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开始时,下部叶片出现水浸状绿色半透明小斑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叶正面病斑为黄褐色似铁锈。背面病斑在潮湿环境下出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可直到顶叶,而且连片发生,致使叶片大面积干枯直至全叶枯死。温室黄瓜遇雨淋、阴雨天或傍晚灌水、土壤湿度大叶片凝有水珠时,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津杂系列品种发病较轻。
(2)百菌清烟熏防治。亩用白菌清烟剂250克。在傍晚盖苫前,分成4—6堆点燃,密闭一夜。隔7—8天再熏一次。
(3)生态防治。适当通风,控制室内温度在25—32℃、湿度在60—70%,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减少前期浇水,定植到采收一般不浇水,尤其不大水漫灌,及时中耕,减少土壤水分,提高地温等,都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四是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锌或75%白菌清6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3次。
2.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开始在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大呈圆形白色粉状斑,以后变为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叶柄、嫩茎上症状与叶片相似。
防治方法: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浇水,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药剂防治可采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32.5%苯醚甲环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3%菌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2%加收米水剂400倍液、40%福星乳油4000倍液喷雾。
3.黄瓜菌核病。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距地面以5-30厘米发病最多,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最后产生黑色菌核。茎部被害,开始产生退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坚硬菌核,植株枯萎。幼苗发病时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幼苗猝倒。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灰落(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翠得、安灰通(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要避免高温时间用药,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黄瓜蔓枯病。叶片受害后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或半圆形,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叶柄、瓜蔓或茎基部被害时,病斑呈油浸状,圆形至梭形,黄褐色,有时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折断。蔓枯病多从茎表面向内部发展,维管束不变褐色。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3%根正水剂800倍液、3%净地水剂800倍液、50%安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胜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欣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高托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泰高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纯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等喷雾,大棚温室可用30%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熏烟,7-10天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以用3%净地水剂1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倍液涂抹发病部位。
5.蛴螬。在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粮田改为菜田后,新建的大棚应在冬前耕翻土地,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②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招引成虫飞入棚室产卵,减少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2)人工捕杀:施有机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根际附近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震落捕杀。(3)药剂防治:在播种或菜苗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亩用地正丹4~6千克,与2~3倍细土混匀后撒于床土上、播种沟或移栽穴内,待播种和菜苗移栽后覆土。或在作物生长期用地正丹4~6千克与2~3倍的土混匀沟施或穴施。
篇2
年褐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
年秀山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浙东沿海的发生与防控措施
水稻秧苗疫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综合治理
脱毒马铃薯无公害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盘县马铃薯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价格成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关键
闽北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及防控措施
烟草病虫害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何首乌病虫害防治技术
思南县地产中药材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山药病虫危害及其防治
忍冬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农药说明书应通俗易懂
贵州苏铁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
竹子煤污病的识别及防治
九里香白粉病及其防治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农药代销既要规范又要方便
年高坪区稻瘟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雷山县稻秆蝇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年盘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高山大白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大棚蔬菜主要根病及防治对策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设施黄瓜化瓜原因及预防措施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辣椒白绢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赤水市瓜实蝇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夏秋粮食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目标确定
贵阳市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果树病虫害非药剂防治技术
氟虫腈从月日正式停用
乳山市花生蛴螬综防技术
九叶青花椒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白术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年黔东南水稻矮缩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稻飞虱在中稻上的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韭菜主要病虫害诊断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南瓜常见病害的田间诊断与防治关键
辣椒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海南:建立严格的农药监管制度
葡萄园金龟子的为害及防治
柑橘芽枝霉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枣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重庆市万州区行道树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园林苗木常见病虫害防治
克胜集团一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火炬计划立项
烟叶主要病害识别诊断要点和综防技术
永泰县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强抓提升型管理 争做正效益员工
篇3
关键词:东北地区;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90
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东北地区设施黄瓜栽培技术不断完善,使得黄瓜生产种植面积不断上升。东北地区由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影响黄瓜种植产量,因此现阶段,对于东北地区设施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1 黄瓜特性
黄瓜为葫芦科属1a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产量较高需水性较强,土壤湿度需保持60%以上,黄瓜喜湿润但不耐涝,喜肥,宜于有机土壤种植,不耐严寒,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0~30℃左右,昼夜温差宜保持于10~15℃,若黄瓜生长温度低于10℃则会停止生长,若低于0℃则会被冻死,因此设施黄瓜栽种可保证黄瓜生长温度及湿度,有利于生长。
2 黑龙江黑河地区设施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年平均气温为-1.3~
0.4℃,1月最冷,最低温度平均可达-25.4℃。设施黄瓜种植可有效调节棚内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抵御寒流。
2.1 品种选择
黑河地区设施黄瓜种植可选择早熟、耐病虫害、生长力旺盛且节瓜性好、前期与中期产量高品种,如绿剑、龙园绿春等。
2.2 幼苗培育
黄瓜育苗可于温室大棚内操作,温汤浸种,于50~
55℃温水搅拌15min,水温降至25℃则停止搅拌静置2h,取种,纱布包裹,置于30℃区域12h可发芽播种,播种量为130g/667m2。或于种子发芽后置于营养钵,配置营养土成分:草炭土3份、腐熟鸡粪1份、草木灰1份、酸磷二铵0.5kg/m3、葱蒜茬土5份,苗盘施EM肥0.3%/20ml,增强土肥。
黑河地区温差大,影响黄瓜生产,可于苗床铺设电热线,出苗前温度可控制于28~30℃之间,夜间可控制于20~22℃之间即可;出苗后分苗前日间可控温度于25~28℃,上半夜温度为13~15℃,下半夜可控于10~13℃即可,定植前白天可控温度于15~20℃,夜间温度可逐渐降低接近种植温度。
2.3 种植
幼苗真叶长至5~6片,育苗30d即可种植。定植前:清园、消毒、起垄、幼苗间距为33×65cm,地膜覆盖前施农家肥(5kg/0.667m2)于土壤搅拌,定植土层温度10cm/10℃即可,寒尾暖头,浇水、栽苗,沟旁土覆盖,保持地温。
2.4 定植管理
2.4.1 保持温度、水分
定植7d左右,施行棚内无缝管理,闭棚,保温保湿。棚内温度过低则可在大棚外部加草毡子增温保温。温度控制于32℃之下即可,黄瓜幼苗可随温度增长及自身成长白天若温度高于25℃则可适量放风,但不可放底风。夜间温度若高于15℃则需放风,保持温度。
苗木种植2d后及时中耕,深度距离土表12cm左右,保温,促使侧根生长,若定植水适宜,则减少灌水量。
2.4.2 植株修剪
植株约长为6~7片叶时,瓜苗抽蔓需借助外力进行藤蔓固定,可搭建竹竿,1株为1根竹竿,竹竿高度约为2.0m左右,4根竹竿为一整体捆绑,植株蔓达33cm时可进行节绑,使苗木拉直或弯曲,瓜苗顶部尽可能保持同一高度。下部侧枝可适时修剪,于中上部侧枝保留1~2片叶摘心,促结瓜。
2.4.3 采收
早采前期瓜,生长及采摘盛期则1~2d次,若生长现黄瓜畸形则及时清除施肥调整。
2.5 病虫害防治
大棚种植黄瓜病虫害主要包含灰霉病、霜霉病及细菌性病害等,一般而言,对于该类病虫害采用药剂防治具有高效性及快速性,但过多使用农药可造成农药用量过频,致苗木抗药性增长,后期难以防治,因此可对其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结合方法。
农业防治,可对大棚予以清洁、闷棚熏蒸及种子、苗木消毒处理,降低病毒数,减少病虫发生几率,有效预防病虫害。
生态防治,根据病虫害特性,对室内温度及湿度进行及时有效调节,创造不适宜其繁殖生长自然环境,有效控制其发生。如霜霉病:则可于7:00~13:00闭棚升温,温度升至32℃,超35℃则小缝放风,室温保持于25℃左右即可,湿度可降至70%左右,13:00~18:00大缝放风,室温控制于25℃,相对湿度降至60%。
药剂防治,若苗木现零星枯萎病可对其实施连根拔除,后采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对周围土壤实施局部消毒。若清晨结露植株叶片现水浸状则喷药防治白粉病,一般内吸杀菌剂及保护剂交替使用。
虫害可为蚜虫、白粉虱等,可采取喷雾,生长点浸泡等方法。
篇4
[关键词] 花卉;农药;防治;技术
由于花卉对观赏性的特殊要求,在花卉病虫害防治方面,比大田作物增加了更多的限制性因素。笔者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烟熏剂防治花卉病虫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花卉病虫害防治的特殊性
花卉主要以株型、色泽等观赏性要素为其价值体现,一旦株型、色泽受到损害,其经济价值便大打折扣,因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花卉与大田作物有着明显的差异。我国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大田作物,提倡容忍哲学,在病虫害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或经济阈值时才进行防治,允许病虫危害部分茎、叶、花、果实,对植物完整性、株型要求较低。而花卉生产中,对病虫害防治上更多时候采取杀死哲学,防治指标极严甚至不容忍病虫害危害,病虫危害损失的那部分茎、花、叶,有时是其他部分的茎、花、叶所不能替代的,甚至会导致整个植株失去价值;在用药品种、施药方法等防治措施上,要尽量考虑减少对花卉株型、色泽、整洁度的影响,以免降低其产品品质。在花卉产品等级区分时,高等级产品一般不允许存在病虫斑点或病虫造成的缺刻等,否则,即严重降低产品等级,影响其价格。
二、花卉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烟熏剂的优缺点
烟熏剂(简称烟剂)是由原药、供热剂(燃料、氧化剂等助剂)经过加工而成的农药剂型,是防治保护地蔬菜、花卉病虫害的一种理想剂型,熏烟法是指烟熏剂在热源作用下燃烧产生带有农药有效成分的烟雾,从而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施药方法。在北方进行花卉生产,尤其是高档花卉品种生产时,一般要采用高档玻璃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大棚等保护性设施,十分适宜使用烟熏剂防治病虫害。
与传统的喷雾法相比,应用熏烟法防治花卉病虫害,除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高效外,还具有以下优点:避免喷雾法对植株、叶、花朵,尤其是幼嫩花瓣的淋伤,容易保持植株、花朵的完整性;不在叶面、花朵产生药液痕迹、污渍,对花卉色泽、整洁度影响较小。应用熏烟法的缺点主要有:现行烟熏剂品种相对较少,防治对象范围较窄;只能在棚室生产条件下使用,且受棚室密闭性能影响较大,一些密闭性能不好的棚室效果可能有所降低;不同花卉品种敏感性不一,若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大面积药害等。
三、常见烟熏剂使用技术
1.常见烟熏剂品种
一类是杀菌剂,主要成分多为百菌清、腐霉利(速克灵),如市场上常见的有45%百菌清烟剂、20%百·腐烟剂、15%异菌·百菌清烟剂、10%三唑酮烟剂等,这类杀菌剂对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根部病害、土传性病害、病毒病效果较差。第二类是杀虫剂,主要成分多为敌敌畏、异丙威等,如22%敌敌畏烟剂、10%异丙威烟剂、12%哒螨灵·异丙威烟剂等,适宜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斑潜蝇等个体小、繁殖量大的害虫,对个体大、抗药性强的害虫如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地下害虫防效较差。
2.使用剂量及方法
使用剂量可根据棚室空间大小、使用药剂品种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常见烟熏剂的一次用量为0.3~0.4g/m3,如10%腐霉利(速克灵)烟剂亩用量在200~300克左右,22%敌敌畏烟剂亩用量在400~600g左右等,但空间较小的棚室及花卉幼苗期时要适当降低用药量,以免产生药害。施药时,可将烟剂放在砖块或铁丝架上,以免受潮,在棚室内均匀放置,从棚室内部开始依次点燃,将烟熏剂点燃后吹灭,使其正常放烟,最后退至棚室门口,关闭门窗。施药时间最好在傍晚进行,次日早晨通风后即可,既有利于烟粒沉积,提高防效,又不影响白天田间管理。若在阴雨天时使用,一般情况下,需密闭棚室6h以上,才能达到较好防效。
篇5
摘要总结了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包括注重落实农业技术措施、强化运用物理措施、科学合理选用化学农药等内容,以期为蔬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特点;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种类也越来越多,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发生复杂,防不胜防,为害损失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来进行,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及化学等防治手段,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危害,以达到既降低菜农生产成本,又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目的。
1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特点
保护地蔬菜一般茬口安排紧,蔬菜几乎整个生育期都受到塑料薄膜、草苫覆盖,生长环境荫蔽,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弱、空气不流通,土壤耕作层翻动少,多年连作,施肥、水量大。这些因素导致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有以下特点:一是病虫害种类多。喜湿性病害、土传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较多,蔬菜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瓜类枯萎病、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茄子灰霉病,番茄棉疫病,黄瓜软腐病、叶斑病,草莓轮纹病、黑斑病及烟粉虱、菜蚜、蜗牛、地下害虫等都有发生。二是病虫害传播蔓延快[2]。保护地蔬菜的生长环境为病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循环及虫卵孵化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生长条件,病虫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快,一旦发生,往往措手不及。三是发生规律复杂。保护地蔬菜种植第1年各种病虫相对较轻,但随着年限的增加,田间病原菌、孢子、虫卵积累量加大,害虫啃咬刺吸,多因素造成多病虫并发。四是单一农药防治缺点明显。菜农一般是见病治病、见虫治虫,没有提前预防、综合防治意识,而且最喜欢采用喷药防治蔬菜病虫害,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但长期防效差,多次喷药还可能影响蔬菜安全性。
2综合防治技术
2.1注重落实农业技术措施
一是增强植物检疫意识,选择抗病、耐病虫品种。菜农要到正规、专业的门市购买蔬菜种子、农药,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选择适合当地栽培并有较强抗、耐病虫的优质、高产品种进行种植。二是轮作换茬。可以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及更换品种、客土或异地另建棚室等方法减少病原菌、孢子和虫卵积累。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小葱、大蒜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另外,合理调整蔬菜播期或移栽期,可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以减轻病虫害危害。番茄、大白菜避开苗期高温,可减轻病毒病。三是健身栽培和管理,培育健壮植株。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加强温、光、水、肥、气管理,创造良好的蔬菜生长环境。如科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补充微量元素,及时满足蔬菜的生长需要;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以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及时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四是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3]。采用异地或客地育苗,选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护根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五是实施嫁接防病技术。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时应考虑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根系的抗病性、品种的高产性和适应性等。如用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用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插接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强化运用物理措施
运用物理措施防、隔、阻、避病虫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设置防虫网。保护地覆盖防虫网可以进行全程覆盖,以阻隔飞虫进入棚内,切断害虫(成虫)繁殖途径,有效控制各类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蚜虫、跳甲、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的传播和预防病毒传播的危害,大幅度降低菜田化学农药的使用,使产出的蔬菜优质卫生。二是做好种子处理。利用温水浸种、药液(硫酸铜溶液、福尔马林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及药剂拌种,可以杀死部分病原菌、孢子和虫卵。如用50~55 ℃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 min,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 min,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三是土壤消毒。保护地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曝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在播种或移栽前,再运用喷淋、浇灌、毒土、熏蒸等方法对土壤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日光高温消毒、蒸气消毒、溴甲烷熏蒸、药剂拌土消毒等,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四是黄板、灯光诱杀。可将涂上黄油的黄色木板悬挂于棚室内,利用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来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可设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2.3科学合理选用化学农药
消费者直接食用蔬菜的叶、茎、果,化学农药的使用不当势必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按照安全、环保、绿色的消费理念,保护地蔬菜病虫害施药防治应遵循以下几点:一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即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或用生物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做到对症用药,适时、适量、适期用药。一般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用化学药剂,病害发生流行高峰期应选用内吸性治疗剂喷雾防治。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和红蜘蛛,宜在害虫初发期或初盛期用药,发生高峰期也可施用。阴天下雨或灌水后空气湿度大时只能用烟剂或粉尘剂防治病虫害[4]。总之,要综合选用喷雾法、粉尘法、烟雾法及涂、蘸、灌等方式,高效地控制病虫的发展和危害。三是掌握科学的施药技术,注意安全间隔期。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剂量和浓度,做到轮换交替用药。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交替用药预防。要控制用药次数和掌握用药时间,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甲基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得超过3次,最后一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15 d。用于防治害虫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也不能超过3次,最后一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7 d。
3参考文献
[1] 何德良.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1):22-23.
[2] 郑平,张维军,毕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90,199.
篇6
[关键词] 大棚黄瓜 栽培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29-01
一、前言
黄瓜是喜温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5℃~32℃,不耐寒也不耐热,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同时黄瓜还具有清肠、美容、解暑等作用,备受人们喜爱,大棚黄瓜栽培高产高效,但是病虫害较多,防治不力就会减产。
二、云南耿马勐撒镇基本情况
勐撒镇地处耿马自治县城东北方,全镇经济以茶叶、甘蔗、优质米、小麦、油菜为支柱产业,后续产业以畜牧、林果、烤烟、咖啡等产业为主。勐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1999年,勐撒镇被列为临沧市8个经济综合开发片区之一,拉开了勐撒片区经济综合开发的序幕。1999年,勐撒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建设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特色突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边疆民族镇。
三、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1.黄瓜栽培品种选择。在选种时,应选择耐热、生长势强、抗病、品质好、产量高的黄瓜品种。
2.在整地播种之前要进行场地清洁,清理残根败叶和杂草,可以有效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大棚黄瓜生长期比较短,所以要重施基肥,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土壤板结。经过发酵腐熟的秸秆、发酵圈肥、生物菌做的肥料等,这些都是很好用的有机肥料,每年大量使用草肥可以很好地改良土壤条件、提高土地温度,使瓜苗根肥,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提高,促进黄瓜的生长。由于大棚内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和同类蔬菜连续种植,容易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所以在施肥时,应该控制好每块地的肥料量,使用有机肥、微量元素改良土壤。
4.将大棚做成瓦垄畦,浇水可以采用膜下暗灌的方法,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可以降低大棚湿度,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
5.大棚黄瓜栽培要防止造成“疯长”现象,即只长秧不结瓜,从而大大降低大棚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栽培时,要控制好温度,大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夜间温度以保持在18℃左右为宜,以降低呼吸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同时抑制湿度,大棚内条件密闭,湿度一般都比较大,棚内空气湿度超过85%时,应进行通风降湿。
四、大棚黄瓜病虫害情况简介
大棚黄瓜栽培主要病虫害有:黑星病、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虱、蚜虫菜青虫等。大棚黄瓜病虫繁殖快,造成的损害重,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五、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1.在栽培选种时选用高产、优质、抗病、适宜大棚栽培的黄瓜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深翻土地与菠菜、豆类、芹菜等轮作,避免与瓜类、茄类作物进行连作,选择合适的时间种植,清除大棚内病虫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施底肥及有机肥。
3.大棚内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上,以使黄瓜正常生长,减少畸形果的产生。
4.合理浇水,晴天要注意浇水,防止瓜苗缺水。浇水时要控制浇水量,在果实膨大期切忌过量浇水。微水灌溉,传统的地面沟畦灌溉,棚温、地温明显降低,湿度加大,不利于黄瓜生长,而且容易产生严重的病虫害。采用微灌温室黄瓜,适期小水勤灌,且滴水管放在覆盖地膜的双高垄中,既不影响土地温度,也能节约用水,减少病虫害,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5.使用淡烟熏大棚。当黄瓜幼苗长到1~4片真叶时,将大棚温室内充满淡烟,再保持密封2~3昼夜,这样可使黄瓜雌花增加,增高黄瓜产量。淡烟中含有一氧化碳,能够抑制秧苗体内的氧化过程,使瓜秧形成更多的雌花;同时,淡烟熏还可以杀死黄瓜红蜘蛛,也可用煤气代替淡烟使用。
6.采用人工授粉。黄瓜花是单性花,有雌雄之分,在大田中,它们可以靠昆虫传粉。由于温定中没有昆虫作媒介,因而会造成授粉不良影响坐瓜。如果在大棚内黄瓜开花后的适当时期,把采下的雄花花朵雄蕊对准雌花柱头涂抹几次,就能达到人工授粉的目的,减少雌花脱落,增加坐瓜率,同时也可以使黄瓜个大、条长、色鲜味美。
7.使用红光照射。在大棚内采用红光灯泡每天晚上照射2~3小时,可以显著地提高黄瓜产量。如果采用闪烁的脉冲光,则可以使黄瓜产量比连续光产量更高。
8.给黄瓜增补气肥。在温室内安放几个厩肥液木桶,用发酵的办法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也可用定期燃烧柴草、冬季生火炉的办法产生二氧化碳。特别是利用暖气设备的温室,增补二气化碳气体肥料更为重要。叶面喷肥。在苗期喷1%尿素水溶液,能促苗早发,也可喷0.5% 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促苗健壮、叶色浓绿;在7叶时,喷0.2% 的硼酸水溶液进行保瓜防落;在大量结瓜时,喷0.3%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混合液进行补肥,促瓜增产。
六、结束语
随着大棚黄瓜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各个季节人们都可以吃到黄瓜,但在种植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问题,通过人工措施栽培,在非正常季节栽培黄瓜,有许多非常关键的细节,需要精心操作,有些棚之间同样的瓜种、同样的棚、差不多的肥料农药,结果产量、收入差距悬殊,就是因为在黄瓜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特别是在冬季,如果想要生产出直溜、味甜的好瓜来,并非一件易事,要克服连阴多雪的不良天气条件,并且协调好温、光、水、肥,培育出品质上乘的黄瓜,因此,大棚黄瓜栽培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王惠哲;李淑菊;霍振荣;庞金安;;黄瓜感染白粉病菌后的生理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6年01期.
篇7
关键词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江苏丰县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28-02
丰县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该县气候湿润,阳光充足,适合日光温室蔬菜的生产。黄瓜富含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且具有美容和减肥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丰县温室黄瓜栽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温室黄瓜病虫害加重发生趋势明显,尤其是黄瓜灰霉病、黄瓜霜霉病、烟粉虱等病虫害重发趋势明显,严重影响温室黄瓜的生产。
笔者通过积极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以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重点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嫁接育苗、轮作换茬、高温闷棚、覆盖防虫网、全棚覆盖地膜、覆盖银灰膜驱避蚜虫、悬挂黄板、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防控技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技术
1.1 农业生态调控技术
农业生态调控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抗病品种、调整播期、种子消毒、采用嫁接技术、培育壮苗、调整行距、高垄栽培、加强温湿度调控、加强植株管理、注意轮作换茬、清洁田园等内容[1]。
1.1.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密刺、短把、绿肉,且耐低温、抗病力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如天津华丰1号等。在砧木品种选择上,要求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抗逆、抗土传病害的能力,最好在不降低原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能实现既抗病又增产。丰县主要推广黑籽南瓜作为黄瓜嫁接砧木。
1.1.2 调整播期。丰县温室黄瓜种植模式有1年1茬和1 年2茬,一般年份1年1茬种植模式是9月下旬育苗,10月下旬移栽定植,下年5月拉秧清园。1年2茬植模式第1茬一般是8月下旬育苗,9月下旬移栽定植,下年1月上中旬拉秧清园;第2茬一般是12月上中旬育苗,下年1月下旬移栽定植,下年6月上旬拉秧清园。如遇寒潮来临早的年份,可适当提前育苗及定植时间,一般提前10~15 d,以利于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1.1.3 种子消毒。播种前,精选的种子要经过日光晒种1~2 d、浸种、催芽、消毒等处理措施。把种子放入55 ℃热水中(可杀死多种病菌)进行温汤浸种,并不停搅拌,降至常温后捞出,用清水浸种4~5 h后洗净催芽,催芽温度28~30 ℃,1 d后当有30%左右的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因此,应该确定了播种时间后再进行浸种催芽,以免过早催芽影响长势和增加病菌感染几率。
1.1.4 采用嫁接技术。选择抗(耐)低温、根系发达、与黄瓜亲和能力强且嫁接后不影响黄瓜品质的黑籽南瓜作为砧木。一般采用插接法进行嫁接。砧木苗要先黄瓜苗3~5 d播种,当砧木苗子叶展平后吐心时再将黄瓜进行播种,待黄瓜苗子叶展平后,将大小合适的砧木苗的生长点拿掉或剔除,然后用一端带尖、粗度与黄瓜苗下胚轴粗度相当的竹签,在砧木苗生长点的位置侧斜插一个深5~8 mm的孔(注意不要穿破表皮);再取黄瓜苗,使刀片与黄瓜苗呈30°在子叶基部1 cm处向下削成一个斜面,切口长0.5 cm,拔出砧木上的竹签,插入接穗,使砧木的子叶与黄瓜的子叶呈“十”字形。
1.1.5 培育壮苗。嫁接后5~8 d是接口愈合期,为促进接口愈合,此时要创造有利于接口愈合的环境条件,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温度白天保持在22~30 ℃,夜间保持在18~22 ℃,湿度在90%以上。接口愈合后,要降低空气湿度为60%~85%,并增大昼夜温差,进行壮苗锻炼,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 ℃,夜间控制在10~15 ℃,并及时除去接口固定夹。检查苗的成活情况,发现死苗和假成活苗要清除,并进行补植。砧木具有生长势极强的特点,因此容易在嫁接接口下面发芽,如果发现发芽就要及时抹除。要求定植时的嫁接苗达到以下标准:大小一致,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无病虫害。
1.1.6 调整行距,高垄栽培。为了方便田间作业,最好实行大小行栽培,即大行80~90 cm、小行60~70 cm,其中大行为操作行,小行为浇水冲肥沟,定植密度控制在4.8万株/hm2左右为宜。高垄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便于浇小水、减轻病害发生、消除植株根部土壤板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便于田间管理等优点,整畦时做成垄沟状,垄整在大行上,高度为20~25 cm,沟整在小行上,深度为10~15 cm。定植时直接将幼苗栽在垄的两边即可。
1.1.7 加强温湿度调控。冬季温室上的草苫要尽量做到早掀晚盖,只要天气允许就不要闭棚。晴好天气为了保持棚内具有较高的温度,使棚顶、地膜及叶片上露水雾化,要延迟开放风口的时间,待棚温升至30 ℃时,再放顶风排湿,以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但要注意,天寒寡照时的通风换气和雨雪天气后要有一个炼苗过程。秋季和晚春如遇到异常高温天气,为了保证黄瓜正常生长,提高植株免疫力,可在棚室塑料薄膜上覆盖遮阳网,从而调节棚室内温度[2]。
1.1.8 加强植株(高度)管理。定植后15~20 d,黄瓜长到40 cm时,采用吊绳上架。一株一绳,其上端系于事先拉好的钢丝上,下部直接系在黄瓜蔓上(生长点下第2~3张完全展开叶处)。随着瓜蔓的生长要适时缠绕固定,调整瓜秧龙头。待瓜秧长到操作困难时要及时落蔓。期间还要及时去除侧蔓及卷须,及时去除主蔓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虫叶、残叶及老瓜、畸形瓜等,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1.9 注意轮作换茬,清洁田园。为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黄瓜最好实行轮作,有条件的最好实行水旱轮作。一般与非葫芦科类蔬菜进行轮作,轮作间隔时间为3~5年。生产期间注意平衡施肥,及时清理植株残体,如下部老叶及病叶花果枝等,要将其清除出棚,对于重病株要坚持坚决拔除的原则。同时,为了破坏病虫害的适生环境,要及时除草,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清除棚室内外的杂草。收获后,也要注意清洁田园,同时采取翻耕晒垡等措施,共同消灭残留的病虫害[3]。
1.2 物理防控技术
1.2.1 全棚覆盖地膜。黑膜可以控制杂草的生长,因此可以在水沟和垄上全面覆盖黑色地膜,以降低杂草的危害。铺膜时可以用土堵住浇水沟的一头,另一头保留浇水口,浇水时将浇水口掀开,实现水从膜下流动,不浇水时为减少水分蒸发,可以用黑膜将浇水口盖住。膜下暗灌时,为了控制棚室内的相对湿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要将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棚室内无明水,忌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1.2.2 覆盖防虫网。在黄瓜育苗、定植前覆盖防虫网,一般选用40~60目的防虫网覆盖在日光温室通风口处。育苗时如果烟粉虱大量发生,为有效阻隔烟粉虱、蚜虫等害虫进入棚内危害,可将防虫网覆盖在育苗温室内的苗床上[4]。
1.2.3 色板诱控。为有效诱杀烟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可以在黄瓜定植活棵后结合吊绳悬挂黄板进行诱杀,黄板规格为20 cm×25 cm,悬挂密度为1 200~1 500块/hm2,悬挂高度要求始终保持距离黄瓜顶部15~20 cm。如果生长后期黄瓜植株变得高大了,可以适当下移黄板。为了方便安置性诱蕊,最好选择留有小孔的黄板。同理,可以悬挂蓝板防治蓟马。为了便于田间操作,黄(蓝)板最好悬挂在浇水行中。另外,要注意及时更换黄(蓝)板,以免观察黄(蓝)板粘度下降或黄(蓝)板已粘满虫子影响使用效果。
1.2.4 杀虫灯诱杀。为了减轻害虫的危害,可以在温室棚外空档处悬挂杀虫灯,按照1.33 hm2悬挂1~2盏杀虫灯的规格配备。4―11月开灯,可以有效诱杀多种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1.2.5 高温闷棚。夏季一般在6―8月温室处于休闲期,可以采取高温闷棚的方法防治病虫害。此法不仅可有效防治螨虫、飞虱、蝇类、蚜虫、根结线虫病及其他病菌虫卵,而且还可以有助于温室内土壤的改良。首先,将上茬植株的枯枝、叶、果、根等残体以及杂草清除棚内,然后用波尔多液喷洒整棚,包括棚体也要喷施,再结合整地,施入鸡粪以及土杂肥,并进行浇灌,确保田间最大持水量控制在60%,最后用塑料薄膜将土壤覆盖住,并将温室棚膜关闭,实行连续30 d高温闷棚。一般情况下此法可使地表以下10 cm处最高地温超过70 ℃,地表以下20 cm处的地温超过45 ℃[5]。
1.3 生物防治技术
1.3.1 应用昆虫信息素。为有效彻底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成虫。在秋季和晚春时期,这些害虫的成虫容易从风口和大门位置进入温室内,为了诱杀害虫,可把线状性诱剂粘于黄板上或者将相应性诱蕊插入已打好孔的黄板内,一般放置45~75粒/hm2。
1.3.2 应用生物农药。防治霜霉病,可以选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或80亿个活芽孢/mL地衣芽孢杆菌1 950~3 900 mL/hm2;防治灰霉病,可以选用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 500 mL/hm2,或3亿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1.50~2.25 kg/hm2,或2亿活孢子/g木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以选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以选用2%氨基寡糖素水剂200倍液,或1%香菇多糖水剂200~3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300~500倍液。防治烟粉虱、蚜虫,可以选用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750~1 200 mL/hm2,或0.5%苦参碱水剂500倍液;防治蓟马、夜蛾类害虫等,可以选用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甜核・苏云菌等生物制剂。
1.4 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在黄瓜病虫害防治上,优先考虑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最后考虑化学防治。在用药上,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适量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慎用中等毒性农药,绝对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生产绿色食品,还要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用药。在实际应用中,最好做到交替用药。同时,还要做到适时用药,严格按照用药浓度和次数施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6]。
1.4.1 药剂选择。防治霜霉病,可以选用64%恶霜灵・代森锰锌(如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3%精甲霜灵锰锌(如金雷多米尔)500倍液喷雾;如遇连阴雨天气时,可以将喷雾用药方式改为烟雾剂熏蒸,可以选用20%百菌清或霜脲氰(如克露)及其复配的烟雾剂进行熏蒸。防治立枯病、猝倒病,可以选用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8 mL/m2。防治灰霉病,可以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0 g/L异菌脲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烟粉虱、蚜虫、蓟马,可以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90 g/hm2,或3%高效氯氰菊酯烟剂2.25~5.25 kg/hm2,或25 g/L联苯菊酯乳油300~600 g/hm2。防治夜蛾类害虫,可以选用的药剂包括灭幼脲、茚虫威、虫酰肼、甲维盐等。
1.4.2 植保机械及施药方式选择。在植保机械选择上,要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进行选择,如静电喷雾器、烟雾机等均可考虑。为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和田间相对湿度,要按照喷雾均匀、面面俱到、雾点要细的原则施药,达到喷湿喷透不滴的标准。在选择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时,除考虑病虫发生种类和程度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天气因素。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又恰逢灰霉病等病害发生初期,为提高防治效果,可选用百菌清等烟熏剂进行防治。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通过采取全棚覆盖地膜、膜下暗灌等技术,可以将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害的发生程度。通过采用覆盖防虫网、悬挂黄板蓝板等技术,可以将害虫驱除棚内,并防止其进入。前期采用这些技术虽然要增加投入,但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高,其总体上的物化投入仍比常规防治区少;加之,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黄瓜因病虫危害少,产量比较高,而且产品主要供应超市及专卖店,价格也比较高,其经济效益、产投比均明显高于常规防治区。
2.2 生态效益
常规防治区用药次数一般为10~15次,而且用药主要是化学农药,较少使用生物农药。而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黄瓜地块,从定植后开始的整个生长期内用药次数仅为5~6次,而且用药主要是生物农药,或者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因此,在黄瓜整个生长期内,绿色防控区较常规防治区可以降低超过50%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时,由于绿色防控区用药少,天敌种类及数量均增多,如草岭、瓢虫等均比较常见;而常规防治区在大量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几乎很少见到天敌。
3 参考文献
[1] 张云明,郭秀堂,胡永军,等.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83-184.
[2] 陈志杰,张淑莲,杨兆森,等.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09(3):54-55.
[3] 焦国信.高温闷棚对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7(10):18-19.
[4] 陈志杰,张淑莲,张锋,等.温室黄瓜病虫害化学防治现状及其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2):141-143.
篇8
关键词:温室;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82
番茄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口感宜人、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当做水果使用,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等,已经成为全球性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温室栽植是番茄种植的重要方式,其中病虫害防治是温室春季栽植番茄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进行处理,以此提高番茄的成活率和产量。因此,文章针对温室春季栽植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温室春季栽植番茄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番茄病虫害的原因众多,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番茄病虫害的轻重不同,春季温室栽植番茄时,如果温室内环境条件好,则不容易引发病虫害,如果温室温度过高,会为病虫的生存提供便利。在施肥时,如果施加氮肥过量,会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的问题,再加上排水不良,导致病虫害多发。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在栽植番茄时,会种植一些黄瓜、菜豆、马铃薯等作物,番茄病虫害通常是由于马铃薯X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引起的,通过番茄的伤口进入到植物体内,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
2 温室春季栽植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分析
2.1 灰霉病防治技术
灰霉病会对番茄的茎、叶、花和果实造成危害,尤其是青果,导致果皮呈灰白色,出现大量的灰褐色霉层,当叶片感染灰霉病后,会导致叶片出现呈“V”字型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针对灰霉病的防治方法表现为,在关键期用药进行治理,在定值期进行喷药,蘸花时带药,在浇催果水之前进行喷药;在发病期,应该采用粉尘剂、烟剂进行喷洒,还可以采用速克灵5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或者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进行喷洒,或者采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或者采用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进行喷洒。同时,可以采用每100m?施用50g特克多烟剂,或者每667m2施用250g45%百菌清烟剂,或者250g10%速克灵烟剂,间隔8d左右熏1次。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还可以根据番茄灰霉病状况与其他杀菌剂轮换施用。
2.2 早疫病防治技术
早疫病会对番茄幼苗、茎以及果实等造成严重的危害,番茄幼苗感染早疫病,会在茎部出现褐色病斑,成株期感染会导致叶片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青果期染病,会导致果皮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或者褐色斑,还会导致果实开裂,其危害性非常大。早疫病防治技术表现为:施足底肥,并进行合理密植,在栽培时应该控制好浇水,并将病叶、病果等摘除;发病初期,可以喷洒5%百菌清粉剂,每667m2喷洒1kg,间隔8d喷1次,连续喷4~5次,还可以采用烟剂,每667m2施用230g10%速克灵烟剂或者250g45%百菌清烟剂;当发病严重时,应该采用50%灭霉威可湿粉6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600倍液,欧哲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喷洒。
2.3 晚疫病防治技术
晚疫病对番茄叶、茎以及果实等造成危害,病斑通常先由叶缘、叶尖逐渐的向内部扩散,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病斑会逐渐的扩大,茎部症状表现为皮层出现褐色条斑,在潮湿环境中会出现白色霜状霉。当相对湿度超过80%,温度介于19~22℃之间时,晚疫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此时应该采用75%百菌清粉剂500倍液,或者72%克露可湿粉,或者72%克酶灵可湿粉,或者58%瑞毒霉可湿粉,或者12%乙滴粉尘,间隔8d左右进行喷洒,持续4~5次,能够有效的消除早疫病。
2.4 蚜虫防治技术
蚜虫的幼虫和成虫会刺吸番茄植株的枝液,导致叶片出现卷缩变形的问题,并且蚜虫还会传播其他病毒,导致番茄感染其他病虫害,其危害远远超过蚜虫自身。春季温室栽植过程中的蚜虫为桃蚜,发育起点温度为3℃,最适生长温度为24℃,由于春季温室内环境温度超过3℃,桃蚜病害发生严重,年内可以发生10代以上,桃蚜对橙色、黄色具有强烈的趋性。防治蚜虫害的方法表现为:利用桃蚜对银灰色的负趋性特点,可以在温室的风口位置挂银灰色趋蚜板;每667m2应该挂500块0.1×1m的黄色、橙蚜板,同时在板上涂抹机油,每隔8d重新涂1次,能够诱杀大量的蚜虫;在进行幼苗定植时,应该带药定植,在田间施加标能5000倍液或者可用叫停1500倍液,能够有效的消灭蚜虫;在进行喷药时,应该尽可能的对准叶背,把药物喷洒在蚜虫体上,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灭虫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春季进行番茄的温室移栽时,由于温室环境条件适宜,会导致各种病虫害多发,对番茄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种植户应该针对常见的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为番茄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男,植物病理学博士,副教授,潍坊科技学院蔬菜病虫害研究所所长,潍坊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寿光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主要从事蔬菜病虫害诊断、防治、预测预报、植保软件开发等方面研究。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蔬菜病虫害识别及防治》等多门课程。主编出版《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共9册)。研制成功“蔬菜病虫害诊断防治实用专家系统(VDDS)”软件(软件包含千余种蔬菜病虫害及万余幅数码图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红粉病是近年来温室蔬菜生产中发生的一种病害,笔者曾对黄瓜红粉病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做过调查,近几年发现保护地栽培中番茄、辣椒、茄子、甜瓜等蔬菜上也有红粉病的发生,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需引起菜农朋友及植保工作者高度重视。如2012年笔者在寿光洛城、孙集、古城等地调查,番茄、黄瓜、甜瓜等棚室均有发病,病棚率在5%~13%,病株率25%~89%。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大棚蔬菜红粉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症状
为害番茄时,主要在果实上发病。果面先出现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颜色加深为黑褐色(图1),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图2),发病后期,果实软化腐烂(图3),无法食用。
为害黄瓜时,主要在叶片上发病。叶片病斑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央淡褐色,边缘颜色稍深,有黄绿色晕圈(图4),后期病斑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图5)。红粉病的病斑比炭疽病的大,病斑较薄,病斑上不产生黑色小点,这是该病与炭疽病和蔓枯病的主要区别。
为害辣椒时多在果蒂部位发病(图6)。茄子发病部位出现近圆形凹陷病斑(图7)。为害甜瓜时叶片和茎蔓易发病,叶片出现近圆形褪绿病斑(图8),茎蔓出现红白色粉状物(图9),后期变为粉红色。
2 病原菌
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 (Pers.)Link,称粉红单端孢,属半知菌门真菌。菌落初为白色,后渐变为粉红色。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顶生,单独形成,常聚集成头状,呈浅红色,分生孢子倒梨形,无色或半透明,成熟时具1隔膜,隔膜处略缢缩,大小(15~28)μm×(8~16)μm(图10)。
3 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病原菌一般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黄瓜叶片上,多从伤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高于90%发病较重。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植株徒长、植株衰弱等原因易造成该病发生流行。
4 防治方法
适度密植,及时整枝、绑蔓。适时放风降湿,雨后及时排水。选用无滴膜,防止棚顶滴水。蔬菜苗期最好进行炼苗、蹲苗,培育壮苗。植株生长势较弱时易得红粉病,结果期保证营养供给,同时注意坐果适量。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前可用15%百菌清烟剂预防,每667 m2用药剂250~300 g。发病后可喷洒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篇10
关键词: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53-02
有机蔬菜指的是在蔬菜生长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严格遵守国标规定的有机蔬菜生产规程和生态学原理,确保在其生长环节不应用含有任何化学成分的农药、肥料除草剂及生长调控物质等,不会采用转基因种子或者相关技术[1]。有机蔬菜需要经过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符合各项标准后方发放有机食品证书。由此生产过程可知,有机蔬菜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当前,福贡县架科底乡,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生产技术以及品质方面尚不乐观,需要针对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
1有机蔬菜种植栽培技术
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强化有机蔬菜栽培技术。
1.1种质选择
对有机蔬菜的种质进行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所选用的品种不能含转基因成分,即不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种子;如果种子经过了某些明令禁止的物质处理,则不能作为有机蔬菜的种子;种质应具备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要尽量选择经过有机认证的种质;在选择种质时,同样需要考虑种植地区的生产条件,选择适宜品质。
1.2种植基地选择
在对有机蔬菜的种植基地进行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一是要确保具有一定的面积,且不能被其他农业生产项目所隔断或加入。另外,要在基地的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既可以人工搭建,也可以依靠自然地势作为隔离带。二是种植基地最好选择远离一切污染源的地区,如居民区、养殖区、化工厂和垃圾堆积点等,按照为有机蔬菜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宗旨来选址。三是所选择种植区的土质要保证肥沃,具有一定的抗病性能。
1.3栽培管理
当前,应用于有机蔬菜栽培较为先进且适用面积广的技术为配套栽培技术[2]。在这项技术中需要注意以下栽培管理内容。一是一定要为有机蔬菜生长提供必要的外界环境,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建议采用设施化栽培、立体栽培以及无土栽培等途径对上述条件加以调控。二是要调节好有机蔬菜生长的内部条件,主要方法有嫁接换根、起垄种植、地膜覆盖、掌控种植密度及调节株距等措施。三是设置缓冲带。其主要用于有机蔬菜与外界的隔离。这能够确保有机蔬菜栽培的独立化、防污染性。一般情况下,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缓冲带应大于8m。
1.4肥料的选择与应用
施肥在有机蔬菜种植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确保蔬菜达到有机标准,必须要做好配料的选择工作。一是采用有机蔬菜专业肥料。这些肥料主要是通过生物沤肥等途径获得,原料为动植物的粪便或残体,另外还有草木灰等。二是在制作生物堆肥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另外,在应用前还要对肥料原料进行消毒处理。这两项措施主要是为了降低生物肥中的病虫害成分。三是要进行合理施肥。第一,要把握好施肥量。在施底肥时,要根据种植品种以及原有的土壤肥力状况可以掌控施肥量,避免过多发生烧根现象。第二,为了继续补充有机蔬菜生长期的营养,还需要追肥。通常在其处于3~4叶期时进行追肥,方式为开沟条施,或者开穴穴施,或者地表均匀散施。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1.5田间杂草的防治
在当前的有机蔬菜种植中,主要通过人工以及栽培技术两种途径来进行田间杂草的防治[3]。人工防治:即人工锄草方式。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清除杂草的目的,还保证了蔬菜的有机性能。栽培技术:在栽培中,可以采用覆盖秸秆等物理措施,或者休耕以及轮耕等栽培方式。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上述方法能够很好地降低田间杂草的数量。
2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在选种、培育、施肥、间作和轮种等层面体现。选种时,要选择饱满的优质种子,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培育阶段,要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并进行必要的消毒、营养液施加等工作。另外,在生长期,要保证生产环境的整洁,严防一切污染源。施肥方面,主要是做好腐熟、消毒等工作。间作与轮种也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虫害能力。
2.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借助现代物理技术以及物理设施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温汤浸种: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出苗率和培育壮苗。灯光诱杀害虫:利用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征,合理采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来捕杀害虫。性诱剂诱杀:如捕捉一定数量的未进行过的雌性飞蛾,将其挂在盛满水的器皿的上端,用来引诱雄性飞蛾,起到诱杀效果。此外,还可以应用大棚防虫网、黄色粘板等方法来诱杀害虫。
2.3生物防治措施
主要是通过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在病害防治上,通常应对病害种类来选择适宜的生物制剂。如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可以采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水溶液粉剂来进行防治。在虫害防治上,可以采用天敌来消灭害虫。如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另外,也可以应用1.5%的除虫菊素乳油生物制剂俩防治蚜虫。在有机蔬菜种植中,也常用到印楝素乳油,主要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上,要可以自制植物汁液来防治病虫害,如大蒜液、生姜液及大葱液等。
2.4化学防治措施
在有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上,可以适当地采用化学制剂来进行防治,但是必须要遵守相关标准与规定。如可以应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硫酸铜、软皂、植物制剂和醋等来防治病害,但是一定要控制好使用方法、使用量及使用频率。此外,可以采用鱼藤酮、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等来防治虫害。但要注意,无论选择哪种药剂,都要掌握好使用的方法、用量以及次数。
3结语
在有机蔬菜种植中涉及众多的环节,种植户应从主要关键点着手做好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便提高有机蔬菜的品质、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知军,孙诗明.浅谈有机蔬菜的种植[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70.
[2]温东华.有机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