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证医学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循证医学定义

篇1

关键词 纯中药特定穴位离子导入 脑血管病后遗症 康复功能训练

资料与方法

2002年9月~2006年9月门诊收治脑血管病后遗症82例。研究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0~82岁,平均58.97±11.74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6~39分,平均23.95±5.43分,Barthel指数50~85分,平均63.09±8.62分。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80岁,平均63.15±8.02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0例,脑梗死后遗症30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6~38分,平均23.92±4.98分,Barthel指数50~85分,平均63±7.66分。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①研究组:病人平卧于治疗床,颈内动脉系统病变者,取肩、天宗、肩贞、曲池、外关、环跳、风市、足三里、丰隆、悬钟等穴,椎动脉系统病变者,加双侧风池穴,伴有语言障碍者加廉泉穴。纯中药提取液(水蛭、当归、川芎、红花、三七、黄芪等)每穴位10ml注射到药垫上,通过离子导入仪在以上诸穴位进行药物导入,导入时间为每穴位40分钟,中间换置正负极1次。然后进行康复功能训练60~90分钟,每日1次,每60次为1疗程。②对照组:行康复功能训练60~90分钟,每日1次,每60次为1疗程。

结 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研究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23.95±5.43分,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积分21.38±6.2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3.92±4.98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23.22±4.88分,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比较:研究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积分63.09±8.62分,治疗后71.3±9.04分,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积分63±7.66分,治疗后65.37±8.04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我国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重组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值得借鉴的经验不多,尤其是将祖国医学的中草药、经络学与康复功能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在国内尚属首创。

由于脑血管病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运动神经元通路及应激功能完好,故给予适量的电刺激,可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代替丧失的肢体活动,功能性的电刺激不仅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也刺激传入神经,对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病主要是因“风、火、痰”为主因,病及心、肝、脾、肾等脏,本研究中药物导入的穴位均为阳经。因为风邪多犯阳经,阳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阳经的循行通过经络都与脑部联系,从而能改善脑部症状,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经脉循行,我们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因廉泉穴有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作用,故有语言障碍者加廉泉穴。而风池穴有增加椎动脉供血作用,所以椎动脉系统病变者加双侧风池穴。

中药配方中水蛭功效为破血祛瘀,通经消。水蛭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能阻碍血液凝固;同时水蛭中还有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从而改善微循环。当归补血活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白鼠的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有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凝聚作用,对形成的凝聚块有解凝作用。三七止血散瘀定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且能加快血流速度。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

本项研究通过中频电离子导入仪在特定穴位导入以上药物后,进一步加强了肢体的血液循环量和增加了经络对脑部神经中枢的刺激,再配以康复功能训练,结果表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Barthel指数的改善程度治疗后也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指数积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

在研究中每15次、30次、45次、60次我们均作1次康复评估,前3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直到第60次研究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病人需经1疗程治疗后才有明显改善,至于再延长治疗时间结果如何,因多数病人不予配合,未有结论。

我们还发现在研究组有2例脑干病变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无变化,考虑为脑干代偿功能较差所致,因病例少,未做统计学处理。

参考文献

1 蒲传强,等主编.脑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2 赵学礼,等主编.中风康复治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 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诊断性试验评价

当今时代是“证据的时代”(evidence era)。医疗事故,有效而经济的医疗保健措施也需要证据的证明。1972年,循证医学奠基人之一—Archie Cochrance教授(1909~1988),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出版了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反应》。他在该书中明确地阐明了一些基本的原理。他主张,由于卫生健康资源有限,所以这些资源应该合理地运用在那些已经在适当设计的评估中表现出有效的卫生健康服务的方式上。国际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予1992年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的概念。

1 循证医学(EBM)

1.1 循证医学的含义 David Sackett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临床研究中的道德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来对患者作出的医疗决策”。故EBM强调的是对证据的重视和遵循。近年来医学界不断爆出惊人的事实:如“王牌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的价值受到质疑,此药能纠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但增加病人死亡率。”如“白蛋白,常规低血容量,低血浆白蛋白病人的补充,医学界呼吁禁止盲目使用”等。

1.2 EBM的证据 证据是EBM的基础,是来源于设计合理,方法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及对这些研究所进行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结果,这些依据是通过严格筛选和评价方法从大量医学文献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被认为是评价临床治疗的“金标准”。

EBM证据分级 :Ⅰ级证据: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的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所作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或Meta分析。Ⅱ级证据: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RCT)。Ⅲ级证据: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其可分为:Ⅲ-1级——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但未用随机方法;Ⅲ-2级——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试验。Ⅳ级证据: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其可靠性较III级高。Ⅴ级证据:有威望的专家基于临床经验的描述研究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由此看,循证医学的证据绝非一家之言,一孔之见。EBM强调不使用陈旧过时的证据,而是使用当前最好的证据。新的证据源源不断产生,用以填补证据的空白,或迅速更正,替代原有的旧证据。这也是开展循证医学价值,它将以巨大的动力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2 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2.1 EBLM的含义 是EBM的一个分支。EBLM是一种求证医学、实证医学,是一种寻求和应用最好证据的医学,包括证据的查询和新证据的探索。

EBLM是应用大量可到的临床资料和检验以及在证据的基础上,研究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的价值,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病情转归提供最有效、最实用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EBLM的主要研究方法离不开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个最佳的研究证据,是由客观可靠的数据和标准以及具体分析评价方法来确定。

2.2 EBLM的研究方法 (1)随机对照研究(RCT);(2)系统评估(systematic review;SR);(3)临床指引(clinical guideline;CG)

2.3 EBLM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验信息这一前提,临床实验高质量管理主要应考虑整个检验系统的严格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及开展了实验的合理性、有效性。质量是临床实验室的生命[1] 。

如何做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因而起码要回答三个问题: (1)开展这项试验给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病情转归带来哪些帮助;(2)假设不开展这项实验,给临床患者会造成何种损失?(3)这项实验与其他类似实验相比较,优越性有哪些?

在2000年检验专家向卫生部建言;出台《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根据临床实验室与国际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模式接轨,同时提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基本资格要求,并适合不同级别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据统计全国约九万个临床实验室。据《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实验室定义:(收取费用)“根据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DIS 15189·2-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的定义,指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血液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统称临床实验室。也称之为医学实验室。”该定义分别明确了(1)目的:为健康提供信息;(2)材料:取自人体;(3)方法:实验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主要分别CLIA 88为代表的法律文件和ISO 15189主要推荐标准两种形式。CLIA 88是1988年又通过了对CLIA 67的修正案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简称CLIA 88,并于1992年正式实施。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标准,即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2]。CLIA 88着眼于政府对临床实验室的外部监控,是政府对实验室强制执行的资格要求,ISO 15189主要强调实验室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实验室认可制度是一种自愿行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较高标准。

由于检验医学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临床实验诊断和治疗构成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传统检验医学是一种经验医学,现代临床检验医学的基础是数字医学,利用现代设备将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患者测试结果的数字化中,利用数据分析疾病的内在规律,实现循证检验医学的实际应用,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3]。

3 循证检验医学与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

(1)诊断性试验评价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设计,可靠的检验方法,高质量检验结果的基础上缺乏某一项评价都难以进行;(2)一个良好的诊断试验被应用时,只有在严格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才能重复其效用,发挥其最佳的临床应用价值;(3)选择何种检验项目(及组合),用于临床何种目的,必须遵循EBLM的原则;(4)检验结果的临床解释,按EBLM有关理论及方法,解释才能更全面、合理;(5)只有按照EBLM关于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进行科研设计及论文撰写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4 诊断性试验评价的相关指标

4.1 敏感度(SEN)-真阳性率 敏感度(SEN)% = TP/(TP+FN)×100 = a/(a+c)×100

理想的敏感度为100%,敏感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漏诊率越低。

4.2 特异度(SPE)-真阴性率 特异度(SPE)% = TN/(FP+TN) ×100 = d/(b+d)×100

理想的特异度为100%,特异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误诊率越低。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诊断性试验方法优劣的基础指标。

4.3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ative value,+PV) 阳性预测值(+PV)% = TP/(TP+FP) ×100 = a/(a+b)×100

是指诊断性试验为阳性时,被检者患病概率理想+PV为100%,指所有阳性结果中真阳性的百分比。

4.4 阴性预告值(negative predicative value,-PV) 阴性预测值(-PV)% = TN/(TN+FN) ×100 = d/(c+d)×100

理想的-PV 100%,指所有阴性结果中真阴性的百分比。

4.5 诊断效率 诊断效率(ACC)% = (a+d)/(a+b+d+c) ×100

4.6

似然比 阳性似然比(LR+) =敏感度/(1-特异度) = a/(a+c)/b/(b+d)

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的比值即为阳性似然比。若该比值>1,即随比值增大,患病的概率也增大;若该比值<1,患病的概率较小。

阴性似然比(LR-) = (1-敏感度)/特异度 = c/(a+c)/(b+d)

似然比性质稳定,不受流行率高低的影响,似然比可用来直接(比较)判断一个诊断性试验的好坏。似然比的优点:(1)综和性;(2)诊断概率(LR+);(3)排除概率(LR-);(4)计算验前概率,及验后概率。

4.7 诊断指数 诊断指数 =敏感度+特异度

5 几种方法联合应用

5.1 平行试验(parallel test) 是只要一种检验是阳性即判断“异常”,这种联合提高了敏感度,降低了特异度。

平行检验敏感度 =敏感度甲 + (1-敏感度甲)×敏感度乙

5.2 序列试验(serial test) 是所有试验阳性才判为“阳性”。这种联合提高了特异度,降低了敏感度。

平行检验特异度 =特异度甲×特异度乙

序列检验敏感度 =敏感度甲 ×敏感度乙

序列检验特异度 =特异度甲 ×(1-特异度甲 )×敏感度乙

举例:

试验甲:敏感度=80%,特异度= 90%

试验乙:敏感度= 90%,特异度= 85%

平行试验敏感度 = 0.80+(1-0.80)×0.90 = 0.98 = 98%

平行试验特异度 = 0.90×0.85 = 0.765= 76.5%

仍以上例为例:

序列试验敏感度 =0.80×0.90=0.72=72%

序列试验特异度 =0.90×(1-0.90) ×0.85 = 0.985 = 98.5%

6 诊断性试验证据的评价原则

6.1 真实性 (1)是否采用盲法将诊断性试验与标准诊断法(金标准)作过比较研究;(2)被检查的病例是否包括各型病例(轻、中、重、治疗、未治疗)及个别易于混淆的病例;(3)无论诊断性试验的结果如何,参考标准是否可照常应用;(4)如将该试验应用于另一组病例,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真实性。

6.2 实用性 (1)试验可否在本单位开展,并能正确进行检测;(2)临床上能否估算出疾病的验前概率;(3)得到的验后概率是否有助于对病人的处理。

6.3 适时性

7 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

(1)确定问题;(2)寻找最佳证据;(3)评价证据;(4)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决策;(5)通过实践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及医疗质量,检验医学的临床应用及方法学评价在检验工作中应用[4],按循证检验医学的评价原则,标准及要求进行研究,取得不少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振华,王治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51,156-157.

2 申子俞,杨振华,王治国.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医院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1-219.

篇3

1电子病历的发展和核心价值

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是信息时代利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重现的数字化的医疗记录。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对其的定义为: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电子病历不是病人医疗信息的简单电子化,从20世纪产生开始,其形式、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不断进步,从纸病历的图像扫描化、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发展到带有临床决策支持功能的电子病历阶段[1]。人们普遍认为电子病历具有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在有限区域内共享医疗信息等优点[2]。但随着电子病历形式的变化和功能的增强,也带来了人们对其核心价值的深度思考。

雷健波认为,电子病历的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成熟阶段的智能化、知识化的临床决策支持功能上,具体表现为:面向医生工作中的信息需求,提供在线循证医学知识库,无缝整合医学诊疗常规,实时的诊疗活动现场的决策支持,减少决策中的失误,减少医疗差错[3]。笔者认为,电子病历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电子病历能与循证医学信息库无缝整合,为医生进行医疗决策提供最快捷、可靠的方案;同时反过来电子病历能为循证医学信息库提供全面系统的证据支撑,促进循证医学信息库的发展,为进一步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信息,双方不断循环、互相促进。因此电子病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与循证医学信息库进行整合。

2电子病历系统与循证医学信息库的整合

2.1整合的原理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提出将目前所掌握的最佳证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知识、技能、经验结合起来指导医疗决策。循证医学中证据分有不同级别,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含有随机对照实验(RCT)的系统评价。由CochraneLibrary做出的含RCT的系统评价则被定义为金标准,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因此,如果电子病历系统与循证医学信息库进行无缝链接,当医生已在电子病历上了解到病人信息并已确定疾病种类时,可以即时通过循证医学信息库获取该病种有几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的优点及缺点,并结合病人信息作出适合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EBM的证据最直接来源就是临床病例。以CochraneLibrary的系统评价制作为例,每种疾病的系统评价都由研究该疾病的专家组成团队,该团队搜集所能找到的世界上治疗该疾病的病例报告(一般都为RCT病例报告),并按照标准严格筛选病例报告,经过专业的统计分析,最后得出评价结果。能否收集到全面而系统的临床病例报告对于循证医学至关重要,如果收集到的临床报告不全面,将影响系统评价的真实性。因此,如果EBM信息中心能与电子病历系统无缝链接,EBM信息中心将即时获取全面而系统的临床病例报告。同时,当新的含不同结果的临床报告出来时,系统评价中心就能及时获取信息,并根据新结果修改系统评价内容,这对临床治疗及医学研究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2.2整合模式

电子病历系统与循证医学信息中心的整合涉及三方面的整合:

首先,要对电子病历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全国的各级医院电子病历进行整合,使之能真正做到在保证病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共享。目前国际上电子病历资源整合与挖掘常用的模式主要有P2P、索引中心和数据中心3种模式[4]。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数据中心模式将各个系统的数据集中存储、转换、管理、备份、同步,更有发展空间。采用数据中心模式构建EMR资源整合与挖掘模型,涉及的核心技术主要要有数据仓库、数据挖掘、XMLWebServices技术[5]。其中XMLWebServices作为一种可以定义描述对象结构的元语言,可以使病历数据的交换突破不同平台的限制,更适合应用于电子病历系统。

其次,还需将各种循证医学数据库整合成循证医学信息中心库。循证医学信息数据库的最主要来源有CochraneLibrary、Pubmed、OVIDEBMReviews、EvidenceBasedMedicineReview、Sumsearch、TRIPDatabase、DoctorsDesk、ClinicalEvidence、CRDdatabase、MDconsult以及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等,以及各种临床实践指南及其他网络循证医学资源。要将这些数据库进行整合,必须依靠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目前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主要有国内清华同方异构统一检索平台、CALIS统一检索平台、TRS资源整合门户、复鑫跨库检索平台、天宇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等。

最后,要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循证医学信息中心库进行整合,这需要建立一个整合平台。该平台首先要拥有用户身份识别功能,以区别医院、医生、卫生部门管理人员、医疗保险人员、医学研究人员、病人的身份,根据身份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信息查询级别,以保护信息的安全和病人的个人隐私权。其次以疾病名称为链接口,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与循证医学信息异构统一检索平台的无缝链接。此外,应该建立查询及统计功能,在不泄露病人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让循证医学研究人员查询疾病治疗情况,并可进行统计分析。

3电子病历系统与循证医学信息库整合存在的问题

电子病历虽然起步已有几十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也大力提倡,但发展并不是很顺畅。在美国,截至2009年,拥有任何一种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只有48.3%,拥有基本电子病历系统的有21.8%,而只有6.9%的医院拥有一套完整集成的电子病历系统。造成这一局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3.1硬件软件及维护成本太高

EMR的实施过程需要有稳定而高性能的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施。如果以单独的一个医院为一个系统,除了每个科室都要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医院还要配备服务器、存储设施以及购买一整套软件、运行平台并配备优秀的维护人员,而小医院很难有足够经费负担。而如果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众多医院整合成一个系统,数据量大且安全性能要求高,对服务器性能和存储空间及软件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初次投入和后续维护及更新所需经费巨大,目前很难有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能承担这样的重任[6]。

3.2技术障碍

要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电子病历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进行海量信息的实时存储、查询,这对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各个地区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平台并不同;其次各地电子病历系统所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目前世界上电子病历所采用的标准有:HL7,ANSIX12,DICOM,CEN-CONTSYS,CEN-EHRCOM等。每个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如美国各个大型医疗保险机构或医疗保健系统公司会选择不同标准开发自己的电子病历系统。在我国,由于之前全国卫生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系统数据很难整合,容易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基于以上原因,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病历系统的整合工作进展缓慢,如再与循证医学信息中心库进行整合,数据量则更为庞大,所涉及的数据库种类及平台更多,对软、硬件及维护人员要求更高,技术难度也增加。近几年“云计算”的适时出现则为它们之间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及技术等条件。#p#分页标题#e#

4云计算环境为两者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4.1云计算概况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网格计算、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些概念的商业实现[7]。云计算从狭义上讲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服务模式,即将大量的高速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集中管理和调度,向用户提供软件、数据、存储、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客户可按需付费随时获取服务并可随时扩展需求。云计算目前所提供的服务可分成3层:云软件、云平台、云设备。近几年,云计算发展迅速,亚马逊、Google、IBM、Microsoft等IT巨头都已启动其云计算计划,我国这两年来也开始开展云计算的试点示范工作。

4.2云计算为电子病历与循证医学信息的整合提供了条件

4.2.1降低成本

在云计算环境下,各医院不需要购买大量的高性能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施以及聘请专业的维护人员。在国家或地区卫生部门的牵头下,可以组团向云服务提供商租借存储设备,只要网络畅通,就可实现数据的存储、调用及共享。同时每个医院不需要聘用系统维护人员,这极大地降低了整合的费用。

4.2.2技术支持

云设备只是最低端的服务,云平台及云软件才是其高端服务。云平台主要提供程序开发平台与操作系统平台服务,云软件提供完整软件开发及应用服务。通过云平台及云软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及软件开发环境,同时也可通过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取平台及软件的使用权。这对于各地采用不同操作平台、不同标准的电子病历系统之间的整合,以及电子病历系统与循证医学信息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同时各医院及其他用户可根据所需,通过租用方式使用该整合平台及各种应用软件,无需自己进行开发、部署和维护。

4.2.3带来了超强计算能力

整合平台里除了有系统内众多医院的病历信息,还有大量的医学信息,而且信息随时在更新。众多客户(医生、病人、保险公司人员、医学科研人员等)同时对平台的海量信息进行远程查询、利用、统计、分析,这对于普通的服务器根本没有办法实现。而在云计算环境下,可以通过对大量的服务器进行协调联合提供超强计算能力,其计算能力可与超强计算机媲美。

4.2.4安全性能

篇4

摘  要:目的:循证医学是90年代在医学领域内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定义是基于现有的最好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也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临床试验证据、资料文献等,作出最佳治疗决策的方法。循证医学是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临床学科。高质量的证据是指尽可能保证结果真实性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关键。研究人员应该尽量提供高质量的证据,临床医生应尽可能使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在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时,考虑患者的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本文探讨循证医学的应用在院内感染控制上和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院感染;意义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任何治疗方案和医院预防感染的措施都应根据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是指临床医生对具体病人查证用症的过程。循证医学应用到医院感染控制中,具体做一下几点:

        1循证医学现状

        (1)提出问题: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关于病房、手术室等在实践中存在问题,观察现行的工作状况 ,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注重采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获得最佳临床证据:通过最新临床科研成果及应用文献检索系统和网上电子图书馆检索系统[2],如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学文献分析检索系统、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及专门的循证医学网站等。根据提出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3)评价证据:现在最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是大样本的对照试验(rct)。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各组实施不同的方法行干预,得出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和荟萃分析。在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当大的候,可以不用考虑已知和未知的混合因素对各组的影响,具有可比性。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是分级的,而决策的制定与证据的级别有很大关联。指导临床决策的证据质量是由临床数据的质量以及这些数据的临床“导向性”综合确定的。尽管证据分级系统之间有差异,但其目的相同都使临床研究信息的应用者明确哪些研究更有可能是最有效的。

        (4)应用证据:一般根据随机试验得出的结果与实践结合对医院工作的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与评价,并制定出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操作流程,达到对医院感染的控制。 

        (5)后效评估: 将实施具体操作流程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去其糟粕,避免资源浪费,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循证医学应用于医院感染的意义

        (1)通过实施循证医学,可以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可提前制定切实有效地预防决策,做好医院感染发生的预防。

        (2)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指导医院各部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同时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已严重危害患者、医务人员的健康,同时还会带来不稳定社会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则是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暴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诊治和护理离不开双手。目前手卫生存在以下问题:①勤洗手可避免感染;②带手套不能避免感染;③使用手巾等擦手,可导致再次感染。为改善手卫生存在的问题,防止因洗手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 因此,首先查找原因,改变医护人员一些传统的洗手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六步手清洗的方法,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3) 通过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可行性措施,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效益。

        (4)推进医院感染学的理论研究,发表更多高质量的医院感染论著和成果,促进医院感染学的快速发展。

        3讨论

        循证医学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davidl .sacktt 教授于1992 年正式提出[3]。循证医学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表述,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并对改善效果进行论证。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就是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注重实施过程, 以科学的方法建立医院控制感染的操作流程,避免再次污染。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暴发已给人们敲响警钟。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医院感染给患者在身体和经济上带来极大的损害,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社会各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感染控制事业改革和发展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力,压力大于动力。各级医院感染控制机构面临着如何利用短缺的卫生资源向社会提供最佳服务的问题。而只有根据科学证据制定的决策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讲,实施循证疾病控制决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吴修荣,孙伯英,龚华东.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与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05-808

[2]蒋景华,陈文光,陶映.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19-421

篇5

[关键词] 循证医学;机能学

机能学实验是融会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学科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的一门新的综合性实验学科。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为教学目的。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来说只要按实验教材,依据年年不变教学内容,学生机械的照搬实验教材上实验步骤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就算完成实验。由此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一般,但临床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中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并证实教学效果很好,在基础医学教育中运用较少,在实验教学中更少提起。实验的结果就是事实依据,依据又是根据实验的数椐所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科学就是循证科学(1)。循证医学(EBM)是准确、明智的应用所获得最好的研究依据,结合实际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机能实验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教育方法取得了一些效果。

1.在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引人循证医学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医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ekett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善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其内涵是“最好的证据”、“临床专业技能”、“患者的价值”三者的有机结合(2)。循证医学在临床运用中就是围绕疾病及其治疗,通过选择性、批判性地评价医学文献和综合临床研究获得最佳证据,为临床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要求,其本质也是一种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EBM)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科学指导临床实践,具体包括五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全面、准确收集证据;③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⑥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2l世纪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用循证医学教育法开展机能实验学教学

2.1对教师广泛动员宣传循证医学教育法,引起教师对循证医学教育法的重视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医学研究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快,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因陈旧而逐渐被淘汰。Ramsey等的研究显示,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与毕业的年限呈显著负相关(3)。这就说明随着时间的飞逝我们的现有医学知识和技能在逐渐过时。传统的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增加知识,而不能改变实践行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应首先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美国在进行临床医师的教学中就将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机能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内外环境影响课程(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捆绑在一起集中穿行教学。

2.2对教材进行循证研究,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激发学习积极性.

医学生首先接受的是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比,基础学科显得难学,学起来枯燥乏味,如能在实验课寻找突破点,激起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这样就会”双赢”。我院本科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开课分别设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针对这情况,我们把机能学实验开设在第四、第五学期开设,这样学生既学了生理,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能把这三门课程的知识有效的串联起来,综合起来。按照循证学观点精心编写教材,编写了一本适合新形式下高等教育模式的《生理科学实验学》。提前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下发教学计划书和日历,督促学生以见习生的身份进入临床寻找与实验相关的病例,并在开课前调查每个班级学生完成率。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来实验室。

2.3依照循证程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根溯源寻求解答,即不含糊也不牵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同题,教师只能在一定层次和深发上予以解答,对于新的层次积深度师生可以共同查找资料探讨,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积极主动地听课、思考、寻找证据、展开学习讨论,最后在问题的带领下,经教师一步步引导,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果。例如:在上述实例中,以“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这一典型病例为入口。打破常规学习模式,先提出问题:急性大量失血是如何引起休克发生的?为什么输回所失的全部血液后家兔血压仍未能恢复至原来的水平?指导学生利用循证的原理,以问题为中心,广泛查阅资料,通过主动了解此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简单发病机制、主要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找到问题答案,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结论。显然,此时得出的结论,学生不但旱已记忆牢固,而且日后应用起来更加灵活。

3.结束语

总之,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利用新的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对提高医疗质量,对整个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把循证医学模式纳入高等医学的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机能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循证医学理论融入其中,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及早建立良好临床思维模式,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也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6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顾名思义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应该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上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的新学科.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1]教授将循证医学(EBM)定义为“慎重地、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取得的最客观的研究证据来确定病人的治疗措施”.其定义扩展为“慎重地、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取得的最客观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参考患者的要求,将2者合理的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更加丰富了循证医学的内涵[2,3].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目前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在70年代便开始了EMB的研究,发展速度迅猛,尤其在发达国家,EMB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医疗实践、卫生决策等方面得到应用.

在目前的临床教学环节中,应该看到,循证医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其兴起和发展将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4].眼科作为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近年来也大量引入循证医学进行眼科医疗、科研实践活动的指导[5-7].研究生作为科研和临床教学实践的重要力量,在科研和临床教学实践环节中也有必要推广采用循证医学的手段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面对复杂临床病例的处理能力[8].眼科学是一门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新理论、新诊疗手段和技术层出不穷,对眼科医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传统经验医学的教学体系中,眼科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均不如外、内、妇产、儿科等大学科.在传统经验医学模式获取的知识往往在新问题面前受到巨大的挑战,对相同病例,依医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差异,个性化诊疗习惯的差异,会形成差异化巨大甚至相反的治疗意见.有必要在眼科研究生中开展EBM的教学,来指导眼科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9,10].

1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地搭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

现阶段医学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讲授医学基础理论时,需要导入临床意识、临床思维和实践案例,在临床与基础理论教学之间贯通桥梁,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发现问题,寻找并评价证据,综合分析并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使得临床医学的决策更加科学化.临床科研方法,应用RCT证据,Meta-分析等多种临床科研方法大量进入到临床中,大量病例的研究发现,单纯通过推理或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指导眼科的临床实践有时并不可靠,理论上认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往往值得认真商榷.在现行的医学教学模式下,临床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完全反映新诊疗技术和手段,对一些新发的病症也不能做及时的跟踪与讲授,教材的编写也必须突出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等要素,对一些尚无明确结论的、还处于研究阶段的病症和诊疗手段也不能大篇幅的阐述,因此利用循证医学的基本手段,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检索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评价等步骤,能够跟踪到最近的研究进展.同时应该看到,临床教学涉及面广、病种繁多、内容繁杂,而且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师生互动少、往往出现重理论知识讲授与学习,轻实践能力与医生职业素质培养,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而通过EBM的教学过程,可以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的效果.

2改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构建创新性医学教育体系

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医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或是由于教育理念的影响,或是受制于实际环境和条件,往往存在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同时,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脱节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医学这样一个站在科学和社会发展金字塔顶层的学科,对医生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适应新病症和新诊疗手段和技术的要求更加突出:(1)诊疗方法的局限性:病例数的局限,观测周期的局限,临床研究缺乏严格的科学设计;(2)诊疗中的决策依据通常是教科书、权威参考书,出版时间滞后,并不能完全反映诊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由于是基于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证据的搜寻和判断,并应用获取并经过评价的证据进行应用并自我评估结果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学生一旦掌握了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并经过培训掌握了循证医学的基本能力,对于实现医学生自我教育,终生教育,以及构建创新性医学教育体系,均能起到十分很重要的作用.

3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谱由单因素疾病向多因素疾病转变

循证医学强调三方面的协调平衡,即最佳证据、医生通过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以及患者的要求和价值取向.而传统医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尽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但通常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医疗终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威胁健康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从单因素疾病向多因素疾病转变.传统的医学模式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就要求医学生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而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对于医学生完善知识体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

4利用循证医学手段,改变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引领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研究生作为今后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教学和培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环节普遍存在学生研究兴趣不浓、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发现问题能力欠缺、创新能力较低的症结.这既有学生主观上的因素如就业压力大、职业选择的趋利性、缺乏长期从事或者终身从事所学专业的动力等,也有客观上条件的约束,如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等导致的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因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手段和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手段,注重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展现能力的培养.通过把课堂教学转变为研究中教学,把学习和研究的压力实际传递到学生,同时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研究,教学中以实际课题研究或实际病例为导向,以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负责进行业务指导并创造相关环境和条件,由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师生间、学生学习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以及共性问题的共同讨论,个性问题的个别指导等措施,树立学生循证医学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循证医学基本思维、掌握循证医学基本方法、从而提高研究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p#分页标题#e#

5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固化终身学习能力,强化职业素质和能力

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完成基本医学训练、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贯穿始终要注重培养学习的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较强,同时对医学生的医疗实践活动的配合程度较差,客观上对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长期来看对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不利的,对提高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不利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强化医患沟通手段.通过有效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医疗过程,不排斥医学生参与到医疗活动中.同时强化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病症现有的治疗水平和治疗手段,并理解一些目前采用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及恢复期间的所产生的副作用,并愿意承担这些副作用,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医患沟通意识,强化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有力手段.

6循证医学教学将单一课程教学转变为构建知识体系网络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下,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而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尽管已经考虑的构建全面的、适应性强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单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中,往往忽视了课程之间存在的相互依托、相互承接的衔接关系,这对培养学生全面和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是不利的.而在循证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面对单一问题的求解过程,而是要对一个问题做出全面的判断,而且判据也需要进行搜寻和评价,并最终应用到实际病例中.这就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培养,利于将单一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知识体系网络.

7循证医学教学过程即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篇7

近20年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理念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医学界的共识。医生决定治疗方案、学术机构给出建议和政府机构作出医疗卫生决策时,都会以临床研究的数据作为依据。迅速发展的循证医学模式正在逐渐替代那些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医学模式[1]。为了把这种先进的医学模式引进临床教学中,我们对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本科生尝试在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 的基础上加入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心内科临床教学新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医学院2009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4 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实验组( 32例) 和对照组( 32 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带教老师在带领学生查看病人前首先进行理论课知识要点回顾,然后教师以查房的形式带学生到病床边进行病史询问,专科检查,回到教室后进行辅助检查分析,病例讨论,最后教室总结。

实验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与CBL 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实习学生进入心内科后首先进行循证医学模式的培训,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如何利用医院图书馆资源进行医学文献检索,掌握最新医学研究进展,寻找最佳临床证据做出临床决策;(2)学生在正式下临床实习前对所需实习病例进行预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最新进展。实习时首先带教老师对相关病例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特点,随后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组织病例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与学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1.2.2 实习结束后立即对两组学生的心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心电图诊断、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考试,然后发放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 两组学生在心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心电图诊断等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历书写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调查问卷结果

实验组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在临床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CBL教学方法继承了问题中心教学法 (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的优点,是以临床病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讨论为特色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具体病例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医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加强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3]。

循证医学模式的最新定义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4]。为了把这种先进的医学模式在我国广泛开展,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循证医学思维尽快地引入临床教学中,使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自觉应用这种先进的医疗模式服务于患者。医学知识浩瀚,更新周期短,许多教科书中的知识在出版不久可能就已经过时了或者是错误的,因此每个学生包括教师都应该学会随时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最新知识和最优的证据来解决临床中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医学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学生心内科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心电图诊断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 0.05),尤其是实验组中的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在临床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循证医学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CBL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案例对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得出诊断和治疗方案,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培养临床能力,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CBL教学模式中面对具体案例,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学习并掌握最佳临床证据,科学地解决临床问题,达到循证医学教育目的,在教师引导下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有利于今后临床横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尽快实现从疾病到症状的教科书思维模式向症状到疾病的临床思维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尽早适应向医生角色的转换。

由此可见,循证医学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ICU;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107-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60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护理也逐渐在临床工作中兴起。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循证医学的分支,具体定义是指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寻找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因此又称实证护理[1]。ICU患者大多数起病急,病情危重,要求医护人员随时准备好抢救时可能用到的各项器材和药品。且由于多数ICU患者会用到各种有创操作,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尤其是压疮的防治和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循证护理在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方面的报道[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5~60岁,平均(54.0±4.5)岁。100例患者中,脑梗死30例,慢性心衰急性发作30例,哮喘急性发作20例,全身多处复合伤20例。所有患者的Braden评分均在12分以下。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2)无明显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抑郁、躁动、焦虑等,能够配合治疗的患者。(3)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同意参加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吸氧和吸痰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添加循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压疮的护理:压疮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受压的局部血液回流不畅,长此以往可导致局部血运障碍,引起皮肤破损不易愈合。因此要想有效预防压疮,首先要有效减压。翻身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对局部受压部位进行减压的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左右交替进行。有研究证明当身体侧卧与床成30°时,有利于人体骨突起部位压力的分散,促进血液流动,可有效降低压疮风险[3]。由于患者病情的需要或本人的意愿,有些患者需要保持半卧位,传统半卧位时床头一般抬高45°,但此时患者最易滑动,并且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容易形成压疮,因此以5°~30°为宜。卧床患者长期应用交替式减压气垫床。该气垫床能够波浪式交替充气减压,定期改变各部位皮肤承受的压力,软硬交替不仅能够模拟人工按摩的作用,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甚至有学者做过此类气垫床的研究,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该按摩式气垫床将患者持续绝对卧床28 d而未行翻身减压等操作,但最后患者仍未产生压疮。其次是受压部位的局部护理,可在受压部位及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部位进行皮肤滋润操作,如喷赛肤润,然后用指腹轻柔按摩1 min,每2小时1次(皮肤破溃处禁用)[4]。(2)留置导尿管的护理: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判断是否需要留置导尿管,能不留置尽量不留置,因为留置导尿管3 d以上,患者的泌尿系统的感染发生率约为90%,因此,应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需要加强导尿管的局部护理,预防感染。首先,必须保持导尿管、储尿袋的密闭状态,固定于床旁,保证导尿管不打结、不弯曲,防止受压、扭曲或者脱落,保持其通畅性。每日定时用消毒棉球擦拭导尿管的体内外连接处,预防泌尿系感染。每日观察并记录导尿袋中尿液的颜色、量、性状等,注意有无血尿、混浊尿以及是否有沉淀及尿管堵塞等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处理。每天及时倾倒尿液,防止尿液逆流或者沉淀结晶从而引发感染。除了心脏衰竭和肾脏衰竭的患者,可以鼓励其他患者适当多饮水,这样可以增加尿量,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如无特殊禁忌,饮水量为2000~2500 ml[5]。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留置导管的感染率、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为连续性,先做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留置导管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循证护理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促使护理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并且通过讨论,制订出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措施,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苏坤瑞.老年骨折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85.

[2]黄海燕,喻姣花,谭翠莲,等.循证护理干预方案在ICU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3.

[3]王永明.压迫性溃疡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9):407-409.

[4]艳珍,蔡美香,谢丽姬,等.气垫床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73.

篇9

关键词:循证检验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6-0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定义,即“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1]将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到检验医学中,即为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 ratory medicine,EBLM),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念,通过临床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更紧密的沟通,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是涉及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许多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都来源于基础医学的理论,循证检验医学是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结果。[3,4]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传统检验医学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检验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了循证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还没有正式开设循证检验医学这门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明显缺乏循证检验医学相关课程群,缺少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内容的融入。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学习阶段,历时三个学期。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临床检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为主,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此阶段,以适应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篇10

【关键词】

循证医学;呼吸内科;临床教学

长期以来,临床教学尤其是实习带教过程,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学模式。医师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技能指导实习学生,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主观的、个人判断的倾向。由于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患者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由教科书中的介绍到具体患者时,情况千差万别,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兴起,循证理念的深入,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循证理念与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Arehie Cochrane提出的[1],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世界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EBM定义为通过系统研究,自觉、明确和审慎地应用目前的最佳证据,结合各个临床专家的可利用的最佳外部临床证据,来确定患者的保健和治疗措施[2]。因此,EBM的核心思想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的临床科学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做出最佳诊治决策。

作为教学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既是医师又是兼职的临床教师,肩负着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任务。而在传统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注重在灌输课本知识这一理念层次。如果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并实施EBM,其目的重在能力培养,教会医学生如何去学习,激发医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科学、良好的学习观念,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目前EBM教育情况

国外EBM教育已开展多年,很多院校都是在课程学习阶段或临床实习期间开设EBM课程。我国则由四川大学率先开设EBM课程,在此之后一些院校才陆续将EBM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在循证医学出现早期,有人曾在概念上存有误解,把医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与循证医学对立起来。其实不然,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完美补充,并不是要取代临床技能和经验。循证医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起步较晚,而现今担任临床带教的教师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EBM,教师自身EBM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检索、评估和利用证据的能力,对严格检索和评价文献这一技能的掌握和正确使用尚有一定困难。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多万篇医学在2万多种医学期刊上。为了使临床医生迅速地从中提取可靠信息,把各种临床研究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提炼、评价,并得到可靠真实的科学结论,为临床决策服务,这需熟悉掌握EBM的方法[3]。

3 呼吸内科教学中EBM的实施

循证临床实践具体方法为五个方面的内容[4]:一、针对具体的患者提出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提高效率寻求解决问题最佳科学依据;三、严格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四将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实践;五、对进行的临床实践做出后效评价。

3.1 加强对临床带教医师的培训

带教医师自身的培训是先决条件,要求带教医师首先应强化应用EBM必备的基本技能,医师要不断的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参加相关的学习班、外出进修等方法实现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获取最新、论证强度最高的证据,将EBM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临床实习教学的过程。

3.2 循证医学在呼吸内科带教中运用

带教医师要使医学生了解经验医学和EBM的区别,在平时带教、查房的讲解过程时要反复强调和巩固,让医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应用EBM的必要性。带教医师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把疾病与患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围绕疾病的产生、演变、后果及诊疗方案的制定及其评价等进行讲解,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起到知识的强化记忆和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作用。

3.3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医学知识的更新是极快的,而传统医学教育则存在更新速度慢的特点,教科书常因编写、印刷、出版和发行历时太长不利于新信息的传播。传统教育下的医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快速的知识更新, 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逐渐陈旧而被淘汰,在探索未知和创新意识方面,存在思维不够活跃,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等弱点。指导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有助于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3.4 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EBM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都要求带教医师指导医学生使用EBM常用的资源如期刊、杂志、专著、图书馆、互联网和专业的文献数据库等。带教医师要逐步教会医学生如何应用主题词、关键词等方法使用网络数据库资源查阅文献,并指导他们从检索得到的文献中提取所需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结合课本和文献,找出高价值的证据,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因此,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教育过程中贯彻EBM的核心思想,让医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临床即引起对EBM的重视。让医学生学会注重证据,能够主动获取最新的资料、信息和科学研究成果。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者转变为主动的、积极高效的终生自我教育者。只有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才能促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把传统的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医学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家良.循证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205.

[2] Sackett DL, Ronenberg WMC, Gray JA, et 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BMJ,1996,31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