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院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实践教学正向着校内虚拟仿真实践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必将通过推动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高职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原则及应注意问题。
关键词 院虚拟仿真技术;高职实践教学;原则;问题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也反应出院校的办学特色。近几年,全国高职院校正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实践教学改革,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将仿真技术应用到高职实践教学的发展进程。但是其发展的速度不是很快,由于虚拟仿真软件的有效性及先进程度严重制约着其发展的速度。怎样才能将虚拟仿真技术科学地、有效地应用到高职实践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并优化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的新挑战。
1 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原则
虚拟仿真技术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逼真的虚拟现实的场景,使用者通过应用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及影响来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仿真技术能使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接触非现实的环境,这样在不受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下去探索和发现现象的本质。虚拟仿真技术给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高职实践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到实际岗位,在一线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从而,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分析和调查学生的实践岗位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以实际工作过程和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去设计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及任务,做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去构造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对真实职业场景的模拟再现,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传授、学习、操作融为一体,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自如,做到职业性与场景性相结合。
1.2 当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毕业生的职业岗位技能,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更加注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设计的实践教学任务就要和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和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实际岗位相适应,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设计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里,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及工艺技术等,应该注重体现与情境相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之后能够对完整的工作流程、操作模式和岗位具体情况得以学习和掌握,从而能够与相关的职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及解决相对复杂的综合问题的技巧,能够适应未来岗位对高职毕业生提出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除此之外,应该重点开发设计那些以培养核心与关键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项目,做到先进性与典型性相结合。
1.3 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高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抓住虚拟仿真技术构想性的特点,按照学生心理和认知方面的水平,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构思实践的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领会实践教学所传授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运用虚拟仿真技术选择适量的教学内容,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并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1.4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进行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抓住仿真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设计出互动性强、协作性高的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虚拟现实的实践场景中完成自己的实践操作工作,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学生们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系统要突出其智能性的特点,该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进行及时的跟踪与反馈,并且可以依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合理的评价,还能够及时给予有针对性、个别化的指导,做到交互性与智能性相结合。
2 虚拟仿真技术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虚拟实训不能替代实操实训。高职实践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实训环境的改善,教学过程的优化,还解决了很多实训教学方面的难题。不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设计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不代表虚拟实训可以完全替代实操实训,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虚拟仿真技术只是通过去模仿一些实际的生产和工作实践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学到一种间接的经验,而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现场操作。所以,在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认清虚拟实训和实操实训的本质区别。设计虚拟实训的思路是:首先是把实操实训无法实现任务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设计虚拟实训教学来实现;其次是要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来设计实践教学任务,把虚拟仿真技术设计的虚拟实训教学内容放在前面进行,而把实操实训安排在后面,并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CORS系统;国土测绘;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虚拟样机技术对泥浆泵仿真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虚拟样机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对我国国泥浆泵仿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机械工程中的虚拟样机技术又称为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是当前设计制造领域的一门新技术。该技术以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理论为核心,加上成熟的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基于图形的用户界面技术,将分散的零部件设计和分析技术集成在一起,提供一个全新的研发产品的设计方法。它利用软件建立机械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和力学模型,分析评估系统性能,从而为物理样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数依据。
传统的设计方式是由下到上:从部件设计到整机设计。这种设计的弊端是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性能。这种情况在国内经常发生。借助于虚拟样机技术,传统设计过程被逆转了。设计过程先从整机开始,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在系统设计方面的失误。
虚拟样机技术在设计的初级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就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整的分析,可以观察并试验各个组成部件的相互运动情况。使用系统仿真软件在各种虚拟环境中真实的模拟系统的运动,它可以在计算机上方便的修改设计缺陷,仿真试验不同的设计方案,对整个系统不断改进,直至获得最优设计方案,再做出物理样机。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简化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大幅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大量减少产品开发费用和成本,明显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最优化和创新的设计产品。
三、制造虚拟样机的基本过程
制造虚拟样机的过程就是上述各种先进技术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过程。
首先是进行机械设计,设计的原始数据来自设计要求、应改进的缺陷、干涉尺寸、装配环境等。当方案制定后,设计师开始构造复杂的几何形状和工程关系。在设计的早期阶段,要求设计师给定全约束、全尺寸是不可能、不现实的,重要的是建立一些方程和规则,以体现一些最重要的工程数据,使零件在设计准则下可自动修改。在完整、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设计小组成员不必操心数据的完整性,他们能够共享数据,并能主动控制修改和更新。
零件最终的形状和尺寸来自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如装配、应力、加工等,在制定设计文件时,工程技术人员要决定如何描述最后的零件和装配。生成图纸时,设计尺寸要转换成工艺尺寸以体现加工、检测的要求。这张图纸和其他技术文件(如应力分析、振动、热分析等)构成设计的最主要部分。
最后是对最终的设计产品进行仿真。仿真能预测产品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它包含了一系列步骤,从力学分析、建模、施加负载和约束,到预测其在真实工况下的响应。仿真的真正用意不是得到几个数据,而是评估产品的性能和优化产品的结构,进而指导设计,改进设计。
在产品设计和仿真阶段,需要使用一些应用软件(如三维产品设计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等)。根据设计尺寸并利用这些软件,便可以在计算机上构造产品的虚拟样机,为最终投产做好准备。
四、虚拟样机开发技术的特点
虚拟样机开发技术与传统产品设计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面向系统级设计的观点。强调在系统的层次上模拟产品的外观、功能和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2)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虚拟样机可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并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3)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将产品的模型定义在计算机上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使处于异地的产品设计人员也可方便地进行交流,协同进行产品的开发。支持不同领域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虚拟产品并行地进行测试、分析与评估活动。
虚拟样机技术是一门综合多学科的技术。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正如物理样机设计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从CAX向集成优化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发展历程一样,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开发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工程。虚拟样机技术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应用,而是设计思想的变革,将对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虚拟样机技术的基础
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有赖于以下几项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智能设计技术。
CAD技术的出现是产品设计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产品设计的周期,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但现有的CAD技术注重于外形细节设计行为,却忽略了产品概念信息的描述。实际上,设计人员总是先考虑产品的功能,然后才设计出产品的外形。因此,对虚拟样机技术来说,产品描述应是超越几何性的。
由于虚拟样机技术对概念设计的要求,智能设计技术需要将用于概念设计的分析工具(如有限元分析、快速原型等)、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和CAD技术有机地集成起来,支持产品几何定形前的功能规划和计算。通过分析这种幕后的功能计算,虚拟样机系统指导设计者怎样将几何形状转化为易于装配的、满足功能要求的、具有合适工艺的设计图形。
(2)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是集成各种技术,并行设计产品及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同步实现设计、分析评估、制造、装配、核算和管理。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质量、成本、工艺、结构、性能等),且要求实现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工作。要实现同步的目标,其实质就是整个工作都要在一个共享的数据库下进行信息交互。
(3)仿真工程。
对于虚拟样机系统来说,必须有一套能有效支持可制造性分析的产品、工艺和生产系统模型。产品模型必须能够管理与制造加工有关的数据(如形位公差等);工艺模型包括统计分析、计算机工艺仿真、制造数据库和制造规则库等;生产系统模型包括系统生产能力和生产特性的描述及系统动态行为和状态的描述。虚拟样机系统需要对上述模型进行数字化仿真和可视化,以对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进行评估和优化。
(4)网络技术。
在网络上进行分布式设计与制造是虚拟企业的生产方式。利用分布式设计与制造,可以实时地决定合作厂家,实现异地产品设计和制造,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由于分布节点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一种全面合作和开放式体系的基础上,所以有利于设计、规划和处理问题。
六、虚拟样机技术在泥浆泵仿真中的应用
泥浆泵是在钻井过程中,将泥浆加压后携带出井底的岩屑和供给井底动力钻具的动力,向井底输送和循环钻井液的泵。泥浆泵在石油工业和工程领域应用广泛。现代工业的小断发展对泥浆泵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使得钻井泵结构的介理性、工作性能的优越性和可靠性成为设计时的重要指标。然而,传统的设计与制造过程,需要经过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和制造样机进行试验等,这一过程无法缩短设计周期,对市场的灵活性小。因此,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各企业必须小断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性能,降低开发成本。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虚拟样机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它从分析解决产品整体性能及其相关问题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传统的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弊端。极大地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因而,利用计算机仿真对石油钻井中常用的泥浆泵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泥浆泵的结构及参数
石油矿场所用的泥浆泵一般是山柴油驱动的卧式的双缸双作用泵或三缸单作用的活塞泵。泥浆泵一般由驱动部分(底座、传动轴、齿轮、偏心轮、连杆、十字头等)和水力部分(泵缸、活塞、吸入阀、排出阀等)组成。其工作性能主要体现在排量、压力、冲数以及功率上。对NB8-600型泥浆泵,其最大传动功率为600马力,活塞冲程400mm,最大冲数65冲/min。
2、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泥浆泵运动学、动力学仿真
(1)仿真三维模型的建立
利用机械参数化三维仿真软件Pro/E建立了NB8-600泥浆泵部分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型干涉检验、修改、图2是简化后的总装配图模型。
(2)仿真过程
采用ADAMS12.0进行仿真分析.流程图如图3所示:
(3)仿真结果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到设计时所需要的各种重要曲线和参数,如主轴、连杆、十字头、拉杆、活塞等运动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大小、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等。分析这些曲线和数据可以知道在运动过程中,各构件的受力是否满足应力许可值,以及是否能达到强度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修改模型。本文经过几次仿真分析和对模型的修改后得到了能够满足工况的设计理论模型,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3、结论
虚拟样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于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策略的新的产品设计、开发、评估手段,在各个行业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产品研发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根据虚拟样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结介泥浆泵的相关资料,利用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Pro/E建立了NB8-600型泥浆泵三维模型,并使用虚拟仿真分析软件ADAMS12.0进行了模型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局部优化设计,得到了系统模型的运行规律和小同驱动力下的运动、受力情况,为改进结构设计、节约设计周期和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七、结束语
虚拟样机技术是泥浆泵仿真的核心。因此,在泥浆泵仿真的后续发展中,要加强虚拟样机技术的运用与思考,确保虚拟样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小川等.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概况综述[J].机械制造,2009(12):8-10.
[2]王国强,张进平,马若丁.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ADAMS上的实践[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9):78-80.
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行业 虚拟仿真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000-00
电子技术行业的各类设备产品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方案才能够保障其工作状态的理想。电子行业具有产品更新快研发周期短的特点。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的升级,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电子行业必须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虚拟仿真研究是目前电子行业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本文即以直流稳压电源以及数控机床为切入点,对虚拟仿真技术在上述两个领域中的应用要点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
1 虚拟仿真技术概述
虚拟仿真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也可称之为模拟技术,技术核心是用一个完全虚拟的系统对另一个真实存在的系统进行模拟。此项技术涉及到多个学科,是计算机图形、人机交互、传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综合领域。虚拟仿真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借助于计算机所生成环境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第二是人对这种虚拟环境的感知是高度逼真的;第三则是人可以通过自然的方法与虚拟系统实现交互,系统可响应人的动作并作出合理的反应。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汽车制造、道路桥梁、油田矿井、教育教学、电子技术、以及水利电力等在内的多个行业中,体现出了包括交互性、沉浸性、虚幻性、以及逼真性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对于电子技术行业而言,虚拟仿真技术的最主要优势是可对产品设计或优化方案在实践前通过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进行分析,以验证方案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兼顾实现了提高效率,缩短周期,以及控制费用等方面的性能优势,有推广价值。
2 虚拟仿真技术在直流稳压电源中的应用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变压器、滤波电路、整流电路、以及稳压电路四个部分。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压在经过电源变压器降压处理后得到与电路需求相对应的交流电压,然后经由整流电路变化为方向恒定、大小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单线脉动电压,并经过滤波电路进行滤过(滤过交流分量),通过此环节处理后得到相对平滑的脉动电压。最后经过稳压电路处理,以确保电网电压以及负载水平在发生改变时电压维持在稳定状态下。为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运行情况,可以借助于虚拟仿真软件,在软件模拟环境下通过设置开关或调整电路结构的方式观察示波器所呈现出的波形变化。本研究中引入Multisim10虚拟仿真软件,该软件借助于图形方式创建电路,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便、调用方便等优势。本软件提供有包括交流、直流等在内的17种分析方法,虚拟仿真能力强大。
整流电路仿真分析下全波整流与半波整流波形图如下图1所示。结合图1:4个二极管所构成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其核心作用是将正弦变化的电压演变为脉动电压。通过设置开关J1为开启状态的方式,对整流器在二极管损坏状态下所产生的开路情况进行模拟。则全波整流转换为半波整流,半波整流下所对应输出电压为0.45*全波整流电压。
通过对直流稳压电源系统中J2开关进行接通或断开的方式能够对比波形观察得到:在电容接入电路内后,输出电压平滑程度明显提高,波纹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输出电压平均值也有一定的增加。其依据是:在电容接入电路内后,电容可有效存储电荷,同时对高频分量而言容抗脚下,从而电流中的交流成分可通过电容C1而被旁路。在电容维持恒定的状态下,可通过调整负载电阻运行仿真的方式,使示波器分别显示滤波器输出波形,仿真结果如下图2所示。结合图2来看,电容放电时间常数为RC。在C为恒定状态下时,R取值越高则意味着放电速度越缓慢,输出波形更加平滑,输出电压值更小;在R为定值状态下时,电容器容量越大则意味着放电越慢,所对应输出波纹越小,输出电压值更大。
除此以外,通过对虚拟仿真软件的合理应用,还能够对直流稳压电路的改进设计效果进行仿真验证,以确保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理想。以某直流稳压电路对集成电路以及自保电路的改进方案而言,为验证该方案的可靠性,借助于Multisim10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操作方法为:在Multisim10虚拟仿真软件按照改进方案构建直流稳压电压仿真点图,以供电电压220V(±10%)为标准进行虚拟仿真。借助于4综虚拟示波器对各点波形进行观察并读值,虚拟仿真实验结果如下图3所示。结合图2可见:经过改进后,直流稳压电路波形脉动被控制在较小范围内,电压输出稳定程度高,可保持在12.036V左右,经计算稳压系数为0.015(符合
3 虚拟仿真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是现代模具CAD/CAM加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五轴数控加工技术为例,所对应的模具工件性状复杂,对表面质量要求高,因此对铣削加工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五轴加工在完成最后一次装夹后,可以从多个面加工工件,其优势在于节约了大量的装夹时间以及辅助测量装置,且加工位置精度更高。在数控机床设计及性能验证中通过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合理应用,一方面能够使数控机床充分且合理的应用于对模具以及机械产品的加工中,另一方面能够为正确且充分的应用数控机床,完成更多模具以及机械产品加工提供保障。以某单叶片曲面零件数控加工实例为例,采用五轴加工方案,引入五轴五联动编程开发技术,同时对后置技术进行了编程制定。为进一步验证数控机床五轴五联动方案的编程程序正确性以及后置处理结果的可靠性,借助于虚拟仿真技术,在仿真软件所提供虚拟环境下参照数控机床实际配置构建实验模型。虚拟仿真结果显示:所模拟机床在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全过程中刀具路径未发生偏差,加工零件性状基本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4 结语
本研究中针对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行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及探究,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在电子技术行业中积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以往设计方案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存在的浪费或失误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产生,可以有效提高电子技术产品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性能,对促进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也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军,周晓平,郝江涛 等.基于MatLab & Simulink的电工电子技术仿真实验平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57-60.
[2] 赵丽梅.Electronics workbench在电子技术仿真实验中的运用[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1(12):58-59.
[3] 周凯,那日沙,王旭东 等.Saber在电力电子技术仿真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126-128,140.
篇4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建筑施工;应用从传统角度来看,所谓的系统仿真技术很难对人的感知情况进行模拟,也就是说这种仿真技术很少涉及到对人的感知进行仿真建模。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仿真技术与传感技术渐渐渗入到现实领域,这也导致人们开始对外界环境感知进行建模研究。现如今,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成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建模,使仿真技术实现了图像化,人们甚至可以通过仿真立体模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由于仿真系统与生俱来的三维属性、实时交互等特点,给仿真技术的发展也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在今后社会中更加具有生命力。
1.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意义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民需要,建筑工程的开展如火如荼,我国在针对建筑工设计时,在套用规范的基础上,仍然依据加大设计安全系数的方法来实现对建筑受力与变形的控制,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普遍过高的现象。建筑设计作为工程实施的基础条件,对整个建筑工程系统以及周边建筑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总体的规划目标等方面给其他的专业设计提供了正确的引导。考虑到建筑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在研究时不得不在施工工艺方面谨慎考虑,从而涉及到信息化设计的全部内容,在此方面,关于优化方案、现场施工等较为少见,这就间接体现了我国建筑建设在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的不足。
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虚拟施工技术具备交互性、高度仿真性等优点,通过它建立的设计数字几何模型与施工,不但能同时满足设计师、业主、施工方等参建单位的需要,对多种施工方案展开模拟、验证、对比和优化,并最终找到一种最优的施工方法,实现低成本、短工期、高质量的效益目的。可见,虚拟仿真技术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时代挑战意义,虚拟仿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无疑决定着施工方案的优劣与否,它一方面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决定着工程的设计方案。所以说,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对施工的各个阶段实施三维可视化的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势必有利于我国建设的技术经济效益,对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会有非常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2.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伴随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型载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必将被淘汰,新的设计理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虚拟仿真”设计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道上世纪80年代,它从理论的角度上对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认为所有建筑的地理数据都能在多维的虚拟模型中得到表示,这些表示形式除一般的时空维数之外,色彩、光影、甚至声音等因素也被归纳入额外的“维度”中,用以增强视觉信息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渐趋成熟,比较传统模式下的设计理念,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传统思维上建筑的局限性,在系统作业上对设计的表达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如今,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极为明确,它通过操作系统的便捷性,图形的设计时间快、质量高、系统处理能力强。这些方面的改进势必对建筑设计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产生影响,也将进一步领导建筑设计方法论和本质革新,建筑设计者在园林设计领域的地位也将重新定论。我们可以试着想象,当建筑设计者在挖掘虚拟仿真技术潜能的时候,他们对建筑的复杂性与微妙性的理解也将日益深刻,这不但有利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创新也会有着莫大帮助。
3.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运用,推动了工程仿真模拟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阶段,虚拟仿真技术也不断成熟,其优点是可以对施工环境下的复杂环境条件(介质的非均质特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简单地来说,建筑施工的过程就是把设计图建成实物的过程,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步骤大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工程调研阶段、概念模型抽取阶段、力学模型建立阶段、数值计算以及结果检验阶段。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工程结构同环境整合起来并建立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试验”获取最佳设计方案。
站在传统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从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施工执行阶段,由于施工方法的多样性,并且现场情况的可变化性,很难按照设计者的初衷开展作业。而虚拟仿真技术中所建立的仿真系统,无论是施工前后,对工程环境的外景仿真都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于土层规律发生变化而产生沉降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无疑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这种土质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下,仿真模拟技术远远不能仅靠简单的运算就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它更多地是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到室内试验研究、计算模拟、地质力学模型抽取以及野外验证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准确性与可靠性都决定了工程对地质认识的正确性。
在虚拟仿真系统中,场景中的一切物体,与实体都有着高度的仿真效果。对于建筑物模型,完完全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仔细地建模,并把建筑物旁边环境的场景、道路等也实施建模渲染,与真实场景可谓是如出一辙。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信息化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左右着信息的来源渠道,可以毫不过分地说,虚拟仿真技术直接影响到建筑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实施。它是监督设计施工的法眼,是规避工程风险的有力手段,更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建模内容涵盖了地质与支护的现状观察、位移监测、应力与应变监测、围岩扰动及弹性波测试、支护质量检查等等,至于具体的量测手段、工具和时间,要根据工程现场具体要求而设定。
虚拟仿真技术渗入工程施工中,除了外形三维的仿真之外,声音仿真、动作仿真等“三维外”的技术也有突破,这使得场景的真实感极强,给人的感受尤为逼真。观察者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虚拟仿真系统,在虚拟的建筑模型中边走边看,并从不同的角度实施观察,借助鼠标等媒体工具同虚拟仿真模型实时交互,使漫游场景中所见到的各种实体可以切实地反映现实中的每种状况,它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试验多种施工方法,并在一系列的应用实践之下,取得了举世睹目的应用成效。
此外,针对我国建设工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如基础沉降、塌方、渗水等不利于工程实施的一系列现象,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上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它不但可以通过建模很好地掌握基础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测量数据对设计进行整改,并指导施工作业;还可以预见事故风险,采取一系列的事前措施,给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信息,将工程的事故突发率降至最低;在分析处理量测数据后,通过反馈上来的信息,可以很好地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另外,通过积累相关的工程资料,也可以作为以后相似工程的实施的重点依据。
篇5
【关键词】传统教学,虚拟仿真技术
科技发展带动着教育方式的更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课堂教学中。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首先,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没有提升到同等高度。但实际上,知识本身就是具有生动的、丰富的实际内容,而作为他的表述性的语言文字、符号图表等等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材只是由汉字和语法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理解性的学习。
其次,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感性认识被认为是只能提供认识的具体材料,唯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被人为地设置一道鸿沟。这种重理性、轻感性的理念会影响教学追求理论化、抽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形成理性认识及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反之,要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就比较困难。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性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理性是指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制与功能。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从而也使其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再次,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视结论,轻视过程。在很多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重结论、轻过程正是传统静态知识观的反映和体现。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就认识活动而言,它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以发展为本位并非不要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此必须着眼于更新知识观和学习现。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活动化、智慧化是通往素质的必经之路,是教学通向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现代教学方式进步
现代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较传统教学有所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虚拟技术逐渐由商业环境走向现代的教育教学领域。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还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都涉及到现代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的产物。大众对虚拟教学仪器环境和人类文明的认知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浏览,在试验、教学仪器、管理、校园生活等因素基础上三维立体仿真教育系统应运而生。一个完整的虚拟校园教育体系真实、交互的特点正好是虚拟仿真技术的精髓和魅力所在,也将会对教育方式的变革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将会为教育事业增添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数字科技信息时代。加快虚拟仿真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开发应用。如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动画(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素材库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
三、现代的教育数字化发展
虚拟仿真技术周期短、安全性高、真实感强等特点 ,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原来老师黑板写,学生底下记的时代已近过去。各种层出不穷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动画、网络课程,提升了现代教育的实力,改变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升华了现代教育的层次。一系列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现代教育的应用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现代教育数字化研究和开发是迎合科技发展,将仿真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现代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完善了现代教育的结构。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现代教育。一个具备高素质的教育平台,不单单是对硬件的需求,教育软实力的发展程度同样制约着该教育平台的高度。现代教育机构的竞争、学习、发展,在多方面体现在多媒体虚拟技术的发展程度。做好现在教育领域多媒体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对当代教育领域新的发展空间的拓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多媒体仿真技术在现代高校教学过程中虚拟平台的搭建,如虚拟仿真动画的设计与制作。特别是针对“课堂上无法实际操作”高难度教学内容,例如:建筑外立面效果替换、某生产工艺的生产流程、某建筑的建造流程展示、某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加快开发现代课堂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
通过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形象化模型信息的特点,针对实际课程有的放矢。依据课程特点设计合理有效的多媒体仿真平台,针对教育教学方法提出实际改革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推动多媒体仿真技术在现代高校数字信息化进程。
虚拟仿真技术的交互性、逼真性、虚拟性、沉浸性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特色,有效的辅助教师现代课堂教学。切实推进现代教育广泛、深入、有效地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现代高校虚拟仿真平台、虚拟仿真动画、网络课程、虚拟环境的建设,全面加强数字信息技术支撑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数字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信息化促进现代该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篇6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数控技术专业;数控仿真软件;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
1虚拟数控仿真系统
虚拟数控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来模仿真实的数控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一门技术。它以计算机仿真和数控加工技术为基础,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一体,在虚拟的条件下,对数控设备的工作过程和环境进行全面的仿真。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加工过程仿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美国Maryland大学开发了用于培训数控操作人员的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器。同济大学研制的数控程序微机动画仿真系统。清华大学CIMS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通用加工过程仿真器”等等,但目前的虚拟系统都属于几何仿真的范畴,将刀具与零件视为刚体,不考虑切削参数、切削力及其他物理因素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只是对数控程序进行翻译,产生刀具位置数据,并以此数据驱动机床运动部件和刀架运动,对工件进行虚拟切削,同时检查是否有干涉和碰撞。未来虚拟数控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物理仿真发展,包括加工精度分析,切削过程的热变形,切削力作用下的系统弹性变形、夹紧变形,以及机床的动态和静态分析等。
2虚拟数控仿真系统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2.1传统数控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目前很多学校都投入购置了数控设备,虽然数控机床的数量增加了很多,但仍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教学只能“在黑板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编工艺”;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入实际操作缺少中间过渡环节,实训的危险性增加;实训教师在现场指导多名学生同时操作时,环境嘈杂,且很多学生围着一台机床,教学效果不好;数控机床结构复杂紧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了解机床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原理及机床的机构时,观察角度受到限制等等。基于这些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对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和环境进行全面的仿真,开发了《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
2.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的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
《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总体上设计了三个部分,即学习帮助、仿真实训和仿真考核。
学习帮助部分是入门学习的资源库,包括了自动操作、手动操作和学生难以掌握的对刀操作的过程。软件的核心部分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仿真实训与考核部分,对机床、工件和刀具进行了三维实体造型,通过实体间的布尔运算来实现整个数控加工过程的仿真,系统采用OPEN GL作为图形开发引擎,使动态仿真过程变得流畅,实现了机床操作全过程仿真和加工运行的全环境仿真。学生根据图纸确定加工工艺、编制好程序后,就可以在平台上输入程序,完成对刀及零件加工的全部工作。
图2虚拟数控仿真系统
软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注重过程性,强调细节,增加了安全性训练和工艺性训练功能。比如背吃刀量是根据机床、工件和刀具的刚度决定的,当加工不同的材料时,其取值是不同的,学生往往给出很大的背吃刀量,而这在实际的机床上加工时,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的软件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教师可以根据加工需要来设置背吃刀量,当学生给出的数值过大时,系统就会提示,并停止运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加工习惯。
考核平台,可利用试题生成工具生成试题,通过考试服务界面导入到系统,还可以导入报名表、进行成绩处理等。系统通过网络能够对实操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对编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操作运行时发生的碰撞进行检测并扣分,考试结束后学生可查询什么地方出现了错误以及扣掉了多少分。
软件通过三个平台的设置,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找到答案,之后还可以通过考试系统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和自我测评。
3基于《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课堂教学模式实验
为了检验基于《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的教学模式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应用效果,选取了《数控设备与编程》,这一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后,在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的教学课时数从原来的160学时减少为120学时。我们选取开设同样课程、学生总体水平相同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班为09数控1班,对照班为09数控3班,两个班均为38人,其中实验班采用基于《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一学年教学实践,《数控设备与编程》课程对照班与实验班教学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数控教学情况对比分析表
班级 09数控3班38人(对照班) 09数控1班38人(实验班)
理论教学学时 54 54
实验教学学时 16 6
实训教学学时 3周 2周
总教学学时 160 120
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集体授课 基于数控仿真软件的小班小组教学
教学模式 理论课 教师讲解,并运用有相关示意图演示,学生听、记。 基于虚拟仿真软件的数控课课堂模式
实验课 采用先在黑板上理论讲解,再动手操作。 小组探究,仿真展示、验证,动手操作。
实训课 采用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 教师布置项目,学生自主探究、仿真验证、操作练习。
实验班和对照班数控专业技能考试后测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
表2控制班与实验班数控专业后测情况对比分析表
09数控3班38人
(对照班) 09数控1班38人
(实验班)
数控编程正确率 61%(23人) 79%(30人)
操作撞刀 17人次 5人次
工件合格率 53%(20人) 76%(29人)
4结语
《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在数控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助学和助教的作用,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系统弥补了实训设备的不足,节约了大量的实训材料的投入;仿真系统作为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入实际操作过程的中间过渡环节,降低了实训的危险性;仿真软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放大、缩小、随意旋转查看机床,直观、清晰,有良好的助教功能,改善了教学效果;学习平台的设立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学完数控车床的操作后,对仿真操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学习了数控铣床的相关知识,编程加工出了自己的名字;对于数控操作中的难点,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虚拟现实”的仿真教学,不仅可提高操作学习的安全性,也很容易让技能操作符合规范;仿真系统扩展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或“标准”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换之以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变得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数控仿真软件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的实训点整合在一起,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我们的数控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滢,刘冀伟,杨者青.NC车削加工仿真体系结构研究及实例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10:18-20.
[2]周凡,潘振显,毛勋才等.虚拟制造中的数控车削过程仿真系统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4,1:6-8.
[3]崔蔚,徐铁钢,韩卫华.虚拟培训技术及其系统开发[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18(4):361-365.
[4]张潞第,朱群雄.新型虚拟现实交互建模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1:72-77.
[5]黄明吉.虚拟数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6]刘启文,邱枫.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161-164.
[7]赵骥,朱名铨,罗琦.虚拟生产线框架及其系统开发[J].中国工程机械,2000,11(6):671-674.
篇7
关键词:虚拟仿真;Matlab;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34-02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目前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一门新兴学科,且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IT、通信、国防以及民用电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它的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基本都采取理论教学加实践操作的模式进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首先,讲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使用方法;然后对各种变流电路(包括整流、逆变、斩波和交流变换等)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和波形等进行分析;最后在实验实训台上进行实操、搭建电路、观察波形等进行验证。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本身属于电类各专业课程中较难的课程之一,教学对象又为高职学生,他们理论基础差,计算能力弱,因此教学重心一定偏向实操。然后,在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实验实训分析的过程中,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具有非线性等特点以及电力电子电路的复杂性,造成实验实训结果不明显,单从示波器显示波形不能很好地检测电路的正确性。而且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实训都涉及到220V或者380V的高电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往往造成学生实验实训项目做得迷迷糊糊,不知道结果是否正确,即使知道错误了也很难进行排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低,形成恶性循环。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类实验研究的新技术,它在各类专业各种类型的课程当中被广泛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实验硬件门槛低,基本不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只需要普通计算机即可;(2)实验过程安全可靠,不涉及高电压、高电流;(3)实验过程迅速、结果清晰明显,能快速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所需要的所有结果,一目了然;(4)纠错排故简单,基本的仿真实验修改只需要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器件或者连接的修改。
鉴于以上优点,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当中进行应用十分合适,并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可对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进行虚拟仿真的软件较多,如Matlab、Pspise、Saber以及Multisim等。这些模拟仿真软件的出现,为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的分析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手段,大大简化了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和分析过程。其中Matlab软件由于其Simulink环境下提供的SimPowerSystems工具箱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中令人满意的表现、友好的界面和模块化的形式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结合课程实验操作内容,我们设计、建立并实现了涵盖高职教学要求的十五个电力电子技术Matlab仿真项目。下面以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四、仿真实例
本节以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仿真的方法和步骤。直流升压斩波电路是典型的直流斩波电路之一,它通过电容、电感元件的储能以及电力电子器件(此处使用IGBT)的通断控制,使负载上得到比电源电压高的电压,其电路原理图如下所示。
根据电路原理图,在Matlab的Simulink中建立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仿真模型,步骤如下:
1.仿真平台建立。启动MATLAB,进入MATLAB环境,点击工具栏中的Simulink选项,进入所需的仿真环境,点击File/New/Model新建一个仿真平台。
2.模块提取。在Simulink环境中拉取所需要的模块到仿真平台中,具体做法是点击左边的器件分类,电力电子仿真实验一般只用到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两个,分别在它们的下拉选项中找到我们所需的模块,用鼠标左键点击所需的模块不放,然后直接拉到仿真平台中。本电路图所需要的模块及提取路径如下表所示。
3.仿真模型建立。将提取的各模块,按照原理图布局好位置并进行连线。具体做法是移动鼠标到一个模块的连接点上,会出现一个“+”字型光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一直拉到所要连接的另一个模块的连接点上,放开左键,连线就完成了。本电路图的仿真模型如下图所示。
4.参数设置。参数设置分为模块参数设置和仿真参数设置。模块参数设置如下:直流电压源的幅值设置为100V。电阻负载设置为1Ω。控制脉冲电压由脉冲发生器产生,电压幅值设置为3V,周期设置为0.001S,脉冲宽度比的大小设置可改变输出负载电压的大小。IGBT、功率二极管、信号分解器、电感和电容可保持默认设置。示波器根据需要输出的波形个数设置输入端口数。仿真参数设置如下:将开始时间设置为0,终止时间设置为0.01,算法设置为ode23tb。
5.仿真。完成以上步骤后便可以开始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观察波形。直流升压斩波电路在控制脉冲电压宽度比为80%和40%时的仿真波形如图3所示,与理论分析值一致。
五、小结
虚拟仿真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在教学中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它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供具有较大的作用。文章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了使用Matlab软件的虚拟仿真技术,并以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王波.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7).
篇8
【关键词】虚拟仿真;数字电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147―04
一 前言
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机及通信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和全面的实验体系对教学效果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实验仪器的的老旧,数量有限,使得实验的开出率以及实验内容的扩展都受到限制。为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实施的现代化远程开放教育,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路教学中。其中理论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基础知识和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并加以应用,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所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二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简称VR,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的三维信息的人工环境――虚拟环境,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甚至是不存在的)的事物和环境,人投入到这种环境中,立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并可亲自操作,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1]。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是一种更高级的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以构建全系统统一的完整的虚拟环境为典型特征,并通过虚拟环境集成与控制为数众多的实体。实体可以是模拟器,也可以是其他的虚拟仿真系统,更多的是计算机。实体在虚拟仿真软件所提供构建的环境中相互作用,以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特征。虚拟仿真技术的这种集成化、虚拟化与网络化的特征,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1]。
三 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及改革研究
对于理论教学环节,首先是教学内容陈旧。当前大中专院校所用的教材内容都是十几年前的,即便是近几年出版的教材,也只是内容的深浅不同,体系结构基本相同。比如教材中主要说明的74LS系列的芯片在目前实际应用中已经被淘汰,真正是学的没用,用的没学。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非常关注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就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而在课程教学中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讲解传统芯片的同时多介绍一些现在普遍使用的芯片,当然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
其次是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这几种: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不能一成不变的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对有些课程很有效,但是对计算机课程不一定全部适合,因此需要探索适合本课程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讲授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口述基本事实、原理和推理过程。部分定理,原理及产品采用讲授法。例举法,就是以典型例题说明某个定理或元件的应用,这是本课程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在数字电路课程中有很多芯片的实际应用,有些是针对某部分内容的很典型的例子,这些例子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部分知识非常有用。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布置一些运用某个知识点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来,并检查完成情况。这样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知识从理论到应用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而且对每个知识点掌握得都比较透彻,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特有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
再次是教学手段,不是单纯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很多典型例题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在课堂验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电路的工作情况,从而掌握电路或芯片的应用。
对于实验教学环节,首先是实验设备简陋。很多高校数字电路实验设备包括我校仍然使用老式实验箱,即由固定数字电路芯片搭建的实验,学生只能按实验教材设计的实验按步骤做固定的实验,实验内容都是以芯片讲解为主,目的是对芯片功能进行验证。因此学生把实验课当完成任务,实验环节没有促进教学,相反影响了教学效果。很多新的芯片不能认识和实践,使得实验教学方法与实际应用的要求严重脱节。其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老化,个别元件被损坏或接触不良,导致学生实验中,出现一些问题,电路连接完全正确,但是就是得不到正确结果,结果费了很多时间去排除故障,这样做实验当然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相反还会阻碍他们进一步探索。再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项目只能停留在验证性实验层次,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利用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multisilm10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个软件可以自行设计集成电路,综合应用各种芯片,完成所有的数字电路实验[4]。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情况分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完成实验教学目标。
四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讲到门电路的工作原理或集成电路的应用时,可以现场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芯片的工作情况。从而掌握电路的应用。这样,教学过程是由原理到应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现实,循序渐进地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是门电路,那么理解其工作原理非常重要,但是此部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利用软件建立仿真电路,真实地展现输出电压随输入电压的变化情况,就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利用仿真软件说明TTL与非门工作原理的课堂实例:
(1) Vi=0V,输入接低电平。那么Q1导通,Vb1=0.8V,Ib5
(2) Vi=3.6V,输入高电平。那么Q1的发射极电流从发射极(0.852mA)流入,从集电极流出,Q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倒置状态。Vb1=2.443V,Vb5=0.843V,Vbc1+Vbe2=2.443-0.843=1.6V,导致Q2、Q5导通。由于Vc2=0.886V,Q4、Q5截止。输出Vo=0.018V。其电路仿真如图2:
2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需要有独立的设计能力和对电子器件的综合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实验体系应该是三个层次,在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必须开设有创造性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实验室有限的数字电路实验箱只能做几个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无法满足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设备要求。但是,利用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就可以扩展实验室,提供所需要的一切电子元件和芯片,搭建任意难度,任意复杂的电路,并验证其正确性。同时利用仿真软件的可配置性,配合适当的电路可做出多种不同的应用。在实验课程中,提前给出了三种实验的一些题目和内容,要求验证性实验必须都完成,设计性实验可选做一至两个,综合性实验选做一个。下面简要说明学生利用仿真软件选做的数字电子钟逻辑电路的设计实例。
要求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日、时、分秒的数字电子钟,选用器材主要有:安装有仿真软件的计算机若干台,集成电路(CD4060、74LS74、74LS161、74LS248),晶振、电阻、电容若干,数码显示管,三极管、开关若干。
提示设计方案,包括数字电子钟的电路框图和四个主要模块的实现细节,学生依据电路框图和提示信息设计逻辑电路图,并将其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用仿真电路实现。下面给出数字电子钟的电路框图。
篇幅所限,参考电路就不给出,但是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实验中的重要作用。不但节省很多设备购置费用,不受地点和环境的限制,而且和真实实验具有相同的效果。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广泛应用呢?
五 总结
论文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很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适合本课程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要电路工作情况的计算机仿真演示,部分例题的计算机仿真验证,增强其直观性和真实性,加强学生的理解。实验教学也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采用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建立了虚拟实验室,扩展了实验内容,在无需花费很大代价的情况下,满足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条件,从而完成三个层次实验体系的建设。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可将虚拟仿真技术推广应用到所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发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吕,邓春健等.利用EDA技术全面改进数字电路课程教学[J].福建电脑,2008,(6).
[2] 刘静,边晓娜等.基于EDA平台的虚拟电子实验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7).
[3] 黄培根等著.multisim 10 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黄荻.融入EDA技术,深入数字电路课程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
[5] 江晓安等编著.数字电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 房建东,李巴津等.关于改进电子技术相关课程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篇9
【关键词】 虚拟仿真;新闻传播实验室;实验教学;应用
一、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和仿真两部分,其中,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现代科技进行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仿真则是指利用建模进行实验,模拟真实的实验步骤和流程,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在我国,虚拟仿真技术主要在化工、机械、工程类学科中应用较多,如北京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获批的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获批的机械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获批的工程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这些学科领域,实验成本较高,实验设备、场地、时间等诸多客观因素都受到制约,因此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仿实验过程,虚拟仪器操控面板及操作流程,用软件实现仪器的功能,从而达到学生实践、实训的效果。
虚拟仿真实验突破了原有课程实验的界限,增加了趣味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加强现代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应用,提出有代表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与兴趣。虚拟仿真实验为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1]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对新闻传播实验教学而言,例如舞台灯光设计、戏剧影视场景搭建等教学高度依赖于活动情景;而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实验又局限于器材数量、天气、人员操作等因素,因此,全媒体虚拟仿真教学主要采用以虚拟场景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流程的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创建多类型的场景与多元化的操作界面,实现人机互动,完成虚拟仿真教学。
虚拟仿真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分为环境虚拟和过程仿真两大部分,其中,环境虚拟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实际应用体现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舞台灯光、会议场景、采访情境等现实要素进行虚拟,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过程仿真则是利用虚拟演播厅,构建一个虚拟电视节目制的全部流程,以真实拍摄电视节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定义为规则,由进行实验的学生模拟各种场景中的主持、访谈、采访等工作,使学生能够模仿真实电视节目摄制的核心业务。在实践中是通过运营虚拟演播厅、虚拟摄像师等,创建虚拟的操作界面及环境,将真实过程运用其中,使学生触及摄影摄像及节目制作的核心业务。
“虚实结合”是其特色,按照虚拟仿真与现实存在相结合的原则,将不同类型场景的虚拟仿真与实体场景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多元化;将不同类型节目制作过程虚拟仿真与教学实体相结合,实现教学情景多样化;将不同类型教学情景虚拟仿真与省台、市台节目要求相结合,实现教学素材本地化、教学成果社会化。
三、虚拟仿真技术对新传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有助于解决实景灯光、场景等一经建设完成便不可更改的问题,丰富传媒实验教学资源,降低实验教学成本
传媒类本科生培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然而,在校内教学实践中,大多数专业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模糊,理论和实践难以达到有效结合。例如播音主持、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不同的教学理论需要不同的室内场景、灯光设置进行相应配合,而场景搭建耗时耗力,不同场景之间无法迅速变换,而且建造成本高,管理复杂,也制约了实体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因此,通过全媒体虚拟仿真技术,能够迅速为学生展现出真实、多元、可变的场景,学生亦可通过自身需要去对场景进行调节变换,使学生多方位去感受拍摄、主持、表演等业务的真实情景,领悟行业规律,提高实战能力。
2、有助于解决数字出版、电视节目从策划、拍摄、制作到生产、播出运营难以完整体验的问题,增强学生实战能力
在电视台,电视节目从策划、拍摄、制作到生产、播出运营需要很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顺利进行。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涵盖以上节目制作生产步骤会涉及到多门课程,不同的课程又由不同的教师传授,课程一般会覆盖多个学期,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缺少整体性。全媒体虚拟仿真教学中心通过虚拟整个电视节目从制作到的流程,让学生能够完整的体验电视台各个部门的工作,使培养出的学生一进入媒体工作能立刻将学校所学的技能投入运用。
3、有助于增强交互式的体验,提高学生传媒素养及应对变化的能力
以互动出版物模块为例,能够实现学生与出版物进行互动交流,打破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壁垒,使出版物能够有声播放,可以通过PC端、ipad端进行交互,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知R及概况。通过互动出版物的交互式体验,不但能够让使用者在体验时有更深刻的沉浸感,而且为数字出版在电子书的发展上提供了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学生通过模拟实践,能够到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应对媒介内容变化的能力。
4、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涉及各类环境与场景,存在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等问题,而实验教学又受到器材设备、天气因素、传媒行业规则等众多因素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实验时避重就轻,实验设计不能很好地与传媒业界接轨,也使得学生的实验成果良莠不齐。通过建立全媒体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能够全方位虚拟业界实操流程,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如临实地、如触实物的真实体验。
5、有助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学习进度,同时降低实验损耗率
在全媒体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指导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自主实验,学生可以对同一模块进行反复实验,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实验。学生不同的操作流程会造成不同的实验结果。通过仿真实验,学生能够准备找出自己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在哪里;同时,即使操作失误,其实验结果也不会对实验室造成损耗。
四、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
1、虚拟仿真有利实践验证,节约成本
根据实验设计案例,思考其所具有的会议要素后,必须根据会场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会议布置场景,此时策划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免除我们实际教学中所需动用大量桌椅,杯具,麦克风,鲜花等等道具,仿真实践场景,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进行实践验证,有利于节约成本。
2、虚拟仿真场景,有利学生尝试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轻松地应用软件不断地去验证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是否符合理论实践。通过虚拟仿真,可以全面地展示各种场景布置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同时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场景下可采取的措施,达到以虚促实的作用。让学生能敢于尝试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类学科的实践教学中,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能够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实验室作为平台能够给虚拟仿真技术不断拓展、升级的空间,同时,虚拟仿真技术也会给实验室带来从实验方式到实验内容的创新。
【注 释】
[1] 程思宁,耿强,姜文波,占永宁. 虚拟仿真技术在电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94-97.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虚拟仿真;Proteus;Keil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1 引言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系列课程在大学多个专业中都被列入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机械专业以及通信工程等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者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关于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软件应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也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其硬件电路进行设计、编制软件程序以及仿真调试等,这样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起到拓展作用。使用虚拟仿真技术不仅能给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能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对新的实验模式进行探索,实现多种途径的单片机教学和电子设计大赛的创新。
2 Proteus和Keil虚拟仿真技术在单片机系列课程中的应用
用软件仿真设计出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顾名思义,该系统就是一个以单片机为载体的智能化系统,它能实现代替医务人员监控病人点滴速度的功能。该系统采用了AT89C51作为核心处理单元,以光敏传感器对液体的滴数进行监测,通过按键控制点利用步进电机对当前点滴的速度进行调整,当药液低于一定标准可通过蜂鸣器报警。
本文主要对基于AT89C51单片机制作而成智能化的液体点滴速度检测与控制装置进行系统设计的分析,首先我们对该装置的基本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组成系统包括液滴速度测试系统、液体滴速控制系统、显示装置与键盘输入控制系统以及报警系统。本装置实现药液调整的功能是通过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实现的,当压强与高度所成的比例被单片机数据处理系统反馈回来时,单片机便能通过驱动减速电机对螺旋机构实现压紧操作从而完成对不步进电机的控制。点滴速度的设定是通过键盘来操作的,设定有效范围40-100滴/分,对相应误差范围进行控制,并且当点滴液体到达所设置的警戒线数值后,便会驱动单片机内部数据处理程序发出报警信号。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系统对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进行设计,并利用Proteus和Keil软件结合进行仿真过程,实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目标。对系统硬件的设计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整个设计系统中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液滴速度检测电路,滴速显示电路,滴速控制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等。
在液滴速度检测电路中,系统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光敏感应法,发射光源为红外光源GS系列管,光源发出高频光脉冲,为一束平行光,通过红外光敏接收管进行接收。信号接收完成后需要经过信号放大器将光信号进行放大,进而转化为电脉冲信号。此系统的应用原理为,当光路上出现遮挡时,光信号的强弱便会出现改变,而这个变化正是整个系统关键的数据来源,对这个变化需要进行同步介调和放大后才能转化为标准模拟信号,最终输出。
滴速显示电路的控制主体为单片机AT89C51,进行串行通信的部件为P2口和LED模块。该系统的设计思路为,将GPS8-2作为液滴速度检测传感元件,液滴的相关数据经过转换成数字信号处理后传送给AT89C51进行计算,再由AT89C51将对信号进行程序运算的结果进行转换后发给LED显示系统。在LED显示系统中进行显示设置时,要求为能在LED上实时显示点滴液滴速,具体显示方式为从低位开始显示,依次往上十进制,可显示从0到100以内滴速。使用者通过对所显示的当前的点滴液滴速实况,对滴速进行实时的调整和控制。首先使用者利用键盘接口对所需要的点滴滴速进行设定,而整个系统会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将实际滴速与设定值进行实时比较,并判断当前的滴速是否符合设定的速度。如果超出或低于所需求的滴速则使用液滴控制电路对其进行调节,实现了对点滴液速度的控制。
对滴速进行控制和调节这一功能的实心是通过控制步进电动机实现的。点滴监测电路会时刻对监测到的信号进行软件系统内部的对比,并根据具体对比结果向步进电机发出对应的脉冲信号以实现控制。当点滴液速度高于要求的速度时,软件系统内部会对步进电机发出电脉冲信号,进行降低储液瓶高度的命令从而降低点滴液速度。同理,当点滴液速度低于要求的速度时,系统也会根据分析结果向步进电机发出对应的脉冲信号,通过升高储液瓶高度来提高点滴液速度。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光电传感器GPS8-2会连续不断地对点滴液的速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能够根据具体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对速度值的校验和调整,进而达到控制点滴液速度的目的。
报警点路同样采用GPS8-2光电传感器,将光电传感器固定于储液瓶上的警戒线处,当储液瓶中的药液低于警戒线时,便会出现采集信号变化的情况,软件系统收到该变化时便会发出报警信号,通过发光二极管来显示报警
在利用C语言对单片机程序进行设计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加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应用:在整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自顶而下”(TOP2DOWN)的方法,并且在程序编写设计时应采用模块化编程。对单片机控制点滴这个系统的程序编写,具体包含了4个子程序的调用,这四个子程序分别是LED显示程序、按键扫描及处理程序、点滴液速度采集程序、低液量报警程序。他们分别具有的功能为:显示实时点滴液速度;保证按键识别、按键输入及相关处理应用功能的实现;把GPS8-2所采集的点滴速度读入到指定的数组中;利用GPS8-2对储液瓶内的药液量进行检测,并在液面低于警戒线时实现自动报警。
在进行程序编写时,首先要对各初始值进行设定,之后再启动传感器程序实现对滴速的测量。在滴速检测系统的设计部分,需要设计的有读字节程序、写字节程序、读取点滴液速度程序等3个子程序。对LED显示进行初始化程序设计,需要将单片机各口状态和设初始阈值进行初始化设计。
整个系统在调试时需要将Proteus和Keil两个软件进行简单的配置,进行运行后会出现电路仿真图的出现,编辑好的C工程文件也会需要被保存在整个工程文件中。Proteus是目前最好的模拟单片机器件的工具,使用KeilC+ProteusS可以像使用仿真器一样调试程序。
设计将自动化液体点低速度监控装置添加在目前的液体点滴装置上。此系统主要是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的,将光电传感器、LED数码管显示器以及步进式电动机组成的滴速控制电路与单片机系统进行连接。设计中使用的光电传感器为GPS8-2,数据采集装置采用的是两块光电传感器,这两块光电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点滴液滴数和监控储液瓶内剩余的药液量。使用GPS8-2光电传感器的监测系统电路具有简单、方便、灵活等特点,整个系统的原理为通过光电传感器将滴数信号传递到单片机控制系统[2]。单片机在对信号进行简单地计算处理后,会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接口传递给LED数码管显示器并显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多花费的时间是很短的,因此就保证了显示速度的准确、快速和及时的特性,使用者能够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的滴速对滴速现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实际操作提供了依据。
液体点滴装置在我国医用卫生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其目前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例如无法精确地控制输液速度。因此论文设计了一种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液体点低速度监控装置。设计基本完成了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的滴速控制。同时设计完成了Proteus和Keil结合的仿真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毅刚.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2008.
[2]张学军,回文静.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教学研究.仪器仪表用户,2011(18):57-59.
- 上一篇:初中篮球体育教学
- 下一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