.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科技创新是增强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从全球范围看,城市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城市在国家乃至全球城市经济体系中的贡献与作用。在全球^市体系中,竞争力较强的城市一般都是对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经济增长极,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经济活动生产总值规模大,产业结构合理完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总于全球城市经济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支配性地位和推进性的空间单元,对全球城市网络体系升级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而这种带动作用主要来自城市自身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往往能够通过不断创新,保持和拓展优势领域,通过自身创新能力的释放在城市内部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发挥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创新功能,在城市外部产生辐射效应,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继续减缓,各国都面临着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巨大压力,城市经济发展对于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求更加紧迫,世界各国城市把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突破口,全球城市已经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中国城市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只有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加快创新驱动,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形成新的战略支点,提升既能反映中国城市竞争优势又能引领全球城市发展的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科技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凸显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系统
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系统工程。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应该是城市创新主体在特定的支撑条件和发展环境中运用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形成创新成果并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过程。对中国城市而言,要形成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必须立足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以人为本,以城市科学发展为目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良性互动,不断优化配置自身的科技创新要素,优化服务,开放合作,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发展和自身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相匹配的分层次、有分工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能够支撑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系统。
具体来看,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人为本是中国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核心所在。城市科技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它们通过密切的相互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系统。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在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中,企业是科技创新需求、研发投人、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最重要的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等领域具有雄厚实力,是知识创造的主要来源,发挥着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区域知识扩散的辐射作用,是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重要力量。而无论哪一类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是否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创新主体能否有效实现创新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中,人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科技发展依靠人,科技发展为了人,是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二是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必要条件。政府和市场在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发挥着为创新活动提供基本环境和条件的作用,这些环境和条件是科技创新活动必需而又难以由创新主体自行解决的。三是专业服务是中国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重要保障。城市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昂贵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投人,但单纯依靠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并不必然产生城市创新成果。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专门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的专业服务不仅能够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支持,还能够通过结构优化有效激活科技创新资源和提高科技创新投人的质量,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发展优势,实现“资源静态”向“服务动态”的提升,是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重要保障。四是开放合作是中国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基本要求。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包括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开放、相互合作,也包括不同城市区域间的互动合作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密切交流。城市只有以开放的姿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融入科技全球化的潮流中,协同创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通过频繁和深入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才能有效提髙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城市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五是城市科学发展是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发展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高要求,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归根结底,城市科技创新不在于用什么方式获得了多少技术,而在于通过科技创新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价值。加快城市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一切举措,最终都要使创新贯穿于经济、文化、社会、城市、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民生进步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竞争优势。
三、中国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路径
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是落实中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需要立足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科学判断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准确把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路径,通过以人为本带动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全面优化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科技创新专业服务水平,开展城市全球化和区域化协同创新,促进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切实举措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1.以人为本带动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人才资源是城市创新的灵魂。发挥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驱动作用,应积极改革长期以来中国城市科研投人重“物”轻“人”的理念,要髙度重视城市人力资本的积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从物质资源支撑为主向人力资源推动创新驱动转变。以重点企业、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项目为依托,培育有利.100?于城市科技创新的各类高层次、复合型和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专门性人才,集聚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创新意识的国际性专业人才和优秀企业家,最大限度激发创业者和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并把城市科技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科技创业的产业导向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规划紧密衔接,增强人才结构、创业格局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城市科技人才弓I领产业发展与产业集聚科技人才的良性互动。同时,深入推进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革与创新,充分尊重企业、科技机构、高校科技人才的价值追求,探索科技要素资本化,积极做好政策、资本、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服务,重点建立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收人与业绩合理挂钩、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和贡献的人才回报机制,切实解决人才的收人待遇、社会保障、住房等现实问题,完善人才开发、评价使用机制,完善人才中介服务、风险投资服务、员工培训服务、技术支撑服务等配套体系,健全人才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2.优化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是发挥城市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总体上,中国城市应进一步完善创新导向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应用促发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人、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建设创新友好型政府,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和创新导向的城市创新创业环境,实施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不干预”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增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为城市企业或个人提供创新发展的稳定规则和预期,特别应重视发挥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弱化传统体制“重国有、轻民营”的惯性影响,加大对民营中小型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公共采购驱动创新产品需求,通过强制性标准设定提高技术应用水平,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实现以政府推创新向以市场促创新的转变。同时,积极深化城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支撑国家创新战略目标实现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科技决策机制,加快建立符合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的科技经费投入与绩效评价体系。此外,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隐性资源,是各项创新活动的土壤,是提升城市创新综合实力的内在基因。
3.提升城市科技创新专业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研发服务、设计服务、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国际科技经营机构、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业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应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在城市科技资源配置上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城市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搭建技术、产业资本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技术资本化、投资多元化、分配要素化。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现阶段,为适应城市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需求,应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机制,一方面以城市政府引导基金等发展为重点,创新财政投人方式,提高政策资源运用效率与质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放大作用,为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配置提供更多有效的机制或载体;另一方面鼓励城市国有资本支持或参与重大技术研发和重要产业的投资,放宽行业准人门槛和管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向新兴产业聚集参与城市科技创新,建立完善包括城市科技创新活动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4.开展城市全球化和区域化协同创新。20世纪后期开始,由于知识型人才的高流动性、知识和技术外溢、风险投资的发展,一些美国企业开始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向全球搜寻技术创新来源,多方式、多目的进行集成创新,协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实践证明,城市协同创新能够跳出区域抓创新,跳出部门抓创新,使科技与经济、产业、金融等相互开放融合。中国城市应促进区域城市科技创新合作,重点完善城市经济圈和城市群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城市之间创新要素合作与产业创新协作,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网络化的协同格局,构建功能互补、分工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城市创新要素聚合、裂变与知识外溢,发挥不同城市各类创新资源的协同效能,实现城市间创新要素和创新产业的高效流动与优化布局。同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应充分整合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鼓励有实力的城市企业科技创新“走出去”,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国际化的海外研发机构,或通过国际并购获得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并支持国际学术组织、跨国公司和国外研发机构在城市建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以创新联盟为载体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前沿性技术预研、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⑷。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使各行业的技术供给普遍趋于多元化,各种国际研究机构、独立技术公司都面向国际市场开展业务,既相互交流又相互竞争’逐渐改变了一些行业的技术供给模式,城市创新更要突出技术来源的多元化,特别重视同独立技术公司、独立研究机构的创新合作,利用全球所有可用资源为城市创新发展服务。
5.促进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行城市科学发展,实现城市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因此,中国城市应加强对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与重点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大力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服务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围绕城市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城市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社会治理、公共教育、交通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突出抓好发展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髙、带动力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技创新项目,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同时,促进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需要构建畅通、便捷、高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换渠道,把工作重点从支持新产品开发转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从关注单个产品攻关转向支撑全产业链和全社会创新,将科技创新融人城市产业链和城市发展全过程,推动创新成果从产品向产业、从产业向市场发展的过程衔接,有机衔接城市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用环节,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向产品、产业和社会扩展,提高科技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水平,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之不竭的动力。
篇5
宛如微型吸尘器,告别去污用清洁剂
原生态无敌“污克”之所以具有超强去污能力,源于其特殊的微分子结构,这种微分子毛细管开孔结构,使其宛如多个强力微型吸尘器,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其整个清洁过程全部是物理过程,因此根本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清洁剂,既环保又省钱。
七大特点,自洁、抗菌最吸引眼球,汽车内饰去污效果惊人
原生态无敌“污克”一共有七个特点:
一是,无需使用清洁剂就能去除各种污渍。
二是,去污能力强,传统化学清洁剂难以去除的污渍,使用本产品也能去除。
三是,具有超强的自洁功能,使用后只需要将其放到清水中,污渍就会被自动“释放”出来,清洁棒又和新的一样。
四是,抗菌效果,市场同类产品根本没有抗菌效果,而本产品的抗菌效果达到99.99%。
五是,使用寿命长,一个原生态无敌“污克”根据清洁物体不同,普遍可使用50―60次,最多可使用上百次。
六是,使用成本低,一个原生态无敌“污克”的售价约10元,平均到每次使用成本不足0.2元。
七是,用途广泛,该产品不仅适用于家庭各种物品的清洗,如碗碟、茶具、家电、皮沙发、金属水龙头等,还能清洗办公用品、汽车用品以及内饰清洗(诸如玻璃、门把手等)。其中汽车内饰去污效果最为惊人。本刊记者亲眼看到,该产品擦拭汽车内饰,特别汽车地胶,只需要轻轻擦拭,上面的污渍一扫而光。
投资可大可小,适用人群广
目前该项目共有三种投资模式,分别为:经销商模式、商模式、合作办事处模式。
经销商模式:最低投资3000元,即投资者需要进3000元的货,进货价约5元/个,市场零售价约10元/个,每销售一个,投资者可获毛利5元。
商模式:最低投入1万元,即投资者需要购进1万元的货,进货价约5元/个,市场零售价约10元/个,每销售一个,投资者可获毛利5元。
合作办事处模式:该模式属于投资者与项目方共同出资经营模式,投资者只需要投入3万元即可(基本上为进货费用),无需其他投入。若投资者有日用品、汽车用品、汽车美容店、汽车维修厂等渠道,项目方会优先考虑合作。
注:若投资者的进货量高,进货价也会有所降低,投资者的利润空间更高。
成功案例――锁定汽车美容市场,小产品做出大生意
来自浙江的小伙子小方,偶然间获悉了原生态无敌“污克”这个项目,颇为感兴趣。他认为该项目特别适合像自己这种创业资金很少、没有人脉、没有从商经验的人去操作。为了保险起见,他第一次选择了经销商模式,购进3000元的货。在项目方的建议下,他将目标顾客锁定两类:一类是私家车主;二类是汽车美容店。
小方解释道,虽然有项目方推荐,但是为了眼见为实,自己专门到汽车美容市场中去考察了一番。他发现,现在人们清洁汽车内饰的时候,都需要使用一些化学去污剂,清洁之后,车内总会长时间留有一些难闻的气味,时间一长,会让人头晕眼花,而且有些污渍使用化学去污剂清洁效果也并不理想。另外,汽车内饰清洗价格不菲,让不少私家车主望而却步,特别是中低端私家车主。这就给原生态无敌“污克”带来了商机,首先,使用该产品只需要用清水就能去污,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其次,使用该产品成本低,私家车主自己在家就能清洗。
小方打定主意之后,就开始主攻汽车美容市场,他采取了现场体验营销方式,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他就将手中3000元的货全部销售一空,净赚3000元。
试销的成功,让小方打定了主意,他选择了合作办事处的模式。同时小方表示,“污克”属于易耗品,加之产品性能确实好,所以他不怕不来回头客。现在他平均每周都能有数万元净利润进账。
篇6
1月26日,嘉定菊园新区正式宣布与5家机构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等5个创新平台,并成立4个众创空间以及菊园“创客学院”新拓展的5个培训基地。未来,菊园新区将建成一个集自主创新产业集群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集散中心和高端人才交流集聚中心于一体的“3D”科创核心功能区。
政府携手企业建立五大创新平台
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的服务和咨询机构。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20多项专利技术许可转让交易,合同金额近15亿元,其中多项成果的受让方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及国内知名上市公司,最大一笔交易合同金额超过5亿元。
2014年起,盛知华承接了张江重大项目“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价值提升与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计划用6年时间,提升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整体质量并促进其商业价值的实现,建设一个与国际规范相适应、标准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此次盛知华入驻菊园,设立“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价值提升与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嘉定窗口”,重点服务嘉定当地的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利运营与转移转化。
盛知华副总经理胡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我们正在和中科院谈合作,他们想做一个专利运营平台,双方基本已达成合作意向,一旦合作成功将有更多的中科院的项目通过我们管理转化,会有很多成果可以在嘉定落地,比如成立新公司、形成专利运营服务的联盟,包括法律机构和投资机构,我们也将积极协助他们入驻菊园新区。”
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3月,以检测测试服务为切入点,专注于推进国内首个“互联网+科技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牵翼网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委托订单系统和在线交易流程,将线下的检测测试和技术服务交易活动移植到线上,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菊园新区和牵翼网合作,共同促进嘉定的院所、研发机构等在牵翼网提供检测及专业技术服务,为菊园乃至嘉定的企业提供检测合作方以提升企业产品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并为中小企业提供与大企业的产学研对接。
牵翼网总经理刘慧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嘉定区内已有10家企业在牵翼网上下单,共使用科技服务29单,研发投入69万元。同时,嘉定范围内也有20家服务机构在牵翼网提供检测及专业技术服务,如:硅酸盐所、应物所、核八所,和隶属于微系统所的“上海市无线传感网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其中,硅酸盐所通过牵翼网,已受理了6单光谱、质谱检测服务。
创业者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小问题”――“我想注册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接下来办理哪些手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听说区政府出台了企业退税优惠注册,该到哪里申请办理?我想办理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如何申请……”为此,菊园新区委托上海云海万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创闯嘉园”创业社区微信公众号和微网站,力争实现“信息接地气、服务能点评、互动可吐槽”的功能,成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大管家”。“每条‘吐槽’确保24小时内有回应,并反馈给新区政府列入实事工程。”上海云海万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纲表示。 做强长板,补齐短板,菊园新区全力打造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除了以上三大创新平台,菊园新区还将借助“外力”建设两大投融资类的创新平台。
上海联升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基金规模6亿元,是由国家和上海市引导基金、中科院等、以及多家市场化投资机构投资设立的国家级创业投资基金。联升创投不仅投资企业,更有力推动已投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财务性业绩,成功孵化了若干个在材料领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联升创投和菊园新区此次合作设立创投基金,将深挖并扶持具备国家战略意义的、拥有科技创新和带动产业升级的新材料项目;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潮流,孵化有利于支撑传统服务产业改造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或模式以及依托移动互联技术或模式实现产业创新或升级的服务产业项目。
而上海育仁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属的上海嘉定育成中心,专注于高门槛技术的项目孵化和投资,投资管理团队由5年以上一线孵化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育仁投资和菊园新区合作设立创投基金,将着重对软件信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科技项目提供资本支持和孵化培育。
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形成梯度环境
记者注意到,菊园新区新设立的4家众创空间体制机制不同,各有特色,既有属于新区孵化器的,也有新区和创投机构合作的,还有新区和地产结合的项目。如定位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科创大厦;聚焦地方产融一体的新型互联网金融生态园区“魔方创客工场”;为未来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聚集储备的智成科技园;定位于新材料、移动医疗、大数据、智能制造、环保节能、全新科研公共技术服务等产业的埃迪欧财智科技园。
这4家新的众创空间与原有的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菊园物联网孵化器(国家级、获批中)、菊园软件信息孵化器、新微创源国际孵化加速器],共同展现出菊园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的丰富性和梯度性。
据了解,菊园新区全面对接嘉定科创核心功能区的定位和标准,充分发挥院所资源集聚和张江嘉定园加速发展的优势,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新增3个基地(平台)建设并获批为张江高新区重点建设试点,分别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试点”(新微创源孵化器)、“张江嘉定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君粤知识产权公司)以及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菊园物联网科技服务公司);全年有11家企业12个项目获批张江专项资金3181万元。
菊园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晓忠表示,《菊园新区创新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现已正式出台,这次集中的几个创新创业平台都是结合菊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战略需求而精心筛选的。2016年,菊园新区拟新培育150家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新设立产业引导基金1亿元,全年实现1000万元实际投资,培育10家企业股改,2家企业“新三板”挂牌,5家企业上海股交中心E板挂牌。
篇7
【关键词】高校 创新力 科技 现状 发展
一、引言
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是高校师生的整体创造力。积极利用高校内的各项教育资源创造新的技术与成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研发创新型技术、成果的重任。我国大部分科技研究人员都工作于高校,产生于高校,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明确高校的创新优势,认清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前景,才能让高校的教育作用呈现出来。
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创新性论文还是创新性科技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问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成果不佳,主要受以下几点原因影响。
(一)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优
目前,社会上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两大问题,两大问题同时出现证明高层次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有问题。高端人才的流失,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配置。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只有极少部分留学之后选择回国,回国发展的高端人才数量更少。高校中缺少关于创新的高端科技人才,会影响高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质量。除了人力资源,我国高校的科技研究设备配置也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条件的改善,让大部分高校都有充足且先进的科学仪器,但部分高校没有正确使用科技创新仪器,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有待优化
在传统科研理念的影响下,SCI核心论文是评价科研人才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这一标准的要求下,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过于重视短期科研利益,希望在短时间内写出核心论文,以此获得个人级别调整与工资待遇提高的福利,也就是说,科研创新成果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相关。在错误的引导下,很多高校科研人员将写论文与发论文视为科研的重要部分,没有关注科研项目本身的意义。学术氛围过于浮躁,科研人员的思想急功近利,影响了高校的科研创新氛围。
(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向不符合市场需求
高校,是为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阵地。然而,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尽密切,使得其无法正确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无法通过校内的教育与科研工作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过于盲目。像英国剑桥大学就建立了工业联络办公室,时刻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为校内师生的科研创新成果寻找市场。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让高校的科技创新实践具有价值。
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的深度远远不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转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观念,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相关制度,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保障护航,才能取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一)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逐渐合理化
对高校内的科技建设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做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的第一步。与科技创设能力建设相关人力、物力与财力得到合理配置,才能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让高校师生更加便利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首先,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人力资源来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科研队伍,是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高校应当积极提高优化科技创新工作者的个人待遇,以此来留住与吸引优秀人才。给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外出留学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培养高端人才来提高校内科技创新人才的质量。高校学生有高端引导者,其在校的科技创新思维才会更加开放。其次,高校要给予科技创新工作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支持。积极采购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引导师生利用最新技术开拓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领域。
(二)高校科研创新成果考核逐渐完善化
科研创新成果考核机制的完善,对于高校科研创新氛围的和谐化与学术化十分关键。高校管理者要意识到科研成果学术价值的分析,不能只关注科研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论文,绝不能将核心论文的发表视为科研者级别调整与工资上调的唯一标准。高校应当关注科研创新项目本身的价值以及科研人员在这一项目上的付出,以科研成果最终的社会效益以及学术价值去评价与考核科研人员,促进高校学术氛围的成熟化。
(三)高校科技创新实践逐渐市场化
在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贴合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有利于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各大高校应当借鉴教育发达国家高校的科研创新经验,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以此为桥梁加强高校科研创新成果与社会市场需求的联系。这一机构的工作者要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进行分析,为其寻找能够发挥价值的企业与领域,寻求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实践的市场化,能够给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更多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力的集合地,各大高校应当认清自身在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正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不足之处,本着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助力的原则明确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创新方法,才能让高校与社会共同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秋华,李铁范.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J].考试周刊,2014(98):152-154.
[2]杨思洛,韩瑞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1-6.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解释结构模型(ISM)
中图分类号:TF276.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53-02
一、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概况
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是美国华费尔教授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特点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最终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二、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1.收集和整理问题的构成要素
通过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进程的调研,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支撑环境等方面考虑,归纳出现阶段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2. 建立可达矩阵,进行层次化处理
根据要素间二元关系,对意识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可达矩阵。根据要素极位划分的思想,去除具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即得到缩减矩阵,并按矩阵中每行“1”元素的多少加以处理,依次分解出最大阶数的单位矩阵,并加注方框,每个方框表示一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将Si简记为i)。
3.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图2的缩减矩阵可得到八级递阶结构模型,由此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三、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指标构成了图2所示的八级递阶结构关系,这为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逻辑思路。
第一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较低的国民素质和信息化水平制约了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同时资源短缺、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退化和城市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第二类因素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缓解就业矛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采取过硬的综合性措施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类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明了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国民经济部门通过更新固定资产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升级产业结构。
第四类因素则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GDP及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基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对科技发展方面的支撑力度。
第五类因素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是在科学知识的进展基础上形成的,正在成为各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第六类因素反映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产出因素:科技活动不仅要在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专利授权、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上也要实现快速发展。
第七类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因素: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八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需要不断拓宽各种科技创新投入的来源,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力及财力支持力度。
四、结语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以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要重视人才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好人才储备,发挥人才优势;其次,要重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财政拨款,制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9
一、现状分析
(1)近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户籍、城镇低保学生从之前的每年享受国家部分补助到现在全部减免学费,家庭困难学生有相应的助学金等,这些措施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职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好时期,我们应该借着这股东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2)现在大部分学生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物质环境中,较少面临无法吃饱穿暖这样的生活压力,自由、个性、享乐的主张充斥着他们的大脑,对于中职生来说,更尤甚。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很多人认为自己考不上大学了,又不想太早踏入社会,所以有部分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想的是混日子赚文凭。
(3)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如今的工作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几乎每一栋楼层的建设,都少不了综合布线的影子。如此明朗的就业前景,对中职生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网络综合布线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全局意识较强,还要考虑很多兼容延伸的问题。
二、课前的理论指导,巧妙的实操分组
传统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是老师灌输给学生,大部分学生也不问为什么,有什么用,只是规规矩矩的跟着学,跟着做,却不知所以然。去实操室场前,笔者会先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知道我们准备要实操的东西是什么,在生活工作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具体操作步骤如何,尽量从身边的各种需要进行讲述,以此吸引学生,使“要他学”到“他要学”转变。
传统分组是让学生按规定的人数自由组合,这样的方式枯燥无味,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因为学生自由组合一般是和比较玩得来的同学组合,而平时少交往的就更少接触,久而久之对他们的社交能力产生一定影响。这个环节笔者采用了随机抽签的方式,对于男生多的班级,用扑克牌写上“湖人”“火箭”等篮球队的名称,让他们随机抽取,同一个球队的就成为一组。女生多的班级可以分为“葡萄”“雪梨”等各类水果的名称,同样随机抽取。这个过程本身就很热闹,让学生精神一振,而且随机组合一起学习,让他们和班里更多的人相处、交友,开阔了交际范围,锻炼了社交能力。
三、热闹的课堂教学,活跃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让很多学生被动学习,他们往往迫于各种压力去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每次实操课上,笔者会先展示成果,让学生观摩完成后的作品,一个真实存在的作品比任何精彩的话语都更有说服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综合布线实操内容的不同,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时间竞赛式学习模式
例如学习制作水晶头,先是集中讲练,把基本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然后按之前分好的组进行熟悉练习。为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可采用时间竞赛式学习法,在学生熟悉练习后进行过关式考核,规定20分钟内每位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水晶头的制作。然后进行检查,看谁正确的数量最多。这样效果很好,学生们会相互比较,谁都不想自己是最少的那个,所以他们在操作时都很认真、很积极,希望名次可以排前面。这样的学习动力来自他们内部,比老师逼着他们学来得更自然,更有用,上课老师也更轻松。这种时间竞赛式的教学方法用在多门实操课中,效果都很不错,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涨,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二)PK式学习模式
很多综艺节目会通过两两PK来逐一决定谁胜谁负,这样的节目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笔者也把这种方式带入到课堂中来。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15、16岁,年少气盛,好胜心强。抓住这一点,让他们通过随机的方式,两两组合成一队PK对象,规定5分钟内,看谁做对最多,各组胜出的再进行PK,逐级晋升,产生最后的冠军。事实证明,学生非常热衷这样的模式,很享受成功带来的优越感。另外不用担心输的学生会自卑或失落等,因为综合布线这门课程有很多实操的项目,在这个项目比赛中输了随时可能在下一个项目赢回来。因此每次上网络综合布线实操课,学生们早早就等候在室场门口,生怕浪费了一分钟。
(三)组长式学习模式
这个模式的开展也是因为实操课的实际需要。如示范“实训台与交换机连接”项目的时候,一组十几个人一起看老师的实操演示是非常困难的,实训台空间非常有限,会导致一半以上的人看不到老师的实操过程,非常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习质量。而且教学安全隐患也很大,老师在实训台后面讲解时很多区域无法看见,导致很多学生不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实训室场到处都是工具、电源插座等具有危险性的设备,所以组长式学习模式就出现了。例如明天上某班的课,今天笔者会集中该班几个小组组长,把明天要学习的内容展示给他们看,然后现场让他们全部实操一遍,确保他们的操作规范并符合要求,还要提醒他们一些容易犯错的地方。第二天上课,每个小组长就作为一个小老师,负责教导他们的组员,老师在旁边进行技术监督和纪律管理,这样学生的安全和课堂纪律都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对组长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如此一来,学生学到知识,品格得到锻炼,上课老师也轻松,不用顾此失彼地忙讲解,又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一举三得。
(四)团队式学习模式
中职生就业面对的大多是企业操作工等,非常需要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在团队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学会做人、与人合作,为他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每次到了网络综合布线后期的教学内容,笔者就会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把剪线槽、制作模块、打线、制作水晶头等一系列的操作项目串联起来,制作成一个小规模的布线系统,这时以组为单位,每组都要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需要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首先考验组长如何根据组员的优势进行扬长避短的分工,同时也考验整个小组队员的合作性、协作性,全组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起按标准完成项目。只要其中一个小项目出问题就会导致其他组员的努力白费。谁都不想自己拖后腿,有了顾虑,学习的动力压力并存,不需要太多的引导,他们就很自觉的动起手来了。
(五)强化式学习模式
在练习或测试中,总会有一小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没有通过,按传统教学理念,这部分同学需要补考,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打击。本来学得不够别人好已经很难受了,还要背上补考这座重山,只会让他们更讨厌这门课程。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改了个说法,称为“强化训练”。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班上测试没通过的同学找出来,为了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笔者会婉转表达,说他们是不错的学生,潜力很大,老师想单独再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把更多的潜力发挥出来。虽然都是重学或重考,但这样一说,学生心里好受多了,也很开心,认为老师重视自己,还重点栽培自己,这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工多手熟,勤能补拙,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很快就会达到甚至超过班级的平均成绩。
四、课后的延伸学习,学以致用
中职学生面向的用工单位、企业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特意安排了延伸学习的环节。中职学校很多网络设备需要维护更新,其中涉及到制作模块,制作网络跳线等工序。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机会,在这些维护更新的过程中,让学生帮忙制作模块、网络跳线,通过测试后,就可以派上用场。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分布在学校各个角落,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这份经历可以让他们记忆到毕业,甚至更久。
篇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作为高速铁路重要节点的铁路客站工程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新局面,大量铁路客站开通运营。这些铁路客站在设计上与以往的客站有很大不同,已经摆脱了单一客运作业场与城市形象大门的功能。向多元开放的综合交通枢纽转变。同时,在总体规划上更强调与所在城市的对接,在功能上更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筑风格上更彰显出时代的风貌。在这个大背景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本着建筑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投身到高铁站房的建设之中。
历史回顾
我院参与铁路站房建设始于1993年北京西客站的设计,这座京九线上的始发站,总建筑面积达37万m2,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线上式站房。南北双向出入的布局,城市综合枢纽的理念,都对后来的站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2011年底北京地铁九号线的开通,使得北京西客站预留在车站下方的地铁站得以开通,这进一步完善了它的使用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北京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大规模铁路站房建设,从我院参与2003年北京南站的设计投标拉开了这一进程的序幕。我院与法国铁路设计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以首都北京的传统元素为创意母线,结合充满现代气息的空间设计,营造出恢宏的空间与绚烂的形象。方案受到多方的好评,在两轮的竞赛中均取得较好的名次。虽然最终设计联合体并未中标,但我院设计团队出色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为随后我院连续中标国内的两座规模最大的铁路站房――广州南站、南京南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列举一些BIAD参与方案竞标及已实施的铁路站房实例。介绍其中已中标的铁路重点站房设计方案。
1 广州南站
新广州站是全国四大客运枢纽之一,总面积达48万m2包含15台28线(15条铁路站台、28条到发线),是国内第一个高架铁路车站,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通零换乘。车站造型新颖,屋顶以层叠的蕉叶状的单元为造型的主体,体现了岭南的地域特征。高架中央广厅及地面中央大厅尺度震撼,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空间感受。
2 南京南站
新建铁路南京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五大始发站之一,总设计规模15台28线。站房总建筑面积30万m2,高架铁路线上式站房。本方案紧紧抓住“古都新站”的特色主题进行设计。从南京的城市意向入手,突出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传承意愿。本设计吸取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向和木构特点,以及南京城墙的肌理特征,创造出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气质相契合的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3 青岛北站
青岛北站站房建筑面积约6.9万m2,站台雨棚覆盖面积约6万m2,为特大型铁路客站。站场规模为8台18线(含正线4条),正线中穿车站通过,不靠站台。东西基本站台各1座,中间站台6座,为线上式站房。青岛北站因其距离海边仅1km,建筑采用“海鸥”造型,轻盈、独特。
4 合肥站
合肥南站车场设计规模为22站台面26线,基本站台南北各1座,中间站台10座,建筑面积约10万m。南侧为线上式站房,北侧为线平式站房。合肥南站以“四水归堂,五岳朝天”的安徽文化寓意的建筑创意为基础,通过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建筑体量、造型、色彩,体现安徽和合肥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色。
5 银川火车站
银川火车站为线侧式车站,面积3万m2,站场设7台14线。银川火车站中挺拔而和谐的线条犹如中国节一样编织出吉祥的寓意。连续的石材圆拱在室内外腾跃着,表现出活跃而有力量的民族文化。在大跨度、高空间的广厅区域,采用现代技术并结合古老而独特的拱券结构体系,实现了气势恢宏的清水混凝土拱壳结构,在圆满实现功能要求的同时,又为整个室内空间带来独特的民族韵味,实现了建筑与结构、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一。
6 定州站
定州站为线侧式站房,面积3.30万m2,站场设2台4线。设计构思源于“定瓷”,要在神韵上体现“定瓷”的审美风采,以劲朗、飘逸、明丽的风格构成独特的艺术气质。立面造型采用分段式的构图,强烈的虚实对比及渐变的横向线条,在凝重中蕴藏柔和。劲朗挺括的边角线条彰显出定瓷刚劲、坚锐的特点。精美而流畅的装饰风格,凸显了交通建筑的宏博大气。
7 安阳东站
安阳东站站房规模1.6万m2,线侧平式、下进下出,两座岛式站台,四条到发线和两条正线。方案在形体上力求洗练、以简驭繁。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出安阳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有神韵,使现代交通建筑散发出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方案中的梯形和斗形在表现殷商夸张而神秘风格的同时,力求加深安阳城市建筑的母题印象。
8 唐山站
新建唐山站站场由新建普速站场和改造的高速站场组成,为线上式车站,含7台16线,总建筑面积13万m2。唐山站站房造型具有独特的现代结构造型美,造型舒展,简洁大气,展现出一种力量美、现代美和未来感,与唐山的城市气质不谋而合。“旭日初升”契合了唐山站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寓意了唐山新世纪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朝气。
9 瓦屋山站
瓦屋山站设计规模为4站台面6线。站房总建筑面积8000m2,线侧下式,主要流线为下进下出。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广厅与中厅为二层挑空空间,大厅的顶部为玻璃与金属相结合的大空间,屋顶与立面格栅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射到大厅内部,犹如竹子的倒影,使大厅空间的层次丰富多变。
10 溧阳站
溧阳站设计规模为2台4线,线侧式站房,总建筑面积3万m2。以“翠竹挺拔”作为该建筑的主要构思,并以状元阁古建筑的大屋檐为建筑特征,使两种元素相互柔和。悬挑平屋顶与挺拔的立柱相结合,犹如挺拔的竹子向屋檐延伸,给人挺拔向上的建筑意境。
11 宜兴东站
宜兴东站站房总建筑面积8000m2,车场设计规模为4站台面6线,线侧下式,主要流线为下进下出。建筑广厅为一层通高空间,大厅的顶部为玻璃与金属百叶相结合的大空间,长条的陶土格栅漂浮在通透的玻璃中厅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富有韵律的动感,达到空间的层次丰富多变。
作为民用建筑设计院,我们也在铁路站房的风格上进行了一些方面的探索,例如建筑的地域特征诠释,新建筑风格在铁路建筑方面的尝试,现代新型车站功能流线的总结等等,很多方案虽未最终实施,但为现有铁路建筑的体系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试图寻找出一些新的理念迎合快速发展的
铁路设计事业。
12 北京南站(入围方案)
北京南站方案是与法国法铁AREP公司联合设计的高铁铁路站房,总建筑面积17万m2,线上式站房,设计规模13台24线。设计根据平面布局,将整个建筑处理成三重檐,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整个建筑空间温暖明亮、富于变化。
13 新成都站(投标方案)
客运用房建筑面积在6万m2左右,线上式站房。车站设置两个车场,分别为5台9线和8台15线。设计理念以锦、竹、太阳神乌为设计元素,使新成都站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14 石家庄站(投标方案)
石家庄站站房面积10万m2,线上式站房,普速场4台7线,高速场9台17线。车站建筑采用祥云作为创作主题,起伏的双层网壳屋面,轻盈通透的拉索式玻璃幕墙,白色的编织纹样作为墙面肌理,以景观通廊为城市底景,石家庄站犹如一朵远岫之间升起的祥云,跃然于燕赵大地之上。
15 杭州南站(入围方案)
杭州南站总建筑面积为5万m2,线上式站房,站场总规模为11站台面17线。设计取名“瓷风茶韵”。以龙井茶叶作为立面肌理构图元素,以细腻光洁的质感比拟瓷器的釉色,既体现现代工艺之精美,又意蕴含蓄内敛之东方气质。
16 呼和浩特站(入围方案)
呼和浩特站站房总面积4万m2,4台9线(预留2台3线),采用线侧式站房。以内蒙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出发点,对蒙古包及马鞍的造型和结构进行了抽象,借鉴了蒙古特有的符号。建筑体量舒展开阔,屋顶曲线柔和动人,好似层层浮云,又好似展翅欲飞的雄鹰,翱翔在辽阔草原。
17 柳州站(入围方案)
柳州站为线上式车站,面积7万m2,站场设11台11线。设计构思为柳州的自然奇景与人文风情。设计以飞檐翘脊的中国南方传统建筑手法表达了“虚拟山水”的秀丽与大开大合的气势。
18 南宁东站(入围方案)
南宁东站为线上式车站,面积为12万m2,站场设12台22线。设计构思提出了“绿城迎四方,南宁共东盟。”的概念,力求使南宁东站这个枢纽中的枢纽最大限度的展现现代南宁的独特魅力。
19 重庆北站(投标方案)
重庆北站为线上式站房,面积12万m2,规划南场8站台16线,北场10站台20线。四向单坡屋面取意于“四水归堂”的传统文化,双候车厅与中央通道的“山”字型剖面正契合了“山城”的自然特征。
20 乌鲁木齐新客站(入围方案)
乌鲁木齐新客站站房面积10万m2,线上式站房,站场设20台22线。新客站坚实、刚毅,林立的赋有雕塑感的石墩,如射楼、如崖壁、如冰山,更如壮丽的西域雄关。其前漂浮的站台雨篷如同连绵起伏的沙丘,建筑主体在其衬托下更加朴拙、阳刚。
21 无锡站(入围方案)
无锡站站房面积4万m2,线上式站房,站场设7台7线。本方案为既有站房改造,南临局促复杂的现有站前广场,北接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铁北站房。本方案采用平屋面深出檐,勾勒出透视上的曲线美感,阳光透过其间的采光区域,形成玻璃与光的互动;高耸的略带收分的排柱体现出工业技术之美和城市韵律之美。
22 重庆西站(入围方案)
重庆西站站房面积12万m2,线上式站房,站场设31台33线。立面造型上采用虚实对比的设计手法,玻璃幕墙结合遮阳膜结构,有意识减少空调能耗,以适应重庆地区的气候特征。重庆西站以其巍峨的身姿,呼之欲出的震撼力彰显出中西部地区大站的风范。
23 昆明南站(入围方案)
昆明南站站房面积10万m2,线上式站房,站场设16台30线。设计构思塑造“彩云之门”。正立面对翼状遮阳板呈尾羽式排布,在门的两侧舒展开来,微微倾斜的立柱线条充满张力与动感,承托起轻盈的折面屋檐,用简约的建筑形态完美呈现出“彩云之门”。准确传达着昆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天下来客的气势。
我院对铁路站房的项目高度重视,选派优秀设计团队,并专门成立了铁道事业部,统一组织协调铁路站房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多位院领导参与管理工作。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多次受到铁道部及相关部门的好评。优秀的设计团队,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我院在铁路站房建设中占得了先机,成为大型民用建筑设计院中,承担重大铁路站房设计项目最多的设计单位之一。(摄影杨超英)
专有名词注释
1 高架铁路:是交通运输立体化的方案之一,是指为了解决铁路线路分割市区带来交通瓶颈的问题,将原有铁路的市区段从地面改建于高架桥上的工程,或者新建铁路线路时市区段就直接建于高架桥的工程。此处的铁路大多是指服务于长途客流的国铁或通勤铁路,而不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 站房规模:在中国站房按规模分四种。小型:400人以下,中型400~1500人;大型:1500~4000人;特大型:4000人以上。
3 站房与线路的平面关系一般有线侧式(指站房位于铁路线路一侧的站型)、线端式和混合式。
4 站房与线路的断面关系:有线平式(站房面与站台面齐平)、线上式(站房面高于站台面)和线下式(站房面低于站台面)。本文统稿:焦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副所长参与本文编写并为本文提供重要资料人员
焦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副所长
刘淼,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副总建筑师
吴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副总建筑师
宓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际线建筑工作室主任
作者:曹晓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管理部部长
市场经营部总监高级工程师
- 上一篇:科技创新的战略
- 下一篇: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