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概念和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的概念和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篇1

关键词:韧性概念;儿科护理;应用;

一、引言

临床护理领域所涉及的韧性主要指的是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伴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如何将韧性概念有效引入到儿童临床护理中成为诸多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韧性概念的有效引入,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帮助儿童健康的成长。

二、韧性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第一,韧性概念的阐述。虽然韧性在临床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对于韧性概念的定义,诸多研究者之间却并未达到一致的认可。笔者只能凭借临床相关资料的内容,对韧性概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即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在临床医疗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具备韧性,这种能力往往与创伤和其他逆境生活有直接联系。所以,加深对韧性概念的理解及其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医疗工作者对其给予高度重视。第二,韧性相关因素分析。就目前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来看,与之相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和资源性因素。这些因素在临床中主要有以下表现:(1)个体性格,根据患者性格不同,所能承受的韧性也不尽相同;(2)家庭状况,家庭资源和父母的性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韧性;(3)社会环境,该部分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儿童所处的各类生活环境,比如说,学校、社团、同伴和邻居等。目前,对于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的研究,其核心主要是对保护因素进行研究。

三、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果,而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相关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来看,却并不深入,而且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这必然会使韧性概念的作用和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日后此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第一,针对慢性病儿童的干预。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医疗技术水平落后,设备不先进,从而导致很多患有慢性病的儿童都得不到治愈,给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自从在儿科护理中加入韧性概念之后,治疗效果却得到了显著提升。在韧性概念的指引下,儿童慢性病的临床护理重点逐步由减少危机转向对韧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为了能够使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人员必须充分发掘儿童患者的优势和潜能,培养他们的韧性,帮助儿童克服疾病,健康成长。能够培养儿童韧性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说,家庭凝聚力、同伴的支持、良好的校园环境等,对患儿韧性程度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切实提高患儿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疾病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患儿韧性,帮助患儿战胜疾病。第二,针对家长的干预。之所以将韧性概念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患儿在高危环境下更好的适应生活,战胜疾病。上文提到,在儿童韧性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个体性格、家庭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家庭状况。所以,为了切实提高对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学者们在对培养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对家庭的干预方案,尤其是针对母亲的干预方案。干预方案中针对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选取了最佳的保护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体的干预方案和社会环境的干预方案作为辅助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方案可以使儿童韧性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制定干预计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干预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所以,在对干预计划进行制定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对影响儿童韧性培养效果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系统的、多水平的角度来切实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对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应该根据早产儿的表现和需求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实施,同时要帮助父母及时进入角色,建立亲子依恋关系,进而为新生儿韧性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发掘儿童的潜能,尤其是对于身患重病的儿童,更应该提高对其韧性培养的重视程度,医护人员需要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性格等多个方面着手,关注并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予正向支持,提升儿童的韧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引入对诊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医疗单位需要提高对韧性概念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入机制,将韧性概念的作用在儿科护理中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医疗效果。

作者:桂兰 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守静.韧性概念在儿童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4(01).

篇2

摘要:循证医学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经验医学”而言的,循证医学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让我国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逐渐认识到掌握和熟练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到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概念,为学生以后熟练应用循证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护理学教学;应用体会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avid Sackett教授在1992年正式提出,由于它能为临床医师在临床治疗中提供合理的科学决策, 其基本思想和理论很快被全球医学界所接受和应用, 并成为当前国际临床医学的热点之一[1]。在现代社会当中,不论是医学概念、医学技术、还是医疗器材都是出于快速更新的过程当中,现在非常有效的护理理念在两年之后就会稍显落伍,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是顺应潮流发展的一种表现。循证医学理念的引入,可以显著增强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近些年来,循证医学引入护理领域当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鉴于循证医学的重要作用,将EBM引入到口腔护理专业当中不仅是实践的需要,更是推动口腔护理专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循证医学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具体应用

在口腔护理教学中,将循证医学融入到其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施行。

1、设定模拟临床问题

老师依据本专业的实际特点以及实际临床护理当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来设置模拟临床问题。问题的具体内容应该围绕着口腔护理专业通常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难点问题)来展开,举例来说,儿童口腔疾病的特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特殊护理、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护理等等。

2、.查询证据

在证据的查询这个过程当中,建议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进行综合考量。常用的查询途径主要有网络查询、书记查询、杂志(期刊)查询等等。但是可以作为证据主要有(依照可靠程度由强到弱排列):循证医疗中心提供的文献评价与一般评价、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评价与一般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 仪器制造商的相关建议、口腔医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等。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当中,必须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学生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慎重地进行应用。

3、评价证据

在证据的查询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大量的相关证据,此时学生应该对这些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和记录,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对这些证据的可信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评价。

通常来讲,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主要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文的可信程度比较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应用新知识、新技能,可以定期开展小型的相关研讨会议,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老师可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论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转贴于 4、开展实践

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业知识及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实施过程中重点对所要改变的护理干预或行为进行分析,积极改善护患交流,对导医分诊、专科护理以及宣教等环节进行量化评估。将显微根管治疗、激光治疗和种植牙等新技术的配套护理纳人培训后的考核范围,以检验循证医学(EBM)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5、评价实践效果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知识应用4个模块,理论知识考核评价试题为客观题,分别在教学前后使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进行闭卷考核,卷面采用百分制,整个考核过程中做到教考分离,统一出题、监考、评分、阅卷。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知识应用均采用5分制,在考核护生前,先对监考老师进行培训,按统一制定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进行评分。

二、几点体会

1、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可以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EBM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打破原有的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养成了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另外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和丰富,学生一直处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不觉枯燥,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EBM指导下的学习是是非常强调护理实践的,因此,在护理实践当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检验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寻找相关证据来提供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宗道,石冰,郭春岚,陈娥.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现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06).

[2]Hitoshi niwa,Mitsutaka S,Yuu S,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pinephrine-containing loc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1,92(6):610-616.

篇3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影响

1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发展

临床路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当时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不合理增长的医疗费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医疗保险支付由后支付改为按照疾病相关组支付。出于效益考虑,医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2]。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日数,降低医疗费用,临床路径成为有效实施管理标准并节约资源的医疗护理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CNP)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的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作一个治疗计划表[3]。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我们一直在追寻一种更专业,更优质的整体护理模式。而临床路径的最基本特点是改进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及费用,这种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模式,更加人性化,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工作平台。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技术要求,从专科特点出发,以护理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为基础,制定相应护理路径,要与医疗活动的实施相吻合配套,也便于规范推行这一管理方法。

2实施步骤

2.1选择病例在实施初期,最好选择单一病种。优势是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费用也比较稳定,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的原则。

2.2制定活动饮食方案、护理流程、监测项目说明及出院指导以书面形式完成,并有计划地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护理过程公开,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处在疾病的哪个阶段,增加安全感及对护士的信任感,减少纠纷。

2.3协调医患、护患、病人之间的关系护士作为一名个案管理者,不仅要对病人病情发展关注和负责,也要及时发现其住院期间所面对的各种关系负责,适时地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使治疗护理平稳进行,也是整体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2.4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严密观察病人病情进展,这是各种护理模式的基础。

2.5出院前各种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是服务机构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医疗机构服务于生命,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尤为重要,所以重视患者反馈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2.6监督每日进程,保持其路径完整性护理人员需每日评价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每个病人的CNP使用是否适当,减少差异,避免随意性活动,担负起个案管理的责任。

3能够完整的实施临床路径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其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下

3.1以患者为中心指导护理工作,突出“人性化”服务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中的内容为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宣教,详细介绍所患疾病必须开展哪些护理技术服务,患者及家属要做哪些配合,使之充分体现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这样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因临床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可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疾病发展进程,自觉参与治疗护理进程中,提高了诊疗效率。

3.2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协调工作诊疗路径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护理工作联系为一个整体的,所以协调、沟通、解决冲突与矛盾就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如发生了诊疗程序衔接不当,部门推委,医患沟通不良,造成患者不满意,护士的有效沟通与解决就可以使工作延续,矛盾消失,早日使病情发展回到路径上来。

3.3科学准确地记录病情,减少护理差错临床路径中护理表格是整个路径中的设计重点,病情变化在表格中能完全体现。记录简单,节省人力,又能做到一目了然,提高效率,减少差错。

3.4增加患者知情满意度医患缺乏交流是引起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临床路径的特征是需要大量的沟通才能完成。医疗与护理工作因路径模式公开化、具体化,患者入院时的不安、疑虑、不信任,随着严格的路径告知而打消。从而使医患能达成一致,共同面对疾病。无论疾病最终的转归如何,患者或家属对我们的工作都能达到一个认可,这就是路径的作用。

3.5临床路径具备自身独特性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不能照搬,具有特异性,因为每一家医院、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专科特点,不同科室的服务内容量身定做自己的临床路径,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3.6工作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临床路径对护理工作和护士行为有较强的约束性,护理人员从而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低年资缺少临床经验的护士来说,临床路径相当于工作指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当然灵活性是必要的,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沟通能力,解决能力,在有效实施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的锻炼与成长,促进护理人员更积极、更自觉的工作。

4小结

临床路径是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它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简化合并不必要的重复内容,框架清晰,避免延误、随意、衔接不良等不利因素,节约时间、节约花费、节约人力,进一步体现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优质服务内涵,同时推动了专科护理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护理工作的新模式―临床路径[J].中外健康文摘,2009-7-21.

篇4

1. 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概况

1.1 循证护理1992年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成立了全球第一个Cochrane中心(循证医学中心)。1999年,中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加入了国际Cochrane中心,这也是亚洲唯一的循证医学中心。加拿大Memaster大学护理系AlbaDicenso教授最早将循证医学应用于护理工作,提出循证护理的概念。其新颖的观点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给临床护理实践与护理决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2004年我国首家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挂牌,标志我国循证护理已步人一个新阶段l2j。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与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的特点为:重视证据、重视个体化差异、重视整体观_lJ。一个完整的循证护理程序应该是:①针对每个患者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问题;② 检索相关的文献,找出可靠的依据;③批判性地评价临床证据的有效性和有用性;④在临床实践中实施有用的研究结果;⑤对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确认是否达到最佳成效或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嘲。

1. 2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生理与病理基础,以病因病机、四诊辨证为认识疾病的方法,护理措施多种多样,有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黄帝内经》

中就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但是也要看到,传统中医护理是典的经验护理,许多个人经验与病例报道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可重复性,难以被世界广泛认可,影响了传统中医护理与世界学术的接轨。

2..1 对整体观念的认识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和社会是密切联系的整体,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医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时,重视从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变化的有机联系上分析疾病的病机变化,重视从自然界和社会等外部环境中寻找发病因素。在实施中医护理措施时,遵循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原则,重视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调整和改善。另一方面,中医护理的整体性还体现在将常规诊治与临床经验、个案体会、患者的体验等结合起来,以宗医乃仁术之旨。

整体观念也是循证护理的特点之一,循证护理突破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倡导临床措施和护理决策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循证护理计划的制定,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循证所获得的有价值的、可信的实证;二是护士的临床经验性是患者的需求。这三者的结合,体现了循证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观。在评价一种护理方法是否有效时,循证护理重视与患者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需求等,而不只是依靠实验室或影像学等中间指标。

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都体现人文性、艺术性、伦理性、社会性等因素,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整体护理理念,以患者的自觉感受与生命质量的改善为目标。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涵义更广、更深,牵涉到多层次医护理论体系;而循证护理主要体现在人本文化本身。

2.2 辨证施护与求证思想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施护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首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辨汪得出所属何病何证,从而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护理措施。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辨证是决定护理合理性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护理实践中辨证施护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

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的研究结果为实证,先提出问题,再寻找实证,最后应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临床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科研设计严密,并有流行病学资料,可推荐给所有医院;二类实证通过至少l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科研设计比较严密,科研在不同的场合得以重复,可推荐给符合条件的医院;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可供医院参考。

由此可见,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都重视临床证据与文献依据,中医护理更重视患者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对文献研究也偏于定性而忽视量化和统一标准。而循证护理注重的是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量化、标准化分析与评价。因此,把循证护理中的求证思想用于中医护理中,可使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护进一步提高更为完善。

3. 循证中医护理发展设想

3.1 中医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循证护理的基本原理及为临床提供科学证据的角度来审视中医护理,不难发现中医护理有以下问题急需解决: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资料;中医药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缺少学术界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缺少专业人才;临床评价的基础研究及基础性工作薄弱等。将循证护理的思想注入中医护理,使中医护理临床评价系统更加规范化、客观化、量化,使中医护理的科研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3.2 循证中医护理发展的原则 中医护理与循证护理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彼此借鉴;互相补充,共同发展。传统中医护理在实践循证护理过程中,通过扬弃,保留精华,去除糟粕,得到升华而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否定传统中医护理的一切经验或取代传统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难免精华与糟粕共存,有待进~步发掘、整理、提高、发展,这正好给循证护理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循证护理的融入必将大有可为。

3.3 提高中医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水平很多调查研究显示,临床护士中近半数不知道循证护理,知道者中对循证护理也仅限于对其概念及产生背景的了解,对循证护理的证据等级、实施步骤及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大部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处理问题时还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教科书等,循证护理的应用率很低。我国护理人员(包括中医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应用程度不甚理想。中医护理人员要想提高自身的循证护理能力,必需加强在职培训,掌握熟练的临床业务技能、护理科研及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医学统计学、专业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协作精神及能力等。必需加快中医临床护理专家型人才的培养,以保证护理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4 运用循征护理实现中医护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辨证施护是传统中医护理的特色之一,是中医护理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由于护士的经验不同,导致辨证施护方案各异,往往因缺乏最佳的科学依据,即使同一种病、同一种证型也很难在辨证施护规范化上求得一致。

这样,很容易使临床护士只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诊治而陷入经验护理的思维模式中。循证护理强调客观的、可靠的科学依据,以此作为辨证施护的指导思想,通过系统观察、分析、论证、筛选,可获得科学的、可靠的、充分的临床证据,进而制订出真正有效的、适用的、规范化的辨证施护方案,这样可以避免经验护理重复的无效治疗或低效治疗。还可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结果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逐渐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行之有效的辨证施护方法,解决长期以来中医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无章可循的问题,为中医临床护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3.5 借鉴循证护理,提高中医护理的科研水平尽管近年来护理领域的着作与科研论文数量显着增加,但总体质量还不高,表现为科研设计不够严密,经验总结性报道文章居多,设计严密的实验性研究论文较少。另外,护理研究内容较零散、规模小、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特色的专科护理文章较少,护理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脱节,缺乏对科研成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借鉴循证护理的方法,中医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循证护理中心了解到最新护理科研动态,有利于自己科研选题的决策。在开展护理科研时,可以使用循证护理科研方法,即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开展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并且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篇5

关键词:临床护生;带教;体会

        1熟悉环境,规范言行

        每批护生轮转到科,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的环境及本病区的工作特点,如科室的布局、病床位及摆放、病室的有关制度及流程、物品、药品的放置与存放处等,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工作纪律、着装仪表规范、每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本科室的病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专科的技能操作及护理常规等,熟悉科内的老师的要求,要求说话温和、关心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具备责任心、真心、真诚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2强化科室培训

        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入科后带教老师在讲解中先进行演示,将各项操作的手法、要领、难点、及易出差错点等讲解清楚,护生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故在讲解中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多向护生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机会起来[1],并在设置问题时立足于实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每一项操作,使护生更加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印象。并在50项操作中抽出适合本科操作的10项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和加强训练,使其尽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尽快适应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

        3强化护生的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每一个护生在校时最先接触的基础课程。而满足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是整体护理特别是现在的“优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护生克服各种杂念,主动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处处以身做则,起表率,将自己的思想导向、职业道德情操等表现出来,对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如整理床单位的整洁、协助病人擦身、翻身、叩背等。老师的行为让护生目睹并让其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主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并从病人及家属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爱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和生活的需求。其中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使护生认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

        4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与护生的关系要融洽,带教老师要诚心、耐心、关心护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式的关系,让她们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鼓励护生大胆主动与病人沟通,从平时家常生活中开始与患者互动沟通,护生一般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力,难免不够自信而产生紧张和胆怯。带教老师要介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演示,有意识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2],如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文化水平不一的患者的沟通技巧等,鼓励护生多讲解,如入院宣教、该病的健康教育、各项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并贯穿在平时的每一项工作中,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带教老师再点评指导。要求出科前能独立完成本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

篇6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应用;探讨

1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

1.1 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现代特别重视的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的[1],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倾向于人的整体性、有机性、连续性;并且,“天人合一”这一朴素辩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1.2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辩证施护体现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着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采取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等方法。

2 中医护理的现状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现阶段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其效果也渐渐得到肯定。另外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近10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2. 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健和康复的应用研究[2]。

3 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国际交流的水平;

3.2 现有护理人员还未普及中医护理学知识、缺乏辩证施护的能力[3];

3.3 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不广泛 、学科内涵还比较模糊;

3.4 中医护理技术不普及、操作实践机会少[4];

3.5 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磨合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4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从饮食、情志、病情观察、生活起居和诊疗技术等诸方面讲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这里着重探讨辩证施护,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护”。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所谓"异病同护",就是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5 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走继续教育的道路。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医学内容丰富多彩,疗效显著,中医护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整理、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理军,中医基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 脑卒中;临床路径;ADL;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101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 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 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篇8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现状调查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数量也进一步增加[1]。多项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较低[2];且患者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护理自身疾病、遵从治疗以及饮食方案、识别症状体征变化并及时就医,使得病情加重反复住院,加之心力衰竭慢性迁延的特点,给患者和其家庭均造成了痛苦与压力[3]。本次调查通过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现状,分析薄弱环节,为今后的相关护理提供临床依据,以改善患者疾病和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5年3—12月收治于我院心内科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7例。其中,男66例,女29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4±9.7)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9例,高中或中专51例,大专及以上17例。纳入标准:经临床医师确诊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AHA)心功能Ⅲ级,非首次入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疾病及意识认知障碍;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该量表是1979年美国学者Kearney和Fleischer制定的,包括43个条目,5分制评分,根据测量内容进一步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得分指标计算公式: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量表可能最高得分)×100%;>66%为高等水平,33%~66%为中等水平,<33%为低等水平[4]。采用Cronbach’sα系数测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本次调查预实验自护能力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见表1。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见表2。2.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3。2.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低等水平得分较低的条目见表4.

3讨论

3.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仍需提高

本次调查显示,仍有48.45%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低等水平,说明本次调查近一半的患者未具备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杨兰菊[2]研究认为,目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偏低。国外相关研究也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自我护理能力偏低的现状[5]。本次调查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责任感水平相较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略高,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自我护理的自我主观方面是需要并抱着积极态度的。导致自我护理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的缺乏。目前,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仍停留在口头方面,或简单的纸质资料上,临床上也只能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掌握,缺乏良好的出院跟踪系统确保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自我护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有利于患者出院后遵医嘱的依从性,以及对自我疾病症状的识别,便于及时就医进行治疗[6]。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自我治疗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本次调查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得分率较低,而自我责任感与自我概念得分率较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分级与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中、低等与高等自护能力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差别得分项目是自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维度得分。而中、低等心力衰竭患者在自我护理技能方面,得分较低的条目是“我没有兴趣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我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我有问题时,都需要专家来告诉我怎么办”。在健康知识方面,得分较低的条目是“我生病的前几天,都会事先知道我可能哪里有问题”,“我给自己很好的照顾”,“我有兴趣了解各种疾病的过程以及对我的影响”;可见中、低等自护水平患者对于自我身体健康了解、对于疾病了解以及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针对这几方面可以着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强调每次出院后的预约复查时间,告知患者复查的重要性。另外,对于疾病知识指导方面应强调对于疾病诱因和预防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哪些行为不利于健康,哪些行为可以有助于疾病康复。要改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应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的指导,在患者入院期间加强这些方面的宣教,便于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和康复。本次调查显示,决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的关键是患者对于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的掌握,说明目前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加强自理技能和增强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与申铁梅等[7]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研究结果相似。

3.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方面有待提高

本次研究将自我护理的各个维度得分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分层差距主要在哪些方面,数据显示,在自我责任感和自我概念方面患者差距并不明显;在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方面的差距明显。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的缺乏可能与患者年龄、记忆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8];但对临床护理而言,可加强患者住院期间这两方面的培训,改善患者今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了解患者需要的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护理,从而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可以在住院期间通过解释、强化和反馈的步骤,加强患者的自理技能,不仅向患者输出相关知识,同时也要得到患者实际自理能力的反馈,明确不足之处,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关于健康知识方面的强化,可以向患者发放制作的健康宣传册,鼓励患者来院定期参加健康讲座,同时,也要将相关健康知识告知患者家属,以便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强化。

4小结

篇9

文章阐释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相关概念、内涵、实施过程及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分析国内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旨在深化对胜任力本位教育的认识,促进此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推动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相关概念和内涵

1.1 胜任力、核心胜任力及护理核心胜任力

1973年哈佛大学McClelland[5]教授指出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技术、能力或动机,主张用胜任力评估代替传统绩效测试,开创了胜任力研究的新时代。至此,西方国家掀起“胜任力运动”(Competency Movement)革命,90年代后“胜任力”概念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热点。

胜任力(Competency)又译为胜任特征、能力、素质等,吴瑛[4]详细阐释了几者的关系,认为胜任力能更好表达competency的内涵和外延。胜任力概念基于不同领域而不同,但具备共同特征[4]:与工作绩效和岗位任务相关,包含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技能、知识等内涵,据此能区分优秀和一般员工。

核心胜任力(Core competency)是某专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胜任力,代表本专业最核心特点和要求,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工具性的特点[4]。

护理核心胜任力(Nursing core competency)是新入职者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必备的最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是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发展和有效工作的基础[4],是护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护理专业整体胜任力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源泉[6]。

1.2 胜任力本位教育和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

胜任力本位教育(CBE)是伴随对胜任力认识深化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可理解为“基于胜任力的教育”、“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将CBE理念用于护理专业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nursing education,CBNE),因其主要针对基础护理教育关注的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所以又称为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吴瑛指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模式[4]。

2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实施过程

实施CBNE的基本步骤[7]包括: (1)核心胜任力的界定(2)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3)胜任力的评价。

2.1 核心胜任力的界定

由于各国国情和护理发展水平不同,尚未形成国际统一的护理核心胜任力标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于1986年制定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经过反复修订确定批判性思维、评估、沟通、技术操作和临床决策是护理本科生的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8] 。国外学者研究确定了8项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估和干预、沟通、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领导、教学和知识综合能力[9],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吴瑛[10]等研究确定北京地区护士所需6个维度的核心胜任力:专业建设与发展、临床护理、支持和人际沟通、医学和护理知识应用、良好的个人特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

用CBNE理念指导课程研究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课程。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应用Lenburg[9]的C0PA模型(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研发的胜任力本位课程,被认为是系统的、全面的、富有潜力的教育体系[11]。吴瑛[4]认为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上应遵循经验原则、有用原则、反思原则、举一反三原则、及时反馈和灵活原则。

2.2.1 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设定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首先需将界定的核心胜任力转变成专业培养目标,继而指导课程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的编制。核心胜任力课程目标书写形式一般为:“本课程结束之后,学习者应达到……”;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1)目标要以学习者为中心(2)语言表达简洁、精确、具可测量性(3)目标要与所界定的核心胜任力标准相一致[7]。

2.2.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课程教材基础上结合具体岗位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12],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的编写要突出护理、实用和循证特色,教学方法选择上既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也要使用适用于胜任力培养新教学方法[4]。护理学者们探索了如互动学习、合作教学、个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13],模拟情景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问题-讨论-指导式教学[12],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14],项目驱动教学法[15],等教学方法用于胜任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2.3 胜任力的评价

关于胜任力的评价,COPA模型归纳了两种评估体系:胜任力表现评估体系 (CPA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和胜任力表现测验体系(CPE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前者用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后者用于评价临床教学效果[9]。国外学者认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多层面的评价和反馈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考核学生成绩、能力的差异,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胜任力的培养;评价是持续和发展的过程,可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多种评价方法,其中尤其强调建立评价标准、在真实性临床任务场景中评价、应用档案袋评价方法等的重要性[16-17]。

3胜任力本位教育在国内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应用现状

首都医科大护理学院于2005年开展了CBE研究,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此种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改革[4] [7][10];第二军医大护理学院从教育系统观、整体护理观以及护理程序角度研究和构建了“蛛网式”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6],用于指导该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施“以核心胜任力目标为本位,构建 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护理本科实验教学改革[18],其他护理学院教育学者[12-15]也先后应用CBE进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

3.2 存在问题

3.2.1 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业内对CBNE的相关概念、内涵和实施未达成共识,如对Core-competency翻译术语是核心胜任力还是核心能力尚未统一,对核心胜任力的界定尚无统一标准,少有关于CBNE课程开发的深入研究等,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待进一步深入。

3.2.2 实践研究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碍于传统知识本位教育影响,CBNE的实践和应用多局限于教学方法改进[15],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应用等方面改革涉及很少,特别是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CBNE评价体系,仅提到在传统考核方法上,还可采用包括档案袋评价和真实性评价方法在内的多元评价[4]。

档案袋评价作为CBE评价体系的一种工具,为医学生胜任力培养提供了记录和依据[16]。真实性评价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既是评价方法又是评价理念[19]。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性的任务,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0]。它是针对学生的高级思维、反思、探究、信息搜集、互动协作和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评价任务也是学习任务,实现了“教与评”更好的耦合[21]。真实性评价运用于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未来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22]。档案袋和真实性评价用于CBNE课程的考核评价,国内尚无相关深入报道。

3.3 探讨解决对策

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是与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思想和方针相一致的,符合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4]。各护理院校要进一步重视对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以理论创新推动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实践深化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各护理院校要充分考虑我国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教育特点,加强业内沟通交流和合作,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发展该模式。同时,国家卫生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宏观引导和调控,如适时规范定义、统一思想、给予政策性支持、采取措施进行CBE师资培训等以推动该模式的应用推广,最终促进护理本科生核心胜任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为21世纪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

[2]Anonymous.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a call to reform[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2004, 25(1):47~49.

[3]Pardue Karen T, Tagliareni M Elaine, Valiga Terry, Davison-Price Molly,Orehowsky Susan;Task Grouop on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Substantive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 shifting the emphasis from content coverage to student learning [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05 , 26 (1) : 55 ~57.

[4]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篇10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干疗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对老年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老年病科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存在问题,采取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病房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结果:培训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58-01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的深入开展以及近年来医院的快速发展,我科的护士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我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80岁,均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预后差 ,死亡率高。临床工作中低年资护士与老年患者护患沟通能力普遍欠缺,存在不少问题, 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现将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一2015年7月住院患者257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82岁。

1.2方法:利用医院统一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住院周期短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长期住院患者每月月末进行调查。

2存在问题

2.1老年病科患者特点

2.1.1生理特点: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听力下降、联想速度缓慢。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缓慢,易遗忘。

2.1.2患病率特点:随年龄增加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病情复杂、病程长,大量复杂的专科知识,使病人难以掌握。

2.1.3心理特点:有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识、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老年患者易形成依赖行为,不易接受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1]

2.2低年资护士特点:

2.2.1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不扎实:知识面窄、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机结合,健康宣教没有内涵。

2.2.2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中缺乏判断力,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没有体现个性化。

2.2.3沟通交流能力欠缺:语言贫乏、宣教照本宣科、无法体现宣教重点、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

2.2.4不能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护理程序的步骤、方法、优先原则、循环等了解较少。

3对策

3.1理论知识培训

3.1.1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健康教育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实施程序和方法的理论学习。

3.1.2疾病相关知识:强化学习专科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药理学、营养学等。

3.2实践技能培训

3.2.1情景模拟法:一名护士扮演患者、在高年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训练。接着在病房进行“实战演练”,科室护士长督促、高年资护士现场指导。鼓励低年资护士积极利用每月科室健康教育讲堂,根据需要集中讲授教育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锻炼沟通能力。[2]

3.2.2案例分析法:由老师根据事实再现临床典型案例的发生经过,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低年资护士轮流分享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相关经验,最后一起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全程不断互动,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断总结与思考。[3]

4讨论

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并教会护士充分利用护理部提供的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内网药典等资源对我科老年患者进行重点突出,反复强调,简单易行,书面总结的健康教育。使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关于健康教育的调查知晓率、满意率由86.9%上升到92%。

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 其素质不仅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而且也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影响因素,对于先进科学的健康理念不易掌握。因此,加强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理念、实践的培训,提高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少芬,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6.

[2] 季联群.情景模拟急救演练对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