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 诈骗 类别 预防
随着诈骗案件的增多,很多诈骗分子把黑手也伸向了高校大学生们,他们涉世未深,对社会、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容易轻信他人,再加上诈骗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断地翻新,这就增加了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从诈骗案例的类型来看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推销式诈骗
推销式诈骗是以向他人推销售卖物品的方式牟取钱财的一种诈骗方式而这类诈骗方式的受害者往往是大一新生较多,这也是由大一新生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大一新生刚步入校园,面对大学生校园,面对众多的销售模式,在他们眼前五花八门,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对大学生有用的销售,这刚好也使诈骗分子进行实施诈骗开创了条件。他们会化妆成学生的模样,装做是大一新生的学长学姐潜入新生的宿舍进行销售式诈骗,起先他们会是装做卖物品的,对这种特品进行宣扬后怂恿新生去购买,跟大一新生套近乎,随后他们又开启了诈骗模式,取得新生的信任后便开始实施诈骗,诈骗分子会把物品低价卖给新生如果新生大批量购买,然后再让新生们高价卖出,从而赚取中间的利润,很多新生经不起诱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赚钱的方法,于是就从诈骗分子那里购进了大批量的物品,而付过钱等诈骗分子走后,新生们才发现原来花重金购买到的物品原来都是假货,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金财方面受到了损失。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诈骗也日趋增多,出现了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形式的诈骗方式,而这类诈骗方式往往是抓住了大学生利用网络购物或是玩网络游戏而滋生的,大学生是网络媒体使用的主要使用人,这也为诈骗分子有机可乘提供了机会。现在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上网去购买物品,由于网络购物便宜又方便,这种购物形式很受大学生的青睐,于是诈骗分子便利用大学生网购的心理来实施诈骗。有些诈骗分子会伪装为淘宝卖家与大学生买家进行交谈,以商品缺货或库存不足为由先让买方进行预付,收到预付款几天后便开始发货,很多大学生信以为真于是便付了钱,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卖家发货,之事再追朔卖家便已经是找不到人了。
三、赠品式诈骗
赠品式诈骗也是网络诈骗的一种形式,顾名思议这是利用赠予他人物品来实施的一种诈骗方式。比如诈骗分子他会主动来打电话或是发邮件的形式来告知对方来领取礼品,而这种礼品往往都是赠送对方小动物之类的礼品,很多大学生也信以为真,觉得能够领养到免费的小动物也是不错的,于是便答应不法分子申领小动物。于是诈骗分子声称该礼品是免费的,但是需要运输礼品的运费,并要求对方将运费打给对方,待到对方将运费打过去后,便又谎称小动物现在缺货要延迟几天才能送到,需要支付一些打理费用,就这样几次费用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很多人付过款后再打电话回去已经无人接听了。
四、汇款式诈骗
汇款式诈骗虽然是不法分子常见的诈骗手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汇款式诈骗又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方式。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学生身份的特点来冒充大学生的老师或是家长要求给对方汇款,大学生们便信以为真,以为是自己的老师向自己借钱,便不假思索地给对方汇款,后来一查证才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针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在校生兼职的诈骗
五.兼职诈骗
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在网上投递简历,大部分企业单位也更愿意先从网上进行初期的人才筛选工作,一些网络骗子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对求职心切、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诈骗。他们多半冒充某国际或国内著名企业,自称是某助理或某主管,给大学生们打电话时,先进行一番摸底后,要求电话面试,然后以各种理由,让应聘者交纳手续费、押金等等;或是套取求职者信息,向其亲属实施的诈骗。
诈骗分子的花样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多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多学习这方面的宣传资料,及时掌握诈骗分子最新的诈骗手段从而保护自己防止上当受骗,另外我们大学生也要切忌不可因贪图小便宜或是发大财这样的想法而步入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像是推销式诈骗和赠品式诈骗方式都是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来实施诈骗。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1 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形形的信息下,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其对高校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当前,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对网络时代的相关认识不足、高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难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及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缺乏必要的模拟实战教学等。这都是当前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其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整体质量。
2 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网络时代的相关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悄然来临,并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其在面临各种诱惑时,难以增强抵御能力。当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就是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足,使其安全教育模式和理念难以得到有效的更新,依旧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主,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及网络时代和教育改革等发展的需要。
2.2 高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
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校能够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安全教育,一般都是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嘱咐,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意个人安全,而没有得到高校教育教学部门的重视。其在课程设置方面,难以进行专业化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一方面,大部分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涉及到安全教育问题,学生也难以从课堂中学习安全教育相关方法。另一方面,在仅有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其教育的内容存在滞后性,网络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不断增多,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
2.3 难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及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
在网络时代,高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紧跟现代科技的发展步伐,而当前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其还没有完全跟得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一方面,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图文并茂的学习到安全常识和方法。另一方面,高校也难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难以时刻进行相关的学习,因此其在网络时代的安全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4 缺乏必要的模拟实战教学
网络时代所带来的诱惑较多,使得很多大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抵制安全风险的能力。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模拟实战教学,比如在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教育上,大部分高校只是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而学生只能了解到关于网络诈骗的相关理论知识,难以全面掌握应对技巧。所以,一旦真正发生安全隐患,将使得大学生出现手足无措,对其自身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网络时代,要想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模拟实战教学。
3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网络时代的认识
一方面,高校要在现有的安全教育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的影响,在日常的工作安排和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网络时代的相关思想,增强对网络时展对大学生安全隐患的防御意识。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以网络时展为导向,更新其安全教育模式,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并根据网络时代的相关特征随时对其安全教育模式进行修正和完善,建立安全教育规划,明确安全教育职责,加强各部门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协作能力。
3.2 适度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课程
其一,要促使各高校在日常的安全教育过程中,根据其现有的安全教育规定,增加相应的课程设置,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安全教育。其二,要对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坚持以网络时代的发展为导向,搜集最新的安全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最新的安全教育,使其增强抵御安全风险隐患因素的能力,提升对大学生自身安全的保护能力。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
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课堂中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现网络时代大学生可能面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提升在网络时代不断发展背景下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率,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于移动客户端,比如微信公号、微博、QQ群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安全常识的宣传,使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随时能够接触到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
3.4 加强模拟实战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影响的不断加深,要想提升对其进行教育的效果,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层面,使得学生初步认识到形形的网络安全隐患对其自身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增强其心理防备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模拟实战教学,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使得学生加强对网络时代安全隐患事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对其应对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实战指导,增强学生抵御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确保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身安全。因此,全面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整体质量。
4 总结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鉴于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加强对网络时代的认识、适度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加强模拟实战教学等方面出发,充分结合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现状调查以及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
[2]皇甫毅.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
[3]陆中照,林捷.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5)
篇3
想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大学生的信息安全,主要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观念,让他们在思想上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视起来;其次,各大院校应该承担起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在学生中间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做到让学生们知法、守法;培养学生信息辨别能力,能够识别网络上基本的真假信息,意识到在不能辨别信息真假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传播。最终让学生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法律知识和辨别能力,从而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有害信息失去滋生的土壤。
高校还应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院校都有计算机课程,但是课程的学习重点一般都放在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上,而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却涉及较少。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公共课程时,应该详细介绍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可以了解并且较为熟练地运用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了解防火墙特点,会使用一些主流的防病毒软件,在使用网络时能提高防范,抵御病毒,自我保护。
二、应对网络攻击教育
有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通过网络攫取他人隐私、盗取他人聊天账号、破坏他人电子文件等事件经常发生。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黑客现象”是正常现象,更有部分大学生对“黑客”非常崇拜,很羡慕他们高人一筹的技术,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黑客”的行为是犯法的,是不道德的。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黑客恶意攻击现象也日益猖獗,很大程度上威胁了网络安全。但是,由于黑客攻击行为所具有的隐秘性、随时性,并且很多黑客行为达不到犯罪的界定值,所以,控制网络攻击行为仅仅从技术和法律上进行控制,力量十分有限。我们要从预防做起,从源头杜绝黑客恶意攻击行为。根据黑客自身的特点来分析,拥有大量丰富知识,掌握了较为高超的计算机技巧的高校大学生,有可能成为黑客的生力军。因此,各高校也必将成为网络安全教育和防范、治理黑客行为的主阵地。在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后,大学生逐渐注重自我展现,平等的网络平台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可能。有部分学生在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次的黑客攻击行为后,觉得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可以体现自身价值,使周围的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充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一般进行网络攻击的学生,本身非常爱好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但是他们大多缺乏网络法律知识,网络法律概念模糊不清,他们认为网络就是自由发挥的天地,网络攻击只是网络世界的一些游戏手段,所以那些自认为技术高超的大学生不断地从事黑客活动,却不知道网络黑客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相关法律。各高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增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网络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防止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要开展各种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创造文明安全的上网环境,利用播音、展示墙、校园论坛、校园网等各种渠道,加大网络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谴责不良网络行为,使整个高校处于文明合法上网的氛围之中。在德育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荣誉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培养学生辨别网络资源优劣的意识,不断约束自己,摈弃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有利资源,使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所用,为学习服务,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网络,合理运用网络。
三、网络求职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除通过传统的招聘会、职介等方式找工作外,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求职,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宽的求职范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各地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将自己的简历直接投放给有意向的企业,网络求职成为了大学生重要的求职方式之一。不过由于网络门槛低的特点,网络上充斥着虚假的招聘信息和陷阱,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都让社会阅历尚浅的学生难以辨别。另外,由于网络的安全性较差,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更有甚者,网络求职隐藏着诈骗钱财、骗色陷阱等犯罪行为。因此,高校学生在进行网络求职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网络求职安全意识,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应该重视网络求职安全问题,在学生就业之前,对学生进行网络求职培训,引导他们辨别网络求职的真伪,遵守网络求职的规范和法则,引导他们思考网络求职中的法律问题。同时,通过学校宣传及培训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求职安全意识,让他们不但要了解网络求职安全的内容,更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所以,学校可以在校内播音、展示厅、学校网络等媒介上展示网络求职安全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进行以“网络求职安全”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或者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网络求职安全意识。最终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认识网络求职安全,努力消除网络求职中的安全隐患。
高校还应开展网络求职安全案例教学,网络求职安全案例教学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求职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学生接触同龄人网络求职的典型案例,能够激发他们将案例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积极分析和探究真实案例形成的原因,使他们换位思考,加深他们对网络求职安全的认识。最终树立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充分调动其独立思考能力,建立网络求职安全意识和自觉重视网络求职安全的习惯。
篇4
随着网络信贷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作为网络信贷消费的主体,其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身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等。此次针对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70份,其中纸质问卷260份左右,网上问卷100份左右。根据SPSS数据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改善大学生网络信贷下不良的消费行为已刻不容缓。
一、网络信贷的发展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网络环境下催生的新事物也不断的涌现,网络信贷作为新事物之一,它以方便、快捷、门槛低的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凭借一个身份证号,一个学号就能借到2000-3000元,面对庞大的大学生市场,网络信贷迅速在信贷行业里占据半壁江山。京东推出的京东白条、支付宝推出的蚂蚁花呗备受青睐,在2016年11月12日凌晨,第八个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为1207亿,据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双十一”全天完成支付10.5亿笔,其中蚂蚁花呗占比20%。从这一数据来看,网络信贷在消费面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本次卷中,6.5%的学生对网络信贷非常了解,27.6%的学生对网络信贷基本了解,50.8%的学生对网络信贷略有耳闻,这表明大学生对网络信贷基本了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消费的主体,网络信贷产品的接触和使用较为广泛。
二、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行为的特点
(一)盲目性
在本次有效回收样本中,网络信贷使用频率为每个月至少一次所占的比例为23.8%,网络信贷使用额度每次2000元以上的频率为13%,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具有盲目消费的特点。大学生是一个还不成熟的消费群体,当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有时会迷失自己,“剁手”一词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来形容盲目购物之后的后悔心态。每当在“双十一”等网罗促销期间,许多线上商品因为打折而进了大学生的购物车,最总对商品进行大量结算,如果资金不够,便会加大对网络信贷的额度。许多大学生没有考虑商品是否对自己有用,而只是奔着商品的廉价而去,盲目购物现象十分盛行。
(二)攀比性
在本次有效的回收样本中,家庭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下所占比例为37.8%,20000元-50000元、5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以上所占比例分别是38.1%、15.9%、8.1%,从数据反映出现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优越。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和关注,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喜欢显示自己优越的家庭条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消费档次有所提高,所需费用自然也会加大,大学的生活方式难免会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当商家推出一种新产品,一旦在校园引起小范围的抢购,其他同学也会盲目跟风,形成攀比的不良现象。
(三)超前性
随着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使用网络信贷的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京东白条、蚂蚁花呗放宽借贷条件以后,网络贷款消费更加盛行。超前消费现象十分严重。
(四)时尚性
本次问卷关于使用网络信贷的用途的问题数据分析中,时尚消费被选中93次,未选中277次,所占比例25.1%,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样的比例说明时尚消费足够被学生重视。
三、针对大学生网络信贷下不良消费行为的建议
(一)政府相关部门规范网络信贷制度,净化信贷环境
一是从根源上杜绝。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网络信贷公司的进入门槛,对需要进入的公司进行严格审核,从根源上杜绝不合法、不正当的网络平台的进入。二是在过程中控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信贷平台工作程序的监管,使其工作程序透明化、合法化。三是贷款交易后的监督。防范交易后欺诈现象的出现。
(二)家庭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技巧
大学生的父母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有着较好的理财经验,家长应把这种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最大,家长应积极的帮助子女培养理财技巧,传授理财知识,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习惯。另外,家长应让子女通过实践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在根本上防止挥霍和攀比行为的出现。
(三)高校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
高校应可以通过班会、宣传片的形式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纠正大学生盲目攀比等错误的消费习惯,帮助大学生远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心理诟病。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形成绿色、合理的消费观念。另外,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信贷风险的认识,提升大学生防诈骗的能力。
(四)大学生个人提高网络信贷存在风险的认识,做到合理信贷
篇5
【关键词】网络信贷;大学生;信贷安全;消费情况;借贷
一、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及分析
(一)学生生活费的来源有限性和数额固定性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亲友帮助、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当被问及“平均月生活费是多少?”时,36%的大学生表示有1000-2000元。而在这类区间的大学生中,当被问及“平均月开支是多少?”时,有占相当一部分(35.99%)的大学生表示是1000-2000元。这意味着该类学生在日常开销中,支出与收入基本持平。因此在面临有买价值较高的物品的需要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据调查,近50%的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说明生活费具有有限性和固定性。
(二)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结构
在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变得普遍化的同时,大学生消费结构也愈发不合理。在大学生生活费支出中,大部分用于购物和旅游(48.59%),而生活费支出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有24.42%的大学生用于创业,还有19.79%的学生用于学费支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
(三)网络信贷的优点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和门槛低。有29.8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的放款速度快。有27.7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还款期限灵活。由此可见,网络信贷的优点被广泛的认同,这也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
二、调查结论
(一)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多样化
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费来自于父母提供,而父母每月提供的生活费又有限,仅够日常支出维持生活,难以满足其他消费。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逐渐获得大众认可特别是新生代90后大学生的认可。智能电子设备、旅游、以及购物、文化消费等消费热点逐步涌现。好奇心强的大学生群体愿意尝试新事物进行超前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更是随处可见。当大学生生活费仅够维持生活又想进行其他高额消费时,他们缺少快速获得金钱的途径。他们难以向父母与亲友开口要钱,勤工俭学获取的钱很微薄,奖学金获取难度大。各种网络信贷的出现恰恰抓住了大学生难以痛快消费的特点,为其提供了快速方便获取金钱的方式以满足各种需求进行超前消费。同时也不能否定网络信贷的优点:操作简单快捷,放款速度快,还款期限低等等。这些优点也是吸引广大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网络信贷
据了解,大多数的大学生在看到网络信贷优点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其缺点。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信贷的优缺点利害关系的认识还是很清晰的,也意识到网络信贷为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安全隐患,不能盲目的借贷。
(三)网络信贷有其发展前景
对于将来是否会使用网络信贷,超过半数同学选择是。这一定程度显示大学生对网络信贷是有需求的但目前需求还不高,持观望态度,并且大学生J为网络信贷的前景是好的,参与信贷的学生会增多,在校内也会越来越普及。只要规范好网络信贷的市场,健全其法律法规,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借贷环境,网络信贷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三、建议
(一)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需警惕信息泄露,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要慎重选择,不对网贷持过于积极的态度,不相信网络信贷所谓的零门槛零利润的噱头。约束自身行为,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不盲从不攀比。
大学生要合理进行网络信贷,并合理妥善还款。时刻牢记网络信贷的风险和弊端,在进行网络信贷时一定要谨慎。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活动,领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还要扩大网络信贷安全的宣传活动,对在校学生应加强网络借贷方面知识的普及,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网络信贷。
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合理提高奖学金额度,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既能减轻贫困生的就学费用及生活费用负担,又能给需要资金的大学生提供经济来源。
(三)政府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于不良网络借贷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为大学生网络信贷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信贷诈骗大学生的不法分子,从而规范网络信贷消费市场。
规范网络分期付款平台如“爱学贷”、“蚂蚁花呗”的操作步骤。
(四)网络信贷经营者方面
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者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诚信经营,并且网络信贷各个环节应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指导老师:马林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影响;对策
社交网络主要有三大类: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偏向沟通、交流、互动,微博则偏向信息传播,三类服务互为补充。
在中国大陆地区,知名的社交网站有人人网、开心网、百度贴吧、豆瓣等,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有QQ、飞信、YY语音等,微博则是新浪微博最具影响力。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比如微信朋友圈、陌陌、唱吧等。大学生既是网络上的活跃群体,又有着旺盛的社交需求,社交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1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有关数据,对安徽大学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2份。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情况如下。QQ、微信、微博是现在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工具,日常会用到它们的大学生分别占95.5%、72.7%、51.7%。百度贴吧、知乎、人人网和豆瓣也是大学生较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大学生常用的社交网络功能是更新状态、分享和转发、上传图片、写日志,日常使用率分别是72.3%、64.5%、61.6%和37.6%。比起写日志更加倾向于发状态和微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群众意见表达形态的演进,状态和微博语言简短表达手段自由多样,只需很短时间就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信息。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长、频率高。27.8%的大学生每天花费2~3小时,20.7%的大学生每天花大于3小时,即将近一半大学生每天花2小时以上。61.2%的大学生每隔几小时登陆一次社交网络,27.3%的大学生每天登陆,间隔几天的和很少登陆的大学生只占百分之十左右。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目的有:联系朋友和老同学、了解好友动态、结交新朋友,分别占比81.4%、54.1%和47.1%。说明参与社交正是大部分学生用社交网络的原因。还有48.3%的大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42.1%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状态,30.2%是为了获得有用和有趣的信息。说明也有不少大学生把社交网络当做放松玩乐、记录生活和获取信息的途径。
2 社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正面效应
(1)减少了社交成本,扩展了社交范围
社交的成本可以分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通过社交网络可以同时跟几个朋友互动,沟通的效率高速度快,省去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比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交流频率快。然后生活中与朋友聚在一起难免要有一些消费活动,用手机通讯也会根据通话时长、短信条数等计算资费。除了能帮助大学生节省时间和金钱,社交网络更大的作用是拓宽了人际交往的范围,67.4%的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通过社交网络既能快捷地寻找到过去的熟人跟朋友,也能结识不同城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新朋友,可以认识志趣相近的同好,也可以与背景阅历迥异的人交流。
(2)大量丰富的信息来源,即时自由的获取方式
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媒介掌握话语权提供定量静态资讯的局面,任何用户都可以用社交网络随时随地自己的见闻和感想,每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社交网络上有身边同学的生活动态,也有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有官方媒体较权威的讯息,也有自发群众“草根”的号召力。71.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社交网络能获得更多资讯。社交网络的开放性、群体性、便捷性等特征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热门话题、实时热搜榜、好友的分享等让用户能够即时了解最新讯息。而且在社交网络上能更自由地获取信息。一方面可以自主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另一方面,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媒介制约因素和公众制约因素大大削减,传播环境更宽松和自由。
(3)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多方面心理需求
从填写个人介绍布置个人主页开始,到记录生活、抒发感悟、展现爱好和特长等,每个社交网络用户都可以呈现想要呈现的一切。网络的虚拟性,使人能够抛开现实中身份、地位、外表等顾虑,更尽情地表现身上的闪光点。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反应比方点赞、评论、关注、来访等,反映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可促进自我认知。社交网络还能满足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感情需求,比如表达喜怒哀乐,与人倾诉和沟通,有助于排遣情绪和压力;结识同好交流共同兴趣和观念,获得尊重和归属感等。53.3%的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的正面影响包括减轻了压力和孤独,满足情感需求。
(二)负面效应
(1)过度沉迷,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如前面的调查结果所示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频繁,很多人一天不接触社交网络就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倘若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大学生很容易浪费太多精力在社交网络上,前几年流行社交小游戏时不少学生熬夜蹲点只为了“偷菜”、“抢车位”,近几年则是频繁刷新微博看有没有新消息,或者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时不时要拍照发在朋友圈。沉迷社交网络会让大学生产生晚睡、长时间盯着屏幕、上课玩手机、拖延课业等现象,影响健康和学业。而且,过多地沉湎在虚拟世界里缺少与他人面对面地互动,乃至热衷扮演自己塑造的形象,只与网上特定圈子的人交流等,会导致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反应淡漠与现实脱节。
(2)泛娱乐化和碎片化充斥着社交网络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娱乐本是人们在生存中放松身心的基本需要,但在泛娱乐化时代大众传媒用制造娱乐来谋取商业利益,制造过多的娱乐,制造低级品位的娱乐。如此背景下社交网络自然也不能避免,64.2%的大学生表示平时最常关注的热点是娱乐方面。社交网络上被广泛注目的多是明星艺人、网络红人、段子手,热门话题经常是娱乐八卦、感情问题、搞笑、宠物等轻松浅显的主题。即使是新闻也常在报道方式上故意博人眼球,网民在探讨法规、政治、民生等严肃问题时也多是感性的想法,乃至调侃和“吐槽”。这样的风气对大学生的审美品位、科学文化水平等无益。此外,社交网络上到处都是碎片化的内容,是跳跃的、分散的信息。迅速浏览各种信息的浅阅读方式会使注意力分散,养成习惯后不利于需要长时间专注力的深阅读,也不利于整合信息的能力。
(3)个人信息暴露太多、隐私泄露等安全隐患
对社交网络不满意的地方56.2%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信息和隐私缺乏安全保障,仅次于广告等无效信息太多。首先在注册时,尤其是实名注册,会要求用户提交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学校、单位等信息,其次很多人会在社交网络上公开自己的经历、生活状态、近照、手机定位的地理位置等,并且社交网络会将用户的人际关系网暴露出来。这些信息都可能被某些人恶意利用和窃取,进而盗取用户的网络账户,或者对用户及其亲朋好友进行骚扰和欺诈。社交网络蕴含的海量数据有着巨大商业价值,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开始收集和分析用户的数据,藉此推测用户的消费倾向、工作情况、婚恋状况等。此类信息收集虽然没有对用户造成明显侵害,但其用途的不明确性和对隐私的窥探,另很多人感到不悦及担忧。
3 高校的引导对策建议
(1)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鼓励线下社交
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人际交往平台,然而网络社交不能代替现实交往,在网虫、拇指族越来越多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线下社交。校园氛围是指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环境特征(Hoy&Hannum,1997)。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高校应努力营造互相尊重、友爱和谐的校园氛围,这是大学生进行健康社交的基础。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举办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不同爱好不同性格的学生们更多展现自我、认识彼此的机会。
(2)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
网络信息去中心化、传者与受众一体化的传播方式使“把关人”角色弱化,给了用户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但鱼龙混杂的信息对媒介素养的要求也变高。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门通识课;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践;展开多种形式的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除了要提高分析、判断、传播信息的能力外,更根本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合理利用媒介信息促进自身发展。大学生应多利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来增长知识和见解,多关注文化、科技、教育、民生等有意义的话题,自觉抵制低俗内容、偏激言论,不过分沉浸在肤浅的娱乐中。
(3)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大学生因为网络安全意识欠缺而遭受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尤其要针对大学生普遍使用、暴露个人信息较多的社交网络进行指导。大学生首先要注意网络账户安全,尽量避免用同一个邮箱和密码注册多个网站,密码不要太简单且隔段时间修改一次。其次,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使用社交网络时,注册时阅读下服务协议里关于隐私保护的条款;填写资料涉及到真实信息应考量是否都如实填写;分享自己的情况时注意设置访问权限。最后,通过网络较难全面地认识一个人的品行,大学生在与网友交往时不要轻信谨防诈骗勒索,也不要随便与网友单独会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4-08-26).http://n
.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2379356612744.pdf.
[2]蒋永峰.从博客到微博客看网络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态演进[J].新闻世界,2010(7):217-218.
[3]王璐.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2-144.
[4]金璐.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批判[J].新闻爱好者,2011(1):21-22.
篇7
摘 要: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以微信朋友圈及公众号为主要平台进行营销的微商数量逐渐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各高校大学生通过微商创业的趋势明显增强。但是随着微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诸多与微商经营有关的法律问题以及行业风险。相关法律风险的存在是大学生微商创业率低和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现状,对大学生微商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方法,在如今大学生微商创业的趋势下已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微商创业;法律风险;规避
一、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现状
(一)微商兴起的发展背景
1.计算机应用技术推动网络购物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网络购物的趋势不断增强。现阶段,网络购物市场呈现用户规模和交易规模的双增长趋势。
2.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发展
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突破六亿。狭义上的微商便是指借助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各种商品营销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所以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兴起与发展为微商经营提供了便捷的交易平台。
3.碎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段且整体的时间被分割成许多较小时段的碎片,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各种事务碎片化。然而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络,不必再花费专门的大段的时间去实体店购物,在公交车上或排队中便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网络购物,由此促进网络购物迅猛发展,这给大学生微商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
(二)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现状
1.大学生微商创业的数量
现阶段微商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90后这一年轻群体,其中约占全国大学生三成的740万大学生正在进行微商创业及经营。所以,通过微商进行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具有其一定的基数及发展基础。
2.大学生微商经营的商品种类
通过调查,大学生微商的经营范围中,化妆品类商品的所占比例高达四成,其次为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所以日常的生活必需用品为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经营的主要方向,而价位较高的高档耐用品所占比例最小,由此可以得出大学生微商经营的方式多为小本买卖,薄利多销。
3.大学生微商经营的销售额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微商月销售额高于一万元的群体不足3%,交易率也普遍^低,可以得出大学生微商普遍获得较低的经济利益,大学生微商的经营模式为规模不大的小本经营。导致大学生微商经营利润率低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几点。
第一,资金不足。通过微商创业的大学生,大多是由于生活费较少而通过经营微商来追求经济利益。所以经费不足导致微商经营规模小、利润低。
第二,人脉较少。微商大学生其网络圈的人数大多不足200人,且多数大学生微商的商品最后只卖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所以大学生微商所面向的消费者群体层次单一、人脉稀薄而导致经济利益低下。
第三,没有开通自己进行微商经营的微信公众号。高达七成的微商大学生并没有自己的微商经营公众号,由于微商大学生没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起到消息公布与宣传作用的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只是单一地依靠发送朋友圈消息的方式销售,导致销售渠道单一、收益较低。
第四,没有接受过任何有关微商行业的创业营销知识培训。大学生微商未经过专门地培训进入市场机制内,导致大量新进的微商群体不了解市场规则,也没有掌握如何依法妥当进行微商经营的技能,最终导致资源浪费,交易停滞,销售额较低。
二、大学生微商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一)民法法律风险
1.合同关系违约的法律风险
以合同为机制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体系基础上的。〔 〕大学生在进行微商创业的过程中,大多会缔约商事合同,也随之产生了合同关系的法律风险。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较少,而对方当事人的社会身份大多比较复杂。大学生与对方当事人缔约合同普遍处于较弱的一方,风险也随之加大。
所以在缔约合同之际,合同双方当事人需要就合同内容多沟通与协商,注意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标的是否合法;双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双方对合同内容的理解是否一致,以避免合同违约所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为防止对方当事人违约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内容,也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必要的担保。
2.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风险
大学生微商创业者在微商创业与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将消费者的个人账户、密码、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形。然而一些用以微商交易的支付软件本身就存在实名认证的信息漏洞,从而增加了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风险。
3.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风险
微商创业及经营的过程中所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大多有其注册商标。很多微商创业者由于不了解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侵犯商标注册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例如未经注册商标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等行为则有可能侵犯商标注册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二)刑法法律风险
1.非法经营的风险
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经营者只有经过批准而获取经营许可证后才能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经营者违反国家规定,没有经过批准而擅自经营的,属于非法经营。国家对特定物品的限制买卖为调控特定物品的经营市场而作出的特殊规定,然而大学生在进行微商创业的过程中的非法经营也给国家限制买卖物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大学生微商大多不了解也不关注有关买卖经营许可的法律法规,在朋友圈内销售商品的种类也从化妆品、服饰等常规商品领域拓展到烟酒市场领域,由此未经批准和许可便销售限制买卖的物品,则具有非法经营的法律风险。
2.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法律风险
微商进行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包括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也包括销售伪劣产品,但是两者侵犯的法益有所差别。
很多大学生微商创业者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销售知名品牌商品的高仿品或精仿品;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微商创业者使假冒伪劣产品大量流入微商经营的市场,导致微商业平台上销售的商品良莠不齐,虚实难分,微商创业者由此获得经济利益,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利,也给微商行业的销售市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走私犯罪的法律风险
由于我国民众对国外品牌的商品,尤其是化妆品、箱包、品牌手表等奢侈品类商品的需求只增不减,不少大学生微商也放眼国外,做起海外代购生意。但是,海外代购可能存在走私犯罪的法律风险,严重者会触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大学生微商多是通过邮寄、随身携带等方式,按照自用物品的形式将商品携带入境,随后通过大程度的加价将商品转卖给消费者。这种模式入境的货物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就需要经过海关报关并缴纳相应税款,否则涉嫌走私犯罪。
4.诈骗犯罪风险
部分大学生微商利用一些新兴伪造软件制造交易过程的虚假截图以及伪造交易记录。如“微信对话生成器”、“支付宝转账截图生成器”、“网银转账截图软件”、“GPS虚拟定位软件”等各种造假软件层出不穷。从交易对话到转账记录,从效果展示到检验报告,所有的交易信息都可以“人造”。另外很多大学生微商利用PS等图片处理软件将产品严重美化,此时大学生微商创业者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此类虚假信息进行营销,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骗取消费者财产数额较大,则涉嫌诈骗罪。
(三)经济法法律风险
1.个人信息泄露的法律风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在微商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个人账户及密码、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都会在微商中会被其他人所利用。如果未经消费者同意,随意泄露或使不当用其个人信息,大学生微商创业者则会触犯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销售有缺陷产品的法律风险
《产品质量法》规定有缺陷产品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大学生微商经营者由于缺少法律和相关机构的审查和监督,以及对商品自身的特c和属性缺乏了解,可能会销售有缺陷的产品,比如劣质面膜、过期食品等,如果对消费者造成了实际的人身和财产损害,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四)其他法律风险
1.纠纷难维权的风险
大学生微商创业者与上线之间的纠纷大量存在,由于上线的违约行为等大量不诚信问题的产生以及大学生微商缺乏交易凭证等证据,增加了大学生微商经营者难维权的风险。
2.微商经营市场监管难的风险
现阶段的网络购物市场虽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绝非处于平稳运行的发展阶段。随着微商经营这种新营销形态的出现,由此产生的微商行业的监管难题也正亟于解决。然而现阶段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制微商经营的监管问题。由于微商经营涉及庞大的互联网络,层层具有其系统性和复杂性,以及网络销售渠道的特殊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有关部门执法及监督的难度。
全国政协委员李崴同志于2015年的全国两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推进微商行业规范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他在提案中明确提出:微商和厂家必须实名注册登记;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加强对微商产品厂家的生产资质以及特殊商品的经营许可的监管;微商行业需要尽快形成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监督的机制,成立各地方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内部和监管部门外部的双重管制来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三、大学生微商创业法律风险的规避方法
(一)创建大学生微商创业法律保障体系
目前,微商行业是新兴行业,大学生微商创业也正处于初步阶段,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尚未完整地建立起来。由于缺乏相应明确的法律保障,大学生在微商创业的过程中也是举步维艰。所以,现实需要立法机关依据微商行业具体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微商市场,保障大学生微商创业经营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所保障。
(二)加强和完善政策扶持以及法律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大学生微商创业的政策支持
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一方面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途径来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可以在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初始阶段提供小额贷款、提供创业知识技能指导等优惠政策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
2.完善大学生微商创业的法律公共服务体系
虽然各高校进行微商创业的大学生在微商群体中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且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大学生在微商经营的过程中因此受到诈骗和难维权的现象也很常见。
此时需要各地方的律师以及法律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机构给予微商创业大学生提供积极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把大学生微商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另外,各高校的法学院可以设立相应的法律援助中心为本校的大学生微商创业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或者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微商创业者规避微商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篇8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文明上网
一、调查目的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上聊天、浏览新闻、查询资料、发帖子、购物、发E-mail给好友……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给人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 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那么,网络环境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学习和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为了具体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上网情况,探讨以上问题,作者以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生为调查主体,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杭州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总体,采用网上问卷方法。调查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以大三、大四学生做为辅助调查对象。其中男生占53.37%,女生占46.63%。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9个问题构成,主要调查学生关于上网基本情况、偏好、时间长度、上网的目的和网络资源利用率和课余活动对上网的影响以及上网对身体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同学们对不健康网站的态度和自我保护意识等具体问题。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30份,实际回收225份,回收率97.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上网的基本状况
1、上网方式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为电脑和手机,占调查总人数的90%以上,少数为PAD或者其他工具。
2、上网时间
学生们每天上网多为2~4个小时,占41.57%,上网时间在4~6小时左右的学生占24.72%,17.96%的学生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与高中时相比,大学的上网时间明显增多,41.57%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2~4小时,可见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理智,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时间。不过有17.98%的学生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42小时以上,以上情况的出现,通过聊天访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个人兴趣爱好,对课程及专业不敢兴趣或者心情抑郁烦恼。
(二)大学生上网的偏好性
1、上网的目的
大学生为什么上网,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图3的调查结果反映了大学生文明上网的目的。按照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依次为休闲娱乐,学习和了解信息,放松心情和消磨时光,寻找刺激和逃避现实。这反映出现在大学生在选择休闲娱乐方式时,很多人都选择网络,在网络中放松心情,其次才是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帮助学习。
2、具体上网行为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上网时主要做的是浏览网页或者资料(65.73%),交友聊天(53.93%),休闲娱乐(46.43%),这表明大学生上网首先是想获得一些资料,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其次,想通过聊天或者休闲娱乐放松心情。适当娱乐有益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选择游戏的同学达到37.8%,其中男生居多。
3、不健康网站的浏览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59%的同学上过黄色网站,有4%的同学表示经常上黄色网站。问卷结果显示20%的同学会主动进入不健康网站。51.81%的同学认为去不健康网站没什么做从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加强性的教育是必须的,让学生从正确的途径获得科学的知识,而不是从不健康网站中获得片面不正确的知识。
57.87%的学生认为浏览不健康网站不算道德败坏,大学生应该懂得分辨和抵抗。少许同学认为这是素质低下的表现,当然也有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应该有开放思想。具体调查结果如图
(三)网络与学习关系
1、网络与课余活动。
有67.42%的同学在课余生活选择了上网,59.55%的同学选择了看电视或者看电影,44.38%的同学选择了体育锻炼听音乐或者听音乐。可见网络成了学生们课余生活选择主要的场所,已经深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对于上网时间和高中相比是怎么样的。81.46%的表示上网时间比高中增多,5.62%的同学表示上网时间比高中少。这与大学生空余时间相对较多是紧密联系的,很多学生在支配自己的空余时间时,不知做什么,因此很多人选择网络。
对于多久参加一次课余活动,大多同学选择了每周一次,如图7。其中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选择了一个月一次或者一个月以上一次,大一大二的学生更多地选择了每周一次和两周一次。其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选择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的低年级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少上网的学生低。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学校增加课余活动能减少网络沉迷的现象,只有14%的同学认为增加课余活动和网络沉迷现象毫无关联。
2、不良的上网习惯。
网络的普及的同时,同学们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上网习惯,针对该情况我们给出了四个普遍情况。其中睡前玩手机的占71.35%,上课玩手机的占50.56%,走路玩手机和通宵上网的分别占32.02%和18.53%,而无以上不良习惯的同学仅占7.3%。不良的上网习惯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影响睡眠质量和行路安全。应该加强学生们的文明上网意识,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3、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一般,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好或者较差。如图8。
(四)网络安全意识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和犯罪,大学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但是在调查中,61.8%的学生还是偶尔会和陌生人聊天,44.94%的学生偶尔会在网上透露个人的真实资料,甚至有少数的学生经常和陌生人聊天或者在网上透露个人信息。学生们涉世未深,轻信他人话语,让坏人有洞可钻。应该保持警惕心,不相信天上掉馅饼,保护好自己。
四、建议和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总结了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作者拟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角度给出对策。
1、文明上网,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新时期大学生,大学生上网该干点什么,注意有关以后的就业,学习的专业。通过研讨会,演讲会,以及平时上课让大学生们了解当代网络的重要性以及负面性,正确处理负面、不当的上网行为,网络信息,上网举动。学校的系统应杜绝不良信息的侵入,普及到每位使用电脑的同学,约束他们的登录网页,登录信息,上网时间。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和课余活动积极性,这样可能有效的减少学生上网消遣的时间。
2、学校应加强对新生的引导。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短时间很难适应宽松的环境,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依托于网络。男生玩游戏的现象较常见,女生较爱看电影逛淘宝,主要原因是对事情的主次把握不清,对未来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学校应该多开讲座等,引导学生把握认识事情的主次观念,让学生对未来有所规划,有奋斗的方向。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行为。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水平和文明上网意识,对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倡议书、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有效的宣传文明上网,号召大学生人人争做文明上网的模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成立“网络文明协会”、“网络文明自律会”、“网络文明督察组”等学生团体,发挥好这些学生组织的监督、自律作用,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
学生自身应该有计划地上网,加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正确使用网络,浏览健康的内容,适度游戏,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
篇9
[关键词]新媒体;创业;创新;路径
一、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促使新媒体成为了广受欢迎的一种媒体形式,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对高校创业就业教学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创新对策,为提升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教学效率打下了基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对文化方面具有更高要求,接受高等文化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对创业以及就业体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建立经济的发展、就业扩大的联动机制,实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的日渐完善,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建立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随着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工作成果直接的关系到高校实际的教育质量。作为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产物,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并且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广,为高校的创业以及就业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在创业就业教育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多媒体对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拓宽教育视角,转变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思维模式,推动高校的创业就业教学的信息化以及科技化发展。
二、新媒体对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
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社会经验比较少,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喜好挑战,实际上,由于社会发展大环境以及社会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网络法制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新媒体发展中缺乏文化素养,网络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虚假招聘信息,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具有辨别是非能力,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此外,由于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这就使得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不法分子蛊惑,再加上新媒体具有的自由性以及隐蔽性,学生容易陷入传销以及诈骗等相关违法活动,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沦丧,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随着社会就业大环境方面的影响,再加上网络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这就使得新媒体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完善性,这就阻碍了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就业价值观念,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难度不断加大。
(二)传统就业创业教育理念的巨大冲击
从目前高校的调查研究来看,高校的上网人数为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大部分大学生都将新媒体互联网看作重要信息渠道,大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形成了网络依赖。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促使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信息资源不断的扩宽,这就为高校创业就业信息提供了更为广阔信息渠道,由于传统就业创业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教育形式非常单调。传统的创业就业教育大多是借助就业宣讲会或者是招聘会方式进行,新媒体的出现则为传统的教学造成巨大影响。高校需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媒体之间的有效结合,做好育人工作,提升工作有效性,为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难度不断提高。
三、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创新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构建教育新理念
市场经济日渐发展以及日渐完善使得新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倾向,大学生实际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不断地扩大,实际的就业创业呈现出选择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新媒体环境的日渐发展使得传统的创业就业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的发展需求,实际的教育理念仍然存在着滞后性。新媒体环境日渐发展促使从事就业创业教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通过教育视角的转换提升教育主体性,树立新媒体视阈下的创业就业教育新理念。高校需要针对新媒体发展特点构建独特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贯彻就业创业教育,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注重教学中实践环节,提升专业实用性。高校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特点建设创业就业教育的网络实训基地,提升网络实训可操作性,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就业能力。高校教师在创业就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看做是独立性、能动性的教育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在就业以及创业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资源平台,转变传统的宣传教育理念,构建服务型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方式的自育性,大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选择创业就业的信息渠道,转变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理念,增强实际的教育效果。
(二)建设就业创业教育的专题网站,构建新型教育阵地
由于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具有的草根性特点,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互动的广泛性以及反馈的及时性,高校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利用其及时性以及广互性,将学生结于同一个范围之中,借助校园就业市场方面存在着基础性特点,实现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全面性,实现高校就业创业职业发展的健全性,深入推进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的全面性,实现创业就业相关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构建出关于创业实践、素质提升、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服务等相综合的专题性网站,坚持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地位,集中宣传就业创业教育最新的理论成果,更加倾向于大学生在职业方面的素质,把握大学生创业以及就业方面的思想动态,借助新媒体来拓宽高校就业创业信息的以及传播范围,诸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专题性网站等等,借助新媒体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创建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平台,从事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公众平台来及时最为及时的就业创新相关政策以及相关的就业招聘信息,实现就业创业学习资料以及学习方法的共享,实现相关创业就业教育相关主题之间的有效互动。高校可以借助多媒体公共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网络调研以及网络会议等内容,为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提供更加生动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求职动态,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实际求职动态,特别是需要更加注重就业创新较为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高校需要认识到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构建更加有效的专题性教育网站、教育平台,提升创业就业教育方面的指导以及服务职能,构建就业创业教育开展的新平台。
(三)实现教育力量的有效整合,构建创业就业教育团队
新媒体技术的日渐发展促使高校学生就业创业需求的日渐变化,为了能够更好满足学生择业方面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借助新媒体实现社会环境的有效过渡,对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也就成为了一项挑战性极强的工作。高校需要认识到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相关指导理念以及指导功能方面存在的滞后性,实现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入实施,坚持思想的统一性,提升就业创业教育相关认识,从传统教育队伍中选择优秀的教师,注重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建设,构建高校的教育团队,实现教育团队发展的专业化以及专家化。从事创业就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指导工作能力,掌握新媒体实用技术,引导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新媒体相关知识,根据新媒体发展下的就业需求来进行教育内容的及时调整,更新大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高校科技借助微平台、微招聘等平台及时性的相关的就业信息政策,提升分速实际关注率,特别是需要注重大学生关注数量,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加你,借助互动实现求职。总而言之,高校在创业就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锻炼,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新媒体素养,实现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力量的有效整合,构建出一个高水平就业创业教育团队,更加有效的应对新媒体发展的巨大挑战。
篇10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98.67%。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诚信很重要,认为诚信应当处于众多品德修养的首位,并且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准则而认同并笃行。但大学生中间仍存在明显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思想生活与求职过程等三个方面的诚信缺失,甚至大学生在诚信认知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家庭教育、课堂教学、网络、电视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柳州铁道职院)学生了解诚信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他们对学校的诚信教育状况很关注,认为学校教育对他们诚信观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认为学校当前在诚信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做得不是很到位的地方,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的效果不明显的学生占调查对象的50.7%。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当前柳州铁道职院每年很少专门开展有关诚信教育方面的讲座,即使有也只是小范围的,没有普及全体学生。下面就柳州铁道职院学生对诚信的相关看法以及对学校当前诚信教育现状认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二、学生对诚信的总体认知状况
柳州铁道职院学生对诚信理解程度比较高,调查显示67.2%的学生能理解诚信的内涵并做到了诚信,32.8%的学生对诚信所包含的意思不理解或者只是理解一点点,94.4%的学生认为诚信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很重要,同时也有5.6%的学生认为诚信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不重要或者认为无所谓。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诚信观的形成主要是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和朋辈的影响,其中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次之。此外,很多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诚信度还受到文化程度、公民道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制度和法律的制约、社会风气等因素影响。这说明大学生诚信观的形成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调查还发现,随着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时间,网络对大学生诚信观的形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调查还显示,柳州铁道职院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48.6%的调查对象认为柳州铁道职院学生总体状况较好,45.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学生诚信状况一般,6%的调查对象认为较差。虽然柳州铁道职院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诚信的含义并做到了诚信做人做事,但是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并不全面,在他们看来,只要在学校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上课不迟到旷课就是诚信了。说明学校在有关学生的诚信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宣传,特别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新特点,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学生在诚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诚信问题
柳州铁道职院学生在学习中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集中在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找借口逃课等三个方面。在问到有关各种考试作弊的问题时,19.8%的学生选择“我有准备作弊,但没机会行动”,20.6%的学生选择“我或其他同学有过作弊,但监考老师没发现”,44.4%的学生选择“我从不作弊”,15.2%的学生选择“有过帮同学作弊,原因是碍于情面”,柳州铁道职院学生诚信缺失在考试中的表现情况如表2。对于自己身边是否存在考试作弊的现象,24.5%的学生认为存在较多作弊现象,37.7%的学生认为少数,32.4%认为只是个别现象,只有5.4%的学生认为没有作弊现象;在对考试作弊的问题上,26.4%的学生非常反感,希望学校严肃处理,41.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但不为之,4.2%的学生认为有机会可以试一试,27.5%的学生选择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关于在作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抄袭、是否找借口逃课和请假三个问题的作答情况如下。在学生看来,在学校只要不是考试违纪就不属于诚信问题,认为找借口逃课、请假及作业抄袭都不是什么大事情,而且在他们看来,这些事情在班级中经常发生。据与任课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作业抄袭和毕业设计抄袭的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大诚信问题。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学生的认识已经偏离正确方向,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矫正。
(二)学生思想生活方面存在的诚信问题
在回答“您认为您身边的人都做到诚信了吗”这个问题时,虽然有80%的受访学生认为身边大部分人做到了诚信,但是每一年不管是学生入党、交学费还是考试,学生群体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诚信问题,占学生总数的20%。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入党动机不纯。
每一年新生入学时,当学校完成有关新生入学启蒙教育之后,新生群体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递交入党申请书,当问到他们的入党动机时,部分学生认为入党可以更好地找到工作,有的则是跟风、随大流,其中具备正确入党动机的学生还不是很多。
2.恶意拖欠学费。
按时交学费是学生的基本义务,然而随着柳州铁道职院学生群体的扩大,学生辅导员每一学年都有一项比较重大的任务———催学生缴学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辅导员发现,不交学费的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钱,而是这部分学生把父母给他们用来交学费的钱挪去他用了。这其实也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虽然每年学校都花很大力气催缴学费,但是每年学期末还是存在很多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
3.对网络言论的不负责。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网民数量急剧增加。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2013年8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4.64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生存必备的条件之一。据访谈了解到,柳州铁道职院学生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至少一小时以上,调查显示,45.4%的学生认为自己诚信观念的形成受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的影响。在问到“是否应该对自己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负责”时,47.7%的学生认为“应该对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负责”,8.4%的学生认为“不用负责”,而“视情况而定”和“不清楚”的分别占41%和2.9%。学生当中曾经出现因为对一些人和事的不满,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利于和谐的言论,或者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最后被公安机关约谈的情况。
四、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诚信问题
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能否顺利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部分大学生采取不诚信的行为,伪造简历或者是其他获奖证书,在问到“您是如何看待当前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造假行为”时,67.2%的学生认为“很不应当,这是欺骗行为,是不诚信的体现”,25%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7.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找工作与做假简历关系不大”。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虽然很多学生不认同简历造假行为,然而当他们其中一部分人面临真正的选择时,还是会采取不诚信的手段来获取自己理想的工作,这是知行脱节的一大表现。
五、结语
- 上一篇: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
- 下一篇:智能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