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具有我院学籍的学生,学生家庭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属于农村特困家庭,或因突发性灾难造成家庭临时经济特别困难的(突发性灾难是指人类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及人身伤害),或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接近农村低保或特困。
(二)申请助学金若农业户口的学生,需有当地县以上政府民政、教育部门出具的有关上述情况的证明,或提供区、县(市)民政部门出具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材料及乡镇政府出具的家庭收入情况证明,或者提供《农村特困户救助证》(暂未发《救助证》的由民政部门出具特困证明)及村委会、乡镇政府出具的收入证明;非农业户口的学生,提供《城市(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领取保障金的存折(须连续三个月领取低保金)及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出具的有关家庭收入和享受保障金情况的证明;因突发性灾难造成家庭临时性经济困难的,提供相关部门和所在居民委、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委会、乡镇政府出具的证明。
(三)学习成绩合格以上,或当学年考试不合格只有一门功课。
第二条根据***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办法》中有关要求制定我院贫困生助学金申请办法。
第三条《**学院贫困学生助学金申请和勤工俭学活动管理办法》中所称的助学金是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由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投入,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赠等多渠道筹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的资金。
第四条享受贫困学生助学金的学生,必须是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负担学费、生活费而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和可能辍学的学生。
第无条在助学金有限的情况下,贫困学生助学金重点倾向来自特困地区的农村的贫困学生。
第六条我院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贫困学生档案要健全、真实,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核实和调整。贫困学生档案由专人保管,贫困学生名单和获得助学金学生名单,经批准后应及时在**学院网上公布。
第七条凡符合第五条规定的学生均可申请贫困学生助学金,学院对申请人的有关证明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有必要时班主任或贫困生助学金专管人员到贫困学生家中进行走访。
第八条对经审核合格的贫困学生,报校学生处审批。学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评定和上报工作。
第九条贫困学生助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具体时间按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
第十条贫困学生助学金评定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实行公示制,严防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学院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处理举报事件,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篇2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05
Vol.8No.6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Edition)
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两免一补”的现状与思考
杨文斌,郭 鹏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所,)
摘 要:。国务院决定,到2007年,争取
”,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省,,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就我省贫困县(区)的义务教育和下一步全面开展“两免一补”。
关键词:陕西;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济困难;对策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章编号:1008-777X(2005)06-0071-0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再穷不能穷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是大家共同的心声。2003年9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
(免杂费、免一补”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国务院的这一决定,是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于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进而实现小康,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道德思想教育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省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全国有592个
贫困县(区),我省有50个贫困县(区),占全国的8.4%;2003年我省贫困人口为656万,占全国总贫
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以及“两免一补”落实情况,我们选择了咸阳市、铜川市、商洛市的旬邑、淳化、耀州、宜君、山阳、商南6个贫困县(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调查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由此推算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并就我省贫困县(区)的义务教育和下一步全面开展“两免一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措施。
一、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由于家庭贫困导致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贫困的概念。
(一)贫困的基本概念
贫困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
困人口的21.8%,形势十分严峻,由此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
收稿日期:2005-05-20
作者简介:杨文斌(1953-),男,陕西耀县人,陕西省软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71・
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由此可看出,贫困不仅仅表现为物质的匮乏,收入低,而且表现为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抵御风险能力脆弱,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仅仅用物质的数量即经济收入多寡一项指标来判定是否贫困,显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根据上述贫困的定义,可以推论,经济贫困的家庭一定是贫困家庭,或者称弱势群体,贫困家庭的学生一定是贫困学生、也是弱势群体。
(二)我省贫困学生的现状
11我省农村贫困人口情况
省重点县汉中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渭南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咸阳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商洛安康
58.18297.74140.4283.42429.87126.88206.38355.16103.3836.7211.49250.6878
4.8133.88623.6356.67538.2716.0118.1138.7825.522.0528.220433.2471..5.384.96428.347.1917.5714.11
6.6645.684831.42888.52849.729418.9724.3349.1528.284.7138.338846.8779.65846.21956.986.55638.2311.4820.6517.6
11.4779.570855.063815.20387.999434.9842.4487.9353.86.7666.549280.12568.508111.616912.3611.52466.568518.664838.20631.71
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贫困县多,贫困面大(见表1),有50个国定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7个省定贫困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人口2629万,2003656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入人口383万(625元),未解决温饱人口283625元以下),24%和10%。若按每户5人计算,折合贫困家庭131万户,折合未解决温饱
215.9578省重点县宝鸡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西安
34.42.38.4267.3934.15157.35326.09
的特困家庭56.6万户。其中,全省国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425.65万,省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112万,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6%和4%。各地区农村总贫困人口占本地农业人口的比例分别为:延安市33%,榆林市32%,汉中市26%,渭南市20%,咸阳
表2 调查样点县区贫困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地 区山阳县淳化县耀州区旬邑县宜君县商南县
农业人口38.9217.19.624.848.120.21
温饱线以下人口(625元以下)
6.455.261.9864.662.8822.15
低收入人口(865元以下)
9.336.022.5575.543.9022.49
总贫困人口15.7811.284.5410.26.7844.64
市24%,商洛市31%,安康市31%,铜川市29%,宝鸡市24%,西安市9%。除西安市外,各市贫困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10个市农村总贫困人口占本地农业人口的比例加权平均为30%。
从调查地区来看,各调查县(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山阳县40%,淳化县65%,耀州区47%,旬邑县41%,宜君县83%,商南
县22%;六县区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比例加权平均为4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贫困县(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出全省平均值17个百分点;六县(区)与本地区比较,除商南县低于本市外,其余5县(区)均高出本地区9到54个百分点。因此,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比例较高。
表1 全省各地区贫困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地 区延安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榆林国家重点县
农业人口151.976.6275.28286.42228.4
21调查地农村贫困学生情况
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很明显地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即农村贫困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其贫困学生比例也较高(见表3)。山阳县贫困学生2.5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6%;宜君县贫困学生500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7.32%;商南县贫困学生2.69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2.7%;淳化县贫困学生1.125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1.2%;旬邑县贫困学生2.81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5.8%;耀州区贫困学生1.216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8%;六县区贫困学生
温饱线以下人口(625元/人.年以下)
17.589612.38835.201334.7629.95
低收入人口(625-865元/人.年)
33.473323.129610.343757.7451.08
总贫困人口51.069335.518915.54592.581.03
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加权平均为34%。由于所调查的县(区)都属于国定贫困县,因而贫困学生比例较高,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类似这样的贫困县(区)是我们重点帮扶的地区,这里的贫困学生是我们实行“两免一补”的主要对象。
・72・
表3 调查样点县区农村学校人员情况
地 区中小学个数山阳县淳化县耀州区旬邑县宜君县商南县
[**************]
教职工数量
[***********]242300
学生数量[***********][1**********]5
寄宿学生数贫困学生[***********][1**********]
[***********][1**********]
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不解决贫困生的就学问
题,就不可能实现“普九”目标。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各级政府特别是学校积极想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入学。同时,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个人等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结对子”等途径,救助了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例如,商南县在各中小学建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会,县教育局每年向乡镇学校拨付救助金5万元,、中小学中1名困难学生。江41名,元。贫困学生不仅沐浴着,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二)我省实行“两免一补”的现状
通过调查认为,我省“两免一补”工作,总的说来,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问题不少,贫困生多,需要资金量大,救助工作仍未纳入正轨,需要做大量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十分紧迫。11学校是实行“两免一补”的主体。根据对12所中小学调查数据统计(见表4),由学校减免的贫
(三)贫困学生的成因
我省的贫困学生主要是因家庭贫困而造成的。把农村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来分析,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1经济贫困。即收入水平低下,不能维持基本
生活。地区,没有可利用资源,生产、,收入来源等,从而产生贫困21水平低下的程度,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者途径的缺乏。因此,即使接受过较高教育、是聪明人,但因无法获得本应享有的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途径、机会和选择权,从而导致能力的缺乏,引起贫困。
31人类贫困。指缺乏基本的人类能力,如文
盲、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弱智或残疾等,丧失正常劳动能力使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41风险贫困。虽然已经脱贫,但抵御各种风险
困生为84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占救助生总
人数的93%;学校以外渠道资助的贫困生为6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0.4%,占救助生总人数的6.7%。因此,救助贫困生最多的是学生所在学校。但是,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贫困生仍得不到学校以外的资助。
表4 调查样点学校“两免一补”和寄宿学生情况
学校旬邑太村中学
职田中学
职田小学淳化铁王中学
铁王小学耀洲石柱中学
孙塬中学
孙塬小学宜君第二中学
彭镇中学
学生人数减免人数全免人数减免金额(元)寄宿人数[***********][***********][1**********]
[***********][1**********]
------2461--[1**********]276
[***********][***********][1**********]440
760(校外租)200(校外租)
--[1**********]0--[***********]
能力很弱,遭受不利因素打击和任何天灾人祸都可使他们返贫。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病致贫。学生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突发疾病,产生巨额医疗费用开支,造成了家庭生活贫困。
(2)失去父母或父母离异致贫。一是丧失双亲或单亲,造成家庭经济极度困难;二是父母离异,子女由一方或他人抚养,抚养费难以落实,形成贫困生。
(3)因自然灾害致贫。突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毁掉农田、房屋,造成绝收,甚至伤及家庭成员生命,形成贫困。
上述几种情况是形成贫困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学校界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从这次调查来看,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主要属于第三、四种情况。
二、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贫困学生救助现状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之一就是家庭经
商南湘河中学
湘河小学合
计
21“两免一补”范围小。根据抽样调查12所农村中小学,资助贫困生比例(贫困生占学生总人数比值)在5%以下的有6所,5%-10%的有3所,超
・73・
过10%的有3所。而这些学校的贫困生比例都在15%-20%,也就是说还有50%以上的贫困学生仍然得不到资助。根据我们了解,目前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实际上是家庭特别困难的特困生,他们占贫困生的比例大约在30%-50%之间。
31“两免一补”力度小。由于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紧张以及救助资金渠道单一,各地用于“两免一补”的资金十分有限,并且多数是减免一部分:免教科书(书费实际已由省财政支出)或免部分杂费或免住宿费,全免的很少。据调查,844名享受“两免一补”贫困生中,全免的有276人,占比例仅32%,其余68%的贫困生只是部分减免。上述减免的总金额为2.944万元,人均减免34.9元。因此,目前“两免一补”生无疑是杯水车薪,41:一是居住条件苦。“普九”,大改善,但是学生宿舍建设滞后,近1/4的寄宿生在外租房,有学生宿舍的部分学校居住条件仍然很差,一些学生宿舍还是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漏雨、黑暗、潮湿,有些已成危房。寄宿生宿舍不仅破旧,而且居住十分紧张、简陋,大通铺、多人同床随处可见。商南县湘河中学约12平方米的一间宿舍,摆放5张架子床,一张床(与普通单人床大小)上睡3人,居然住了30人。二是生活苦。寄宿生大多是贫困学生,伙食标准很低,咸菜、汤面条、干馒头是每天的主餐,干馒头就白开水并不鲜见。据调查,寄宿生副食消费多数在1.5-2元钱以下,有的还不到1元钱。伙食差、营养不良已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两免一补”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思想认识不足。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也占了很大比重。于是,有的认为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很大了,地方财政太紧张,没有必要再支持;有的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再为“两免一补”提供必要的经费匹配。
21资金严重不足。目前,仅50%的贫困生能享
许多学校负债累累,加之实行“一费制”后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教学大纲规定的信息课、分组实验课等无法正常开出,即使少数配备了计算机的学校,也因电费开支大而只好望“机”兴叹;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得不到保证,致使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学校来承担“两免一补”的资金费用,就不合情理了。因此,必须从机制上解决经费来源问题。
41贫困生的界定有待科学规范。贫困生的界
定各地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远,,。
。
。在学,其家庭经济变化是动态的,贫穷的可能脱贫,脱贫的也可能返贫。因此,必须进行跟踪,每年调查摸底,实行动态管理。
三、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
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界定和管理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根据国际上贫困
的定义和类型,对贫困学生的界定应有以下方面:
首先,测算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家庭主要成员的经济状况。按照国家目前贫困线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为贫困。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家庭主要成员经济收入等,测算年人均纯收入。
其次,看经济结构。有无稳定收入的产业,经济结构是否单一。
第三,家庭主要成员的素质。文化程度、获取技术、知识的途径和能力,有无技能、创收能力等。
第四,自然条件情况。土地、气候、资源、交通等。
第五,家庭主要成员的健康状况。有无残疾、弱智、长期患病。
第六,学生抚养情况。是否为孤儿、单亲等。第七,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家庭主要成员突发重病等。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确定程序。学生填写
受到“两免一补”,并且多数减免一部分,要减免所
有贫困生,资金缺口很大。
31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政府对“两免一补”无资金投入或投入甚少,学校承担“两免一补”的资金费用也是无奈的选择。据调查,“普九”后,・74・
“两免一补”申请表(申请表至少应有上述七项内
容),经村委会证明填写意见,班主任进行实际调查确定本班级贫困生,学校汇总后横向比较确定学校“两免一补”人员名单,学校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教育、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备案。
3.建立“两免一补”学生管理档案。各地教育、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机
财政管理部门,各学校都要建立“两免一补”学生管理档案,每年要调查核实,进行动态管理,需要救助的及时接收进来,脱贫的不再给予资助。
(二)措施和建议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两免一补”工作的制度建设。“两免一补”工作影响面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两免一补”工作对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各级党和政府要把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赢民心、暖民心、聚民心的重要工作措施来抓。要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委、政府、究、一同规划、。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的环境。
2.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财政应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教育虽不是纯公共产品,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纯粹的市场提供会造成巨大的效率牺牲。同时,教育又具有外溢性,使人觉醒、摆脱愚昧,是社会进步、民族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九年义务教育的外溢性很大,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从公平方面来看,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贫困学生不能就学,就是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义务教育的资金应全部由财政拨款提供,而不应由政府和家庭共同负担。
制。“两免一补”工作需要资金量大,省、市、县(区)要把需要的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安排。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保障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贫困学生救助长效机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来安排教育支出,即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中央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横向扶持力度。
,,,,也把党政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教育税的纳,拓宽税基,增加收入的刚性。
4.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拓宽办学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投资办学,形成国有民营、国有民办公助、校际联合、中外合作办学、股份制学校等多元化办学局面。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2003年教育统计年鉴[Z]1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
[2]朱文镇,等.关于中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若干思考[J].
农村经济.2004(1)1
[3]刘楚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问题初探[J].天水师范学
院学报.2002(3)1
[4]王惠芬.农村教育贫困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
院学报.2002(3)1
[5]李秉中.西部义务教育呼唤发展机会均等[J].中国教育
学刊.2005(1)1
[责任编辑 赵喜桃]
CurrentSituationandConsiderationaboutthePolicyof“Two
ExemptandOneSubsidy”inRuralCompulsoryEducationinShaanxi
YANGWen-bin,GUOPeng
(Shaanxi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ofSoftware,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compulsoryeducationinthepoorruralareashasarousedmoreattentionofPartyandgovernmentandpeopleofallwalksoflife.TheStateCouncildecidesthatby2007,alltheruralcompulsorystudentswhocomefromfinancialdifficultfamiliesbeentitledtoenjoythepolicyof“twoexemptandonesubsidy”i.e.exemptfrominci2dentalsandbooksfee,subsidizethelivingcost.Shaanxiisaprovincewithlargepoorareas.Sothebasicinvestiga2tionandcontrolofcurrentsituationofthepoorcompulsorystudentsinShaanxiwilldevelopsomenewideasandcor2respondingmeasurestothoroughlycarryoutthepolicylater.
篇3
接到上级领导对市委巡察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批示及工作安排部署后,**镇高度重视,组织了相关部门对上级文件及精神认真学习,对市委巡查扶贫领域存在问题逐条逐项通报,同时举一反三,开展排查整改工作。通过本次排查整改工作并与前期扶贫走访入户、动态调整等工作结合,现将**镇排查和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1.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享受相应资助实现全覆盖。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措施,建立并完善了**镇**学区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信息台账,做到应助尽助。2019年,共救助贫困生人数980人次(每人625元),其中资助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60人次,发放资助金37500元。其中春季学期资助24人,发放资助金1.5万元,低保家庭学生30人,特困供养家庭1人,残疾学生1人;秋季学期资助精准扶贫户36人,发放资助金22500元。按时足额将资助金发放至贫困家庭学生手中,做到应助尽助,确保了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全覆盖。
2.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青少年零辍学。为保障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我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等文件,积极向乡镇政府扶贫办汇报,要求镇村干部与村委会干部全力做好辍学学生劝学、催学返校工作,对因重度残疾不能到校正常上学的适龄青少年,由学校派出教师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调度推动,创新帮扶机制
教育扶贫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面广、量大且难度大。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帮扶机制,高位推动教育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王克锋校长为组长,康明途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的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教育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调度,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建立了完善了结对帮扶机制。即由全体老师定期上户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宣传资助政策,解决贫困学生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对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结对帮扶全覆盖。
(二)强化资助宣传,确保政策家喻户晓
我们强化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努力做到全覆盖,保障了资助政策切实落地。
一是社会宣传全覆盖。编印《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宣传单,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手中,广泛宣传各类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知晓资助政策。
二是学校宣传全覆盖。各校利用升旗仪式、广播、橱窗等对学生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在醒目处都制作了永久性“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栏,对各学段资助政策的资助对象、资助条件、资助标准、办理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三是家庭宣传全覆盖。我们扎实开展好“全体教师访万家”活动。2019年11月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老师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了“全体教师访万家”领导小组,实行包村包户包人的办法开展教育扶助政策宣讲活动,让学生和家长看得见、听得到、记得住教育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全覆盖。
(三)多方数据互通,精准建设贫困生档案库
贫困生档案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贫困生资助的精准性。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注重资源共享,精准建设贫困生档案库。一是认真核对由乡镇扶贫办提供的汇总报送的数据;二是学校通过学籍系统数据和扶贫系统数据“比对”的办法筛选出本校的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三是通过家访、电话沟通、获取贫困证明等方式掌握外区户籍在区内学校就读的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信息。这样,我们精准建立了全校贫困生档案库,为精准资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经常与镇政府扶贫办和村委会“互动”,对“退出”和“新进入”的贫困户家庭学生及时登记、调整,对贫困生档案库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学生信息“一个不漏”。
(四)强化跟踪,努力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及时统计学生返校、辍学情况,对因厌学等原因辍学的,由学校领导和老师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重度残疾的,通过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对未返校的学生进行再次家访,发放催学通知书并做好家访记录,建立跟踪卡,弄清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去向,有效制定措施,促使返校就读,确保贫困户家庭子女无一人失学辍学。再次,利用每年寒暑假及节假日组织开展“村居合作共同体”活动,要求全校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师进行合理分组,使走访活动覆盖到每个村庄、每个学生家庭,特别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困难。
(五)引导社会参与,共同打造扶贫工作合力
在落实上级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教育精准扶贫,截止2019年底,我们筹措了社会类资助金近10万元,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学生30多人。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虽然我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识别机制不健全。有部分学生随父母在区外就读,这部分学生信息难以掌握,个别贫困学生(监护人)没有及时在就读学校申请受助,造成个别学生没有及时得到资助。
(二)部分非寄宿贫困生未能享受资助政策。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只有在校寄宿生才可以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但由于学校住宿条件受限等因素,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在校外寄宿或寄宿在亲戚朋友家里,这部分贫困生未能享受到这一政策,家长对此项政策不太能理解。
(三)个别义务教育阶段残疾贫困学生没有按时入学。控辍保学工作中,个别监护人法制意识不强,对因重度残疾等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入学的青少年的没有主动履行必要手续,给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人为的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档案库并规范资助程序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学习。通过板报、宣传栏、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学习,提高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做到宣传有效全覆盖,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精准对接。按照“准确、动态”的要求,加强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沟通联系和数据共享,掌握最新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困难家庭学生就读信息,实现“精准建档、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享受相应资助政策“一个不漏”。
(三)进一步查缺补漏。各类拟资助名单汇总后,要求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公示,查缺补漏,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享受相应资助全覆盖。2020年春季开学后,我们将自我完善救助机制,筹划成立“壹基金”,确保每一位特困学生每个月都能受到救助。
(四)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发现贫困生有辍学苗头,及时会同镇村干部上户做好劝返工作,确保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不断深化帮扶力度,健全帮扶机制,拓宽帮扶途径,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发挥职能优势,确保贫困生享受资助政策一个不漏,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青少年零辍学,打赢就脱贫攻坚战。
篇4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
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公民的法定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公平问题却一直存在。教育公平,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它包括3方面的内涵: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按照这一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教育起点公平来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由于受我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硬件设施、教育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素质、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就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我国地域间经济、文化差距比较大,如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文化科技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给教育所提供的资源与条件差距也很大,从而使不同地区间的教育质量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也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第三方面,由于观念上的歧视或认识上的偏见,绝大部分普通学校拒绝接受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使其中一部分有能力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另外,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由于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在义务教育阶段,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上好学校难”的现象;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受教育布局调整学校大多集中在较大的村镇的影响,学生上学的成本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次,从教育过程公平来看,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升学机会不均等。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升初中时,由于受户籍限制,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存在着不合实际之处。如,许多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与实际居住地教育行政区划不完全一致、流动人口的子女户籍与实际居住地教育服务机构要求不符等,这就使部分孩子的入学、升学成为难题。第二阶段,初中升高中,由于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层次的高中入学竞争异常激烈,加剧了升学机会的不公平。第三阶段,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各地区的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差异巨大。每年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
再次,从教育结果公平来看,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就业方面,受经济发展状况、用人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急待从制度创新方面加以破解。
二、教育救助制度的不足
针对上述教育公平的种种问题,社会各界人士也献计献策,想出许多办法,采取很多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教育救助制度。教育救助最初是指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贫困学生获得受教育机会从物质、资金等方面所提供的援助。后来,教育救助的对象逐步扩展到流动人口子女、残障学生、女性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等弱势群体,救助的形式也从物质、资金救助扩展到教学条件救助等形式,教育救助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指政府或社会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保障教育弱势群体享有公平的教育”。
教育救助制度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教育救助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救助往往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存在着有钱就救助,没钱就不救助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也缺乏长远性,这就难免使教育救助有形式化的危险。
2.教育救助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教育救助的对象最初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的,所以,在人们的观念中仍然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作为教育救助的对象,而忽视其他的教育弱势群体的救助,更忽视贫困地区或教育薄弱地区的救助,使教育救助具有济贫的特点,而缺乏制度化的安排。
3.教育救助侧重于物质或资金的援助,缺乏精神方面的援助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救助的形式大多停留在物质或金钱的援助,缺乏对救助对象施以精神的关怀。文化隔阂、道德冷漠、情感麻木、心理不相容等隐性的社会排斥也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因素,“关注社会‘软’环境的改善,上下一致、共生共荣、道德自觉、彼此感恩、心理相容的文化心理氛围也是教育救助的题中应有之义。”
4.教育救助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
教育救助更多地是对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救助,为已经产生的问题寻找出路。但教育救助无法阻止新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必须从更高层次的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三、全纳教育与教育公平
正如前面所说,教育救助制度虽然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上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它不能根本上阻止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只有从制度创新上进行新的思考,用全新的理念来破解教育公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全民教育的顺利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此,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WorldConferenceonSpecialEducation:AccessandQuality),在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的概念。全纳教育的基本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强调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三是主张机会均等;四是强调教育民主,强调合作;五是强调接纳,反对歧视和排斥。
全纳教育主张要对普通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造,为所有儿童(包括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适合自身需要的教育服务,使每个儿童都可以在学校里受到教育,并能取得成功的学习经验,通过课程的调整和安排,对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利用,以及社区的合作来保证教育质量,彻底打破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的界限。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全纳社会和实现全民教育”。因此,用全纳教育的理念对现有的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造,建立全纳教育体系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四、教育公平的制度安排
根据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理解,结合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制度上的完善与构建,破解教育公平问题。
(一)教育起点公平的制度安排
1.加大学校硬件设施的建造、改造力度,实现校园硬件设施的标准化。
为了解决教育硬件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对现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这样无论学生在哪个学校入学,他所享有的教育硬件资源都是一样的。当然,这个建设标准,应该是城乡统一的,也是动态的,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尝试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实现教师全国范围内流动。
为了解决教育师资分布不均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教育是公共领域,教师是从事公共事业的人员,只有把教师纳入公务员制度,才可以实现教师全国范围内(最起码是省域内)的定期流动,彻底改变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3.按学生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打破城乡户籍的限制。
破解教育起点公平,最重要的措施还是按学生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取消借读费,允许学生根据需要自由转学,打破城乡户籍的限制。
(二)教育过程公平的制度安排
1.以救助促全纳
通过对教育起点公平问题的解决,教育过程公平问题之一主要集中在因贫困失学问题上,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教育救助制度可以发挥独特优势,我们可以采取“以救助促全纳”的指导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现实生活中,救助贫困学生的办法和措施非常多,如“春蕾计划”、“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奖学金制度”、“希望工程”等,都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对高招制度进行彻底变革
教育过程公平之二主要集中在受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实行统一的国家统考分数线、省里会考分数线和学校复试三位一体的高考模式,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性质,分别规定全国统一的分数线。如北京大学等类似的属于国家公办的一类重点大学,入学条件必须是达到国家规定的统考分数线,并且通过学校的复试,或者以省里的会考成绩作为国家统一的分数线依据。地方大学以省里会考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再通过学校复试。依此类推,让所有考生在同一标准上来竞争,而不是现在的把某大学的招生指标分配给不同的省。这样,就可以解决高考制度带来的负作用。
(三)教育结果公平的制度安排
篇5
[关键词]高校;资助:贫困生
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对高校来说,贫困生一直存在。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高校贫困生的存在,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短时间也将持续存在。统计表明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为30%左右,特困生比例约为10%~15%。为了满足教育需要,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政府也承诺不让每个贫困学生因欠费而辍学,从1987年开始,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就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项内容。通过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来资助困难学生。还有些高校吸引社会资金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学生。
但是,在资助的过程当中,对于贫困生的界定标准、审核办法、资助发放办法等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身份认定困难
高校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学校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具体是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出具乡、镇、街道盖章的《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填写《贫困生消费情况调查表》一班级成立考核小组进行调查其表格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并填写调查结果一学院(系)审核一贫困生名单公示一贫困生建档一报学生处汇总。
由此可见:是否能被认定为贫困生,重要依据是“三级证明”,在校生的家庭收入、日常消费及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的特殊因素等虽然都纳入到认定当中,但要做到准确衡量非常困难。对于刚到学校、对政策了解不清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不一定在十月进行“贫困认定”这项工作时能提供证明,而不少地方只要想开三级证明就可以开到,对大一学生来说,仅凭本人申请和三级证明进行认定,很难做到准确认定家庭是否困难。
二、救助形式单一,覆盖面窄
很多学生认为资助政策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特别贫困学生的问题,但“扶贫济困”功能并没有真正达到。这不仅是因为贫困生认定机制不合理,也因为资助政策体系的“覆盖面”不够宽。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的“奖、助、贷、补、减、勤”六大形式中,奖、助、贷体系都在逐渐完善并且力度较大。现行的资助政策国家励志奖学金比例为3%,助学金比例20%。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每生每年5000元,助学金标准为2000-4000三个档次,助学贷款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办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少,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出于安全考虑,很少设置。社会奖学金对高校现行的资助体系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但这些资助往往会要求学生的专业、生源地、民族甚至性别等。这也影响到资助工作。
三、励志作用难以体现
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发放金额远远高于其他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奖励。在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选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家庭贫困”和“品学兼优”同时作为评选条件,使许多学习好但没有被“贫困认定”的学生失去了评选资格,造成有些同学不理解、心里不平衡。引发学生对高校政策体系公正与否的质疑,不利于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和谐。
以上说明,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贫困生确认制度。如何准确地辨别、认定贫困生,当前的各高校并没有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评定标准,从而导致了国家资助金未能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改变国家助学金发放主体
贫困生认定主体和国家助学金可以改为在生源地进行发放。生源地政府作为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可以使当地民政部门来对贫困生家庭进行实地考察,多方位全方面的调查审核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判断学生家庭是否属于贫困家庭。并且,学生的资助金额应该由生源地政府财政承担一部分,这样就会避免当地政府随意开出“三级证明”。
2、从低年级建立贫困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可以从小学开始,对特殊地区、特殊家庭的同学建立系统的贫困生档案。由于我国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免费教育,小学、初中的老师忽略了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帮助。我国大部分的小学、初中老师都是当地人,对当地的经济情况比较了解,也可以及时家访并做好与当地家长交流,因此由他们来做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方便、到位和准确。
3、使资助形式多样化、完善资助育人体系
单纯的仅凭家庭困难认定就可以获得金额较大的无偿资助易导致贫困生责任意识的淡薄。应该强调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学生表彰制度,树立典型,弘扬先进。使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强。
篇6
关键语:贫困大学生资助对策
前言
2009年末的上海女硕士自杀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凝聚到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社会性的问题。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国家兴衰的标志。由于教育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因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会因贫困而难以完成学业,甚至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高校贫困生的问题不仅是贫困生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什么是高校贫困生呢?所谓的高校贫困生是指高校里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学生(通常月消费在200元以下),他们的经济支付能力不能完成其大学学业。他们在上学时负担不起学校所规定的各项费用,有的在上学后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情况突出者(通常月消费在90元以下)为特困生。
一、高校贫困生产生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呢?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高校一直实行的是“单轨制”的全国统一的“免费+人民助学金”模式,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时代和较小的高等教育规模,使国家成为高等教育的单一投资者,受教育机会成为面向特定群体的公共产品,群体内每一个成员不仅不需要履行投资责任,而且在生活上享受福利,毕业后也有国家包分配,因此也就不存在高校贫困生问题。高校贫困生问题开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公费生和自费生并存的“双轨制”,并开始实行对一部分学生免收学费,而另一部分学生收费的政策,贫困生问题就此产生了。我国高校自1994年实行招生并轨、交费上学、自主择业政策以来,高校学生开始支付每年几千甚至是上万元的学费,高校贫困生问题便成了一个热点问题。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扩招也使贫困生人数迅速增加。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其家庭的贫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父母双亡,单亲家庭或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经济来源少,甚至没有经济来源;(二)学生家庭处于偏远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差,经济困难;(三)多子女上学,家庭收入偏低;(四)转型期出现的新贫困家庭,父母为城市中因企业效益差而下岗的职工,靠低保维持家庭生活;(五)家中有危重病人,昂贵的医疗费用造成了家庭的经济危机;(六)家庭所在地遭受重大灾害,失去经济来源等等。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5日第一版中相关数据显示,到2005年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占到了高校学生总人数的20%,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研究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实行并轨招生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涉及到了教育公平问题,影响了部分贫困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能否积极、妥善、有效地解决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已成为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大局的一件大事,责任重大,不容忽视。围绕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各级政府及院校也想了很多办法,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俭学补贴、学费减免”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逐步得到确定。国家、社会、高校等对高校贫困生给与了大力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各高校在贫困生资助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标准缺乏合理机制
如何区分贫困生,各省市都制定有自己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学校管理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家庭能否承担得起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学校更是不得而知。现在通用的办法是由生源地的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姑且不去考虑各地对贫困状况的理解,单就贫困证明本身,又有多少可信度而言呢?国家缺乏权威、可行的资助评审体系,高校很难确定谁应该接受国家助学金,谁应该享受学院助学金,谁应该享受无偿资助,谁又只能获得助学贷款。有的学生在填报家庭收入时尽可能的少报或不报,然后拖欠学费不交,申请学费减免或资助。贫困生认定由下而上,仅凭一纸证明评定,缺乏科学可行的评审体系。
(二)勤工助学岗位少且报酬低
现在勤工助学的岗位主要来源于校内,校外市场上主要是大学生做家庭教师和在私人企业里打工,但受条件限制,可提供的岗位有限,稳定性差,报酬也非常低廉,往往根本不能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再加上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导致了城市富余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在校大学生、下岗职工和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竞争愈演愈烈。由于在校大学生缺乏专业的劳动技能,导致了社会对其勤工助学的认可度不高,除了做家教外,贫困生只能从事低智力或重体力的劳动,劳动强度大,缺乏必要的社会劳动保障,有时候工作时间还与学习时间冲突,收入也很难保证。另外,一些大学生往往不愿意从事一些比较艰苦,不体面的工作,勤工助学的观念有待于改进。
(三)奖学金获奖学生与贫困生吻合率不高
贫困生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包括学习在内的综合表现可能就会受到影响。一部分贫困生来自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学习能力较弱,基础也差,造成贫困生“品学”未必就会“兼优”。而奖学金的设立宗旨是以奖优为目的的,因此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相对就会少一些,通过奖学金进行贫困生资助,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1999年对全国100所高校5000名贫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生活费来源中依靠奖学金支付的仅占贫困生总数的2.9%,贫困生获奖学金的人数也仅占其总数的23.8%。这足以证明奖学金的助困功能已十分微弱,奖学金获奖学生与贫困生的吻合率不高,依靠奖学金助贫实现难度较大。
(四)贫困生资助体系单一,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有限
当前国家推行的“奖、助、减、免、补、勤、贷”的教育救助模式体系,是一种单一的国家财政强力支持下的扶贫济困政策,始终没有摆脱单一的国家财政模式。这种模式的推行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如期足额拨付贫困资助的有关款项;二是当前贫困生资助政策保持连续与稳定。国家充当了教育救助的主力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实中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参与有限,导致救助的资金也有限,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求。
(五)国家助学贷款缺乏有效地法律和制度保证
目前,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助学贷款供款系统,国家助学贷款只能依靠商业银行来进行。而由于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企业化的运营模式,普遍认为助学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的,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建立,银行贷款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国家助学贷款扶贫帮困的功能很难得到发挥,勉强施行,效果也不明显。另外,各院校中也确实存在毕业生未能如期还款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贫困生信用意识淡薄,主观上拖欠还款;另一方面是因为贫困生毕业未能及时就业,或者收入很低,客观上无力还款。
(六)注重对贫困生的物质救助,缺乏精神帮扶
为切实解决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国家实行了“奖、贷、助、补、勤、免、减”的资助政策,诸多高校开通了“绿色通道”、“校园绿卡”等一系列方便快捷的助学措施。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很多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但学生由于贫困引发的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案尚未完全被纳入以上资助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高校贫困生除了承担着高额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需要调试的心理问题相对于非贫困生,更多、更复杂,但在实践中,对贫困生精神心理方面的帮扶往往容易被忽视。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对策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积极地加以救助。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营造和谐校园进程中无法回避而又急需解决的难题。个人认为在对高校贫困生的救助中应该从贫困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层次、多角度的对他们进行救助。针对上述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加强贫困生的甄别工作
要解决贫困生的认定工作,需要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这个标准应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家庭成员劳动力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高校的收费水平等而制定。在具体进行贫困生界定工作时,除了要有硬性的执行标准,还应有弹性的执行计划。在制定上确保合理性,在情感上确保人性化,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贫困认定制度。同时生源地地方基层组织也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旦贫困证明出现问题,要追究证明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在学校今后的工作中,应严把贫困生认定关,充分利用当今信息通讯发达等优势,加强调查了解,核定相关证明文件,增加公示,举报电话等监督手段。学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派遣有关工作人员对申请的贫困生家庭进行抽查走访,从源头上掌控贫困生的界定,使有限的资助资源充分的惠及每一个贫困生。
(二)学校加强与社会合作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学生自助自救能力
随着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日益扩大,如何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工作的济困育人功能,使之与学生的学业、能力挂钩,与学生的成才、创业挂钩,创造性的把助困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当前,要使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摆脱让学生从事简单的劳务劳动的局面,学校必须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学校要帮助学生积极联系社会企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起勤工助学基地,制定人才培养机制,使社会各个企业承担起资助贫困生的义务。在短期用工中,考虑使用勤工助学的学生,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劳动保障工作。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勤工助学由劳务型向知识型、创业型的转变。这种全新的助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长期的、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使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又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创业体验和就业实践。这种将“育人”、“助学”和“创业”有机结合起来的做法可以说是未来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三)改革奖学金制度,充分发挥奖学金的奖优、助贫、促学功能
高校奖学金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是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导向和资助功能,首先要大幅度提高奖学金。实行高额奖学金是国际上和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否有全额奖学金不但是各高校之间争夺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境较差学生选择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自己成才之路的重要方式。其次要扩大单项奖学金的评比,给贫困生带来更多的获奖机会。高校贫困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获得综合奖学金有相当难度。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贫困生奖学金”,仅在贫困生中评选,给贫困生带来更多获奖机会,使生活贫困的学生大都能获得资助,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和资助功能,以此激励贫困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
(四)争取社会支持,建立社会资助网络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目前,社会参与贫困生的资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设立捐赠奖学金:学校积极联系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捐资,以企业、单位、个人的名义在学校捐资设立奖学金。2.在学校成立爱心救助基金:广泛发动学校师生、新老校友及社会力量进行爱心捐助,成立“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于对学校贫困学生的救助。3.建立“助学对子”:学校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企业、慈善人士,由他们与贫困生组成助学对子,从学习费用、生活必需品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4.单位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企业对大学生的救助,应该多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有条件的单位要利用大学生的文化优势和时间特点,合理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劳动进行自救。
(五)建立学生贷款的监督和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助学贷款的作用
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的主渠道,它具有商业性和政策性并存的双重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银行真正参与助学贷款的积极性,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开办生源地贷款。学生生源所在地的政府比高校更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在生源地进行信用贷款,比学生入校后集中贷款简单易行,诚信的客观性以及偿还的可能性也更高;2.合理设计还贷期限。助学贷款出现的违约现象,还贷期限设置的不合理是重要因素,而延长还贷期限不失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3.尽快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完善监督惩戒机制,这是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根本。建立贷款学生个人详细的档案,建立起相应的跟踪系统,并要求媒体参与其中,对不履行还款义务的贫困生予以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六)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提高其自助能力
对贫困生的救助不能只停留在物质方面,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也有很脆弱的一面,对其加强心理帮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举办各种讲座、心理咨询等,使贫困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消除其自卑心态,引导他们树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生志向,排解他们的自我焦虑感,加强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培育贫困大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健全的心理。对贫苦生进行心理帮扶,可以激发其改善自身贫困状况的积极性,提高其自助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需要。
总之,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关心爱护困难群体的重要体现。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充分调动国家、社会、学校参与的积极性,综合各方力量来完善和创新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力争把这项工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进而更好的促进贫困生救助工作的开展,也会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1)
[2]杨志强.关于医科院校贫困学生资助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
[3]钟仁耀主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
篇7
关键词:普通 高中贫困生 自尊 资助 偏好性
一、引言
现在对于社会而言,高等教育是现代人们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普及对人们后期产生很大影响,现代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为高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学习知识可有利于发展民族战斗力,现在我国高中生学习压力与其他国家高中生相比压力很大,在学习这么艰苦的时刻,高中贫困生还有背负着其他方面的压力,例如:生活窘迫、学习环境相对较差、营养跟不上等。
现在社会对贫困高中生关注很高,为了提高贫困高中生的生活环境,现需增加贫困生救助体系,提高贫困高中生整体生活环境。我国现在对于建立高中生教育体系不容忽视,目前我们国家对于贫困高中生救助展开一系列的措施,在这些措施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这些活动展开后,很多人还是乐意接受别人的救助,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适合普通贫困高中生的救助办法,来帮助需要帮助的高中生。将这些贫困高中生已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某一地区选择一所普通高中,该校高中贫困生较多。该学校学生成绩品学兼优,因为家庭大部分都为贫困家庭,所以需要外界社会进行资助,对于此次的调查问卷,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男生人数为172人,女生人数为128人,其中回收试卷为286份,有效试卷为246份。
(二)研究工具
此次问卷调查包含几种,分别是:公开性资助、暂缓缴费、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奖学金五项,该试卷采用点数进行计分,1分拒绝、2分为很难接受、3分为可以接受、4分为完全接受。
(三)实施并检测
根据贫困高中生的自身状况,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并在表格内进行填写资料,填写后立即回收试卷。
(四)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录入到系统中进行SPSS处理。
三、研究分析结果
(一)贫困高中生资助心理结构
对于现在贫困学生的资助偏好性进行分析后,得出一些信息,根据实时数据得出,贫困高中生女性偏好性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在勤工俭学上有着明显差异,女生在勤工俭学因子比例上已经超过78%,根据数据上一些信息分析后,勤工俭学、减缓学费缴纳、助学贷款这三项比例远远大于公开性资助,贫困高中生对于公开资助方式不太认可,有伤自尊心,这些数据明显呈现了贫困高中生自尊心与公开资助因子负相关,其他三种因素与贫困高中生呈现正相关,贫困高中生对其他三项资助方式偏好程度较高。
(二)人口变量分析状况
对于此次的调查问卷中,该调查中的贫困高中生不存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对于资助方式也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经过调查此学校后,发现在贫困高中生中的独生子女比例要远远低于非贫困高中生家庭,此学校来自农村家庭占据了95.3%的比例,该学校还提供一下信息,超过半数家庭还没有交满全部学习费用和学生的生活费用,这些学生所需的生活费用要从其他帮助获得。
(三)贫困高中生自尊与资助方式
通过信息表明,公开资助与自尊呈现负相关,当自尊越低时,越容易接受公开资助。相反,当自尊越高时就不愿意接受公开资助。
四、讨论
(一)资助方式结构及适用性
目前对于资助形式存在这几种,如下:公开性资助、暂缓缴费、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奖学金五项,每种资助方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但不是每种方式都适用在贫困高中生上,本次实验表明,对贫困高中生进行资助会有偏好性,其偏好性与高中生自尊相关。
(二)受资助方式与性别产生明显差异
男女贫困高中生在进行资助下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其资助方式偏好性也产生明显差异,男生接受资助明显高于女生接受资助。目前男女之间对于资助偏好性来自社会、学校、政府、个人等的捐助。根据数据得出,男生更愿意接受无条件捐助,女生与男生相反,女生喜欢接受不公开性资助方式。
(三)资助方式对自尊有很大影响
亲朋好友的资助以及家庭申请的政府补贴都会提高贫困高中学生的经济状况,这样可以促进高中生的生活水平,也大可不必担心礼尚往来,亲情及友情的帮助可以促使受助者感受到四面八方的情谊,提高积极性。随着现代国家的发展,民间自主组织的公益性资助活动也越来越多,这种资助方式是否也应该增加一些方式,让受助者能够感受更多的关怀,并提高向上的态度,使贫困高中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其运用到该用的地方,否则就会导致一些有才华的人才白白浪费和流失,这样也会造成很大遗憾。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得知,每一位贫困高中学生对资助方式都有一定的偏好性,其偏好性有着一定结构。本次研究可知公开性资助、暂缓缴费、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奖学金五项资助方式都是可信有效的,同时接受亲朋好友的资助也能大大提高资助效果,自尊得到提高了,助学金也能用到实处。
此次简要论述了高中贫困生自尊和资助方式,高中贫困生自尊和资助方式仍需不断地改善。创新资助方式及手段,加强人员资助方式和种类,采用合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才能促进高中贫困生自尊和资助方式的发展。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才能为我国贫困高中生发展提供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俊.关于建立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0(22)
[2]汪传艳.建立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省Z市的调查[N].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1(7)
篇8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救助体系;对策
一、我国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体系
(一)奖学金
我国各高校现行的奖学金来源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包括企业和其他基金组织)设立的各奖学金项目。其中国家奖学金在级别和金额上都远超其他两种。但也恰恰因为这两种特点,反而使国家奖学金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助学作用。首先,国家奖学金名额太少;其次,国家奖学金金额虽然较高,但是往往“僧多粥少”,许多学校为了兼顾更大范围学生的利益,采取对贫困生划分等级分配或者平均分配的现象,导致国家奖学金最终只能杯水车薪。另外学校奖学金每年发放的总额相对较少,大部分学校都是以综合测评成绩为主要评定标准。综合测评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考勤、纪律、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而又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定依据。在学习成绩的评定方面,有的学校不仅有班级名次还有不及格门数等限制,名目繁多。这些规定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讲,他们与其他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差异,往往导致他们即使非常努力,仍然会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得不到奖学金。由此导致学校奖学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作用也是微弱的。
(二)勤工助学
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费用支出问题,许多高校在校内为学生开辟了勤工助学岗位,如保洁、搬运、资料整理、发放文件、传递信息、仪器维护等,一些大学还设立了“助学、助管、助研”三助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设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辟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自立自强解决经济问题的途径,也成为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乐于从事的工作。很多学校的“三助”岗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学校的力量毕竟有限,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工作报酬较低,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基本解决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
(三)特困补助
特困补助主要是高校针对一些经济上遇到特殊困难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学生设立的非固定性的补助方式,是针对学生本人或者其家庭遭遇的特殊变故,向学生所发放的一次性、临时性的补贴。这种补助方式在高校尚不普及,涉及面比较窄。由于其非固定性和不普及性,所以这种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费甚至生活费等问题。
(四)助学贷款
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的重要渠道。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这种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只需要承诺毕业后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因此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和高校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旨在保证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财政部和教育部还联合出台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规定高校毕业生签约基层就业,服务三年期满,其在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采取逐年代偿的办法。从而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助学贷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遭遇到银行的不合作态度。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银行出于规避风险考虑,在办理助学贷款时往往设置门槛较高,助学贷款的发放数量较少,各地银行助学贷款办理手续繁琐,部分学生由于申请手续不齐全而贷款失败,从而无法按时缴费。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极其困难的学生,很多银行拒绝放贷,导致越是急需借款的学生越是无法办理助学贷款来抵偿学费。
(五)减免学费
减免学费是高校针对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存在缴费障碍的大学生实行的按一定比例减免学费的政策。这种政策虽然在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极为困难。尤其是一些相对落后、偏远的地方新建院校,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应对此种情况,因此减免学费政策在救助贫困学生方面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很多学校标准不一,有的按照学习成绩,有的依据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包括手机、数码产品的使用)等方面。由于评定标准不一,操作起来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各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不能兼顾公平,一些学生颇有微词,各高校在这方面开展工作时也进行得不够顺利。
(六)绿色通道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机制,是国际惯例,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支付学费理所应当。为了保障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许多高校为大一新生开辟了“先入学、后交费”的“绿色通道”,实行缓交学费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为那些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筹措学费的大学生提供了方便。但是缓交学费不能等同于不交学费,即使顺利入学,这些贫困学生仍然会为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学习生活费用支出困难而担忧。有些学校为了防止欠费现象的发生,还将“是否交费”作为学生评定奖、助学金的首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无法按期缴纳学费同样享受不到奖、助学金的救助。
二、完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的对策
第一,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应该按期交纳和支付学习费用。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此问题认识有偏差,“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过分依赖和等待政府部门和学校救助。甚至有些大学生即使家庭经济情况不困难,也存在着恶意欠费的问题。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院校由于学生欠费,财政运转困难,严重束缚了学校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强意识。国家和学校的救助能力毕竟有限,只能作为解决一时困难的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诚实劳动,多方探索途径,真正实现自我救助。同时,由于在校生家庭经济情况参差不齐,有些高校大学生盲目攀比现象严重,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压力过大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尤其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培养节俭观念,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篇9
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
山东省慈善总会正式成立于2003年12月18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募捐救助活动。至2007年底,全省各级慈善机构共募集善款35亿多元,在全省组织实施了“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五大救助工程、20多个救助项目,近300万名困难群众受益。
烟台市慈善总会成立于2005年4月26日,三年来通过设立捐赠热线、举办公益活动、设置捐款箱、销售产品附捐、募集专项救助金等形式共募集慈善资金3亿左右,捐物折款350万元。发放救助金15871.093万元,救助困难家庭527691人,救助困难学生78649人,救助困难白内障患者196名。
2006年6月,烟台市慈善义务工作者分会成立,为市慈善总会的分支机构。分会会长由总会一名副会长兼任,下设总联络员,由2名义工担任,负责分会的日常工作,并长期驻会。分会内设策划部、宣传部、项目部、联络部和培训部,推选义工担任各部部长。分会下设18个慈善义工管理中心、89个慈善义工工作站,登记注册义工1万余人。形成“市级设分会,县级设中心,街道设工作站、社区设服务组”的义工组织网络体系。
义工分会制定了义工《服务守则》和组织《工作职责》,印发了义工《服务指南》、《服务手册》,全市统一印制《义工证》、《标志卡》、《服务记录册》,建立了义工登记注册、时间积累和绩效评估三项制度,对义工组织和义工服务定期考核表彰,使义工管理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慈善义工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格言,为“不仅崇尚崇高的事业,而且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为目标,通过集中活动与自主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义务服务。目前义工分会下设慈心助困、情系老人、情暖万家、情系学子、平安社区、法律咨询、爱心妈妈等12个服务项目,组长均由义工担任。截止目前,广大义工参与服务3.6万多人次,无偿奉献服务时间57.8万多小时。
创作了烟台市慈善义工之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制作了光盘广为传唱。组建了慈善义工艺术团,创作完成《烟台市慈善义工艺术团之歌》;艺术团下社区、走机构、进军营、到学校义务演出30多场次。
2008年7月24―26日,山东省慈善总会在烟台召开全省慈善义工工作现场会。
参观烟台市慈善义工建设现场
芝罘区慈善义工管理中心
芝罘区是烟台市中心区,辖1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工业园区。芝罘区慈善义工管理中心成立于2006年8月,是烟台市慈善义工分会下设机构。目前全区发展义工1600人,义工参加各项活动人数累计14090人次,参与服务时间达80104小时。
芝罘区东山义工服务站:
服务站位于芝罘区南沟街36号,办事处辖9个社区居委会,工作站有登记义工136人。义工服务采取集体组织、个人服务和结对服务多种方式,开展社区城市低保、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调查,帮助孤残儿童和外来流动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鲁东大学慈善义工管理中心及爱心超市:
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义工管理中心成立于2006年11月,是烟台市慈善义工分会下设机构,机构人员46人,建立了学校、学院两极慈善义工网络组织,并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了20个义工工作站,注册登记教师和学生义工620人。
为帮助校内学生,义工管理中心成立了“爱心超市”,超市物品由市慈善总会资助,社会各界捐赠和校内募捐;超市物品以1―5元不等的价格资助给贫困学生。“爱心超市”每周六面向贫困学生开放,由校内义工轮流值班。超市回收的资金纳入“1元慈善基金”。目前基金累计达8000余元。
烟台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慈善义工服务基地(慈善之家):
烟台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地处莱山区山海路69号,由烟台市民政局投资兴建,占地18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投资1.3亿元,是集老年人居住、健康养护、医疗康复、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人服务中心,也是烟台市慈善义工服务基地。“慈善之家”免费向市区低保家庭老人开放娱乐、健身设施和活动场所。
全省慈善义工工作现场会
烟台市慈善总会:
服务方式上做到了三个联动:集中服务和个人服务联动;项目服务和社区服务联动;义工中心组织和义工站组织服务联动;
服务对象上做到三个面向:面向身边的苦难家庭;面向特殊困难群体;面向机构单位;
服务范围上做到三个结合:义务活动与慈善救助活动相结合;义工服务与公益活动相结合;义工服务与公共服务相结合;
莱州市慈善义工管理中心:
注册义工已达到569人,最大的70岁,最小的8岁,他们当中工人占21%,职员占62%,少儿占2%,党员占30%,大专以上学历者占70%,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
分步骤培训:对新义工开展有关义工知识、组织概况、服务内容和项目等方面的培训;
对全体义工开展的关于义工守则和纪律,介绍新项目并招募参与者,互相交流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在每个项目实施前,要对参加该项目的义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义工能掌握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和背景,有针对性地服务。
烟台义工代表:
滕洁:义工号码06000012,烟台啤酒朝日有限公司职工,担任烟台市义工分会情系学子服务队队长。推崇“慈善不能停留在感情冲动阶段,心灵的慈善才是根本的慈善”理论。
情系学子服务队主要是深入社区及院校,调查落实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募集定向救助金,协助发放救助款,对困难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先后在各大高校发展义工1500多人,每个义工中心和工作站都设立服务组,在义工中推选组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例会制度。在广泛的摸底调查中,建立贫困学生资料库。协助烟台市慈善总会在鲁东大学办起爱心超市,使得1600名贫困学子得到救助。
许振珊:义工号码06000162,享受城市低保救助的单亲家庭,丈夫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还有残疾。儿子的义工号码是06000155,母子俩的义工报名时间隔了一天,所以号码不是连着的。两年多来,她的服务时间累计2000多个小时,成为四星级义工;她的儿子也成为三星级义工。
她的服务经验有三点:做义工要从最需要帮助的人做起,例如包了饺子陪孤单的韩国老人在烟台过春节;要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照顾白血病人小芳的过程中,帮助小芳的高血压病发作的父亲卖西瓜;要从身边做起,例如每天凌晨4点,准时等在88岁的谭淑新老人门口,搀扶老人晨练。
于善良:义工号码06000025,旅居海外61载的美籍华人,现已75岁高龄。根据慈善总会的建议,为青少年辅导英语及提供翻译方面的服务。于是,每个周六和周日的上午9点,老人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华达大厦和沃尔玛英语角,从单词发音,到会话训练,再到欧美礼仪培训,特别认真地辅导来英语角的孩子们。
面对“为什么不在家颐养天年?”的问话,老人这样回答:“我在国外的时候,很早就作义工,我觉得做义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发现,在很多很多的事情上,你不需要做英雄,做一个好人就行,就能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这样不是能给这个社会减少很多的压力吗。”
而他辅导的孩子们则说:“于爷爷用自身的行动教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帮助别人。”
济宁市慈善总会:
济宁市慈善义工队伍已经发展至两万余人,其中注册义工8640人。义工参与服务活动3万多人次,时间累计37万小时。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项目。
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1.定位于平民慈善,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普通市民,在发挥个人专长服务他人中升华着自己,收获着付出的快乐;2.发挥媒体的作用,在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需要捐助的人群之间牵线搭桥;3.注重活动实效,从加强项目活动策划入手,从困难群众和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不走过场,有效带动社会积极性;4.创新服务理念,时间捐、技术捐、精神捐、资金捐、物品捐等多种方式的有效结合。
谢玉堂会长:
烟台市慈善义工经验,在全省独树一帜,为山东省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经验,开辟了新路子。目前,烟台、济宁、济南、青岛、淄博、潍坊、菏泽7个市已成立了市级慈善义工组织,威海、滨州、临沂等市的部分县(市、区)也成立了慈善义工组织,全省共组建各类慈善义工团41个,建立慈善义工中心31个,慈善义工站242个,建立项目服务队或服务组1980个,注册义工人数达37944人,义工讲师110多人,义工参与大型慈善活动265次,累计服务时间119.1万小时。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特困家庭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确保特困大学生按时入学,圆满完成学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组织领导
调整*县扶助特困大学生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县关工委负责同志担任正、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监察局、团县委、总工会、县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广电局、财政局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负责安排和指导全县扶助特困大学生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县委,各成员单位抽调一名负责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宣传发动
(一)倡议书。在全县范围内发起“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县扶助特困大学生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爱心人士和热心企业积极行动,投身到扶助贫困大学生行动中来,不让每一位贫困生因付不起学费而徘徊在大学校门之外。
(二)开展典型宣传。在各乡镇、学校选取部分已达一本、二本分数线的贫困生典型,在县电台、电视台和《潜川新闻》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宣传他们在困境中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感人事迹,报道他们不因贫困而丧失斗志,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号召更多的企业和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扶弱济贫;号召更多的贫困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发奋读书,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人生的命运,成就辉煌的未来。
(三)搭建宣传平台。团县委负责印制扶助特困大学生宣传画册,为扶助特困大学生行动营造氛围,为企业提升形象搭建平台。适时举行*县扶助特困大学生基金捐赠仪式,同时配合部分捐资企业开展相关专项宣传活动,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四)颁发荣誉证书。一次性捐款2万元以上的企业或个人,由县政府颁发“爱心(企业)个人”荣誉证书;一次性捐款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企业或个人,冠名设立“扶助特困大学生基金”。
四、资金筹集方式
(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扶助特困大学生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争取更多的特困大学生得到及时有效地资助。
(二)多方募集,自筹资金。一方面,由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召开*县优秀企业家座谈会,搭建一座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人士积德行善的桥梁,努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另一方面,采取登门宣传的办法,加强与企业家的联系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从情感上拉近他们与特困大学生的距离,争取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部门联动,整合资金。教育、民政、工会、团委、妇联、广电、监察、财政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整合资源,一个窗口受理,统一宣传、统一申请、统一核查,错位扶助,避免扶助对象交叉、重复,努力实现扶助覆盖面最大化。
五、资金管理
本次资金募集由*县扶助特困大学生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开接受社会捐赠,设立扶助特困大学生专项基金,根据捐赠方的意愿,严格操作程序,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社会的公开监督,专款专用。县纪委全程参与扶助特困大学生工作,并对扶助资金的募集和发放进行监督管理。
六、时间安排
制定《*县扶助特困大学生基金管理办法》,按照宣传发动、资金募集、公布条件、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名单公示、资金发放七个步骤运作管理。
(一)宣传发动:*月中旬至*月中旬。召开领导组会议,印制宣传册、印发倡议书,拟定工作方案;
(二)募集资金:*月中旬至*月下旬。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加强与企业家联系交流,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三)公布条件:*月下旬到*月初,通过县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四)公开报名:*月上旬组织报名工作;
(五)资格审查:*月中旬组织青年志愿者入户核查,确定初步名单;
(六)名单公示:*月中下旬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拟扶助人员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七)资金发放。*月下旬参加“巢湖市扶助贫困大学生基金发放仪式”,并举行“*县扶助特困大学生基金发放仪式”。
- 上一篇:社区文化调研
- 下一篇:法务和法律顾问的区别