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5 05:5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水平,也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以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社会的影响下,其不断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现在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发现并解决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小学教育的进步,也是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综合水平的体现。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部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在我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机制,目前这一机制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从而导致对教育的管理达不到理想效果,依然存在小学作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现象。
(二)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也各不相同。就我国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来说,两个地区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相同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存在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这些原因都导致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学水平存在不合理性。
(三)师资人群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有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小学教师的职业综合水平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0%。虽然这一数据也在不断变化,但是确实能够证明当前我国的小学教师的职业水平非常低,总体状况不佳。
(四)学校观念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小学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用这一固定的形式来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很明显存在着不公平。但是对于学校来说这也是判断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各种压力的作用下,学校不得不看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的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展。
(五)教育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种清晰的思路和长远的眼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学校的相关制度也是朝令夕改,缺乏固定性和统一性。对于学校的教学课程来说,不存在整体目标。学校也存在偏科的现象,普遍的把语、数、外当成管理的重点,对社会、自然和体育等学科的管理不够重视。这样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教师对一些科目的忽视,对这些科目的教学目标缺乏计划性的安排。小学学校的一些工作存在不协调和无序性,也是由于管理的不足引起的。
二、如何解决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一点措施是对我国小学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前提是对我国目前的小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况,落实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使小学生减轻负担,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点措施是:对农村以及山区等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的教育提起重视,重点进行扶持和改革,由于农村和山区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不能落到实处,农村学生在全国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农村的小学教育应该作为重点改革对象;第三点措施是:提高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小学教育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小学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科学知识的义务,还具有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的责任,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三、结论
篇2
管理不仅仅就涉及着管理内容的多方面,也涵盖着管理对象的多个层面。人们都思考着管理的到位,却很少思考着管理对象的形形,多一刀切地进行着大一统的管理,其管理也就是思想着的一一到位后,而到最后的不了了之。作为管理,针对管理对象实施科学管理,显得比较现实和重要。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策略思考
教育管理千头万绪,比较复杂,但并非就是理不出头绪。如果在管理中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实施相对分层的管理模式,对相关学生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要求,再实施比较强化的管理,那整个管理就会绽放出姹紫嫣红的奇葩来。现针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提及自己的相关思考,期求同仁校正。
1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配备好领头羊
作为农村小学,一般说来其办学规模都比较小,班级学额也不是那样的足。其原因大都是现在农民中存有相对多的生活水准高的人群,他们纷纷在城里购买了房子,让孩子在城里接受着比较优质的教育。农村小学的学额少,教师的配置也相对比较少,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显得不尽完全到位。对此,选派校长就需要考虑。如果我们将相关城镇学校的佼佼者选派到农村小学主持工作,就显得不尽合乎情理,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完全清楚农村小学,那里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如果他们在农村小学不去思考农村小学教育的特色,照搬城镇学校的管理模式,那管理肯定是不可能到位,而且极有可能就是相对的得不偿失。所以,实施农村小学的科学管理首先需配备好领头羊。怎样的领头羊是农村小学比较合适的领头羊?窃以为当属这样的人群,首先是他们比较谙熟一般农村小学的学校特色,应当说一所农村小学虽然规模就是那样的小,但其也覆盖着一定的区域范围。也应当这样去思考,农村小学所覆盖着的区域范围是比较小,但整个区域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背景还是千差万别的。由此,我们所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一般农村小学配备领头羊,最好配备那些土生土长的同志。他们谙熟自己的学校,也谙熟自己的教师,更谙熟自己的学生;他们也坐得住,能够扎根于农村小学,具有一定的长期发展自己所管理学校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比较容易进入一般农村学校管理的角色,并在自己管理的过程中探索比较科学和艺术的管理策略,实现真实意义上的管理到位。
2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物色好支教群
不可否认,相对而言,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是那样的先进,他们也不大愿意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人们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人们却比较有意义地看到的是,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其死角在哪里?就在我们一般农村小学。因此,一般农村小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后与城镇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凸显出来。这差距不出在文化知识的考试上,而出在相关的兴趣和素质能力上。我们也需要做出比较深层意义上的分析,农村小学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而且就是某些意义上的无可改变,不见得就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师德存有怎样的问题,辩证一点说农村小学教师也就是那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说过比较简单的现象,一般农村小学专职的艺体科老师是比较缺失的。如相关美术和体育教师都不是专职的,在体育教学的操场上,都是些看似鹤发童颜的老者,他们已经接近于退休,他们在教学岗位上的前大部分时间,根本没有教过体育,对体育可以说毫无任何意义上的教育水准和能力。那么他们只能怎么办?牧羊牧羊着,40分钟,迟进3分钟,早离3分钟,让学生绕操场跑这么几圈,做下准备性的活动,学生再自由自由。40分钟就这样自不自觉地打发结束。这样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怎可培养出理想的且有素质的人才来?所以,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要为其物色好支教群。我们每年都有城乡教师的交流,不妨在城乡教师的交流上做些研究和思考,让一些多艺体学科课程教学的老师走进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课堂,以此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3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掌握好大方向
近几年的教育应当说是那样的蒸蒸日上,是那样的欣欣向荣。如特色学校的构建,真可谓是一花引来百花开,不少学校的特色建设还建设出比较靓丽的特色来。但一般农村学校如何?应当说还是不可令人乐观的。在一般农村学校特色建设的口号喊得多是比较响亮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特色学校的建设是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行动的,当然也就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去获取成果。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去看?窃以为应当比较辩证一点。一所规模那么小的学校,一所只有几十个教职员工的学校,就是大家都去思考,就是大家有其无穷的特色学校建设的智慧和本领,但限于这样那样的条件,也是建设不出任何意义上的特色来的。对于一般农村学校特色建设的问题,从领导到教师也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掌握好大方向。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不要轻易对农村小学也去发出等同于城镇学校的特色建设的号令,作为农村小学能够学习所在县域的县管学校的特色建设,去做些比较切合自身学校实际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就已足矣。作为学校管理者,也必须对自己学校的实力做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分析,虽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某些层面上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但创造条件也需要看条件可否就能够去创造出来。我们不能就以为异想着天开,天就可以开的。就说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们不能去以为一所学校就能够建设出一个特色来。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着实在某些区域出现过与传统教学模式所不相同的模式来,但仔细观摩一些模式,有几种模式不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相通之处,也只不过是美其名曰罢了。
作者:马根定 单位:武山县山丹学区
参考文献
[1]崔峰.对学校管理的三点体会[J].甘肃教育,2010.5
篇3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教育管理 起死回生
管理者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善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能够为小学教育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管理者不应该止步不前,而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小学教育向着更活跃、更开放、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打破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向前发展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值得管理者深思的。我国在实行素质教育之前,教育体制过于僵化,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体制过于严谨保守。学校的管理教育体制往往是跟国家的教育体制相适应的。现在国家改进了原有的死板教育体制,实行了解放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新体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体制的需求,难以与新体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小学的管理者必须对旧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小学教育管理不是单纯的对学生的管理,而是多方面的管理。包括对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对学校各个层次人员的管理,因此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要想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管理者就要进行全方位的斟酌,不能片面。任何事物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是有名的多米诺效应。只是单纯地对一方面进行改进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处在管理的金字塔最高层的就是管理者,其次是学校的各级领导班子。首先要改进对这些人员的管理,就要对管理团队进行整顿,让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认识到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不断学习经验,彼此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然后制订出一套完善的改革方案,再进行下一步的教育管理改革。
学校的德育处、教导处是两个很重要的部门,这两个部门在学生的成长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对这些部门的管理方面应特别重视,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和生活状况,特别是对于犯了错误的问题学生,要进行安抚,了解他发生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耐心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不能一味地体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也不能用请家长、示众等极端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德育方面,采取一种温柔的易于学生和家长接受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小学管理教育方面对教师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团队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果对教师的管理到位,就能够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整个学校的发展。首先教师自身的素质很重要,虽然小学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小学教师还是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素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达到烂熟于心,脱离课本教案出口成章。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开发出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才是最易于为小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其次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在生活作风方面、在德行方面都要严谨、慎重。小学生是模仿能力很强的群体,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跟学生之间会有代沟,老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就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这样拉远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还不成熟,需要引导。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跟学生做朋友,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处理学生在学习上、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总之对教师的管理方面已经不能只是做单纯的知识要求,要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让教师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学生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管理者应该本着“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理念,把孩子们从这种境地中解放出来。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出过“六大解放”。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这是成年人所不具备的。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索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胆提问,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知识的教授。现在的管理体制导致孩子们缩手缩脚,每天把精力放在试卷和成绩上,有新的想法也难以通过实践验证,动手与思考能力都大大下降,应该鼓励孩子们动起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们机会搞小发明小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现在一些小学的家庭作业颇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学校在对小学生的管理上应适当放松,让学生劳逸结合,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机会亲近自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自身特长,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小学的教育管理必须与时代同步,紧跟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能滞后。
参考文献:
[1]罗红梅.中国的小学管理体制为何滞后.2011.15.
篇4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课程改革的现状
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观念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教育管理观念对于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们的发展影响都是非常巨大与深远的。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在不断地推进,但仍然还有不在少数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并没有跟随者时代的发展进一步的变化为先进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管理观念,固守传统的老旧的教育管理观念,不善于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对于问题进行研究,用陈旧的观念来指导教育管理工作。老旧的教育管理观念与时代的进步严重脱节,对于教学管理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与推进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教育管理队伍不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经济科技现在飞速发展,那么教育事业也应该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一个好的教育学校必定是少不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管理团队的支持和保障,但是根据目前大部分的小学来看,小学教育管理中的用人机制比较不完善,而且在教学方面用到人才都是高学历的人才,但是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却是并没有投入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让小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淘汰体系不明确,存在才能与职位不相符合的现象。还有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小学的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意识非常薄弱,仅仅只是从行政管理方面来抓教育管理的工作。现如今教育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形势,教育管理工作者更是应该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来应对现如今严峻的形势,更要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创造出一条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课改的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之路。
二、在教育管理中课程改革的措施
改变落后陈旧的观念。想要对于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教育管理者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一个新的适应当前社会的教育管理观念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引导性、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如果想要在教育管理的课程改革中得到发展,那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陈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走出以往的教育管理误区,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激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性。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地研发新的适合当代社会的驾驭管理理念,对于课程改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也受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错把自己当成课堂上的主体,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一方。课程改革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使学生们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们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建立合理的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小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大的位置,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既然想要培养出社会的栋梁,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对于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将小学的课程合理化、科学化,为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现在小学生的课程问题就是过于单一化,并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展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来对小学课程教育进行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一步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在教育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教育体系,对于小学生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拥有更加高尚的道德修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并且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展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刻不容缓的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在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下,要求教师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摒弃以前的课堂上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指导为主,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增强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们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又充分的落实了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小学教育事关我国未来的发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家长以及全社会都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的教育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正视在驾驭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与改革,保证学生们在小学的教育当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保证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
作者:邵连君 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逸夫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从日红•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
篇5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改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三、要勤动眼观察、立足于学生持续发展
小学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基础教育中最使人关注和重视的部分。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幸福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种人生的力量,孩子们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从这种习惯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动眼观察,适时开展相应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们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坐姿不正确,适时开展书写习惯的培养和坐姿的矫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书写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当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就要构思六年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如模范班的评选,按年级段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评选,这样既调动了全校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对低年级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予以了肯定。解决了高年级学生自觉性强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的相互矛盾,实现了机会平等的公平,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以人为本,和谐管理
目前我们都在施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所以,我们的学校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概念。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和传统的技术为本,资本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我们相信,人本管理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开发的一种追求,关注人的价值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教职工的行为体性,认为员工只做他们想做的事,有兴趣,能把事情做好,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人的行为主体权利,强调个性独立。每个成员都可以创建一个个人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完整的理解,努力完善自我。
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是人,所以要以人为本。小学是发展人类的特殊社会组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目的。根据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注重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极大得刺激整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加强教学环境的改善。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上下功夫,非常注重细节管理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总是做到"换位思考",实践表明,该管理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选择,使用要采用辩证法,我们亦可以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本质和关键是人的管理。为实现管理的效果,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及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这种方法,在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热情,运用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学校的工作非常有效和有序运行。
五、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情感教学农村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05-02
小学教育管理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协调能力,使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全面发展并达到相应的提高,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小学教育管理中应该大力倡导情感教学的使用,这不仅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局势,同时也展现了现代教育的创新性。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情感教育来培养及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更容易达到教育管理的目标。
1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1农村小学教师短缺,管理及交流匮乏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大,新生代教师严重短缺。师资力量不能局限于教师数量的评价,应该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及思想观念进行综合的评价,比如音乐、美术、体育及英语等课程的老师数量缺少的时候,通常是一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不仅教了语文,同时还要教授数学或是美术等。并且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讲,很多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等。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2传统枯燥的授课方法,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授课时依然沿用着粉笔和课本的授课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二是知识掌握问题。音乐及体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改进,这类科目具有才能的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在音乐、体育科目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导致一些具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得不到好的培养,不能在此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1.3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
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农村人口也不断的迁移,致使很多农村小学倒闭,仅存的农村小学也是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年级出现了没有学生的情况。在农村设置这样的小学,不但不科学,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致使师资力量不能更好的整合。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设立了中心学校,将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了整合。但是在设立中心学校的同时,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及心理辅导未能达到标准,致使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农村小学的发展。
2小学教育管理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2.1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成为小学情感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授课内容设计出可以完成授课任务的情感教学情境,利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个富有人性化、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开展小学情感教育时,情境作为基础及前提,教师要依据授课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情境的布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深入及渗透,最终培养学生建立自身独有的审美观。
2.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
在小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情感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是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过程,教师熟练、科学的使用情感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情感上同教师产生共鸣,同时又能够建立起师生和谐交流的情感平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状况进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如若回答错误了,教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及表扬,引导其建立自信心,激发其与别人沟通的勇气。学生首先要在思想及情感上有一个良好的转变,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师生紧密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学习知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2.3教师要建立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情感沟通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行为都有极大的影响效果,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来教导学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多和父母谈心,讲讲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请求父母的理解及帮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成为了教师课堂运用情感教学的有效延伸。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和家长之间都学会了尊重和理解,还使得家长更加注重同孩子交流的方法,进而在学校及家庭两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要的教育及引导,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总而言之,无数的实践说明了,小学教育中运用情境教育科研大大提升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及智力水平,帮助学生掌握与家长及教师的沟通方法,学会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的进行思考、分析,可以快速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运用情感教学,顺应了教学的规律,也有效的结合了学生的自身特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授课质量及效率的高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韦志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M].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1
篇7
【关键词】小学管理;策略
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所服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由多个元素有机组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对教和学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教育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发挥其整体效能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文章接下来就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进行探讨。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所面临的问题
1.教育管理观念跟不上时展
教育管理观念会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管理者们在进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时都缺乏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念。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是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们不主动研究新情况,最后使得陈旧的管理理念保护了落后的管理方式。
2.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法,引发被管理者的需要,让被管理者的行为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期望发生。由于我国现在很多小学都是公立学校,很多的小学管理者都没有注意到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很多小学教师都只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与兴趣教学。教师拥有强烈的热情与兴趣无疑对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却不可能太长久。
3.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活动中,没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与淘汰机制来作为支撑,使得管理主体往往会存在能级不符的情况。其次是思维上存在着定式。很多学校的管理者都是把教育管理单纯地作为行政管理工作来抓,下面的教师们只需要按照“行政服从,执行照办”这样的工作方法来工作,从而遏制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二、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方法
1.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地更新管理观念。教育管理科学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需要树立起以下观念:(1)树立起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观念,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可以激发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树立起教育管理自主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者的自,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限,这样有助于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3)树立起教育管理开放化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系统,如今社会开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没有开放化的管理,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2.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能够激励广大的教师努力地工作,是保障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任务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教师在学校的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培养学生的活动。学校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实施班级绩效管理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分工不分班,促进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3.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要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要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估系统。学校必须对管理层以及其他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道德情操等进行经常性评估,评估系统要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管理效果与教学效果。(2)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小学的教师都不可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即使是学校的管理层。因此,在管理方面他们必然会存在许多的缺陷,而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
4.协调好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其中一部分,而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配合、响应就要看师生关系的优劣了。师生关系良好,教学管理就能
顺利进行,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达到教学相长。反之,师生之间互相抵触,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学管理过程就难免出现阻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质量的低效。教师无论在知识、能力和品德上都应该高于学生,教师之所以为“师”,总有高于学生之处,而学生之所以为“生”,总有不如教师的地方。从学问和道德上来讲,教师一般比学生知之在先和知之较多,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学生应该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现代教育理念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平等的地位,教师要用民主、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爱心来对待学生。小学生还处于孩童阶段,在我们眼里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不能用强制的说教去要求他们要怎么做,批评、体罚更不可取,那样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
篇8
关键词:人文关怀;现代;小学教育;管理
人文关怀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而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尤为必要,而要想对学生进行三观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良好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成分,教师通常是管理的主体,而学生是被管理者,这一地位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所以,要想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就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含义出发,并就其中如何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做出来具体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含义
人文关怀正如它的直接意义一样,更多的是从人的本真需求出发,将人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在促成学生学生成绩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学生三观的有效树立,为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埋下伏笔。所以,将人文关怀应用到小学教育管理中,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实际上,人文关怀这一模式的运用是完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与需要的时期,在他们眼中得到他人的认同十分重要,而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这一价值进行满足,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国家还特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用于扶持教育的发展,在多方的关注之下,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的运用人文内涵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促成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探究
人文关怀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进行有效的利用十分关键,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理念正散发着独特的价值,并受到了众多管理者的应用,经过不断的探究发现,这一管理模式真正有效地促成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以下将从两点对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如何实现人文关怀做出了具体的探究。
1.注重人文关怀,实现协调发展
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和教育管理是相互成全,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他们在彼此融合中散发着独特的价值,并积极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二者之间虽然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会出现,如何进行有效的规避,则成为了众多教育者共同探讨的话题。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要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量,进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高效管理,有效的管理是要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进行充分认识,并根据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而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其次,小学教育管理不仅是教育者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学生能够做到从自身出发,将个人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实现对自身的准确认知,进而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帮助,进行自身的内部调和,实现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自身的全面发展贡献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文关怀正是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开展的教育管理活动,充分地将学生看成了是自我发展的决定力量,将发展学生的内生动力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托,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将人文关怀和教育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十分关键。
2.构建柔性管理,促成师生共同成长
真正有效的教育管理是能够做到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构建柔性化管理模式,教育管理的涉及面较为广泛,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是考验每一个从教者的责任和义务,要想实现高效的管理,就要做到学生和教师管理二者之间的并行,只有教师在对学生管理时,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够根据需求进行针对性管理,进而及时有效的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学生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也要做到对教师进行尊重,进而实现教育工作者满意度的提升。可以说,人文关怀的作用巨大,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够帮助教师在不断地被管理中,规范自我,完善自我,进而为实现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努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认知形成的初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和三观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使得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纯理性管理方法,实现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模式,真正做到刚柔相济,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方向不断行进,而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这一教育管理目标,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目的进行管理时,要能够和学生保持一个平等友好的关系,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帮助学生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人文关怀对教育管理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如何构建柔性化的管理则成为了促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能够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将人文关怀贯穿于自己教学的始终,最终为实现个人和学生的成长做足准备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就要充分的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人文关怀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不断实现教育管理方式的新突破,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将人文关怀充分融入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并积极促成二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相信在人文关怀的不断应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银生.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敎育管理探索 [J].甘肃教育,2019(02):22.
篇9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教育管理 改革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应试教育体制是与我国学生人口基数大高校数量少等现实密切相关的,虽然饱受质疑,但是仍是我国在现阶段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模式,包括高考制度在内的各种考试制度构成的应试教育体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联系交流更加广泛后,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更加具备实用性和应用性,必须能够一专多能,素质全面发展,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着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由此,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体制机制高度为从小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动手能力提供保障。
小学教育管理是我国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作为新一轮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环节,改革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和完善性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紧紧抓住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这一关键,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教学管理模式落后是我国小学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是存在于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小学教学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系统,管理模式的落后直接影响小学教学水平。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管理手段上行政手段仍是最主要的方式,兼具强制性、权威性和实质性的行政手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但是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小学教学管理中缺乏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我国推进小学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传统小学教学管理中,学生的诉求、师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切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学生成绩的重要性,特别在面临小学升初中压力的五六年级学生中,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只能完全依照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余活动,学校都有着严格细致的管理条例。一方面,这些条例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范;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2.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小学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环节,相比于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无论是在学历、职称、经验还是在薪资、福利等方面均有着天然的劣势,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体现最为明显。城市小学教师特别是重点小学教师大都出身名校,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较低,有些甚至仅为高中毕业。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路僵化。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能够具备较高的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解放思想,增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三、改革小学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1.全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当前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日益僵化且落后于时展及学生需要的背景下,全面改革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刻不容缓。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小学教学管理模式之于小学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来更好地调动利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成绩,最终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全面改革小学教学管理模式,首先需要以校长为核心的小学管理者树立改革的坚定信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深入课堂,加强对师生的了解,从而为更好地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奠定基础。作为小学教育的总策划者和总管理者,校长在这一过程中担负着最大的职责,小学校长必须加强对本校师生的了解掌控能力,通过深入课堂,加深与师生的交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从而将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同时,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必须要始终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联系,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更加强调通过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重视教师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格局,在教学评价环节提出对师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要在小学教育现有教师队伍中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要从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平衡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得以成功的保障,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言传身教来给学生更好地树立榜样,因此过硬的教师素质是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就教师队伍素质的构成而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同样重要。一方面,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个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理念,真正达到小学教育“言传身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小学教育可以说是基础,也是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基础性环节。因此,强化小学教育工作,促使其有效发展则成为基础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在小学教育中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探究:
一、摒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每一所中小学校,它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与发展,但是,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的最大弊端则是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育者都以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学生整体素质高低的标准,这样的教育方式既丧失了教学中的创新性,还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也都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理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不断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对校长、小学管理教育模式的评价标准,要主动摒弃传统的以分数、升学率高低为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一所学校好坏、教师水平高低时,要把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全体师生的素质作为考察依据,把基础教育理念贯彻是否到位等划入到考核范围之内,以此为指导,开展教育,小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提升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的发展。
二、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小学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管理好小学教育对发展基础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也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家庭过于注重经济但是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交流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这一疏忽也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有甚者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基于此,这就需要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把小学教育管理和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还要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小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当中,为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由于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各方面的发育尚未成熟,但是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正确的心理指导与教学能让学生们正确地对待学习,认识人生,将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出来。
三、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具有人情味的校园才能洋溢出更浓的人情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促使学校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需要管理者给予教育者们充足的关怀和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生活方面与物质方面的帮助照顾,最重要的是要为教师的工作营造一个较为宽松、愉悦且关怀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让在校的教师都具备强烈的归属感,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像《怎样激励员工》中所表达的意思:“经理们要认识到,自己员工的生活不只是由工作组成的,他们还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一旦给予认可,他们将会感到非常高兴。”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真心诚意地去关注教师的生活,支持全体教师的发展。此外,现代教育管理者也要注重提升全校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要意识到并关注到教师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以及精神状态。因为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大环境,要想教师都能真心实意地为学生付出,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就需要管理者也同样要意识到自己是否也能为教师创造出一个幸福、快乐的精神家园。当教师们在校期间的心情是愉悦的,才能输出自己更多的教育热情与爱的体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师爱,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增强家长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
家校合育主要是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各种表现。因为家长也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开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由此,学校也要充分重视家长的参与,要积极建立一个实时的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便于学校、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在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教师用心,家长用爱,就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也会更加畅通。结合学生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及时帮助、也要及时与之取得沟通,将学校的管理与家庭的潜意识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有很多的人都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生活的,这样,孩子们也会更用心地学习,更热爱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