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心理状态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函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心理过度紧张。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相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且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只能精讲精练。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掌握教师所教,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每天忙于应付。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做好入学教育。高一新生入学的首要工作是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法;四是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高一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学生基础,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分层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然后再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教材,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重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与归纳。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加强、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并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数学学法指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将学法指导融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不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高一教学中,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与学生共同寻找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基础教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中英语;衔接
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起始年级,初高中的过渡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学校、家长、学生本身以及高中的英语教师们尤其是高一的英语教师们深有体会颇有感触,是否关注和重视这些问题,关系到初高中英语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地实现过渡,直接影响到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未来三年的英语学习乃至于他们终生的英语学习。
一、初高中英语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学生的身心差异。就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学生从初中和高中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使他们在认知和心智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两个时期属于具有不同的教育规律和特征的两个学习阶段,尤其是处于初高中衔接时期的学生,身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刚刚初三毕业的高一新生们,中考后到高中新生入学相隔2个来月,这段时间里,学生能接触英语、创造机会学习英语的人数比例相当有限,多数学生会产生“好好松口气”的想法,特别是有些学生却由于初中时英语基础不十分牢固,对高中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对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们,对高一新生来讲,他们需要有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个适应过程对于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来说会很快很轻松地度过,然而对于英语基础和心理素质都较差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考验。
2.教学内容上的变化
(1)词汇量要求不同。初中英语的词汇量较小,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仅要求学生掌握1500至1600个单词和200至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高中毕业要求掌握的英语词汇量是3000左右。
(2)语法要求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基础的语法内容,要求掌握的只是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在高中的语法比较复杂,要学习的是更深层次、结构更复杂的语法。
(3)教材内容不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课文篇幅较短。而高中英语教材起点高,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并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句子结构也更为复杂。
3.初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的设计得形象直观,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地强化练习一个词汇、一个句型或一个语法点。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而高中英语教学却存在着: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时不足等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因此,由于高中英语课堂容量大,进度快、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地强调,更没有充裕的时间带领学生对词汇、句型和语法强化练习,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这也使得高一绝大部分新生短期内很难应付,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英语学习。
4.初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方法的差异。由于初中内容简单,课堂上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重点、难点反复讲解,让学生进行操练,所以学生只要课堂上认真听、即使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也照样能考高分,因此他们大都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好学习习惯。但是面对高中的课程,内容多且抽象,课堂容量大、节奏快,不做好预习,就会影响课堂听课的效果,甚至听不懂老师的讲解。课后不复习,完成老师的作业也会有困难。高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普遍较差,往往继续沿用初中时的学习英语的方法,结果学习障碍重重。因此缺乏衔接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学生则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效应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1.做好心理调适,帮助学生顺利过渡。进入高中后,学生心理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因此教师要做好心里疏导,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克服畏惧心理。
2.查缺补漏,做好知识上的衔接。目前笔者采取的衔接措施之一就是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一方面,按课程标准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一方面编制和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初高中衔接教材,在高中起始阶段作为校本选修课程,在高一开学之初,复习、巩固初中旧知识,引入高中新知识。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用“分散穿插”法系统复习初中相关知识,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查缺补漏。
3.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英语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精神,首先实现英语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机智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人机间和师生与教材教具间的互动,尽量达到双向及多项交流。教师不一定每堂课都是主角,但必须把知识讲解到位,更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和处理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对于学生的学法必须指导到位,授予以“渔”而非鱼,从而真正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及早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一、出现问题的原因
1. 教材因素。由于目前初、高中使用教材上不具有系统性,这种不配套使得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高中学习,这点在数学学习中尤其突出。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在新课标下,为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明确降低了教学难度。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和学法因素。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且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对学生思想方法地渗透和思维品质地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另外,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的授课方式,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同学也尽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但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二、相应对策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2.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地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地总结及举例说明。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读,怎样解决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做好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5.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进行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72-01
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是学生新生活的开始。根据几年来的观察分析,笔者感觉到高中生活的关键在高一。如何把握好这个关键,使学生们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此外,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出现的问题
新入学的学生,最初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能全神贯注认真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工作,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时间一长,坚持预习和复习的同学就少了,许多要课后完成的任务就慢慢不做了。这可以通过对学习任务的检查来发现问题,第一个月笔者曾经检查过两次笔记,第一次全班都能完整无误地交上来,第二次就需要课代表催促,以后再检查笔记都需要老师再三叮嘱和反复催促了。需要课后完成的任务如果不在课上检查或采取什么措施,就很难保证落实。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测验成绩的不理想,很能说明问题。基础知识部分在中考前经过死记硬背还有些效果,但一个暑假后记得的已经很少了;阅读和灵活的语言运用类的题,绝大多数不会,换句话说凡是填空不是空着就是凭想象乱填。
在高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文言文的比例增加了,背诵的力度加大了,但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需要反复督促检查才能去背。背诵过程中,缺少方法,不能理解记忆,严重脱离文意,又由于篇目多,畏难情绪很重。
在与几届学生的接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高一的放松心理特别严重,语文又是需要平时积累的学科,只要数理化一紧,绝大多数学生就放松语文的学习,抓紧数理化的演算;还由于贪玩等原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影响也很大。
二、原因分析
针对种种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中:
1.客观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高一新生来自多所学校,不管是谁他们都要共同面对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因此学生要适应环境,彼此还要磨合,还要努力适应新教师和新课程,缩短适应的时间就显得很重要了;另一方面就是新阶段自己定下的理想和目标的驱动,学生都可能静下心来努力一阵子,但只要时间稍长,学生中就有厌烦的和跟不上学业的了,这必然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在适应磨合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学生存在放松心理,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稍微休息了,学习自然就放松了。在高一开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处理好外在因素等的变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尽早进入高中生的状态,做好角色转换。
2.教材教法的变化。
初中升入高中教材的变化,也能让学生适应许久。初中里许多知识只是要求知道“是什么”就足够了,但高中教学中许多知识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课本里文章的长度加大,难度也加大,寓意深刻,这就需要有深入分析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再有,高中的教育是为更高层次教育做准备的,可以说初中教学是半扶半放状态,高中的教学是半放的状态,教师的引导应该是与学生的自主相结合的,但高中伊始,学生们对半放手状态不适应,许多初中的高才生就会跟不上、受不了,学习效果变差。
3.课时和学法的变化。
根据国家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周课时要少于初中的周课时,教学时间有限,课堂的容量自然加大,课后的自主学习内容也必然加大,所以课时的变化也给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提出了难题。面对新课程、新标准和新要求,学生们必须调整学习方法,只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充满语文,必须做个有心人,必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同时,必须做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课内课外的衔接。
三、解决的策略
1.做一些准备及针对性强的工作。
做好准备工作不只是学生的事,应该师生共同来做。教师要在开始的时候向学生们介绍高中的学习情况,简单说明高中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高中知识体系的初步认识,做好学习开始时期的心理动员。教师自己也要对新生有思想上的准备,不要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评价学生。另外,做好摸底工作,将学生分出层次来,在教学中对其做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同时做好知识衔接,在初中原有知识基础上,做到知识区别和联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任课的班级一直在坚持做课前发言“说”的训练,每周的周记有摘抄、创作等项练习,每周还有读书活动。最好不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思想教育。
2.加强学法教育,重视技巧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应该能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此种思考,必须在高中开始的阶段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总结反思的方法,并不断的进行实际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协作解决。为了加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思考方式和方法,培养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技巧能力。
篇5
【关键词】 数学 学习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29-01
(一)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知识能触类旁通,多方联想,当学生听到“增函数”,就应该联想起增函数性质图像,函数在单调区间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在单调区间从左到右单调上升趋势。“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每堂课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记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展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学法指导应富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及学法交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不断地消除学习数学的障碍。
(三)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在高一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四)优化教与学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高中数学对比初中阶段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
(五)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原因策略
一、问题缘起
提到初高中学生衔接问题时,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高一学生不如以往的好,他们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上掌握得不够,感觉一批不如一批。从学生角度来讲,高中与初中有太多的不同。其一是与初中知识点有脱节且容量大,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强。其二是对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感到很不适应。而且高一教师大多是刚刚从高三回到高一,他们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冲刺,对知识掌握非常娴熟,在这种背景下接到高一学生非常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一教师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们还是以高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衡量高一学生,其实这种拔苗助长的心理和心态只能挫伤高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呢?高一教师与其整天发牢骚,还不如坐下来认认真真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二、深入了解产生一系列困难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数学主要内容还是研究数与形;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初中数学内容“浅、少、易”,且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初中数学的深度和广度与高中相比相差很大,高中数学教材有如下特点:
1.容量大。以新教材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有三十多个,性质、法则、定理有二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
2.抽象性、逻辑性强。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如函数、集合、增(减)函数等,而且包含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如y=f(x)lim等,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而且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不少刚进高中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感到很不适应。
高一第一学期学习阶段是概念最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低、进度慢,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达到难点各个击破;另外教师为了应付中考,在课堂上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不少学生思维单一、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对分类讨论把握不够。
进入高一以后,教材内容多、要求高、进程快、难度大,在教学上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必须手脑并用,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并且养成做好错题集的良好习惯;注重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这些需要教师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使往往学生适应。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渴望与异往,但往往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因此常造成情感上的困惑与苦恼,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
初中每课时的学习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只要专心听好前二十分钟,牢记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后半节课即使开小差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当天作业,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数学成绩。相当多的学生在进入高一时还在沿用初中的方法,想靠自己的小聪明学好数学,导致学习困难,甚至连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有的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严重打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造成高一数学学习的困难。
三、解决对策
(一)防止门槛过高,争取平稳过渡。
1.让学生有一个顺利的过渡,充分地了解、尊重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经历。新课程改革之下,初中难度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立方和公式与立方差公式,和的立方与差的立方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这部分内容不列入初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在进行集合的基本概念,子、交、并、补的概念与性质教学后,教师可以补充“因式分解”两节,要求学生会用因式分解解方程。之后提前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要求学生会利用因式分解处理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的内容,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深,给予补充。
高中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仍以具体思维为主。所以高中教师看到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或仍然用一些具体思维来思考问题时,应当帮助他们。
2.关注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习惯,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一个同事经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在和他探讨《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课后发现:他没有把学生当成高一的学生,而是当成了高三的学生,因而这一节课不是新授课,而像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使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学习了一节课。所以教师要防止门槛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要适应高一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安排教学。
新教材中每一个小节均有情境―问题―探究(或思考)等过去教材所没有的栏目,这些其实是初中新课标的延续,是初高中教材的有效衔接,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并利用其情景组织好教学。
(二)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倡更多教学方式相结合。
1.合理使用教材,把握学生身边的资源。对于教学中能实现探究的内容,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椭圆的定义。设计如下:每位学生课下准备硬纸板、图钉、无弹力的细绳、水彩笔。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飞船发射的过程及其运行轨道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状的物品的图片,类比圆的定义得出椭圆的定义。以合作探究为原则,注意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目的,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其中的乐趣和成功感。
2.在讲解与初中内容相同或相似时,允许他们采用一些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提出更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到数列这一章点阵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在初中有所接触。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喜欢用枚举法解决选择和填空题,对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因为很多学生习惯用具体思维,同时鼓励他们用新知识解决同类型题目。
3.高一教学课时紧、内容多,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教师只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不顾学生是否掌握,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给今后的教学留下了隐患。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梯度,不能千遍一律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实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能吃下,而且能消化。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多法结合,也可以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教学所花时间最少而效果最好,从而达到整个高中教学的优化。同时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学生答案对错的裁判,而是数学教学课堂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合作者,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三)学习对策:搞好入学初的思想引导。
教师必须搞好新生开学的思想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凭借小聪明使学习事半功倍的想法,同时介绍本科目的结构、内容要求、课时安排等情况,使其对高中数学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及在高考中的比重,分析初高中数学的本质区别,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教师需强调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的要求与初中的不同,同时对学习方法作出相应的改进。
(四)心理对策:加强心理辅导。
教师在新生入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使他们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懂得在与异往中如何自尊和尊重对方,懂得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与友谊,使他们顺利地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2008.
篇7
【关键词】学习策略 知识结构化策略 反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33-01
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多年,教学中学生反映化学难学,尤其是高一新生觉得化学知识点杂乱无章,从而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高一学生感到化学难学的原因较多,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不适应从“科学”向“化学”的转换,也不适应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向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转换,因此,教学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为此,笔者将在新课程高一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整理成文,供同行交流讨论。
一 知识结构化策略的培养
高一新生化学学习方法只是简单、孤立地记忆知识,教材看看都懂,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难以提取所需的知识,逐渐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1.在课前预习中引入知识结构化策略
笔者在新课内容教学中常让学生看完教材后思考这部分知识内容和已学习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联,以此来引入知识的结构化策略。
2.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知识结构化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留一定时间给学生整理小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联?能否把新学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整理成一个知识网络?还存在什么疑问?通过不断同化、顺应和平衡,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构起关于某知识点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例1:学习必修1专题1“物质分散系”时,引导学生把物质的分散系归入“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中的混合物这一条线;学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一内容与分散系相连,不同的分散系根据实验目的有不同的分离提纯方法,让学生把知识串成一个知识网,学生感觉学起来较容易,不会再觉得知识点很散了。“物质的量”是高一新生普遍感到较难学的内容,是难点内容,课堂小结时同样引导学生逐渐把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构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相互自编题目进行适当练习。
例2:学习完必修1专题2“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气一节进行小结时,第一步让学生先画“脑图”(如右上图所示),在“物理性质”中引导学生着重回忆色、味、态、溶解性、密度大小(与空气相比)、毒性等;“化学性质”中引导学生根据纯净物的分类(苏教版必修1教材第三页图1~2)与哪些单质反应,与哪些化合物反应等方面进行整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中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操作等角度进行整理……单元小结时引导学生根据单质——氢化物——酸——盐的顺序把学过的含氯元素的物质全部找出列在纸上,思考物质间可能发生的转化,并完成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后续其他元素知识网络的整理可以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引导学生采用点——线——面的方法整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知识整理把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知识网络,解决问题时就能快速提取所需知识了。
二 反思策略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反思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要让学生在反思中自我学习,不断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1.习题课中引入反思策略
课前教师精选习题。研究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及相关内容的练习,把学生的错误及相关内容练习归类,编成典型例题。
课中引导学生反思。学生练习典型例题,随机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也请做不出或做错的学生讲解他的思路,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然后引导学生反思,反思的内容是:解决此类问题需求哪些知识(找知识点),自己学过的知识中是否完备足以解决这类问题(回忆相关知识点的内容),通过解决这一问题,新建了哪些知识间的联系;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蕴涵了什么样的规律,有没有别的思路和方法,这道题的解题方法还适合哪种情境等。着重引导学生整理学习思路及出现错误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反思: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习乐趣及成功体验的反思,逐渐养成面对不会做的题也有良好心态的习惯。
例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第66页:在标准状况下,250ml烧瓶充满氨气后,倒置于水槽中,水充满烧瓶。假设溶解后的溶质不逸出烧瓶,则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约为( )。
A.1 B. C. D.
本题引导学生找到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物质的量浓度,回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联系题给的信息氨水的体积就是烧瓶的体积0.250L,溶质物质的量为250ml气体所具有的物质的量,根据概念解题。
面对这类题目学生开始往往无从下手,因为解题时缺乏思维方式的强化。习题课讲评时可先让做对的同学讲解其解题的思维过程,再整理出解题的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划出关键词,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回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题目给出的信息解题。为进一步巩固该类型的题目,改变题目让学生练习:
在标准状况下,一个烧瓶充满氨气后,倒置于水槽中,水充满烧瓶。假设溶解后的溶质不逸出烧瓶,则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约为( )。
A.1 B. C. D.
磨刀不误砍柴工,典型例题让学生上讲台演练并讲解解题思路,每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或出错原因比没完没了的练习效果强得多。
2.试卷讲评课中升华反思策略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经历是一笔财富”。但如何使失败变成成功之母?如何使失败的经历成为一笔财富?事实是只有那些不断反思、不断从失败中得到启示、不断总结经验的人才会使失败的经历成为一笔财富!而反思能力的养成和其他能力一样,需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思,逐渐让学生把对问题的反思变成一种习惯。
试卷讲评中运用反思策略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好方法。笔者发下试卷后往往先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自行订正错题,让学生思考做错题是因为知识点不懂还是该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欠缺,自己能否编一个类似的题?再让学生回忆考试时的情绪状态,考试过程中是焦虑的心情还是一直保持着一份好心情?从错题中得到什么启示?从这次考试中你有哪些收益?俗话说:考试是“三分知识七分发挥”,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只不过是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注重分数的学生往往原地踏步,注重错题的学生才会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不要老想着拿多少分,只要把自己会的做出来就行了,考试中遇到难度系数大的题要学会放弃,要仍保持一份好心情继续往下做,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反思成功,从成功中得到快乐;反思错误,从错误中得到经验。当学生把反思变成习惯时,学生走上社会就能很好地运用。
知识结构化策略及反思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两个方面,笔者在历届的高一年级教学中采用知识结构化策略及反思策略,所教班级学生普遍反映化学不难学,提高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成绩稳步提高,成效显著。
篇8
一、找出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脱节”点,确定内容的最近发展区,这是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基础
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存在许多的“脱节”点.教师在高一开学初期,要认真分析并归纳总结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脱节”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初中教材不要求,但高中教材要求的内容.另一种是初中教材要求低,但高中教材要求更高的内容.
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脱节”点,教师要善于寻找内容衔接的最近发展区,采取措施,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衔接好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学习.
对于第一种类型知识“脱节”点,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加以补充,避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对于第二种类型知识“脱节”点,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对初中的某些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加深和完善.
二、找准初高中学生思维的“突破”点,确定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是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关键条件
从思维发展特征看,初中学生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经验型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高中学生则处在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并初步形成辩证思维的阶段.从初中升人高中,不适应这种思维要求变化的学生不在少数,思维呈现较强的定势,极易造成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思维的障碍.因此教师要找准初高中学生思维衔接的“突破”点,根据高一新生思维和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确定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跳跃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使学生“跳一跳,能摘下桃子”.
三、找准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转换”点,确定学习方法的最近发展区,这是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条件
对于学习来说,成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智能素质.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条件.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应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学生现有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跟不上高中新课程的要求,从而造成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新课程应具备的学习方法之间存在的差距,确定学习方法完善的最近发展区,实现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最优化.为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四、找准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落差”点,确定学习心理的最近发展区,这是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想保证
刚进入高中学习时,学生对高中的生活充满自信,对高中的学习都有很高的期望,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身的学习期望与现实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于是出现了心理的落差.高中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有的学生升入高一后,数学成绩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其中也包括中考的数学尖子生,他们认为:“我对数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成绩还是不理想,高中数学太难了!”导致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学习被动、意志薄弱的现象,这些都制约着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找准学生原有的学习期望和现实的学习成绩的落差心理,确定心理衔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心理的衔接.
1.明确差异,引起重视.教师在开学初期要向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教学在学习内容上的差异性,对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要求上的差异性,使学生对初高中数学学习的不同点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减轻学习期望和现实学习成绩的差距所引起的落差心理.
篇9
关键词:衔接教学; 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110-01
本文探讨了高一新生英语知识衔接、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注重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学习教师的示范项目并注意模仿;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圈注,以提高悟性;要求学生将作业中的疑问、反思、心得进行记录,以便于总结与提高。同时,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重视音标、词性和句子结构的教学
2.1 音标和拼读的教学。初中阶段容量少,通过反复领读、反复记忆,英语单词也能记住。因而初中阶段有些教师忽视了音标教学。从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角度考虑,音标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音标和一些拼读规则,既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读单词,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拼写单词。忽视音标教学或不重视音标教学的教师,应该改变观念,认真落实音标教学。
2.2 词性的教学。初中阶段,词性转换常见的只有形容词和副词的转换,其它词性转换并不多见。到了高中后,词汇量增加,各种词缀纷纷出现,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很多学生到了高一后,被词缀、词性问题搞得晕晕乎乎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能简单地讲一下词性的知识,并提醒学生在学习单词时留意一下词性,既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又能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2.3 简单句基本结构的教学。现在初中语文教学很少提及主语、谓语、宾语这些概念了。但是在英语学习中,这些概念对于学好英语还是有用的。只有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学好基本的句子结构,才能在高中时学会更为复杂的并列句和复合句。初中英语学习中,如遇到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如新目标九年级有这样的句子:In English, just like in Chinese, we change the way we speak when talking with different people.教师起码要求学生能找出句子的基本结构we change the way。
3.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一个劳动者和收获者。训练、测试,尤其是考试,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复习功课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事先采取措施避免低分的出现,力争全班都高分,让他们感到有所收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升涨,心理负担才会减轻,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增进。另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挫折,提供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暴露缺陷、暴露弱点的机会,借此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好事,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现了问题及时去解决、努力去解决,那么出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提高,越能进步;走过的曲折越多,经受的磨难越多,人的本领就越大。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无论题的难度如何,都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正常发挥。
4.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在初高中英语衔接阶段,教师应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学的知识及学习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5.结语
总之,初高中英语教学能否顺畅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英语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努力创新教法。要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适应高一英语学习,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10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初中化学记忆内容较多,大部分同学死记硬背,以“记忆、重现、模仿”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养成很强的依赖性。初中教材浅显易懂,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自然现象或者演示实验入手,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时间也充裕,在老师的“知识翻炒”下,学生感觉初中化学并不难学。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难度加大,要求学生不是单纯记忆,而是举一反三,能灵活应用和推理。高中化学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少,要求学生具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实验方面也不是照搬照做,不仅要明白实验原理和目的,并且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思维方法在理性层次跃迁。高中化学不仅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还要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初高中化学的不同要求和脱节导致学生进入高中感觉化学很难学,高中老师大部分没有教过初中化学,也不了解初中化学的学情,感觉学生很难教。因此,怎样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探究
1.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心理的衔接。
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着优等生的优越感和对高中的迷茫感。在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感觉初高中的异同,既要让学生有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的准备,又要有在新的学习阶段争创佳绩的信心。精心设计一些挫折,使学生在知识点和思维上的弱点暴露,让他们了解高中化学并不是像初中化学那么容易,找到努力方向,并且付之行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加强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高中化学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梳理知识要点,实现知识内容的衔接。
在化学衔接教学中,知识点的梳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老师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哪些知识是初中化学有的,哪些知识是高中化学需要延伸和深化的,哪些是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是全新的概念,不能让学生产生陌生和恐惧的想法,高中化学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系统,处理教材和准备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对于电解质这块内容,初中化学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我们高中化学就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扩展,为离子反应的书写埋下伏笔。还比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化学浅尝辄止,就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做介绍,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它不断的深化。从化学价的变化和电子的得失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从电子的转移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书写到原电池、电解池的学习与应用,应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在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中不断升华。通过与旧知识的衔接,学生也能顺利走上学习轨道,在深化中不断获取新内容,逐渐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知识,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做到“开门红”,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恐惧和拒收的感觉。通过笔者调查,大多数对高中化学产生恐惧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是关于“物质的量”的学习。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是贯彻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但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验的引入,也没有具体物质的反应。学生对这个概念完全陌生,这需要化学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世界慢慢引导他们接受这个新概念,做好缓冲教学,从而让学生转入并接受高中化学的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侧重知识点记忆,高中化学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有利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桥梁。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打开思维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师演示实验,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验。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也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的逐步加入,更有利建立“让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化学教师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依赖性。高中化学老师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指导他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多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着很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所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各知识点的联系性和规律性。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找出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习起来轻车熟路。还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其中氯代烃、醇、醛、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建立知识网络图,复杂的有机题目迎刃而解。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就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应用自如。
5.建立师生良好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
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对一切很陌生和迷茫,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除去师生之间由于陌生而带来的不适应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 上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 下一篇:创新训练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