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3-11-15 17: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

篇1

【关键词】奥贝尔氧化沟;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循环;剩余污泥;泥水分离

一、奥贝尔氧化沟概述

奥贝尔氧化沟是由南非Huisman构想、南非国家水研究所研究和发展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几个较小的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以后就转让给了美国的一家公司,该公司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之后投放市场,一方面是使得这样一项工艺在经济上有了更大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这套在两百多套设备中正常运转的工艺,也效果良好而显著。

二、奥贝尔氧化沟微生物循环

2.1 前置厌氧池微生物循环

污水在进入沉砂池后,在一定的工艺技术下,就会去除大颗粒无机物,然后就能够流至配水井中与活性污泥进行充分的混合,在混合均匀后进行到厌氧池内进行下一步的反应。在厌氧池中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反应就是厌氧菌自身活性的恢复,并在这一活性的恢复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水解酶。污水中大量水解酶的存在就会使得大量的大颗粒有机物被氧化降解成为可溶性较强的简单物质和葡萄糖,在这过程中,一是在降解过程中主要发生蛋白质分子和碳水化合物反应;二是微生物自身会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葡萄糖来完成其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消耗不尽的葡萄糖通常还可以再在微生物分解的水解酶作用下转化成为其他的有机物质或者是无机物质,如有机酸和有机醇以及氮气等。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污水中的可生化比就会大大提高,再加之外沟的溶解氧浓度较低,在溶解氧浓度近乎于零时聚磷微生物就会利用水中的锻炼脂肪来合成PHB,在这一合成过程的进行中,其能量来源是聚磷菌体内的聚合磷酸盐的释放。

2.2 氧化沟内微生物循环

在氧化沟微生物循环中,厌氧池里的出水是直接进入到奥贝尔氧化沟外沟的,而外沟实际上就是一个曝气缺氧反应池。在曝气缺氧反应池内水流速度较慢,污水与活性污泥在曝气转碟的作用下不断的进行着有氧和无氧交换,实际上这也就是说,氧化沟中主要生物的反应过程和八成的脱氮过程都是在外沟完成的。有氧区和无氧区间发生的现象和境况都是完全不同的,在有氧区的硝化细菌所发生的反应如下所示:

2NH3+3O22HNO2+2H2O+619.6KJ

2NH3+O22HNO2+201KJ

无氧区的硝化细菌所发生的反应同样如下图所示:

2HNO3+O22HNO2[HNO2]N2

一般来说,氧化沟内的污泥负荷都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与此同时,污水厂在进行实时的运行和控制时,就应该充分的结合污水厂来水的实际水量和水质来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在奥贝尔氧化沟微生物循环中,中沟的角色是过度沟,具体来说,也就是在外沟和内沟之间的一个补充或者是保证,当溶解氧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就可以实现有机物在这一步得到进一步降解的目的,以此来作为外沟和内沟的外源补充。

此后泥水混合物就会经过中沟流至内沟,此时此刻大部分的有机物已经被降解掉了,需氧量会在此时急剧下降,使得水中的含氧量很快就回升至正常水平。聚磷微生物在有氧状态下嗜磷,也就相当于聚磷微生物在此时有着极为丰富的食物,因此聚磷微生物会在此时大量繁殖,其繁殖的过程中磷的含量又开始逐渐降低。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污水在进入沉淀池时混合液中要求有足够的溶解性氧,以此来保证整个氧化沟的处理都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之下。

2.3 泥水分离、污水回流和剩余污泥排除

当混合液进入到沉淀池以后,活性污泥就会由于其自身的比重远大于水从而使得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都逐渐的沉到池底,而这种时候沉至池底的活性污泥一般都不会发生反硝化反应产生氮气,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氧化沟内沟排除的混合液中本身就具有足够的溶解氧气。需要注意的说,一旦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了活性污泥在沉淀池低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气的话,就会使得活性污泥自身吸附一定量的氮气从而又上浮形成悬浊液,从而影响良好的沉淀效果。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会经过刮泥机的处理,处理以后就可以通过排泥管道排入到污泥回流或者是脱水泵房中去。沉淀的上清液,实际上也就是污水厂的最终出水,就会经过水堰排到指定的排污口去。如果这一最终出水的水质标准达到了相应的处理标准时,则可以进行污水处理的资源再利用。

厌氧池以及整个的生物处理系统都要求保持一个恒定的微生物浓度,这就需要通过对沉淀池排除的活性污泥通过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内污泥提升时对活性污泥回流量的控制来实现来实现。而且,在剩余污泥排除时就会相应的带走一部分有机物和聚磷微生物,聚磷微生物对于磷的吸附作用,实际上就是磷的去除原理中最基本的一点。

剩余污泥在经过脱水处理后,其含水量就会极大的降低,污泥体积相应的减小,方便后续的污泥运输工作。剩余污泥是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特点的运输车辆运至填埋场填埋但其最优的处理方式还是在经检测合格后送至农田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剩余污泥都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还需要就其检测结果综合考察决定。

三、对于奥贝尔氧化沟微生物循环工艺研究结论

3.1 奥贝尔氧化沟微生物循环工艺的优势

在外沟同时进行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进水碳源的利用率,对于低碳源的城市污水处理就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克服了一般脱氮工艺中需要额外添加碳源的弊端,同时也不需要过多加入水力内回流,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3.2 奥贝尔氧化沟微生物循环工艺的不足

奥贝尔氧化沟微生物循环工艺的不足主要是体现在其占地和动力上,具体来说,其同心圆型沟道造成中心岛的无效占地,其次就是这样一套处理工艺的投入使用需要专门建造的二沉池,这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说就是不合理的;最后就是其二沉池的污泥回流需要能量的投入,同样不利于进一步的节能。

四、结语

本文对奥贝尔氧化沟微生物循环工艺进行简要介绍的技术上,对其操作步骤和原理进行了简洁明了的说明,并给出了应用污水处理方法的感想和结论。总的来说,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究,如果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污水厂运营当中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调节出污水处理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周虎,宋述瑞.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工程应用性能研究[J].西南给排水,2010(1)

篇2

凤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也是沈从文笔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 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长一公里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处处都是美景。

“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远眺那些远近残毁的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湘西的神秘,只有这个区域不易了解,值得了解”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心中无限热爱而又略带神秘的凤凰。

“吊脚楼顺着水流的方向逶迤而行,依旧悬空于河上的各式雕花窗上,都伸出竹竿来晒五色衣物,像是无心的招摇,又像是含蓄的遮掩,让人揣想楼上人家的故事。”清澈的沱江穿过凤凰古城,从原始的荒蛮中走来,一路伴着凤凰,带给边城超凡脱俗的灵气。

凤凰山给古城带来了神奇,沱江的水给凤凰秀出了灵气,凤凰的雨雾也给边城渲染着一种宁静唯美的意境。沈从文先生的孙女沈红在《湿湿的思念》中这样描述多雨、多雾的凤凰。每到雨天,撑着雨伞,伫立在小巷深处,将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小城的静谧之中,这里就是人们心灵的天堂。寂寥、惆怅、伤感、凄美的情怀在小雨的迷雾中渐渐升腾,又被渐渐冲刷干净,心情就这样经过洗礼轻快起来,好一座被雨水荡涤了千年的古镇……

凤凰的秀美需要亲身去体验、触摸和感悟。徜徉在古城,追随清幽的沱江水,漫步在古老的街巷,青石板街依旧,只是多了些人行的印痕。吊脚楼仍旧那么的错落有致,虚实有间,韵味十足。街还是那条街、水还是那条水、虹桥也是那座虹桥,只是今日的凤凰已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边城。旅游业的发展给这个湘西古镇带来了繁荣,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忧虑。宁静打破之后许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反思。

2.繁华

凤凰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人居环境,形成具有不同语言、生活习惯、风俗传统的民族特色。现代交通的发展给这个边远的山城带来了繁华和经济的腾飞。根据凤凰古城网的报道,2010年期间,凤凰旅游的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上比全国多数5A级景区更加火爆。凤凰古城以及相关景点共接待了游客达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三十多个亿。2011年黄金周期间,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收入1.47亿元,凤凰以旅游主导产业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即“一业带三化”,县域特色经济呈现出火热的发展势头。2011年1至8月,凤凰实现生产总值23.62亿元,同比增加11%;实现财政收入2.21亿元,同比增加55.67%。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下,该县在保护中发展起来的凤凰蓝印花布印染、苗族银饰、姜糖、蜡染等特色旅游产品经营户超过500家。浓浓的文化味,不仅让游客大饱眼福,还为当地群众带来数亿元的年产值(资料来源: 凤凰古城网省略)。

旅游让凤凰走向世界,旅游使凤凰的经济得到腾飞;

旅游让沱江两岸的吊脚楼越建越多;边城空间越来越拥堵;

旅游使凤凰的外乡人越来越密集;外来文化的渗入也越来越深入;

凤凰的旅游资源有没有“容量”?参观的人数有没有“限度”?

越来越多的“非原住民”的参入,会不会使凤凰秀美的边城文化逐渐走向“消亡”?

3.忧虑

近几年随着凤凰知名度的提高,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曾经宁静的边城如今已然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小城,华灯初上,熙熙攘攘。经济的发展却难以规避环境的破坏,凤凰的一半是繁华,另一半,是忧虑。如美丽的沱江水是凤凰的母亲河,世 世代代哺育着那里的人们,它同时也是凤凰古城的灵魂,本来容不得半点污秽,而如今却已是一番触目惊心的情形。

水污染严重:近年古城旅游业发展较快,两岸的酒吧、餐馆增多,其排放的污水很大一部分都直接排入了沱江,给沱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到枯水期时,沱江水位下降,河床上的留置的固体垃圾清晰可见。由于沱江内的水草较为浓密,再加上江水流速的减慢,水体质量每况愈下。

垃圾处理不当:在古城核心区旁沱江大道上的垃圾池是长宽高约一米的大铁皮箱,每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时,会先将其直接在垃圾池里焚烧。这种处理方式无疑给当地的空气带来了较大的污染,池内的垃圾是没有经过分类的,里面的有机物特别是塑料在燃烧时或产生大量的二英,对人体极为有害。同时,在凤凰,随意堆放垃圾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不管是在古城景区内的街道还是在景区外的居民区内,特别是在有夜市的街道,随意丢弃、堆放垃圾的现象处处可见。为了保护自家旁的环境卫生,一些居民不惜将写着“乱丢垃圾者断子绝孙”“谁把垃圾放这里,全家死光光”的牌子挂在屋子旁,十分刺眼。

公共卫生设施不足:凤凰以其自然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精明的外来商人,为了盈利,厕所也能成为商机。在凤凰古城,免费公厕极少且位置偏远。古城内大部分都是私人厕所,到处都是“厕所1元”的招牌。同是著名的历史古城,丽江古城建设了33座公共厕所,其中17座是新建的星级公厕,无论建筑造型还是室内设施都提升了古城的水准,并且在2008年8月取消了公厕收费让游人得到了方便。凤凰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核心景区内,免费公厕凤毛麟角,私人厕所遍地开花,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另外,在古城里,长长的巷子很难看到一个统一设定的垃圾箱,有时不得不等到进门面时才把垃圾扔进店里的小垃圾桶。

抗灾能力弱:由于是古城,街道都较窄,沱江岸旁面江街道平均宽度约5米,小巷平均宽度约2.5米。窄窄的巷子加上屋檐的突出,与现代规划规范里对消防通道4×4的要求相去甚远,消防车几乎是不可能进入的。而且据笔者观察,大部分巷子里都没有设置消火栓。部分巷子和面江的房屋大都保留了原本的样子,都是木质结构,大多作为酒吧,餐馆,商店等商业用房使用,且房屋与房屋之间紧密相连。古建筑经过数百年后木料不断脱去水份,在拼接制成的大梁粘合部位表面积大且局部出现裂缝,木质材料中油质物向断面表层析出;有的木构件被蚁、虫溃蚀成朽木 、洞穴,其燃点逐渐降低,极易燃烧。如果发生火灾,后果很难设想。

4.建议

改造排水系统:可采用截留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在直排式合流制基础上,沿排放口附近新建一条污水管渠,将污水截留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输送到下游排放,雨水通过附属的溢流井仍排入原来的水体。截流式合流制是直排式合流制的改进形式,在无雨天可以将全部污水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输送到下游排放,大大减轻古城水环境压力,且工程量相对较小。而在有降雨的情况下,当降雨量较小时,旱流污水和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全部通过截流管截走,有利于古城水环境保护;但是当降雨量和污水量超过截流管的截流能力,多余部分的混合污水将从溢流井排入水体,仍然对古城水环境有影响,所以这还要综合考虑凤凰县的气象条件。

合理设置垃圾箱:对于凤凰这样一个热门的旅游景区,垃圾源较多,人流量大,垃圾箱的间隔不应过大,但也不宜过密,否则影响街道美观,也增加成本及保洁人员的劳动强度,建议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最大间距不大于150m。旅游旺季时由于客流量大,垃圾箱的容量有限,所以还需要增加清理次数。

合理地处理垃圾:从总量上减少是最彻底、最根本的方法。旅游者带入的垃圾占景区垃圾大部分,因此一方面需对旅游者进行理性消费观念引导,减少旅游者购买并使用过多的杂物、食品以及相关的包装材料,最终减少旅游地的垃圾总量;另一方面,必须规范旅游经营者自身的垃圾收集和清运,通过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强化旅游经营者主动回收垃圾的意识,将“门前三包”等责任措施落到实处,做到及时清扫,以随时保证地面整洁卫生。

增加高品质免费公厕:古城内道路较为狭窄,可以在较宽敞的,人流量较大地方使用移动厕所来解决厕所稀少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对“私人厕所”现象的管理,对于旅游业为核心支柱的凤凰古城来说,“私人厕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凤凰古城的风貌和景区质量,应该在核心景区建造公厕以增加免费公厕的数量,并可参考丽江古城的星级公厕。

做好消防工作:可以在凤凰小巷道路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形式符合古城风貌的消防栓。这样既保持了小巷街道的原貌,又增强了古城的防火灾能力。对木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使用防火涂料也能防范火灾。防火涂料具有隔热、 阻燃、 阻止火焰传播蔓延的良好作用,可大大提高木构件的耐火性能。

5.一点感想

篇3

“‘sound’有‘听起来好的,完美的’意思。一个是完美,另外一个是像声音一样,这样可以传播我们企业。”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文一波特意向记者解释了公司名称的由来。

出了北京城区,驱车京津唐高速,不足10公里便驶出马驹桥出口。面前不断出现的分岔路口虽设有醒目的桑德指示路牌,桑德副总裁马星明还是耐心热情地指引,使我们一行三人仅2分钟就顺利地驶入了桑德集团风格别致的院门。

这是一系列以灰色调为主打色、围绕碧波荡漾的宽阔水域而建的综合建筑群,我对这时尚而又不失庄重的建筑产生了好感,对这些办公楼层的主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之心。

“桑德非常注重家的感觉,我基本上没有开除过员工。在我看来,任何员工只要对企业有感情,能力高一些或者低一些都没有太大关系,可以通过岗位的调整,使得每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文一波一直提倡企业要有家的感觉,接下来记者在专访、参观中的所见所感,也处处印证着他这一观点。

《经济》:在市场运作实践中,您带领桑德成功实现从工业废水到城市污水、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危险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业务拓展,能谈谈在这个过程中您的体会吗?

文一波:如果要进行分类,废弃物可以分为水和固体废弃物两类。如果从大方面看,它们同属于环保范畴,只是在技术层面上有一些区别,在企业管理层面,包括商业模式、市场用户需求方面,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单纯从一个领域向另外一个领域过渡,实际上只是技术层面的变化,包括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市场拓展以及项目的运营,基本上都大同小异。

但是从工业变化到市政方面,不同之处还是存在的。工业方面,企业用户的需求比较直接,决策比较快。他们会更多选择性价比好、能够满足技术要求、同时投资和运营成本比较合理的供应商,项目的立项时间比较短。

同样作为业主,政府方面会更为复杂一些。包括运行程序、各部门的分工基本上都不太一样,立项时间也会比较长。

《经济》:持续创新、追求完美是桑德不断追逐并付诸实践的理念,因此在业界树立了“精专”的技术形象。您如何诠释“精专”这两个字?

文一波:在我看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从企业自身来讲,确实需要培养一些自身独有的、具备比较优势的技术,从而使得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有持续的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从用户的要求角度来看,用户都希望选择比较好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如果企业提供的是一般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就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经济》:拥有好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您如何诠释桑德的企业文化?

文一波:桑德的企业文化,首先在我看来是创新。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始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特别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刚开始切入市场,需要在市场立足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来引起市场的关注和兴趣。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取得领先机会。

第二,我们对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和产品都在不断追求完美。虽然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在我看来,一家单纯唯利是图的企业,很难产生持续且有核心内在的动力。所以桑德希望从事业的角度,特别是环保方面,能够从人类的生活,从更高的境界来看待问题,做些有价值的事情。追求完美是桑德的核心理念。

第三,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同时我们的服务也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我们始终希望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提倡以人为本,希望公司成为员工共同奋斗和发展、创造价值、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平台。

《经济》:集团的管理团队人员配置情况如何?

文一波:我们的人员配置呈全开放型,本身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限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认同我们的企业理念,都能在企业内部找到合适的岗位和机会。所以桑德相对而言,管理团队会比较稳定。

我们的核心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企业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素质都比较高。人才是需要沉淀的,特别是作为工程和技术人员,很多东西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而不仅仅是单纯依靠教科书,也并不是可以简单照搬其他企业的技术和方法。这是一家特定企业的特定群体,包括历史渊源,都需要结合起来。

《经济》:科技导航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后盾。桑德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文一波:在技术方面,对于一个行业技术前瞻性的认识,无论是做技术应用,还是做产品开发,所有对技术的切入,了解行业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在行业里面,我们无论从工业扩展到市政、从水扩展到固废,都是坚持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所选择的技术,特别是尽快要应用的技术,在指标上都在全球具备领先性。要特别切合中国的国情,这包括经济指标方面,即投资要比较节约,运营成本也要有竞争力。

同时我们提供的东西经过专业化培训后,用户可方便使用。随着用户的要求逐步提高,我们还会不断提前储备一些,可能跟未来一定时期,比如三五年相适应的生活水平,以及和环境相适应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也会考虑其应用的实用性和可转化性。

《经济》: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公司在资金方面是如何解决的?

文一波:公司在任何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方面都存在需求。

我们国家的污染物总量在全球是遥遥领先的,需要的资金量实在太大。从当前来看,以数以万亿计算,但是从未来考虑,可能是十万亿来计算。对于一家单独的企业来说,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可能就是企业自身的需求。

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第二是即使有了足够的资金,却没有足够完善的管理能力。

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国家这些年对于环保这个行业投入了很多资金,但由于总体投入还没有到临界点,没有达到相当水平,所以成效并不十分显著,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此我有两点建议:第一,首先要客观认识我国的环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存在问题的,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需要比较系统的规划。

第二,政策方面,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应该互相匹配。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发展经济而不考虑环境问题。要客观看待环境和环境问题,既不要无视环境污染,更不要过于敏感。

《经济》:作为环保企业,您如何看待桑德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走出去”方面,作何考虑?在这过程中需要国家哪些相关政策的扶持?

文一波:环境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在环境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是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解决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环境问题,意义会更大。

现在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外汇找不着出路,另一方面国家资金在输出的时候,在环保行业找的都是一些非专业机构,像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基本上很难享受到通过资金输出带动市场的便利。如果能够对这方面有所改善,有效结合,应该是多方面受益的事情。

《经济》:进军海外必须经受国际市场的严格考核和检验,对于这方面您有何感想?

文一波:我们也是在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一边进入一边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感觉很多事情如果简单用国内技术、国内市场的一些经验和能力去参与国际市场,肯定会遇到问题。参与国际市场之前要谨慎,从战略上要藐视,而从战术上要重视。

总体而言,国际市场非常巨大,存在很多商业机会。国际市场的经验积累,反过来对于提升国内经验很有帮助。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完全不同,包括技术标准、工程标准都存在很大差异,程序也完全不一样。比如国外有很多环节都需要专人对接,并且特别讲究法律,能做到的一定要先说到和规划到。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确保事情的安全、可靠和比较高的品质。这些理念和国内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和程序也都不一样。

文化也不一样。所以如果适应了国际市场,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反过来再回到国内市场发展,会感觉非常简单。

《经济》:目前桑德集团已经顺利实施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同样的项目还在上海、大庆等城市顺利实施。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中国城市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您如何看待桑德在垃圾处理、焚烧方面遇到的阻力?对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文一波: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行为努力改变社会的生活习惯,或者说是生活理念。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财力投入还存在问题。从垃圾处理、公共技术方面,也有很多我们自己认为是误区的东西。比如垃圾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是有价值的,垃圾的处理既不是简单的焚烧,也不是简单的填埋。作为专业公司,我们要有能力做垃圾,即在我们的垃圾场里进行分类,根据分类之后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根据垃圾的成分不同,再进行垃圾处理。这和现在对于垃圾处理的理念是不同的。

《经济》:2009年7月29日,桑德接到沙特阿拉伯Jubail及Yanbu电力、水利公共事业公司辖下的Tareeq Al-Matar 第九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项目正式中标通知书。合同总金额达5.6亿人民币。这份中标通知书有何深远意义?

文一波:这一项目的签署开创了中国环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先河,桑德又一次引领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掀开了中国环境企业进军全球环境市场序幕。中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只能主要依靠中国的环境企业来解决。

全球巨大市场空间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的沃土,中国环保产业的人力资源、制造业和完整产业链优势是中国环保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利器。在跨国环保企业已经将中国视为第二本土市场的时候,中国一定要培养更多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巨大的中国市场也正在培育出一批将在国际环保市场发挥主力作用的民族企业,十年后中国环保企业将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该项目的签署也是市政公用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结出的成果。也标志着中国环境产业不仅有能力有技术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而且有实力进军国际市场,解决国际环境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思路的日渐清晰和逐渐深入,必将诞生一批在国际市场披荆斩棘的中国环保产业巨头,在国际环保市场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中国环保产业不仅能担当起国内环境治理责任,而且担当国际环境治理重任。

《经济》:此次中标属于建设层面,桑德未来打算如何进入运营市场?

文一波:运营市场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包括像这种项目,以我们的专业能力会比较快切入。其他国外的一些项目,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对于设施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公司的运营还是比较开放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进入国际市场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品牌,没有业绩。我们会逐步努力,像我们拓展这些项目建设一样,去逐步拓展运营市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突破。

《经济》:桑德的长期规划以及未来远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